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市场监管论文

时间:2022-04-11 21:13:02

导语:在市场监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市场监管论文

第1篇

公共利益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监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公众利益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维护公众利益只能由国家法律授权的机构来行使。市场难免存在缺陷,纯粹的自由市场必然会导致自然垄断与社会福利的损失,并且还存在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公平问题。在现实经济中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假设在社会理想的产出水平下,只有一个厂商从事生产,该产业的生产成本最小化,那么此时的市场就是自然垄断市场。处于该行业中的每个公司都会在利益驱动下争相兼并扩张,之后形成垄断市场而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垄断者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商品价格超过边际成本而获取超额利润,必然带来导致市场效率的丧失。"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未被交易双方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在提供商品及服务时,如果社会利益或成本与私人利益或成本之间存在差异,那么自由竞争就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管私人之间可能通过协议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但达成协议的交易费用往往过高,而市场监管却能有效地消除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分布往往不对称,一般而言生产者比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生产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不是按优质优价的原则来出售商品。这样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销售质量更好的生产者被迫退出市场以逃避损失,而质量较差的生产者则乘机占领市场,出现“劣货驱逐良货”的现象。信息不对称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使消费者能够据此区分产品质量的高下,监管正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由于市场存在上述缺陷,公共利益论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监管能提高公共利益。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证券市场监管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体改委、国家工商局等其他政府机构及上海、深圳两地地方政府参与管理的形式。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以后,证券监管由国务院证券委负责,中国证监会作为证券委的执行机构,承担起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任务。国务院撤销了证券委,同年确认中国证监会为证券监管的主管机关。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法律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如《公司法》、《国库券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市场禁入制度》等一系列证券法律法规均已颁布执行。作为根本大法的《证券法》的出台,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框架。以沪深交易所设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走过了国外证券市场上百年的自然演进的发展过程,应当说政府的积极推进功不可没,然而毋庸讳言,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监管制度缺乏长远规划。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政府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不经意忽略了对市场发展急待解决的根本的监管制度建设。为了尽快解决一些短期凸#显的问题,往往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和了事态,但是很可能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隐患。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

滞后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如“中科创业”、“亿安科技”操纵股价行为在发生数年以后才被发现,而“琼民源”事件的查处过程竟长达两年。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不菲,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弱效性。对违规行为处罚显得过轻。如民源海南公司动用银行贷款和透支操纵“琼民源”股价非法获利))万元,查处后除了没收非法所得以外,仅处以警告和罚款了事。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决定了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唯一监管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证券监管决策实施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有损决策的科学性。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以外,还担负着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问题———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些背景决定了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比如,证监会的某项措施可能符合单一证券监管目标的最优化,但由于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处于分割状态,其监管决策未必能达到国家整体金融及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所难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投资者诉讼机制。投资者可以通过集团诉讼等方式,对作出虚假信息披露的公司提讼,并且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赔偿。投资者赔偿机制。国外的证券市场通常设有赔偿基金: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构建防范系统风险的缓冲机制,由市场风险引起的损失可以得到有效的赔偿。目前,我国的投资者教育机制刚刚起步,投资者诉讼机制和赔偿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

三、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预见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监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证券监管是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以下从监管法律制度建设、上市公司监管、独立董事制度、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和建议:对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确立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机构法律地位的条款和细则;加强立法建设,增强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性和配套性,提高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增强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法制内容的实效性;-’建立健全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实施机制,杜绝有法不依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适应证券网络化和市场开放的发展趋势,尽快制订适宜的相关监管规章制度。!从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抓好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在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同时,努力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监管激励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加强证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能,建立健全派出机构监管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制度建设,切实搞好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独立董事制度。首先,确立独立董事应有的社会地位,提高独立董事参与上市公司最大决策的程度,培育并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其次,明确区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不同职责,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的作用;最后,加强关于独立董事的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监督,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建立一个主体多元化,结构多层次,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高效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逐步改变目前仅由证监会单方面垄断监管规则制订的局面,缩小行政监管直接作用于市场的范围。让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监管主体来填补行政监管收缩后留下的空白,强化自律监管对行政监管的制衡,多方面约束并尽可能减少政府机构执法中腐败现象的发生。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对监管者的监督在我国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因此要努力推动监管的法制化和市场化,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包括内部制衡机制和外部制衡机制,保障公众及媒体的监督权力,强化社会舆论监督。

摘要:证券市场是信用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风险高度集中的市场,具有风险来源广、传导性强和社会危害巨大等特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与飞速发展的现实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从证券市场监管的理论依据出发,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自律监管;行政监管

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特有的筹集资金、资产重组、公司价值发现及风险提示等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由于证券市场运作机制复杂、资本虚拟性等原因,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极大。实践表明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可以提高运行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使证券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曹凤岐等,证券投资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郑燕洪,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市场纪律———国际金融监管新趋势的模型解析特区经济

第2篇

(一)金融衍生品的形成及发展

金融衍生产品是相对于基础性金融产品而言的,其价值的决定依赖于对基础性产品标的资产价格走势的预期。在金融市场中,基础性金融产品既可以是货币、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资产,也可以是金融资产的价格,如利率、外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等。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基础产品市场交易利差大幅变化的情况下,满足投资者保值、赚取有关资产差价(套利)或投机等种种需求的结果。

弗兰克•J•法博奇认为,“一些合同给予合同持有者某种义务或者对一种金融资产进行买卖的选择权。这些合同的价值由其交易的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相应地,这些合约被称为衍生工具”。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认为,金融衍生品是一种合约,该合约的价值取决于一项或多项背景资产或指数价值。1992年,在启动金融期货20年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米勒将金融期货的推出誉为“过去20年里最重要的金融创新”。

笔者认为,金融衍生品是指从“基础性金融工具”或“传统金融工具”中衍生出来的新型金融工具,即根据某种相关的金融资产预期的价格变化而进行定值的金融工具。其突出的特征在于其合约性价值的存在。基础性金融工具主要有三种形式:利率或债务工具的价格;外汇汇率;股票价格或股票指数。这些基础性金融工具的衍生品主要包括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互换和远期和约等。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市场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金融衍生品市场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开始出现。1990年后,我国开始引入期货市场及外汇期货、股指期货、国债期货、权证交易等,大部分因缺陷过多而被迫中断试点(见表1),暴露了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一些问题,如法规不健全、信息披露不规范、市场监管不严格等。

