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8 17:20:45
导语:在建筑生态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Abstract: the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Keywords: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design; Ecological trend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家”和“住所”,后来衍生成生态学(Ecology)。到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生态建筑”这一概念至今,其内涵在不断扩展和延伸。现在,普遍认为,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支撑环境;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维护。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是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充分利用客观生态系统条件、资源,尊重文化,集成适宜的建筑功能与技术系统,坚持本地化原则,具有资源消耗最小及使用效率最大化能力,具备安全、健康、宜居功能并对生态系统扰动最小的可持续、可再生及可循环的全生命周期建筑。
2.1、和谐原则:建筑作为人类的一种影响存在结果,由于其空间选择、建造过程和使用拆除的全寿命过程存在着消耗、扰动以及影响的实际作用,其体系和谐、系统和谐、关系和谐便成为生态建筑特别强调的重要的和谐原则。
2.2、节约原则:资源占有与资源消耗在符合建筑全寿命周期使用总量与服务功能均衡的前提下,实现最小化与减量化的节约原则。
2.3、高效原则:建筑作为人类的居所,其建造、使用、维护与拆除应本着符合人与自然生态安全与和谐共生的前提,满足宜居、健康的要求,系统的采用集成技术提高建筑功能的效能,优化管理调控体系,形成生态建筑的高效原则。
2.4、舒适原则:舒适要求与资源占有及能源消耗在建筑建造、使用与维护管理中一直是一个矛盾体。在生态建筑中强调舒适原则不是以牺牲建筑的舒适度为前提,而是以满足人类居所舒适要求为设定条件,通过人类长期依托建筑而生存的经验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探索发展,总结形成生态建筑绿色化、生态化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综合系统集成技术,以满足生态建筑的舒适原则。
2.5、经济原则:生态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是一个复杂的建筑系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组织体系问题。高投入、高技术的极致生态建筑虽然可以反映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端水平,但是并非只有高技术才能够实现生态建筑的功能、效率与品质,适宜技术与地方化材料及地域特点的建造经验同样是生态建筑的重要发展途径。
3生态建筑设计要点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美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说来,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住宅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智能化住宅区,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白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4生态建筑设计的先进技术
4.1利用太阳能资源
太阳能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般来说,获取太阳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而且太阳能资源利用起来方便、卫生、安全。
1)通过窗户集热板建设太阳能资源系统。运用玻璃盒子单元集热板、蓄热装置、风扇和空气导管等组合而成。在玻璃盒子里集热板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热能,用风扇驱动加热的空气,并从空气导气管将集热板的热量传输到建筑内部存储热量。
2)通过空气集热板建设太阳能资源系统。通过空气集热板产生的热来补给空气供热系统,不仅是对供热系统的一种补充,而且能在短时间积聚大量的热能,提高效率。
4.2利用新材料
适合生态建筑设计所需的材料很多,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利弊,在选择时要根据具体的尺寸和自然环境来选择。
1)利用玻璃材料。随着先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玻璃材料不再局限于玻璃的概念,而是出现了很多种类的玻璃,比如,热反射型玻璃、吸热玻璃。电敏感玻璃,低辐射玻璃等等。各种类型的玻璃材料为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透明热阻材料组合墙。热阻材料实际上就是一种透明的建筑材料,并可将其与外部墙面合成透明隔热墙。
3)太阳能光电材料。在生态建筑中提倡用太阳能作为在建筑材料中的主要自然资源用太阳能电池发电为生态建筑提供能源,其优点是既无污染,也无噪音,并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可靠的燃料。
4)利用水的循环。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自然资源。大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并将其当作中水运用,此外雨水冷却在建筑设计构建,并可以用雨水冷却建筑,冷却的建筑周围会蒸发并起到制冷的效果。
5)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地下的地热资源产生的能量仅次于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的一种,而且地热资源并与采取和利用。最主要的是为了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多的运用可再生资源将有助于构建生态建筑。
5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5.1节约原材料
建筑用材包括结构用材、水暖电、通讯设备器材及建筑装修用材等,这里仅就节约结构用材加以阐述。现代材料技术的发展,已大大改进了传统的砖石结构,厚砖胖柱的形成,高效轻质墙体,轻钢结构,薄壳屋盖,拉索结构等,都大大减轻了结构的自重,扩大了使用空间。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空间膜结构就是节约结构用材的一种典型,它是一种预应力空门整体结构,将结构与建筑围栏部分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材料的承载能力,创造出无柱的灵活大空间,并创造出一种具有自然形态美的外观,既飘逸,又刚劲有力。被称为索膜结构先驱和开拓者的费赖・奥托,推崇“最少”的原始建筑学,认为这种建筑学“能将结构和装饰结合起来”,转换成现代建筑,就是“轻的、节能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
5.2节约能源
节约能源贯穿于建筑寿命始终。选择耗能少的建材就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节约建筑运营中能耗的潜力是巨大的,这主要靠利用再生能源来实现。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的一些处理方法,实现高效的自然通风、采光、隔热遮阳以及利用太阳能等以减少设备的配置与能耗,这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节能办法。太阳能建筑是典型的节能建筑,目前多采用被动式,日本的加藤义夫设计的明野村住宅和大岛住宅都是利用坡屋顶蓄热。鉴于光电板的价格相当高,会较大增加建设成本,故较少采用。然而从长远观点来看,其整体节能效果很高,目前发达国家采用较多。
从2005年开始,我国某些建筑采用光导管将阳光导入房间照明。资源再利用也是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内容更多涉及到设备专业和运营阶段,同时也包括旧建筑的再利用和建筑拆除后的材料再利用等。
5.3建筑再利用
建筑再利用是一次有很大潜力的资源再利用的课题,近年来在国际上几成时尚。不少建筑师专注于建筑再利用的设计与研究上,并有不少优秀作品出现。目前,西方国家一改工业革命后大拆大建的做法,很少拆除旧建筑,尽量将其利用。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大拆大建,从环保角度来看,是很不经济、不合时宜的。我国生态学家余谋昌研究员著文中指出:“有学者统计,在现有的工业生产中,只有4%左右的资源得到了利用,其余都被废弃了,其实这是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的最根本原因。”人类的浪费是惊人的,节约的潜力巨大,大力倡导生态建筑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结语
