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1 16:10:41
导语:在副市长履职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根据政府分工,我协助常务副市长分管工业经济、发展改革、财政、税收等工作;负责招商引资、物价、金融、援疆和菜篮子工程(平抑市场物价)等工作;分管商务局、金融办、援疆办、菜篮子办;联系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工作。一年来,在地委、行署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的帮助配合下,在各分管及联系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务实创新,真抓实干,不断进取,较好的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本人20xx年度思想、学习、工作、廉洁自律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及作风建设
一是把专题教育活动当做的课堂,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要求当成工作的目标,通过专题教育培训等活动提高认识,增强群众观念,拓宽服务渠道,扎扎实实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学习、查摆,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全面查找出自身“不严不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9项,并根据整改要求及时限,对照上级活动办要求及时进行整改,现已全部进行了改进与提高。二是继续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履行职责的第一需要,充分利用参加地委、行署及市委各类会议进行集中学习,主动利用网站、报刊加强自学,重点学习了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系列文件、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及自治区党委、地委各类会议精神。通过学习,增强了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党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三是始终坚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党员模范示范带动作用,认真落实党员进社区活动,坚持全身心投入工作,遇到突发事件处理、重要工作等,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精做细,使分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持续、平稳、高效的发展。
二、履职尽责落实组织部署和工作任务
20__年是企服中心迈开步伐、全面履职的一年,我们坚持以十精神为总指挥,强化服务意识,作风转变成效明显;以国际视野、前瞻意识为引领,大力推进改革创新项目,改革步伐稳步迈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机制方法,服务措施有力到位;以精准、专业、高效为目标,集聚高端资源,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步,为20__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积极开展党风作风建设活动,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培养遵守规则、尊重同事的工作习惯,追求专注、专业,强化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改变按习惯工作为按规律工作,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突出工作实效;强化队伍建设,举办了29场业务技能、职业礼仪、法律法规等系列培训,组织业务骨干外出考察学习,开展每月美文鉴赏活动,提高了干部队伍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完善制度,确立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中心服务窗口连续2年获评“先进窗口单位”,20__年被评为__区“巾帼文明岗”,成为__区窗口服务样板;重视引进硕士、博士高端人才,为人才发展提供锻炼平台、创造机会,形成尊重知识、善待年轻人的工作氛围;积极组织广播体操训练,勇夺全区广播体操比赛一等奖,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凝聚力。
根据__区委区政府〔20__〕1号任务令的要求,大力推行改革创新项目,全面展开企业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调研走访了600家企业、20个政府部门,完成《__区政府企业服务现状评估报告》,掌握企业需求;分类梳理48个部门共285条服务政策、740项服务事项,理清了全区各部门服务企业事项及职责;系统设计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确定了“标准设计--试点运行--全面推广”的三步走战略,初步形成标准体系制度文件,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获得专家委员会的一致认可,为__推行标准化服务提供了制度基础。
牵头协调区各产业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及在2012年审理工作中发现的不足,修订完善了“1+1+9”系列政策并组织召开政策会及政策宣讲;完善资金项目受理程序,全年共接收__47家企业(含个人)的1989个资金项目申请;提高项目材料审核标准和要求,严格把关,加大核查力度,充分发挥统筹作用,积极筹办了两次产业专项资金联审会,合理安排了4.1亿元产业资金,有效发挥了产业资金的政策引导作用,力促产业转型升级。
牵头统筹,协同住建局制定了《__区企业人才住房配售管理办法》及《配售实施方案》;组织召开政策会,编印发放小册子,在区政府在线、企业服务网、深圳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提高了企业的政策知晓率;完成人才住房申报系统设置,于20__年6月8日正式接受申报,严格按规定予以分配,圆满完成对289家企业的3500套人才住房配售。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住房政策获得区领导、广大企业的高度称赞,树立深圳人才住房配售的新标杆,成为解决企业焦点问题、促人才集聚的佳策良方,得到其他区的纷纷效仿。
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针对企业家关切的重点和难点,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顺利开展“企业家关怀行动”。确定600家企业的1000名企业家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向680位企业家发放服务手册和服务卡;设立企业家服务热线,共接听答复580个咨询电话;编印发放四期《企业家参考》,及时为企业家推送市、区政策,提供高端商务、服装定制、心理咨询、医疗保健等信息服务;组织30名企业家及家属赴清远考察,搭建了政企深度交流平台;在公、检、法和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企业家绿色通道,切实提高企业家在人身、财产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安全感;设立了亲情通道,高效解决了重点企业家的子女就学、户口调动、居住证、社保办理问题,__医院为企业家及家属提供特诊服务__7人次,增强了企业家对__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发展信心。
以心安、健体、感动、乐韵为核心,与园区、协会合作开展“企业精神家园”建设系列文化活动。在天安科技园区为200多家企业1000人开展了六场心理健康讲座及沙龙;举办了泰然、天安、上沙工业园区员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与泰然物业、天安物业联合举办了“金谷文化节”、“服装文化节”、“美丽深圳”摄影比赛、“祖国在我心中”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支持食品行业协会在天安数码城文化广场举办“幸福__欢乐食品购物节”活动。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展开企业文化活动,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百万企业劳动者打造了精神家园,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根据市、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协调许勤市长、吴以环副市长的__家企业挂点联系工作,协调办理37个问题。根据2012年区领导挂点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20__年区领导挂点走访工作方案和挂点名单,于8月至10月,牵头组织区四套班子30位领导共走访__7家企业、19家行业协会和8个产业园区,召开服装、安防、供应链、建筑、软件、外商投资等行业企业座谈会,形成《关于20__年区领导走访企业情况的报告》,为区委区政府谋划20__年工作提供了参考。