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产品质量安全

时间:2022-10-16 03:16:51

导语: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1篇

【201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一】为给消费者提供优质、营养、安全的农产品,并致力于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们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依法依规开展农产品生产和经营,主动接受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为此,我们向社会和各级监管部门郑重承诺:

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认真实施国家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严格产地环境管理,自觉优化农产品生产环境。不断强化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农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管控,加强农产品生产记录管理或进货检查验收管理,依法做好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保证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包括保鲜剂、防腐剂和添加剂。不经营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三、主动接受质量安全监管监测,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对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主动召回销毁,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四、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探索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管理,自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自觉接受消费者、社会和监管部门的监督,及时改进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

承诺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201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二】为了贯彻实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湖北省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流通领域的农产品经营行为,倡导诚信和公平竞争社会意识,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流通领域的农产品经营行为,倡导诚信和公平竞争,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本超市郑重承诺:

一、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标准。对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拒绝购进和销售,对超市内流通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检,一经发现不合格农产品,及时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二、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净化农产品市场流通环境。加大对农产品的监管面积和抽检频次,完善检测记录档案;对于自检结果不确定的农产品,及时送检;对来自于同一产地的同一农产品抽检,连续3次都都不合格,禁制其6个月内进入本超市流通销售。

三、完善监管制度,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贯彻实施农产品索证索票、产品追溯制度。本超市保证农产品进货渠道正当,各种证、照、票据齐全,并与批发商签订购销合同,确保农产品溯源机制得以顺利落实。

四、积极配合市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超市的监督检查工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并接受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人员的依法监管。

五、加强市场销售环境建设,注重企业形象、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加大对从业人员知识培训、宣传教育的力度。

六、落实责任制度,提高自身监管效能。因农产品质量问题对社会造成不良后果,本超市依法承担经济损失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承诺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201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三】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保农产品流通安全,本市场(店)郑重承诺:

一、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从事农产品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诚信经营,保证所经营农产品的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二、具有与经营的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农产品包装、贮存等场地且符合下列要求:

1、经营场所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距离;

2、经营场所与个人生活空间分开;

3、经营场所保持内部环境整洁;

三、具有与经营的品种、数量相适应防腐、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及设施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设计符合规定,合理布局;

2、贮存、运输和装卸农产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害、保持清洁,符合保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农产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起运输;

3、备有数量足够、安全无害的工具、容器,标志明显,防止直接入口农产品与非直接入口农产品类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

4、容器、工具和设备与个人生活用品严格分开。

四、建立食品进货查检记录制度。采购农产品时查验供货者的农产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如实记录农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五、所经营的下列农产品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的要求。

1、蔬菜(含食用菌)、水果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2、畜禽类——不含瘦肉精、莱克多巴胺及激素类。

3、水产类——甲醛、氯霉素及重金属含量不超标。

六、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1、创造条件设立检测室,配备配备符合检测要求的速测仪器和专职的检测人员,适时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在醒目位置公示。

2、对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食用农产品,凭认证证书和专用标志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国外入境上市农产品凭入境检验检疫证书入市销售。

3、对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和实行定点屠宰并取得检疫合格证的畜产品,实行索证抽检。凭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近期产品检测合格证明和畜产品定点屠宰印章、检疫合格证可以直接进入市场销售;无近期产品检测合格证明的,进行现场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4、对来源于非认证基地的农产品并且未取得任何认证的产品,实行现场检测,由市场开办者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进入市场销售。

5、不盗用、伪造使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示,以及农产品产地证明。

七、实行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制度

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禁止进入市场销售,进行退市、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并向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报告。

八、实行质量安全结果公示制度

应在场内显著位置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示牌”,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农产品的品名、产地、质量安全状况等信息。

九、实行标识管理制度

制作不同标识牌,挂牌销售,推行产品分级包装和产地标识管理。标识牌要注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产品质量等内容。

十、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承诺赔偿消费者损失,并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十一、以上承诺如有违反,自愿接受农产品质量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给予的处罚。

承诺单位(盖章):

第2篇

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新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农产品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食物必须无毒、无公害才算的上是安全食品,我国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农产品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1农产品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农产品投入不合理,收获不科学,市场监督不善,农产品餐桌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市场上流通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可引发中毒事件,危害公众健康。有学者指出,农产品的化学投入数量较多,每年应用的农药中,有30%的农药含有有机磷。有机磷农药对消费者健康影响重大,应合理控制其应用比例。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80%的癌症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在环境因素中,因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占8%,农药引起的食物污染可直接增加疾病发生率,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病死率日益增高,并出现了诸多怪病、奇病。

