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出台分析报告

时间:2022-04-26 11:33:01

导语:在出台分析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出台分析报告

第1篇

关键词:改革开放;研究生教育;调整;政策

我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80年我国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才正式建立学位制度,对学士、硕士、博士等详细规定。[1]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节点是改革开放后,本文从这个节点开始,展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分析。

一、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规模扩展迅速

1998年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研究生在校规模应有较大增长”。随后《关于200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通知》,就研究生规模问题进行了规定。2000年,我国研究生在学规模明显扩大,比上一年度增长29.8%,此后到2013年,研究生在学规模环比增长都在20%以上。从此,快速增长的规模成为这段时间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特征。

二、研究生教育是分层次的

研究生教育的重点是硕士教育。1《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强调研究生教育质量,博士授予要求严于硕士,重点放在了硕士层次。从教育部发表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13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26万上升到61.14万人,增长40.88万人,3.01倍。其中硕士招生人数从16.43万上升到54.09万,增长了37.66万人,3.29倍。博士招生规模翻了一倍。[3]。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硕士的规模扩大的更快。

三、研究生教育学科划分更趋于合理

学科结构合理分层。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办法》出台,我国高等教育的学位按哲学、教育学、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授予学位。1996年国务院“学科专业目录”重新修订,增减并整合了一些学科后,一级学科72个,二级学科654个。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步建立比较完整学科体系。

四、研究生教育类型偏向于多元化

1981年学位委员会上首次提出拓宽研究生培养路径,发展专业型人才。[4]1992年《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方案》出台,正式设置2个专业硕士学位。[5]随后出台了《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专业学位制度,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就学位类型,可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专业学位可分全日制、在职、半脱产等形式。

五、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区域均衡问题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我国开始实施“211工程”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和学科。在后期的“211工程”高校目录调整中也对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予以了适当的照顾,采取了“一对一”对口帮助的形式,这时期研究生政策已注意研究生教育区域均衡问题。六、总结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层次、学科、区域等方面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有必要从政策角度进一步调整研究生教育,从政策的内容、执行等方面改进。(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规划基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适切性研究》;项目编号:13YJA880073

参考文献:

[1]余云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本章节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历年统计年鉴;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报告

[3]本章节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历年统计年鉴;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报告.

[4]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3(6).

第2篇

一、争创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加快强市建设步伐

1、积极做好各项争创工作。发挥争创牵头部门作用,做好主题答辩和分答辩材料以及城市宣传影像资料的准备工作;积极联系相关部门,组织召开预验收部门联席会议,落实部门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加强质量强市宣传工作,依托日报、晚报、网络等宣传媒体,开展“城市质量精神”征集,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宣传城市质量精神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提升全社会对质量强市的知晓度。

2.组织实施质量强市绩效考核。按照质量强省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出特色,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年度考核。进一步完善全市质量强市绩效考核体系,修订《市质量强市工作目标考核细则》,签订各地年度质量强市工作目标责任状,年底前组织年度考核。

3、加强质量强县(市、区)示范单位建设工作。根据省质量强县(市、区)指导意见,动员县(市、区)开展质量强县(市、区)建设,开展具有各地特色的质量强县(市、区)活动。

4、开展强企、强业达标活动。制定我市强企、强业达标实施意见,全面贯彻市《质量强企建设标准》、《质量强业建设标准》,今年全市5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标准要求,各县(市、区)至少要有一个行业达到标准要求,各县(市、区)要加大质量强企、质量强业推进实施力度,要培育质量强企、质量强业的示范先导区。

5、大力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完善《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年内评审出1-2家市长质量奖,发挥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的标杆带动作用,鼓励企业争创各级质量奖。

6、加大名牌培育力度。围绕促进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争创各级名牌,力争全市新增省名牌20个以上;力争在不同产业培育一批区域名牌,促进名牌产品由点向块发展;完善市名牌评价标准,今年全市市名牌新增60个左右;组织专家开展名牌对经济贡献率课题研究,形成名牌对经济发展贡献分析报告。

7、加大对企业质量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首席质量官、质量工程师等企业中高级管理层的培训,举办3-4期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联合人社局共同推动质量工程师在企业中的作用,加强关键岗位质量管理人员、检验员和一线员工的培训,举办3-4期关键岗位质量管理人员、检验员和一线员工培训班,不断强化企业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质量素质。

