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7 04:05:13
导语:在人性化标志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数字技术 标志设计 表现形式
一、基于数字技术背景下的标志设计新观念
在数字技术介入之前,标志设计仅仅是对单一标志图样的设计,用以识别和认知。而数字技术介入以后,标志的制作手段、传播媒介及认知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标志设计的传统观念也因此受到了冲击,对标志设计的本体认识也随着工业时代向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转变而转变。处在工业时代的标志设计的特征是单一标志图形形态,标志图形的主要功能是识别,信息时代的标志形态已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图形符号,而是一个以信息为核心的一系列作为信息载体的图形整体形态。信息时代的标志特征是一整套信息载体形态,此时标志图形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整合传播。在这一系统的实现过程中,数字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基本标志图形、核心图形、标准色还是辅助色的设计都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的。基于数字技术背景下的标志新观念的形成,对新标志形象的树立和传播将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数字技术对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的影响
(一)数字技术使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
在数字技术介入标志设计以前,在标志设计的原则中有一条内容对标志的图形和色彩起到重要影响,那就是要注重标志样式的可复制性。在这一要求之下,从标志的外形上来看,几乎看不到有机形、偶然形的标志,标志的形态处理非常简单和规矩,甚至要把标志中的各个组成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比例关系通过数据量化出来,以便于在其他场合人工复制时能做到有数据可依,无论是放大还是缩小都便于准确地人工复制。对于标志的色彩几乎平涂,而且色彩一般不超过4色,至于采用颜色之间的渐变色彩的标志则更是很少见到。在此时期的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一般遵循着由复杂繁琐渐趋简洁、手法上由绘画图像转向图案形象、设计意象上由具象形转向抽象形的标志发展的规律及艺术特色。而当数字技术介入标志设计领域之后,这条原则被消解掉了,原来的限制和束缚被打破,此时标志设计的简洁化,不再是外形和色彩上的简单化以便于复制,而是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充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能增强其识别性。因此对于标志的表现形式几乎没有限制,甚至一张照片都可以成为标志。数字技术拓展了现代标志设计的创意表现形式,使标志设计从长期的受限表现样式的禁锢中被解放了出来,真正实现了标志形式的多元化。
(二)数字技术使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趋向国际化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使得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大加速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作为信息载体的图形语言成为了超越文字语言的语言,而数字技术成为图形语言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传达和交流的桥梁。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新的诉求——国际化。互联网及图形设计软件的全球化普及,要求标志设计师具备国际化视野,从全新的前沿设计观念出发,用现代国际设计语言来表达设计美学意识和感受。数字时代的标志设计提升了现代图形在人们心目中的广泛认同感,使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趋于国际化。数字技术为标志设计的国际化交流和传播提供更有效的传播平台,为标志设计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扫清了障碍,使这种由于数字技术带来的多元形式更加趋向国际化。因此,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越来越趋于国际化,是文化交流不断繁荣的象征,更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的结果。
(三)数字技术使现代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人性化
现代标志设计非常注重对人情味的关注,关注人性,关注情感。曾有人担心数字技术的介入会使标志设计越来越偏重技术而趋于冷漠,而使得现代标志设计中人情味越来越淡直至消失。而事实证明,数字技术不仅不会对标志设计的人性化趋势产生破坏,反而会更加有利于标志设计的人性化表达。
数字技术使标志设计更加人性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完成具有人性化创意的标志设计,数字技术使得标志设计的人性化表达方式更加简便、快捷和准确。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可以使一个标志在不同场合、不同媒介的传播中呈现出更加符合人性需求的不同的形态,以利于标志信息得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被认知和传播。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由工业时代的读、写方式,转变为了信息时代以看和听为主的方式,信息交流的模式与媒介也从纸媒时代转变为多媒体时代。标志设计也必然要随着人们视、听、读、写方式的转变而向着更加适合人性化的方式进行转变,从原来的单一视觉认知转向更加人性化的全方位的信息体验。这种全方位的信息体验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的。多种跨媒体的视觉体现将为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技术支持。
结语
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数字技术突破了标志设计原有的技术局限,使得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数字技术克服了标志设计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间传播的沟通障碍,使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国际化,数字技术开辟了标志设计新的认知方式,使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人性化。总之,数字技术对于现代标志设计而言,已经不再是原来设计师眼中的一支高级画笔,而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创意源。因此,基于数字技术背景下的标志设计,随着其观念更新的同时,其表现形式也从此焕然一新了。
参考文献:
[1]胡心怡,朱琪颖.数字化时代的标志设计新趋向[J].包装工程,2008(7).
[2]王刚.当代标志设计的多元化[J].艺术与设计,2009(2).
[3]黄鸣奋.电脑艺术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8.