1.2化学添加剂滥用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可增加食品种植时间。为促使瓜果蔬菜早日上市,多数农民不顾农产品质量滥用化学剂、激素、催生剂,以上举动不但降低了农产品的食用口感,还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有研究显示,每年卫生部均会接受大量因农药污染引发的中毒报告。此外,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安全性要求、营养性要求日益增高。目前,农业有着集约化发展趋势,集约化农业环境下,一旦发生病虫灾害,就会导致大片农业面积受损。为应付病虫灾害,种植者必然会大面积施肥,大量应用农药产品,而农产品的大量应用不但会增加种植者种植成本,还会降低农产品安全性。

1.3食品污染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污染问题也愈演愈烈,燃烧煤中的氟,重金属铅、砷、农药等有害物质污染可长期在机体体内蓄积,严重时可引起急性中毒,影响机体生命健康。具体而言,铅中毒可影响小儿智力发育;氟污染食物可导致氟骨症;有机汞污染可引发肝、肾器脏损伤,增加胎儿畸形发生率。

2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关键点分析

2.1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关键控制点

2.1.1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融入新技术

新的科技技术能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政府应加强地区科技建设,鼓励农民选用良种播种,合理控制农产品栽培密度,做好农作物保护工作,此外,政府还应适当进行资金投入加强农产品科技建设,不断引入高科技人才,对科技创新进行支持、鼓励。农户应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融入新技术,比如农业航化作业技术、大农业机械化栽培技术、抗寒良种繁育技术等,不断推动农业健康发展。

2.1.2改造低产农田

部分农业生产地块因低洼、干旱、交通不畅等因素容易发生病虫灾害,致使农作物不能健康成长,单产水平较低。为提高农作物生产量,应对低洼、干旱、交通不畅地块进行改造,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产量。

2.2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点

2.2.1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

若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应向农产品种植者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农产品安全意识。笔者认为,可借助电视媒体、村委会讲座、农产品安全生产传单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应用趣味性语言,并通过实例分析吸引公众注意力,提高公众认知水平。

2.2.2制定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

为保证农产品安全,促使我国农业朝着高效、高质量、国际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国家应制定相关法规,并严格执法,提高公众对农业安全生产法规的关注度,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2.2.3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行政主管部门应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准备,建立农产品质量专家评审体系、质检机构安全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进行认证,对知名农产品进行管理,与此同时,适当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安全监测和管理。

3结语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围绕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环节,加强宣传发动,提高种植业农产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促进诚信道德建设,树立食品安全“人人难逃其责、人人难逃其害”的观念,坚持标本兼治,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活动主题

加强源头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活动时间

年6月23日至12月31日。

四、活动安排

(一)农技站、植保果树站要开展农产品质量知识“进社区、进基地”的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农技人员现场指导,邀请青农大、市农科院等领导和专家会诊,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等形式,使种植户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自律诚信道德观念,加强对种植户的农产品生产记录管理。同时,要搞好与移动公司的合作,有效开展送安全农资下乡活动。要组织社区居民、社会监督员等走访农业种植基地(园区),参观我区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重点向市民推介农业可追溯系统的建设以及宣传二维码追溯使用查询知识。要以宣传推介省著名商标和6个市名特优农产品为重点,通过组织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展会,利用在报刊、网络、电视电台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推介名特优、“三品一标”等品牌农产品

(二)执法大队要把涉及农药管理、经销、使用的知识“进经销店、进基地、进农户”落实到位,让种植户清楚禁用的23种农药、限用的19种农药,懂得如何科学选购、使用农药和农药安全知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预防和治本。要以开展“省农药四培育活动”为契机,结合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对象分级管理办法的出台,树立一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先进典型,倡导诚信经营,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农资行业健康、协调发展。

(三)检测站要进基地、进农户,加大抽检频次和密度,同时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四)各街道、局有关部门要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编印宣传单和小册子等进行免费发放,深入基地、企业和田间地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

五、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局党委对开展年农产品(种植业)质量安全宣传活动高度重视,确定由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组织和协调工作。各街道要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健全组织体系,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立法为民、执法为民的精神融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之中。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中原的要求,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强化监督,依法查处,全面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行动,重点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药的行为和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基本查清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及时消除隐患,防止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全面增强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我省农业系统的执法监管能力、案件查处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推动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三、工作重点

(一)开展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以农药为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管理,监督检查农业投入品登记、审定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生产经营档案、索证索票制度情况,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开展质量监督抽查,依法公布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对非法生产经营企业,依法吊销生产、经营、产品登记等证照或移交有关部门处理。要彻底清查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未经许可使用的投入品的类别、名称、来源、用途、用法等情况,并汇总上报。

