时间:2022-09-07 08:00:05
导语:在课外阅读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重视营造读书氛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
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
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二、重视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我校学生有人手一册配合课程标准,引导课外阅读的《亲近母语》,书中精选、精编了题材、体裁多样的文章,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好处。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例如,《亲近母语》(适合五年级读)中有一组题为“知己”的文章,共三篇,从不同角度、不同国度向我们描述了邂逅知音的快乐与幸福。在学生读懂原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样老师就要好好的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作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脚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利用每天的夕会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师要有计划的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的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
2、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最后我说: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的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此时孩子们可津津有味的读得可起劲了。
3、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强,《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记得我讲《猫和老鼠》时,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二、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当我们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唱游的读,还有一些诗词也可以用此种方法,让他们记得牢,当遇到日积月累的句子时,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背诵,课堂上教学生读读,画画,还可以在书上写写你喜欢那个人物或动物,另外,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的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孩子们的书籍,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目,安排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或者学校的读书馆,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
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来自行阅读,让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那么他就会爱上书籍的,从而就会自觉的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感受到一种读书的乐趣。
三、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阅读的平台。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加强语文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也可以扩展小学生的眼界与学识。国家教育部确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那么,如何强化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呢?教学实践证明,从下面几方面着手可以有效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一、强化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一切活力的源泉。”学生感觉读书是一种乐趣,心甘情愿去读,将课外阅读视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才能使课外阅读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好策略。为了让学生对读感兴趣,老师要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到读书环境中。让学生迷于读书,主动去读书,老师要最大化让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为此在实际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形式;1.以故事为导语。教师可以把篇幅较大的读物压成一个小故事讲出来,或提出一个和原故事相关的问题做引导语,挖掘学生的爱好,进一步研析原著。引导学生读《老人与海》,提出问题:“老人是如何一个人呢?读完后告诉老师。”学生读完后,让学生自己总结。 2.通过课文激发学生求知欲。《武松打虎》一文讲后,问学生们:“还想知道武松更多的故事吗?请看《三水浒传》。” 3.不断开展课外阅读相互交流。让学生说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影响,比较谁的知识多,谁知道的故事多,谁知晓的人物多,并进行文学知识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4.支持学生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早读时间让学生上台讲故事。老师要注重把握度,俗话说得好“过犹不及”,让学生认识到不可贪多,做到精读细读,慢慢体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喜欢阅读课外读物,并乐在其中不能自拔。
二、学校建立阅读基地,塑造轻松阅读的氛围
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行不言之教”的作用。老师要给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心无杂念融入到读书氛围中。如何去打造一个好的读书氛围呢,这就需要学校有足够的书报,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谈阅读基地建设。针对阅读基地的建设可从三个方面同时入手。第一以学校为中心。使学校的图书室与阅览室合为一体,应当有丰富的书籍,以供在校生阅读。第二,建立以年级为中心的读书室。这个读书室以服务不同年级阅读为宗旨,将其作为培养学生阅读的主打阵地,可以摆放各种书目供不同爱好学生阅读,当然老师也可以将其推荐书目组成一个推荐书目架以使一些学生可以有重点阅读。针对阅览室里的书,老师可以依据所教内容与教学进度适当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学习《父亲》一课时,教师挑选一批关于作者的故事书,组织学生课前课后阅读;学习陶渊明、朱自清作品的时候,就让学生“读点陶渊明”“读点朱自清”。第三,班级图书架。这个图书架的书可以由学校提供一部分,学生提供一部分,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三级阅读基地的建立,可以营造很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创造宁静的读书氛围,使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领略知识的力量,改变以往任务阅读带来的不良影响。少年儿童时期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期,老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让学生互谈读书体会,展示阅读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快乐阅读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外快乐阅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广泛阅读。同时,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其指导作用,采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不断发展与进步。
一、发挥多方作用,创设快乐阅读氛围
1、创造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合作。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争取家长的协助,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有监督,课外读物能够有来源。积极倡导亲子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创造良好的教室阅读氛围
教师要引导和带领学生以教室为条件创造良好的教室读书环境。在班内设立读书角。鼓励学生交换读物,提高读物的利用效率,并且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共同阅读
阅读可以积累浓厚的文化底蕴,活跃思维。通过阅读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化归属感与文化气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健康的课外读物
1、课外读物要适合学生
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才是最好的。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是以个体形式进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读物。
2、课外读物要健康、有价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选择健康有价值的读物更加重要。教师要指导监督学生选择好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素质。
三、教师积极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1、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读书状况进行读书卡的填写,记录自己读书的篇目、字数、时间等,特别是对于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读书心得等要重点记录。并且让学生与文章对话,学会读书笔记的记录等,鼓励学生再创作与再加工文章,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2、让学生采用边读书边思考的学习方法
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边读书边思考,也是在阅读中采取其他方法的前提与基础。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学习文章与分析文章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渐掌握比较、概括、分析以及联想的思维的方法,实现以阅读促思考,以阅读促写作的目的。