[4]李勇,付志勇.计算机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人性化理念;应用;研究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给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许多风景园林工程均投入施工工作中。通过长期实践发现在风景园林中加入人性化理念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O计人员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需要对人性化理念进行合理运用。
1、风景园林的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意义
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是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重要目标,通过有效的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能及时对城市环境进行改善,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借助绿植的过滤作用来达到噪音阻隔的目的,利于和谐城市环境的构建。在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中,应充分融入人性化的理念,且风景园林主要的服务对象为人,实现风景园林的人性化设计是必然要求[1]。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开展,应强化园林设计的个性化与创意性,能将独具特色的设计元素融入到园林工程之中,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进而产生观赏兴趣,符合人们的审美观,是人性化的充分体现。例如,在风景园林区域,利用各类植物设计成卡通人物或代表性建筑物等的形状,定会吸引人们的目光,进而凸显城市园林设计的个性化。另外,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选择具有药性的植物来充实风景园林植物,对人们的健康影响力更大,能达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2、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分析
2.1对风景园林细节设计工作产生足够重视
每个作品细节处理效果均会对其整体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细节设计能够对人性化理念进行展现,并且可以对人性化理念应用的效果进行判断,基于此设计人员需要对风景园林细节设计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对细节设计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紧抓细节质量,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要求,并且充分展现人性化理念。例如:对风景园林中灯光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其覆盖在风景园林中全部路面上,将黄色柔和的光源作为灯光的光源,与此同时对太阳能进行合理应用;在对道路进行设计时需要保证观赏效果,同时需要展现出曲径通幽的美感;在风景园林中设置单杠和一些简单的娱乐设施供人们观赏期间进行玩耍;除此之外在对风景园林中水池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其深度进行控制,并且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减少观赏者在观赏期间出现意外事件的几率,上述种种细节设计均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
2.2中对人们多样性的要求进行充分考虑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逐渐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的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在设计过程中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需要对人们多样性的要求进行充分考虑。例如:在确定建设的具置时尽量选择离住宅区比较近的位置,尽量避开人流较为集中的位置;在对活动区域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儿童和成人活动区分开,并且尽量将其设置在远离人行道的位置,减少意外事件出现。
2.3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理念
对于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要做好风景园林工程中园林建筑物和风景设计的协调统一性。认真分析好风景园林工程的定位,保证其科学合理性以及多样化发展。与此同时,有关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人员要结合人与自然的特点,实现风景园林工程各个环节的生态化发展,比如对太阳能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及生态节能施工技术等等的应用,保证风景园林工程工程设计中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理念的体现。
2.4对生态节能技术进行合理应用
例如:太阳能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及建筑节能技术等,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应用以上技术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施工过程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保证园林景观同自然环境能够更好的融合,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感受。第四,对风景园林中人性化标识设计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人性化标识主要指在园林景观中的危险位置设置明显的标志或者为人们设置指示路牌等,例如:在风景园林动物园中设置“请勿靠近,请勿随意投食”等标志,告知人们此处具有一定的危险不能随意靠近,进而减少意外事件发生;此外可以通过人性化标识对各个区域的方向进行指示,为人们参观风景园林提供便利条件。在对人性化标识进行设计时需要满足美观性和创意性的要求,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增加风景园林的美感。
2.5强化园林设计个性化
现阶段,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对风景园林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本一成不变的园林设计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只有强化园林设计的个性化与创意性,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个性化事物的关注需求。每个城市都有其专属的文化特色、地域风情与民族习惯,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会对民众构成重要的吸引力,且能增强民众的民族与文化归属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与文化需求。设计师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地形特色设计个性化的风景园林,成为城市的重要记忆点与标志点,能让游客快速记忆,加深印象,也利于城市特色地形文化的传播,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优势,能为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增添色彩。此外,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注重人、自然与经济相互融合、协调,打造更具个性化的城市环境,是当前亟待完善的关键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也进一步推动了风景园林工程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要求,必须要将人性化元素应用到风景园林工程中,它能使整体效果更加凸显,是点睛之笔,既满足了大众的基本要求,又凸显了园林设计之美。