(二)开展农业生产用药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农业生产记录和农产品检测制度落实情况,对未建立生产记录和产品检测制度的要依法处理。对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种植业重点检查蔬菜、茶叶、水果中使用禁限用农药,双孢菇和白灵菇中使用荧光增白剂等行为;渔业重点查处水产养殖中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乙烯雌酚等禁用药物和环丙沙星、磺胺类、红霉素等限用药物使用中的违法行为。

(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各地要根据本方案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办市〔20*〕29号)要求,强化市场监管,加强生产、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监督抽点品种是广大消费者普遍关心的大宗食用农产品;重点范围是主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检测项目(参数)主要是农产品中禁用药物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根据监督抽查结果,依法处理并及时有关信息。

四、工作步骤

(一)自查阶段。20*年1月10日前,各省辖市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农业部的有关规定,立即行动,周密部署,认真自查,并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检查,及时处理有关问题。

(二)监督检查阶段。20*年1月20日前,省农业厅根据各地的自查结果,选择部分县市重点检查。省厅将对监督检查和抽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予以通报。各地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农业部和省厅的监督抽查。

(三)整改提高阶段。20*年2月20日前,要在自查和监督检查、抽查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抓好落实。要通过执法专项行动,促进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农业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专门力量,迅速开展专项行动。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明确牵头部门,分解责任,各负其责。同时要主动向政府汇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通力合作。

(二)精心组织,确保实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迅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整治重点,狠抓落实,尽快见效。工作中要坚持检测标准的统一,已有国家标准的,应按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尚未制订国家标准的,按农业行业标准进行检测。

(三)及时沟通,加强督查。各地在执法专项行动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向上级农业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并向其他有关部门通报,按照农业部、公安部等六部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及时研究应对措施,有效处置。各地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执法专项行动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查清原因,查明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

第5篇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并重的新阶段,为进一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明确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总体是安全、放心的。据统计,目前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3%以上;畜产品中“瘦肉精”合格率达到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监管能力逐步增强,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尽管我们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离高产、优质、高效、安全、营养、生态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挑战

1、农药、激素与抗生素残留超标。化学药剂对农业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过量使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危害人体健康。

以前消费者最关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现在也开始关注激素残留问题。据了解,激素分为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两类。动物激素能促进动物快速生长,进入人体可引起生长发育和代谢紊乱,另外,医学上已证实,有些激素具有致癌作用。植物激素又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蔬菜、水果种植业常用的有赤霉素(促进发育)、膨大剂(使果实增大)、乙烯剂(催熟),等等。使用植物激素能使瓜果蔬菜增产,但影响品质和口感。与自然成熟的瓜果蔬菜相比,催熟的瓜果皮质果肉硬,颜色不均匀,含糖量低,营养成分减少,储存期缩短。至于植物激素对人体健康有何伤害,据研究发现,乙烯剂对人的脑和肾有一定损害,赤霉素会引起发育紊乱。

除了激素,抗生素残留超标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可小视。我国畜禽养殖业应用抗生素比较普遍,不仅畜禽患病时使用,而且为促进畜禽的生长,饲料中往往添加抗生素,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抗生素残留问题。抗生素残留超标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肠道正常菌群的失调和细菌耐药性,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

2、生产者不能正确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我国已颁布了很多农药等化学药剂合理使用准则,严格执行不会出现问题,遗憾的是生产者没能做到。以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为例,不少农民不掌握科学使用农药的知识,什么时候该用、用多少不清楚,有时为了尽快杀灭害虫,自作主张加大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这种错误的做法,一方面导致过量农药进入土地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使害虫具有了一定的抗药性,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上述问题反映出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不力的现状。我国蔬菜种植基本上是分散经营的模式,很多先进技术难以落实,加上地少人多的原因,蔬菜连作现象普遍、病虫害多发、农药使用较多,而我国农药结构又不尽合理,农药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有机磷占70%,有机磷中剧毒、高残留农药又占70%。一些行之有效的物理杀虫方法,农民因不了解而没有采用,虽然有关部门鼓励使用生物农药,但因其品种少、价格略贵、见效稍慢,推广也有阻力。

