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8 13:33:20
导语:在数字媒体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育部在2002年底正式批准数字媒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本科专业招生,2003年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北京广播学院率先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截止到目前,全国有百余所高等院校及大中专院校开设了该专业。但目前各个高校对该专业定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也各有所异。本文主要针对以新媒体平台的策划与运营为主的数字媒体专业在产学研的结合上做一解析。
1、数字媒体专业现状
数字媒体产业链漫长,数字媒体所涉及的技术也包罗万象。国内对于该专业也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标准,因而造成了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各不相同的局面,但总体上大致分为以下两种:一类是将新兴的传媒方式从传统的方式中独立出来专门成立以传媒艺术为主的专业. 比如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正在筹建的新媒体学系,北京师范大学成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这所以电子信息科学为特色的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等等。
而大多数高校则属于第二类, 将新兴的传媒方式和传统的传媒方式相加起来,成立一个包容广泛的传媒艺术系. 比如南京艺术学院,下属的传媒学院设置广播电视编导、动画、录音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摄影、广告学六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字媒体艺术又细分为游戏艺术设计、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及互动装置设计等方向。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也采取与此类似的方式,下设数字娱乐、数字影视等子方向。
2、数字媒体专业实践需求
在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当前该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制定课程体系的思想不明确,二是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衔接上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在笔者参加的第六届(2012)上海国际数字媒体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包括水晶石动画、云络网络科技、数虎图像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反应高校培养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普遍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 论坛上上海部分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负责人的发言上也验证了此观点。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参加的实践太少,实践部分的教学不成体系。更有部分学校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沿用传统学科的教学方式,比如本校该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报告即有传统学科论文的部分基因。
为进一步研究本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笔者选取自己担任专业负责人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艺术系数字媒体专业为例,将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分享出来供各同行批评指正。
本院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在于人机交互、新媒体平台的艺术设计、新媒体平台的策划与运营。本专业需要与电商公司、移动互联网公司等对接,以及需要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力的传统企业。
3、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
为了使该专业学生学有所用,能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体现出自己的竞争力,就要求我们重视培养的学生的质量。既要注重其理性思维的培养,更要注重其艺术观念的培养,两者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方能达到目的。
为此,在艺术系成立后该专业负责人即与南京相关公司深入接触,经过两年的努力,与南京检科院信息化处订立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与没有订立相关协议的相关公司也在进行专业上的合作。
4、校企互动
在与企业相关项目的互动上本专业实时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根据企业相关岗位的专业需求,在实践性课程上针对性的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与项目结合较紧密的两门课程:网站策划与运营以及交互界面设计采取本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联合授课的方式。以检科院商检平台的策划、设计与运营作为实践教学对象。课堂学习结束后,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进到检科院实际参与项目的推动。同时在与欣业天成信息科技公司的互动过程中,以该公司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实际教学切入点。以该公司较为成熟的APP---单位联谊会做为教学标本,前期参与项目的策划,中期参与项目的交互设计与界面设计,后期参与项目的运营与推广以及产品的优化。通过项目的参与及执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毕业前两个月,本专业即有超过半数学生为相关行业单位所录用,这是对本专业学生能力的认可,与在校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
总体上看,在两年来与企业互动的过程中我校数字媒体专业课程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效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不足与缺憾
在合作过程中同时产生的相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5.1产品实用性与课程前瞻性的矛盾
企业的产品应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适度的前瞻性,但产品设计这一块一般是由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完成,高校学生在企业产品的参与上往往停留在相对基础的层次上。在我校学生参与的企业项目上,主要以助理的角色参与进来,基本以完成一些程序性的固定工作为主,对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有一定的约束。而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则更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相关专业中具有较宽的视野与较强的前瞻性,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校企互动的过程中理应得到较好的加强。这也是后续的校企互动中需要加强的部分。
5.2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与企业产品的延续性的时间冲突
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而言,大二大三是专业课程最多的时期,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在校学习期间很难持续性的完整参与一个项目,只能是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项目上来。而企业产品的研发是一个完整连贯的过程,这样就造成学生只能参与产品的部分过程,其余部分只能通过项目的相关文档来了解,在理解的深度上大打折扣。我们目前的解决方式是课堂的理论学习过程中邀请企业专家授课,尽可能的弥补无法参与的过程。
6、前景展望
在本专业师生与企业的互动过程中更多的体会到实践课程的系统化是培养数字媒体专业人才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本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在实践课程系统化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开发综合性实践教材。随着数字媒体行业的飞速发展,新的技术与应用层出不穷,还要注意教材的创新性与适度前瞻性。为此我们邀请企业相关专家与我系教师共同制定交互界面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教材,并不定期的邀请他们来校授课或者做相关学术讲座,以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教学探索》.华章,2009年第6期
[2]黄成云.《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3]鲁放.《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4]彭兰.《网络传播学》
关键词:数字新媒体 高职毕业生 人才需求
一、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
专业建设最重要的是专业定位正确,专业要有相应的行业存在作为依赖,有快速发展的产业作为支撑。为开设此专业,我们请教了多位大学教授和行业专家,走访了大量的企业进行调研,走访了多媒体行业协会进行咨询,对多媒体产业的发展前景、人才需求的规格和多媒体人才岗位进行了全面分析。
我国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先进水平,多媒体行业已经形成并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等知识;学习相关艺术设计的素描、色彩画、形态构成、数字色彩等基本造型手段;掌握常用的计算机二维及三维动画制作、非线性编辑、计算机图像处理等网络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让学生熟悉数字媒体的设计、制作规律,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跟踪数字媒体新工艺、新潮流的能力
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在电脑动画、电子游戏、数字电影、网络教育、移动增值、数字出版、虚拟现实和数字创意等各个领域。多媒体产业规模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商机十分巨大。
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专门化人才。其人才可分布于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出版、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 、网络 媒体、桌面视窗、数字影视制作、数字媒体远程医疗、数字媒体展示、游戏制作、触摸媒体和在线培训等等领域,这为数字媒体专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机遇。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行业现状
我国数字媒体市场正飞速发展,户外、公交、地铁、楼宇以及3G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不断涌入,让原本人才紧缺的影视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数字影视人才短缺的现状与当前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制约数字影视产业发展的瓶颈。据美联社调查,有一半以上的网民观看或下载过视频。另据不完全统计,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网以及51job等著名人才招聘网站于2006年12月的影视职位需求信息为1928个,招聘人数超过10000人。2007年初的北京人才招聘会上,不降反升的职位就是影视行业,,目前据权威组织统计,到2007年底,市场上数字影视人才的缺口已经突破150万,其中数字影视创新创意策划人才与制作人才尤其匮乏。
三、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需求
目前,网络游戏和CG人才也已经被纳入国家计划,被国家紧缺人才办公室列为紧缺人才项目。另据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公告: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已被列为国家12个重点振兴产业对应的高职高专专业之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1、人才需求在层次上是不断朝高层次发展,类型上是向应用型人才发展
其一是创意型人才:创意型人才除了要掌握技术外,还要有一定的创意思维及对市场的敏锐力,可以体会当前目标消费群体的欣赏导向,根据这种导向创造多数人喜欢的故事角色。
