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调查方案

时间:2022-10-02 00:17:01

导语:在调查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调查方案

第1篇

为贯彻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座谈会精神,建立健全本市应急预案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1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52号)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北京市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和调查工作方案》,经市应急委主要领导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区县应急委、各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相关部门要逐级传达,认真贯彻落实,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并按时上报预案编制情况。同时,依据本工作方案,结合属地、行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各区县应急委要在今年8月份第一次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开展的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明确工作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属地内生产经营单位在年底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第2篇

成立由镇分管领导任组长,纪检,医院、公共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魏桥镇乡村医生调查摸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镇乡村医生调查摸底工作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医院院长任办公室主任,明确责任科室分工,抽调了解乡村医生管理情况、业务熟练的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落实工作人员责任,谁查证,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确保调查摸底工作按时完成。

二、宣传发动

对乡村医生进行调查摸底是一项十分敏感、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要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层层安排,做好摸底对象的宣传告知工作。通过在村务公开栏张贴通知、发放明白纸、乡村医生以及亲友相互告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乡村医生调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广大乡村医生了解政策,积极支持,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人。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好政策,熟悉工作流程,顺利完成任务。

三、调查摸底范围

本次调查摸底针对以下两类人员:

(一)在岗乡村医生。指目前在村卫生室岗位工作,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的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工作、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许可证书》、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执业许可的护理人员纳入本次调查摸底范围。

(二)离岗乡村医生。指现为我县户籍,曾在村卫生室岗位工作,且离岗后没有再被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录用的人员。须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注册登记或持有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认可的曾在村卫生室岗位工作的证明材料;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许可且具有乡村医生实际工作经历。

原为我县户籍现已经迁出我县的,已经去世的,因违反国家政策法规或者刑事犯罪被辞退、解聘、开除的乡村医生不列入本次调查摸底范围。

四、调查摸底步骤

(一)镇街登记。符合条件的人员到村委会开具证明信,本人或其委托人持村委会证明信和身份证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到镇街乡村医生调查摸底工作小组领取并填写有关调查摸底表格,进行登记。在岗乡村医生由镇街卫生院统一组织登记。登记时需提供能够证明本人曾是乡村医生身份和曾在村卫生室岗位工作的原始物证材料;原始物证材料不足的,需提供3人(包含3人)以上签字确认的登记人曾在村卫生室岗位工作的证明材料。登记时本人须公开承诺:所提交的证明材料和信息,真实无误、无虚假行为,如有不实,个人承担一切后果,由本人签名并按手印。

离岗乡村医生所需材料:

1、省离岗乡村医生调查摸底登记表。

2、村委会证明信。

3、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个人签名此件与原件相符)。

4、县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关证书原件、复印件(乡村医生证书、赤脚医生证书、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等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相关材料)。

5、离岗乡村医生不能提供原始物证材料的,需提供3人(含3人)以上签字确认的证明材料,证实在村卫生室执业时间、离岗时间。证明人须具备的条件:①同期在职的镇街卫生院工作人员;②同期的村委干部、老党员或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人员(该人员要有原始物证材料,否则不能互相证明);③原籍为乡村医生执业地点且熟悉该乡村医生从业经历的行政事业公职人员。

在岗乡村医生所需材料:

1、省在岗乡村医生调查摸底登记表。

2、村委会证明信。

3、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个人签名此件与原件相符)。

4、县级卫生行政颁发的相关证书原件、复印件(乡村医生证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相关材料)。

5、镇街卫生院开具的在岗证明。

(二)查证阶段。镇乡村医生调查摸底工作小组负责对原始物证材料和有关证明文件查验核实并复印、照相,立卷入档,一人一卷。对人证、物证材料进行调查、初审,核实申请人是否因违反国家政策或者刑事犯罪被辞退、解聘、开除的,查证材料核实准确后,乡村医生调查摸底工作小组组长签字确认。离岗乡村医生因户籍变动造成原执业地点和现户籍不在同一镇街和不在同一县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协调原执业地点县和镇街配合进行查证。

