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时间:2022-11-25 06:47:07

导语:在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第1篇

1.1实习和实训体系科学合理

我校实习由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构成。实训由工程训练、工程测量、计算机技能等构成。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约占培养方案总学分的25%,实习和实训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一半以上,满足了实践教学和基本技能培训的需求,保障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1.2实习规章制度健全,教学文件规范

我校一贯重视实习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制定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实习工作管理办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关于本科教学实习基地管理的若干意见(修订)》等规章制度,为实习的各项工作确立了一个指导原则和规范,保证了实习工作的有序开展。针对我校部分专业实习教学需求,学校在以集中实习为主体的情况下,允许部分专业根据情况采用分散实习方式。为了保证分散实习的教学效果,学校制定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关于学生分散实习的管理规定,对分散实习申请、指导、信息反馈以及考核等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要求。

依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各专业针对不同性质的实习均制定了实纲和实习任务书,明确了实习目的与任务、内容与要求、方式与考核办法等,并且经过多次专家审核,保证了各专业实习具体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每年的实习计划都在前一年度的十月份由院(系)进行初步申报,经过学校的全面协调和沟通,及时确立年度实习计划,确保了实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1.3实习基地建设保障实习工作顺利开展

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习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我校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依托与土建类研究院(所)、施工单位等的“产一学一研”合作关系,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十个稳定的实习基地,满足了我校土建类相关专业的实习教学需求。1998年以前,我校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依托该行业资源优势和中国钢铁协会的支持,我校与国内各大钢铁企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一定量的学生在宝钢、武钢等企业参加实习。同时我校还与陕西省消费者协会、北京市中凯律师事务所、陕西富平陶艺村、陕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等积极建立了实习基地共建合作关系,为文、法、经、艺术等专业的实习提供了保障。

学校利用校内的科研和产业条件,建立了以工程训练中心、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院等校办企业为代表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提高了学生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还建设了一批具有情景模拟环境的实验室,如会计学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等,采用情景模拟的实践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实践和业务能力。

1.4加强过程检查,及时整改

依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实习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学校、学院(系)两级对教学文件的制定、实习计划的申报、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的实施效果、实习经费的使用、实习考核和资料归档等各环节都开展不定期、不同形式的检查,在过程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目标管理的要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各方面积极磋商,及时确立整改方案,保证我校实习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行。

1.5科学考核,认真总结

我校实习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实习成绩、实习报告成绩,实习指导教师评定总成绩后,必须经过院(系)审核方能录入,保证成绩的公正、客观。

学生在实习后必须独立完成实习报告,并填写一定量的“实习学生评价表”;指导教师在实习结束后需填写一份“实习汇报表”,将所指导实习进行总结和纪录;实习单位在接待学生实习后要求填写一份“实习单位反馈意见表”,这三个表格构成了学校收集实习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学校在适当时间举行实习工作总结会议,就实习工作进行及时交流、讨论,并评选出年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每年年底各院(系)将实习的相关资料按照要求进行归档,以便查阅和总结,促进实习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2我校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成果

通过开展广泛的征求意见工作,实习工作的相关管理文件近年进行了制定和修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同时将全校实纲进行了汇编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实纲》,发放到各教研室作为基本教学资料。在多年实践和积累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级信息反馈机制,每个关键环节均有严格监控,促进了整体实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我校校内外实习基地数目已达到平均2~3个/专业,同时新的实习基地筹建工作也在进一步有计划的开展,保障了实习教学的场地要求。各学院的教学资料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要求进行了有效的归档,形成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我校当前措施比较到位,符合我校实习教学工作要求。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也一致认可我校的实习工作质量,对我校实习师生持有较高评价。每年度开展优秀实习队和优秀实习指导教师评选,有效的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同时起地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3我校实习教学工作质量监控体系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在日常实习教学以及实习教学工作质量监控体系实施过程中,我校也发现了一些困扰实习工作深入开展的问题,并且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积极地研究与探索。

(1)实习缺乏一个社会性的协调体系。大学生实习面临着一个实习基地紧张、实习经费缺乏,反映出了我国目前对教育以及学生实习工作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市场经济改革的节奏。希望政府在大学生实习立法和国家级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加大力度,适应当前大学生实习教学的需要。

(2)伴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才招聘采用“双向选择”的模式,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对于大学生实习的接待积极性相对有所下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正在采取各种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和人才培养等优势,不断深化与实习基地的合作,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双赢。

(3)“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与实习教学需求有一定差距,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我校目前已制定了年轻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的制度,并且在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的过程中注重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希望我校实习指导教师到了实习单位也能成为其业务指导专家。

4结论

我校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实习教学工作监控体系,保证了我校实习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开展。但实习教学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工作,需要国家、企业、高校、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协作、努力。实习教学改革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第2篇

[关键词]实习实训;规范化管理;民办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2-0091-03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实习、实训是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是否规范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实践教学的质量,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必须强化实习、实训的规范化管理。

1概念界定

1.1实习

教学中所说的“实习”,就是把学到的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熟练程度,锻炼工作能力。它强调实践教学的整体性、综合性,往往是在几个教学单元或者某一门课程完成后,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的职业技能综合训练。

1.2实训

所谓“实训”,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学生放置在真实的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从而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这种训练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随堂进行的,还可以是在完成一个或多个教学单元后集中进行。

1.3二者的异同

“实习”、“实训”都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实习一般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实训一般在校内实训室完成。“实训”体现的是“训”,“实习”突出的是“练”。“实训”是为了让学生及时熟悉并掌握专业领域的一些基本技能,“实习”是为了提高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训”是教学阶段的活动,“实习”强调的是整体性和综合性,是对整个专业或课程学习的综合演练。“实训”环境是仿真的,不一定是完全真实的环境,但要求操作的设备与真实的基本一致,要求学生在仿真的条件下进行训练,“实习”则要求环境的完全真实。

2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管理的现状

2.1理论研究薄弱,与实践探索结合不够紧密

当前实习实训管理研究尚未成为各民办高校理论研究的“主流”,现有的研究也多停留在表面问题,更未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目前研究成果可操作性不强,整体性、宏观性的描述过多,具有针对性、环节性、微观性的研究较少,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

2.2管理模式处在探索之中,管理力度尚待加强

实习、实训教学计划内容空洞,管理的可操作性较弱;学生专业动手机会不多,组织工作不到位,实习学生多处于“放羊”状态;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要求不严,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实习教学的管理没有纳入正规,规章制度、考核评估等环节没有健全等;目前实习、实训教学管理理念滞后、管理组织单一、管理手段落后,具有系统性、指导性、可操作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

2.3资金短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和管理力量严重不足资金短缺是所有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训室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很多时候因为资金问题而使实习、实训项目内容大量缩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是民办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方面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不但缺少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管理人员,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教师更是缺乏,教师大都没有实践经验,很难满足实习、实训的需求,教学和管理力量严重不足,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4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实习基地无法正常运行

没有真正开展校企间的深度合作,大多流于形式,学生仅仅是充当廉价劳动力,校企双方无法实现双赢。双方没有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多校外实习基地只是挂牌,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学生进行实习的教学要求。

