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学六年级下册总结

时间:2023-01-04 07:45:52

导语:在数学六年级下册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学六年级下册总结

第1篇

1学校层面的合理安排和支持

1.1仪器室的合理布置和规范整理。

实验器材的齐全、方便取舍,则大大提高实验教学开展的有效性效率。目前我们仪器室以形成按照三到六年级的实验器材进行归类为主:三年级上下册实验器材一个上下橱窗;四年级上下册实验器材一个上下橱窗;五年级上下册实验器材一个上下橱窗;六年级上下册实验器材一个上下橱窗。随着以后实验教学的开展,各年级橱窗再慢慢整理,以单元、课时进行归类。再以按照物理、化学、生物、玻璃仪器等进行归类为辅:其他橱窗按照上面进行归类,又准备了十多个橱窗。另外又有一名老师负责仪器室的一些工作等。

1.2实验室利用的合理安排

我们学校总共2个实验室,学校三四年级7个班级,每星期共14节科学课,五六年级总共有个8个班级,每星期共24节科学课。为了更好地使用,上回学校向我们科学老师征求意见,后来我向王老师建议,三和六年级一个实验室,共8个班级,共20节课,除了语文数学课等,刚好安排满一个实验室,四和五年级共7个班级,共18节科学课,满足语文和数学等课程以后,接下来就是满足科学课程,刚好安排在一个实验室里。这样安排以后每堂课都可以满足在实验室上,并且每个实验室课程尽量满足同年级的排在一起。这样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各个老师不会挤在一起,实验器材的使用不会受到限制,或者徒劳的搬动等。

2教师本身在从事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一些体会

2.1实验教学的一个基本模式

①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投入一些前期的工作,如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实验时,提前在每两组之间画好刻度,方便学生测量距离等。②引出做实验的方法,验证或者得出结论等。③认识做实验所需的一些器材等,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科学课,较多的实验器材都不认识,如在比较吸水性的实验时,关于滴管等要做一些说明。④让学生说说这个实验怎么做?先请一个同学说明,再结合同学老师共同的补充,最后再请一个同学完整的说一下。有时实验操作比较难的时候,可以适当出示PPT进行说明。⑤做这个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请同学来说说,最后结合同学补充进行总结。⑥有些实验操作还是比较难时,则教师适当演示实验、或请同学上来示范,特别强调一些注意点。有时实验比较简单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⑦学生开始小组实验,教师适当辅导个别小组。⑧小组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和数据,从实验中再得出实验结论9、课堂教学结束后,有些实验器材提前叫学生整理、清洗,便于下个班级学生更好地开展实验。如加热白糖的实验,这个调羹要及时清理。并不是每个实验都要具有这些步骤,可以根据学生对实验的一些认识、操作能力大小、实验本身的难易程度等,进行适当选择,充分利用时间,使学生的实验有效开展。

2.2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的小组合作

一学期为4个月多些时间,为了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担任组长的时间为一个月左右。然后由各个组长自己任命实验操作员、汇报员、观察员、记录员等,在实验操作中,实在没有事情做,就当实验观察员,分工明确后再进行实验操作。然后由汇报员汇报实验数据或者现象,通常采用如下格式:我代表我们组的观点是:我们组的成员还有补充意见吗?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意见吗?

2.3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需有一定的要求和激励机制

第2篇

一、数学是直观的思维,数学是抽象的思维

凡能使学生对事物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手段都是直观,包括实物直观、图形直观及语言直观。直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算理、关系、思路的理解,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施直观教学,是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到了高年级,数学直观,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问题、呈现和表达问题的辅助支撑。

对于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按题目中的条件自己画图,如线段图、圆圈图、几何图形等,以此理清题中的数学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画图过程可避免看文字题时的繁琐杂乱,而得出不易看出的结论。例如五年级下册“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问题,学生常常手足无措。此时画出线段图,就容易解决了。学生通过阅读数学信息,找到单位一的量,从单位一起,而后表示出另一个量,判断单位一若已知就用算术法,单位一若未知就用方程法。

直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能力,而不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停留在形象直观阶段。因为数学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从具体的应用题到常见的数量关系,从具体的计算题到计算法则,从具体的数到一个个字母等,无一不是抽象的过程。数学的抽象决定了数学可以培养学习者的抽象能力,也决定了学习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

