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5 13:53:45
导语:在全市工作要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这一主线,突出“购销调控、品牌创建”两个重点,抓好“粮食合作社、放心粮油店和智慧粮食”三个提升,实现“国企改革、市场监管、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四个突破,为“打造增长极、共筑崛起梦”作出积极贡献。
二、重点目标
市、县区两级全部出台《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意见》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粮食购销总量达到100亿斤;完成大米展示展销中心(军粮应急配送中心)建设和大米产业发展联盟组建,建设“大米”优质基地5万亩;全力推进今世缘(中国)粮食循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续建、新建粮库仓容14万吨以上,完成4个烘干项目建设,粮食仓储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推进智慧粮食建设,完成市级粮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和6个智慧粮库升级工程建设;创建10个“放心粮油示范店”,星级粮食合作社总数达20个;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率提高10个百分点,土地性质变更率达10%;强化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落实粮食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对地方储备粮油出入库质量、品质、卫生监督抽检合格率达100%。
三、重点工作
(一)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尽快出台市级考核办法,各县区抓紧出台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层层分解落实任务,督促认真实施,形成长效机制。注重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部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形成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合力。建立粮食安全工作绩效考核机制,由市粮食局牵头,会同市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对各县区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抓好粮食收储现代化指标考核,弥补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收购量、粮食烘干能力建设、物联网智慧粮库建设三个短板,力争在省级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各县区粮食局、政策法规处)
(二)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科学谋划我市粮食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省粮食流通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粮食流通工作迈上新台阶的目标定位和序时进度。(各县区粮食局、政策法规处)
(三)做好粮食收购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守住“不打白条”、“不出现卖粮难”两条底线,以“去库存、增仓容、抓规范、优服务”为抓手,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向上多争取托市粮拍卖计划或移库指标,争取社会企业参与政策性收购,加大租仓收购力度,充分利用社会企业仓容。加快建仓修仓进度,加大腾仓并容、即购即销力度,增强收储能力。制定销售计划,小麦收购前地方储备小麦和自营粮全部销售、轮换出库。推动粮食收购“六统一”全覆盖、粮管所(库)主任业务培训全覆盖、收储信息化系统应用全覆盖。政策宣传做到“立体化”,确保“现场有公示、媒体有公告、售粮有手册、手机有短信、咨询有解读、投诉有答复”。推进服务“重点化”,建立健全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信息档案。探索建立“放心售粮”APP服务平台,及时为种粮农民提供托市库点布局、收购质价办法、市场行情变化、粮库仓容情况等惠农服务信息。(各县区粮食局、购销调控处)
(四)提升购销调控能力。制定出台《市储备粮管理办法》、《市储备粮轮换办法》。建成地方储备粮网上管理系统,形成视频监控、粮情监控、数量监管网络管理新模式。开展储备粮经营风险防范调研,研究探索降低储备粮经营风险的有效机制。推进应急供应、军粮供应、放心粮油、成品粮油储备、主食产业化融合发展,支持粮食应急加工、应急网点等载体建设,夯实粮食应急体系,做好价格监测预警。组织企业参加国内重点区域粮食产销衔接活动,展示我市原粮资源优势和“大米”等品牌产品。继续深化宁淮产销合作,在分解落实50万亩优质稻米保供基地、10万吨稻米供应任务的基础上,分解落实3.6万吨宁淮应急成品粮保供任务,在南京建立宁淮优质稻米基地展示展销窗口,举办宁淮粮食产销衔接活动。推动各县区制定星级示范社创建计划,确保年底全市星级粮食合作社数量达20个。(各县区粮食局、购销调控处)
(五)推进淮米品牌建设。制定年度对外宣传方案和参展方案,积极组织市内企业参加国内知名的粮油博览会,利用各种平台做好宣传,提高大米知名度、美誉度。联合《粮油市场报》,开展“大米杯·稻香千年”征文大赛,筹办“大米•中国粮油财富论坛”暨“大米产业发展论坛”。筛选引导稻米生产、大米加工、大型粮库、贸易公司、电商等大米产业关联的优质企业入盟,尽快完成大米产业发展联盟组建。确保大米展示展销中心(军粮应急配送中心)4月份投入使用。搭建大米电商平台,构建“O2O”(线上与线下)二位一体的大米立体式销售渠道。修订《大米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申请“大米”新LOGO地理证明商标注册、新包装专利保护,开发大米新系列包装2套以上。围绕50万亩宁淮优质稻米基地建设任务,在环白马湖、洪泽湖周边等地建设“大米”优质基地5万亩,从品种、育秧等环节入手,大力推进“稻虾轮作”、“绿肥种植”等有机种植方式,创建样板示范基地5000亩。全力争取省局大米全产业链发展扶持资金和市政府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统筹调度宁淮优质稻米基地建设资金,加大对“大米”核心龙头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在样板示范基地建设、新型包装印制、宣传推介活动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各县区粮食局、产业发展处、市粮食行业协会)
(六)加快仓储项目建设。续建、新建粮库仓容14万吨以上,确保4个仓储项目和金湖金南、盱眙城南粮库2个烘干项目夏粮收购前完工。确保今世缘(中国)粮食循环产业园一期、城南粮库2个仓储项目,金湖石港、淮阴区刘老庄2个烘干项目年内完工。确保新建粮库全部达到新“四合一”储粮技术标准,具备信息化功能。(涟水县粮食局、盱眙县粮食局、金湖县粮食局、区粮食局、淮阴区粮食局、产业发展处)
(七)升级智慧粮食工程。立足理念领先、技术领先、规范领先的原则,围绕流程再现、流程再造、流程再创的导向,力争秋粮收购前,全面建成市级粮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和6个智慧粮库升级工程。26个市县储备粮库点全部安装粮情测控系统、可视化系统,全面、直观、及时掌握储备粮在库情况,实现对储备粮全过程远程监管。(各县区粮食局、产业发展处)
(八)服务粮食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联动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切实加强与中粮、中储粮、苏粮、农垦等大型粮食集团沟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突破。深入开展“101%服务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牵头成立粮企沙龙,将其建设成对接政策、互相交流、学习提高、成果展示和深化合作的平台。加快推进市粮食产业园建设,全面加强市直属粮食储备库管理,完备手续,完善功能,提升功效,全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县区粮食局、市直属粮食储备库、产业发展处、办公室)
(九)深化国有粮企改革。推进“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改革,通过并购重组、混合所有、强强联合等多种途径,对基层粮站重组整合,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继续推进“购销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收储库点”的发展模式,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数量整合至58家,重组率提高10个百分点。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全面推进土地性质变更,力争在1-2个县区取得突破,全市土地性质变更率达10%。开展经营管理规范年活动,重点培育10个示范企业。鼓励和推动粮食收储企业采取“1+N”经营模式,实现产业链向生产、服务、深加工领域延伸。(各县区粮食局、政策法规处)
(十)推进依法治粮建设。进一步健全各县区人员、经费保障,配齐移动执法仪、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调查取证器材,添置粮油数量和质量快捷检查设备。开展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编印《粮食行政执法典型案例选编》,提升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完善粮食监督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对粮食经纪人队伍的管理,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粮食经纪人管理意见》。(各县区粮食局、市粮食行政执法支队)
(十一)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完成2016年度粮食库存检查,组织好市级普查,确保顺利通过省级复查。开展政策性粮食购销、地方储备粮、军供粮、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重点开展夏秋粮收购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转圈粮”、拖欠售粮款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问责一起。开展“放心粮油店”专项检查,评选一批“放心粮油示范店”,新创一批“放心粮油店”,完善能进能出机制,不断提升创建水平。(各县区粮食局、市粮食行政执法支队)
(十二)加强质检能力建设。推动县区粮食质检能力建设,努力建成市、县、库(所)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做到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管工作有序、稳定、可控开展。推动县区建立或联合重点库建立粮食质量监测检验机构,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场地、设备、人员,开展粮食质量、品质检验及重金属、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快速检验,落实粮食收储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粮食消费安全。(各县区粮食局、市粮油质量监测所)
(十三)抓实行业安全生产。制定出台安全生产年度要点和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依托市级粮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对安全生产检查整改的网络化管理。健全制度,严格举措,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各县区粮食局、产业发展处)