2.5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民办高职院校机制灵活,但却大多没有激励机制,导致许多教师专注于理论教学和研究,在对待实训、实习时,则采取应付的态度,积极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3加强实习、实训教学规范化管理的途径

3.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加强运行管理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全体教师从思想上对实习、实训教学环节高度重视起来,逐步完善组织管理,强化管理责任意识。对于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要本着整体优化、资源共享的原则,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合并、重组部分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实训室,优化结构布局,整合资源。例如山东英才学院整合了校内资源,建立了8个校内实训中心,通过对校级、省级实训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实训效果。各个实训中心组织机构健全,并负责对各自实训中心的实训课程进行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3.2规范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建设或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规定其目的和要求、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和评价标准等。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山东英才学院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把握实习、实训教学环节,根据教育部人才培养评估的要求,制定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根据该标准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和考核。

3.3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低、水平参差不齐、更新知识能力较弱、开拓性不足,根据这些特点,坚持以培养和引进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切入点,贯彻“引进来,走出去,带起来”的基本方针,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渠道,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实践教学团队。山东英才学院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第一,从企业引进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培训后担任实践指导教师。第二,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客座教授,进行现场辅导讲解。第三,利用寒暑假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4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建设

(1)对于校内的实训中心,严格管理。在仪器设备选用上尽量与工厂的设备一致,力争体现工厂化生产的特点,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实训室设备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要营造“工厂”式的实训环境。对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室要真实地引入企业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努力按照工厂生产的实际工序流程来布置和操作,真正达到实训的目的。

(3)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与企业的合作不仅是完成学生的实习,还要将科研课题融入其中,并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既培养高技能人才,又能生产合格产品,实现教学和经济利益双丰收。

3.5加强校外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1)广泛寻求合作伙伴。总结一些院校校企合作比较成功的经验,在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采用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专业对口与不对口相结合,广泛寻找合作伙伴的思路。

(2)寻找实现“产、学”双方合作的纽带。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如何寻找“产、学”结合的纽带并充分发挥作用。例如建立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学校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通过某些学生家长搭建起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将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发展成为校企合作的良好伙伴。

(3)寻找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学院能否为企业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客户培训、人才引进、产品开发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及为企业提供需要的劳动力,企业能否为学校的学生提供一个与学校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能否帮助学校按教学计划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性技术人才,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切入点。

(4)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重点是健全校企合作管理与运行机制。第一,要确保校企双方互利互惠的合作原则;第二,要建立人员精简、办事效率高的领导机构及规范的管理制度,这包括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第三,校企双方之间、教师与企业员工之间、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要通过合适的方式与途径加深友谊,以营造良好的实习软环境;第四,要对实习教学基地负责教学人员和高校教师做出公正评价。

(5)积极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质量与数量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输送到企业。这种培养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最需要、最适用的人才。例如英才学院的现代物流、学前教育、计算机等专业都有较为成熟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案例。

36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建全科学的实习、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就是要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实行全面评价。

(1)建立健全实习、实训教学组织与监控机构。学校成立负责实践教学质量监督的机构,成员由分管教学院长、学院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等构成。二级学院也分别成立自己相应的二级监督检查机构,由二级学院院长和教学院长负责,管理重心下移,推进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2)规范实习、实训教学的过程教学管理文件。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学文件主要包括:实习、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实习、实训指导书 、教学检查监督记录、教学工作记录、停调课申请、实践内容更新申请、教师和实验员工作职责、工作总结、实践教学行为规范等。这些文件要求齐全、完备,有专人负责检查、整理和存档。

(3)建立健全民办院校实习、实训教学检查监督评估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薪酬和实习、实训教学水平挂钩,大幅提升教师待遇和奖励力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实习、实训教学信息处理、分析和反馈制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的网络监控与评价系统。学生通过网上评教、教学论坛、教务处长信箱、二级学院院长信箱、实践教学投诉电话等途径进行教学信息反馈,为实践教学质量评定提供可靠的原始资料。

(5)对各种实习的中期检查、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间的交流和信息反馈和社会调研等。

(6)尝试建立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评价体系。根据山东英才学院自身特点,主要尝试从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教学基地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基地条件这3个一级指标和教学基地的建立时间和稳定性、教学基地规划和制度建设;实践教学文件、实习进度安排、基地产学研、教学效果;教学基地仪器设备、实践教学基地师资、环境与安全9个二级指标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

[2]朱小萍加强高职实践教学管理的途径[J].职教论坛,2010(23),淮南联合大学

第3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福建农林大学;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77-03

农学专业是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门类,是实践性、技巧性和技术性含量较高的一门专业[1],是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加速生态和环境建设等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学科。实践教学在高等农科类专业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智能型农业人才的重要环节[2]。

福建农林大学农学专业始建于1936年,为本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本专业于2010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一直以来,学院都高度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的锻炼,在建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先后与校外的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共建了12个校外实践基地,为实现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然而,多年来,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实习基地建设并不能完全满足现有学生的需求,实践教学条件与本专业本科教育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部分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由于经费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工作也刚起步,相应的工作机制及合作方式都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因此,如何通过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让本专业的学生从课堂走向田间,从书本走向生产,使学生树立劳动、生产的实效思想至关重要。

一、新农村建设对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外,更为重要的是智力和人才的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会技术、懂经营、能领导的新型技术应用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交际、管理、经营等各个方面的技能。农学专业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门类,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能力[4]。但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实践教学环节更多的是从课程或学科的角度来安排,结果造成学生用在书本知识学习的时间偏多,而进入实验室,进入农村社会参与农产品开发经营、参与实际生产的机会太少。用人单位也反映现在农科院校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写不好工作总结等问题。因此,本专业人才培养急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并结合福建农林大学地方院校的特色,我校农学专业新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培养具有农学方面特别是作物生产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胜任作物栽培、良种培育、种子生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我们进行了相应实践教学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

突出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掌握农业生产核心技术为重点,提出本专业的技术能力结构,以此为依据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以实用为目的,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并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打破课程分割并相对独立的传统培养模式,将全部的专业课程实践整合为几个大的模块。

坚持内涵发展,以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为重点,“农科教、产学研”联动为手段,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专业课程与农业生产实际接轨,缩短学校教学与农业企业生产之间的差距。

三、实践教学改革内容及其实施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了以“基本技能实践模块、专业技能实践模块和创新创业实践模块”为主要内容,具有层次化、模块化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形成了“学生进校就实践,4年训练不间断”全程阶梯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并确立了校内与校外并重、侧重于校外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格局。

(一)基本技能实践模块

该模块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目标,安排在一、二年级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一是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课训练;二是新生进科研实验室参与实验操作训练。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方面,除了传统的生物科学类和作物生产基础类实验外,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人才的要求,主要增加了生物技术类实验(见图1),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新技术;其次,学院对农学专业实践进行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科研平台、科研资源、教师及研究生资源,吸收本科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鼓励大学一年级新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加入到老师的科研实验室,跟着学哥学姐们参与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形成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科研团队。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本专业90%的学生在一年级,都有不同程度地进入不同平台、不同课题组开始科研训练,为他们今后在二、三年级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奠定了基础。