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及建议464个,根据问题性质进行分类梳理,分别建立服务档案和“专办联络员”制度,定期跟踪、反馈问题办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管理法》和省、市《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规定》等法律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非煤矿山、炭质页岩和河道砂石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无证开采、非法加工经营行为,全面保障正常的生产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就进一步建立健全非煤矿山、炭质页岩和河道砂石开采加工长效监管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和矿产资源管理的决策部署,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建安全保障型城市、构建稳定和谐新为目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构建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保护合法、打击非法的工作格局,坚决遏止和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和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持续好转,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监管范围和重点
加强对非煤矿山、炭质页岩开采及河道砂石采挖加工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并依法取缔各类无证开采、加工、经营等非法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取证照齐全企业的开采行为和秩序。重点打击以下非法违法行为:
(一)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或河道采砂许可证及工商营业许可证等证照的非法违法非煤矿山开采点(坑、口)、河道砂石采挖加工场(点)等;
(二)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出租、转让开采权的非煤矿山开采点(坑、口)、河道砂石采挖加工场(点)等;
(三)越界越层开采的所有非煤矿山开采点(坑、口)、河道砂石采挖场(点)等;
(四)非法违法开采的炭质页岩井(坑、口)。
三、健全非煤矿山及炭质页岩开采监管机制
(一)强化镇、村两级的监督管理职责。严格落实“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各镇行政正职是打击非法违法开采非煤矿山及炭质页岩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职是直接责任人。各镇要各镇要按照《市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规定》,成立“打非办”,人员配备与辖区工作相适应,一般不少于3-5人,经费列入镇级财政预算;要严格落实直接责任人监管制、包片领导协办制和村委主任负责制,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对发现的违法开采行为,在要求责任人进行整改的同时,及时向市政府负有打击非法开采责任的有关部门报告;要根据辖区实际,制定规章制度,落实好村“两委”的监管责任。
(二)建立打击非法违法开采动态巡查制度。各镇、村要按照《市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规定》的要求,切实做好责任区域内的非煤矿山及炭质页岩开采日常巡查,特别要加强对已关闭的井(坑、口、点)的巡查检查,原则上每周不少于两次;要认真搞好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力争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国土、公安等部门充分发挥基层国土资源分局、派出所(社区警务队)的作用,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巡查检查,有效监督属地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做到巡查、监管、办案同步推进。
(三)建立打击非法违法开采联合执法制度。联合执法行动原则上每季度开展一次,由市国土局根据需要适时提出建议,报市政府研究决定后,督查、公安、监察、国土、水利、林业、安监、煤炭、工商、河务、供电等部门和有关镇按要求选派人员参加。参加联合执法行动的各单位要协调联动、严格履职、严格执法,做到事件调查处置和人员责任落实的同步推进,既要保证安全隐患全面整改、违法窝点彻底取缔,又要保证责任追究落实到位。情节特别严重的要及时启动联合办案机制。
(四)建立打击非法违法开采工作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将打击非法违法开采工作纳入成员单位和各镇的年度考核目标,与年度综合考评、单位评先创优挂钩。对辖区内全年未发生非法违法开采行为的镇给予通报奖励;严格落实《市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规定》,对日常监管不力的镇、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职能部门、相关镇主要领导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降级或撤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全面建立河道砂石采挖加工监督管理机制
(一)建立河道砂石采挖加工规划编制制度。按照“统筹兼顾、科学规划、适度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加快编制河道砂石采挖和加工规划,并根据需要进行适时修订。河务部门负责黄(沁)河河道、水利部门负责其他河道的河砂采挖规划,重点明确采挖的位置、数量、范围和方式。各镇负责本辖区砂石加工场(点)的布局规划,需临时占地的要征求国土部门意见。
(二)建立河道砂石采挖有偿出让制度。各镇根据河道砂石采挖规划和场(点)布局规划,制定包括开采位置、数量、范围、年限以及出让方式和底价等内容的偿出让方案,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定开采业主。砂石采挖经营权出让收入用于相应区域的河道保护和治理。
(三)建立河道砂石采挖加工行政审批制度。砂石采挖加工业主在缴清出让费用后,凭镇政府审批意见、按河道管理权属到水利或河务部门办理采砂许可证;取得采砂许可证后,依次到国土、安监和工商部门办理临时占地、安全生产和工商经营等证照。属来料加工性质的,直接到国土、安监和工商部门办理相应证照。取得以上证照后,业主方可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四)建立河道砂石采挖加工日常管理制度。依法取得河道砂石采挖、加工经营权的业主,必须按规定的范围、地点进行生产经营,必须按要求设立堆放点、加工点,严禁越界、超量开采,不得对开采权进行二次转让。河务、水利、安监、国土、工商等部门和各镇要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发现问题的立即责令整改。业主应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整改到位,否则依法进行查处,情节严重的予以彻底取缔。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政府成立打击非法违法开采工作领导小组,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如遇特殊情况则随时召开,及时通报情况、部署任务、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工作人员,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本部门、本辖区“打非治违”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
“同意的代表请举手,请放下;反对的请举手,没有;弃权的请举手,没有;一致通过。”
2月18日,海宁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闭幕会上,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关于农户刚需建房的决议》。这意味著,海宁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就农户刚需建房开展特定问题调查的接力棒,顺利地交到了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手中。
由最初的决定启动特定问题调查,到决定提交人代会审议,再到人代会作出决议,海宁市两届人大及其常委会接力监督的,是怎样一项民生问题?
作决定 首次启动特定问题调查
“你看,这大孙子都已经会满地跑了,再过几年,小儿子也该结婚了,这房子肯定挤不下了。”每每提起两个儿子的事,海宁市斜桥镇仲乐村的孙大妈总要为分立户的事犯愁。
“我家这房子还是爸爸手里建的,已经快二三十年了。”周王庙镇长春村的老吕指着石灰已脱落得所剩无几的外墙,叹了口气说:“现在就怕台风暴雨天气啊!”