(三)汇总公示。镇乡村医生调查摸底工作小组将本辖区内的查证汇总信息在各村村务公开栏、镇政务公开栏分别公示10天。公示内容包括乡村医生姓名、性别、年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编号、现工作卫生室(原工作卫生室)名称、开始从业时间、最后退出村卫生室时间、累计从业年限(具体到月)等相关内容。对公示期间群众的举报和疑问,工作小组要及时进行公开补充调查取证,完善相关资料,查处弄虚作假现象。公示结束后,应由村民代表和村两委干部共10人签字确认本村公示结果。签字确认文件和公示照片由镇乡村医生调查摸底工作小组留存备查。

(四)镇街确认。镇乡村医生调查摸底工作小组要将本次调查摸底的所有材料专门整理建档留存。调查公示结束后,将审核确认的登记人资料,按照汇总上报的有关要求整理汇总,经镇乡村医生调查摸底工作小组负责人签字确认,加盖公章,上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县级复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镇街上报的材料进行逐人复审,对证明材料存在问题的进一步调查、取证、核实,确定复审认定结果,同时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政务公开栏、各镇街政务公开栏、各村村务公开栏再次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的,进行信息录入工作。

第3篇

一、加强能源消费统计工作的目的意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加强能源消费统计的客观要求。通过进一步加强全市一、二、三产业及居民能源消费统计工作,确保完成我市“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准确反映我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与基本结构,为各级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推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服务科学发展。

二、加强能源消费统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基层能源统计调查工作,推动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二)基本原则。一是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原则。二是部门协调联动的原则。三是规范、统一和便于操作的原则。四是能源消费统计与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省季度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核算方案》相对接、统一的原则。

三、加强能源消费统计工作的内容及制度

(一)第一产业能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

调查内容:

调查范围:第一产业的法人单位。

调查频率:季报,年1季度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第一产业的法人单位能耗实行全面调查,全市269户。

责任单位:第一产业法人单位能源消费调查由市统计局组织实施。

(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能源消费调查制度

调查内容:

调查范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个体工业户。

调查频率:季报,年1季度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实行全面调查,全市共398户。2.个体工业户实行重点调查,从全市各乡(镇)分别抽取生产经营规模前3名的个体工业户调查。

责任单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能源消费调查由市统计局具体组织实施,市经委、市工商局配合实施;个体工业户能源消费调查由市统计局组织调查。

(三)建筑业能源消费调查制度

调查内容:

调查范围:建筑业法人企业。

调查频率:季报,年1季度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实行全面调查,全市共75户。

责任单位:建筑业能源消费调查由市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

(四)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调查制度

调查内容:

调查范围:全市从事交通运输营运的载货汽车、载客汽车及其他车辆。

调查频率:季报,年1季度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必须选择配合程度高、能够如实提供调查数据的车辆作为样本车辆,样本车辆一经确定,如无特殊情况,一年内固定调查。各县(区)各选择载货汽车15辆、载客汽车15辆、其他车辆15辆作为样本车辆。

责任单位: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调查由市交通局、市运政处、市农业局具体组织实施,市统计局配合实施。

(五)教育行业能源消费调查制度

调查内容:

调查范围:从事教育的法人单位。

调查频率:季报,年1季度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实行全面调查。全市共有法人单位314户。

责任单位:教育行业能源消费调查由市教育局具体组织实施,市统计局配合实施。

(六)第三产业能源消费调查制度

调查内容:

调查范围:除交通运输、教育以外属于第三产业的所有行业的全部法人单位。具体包括: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教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调查频率:季报,年1季度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实行全面调查。全市共有法人单位3267户,

责任单位:第三产业能源消费调查由市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市文化局、市商务局配合实施。

(七)个体批零贸易及住宿餐饮业能源消费调查制度

调查内容:

调查范围:全市范围内的个体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户。

调查频率:季报,年1季度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重点调查,从全市各乡(镇)分别抽取经营规模前4名的个体户进行调查。

责任单位:个体批发零售贸易及住宿餐饮业能源消费调查由市统计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市工商局、市商务局配合实施。

(八)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调查制度

调查内容:

调查范围:农村居民住户。

调查频率:季报,年1季度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实行抽样调查,样本为实行农村住户调查的点和户。

责任单位: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调查由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组织调查,调查结果交当地统计局汇总。