3、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不健全。讲质量需要有一个评价体系,但是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长期不健全,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质量标准非常缺乏。现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如果不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测,将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几年,政府有关部门下大力气抓标准、检验检测及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不小成绩。从农业部提供的情况看,目前已制定国家标准400多项,行业标准1,400多项;大多数省份建立了农产品质检中心,1/3的地市和1/5的县建立了服务于生产和市场监管的农产品检测站(所),较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建立了以速测为主的检测站点,开展了以自控为主的检测工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和提高检验检测水平两方面,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4、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难以监管。为什么我国出口农产品质量明显高于内销品?出口企业一般是大规模规范化经营,着眼长远利益,会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而国内多数农产品生产仍然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难以全面监管。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线力量薄弱。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面是“上热下冷”,“上紧下松”,越到基层越是领导不到位、人员不到位、经费不到位、管理不到位,具体监管方案在基层难以落实。由于农技队伍“线断、网破、人散”,农业监管一线力量严重不足。

5、社会诚信缺失。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只图追求眼前短期利益,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丧失道德良知,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故意添加有害物质造成农产品污染。例如,使用荧光增白剂增白蘑菇,使用农药敌敌畏加工火腿防蝇,使用化工染料苏丹红生产红心鸭蛋,如虾仁、水潺用“甲醛”浸泡,带鱼、鱿鱼等海鱼用“福尔马林”浸泡,鸡爪用“双氧水”浸泡等层出不穷。

二、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对策

食品安全是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都在为之不懈努力。在过去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我国政府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取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与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安全消费需求相比还有差距,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任务还很艰巨。

1、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实行全方位监管。按标准组织生产是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措施,是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之策。一是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按照“有标贯标、无标补标”的原则,加快农业标准修订速度,尽快完成空白标准的制定。对已有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质量标准的农产品,加快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二是加快标准的组织实施。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养殖)基地的建设,制订切实可行的基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积极推广“龙头+基地+农户”的基地建设模式,带动农户提高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三是提高实施标准的层次和档次。鼓励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开展良好农业规范试点。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加强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以适应农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2、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地认定。加快农产品商标注册,对生产管理比较规范、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的生产(养殖)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鼓励推行实施种养殖GAP认证、加工领域HACCP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要鼓励进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逐步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为主体,有机农产品、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在加快产品质量认证的基础上,还要加快品牌、名牌的培育和发展,加大品牌整合、市场开拓和诚信体系建设力度,支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3、着力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科研资源,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环节,加大研发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技术标准研究,加速生产技术、检测仪器的研发;强化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对园艺、水产和畜禽业,重点加强优质专用品种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主推良种的国产化步伐;对食品加工业,重点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技术的研发,加快保鲜、储运、加工技术及设备的自主研发。加速开发农药、兽药和鱼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快速监测仪器设备和方法,研制有毒、有害物质快速降解技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指导。

4、进一步强化全程监管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产地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普查和定点监测制度,实施基本农田质量普查监测计划,加强产地环境的整治和净化工作。

二是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市场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加大对剧毒、高毒农药的监管力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推进种植业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专项整治,确保突出问题能管住、关键措施能到位、整治工作有成效。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大力推行农资连锁经营、农资直供等多种模式,加快推进农资信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资监管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动植物疫病的监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大对水陆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加快无规定动植物疫病区建设,提高区域动植物疫病控制能力。

四是强化对“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重点监控农药、兽药、鱼药残留以及饲料添加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积极开展监督或专项抽查。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线监管,防止个别企业、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给全行业甚至整个农产品供给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信息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严格信息规范,维护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是加强市场监管。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加快推进市场准入制度建设。选择重点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批发市场、超市,引导他们对基地生产的产品进行自检,做到产地准出;帮助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建立监测报告制度,做到产品准入;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行产品包装贴牌上市,做到产品可追溯。

第6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范文(一)

为切实做好20XX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避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结合本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现与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签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工作指标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认真配合国家和省有关质检机构完成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检测抽检工作,突出重点产品、关键季节农产品监测。

(三)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监管,落实企业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工作。继续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政策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全面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五)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规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使农药滥用和药物残留超标得到有效整治。

(六)督促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

二、检查考核

区农业局年底将对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如果表现突出,将予以表彰,如果工作不力,将通报批评。

三、责任追究

因履行职责不力,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宁江区农业局宁江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签字)(签字)

二xx年x月

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范文(二)

为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监管责任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确保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20XX〕106号)和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意见》(农质发[20XX]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农产品安全工作实际,胡屯镇政府与各行政村签订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

一、工作目标

(一)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要求,落实各项农产品监管措施,建立一个机构完善、措施到位、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安全高效的运行机制;

(二)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三)全年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具体措施

(一)认真学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各村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保证有2个以上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专门从事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行政村设农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员,负责村级农产品质量监管与信息报送工作。