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另一面它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明,浅谈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探索,2004.3.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生态化;设计原则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能力越来于强,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机械工具的先进性都可见一斑,但是因为人类无节制地榨取大自然的资源,并在利用大自然的过程中破坏自然环境,所以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造成农田被吞噬、环境被污染、资源短缺化,甚至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硫酸雨等严重问题。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通过对功能、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考虑。建筑巨大的物质消耗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经济合理的要求,以有限的经济条件达到建筑设计要求。从生态学角度讲,如此的活动对环境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生态建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备三个基本特征:注重效益,崇尚自然,尊重科学。
1.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1整体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单体设计,而是在满足业主要求和建筑本身的目的性的前提下,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各个方面综合考虑,促进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从中选择最优的解答,充分合理地利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及其它各种资源形成高效的开发强度。生态建筑是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2和谐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和谐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设计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经济效益或者环境效益一个方面,这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环境元素、社会元素和政治元素等多个方面,设计目的是保证经济和谐、社会和谐和环境和谐。建筑的地质选择,设计规划,施工作业都要坚持和谐的基本原则。建筑要与大的城市背景相和谐,建筑内部的环节要互相和谐等等。
1.3高效无污染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还需要遵循高效的原则,因为建筑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对生活学习的需求,所以应该保证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资源消耗在符合建筑全寿命周期使用总量的前提下,实现最小化与减量化的节约原则。本着对居住者负责的态度,努力营造健康、舒适、无污染的建筑环境,系统的采用集成技术提高建筑功能的效能,优化管理调控体系,形成生态建筑的高效原则。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进行建筑设计,提倡能源的重复循环使用,避免选择的建筑材料含有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物质。
1.4经济舒适原则
生态的建筑需要高科技和高技术的投入使用,但是并不等于经济浪费,可以既实现生态建设,又满足经济原则。 建筑的存在最终是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的,建筑的首要标准就是舒适,建筑的设计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舒适,而是要通过设计者和施工人员的多方配合,寻求到二者的一个均衡点。生态建筑的空间时间属性决定的,避免建筑过早废弃 使其能够得到再次利用或多次利用,适应变化的设计策略主要有四种: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概念、长寿多适概念和合理废弃概念。
2.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2.1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方法
生态建筑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节约能源,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 应当重视新的能源利用方式,目前应用于生态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以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利用最为广泛,技术也最为成熟。
2.2双层中空玻璃的保温方法
建筑的保温与隔热是长久以来建筑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具体方法包括争取良好的朝向、南面大面积开窗等 。但对于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气象数据,研究利用太阳能的潜力,建筑节能问题等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目前,生态建筑采取的一种保温隔热方法,是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来进行,在生态环保和节约能源上非常有作用。为了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辐射热,建筑形体应该在东南和西南方向暴露尽可能大的面积,以对角线南北方向放置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
2.3过渡空间和通风系统的遮阳方法
生态建筑需要阳光来照明取暖,但设计不当夏季进入建筑的阳光过多,因此进入建筑内部的阳光是需要控制的。建筑遮阳的目标在于防止阳光过分照射和加热建筑围护结构,可以采用过渡空间和通风系统的设计来进行遮阳。过渡空间是一个凹进开敞的空间,有通高的玻璃门可以从室内这一空间敞开,对该部分建筑具有遮阳作用之外,还有绿化和景观设计。通风系统是在风洞测试的点式高层中,风会沿着高层建筑的表面螺旋上升。因此,要想在高层建筑中利用自然通风,就需要在不同的高度设置“调节装置”,可以将楼层局部架空形成可供人们活动、休闲的空中平台,改善高层建筑环境和通风,实现遮阳、节能和生态建筑的一体化。
3.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的应用的建筑的主要部分,建材的节约就成为了建筑节约的关键。一方面营造了建筑的空间和立体感,增强建筑物的美感,另一方面节省了材料,节约了资金。轻的、节能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生态建筑是主要生态建筑发展趋势,同时还要考虑在达到生态适应性强的同时,必须尽可能节约资源。世界的总体能源储量紧缺,建筑的节能主要体现在节能建材的利用方面。太阳能成本低、无污染、能源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条件。资源的再利用也是节能的一个方面,循环利用成为目前环保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筑师将这一理念引入到建筑业中立来,出现了许多成功值得借鉴的案例。在结合一定程度的新资源进行城市建筑,既有环保的功效,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迎合我国和谐发展的理念。
4.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是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更加健康、更加无害、更加生态化、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生态系统应保持一种良性状态,不随时间而恶化。在环境承载力内我们要满足当代需求,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人们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生态观念已经深入到诸多领域。生态建筑既要符合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发展的趋势,也要迎合了市民需求和心理。从理论的倡导发展到实际的运用当中,涉及的领域也不断地拓宽,生态建筑的新理念引发人们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振,迭勇,王少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陕西建筑,2008,(10):16-19.
[2]马可乐,李超.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2.
[3]何庆华,梁智雄.浅谈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6,(03):142-143.