在海宁农村,大部分农房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因为建造年份较久,一些房体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老化,同时随着子女的相继长大,房屋居住面积也捉襟见肘。2003年以来,海宁市各镇相继实施“撤小点、并大点”、“两新”工程等,对村庄布点规划进行了多轮调整,加上近十年来对农户建房实行限批限建,刚需建房的需求量逐年增大。2012年至2016年,海宁市人代会共收到涉及农户建房问题的代表建议17件。
民生所望,监督所向。农户刚需建关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个特别重大的民生问题,引起了海宁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经过前期初步摸底调查,发现基层村庄布点规划不够完善、中远期控制点建房政策反复等问题较普遍,考虑到整个农户刚需建房涉及面广、个体差异大、情况复杂。经过几番商讨斟酌,2016年9月23日上午,海宁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依法作出《关于组织农户刚需建房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并开展调查的决定》,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农村基层人大代表组成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并由与农户建房有关的规划、土地、农经等方面专业人员和熟悉相关法律政策的律师等组成专家组。特定问题调查在海宁市首次被唤醒。
“这是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体现人大为人民的具体行动。”动员大会上,海宁市委书记朱建军要求“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改善民生的有关精神,确保扎实有力推进农户刚需建房特定问题调查工作,为科学有序推进农户刚需建房问题奠定基础”。
当天,该消息一经海宁市全媒体推出,即引起层层“围观”,该条微信在3个小时内点击破万,网友纷纷留言,“期待再期待”“确实是好消息,举双手赞成”……
全动员 历时四个月开展全面调查
“特定问题调查是一项非常严肃、非常严格、非常严密的工作,任何接受调查的个人和单位、组织必须依法履行如实反映问题和情况的义务。”时任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辉强调。
2016年9月23日,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了调查总体目标:切实掌握全市农户刚需建房的现状和问题所在,推动政府完善政策、修编规划,切实解决农户刚需建房问题。会后,特定问题调查在海宁市12个镇、街道全面展开。
“大妈,你家的房子是什么时候建的?”“现在几个子女有立户的想法?”那段时间里,每天中午或傍晚吃饭时,村里总会有这样一些人拿着一叠调查问卷,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填写。这是各镇、街道根据要求先行开展自查。
“你好,我们是市统计局的工作人员……”为掌握全市刚需建房的具体性质分布,10月上旬,从各镇、街道上报刚需户中,特调委又随机抽取了500户,组织专业统计人员上门开展入户抽样调查。
与此同时,由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分别带队,分赴各镇、街道召开各类座谈会14个。
“你是村民小组长,对老百姓建房最有发言权,你先说说看!”
“如果现在让你去规划好的新村点建,你愿意去伐?”
2016年10月17日下午,长安镇政府四楼的大会议室内,30多人围坐成一圈,时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辉正就农户刚需建房问题召开座谈会,听取该镇部分市镇人大代表和村民小组长代表的意见建议。
“几个村子只规划了一个点,虽然比较集中,但因为是跨组的,农户房子造过去后,土地跟不过去。”
“现在弟兄分家,自己小队里不能造,他也不愿意去别的组,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现在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就想要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想让子女住得宽敞一点,这对老百姓来说是件大事。”
“年纪大一点的,还是想在原地基造,他们有原来的风俗习惯、邻里关系在那里。”
…… ……
短短一个星期,周王庙、丁桥、斜桥等镇街都相继召开了类似的座谈会。
“想问一下,前段时间镇里和村里有没有人来调查过刚需建房的事?”在相关乡镇、街道听取意见过程中,特调委发现,前期个别镇、街道上报的自查情况和统计数据,与农户的实际情况有出入。为此,决定再从中抽取部分上报的刚需户,由特调委成员入户核查数据的准确性,并当面听取农户的真实意愿。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特调委还搜集、掌握了周边县市农户刚需建房问题的现状和解决办法,与本市情况开展横向比对和综合分析。2016年12月底,特定问题调查报告出炉。
作决议 新一届人大接过跟踪监督接力棒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特定问题调查报告先后提交市委书记办公会议、特调委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反复讨论,征求和吸纳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大到调查报告结构的调整,小到逐字逐句的斟酌,几上几下,进行了不下20次的修改完善。
“现在我受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委托,对调查工作报告如下:……”今年2月6日,海宁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专题听取关于全市农户刚需建房的特定问题调查报告。
“这项工作十分必要,调查工作扎实有力,真实反映了我市农户刚需建房的现状。”
“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运用好调查报告的成果,将这一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调查报告中反映了全市刚需农户的真实想法,但其中一些农户的想法也不合理。”
“报告中的用词还需要更慎重、客观一些。”
经过认真审议,大家一致认为,此次特定题调查工作做得扎实,调查工作面广量大,原因分析有理有据,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当下,如何执行、落实这些建议才是关键。
然而,海宁市十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已临近届末。“人”换届,“监督”不换届。2月14日,海宁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除了审查法定的六项报告外,“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农户刚需建房的报告”被列入大会议程。
“要调整规划,根据各个镇、街道实际情况,科学调整规划。”来自马桥街道的沈玉祥代表建议。
“最好是按照一定比例分年实施,迫切需要解决的,先批给他们;不是特别迫切的稍微缓缓,分年度,按计划解决。”来自袁花镇的孙小平代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2月18日,在充分审议的基础上,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关于农户刚需建房的决议》。海宁人代会历史上首个基于特定问题调查作出的重大事项决定诞生。决议明确要求,市镇两级政府要按照五年内基本解决农户建房刚性需求为目标,因地制宜制定分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新市镇、新社区建设。要通过全面实施“1+X”规划点,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比例,加强跨村、组调地落地工作力度,切实保障农户刚需建房土地指标,确保刚需建房有“点”建、有“地”建,精准化解农户刚需建房问题。同时明确,市人大常委会对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内报告实施情况,在决议实施完成之前,每年报告实施情况,并印发下一次人代会。