(十四)抓好粮食行业宣传。全年在各类媒体发表宣传报道500篇以上,其中国家级10篇、省级30篇、市重点媒体100篇以上。按照“周周有看点,月月有重点,季季有热点,年年有亮点”的思路,在《新华日报》、《粮油市场报》、《日报》和电视台、电台等开展密集宣传。联合县区政府举办世界粮食日、法治宣传日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加大粮食政策法规、质量安全、节粮减损等宣传。加强粮食文化建设,弘扬“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四无粮仓”精神,开展“最美粮食人”事迹系列宣传。突出大米品牌建设、粮食收购进行时、粮食收购服务、智慧粮食工程等重点工作宣传。完善考核奖励办法,实行县区、处室“一月一通报”制度,年终量化考核,奖惩兑现,对信息工作不力的县区、处室、单位和个人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各县区粮食局、办公室)
1.努力完成就业工作目标。努力开发就业市场,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新增就业11000人。加大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即时援助城乡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再就业1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控制在4%以内。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稳定转移就业,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人。
2.热情服务企业用工。做好就业用工动态监测,确保用工需求和求职需求及时对接。健全企业联系点服务制度,建立招商引资和用工服务联动机制。建立外省市技能型人才培养输出基地,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畅通引才渠道,及时为企业招聘信息,积极开展校企对接、村企对接等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根据相关政策法规,指导企业申报办理各项社会保险补贴,减轻企业用工负担。
3.扶持创业促进就业。营造鼓励和帮助劳动者创业的政策环境,全面协调落实税费减免、职介补贴、见习补贴、创业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措施。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建设好创业服务网络和创业见习(实训)、孵化基地,扶持400人成功创业,创业带动就业2000人。开发基层公益性岗位62个,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100名,确保籍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特困家庭毕业生100%就业。
4.培训和上岗就业对接。结合市内企业用工需求,开展新职工上岗培训和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满足求职者的技能需求,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5500人、失业人员3500人、创业人员800人。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政策,努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二、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标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强化制度整合和衔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与全省接轨。认真落实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政策,确保一季度完成参保补缴任务。健全生育保险制度,提高全市职工生育保险待遇。做好企业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工作,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内容,已纳入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周期免费体检率达100%。
6.扩大社保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扩大城乡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企业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分别净增参保5000、5000、2000人,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做好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工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率达100%。巩固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续缴率。确保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达96%以上,做好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7.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及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知青半家户和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职工养老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200元,被征地农民保养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30元提高到180元,第四年龄段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70元提高到212元,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70元。研究出台失业保险扩大支出范围方案,完善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机制和动态物价补贴机制。
8.加强社保基金监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现场监督检查,着力构建社会保险基金非现场监督体系,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网上监管。规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方法,科学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坚持抓好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稽核和清欠工作,开展社会保险费征缴和经办机构内控制度检查,确保社保基金足额征缴、支付合理、管理严格、运行规范。
三、吸引人才资源加速集聚
9.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主动做好人才政策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加速新兴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按照人才投入优先保障的要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创业扶持、创新奖励和引进资助力度。加强各类人才信息库建设,有效挖掘人才项目信息源。全年力争引进各类人才5800名,其中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12名、高层次人才300名、海外人才70名。
10.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借助企业内部评价机制在全市推广的机会,做好初中级技术人才的培育工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打好基础。坚持以用为本,完善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帮助企业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搭建企业与高校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的有效对接。
11.完善载体优服务。加快建立和提升由科技创业中心、企业研发机构为主的创新平台。新建省级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家,想方设法吸引博士进站工作,累计在站人数突破20人。加强镇(区)人才工作联络站建设,构建高层次人才沟通和交流平台;做好人才项目申报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加强高层次人才后续培育。
12.健全人才评价方式。规范职称评审程序,拓展职称服务领域,开展职称初定延伸服务,做好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组织、监督、服务工作。强化专技人员专业科目培训要求,提高知识更新覆盖面,举办第三轮技术工人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全年职业技能鉴定4000人、取证35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200人。
四、共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13.加强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建设。完善劳动关系调控和维权体系,充分发挥三方机制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指导调控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继续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努力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8%以上。
14.有效开展监察执法活动。开展市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和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的评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依法用工、合法用工的氛围。深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实现对用人单位的广覆盖和深层次监控。大力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和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专项行动,人均主动监察用人单位60户,用人单位书面审查率达80%。
15.努力提升争议仲裁水平。健全覆盖全市的调解仲裁网络,积极建设企业调解示范点,提高企业防范和处理劳动争议的实际工作能力。建立案件分类处理制度,完善“快立、快调、快结”的劳资纠纷调处模式。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引导企业和职工协商解决争议,调解、撤诉结案比例达70%以上。及时依法结案,仲裁立案处理案件的结案率达92%、裁决案件的按期结案率达100%。
16.认真做好稳定工作。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畅通渠道,高度重视来信来访,妥善处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协调配合机制,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和考核机制,推进维稳长效机制建设,扎实有效地化解各类人事、劳资纠纷。