(九)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调查制度

调查内容:

调查范围:城镇居民住户。

调查频率:季报,年1季度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样本确定为各县(区)城镇住户调查的调查户。

责任单位:、两县由由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组织调查,调查结果交县统计局汇总,其他县(区)由市统计局组织实施。

四、加强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的质量评审

第4篇

一、工作目的

全面调查脱贫质量和脱贫攻坚成效,调查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和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为分析全镇省脱贫攻坚成效、总结脱贫攻坚成果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信息。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

全镇所有行政村(包括有建档立卡户的居委会、社区)和所有建档立卡户。

三、组织领导

成立以镇统计、扶贫分管领导为主任的脱贫攻坚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脱贫攻坚调查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调查方案(8月20日前)。结合我镇实际,制定脱贫攻坚调查方案。

(二)调查业务培训(8月31日前)。组织调查组成员、调查引导员、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成员开展清查摸底、现场登记业务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查表、行政村调查表报业务培训。

(三)清查摸底工作(9月8日前)。组织各村逐户进行清查摸底,填报《建档立卡户清查摸底表》,经村委会及镇人民政府分别审核盖章确认后,由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使用小程序录入。现场清查摸底结束之后,以村为单位,收集整理清查摸底相关的纸质摸底表、失联情况说明等资料,上报区脱贫调查办统一保存,以备后期查阅。

(四)填报村调查表(9月5日前)。组织各村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填报行政村调查表,镇脱办工作人员和统计工作人员给予辅助,经村委会和镇人民政府分别审核确认后盖章,报调查工作组组织审核录入。

(五)现场登记准备(9月10日前)。完成调查人员账号创建,做好现场登记调查设备及软件安装准备,审核验收人员调试好脱贫调查数据处理平台,做好数据审核验收准备。与调查工作组进行工作对接,召开对接会,完成调查登记任务分配。村两委及驻村队员联系调查对象,预约上门访问时间,通知调查对象做好调查准备。

(六)调查现场登记(9月30日前)。根据《调查登记工作实施细则》要求,按照“乡级交叉”原则开展调查登记,调查工作组每两名调查员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实地开展调查登记,现场完成数据采集审核和报送。调查指导员实时对调查员填报的数据进行复核,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调查员进行确认。镇、村干部要积极主动配合调查工作,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七)集中审核验收(10月)。接受省脱贫调查办组织开展的集中审核验收。根据需要完成有关问题的查实和修正工作。

(八)事后质量抽查(11月)。接受省脱贫调查办统一组织的事后质量抽查。

五、保障措施

(一)人员保障

1.按要求组建调查工作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镇统计、扶贫分管领导担任。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由镇扶贫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组成,承担现场入户调查和数据初审验收工作,并按照2人1组的要求对调查员进行分组(附件1)。

2.配合外来调查组工作安排引导员(附件2)。

3.本镇调查数据核对组:何鹏飞负责,范永进配合

4.本镇综合协调:范永进负责

(二)后勤保障

1.车辆安排。除组长、副组长、调查指导员外,分6个组,每组1辆车。

2.物资保障

(1)医用口罩:每人15个,共计225个;

(2)消毒酒精喷雾剂:每人1支,共计15支;

(3)温度计:调查组统一准备2支;

(4)误餐: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就近用餐,严格按照误餐标准执行;

(5)保险:调查期间每人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

(6)调查登记通信流量费用补贴:根据区上安排执行。

六、应急处置

由镇调查办准备好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部门应急电话号码,以备紧急情况时使用。准备好必备应急物资,预备好应急车辆,确保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有序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影响,确保安全稳定和调查效率。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全局意识

要深刻认识非国家贫困县脱贫攻坚调查是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做实做细调查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全程参与,切实履行职责。调查工作组、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要对标工作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职责、凝聚力量、合力攻坚,切实把调查工作组织好、实施好、完成好。

(三)严格执行方案,强化数据质量

调查工作组要时刻绷紧数据质量弦,坚持调查数据质量是调查工作的生命线,严格遵循《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等统计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调查方案》,依法依规组织开展调查工作。切实加强登记实施过程中的数据质量控制,规范数据复核、审核验收工作流程,全力确保调查登记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第5篇