(二)专业技能实践模块

该模块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在一年级主要增设《专业基本技能实践A》和《专业基本技能实践B》课程,要求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作物种类的不同,结合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完成作物栽培管理全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对田间生产实践内容,有一个初步认知。其次,是在二、三年级进行专业课程实验及实习训练。过去农学专业课程的实验课及课程实习均跟随着每门课程走,由于每门专业课程都强调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了课程内容交叉和重复,因此,我们对专业课程的实验及实习内容与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专业课程实验方面,主要是促进课程之间的融合,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强调实验的综合性、创新性。例如,将作物栽培学的水稻不同育秧方式的实验与作物生理生态课程的水分对作物胁迫的实验相结合,探讨不同栽培方式下环境水分变化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再比如将栽培学的水稻生育时期观察与育种学的水稻杂交实验相结合,避免了两门不同课程同时都要对水稻幼穗发育过程的介绍。实验内容改革的同时,我们也进行了授课方式的探索,授课方式打破了传统仅局限于实验室的方式,而改由老师可以直接带学生到地头进行现场教学。专业课程实习方面,打破了以往单一模式,将全部的专业课程实习整合为几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内容由几个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及校外专家共同参与指导。具体做法是:在3年级学生学习作物栽培学、育种学、种子学等专业核心课过程中,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组织学生参观先进种子公司的生产繁育基地、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生产单位,并要求每个学生参与某些生产环节过程,二是组织学生走村入户实地调查和咨询,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交流、田间实践等方式了解当地农村的耕作制度,作物布局、新品种推广、土地流转等情况,让学生全面了解种子生产及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现状。课程实习改革,加强了校企合作,促进专业课程与农业生产实际接轨,缩短学校教学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差距。本科四年级主要安排毕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实施,通过论文的撰写全面提升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创业实践模块

该模块以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主要目标。主要内容有:“一组一分地”创新创业实践,即农学三年级学生每5个同学组成一组,每组同学有一分的土地,每组分配2个指导老师,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种植制度、田间种植模式,安排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对比试验,完成田间管理、作物生育记载,并在作物收获后,独立提交生育动态报告、田间专项调查报告、产量估测报告及生产过程问题分析报告等多项报告。其次是,依托创新和创业项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申报创新创业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总结,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兴趣。

四、主要成效

(一)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通过几年来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实践能力逐步得到了提升。从课堂走向农村,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实习,使得学生对基层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他们目睹了农村生产水平低,广大农民渴望得到科学技术的时候,深深感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坚定了学农、爱农的信念。最明显的一点是过去将实习生分配到农业企业,很多用人企业直接表态说不要,他们反映说送来的学生还要手把手教他,而且教了还不肯学。这两年情况有了极大改变,学生毕业前就会有很多用人单位来学院联系要人了,2014届农学专业就业率就高达97.33%,名列全校前茅。2013-2014学年,我专业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16人,学生科技竞赛获奖作品4项。12人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5项,校级5项,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申请了3项专利,形成了学生参与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良好的环境。

(二)促进教学改革及精品课程的建设

专业实践改革促进了课程教学体系的全面发展。一是促进了教学改革,2014-2015年农学专业获得立项的教学改革项目有:农学专业课程实习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科教深度融合视野下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探索、作物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与运作机制探索、应用PDCA模型持续提高农学课程教学质量、教与学反思视野下提高《作物栽培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等5项。二是整合教学资源,建立起福建农林大学“农学专业课程网站”。三是加强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学科,建立起了以作物栽培学为主干的“作物生产类”核心课程群。其中,农业生态学为国家级双语课程,农业生态学、遗传学为省级精品课程,作物栽培学校级精品课程。

(三)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生源的增加,学院也新增了不少新教师。目前,福建农林大学农学专业专任教师共19位,其中有8位都是近2年从高校分配来的。年轻教师有干劲有活力,但他们基本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专业实践改革实行模块化模式后,要求每个模块都要有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指导队伍,同时加强与地方企业及农业专业户的合作,地方企业技术专家也参与指导学生实践,既推进农科教合作、产学研结合,同时也使得广大师生尤其是年青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建成一批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几年来,在校、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逐步完善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计划一体化,为实现创新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取得显著成效。对校内21亩的教学实践基地进行改造,完善四个本科实践教学功能区,即:①本科实践教学工作区;②课程实验教学区;③设施栽培示范区;④作物标本展示区。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已有的校外12个校外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研究基地原单位合作共建,定期下拨一定的经费,用于改善个别条件较差的校外实习基地住宿条件,完善其功能,拓展其容量,成为学院永久性的教学实习基地。其中,福建农林大学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成为教育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福建农林大学漳州甘蔗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农业部和教育部共建的大学生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唐鑫华,邹得堂,王敬国,等.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9):106-109.

[2]桂萍,王秀琴,郭理,等.实践教学在农科类专业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65-66.

第4篇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我们的主要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和体会是。

一、提早谋划。

1月份与市林业局联合下发xx年蚕场更新建设文件,一季度生产技术人员下乡到蚕场一线指导管理蚕场更新建设,律师事务所实结安排使用、宣传春季蚕场防火和禁止蚕场内开地,今春全市蚕场没工会工作总结一起火灾和毁蚕场开地事件,为xx年蚕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3月中旬先后派站里技术人员到省内个人学期总结所、蚕种场为全市蚕农调运蚕种210万粒,及时入窖。3至5月份生产一线技术人员6人先后三次下乡、进村入户宣传、协调、组织、落实xx年柞蚕生产计划。

二、加大宣传。

注重总结技术培训,利用科技之冬,科技大集。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利用牡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宣传发展**养蚕业,投入3000余元。

全年发放蚕业技术资料1800余份;以乡镇村屯为单位,办培训班培训蚕农800人次,林业局率达100%。

印发蚕业通讯4期2400余份;下发光碟200余张、下发2009年蚕业挂历600份,印有蚕业发展50年纪念品纯棉背心600件。蚕业发展50年纪念册600册,共投入资金8000多元。

技术人员对全市蚕农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在制种、消毒、收蚁上山、出蚁场、进窝茧场、采摘、保管、销售各个生产关键时期指导在一线,全年投入生产指导、蚕业检查费用3000余元,使蚕农掌握了先进的养蚕技术和了解了当前总结动态。

三、狠抓科技。

一是作好“蚕业振兴,种子先行”。年初从辽宁、吉林、省内等多家蚕种场引进了优质的柞蚕林业局工会工作总结,有“一化性”、“早秋214”、“高新”、“大二”、“l7698”、四元杂交种“丰杂一号”、“丰杂2号”、“抗大”等柞蚕新品种。为提高蚕种质量,四月初在东京城镇兴安村、光明村两村选10名有工作总结经验的老蚕农到北山示范园进行蚕种二次摇选、复验、分装、标明产地、种级、品种。留优去劣,使蚕农用上优质合格的放心种茧。6月份为全市部分蚕农制种30万粒。同时在**镇陈家村选择了24垧优质蚕场,安排4户有经验的老蚕农,投入1.2万粒3个优质品种的单母,并工会技术好的2名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在蚕期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经严格镜检,生产出适合本地生产的优质种茧参观心得体会万粒。二是引进新技术并经试验后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先后引进了“柞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小蚕保护育技术”、“柞蚕固定蚁场保苗技术”、“柞蚕根外追肥及添食技术”、“蚕场复式消毒技术”、“四元杂交育种技术”、“卵面复式消毒技术”、“统一制种供卵”等新技术,在生产中增产优势极其明显。三是在4至5月份组织购进养蚕生产所需的各类物资。引进了“蚕得乐”“速盛力”“蚕宝壮”“消特灵”“乐宝灵”等蚕药及杀虫剂30余吨,各类蚕需物资50余种。目前,我市是全省养蚕药具和蚕需英语演讲稿范文最全,柞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最先进的蚕区。