(三)认真执行上级部门高毒农药销售和使用的相关规定,确保蔬菜产区无高毒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

(四)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确保上市产品的包装内可以查询到生产农户的信息。

(五)认真落实农产品生产责任追究制度,每个生产基地、每个蔬菜大棚、每块菜田都要明确质量安全责任人,并层层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

三、法律责任

对违反上述规定,机构设置不健全,或不能有效运转、措施落实不到位、责任分解不明确,将追究责任;对于监管措施不力,,导致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将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关人员警告、记过或撤职等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胡屯镇人民政府(盖章)代表:(签字)

村民委员会(盖章)代表:(签字)

20XX年月日

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范文(三)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安全法》,确保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明确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特与你单位签定本年度农产品安全责任书。

一、本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二、认真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县政府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制度,积极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

三、建立企业内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落实企业内部检测人员并提供相应的工作环境。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按规定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上市销售。要建立质量安全诚信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货销售台账。

四、凡进入本市场的农产品,必须具备县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生产基地出具的产品合格证明和具备国家认可资质检验机构出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报告单,各项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质量安全标准。

五、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结果公示制度。要在每个交易日将检验结果及时公布,使消费者及时了解产品质量情况。特别是对果蔬区重点区域,要坚持进入果蔬批批抽检、样样抽检,如发生农产品质量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处置,并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六、实行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制度。同一产地、同一产品连续3次抽检不合格,该产区的相应品种6个月禁止该市场销售。

七、实行农产品包装管理制度。包装上市销售的农产品,其包装、标签等必须符合国家农产品包装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不符合规定的不得上市销售。

八、本单位要严格按照上述内容管理操作,如有违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有相关部门严厉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

丹凤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负责人:

第7篇

1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内容

1.1物理学检测。物理学检测是使用物理手段检测农产品的质量,按照标准进行检测农产品中的杂质等,一般物理学检测使用的仪器有电导仪、水分活度测定仪等。物理学检测主要针对的是重金属元素等。1.2化学检测。化学检测作为质量安全检测的日常检测方法,主要是使用极谱仪、红外光谱仪、荧光光度计等仪器,分析农产品中含有的成分,检测有害物质,如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品的残余量。1.3生物检测。生物检测监测的是微生物污染,主要是使用酶标仪、基因扩增仪等仪器检测农产品中的生物毒素和微生物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禽流感病毒等都属于生物检测的范畴。这三种检测[1]都包含抽样、检验、推断三个过程,这三种检测方法中,化学检测的使用最为频繁,生物检测结果精准,但应用最少。通过这三种方法可有效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等有害杂质的含量,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是风险监测的主要内容。1.险评估的内容。风险是指健康不良效果发生的可能性及效果严重程度的概率,风险评估是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对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进行评估。风险评估的一般步骤有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膳食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风险评估的危害识别是通过风险监测识别产品中的物理、化学、生物风险因素;危害特征描述是在危害因素识别情况下进行,使用毒理学或流行病学描述效应剂量和反应关系。膳食暴露评估是定性定量地评估农产品或其他渠道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的摄入量,一般采用的是逐步测试筛选的方法。风险特征描述是建立在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和膳食暴露评估的基础上描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风险,风险描述遵循计量保持在合理的最低水平原则。由于评估过程有着不确定性,对一定的人群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将不同的暴露水平的风险量化,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风险分级。

2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

2.1增加财政投入。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科学管理的要求相差较大,风险监测和评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来看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政府对于市场中的农产品质量要引起重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过程中,争取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财政支持,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加大设备资源的投入,应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引进专业的检测人才,才能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发展。2.2健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风险监测评估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健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学科建设,农产品的种类丰富,要求监测评估体系具有涵盖各个学科的知识储备,包括生理生化学、毒理学、分析化学、药物学、统计学等,充分运用已有资源,立足于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联合有关单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全面评估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助于风险监测评估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在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过程中,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按照相关细则进行系统监测,使农产品质量监测更加规范化;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要统筹安排,落实责任到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质量,有助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强风险监测能力,有的实验室不具备毒理学和生物学评估的条件,难以完成全面风险评估工作,这就要求风险评估实验室通过引进设备和人才,或通过对已有人员进行毒理学、生物学培训等方法,使实验室人员具备专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知识,增强实验室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四是建立风险预警处置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核心是发现和解决农产品中潜在和未知的风险,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要通过政府部门组织并且提供专项经费,借助科研研究所的技术和人才进行农产品生产相关技术的改造,通过为农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并在技术指导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通过这四个方面手段,可全面推进风险监测评估体系的发展,使风险监测评估系统化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2.3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交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在各个行业不断被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也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智能识别技术和智能感应技术的融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通过全面分析信息化数据,为风险监测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在监测过程中还要实地调查市场上的农产品,比对风险监测结果和实际的农产品质量,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不能局限在国内,视野要拓宽到国外,与国外的风险监测评估部门开展稳定的合作和交流,使双方的信息能够及时通报,借鉴国际顶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构建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风险监测评估模式。