五、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
17.全面提升公务员能力。围绕“服务千亿园区百亿镇创建”主题,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参与人数达2000人以上。开通公务员网上学习平台,并制定相应的“培训积分管理办法”,满足公务员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继续抓好公务员“四类培训”,严格将公务员培训、学习作为公务员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18.健全公务员选用机制。按照“阳光考录、公正选人”要求,认真做好公务员招录工作。改进和完善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办法,进一步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进一步规范实施公务员转任、调任和内部交流轮岗制度,会同市委组织部开展公务员跨部门交流轮岗。探索行政编制使用和人员管理新方法与新机制。
19.完善公务员综合管理。建立健全公务员日常登记制度,建立公务员动态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公务员辞职、辞退等具体规定。将公务员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强化平时考核备案管理,健全考核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继续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依据、激励、约束作用。
六、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
20.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工作,制定合理的招录计划,完善公开招聘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逐步建立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并将继续教育培训作为岗位聘任的基本条件。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后的动态管理工作,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聘用合同签订率98%以上,建立适度的岗位聘任竞争激励机制。
2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严格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行为,抓好公务员规范津补贴自查整改工作。科学稳慎地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和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工作,确保平稳实施到位。
22.做好干部服务工作。贯彻执行“考核考试积分选岗安置办法”,进一步探索安置新途径、新机制,妥善安置营职以下及技术级干部。不断提高对自主择业干部管理服务力度,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认真做好企业干部解困、补助金审核发放和节日慰问等服务工作。
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23.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就业、人才、保障、监察等工作向社区、农村延伸,积极打造“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网和社会保障服务圈”,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载体网络化、服务功能标准化、服务手段信息化。继续加强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建设,实现全部持证上岗,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
24.提升业务经办能力。全力加强人社服务窗口建设,规范办事程序,加强考核,奖惩并施,提高办事效率。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举措,探索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清单点对点的发放模式,积极改进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方式,探索将社保基础业务下延基层人社中心办理的方式方法。
25.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业务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为核心,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优化系统软、硬环境,确保系统安全,开发好业务应用系统,建设12333咨询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局门户网站和人事人才网,逐步构建网上办事大厅等新型办事平台,为群众办事提速增效。
26.优化人力资源服务。大力发展多元化、网络化、个性化的人才市场,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实现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转型升级。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督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加强跨省市劳务协作,深入开展免费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公共就业服务。
八、加强系统自身效能建设
27.强化学习,努力创新创优。认真学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领域中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增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建立常态化的调研工作制度,围绕就业、社保、人才等重点工作、重大政策和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做好调研成果的政策转化。
28.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环境。适应新的形势,创新方式方法,多形式、多渠道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增进全社会对人社工作的了解。树立和培养先进典型,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及时权威信息,通报工作、宣讲政策、解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深入贯彻《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继续深化规范化管理,开展规范化管理考评和市级示范库评选活动,达标企业达到100%,良好企业达到60%以上,优秀企业达到10%以上,培育2家市级示范企业。制定仓储管理账务新体系,在全市国有粮食仓储企业推广使用,逐步带动非国有企业开展规范化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仓储管理制度,组织相关的粮食法规、制度汇编成册,并督促指导基层企业加强制度建设。
二、加快物流建设,推动转型升级
贯彻《市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建设规划》(2011—2015年),科学规划粮食仓储物流布局。全市按照总量扩张向功能提升和完善体系转变的基本思路,稳定现有仓容总量,大力提升粮食物流“四散化”和储粮科学化水平,在全市形成以区域性物流中心为龙头、中心库为重点、骨干库为支撑、主要收纳库为基础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依托主产区资源和交通优势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园建设,加强粮油产业上下游业务有机衔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综合效益。推动粮油产业布局从散落型向园区型转变,提升要素集聚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进粮食流通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争取并利用好国家粮食物流、仓储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以及仓房维修改造资金等各类政策性资金,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完善基层收纳库网络布局,提高地方储备粮油集中管理能力。项目资金补助,优先支持重要粮食通道、节点项目建设。配置散进散出设备,积极开展公路、水路散运,扩大集装箱多式联运,争取散运占全市原粮运输量的30%以上,提高粮食物流效率和效益。
加快省财政扶持的烘干机项目建设,配合做好项目验收工作。抓好在建项目管理,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做好财政补助项目的管理工作,严格建设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审计,按时组织验收。
三、应用先进技术,实现科学储粮
推广应用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环流熏蒸、低温干燥、三低等先进成熟的科学储粮技术,保持库存粮食品质。积极协助有关科研部门做好储粮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生态环保绿色储粮技术和低毒高效粮食熏蒸技术,促进储粮技术方式由传统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企业要积极开展科学储粮新技术的推广和试验工作,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借鉴将军山粮库应用地源制冷、常州射频识别技术及新仓型储粮效能、无锡物联网应用、楼夏粮库谷冷机应用等先进保粮技术。2011年末,全市实现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所占有效仓容的比例分别提高到85%、50%、30%。
四、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综合素质
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扎实开展仓储管理、质量标准知识培训,实现业务培训、知识更新常态化。积极宣传贯彻国家和省现行的有关规章、标准、规范及规范性文件,提高仓储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采取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等形式,借鉴先进经验,引入先进理念,提升工作水平。重视人才培养,继续做好职业技能培养,积极组织和参与有关职业培训和技能竞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我市粮食事业快速发展的仓储人才队伍。
五、开展仓储备案,履行管理职责
全面履行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职责,加强全社会粮油仓储单位管理。进一步抓好《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省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办法》、《仓储企业熏蒸备案办法》等新颁布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宣传普及工作,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尽快熟悉,并依据有关规定,按照属地管理、网上备案的原则,稳步推进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指导各地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掌握全省粮油仓储设施情况,为粮食流通管理与宏观调控服务。