四、夯实基础。

2至4月份积极协调申报注册批准成立了**市镜泊湖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柞蚕母种繁育中心、**市沙兰蚕业服务中心、**市沙兰天蚕资源保护管理分站。

大学英语学习心得初投资12500元安装办公楼亮化。3月份投资4000元把北山蚕业示范园各库房安装了报警器。5月份投资30000余元维修了蚕业示范园门前道路300延长米,打水泥地面50平方米,安装卷帘窗6个工作平方米,粉刷制种室、催青室、饲育室、警卫室600平方米。加强园区环境建设,在东茧站、北山蚕业示范园栽花共400株。

五、加强领导。

我们始终把蚕期检查指导工作作为蚕业生产现场技术指导、树立干部形象、融洽干群关系重大举措。为加强蚕业技术指导力量,2009年8月16日至8月31日半个月时间,将人员分成两个组进行联合检查,第一组由副站长陈振禄带队,褚耀斌、沈利虎、乔世民、鲁先文五人组成,驾驶吉普车一台,对沙兰片进行检查指导;第二组由副站长朱玉国带队,侯印敏、刘程哲、濮春雨、王继宏、付国文六人组成,驾驶面包车一台,对**片、东京城片进行检查指导。经历半个月时间,两组下乡工作人员起早贪黑、马不停蹄、爬山涉水,保证工作质量、尽职尽责、认真细致,每一把、每一个场号都走到。顺利完成蚕期联合检查的各项任务,与蚕农建立了更加深厚的感情。

六、积极收调。

增加蚕农收入,稳定蚕农队伍,应对金融风暴,及时收调蚕农手中的蚕产品。为方便蚕农,我站在东京城蚕茧收调站、**市蚕业示范园、平顶山蚕种场三处设称,合理分配人员。本着对蚕农、单位、客商三家负责的态度,根据验质标准公平、公正、合理的确定价格。从9月中旬开始,历时一个月,站内收购人员起早贪黑,不辞辛苦,认真负责,圆满完成了蚕茧的收调工作。

七、申报项目。

协调农业、商务、财政、发改局、科委等各部门,积极申报项目。一是蚕业技术指导站柞蚕母种繁育中心项目,二是镜泊湖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东桑西移项目,三是蚕业协会蚕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四是蚕业技术指导站无公害绿色食品柞蚕产业基地建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项目,现正在申报中。进行了“**市无公害柞蚕鲜蛹”换证申请,和**市蚕业专业合作社的申报。进行了黑龙江省农业“丰收计划奖”的计划落实和申报,取得了二等奖。办理注册了“**市镜泊湖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蚕业协会”。八、四蚕并进

小北湖是我国稀有物种天蚕的栖居地,先后多次去小北湖、镜泊湖一带进行天蚕资源踏查和诱蛾工作,了解天蚕的发生量及习性,了解发生区的气象水文,植被情况。使天蚕资源保护管理步入正轨,天蚕的可见区和发生核心区不断扩大,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抓好“东桑西移”“南蚕北移”的机遇,植桑439亩,发展桑蚕示范12户,养桑蚕12张。去江东林场采集核桃蚕茧100粒,去小北湖收核桃蚕蛾400只产卵0.4斤,进行观察研究。

第5篇

过去的半年,**乡成技校在县教育局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866工程”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大力培养造就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表现在:

一、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1、抓好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力动机。截止6月10日全乡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42 期,受训 2523 人次,其中开展乡级实用技术培训 8 期,受训 572 人次;村级培训 34 期,受训 1951人次;培训经费开支 15572元。培训项目主要有:脱毒马铃薯裁培,新农村建设、优质稻种植,务工基本安全知识等。

2、继续抓好在职人员学历教育

半年来,我校依据《学员学籍管理规定》,加大对在校学员教学及考核力度,二0xx级《经济管理》专业中专班学员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

程,成绩考核合格率达100%,进入顶岗实习阶段。二0xx年春季新招《乡村经济管理》专业中专班学员76人,取得学籍74人。

3、抓好联村联户工作

根据县教育局安排今年下达我校联村2个,联户12户。我校结合“866工程”新农村建设,根据实际,对所联挂村委会重点进行经济作物种植,科技联户12户,联系项目累计达7个,重点进行种、养、加方面,预计到年底可创造经济价值近百万元。

4、抓好基地建设

今年,我校加强对原有基地的管理,做到基地有项目,项目出成效。1—6月,我校积极投入资金与农户联合栽植珍稀树木红豆杉30亩,目前长势良好。

5、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

20xx年与**职业技术学校配合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招收“动物疫病防治员”73人,通过理论学习培训和技能实践操作培训今年1月经**职业技术学校“214”职业技能鉴定所的测试鉴定,73人鉴定合格,实现就业

转移。今年由于受金融风波影响,返乡农民工巨增,对反乡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而且对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发民展与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我校积极与县职校联系,在“动物疾病防治员”实现就业转移的基础上计划开设摩托车装配工,餐馆服务员培训、计算机操作员、维修电工四个专业的培训,招收学员400名,已通过**职校上报审批。

6、做好资产清理

严格执行**县教育局“5.09”通知要求,积极配合中心学校做好财务清理,办理资产、财务档案移交手续。

二、具体做法

1、抓好作风建设、促进文明发展

半年来,我校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为指导,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思德素质,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紧贴“三农”,牢固树立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积极引导群众走科技致富的道路,深受群众的好评。

2、技能培训,样板引路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我校积极协助涉

农部门,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依靠科技,建大基地,做强龙头,大力发展生物产业。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帷幕。一是优化品种结构,大力鼓励农户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高效农产品,蔬菜以生菜,四季豆、辣椒为主,经济作物以生姜、油茶树为主;二是优化农业开局,水草丰盛地方走“科技兴牧”之路,其它地方依照科技,积极发展优质杂粮,优质食用豆类作物;三是构建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户进行生产技术专题培训并进行跟踪服务。

3、立足本职促发展

成技校主要任务是面向“三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多年来,我校坚持把“率民致富、带民致富、扶贫帮困”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以此促进“两个方明”建设。为困难户送去籽种、化肥、致富信息,帮他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成技校这一帮扶行为得到了众多乡亲的好评。

第6篇

生产实习(亦称毕业实习)是预防医学生向预防医学工作者转变的过渡阶段,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实习效果优劣将直接影响医学生将来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低。

呼市疾控中心作为包头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和内蒙古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的实习基地,已带教了五年的医学本科生的生产实习,我们在带教学生生产实习的半年时间里,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预防医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产实习了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组成形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本文就来疾控中心生产实习的本科生开设的实习生专题讲座、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实习生的论文撰写、实习生实习效果评价四个方面作总结和探讨。