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年。团结和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照书记提出的严格遵循政策法规,做到科学规范有序;全面推行阳光人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人事人才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争取大政策、促进大和谐”和“五个突破”工作中心,按照“突出三个重点、把握三个热点、破解三个难点、打造三个亮点”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公务员管理、人事制度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市场化配置、机构编制管理和企业干部解困维稳等诸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效。现将一年以来本人履职情况述职如下:
人才瓶颈制约正初步得以突破
一、坚持以人才工作为核心。
破解人才制约是人事编制工作的重点目标。书记在市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才危机是巴中最大的危机。要着重研究制定和落实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重用人才的激励措施和办法,人才瓶劲制约是巴中经济发展的核心障碍。让人才留得住、引得进、受重用。按照这一要求,以“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为标准,坚持“科学用人、规范用人、有序用人和公开用人、公平用人、公正用人”两眼向外抓引进、两眼向内抓盘活,着力优化人才环境,缓解人才需求矛盾。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围绕“让能干事的有机会、给肯干事的以舞台、使干成事的得重用”用人导向和坚持“以待遇吸引人才、以感情留住人才、以事业成就人才”要求,书记的强力主导和高度重视下,对我市人才队伍现状、人才开况进行认真分析和广泛征求听取各界人士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出台了巴中市引进硕士研究生等优秀专业人才试行办法》采取“给编制、给岗位、给待遇和营造良好人才环境”8条优惠政策,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全国各地各院校毕业的研究生踊跃报名,志愿到巴中发展。已登记志愿到巴中工作的优秀人才3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5人、211工程”学校重点专业本科生21人。特别是开启引进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之后,年11月四川师范大学举办的面向四川省第三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人才招聘大会上,市引进人才的8条优惠政策吸引了2000余名高校毕业生排成长队咨询和应聘。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等领导亲临我市展区,与应聘学生亲切交谈。华西都市报等媒体对高校毕业生踊跃应聘我市职位的壮观场面给予了报道。当天现场登记70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人、211工程”学校重点专业本科生8人,其他本科生687人,涉及13个专业。二是优化人才选用环境。坚持以市场化配置人才为导向和考试选人用人为手段,逗硬坚持公务员“凡进必考”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凡聘必考”公务员晋升职务“凡升必考”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凡评必考”四必考”制度,构建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切实规范了用人环境,促进了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全年共组织录用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和职称评审考试37次,参考人数19724人。通过网络、现场报名共有8530名高校毕业生应考我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位和村(居)岗位,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生2604人(重点本科生114人)专科生5052人,市外生源1305人分布于23个省(区、市)已录用到岗200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人、重点本科生37人,其他本科生337人,市外生源421人。三支一扶”计划录用242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录用141人、西部志愿者”计划录用45人,招考公务员33人、招考人民警察290人、招考教师1017人、其他事业单位招考209人。三是激发人才内在活力。抓好人才引进、优化人才环境的同时,着力加强对现有人才的管理。积极组织实施机关中层干部及重要岗位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工作,已有市规划和建设局、财政局、林业局、民政局、政府办、农机局、农业局、发改委等8个单位全面完成了内设机构和重要岗位负责人的轮岗交流,其他部门正在抓紧思想动员、方案制定,酝酿实施,预计年3月底前可全面结束。同时按照建设规范化责任型政府要求,开始研究思考完善行政机关公务员考核机制,改进公务员考核办法,建立分类分级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服务对象在评价公务员业绩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公务员考核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社会公认度。四是统筹城乡人才开发。主动把人事人才工作的服务领域向农村延伸,服务对象向农村人才延伸,服务重心向农村人才开发延伸,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开发农村人才的职能作用,建立农村人才开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效整合组织、人事、劳动保障、科技、科协、教育等部门职能,全面开展职称评审进农村、培训教育进农村、科技智力进农村、就业服务进农村、表彰激励进农村的五进农村”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全年共评审认定农民(农业)技术职称7405人,其中农民技师46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4078人;组织培训贫困农民5.7万人次;派遣科技特派员进村300人;选派高校毕业生499人到村“三支一扶”下派优秀干部到乡村任职1184名;建立农村人才开发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60个、示范岗870个;推选优秀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53名,从优秀村(居)干部中公开考录公务员13名。市“五进农村”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得到省人事厅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依法行政进程有了明显加快
二、坚持严格规范管理。