六、完善管理手段,建立信息体系
按照全市粮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率先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提升粮油仓储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功能,实现粮油设施、库存、统计及专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储备粮承储企业要努力完善信息系统,规范和完善保管账账务体系,准确及时地反应地方储备粮油库存及轮换情况,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努力实现省、市联网。大型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要加快推广应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积极研究在仓储管理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2011年,力争在仓容2万吨以上的企业和新建仓库的微机测温系统使用率达到100%;物流中心和中心粮库100%应用粮情测控系统、粮油仓储业务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努力扩大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粮食流通信息集成系统的研究试点,推进粮食物流作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积极构建全市统一粮食物流信息平台,推进资源共享和网上作业,逐步实现粮油库存远程监控。
七、推进农户储粮,努力提质扩容
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扩大农户科学储粮试点范围,促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注重质量管理,确保示范仓使用效果,确保用得上、用得好。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普及储粮知识,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科学储粮水平,切实抓好这项惠农工程。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提高全社会对农户科学储粮重要性的认识。
一、我市护理事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护理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㈡护理服务理念明显转变,工作内涵得到拓展,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我市从1997年起在区县以上医院开展了系统化整体护理,基本实现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轨道上来。坚持实施“三基三严”为重点的护理人员素质训练,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急危重症、疑难杂症患者以及突发事件病人的抢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逐渐增强,推动了护理学科发展,护理服务不断向社区、家庭延伸,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得到发展。
㈢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和《省卫生厅关于加强护士执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实施护士执业准入制度,连续11年共计11000余人参加了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有5500余人获得执业护士资格,并及时进行了执业注册和再次注册,定期对达不到规定教育学分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实现了护理人员持证上岗、依法执业。多数医院建立了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的垂直管理体系和护理质量控制及评价,制定了完善的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规章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三严”训练及考试考核,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㈣医院感染监控有力,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护质量,成立了市医疗质量监控委员会和市医院感染监控办公室,自2004年7月1日起对全市区县以上50个医疗单位的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目前博山、周村等区县城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全部进行了集中处置。制定了《市护理质量考核实施细则》、《市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市医疗废物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定期组织专家对全市区县以上医疗单位的护理质量、医院感染、医疗废物处置等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发督办单,限期进行整改,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
㈤学术竞技活动开展活跃,“白衣天使”风采得到展现。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2005年与市妇联、市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了全市护理操作技能大比武,经层层选拔,有42名优秀选手参加了决赛,其中7人获得技术标兵,35人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在重大疫情面前,广大护理工作者不怕牺牲,冲锋在前,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彰显了广大护理工作者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职业风貌,展现了新时期白衣天使的风采。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市共举办心肺复苏和心脏紧急救治、抗生素合理应用及医院感染管理等各类技术骨干培训班16期,15000余人次参加了学习和培训,有160余人次和50余个单位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二、我市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我市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切实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推进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适应医学科学技术进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我市护理事业2006-2012年发展总体规划目标是:依法加强护士执业监督管理,规范护士执业行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实现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巩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探索发展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教育,以促进我市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理念,围绕全市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提高各类生产装置控制水平,继续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断深化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全面压降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二、工作目标
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要求,各项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内。
1、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持证率100%;
2、剧毒化学品和涉及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验收达标率100%;
3、建立并执行专家检查制度达到100%;
4、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工艺自动控制、自动报警、自动连锁达到100%;
5、化工生产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达到省、市时序进度要求;
6、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达到“四无”(无死亡、无重伤、无火灾、无爆炸)。
三、重点工作
2009年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重点工作是:以全面提高企业本质安全为重点,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有序地推行安全标准化,继续完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体系,认真扎实地改造提升危险工艺控制水平,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有效提升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质量和水平;以全面强化安全监管和服务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强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受经济形势影响而停产、复产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过程中安全工作的服务和指导;进一步强化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严格重大危险源和易制毒化学品的安全监管,加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坚决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化工生产企业,坚决查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各类违法行为。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落实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督促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全面提高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水平。要不断督促和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建立、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督促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积极有序地推行安全标准化。要按照*市安监局《关于在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中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通知》(通安监[2008]186号)文件精神,督促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依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积极有序地推行安全标准化,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剧毒化学品和涉及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在2009年底前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验收。