1 专题讲座

几年来,我们尝试为进入我疾控中心进行生产实习的预防医学本科学生举办有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疾病预防与控制、职业暴露、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等方面内容的系列讲座,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案例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于训练同学们的正确思维,培养同学们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为实习生授课的教师全部是呼市疾控中心各学科专家,在疾控中心工作多年,做出显著成绩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每人授课2-3小时,共12次,授课的内容是专家们在工作中积累的现场工作的宝贵经验为书本中所没有的知识,听这样的讲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如何处理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和暴发疫情,有了更具体思路,特别是有关职业暴露、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的内容,更是非常有用。专家们在授课的过程中,改变学生们在学校已习惯的教师照本宣读的教学方式,在授课的过程中专家们结合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丰富的学科知识使授课内容生动、形象,突破教材限制,补充一些教科书上没有的新知识,专家将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发展的新情况、新动态介绍给学生,并介绍一些重要的学科发展前沿知识,能够有效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大的意义。

2 实习内容

近20年,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对我国传承五十多年的传统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严峻挑战。有资料报道,有人对某校近5届预防专业本科毕业生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反映很多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用不上,很多有用的知识又没学,调查结果显现了传统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教学内容和方式滞后于预防医学发展的步伐。具体表现在: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动手,重论文成绩轻业务技能,结果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应用不相符合,参加工作后一切从头学起。

如何确定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内容、实习的模式,把握好半年的实习机会,把有限的半年的实习机会充分利用好。几年来,呼市疾控中心教学基地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创新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规范的预防医学大学本科生实习带教工作,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和熟悉掌握相关的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内容至少应该包括流行病学科、公共卫生学科、检验学科、卫生监督学科、卫生应急学科这五个学科领域,学生在生产实习阶段,亲身参与卫生防病机构的实际工作,学生参加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可增强对卫生防病工作的感性认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毕业前训练过程,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老师们在带教学生的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场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测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实际技能,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现场教学实习基地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与学校共同培养出大批具有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 论文撰写

在传统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按照过去理想的实习模式设计,学生在实习中要完成查阅文献、课题设计、试验(调查)研究、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的全过程。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综合、温习在学校所学过的所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内容,同时,在数据收集和案例总结中又经历较深入的工作实践。这样写出的论文就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理论是否扎实、在毕业实习中是否用心、刻苦。但在目前的现实中,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理论上的想法,这种理想的模式在当今现实社会中早已变味。一些学生在网上下载论文、把实习基地过去的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稍加改动作为的论文的现象屡见不鲜,早已不是秘密。

为了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我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采用学生毕业专题实习和卫生防疫机构现场实习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采用教研室毕业论文专题实习与卫生防病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毕业专题实习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实际,提出若干个研究专题,给学生对专题作简要介绍和总体要求后,学生要完成从查阅、课题设计、实验(调查)研究、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论文撰写到论文答辩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疾病控制中心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到疾病控制中心实习,使学生直接了解现场工作实际,增强学生对卫生防病工作的感性认识,积累实践经验,并亲身参与卫生防病机构的实际工作,如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卫生监督执法等,这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毕业前训练过程,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 实习效果评价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药院校的预防医学实习分为临床实习和专业实习两个阶段。

临床实习已经建立了较为统一的模式和实习技能的评价方法。而预防医学的毕业实习因缺乏统一的内容、方法及场所,对毕业生实习成绩的评价内容不尽相同,毕业实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客观、有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我教学基地对学生的考核首先是对学生开设的专题讲座进行考核,给实习生授课的教师均是呼市疾控中心各学科的专家,在疾控中心工作多年,在工作中积累宝贵经验的专家,专家们经过12次授课后,专家们各自选出所授内容的试题,由呼市疾控中心科研教育宣传科统一出试题,对实习生进行考核。

实习生在我教学基地实习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科、公共卫生学科、检验学科、卫生监督学科、卫生应急学科这五个学科领域,把实习生安排在涉及到这五大学科的科室,带教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场工作能力、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技能,最后在出科的考评中,由带教老师对其测评。

学生的论文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实际提出研究专题,给学生对专题作简要介绍和总体要求后,学生要完成从查阅、课题设计、实验研究、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论文撰写到论文答辩的全过程,学生在撰写论文时由带教老师给与指导,论文答辩由学校老师进行答辩。

参考文献

[1] 舒为群,等.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75-76

[2] 杨莉,等.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62-63

[3] 任涛,等.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对预防医学教育的意义,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3):70-72

第7篇

【关键词】“2.5+0.5” 中职校 实践教学体系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明确提出中职校学生校内学习5个学期,校外顶岗实习不超过1个学期。中职校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培训,又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身心品质方面的养成教育,是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养成的统一体。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基于“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中职校有必要研究并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进行剖析。

一、基于“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涵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指基于“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中等职业教育知识、技术技能形成规律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结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如图1)可分析,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内涵是指在校内教学2.5年、校外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0.5年要求下,由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有关的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主要包含这些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要素内容。构建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既要发挥各自要素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发挥系统整体教学功能。

(二)实践教学组成环节

中职校实验、实训、实习是基于专业知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而设置的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三个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如表1),同时也是相互关联和相通的,各自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不同的任务。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将三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形式按时间、内容等系统融合,并形成有效的各自子系统。

表1 中职校教学实践环节类别

二、基于“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模型

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的不断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涉及公共课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即平台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即方向性课程)、创业创新拓展课程三种课程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程间保持不断线,校内2年实验实训有关实践教学与校外0.5年顶岗实习教学不隔离,从而既有利于学生的技术技能养成,同时又尊重各种知识、技术技能间的逻辑内在联系,按其知识、技术技能形成规律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有序地编排各自进程,使其紧密衔接,浑然一体。其中“三维四层一贯穿”的模型教学体系是基于“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一种有效尝试。

(一)构建体系模型

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按照“三化五扣”原则(实训环境真实化、设备设施生产化、服务功能多元化;紧扣课程体系、紧扣实训任务、紧扣生产过程、紧扣真实工作、紧扣职业要求),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三维”发展(职业技能、技术精神、职业素养)为取向(如图2)、以“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与岗位技能)为训练方式、以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贯穿融合于“四层”为一体的“相互平行”“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螺旋上升的“三维四层一贯穿”模型(如图3)。这种体系构建模型有效处理了中职校公共课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间的“职业活动发展”“学科知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动机发展”逻辑顺序关系,实现专业、学业、职业、就业和创业的实践教学“五业贯通”,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职业性、人本性、生产性与实践性特征。