【参考文献】:
[1]邓梅芬.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
[关键词]数字信息时代 视觉传达设计 商业品牌 信息化 人性化
一、数字信息时代的背景分析
我们知道,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字数字化的难题已经被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突破,甚至更复杂的声音世界也被其技术所掌控。在过去泾渭分明的表现和记量人类精神及物质世界的数字、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信息传播方式,现在也都可以互为一体,相互转换了。因为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和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之间点对点的信息传播使得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报刊和电影等正在逐步缩小其传播范围;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更使得传播者与受众的相互关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当我们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新兴媒体的产生,新的技术运用也给品牌传播或者商业营销提供了新的空间。
1.1 信息数字技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出现了新的空间和领域
新技术的应用、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是造成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拓展的必然因素。比如:现代的CI涉及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因此CI不再是大型或者传统行业的特权,例如,城市形象设计、栏目包装、影视行业等等。比如说近几年央视和各省市电视台均乐忠于通过整体策划和栏目包装打造特色形象,从而有效提高了电视台的收视率。最好的例子就是:湖南卫视有效地利用媒体资源不断打造着收视率的冠军,这除了与湖南卫视的绝妙而稳妥的策划有必然联系外,成功的形象包装也是其行业领先重要原因。
1.2 新技术的运用使得Cl体系发生了改变并进行了拓展
以往我们对Cl的认识是Ml(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但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码媒体的补充和行业运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仅限于平面媒体、纸质媒体。因而可能影响到我们原先CI体系的构成变化。那么,在原先的基础上Cl还应该添加AI(声音识别)和DCI(网络识别)。只是有些人认为Vl还应该包括Al+DCI,而有些人认为它们应当是另外的一个独立系统。但无论怎样划分,我们都可以看出在网络中企业形象必然会以网络特有的“音容笑貌”等融于一体的特有的形式传播。并不断的开拓二维之外的三维、四维、甚至N维的设计空间、传播空间。
换句话说,数码技术中独特的数字设计语言使视觉传达领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并使设计语言发生了重构。比如说,动态标志的延展是我们在近几年国际知名企业的宣传和推广活动中都可以看到的新景象:几年前汉诺威世博会标志的诞生,在设计界引起强烈的反响。有一种标志是可以跟随场合的改变而改变结构和色彩的波纹图形,在整体构架不变的情况下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他被称作“会呼吸的标志”。国际评审组织中众多著名设计师的评价是,在标志设计领域,这个外观看似生物结构的造型是运用技术手段创造变化的重要标志,它让我们感到惊讶、激动、进而赞叹。这一设计理念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欣赏标志.或者说,赋予了标志又一次全新的生命。与汉诺威标志相似的动态标志还有互联网上最强大的搜索引擎google的标志,标志能随着搜索页数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季节场合的变化而变化。设计师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可以拥有视听震撼的标志,这种富有表现力的标志生动而活泼,更具说服力:同时也更加有效地传递企业精神给大众。只要技术可以实现,我们会看到声音、气味、质感(触觉)都有可能成为一种标志性的识别,运用到企业形象设计当中,从而使人的各种感官感受得到回归,而不仅仅只靠视觉来识别。
顺便提一下,还有像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像素风格的设计、电脑波普风格的设计(或叫后波普风格),这些风格也开始逐步渗透到视觉传达设计当中。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其媒介均基于计算机技术,并且呈现出很明显的符号化图形,具有新生代的视觉感受。
二、信息化和人性化趋向于互相融合,它使设计更符合人的需求
新技术、新媒介的介入较之传统的纸质媒体、广电媒体具有更强的互动范围和感染效能,它使CI设计及其品牌宣传推广活动可以凭借移动网络媒体出色的平台和优势。使信息传播拥有焕然一新的生命力,它强大的传达、联络、互动信息的能力使人们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传播更加的快速和有效。
然而技术不应该像我们所想的那样理性而古板,相反日新月异的技术提供了更加舒适生活的可能性,更加人性化设计的条件。而这也正是科技人文关怀的体现。随着人们对现代生活的理解不断变化,需求层次的不断上升,人们认同品牌的趋向度也促使各个品牌的形象化生存以不同的方式在演绎。今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将倾向于更有亲和力,更贴近于自然。在设计中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应当尊重人的感受,回归人最基本的感官感受和体验,抛弃那些过于苛刻和严格的范畴的界定和要求,使设计更加人性化,具有弹性和灵活性。设计原则在功能得到充分体现的情况下更多地融入人类的情感,这就是信息化和人性化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空间中最精彩的交融。
摘 要:现代城市街道景观空间设计应该是既协调自然风景、人文环境与民俗风情,又结合地形,注重环境生态及景观塑造的设计。高品质的街道空间应该是既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又强调入性化设计的具有多重意义的空间。本文从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和特性出发,重点阐述通过人性化设计理念和人性化设计方法对城市街道景观空间的营造。
关键词:人性化;空间设计;景观构成;
城市意向的构成要素一般分为五类:道路、边缘、区域、节点和标志,道路作为其中主导性的要素,在城市中不仅承担交通通勤的作用,同时还是形成城市整体特征的主要载体。是居民主要的生活空间;游客观察,认识城市的直接途径。近年来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快速发展,街道空间设计忽视使用者的需求,导致尺度巨大,夏无遮阴着地,东无御寒之所的空间产生,甚至沦为犯罪的高发区,要是这样的现象不再发生,就应当采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手段,重新营造宜人的街道景观空间。
一、人性化景观空间设计
人性化景观空间设计是指,在设计活动中注重人的需求,针对使用者对空间中的使用需求展开设计最终满足使用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二、街道景观空间人性化设计理念
1)传统城市大多具有以人为本的、亲切宜人的尺度,其空间应具有序列性、模糊性、领域性,着意塑造街道两侧的凹凸角空间,形成"弹性空间"或者打造"边缘效应",可以缓和人流与车流冲突,丰富街道空间层次。所谓"路从景出,景从路生",街道空间及各个细部空间(接近人的尺度的区域和范围)尽可能的变化和丰富。
2)运用系统、环境、园艺等科学手段,改善和调整城市街道景观内部各种元素,实现保护人类健康,与自然系统和谐,保护人居环境的生态美,保持生物系统多样性的目的,最终促进城市街道景观中人与自然关系持续协调的发展。
三、城市街道景观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和特性
1、构成要素