【关键词】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生态设计;节能
工业时代到来以后,人类的科技和经济不断进步,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技和智慧来不断地改善人类各种活动的居所和环境,以满足如安全、舒适、高雅等心里和生理上的需求,因此建筑设计涉及到功能、材料、技术、自然环境得诸多因素,同时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地利用自然资源。所幸的是,人们已经意识到自己需要以长远发展的目光来考虑如何满足需求,于是又越来越注重如何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传统的建筑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非再生资源物质,巨大的物质消耗反过来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经济要求,使建筑设计和建设必须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过多的利用自然不可再生资源必然会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因此将来建筑则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从功能配置、空间组合、技术选择以及总体布局的方向进行优化设计,以确保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本文就将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生态化设计理念,以使人们建筑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1 社会现状与发展生态化建筑的意义
1.1 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如下:人口世界第一;人均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最大,人均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最小,人均资源最少,人均森林面积最小);经济处于第二产业发展阶段,目前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城市人口比重日益增长;城市化进程过快,环境和生态平衡普遍遭到破坏,出现交通拥挤,房价暴涨,就业困难,水土资源和能源紧缺,水体污染严重,绿化面积小、自然灾害多等诸多民生问题。
有些地区现代化建设中一味地注重城市化进程,片面提高建筑标准,大量地拆迁、重建、扩建,甚至肆意占据耕地等,这一系列的不良的、盲目的发展现象必定会加剧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1.2 发展生态化建筑的意义
为了避免我国人民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继续遭到破坏,我们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筑设计师的责任尤为重大。建筑设计师们应一致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建筑设计理念,使人们活动的居所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存,既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同时还对崛起和尚未被开发的小城镇或者乡村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2 生态设计手法
2.1 建筑设计方案
(1)建筑于风水融合。传统建筑设计理念通常只能片面地将就建筑结构体的特色,而忽略了建筑周围环境的特点,往往造成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将来的建筑设计理念发展趋势为生态化设计理念,讲究的是建筑体与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应相互融合,以至于达到真正的和谐共存,因此会利用到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因素,设计出与风水融合于一体的新型建筑。
(2)建筑建设的经济性。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也注重建筑的经济性,不提倡铺张浪费,过度奢华。其目是在建造出美观且实用的建筑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少材料消耗。
(3)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的经济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少开发生产资源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采用节能设计:①尽量减少非再生资源的利用,例如金属等;②充分利用自然,尽量减少人工能源的利用,如科学合理地设计通风、采光、保温功能系统。
2.2 建筑材料方面
(1)视觉表现。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特性,尽量减少修饰,以材料的原始风格元素装出新的美学视觉,起到别出心裁的视觉表现效果。例如木质框架部分可以不涂油漆,砖墙不刷装饰涂料。
(2)普通建材的创新利用。①木材:利用木材的原始特性进行设计木构建筑,把木材用于建筑表面,并与其他材料结合实用,既营造出独特的视觉表现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最佳性能。②玻璃、铝扣板等,如建筑采用玻璃幕墙具有革新意义,以及玻璃纤维运用于千年穹顶工程中。③陶土面砖:不同颜色的面砖利用自身的特殊质地吸收阳光,发射出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的。
2.3 建筑中的少费多用
(1)节约原材料。建筑施工过程的建筑材料消耗巨大,而建筑材料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自然非再生资源。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层出不穷,不断取代旧材料。新型材料具有自身重量轻,体积小,抗压强度高等有点,从而减轻了建筑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阔达了建筑内容空间,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约建筑材料的作用。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大空间膜结构,使建筑围栏和结构巧妙地融为一体,进一步减少了建筑材料的利用。
(2)节约能源。节约能源是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中的重要核心之一。而其一个重要的基础是选择耗能少的建材,并节约建筑运营中能耗,这需要依靠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来实现。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思想,巧妙地设计建筑的功能系统,实现自然通风、采光、保温、隔热遮阳,以及利用太阳能等以减少建筑运营的能耗和相应配置的投入。在太阳能利用方面,考虑到光电板的价格昂贵,因此通常比较常用。但是可以通过安装太阳能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自2005年起,我国某些建筑开始利用光导管将阳光导入房间照明。
(3)旧建筑再利用。资源再利用也是一大很有潜力的策略。当前不少建筑设计师专注于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和研究上。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注重旧建筑再利用,很少滥拆旧建筑,然而我国当前出现的大量的盲目拆迁、重建和扩建的现象,而且更可笑的是,许多地区政府以重建和扩建来太高GDP,应有政策进行干预。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经济,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因此政府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将经济发展和建筑规划设计修正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我国生态学家余谋昌研究员著文中指出:“有学者统计,在现有的工业生产中,只有4%左右的资源得到了利用,其余都被废弃了,其实这是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的最根本原因。”目前这种大拆大建的做法造成的浪费实际是不估量,从经济学公式上是抬高了GDP,而实质抬高的只是泡沫,并未给经济带来实质的增长。可见节约的潜力巨大,大力倡导和推广建筑设计生态化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存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为了自己和后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现代化建设必然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城乡建筑设计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政府为了积极地推动生态化建筑设计的发展,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和每平方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了规范。生态建筑设计思想的发展也将极大丰富建筑科学技术内容,促进建筑艺术创造的发展,全面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着健康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玲,饶永.对皖南古民居生态建筑设计中适宜技术运用的思考[C]//2010年建筑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2]刘杨,张峰.建筑可持续发展观及几点思考[C]//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 年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
[3]叶耀先.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相应的原则[J].科技导报.1998,(3):11.
【关键词】工程建设;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中,人们对建筑的节能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建筑行业是一个高耗能行业,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对生态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然而就目前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而言,要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还任重道远。本文从生态建筑的概念及特点出发,对生态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深入分析,然后对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同时为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生态建筑的概念及特点
1、生态建筑的概念
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生态建筑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总体上是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使物质、能源实现秩序地循环转化,获得一种无污染、高效及低能的生态平衡系统。