其二是制作型人才:对制作人的技术能力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学生除了要具备全面了解动画技术外,要在一个领域达到技术精湛才可以在工作发挥特长。
2、企业对人才具备复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数字媒体是一门要求科学技术与艺术创意高度结合的学科,除了要求从业者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之外,更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独特的个人创意。
由于传统影视高校培养的学生不是专业技术与市场脱节,就是缺少工作经验,无法直接在工作岗位中立刻上手。导致诸多企业,求贤若渴,相继以高价寻购人才。如在某些招聘会上,仅3G手机视频制作师,以高于6万元的年薪,还是未能觅到理想人才。
3、企业对从业人员个体知识结构的要求是全面性而多样融合性的
比如调研中获取各企业和公司要求其设计人员:具备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熟练、有丰富的经验;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纪律性意识;要有成熟的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具备较好吃的外语能力;具备承受压力的能力,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思路开阔,有创新意识。突出适应社会、应用广泛的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可见,在对单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中是知识、技能多样化融合。
4、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全面提升
目前多数用人单位都要求中高级人才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待人、接物、处世等工作能力强;二是服务态度好,能够“客户至上”,与上司、同事、下级关系融洽;三是敢于创新和吃苦,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四是能尽快地融入企业,接受新的企业文化。其共同之处在于:高层职位对应聘者要求非常全面,特别是要有管理素质和管理思想的人;中层职位则对专业要求多一些。
目前多媒体职位较紧缺的岗位有:
(1)数码影视设计熟练掌握常规的影视制作和特效软件,熟悉、影视制作流程。最好还具有高水平的创意思维能力和文字策划能力。
(2)网页设计与制作要具备一定的平面设计基础,包括平面构成基础、基本图形与文字、动画应用等。
(3)多媒w创作精通各种视频和音乐音效的剪辑,可以熟练运用相关音视频编辑软件,如AfterEffects及其它pc视频后期制作软件等等。
(4)策划与创意人才该类人才是融合策划与创意的复合型人才,相当于整个项目的导演,类似于项目管理人才。目前该职业的从业人员一般要熟悉摄影、多媒体技术。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11—0066—04
数字媒体以其高效优质的信息制造与传播能力,推动媒体从形态、属性到内容产生巨大变革,全面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彰显出主流强势媒体的姿态,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计算机游戏、影视动画、网络娱乐、虚拟现实等为具体代表形式的数字内容产业正在全球蓬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的新兴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急需高素质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通过研究借鉴国外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教育状况,我国诸多高校新增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为了推进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密结合,教育部从2008年起实施了针对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在全国高校择优建设、优先发展一批国家特色专业,为国家培养紧缺专业人才。该项计划引发了高校对特色专业建设内容和方法的广泛讨论。课程体系构建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正确拟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在深入调研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广泛吸纳用人部门对人才培养意见的基础上,面向人才培养目标,邀请国内外高校教授和产业专家共同研究培养计划,构建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特色鲜明、操作性强、能有效服务特色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回顾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剖析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分析课程体系的演变特征,总结课程体系的实施经验,凝练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建设观,对于继续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推动特色专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 正确拟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使课程体系能够在人才培养中有效发挥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专业特色,拟定了以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 紧密结合数字内容产业对紧缺型人才的需求
深入调研我国现阶段数字内容产业的现状,了解数字内容产业对紧缺型人才需求的具体内容。既充分尊重现状,又理性、适度地前瞻构建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使得所培养的人才,既能掌握现阶段数字内容产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潜能和知识储备。
2 充分利用自身办学优势
客观审视办学环境,了解自身办学优势,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身办学优势进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将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结合进课程体系的内容中,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实施上。
3 保持课程体系内容的先进性
不断跟踪数字内容产业的技术变革,分析数字内容产业的演化趋势。充分了解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的动态,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的内容,始终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在强调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把数字内容产业的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
4 推动人才培养的特色形成
面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设计与特色培养相适应的课程科目、教学内容、实践项目,形成方向鲜明、结构合理的课程群。建设与特色培养相适应的教学资源,探索与特色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促进形成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5 强调课程体系的操作性
充分了解生源情况,结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构建课程体系的内容。厘清课程科目知识内容之问的循序渐进关系,建立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结构。通过有序组织,推动层次递进的课程教学。结合师资建设情况,及时更新课程科目,革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二 面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设计课程体系内容
通过调研现阶段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借鉴吸纳国内外高校培养数字媒体人才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拟定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围绕我国现阶段数字内容产业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内容作品的设计、制作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与国内外企业和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突出特色和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技能娴熟,专业方向明确,技能特长鲜明,适应性强,善于合作,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内容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具有创新和研发数字内容产业新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面向上述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如图1所示。课程体系采用矩阵式的结构,其特点是以课程群为知识结构单元,形成层次分明的组织形式。在课程体系结构上,垂直方向自底向上分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等几个层次,循序渐进地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路线。课程体系强调宽厚的基础培养,以此实现“理论基础扎实”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多种类型课程的层次之间,设计了课程实验、技能专题实训、综合项目实训和集中就业实习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递进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工程技能娴熟”的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结构上,水平方向自左向右是以网络游戏、计算机动画和虚拟现实为专业方向的并行课程群。学生在研修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后,选修专业方向课程,从而兼顾人才培养的共性和个性,实现“专业方向明确,技能特长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 推动课程体系演化,促进特色形成
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为了保障人才培养的有序高质运行,结合不断改善的教学环境和动态演变的人才需求,审视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修订课程体系内容,推动课程体系的良性演化,先后产生了4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课程体系。版本1为专业筹备期间提交给专家论证的课程体系。版本2是在2007年首批入学的学生培养中执行的课程体系。两年之后,对版本2课程体系修订产生了版本3。版本4是在2011年第一届学生毕业,人才培养完成了一个完整周期之后修订所得。以下通过数据,对比分析4个版本课程体系的演变特征,直观阐明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特色之间的关联关系。
1 调准文艺和理工课程融合的尺度
数字内容产业是基于深厚文化艺术底蕴,融合先进科学技术的创意产业,迫切需要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素质兼备、工程技术特长鲜明的复合型人才。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学科齐全,在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一级工程学科上的优势,开设文艺和理工课程,并逐步摸索调准文艺和理工课程融合的尺度。表1显示了4个版本课程体系中文艺和理工两类课程的比例。通过逐步调整两类课程的比例,探索出一套能有效地对理工类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课程科目、教学内容和实施手段,满足了“文理融合、工程技术见长”人才培养特色的要求。
2 构建层次分明的体系结构
人才培养讲究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而且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实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几个层次的课程构成。表1显示了4个版本课程体系中不同层次课程的学分比例。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的学分总和保持高于50%,符合“重素质,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特色要求。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课程的比例形成金字塔结构,并逐渐增加了它们的学分总和,从而有利于实现“专业方向明确,技能特长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3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含有课程实验、技能专题实训、项目创作实践、企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表1显示了实践教学学分比例的演变情况。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在不断提高,目前稳定在1/3左右,以此加强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工程技能娴熟”的人才培养特色。