8、加强对企业质量管理指导。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办、市国资委、市经信委开展国有企业质量工作调研,争取出台我市《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质量工作的意见》;联合市经信委开展中小企业调研,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部署,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争取出台我市《关于加强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的意见》。

9、深化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按照要求推动质量信用评价向制造业企业覆盖,完成全部生产许可证企业、省名牌企业、省质量奖企业的质量信用建档工作,争取7家以上企业获得质量信用AA级及以上评价。加快完善质量信用管理网络系统,做好信用评价推广使用,适时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作为名牌认定、质量奖评选的重要依据,推动发改、经信、科技、银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等环节参考和应用质量信用报告,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激励惩戒机制。

10、积极开展宏观质量分析研究。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围绕五大产业,探索开展《产业质量调研分析报告》专题研究,分析我市重点产业质量状况与发展前景。完成全市的《汽车零配件产业质量发展分析》,组织专家开展服务业满意度调查、城市质量满意度调查活动,推动政府和相关部门解决城市质量发展中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做好履职创新、服务创新、监管创新,打造质量管理品牌

11、创新质量管理服务模式。完善全市质量管理专家库,构建质量管理服务平台,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邀请专家团队通过研讨交流、实地走访、现场诊断、建言献策帮助企业解决质量管理中的难题,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12、加强质量工作宣传。利用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运博会、质量月等活动,开展名牌企业贡献分析、汽车产业质量分析报告、卓越绩效高层论坛、各级名牌企业、质量奖企业公布,提升质量强市工作的影响力。

13、开展重点产品、产业的质量提升活动。开展质量安全主体承诺活动,开展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质量安全负责人约谈活动。积极落实国家局、省局部署的电线电缆、儿童用品、学生文具、车用汽柴油、林木制品、化肥、节水产品、建筑防水卷材等8类产品的质量提升行动。

三、完善行政许可工作,强化产品监督管理

14、完善行政许可工作。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行政审批改革对接工作。做好许可证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对不符合条件或质量不合格的,督促企业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建议撤销或吊销许可证。

第3篇

(一)加强培训,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专门邀请了省、市有关专家,对市属国有企业和中介机构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财会业务知识的培训。先后举办了“企业财务负责人培训班”、“20*年统计和决算报表业务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5期;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一期高级财会人员(总会计师)培训班;分3期组织600名国企财务人员进行《新会计准则》培训。同时,在每个季度召开财务负责人业务探讨交流会。

(二)增强意识,不断创新国企改革发展的理念

20*年,我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积极与企业一起寻找原因、商议对策,并且用现实的例子反复畅述国有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鼓舞企业的斗志,增强企业的信心。同时,对分管处室的干部强调服务的意识,正确处理好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建章立制,不断增强对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出台了《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方案审批工作程序》;拟定《关于解决原市属国有与集体改制企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解决温州市属国有和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了《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的实施意见》、《温州市国资委章程审定程序》;《温州市属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温州市属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管理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四)解放思想,不断加大改制改革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力度

1、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稳步推进。完成温州菜篮子集团蔬菜副食品公司改制;审查批准温州外轮总公司改制方案;批准公交集团环卫运输公司进行清算;指导西联公司进行强制清算,并提出西山面砖厂改制方案;审议通过温化总厂清算方案,推进改制进入收尾阶段;启动并通过温州市进出口公司改制方案;对温州矾矿进行了专题调研,为矾矿的改制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审查康乐集团改制程序,为康乐药业顺利上市提供审核意见;着手研究集体企业兼并、重组、改革的新路子;积极探索国企改制的新思路,结合城市拆迁解决改制资金问题,已有7家在划龙桥路、广化路、吴桥路需拆迁的国有、集体企业已上报改制方案。

2、历史遗留问题得以逐步解决。完成了羊毛衫厂、绸厂、衬厂等多家企业的注销工作;顺利解决电瓷配件厂职工社保问题,特陶集团“两头掐”职工补偿金问题;解决了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保问题,使近万名退休人员直接受益,落实了精简下岗工人中75岁以上人员的生活费,解决了温化生活区危房改造等一系列遗留问题。