3结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相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严格的监测和评估,需要国家重视,加大对实验室设备和人才的投入,逐步建立完整的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加强风险监测评估信息的交流,使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够进一步发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作者:王艺霖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检验检测中心

第8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池州市

中图分类号 F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3-85-0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池州市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是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著名的国际性佛教道场,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泛“长三角”地区的“后花园”;同时,池州又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沿江优质油菜生产区之一,全国红茶出口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池州更显重要。近年来,我市通过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2012年全市蔬菜农残抽检合格率达97.8%,比2005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近几年来没有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但与人们日益提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需求相比还有差距,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研究解决。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情况 全市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6个,其中专职机构3个,挂靠机构3个;全市54个农业乡镇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并落实人员编制103人,与乡镇农技站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全市现有1个市农业执法支队和4个县农业执法大队,配备执法人员20名,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情况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于2003年由市编委批准成立,2005年正式运行,现有在编人员15人,已有检测设备价值150万元,检测大楼面积共1 500m2,2007年通过省级计量和资质认证。多年来,监测中心不仅承担全市的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和监督抽检工作,同时还承担省里下达的江南其它5个市的蔬菜抽样检测任务;2013年监测中心列入中央投资建设规划,总投资1 000万元,现该扩建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之中。我市4个县区中,国家投资300万元的东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已于2012年竣工,人员和仪器设备已配备到位,目前该站正在申请省级资质认定;青阳县和石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建设总投资3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已到位,2站的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全市54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的快速检测室,部分已配置了检测仪器和设备,因经费等原因,目前正式开展检测工作的较少。

1.3 农贸批发市场快速检测室建立和运行情况 市区的杏花村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在两年前建立了农残快速检测室,配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和检测用具,安排了2名专职检测人员,每天在市场农产品批发交易前开展抽查检测,几年来检测工作运行正常;青阳县的蓉东农贸市场和石台县的城关农贸市场均建立了农残检测室,安排了检测人员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部分农贸市场目前还未建快速检测室。

1.4 农产品、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情况 2005年以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在省市农委的指导下,每年对本市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和农贸市场的蔬菜例行抽样定量检测6次以上、每次24~48批菜样、检测22种农残参数,每年对农贸批发市场的蔬菜定性抽检3 300批次以上,同时开展节假日农产品监督抽查检测工作。另外,对本市生产的各种茗茶进行监督抽检,对经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按照规定程序上报并进行处罚,有效地杜绝了不安全农产品进入市场,2012年全市蔬菜农残抽检合格率达97.8%,比2005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对拟建蔬菜生产基地,市农监测中心按市政府的要求,对基地土壤中的多种有毒有害重金属含量进行抽样检测,经检测土壤中某种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地方就不作为生产基地,合格的地方,再投资作为市蔬菜生产基地,有效防止了土壤环境对农产品的污染。全市农业监管部门,通过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在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贮存和使用禁用农兽药行为,基本杜绝了甲胺磷等禁用农药在蔬菜产区的销售使用。

1.5 “三品一标”建设情况 全市目前通过认定的“三品”有169个,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0个、绿色食品45个、有机农产品54个。共建设3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石台县被列为全国茶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县,东至县、青阳县被列为全国茶叶和水稻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县。有20个农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肖坑有机茶、香寓仙芽被认证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九华佛茶、张溪麦鱼等5个农产品获地理证明商标。全市已建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基地(示范区)87个,其中国家级28个、省级24个、市级35个;已制定了秋浦花鱼厥、皖南土鸡、池州野葫芦籽系列标准和九华佛茶生产加工技术标准等25项省级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占全省同期地方标准的10%;贯彻国家和行业标准221项,基本覆盖了我市粮油、畜禽、水产、蔬菜、特种经济作物等5大类主要农产品。