4 执行方式多样化
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开发企业可用师资,遵循三三制师资建设原则,组建多样性的师资队伍,获取多样性的知识来源,形成多样化的执教方式。表1显示了学院全职老师、从其他学院和高校外聘来的老师和来自产业界的老师执教的学分比例情况。多样性的执教方式保障了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有利于培养“适应性强,善于合作”的人才。
四 创新课程体系实施方法,保证人才培养效果
课程体系需要通过良好实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强化实施效果,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 持续进行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资源建设
数字内容产业是日新月异的创意产业,必须通过持续的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资源建设,才能保持知识内容的时效性和先进性。通过自编讲义,引进英文原版教材,改编企业培训教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从产业实际作品和科研项目成果中抽取素材,剪裁后形成教学案例,建立共享案例库。邀请来自产业的专家共同拟定专题技能实训、项目实训和就业实习的内容。
2 坚持教学方法改革
除了课堂讲授之外,大力推动演示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专题讲座、研究启发式教学、项目型教学。推动教与学的互动,进行教学方法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项目作品交叉剖析和评价,指导学生进行新技术的探索和研发,营建生动活泼、求实上进的教学氛围。
3 强化实践教学
建立多样化、层次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包含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成果案例等内容的成套实验教学资源。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学生到企业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有效机制。由企业自带项目来学校,全真模拟企业生产的过程和形式,进行毕业设计训练。
4 注重校企合作教学
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大学进行合作,外聘教师进行课程讲授、专题培训和前沿讲座。将企业引入教学,协同进行课程实验和实训。建立由学院专职老师和企业老师构成的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有尺度地推动企业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校企紧密合作中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接轨。
5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数字内容产业是一个十分强调创意和创新的产业,自由创意的培养十分重要,为此在实施选修课程和创意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大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指导的模式。建立了“数字内容作品自主创作实践工作室”,学生自主管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项目创作或作品大赛。创作成果和大赛作品,可按相关规定折算为学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创意、自觉创新的求知习惯。
6 跟踪评估实施效果
通过学生调查、专家监督、合作高校和企业反馈等多种形式,跟踪评估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不仅对每门课程进行独立评估,还对课程群和教师课程组进行综合评估。关联分析评估数据,推动教学的纵深融合,促成课程群建设产生大于简单叠加的教学效果。通过用人单位跟踪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产业要求之间的差距,优化调整课程体系。
通过有效的实施,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2011年第一届55名毕业生为例,其中13人在国内攻读研究生,10人出国攻读研究生,5人在国企就业,3人在三资企业就业,17人在私营企业就业,4人自主创业,3人因申办出国延滞就业。一次就业率达到了95%。在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形成了“发挥优势,培育特色,注重内容,强化实施”的课程体系建设观,满足了现阶段人才培养实践的需求,促进了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产生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永亮.美国的数字媒体学科发展[J].计算机教育, 2006,(51:47-50
[2]沈琦,于学军,张丽,等.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复 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 论),2010,(8):162.163
[3]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 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9-61
[4]张灵,禹奇才,张俊平.专业特色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Ⅲ.中国 大学教学,2012,(9):28-30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微信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54-02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活动。与新媒体红人“微博”相比,由于不再受140个字的篇幅限制,且可以实现群发、自动回复和一对一交流等功能,微信公众平台已逐渐成为微博的深度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如火如荼的新媒体浪潮中,高校思政教育要打破“走过场”局面,引起学生兴趣,实现与学生的多维互动,必须“贴地气”,主动使用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建设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不失是一种有效地“打入学生内部”的方法。
一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依然使用传统模式,即以思政课教学为主,以学生工作部、学校团委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组织部、宣传部的党校教育为辅。在思政课教学中,由于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形成了“满堂灌”的被动教育模式,师生间沟通甚少,学生的“不以为然”和“抵触性”甚大。尤其是个性鲜明的体育专业学生,理论素质偏低,又存在重技能轻文化的思想,教师往往要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维持课堂纪律。加上学生对自身理论水平信心不足,也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者发表观点,课程教学效果较差。
近几年,新媒体已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体专)为例,2004年创办思政网。2008年学校对网页进行改版,除开设了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职能部门子页面,还开设了校园文化和各时段党建专栏。2011年,思政网更名改版为健行网。同年,开设了学校、校团委、校学生会等多个微博账号。2015年,又开设了学校微信号和广西体专青年圈、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等多个微信公众平台。尽管如此,由于学校、职能部门和思政部重视和投入略为不足,需要提升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二 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缺失
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能区分不同的社会形态,新媒介的产生就是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自微信诞生起,就逐渐力压微博,迅速占领大学生群体,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必备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一个热门项目,以其丰富性和便捷性受到大学生的关注,而这种知识传递的即时性和碎片性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占领微信公众平台来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还是以广西体专为例,2015年,该校依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旨,建设了广西体专青年圈和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2个微信公众平台。然而经笔者关注和查阅,两个平台关注度都不高,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自创办以来有近400个关注,而广西体专青年圈从创办后频频“掉粉”,截至2015年度12月30日,关注人数不过百人。
1 实用性差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因此,微信公众平台在内容上应该注意与校园文化、校园安稳、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反观广西体专青年圈,2015年首期4篇均为转载,虽然内容主要围绕总理提出的“创新、创业”,但仅与大三的毕业生关系紧密,无法吸引大一、大二的学生。最后导致整个平台没有体现广泛性和服务性而失去关注。
2 吸引力低
这里所指的吸引力,包括内容的吸引力、手段的吸引力和语言的吸引力等。以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微信公众平台为例,2015年12月的3期,内容除了思政教育还选放了街舞、动漫、足球,标题语言上也运用了如“学生证又多一项新功能,你造吗?”、“什么是感,什么是恩?”等网络用语,符合大学生的“胃口”。但整个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未能保持统一水准,说白了,还是缺少足够专业的“网络”,也未使用视频、动画等高吸引度手段。
3 互动性少
微信广受欢迎与其高度互动性是密切相关的。人们不但想第一时间知晓“圈子”里的新闻,而且也希望予以评述和表达,甚至参与。即:互动越强,越有;交流越多,越无法离开。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要想获得活力和影响力,必须在互动性上下功夫。但很多高校都没能做好,进而无法通过平台引起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三 关于高校思政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思考
2015年9月,清华大学“原理”在线课程引起了关注,其使用轻快的音乐、“萌哒哒”的动画和好玩的网络用语打造的预告片一下子吸引了一批粉丝。虽然该课程并未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但是对我们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1 唱好思政课主旋律
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首先应与思政课紧密联系起来。清华大学“原理”慕课在“学堂在线”开课起,校内就有1000名大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获得这门课的必修学分,让我们看到了网络课程的潜质。
当然,将思政课“微信化”,就需要教师将课程内容进行浓缩与碎片,精心设置更富有启发性的课程组织形式,搭配视频、动画、PPT、字幕和教学拓展资源。同时,还要设计更多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讨论环节,如推送学习建议书单,促使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进而开拓视野;又如定期确定讨论主题,学生可以自行将想法和心得发到后台,避免了上课不自信、不敢发言的尴尬等。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思政课,任意时空都能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且无论手机还是电脑都能满足学习要求,学习方式和选择更自由。
2 符合年轻化
被分享是提高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度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就应该考虑:“我们的文章会不会让学生觉得有趣、实用、有价值?会不会去分享?”