3、教师集中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学生课外阅读对于所学的读物与阅读时间都存在差别。学生阅读同一读物,有利于教师进行集中指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选择共同阅读的读物具有很大难度。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个体性,并且积极寻找学生共同兴趣的所在点。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好看的圣诞树》这篇漫画,以幽默温情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类似的读物,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漫画集《父与子》,通过阅读这些读物,教师要让学生思考并畅谈阅读体会,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这样,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会更注重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而不是粗度略读,走马观花。
四、对课内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整合,减轻学生负担,真正实现快乐阅读
1、将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文字语言的美妙。例如,学习了《草船借箭》以后,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学习了《少年闰土》要指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在特定的节日,也让学生阅读与节日有关的文章。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相对减轻了课业的负担,让学生体会了阅读的快乐。
2、控制书面作业,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充足的时间才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应付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失去快乐阅读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限制,保证学生的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
五、建立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要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增强阅读的实际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例如,举办名人故事会,让学生讲述自己所读过书中的名人成才的故事,增强学生读书的热情,增加课外阅读的读书量;教师指导学生自办班内阅读报刊,在报刊登载优秀作品,以及优秀的读书笔记,促使学生读书搜集资料,联系写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语: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外快乐阅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广泛阅读。因此,要在课外阅读中,要发挥多方作用,创设快乐阅读氛围;教师积极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对课内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整合,减轻学生负担;建立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快乐阅读。
参考文献
[1]王素兰.另辟蹊径,快乐阅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新模式的探究[J].新课程,2011(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
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知识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提高阅读材料的有效性选择、创建优良的阅读环境、科学实施和评价阅读教学实践等,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
途径。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教育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实现师生与书本对话的一个教育过程。这一阐释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阅读教材作为媒体,达到提升师生之间、师生与阅读内容之间的有效交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还能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因为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通过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工具。在理解某一语言时,既需要对其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也需要体会语言所在环境的感
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阅读教学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基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在家庭阅读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首先,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激发学生家长参与阅读和建设阅读环境的积极性。其次,创建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指的是学校借助宣传栏、节日活动等开展阅读活动。如:我校每年在孔子诞辰纪念日,都会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节,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再次,创建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可以通过创建书香班级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刊物的选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材的选取,是保证阅读练习效果的基础。首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知识能力等特点的读物。因为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学生个体形式来开展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组织难度。所以,在阅读任务的安排之前,教师要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对每周要阅读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规划,以此来提升阅读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3.着力发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边读边记,通过记录阅读中的精彩词语、美文等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之后,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读后感、读后反思等相关文体的撰写。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培养,因为良好的积极性是保证学生独立阅读、高效阅读的基础。
4.科学阅读提升教学有效性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和总结教材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加强对阅读素材的选择,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使用、阅读评价标准制定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5.多途径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阅读课等机会,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交流会。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之间表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等,组织和实施阅读竞赛、阅读写作等。在日常阅读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查找相关的答案,通过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学阅读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发展
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新课标为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阅读教学开展环境的创建中,要多方参与。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等活动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有指定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主
动性。
参考文献:
[1]马荣菊.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学周刊, 201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国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曾经谈到这样一种情况,少数读写能力强的学生无一不是“大量阅读”的有心人,他们谈学习经验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六年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对于高年级(5―6年级)学生,要求他们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阅读的量,则规定了100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可是,实际情况表明:虽然大家都意识到大量阅读的重要,但其质量却不容乐观。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阅读,提高他们阅读的质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语文老师眼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阅读心理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二)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
(三)人的发展理论。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从人的发展角度看,“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活跃智慧,求得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二)通过研究,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养成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多维一体的语文发展体系。
(三)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扩展视野,丰富积累,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写作能力。
(四)通过多种渠道创设学生阅读的场所,如班级组办“图书角”,实行“我捐两本、看书百本”活动;学校尽可能开放图书室,由专人管理并定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介绍并购买适合学生的读物并举办亲子阅读活动。