2、生态建筑的特点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看,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以改善周围小气候,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以增强空间的适应性。生态建筑的设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整体、全面地考虑设计区域内部与外部环境关系;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不可分割;建筑材料尽量使用天然材料,尽量使用天然能源与再生能源;采用节能技术和防治污染措施;宅址选择远离污染源;尊重设计地段内的土地、环境及植被的特点,因地制宜;建筑产品体现出生态文化与艺术的内涵;设计过程中的多学科综合性。
二、生态建筑设计及其基本内容
1、生态建筑设计。
所谓生态建筑设计,即秉承生态学思想和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的建筑设计理论,着眼于以自然、建筑、人中心的整体环境,设计出能够体现三要素之间统一、和谐关系的优秀建筑,使其能够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有效保护周围生态环境。就其本质来看,生态建筑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回归自然的、与生态和自然环境保持平衡的一种良性设计理念。建筑同样也可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生态建筑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建筑内外空间中涵盖的各类物态因素加以合理组织,在建筑系统内部实现物质能源的循环有序利用,从而创造出生态平衡的、少污、少废、高能低耗的优良建筑环境,居住者生活空间由此变得更为舒适和健康。
2、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
2.1对再生能源加以充分利用,实现节能效果。
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使能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减少资源消耗,包括水能、风能、海洋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在内的各类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应用,人类既往依赖于非可再生能源的程度得到一定缓解,而蓄热等节能措施的应用则有效控制了能源消耗,实现了减耗、节能的目的。现阶段建筑设计中,风能以及太阳能的应用相对较为普遍。
2.2污染减排。
生态建筑设计对于居住者健康影响因素有充分的考虑,室内与周围环境严禁存在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建筑材料,以免将有害或有毒物质排放到邻近环境中。对于已经存在的有害物质实施无害化处理,通过科学手段加以净化,为建筑物周遭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宜居、健康性能提供全面保障。
2.3尽可能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以及可再生类建筑材料,以降低建筑活动产生的各类垃圾。以环保管材的应用为例,现阶段建筑市场上有一种能够取代金属管材的塑料金属复合管,这是一种金属与塑料性能兼具的优秀高科技产品,自身不会生锈,更不会造成污染,较好地满足了生态化设计理念需求。建筑设计师们应大规模运用生态技术和环保材料,设计出符合生态化设计标准的建筑物。同时满足居住者环保低碳的使用要求。
2.4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者应对建筑周围环境与建筑本身之间的协调配置予以考虑。例如生活设施以及邻近建筑群等,确保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平衡关系,使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中的要求得以实现。
2.5生态化建筑设计为居住者提供了舒适、宜人、健康的室内空间环境,其中包括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照、适宜的温湿度以及开敞灵活的空间。
三、我国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我国人口增多带来的土地占有面积的扩大及资源的过渡浪费,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同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也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峻的威胁。我们不能一味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进行经济建设,而应在保持其原有风貌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其现有资源的有效提供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同步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建筑概念的提出得到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与广泛关注。
1、探究新型的生态建筑设计风格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导致了物种的灭绝、繁衍与转变,从而出现了低等生物个体到高等生物的进化。人类既充当着改变大自然的角色,同时又不可否认的作为其承担者出现。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类以智慧将其思维的运转运用到大自然的生产中,不仅推动了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可靠提升,也使大自然产生了人类鲜活的思维,使大自然以生命个体的形象展现出来。因此,在未来的生态建筑发展进程中,我们要探究新型的生态建筑设计风格,赋予建筑以人的生命色彩,真正实现生态环境与建筑物设计的和谐化。同时在传统的建筑设计风格中进行科学的创新与改进。
2、 注重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能源理念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概念。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即新能源的开发和能源的科学利用。一方面,能源的开发不仅要做到其对环境的长期有效发展的促进,同时也要关注自然界中资源的有限性,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选择既对生态环境有利同时又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元素作为能源的最终源头。
我们可以开发风能、太阳能为建筑所用的能源,从而实现大自然与建筑施工的平行发展。另一方面,将能源的开发转向节能方面必将成为未来我国生态建筑中的另一重要研究课题。这里我们所说的节能不仅指的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减少能源的使用,而更多的要求的是在能源的利用率方面做出最大的努力,实现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最大自然优化比。
结束语
建筑是一个能耗高的行业,并且在建筑节能方面一直有所欠缺,而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中,人们对建筑设计中生态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通过本文对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的探索分析,相信对其也有较深刻的认识。总而言之,生态建筑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建筑形式,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为了提高现代建筑的水平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建筑向生态建筑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段国志.试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3-25
[2] 黄磊.回应地域自然环境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初探[J].重庆大学,2010-05-01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能源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生态建筑的基本介绍
生态化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建筑是未来建筑的重要发展方向,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推动社会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建筑能够很好的降低建筑对外界环境的破坏,低效、节能、无废无污,是最理想的建筑生存环境,也是对我国未来建筑工程的生态建筑主要发展。
2 生态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周围环境
生态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为基础,在满足生活所需和居住舒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因而在进行生态化建筑设计时,应该首先考察下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
首先是气候因素。对建筑周围的气候进行研究,对天气以及风、潮汐进行分析,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可决定是使用太阳能还是风能,哪一个为主,哪一个为辅,防热多一些,还是防冷设计多一些等等。另外,分析气候因素,还有一个用处,在进行房屋设计时,窗户的设计及方向,建筑设计及方向,以及建筑内卫生间、厨房、客厅以及其它空间之间的位置设计,均是根据气候因素来进行,这则有利于通过自然环境来对屋内的温度及空气湿度进行有力的调节,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周围的自然能源和气候环境。
其次是地形地质因素。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对建筑影响颇大。一方面,在已认识当地气候环境的基础上,研究当地的地形,来选择建筑是设置在哪个风向上为好。另一方面,根据当地的地形也可以来选择建筑的材质,并可以因地制宜的根据当地的地形直接应用在建筑中。如各地区的根据各自环境和地形所设计的不同造型的建筑: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南方的竹屋,北极的冰屋等等,这些直接利用当地的地形和地质来进行设计的建筑。这也成为生态建筑设计所考虑的一个因素之一。最大的节省建筑建设中的工业材料使用,一方面是材料本身的能源使用,另一方面是这些工业建筑材料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这些都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3 生态建筑设计所需注意的建筑内外设计
现代建筑本着舒适的原则进行设计的,但大多是过分的依赖有限的能源资源。空调,照明设计等等都是高能源消耗。而在设计生态建筑时,提高建筑的使用周期寿命,也是生态建筑的一个宗旨之一。因而,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或是潮汐来提供热能和电力,目的是利用这些可以永无止尽使用的可再生资源,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设计,尽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的使用周期。除此外,室内的温度与湿度的调节,也可通过自然能源来进行,这就需要根据周围生态环境然后进行建筑室内的设计。也可以通过布置室内的绿色植物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生态建筑内外的设计上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提升建筑的使用周期。