城市街道景观空间主要构成要素有:街道平面、断面、垂直绿化、生态围墙、节点小品、环卫设施、广告、街灯、人流、周边环境绿化(景观树和行道树)等。
1)城市街道,具有组织交通、分划空间、构成街道流动空间的框架,即是交通线,又是景观风景线。
2)节点中的环境艺术小品是具有艺术性、标志性的景观构筑物,如雕塑、路标、座椅、花坛等。如布置合理、造型精美,往往能增加街道景观的亮点。
3)水景是城市街道生态景观的重要元素,通常使用的有喷泉、叠水泉、水池、景观水生态园(生态湿地)、生态沟溪等。
4)绿化种植设计是组织景观空间的重要方法,设计时运用景观生态学进行规划和植物造景,能产生很好的景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特性
城市街道景观空间属于带形空间,具有空间上的延展性、时间上的流动性、整体景观的和谐性与连续性。
1)空间上的延展性:指由于形态的狭长而产生的空间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和展开的特性。
2)视觉与时间上的流动性:即人们在不同的位置、视角或时间上有不同的景观感受,也就是步移景异的效果。
3)整体景观的和谐性和连续性:街道景观是动态的景观,随着街道线型、坡度、走向的改变,人们对街道空间的印象具有画面感。
四、城市街道景观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思路
1.路面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交通性道路可采用彩色沥青,色彩鲜艳,持久,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可以提高雨水循环利用率,符合环保和人性化设计;生活性道路可采用丰富的铺装和色彩,与绿化完美搭配,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带有导向性的路面铺装,与道路功能相匹配,多元化的铺装越来越人性化的体现道路的结构和功能。
2.街道断面的人性化设计
街道景观横断面将人行道融入街道绿化之中,在绿化中穿插蜿蜒、舒展前进,直至街道交叉口处才从绿化丛中穿出,与过街斑马线相接通过。同时在街道之纵断面绿化配合路段起伏变化,形成丰富的多层次空间。
3.节点环境小品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街道景观节点小品设计应以区域差异为原则,发掘城市街道景观节点小品的独特内涵和品位,把一些潜在的、最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在设计中表现出来。注重街道小品的艺术内涵,色彩和造型,同时应结合人体工程学赋予起更多的使用功能等。
4.水景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街道景观水景设计中更加注重利用自然的因素,运用水景旱做、景观水生态园(生态湿地)、生态溪沟等“半自然化”景观进行人性化水景设计。寻求城市与自然、人工与自然山水生态环境的融合与呼应。
5、绿地植物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1)应该尽量保护城市街道两侧原有的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重建绿色廊道和生物暂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配置要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包括富于季相变化的人工植物群落和人工诱引的复合植物群落,做到搭配合理,共生共荣。
2)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的思想;在立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通过隔离带的配置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真正达到大、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的结合,是街道景观呈现层次化。
3)植物品种选用上,最大限度地选用地方植物造景,体现城市地区文化和民族传统。
4)引入绿量概念,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三维绿量高的植物,增加绿地的叶面积指数,促进群落的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提高城市居民与自然环境的连接感,改善生活质量,真正体现绿化植被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城市道路人行道人性化设计
1、前言
城市道路建设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要求,特别应关注行人、自行车及行动不便者等群体的需求,这是时展给道路设计师提出的新的设计理念与要求。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道路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在使用功能上,而且在观赏功能、舒适功能、便捷功能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需求。如步行街、休闲广场、无障碍设计等建设项目应运而生。所以,城市道路中的人行道设计不仅要满足安全和实用等功能性要求,更要满足舒适、美观和环保等需求,为人们提供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2、城市道路人行道人性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2.1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城市人行步道体现人性化设计的一个方面。从盲道设置到缘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等,无不体现设计师对行动不便者的关爱。
无障碍设计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到设计合理,施工到位,管理完善。盲道铺设要通畅连续,导盲砖、止步砖、导向砖布局合理,坡道口衔接顺适,达到引导盲人安全通行之目的。根据多年坡道使用效果来看,全宽式坡道设置,较符合各类群体的需求。 见下图:
目前无障碍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导盲砖铺砌不连续,遇到障碍(如各种检查井、电杆等)就突然断开;布置在人行道上的基础设施过多;交叉口处缘石坡道与人行横道线错位;坡道下坡处正对着雨水收水井;盲道上乱停放汽车、自行车以及违章建筑的报亭、早点摊,甚至被存车收费亭占用等,使无障碍设计流于形式,影响其使用权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人性化设计都达不到其基本要求。
因此,在人行道建设时应单独设置设施带,将护栏、地上杆柱、交通标志和信号、电话亭、消防栓、清洁箱、邮筒等设置在设施带内。设施带内的设施设置需进行专项设计,这样既可确保人行道秩序和行人安全,又能保证盲道铺设的通畅连续性。同时应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随意占用盲道,人行道不得作为停车场使用 ,需临时占盲道泊车时,必须经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审批。严禁占压无障碍设施。
2.2人行道设计
(1)人行道宽度的设计
人行道宽度的确定首先应满足使用功能,即满足行人交通的需要,还要考虑辅助功能如树穴、绿化带、盲道、各类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照明灯杆、交通标志牌等一系列设施安置的需要,以及照顾人行道上机、非车辆临时停放和行人临时小驻等一些暂时的需要。在满足这些基本功能和临时功能需要的同时,还应人性化的考虑行人步行时的无序性、自主性和变宽性等特点来综合确定其宽度,因此人行道的设计宽度要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确定的人行道最小宽度2―5米的要求。
(2)人行道的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绿地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窗口”,人们日常出行及商务活动等,都会直接感受到道路绿地景致。人行道绿化景观的设计就更应该突出人性化设计,其设计要点在于两侧绿化带、行道树和树穴植物配置的选择,单排行道树是最普通的栽植形式。一般人行道宽度在3米左右时,可栽植一排行道树,达到基本的绿化和遮荫。双排行道树人行道宽度需在5米左右。当沿街门店多为商业用房,人流量较大时,采用单排行道树,绿化遮荫效果差,布置花坛又影响行人出入,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双排行道树。花园林荫路式的人行道宽度一般在8米以上,沿街多为居民区和机关单位,可考虑布置成弯弯曲曲的花园林荫道,成为居民休闲的重要场所。在有条件的人行道上还可设计儿童娱乐区和休息区,布置座椅、阅报栏、凉亭、假山、建筑小品等。但还需注意不能为了过于追求绿化景观效果,而挤占人行道行人正常行走所需的便道宽度。