由于金融衍生品独特的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等功能,不断受到市场追捧并发展壮大。随着我国加入WTO、汇率制度的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适应经济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近两年我国逐步增加了金融衍生品品种,试点次级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黄金期货等品种,并准备推行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但金融衍生品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风险。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问题也逐步暴露,从2008年南航JTP的末日疯狂到高德炒金事件,都给投资人带来了一定的灾难。

金融衍生品发展中监管理论的策略选择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信赖自由市场,政府“守夜人”角色似乎更加符合民众的需要,但是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民众开始寄希望于政府的监管。尽管金融监管的历史不长,但是监管和市场的论战却从未止息。赞同性理论希望强化管制来规避金融风险,否定性理论则希望以市场的方式来解决金融风险。

赞同性理论包括:早期的抑制民众过分投机于金融资本的动机理论;20世纪30年代金融危机爆发带来的市场失灵论和公共利益理论;市场先天的缺陷如自然垄断、社会福利损失、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政府干预的社会利益理论;基于金融行业本身风险控制的金融风险理论;基于法律存在缺陷而监管的法律不完备论等。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各国都重视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并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建立了具有特色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模式。而如何使得金融监管卓有成效?分析研究金融监管的否定性理论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

金融监管否定性理论主要包括特殊利益论和社会选择论。特殊利益论信奉市场经济和放任主义,认为监管政策反映的是参与政治过程中的各种利益集团的要求,监管是为被监管的行业利益服务的,因此监管面临着多方面的成本和道德风险,监管对于问题的解决是无益的。社会选择论是在特殊利益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一理论将经济学中的市场概念移植到行政决策中,把监管认定为具有自利的理性的“经济人”,对于集团间的利益讨价还价之后的财富再分配,因而“政府不一定能纠正问题,事实上反倒可能是某些问题恶化”。

客观地说,两种否定性理论假说都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成分,同时在实践中,各国在金融监管中也曾经出现过一些类似于理性“经济人”为自身谋求利益的情形,这些情形的发生对于政府监管信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种源于外部的道德性风险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在世界监管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也加入了一些其他因素的考量。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

第一种考量为金融监管经济合同理论。金融交易包含着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之间、金融机构和监管者之间、监管者和社会之间显性和隐性合同的复杂结构。监管可以被视为被监管者和监管者之间的一系列隐性合同关系,设计得好的合同可以促使金融机构的行为避免或者减少系统性风险;反之,则可能在金融活动中产生系统性风险。

第二种考量为金融监管的成本和收益博弈。大多数国家对监管机构的直接成本都有比较可靠的数据。但对可能是更大一块的成本——即对施加于被监管对象所造成的额外负担却没有数据可利用。所以精确计算监管的成本和收益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它的意义却是现实的:监管任何时候都是在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中做出判断,偶尔的监管失灵是否可以视为监管体系加重了社会成本;以消除监管失灵为目的的增强监管是否得不偿失。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现状

法规体系建设不完善。法律是监管的基础,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且政出多门。现行的与金融衍生品有关的法规,基本上都是各监管机构针对具体的衍生产品制定的,缺少统一的金融衍生品监管法律,缺乏衍生品交易和风险管理的相关指引,尤其不能有效应对金融衍生品风险具有跨系统、跨部门蔓延的特性。

监管主体过于分散。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多头管理,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都在各自领域负责相应机构金融衍生业务的监管。由于部门分割,既形成在许多领域的重复监管,也存在一定的监管真空。各监管机构之间尚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同时也缺乏共识的战略规划。

行业自律组织作用不明显。我国目前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行业自律组织有中国期货业协会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分别成立于2000年12月和2007年9月。由于缺乏管理部门的有效授权,行业自律作用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宏观管理手段以管理部门的行政手段为主,协会自律管理手段不足。

(二)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1.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法制建设。第一,市场准入制度是指对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交易者、从业人员资格以及进入市场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合约等的最低要求。第二,风险监控制度指金融监管当局依照既定量化检查标准、定性控制目标及风险综合控制等规定,对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法律制度。第三,信息披露制度是保障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金融监管制度。从规范披露内容和披露形式两方面着手,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促使衍生品交易的公开、公正和公平,提高透明度。第四,危机救助和退市法律制度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及时化解、处置、救助既有风险的法律制度。必须建立金融机构预警机制和存款保险制度,这在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和保护我国投资者利益方面尤其重要。

2.强化国内金融监管权力的整合和协作机制的建设。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安排是多头分业监管体制。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四家,其分工有着制度上的安排。《证券法》第179条第8款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实施跨境监督管理”。银监会、证监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于2004年6月28日颁布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授权监管机构负责对外联系,并与当地监管机构建立工作关系;要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密切合作,就重大监管事项和跨行业、跨境监管中复杂问题进行磋商,并建立定期信息交流制度。但由于这些规定过于原则,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实践中代表交流和协作的联席会议也没有实现。

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更高层次的监管,笔者认为,首先,应该由国务院分管金融工作的副总理代行管理协调职能,构筑以副总理为核心的纵向管理机制和横向的协调机制,从而推动金融监管工作的联动性;其次,应该加强监管机关的自我控制,以最大程度的削弱理性“经济人”的可能性。

3.加强国际间监管力量的协作机制建设。随着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国家单边采取措施显然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急需国家间监管力量的联动性不断增强。而实践中,政府间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合作是规则导向的,主要通过双边或多边条约、谅解备忘录进行。由于国际组织颁布的规则通常采取软法的方式,我国对这些国际通行的监管标准审慎、合理的采纳,可促进我国重新审视国内衍生市场的内在属性和风险管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衍生交易监管体制的不足并为国际监管协调奠定基础。

总之,在金融衍生品被喻为“金融野兽”的今天,维护全球金融安全应当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监控法律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金融市场无论走得多远,都要有法律法规相陪伴。我国应不断摸索国内监管力量的合理调配、国际监管力量的分工合作等系统性问题,以期构建我国金融监管法制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美]弗兰克•J•法博奇.唐旭等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周立.金融衍生工具:发展与监管.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

3.[美]默顿•米勒著.刘勇,刘菲译.默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第3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自律监管;行政监管

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特有的筹集资金、资产重组、公司价值发现及风险提示等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由于证券市场运作机制复杂、资本虚拟性等原因,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极大。实践表明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可以提高运行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使证券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一、公共利益论简述