图2 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三维”架构

图3 中职校“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模型

(二)模型解读

“三维”发展取向是指面向行业企业,以人的发展为培养取向,培养以“四层递进能级”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技能维”,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培养以职业技术精神(思维)为着力点的“精神维”,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本性;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为核心的职业素养的“素养维”,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性。“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与岗位技能)培养,第一层次是基本技能训练层。通过边教边学边做和“做学合一”教学模式改革,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这是解决职业实践怎样做的“知其然”问题,主要是针对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选修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及构建的课程群在校内项目化实验室或实训室内完成的训练。第二层是专业技能培养层。通过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环境有机融合企业文化。这是解决职业实践做得好的“知其所以然”问题,主要是针对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选修课程)、专业技能平台课程及课程群在校内的仿真性实训基地内完成的训练。第三层是综合技能培育层。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岗位阶段性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以学为主的“工”,为校外以工为主的“学”奠定基础。这是解决“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问题,主要是针对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及其构建的课程群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完成的训练。第四层是岗位技能培训层。通过校外工作性顶岗实习基地的各个生产模块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充分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分层需求,保证每名学生都能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是解决“人”对岗位的适应性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问题,主要是针对专业方向课程及课程群间在校外真实职场氛围、工作性顶岗实习基地内完成的训练。“一贯穿”是指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融合于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之中。通过中职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成立创业创新转化中心,坚持立体式开发服务,将小发明、小技改、小创造等渗透融合在各层训练之中,在师生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中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实现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三年培养不断线的渗透融合。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的调试与检测专门化)为例(如图3),“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中“相互平行”“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构建的内涵是:“相互平行”是指“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的各层级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的各层级的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与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

三、基于“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

上述“三维四层一贯穿”模型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五个子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主要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等三大领域。一是职业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职业知识与技能,并在理实一体学习中对知识与技能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二是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分阶段逐步提高单项能力、模块能力、综合能力和扩展能力,“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创业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表现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形成。三是职业实践情感与观念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四层递进能级培养始终。“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贯穿于“三种课”之中,形成“三课”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第一种课堂: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种课堂:各类培训、学生社团、考证考级、自主实践、技能竞赛与创业活动等;第三种课堂:社会实践、工学结合教育等。

(三)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一是教师队伍条件。学校建有由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名师(专家)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 “双师型”师资队伍。二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共建、校企联动等方式,学校建有与专业相适应的一批教学与实训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工厂”“企业课堂”“技能教室”或“技术设计服务区”,形成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和实训生产化。

(四)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一是组织管理。学校建立“校―系(部)”两级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各系部作为教学(办学)实体,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二是运行管理。抓好准备工作、初期安排落实、中期开展检查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等环节,做到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三是制度管理。制定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和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分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社会贡献评价学校。实行书面的评价、统一的评价要与现场的评价、个性化的评价相结合;学校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要与社会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相结合;结论性的评价、单项评价要与过程性的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

四、基于“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践感悟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职业岗位定位、职业意识形成、职业规划确立、职业素养熏导,形成职业语言、职业知识、职业思维、职业技术和职业道德,实现学生“职校人-准职业人-职业人”角色的自然转向。

(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三维”架构融合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系统培养学生现代意义上的职业素质综合能力(主要涵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在三维四层一贯穿”教学中实现学生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的培养。

(三)内化学生技术精神

“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注重学生实用技术技能的训练,还注意加强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有关信仰、价值、态度和人性等的人本教育,形成职业技术精神(探索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实证精神、独立精神、求效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而这种技术精神的养成既是在从事职业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更是在从事工作实践前的教学实践中。

(四)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创业创新拓展课程等三位一体、教学与创业基地建设、创业与实践活动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格局,突出创业技术选修课,模拟创业过程的活动课程,展示创业业绩的环境课程,有效培养了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

第8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教委相继颁布了《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经过十几年来的实践,各高校对它分类范畴的界定,客观上保证了分类体系的连续性这一优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自身特点的需要,我们也发现,原来确定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给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些困扰。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应在继续保持《实体分类法》和《工作规范》特点优势的前提下,适应当前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需要,进行必要的修订工作,以期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以求同行赐教。

一、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原则

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为标准,以《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为参照,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自身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科学地界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档案分类实体。

1、严格地遵循教学工作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一个明显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一切必须按教学规律办学,教学档案同样应遵循教学规律。

2、鲜明地体现教学档案的特点。党群类、行政类、基建类、设备类等类别的档案,其内涵具有普遍性,唯有教学档案它的内涵更为丰富,它的实体更是丰满,教学档案是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的主体。

3、科学地保持教学档案的内在联系。从教学类档案的构建来看,其纵向脉络是比较清晰、相对独立的,而其横向联系却是非常紧密的,如;招生、学籍、毕业生之间;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教学、实验教学之间;师资、课务、考务、质量评价、学风建设之间等,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始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4、创新地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度的建立不是一个很长、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执行和巩固制度的过程也许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建,创新地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的过程更加重要。

二、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内涵

教学档案实体分类的框架设计为十四条一级条目,各条目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联系,每个一级条目下面设有二级条目若干个,有的二级条目下面还设有三级条目若干,按学年度,由校、系、教研室三级分别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按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不同载体分别归档、保管。

1、综合(JX11)。主要是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情况的文件材料。如:上级下达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材料;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产学研合作方案、成果、总结;学院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汇编;学院教学工作会议记录;学院教学基本建设规划;学院教学设备的装备情况;图书馆藏书情况;校园网建设情况;体育器械统计情况;学院运动会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大部份为永久。

2、师资(JX12)。主要是师资队伍结构和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工作规范;教师岗位聘任合同书;国家、省、院各级人才培养工程对象材料;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材料;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及实施办法;教师获院级及以上各类教学、科研评奖申报、评审材料及证书复印件;教师获各级各类先进表彰情况汇总;教师业务档案;外聘、兼职教师管理文件、资格审批、协议书、汇总表等材料;校内“双肩挑”教师兼课资格审批表、汇总表;教学工作量统计汇总表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永久或长期。其中教师业务档案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建设任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建立业务档案。

3、招生(JX13)。主要是招生及新生录取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材料;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统计材料;新生录取材料及新生名单;学院招生工作计划、总结材料;委培、代培、自费生计划、合同及名单;新生素质调查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4、学籍(JX14)。主要是学生学籍管理及奖惩情况的文件材料。如:新生入学登记表;每学年初在校学生名册;在校学生档案;学生学籍卡;学生照片册;学生学籍变更材料(升级、参军、休学、复学、转专业、转学、退学);学生奖励材料(奖学金、优秀学生);学生处分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永久或长期。其中学生档案也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建设任务,要求为每一位在校的学生都建立档案。

5、毕业生(JX15)。主要是学生毕业就业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文件材料;毕业生工作计划、总结;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核材料;毕业生验印名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证明材料、统计表;毕业生当年年底就业率证明材料、统计表;毕业生就业协议、合同;单位用(聘用)毕业生审核备案表;毕业生质量跟踪、信息反馈材料、质量分析报告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6、专业建设(JX16)。主要是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人才培养目标论证报告;新开或调整专业的社会调研记录、申报、审批材料;各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方案、年度实施计划、建设工作总结;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记录;各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审批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大部份为长期。