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意识薄弱 一是少数部门和一些基层干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其摆在应有的位置,导致经费投入、人员配备、检测手段等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二是一些小规模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和群众质量安全意识薄弱。他们常常从眼前利益出发,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生产中只关心产量、价格、成本,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不扎实 市农监中心虽已运转多年,检测工作能力较强,承担任务较多,并多次在国内获奖,但因资金不足等原因,目前仅能开展种植业和产地土壤监测工作,在畜禽、水产品的检测方面留有空白。各县和乡镇农产品质监站建设才刚刚起步,有的也仅仅是配备了一些简单的仪器、设备,因缺少检测手段和运行工作经费,大多数都没有正常开展检测工作。大部分农贸市场、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尚未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检测室,没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全市监测网络建设“头重脚轻”,基层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不健全 除市区杏花村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青阳县的蓉东及石台县的城关农贸市场正常开展以农残速测为主的市场准入检测外,大部分农贸批发市场自身的检测工作均未正常开展;部分蔬菜生产基地虽已建立农残速测室,但正常开展检测工作的并不多,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有待于建立健全;同时,大多数农产品产地生产档案制度还不完善,农产品质量溯源还不能真正实施。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经费投入有限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监测、追溯、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尤其是质检体系建设和例行监测制度的实施都是公益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工作很难正常进行。目前,我市仅市财政和部分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限额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经费,用于开展抽样监测工作,绝大多数乡镇监测站,财政几乎没有安排监测工作经费。

2.5 “三品”规模较小,标准化生产欠规范 我市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虽然数量不少,但生产规模还不大,市场所占份额还不高;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农业标准化生产了解不多,推行不快,有标准不贯彻,贯彻标准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对策措施

3.1 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发展“三品一标”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质量安全法》、《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宣传力度,做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强化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树立全民良好的农产质量安全意识,包括消费者的安全意识、生产者的道德意识、经营者的自律意识、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抓手,动员各方力量关心和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举报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氛围。积极发展“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生产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顺向推动的重要抓手和标准化生产的重要载体,也是指导生产、引导消费的重要平台。我市“三品一标”已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但总体上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为此,一要扎实推进“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加快认证进程,不断扩大总量,提高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二要加强证后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保持和提升品牌公信力。三要积极组织制订地方特色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同时要大力宣传、推广和实施。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标准化生产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指导、支持和服务。四要落实“三品一标”补贴或奖励政策,推动“三品一标”快速发展。

3.2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要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快市、县、乡三级监测机构检测室建设,购置检测设备、改善工作条件,充实和培训检测人员,扩大承检范围。将监测机构的监测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其监测工作能正常开展;对本市10hm2以上蔬菜生产基地建农残速测室给予财政资金支持,为实现农产品产地“准出”创造条件;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本市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室,为实现“市场准入”打基础。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性监测、准出准入检测制度化、长期化。

3.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控,强化检打联动 按照部、省《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的通知》和有关文件要求,市、县两级要依法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要按计划并依据各自的职能开展例行抽样监测、监督抽查检测,节假日抽检、日常监管抽检等,加大对本市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批发市场、超市、各类示范基地的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品等的监督抽查检测力度,同时监测机构要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及时将检测结果告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涉嫌违法行为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收集证据,依法查处,涉及其他监管部门职责的,要及时通报和移交,形成齐抓共管的(下转105页)(上接86页)检打联动格局。建立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网络和监控平台,对全市所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市、县、乡三级监测机构和全市所有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批发市场、大型超市检测室开展农产品检测工作实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时收集储存各检测点通过网络上传的检测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各检测点的检测工作开展情况和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能的趋势,监控平台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实行无缝对接。

第9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受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1992年,我国政府作出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始得到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逐步加大。1999年开始加强对饲料、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进入新世纪,农业部门以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主线,以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强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2006年个别地区发生红心鸭蛋和多宝鱼事件后,国务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农业部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管。通过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改革开放要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已建设了一批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促进了全社会标准化意识的提高。三是强化产地和市场监测,对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较为突出的农兽药残留、瘦肉精、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进行例行监测,农业部定期向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四是品牌农业加快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3.8万多个,实物产量超过2亿吨。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已建设国家级(部级)质检中心323个,省地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1780个。

“十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呈稳定提升态势,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检出率大幅度下降,农兽药残留超标导致的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事件明显减少,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总体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居民食用农产品的消费安全基本得到保障。根据农业部2006年11月份组织的第五次例行监测结果,37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4.3%;22个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8.0%,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为98.8%;8个城市水产品氯霉素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9.2%,孔雀石绿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4.4%; 2006年与2001年相比,京津沪深四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提高了近32个百分点。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上是安全、放心的。但是,与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消费要求相比,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加剧的国际贸易形势相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瘦肉精、红心鸭蛋、多宝鱼等事件的发生,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和思考。