根据笔者研究,官方用语、心灵鸡汤、纯理论文字、新闻转载等这些无任何感官素材的内容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相反,具有娱乐性、草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学习攻略、生活趣事、经验分享、学生原创等。同时,要有吸引眼球的标题,避免主观拔高文章的思想内涵,更贴近学生的心声。在形式上,要使用符合大学生习惯的网络语言对原文章进行简化和提炼,控制篇幅;广泛运用图片、动画、漫画、音频、短视频、微课等,使其与文字交互,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目前数据可视化技术也越来越受欢迎,将文字变成信息图表,搭配动漫与特殊符号,不但系统完整,也独特简明。此外,MAKA图文编辑创作软件也是突破传统图文格式好手段。因此,精心优化内容与形式,使内容体现年轻化十分重要。
3 增加互动环节
研究显示,在信息传播中增加激励因素是促进受众关注的有效途径。因此,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要重视推出线上线下交互式活动产品,吸引更多大学生关注和参与,提高传播效果。
如运用到思政课中,可以推出签到功能。学生到教室后可向后台回复相应数字,不但可以签到还可以看有多少人签到,自己排在第几。同时还可以推出评论功能,将课程案例图文或社会热点问题视频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反馈评论,并有一定的分数累加。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可以推出学校领导、名师、校友或优秀学生的感悟视频,每期不超过30秒,或推出我为学校建言献策等。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如开通投票功能,对校园不文明行为投票,为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学生干部投票,对各项学生比赛作品进行投票,为征集各项核心价值主题活动投票等。还可以开通报名功能,如报名志愿服务、学生活动等。此外,也可以适度开设一些抢票、积攒、送祝福、限量小礼品等活动,激发学生热心参与。当然,所有互动,微信公众平台负责教师都要认真查阅和回复,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使学生获得存在感和参与感。
总之,在新媒体不断影响的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定要紧扣新时代要求和“90后”学生要求,主动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新媒体融合,形成多维度和立体化的教育模式。思政教师也要强化网络思维,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育人方法和手段,真正实现启迪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精神成长。目前,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还是一种新尝试。对于体育大专院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要向兄弟院校学习借鉴,也要区别出体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情况,同时留心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受众特性,进而不断地深入学生当中,获得学生认可,同时也积极地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1]杨勐,徐娟.新媒体时代“红色微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探索 [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2]王英红.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
[3]李楠,高嘉敏,马丽娟.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德育),2015(03).
[4]庞丽铷,苏琪.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陕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坐落在世界山水旅游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全国四所电子科技大学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60年,共有金鸡岭、花江、北海3个校区,建校面积近5000亩。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孙家栋院士为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现设有22个学院(教学部)及研究生院,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和艺术7个学科门类)。现有广西重点学科16个(含设计学),其中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5个;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硕士(含11个工程硕士领域)两类专业学位授权点;60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含特色专业5个)。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高职生、留学生近30000人,非全日制及独立学院学生近20000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多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近900人,博士学位教师300余人。目前学校教师中有150人次进入和省部级各类高层次人才行列。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电子信息学科和国防军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管、经、文、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学。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于1985年开始招收设计类学生,是全国最早开展设计艺术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艺术与设计学院现有教师近9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8人,特聘教授、兼职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25人。学院现有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工业设计、数字化艺术与设计),本科专业8个: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书法学、工业设计(理工类)、数字媒体技术(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2006年获得广西区首批“优质专业”称号,2009年获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建设,2011年获得广西区首批特色专业;2009年动画实验室获得广西区省级动画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2013年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学”成为广西区省级重点学科,同时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动漫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在校学生1500余人(含硕士研究生、留学生)。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完善,拥有数字媒体、人机工程、模型、摄影、表面装饰工艺等专业实验室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近两年先后投入400万元着力建设“综合创新设计与制作实验平台”和“数字艺术设计创作平台”,能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
近几年学院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上近1000篇,学术会议论文160余篇,EI、ISTP检索160余篇,获国家、广西省级项目及奖项10多项,出版专著、编著、教材40余部,获国家专利近50项。学生在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服装表演、数字媒体设计等方面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1500余项。
一、2015年招生专业及计划(美术类、表演方向)
1、产品设计70人(文理兼招);(国标代码130504,本科)
2、动画70人(文理兼招);(国标代码130310,本科)
3、视觉传达设计70人(限招文史类);(国标代码130502,本科)
4、环境设计90人(限招文史类);(国标代码130503,本科)
5、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30人(限招文史类);(国标代码130505,本科)
6、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30人(限招文史类,报考本专业不得兼报其它专业)。(国标代码130505,本科)
二、招生范围
面向广西、广东、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黑龙江、辽宁、贵州、云南、江苏、浙江、陕西、福建、海南等16个省、自治区招生。
三、报考须知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等艺术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2、报考条件: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符合国家招生规定,通过本省美术类联考并取得合格证。
(2)报考我校艺术类各专业要求无色盲、色弱。
(3)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报名要求: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178cm,女生身高不低于166cm。五官端正、身材匀称,腿型要粗细均匀,中线笔直。
(4)产品设计、动画专业招收文史类和理工类考生,其他专业只招收文史类考生。