作为提升部门形象,始终把坚持规范化管理。优化工作环境,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和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重头戏和杀手锏。一是以实施公务员法为重点,有效规范公务员管理。按照公务员登记规定,严格坚持登记范围、登记对象、登记程序、登记纪律,全面完成公务员首批集中登记。针对公务员法实施反映出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组织力量,先后多次深入县(区)深入基层单位专题调研,认真梳理和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建议,稳妥地化解了矛盾。对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审核。公务员入轨登记基础上,积极启动集编制实名制管理、身份现代化确认、财政供给规范化管理于一体的公务员实名制管理办法,建立了动态的公务员管理数据库。为提升公务员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以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为重点,有效规范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公务员登记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工作。会同财政部门积极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项津补贴清理规范工作。积极指导和探索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的办法,广电总台、巴中日报社和规划、卫生等部门的事业单位试行打破档案工资、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推动了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和突出贡献人才倾斜的激励分配机制与导向的形成,切实搞活了内部分配。三是以优化职能配置为重点,有效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科学破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新形势下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前移和快捷高效服务要求,超前思维、事先谋划、精心准备,顺利设立了市委常委办和市政府应急办两个机构;整合市委办、市政府办和群众工作职能,设置市委市政府和群众工作局,市纪委、人事局、市法院等20个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设立了群众与工作科;强化和完成了政务服务工作机构的职能配置,对铁路、防雷防雹、人才和老干部管理等职能进行了明确,积极理顺市区广电机构管理体制,促进了部门职能更加明晰、管理机制更加科学、事业发展更有保障。推进“三项改革”不断健全行政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行政体制改革,对全市行政部门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出2个部门职能偏移;对职能交叉、重叠的国资管理部门予以职责归位;对建设、国土、民政、农业等7个部门的25项职能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办理;对2个部门履职不力而引发的群体矛盾进行协调化解。全面启动乡镇机构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狠抓工作汇报、政策宣传、情况摸底、意见反馈、方案上报等“五个到位”及时编报了全市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做好了全面实施的各项准备。拉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序幕,按照“规范、发展、搞活”改革思路,积极稳妥地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前期4个机构设立和编制调整、卫生执法编制分解核定等,积极借鉴外地经验,研究界定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办法,着力整事事业单位公共事务管理资源,逐步推进事业单位职能社会化。创新事业单位管理、机构编制管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等“三大体制”对事业单位走向市场、走向社会进行跟踪管理,坚持依法登记、变更、注销、备案、审批、公告、管理“七到位”出台《行政机构设置和管理办法》办事程序、协调机制、管理方式上全面系统界定,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制度,使机制编制管理形成了体系;就机构编制管理三个法规执行情况,会同人事、监察、财政等部门历时5天,深入三县一区,以随机抽查完成对1个党委工作部门、7个政府工作部门,2个政法执法机构、2个事业单位等12个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检查,对超编进人、人员编制混用、行政机关人员在下属事业单位兼(任)职、超职数配备干部、吃财政“空饷”分流人员反弹等问题进行了查纠,对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了通报,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法规的严肃性。
各项工作围绕和谐发展有序开展
三、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
努力把各项工作置于构建和谐巴中的大局中来思考、来部署、来安排。一是广开就业渠道,抓好重点突破的同时。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密结合,采取腾出岗位公开招考、出台引进人才办法公开引进、组织现场招聘会搭建就业平台、择业指导咨询提供职业导航、开展人事给予倾力帮助、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等多种措施,有效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录(聘用)高校毕业生2009人,通过人才市场推荐就业和引导自谋职业实现就业2375人。二是强化帮扶责任,有效解决企业干部实际困难。为实现企业干部“零上访”零赴省”零进京”这一目标,层层签订《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帮扶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到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头;加大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力度,深入企业、深入企业干部家庭宣讲政策、排解矛盾、做到政策宣传到家、走访慰问到家、困难解决到家、心里话儿说到家;坚持重点稳控,对企业干部维稳重点人实行“定领导、定科室、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限、定责任、包稳控”和“六定一包”责任制,采取“一对一”一帮一”办法,落实包案责任,确保稳控对象不脱控;坚持典型引导,开展向转业干部林强学习活动,引导干部顾大局讲团结。通江县企业干部自觉主动向该县遭受洪灾的农民群众捐款3万余元,并表示不上访、不串联、不成立维权组织;坚持排查化解,树立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和积极主动的维稳观,变被动处置为主动排查、变转业干部上访为主动下访,认真排查隐患,依法、依情、依理解决企业干部的生活困难和合理诉求。巴州区企业干部代表白明顺曾两次到京,有名的上访典型,该同志生病期间,帮扶领导经常到家看望问候,帮助解决困难,使其非常感动,现已转化成为维护企业干部稳定的政策宣传员、矛盾化解员、维稳信息员;坚持依法处理,对个别长期违法违规上访的重点人”依法予以训诫,并收集、掌握、固定证据,收到教育一个、引导一片”良好效果。市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做法得到省委办和省办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并分别用专刊介绍通报全省。三是维护公平正义,切实加强人事争议仲裁。针对社会不和谐因素逐渐增加、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普遍增强的实际,成立了人事争议仲裁中心,从机关内部选配工作人员,配强班子、充实队伍、加强培训,为依法开展人事争议仲裁,及时公正受理人事争议案件,化解人事争议矛盾奠定了基础。