3、群体性重大的问题得以突破。启动了西山面砖厂的改制工作,解决了西联公司的上访问题;我作为海洋渔业公司工作组组长,坚持进驻现场办公,对一些重大问题分类处置,如职工危房问题,进行维修加固;农民工问题进行对话、疏导等,有效地缓解了紧张的局面。

(五)加强监管,不断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内部管理机制

1、加强统计工作,做好领导的参谋。进一步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完成20*年度企业国有资产报表和财务决策报表的审核、汇总,形成《温州市国有资产营运分析报告》;进一步完善财务快报工作体系,推动合并报表的编制,每月编写《快报数据汇总及分析》,同时,建立季度财务分析制度,健全重大财务专项报告体系,加强企业经营情况的动态监测。通过及时、准确的数据提供及详实的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

2、加大监管力度,促使企业规范化管理。大力加强审计工作,积极引导国企建立机构,配备人员,强化内部审计;探索建立任期审计、离任审计,各项审计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年度决算管理,统一委托中介机构部署年度审计工作,同时聘请专家组审核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督促企业认真整改。

3、深化收入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管理机制。出台了《温州市属国有企业工资差额管理办法》。

二、政治理论学习、廉洁自律情况

(一)结合实际,加强学习

一年来,能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本单位实际,提高运用先进理论武装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自己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管理意识;坚持参加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每周半天的政治理论学习,一年来相继认真研读了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法》等文件。

(二)增强党性,廉洁自律

平时能认真学习和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要求别人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始终自尊自爱、守住清廉、警钟长鸣。坚持原则、廉洁从政,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踏踏实实为人,清清白白为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团结,忠于职守

第4篇

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影视节目等媒体传播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对产品及品牌留下印象,达到营销目的。只要是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具有娱乐或新闻价值的平台,都有可能被用作品牌传播的载体,传达给消费者全新的品牌体验。

与传统式广告相比,植入式广告又是一种主动、深入、灵活、渗透式的营销方式,能够较快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迅速传达产品核心功能和新信息,广告、品牌和节目几乎没有受到干扰,广告意味淡化,观众易于接受。进入21世纪以来,植入式广告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从最初的电影植入逐步扩展到电视节目、网络游戏、交友网站、视频网站、商业话剧等各个领域。

当前,广告在电影中的植入已经从后期的植入转向全程的植入,大部分客户不但在影片中植入广告、还在后期上映时候同步推出活动,以形成更大的效果。2018年以来。我国电影市场出现井喷行情,媒体市场的发展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植入式广告成为广告客户的一致选择,电影植入式广告市场全面爆发。而随着自制剧的出现,广告植入成为电视台盈利模式之一,其规模和专业性也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网络游戏平台的媒体价值正被逐步挖掘,通过网络游戏为媒介所投入的网游植入式广告迎来发展契机。2018年中国游戏内置广告市场规模1.3亿元,同比增长116%,由于网游植入式广告还处于萌芽期,因此在未来几年间预计仍将维持较高增长水平。

随着有线、无线和数字电视的发展,互联网、手机、3g等新媒体的大量涌现,促使媒介细分化,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消费者的信息选择能力不断加强,广告营销模式亟需创新,植入式广告成为最具潜力的运作模式之一。

第5篇

据我国自动化行业竞争分析,中国2016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吸引了诸多国际自动化大厂纷纷透过购并/合资中国企业抢攻商机,智慧自动化市场正在发烧,在智慧工厂,将有许多机械人与机器手臂,机器人可互相沟通,生态圈将快速形成。现对2016年我国自动化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近期推出“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战略技术线路图,将补助大量资金,协助中国制造业加速工业自动化发展,引爆庞大智慧自动化(简称智动化)与机器人建置商机;包括ABB、西门子、洛克威尔等国际大厂,以及许多台湾工控业者皆已展开抢攻。