(五)通过校本研究和专家引领等途径,构建学习化教师团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从而形成学校教科研特色,使“课外阅读”成为学校的课改亮点,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成立实验班级。
(二)家校配合,达成共识。
(三)固定时间,营造氛围。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口头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 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3 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 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 整理、总结出适合中、高年级段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重点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3 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提倡亲子阅读,尽量能得到家长的配合,能支持孩子读课外书,陪孩子一起感悟读书的真谛和快乐,让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第三阶段:实验阶段
1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2 坚持写阅读日志,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
3 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轮实验,进行中期汇报并调整前期方案,使课题研究按预期目标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
(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1 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2 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分析整理各种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一、明确课外阅读教学的意义,端正对教学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书目,授予学生课外阅读的技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江苏自高考实行改革以来,指定了一些必读名著作为考试的内容。很多学生都喜欢阅读原著,可是到中途就不愿再看了。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会如何去欣赏文学作品,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针对这种情况,学生课外阅读前,教师解读名著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等就显得尤为必要。高一新生入学伊始,教师要注意以课本为圆心,以中学生必读书目为圆周,逐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教者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让他们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愿望。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确定阶段学习目的
新课标规定高中阶段必读书目为11部。虽然这是对文科学生的要求,但其实对理科学生也是很有好处的。名著是历史的奠基,是创新的先导,是历史的沉淀,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
我在高考必读书目的基础上,又挑选了几部,根据内容将它们分解到各学期:
高一上学期:《老人与海》《呐喊》《哈姆莱特》
高一下学期:《欧也妮・葛朗台》《家》《边城》
高二上学期:《三国演义》《子夜》
高二下学期:《红楼梦》《谈美书简》
高三上学期:《飞鸟集》《周国平散文选》
高三下学期:《茶馆》《论语》
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要作精心指导,提出阅读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课外阅读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目的,总目的是:吸取古今中外文化精髓,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三、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做好阅读指导工作
很多老师都认为上阅读课就是把学生带到阅览室,让他们自己看,这是对阅读教学认识的误区。我认为,课外阅读教学既然名为教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课外阅读,使学生不至于处于盲目阅读的状态,信马由缰、不加选择。国外阅读教学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可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表情朗读、根据所读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谈话、以图为中心进行复述、作问答游戏,以及放映幻灯、电影片断、听音乐、进行插图展览、观察名画的复制品等等。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优秀的、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的文艺、科普和社会政治方面的杂志。
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多方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教学中,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些篇幅短小的诗歌或文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地阅读,然后同桌之间进行复述。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逐渐让学生接触一些复杂的读物,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阅读速度,渐渐地养成速读的习惯。
另外,教师还应调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统一阅读某一部文学作品,但学生可各自理解;教师统一指导,但学生可有个性感悟与评价;有一个大文体或大范围里,也可任学生自选读物,各取所需。学生可以广泛浏览,收集资料,摘要分类;也可以开展专题阅读,分析比较,开掘发挥。既可以诵读名篇佳段,好词好句;又可以深究其中或背后的智慧,体会写作的经验;还可以感悟人生,认识社会。
五、及时检测,保证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要注意课外阅读评价的教育性与评价指标。据此,我对阅读教学的评估与检测作了些尝试,主要的形式有:(1)读后叙述。读完某部文学作品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复述作品内容,加深记忆。(2)专题讨论。全班围绕着一个话题去讨论,由学生提出若干各问题,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去分析。集思广益,在思维的碰撞中激荡起智慧的火花。(3)课外阅读知识测试。主要针对作者、情节、人物、时代背景和延伸拓展等做一些检测。(4)写鉴赏小论文。教会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写出一些鉴赏小论文,定期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开展
一、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
(一)开展课外阅读体现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2》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对扩大学生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志向的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二)开展课外阅读是开拓视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心灵成长的需要。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强调“要大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实践表明,多读书就能使我们广泛地接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领域。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灵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语言的积累则是促进质变的有效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和积累,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再者,根据人的发展关键期论点,十三岁以前,也就是小学阶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显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影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是学生从事阅读活动和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及意义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促其自觉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我们就应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言:“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二)定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营造读书氛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话,才能酿出蜜来。”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别林斯基所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因此每学期期末笔者会提前下发推荐阅读书目(可以在网上在线阅读,只要读了就可以)《亲爱的甜橙树》、《最后一片树叶》、《波普先生的企鹅》、《亲爱的汗修先生》等书让孩子利用寒暑假可以阅读其中的书籍,寒假不少于3本,暑假不少于8本。开学后利用每周的课外阅读读书是一项心静的活动。课外阅读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
(三)讨论形式多样,意在指导阅读
古语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在阅读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乃至成材后走入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1)精读“杨红樱”,抓住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
杨红樱是中国校园小说的领军人之一,孩子们十分喜欢她的小说,从《小猫日记》到《漂亮老师与坏小子》她向孩子们展现了形态各异、性格鲜明的儿童形象。那么在品读文本时,我更注重孩子们的自主讨论。每个人出一个问题,由主持人现场抽签发问。这些问题可能是孩子们阅读后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如《漂亮老师》中,“金鱼到底是怎么死的?”也许是一个人物形象,如“肥猫是外号的由来?”