四是强化内部管理,确保人事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为认真落实书记提出的严格遵循政策法规,做到科学规范有序;全面推行阳光人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求,全面实施了以打造“阳光人事”为核心的阳光人事”法治人事”人才人事”和谐人事”建设,全市人事编制系统着力开展了全面推行阳光人事,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开展领导讲党课、专家讲理论和警示教育到监狱、法制讲谈到机关、作风纪律到军营、廉政教育到家庭、扶贫济困到农村等“七个一”活动为载体,强化廉政建设;以贯彻“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十条意见和开设职工互动学习讲堂为抓手,强化能力建设;以落实人事编制机关“八个坚持、八个不准”规定和人事编制工作规范为重点,强化制度建设;以编制实施《巴中市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行政审核审批和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为途径,强化效能建设,以树立人事编制干部十种意识为导向,强化思想作风建设,以开通人事人才网、人事考试网为平台,强化阳光党务政务建设,切实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为使干部懂得监督、习惯监督、自觉接受监督,邀请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市法制局长到机关给职工专门讲授监督法和行政许可法;建立了人事编制工作监督员制度,从各界人士和人事编制工作服务对象中择优选聘一批监督员,切实加强了对干部职工及其行政行为的监督。深入扶贫村宣讲省九次党代会、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第一时间深入抗洪救灾第一线为灾民送去救灾物资和现金,并指导抗灾自救、恢复生产。按照“六个一”要求,投入2万多元建起“关爱留守学生之家”1个,41名干部结对关爱41名留守学生。中秋节日当天,局领导率领机关干部,邀请市卫生局、团市委领导和市妇幼保健院7名医师为留守学生送月饼、送亲情、送温暖、送健康,与留守学生共度中秋佳节,受到广大村社干群和留守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大力支持平昌县基层政权建设和为加快通江发展尽心出力,开展军民、警民联谊活动,学习军营好作风好纪律,支援驻巴部队建设。先后在局机关有限的业务经费中分别挤出5万元、1万元支援平昌乡镇建设和驻巴武警支队营房建设,协助配合市委组织部为通江县选派干部30多名,有力支援了通江发展。
切实提升管理水平
四、加强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机关管理服务水平和机关形象,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事编制干部队伍。更加注重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规范机关管理,围绕构建“阳光人事”法治人事”人才人事”和谐人事”这一总体目标,全市人事编制系统着力开展了全面推行阳光人事、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开展领导讲党课、专家讲理论、警示教育到监狱、法制讲座到机关、廉政教育到家庭、扶贫济困到农村等“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强化廉政建设;以贯彻“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十条意见和开设职工讲堂为抓手,强化能力建设;以制定人事编制机关“八个坚持、八个不准”规定和人事编制工作规则为重点,强化制度建设;以编制实施《巴中市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行政审核审批和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为依托,强化效能建设;以树立人事编制干部十种意识为导向,强化思想作风建设;以办好“巴中市人事局”网站为平台,强化阳光政务建设。特别是今年来我紧紧抓住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有利契机,按照市委书记、洪金市长、延荣常务副市长、光远部长等领导对人事编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打造“阳光人事”为抓手,围绕人事编制干部社会形象更加良好、阳光人事运行更加规范、人事编制工作全面推进“三大目标”扎实开展互动学习设讲堂、为民服务到基层、开放公务强监督、警示教育到监狱、法治讲座进机关、公务运行重规范、开门纳谏查问题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施活动,丰富活跃了机关作风整顿建设内容和形式,突出了作风整顿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廉洁意识、法制意识、进取意识、自律意识和依法执政、科学执政、为民执政、廉洁执政能力,提高了人事编制工作的管理服务水平和社会公信力,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切实增进班子团结
五、加强民主集中制。
【关键词】电力设施;输电线路;跳闸;故障;分析
1.概述
2014年7月,皖北地区发生附近村民出殡使用吊车下葬棺木吊车误碰电力线路造成一起22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跳闸故障,且电击击伤2人,经查当地派出所伤人报案记录、现场调查记录和咨询附近居民,得知村民出殡下葬租用吊车下吊棺木时,该吊车驾驶员未听取雇主及亲属多次提醒注意上方电力线路,盲目伸展吊臂,误碰线路B相导线造成线路接地跳闸。经调查该吊车尚未上牌备案,驾驶员系无证驾驶,且中午饮酒,事后吊车暂扣于事故现场,吊车司机逃逸,案发后,雇主随即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2.线路外破故障发生暴露的问题分析
电力主管部门、电力企业等单位不断探索新举措,强化地区电力设施保护管理,有效遏制了大量破坏电力设施行为,但是电力设施遭到外力破坏,且出现出殡吊车碰线等新情况,反映出地区电力设施保护管理工作还存在问题。
2.1 社会对电力设施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
尽管电力主管部门和电力企业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提高社会对电力设施保护重要性认识,但是破坏电力设施违法行为、市政建设和树线矛盾等情况依然存在,对电力设施安全构成威胁。
2.1.1 违章施工威胁电力设施安全运行
城市发展、经济开发区的不断兴起,致使原先位于田野上的电力设施逐步进入厂房区、居民住宅区,在厂房、居民住宅等建筑物建设过程中车辆撞断电杆、吊车施工、泵车碰触高压线路、挖掘机挖断电力电缆等现象层出不穷,破坏电力设施不仅给电力企业带来电网安全事故,有时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给社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电网安全事故直接造成某些企业、事业单位、施工现场和城镇居民突然停电,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损坏将带来巨大的间接经济损失。
此外,在类似煤矿电力重要用户多的城市,突然断电可能会造成矿井停电,井下无照明、供氧设备停止作业,井下作业人员因供氧不足引发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严重威胁到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
2.1.2 施工建设引发电力设施安全隐患
土地资源有限,因利益关系等原因,市政建设、开发商建设和农村居民房屋扩建都在争夺有限的土地资源,早期依法划定的电力线路通道保护区被逐渐挤压,使得原本处于城市边远地区或农民耕地的电杆成为道路中间的“拦路虎”,在电力线路保护区、甚至线路下方违章建筑,不仅对人们日常生活活动安全构成威胁,也留下了电力设施安全隐患。
2.1.3 违章植树威胁电力设施安全运行
林业、市容等部门为美化城市环境,在城区道路、乡村公路两边种植法国梧桐和白杨等速生树木,种植时满足安全距离要求,一两年以后快速生长逐渐接近电力线路,直接对电力线路安全运行构成威胁,虽然电力企业以函件等方式告知相关部门,但是由于其对电力设施清除障碍认识不足,电力企业修剪树木受阻,给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带来困难,留下供电安全隐患,夏季龙卷风、飓风等强对流恶劣天气频发,经常出现树木拦腰折断倾倒至电力设施,引发供电中断事件,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2.2 电力企业电力设施保护管理措施存在局限性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电力设施保护管理机制,电力企业宣传、技术防范、停电措施治理隐患等措施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有效防治电力设施安全隐患。