室外的设计上能更多的应用到自然资源。常见的有建筑上的爬墙植物设计,如爬山虎等。通过植物来遮挡炎热夏天的太阳辐射并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而这种在墙的周围种植一些攀爬的植物,是常见却也是很有效的生态化建筑屋外设计方法之一。如里约热内卢的“绿色墙”,这种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将生态墙里的空心砖里填入土壤和草籽,然后接入喷泉式的水管,浇种后,这种长出来的绿色墙,不但美化环境,还能起到降噪、净化空气和降低室内温度的作用。室外的绿色设计,应选择那些适合当地土质环境并易生长的植物,观赏性好,无花絮、无花粉,更为重要的是无毒、无刺激,并且对建筑室内的舒适有功效的植物。除了绿色的植物外,也可以利用高科技,在墙体上,根据当地的环境设置生态环保的建筑技术结构设计,或涂一些生态颜料,或是使用一些生态能源板块,这样可以通过吸收太阳能提供热量,或者是通过这些设计和材料降低室内温度或是调节室内温度。
4 生态建筑设计的一些案例
4.1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伦敦市中心多功能大厦
伦敦市中心多功能大厦,是以节约能源,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而进行设计的,使用生命周期设计有200年。伦敦市一直被称为“雾都”,但是这座位于“雾都”市中心的多功能大厦,却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和伦敦气候环境的利用,建设了一座“雾都”中的生态建筑。多功能大厦,供暖使用的是太阳能。而太阳能的获取主要来自于大厦楼板吸收特质的发射装置反射太阳能,而太阳能光电板则成为一个辅助的热能来源。常见的空调不见了,而是使用自然风进行温度调节。“雾都”的空气不太干净,因而风的引进设置在楼顶,这样子就减少了污浊空气的进入。一座高楼大厦、多功能大厦根据所处的环境,利用生态技术在污染严重的大都市中建设了一座舒适环保的生态城。
4.2 低碳环保的地下生态建筑
地下建筑为人们解决人口密集,环境污染等现代化都市毛病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地下建筑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很好的利用了地形地势,对当地的环境和生态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这种建筑是高效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太阳能等绿色可再生资源。比尔·李斯曼的地下屋群,是类似小冰屋样式的建筑。它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当地的气候环境,让房子内点燃一根火材都可以照的通亮,巧妙的设计将太阳能运用的淋漓尽致,室内温度、热能、湿度、供电等等均由太阳能提供。
4.3 现代生态建筑设计与原始土著建筑设计
现代生态建筑多是采用风能、太阳能等取之不尽的无污染可再生资源,建筑的设计也多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及地形地质来进行设计。但这却与世界各地原始的土著建筑设计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现代生态建筑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设计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室内的设施热能和电能也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但世界各地的原始土著建筑设计和选址的理念都是现代生态建筑学习的榜样。原始土著建筑设计理念,是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利用自然资源环境为自己生活提供最大程度的舒适,关键是人、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相处,这是人们在总结历代的经验基础上,最土著的方法,最环保的方法进行设计的,这与现代生态建筑的理念异曲同工。因而,现代生态化建筑设计可以多多的研究土著的建筑设计,来不断的提高自己。
5 结束语
生态化建筑设计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提高自己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研究建筑周围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同时提高生态科技技术,将科技与自然完美结合,才能设计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建筑群。
生态建筑设计本着的是对能源的节约和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大程度的满足人类的居住需要。因而生态建筑设计要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利用生态科技,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设计,学习土著原始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让人、建筑和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朱丽博.窑洞居民的生态思想[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4):12-14.
关键词:生态建筑 技术社会化 原则 探讨
在上个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一场建筑产业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建筑产业的破坏作用日益凸现出来。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建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被破坏、污染等现象日益严重,生态危机几乎发展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生态建筑技术以及社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当前,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已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并掀起了一股生态建筑的浪潮,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了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技术体系。从本质上来看,生态建筑并不是什么新发明或者新产物,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技术,是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不断深化。其同现代一般建筑不同,生态建筑更加关注环境与资源的协调健康发展。所以,生态建筑的技术社会化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本文认真分析了生态建筑技术在社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生态建筑技术社会化必须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
1、技术观念原则
技术观念原则,是生态建筑技术社会化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树立生态建筑的技术观念,一般都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工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腾飞,都不同程度地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和基础。但是,随着人们崇尚科学技术思想的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大,逐步实现了建筑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并形成了代表现代最高水平的生态建筑结构与形式。一些高科技、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建筑层出不穷,其发展已经日趋成熟与完善。由此,生态建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以低技术、低投入以及追求与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高科技生态建筑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可见,生态建筑技术要完成其社会化功能与作用,还必须充分结合自身的特征,运用更高层次的科学技术来进行。
2、自上而下原则
自上而下原则,是生态建筑技术社会化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我们清楚,生态建筑与技术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强烈的技术特征与要求。一般而言,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技术,绝大部分都是为了实现建筑产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实际上几乎都是为了建筑产业自下而上的客观要求。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生态建筑技术除了正常的功能作用以外,一般还有生态、伦理、道德等方面自上而下的客观要求,并且它们之间都是生态建筑技术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染每个生态建筑顺利地成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必须着力考虑生态建筑技术自上而下的特征。通常情况下,生态建筑技术社会化的发展,都需要自上而下来引导与推动。所以,我们在制定生态建筑有关体制机制时,必须着了里考虑自上而下的原则,并使其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发挥出生态建筑技术自下而上的积极效应,从而达到建筑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是生态建筑技术社会化必须遵循的关键原则。一般而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引导着生态建筑技术的有序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以因地制宜为关键特征的生态建筑技术与观念,不仅引导着建筑技术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成为了推动建材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推行生态建筑技术发展与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着力考虑因地制宜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态建筑技术运用以及建筑设计时,必须切实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和重要前提条件。一般而言,我们需要考虑生态建筑所在地区的环境、气候、生物、朝向、位置、绿化等综合因素,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分析与评价,为生态建筑技术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此外,从生态环境平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有的生态建筑技术虽然在一些地区可以推广适用。但是并不意味着该技术就可以在其他地区适用。或者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方面的建筑技术,也会有可能对生态环境的其他方面产生破坏,甚至是阻碍。所以,在生态建筑技术中,我们必须着力考虑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4、环境协调原则