课堂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教学。从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中的《字母表示数》开始,学生对抽象的字母代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明了,随之的数学学习中,不断予以强化训练。例如从加法、乘法简便运算律的字母形式,到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字母形式,到图形规律的字母形式,学生在尝试运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逐渐体会了代数思想。再到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比值一定、反比例乘积一定,学生会自主用字母表达,这有助于学生体会函数思想,为日后初中数学学习做好意识准备。

二、数学是转化的思维,数学是统一的思维

小学数学中,转化主要表现为数学知识的某一形式向另一形式转变,即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曲为直、化数为形等。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充分应用转化思想于面积、体积教学。例如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一课,学生在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底面积×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理解、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类比”、“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课上,学生借助“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经验,利用“等积变形”,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再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探索获取新知最终得出结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的变换过程,包括:旧与新之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旧与新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教的过程中不断渗透转化的思想,学生学的过程中就会深刻感受到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结构的建构和形成。数学就是如此美妙,利用数学的统一性,将一个问题转化到另一个问题上、另一个领域中去求解,往往能柳暗花明。

三、数学是分类的思维,数学是联系的思维

生活中分类的现象随处可见,当事物的量特别大时,分类成为一种必要。小学数学中,把数和图形进行分类、分类讨论数学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逻辑方法。应用分类,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分类过程,可培养学生思考的周密性、条理性。

同时,数学知识又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结构体。学生从每节课中获取的数学知识是零散的、局部的、不便于记忆的,这些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局部知识与其它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如何?这些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看清楚。因此,当一段学习结束后,教师就有必要及时引领学生把平时所学的知识按照某种方法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使知识系统化,并从中总结出规律。这也是重要的数学思维品质。

第3篇

苏教版国标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了一题多问的习题,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就题论题,以为一题多问的习题和其他一题一问的题目教学价值没有什么差别,只起到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作用,所以常引导和帮助学生解答了这类题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笔者认为,一题多问的习题教学价值远远不止这一些。通过对高年级书本解决问题中一题多问习题的整理与分类,发现这类习题的教学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方面的教学价值:有利于概念辨析

1.概念区别――比较两问,防止混淆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8页第8题:一个圆柱形水池,从里面量得底面直径是8米,深是3.5米。(1)在这个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这个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吨?(1立方米水重1吨)

这一题在学生解答后,还要组织学生比较两个问题,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什么情况下是求表面积(几个面的面积和)”“什么情况下是求体积”,使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有效地防止了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的混淆。

再如,学习分数实际问题的应用题时,可以设计对比性的题组让学生在练习中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已知单位“1”的量可以用乘法解答;如果单位“1”的量不知道,就可以用方程来解答。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知识,采用对比式题组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把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系统。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比较两个问题,使学生明白了概念间的区别,从而防止了概念的混淆,有利于概念的辨析。

2.概念联系――归纳两问,帮助总结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3页第11题:两台拖拉机共同耕完一块麦地,大拖拉机耕了9公顷,小拖拉机耕了4公顷。(1)小拖拉机的耕地面积是大拖拉机的几分之几?(2)大拖拉机的耕地面积是小拖拉机的多少倍?(用带分数表示)(3)这两台拖拉机各耕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在学生做完前面两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从而沟通倍与率的联系。

在让学生做完三问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总结出这三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从而沟通了联系,有利于概念辨析。

二、技能方面的教学价值:有利于提高解题技巧

1.审题技巧――解决不同问题,学会选择相关条件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3页第12题:幼儿园买来4箱苹果,一共60千克,平均分给5个班。(1)每个班分到多少千克?(2)每个班分到几分之几箱?

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分析解题思路及学生解答完毕后,还要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两问在选择信息时的异同点和注意点,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这两问都是从三个信息中选择两个信息来解答问题的。“4箱苹果”这个信息对于解答第一问来说,它是个多余条件;同样,“60千克”对于解答第二问来说,也只是个多余条件。因此,我们在解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审题,仔细分析,根据解决不同问题,学会选择相关信息来解答,而不是把所有的信息都用上去。我们在教学时也要设计这样的习题让学生学会选择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审题技巧。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15页第7题:一条毛巾6元,一个水瓶15元,一个茶杯4元,一个茶盘15元。(1)妈妈买2个水瓶和6个茶杯,一共要多少元?(2)新安招待所买了32个水瓶和12个茶盘,买水瓶比买茶盘多用多少元?(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一题重点要指导学生根据所解决的问题正确选择相关的已知信息,还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2.分步思考、分解问题技巧――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有不同要求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8页第6题:一个圆柱形油桶,从里面量得底面直径是40厘米,深是50厘米。(1)它的容积是多少升?(2)如果1升柴油重0.85千克,这个油桶可装柴油多少千克?