2.2.1 电力设施保护知识宣传效果不明显
电力企业每年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张贴公告、标语、散发宣传单(册)、出动宣传车、设立宣传台、放映露天电影、开办讲座、上门访谈、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知识,仅依赖于告知,没有列入市级、县级、镇级、村级政府重点宣贯和强制执行内容,很难真正深入人心,主动参与保护电力设施,致使破坏电力设施行为居高不下。
2.2.2 技术防范措施投资大、收益小
为防止电力设施附近施工作业接近电力线路,电力企业在电力线路杆塔安装报警功能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等,进行远程监控和报警,提醒施工人员远离电力线路,皖北地区部分线路为淮北、亳州、宿州、阜阳和蚌埠等地区连接线路,点多面广,途经区域存在各种跨越情况,大量安装监控系统投资巨大,且提醒只能在某一时刻发挥有限的作用,难以让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植根人心,投资大、收益小。
2.2.3 内部联动停电治理隐患措施影响供电服务质量
当前电力企业内部治理电力设施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只有停电,在发现违章作业危及电力设施安全运行时,勒令其限期整改,隐患整改结束后恢复送电,但是出现违章植树、机械作业等行为无需供电作业时,停电措施失效,并且电力企业内部还受供电服务“十项承诺”的限制,不得随意停用客户电源,引起客户投诉直接影响供电服务质量。
2.2.4 电力企业无行政执法权
政企分离,地方供电部门转为电力企业,电力划归地方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管理,电力企业作为法人主体,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不再有行政执法权,地方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作为电力主管单位,侧重于地方经济发展整体影响因素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在电力管理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均有限,致使电力行政执法存在“真空”,电力设施保护日常管理缺乏威慑力。
2.3 电力管理部门依法保护电力设施力度不够
电力管理部门除通过执法维护电力设施安全职责以外,更多的职责是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上,保障社会秩序和稳定发展,难以全程监督行政执法部门执法过程,跨区域协同执法机制尚不健全,导致依法保护电力设施力度不够。
2.3.1 电力设施保护联动机制不健全
电力设施保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主导下调集各相关部门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功效。当前盗窃破坏电力设施违法犯罪行为猖獗,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直接反映出电力管理部门与公安部门缺乏联动机制,不能快速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以示警示;电力设施安全隐患与日俱增和得不到彻底消除,体现出安全监管部门和电力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联防联治力度不够,需要建立联动机制加强督办,加快隐患排查治理进程。
2.3.2 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治理力度不够
电力供应具有连续性和持续性特征,电力设施安全隐患引发电力安全事故,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供电中断,因此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治理时限要求越短越好,然而电力企业行文函告电力主管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安全隐患,到隐患分解至委、办、局等具体实施单位办理,手续问题在流程中的时间较长,外加安全管理部门处理安全隐患的时限相对宽松,不能满足电力安全隐患治理要求。
2.3.3 跨区域协同执法有待加强
根据发展需要,当前国内部分省份逐步建立起跨区域行政执法协作机制,逐渐形成相邻或者交叉的跨区域行政协作执法圈,可以解决部分跨区域违法行为。然而,在正真的实践中,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下,跨区域协同执法保护电力设施受到了行政区域分割、地区制度建立、具体实施等方面的限制,合理性在理论上还存在空白,跨区域协同执法机制有待完善和加强。
3.解决突出问题的对策
根据政府部门和地方供电公司的双向需要,结合当地区电力设施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建立依托政府提升全民电力设施保护意识、完善电力企业内部联动安全防控机制和建立电力设施保护管理联动组织体系,不断加强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确保电力设备稳定运行,赢得政府放心和社会满意。
3.1 着力增强社会保护电力设施意识
将电力设施保护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增强各级人员对电力设施保护的认识,并通过强化地区大型施工机械管理和完善电力设施保护地方立法,增强社会保护电力设施意识。
3.1.1 电力设施保护管理纳入政府目标管理
促请市委、市政府在年度责任单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任务分解中增加电力设施保护管理,将电力设施保护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确保电力设施保护的刚性执行,提高全民电力设施保护意识。
(1)横向建立起政府季度协调调度机制,结合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要求和指标分解任务,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定期督查督办事项,纵向建立“供电公司对接市、区、县政府,电力设备运维部门对接镇政府,部门专工对接村委会”的三级对口衔接机制,将工作重心下移,常态沟通,及时查处各类安全隐患,保证电力设施健康运行。
(2)林区地带、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经常发生地段和人口密集易产生违章建筑、植树等隐患地段,由上级政府委派熟悉乡情的村书记或村主任担任电力设施保护群众护线监督员,作为就地护线的补充,借助地方政府力量依法设立电力设施保护区标志和防植树、防施工碰线、防垂钓等活动的警示标识,协调电力设施不受侵害,确保电力设施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和不发生电网安全事故,稳步推进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目标实现。
(3)在电力企业电力设施保护管理专业队伍结合日常巡检工作,督查各级政府委派的电力设施保护群众护线监督员工作质量和主动参与电力设施保护管理工作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部门反馈督查情况,作为政府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依据之一,以政府目标考核促使各区、县及乡镇村政府部门电力设施保护管理工作质量提高,强化电力设施安全防护,推动管理指标和管理目标实现。
3.1.2 强化地区大型机械施工安全管理
针对当前全国范围内大型施工机械、商砼等企业机械施工碰线造成输电线路跳闸事故高发态势,强化地区大型机械施工安全管理。
(1)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相关情况,重视大型施工机械在电力设施附近施工威胁供电安全问题,经济和信息委员会联合安监局建立地区大型施工机械施工单位及驾驶员台账信息,每年召集大型施工机械单位及个人总结安全工作,通报对电力设施安全运行影响等情况,加大全市大型施工机械施工单位及驾驶员安全监管力度。