3、报名方式:考生一律按“就近报考”原则,按规定在指定考点报名,不接受函报。请严格按各省考点报名要求报名(如:规定不能跨省报名或不接收外省考生报名等)。
4、报名所需材料:
(1)本人18位数字的身份证原件;
(2)户口所在地招生办提供的普通高考准考证或报名号;
(3)考点规定的其他材料。
5、考试成绩查询: 我校将于4月中旬前通过学校本科招生网提供考试成绩查询,专业考试合格者,由学校按相关规定的比例寄发合格证;专业成绩不合格者不另发通知,合格考生须在户口所在地的普通高校招生办公室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业考试时未填写本省高考考生号者,请于3月底前将本人高考考生号电话告之我校0773-2290400)
6、入学复查: 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全面复查,凡不符合录取规定及弄虚作假者,取消入学资格。
四、考试科目及分值
(1)产品设计、动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等专业考试科目设置:素描(100分)、色彩(100分),两科成绩相加取平均分为专业成绩;使用同一套题目,不按具体专业划线,统一按美术类专业划线。
(2)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考试科目设置为:在素描、色彩专业考试后,增加面试(100分),按3:7权重计算专业成绩(美术专业成绩*0.3 + 面试成绩*0.7 = 专业成绩);单独划线。
(3)考试时间:以各省考点安排为准。如有变动,请考生注意各考点的招生考试广告专栏。
五、录取原则
符合教育部和考生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关于艺术类专业的投档规定,政治思想品德考核、体检及专业课考试成绩合格、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市、区)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在已投档者中参照其填报专业志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分=专业分(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60%+文化分(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40%】。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录取:高考文化成绩过本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按我校校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六、联系方法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地址:广西桂林市金鸡路1号;邮政编码:541004
2、学校网址:guet.edu.cn
天津工业大学为教育部批准可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办法执行的普通高校。
天津工业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天津市重点建设的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下设14个学院,目前共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七千余人。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及15个工程硕士授予领域,49个本科专业,具有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还有天津市的“重中之重”学科、重点发展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和天津市技术推广中心,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二、艺术类专业及专业方向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类专业从1984年开办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培养了大批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高级人才。现设有艺术设计(下设四个专业方向)、广告学、工业设计、动画、表演(下设两个专业方向)和广播电视编导(下设三个专业方向)六个本科专业,设计艺术学、艺术专业硕士、工业设计工程三个硕士点。
(一)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下设四个专业方向:服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入校后分专业方向(根据考生入校后的志愿选择,按文化课考试成绩排序)。
1.服装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服装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中西服饰史论、服装设计原理、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画技法、成衣制作工艺、立体裁剪等。
2.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产品包装设计、书装设计与广告艺术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图形创意、包装设计、标志设计、招贴设计、CIS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展示设计、广告摄影等。
3.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中外建筑史、建筑制图与识图、设计表现技法、环艺模型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
4.公共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公共设施设计、公共环境装饰设计、饰品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公共艺术设计、装饰雕塑、纤维艺术、漆艺、锻铜、陶艺、装置艺术研究等。
(二)广告学专业
广告学专业 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设计技能,从事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和设计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艺术概论、艺术设计史、传播学、平面造型基础、色彩学、计算机技术基础、广告策划、广告学、广告心理学、广告摄影、广告创意、广告设计。
(三)工业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并具有设计创新及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设计素描、色彩基础、透视学、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表达、产品形态学、模型制作、造型材料与工艺、产品造型设计、图形创意设计、招贴设计、字体设计、CI设计、印刷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人机工程学、价值工程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三维设计等。
(四)动画专业
动画专业 培养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创意与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在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坐落在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内)办学,采用与国内外知名动漫企业合作办学,并在大学软件学院或企业实习、实践的全新模式。这种模式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实现了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动画制片、动画编剧、动画分镜与故事板、动画声音、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表演基础、定格动画、原画、动画技法、视听语言、三维动画建模、三维动画特效、游戏设计、动画后期数字合成、动画后期非线性编辑。
(五)表演专业
1.服装表演与营销方向 培养服装表演、编导与策划、市场营销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服饰美学、服装流行趋势预测、妆饰及形象设计、形体训练、舞蹈基础、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组织与策划、服装卖场设计、服装零售学、服装对外贸易实务、商务公关实务等。
2.服装表演与策划方向 培养服饰及时尚产品展示、组织与策划、影视广告表演等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服饰美学、基础色彩、服装表演、妆饰及形象设计、镜前造型、人物造型设计、形体训练、舞蹈基础、广告策划与创意、服装表演组织与策划、时装广告摄影等。
(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本专业下设三个专业方向:新媒体创意、数字媒体(国际传播)、文艺编导方向。
1.新媒体创意方向 本专业方向着眼于媒体发展的产业前沿,为电视传媒机构、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并输送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电视节目编导人才和文化创意产业工作人员。根据学校和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本专业学生入学一年后,将选拔优秀学生,组成“优秀传媒人才培养实验班”,单独安排教师授课,与国内知名传媒技术公司合作,实行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培养从事对数字媒体资产进行专业化的储存、管理、挖掘和再利用的媒体资产管理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传播学、电视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中国戏曲、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电视节目制作、色彩学、摄影技术、照明技术、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等。