3、督促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要按照国家、省、市要求提取安全费用和缴纳风险抵押金,没有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和缴纳风险抵押金的,在领(换)证时不予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督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加大对员工职业病防治的投入。
4、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1)2009年6月30日前,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将相关岗位从业人员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从业条件要求调整到位;
(2)2009年底前,具有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至少要配备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3)有关企业要充分利用因金融危机而导致的停产停工时段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
5、督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1)有关企业负责人要按照省安监局苏安监[2009]12号文件要求,及时向安监局报告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和危险化学品新改扩建设项目情况等;
(2)各地要把企业安全生产定期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对企业安全监督检查的内容之一。
(二)进一步提升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本质安全水平。
6、继续改造提升危险工艺控制水平。
(1)督促具有危险工艺且控制水平低的企业改造提升控制水平,通过装备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切断系统、集散控制和紧急停车系统等,提高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2008年未完成自动化改造的企业要于2009年6月底前改造完成;
(2)有条件的企业要在自动控制的基础上装备安全仪表系统,进一步提高本质安全度。
7、继续排查治理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
(1)继续完善企业自查、专家检查和政府督查相结合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企业要建立并实行专家检查制度,由企业聘请专家,定期组织专家对生产储存装置进行隐患的排查与治理;
(3)企业要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4)继续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红色等级企业的制度化检查,帮助企业排查生产工艺、单元操作、重点反应装置、应急救援预案等方面存在的事故隐患。
8、继续加大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力度。
(1)制定我市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实现对全市重大危险源的规范管理;
(2)加大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监控力度,对重大危险源实行挂牌制度;
(3)加大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整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4)督促企业加大对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的投入,全面提高重大危险源的本质安全度;
(5)与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切实加强对移动危险源的监管。
9、继续完善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
(1)定期组织实施对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状况的核查,实现将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状况及时纳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平台;
(2)通过企业信用等级与评先评优挂钩、与银行信贷挂钩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违法成本;
(3)继续完善企业信用等级升降级制度,对于安全生产条件降低的企业要予以降级。
10、继续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1)制订《2009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2)进一步加大力度,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坚决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化工生产企业;
(三)进一步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11、从严把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源头关。
(1)以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工作为契机,涉及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完成生产装置的自动化改造,自2009年7月1日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必须达到规定的安全生产基本从业条件,否则不予换证;
(2)加大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甲种证和有仓储的乙种证的现场核查力度。
12、继续开展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备案和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
(1)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备案的日常工作,组织专项检查;
(2)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和省安监局关于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力度,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单位(使用剧毒化学品以及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的督促力度;
(3)对于未登记注册的将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四)进一步加大安全违法行为追究力度和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13、不断加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查处力度。
(1)加大事故查处力度,强化生产安全事故特别是较大以上事故的行政责任追究;
(2)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安全监管,把工作重点放在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防范重特大事故上,做到关口前移,提高事故综合防范能力;
(3)加大危险化学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杜绝各类事故苗子和事故隐患。
14、不断提高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1)督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完善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在对重点岗位和关键装置的危险程度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岗位和装置的异常情况制定和完善处置措施,加强对员工进行危险工况下应急处置技能的培训和演练,提高企业事故状态下有效处置、科学施救的能力;
(2)继续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督促化工企业集中的镇依托重点企业建立应急救援互助体系,实现相关事故的有效救援。
(五)进一步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和服务的水平。
15、做好对化工企业搬迁工作的服务和指导。
(1)督促指导搬迁企业做好老厂区生产装置的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安全设施带病运行;
(2)及时排查治理装置和建筑物拆除、废弃危险化学品和废弃生产储存装置处置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做到特事特办,帮助企业及时完善相关行政许可手续。
16、注重对危险化学品停产复工企业的检查和服务。
(1)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市化工企业的影响,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停产复工企业出现的新问题并予以解决;
(2)严格停产企业备案制度和复工企业专家组检查制度的执行。对于复工企业,要组织3-5人组成的专家组对企业生产装置和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检查,确认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才能同意复工生产;
(3)加强对化工装置开车时的现场检查,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开车方案和岗位操作规程,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一)强化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责任。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修订完善地方政府、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将安全生产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作为政府专项规划予以实施。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专节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安全生产工作目标、重点工作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等作出具体规定。