一、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极端气候常态化,灾害性天气频发,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质灾害具有一定动态演变性和隐蔽性,以前的调查成果已不能反映地质灾害发育现状,不能满足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需要。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彻底摸清地质灾害现状,健全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系统,对提升地质灾害总体防治水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二、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目的

本次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目的:以村(居)为基本单位,全面开展我市1:5万比例尺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预警预报系统,进一步提升我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水平,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按照国土资源部《<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要求,充分利用已开展的1:10万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综合研究成果,加强对已有成果的二次开发利用,了解、掌握我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有的放矢地部署我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二)对我市所有镇、村(居)开展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查清全市城镇、厂矿、村庄、风景名胜区、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工程设施分布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分布状况,包括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以及潜在地面塌陷等。

(三)调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点发育现状和发生历史,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形成影响因素以及造成的危害等,并对其稳定性、危害性(灾情)及潜在危害性(险情)进行评价。

(四)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名称、位置、数量、预防和治理方法以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单位、治理时间、资金投入情况、治理效果等。

(五)研究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规律,开展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和风险评价,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和重点防治区,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和地质灾害综合研究。

(六)对每个存在的地质灾害点建立信息档案,编制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七)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管理系统和群测群防信息系统,结合调查成果,指导当地政府进行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

(八)建立市地质灾害数据库,标准按照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1:5万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及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省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实施方案》规定执行。

(九)提交调查工作成果。包括1:5万地质灾害调查报告、1:5万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管理数据库和群测群防信息系统、地质灾害野外各类原始资料、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

四、工作方法

本次调查工作的开展以涉及我市不同时期的水、工、环综合研究成果为资料基础,采用的主要工作方法如下:

(一)资料收集。涉及国土资源、规划、统计、水利、气象、旅游等多个部门。

(二)遥感解译。采用最新遥感映像航片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发生点或隐患点进行全面解译,以此指导野外各项调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地面调查。在已有资料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调查方法与先进的调查手段相结合,开展区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和地质灾害核查、调查。

(四)GIS技术应用。严格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修订的《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和《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及相关标准,进行分层、编制属性表,建立县(市)级地质灾害图库。

(五)GPS技术应用。采用高精度GPS全球定位系统,将地质灾害发生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置进行准确标绘,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提供资料依据。

(六)综合研究。在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后,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科学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规划建议。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和信息系统。

五、工作进度安排

全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要于年10底前完成,并通过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与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联合组成的技术工作小组的审查验收,其中野外调查工作要于6月底前完成并通过验收。主要工作分六个阶段:

(一)调查准备阶段(4月10日—4月15日)。

成立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联合调查组,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地质灾害调查资质单位,编制完成调查技术实施方案等。

(二)资料搜集与遥感解译阶段(4月16日—4月25日)。

主要搜集我市不同时期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社会环境及气象水文资料、矿山分布及开采情况、地下水开采情况、地质灾害发生情况。采用多时相、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开展地质环境遥感解译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从面上掌握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整体、动态特征。围绕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镇、村(居)或重大工程,同时兼顾交通干线以及水库、河流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解译,开展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全面查清我市所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三)野外调查与勘查测绘阶段(4月26日—6月30日)。

在已有资料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调查方法与先进的调查手段相结合,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程度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针对不同地质灾害分别确定相应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区并开展区域调查。同时在扫面的基础上,选择重要地质灾害地质体或重点地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并辅以山地工程、物探、钻探等手段加以验证。通过技术工作小组对本次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质量的验收。

(四)室内资料分析整理及综合研究阶段(7月1日—7月31日)。

根据野外工作成果,归纳总结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形成机理、造成危害,分析研究地质灾害点的潜在危险性、防治措施、监测方法,进行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编制实际材料图、1:5万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1:5万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等成果图件,汇总整理地质灾害调查表、有关影像资料等。

(五)群测群防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阶段(8月1日—8月31日)。

按照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1:5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完成群测群防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