台湾厂商在中国投资规模虽相对较小,但日后仍可透过与中国厂商合作,并藉由同业交流、策略联盟以及跨领域创新等三种途径,抢下此聚宝盆。

亚洲制造业冠军联盟总干事罗百辉表示,中国2013年的制造业产值约17,570亿美元,约占中国产值30%,显见制造业具一定重要性。不过该国制造业仍有问题待克服,譬如关键技术与高端设备多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资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程度低等。有鉴于此,中国已研拟相关政策,并于今年5月出台《中国制造2025》,加速产业转型。在此政策补助之下,中国各省正加紧脚步迈向智动化,譬如昆山市与东莞市,分别补助资金来鼓励企业发展“以机器换人”或推动两化融合,提升智慧制造实力。由于中国智动化市场前景可期,国际大厂已透过销售服务、购并/合资等方式展开布局,藉以成功抢食此块大饼,譬如Honeywell、ABB、Rockwell、Siemens与Omron皆加强销售服务。当中也有厂商透过购并/合资增进战力,譬如Rockwell并九州电气、Siemens合资威胜集团、Schneider并利德华福等。

事实上,近一、二年国际厂商加快投资中国,有些业者甚至将中国当成亚洲的集散地。自动化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与国际大厂相比,台厂虽有持续投资中国,但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台湾自动化厂商可透过共同合作来加强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以利未来发展。罗百辉分析指出,台厂若制程掌握度低且智动化程度低,可透过同业交流方式增加前进中国市场的机会;而制程掌握度高但智动化程度低者,应利用策略联盟方式,与其他厂商共同布局;若两者程度皆高的业者,则可考虑跨领域创新,增强竞争力。此外,台厂有些专精产业,譬如3C产业(半导体、面板)、传统产业(家电、金属加工)在两岸合作智动化方面,较有发展机会。

第6篇

此次座谈会的任务是总结今年农产品加工业监测与预警工作,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加强此项工作的思路及具体任务。下面我谈四方面意见。

一、2012年农产品加工业监测与预警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年来,在各参与单位和行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预定任务,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定期报告持续监测行业运行状态,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首先,对农产品加工11大类行业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反映行业的运行状况,为各省级主管部门掌握行业运行态势,指导行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其次,对谷物磨制、食用植物油制造、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蛋品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蜂产品加工等6个重点行业开展了第一季度、半年度和三季度监测,对行业发展动态进行分析与研判,形成定期报告16篇。上述6个重点行业占农副、食品、饮料三大食品加工类行业的比重为37%,而这三大食品加工类行业占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比重达到52%以上。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对这6个重点行业的监测大体反映了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类加工业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首次编制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分析报告(2011年)》,对2003~2010年历史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了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信息,也为今后深入进行行业发展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是专题报告及时预警行业重大问题,引起一定反响。2011年以来,针对行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不定期开展分析研究,形成专题报告8份,以农业部信息、部长专报等形式及时向农业部领导及相关司局反映。其中,《国际对冲基金利用炒作食品安全事件沽空我国领军食品企业现象应引起关注》和《我国肉类加工能力过剩、外资介入过深,行业潜在风险加大》两篇专题报告得到高鸿宾副部长批示。同时,通过网络等途径对外预警信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并引起了一定反响。如的《我国小麦粉加工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被新华网、新浪等多家知名网络媒体相继转载,并被农民日报头版刊登,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对推动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以工作动态形式编发的《蜂蜜新国标引争议》引起相关部门注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蜂蜜国标的修订工作;在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上《关注多菌灵农残超标》,呼吁企业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避免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是工作规范逐步健全,为监测预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分析报告编制方面,形成了定期运行报告和不定期专题报告相结合的工作制度。今年,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正式开展了季报、半年报、年报的监测分析工作,逐步探索出了较为规范的报告框架和基本格式,对各部分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监测分析报告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行业总体情况及特点。同时,针对行业内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不定期专题报告与预警信息。在行业监测分工方面,初步建立了技术专家、经济专家、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四方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技术专家从专业角度对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编写报告初稿;经济专家从市场、贸易等角度补充分析,完善报告内容;行业协会从把握运行特点和态势方面提出建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加工处综合政府职能、宏观政策等内容,修改并确定终稿。为提高监测报告和专题报告质量,建立了专家会商制度。今年年中,邀请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企业等方面的专家针对上半年行业发展情况以及热点问题、突发事件进行了多次研讨会商,确保监测报告和专题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四是专家队伍不断壮大,涵盖面扩展、互补性增强。通过一年多的重点行业监测预警工作积累,初步组成了一支综合性的专家队伍,总人数近100人。专家来源广泛,既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事业单位的研究人员,也有肉研中心、北京蔬菜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大等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还有罐头、肉类、饮料等行业协会的专家,以及典型企业的企业家代表。队伍结构合理,既有科研领域的技术专家,也有经济领域的行业专家,还有从事生产、加工和贸易的管理人员。其中,三分之一直接参与监测报告的起草与撰写,三分之二参与报告研讨会商,形成了核心专家与专家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五是数据服务平台日趋完善,数据定时更新、功能不断优化。通过和国家统计局、轻工业协会以及部分行业协会合作,实现了数据采集与汇总工作常态化。目前,按月度采集农产品加工业各项指标数据,并建立了包括总产值、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税金总额、从业人员数量等核心指标的数据库,定期为省级主管部门、有关专家提供数据服务。同时,为充分发挥数据库的作用,设计开发了农产品加工业数据分析系统;通过不断地优化系统结构,实现了数据汇总、查询、分析等功能。