经过人性化精心规划及设计的人行道,以丰富的结构及色彩所形成的优美景观对改变整个城市的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3铺装设计
(1)结构型式
人行道人性化设计要体现安全使用的原则。首先道面铺装要防滑、平整,做到雨天不溅水,晴天不绊人,雪天防滑倒;其次做好与单位门口、通道及胡同出入口的顺坡连接,使行走平顺舒适。
随着城市路面硬化程度越高,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就越大。为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人行道选择修建环保型渗水路面结构是人性化设计的另一重要体现。
渗水路面结构除了具有滋养、补充地下水源,减少地面雨水流量,缓解道路排水压力,降低城市水污染功效外,还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尤其对较干燥的北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渗水路面依据路基土壤透水性能优劣可分为全渗型与渗排结合型两种结构型式,如下图所示。
天津市属粘性土基,渗水型路面结构一般采用渗排结合型路面结构,其结构组合为:渗水型路面砖、素砂垫层(不用水泥砂浆或石灰砂浆)、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或无砂水泥混凝土基层(空隙率一般要达到18~24%效果较佳),面砖采用中或细砂填缝。
(2)色彩的选择
人行道设计除满足使用功能外,道面铺装需要根据不同环境选用不同色调、不同材料与花色图案,体现人行道与环境的协调和融洽,衬托城市特色景观,所以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要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以及铺装构图设计,以营造一个美丽和谐的城市文化氛围。
对商业区,金融区,休闲广场等路段,宜选用暖色调,以红、黄为主色,配以黑、
白、绿作对比色,铺装图案显视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热烈、喜庆氛围。
对医疗、学校等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路段,主色调可选灰白与浅兰色,显示优雅、洁净的环境气氛。
居住区、行政管理区,主色调可选用红、黑或红、白相间的各种图案,衬托出安静,优雅的地域环境。
工业区、仓储区可采用灰白色或砌块本色,显示出自然、平和的色调。
3、结束语
工程设计主要考虑功能问题,而人性化设计要充分理解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求,给人以充分的舒适感和贴心关怀;设计更要侧重于细部处理和精细化。如冰冻地区的人行道横坡考虑冬季积雪等不利条件,应考虑采用≤1%,以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目前天津市已颁布天津市《人行道及人行广场防滑技术标准》,使工程设计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
关键词:产品创新设计;个性化;人性化
前言:
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关系着产品是否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而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关系着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否能符合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因此在产品的创新设计中必须要重视这两个方面的设计,不仅要提升设计师的设计水平,还应创造有利环境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要对消费者的使用需求进行细致的调查,使产品的设计方案满足消费者的实用需求,在此基础上在进行产品的个性化设计,不断提升产品的个性化特征。
一、产品创新中的人性化设计
(一)产品人性化设计概述
产品中的人性化设计是指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依据人体的生理结构、对产品的使用习惯、心理状态、逻辑思维方式等相关的因素来进行产品设计。通过对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是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便捷和舒适,获得良好的产品使用满意度,同时也能感受到产品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的尊重和关怀,进而提升对于产品和企业的认同感。
(二)实现产品创新人性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1.传播企业形象
企业的产品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工具,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设计方案等都体现着企业的生产能力、设计水平,关系着企业的市场形象,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非常重视产品的人性化设计,通过产品的设计水平提升来传播企业的形象[1]。通过产品中的标志、色彩、吉祥物等与产品相关的特征来传播企业的形象。
2.确定消费者目标与类型
产品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针对消费者群体的特征和使用需求等来确定产品的设计方案,这样在产品上市后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产品设计团队应该通过分析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因素、生活习惯来对产品中的功能、色彩、造型等进行定位,通过确定消费者的目标与类型来针对性的进行产品的设计,体现人性化特征。让消费者者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能主动的联想“我的产品是哪家企业设计的”,不断分析消费者的心理,展现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特征。
3.辨析消费市场
企业的产品如果能在设计中有所创新和突破,区别于市场中同类型产品的设计,就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竞争优势。设计是应该具有人性化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不论针对什么类型的产品都能在设计中体现产品中的人文关怀,展现人性化的设计特征,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提高消费者的产品使用满意度。因此企业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展现人性化设计特点,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来突出产品的特点,增加产品在市场中的辨认度[2]。
二、产品创新中的个性化设计
(一)产品个性化设计概述
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是指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对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研究每一类消费者群体对于产品的个性化使用需求,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方案,是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使用需求,突出产品在创新中的个性化设计特征,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3],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应该以人性化设计为基础
产品的个性化设计首先应该以人性化设计为基础,因为不论什么类型的产品最终都要被消费者所使用,因此产品的结构、功能、外观等是否能符合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再能获得认同,这也是产品应该具备的基础,因此在产品的创新个性化设计过程中,要以人性化设计作为基础,是人性化特征和个性化特征完美的融合于产品之中[4]。