本题第一问是为第二问做铺垫,有利于第二问的正确解答。通过此题的解答,要让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如果把第一问去掉,又怎样求第二问呢?让学生明白要求这个油桶可装柴油多少千克,始终要先求出它的容积,然后才能求出它的质量。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有不同要求。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台阶,让学生分步思考和分步解答问题,逐步提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再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02页第10题:有两个边长都是6厘米的正方形,在其中一个正方形里画1个最大的圆,另一个正方形里画4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1)圆的半径各是多少厘米?(2)两个正方形里圆的面积各是多少?各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3)如果像这样在正方形里画9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这9个圆的面积之和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你发现了什么?

由于此题设计时注意到了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有不同要求,设计了让学生分步思考、分步解答问题的台阶,学生能很快解决了问题,从而有利于形成解题技巧。因此,教师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再进行讨论。

三、方法方面的教学价值:有利于思维培养

1.数学问题意识――抽象符号转化为问题情境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9页第10题: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后,途中经过6个停靠站,最后到达终点站。下表记录了这辆公共汽车全程载客数量的变化情况。

(1)说说中间6个站的上、下车人数各是多少。

(2)中间的6个站,哪个站没有人上车?哪个站没有人下车?

(3)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本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正负数后练习的,要让学生明确表中的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而且让学生看懂表中的数据表示的含义,并能回答问题。第1、第2问是为第3问提供范式,学生从第1、第2问中得到启发,培养了将抽象的数学符号转化为提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

2.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问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4页第3题:妈妈喝了升牛奶,爸爸喝了升,小军喝了升。(1)三人一共喝了多少升牛奶?(2)这盒1升的牛奶还剩多少升?(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习了分数加减法后,除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多提问题。

例如,教学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了巩固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设计以下类型题目。

小芳要做20朵花,第一天做了朵,第二天做了朵。(1)她第一天做了多少朵?(2)她第二天做了多少朵?(3)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两天一共做了多少朵?还剩多少朵没做?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做多少朵?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做多少朵?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做几分之几?两天一共做了几分之几……

通过对这样一题多问练习题的解答,学生不仅充分体会理解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使学生从多角度提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

第4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回首往事,不胜唏嘘。本期在六年级美术教学中,师生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成长。通过总结和反思,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强化常规,落实课堂

本班绝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课有较浓的兴趣,师生有足够的信心完成好学习任务。六年级美术教学及生活与艺术与一体,教学中我深钻教材,坚持认真备好每堂课,设计好每堂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堂课都能接近生活,接近艺术美。在备课中就体现出对学生美的教育,并将其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达到让学生对美的事物、美艺术的感受,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6、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7、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四、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___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二)

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担任五、六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___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___力。

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矗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6、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7、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四、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___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三)

在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钻研教学大纲,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并有效的进行了相应的教改实验,圆满的完成了本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预定的教学效果。为了总结经验,更好的做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特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本学期,结合课程改革,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___的新课程培训和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认真开展教学活动,坚持不懈进行特长培养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虽然我的课时量比较大,但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针对新教材内容我积极进行课程的开发、挖掘与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除了认真上好一周十六节的家常课外,我还开展了美术兴趣课-国画组的教学工作。课外兴趣辅导,学生特长培养,投入的工作量是没有底的。带着学生在教室里画呀,涂呀,课外兴趣辅导是苦的,更是累的,这苦这累不仅仅是要投入无穷的工作量,最主要的是没有教学参考资料。有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没有给予学生什么,那就别想从学生那里提取什么。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创作水平得到提高,我又时时刻刻地做着有心人,关心周围的事物,留意身边的书籍,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进行创作或是写生。学生的写生能力也相对的得到了进步。