7、课程建设(JX17)。主要是课余建设和教材工作的文件材料。如:课程建设规划;院级以上重点课程建设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分专业各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大纲汇编;学期各课程(理论、实践)授课计划;选修课程内容介绍汇编;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相关材料;学院教材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省、国家级建设教材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院级以上获奖教材统计表、证书复印件及样书;参加各级各类出版教材编审统计表及样书;自编校本教材、教学指导书、实验、实习指导书和习题集、教学参考资料统计表及样书;各专业选用教材目录、审批表;教材订购计划表;各课程选用(理论、实践)教材统计表及样本;教材采购及管理实施办法;教学声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建设统计表及实样;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改革相关材料;优秀、典型教案;重要的集体备课记录;选修课开设课程名称、课程表;重修课开设报名表、课程表、授课计划、学生考勤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8、实习教学(JX18)。主要是教学实习、毕业设计、技能鉴定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各系学期实习教学工作计划、总结;院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材料(建设报告、建设计划、建设总结、协议书等);实习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学院、企业)名单和实习场所汇总表;实习(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等)指导书、授课计划、任务书、指导记录;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文件;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记录;毕业设计成果材料;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鉴定工作材料;学生专业技能、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考证通过率统计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9、实验教学(JX19)。主要是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实验室建设报告、批复、建设总结材料;实验室建设报告、批复、建设总结材料;实验指导书、指导记录、实验报告;实验开出项目、开出率汇总表;实验室材料购置、消耗、库存明细表;实验室、机房、多媒体、语音室、专业教室等教学设备台账、使用记录、管理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0、课务(JX20)。主要是教学进程开课计划等文件材料。如:院历;院历;教学进程表;理论和实践教学总课程表、课程与任课教师安排表;系、部学期任课教师(专任、双肩挑、外聘、兼职)基本情况统计表;调课审批表;教室日志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或短期。

11、考务(JX21)。主要是考试和能力测试方面的文件材料。如:课程试题库和试卷库;班级/课程期末试卷;各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学生成绩记录表(含平时、期中、期末、总评成绩);按课程归类补考试卷;补考成绩记录表;重修课考试试卷;重修课考试试卷;选修课成绩记录表;系、部按课程进行的教学效果分析;考场、监考、巡考人员安排表;监考人员培训会材料;考场记录;考试违纪成绩处理材料;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统计材料(三、四、六级等);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统计材料(省、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通过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2、质量评价(JX22)。主要是教学质量评价评估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院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文件;学院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文件;教学管理规程汇编;教学质量期初、期中、期末检查计划、总结材料;教师、学生座谈会记录;学期各级教学督导工作计划、记录、总结;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处理记录材料;教师、学生教学质量座谈会记录;同行、领导听课记录;各类专项教学评估材料;教学质量测评材料;教师评学材料;教学异常个案处理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长期。

13、学风建设(JX23)。主要是学生素质、学风教育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生素质教育规划;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活动材料;加强学风建设措施材料;学生参加院级以上科技竞赛、发明创造、、体育获奖等统计表、证书复印件;院级以上优秀班集体表彰材料;按年度在校学生素质评价、分析报告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4、教学研究(JX24)。主要是教学研究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教学研究工作的文件材料;学报;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社会学术团体中任职情况;学院及以上教科研成果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系(部)教学研究工作会议记录;教研室教学研究工作会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教师获教研、科研成果一览表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三、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意义

由教学档案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的重要地位,与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密不可分。因此,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是各校规范教学管理秩序、加强教学档案制度化建设,做好“迎评促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建设性工作。

1、规范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的秩序

根据教育部《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院校教学管理要点》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对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本身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规范了教学工作的秩序。

2、丰富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馆藏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信息大量地积累在教学档案里,由教学档案记载和反映着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教学档案提供的都是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中形成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是教学效果的客观真实反映,是教学成果的不断积累,足以证明学院的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科学地延伸教学档案分类实体,将丰富教学档案馆藏的内涵。

3、提升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水平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标准的要求,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是一个创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极大地拓宽了档案人员的视野,拓展了档案工作的思路,创新了教学档案管理的模式,提升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1993)

第9篇

财经学院围绕学校工作要点和本年度的工作规划,以学校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为重点,注重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体教师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财经学院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财经学院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财经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财经党支部立足专业特色与优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主题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主题教育取得实效。不断增强财经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名师引领,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为了更好的完成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任务,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以学校第三批课改为契机,我院组建了6个教学团队,教师参加“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等专题研讨会及各类培训30余次。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XX被评为哈尔滨市第37届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第十届教学名师;金融会计教研室主任XX艺被评为哈尔滨市教育系统新时代“四有”好老师。2019年有15人次获得学生技能大赛教师指导奖。

(三)利用超星平台,全面开展课程建设

利用学校超星课程平台,建设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证券投资分析》和6门一般建设课程《经济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VBSE财务综合实训》、《网页设计与制作》。其中《证券投资分析》、《市场营销实务》两门课程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由教师XX、XXX、XXX和江海证券红旗大街证券营业部的资深投资顾问陈光卓组成的教学团队在省教育厅举办的2019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暨国赛选拔赛中,荣获二等奖。

(四)以科研促教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完成了2项课题的结题工作,还有3项课题在研中,新申请1项课题,参编教材一部,发表8篇论文,其中XX主持的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获得优秀课题。

(五)突出以赛促教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高。

财经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2019年财经学院参加国家、省市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共计12个项目,16个参赛队,79人参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9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2个。其中两支参赛队进入国赛,常青老师带队参加的第六届中国零售新星大赛,取得国赛二等奖;徐婷婷老师带队参加的2019全国沙盘模拟经营赛,取得国赛三等奖。

(六)首次入选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校企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2019年10月12日,在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公布的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中,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荣获“网店运营推广”和“智能财税”项目全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这是我校首次入选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金融管理专业与江海证券哈尔滨红旗大街营业部和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阿城牌路大街营业部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协议合作框架内,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习实训、技能大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员工培训、教学改革、实践课程开发、双元师资建设等项目上开展深度合作。在江海证券指导下,金融管理专业年初建成“金融综合实训中心”,设备先进,全面仿真,兼具教学、学生实训、大赛承办等功能。在申报哈尔滨市职业院校“双元培育”重点专业时,金融管理专业与江海证券红旗大街证券营业部深度合作,共同申报“双元培育”重点专业建设,期待在未来开展更加深层次合作。

与哈尔滨狂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率先在电子商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同建成校内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2019年并被评为省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七)积极参加学校职业教育周活动,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积极参加学校职教周活动,财经学院在VBSE财经综合仿真实训中心举办“走进校园体验日”活动,开展VBSE财务综合实训体验课、教学成果展示、专业技能展示等活动,宣传校园文化,展现专业建设成果。在职业教育周期间,财经学院各个专业开展了一系列“走进企业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以“服务发展,喜迎百年华诞;促进就业,锻造工匠人才”为主题的学校首届学生“职院工匠”评选活动,共有6项作品参赛,5个作品获奖。

(八)财经学院学生专升本再创佳绩。

我院20学生共有145名学生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其中有68人成功考入理想院校。这既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财经学院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结果。

(九)就业指导成效突出。

财经学院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实习就业机会,为学生就业开拓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次召开双选会、招聘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

(十)教育管理规范运作,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财经学院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落实学生三级管理责任制,实现了各项工作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素质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特色增强,本年圆满完成了“啦啦操”“篮球赛”“接力赛”“大合唱”,收到良好效果。