环境协调原则,是生态建筑技术社会化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建筑产业作为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关系极为密切的产业之一,其能否与生态环境协调健康发展,必然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追求建筑产业全面快速发展的的同时,也必须要切实考虑其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与危害,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落实,进而确保建筑产业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此外,从建筑设计方面考虑,我们必须选择那些可持续发展的、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建筑技术,这也是发展生态建筑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把生态环境同建筑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二者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良好关系。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生态建筑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技术概念,其不仅改变了过去传统落后的建筑观念,而且也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落后的建筑技术与方法。所以,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生态建筑明显具有更大的潜在优势与特征。相对来说,生态建筑技术对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一般都比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量采用一些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等的建筑产品与技术,不断优化建筑的结构与体系,尽量弥补紧张建筑对于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与制约。总之,我们只有充分考虑了生态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才能不断促进建筑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化建筑项目;设计原则;思路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07-02
一、生态化建筑项目的兴起和特点
20世纪70年代一场能源危机使得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建筑领域内的生态、节能、环保问题,不少西方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研究“节能建筑”或“生态建筑”,并陆续建成了包括私人建筑和公共建筑在内的一批示范工程。在中国,生态化建筑项目是人们从温饱型的“居者有其屋”向小康型的“居者优其屋”发展的新要求,它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在建筑项目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新技术成果,使建筑物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为人类营造舒适、幽美、洁净的居住空间。生态化建筑项目是全方位的概念,在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废弃物的处理、雨水回收与利用等各个阶段,都要体现保护环境、节省资源、减少污染,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项目整体生态环境的健康性和舒适感。
二、生态化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
要真正做到生态化建筑项目设计,就要综合运用现代建筑科学、生态学、人体工程学、人工环境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将建筑项目设计得尽量人性化、自然化、生态化、环保化、美观化。这样人在建筑中方能体验到天一合一的自然融合感觉,始终保持健康舒适的状态,同时建筑本身的能耗、对自然的负面影响也降至最低。笔者认为,在生态建筑项目的设计中,应该始终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吸收先进文化原则
鉴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尤其是建筑技术和理念还落后于其他先进发达国家,因此必须借鉴国外、其他地区的先进生态设计文化,它其中蕴涵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设计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深思的,对指导中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整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也是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只有面向现代化,才能建造出符合城市生态、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时代建筑精品,才能体现优秀的建筑哲学和建筑科学,也才能体现贯古通今的建筑艺术。只有面向世界和未来,才能走正确的生态化建筑项目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这其中,既包括借鉴世界各种合乎理性的自然科学技术,也要兼容并蓄各种人文合理因素。
(二)确保安全为首要原则
对于一个建筑项目来说,首要的原则就是安全性能良好,只有规划、设计和施工都符合安全标准,才能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城市安全与居住安全体系。以安全为代价的任何形式的建筑都是注定失败的和徒劳努力的,也是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生命建筑”的概念是成立的,生命建筑的提出与发展,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为自身负责的重要体现。
(三)改善周边环境原则
一个好的生态化建筑项目,不仅其本身是生态、绿色、环保的,还需要通过自身良好的生态系统改善周边的环境,起码不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当然,这里的环境是广义的大环境,建设生态建筑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责任,也是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共同的责任。
(四)节约资源能源原则
作为生态化建筑项目,其基本特征应该是绿色、环境友好、人性化的,其根本目的也是尽量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地产建筑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利用好绿色能源,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是生态化建筑项目设计的重要原则。
(五)因地制宜、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的原则
每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人文地理条件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要利用好绿色可再生能源、减少资源消耗,并尽量安全并改进周边生态,必须要根据当地的特殊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出自己特殊的发展路径,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西方模式和其他地区的模式。举例来说,西方发达国家一般人少地广,独立的别墅等建筑是主流模式,这种建筑类型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水供暖,而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人口众多、建筑密度大,就不能因为太阳能绿色环保就都安装使用,因为这样的热效能是不够的,还是以集中的供热供能为主。
(六)整体设计原则
具体到一个具体的生态建筑设计,应该遵循整体设计的思想,因为每个特殊的地区气候、文化、经济、居住习惯都是不一样的,必须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比如,如果在中国南方地区着重考虑使用保温材料就没有太大意义,而在中国北方地区必须使用高隔温的玻璃材料,否则就算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保暖的预期效果。
三、对西南地区的生态化建筑项目思考
(一)加强宣扬和推广生态化建筑的理念
西南地区生态条件很好,但是在照搬西方化的建筑方式过程中造成很多的问题,应该从政府、开发商层次加强对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理念的宣传,促使设计、施工等各环节尽量做到节能、环保、绿色,使建筑符合当地气候、文化等条件。
(二)努力做到统筹全局、因地制宜
由于西南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欠发达地区,对生态建筑的了解少、实践经验缺乏,同时还存在基础建设数据匮乏、缺少完善的产业链支持等不利因素,因此,在建筑项目的策划、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拆除、再生等一套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场地现实情况和能源情况,实事求是地做好相关工作,争取使各方包括大自然在内的利益攸关方利益整体最大化。
而统筹全局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对于西南大多数地区来说,绿色生态化建筑的设计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气候温差变化大的地区气候特性,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使得能源利用最大化。
2、针对山区多的特点,要充分考虑建筑内外部的集约性和便用性的合理统一,同时争取美和功能也能得到和谐统一。
3、雨水多的特性,要注意做好雨水和废水回收利用、处理工作,以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减少浪费,避免废水的污染。
4、针对气候一般较湿润的特点,要尽量多使用本地具有耐腐蚀、可回收的各种材料,以取代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材料。
(三)发挥区域优势,合理配置利用自然资源
在设计和具体施工中,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因素入手,以发挥优势、突出重点。
1、做好水文章
结合滨水这个特性,要在不破坏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对建筑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优化,比如可以利用好湿地和水源小气候进行通风通气,或者合理改造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减少不必要装饰材料的使用等。
2、打好山地牌
可以利用好丘陵、高原地带的优势,对建筑内外部环境进行优化,比如可以利用溶洞、山洞等自然空间以节约用地,可以利用海拔差增强对日光的利用,解决很多地区雾气重、水汽多的问题,还可以利用山体遮挡西晒、利用台地的高差遮挡噪音;利用山地增加景观层次形成立体水系等等。
参考文献:
[1]黄雷,刘丛红.当代高技术生态建筑的形式表达[J].城市建筑,2008,(04).
[2]石小石.园林建筑改造的实践——以北京紫竹院安徽会所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09,(05).
[3]沈怡.建筑技术与批判的地域主义[J].南方建筑,2005,(06).
[4]韩柳.建筑窗体的生态技术及应用[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7,(05).