(六)成果报告编制与验收及成果汇总上报阶段(9月1日—10月31日)。

在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后,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总结编写成果报告及其他地质灾害调查成果资料。通过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与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联合组成的技术工作小组对我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审查验收。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技术保障。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承担调查任务的地勘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我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联合调查组,办公室和联合调查组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要负责编制完成调查项目宣传方案、实施方案等工作。联合调查组由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市国土资源局、承担调查任务的地勘单位组成,负责本次调查的实地调查、技术保障、调查技术实施、数据库建设和成果汇交等工作。

第6篇

(一)摸清城镇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构成、从业状况、家庭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居住状况、医疗、保险等情况,为委、政府宏观科学决策和解决好民生等问题提供依据。

(二)满足省政府对的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综合评价和人民政府对城乡居民收入考核需要。

二、调查规模及范围

三、组织实施

(一)成立组织。

政府成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长任组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社会经济调查局局长(国家统计局调查队队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街道行政主要领导和统计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公安局、民政局、委宣传部、文广局(广电)、报社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会经济调查局(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各相关街道也要相应成立组织,负责辖区内调查工作。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

(二)职责分工

1.社会经济调查局(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具体负责调查工作的策划、督导和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等工作。

2.财政局负责核拨调查工作所需经费。

3.委宣传部、文广局(广电)、报社负责宣传工作。

4.统计局、发展改革局、公安局等予以配合。

5.相关街道负责协助社会经济调查局建立和管理街道社区调查网络,组织做好调查方案的具体落实工作。

四、具体要求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调查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周密组织,合力推进。

(一)提高认识。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及相关街道要站在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增强对开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调查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按照省、统一部署,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管理。一是相关街道要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调查工作纳入常规工作,并指定一名分管领导专门负责。二是社区应选定1名社区调查员负责此项调查工作。社区调查员要定期深入调查户开展访户工作,审核记账情况,讲解记账方法和要求,解答疑难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要求的记账。及时掌握调查户家庭人口、就业人口、居住条件、收支结构及耐用品增减变化情况,建立访户记录本,做好访户记录。三是相关街道要配备1名辅助督导员,负责指导和协调社区调查员抓好本社区的记账工作,并协助社区调查员入户辅导记账户记好居民家庭现金收支账。四是相关街道要立即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在月日前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及街道辅助督导员和社区调查员名单上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社区要保证调查员队伍的稳定性,无特殊原因,不应调换。特殊情况应事先通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做好工作衔接。

第7篇

通过对农村特困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了解我镇农村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为扶贫开发决策和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依据,以进一步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1、调查摸底对象。主要调查已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困户,即2014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特困户。

2、规模。本次调查摸底不定规模,各地对当地特困人口状况进行全面摸底,将符合条件的特困对象全部识别到户,做到应识全识。

3、做法。特困户识别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进村入户调查、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特困户。

4、登记内容。填写登记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情况等内容。登记的标准时期为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

1、安排部署阶段(2015年6月7日至2015月6月10日)

县扶贫和移民局拟于6月9日召开全县农村特困对象调查摸底工作会议,对特困对象调查摸底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和培训。

2、入户调查、结果公示阶段(2015年6月11日至2015年6月26日)

(1)各地要成立专门调查组,深入农户家庭调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家庭现状等,认真填写《抚州市2015年农村特困对象入户调查基本情况表》,由调查人员依据调查数据提出所调查农户是否为特困户的建议。

(2)入户调查摸底结束以后,各村要分组将各户的调查摸底情况进行公示并保存好有关公示资料,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3)各行政村将公示后特困对象报乡镇,由乡镇进行审核后再次公示,无异议后将表格汇总报县扶贫办。

3、登记造册阶段(2015年6月27日至2015年6月30日)

镇政府将各村上报告调查摸底情况进行复核抽查,审核无误后将摸底情况汇总成册,做到“户有表、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并填写好《2015年抚州市农村特困对象户属性分类汇总表》、《2015年抚州市农村特困对象致贫原因分类汇总表》、《2015年抚州市农村特困对象基本情况汇总表》,于6月30日前将电子表格报县扶贫和移民办。

1、加强组织领导。__镇成立了农村特困对象调查摸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强化宣传培训。各村委会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要把农村特困对象调查摸底工作的目的要求、标准、操作程序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户到村,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争取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对调查摸底工作的配合和支持。