2.数字媒体(国际传播)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较高人文、艺术素质,具有较强创意能力,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能在数字影视制作领域中,将创意与数字媒体技术良好地结合起来进行数字影视特效创作、数字影视节目制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与国外高校高水平广播电视传媒专业合作,学生入学后在天津工业大学修读课程中引进韩国优质数字媒体专业核心课程,并增加韩国语课程。在国内修读两年后,可申请免试参加国际交流项目,赴韩国青云大学修读两年,学业期满,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后可获得两校分别颁发的毕业证、学位证,同时可免试申请在韩国攻读硕士学位。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韩国语听说、韩国语读写电视纪录片制作实务、电子新闻采集(ENG)制作实务、数字化后期制作实务、广播电视节目编排、电视(演播室)节目制作实务、编辑系统基础与应用、电视导演基础、影视化妆与服装、AVID影视后期制作实务、电视剧制作实务、信息社会和新媒体基础、广播产业前沿、数字媒体管理、网络传播等。
3.文艺编导方向 本专业方向面向电视台、电台、文化传媒及其它影视制作机构,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和音乐鉴赏能力,具备有声艺术形式的音乐策划、创作、编辑、配乐、合成、剪辑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影视艺术类节目、综合类文艺演出的音乐策划和设计等方面专业人才。
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影视作品分析、广播电视文艺、影视配乐、文艺节目策划与主持、电视音乐节目创作、艺术概论、经典歌剧鉴赏、交响乐赏析、戏剧鉴赏、音乐美学等。
三、招生计划
艺术类招生计划995名(文理兼收)。
动画专业以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其它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不作分省计划。
专 业 专业方向 学制 层次 招生人数 所属学院
艺术设计 服装艺术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450名 艺术与服装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公共艺术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广告学 四年 本科 100名
动画 四年 本科 150名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工业设计 四年 本科 40名 机械电子学院
表演 服装表演与营销方向 四年 本科 50(男10、女40) 艺术与服装学院
服装表演与策划方向 四年 本科 25(只招女生)
广播电视编导 新媒体创意方向 四年 本科 120名 人文与法学院
数字媒体(国际传播)方向 四年 本科 30名
文艺编导方向 四年 本科 30名
注:报考动画专业的考生,省专业统考合格即可报考,不需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
四、美术类专业报考须知
(一)报考条件
1.符合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及专业体检要求。
2.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设计能力。
3.无色盲、色弱,身体健康。
(二)专业考试地点及时间
序号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考 点 地 址
1 1月9、10日 1月11日 中原工学院 郑州市中原中路41号
2 1月16、17日 1月18日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市仓山区上山路32号
3 1月30、31日 2月1日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5号
4 2月10、11日 2月13日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标准化考场 武汉汉口江汉区杨汊湖小区常青路
5 2月10、11日 2月13日 潍坊市招生办 山东潍坊奎文区虞河路418号
6 2月10、11日 2月13日 太原师范学院 太原市南内环街189号
7 2月10、11日 2月13日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南校区) 石家庄高新区信工路18号
8 2月11、12日 2月13日 兰州五十三中(原铁三中) 甘肃兰州市和政东街284号
9 2月11、12日 2月13日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合肥市经济开发区大学城丹霞路8号
10 2月11、12日 2月13日 鲁迅美术学院附中 沈阳市大东区望花中街146号
11 2月11、12日 2月13日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
12 2月11、12日 2月13日 黑龙江东方学院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331号
13 2月11、12日 2月13日 南昌大学 江西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
14 2月11、12日 2月13日 无锡市湖滨中学 江苏无锡市建业路17号
15 2月24、25日 2月26日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注:考生所在省市有我校考点的,只允许在该省市我校设置的考点考试,不允许到其他考点考试;考生只允许参加一次美术类专业考试,如参加两次或两次以上,则以分数最低的一次作为专业考试成绩。
(三)报名方法
1.报名时间及方式:一律在各考点报名时间内现场报名。
2.报名手续:
(1)考生携带身份证和考生所在省级招办统一编制的考生号。
(2) 交一寸近期正面免冠同一底版照片两张。(请自行贴在准考证及准考证存根指定位置处)
(3)用黑色水笔详细填涂机读报名表及准考证。
(4)报名考试费:150元。
(四)专业考试
1.考试科目四门:素描、速写、色彩和综合测试,满分为260分,其中素描占100分,速写占60分,色彩占100分,均为默写;综合测试为笔试简答题,只做参考,不计入总分。
报考我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需在测试时填报专业方向,作为入校后分专业方向的依据之一。
2.考试时,考生务必持身份证和准考证入场,并自备画具。
3.四月十五日前,所有参加专业考试的考生可上网直接查询成绩,网址为:zsb.tjpu.edu.cn。专业合格的考生将收到专业合格通知单(请保存,备查)。
4.专业合格通知单的发放原则一般是按1:4(招生计划:专业合格人数)的比例发放。
(五)录取原则
1.艺术设计、广告学、工业设计专业录取原则
遵照2012年教育部及各省艺术类招生文件有关录取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录取。
(1)各省、市、自治区组织的美术类统考本科同批次成绩合格;
(2)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课考试,成绩合格;
(3)文化课成绩达到我校规定分数线;
(4)英语成绩达到我校规定分数线;
(5)不分文理以文化课成绩(高考实考分)排名录取。
注:我校的公共外语课程均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填报。
2.动画专业录取原则
遵照2012年教育部及各省艺术类招生文件有关录取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录取。
(1)各省、市、自治区组织的美术类统考本科同批次成绩合格;
(2)文化课成绩达到各省规定分数线;
(3)英语成绩达到我校规定分数线;
(4)不分文理以综合分=文化课成绩(高考实考分)+专业课成绩,排名录取;
(5)动画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注:1.艺术类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市按照各省规定执行。
2.我校的公共外语课程均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填报。
(六)入学、复查
艺术设计、广告学、工业设计专业新生入学一个月内,我校对新生进行专业课复试,如发现复试不合格或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五、表演类考生报考须知
(一)服装表演与营销方向考生报考须知
1.报考条件
(1)符合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及专业体检要求。
(2)年龄不超过二十二周岁(1990年9月1日后出生)的未婚青年。
(3)女性身高在1.74米(含)以上,男性身高在1.82米以上,符合服装模特基本条件。
2.专业考试地点及时间
类型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考 点 地 址
初试 2月11日 2月12日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艺术与服装学院楼
复试 2月13日
3.报名方法
(1)报名方式:一律在考点报名时间内接受考生本人面报。面报时将进行形体测量及照相,请考生自备泳装。报名地点:天津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行政中心123室)。
(2)报名手续:
a考生携带身份证和考生所在省级招办统一编制的考生号。
b交一寸近期正面免冠同一底版照片两张。(请自行贴在准考证及准考证存根指定位置处)
c用黑色水笔详细填涂机读报名表及准考证。
d 报名考试费:初试150元,复试150元。
e 参加复试考生缴纳报名费时,将复试自选舞蹈或健美操音乐(MP3格式)复制到指定计算机。
4.考试内容
初试(1)形体测试:测定身高、体重、三围尺寸(请自备泳装)。
(2)形体展示(指定音乐走台,请自备泳装)。
复试(1)模特技巧(步态、转身、造型、乐感等)。
关键词:专业建设;多媒体;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5-30847-02
NewExploration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Xiang-jun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510507,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thought about practice and reformo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s emphasis includes: curriculum structur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instruction,curriculum evaluation manners.