【关键词】:高层建筑;绿色生态;生态设计;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理念
笔者认为,所谓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是充分利用环境和资源所提供的条件,将生态策略应用到建筑设计中,采取相应的建筑技术和措施,创造出符合生态规律的建筑形态,从而创造一种崭新的、健康的、富于生气的办公或居住的建筑模式。因此,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应具备以下设计理念:
1.1舒适化的设计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品质要求也逐步提高,关注建筑功能的舒适性,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成为建筑智能化的主要发展方向。高质量和高效率建筑环境的创造,始终应当是建筑创作的目标。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成果的综合,为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的设计思维。健康舒适的环境概念是指: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应对的建筑设计方法: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减少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使用,对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的有效抑制,充足的空调换气,对环境温湿度的自动控制,充足合理的桌面照度,防止建筑间的对视以及室内尴尬通视,建筑防噪声干扰,吸声材料的应用等等。
1.2运用自然体系设计理念
高层建筑设计中运用自然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工环境。阳光和空气始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但照明和空调人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自然体系的运用受到忽视,同时也对建筑环境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人们如果长期处于人工环境中易出现“病态建筑综合症”及“建筑关联症”,如疲劳、头痛、全身不适、皮肤及黏膜干燥等等。因此,在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注重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与高新技术手段的结合。自然通风可利用现代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风压与热压及二者结合等多种途径实现;在自然采光方面,保证良好的光环境同时,为避免直射眩光和过量的辐射热,可采取多种创新方式。
1.3自我调节“生命体特征”理念
从高层建筑的“生命周期”来看,从决策过程设计过程建造过程使用过程拆除过程,表现出类似生命体的那样的产生、生长、成熟和衰亡的过程。同所有生命体一样,高层建筑应当具备自我调节和组织能力以利于自身整体功能的完善。这种自调节一方面是指建筑具有调节自身采光、通风、温度和湿度等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筑又应具有自我净化能力,尽量减少自身污染物的排放,包括污水、废气、噪音等。
2.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思路
诚然,建立生态的建筑系统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任务,实际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一直都是建筑师探讨的课题。因此,在生态设计理念下,建筑设计时应注重营造完整的生态系统,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同时最大限度考虑建筑节能,具体思路如下:
2.1注重生态型高层建筑空间组合设计
高层建筑空间设计,要综合考虑到建筑空间的组合,庭院空间利用,工作场所的布局特征和空间的经济性问题。而生态设计要求空间分区应进一步考虑节能和舒适度的需求。建筑内部不同的空间对温度、自然光和景观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普通办公室对温度要求苛刻,其次是会议室和多功能厅,门厅、走道和楼梯交往空间等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交往空间可以作为内外环境的缓冲区,它的设定温度可以更接近室外,从而形成了室内外温差的梯度转换。这不但可以优化能源消耗,亦能减轻人们对室内外剧烈的温度变化造成的不适感。
生态设计对传统设计实践的发展是:从功能分区、动静分区进一步扩展到光、气、舒适度的环境缓冲分区。生态化设计在确定交通核位置时,不仅仅出于经济性和结构均匀性的考虑,也出于热工效应和环境舒适性的考虑。最有效的平面空间布置是东西向双核,南北为主朝向的模式。这样,电梯厅、楼梯和卫生间有了自然的采光和通风及朝外的视野。
2.2强调建筑物结构体系的生态化
人类的建筑活动自古以来就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涉及生态问题,人类文明是在模仿自然和适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建筑创作需要不断地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建筑结构形态对自然界的模仿不仅蕴含着高超的技术含量,而且还体现出极富张力的美学特性,采用与生长环境相适应的结构是最佳的结构形式。
1)树的结构形式:根、树干、树枝组成的支撑体系,不但可以支撑起植物的重量,抵抗水平荷载,以最合理的方式传递力,同时,还保证了植物的健康成长,在错落有致的树枝、树杆间保证每个部分充足的日照。树的形式一直在被不断地反复探索。如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追求的是运用理性的手段传达出结构的动势,他设计的加拿大多伦多BCE文化广场中庭采用优雅的刚结构,他通过模拟树干分叉的生长肌理,创造出两边的支柱与顶棚的弧形肋架。结构构件传力的特点通过特定的树形组合被清晰地表达出来。使观赏者凭借着常识和经验,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这种类比的心理。
2)竹的结构形式:竹子具有外直中空、劲节挺拔的外形。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说,竹子直径与高度之比如此悬殊,而能在劲风中不屈不挠,原因是其中空和节段的结构。李祖源把从竹子“节节相生之形”“空为大川的竹之本质”应用到101大楼设计中。101大楼由8层段组成,外形似塔,更似节节相生的竹子。正如“中空”的竹节,大楼内部挑空处理,使其结构可承受2500年回归周期的大地震,并可承受17级60m/s以上的风速。
2.3做好建筑物的“表皮”生态设计
“建筑表皮”是指具有改变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功能的建筑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面和底层架空的楼板以及与其共同作用改变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的附属构件,如遮阳设施、表面绿化等。建筑表皮作为内外空间的转换介质,通过室内外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对物理环境因子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和转换等作用,不同程度地改变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的品质。
建筑表皮所使用的材料及其构造方式不同,会对室内外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传统的建筑设计多关注表皮的装饰功能、视野以及表面视觉机理等的建筑学因素。而具有生态环境的建筑设计也会同时关注表皮的控制和支撑功能:关注太阳辐射热、自然光、风、人的生理舒适度、烟雾和有机化合物气体的污染等要素。
2.4在建筑形态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生态与节能
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的形体应该是有利节能的。建筑师熟悉建筑形体系数与能量损失的关系。球体的形体系数最小,其次是圆柱体,再次是方柱体。形体系数是影响建筑热量得失的重要因素,建筑形体系数越大,传热损失就越大。较小的形体系数不但有利节能,还意味着潜在的围护结构建材的节约和优化。
3.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是建筑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设计方向。除了从“绿”字下手,建立了包括屋顶绿化、室内绿化在内的立体多层次绿化体系,我们还应从能源、材料等方面研究生态原则的运用,试图实现建筑学更广泛意义上的生态化,从而趋利避弊,使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关键词:一体化设计 可持续发展 评估系统 增值效应