公共利益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监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公众利益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维护公众利益只能由国家法律授权的机构来行使。市场难免存在缺陷,纯粹的自由市场必然会导致自然垄断与社会福利的损失,并且还存在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公平问题。在现实经济中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假设在社会理想的产出水平下,只有一个厂商从事生产,该产业的生产成本最小化,那么此时的市场就是自然垄断市场。处于该行业中的每个公司都会在利益驱动下争相兼并扩张,之后形成垄断市场而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垄断者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商品价格超过边际成本而获取超额利润,必然带来导致市场效率的丧失。"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未被交易双方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在提供商品及服务时,如果社会利益或成本与私人利益或成本之间存在差异,那么自由竞争就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管私人之间可能通过协议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但达成协议的交易费用往往过高,而市场监管却能有效地消除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分布往往不对称,一般而言生产者比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生产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不是按优质优价的原则来出售商品。这样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销售质量更好的生产者被迫退出市场以逃避损失,而质量较差的生产者则乘机占领市场,出现“劣货驱逐良货”的现象。信息不对称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使消费者能够据此区分产品质量的高下,监管正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由于市场存在上述缺陷,公共利益论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监管能提高公共利益。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证券市场监管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体改委、国家工商局等其他政府机构及上海、深圳两地地方政府参与管理的形式。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以后,证券监管由国务院证券委负责,中国证监会作为证券委的执行机构,承担起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任务。国务院撤销了证券委,同年确认中国证监会为证券监管的主管机关。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法律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如《公司法》、《国库券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市场禁入制度》等一系列证券法律法规均已颁布执行。作为根本大法的《证券法》的出台,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框架。以沪深交易所设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走过了国外证券市场上百年的自然演进的发展过程,应当说政府的积极推进功不可没,然而毋庸讳言,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监管制度缺乏长远规划。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政府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不经意忽略了对市场发展急待解决的根本的监管制度建设。为了尽快解决一些短期凸#显的问题,往往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和了事态,但是很可能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隐患。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

滞后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如“中科创业”、“亿安科技”操纵股价行为在发生数年以后才被发现,而“琼民源”事件的查处过程竟长达两年。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不菲,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弱效性。对违规行为处罚显得过轻。如民源海南公司动用银行贷款和透支操纵“琼民源”股价非法获利))万元,查处后除了没收非法所得以外,仅处以警告和罚款了事。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决定了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唯一监管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证券监管决策实施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有损决策的科学性。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以外,还担负着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问题———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些背景决定了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比如,证监会的某项措施可能符合单一证券监管目标的最优化,但由于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处于分割状态,其监管决策未必能达到国家整体金融及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所难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投资者诉讼机制。投资者可以通过集团诉讼等方式,对作出虚假信息披露的公司提讼,并且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赔偿。投资者赔偿机制。国外的证券市场通常设有赔偿基金: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构建防范系统风险的缓冲机制,由市场风险引起的损失可以得到有效的赔偿。目前,我国的投资者教育机制刚刚起步,投资者诉讼机制和赔偿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

三、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预见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监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证券监管是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以下从监管法律制度建设、上市公司监管、独立董事制度、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和建议:对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确立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机构法律地位的条款和细则;加强立法建设,增强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性和配套性,提高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增强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法制内容的实效性;-’建立健全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实施机制,杜绝有法不依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适应证券网络化和市场开放的发展趋势,尽快制订适宜的相关监管规章制度。!从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抓好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在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同时,努力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监管激励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加强证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能,建立健全派出机构监管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制度建设,切实搞好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独立董事制度。首先,确立独立董事应有的社会地位,提高独立董事参与上市公司最大决策的程度,培育并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其次,明确区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不同职责,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的作用;最后,加强关于独立董事的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监督,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建立一个主体多元化,结构多层次,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高效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逐步改变目前仅由证监会单方面垄断监管规则制订的局面,缩小行政监管直接作用于市场的范围。让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监管主体来填补行政监管收缩后留下的空白,强化自律监管对行政监管的制衡,多方面约束并尽可能减少政府机构执法中腐败现象的发生。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对监管者的监督在我国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因此要努力推动监管的法制化和市场化,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包括内部制衡机制和外部制衡机制,保障公众及媒体的监督权力,强化社会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曹凤岐等,证券投资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郑燕洪,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市场纪律———国际金融监管新趋势的模型解析特区经济

第4篇

当前,建材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材行业将大幅度压缩、洗牌,最终实现市场重组。中国的建材市场正走到一个转型提升阶段,如何在了解自身特点的情况下,正确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流通模式,是未来建材市场在严酷挑战下存亡的关键。一些规模小、经营项目单一的建材城将面临严峻考验,从广告投入产出比来讲,规模越大,每平方米均摊的费用就少,自然是规模较大的连锁经营生命力要好;从资产方面来说,只有拥有雄厚的资金能力,才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也才能跟好地拓展市场。随着中国钢材产业的发展壮大,钢材交易市场依然会充满活力,并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成为具有很强辐射功能的钢材集散枢纽和物流中心。公司要在集团加快兼并重组的契机下,不断壮大资产规模。以托管、连锁经营、股份制等形式扩张,实行规模化、集团化经营。钢材交易市场内的经营模式将由摊位制向电子商务转变,交易市场为入驻企业提供行业信息、电子交易、仓储管理、加工配送、质押融资等“一站到位”式服务。此外,交易市场通过构建管理信息平台,将一些中小型经销商结为具有共同利益追求、受统一规则约束的利益共同体,以“虚拟企业集团”的模式在本市场内进行专业分工与协作,共同提高本交易市场的竞争力。大鱼吃小鱼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告诉我们,唯有壮大自己,才能免被市场吞并的可能。当然,在追求扩大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忘规划公司的管理制度,不忘将先进的管理、服务、销售理念灌输给全体职工,不然仅仅是扩大了规模,财务成本与营运成本却居高不下。不然,结果将会是规模大了,管理跟不上,资金链条频繁出现问题,如以以来将会适得其反,没有发展却退步了。