总之,我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点,为开创美术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其他的有些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以后工作应更加兢兢业业。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师工作总结(四)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怎样把握基本形

小学低年级教材从造型的角度看都是采用的是平面造型,不追求立体感和空间深度,在教材介绍了基本形、圆形、方形、三角形,范画和练习都是由这些基本形所组成的简单形象,教材的宗旨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基本形的概念去观察、理解和表现具体的形象,因此要特别注意把握教学的尺度。

比如,低年级学生画人的动态(范本)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学生能运用椭圆形、方形等基本形来画出人物的动态(范本),比例大体上正确就可以了,不能一下子向学生提出形体、结构、衣纹___等较高的要求,在低年级阶段,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眼光去认识和表现周围的东西,让他们认为看什么都要通过基本形去概括物体外形的习惯。

这种观察方法首先要能看出具体物象是方的、圆的,还是三角形的,进一步就要能观察出这些基本形在比例上的变化,___就要在一个物体由几个基本形组合成的情况下。

能观察出哪部分是方形,哪部份是圆形,哪部份是大的,哪部份是小的,以及这部份与那部份组合的具体方式,在教学中,要把基本形的概念贯穿到每一个练习中去,反复地强调基本形去观察,理解形象的特征,培养起整体观念,这对到中高年级深入学习是很有益的,因此,低年级教材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对基本形的把握,同时每一个同学都应当把基本形看成是绘画观察和表现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二、如何把握色彩的感觉

在低年级教材中的色形是很丰富的,学生可以从教材中接触到五彩斑谰的色彩世界。在第一册向学生介绍了三原色的和三间色,在第二册通过色彩的空间混合和色彩转轮制作,让学生认识原色的并置和混合产生了新的色彩感觉。同时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看色用的材料是彩色笔和油画棒,因此,不容易通过色彩的直接混合去认识色彩的变化。

教材中色彩认识的介绍与手工制作结合起来,这是非常有趣的,只要我们把握住教材的关键,就是利用各种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感觉。比如,原色“红”加上原色“黄”,变成“橙色”,如果在教学中对学生讲,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当色彩轮转动时,转轮上的红色和黄色呈现出橙色的相貌,这才能算完成了数学任务。按教材的要求学生除了将使用原色和间色作画,还多处出现灰色。此外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彩色范画,指导学生去辩别色彩间的差异,扩大色彩感知的面,同时,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把各种颜色和它们的名称对上号,在低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感觉是与基本功训练并重的一项根本任务。

三、想象创造意识的把握,做好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在低年级教材中也安排了大量的创作课,这些课是同学们进行综合练习,检查对所学的造型、色彩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便是同学们发挥自己想象能力的好机会。

因此,在教材的把握上应当鼓励学生中超出教材范围的好想法。在低年级教材中还设计了大量的手工课。学生们在手工劳动中见到自己手中的材料变成了各种有趣的形象,一定是喜出望外的。这实际上是学生们在手工劳动中获得的创造的喜悦。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___学生做一件件手工,而忘记了去引导学生获取创造的欢乐,那是非常遗憾的事。

在指导学生制作石头画时,应当启发他们制作出木头画或其它材料的画。如:利用蛋壳让学生画出丰富多彩的小彩蛋。

总之,创造性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摆在重要地位,并在教材的把握中去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同时低年级学生需要美术,也更爱好美术,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五)

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发展和提高学生对审美意味的理解力,遵照审美活动的规律,采取艺术教育的特殊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观察,学习,(范本)评价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结合学生绘画的情景,所表达情感的真实性与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去细致观察,回忆,想象中提练创作题材。如家庭趣事,校园生活,家乡风光,民俗风情,家乡的人,家乡的特产,家乡名胜古迹等。我本着美术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少数尖子的“英才教育“.我给学生扎扎实实地上,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美术教育教学我的功底不是那么好,但我会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有的放矢地进行美术教育,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我对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___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军装价值。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___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立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美术实践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课型的美术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更好的提高,在美术教学中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第5篇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教材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可以推进教材的改编。教材由正文、例题和习题三部分有机组成的。此次研究比较分析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最新版教材的“比例”部分内容。