Key words:Specialty construction; Multimedi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成熟,极大地推动了多媒体产业的兴起。目前,多媒体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影像、动画、图形、声音等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内容涵盖信息、传播、广告、通讯、电子娱乐产品、网络教育、娱乐、出版等多个领域,涉及计算机、影视、传媒、教育等多行业的产业集合,被称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涉及面较宽,除了计算机、网络、软件等相关技术之外,还涉及到诸如数字图形图像技术、数字音频技术、数字影视技术、数字动画技术,再加上设计所需的艺术知识、制作所需的编辑知识和应用所需的行业相关知识,往往使人们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要求与知识结构要求存在较大认识上的差异。
要解决这一问题,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首先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应用需求为目标,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人才规格要求与专业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其次,必须解决好学校教育的规模性批量培养人才与企业分散性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之间的矛盾。
由于多媒体行业本身技术更新快,更重要的是多媒体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很先进的科技知识,又要精通艺术。加之我国尚处在多媒体产业的起步阶段,解决媒体技术制作的人才问题是多媒体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1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施规范化、系统化和特色化的专业建设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是综合性强、跨学科的新型专业,打破IT学科和艺术学科之间传统的界线和隔阂,充分考虑IT学科和艺术学科的相互结合和渗透是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参考国外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结合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以技术制作为主,艺术设计为辅”的原则,建立以综合素质培养和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1.1 专业培养目标
我院多媒体技术专业强调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以技术制作为主,艺术设计为辅进行专业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多媒体专业基础理论又精通艺术,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规划、开发与创作、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制作等相关市场亟需的多媒体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具体的培养规格:
具有多媒体作品创作制作能力、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能力、平面设计制作能力;
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装配、维护、应用的基本能力;
具备较宽厚的文化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质,良好的艺术修养,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动向;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审美观所必备的美术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多媒体方向)面向的是社会上广大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急需的多个岗位,从而形成了一个岗位群。这些岗位的工作分别为:多媒体开发与创作、网页设计、平面动画制作、网站的开发和维护。
通过以上主要岗位就业率的分析,多媒体方向人才培养方向基本可确定为:能从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规划、开发与创作、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制作等相关市场亟需的多媒体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2 课程体系建设
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坚持技术与人文艺术相结合,学习以技术应用为主,艺术设计为辅。其课程设置总的原则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突出职业素质教育和技术应用能力教育这一主线,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注重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三年大学阶段的学习,全面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
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了(山)字形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层次的课程是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开设的基本课程,是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以保障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结构关系专业方向课是相对变化的、动态的教学内容,本专业设置了媒体作品创作制作、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制作三组方向课,学生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当前的就业情况选择其中一组专业方向课,以适应将来工作用人单位的需要,又能适应技术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步伐,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兴趣发展的要求,必要时学校还可适时调整或开设新的专业方向课程,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2 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学、练、训、创的实践教学特色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工作室,努力做到三个“无缝对接”,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训环节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对接,素质培养与公司、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
图1 山字型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是课内、校内和校外,对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时间要求。
课内:改革和加强了课内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都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
校内:每学期都举行各类专业技术比赛3次以上,如多媒体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Flash设计大赛、网络方案设计大赛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多媒体技术方向的学生都发有“校内学生实践手册”,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在校内实践时间不少于24学时。校内实践的主要内容为:校内各部门网页制作、精品课建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术支持,机房设备、网络设施、办公设备的管理维护,各项活动的音响、摄像的技术支持,参加校内各类专业技术比赛等等。
校外: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加各类专业技术比赛、寒暑假兼工等等。专业实践及实训工作都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及时跟踪学生的实践过程,对学生的实践工作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而不单是目标管理。如到企事业单位实习,有指导老师跟踪学生实习的各项工作,校内实践就更是能全过程跟踪。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力的训练,训练过程中得到及时的指导
为保障实践性教学环节,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要求学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综合设计制作实践活动,并提交相应的文档材料:如调查报告、多媒体技术市场分析报告、多媒体广告设计方案、多媒体艺术设计作品、设计作品、动画设计作品、多媒体艺术网站、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论文等,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第六学期为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岗位参加实践锻炼和做毕业设计,所有毕业设计课题原则上要求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项目,毕业设计必须符合用户需求,设计过程必须符合工程规范,设计文档(资料齐全,人人必须参与毕业答辩,参加优秀设计作品讲评活动。
3 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办学特点,高职教育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这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法与普通高校不同,与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在理论教育方面,以够用实用为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能。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减少理论验证和公式推导内容,增加可操作性的内容;讲授的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通,注重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导入到专业课程内容中。我们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积极进行教研教改,结合课程特点灵活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1 积极探索“四结合”教学模式
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提出了“四结合”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实行:“应用案例”和“技能训练方法”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相结合;“课堂教学和“技能竞赛、作品展”相结合。
根据专业特点我们对部分对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引进案例式教学方法。即针对某些专业课程的典型应用,结合实例举例分析,引出解决此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给学生授之以渔。
在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断线,即每个学期都安排了一定的操作技能课,从课堂练习到课外实践、从简单操作到复杂操作、从课程设计到毕业设计、从命题制作到综合竞赛设计、再到举办多媒体设计制作作品展等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
“四结合”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相关知识和方法,从职业制作程序入手训练操作技术和职业能力,从竞赛和实例设计着手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专业网站与同行,专家和大师进行交流,使学生的经验、能力和水平得到升华。
3.2 采用基于网络的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
借助教学资源平台,将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形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技术特点,注重研究探索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创造多媒体和网络的学习环境,尽可能的用资源库代替教材、教参,并且由师生共同编写和创建本门课程的教材和资源库。
通过网络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很多课程涉及面广,操作性强,仅靠课内较难学好全部内容。我们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将任务、资源、案例、课件、学生作品放在网上,学生在校园网内都能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网络教学辅助系统还能进行网上教学答疑,师生互评等功能,有效延伸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多媒体方向)必修课程100%开发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100%电子教案。
3.3 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在考核模式方向,我们配合教学模式改革,以“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注重平时知识积累,加强实践考核力度”为原则,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在考核的形式上,除了采用常规的笔试外,对考核形式进行一些改革,积极探索新的考核形式,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考核形式:
课程设计+讲解答辩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在多媒体设计与制作、Web技术与应用课程考试中,以课程设计为主,再辅以进行现场讲解设计思路。采用撰写技术方案的考核形式,如网站开发实训课程,不再考过多概念内容,给学生一份项目需求书,让他们完成网站开发的技术方案撰写,这样大大增加考试的实用性。在考核的标准上,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笔试与上机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现场操作+问答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中,我们坚持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以课程创新为重点,强调三种能力训练,在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面对末的更大挑战和发展机遇,我们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吴振峰,向聂琳,刘彦姝,廖建民,章臻.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4).