第8篇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方案;调研

作者简介:李向军(1963-),女,辽宁沈阳人,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缪新颖(1977-),女,河北承德人,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辽宁 大连 116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JG11DB041)、大连海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11YB3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56-02

学校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当前正是世界各国争相建设信息化、现代化、商业化的关键时期。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是否能培养出适应国家需要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是决定国家能否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高等学校的本科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那么高校的培养方案的实施现状怎样?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目前的现状能否满足社会需要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现状调查

为了制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方案,对本校的在校学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走访,以此对学生的意向、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等进行了分析。

1.在校学生调查

目的:掌握多元化的学生需求,打开人才培养的空间,帮助受教育者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通过总结,学生对课程的主要建议如下:

(1)一年级除基础课外,应该适当加一两门专业课,这样能使新入学生对所学专业有粗浅的了解。

(2)理论性强且课时较多的课程多增设实践动手环节,与实际运用举例(图片、视频),使学生感到理论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看到的实际生活中掌握理论。

(3)实用性强、理论较容易理解的课程可进行短期强化型上课方式,实现一种集训专项深化的作用,使学生印象深刻。

(4)参观实习安排在找工作之前(在大四之前,大三下学期),让学生对将来的工作环境和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在找工作时会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选择性。

另外,希望增加海洋类专业、机械类专业等相关知识介绍的选修课。

2.对毕业生的调查

毕业生个人发展分析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教育应为学生提供长远发展的潜力,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就业率。通过与毕业生的对话及问卷调查分析目前课程体系对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本校自动化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共有6届毕业生。从初次就业情况来看,绝大部分走向了船厂,从事船舶电气等有关电气方面的工作,但也有很多毕业生离开了船厂 ,转向其他行业。到目前为止,在船厂工作的学生约占30%。在调查中他们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宝贵意见,具有代表性的如下:

(1)把当前的“工程制图”课程改为“电气CAD”。原因:现在很多企业不用手工制图,而是采用计算机画图,采用CAD软件画图是目前最普遍且最实用的一种。

(2)把PLC实验设备由200系列改为300系列,尤其希望配合带载荷授课。原因:现在企业用的PLC大多是西门子300系列。建议对现有的设备升级改造,适当增加学时。

(3)DCS课程由原来的选修课改成必修课。原因:在船厂采用DCS技术很多,但作为选修课,由于多种原因已多年未能开设,导致学生接触不到相关方面的知识。

另外,增加“变频技术”、“组态软件”、“仪器与仪表”及通讯方面的课程等。

3.对用人单位的调查

高等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最终取决于所培养的人才对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企业对于在校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建议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在船厂从事船舶电气设计工作。

1)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及应用。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学期间要特别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因为只有深入学习掌握本专业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快地进入角色,对工作流程及技能了解得更系统、更熟悉。

2)加强对船舶的认识和了解。其实大型船舶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陌生和神秘的,所以需要有船舶行业经验的老师来介绍大型船舶的种类、结构及设备分布;船舶主要用电设备的用途、功能及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联系。最好配合设备图片或在船上的实景拍摄,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3)增开与机械相关的课程。电气与机械是分不开的,在船厂工作更是如此。学生如果选修一些机械方面的课程,对他们开阔眼界、更好地了解设备性能及原理,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4)重视船厂实习环节,实习不应简化为参观。

5)对于船舶电气方向,定期为学生搜集并介绍船舶行业动态,共同学习船舶简报或期刊,加强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认识。

6)开设CAD课程。

(2)其他行业对自动化专业的需求。扎实掌握基本的专业基础课;PLC课程中掌握控制系统用的各种型号的PLC编程;电机拖动课程中电机各种数值的计算;单片机、嵌入式方面的课程,在南方的许多企业中有较大需求;过程控制课程,不需要太繁琐的计算,但要掌握基本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电路课程,应掌握电气设计的电路图。达到会看、会画,懂得系统的运行过程;增加一些简单实用的机械课程。