瘦肉精是盐酸克伦特罗的俗称,属于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不仅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而且人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畜产品后,对健康有负面影响,严重的可引发中毒,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的药品。近年来,各地由于在饲料和饲养过程中违法使用瘦肉精已引发若干起居民中毒事件。瘦肉精对动物具有促进增长、大幅度提高瘦肉率、改善生产性能等作用,含瘦肉精的猪肉颜色鲜嫩,肥膘减少,一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商贩将其作为“秘密武器”在养猪业发达地区兜售,给养猪业的安全生产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非法制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专项整治。

去年,河北发生了红心鸭蛋事件。鸭蛋经销商以高价回收红心鸭蛋为诱饵,向养殖户销售化工染料苏丹红,河北省平山、井陉两县的部分养殖户饲喂蛋鸭时使用了从鸭蛋经销商处获得的苏丹红。事件发生后,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蛋禽饲料和蛋禽养殖场苏丹红专项检查。在抽查的2430个饲料生产企业中,产品未检出苏丹红;在检查的5598个蛋禽养殖场(户)中,有8个检出苏丹红,其中河北7个,浙江1个。河北、浙江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共销毁含有苏丹红的蛋鸭10400只、鸭蛋2025公斤,并封存饲料800公斤进行检测,有关部门正追查向养殖户非法销售苏丹红的经销商。

多宝鱼事件发生后,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开展专项督查。有关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开展重点检查和拉网检查,对重点多宝鱼养殖场、育苗场抽样检测。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药物是人用药品,早已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化合物清单》,孔雀石绿也是禁用兽药,一些不法分子却通过非法管道销售给养殖户使用。多宝鱼药残事件已给整个多宝鱼产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许多养殖企业、渔农贷款投资,辛苦养大的多宝鱼不能出售,生产生活面临很大困难。对于事件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养殖增长方式亟待转变,水产养殖业组织化程度低,药品和饲料市场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等,农业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渔业养殖的指导力度,统一检测方法标准,规范市场准入程序,确保合格的多宝鱼流通上市。

从这些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来看,除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起步晚、基础支持薄弱、检测手段滞后、监管制度机制不健全、相关责任不落实等原因外,还存在一些深层问题:一是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与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要求不相适应。我国农业分散、小规模经营现状短时期还难以完全改变,要实现按标准化生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有一个过程。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与社会期望值不相适应。社会舆论已经把政府能否管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止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作为衡量责任政府的一个刚性标准。目前各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识水平还不平衡,工作条件和手段还不到位,与社会要求还有差距。三是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日益扩大的农业对外贸易不相适应。出口农产品因为质量安全标准问题屡屡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甚至被封杀,影响了农民利益,不利于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一个长期课题,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又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既不能因为发生了一些质量安全事件,就全盘否定农产品质量;也不能因为通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就掉以轻心。我们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增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认为,应严格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重点建立三项制度,着力采取三项措施,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项制度:一是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生产环节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要强化生产源头管理,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实行产地编码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证安全放心农资的供应;规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推广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依法严厉查处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强化生产全过程控制,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确保产品安全。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行产地准出制度,种养企业和农户要建立和交验生产记录、用肥用药记录,建立农产品质量自检制度,同时加强产品检测,禁止质量安全不合格的农产品上市。积极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和监督。

二是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是保证上市农产品安全、健康消费的重要关口。推行农产品标识制度,鼓励规范使用原产地标识、地理标志、基地标牌、认证产品标志等法定标志,并加强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超市等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报告制度,严格查验有关产品质量安全证书,决不让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产品销售市场直接对接或签订产销合同。强化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采取举办交易会、农业网上展厅、专销区建设等多种形式,疏通优质农产品供给与销售信道,扩大优质安全品牌农产品销售市场。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职责、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要按照从生产地到销售地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档案登记制度,记录生产者以及基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田间管理、加工、包装等信息。健全农产品编码标准,确保全程质量控制信息的传递和可追溯。建立认证产品及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等数据库,创建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品标识卷标信息等质量安全信息录入与查询系统,形成互联互通、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建立产地农户、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质量安全信用警示系统,适时公布有关生产者、流通者的诚信状况,并实行失信惩罚机制。

三项措施: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基础和主攻方向。应加强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建设一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以及无规定动植物疫病区,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带动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建设质量安全控制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开展品牌培育和宣传、培训等工作,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科学生产。

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执法检查。抓好监测与执法检查,是消除农产品质量隐患的可靠保证。实施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规划建设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依法加强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经营环节监督检查力度。加强食用农产品污染物监控,全面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公布监督抽查结果,质量安全信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认真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加强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对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要坚决查封、扣押,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