(二)强化安监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市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的安全生产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建立完善安委会议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对所监管、主管的行业领域和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实施监督管理。
(三)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安全监管,实施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考核制度,实施高危企业主要安全事项备案制度,采取综合措施,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着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四)强化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切实加大对事故控制指标的考核,加大对较大以上事故指标的考核权重。建立安全生产约谈制度,继续坚持较大事故“说清楚”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五)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和“三铁”的要求,严肃查处各类事故。注重总结各类事故中的共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亡羊补牢、举一反三,有效避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对不落实《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及负责人,对不全面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二、以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为手段,深化安全监管执法
(一)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各级安监部门要根据监管力量、监管重点等科学合理地制订执法计划,报同级政府审批并报上级安监部门备案,严格按计划开展执法行动。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执法合力。全面推进委托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推进执法考核,健全执法档案,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二)进一步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基层政府“打非治违”责任,各有关部门、单位、司法机关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坚持露头就打,绝不手软,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要突出打击无照无证和证照不全、依法关闭取缔后又死灰复燃、超层越界、以整合技改为名非法生产、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等严重非法违法行为。严肃纠正“三超”(工业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交通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行)等违规违章现象。对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的企业,因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导致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一律依法从严处罚。按照省安监局要求,开通全国统一的“”投诉举报电话,建立安全生产举报平台,全面实行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
三、以隐患排查治理为着力点,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
(一)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常态机制。建立完善重大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及公告制度,建立专家排查隐患制度,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建立重大隐患整改摘牌销号制度,建立安全隐患投诉举报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重大安全隐患的治理,并督促企业加大隐患治理资金的投入。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要在企业用地审批、信用评级、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限制。对拒不执行隐患整改指令的企业,要依法从重予以处罚。
(二)严格高危行业市场准入。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作为项目核准的必要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准制度。严格安全行政许可,完善现场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治理。煤矿重点抓好整合技改、突出瓦斯治理、水害防治、顶板管理。对瓦斯突出、水害严重且难以有效预防的煤矿、整合技改期间非法违法组织生产、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小煤矿依法予以关闭。非煤矿山重点抓好矿山开采秩序整顿、矿产资源整合和采空区治理,打击非法违法开采行为。突出抓好防透水、防中毒窒息、防冒顶片帮、防坠罐跑车、防火灾、防采空区塌陷、防爆破事故等措施的落实。尾矿库抓好安全风险评估、监测和危、险、病库治理。危险化学品重点抓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的实施,凡新上的化工项目,必须进园区或专门区域,否则不予许可。推动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加快化工企业入园区步伐,加快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化工企业搬迁,规范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点设置。烟花爆竹行业重点抓好生产经营企业整顿提升,强化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燃放等各环节的安全监管,切实加强礼花弹专项治理和氯酸钾专项治理工作,杜绝“三超一改”(超人员、超药量、超能力、擅自改变工房用途),加快推进烟花爆竹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和集约化生产。建筑施工领域以防坍塌、防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强化项目(工程)参建各方责任,积极推行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创建。道路交通要以危险路段、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农村道路以及专用运输车辆、长途客车、大型货车、农用车、摩托车、校车等为重点,加大隐患整治力度。深化平安畅通县区创建、交通秩序示范公路创建活动,严厉打击超速超载、非法载客及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非法违法行为。深化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以“四客一危”船舶为重点,严厉打击“三无船舶”、非法载客、超载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渡口、渡船隐患排查治理。以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深入开展消防安全整治。针对存在的隐患和突出问题,继续深入开展机械、冶金、有色、建材、特种设备、铁路、电力等行业的安全专项治理。
(四)稳步推进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104号)精神,加强市、县(市、区)二级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和技术支撑服务机构建设,理顺职能、充实人员。启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深化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专项治理,开展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石英砂加工企业、石棉行业的职业危害专项治理。推动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改善作业环境,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年8月底仍没有达到要求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整顿;到年9月底还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依法提请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规定权限予以关闭。
(五)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市相关部门要做好城市公共安全与生产安全之间的衔接配合,把城市管网特别是化工、燃气等管道的设计、建设、验收、维护运行等纳入安全监管范围,制定城市道路和地面开挖、公共设施维修等安全规程,严防违章开挖、野蛮施工等导致管网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加强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建设与运行中的安全监管。