学会了阅读技巧,抓住人物的特点,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揣摩到其中遣词造句的精妙用法,,从而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自己写起人物来也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2)欧美文学,体味人文内涵
欧美文学作品我推荐了很多,《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人鸦》、《浪漫鼠德佩罗》、《桥下一家人》等,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性,人文内涵厚重。以《夏洛的网》为例,也许它没有特别鲜明的人物形象,没有那些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可是它赋予的友谊的魅力,生命的思考,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读这类文学时,我并会让孩子去将文字“肢解”,而是以大问题来涵盖,如:“你觉得夏洛是一只怎样的蜘蛛?”结合文本来谈一谈。通过文本的整体认读来感受夏洛的人物内涵,从中引导孩子们树立起对于生命、友谊的价值观,世界观。
这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席勒指出:“只有美能赋予人以社会性格。只有审美能给社会带来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确立了和谐。”而这种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之一就是文学课的教学,通过文学的欣赏和解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捏塑他们和谐健康的人格。
(3)散文诗歌诵读,学会模仿
随着年级地升高,我会给孩子推荐些散文,金波、冰心、朱自清这些散文大家一定不能少。以朱自清的《春》为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是春的第一段,这么美的诗文我运用的是诵读法,许多优美的文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学生多种形式地去诵读,去记忆也许是最好的方法。这些语句储存到记忆库中,去模仿,去运用。孩子的日记写着: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游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兴奋无比的样子,猛然张开了眼。新闻界的老前辈指出:“真正所谓成就,也就是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新发展,没有积累,就什么也谈不上。”学习美文也一样,先积累,后模仿,再融会贯通,这是学习的一个过程。
课外阅读课堂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艰巨的过程,这其中既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更需要学生不懈努力。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生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束德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几点尝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
[2] 中国知网:古诗文积累方法与运用初探
一、创造教学条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将课外阅读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要在语文课堂之中创造一个有利的教学条件,创造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的教学氛围。教师通过提供给学生相关的推荐书籍,提供学生相关的阅读网站,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要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条件之中,能够主动的进行课外阅读,关注一些热门话题,在读书之中参悟一些人生哲理和生活道理,从而提升自己的课外阅读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也是有着颇多的益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一册书第一单元“亲近文学”内容时,除了初中的课文之外,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写作能力,教师应该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从教科书后出版社推荐的其他课外读书目录之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书籍,来帮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在选择读书目录的时候,要求初中教师能够做到的是选择的书籍种类多样,既要有世界名著,又要有中国名著。既要有一些传统书籍,又要有一些现代的书籍。保证学生能够阅读到各个门类的书籍,保证学生有足够宽的阅读面,从这个方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语文学习能力。
二、改变阅读方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将课外阅读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除了要为学生创设出一些有利的教学条件之外,还要做到的是对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引导性的改变。在以往的学生课外阅读之中,学生阅读的内容要么是广度足够,深度不够,要么是深度足够,广度不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到的就是教师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将学生以往的自由阅读方式改变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之中融入课外阅读内容,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课内阅读往往就是指学生上课时,老师要求对课文进行的阅读。而课外阅读的包含面比较广,可以是随意的书籍阅读,可以是关于本次课文讲解的文章背景,作者著作,作者人生经历等等。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在一起就是指学生在上课内阅读课之前,要能够阅读关于本次课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作者的代表著作,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指的是在教师讲完本节内容后,对文章的主体内容进行提炼的工作可以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再次经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来总结文章的主旨内容,其课文的掌握程度得到提高,其课外的阅读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进而提升其语文学习的成绩。
三、引进写作应用——有效提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