1三版教材“比例”内容分布比较

人教版教材中“比例”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每一节的编排包括“例题”、“做一做”、“练习”。北师大版教材中“比例”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每一节的编排包括“例题”、“试一试”、“练一练”。苏教版中“比例”是六年级下册第单元,该版本在编排上只有单元标题,知识点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从上表1,可以看出三版教材在编排上都是以单元为基本结构,但在小结的编排上有所不同,所讲知识点一样,都包括比例的性质和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尺。人教版内容最后增加了“整理和复习”部分,苏教版增加了面积变化部分。

2三版教材习题比较

例题和练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习题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套完整的教材都会配有相应的例题与习题,而它们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内容层次是否具有梯度,组织是否合理,都会直接影响着整套教材的质量。

2.1习题比较分析

教材的习题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巩固加强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有主与学生的课后复习。不同版本教材习题的比较对教材的改编具有重要意义。

2.1.1题量比较

此次研究中的题量是教材中的所有练习题,包括“做一做”、“练一练”和“练习题”中的所有题。

从以上表2,可以发现三版教材中习题的题量最多的是人教版北师大版相对较少。

2.1.2题型比较

将习题根据解答的方式划分为写比例、解比例、问题解决和画图题。

表3:三版教科书《比例》习题类型比较

从上表3,可以看出,不同版本教材中,题型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人教版和苏教版中问题解决题型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68.83%和37.83%,北师大版的解比例题型所占比例较大为34.38%。从三版教材横向比较来看,人教版的问题解决题型比其他版本明显偏多。

3三版教材例题比较

教材中的例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例题是解题方法的示范,能贯穿知识,归纳方法,是学生学习迁移的载体。例题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例题的设计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以“比例的认识“例题为例进行三版教材的例题特点进行比较。

人教版是比较操场上和教室里大小不同的两面国旗,操场上国旗的长宽分别是2.4米、1.6米,比是2.4:1.6=;教室里国旗的长宽分别是60厘米、40厘米,比是60:40=,2.4:1.6=60:40,也可以写成,=,像这种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北师大版通过比较同一张照片的不同长宽缩小和放大,只有在长宽相同比例放大时照片才像来认识比例。三张相同照片长比长、宽比宽相等,12:6=8:4,6:4=3:2。像12:6=8:4,6:4=3:2这样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在认识内项和外项。

第6篇

一、导入新课,问必简单有效

课堂导入环节的主要功能是回顾旧知,为新知铺垫;创设情境,引出探究的问题。回顾旧知的导入,适合于新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巩固、重组或扩展的情况;创设情境的导入,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作深入思考。在这一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需学生作深入思考,问题的答案也简单明了。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一课开始时,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得了一年级借书85本,二年级借书143本,三年级借书126本,六年级借书236本的信息。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结果有的学生说:“一年级比二年级少借多少本书?”有的学生说:“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六年级一共借了多少本书?”……另一位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说:“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多少本书?”有的学生说:“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借多少本书?”教师接着说:“对,两个年级之间,既可以求一共借书的本数,又可以比较一个年级比另一个年级多借多少本书。还能知道哪两个年级一共借多少本书呢?”

在第一位教师的课堂上,虽然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比较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但细细推敲,学生的问题虽然都是有价值的,有的甚至还有一定的新意,但是本节课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求两个数相加的计算方法,因而第二位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加明确,便于学生及时进入对关键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中。

二、引领探究,问求开放有度

批判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教学不是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完全地进行接受式的学习,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反思、批判的方式进行自我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在意义的重建过程中,探究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才能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获得体验与感悟。因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避免频繁地提一些知识性问题,而更多地提一些需要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进行分析综合、重组加工的问题。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判断问题的答案是否合理,有无独创性,并择优进行引导深化。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教师让每个学生都做了各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给不同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学生通过测量、观察、比较,并展开了交流:

生1:有的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我们把它叫做锐角三角形。

生2: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生3:一个三角形中有直角就没有钝角,有钝角就没有直角。有时直角和钝角一个都没有。

生4:我觉得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就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就叫做钝角三角形。

生5:刚才我们说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能称锐角三角形,现在光凭一个角判断,是不是太武断了?