四、以先进安全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途径,大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一)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在矿山企业强制推行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年底前,全市煤矿企业必须建设和完善通讯联络、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年底前,全市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按照规定要求,必须建设和完善通信联络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和避灾硐室;2013年底前必须全面完成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任务。凡是没有按照规定时限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一律停产整顿,必要时提请政府依法关闭。在煤矿推广正规采煤方法、单体液压支护、光面爆破、锚网喷联合支护、吊挂人车等新设备、新工艺;在非煤矿山强制推行矿井机械化通风、采石场中深孔爆破、尾矿库全程在线监控系统和尾矿干排等安全技术措施;所有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全部安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报警仪表;烟花爆竹企业重点部位推广视频监控,继续推行机械化生产和应用新型安全火药原料;化工企业要大力推行联锁自控技术,油、气重点储存设施、加油、加气站要推广应用阻隔防爆技术;在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安装和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在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二)争取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积极争取省级、国家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相关配套资金的落实,用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改善我市安全生产执法条件。
(三)加强安全生产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规范对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保证中介服务机构从业行为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各级要将安全监管装备建设纳入本地区“十二五”重点规划,按照相关规定,落实相关配套资金,加大对安全监管监察所必需的交通、现场检查检测、调查取证分析、事故应急救援等工作装备、设施和防护用品的投入。
五、以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安全基础工作
(一)组织实施企业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企业普遍开展以“企业达标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把班组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把岗位达标作为专业达标、企业达标的基础,从班组和岗位标准化抓起,把企业安全生产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煤矿等高危行业的企业必须在年底前全部达到市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重点企业要达到一级标准,冶金、机械等其他企业必须制定达标规划,确保三年内全部达标;逾期不达标的,要依法停产整顿直至依法关闭。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企业、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安全社区和安全生产诚信承诺活动。
(二)狠抓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的落实。严格执行新的工亡职工赔偿标准。强力推进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按照国家规定在工伤保险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经费作为安全生产预防费用;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管理使用制度;严格落实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六、以争取在我市建设省级矿山应急救援基地为契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市应急预案修订、评审、报备、演练及管理工作,强化应急值守,确保安全生产信息畅通。加快推进市、重点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尽快建立覆盖重要行业、重点区域的市、县二级应急救援体系。
(二)着力加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根据我市高危行业和应急救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布局,着力加强矿山等救援基地建设。依托工矿集团、、大冶铁矿等大型企业,争取在我市建设省级矿山专业应急救援基地,进一步提高事故防范和应对的效率和效果。依托市3G电子政务网,构建以矿山、尾矿库、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为重点的监控平台。
七、以集中开展第十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为主题,切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一)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深化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学习、宣传和贯彻;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集中开展第十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大力开展安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安全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二)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加强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培训,确保持证上岗。规范安全培训管理,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对农民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强力推进企业全员安全培训。
(三)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创建。组织开展安全文艺作品创作、安全文艺汇演、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开设安全文化专栏,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活动,加强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和知识普及。
八、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目标,不断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一、以薄弱学校改造和现代化学校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装备水平。
1、按照全省薄弱学校改造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的实施方案,继续为农村薄弱学校配备教学仪器、图书、音体美等器材,进一步改善学校教育教学配套设施,使各学校的实验设施和器材分别达到《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以及各学科仪器配备标准的要求,为教学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2、开展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根据《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方案》的要求,按照市教育局制定的创建规划,强化对学校创建工作的指导,着力改善师生信息技术设施设备,优化“班班通”设备配置,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和氛围,不断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圆满完成创建任务。
二、以抓过程落实为手段,推进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1、进一步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各项制度,细化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做到有章可循,逐步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和信息化。
2、注重日常管理工作的落实。按照《市中小学实验规范》的要求,督促各校开齐开足实验课,各类记载表册齐全、规范,强化“班班通”的管理和应用工作,激励和引导教师自觉使用“班班通”设备,从而达到“会用、乐用、善用”的目标,使“班班通”应用的学科覆盖率、教师授课率和周课时数均达到省定标准。
3、加强考核评比。制定全市“班班通”应用和实验教学考核办法,组织专班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及教师绩效考核之中,从而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三、以“班班通”应用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1、重点抓好以电子白板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通过开展全员培训,培养一批教学应用骨干,适时召开“班班通”应用现场会,加大对“班班通”设备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服务学校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拓展应用渠道,充分发挥其效益。
2、开展中小学生实验操作竞赛和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开展的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论文、“五小”作品评比活动。
4、认真抓好中考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考查以及其它工作。
四、以装备工作绩效考核为契机,强化队伍自身建设。
按照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年度考核工作的要求,围绕全市教育中心工作,立足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工作机制,研究工作措施,狠抓队伍建设,强化工作落实。
一、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20__年9月4日十届县委第十五次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__县知识产权局,挂靠县科技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20__年为了加强我县知识产权工作有序积极开展,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我局由部门主要领导任局长,一名副局长分管具体日常事务。同时为了保障知识产权工作做到具体化、日常化,从我县十分困难的科技经费中拔出2万元作为知识产权工作经费,为我县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组织和经费保障。
二、活动开展情况
1、知识产权周活动情况