(三)实现产品创新个性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1.以设计为先导
产品的设计过程是产品的先导。在设计过程中,要将人分为不同的成长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中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来实施针对性的产品设计,是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阶段和不同消费群体的使用需求,在产品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人的心理因素和对产品的心理预期,不断提升产品的个性化设计特征。
2.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定制化的产品制作
在产品的实际过程中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要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小批量的产品生产,不断增强产品与消费者的贴合度,同时通过个性化的产品定制与生产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水平,是消费者获得专业化的产品服务,提升顾客的满意度[5]。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设计中数据的数字化计算与设计,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
3.提升产品系统生产能力,提高工艺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数控机床以及快速原型成型制造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产品的数字化加工技术、工艺以及设备等不断的普及,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已经实现了无纸化设计和数码化设计,能够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数码设计与生产指令,这对实现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要不断地提升产品设计中的先进技术运用能力,提升产品的工艺化水平,是产品能够在符合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上展现出产品的个性化特征,不断实现产品的设计创新。
结论:
产品创新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和个性化设计是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不仅仅追求产品的质量,对产品的使用体验和个性化特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产品的生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的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实现产品创新中的个性化和人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闫丽敏,张兰芝.人性化与个性化设计在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03):155-158.
[2]朱爱霞.浅谈日用陶瓷产品创新中的的个性化设计[J].设计,2012,09(02):39+38.
[3]谢志辉.浅谈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个性化设计[J].科技风,2011,08(14):265.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视觉传达;色彩;编排;文化内涵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 “人性化设计”一词就开始为人们所熟悉,并逐渐成为设计界引人注目的亮点, 从而形成一股设计的新潮流。这一潮流到现在已经成为了设计的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设计相对发达的今天,受众对某个产品的设计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其功能的层面上了,而是更多的要求其满足感官上的享受,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在这种情形下诞生的人性化设计不仅满足了产品的功能性,也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人性化的产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人文本,为人而设计,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性化产品是人与物完美结合的设计。也就是说人性化设计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设计,不仅仅是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还反映了人文关怀,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等层面。人性化设计表现为:追求产品的趣味性、娱乐性, 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追求更适合人体结构的造型形式, 同时强化对残疾人用品的关怀。
在设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设计也可谓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主要谈色彩的人性化设计,编排的人性化设计,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的人性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理论家约翰内斯·伊顿说:“在眼睛和头脑里开始的光学、电磁学和化学作用,常常是同心理学领域的作用平行并进的。色彩经验的这种反响可传达到最深处的神经中枢,因而影响到精神和感情体验的主要领域。”由此可见,色彩的设计直接与受众的审美心理相联系,色彩作为事物的表象在人脑中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和文化因素产生出某种深层次上的审美意义。基于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色彩联想和象征的色彩设计,即为色彩的人性化设计。色彩设计的人性化是基于设计心理学理论,以品牌认知为目标,通过对消费者色彩心理及情感体验的研究来制定相关产品的色彩策略。要使色彩设计人性化,就要增加视觉传达作品在感官上的刺激。简单地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就是用来赏心悦目的,色彩的设计与搭配就是为了制造强大的视觉的冲击力,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销售产品,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在购买商品时,视觉因素是最主要的,消费者往往会因为一个产品的色彩而产生购买欲望。
编排的人性化设计主要就是指着进行视觉传达过程中,各个视觉要素的安排要符合人的视觉流程,从而引导受众更有效地去接受产品,以建立品牌认知。著名心理学家阿因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曾指出:人在看一款艺术作品的时候往往有一定视觉流程,这个流程一般是从左至右的从上至下的,最后视觉中心会停留在画面中上的三分之一处。所以要想做到人性化的编排设计就要在设计中遵从这一视觉流程的规律,将各个视觉符号编排到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的位置上,这样既能够更有效地传达视觉信息,又符合设计心理学的规律。