二、财经学院2018年主要工作举措

(一)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财经党支部立足专业特色与优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主题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主题教育取得实效。不断增强财经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学业帮扶、经济帮扶、心理帮扶”等形式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需求。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现状,财经学院实行“专兼职辅导员制”,党员教师协助辅导员老师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了 “衣物送温暖,让爱永传递”志愿爱心捐赠活动,教师们纷纷从家中带来羽绒服等衣服,为学生的冬天送去了一份温暖。

财经学院党支部坚守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以育人为本,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主题教育的实际效果,扩大主题教育影响力。用实际行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正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的目标。

(二)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财经学院重视对教师的培养,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加大国培和省陪的力度,突出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教师参加“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等专题研讨会及各类培训30余次。严格执行课堂教学管理,加强听课、督导的工作力度。聘请符合兼职教师标准的企业管理精英或技术骨干在岗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XX被评为黑龙江省第十届教学名师。金融会计教研室主任XX被评为哈尔滨市教育系统新时代“四有”好老师。2019年有15人次获得学生技能大赛教师指导奖。

利用学校超星课程平台,建设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证券投资分析》和6门一般建设课程《经济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VBSE财务综合实训》、《网页设计与制作》。其中《证券投资分析》、《市场营销实务》两门课程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对接行业、企业标准,突出各专业应用和实训,所有课程都在建设之中。曲艺老师负责的《证券投资分析》作为重点建设课程之一,在省教育厅举办的2019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暨国赛选拔赛中,由教师XX和江海证券红旗大街证券营业部的资深投资顾问陈光卓组成的教学团队荣获二等奖,体现了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也体现了校企合作的优秀成果。

(三)加强校企合作

2019年10月12日,在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公布的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中,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荣获“网店运营推广”和“智能财税”项目全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这是我校首次入选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为做好相关申报工作,财经学院按照学校安排,以会计和电子商务专业为依托,积极认真准备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的申报材料,同时完善教学实训条件,达到试点条件要求,取得申报成功。我院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与企业深度融合,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金融管理专业与江海证券哈尔滨红旗大街营业部和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阿城牌路大街营业部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协议合作框架内,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习实训、技能大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员工培训、教学改革、实践课程开发、双元师资建设等项目上开展深度合作。在江海证券指导下,金融管理专业年初建成“金融综合实训中心”,设备先进,全面仿真,兼具教学、学生实训、大赛承办等功能。在申报哈尔滨市职业院校“双元培育”重点专业时,金融管理专业与江海证券红旗大街证券营业部深度合作,共同申报“双元培育”重点专业建设,期待在未来开展更加深层次合作。

与哈尔滨狂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率先在电子商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同建成校内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2019年并被评为省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四)加强社会服务能力。

积极参加学校职教周活动,在职教周期间,财经学院开展了“走进校园体验日”活动,邀请远航会计公司等行业企业走进校园、走进实训室,共同参加了VBSE财务综合实训体验课,参加教学成果展示、专业技能展示等活动,向社会宣传校园文化,展示专业建设成果。同时,财经学院各个专业开展了“走进企业活动”: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XX带领学生去家得乐、比优特超市卖场观摩交流,对照卖场相应的班组、岗位观摩师傅们的操作,详细观察和比对两家企业在各方面的差异;会计金融教研室主任XX老师带领金融管理专业学生走进江海证券哈尔滨红旗大街证券营业部进行参观交流;XX老师带领18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走进阿城韵达快递和国通快递进行参观交流。让学生们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收获颇丰。

参加学校组织的以“服务发展,喜迎百年华诞;促进就业,锻造工匠人才”为主题的学校首届学生“职院工匠”评选活动,共有6项作品参赛,曲艺、张建蕊《金融管理专业技能展示微视频——匠心筑梦·技能金融》、李鲲、徐婷婷《ERP沙盘创业精英赛》、常青《门店数据分析技能展示》、王文娟 赵伟《物流配送》、谭雪梅 闫雨《会计人职场必备技能—会计手工记账示范》5个作品获奖。

(五)加强教育管理规范运作

财经学院在常规管理工作中,扎扎实实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开学时安排教师各就各位,日常监督检查教师授课情况,有问题及时解决,在期末做好下学期分课、订教材、排课、组织外聘教师批阅试卷等工作。在这一年的不定期检查中,财经学院老师均严格执行授课计划进行教学,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相符合。学期中,教师调(停)课、代课都严格按照学院的规定执行,没有私自调课现象。教研室主任对本教研室教师考勤,无迟到、早退、提前下课的情况。同时,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对授课教师听课、评课检查,每位教师都对上课的内容做了许多增加,更加丰富和完善了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知识。

财经学院规范各类教学文件的收集整理,促进教学档案走向规范化,为教学评估奠定了良好基础;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在教学任务繁重的境况下,本教研室教师仍都能按照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布置和批改作业。每位教师都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2019年,财经学院学生工作始终本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育育人”的原则,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指导思想,按照院党委、学生处和学院的要求,以本年度学生管理工作计划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使财经的学生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

1.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德育工作水平

财经学院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以及日常管理,壮大辅导员队伍,财经学院辅导员队伍由李淑玲书记作总指挥,XX主任为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带领四位辅导员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九月新生入学,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财经学院没有辜负院领导的厚望,学生在校期间未发生重大事故和问题,学生素质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秉着“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学生工作上从不放松。

2.加强学生日常工作管理,保证学生工作有序进行    

严格遵照《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要求,确保学生日常管理顺利进行。

1)加强学院行为规范的学习。

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最基本的就是遵守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以此来修身,增强内在素质。因此,本学期学生入学后财经学院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各项管理规定和行为守则。通过学习,加强了学生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了解与自身行为的约束,增强了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保证了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有序进行。

2)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学生日常管理制度有效实施,财经学院加大常规管理工作力度,做到学生管理严、细、实、恒。日常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管工作的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寝室卫生检查,早晚自习检查,上课出席情况检查,参加活动情况检查,以及日常表现情况检查等。对于这几项情况的检查。

进行良好的就业指导教育。提前对2017级实习生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提高财经学院的就业率。

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财经学院一直秉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奖助学金的评比工作。助学金的评比使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奖学金的评比目的使成绩优异,品格良好的同学继续努力。评比工作严格按照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综合审查,做到奖助评比透明化。

学费收缴工作,经过学院组织动员,辅导员耐心工作,财经学院学费收缴完成99%以上。

做好学生专升本动员工作,财经学院20毕业生专升本65人,位居学校第一名,四、六级英语考试,省二、国家级计算机考试报名数通过率也是全学校最多。

3)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

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校园活动的内容丰富,都吸引着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为了丰富财经学院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现学生精神风貌。财经学院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精彩的篮球赛、啦啦操比赛、运动会、百年校庆大型表演均取得优异成绩;组织沙盘社团,民族舞社团,瑜伽社团,金手指社团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为了丰富财经学院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现学生精神风貌。财经学院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职教周活动展现财经学子的专业技能;啦啦操、篮球赛……展现财经学子的多才多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都取得了良好成绩,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两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的引导和奉献精神的教育,以及教育学生要具有诚信意识。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一流领军型人才偏少; 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急需要建立;兼职教师聘任政策支持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