中图分类号:Tu-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37(2007)09-0094-03
一体化设计没有单一的确切定义,它表现的是一种独特,刻意的生态建筑设计方式。同其他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带来更多成功机会。现在一体化设计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尽管每一个人的实际经验和见解各自不同,但绝大多数人对以下的定义都不会持反对意见:
①目标驱动:围绕可持续性这个首要目标,明确设定分目标,并以达到分目标为实施手段,最终实现总目标。
②有专人支持设计过程:这个人的主要任务不是设计或者参与设计,而是对整体设计过程负责。
③设计过程的构建:按正确的顺序处理问题,避免由于信息不完整而作出了不可更改的决定,最后导致项目陷入不良表现的处境。
④明确的决策:提供被明确理解的决策和解决重大问题的途径办法。
⑤参与面广:从业主到施工人员,每一个人在设计中尽其所能,分其所想。
⑥协作,使建筑设计师成为一名在前期过程中积极充当领队的人而不是单纯的形式创造者。
⑦系统整体的思路:产出的综合效益比各部分效益的总和更高、更经济。
⑧建筑概算:要求资金通盘考虑,使投资获得最佳收益。
⑨重复渐进:使先前决定能够不断融入新信息,变得更加完善。
⑩非传统的技术专长:可在必要时引用到设计过程中。
动机: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
可持续性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当它与建筑联系在一起时,问题就显得更加复杂、不那么容易轻松解决。人类活动已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并直接对社会构成威胁。其中,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占了相当的比例。比如在加拿大,大约30%的能源消耗和38%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由于建筑原因产生的。在其他某些国家,这个比例更高,普遍达到了总能耗的40%。因此无论是业主、设计人员还是施工人员,我们都有条件和责任为此做些事情。
目标:可持续发展社会
可持续发展社会有几种不同的定义其中一种是布伦特兰(Bruntlan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一文中给出的,它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布伦特兰的定义很有先见之明,但在应用中仍需作适当的补充。这个定义的基本概念是物理意义上的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性,它已被科学界采用并纳入“自然步骤”框架中。自然步骤是实现生态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系统条件”。
布伦特兰定义和自然步骤系统条件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确立了基本框架。其它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想还包括“精明增长”和“一个地球生活”基本框架。
向导:生态建筑评估系统
单纯凭借布伦特兰定义和自然步骤框架,还不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可以通过构想什么是成功的标准来进行目标战略策划,然后加以逐步实施。实际上,各类生态建筑评估系统和环境能源评估方法已经为前期策划作出许多指导性方针。这些系统方法分类给出与建筑相关的环境影响、行动措施和监督原则。比如加拿大能源环境设计先导组织(LEED Canada)、绿色环球组织、走向绿色组织等等都有各自的评估系统,为我们追求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时间的演变,这些评估系统日渐成熟,实施起来会更为有效,建筑也更具有可持续性。
实施手段:一体化设计
虽然评估系统和节能设计工具指明了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但我们还是不一定知道从哪儿起步、该用哪些工具。保护环境是我们必需坚守的一个长期目标,一体化设计却可以使我们即刻受益。没有一个客户不希望以更高的效率花更少的钱建更好的楼。很显然,如果方案早在设计阶段能够得到完善,成本就有可能降到最低。一体化设计改变了设计的理念,极大降低了项目进行过程中设计变更的可能性,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成本。这种设计方式的最大收益来自于发展曲线的起始段。一体化设计启动研讨会应当合理组织有影响力的各方参加,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支持项目的可持续性目标。
目标驱动
项目的大方向是保持可持续发展,但仍有必要将它明确细分为数个可管理的分目标。这些分目标不是仅用简单的术语表达,而是完全可以用业绩指标来衡量,以制定方针策略来达到的。有了它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才得以保障。从这里开始,团队的工作转向各个专项环境目标。这些目标可以从评估系统中获得,它们至少应包含以下的明确目标:
①减小楼址影响。
②减小非楼址影响 比如暴雨径流、温室气体或其它排放物。
③降低能耗和水耗。
④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和热舒适度,为居民提供健康环境。
⑤提高建筑废料的可利用性和回收性。
⑥提高耐久性、使用寿命和可维护性。
这些目标必需清晰在目、记录在案。它们是设计进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具体设计和解决目标冲突的参照点。
增值效应(synergies)实例解剖
项目的各组成元素是如何在项目中体现作用?“增值效应”这个词经常与一体化设计联系在一起,它又意味着什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普通例子。通常高性能夹层窗比满足规程要求的标准窗造价高,因此项目中一般不特别点明采用高性能窗。假如说具有太阳能控制的高性能窗可以减小空调负荷,而且其减低程度足以使机械系统的管道尺寸大大缩小,那么结构厚度和楼层高度都可以降低,机械、结构和楼面装饰费用也可以降低;也许由此而节省的费用足以弥补高性能窗的高成本。
如果建筑很高,我们还可以在总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层楼。如果高性能窗和保暖隔热措施保证了窗墙的热工性能,就没有必要增加辐射式供暖来保证冬季的适宜室温;或者如果窗户性能足以抵抗夏季的炎热,情形又会怎么样?你就有可能找回6英寸的额外空间,又可以节省能耗。这些因素总体增加了客户的回报率,与此同时,还改善了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如果孤立地考虑其中每一种改善措施,费用都是无法承受的。只有一体化设计,在设计初期将机械结构工程师、能量模型分析师、成本咨询员、及物业管理人员召集起来,就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其影响,与建筑设计师进行共同商议,才能体现出上述的费用节省环节。如果不是在早期进行商讨,没有一个系统可以相互支持其它系统,也就不可能存在增值效应。
启动研讨会
一体化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启动专业人员研讨会。其重要性在于:
①项目启动有个良好开端。
②各方统一目标。
③团队建设。
④尽量在前期阶段将问题暴露出来,以防后期的设计返工。
启动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统一观点和目标。这一点虽是老生常谈,但其重要性往往被人忽视。优秀的团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成功的研讨会应创立目标共识,发掘团队内在的创造力和聚合力。 一体化设计研讨会应经潜心策划和精心安排,讨论内容可相应变化。有一本很好的手册叫《高性能建筑研讨会策划手册》,对如何策划安排一体化设计研讨会提供信息参考它可在美国能源部网站免费浏览。这本手册内容全面包括从基本原则、如何开始、如何策划、到如何举办以至会后跟踪等内容。它也提供了清单、日程、报告等样本文件。还有一个免费资源是《可持续社会规划发展设计研讨会规划导则》,在加拿大联邦住房署公司网站可以搜索到。
思维意识
所有参与成员都应拥有正确的思维意识,它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必须拥有参与意识和主人意识。
②从整体观出发思考问题优化整体项目,不强调组成体价值。
③设立衡量标准和业绩量化评估。
④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⑤提出开放式问题,探求全新答案不设框、不落套。
⑥尊重团队每个人及其工作。
客户的接受
客户应当充分领略一体化设计的优势,并完全认可这种做法。应当相信,它的潜在回报是巨大的。这种设计方式提供不同的设计时段,设计成果可能也与他们通常看到的有所不同。总体上,一体化设计节省了设计的时间。也就是说,前期花的时间相对较长,而后阶段较短。所要求的系统设备也可能不同。最成功的项目出自于客户对新设计方式的深入了解和风险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