总体来看,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社会上引起较多关注,发挥了一定作用。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加强与改进。

一是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参与单位和专家之间的合作协调机制还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各单位和专家的优势;监测分析报告的会商机制也还不健全,没有形成定期会商的制度,团队内部专家之间、与相关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不够,导致对热点问题的发现和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是预警信息发现机制尚未形成。目前,技术专家以完成定期监测分析报告为主。在主动跟踪热点问题、突发事件,及时预警潜在问题等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是第一手数据资料缺乏。目前,监测报告的数据来源以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为主,由于数据口径过于宽泛,不具有针对性,不能准确反映某一行业的状况。同时,专家参与相关行业会议和调研的次数有限,对第一手数据的掌握较少,使得目前的监测报告仅停留在对现有数据的分析上,缺乏对行业深层次问题的挖掘。

四是报告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有待增强。由于国家统计局每月的数据较晚,监测报告对行业动态的把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对行业热点问题、突发事件反映较少,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亟待改进。此外,还缺乏对国家出台的农产品加工业相关政策执行效果的跟踪研究。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与任务

今后,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要继续贯彻“边建设、边运行、边出成果”的原则,围绕监测数据汇总与分析研判相结合、决策参考与行业引导相并重的工作目标,健全定期分析、动态报告、及时预警制度,进一步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分区域、分品种对农产品加工各行业发展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对突出问题和潜在隐患及时预警信息,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行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权威信息渠道,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热点难点突出问题。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专家要加强行业调研,积极参加相关行业的会议,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侧重反映产业发展的共同需求和共同难题,对行业提出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要加强行业重点企业的调研,及时发现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出建议并形成专题报告。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要加强监测分析报告会商机制,形成定期会商和针对突发问题会商的制度,促进行业内技术专家、经济专家与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交流,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健全热点问题的发现机制,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定期提醒专家关注行业内的热点问题;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专家参与调研及行业会议的成果及时与团队共享,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工作动态也要及时发给专家;建立培训机制,加快专家知识更新、增加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提高专家的相关工作能力。

三是利用研发体系进行布点,加强企业信息采集与监测。将预警工作与研发体系建设相结合,利用研发体系的监测点,收集农产品加工数据。在全国选择一批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中地区、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地区,定期监测分析区域内农产品加工主要行业运行情况,及时报告区域内行业突发事件;选择一批重点行业的领军企业,定期监测企业运行情况,及时报告行业重点企业的突况与热点问题,进一步丰富数据库。

第7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报告

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市场经济也高度发达。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自身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同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而,我们更应当加强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并采取积极的对策,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财务管理发展的问题来进一步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进行财务分析有利于企业发现经营中的薄弱环节。

(一)财务管理的认知度不足,法律意识淡薄

有些财务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的工作认知度不够,风险意识差。工作太自我,主观意识就是以一切方便的原则工作,心态不受法律约束,想当然的工作状态。不按正确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简单听命于企业领导的吩咐,为了个人的私利,帮助企业偷税漏税,暗箱操作。

(二)内部管理混乱,责任划分不明确,财务监督系统不健全

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较薄弱,内部管理职责不清,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标准等尚不健全,有的记账人员、保管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有的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或因为大多照搬照抄,没有起到实际指导、监督作用,或由于领导者的意识淡薄、财会人员的素质不高,在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致使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及时的监督管理,使问题严重化。