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内涵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文化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例如有些国家或民族有他们忌讳的颜色或动植物,所以在做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吉祥物的设计及包装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运用这些视觉要素,从而能使信息的传达更加畅通。此外,为了更好的对某个国家或某民族的人传达信息,可以针对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设计具有相应文化元素的设计,以提高视觉传达作品的亲和力,使宣传的主题更为受众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设计人性化即在保持设计的科学结构和合理功能的同时,在设计中注入包括情感的、心理的、伦理道德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因素的人性化。它给人以想像的余地和韵味,引发人的心灵感动、震撼和回味,从而使设计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能给人带来或轻松愉快或亲切温馨或幽默有趣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使冷冰冰设计富于生命感和人情味。设计的人性化内涵,即是在现实的物质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最优化设计的物质功能,使设计符合和充分适应人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习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界面;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外在需求;同时关注人们的自然情怀和人文需求,在设计中表现人们的人文趋向,使人们的内在需求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尊重。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更要从为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把人的感觉,心理,情感放在首位,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和平衡情感,既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从而使设计作品更快更好更有效地传达信息,使设计在功能完备的前提下实现其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在这样的要求下,设计师必须用爱心去关注人和人性, 只有这样才能以蕴涵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真正做到周到、细腻,使更多的使用者感动。
参考文献:
[1]《现代十大设计理念》.何晓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8
所谓广告是指被法律许可的个人或组织,以偿款的、非个人接触的形式介绍物品、事件和人物,借此影响公众意见、发展具体的事业;而“创意”的意思是创造、创建、造成即“创造意象”。综合“广告”和“创意”的概念,可知广告创意就是介于广告策划与广告表现制作之间的艺术构思活动。即根据广告的主题,经过精心思考和策划,运用艺术的手段,把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创新性的组合,以塑造一个意象的过程,也就是广告设计者如何运用巧妙、真实的方式将广告主的商品或服务介绍给广大消费者。
从广告创意的定义――“塑造新意象”和广告的目的――“推介商品或服务”可知,只有人性化的广告,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同时,只有人性化的广告创意,才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广告的效果自然也就更好。
二、广告创意人性化发展的条件
美国广告学者詹姆斯认为:创意不仅是靠灵感而发生的,纵使有了灵感,也是由于思考而获得的结果。同样,广告创意的人性化发展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广告创意的人性化发展是以设计的理性化为前提条件的。离开了广告创意的理性化和合理的功能性,创意的人性化将走向极端,最终将违背人性。广告创意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给创意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广告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成为人与广告和谐亲近的纽带。现代主义设计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批评和责难,就在于它在强调理性主义和功能性的同时,忽略了对人性化和多样化的关注,因此,广告创意必须以设计的理性化为前提条件。
其次,广告创意人性化发展必须是“人性”与“物化”的统一。广告、广告设计和设计物总是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因素,这是造物的“人化”;而人类的一定意识、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又需借助于一定物质形式来表达,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设计物必然承担了一部分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这便是人类精神的“物化”和人的“物化”,“人化”和“物化”构成了人与设计物的互动关系,设计便是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广告创意人性化发展必须坚持“人性”与“物化”的统一。
再次,广告创意人性化必须以“为人而设计”为条件。“为人而设计”是广告设计的本质特征,即广告设计要满足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广告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因此人是广告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设计人性化和人性化设计的出现,是广告创意的本质要求所在。广告创意的人性化已成为评判广告优劣的标准,因此,广告创意人性化必须以“为人而设计”为条件。
最后,广告创意人性化发展必须以人类追求理想化、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为条件。人类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人类的设计也必将随着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而走向更高的境界,即人类社会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化和艺术化的造物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由追求物质需要为主到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因此,广告创意人性化发展必须以人类追求理想化、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为条件。
三、促进广告人性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广告创意的人性化有利于提高广告的效果,广告创意的人性化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同时在进行广告创意过程中,也必须注重广告创意的生活化、广告创意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及良好的广告创作心态。
首先,要注重广告创意的生活化。广告创意生活化是指以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和写实的方法来进行广告创意活动。由于最基本的人性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体现在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因此,让广告创意更加生活化,是达到广告人性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广告创意的生活化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关注和了解生活,因为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永恒的不尽源泉和动力。二是要尊重生活并合理想像,因为人性总是体现在各种各样的生活常理之中,广告创作如果按照生活常理去合理想像,就会产生成功的广告创意作品,而如果不尊重生活的真实,没有根据地大胆想像,创作出来的广告就会让人难以相信,更加难以接受。因此,广告创作要想得到应有的效果,就必须尊重现实生活。