……

教师的课堂提问注重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对于角的分类的经验,教师提出了思维空间比较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怎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问题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培养勤于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品质。当学生经过初步思考,认识到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应为一类,思维不能深入的时候,教师又及时进行追问,在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没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就急于给学生提出一些琐碎的提示性问题,避免了问题密度的过于频繁对学生思维力度的减弱。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做出调整。

三、巩固深化,问需促思有方

在课堂巩固和深化环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时间。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要善于设置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7篇

关键词:错题本;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每个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犯错,这些错误同样是一种错题资源,如果在错误中总结经验,能很好地把错误转化成教学的有利资源,因此建立并应用好错题本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指导学生定期归类、整理错题本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好错题。先把做错的题目和错误的解法写在错题本上,用红笔标注改正,然后分析并写出错误原因,接着把正确的解法规范地写出来,最后写出错题的易错点、解题技巧、规律等,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例如,学生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时。

课题:倒数的认识

针对这个出错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动口描述倒数的概念,如0.24×4等,每个算式让学生用三种说法表述。

二、监督学生有效利用错题本

要想使错题本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必须掌握错题本的使用技巧。为此教师要监督学生利用好错题本,督促学生经常翻阅错题本,在空闲的时间再做一遍,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解题思路、知识点的印象,必要时把错题本里的错题汇总成一张试卷,在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前再做一遍。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建立的错题本不同,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互换错题本,互相学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例如,学生在学习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时。

题目:第6个图形是什么?第7个图形需要的棒数是多少?

辨析:没有掌握分析方法,对这道题不知该从哪里突破。这道题中第1个三角形用3根棒,第2个平行四边形用5根棒,第3个梯形用7根棒,第4个平行四边形用9根棒,从规律来看,除了三角形之外,平行四边形、梯形循环出现,平行四边形的序列为偶数,梯形的序列为奇数。所以第一问第6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对于第二问棒数的规律为:

对3×n-(n-1)整理为2n+1(n为三角形的个数),根据这一规律得出第7个图形所需要的棒数为2×7+1=15(根)。

三、教师定期对学生的错题进行综合讲解

教师可以定期从学生的错题本上选择重点突出、有典型意义的错题,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障碍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学生对教材的重难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例如,学生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分数应用题》时。

课题:分数应用题

总之,错题本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有利措施,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首先要指导好学生如何建立错题本,例如,针对不同的题型、知识点分类整理,用不同颜色笔进行标注,课题、题目、辨析、正确的解题过程等都要清晰、一目了然。其次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错题本,督促学生定期整理、翻阅、交流错题本,并定期对学生的错题本进行检查。最后,教师要定期对学生错题本上的错题进行综合的讲解,对有典型意义的错题进行集体讲解,使学生对重点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

错题本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建立利用错题本的开始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好监督、鼓励作用,才能使学生善待错误,发挥好错题本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

目前,在应用“大胆尝试,体验互动,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时,由于教师组织引导不当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存在“教师要我学,我不得不学”现象,学习态度消极被动。每次一至六年级学生素质检测中各年级数学学科总分在5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占检测学生人数的比例高达10%到20%之间。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是一问到底,就是一讲到底,对学生的要求是“一刀切”、“齐步走”、“整齐划一”……强调的是教师的意志,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导致“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现象很严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不到全面发展,个性也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部分教师为抓学生的考试分数出现“堂内不足,堂外补”,这样既加重教师的负担,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学“四步教学”结构培养山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教法,能使学生从传统的“被灌输”、“划一”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确保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切实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能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课堂教学中实行四步教学

第一步:铺垫引入(5―7分钟)。在本环节中,教师首先准备一些基本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自主发现问题,从而用旧知解决新问题。其次是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主观察课本中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例题7〔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二)〕时,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这一数学问题。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出所学内容的数学课题。

第二步:探究建模(20分钟)。一是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自主学习课本例题解决铺垫引入环节提出的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例题7〔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二)〕时,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抽时间先自主学习,而后在课堂上再次让学生自主学习即将要上的数学知识,知道要解决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这一数学问题,应根据学生数除以分成批数等于平均每批人数这个数量关系,列出算式832÷4= ;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尝试解决832÷4等于多少?在自学过程中如遇学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也可以向老师求助。二是教师设计一道与例题同类的题让学生尝试性自主练习,检验学生自学情况,例如学生在自学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例题7〔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二)〕的例题后教师设计一道615÷3等于多少。三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尝试练习过程中发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就要在这一位上商“0”这一数学模型。