(三)没有全面性的分析内容,分析能力陈旧

企业在发展中如何经营好企业,做好全面的企业财务分析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现在我们企业的财务分析还很简单、分散,没有以企业的经营为目标,经常套用老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得非常肤浅,没有深度,只是一个简单的记账过程,没有注意到企业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资金的影响,总是以事论事分析现状,不能给企业经营提供全面细致的财务分析。

二、改善财务管理的能力,制定合理的对策

(一)对财务管理成本核算要细化

财务管理是要为企业当好参谋,也就是为企业把好决策观。而决策是有成本的,例如:一个企业如果拥有正确的投资的决策会用100万赚回100万或200万的利润。反之,如果财务成本的不正确引导会让企业血本无归甚至破产也有可能。因此,决策也必须讲成本控制。财务管理要为企业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投资的目的是要有效益,要赚钱,因此必须实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回收,以确保投资成功。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制度是管理的基本,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好的制度才会有好的管理。领导要以身作则,结合企业自身经验的特点制定适合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目的,细化企业财务分析,分层次、分指标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科学的分析。领导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坚决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要为企业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治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成本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

(三)重点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分析能力

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是在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聘请高水平的讲师和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结合实际财务分析事例对本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迅速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技能、实际经验,使他们成为适合企业经营的专业财务分析人才。

(四)建立有专项的责任考核制度

对企业财务人员有具体的要求,建立专项的考核扣罚机制。例如:各岗位人员的行为规范的出台,企业内要有一个对财务策划分析的专项小组。配合企业的研发部、业务部,市场部的配合工作中的衔接问题都要有一个具体的要求。对任何一项过程在做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时都要同时建立其专项的责任考核制度,针对各项分析制定考核标准,最后根据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做好记录。做好奖惩分明的良好体制。

三、如何做好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报告

在做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报告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要把企业总体实力的综合情况进行总体的概括。

2.基本因素,明确财务分析报告的适用期、适用范围,阐明目前企业的经营情况、近期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完全反映出企业的基本经营面貌。重点分析,这是财务分析报告的重点,对企业的主要业务的完成情况、企业的资金占用情况、企业的盈亏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再做出企业新项目的财务分析报告。

3.要剔除各种影响因素。在分析时可以将不同会计方法的影响差异剔除,将某些特殊的、个别事件或因素剔除,选择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进行横向比较,等等。其次,还要注意各种分析指标的综合运用。如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

4.审计部门也要根据财务部门的分析报告,认真准确地做出一个评价。内部审计通过将风险管理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以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内部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并防范风险,从而做出最终的报价,让整个企业的战略有一个最完美的体现。

四、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强化的总体思路

随着建筑安装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安装企业中却普遍存在着财务杠杆偏大的现象,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建筑安装行业持续化和良性化发展的重要难题。因而,企业在新时期的财务管理强化的总体思路为: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功能,提升财务能力,加快财务转型,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为此,企业应树立起以设施战略、支撑决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理念,构建管控有效、权责清晰的财务治理结构,优化以面向业务、创造价值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模式,并打造以专业高效、结构优化为标准的企业财会人才队伍。同时,企业还应注重提升价值创造、决策支撑、风险管控、统筹协同和协调服务这五方面能力,进而使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五、总结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腾飞,城市化的发展也越来越突出。同时,建筑安装行业的发展空间随之也越来越广阔,规划设计要求也相应增加,这就要求企业应切实重视自身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从预算执行、财务管理能力加强、资金管理系统完善以及成本控制等各个方面出发,以真正提高自身财务的控制能力,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和隐患,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霞.浅议企业内部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J].中国经贸,2011(16):210-210.

[2]黄立栋,王萌,程哲等.建筑设计企业服务发展浅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0,27(11):20-22.

第8篇

全国首个重点扶持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近日在深圳出台,《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吸引人眼球的是深圳市政府提出的诸多特殊优待政策。

《意见》中明确表示,深圳要在五年内建成全国“保险中心城市”,即成为集保险机构聚集中心、保险市场辐射中心、保险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创新中心、保险产品研发中心、保险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为一身的城市。

细阅《意见》后可以发现,对在深圳新设立保险机构总部的,深圳市政府将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对新设立保险机构地区总部的,一次性奖励200万元,而总部或地区总部在深圳的保险机构新购置办公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在深圳新设的保险中介机构,严格依法纳税及上年度利润达到规定数额,给予相应的一次性奖励。种种优惠条件不一而足。