二、加快实施建材超市步伐,扩大福汉产品市场份额

几年前,舶来品——新兴建材超市进驻我国市场时候,由于其通过集中采购和统一管理,确保经销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再加上一站式选购建材、设计装修、统一配送等服务,这些各方面的优势,打破了我国传统市场摊位式的经营模式,抢占了传统建材市场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如今,建材市场的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传统的建材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激烈的竞争使利润空间大幅度缩水,一些传统的建材市场不得不面对倒闭的噩运。建材超市这一业态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年收入达到600美元~850美元时,建材超市就会出现,并能得到迅速发展。仓储式建材超市是一种推崇规模经营,注重完善的销售服务的营销方式,其经营品种选择、装饰设计服务等经营方法充分体现了现代商业经营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针对目前的建材营销方式,仓储式建材超市将给销售对象带来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对中国的建材市场来说,一场流通模式的革命势在必行。建材超市的成功归结于对传统建材流通模式弊病的规避和一些先进理念以及体系的运用,管理水平高、设备先进、价格低廉、品种较全、服务贴心周到,一站式服务这些都是国外先进的建材流通企业竞争力所在。对公司来说,加快建设建材超市的步伐,在规模经营,管理理念,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信息快速沟通等方面跟上时代,在积累的生产竞争中站稳脚跟。建立适合公司发展的组织结构保证运转高效率,良好的管理团队是企业的人才优势,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确保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依托建材市场的建立不断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

三、提高科研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强后劲

随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加大,我国主要产品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当前倡导低碳经济、循环发展、环保健康的前提下,钢材产品的质量将成为以后人们选择的重要依据。当前公司要在提高科研技术上加功夫,培训科研人员,为更好地研发出高品质、高科技含量、环保健康、低碳循环的钢材产品提供坚实的基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好好把握好科研技术这一关,只有不断助推科研技术研发,才能研制出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适合市场、人们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也才能更好地先人一步占领市场的先锋。

四、物流建设步伐加快

我国钢材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如何在保证钢材质量的情况下力求实现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对钢材企业来说,制造钢材本身就需要耗费一大笔成本,如果自己负责物流,库存、配送等环节更会加大成本,其收益也将会大大降低;如果将物流业务外包,企业不仅可以节约物流部门组建、管理和维护的相关费用,更是有助于物流管理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当前公司的运输、仓储企业比较分散,存在着管理运营上各自为阵的问题,另外由于物流设施、设备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信息流通不及时、不规范,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削弱了公司的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应尽早建立大型物流中心来满足钢材企业的物流业务需要,吸引不同特色服务提供、不同功能优势具备的物流企业入驻物流中心,从而形成产业上的聚集。依据公司实际,可以构建以物流中心、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作为钢厂和客户的中间增值环节的第三物流。这一模式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为经营的战略重点,通过提供集采购、加工、零售、物流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和精细化管理。在这种模式下,钢铁物流企业将会成为钢材供应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成为联系翻刚一与客户的重要桥梁,发挥着枢纽作用。因为钢材物流中,已评口加工配送中心、成为集群才供应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具有稳定供货的能力,更能够对客户提供深加工、精加工等个胜化加工服务方式。同时,建立一套规范、严谨、功能完善、满足各用户不同需求的钢材物流分拨管理系统。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的拓展,不断提高管理运营效率,大幅降低各类成本的支出,从而形成核心市场竞争能力。创新与整合再造流程,努力实现钢材物流分拨管理的“无纸化”。不断提升港口件杂货物作业的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5篇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工艺成熟,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不是很大,因此在各种基础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钻孔桩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的因素比较多,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施工全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监控,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或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质量。

1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

1.1坍孔。钻孔施工时,出现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现象时,即为坍孔。造成坍孔的主要因素有:①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护壁效果不好。②护筒本身漏水或因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口漏水,坍塌。③孔壁土质松散,泥浆加固孔壁作用较差。④清孔后未及时补水造成孔内水位不够,清孔时间过久或清孔后停顿时间太长。⑤在松软砂层钻进,进尺太快。

1.2孔斜。当桩孔倾斜超过规定值后,将影响其承载力。造成孔斜的主要因素有:①护筒埋设时,其垂直度不符合要求。②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安置不稳定以及钻台发生不均匀沉陷。③钻孔中遇到较大孤石或探头石。④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石倾斜处或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够。⑤钻杆弯曲,接头不正。

1.3扩孔与缩径。扩孔一般来说是由于孔壁坍塌造成的。若孔内局部坍塌而扩径,钻机仍能达到设计深度则不必处理;若扩径后持续坍塌影响钻进,则应按前述坍孔处理。造成缩径的主要原因有:①钻锥严重磨耗,焊补或更换不及时。②地层中有软塑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③泥浆失水量大,形成厚泥皮,在泥页岩地层造成地层软化膨胀形成缩径。

1.4孔底沉渣厚度过太。原因: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注入世不足,无法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藩桩底;消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重新沉淀等。

2 灌注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

2.1导管进水。导管进水的主要原因:①首批混凝土数量不够,不能埋没导管底部,导致泥水进入管内。②导管连接不严或橡胶垫被高压气流冲开,造成漏水。③导管提升过猛,竹底提离混凝土面,底面涌入泥水。

2.2卡管。卡管的主要原因:①由于混凝士离析,粗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②一次灌注时间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初凝,造成导管堵塞。

2.3浮笼。浮笼是指钢筋架帔混凝土顶起。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面到达钢筋笼底部时,灌注速度过快,灌注量过大,混凝土对钢筋笼的上冲力大于允许值。

2.4埋管。当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或管内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阻力过大,造成导管无法拔出,即为埋管。

2.5断桩、夹泥。导致断桩,夹泥的主要原因有:①上述各种事故引起的次生结果。②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坍孔。③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而续灌的混凝土冲破顶层而上升,在两层混凝土中央有泥浆渣土,形成断桩或夹泥。

3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预防措施

3.1坍孔的预防方法:①选用比重、粘度、胶体率较大的泥浆。②堵塞护壁漏洞或用粘土在护筒周围夯实加固;当发生孔口坍塌时,应立即拆除护筒,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③发生孔内坍塌,判明坍塌位置。用粘土重新回填,待沉淀密实后再钻进,加强泥浆护壁。④清孔时专人补水,保持内外既定的水位差;清孔后及时进行下道工序,减少停顿时间。⑤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严格控制进尺速度、冲程速度。