为了做好和扩大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更好地保护所有权人的合法权利。 20__年4月26日(__街天)__县科技局组织县工商局、县商务局、县文体局等12个单位,进行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一是组织质监、食品和药品监督局、烟草公司组成执法队对我县8家食品零售点和5家药店进行了联合保护执法活动;二是深入我县牛孔乡、大水沟乡、骑马坝乡进行巡回宣传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方针和原则立场、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三是利用人口流量大的县城设点咨询和发放相关知识问答资料6000余份,咨询人数320人次。四是组织开展了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保护工作,组织力量对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商品集散地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同时为了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宣传面,更有效地把知识产权宣传到千家万户,利用地方有线电视台继续宣传保护知识产权重大典型案例及其启示,宣传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效果,进一步扩大了宣传周活动的社会影响。
2、“科技活动周”开展情况
为了营造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声势浩大、内容丰富,县科技局联合县科协、县地震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县610办等12个部门利用人流大的当地民族街天,进行宣传活动:一是设点咨询工作。科技活动周围绕我县产业培植特点、农民春耕防病工作,结合参加单位各自的职能,设置农业病虫害、科学种植、养殖等12个咨询点,咨询750人次,内容包括八角修剪技术、科学养猪和水稻稻飞虱防治技术等;二是宣传资料工作。为了提高科普知识宣传,强化农民科技意识和提高农民各种防范意识,宣传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规、条例760份,放发石斛种植技术、茶叶采摘技术、快速养猪法、猪蓝耳病防控手册等科学种植、养殖资料17000份(册),反对幸福安康、地震自救基本知识、植物疫病检测等内容展榜128块(幅);三是电视宣传。为了加大科技活动周宣传效果和宣传面,进一步扩大宣传周活动的社会影响,利用2台电视机宣传“科技在我身边”、科学养殖等光碟5盘。并利用地方有线电视台继续宣传三天。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拉近了科技与农民生产中的距离,提高全县公众学科技意识和用科技意识,对进一步推动我县科技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各级领导对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2、企业和事业单位掌握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较弱,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和调应对纠纷的专业人才。
3、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缺乏经费和人才,协调机制不完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不高。
4、在产业培植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目标导向,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的意识淡薄。
四、20__年工作要点
1、认真组织开展好“4.26”知识产权周活动,使知识产权工作进社区、学校、企业、下乡镇,加大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意识。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监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related to building construction personnel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society to the big pictur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no small, all involved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personnel personal security and interests of things, again small issue of safety, also want to try our best to do it for you. In view of the above situation, I the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supervision of the main content about some of their ideas, in order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supervision counterparts, to raise the level of supervision.
Keywords: building project, safety,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提升,建筑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过去监理单位只注意质量控制、 投资控制、 进度控制,而常常忽略安全控制的状况。导致施工过程中事故频发, 每年都会因此而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以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理工作意义重大。
1 监理单位应编制的文件
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规定,监理单位在实施工程监理之前应当编制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其中监理规划应包含安全监理的篇章,详细阐述安全监理的范围、内容、程序、制度和措施,安全监理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和安全监理人员的职责;监理实施细则应该明确安全监理的方法、措施和控制要点,以及对施工单位安全技术措施检查的方案。按规定,施工单位编有安全专项方案的,监理单位都应编有相应的专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2 审核安全文件的要点
监理单位审核的安全文件有: 施工组织设计与各施工方案中的安全章节;各专项安全方案。其审查要点如下: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 要经施工单位生产、技术、机械、材料、安全等部门相关人员审查会签,由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总工审批和监理单位总监审查后生效。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 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审核合格,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房屋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模板、起重吊装、脚手架、卸料平台、建筑幕墙安装、预应力结构张拉、网架和索膜结构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 施工单位应编有专项安全方案。
审核安全文件的针对性、可行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专项方案是否附有验算结果、详图、文字说明。
审核安全文件的内容是否明确规定(或者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工程项目部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监管机构,安全责任书签认程序是公司法人代表与项目经理签字, 项目经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成员进行签字,班组长与作业工人签字,施工单位项目部根据工程规模配备齐全专职安全员或成立3人以上的安全管理小组,项目经理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和专职安全员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持有特种作业资格证书,证书合法有效。
3 安全监理程序及要求
3.1 安全监理程序
在工程监理过程中, 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的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应书面通知施工单位项目部,并督促及时整改,情况严重的,监理单位应及时下达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项目部停工整改,并同时报告建设单位,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后,监理部应检查整改结果,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复查或复工意见。
3.2 安全监理应做到“五勤”
对建筑工程安全检查监理工程师可以采用“问”、“看”、“量”、“测”、“运转试验”的方法进行检查,同时要做到“腿勤、眼勤、嘴勤、耳勤、手勤”。
“腿勤”———监理人员要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的施工进展情况,对不同的施工阶段如何采取安全预防措施做到心中有数。
“眼勤”——— 监理人员应有一双慧眼,敏锐的观察能力,一是在现场要善于用眼观察和发现危险源和安全隐患, 二是用眼看规范、规程、建筑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各种安全文件,以提高安全知识,更好地进行安全监理;三是查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
“嘴勤”———对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要耐心讲规范、讲操作规程、讲安全事故案例以及不按规程操作带来的危害,讲发生安全故事后的应急处理办法,对发现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及时口头指令施工单位限时整改完毕达到要求。
“耳勤”———听讲座、听汇报,听施工单位项目部组织的安全生产例会、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听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纠正作业工人违返安全操作规程、冒险、蛮干作业的指令等。
“手勤”———对安全巡视情况作记录,安全隐患整改过程、整改结果进行记录,记录安全管理心得、经验,对发现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下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4 安全监控重点
在安全过程监理中,监理工程师应对土方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的不利因素进行重点防范,特别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基坑支护、塔吊、脚手架等部位倍加关注。
4.1 基坑支护
深度超过2m的基坑要有临边防护措施, 四周必须设置临边防护栏杆, 栏杆高度不得低于1.2m, 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临边防护离开挖基坑边水平距离应大于0.5m,立杆埋深为0.7m,夜间应设红灯示警(电源应采用安全电源)。基坑开挖后,坑槽边1m以内不得堆土、建筑材料、建筑工具,以免引起地面堆载超负荷而发生土体跨蹋。对基坑支护进行变形监测,对毗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及道路进行沉降观测,并做好记录。
4.2 塔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