第三步:练习巩固(13分钟)。通过练习来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例如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例题7〔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二)〕时,教师就可以设计624÷6=,218÷2=等这类题,让学生应用在探究建模中归纳出的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就要在这一位上商“0”这一数学模型来解决数学问题。

第四步:回顾小结(1―2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小结。例如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例题7〔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二)〕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是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学会了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就要在这一位上商“0”等。

二、课堂教学中做好两个引导

1.引导学生在各个环节中学会自主学习,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数学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布置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没有相应的学法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多数学生自主学习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无什么成效。学生自主学习前,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提示学生什么时候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进行反复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9篇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创设情景;评价反思;强化练习

复习课是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地整理和加深,形成系统地认知结构,使学生获得系统提高的一种课型。通过复习冲刺,让小学六年所学知识横成片,纵成线成一张知识网密布在学生的头脑中。能够得心应手的从这棵知识树上找到所需知识进行应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多半内容是综合复习,复习成了六年级老师,家长,学生生活中的全部。老师通常采取的方式是以下几种:一是教师以讲解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常以记忆作为复习阶段学习的主要形式;三是以大量的机械操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与形式。这样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查阅大量参考书与批改试题上,老师每天累得颈酸手软,面对升学率内心的焦虑,恨不能把所以知识全部灌进学生脑中。老师越疽代疱梳理知识,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听得头晕脑胀,时常感到疲惫不堪,在加上升学的压力和机械重复的针对性不强的大量练习,导致学生身心俱疲,反应迟钝,考试时还是漏洞百出,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为了使毕业班数学复习更有效,通过自身的实践,我认为复习课采取这样的形式进行更有效。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小组合作,看书整理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总结梳理,构建知识树强化练习,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二、小组合作,看书整理

传统复习课,教师往往把目标定位在“查缺补漏”上,因而呈现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题目。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因而,要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

三、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在合作整理的基础上,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和思维过程。只要给他们三五分钟用来展示自己课后研究的发现,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更宽阔的舞台,就能激励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培养出一部分独具思维的数学爱好者。他们的讲解更易被其他学生接受,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更容易带动和感染其他学生。

四、总结梳理,构建知识树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总是由老师越疽代疱梳理知识,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利用学生的整理结果进行知识梳理。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如《简便运算)的复习,老师先让学生自己整理简便运算的定津和性质,再进行合作学习,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教师引导梳理,进行方法的总结。结果学生做出了各具特色的知识树形图,还有不少学生绘制成了表格,他们整理知识的水平决不亚于老师。在老师惊叹和赞美声中,形成了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我认为在数学习题课的讲解上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紧扣课本。大多数学生对已讲过的知识会有遗忘现象,所以上复习课首先必须以课本为主,把课本上的概念、重要习题先复习一遍,帮助学生回忆上新课所必须注意的重点、难点,理清概念。

2、要精选例题。复习课是以精讲、多练为主的课,要想上好习题课必须选好例题,选好练习题,尤其是平时极容易出现错误的。精选的例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且具有典型性;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要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启发性。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如果按照题号顺序依次讲解,没有将同类型的习题归类讲解,使学生接受的知识零零散散。所以,在教学过程要将不同类型的题目做到分类、整合,在讲解过程中,要将该类问题讲透彻,让学生完完全全的明白理解,凡是有不理解的题,多练以增加记忆,达到真正理解掌握。

3、要认真考虑教学方法。绝大部分的时间里,复习课采用的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就导致有些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上复习课感觉很轻松,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好。其实,在教学中我觉得可以改变一下,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学生来讲解自己错误思路的方法,发现问题之所在。从学生讲述自己错误的思路,发现其中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再着重讲解,这样教学效果会好得多。对所选的例题课前要认真研究,寻找最优方法或一题多解。在讲解时要详细得当,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深入,层层剖析,使学生听的条理,学的主动。同时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以讲为主,也可以以练为主。

4、要认真配置好课内外的练习题。选好、讲好习题课的例题固然重要,但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还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因此对于复习课要求学生既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也要认真做好课外习题。教师在选择课内外练习题时,要认真筛选,决不能草率从事,掉以轻心。

5、要搞好阶段性测试。阶段性测试是检验教师知道是否偏离,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的最好途径。最后,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

五、强化练习,拓展延伸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