3.2孔斜预防方法:①护筒埋设时严格测量垂直度、筒径及高度。②安装钻机时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边缘、固定钻机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点一线,并在钻进过程中经常检查校正。③钻孔中如遇到有较大孤石或探头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改用冲击钻。④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钻进时,应控制进尺,低速钻进。⑤钻杆、接头逐个检查,及时撤换已变形的钻杆。

3.3缩径的预防方法:①检查钻锥,及时修补或更换。②在易发生缩径的地层钻进时,采用上、下反复扫孔,扩大孔径。③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适用的泥浆。 转贴于

3.4孔底沉渣厚度过大预防措施:成孔后,应根据设计要求、钻进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和地层情况等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并通过提取泥浆试样,进行泥浆性能指标试验,不得用清水进行置换。钢筋笼吊装时,应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的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并采用先进的工艺加快钢筋笼的对接速度,减少空孔时间,防止沉渣重新沉淀。

3.5导管进水预防方法:①严格按要求备置首批混凝土;若已出现导管进水,应及时将灌人孔底的混凝土清除,换新导管,重新灌注;若混凝上无法清出,按断桩处理。②使用合格导管;若进水,按断桩处理。③在灌注过程中,随时测量孔内混凝土标高,控制和保证导管埋设深度,避免导管提升过高。

3.6卡管预防方法:①混凝土拌和物必须均匀,尽可能缩短运距和减小颠簸,防止离析;若已发现卡管,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如无效果,按断桩处理。②如混凝土已初凝按断桩处理。

3.7断桩、夹泥预防方法:①采取措施,避免上述事故发生。②如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坍孔,应停止灌注,将导管、钢筋笼拔出,回填粘土,重新钻孔,重新灌注。③严格检查清孔质量,清孔后及时灌注,连续作业,一气呵成,避免任何原因造成灌注中断。④槽注砼前,应作好灌注砼的各项准备工作(设备、材料、人员等安排)及应急措施的临时处理,以保证灌注砼的连续性,尽量避免灌注过程中的停待。⑤灌注前应用清水冲洗漏斗和导管,检查导管的对盘或丝扣联接是否密封。灌注过程中除做好灌注记录,还应随时观察、记录出现的一些现象,并及时分析判断罐注质量好坏或是否出现灌注事故。

结语

现今,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虽已成熟,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其多为地下施工的不可见性,钻孔灌注桩造孔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地层,只有控制好常见技术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成孔质量。施工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规范,熟悉各项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并做好事先指导和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各环节都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并做好预防措施,使每根桩的质量都能得到保证,最终使整个工程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l李宁峙.工程质量监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l刘吉士.桥梁与隧道施工监理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李世京,等.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11.

[4l筑龙网组.建筑桩基施工技术实例精选[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

[5]张晖,张旭.浅析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J].中国科技信息,2010(2).

第6篇

关键字:建筑施工;施工现场;施工安全;设备管理

Abstract: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site equipment management of common problem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well building construction site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given from several aspect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site equipment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site; Construction safety; Equipm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设备是建筑施工的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期高质量、如期甚至提前完成的必备条件之一。建筑施工的设备,对建筑工程的作用不言而喻。由于,建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而且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各种运输工具等复杂多样,种类繁多,为了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必须对施工现场做好控制,其中现场的设备管理便是重要的一个议题。

1 建筑施工现场设备管理的常见问题

建筑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人的素质和思想意识,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规章制度的不完善,监管职责的不到位等。

1.1 设备操作人员思想认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建筑施工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性格也很有不同,对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意识也各不相同。不同机械和电气设备的操作人员,其技能水平高低各异。尤其是在一些不太正规的施工队伍和施工建设单位,以及安全意识薄弱的施工管理队伍中,认为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操作与施工作业,十分麻烦而且效率低下。这是在施工人员甚至是施工管理队伍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思想认识。设备操作人员的思想意识水平,设备操作的技能水平,都是影响设备管理和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

1.2 施工设备的质量良莠不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建筑施工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根据不同的产地,制造商,使用材料,其质量的水平依然有不同。有的施工企业采取的施工设备,鉴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采用了价格较低性能较差的施工设备。由于这些设备在硬件制造上存在的质量硬伤,因此,对设备事前、事中、事后管理都带来了极大的不变。

1.3 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和设备管理水平落后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施工现场的管理经验越来越丰富,也给施工单位提供了更多的施工管理经验[1]。从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上来看,设备管理水平与前些年相比较,确实有了长足的进去和提高,比如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操作等趋于规范化,然而,整体的设备管理模式依然比较粗放。施工单位对设备管理的漠然不关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设备管理依然不够专业、不够规范。依据人的本性,粗放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方式,似乎更适合人天生的随意性,但对施工现场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和进去是没有促进作用的。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生活习惯、职业素养对于设备管理的模式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2 建筑施工现场设备管理的必要性

2.1 关系工程质量

建筑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状况,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施工设备的管理,涉及到对施工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和保养[2]。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中,需要对施工设备做安装调试运行工作,一则是检验施工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检查有无异常现象如异常声音、异常漏电、缺水漏水、漏油、机械损伤、动力损伤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运行中的设备定期进行监测维护,检查设备是否有异常现象发生,如有异常必须对设备停机甚至停止施工做检查找出原因,这对工程质量的大局,不能因为一些小的安全隐患为丢掉对工程质量的负责,这从经济、时间、人身的不同角度来看都是不值得,也是不应该出现的局面。完工后,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点检,并按照规章制度对不同设备安置在各自的安放位置。在夏季,要防止高温、雨水,冬季要预防冰雪对施工设备的损伤。

2.2 关系施工进度

建筑施工,施工方和建筑方在施工进度上都有施工期限的合同规定。为了确保施工能够如期完成,必须确保施工的各个环节都在正常的控制之内,现场的设备管理也是其中的一环。在原料的输送,电气、水的供应,混凝土浇筑等众多环节中,其施工设备的存在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施工现场,对这些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的作业管理,一方面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合理有效的调度和利用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时间利用率,确保工期进度。

2.3 关系生命安全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相比较于其他任何问题,对人的生命的保护都是最为重要的。建筑施工现场,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各种危险并存其中。因此,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筑施工现场施工设备,管理的不好,管理的水平低下,管理人员不履行有效的管理职责,很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现实的施工经验,类似于因吊机臂断裂,电气设备漏电,各种设备的非规范作业等所引发的人员伤亡实在不为少数。因此,尤其是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必须对建筑施工的设备管理进行加强,原因就是生命重于泰山。