(2)安全监督部门对全市吊车、混凝土浇灌车、挖掘车等特种车辆进行排查,针对特种车辆操作人员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安全知识宣传培训专项活动,扎实做好特种车辆驾驶员涉电作业安全知识培训工作,不定期温馨短信提醒作业人员提高电力设施保护意识,防范外力破坏事件的发生。
(3)市级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办公室每年至少组织大型施工机械施工单位及驾驶员开展两次大型施工机械线路附近施工安全注意事项等电力设施保护专项培训,增强商砼等企业涉电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引导大型施工机械单位及个人主动参与保护电力设施工作,减少对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危害,力争从源头遏制机械施工碰线外力破坏事故发生,保证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3.1.3 完善电力设施保护地方立法
在《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国家级法律法规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修订时,地方政府可以根据需要经市人大完善立法,明确电力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管职责,明确危及电力设施安全运行处理方式及流程,有效缓解电力设施安全管理面临的空前压力。
根据地方电力设施保护管理需要,依据《安徽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由地方电力监管部门起草《电力设施保护实施细则》,建立地方政府委、办、局电力设施保护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公安机关、国土部门、建设规划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的电力设施保护管理职责,规定各相关单位在工作中履职不力的处理意见,将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植树、违章建筑、违章施工等行为视为影响社会公共安全行为同等查处,除依法进行停电外,进行适当经济处罚,《细则》经市级人大讨论研究通过后实行,有地方监察部门监督《细则》的执行,齐抓共管,确保电力设施安全运行和电能稳定供应,共建和谐城市。
3.2 完善电力企业内部联动安全防控机制
完善电力企业内部联动安全防控机制,加强部门之间联动,形成合力防范电力设施附近施工作业等不安全现象。
(1)对在电力设施保护区附近申请建设、用电的客户,根据土地和建设用地规划,经审查满足电力设施保护要求的,在签订供用电合同前,用电客户施工应保证电力设施安全,不得违反现有规划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兴建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建筑物、种植高秆植物等行为,如其违约行为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立即中止供电。
(2)企业对外除将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报市级电力行政执法部门备案以外,对制止无效或难以消除和控制的不安全现象,以书面报告当地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由电力行政执法部门办理《电力隐患整改通知书》等行政文件,做好电力设施保护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处置工作,及时完善《电力设施保护区违法施工、违法建筑情况备案表》,全过程监督电力设施安全防护管理。
(3)发现电力设施遭受破坏、盗窃行为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会同电力警务室赶赴现场,做好现场收取物证、照相、录像等取证工作,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现场勘查和取证工作,并在 24 小时内会同法律部门做好损失评估、证据完善、维权诉讼等方面工作,利用行政执法手段提升电力设施安全防护威慑力,同时为后期依法处理打好基础。
(4)在电力设施保护区附近的开发区和易建房屋等项目的区段,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向开发区、建设项目管理部门、沿线客户开展电力设施保护法规、知识宣传,必要时在施工现场设立宣传告知、警示牌,并采取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原则,协商互相妨碍时的处置工作,借助政府力量强化电力设施安全防护管理。
3.3 构建电力设施保护管理联动组织体系
在政府层面建立安监局、林业局、规划局等多部门联动机制,保证电力行政执法刚性执行,同时成立电力设施保护管理政府组织机构和管理网络,建立起目标清晰、职责明确、运转有效的电力设施立体防护责任体系。
3.3.1 建立政府多部门联动机制
成立以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由经信委、安监局、建委、工商局、林业局、规划局、质监局以及公检法等十五家单位为成员的电力设施保护保护领导小组并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安监局牵头建立起林业、城管、公安、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办公室等部门组成的电力设施患治理网络机构,并纵向扩展到各区、县对口部门,电力设施患治理网络覆盖各部门,电力设施隐患治理列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为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力设施患治理夺得先机,同时推动电力行政执法刚性执行。
3.3.2 成立电力设施保护管理政府组织机构
电力设施保护管理组织机构按照政府目标管理要求,建立市、区、县三级电力设施保护与电能保护办公室,在市级电力设施保护与电能保护办公室下增设综合科,乡镇村党政负责人挂靠县级电力设施保护与电能保护办公室协助日常工作,发挥各级电力设施保护与电能保护办公室的桥梁纽带作用,联合林业、城管、公安、规划等单位形成合力实施电力设施安全防护管理。
3.3.3 组建电力设施保护管理网络
电力设施保护管理工作由分管电力副市长管理,各区、县及政府行政负责人负责制,电力企业参与技术管理,实行行政负责人负责制,各乡镇、自然村、县级供电公司及乡镇供电所贯彻落实上级电力设施保护管理措施及要求,行政负责人负责行政区域内属地安全防护,健全电力设施保护管理网络,同时明确电力企业落实电力设施保护的主体责任和政府相关部门监管、牵头处理等责任,细化管理职责、考评和奖励标准,增强电力设施保护管理网络的操作性。
4.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一起220千伏线路下方出殡吊车碰线引发线路跳闸故障情况,深入分析了当前电力设施保护管理存在社会对电力设施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电力企业电力设施保护管理措施存在局限性和电力管理部门依法保护电力设施力度不够等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问题,重点从着力增强社会保护电力设施意识、完善电力企业内部联动安全防控机制和构建联动组织体系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作为电力设施保护管理工作有效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和提升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景彦,白俊峰,张嘉伟,赵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戴岩红,谢丽芬.电力设施保护立法思考[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1).
[3]黄志全.浅谈目前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
[4]侯伟娣,赵继光.电力设施保护现状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