深圳此番“大出血”,将其欲争全国“保险中心城市”之心,袒露无疑。

有这份野心的并非仅有深圳一个城市。

据有关知情人士透露,为了吸引保险机构将总部设在北京,一个由相关政府背景人士组成的“跑部”组应运而生,频繁活动于各部委之间,目的是呼吁政府各部门为北京保险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以鼓励新设保险机构将总部圈定首都;而上海也凭借其国际金融中心的魅力优势和诸多软政策,吸引了诸多中外机构“驻足停留”,在保监会早先新批的18家中资保险公司中,就有13家将其总部落户上海。

就媒体所获得的消息看,不单单是深圳、北京和上海等几个大城市,包括天津、大连、武汉、沈阳和郑州在内的多个中型城市都在为争夺全国保险中心城市而竞相奔走。

政府部门大动作的背后,是其对保险市场推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高瞻远瞩”。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保险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与银行、证券相比,发展较为滞后。但是,这也意味着保险市场尚有潜力可挖。仅就中国13亿人口而言,个人寿险市场就已经是一块有待挖掘的“金矿”了。

最近的一份分析报告也昭示了保险市场发展的带动效应。报告指出,保险法人机构的设立,必然会在城市建立或购买办公房和招募人才,从而带动城市办公楼市场、商品房市场、就业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发展。

第9篇

以前,我市房产权属管理基础薄弱,在同行中处于落后局面,中心干群知耻明志,抓住建设部开展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达标考核工作的契机,坚持“以达标为主线,强化管理,狠抓基础,改善服务,做大市场”的工作思路,引用先进系统,科学设置流程,简化办事环节,加强考核督查,经不懈努力,登记发证业务规范化程度迅速提高。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市场管理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既要服务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服务好投资者,又要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对此,中心考察借鉴先进城市的做法,结合我市特点,确立以创新的举措,解决发展过程中新问题的思路。中心充分整合涉房职能,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有效实施市场监管,唱响了“规范楼盘标识、开展项目预测、实施网上备案、分析报告、打造网上楼市”的市场监管“五步曲”,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房产登记中心作为履行政府职能、服务社会各界的基层单位,各项业务与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的利益息息相关。打造一支学习型的队伍,是适应不断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和权属登记管理工作新要求。我们相继出台了业务学习交流与集中会办、理论文章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的制度,提高了整个队伍的理论业务水平。**年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63篇,其中国家级期刊发表3篇,省级期刊发表4篇,省内外交流多篇,兑现奖励额达万余元。省内外同行都感到我们登记中心这几年面貌焕然一新,业务水平迅速提升。职工在各种交流活动中感到底气足了,交流的话题多了,自信心、荣誉感明显增强。

**年,既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巩固深入之年,又是《物权法》颁布第一年。对我市而言,还是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中心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坚持比照同行业最高水平,进一步查找不足,克难攻坚,为更高更快的飞跃打好基础。我们感到**年是事业发展一个既有挑战又富机遇的阶段,是夯实基础、全面提升的攻坚之年,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房产交易登记管理,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一是抓住机遇,着力打造“数字房产”。“数字房产”是利用现代GIS技术,整合各类涉房信息,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将房产管理中的权属登记、住房保障、物业管理等信息集中起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化信息交换、处理,实施房产的综合管理。目前,我市正加紧打造“数字**”,为我们基础测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契机。我们将克服人力不足、经费紧张的困难,加强协调,抽调精兵强将,启动房产图形库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图形与档案的拓扑关系,为房产管理的飞跃打好基础。

二是苦练内功,努力提病管理服务水平。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推行扎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研究推行日常业务研讨、案例剖析会,组织专题讲座和业务知识测试活动。在目前与国土、规划部门定期进行疑难业务交流磋商的良好基础上,建立与法院的沟通、交流机制,主动剖解业务工作中的难题。建立培训制度,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人员加强法规和面积测算方面的培训;积极探索建立二手房网上交易平台;落实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销售方案的有关措施;与人防部门研究解决人防工程权属登记发证和销售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广“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扩大网上备案的覆盖面;进一步在《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深度、广度上加以挖掘,提高报告的权威性、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就市民关心的房价、经典楼盘、重点项目建设等热点问题,分区域、分项目、分业态深层次剖析,力求更加贴近市民。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