3 做好建筑施工现场设备管理的对策

3.1 明确责任各负其责

我们始终强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在施工现场对设备管理的负责,其实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施工设备作为公司的财产,公司的员工需要履行员工的职责,对设备精心爱护,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规范化作业,绝不要,擅自做出损害施工设备以及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非正常操作。对于设备管理人员,要对设备进行及时清点,设备维护人员需定期维护与保养设备。负责事故安全的人员,要在设备发生事故的情况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首先保障人的安全。对于施工单位,要加大在设备管理上的思想影响教育,将设备管理理念传达给操作人员,施工队伍,安全专员等。

3.2 加强施工规范的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的薄弱对设备管理是具有致命的伤害,这不仅仅适用于设备的有效管理,同样适用于对整个施工过程,对施工的进度,质量和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作为其中的主动性因子的主观意识,告诉我们,需要对施工设备的操作人员做好“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意识”的思想工作。这是保证施工设备管理的软条件,在施工现场,通常情况下由于施工设备的确定性,我们无法去改变和控制一个正在施工的现场的硬件条件,因此最好且可行的办法便是从我们自身做起,提高安全操作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到对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能够有

3.3 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的高低和专业化程度,对设备的影响有时候是致命的。技术人员,需要对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了熟于心,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能够有提前的判断意识,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能够具有分析故障原因的能力。而如何做到这些,则需要施工单位,加大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对设备安全正确操作的水平。一个专业化的设备技术人员,不仅仅能够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专业化的操作水平是确保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的必要前提之一。因此,加强技术培训,有利于解决一些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问题。

3.4 采用奖优惩劣的激励机制

根据人性,采用奖优惩劣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激励机制在企业中普遍采用,这对与现场的控制与管理,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奖优,尤其是实用的物质奖励,效果显著。惩劣,是对违反设备管理的人员和单位做出必要的惩处措施,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其实,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从根本上而言,都是希望能够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水平,确保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正常、有序、高效。

结束语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同时鉴于操作和管理空间的限制,对现场的设备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人的主观性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问题。我们需要以“对自己负责并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切实将设备管理问题予以重视,实现设备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钟勇;公路施工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年15期

第7篇

养羊户养殖规模分散从我国绒毛用羊的主产地区来看,养羊户的养殖方式主要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方式,养殖规模过小,导致了我国绒毛用羊市场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使得养羊户数量众多,绒毛产品集中度低,绒毛产品间差异程度弱,在市场上缺乏产品垄断能力和竞争力。特别是在绒毛市场上,众多养羊户面对少数经销者,这种情况下,绒毛产品的市场价格的决定权集中在少数经销者手中,养羊户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决定了养羊户对市场价格缺少影响力。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羊绒生产国和羊绒出口国,羊绒产量和国际贸易量均占全世界的70%以上,绒毛产品市场与国际的接轨,致使我国绒毛用羊养羊户面临的市场空间在不断扩大,不仅要承受国内市场压力,还要接受国际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绒毛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对国内市场价格便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左右着国内市场价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联动,使我国养羊户不仅需要判断国内市场的变化,还要时刻关注国际市场的走势,这样使得养羊户经营活动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源增加,面临的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

绒毛用羊市场风险的特征

绒毛用羊养羊户的市场风险同时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市场风险的成因也就决定了其特点。绒毛用羊市场风险的客观性从风险的特点来讲,只要存在绒毛用羊的养殖及绒毛用羊在市场中交易,就会存在风险,它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从事这种生产就会有风险相伴,而且风险的程度也是不确定的。绒毛用羊市场风险的长期性市场风险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衍生物,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决定了绒毛用羊市场风险将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买方市场的存在而长期存在。绒毛用羊市场风险增长的趋势性从全世界的绒毛市场情况看,以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的我国绒毛用羊市场与一些发达国家用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集约经营展开全方位的竞争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在市场竞争的焦点由以价格为中心转向以质量为中心的情况下,对我国这样一个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面临的市场风险将会更大。

第8篇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5.55

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工艺成熟,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不是很大,因此在各种基础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钻孔桩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的因素比较多,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施工全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监控,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或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质量。

1.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

1.1坍孔。

钻孔施工时,出现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现象时,即为坍孔。造成坍孔的主要因素有: ①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护壁效果不好。

②护筒本身漏水或因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口漏水,坍塌。

③孔壁土质松散,泥浆加固孔壁作用较差。

④清孔后未及时补水造成孔内水位不够,清孔时间过久或清孔后停顿时间太长。

⑤在松软砂层钻进,进尺太快。

1.2孔斜。

当桩孔倾斜超过规定值后,将影响其承载力。造成孔斜的主要因素有:

①护筒埋设时,其垂直度不符合要求。

②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安置不稳定以及钻台发生不均匀沉陷。

③钻孔中遇到较大孤石或探头石。

④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石倾斜处或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够。

⑤钻杆弯曲,接头不正。

1.3扩孔与缩径。

扩孔一般来说是由于孔壁坍塌造成的。若孔内局部坍塌而扩径,钻机仍能达到设计深度则不必处理;若扩径后持续坍塌影响钻进,则应按前述坍孔处理。造成缩径的主要原因有:

①钻锥严重磨耗,焊补或更换不及时。

②地层中有软塑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③泥浆失水量大,形成厚泥皮,在泥页岩地层造成地层软化膨胀形成缩径。

1.4孔底沉渣厚度过太。

原因: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注入世不足,无法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藩桩底;消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重新沉淀等。

2 灌注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

2.1导管进水。

导管进水的主要原因:

①首批混凝土数量不够,不能埋没导管底部,导致泥水进入管内。

②导管连接不严或橡胶垫被高压气流冲开,造成漏水。

③导管提升过猛,竹底提离混凝土面,底面涌入泥水。

2.2卡管。

卡管的主要原因:

①由于混凝士离析,粗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②一次灌注时间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初凝,造成导管堵塞。

2.3浮笼。

浮笼是指钢筋架帔混凝土顶起。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面到达钢筋笼底部时,灌注速度过快,灌注量过大,混凝土对钢筋笼的上冲力大于允许值。

2.4埋管。

当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或管内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阻力过大,造成导管无法拔出,即为埋管。

2.5断桩、夹泥。

导致断桩,夹泥的主要原因有:

①上述各种事故引起的次生结果。

②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坍孔。

③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而续灌的混凝土冲破顶层而上升,在两层混凝土中央有泥浆渣土,形成断桩或夹泥。

3.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预防措施

3.1坍孔的预防方法:

①选用比重、粘度、胶体率较大的泥浆。

②堵塞护壁漏洞或用粘土在护筒周围夯实加固;当发生孔口坍塌时,应立即拆除护筒,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

③发生孔内坍塌,判明坍塌位置。用粘土重新回填,待沉淀密实后再钻进,加强泥浆护壁。

④清孔时专人补水,保持内外既定的水位差;清孔后及时进行下道工序,减少停顿时间。

⑤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严格控制进尺速度、冲程速度。

3.2孔斜预防方法:

①护筒埋设时严格测量垂直度、筒径及高度。

②安装钻机时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边缘、固定钻机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点一线,并在钻进过程中经常检查校正。

③钻孔中如遇到有较大孤石或探头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改用冲击钻。④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钻进时,应控制进尺,低速钻进。

⑤钻杆、接头逐个检查,及时撤换已变形的钻杆。

3.3缩径的预防方法:

①检查钻锥,及时修补或更换。

②在易发生缩径的地层钻进时,采用上、下反复扫孔,扩大孔径。

③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适用的泥浆。

3.4孔底沉渣厚度过大预防措施:成孔后,应根据设计要求、钻进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和地层情况等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并通过提取泥浆试样,进行泥浆性能指标试验,不得用清水进行置换。钢筋笼吊装时,应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的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并采用先进的工艺加快钢筋笼的对接速度,减少空孔时间,防止沉渣重新沉淀。

3.5导管进水预防方法:

①严格按要求备置首批混凝土;若已出现导管进水,应及时将灌人孔底的混凝土清除,换新导管,重新灌注;若混凝上无法清出,按断桩处理。

②使用合格导管;若进水,按断桩处理。

③在灌注过程中,随时测量孔内混凝土标高,控制和保证导管埋设深度,避免导管提升过高。

3.6卡管预防方法:

①混凝土拌和物必须均匀,尽可能缩短运距和减小颠簸,防止离析;若已发现卡管,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如无效果,按断桩处理。

②如混凝土已初凝按断桩处理。

3.7断桩、夹泥预防方法:

①采取措施,避免上述事故发生。

②如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坍孔,应停止灌注,将导管、钢筋笼拔出,回填粘土,重新钻孔,重新灌注。

③严格检查清孔质量,清孔后及时灌注,连续作业,一气呵成,避免任何原因造成灌注中断。

④槽注砼前,应作好灌注砼的各项准备工作(设备、材料、人员等安排)及应急措施的临时处理,以保证灌注砼的连续性,尽量避免灌注过程中的停待。

⑤灌注前应用清水冲洗漏斗和导管,检查导管的对盘或丝扣联接是否密封。灌注过程中除做好灌注记录,还应随时观察、记录出现的一些现象,并及时分析判断罐注质量好坏或是否出现灌注事故。

4.结语

现今,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虽已成熟,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其多为地下施工的不可见性,钻孔灌注桩造孔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地层,只有控制好常见技术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成孔质量。施工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规范,熟悉各项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并做好事先指导和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各环节都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并做好预防措施,使每根桩的质量都能得到保证,最终使整个工程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l李宁峙.工程质量监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l刘吉士.桥梁与隧道施工监理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李世京,等.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11.

[4l筑龙网组.建筑桩基施工技术实例精选[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5]张晖,张旭.浅析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J].中国科技信息,2010.

第9篇

【关键词】膜结构;加工制作;施工

一、概述

膜结构是一种由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钢结构或拉索)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某种空间形状,可作为覆盖结构并能承受一定的外荷载的空间结构形式。膜结构以良好的自洁性、隔热性以及高强耐久、造型新颖、自重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休闲小品、轻型大跨度无柱空间或轻型屋盖建筑结构。由于膜结构是张力结构的一种,只有在一定的张力作用下,膜结构才有一定的形状和刚度,因而膜结构建筑表现了力的平衡美,是一种受力最为合理的结构形式。采用轻质膜材,同时辅以柔性拉索、轻型钢桁架的结构形式,可以很好地达到大跨度、覆盖大空间的目的。

本文主要对空间膜结构的加工制作、安装、张拉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总结了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供广大技术人员讨论参考。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的施工过程是由业主、设计、监理、质检等多个单位多个部门共同合作完成的,如何协调组织各方的工作和管理,是能否保证工期与施工质量的关键之一。因此,为了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应注意以下几点,确保将各方面的工作协调好:

第一,制定设计图纸交底、安装与设计的配合等会审制度。施工单位的项目部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配合设计,充分考虑设计与施工整体安装方案的匹配,参加业主组织的图纸交底会审等协调工作。

第二,建立例会制度。应定时召开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参加的例会,商讨工程施工和配合情况。

第三,制定专题讨论会。对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各方的有关人员应集中在一起,共同商量解决。

第四,由于膜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要求高,故需选择技术熟练、责任心强,有经验的施工员、班组长组织各项工作,并签定施工组承包范围、质量技术要求、工期进度、安全指标等责任书。根据工程需要,劳动力要合理调配,杜绝窝工现象。

三、建筑材料的加工制作过程

(一)钢结构的加工制作

膜结构工程中,主要的建筑材料就是钢材和膜材。对于钢结构,其主要加工流程包括:进料开料检验拼装焊接除锈编号包装出厂。其中注意事项有:

1.材料必须有材质合格证书。

2.根据设计人员所计算的每种杆件的下料长度、杆件规格进行分类堆放,以便于下一步施工。

3.根据钢管的相贯尺寸,考虑壁厚和坡口的影响,利用自动切割机自动切割相贯线。

4.在焊接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节点处应力集中的不良影响,支管与主管的连接焊缝应全周连续焊接并平滑过渡,若主管出现对接焊缝时,营口应刨坡口以确保焊缝焊透。

5.由质检专业人员对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检验,若发现有不合格的焊缝,应作记号,并及时通知焊工进行返工。