[2]代晓蓉. 多媒体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3]赵建保,高俊文, 李法春.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目标与改革探讨[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1卷第2期 2005,21(2).
[4]蒋尚文.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设计教育浅探[J]. 职教论坛,2005,2.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
关键词: 工场化教学 实训 艺术设计 管理策略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交叉性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其课程以主要课时用在辅导学生完成设计作业为特点。工场化教学实训已成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普遍形式,它是一种基于建构语言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存在实训场所和专业设施满足不了实践教学需要的问题,缺少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训平台,给教学及作品的设计制作带来诸多不便,根本的是在管理策略上理顺、规范和创新。运用管理策略建设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优化系列教学实验课程,将最新技术同实验项目、实践教学相结合,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设计实务能力,满足专业实训教学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运用系统性策略,加强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
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环环相扣。零打碎敲的局部调整,难以实现工场化教学实训的终极目标。教学各环节之间应很好地衔接。目前的工场化教学实训缺乏系统的构架和开发,大多只是教师在微观层面以单一课程为主进行教学,在实训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管理、师资、实训条件和课程衔接等实际问题,从而造成浅尝辄止。因此,要使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高效顺畅地运转,必须对其进行顶层设计,打造系统性构架。
一是暮旯鄣慕嵌人伎际凳┢教ǖ墓δ苎窈图壑等∠颍确立工场化教学实训的总体规划,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特点,理顺实训教学的组织与运行流程、评价和控制、激励机制,为校企合作和教学实施提供良好的政策、条件和氛围。
二是立足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目标,建立与工场化教学实训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训过程中师资、技术设备设施和学习环境的特殊性问题,以及实训内容、教学组织和标准及操作规程等一般性问题。
三是从微观操作层面,将教育目的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领域具体化,突出开展艺术设计工作任务分析、课程标准的制定、实训方案的具体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二、运用实用性策略,推进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建设的功效提升
工场化教学实训注重实效,创新平台建设要追求效益原则。先进的仪器设备环境、共享的平台环境、开放的服务环境、管理数字化的平台环境是工场化教学实训的外在标志和内在保障。做大、做强、做优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要跟踪前沿技术的发展,将最新技术运用到工场教学中。
一是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的建设要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注重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有机会接触当今数码印刷的最新技术成果,并将数码后道输出工艺的相关技术熟练应用于自身的课题实验中,真正领悟到艺术设计创新和数码输出后道工艺完美结合的优越性。
二是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各教学工场应接通千兆局域网,建设网络工场教学平台、网络管理平台、工场人员、设备、耗材、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等方面的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三是工场应参照国家标准,制定专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安装红外监视、自动防火报警、自动防盗报警等现代化智能设备,聘请保安部门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安全管理。教学工场通风、照明等各项指标应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建设,水、电管道布局等符合安全规范。工场用房全部采用隔音装修,杜绝声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运用发展性策略,确保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建设的持续发力
教学实训不是短期工程,要有持续性和发展性,这有赖于相关运行机制的建立。实训教学的运行机制是工场化教学具有发展性的根本保证。
一是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工场化教学的总体建设目标实施过程中,根据目前数字媒体领域快速发展的形式,新建若干平台及教学项目,拓展工场教学的新空间,对现有实训部进行设备改进,使之具有更强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功能。
二是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的教学内容,要与国家创意产业发展宏观战略紧密联系。例如数字媒体专业进入高校的时间并不长,此专业领域的建设内容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数字媒体设计制造工场改进项目建设的意义,在于紧跟数字媒体领域快速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与社会所需人才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享受良好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设计作品创作提供优质的设备保障。
三是在专业教室设置“工场”,把教学场合与工厂车间相结合,把企业实际项目带进课堂,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优势,理论与实际设计生产相结合,培养切实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有效整合不同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提升学校在该领域的社会竞争力和辐射作用。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管理人员可由相关院领导、系主任、教研室负责人、技术与学术顾问等组成。工场将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性实训教学体系,下属各平台将成为开放式教学工场,在正常教学时间内面向全院师生开放。如遇特殊情况可启动平台应急开放预案,有专人负责工场开放期间的管理任务。
四、运用层次性策略,确保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建设的阶段进展
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实训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不能急于求成。它注重的不仅是实训完成的结果,而且注重完成实训的过程。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项目运用层次性策略,注重校企合作共建工场教学平台,共同培养适应现代企业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能够大大丰富专业教学的内容,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一是在校企共建合作平台的教育模式中,双方的关系会不断调整,或由松散变为紧密,或由协作变为伙伴。学校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为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及学习质量与技能水平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通过与企业共同研究课题、研制开发新产品、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与信息支持,以充分体现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完成阶段性任务。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将建立适应开放性实训教学的管理系统,包括工场专人负责制、设备借用审核流程及多媒体教学监控系统等,实现实训教学的科学化管理。工场还将邀请优秀学生担任管理员助理,实现师生共管,以增强工场开放运行的效果。
三是分层推进、重点突破、典型引路,先由工场实践经历较丰富、有较强执教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师选择优势课程进行实训试点,在重点推进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形成较成熟的思路和方案,逐步推广到其他课程。
四、运用保障性策略,促成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建设的顺利完成
一是在管理机制与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将制定或修订一系列相关政策,确保工场的稳定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政策包括《实验室管理办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大学生艺术与社会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
二是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将组建良好的教学队伍结构,实现职称结构合理化、学历结构高层化、年龄结构年轻化的建设目标。鼓励成员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利用现有的硕士、博士学位人才培养优势和资源,选拔优秀的研究生从事工场教学工作,扩大教学队伍,为工场开放提供师资保障;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身于一线创作,以此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工场将通过学术讲座、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对工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要建立全面完善的人才考核机制。
三是在财务管理与资金筹措方面,工场化教学实训创新平台建设资金将把政府投入、自筹资金、贷款等多种方式合理结合,多渠道增加教学实训经费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调整投资方向,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每年增加一定的教学设备资金,在实训用房、设备器材、图书音像资料、师生科研场所、工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满足教学与实训的需要。严格执行上规定,所有教学设施均通过政府采购,政府采购要以竞争性招标采购方式为主,科学制定采购的目标,严格遵循有效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公平原则等,采取公开采购的方式和程序,采取高效的组织管理方式,严格遵循有关的政府采购法规政策。集中支付则由国资处统一办理,确保财务管理的严谨规范。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走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J].交通职业教育,2005(6);4-6.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1(11).
[4]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