关键词:空间划分; 无障碍设计;标示系统; 色彩;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我国2000年的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口约占全国总入口13亿的10.4%,标志着我国已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家庭结构、社会养老观念的变化以及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人数的增加,使社会养老成为必然。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就需要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物质需求问题以及其精神文化需求问题。
一.养老院建筑性质
养老院既包括由民政部门投资兴建管理,主要收养无依无靠,也没有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社会福利机构,也包括面向所有老年人群体的一般性养老机构,后一种养老机构一般设施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以高龄体衰而缺乏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为主要收住对象。养老院带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性质,在我国的社会化养老模式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我国家庭养老的必要补充。养老院老人对于养老建筑功能的需求如下:
1.物质方面:老人在养老院中的物质需要,主要是吃、穿、用,这些费用由老人或子女共同承担。养老院老人的物质需要与其他需要相比要低一些,也就是说养老院老人的物质需要是比较低的。
2.健康方面:处于养老院群体环境中,老人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很高。
3.日常生活照顾方面:相对外面家居养老的老人,养老院的照顾条件发生变化,对医疗保障、护理等方面要求相对提高。
4.精神生活:老人在从主要的社会的角色中退出来后,原有的一些社会关系发生转变或消失,对于子女、家庭的情感依赖会增强。
二.养老院建筑布局
传统养老院都是酒店式布局,略显单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依照《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借鉴一些国内外养老院成功设计的案例,参考老年建筑相关设计理论,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设计出符合老年人生活特点的多功能建筑。根据老年人日常活动的频繁程度,将养老院空间划分为静态活动区、餐饮区、视听区、休息区及储纳区。
1.静态活动区。根据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规律,应为老年人设计出方便他们读书读报、绘画、写字、上网等静态活动的空间。这个空间一般设计在窗户旁边的明亮区域,以充分利用天然光线。
2.餐饮区。室内虽没有厨房,但要为老年人留有一定的餐饮空间。为满足老年人多餐少食的健康理念,餐饮区不可或缺。餐饮空间一般设计在窗户旁边的墙角处,靠近窗户,便于开阔视野,欣赏窗外景色。优美的室外景观会增加老年人的生活信心和活力,天然光线和自然通风会使老年人有分辨事物的能力,同时呼吸新鲜空气也有益于老年人的健康和减缓衰老进程。
3.试听区。看电视是老年人打发时间的重要日常活动。为营造舒适的环境且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通常将脚踏组合作为沙发坐垫, 床尾屏作为沙发靠背。这种设计可使老年人既能近距离观看电视节目,又能躺在床上观看电视节目。 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试听区舒适性与空间面积有限的矛盾。
4.储纳区。储纳区一般布置在远离窗户的安静区。考虑到老年人记忆差的特点,在常用的衣柜基础上增加一个五斗橱作为储纳家具,便于老年人将物品分类放置。
5.休息区。休息区一般设计在卧室的中央。休息区主要由床构成,考虑到床边应留设便于护理的操作空间,所以在床的两侧均应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三.养老院人性化设计
对于老年人而言,随着他们身体机能的不断衰弱,能否舒适的使用建筑,对老年人的生理感觉有较大的影响。物理层次关怀的设计是养老院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但要真正实现人性化的设计目标,必须在不断完善养老院建筑物理层次关怀的基础上,关怀老年人的心理及情感,从更高的水平上体现人性化关怀。以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为基础.对于养老院建筑的功能构成,应对老年人衰弱的运动机能及感觉机能的建筑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关注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变化,从无障碍设计、标示系统、色彩方案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筑措施:
1.通行无障碍系统
许多养老院由于室内外存在较大的高差,一般坡道与阶梯并设,使老人选择方便,同时考虑到轮椅的使用.坡度不应太于t/12,即不超过4.5度,且应设置扶手。其次走廊应尽可能保持简洁明了的路线,在保证正常行动的同时,还应满足作为紧急疏散途径的要求。由于很多老人行走需要扶持,扶手的设置便显得十分重要。走廊两侧都应装相同高度的连续扶手,扶手端部应避免刮人。走廊内的管道井门也应安装扶手以保持连续,且门底层必须采取加强措施。为了保证乘轮椅老人的使用,电梯的入口净宽至少应在800毫米以上,且电梯口处与建筑物的地面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电梯操作盘应安装在梯厢两侧靠近尽端的位置上,其安装高度应便于乘轮椅者操作。而且沿梯厢墙面应安装扶手,帮助老人保持身体在按钮和电梯升降时的平衡。最后,考虑到轮椅的通行,养老院中的平开门对于两侧宽度有不同的要求,值得我们设计中加以注意。楼梯是养老院交通流线上另一处瓶颈部位,在设计中也应特别关注。
2.老人感觉机能衰退的应对措施
由于生理老化,老年人的记忆力、判断力下降,可能无法辨别方向、看不懂导游图内容等。所以对各种标识系统、传达方式以及养老院建筑色彩的使用方面,均需作特别处理。标示系统对于建筑物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养老院中标示系统的设计不仅应当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视力水平的下降,而且还应照顾到众多听力困难的老人。要关注的是标志字体的选择。选择标志字体应当遵循清晰可辨,简明易读的原则。结合我国文字的特点,我国养老院中标志字体的选择应重点突出,在保证传达明确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文字的数量,便于老人快捷地了解信息。
3.安全标志选色原则
标志文字及背景色彩的选择对标志的清晰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在选择色彩时应考虑两个基本原则:字体颜色所传递的信息,字体与其背景色间的亮度差异。特定的颜色传递着特定的含义,安全标志大体上使用三种颜色:红色、黄色和绿色。亮度差异是由字面与标志表面的颜色反射比的差异决定的。反射比的巨大差异产生良好的对照,提高了可视度。养老院中标志应多选择波长较长的色彩,如红色、橙色等,而应减少波长短的色彩如绿色、蓝色、紫色等的使用。标志的位置与标志上的信息是一样重要的,整个养老院建筑中应有连贯的标志位置或摆放带,连贯路径的设置也有助于建筑中标志的整体安排。
结语: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运动机能和感觉机能方面衰退尤为严重,在养老院设计中应采取相应的建筑措施给予应对。生理关怀层次的设计是养老院人性化设计的根本,在此基础上,也应将养老院老年人心理和情感的需求落实到建筑的各个层次上来,使生活在其中的老人感到更多的关怀,使生活在其中的老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温情,弥补他们由于离开家庭所造成的心理缺憾,实现养老院的人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任净,从老有所养到老年小康的模式探索,中国发展,2005.
[2]《老年养护院设计标准建标》.144-2010.
[3]《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