6.主桁架与次桁架要进行预拼,组成一个单元组,并且编号。

7.对构件表面进行干喷砂除锈处理,等级,刷二遍油性防锈底漆,再涂表面面漆。

(二)膜结构的加工制作

膜材的主要加工流程包括:进料检验膜材膜片下料、编号膜片编排放样膜片初粘驳接包装。由于膜材的裁剪、包装过程都较为复杂,各种角度变化较多,且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管理,保证制作精度。加工时的注意事项有:

1.膜材经检验后要运进已除尘的清洁车间。在下料区、编排放样区、驳接区及三个区的连接处铺上柔质的板胶,避免膜片直接接触地面,防止磨损或者弄脏膜材。进入车间的人员必须穿洁净的衣服,换上车间专用的柔软拖鞋或只穿袜子。

2.抽样取20组膜片和背贴条样品,采用60mm宽的驳接刀,确定4组不同的驳接温度、电流、压刀时间,驳接好后进行双向拉断试验,获取最佳受力和外观的驳接数据,填好确定的数据贴在驳接机上,膜片驳接按此表数据进行驳接。其中热熔合方案应根据排水方向和膜片连接节点确定。在正式热合加工前,要进行焊接试验,确保焊接处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

3.膜片下料按顺序要经三道程序:读取裁剪设计的坐标,取点;复核坐标,划下料线;复检坐标,落刀下料。然后贴上编号标签,抬到放样区。

由于索膜结构通常均为空间曲面,裁剪就是用平面膜材表示空间曲面。这种用平面膜材拟合空间曲面的方法必然存在误差,所以裁剪人员在膜材裁剪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补救措施是相当必要的。对已裁剪的膜片要分别进行尺寸复测和编号,并详细纪录实测偏差值。裁剪作业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膜体折叠和弯曲,以免膜体产生弯曲和折叠损伤而使膜面褶皱,影响建筑美观。

4.在放样区,对已完成下料的膜单元的所有膜片进行放样,核对无误后划骑缝线。擦拭驳接缝的膜和背贴条时要用柔软的棉质布。

5.上驳接机时,背贴条设在膜的下底面,膜片与驳接刀对中后,压平压稳膜片,使膜片在高频驳接过程中不产生移动。

6.超重的膜单元,驳接时再细分,最后驳接缝用小型起重车搬移膜块,折叠包装。在包装前,应根据膜体特性、施工方案等确定完善的包装方案。如聚四氟乙烯为涂层的是玻璃纤维为基层的膜材料可以以卷的方式包装,其中卷芯直径不得小于100mm;对于无法卷成筒的膜体可以在膜体内衬填软质填充物,然后折叠包装。包装完成后,在膜体外包装上标记包装内容、使用部位及膜体折叠与展开方向。

四、现场施工的关键技术

(一)钢结构的拼装与吊装

对于钢结构,可根据构件的长度、重量选用合适的车辆运输。注意在车辆上的支点要合理,捆扎要牢固,保证在运输过程中钢构件不产生变形,不损伤涂层。

钢结构运抵现场后,施工安装顺序一般为:分段拼装吊装安装其它构件拆临时支撑钢塔架。对于一些大型的钢桁架,吊装时可利用几台汽车式吊车,分别在场内、外把主桁架及主预应力索吊到作业面上,有支承段的放在砼柱旁,并在业面上设置若干个支座。然后根据厂内预拼装情况进行焊接,焊缝质量经检验合格后涂油漆,再进行吊装;斜柱拼装后,用临时备用索固定安装斜拉桁架索,通过顶升斜柱来拉紧斜拉索,并在索上安装可调法蓝调节斜拉索的松紧。由于钢结构安装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结构内的预应力分布,严重者甚至还影响结构的安全性,所以在安装支承钢结构前,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对钢结构基础的顶面标高、轴线尺寸做严格的复测,并作复测纪录。

(二)膜结构的安装与张拉

在膜材运输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重压、弯折和损坏。同时在运输时也要充分考虑安装次序,尽量将膜体一次运送到位,避免膜体在场内的二次运输,减少膜体受损的机会。

膜体安装包括膜体展开、连接固定、吊装到位和张拉成形四个部分。

1.打开膜体前,在平台上铺设临时布料,以保护膜材不被损伤及膜材清洁,严格按确定的顺序展开膜体。打开包装前应核对包装上的标记,确认安装部位,并按标记方向展开,尽量避免展开后的膜体在场内移动。在展开的膜面上行走时要穿软底鞋,不得佩带硬物,以防止刺穿膜材。

2.打开膜体后,用夹板将膜材与索连接固定。夹板的规格及夹板间的间距均应该严格按设计要求安装。对一次性吊装到位的膜体,也必须一次将夹板螺栓、螺母拧紧到位。

3.目前索膜结构吊装较多应用多点整体提升法,是将已经成熟的整体“提升”技术加以改造用于索膜结构这种柔性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该工艺要求整个过程必须同步。起吊过程中控制各吊点的上升速度和距离,确保膜面的传力均匀。亦可采用分块吊装的方法,将膜体按平面位置分为若干作业块,每块膜体同样采用多点整体吊装技术,整体吊装到位。

4.未张紧的膜材在风载下容易鼓起造成破坏,所以在整个安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膜体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晃动,施工时应尽量在无风情况下进行。该阶段的任务是使膜布张紧不再松弛以承受载荷,操作上特别要注意避免由于张拉不均造成膜面皱褶。预应力的大小由设计人员根据材料、形状和结构的使用荷载而定,要求其最低值不能使膜面在基本的荷载工况组合(风吸力或者雪荷载)下出现局部松弛,一般常见的膜结构预应力水平在1~4kN/m,施工中通过张拉定位索或顶升支撑杆实现。对伞形膜单元,一般先在底部周边张拉到位,然后升起支撑杆在膜面内形成预应力;马鞍形单元则要对角方向同步或依次调整,逐步加至设定值;而对于由一列平行桁架支撑的膜结构,惯常作法是当膜布在各拱架两侧初步固定的情况下,首先沿膜的纬线方向将膜布张拉到设计位置。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无论张拉是否能顺利到位,均不应轻易改变预先设定的张拉位置。若确定怀疑是设计问题,则应经结构工程师研究同意后方可作出修正。

总之,安装质量的总体要求是:膜面无渗漏,无明显褶皱,不得有积水;膜面颜色均匀,无明显污染串色;连接固定节点牢固,排列整齐;缝线无脱落;无超张拉;膜面无大面积拉毛蹭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