(3)各行业对毕业生的素质需求。

1)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多开展一些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及总结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众所周知,职场中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大技巧就是诚信。建议学校多举办集体活动或互帮互助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3)提高英语水平。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交流越来也多。在很多用人单位,英语都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对于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更看好综合型人才。除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相关专业的知识。而且人际交往、组织协调、敬业精神、自我牺牲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都很重要。

二、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就业难”是时下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直接感受。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人才,企业处于缺人待补状态。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据有关机构对国内外众多 IT 企业的调查,如IBM 认为:只要再学习能力强、情商不错就可以考虑;金山软件公司招人不重经验重灵性;连邦软件公司选人看重学习能力和忠诚度 ;微软将有理想、有报负、有追求作为选拨新人的标准;另外,大多企业对IT人才的技术能力要求的是多样化,有60%的企业至少需要两种技术能力,32%的企业需要三种以上技术能力。[1]

虽然看起来各家企业的需求都各有侧重,但其实有很多共性的内涵,总体来说就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些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在个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几乎涵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人才需求量大且稳定。所以如何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三、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分析

遵循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有关自动化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自动化专业设置的主要必修课程大多是: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过程控制、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检测及仪表等。而一些学校的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课程及反映社会发展的新兴课程则多在选修课中设置。

以本校为例,目前的课程设置模式是,除了政治、外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外,其他课程基本上都是按专业来设置。考虑到本校的海洋船舶特色以及学生的就业需求等,在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一些选修课。但若选修课较多,学生的意愿分散时选修课就不能开课。因而难以实现培养目标,也难以满足部分同学的求知欲望。

而某一专业的选修课,在其他专业或其他院系中有的是必修课,有的也是选修课。如果学校能打破专业界限,通过学科交叉合理地整体优化选修课程,那么各个专业间就能相铺相成,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各专业各自为政,学科交叉、专业交叉难以实现;必修课多,选修课少,束缚学生的兴趣发展;理论课相对多,实验课少;实验课程中真正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更少;实习实践少。

四、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学校教育学生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输送更好的毕业生适应岗位需求。应用型人才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从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构成来看,其知识结构主要由应用科学的知识体系组成;从工作职能来看,其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是利用已发现的科学原理服务于社会实践,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2]企业需要的是拿来就用的人,如果毕业生进入企业还要进行二次、三次甚至多次培训,那么企业压力将加大,学校教育也形同虚设,这也是学生找工作难的重要原因。

目前的自动化专业暨电子信息类专业在教学方面与社会需求有较大的脱节,亟待进行一次彻底的教学改革,以求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对于本科教育,企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为企业减轻很多压力,这是教育工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五、结论

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聚焦国家战略,融入地方经济,主动纳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之中;主动纳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高新技术发展潮流和学科建设发展规律之中;主动纳入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迫切需求之中;主动纳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之中。

高校的培养方案若脱离社会需求无异于“闭门造车”。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这不仅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2008大连IT人才需求调查报告[N].新商报,2008-07-01.

第9篇

按照县人民政府的要求,从2013年5月22起至2013年6月25日,集中对范围内农村居住人口情况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包括农村居民在城镇购买房屋情况和全家外出及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人员的具体去向情况等,逐村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人,务必确保调查数据的可靠性。

二、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5月22日—2013年5月31日)

1、成立工作机构

我乡成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专项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办公室主任,为副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各村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

2、强化领导,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保证调查工作覆盖全乡;强化问责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片区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村。

2、各村、社区做好宣传动员活动,做好宣传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调查氛围。

3、各村、社区主任、文书为本村调查员,乡驻村干部任调查指导员,负责进村入户开展调查工作。开展业务培训工作,5月底前,通过集中讲课、学习讨论的形式对调查员以及调查指导员进行业务培训。

(二)、入户登记阶段(2013年6月1日—2013年6月15日)

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下村,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并填好相关表册,在填写表册过程中,要认真按照相关要求,对调查户确定、是否全家外出户、本户是否在城镇购房、家庭总人数、调查时居住在本地的人口以及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的人数等概念进行深刻理解,做到不错报,不漏报,不留调查死角,确保调查数据的质量。

(三)、汇总上报阶段(2013年6月16日—2013年6月25日)

各村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查、复核,确认无误后签字盖章统一交“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专项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汇总。办公室审核汇总后负责上报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