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成人护理本科毕业总结

时间:2022-06-04 21:20:00

导语:在成人护理本科毕业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成人护理本科毕业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护士;素质;护理;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提高护理质量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护理质量除技术外,最关键的就是服务质量;而高素质的护士队伍,是护理工作前进和发展的基础。怎样跟上及适应现代护理医学突飞猛进的新形势,是当今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护士培养途径具有多重性。一部分为院校本科毕业,数量较少;一部分为专科;另一种为中专。专科和本科生由高中毕业再入校,而中专为初中毕业居多。由于年龄、家庭环境、教育水平的多因素影响,使她们在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表现的良莠不齐,由此造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带来一定影响。为此,我们应从护士的业务水平、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素质培养方面抓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

1 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培训

1.1 有计划的专业培训

根据护士的知识结构情况进行有计划的专业培训,每月参加一次全院性业务讲座,科里每周组织一次业务讲座及临床示教,以便系统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变。

护士长就本专业护理特点,有计划安排讲课,每半月护理查房一次,由责任护士准备,全科护士也要看书复习本病,由护士长主持,主要发言人将结合此种疾病分析病历,汇报制度的护理计划,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修正、补充,护士长最后总结。通过护理查房,使全体护士对此种疾病有详细的了解,从理论到实践均能掌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2 检查护士的业务及理论水平

护士长定期对各级护士进行考核,一般每月一次,内容为基础护理知识,三基训练、消毒隔离等。对技术要求达到稳、准、快、好,为提高护理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掌握一定的医疗知识

对各级护理人员,除要求具备相应的护理知识,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医疗知识,以防止医疗环节中由于知识贫乏等原因造成的意外差错,进一步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以上业务素质的培养,使各级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各级技术操作,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 培养与提高自身素质

2.1 知其短处,纠正不足,虚心学习

工作或生活中要多看到他人的优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正确见解;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自律,学会敬业,学会尊重自己的职业,认识到自己尊重别人才会尊重;要及时给予“加油”,多读书、读好书,认识到护理工作是多层次、有技术性的;随和大度,善商量,乐于采纳别人的正确和合理建议,适当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补己之短。

2.2学会尊重与关心他人,言传身教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与人交往最多的地方,看到的、体会到的东西更多、更复杂。而作为科室的资深老师,在最初的带教中是很关键的;在思想感情、风度仪表和为人处世方面都具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科室要创造一个和谐团结的集体氛同,使她们知道集体的重要,融人集体之中,也能感受到集体对她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2.3 转变管理方式,培养责任感

年轻人富有激情和创新精神,工作中对于她们好的想法要给予采纳或鼓励,而不实用的应给予解释并指出不足;要调动她们的积极因素,尽量保持她们对工作的热情。作为科室管理者要以激励、关心为主,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上的难点或疑惑。工作中出现不足或差错,要注意询问,查找原因,使她们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能积极主动的去寻求解决的方法;管理上严格认真,坚持原则,但也要注重年轻人心理因素,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加强护士的心理素质修养

为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心理学成了当代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缩短病程,促进病人康复。所以在心理素质方面,护士必须做到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施以不同的心理护理。如采用解释分析、安慰、暗示、转移情绪等手段达到缓解情绪,促进康复,护士要有的放矢地通过自己的言行对病人施加心理影响,激发病人对生活的热爱,使病人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伴随着良好的情绪,就会调动出病人机体的潜在积极因素,因而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

4 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即好的品行,包括理想和事业心,反映一个人的心灵,是人的精华。影响护士职业道德的因素有以下两方面。

4.1 环境因素

在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在体制、法制制度等方面还不尽完善,尚未形成严格的制约机制的情况下,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一少部分护士职业道德观念淡漠,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只限于打针、发药而不做基础护理工作。个别护士态度生硬、言行、举止修养差。配药、打针时有作弊现象,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4.2 护理队伍本身的原因

一批忠于护理专业的老护士陆续离开护理队伍,有的走上管理岗位,有的离开临床。大部分青年护士学习上进,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她们刚步人社会,良好的职业道德尚未形成,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培养接班人,造就一支良好的护理队伍,必须把护士职业道德建设放到重要位置上。

根据以上情况,各医院应结合实际,制定整套的护理制度,做到处处有常规,有质量标准,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岗岗有人,人人有责,形成一个较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推动了护理专业的向前发展。

5 结语

第2篇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因素

考虑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对影响职业教育体系的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内涵是什么,要做深入的思考。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边界目前有不同的理解,我参加过若干次讨论会,发现大家对于这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的理解都不一样。我觉得一个重要的依据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

《纲要》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我参加了《纲要》起草,在起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时,对有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文字表述大家曾认真推敲过。有两个要点需要关注,一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无论外延有多大,它都是整个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终身教育体系涵盖了社会上各级各类教育,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无固定形式的教育。职业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已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也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强调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我们现在要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因为我们现有的体系还不太完善,不能适应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要进行调整。对职业教育体系,有几个重要影响因素。一是产业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在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化社会中,职业教育的重心是在中等教育层次。随着展业结构的变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重心逐渐向高等教育层次转移。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整个社会从业人员当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产业的就业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第三产业、服务经济的发展的发展,从业人员中第三产业从业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产业、服务业主要是对人的服务,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它对人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要求和制造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2000年世界银行曾经对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出过一个建议,其观点引起了国内职业教育界的巨大反响。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应调整职业教育结构,把职业教育从中等教育层次转向高等教育。当时我国正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很多人认为这个观点不符合中国国情,是错误的。因为中国还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看,需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世界银行提出这样的建议,主要是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因为很多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很发达。如美国,第三产业占比很高,职业教育相应地主要在高中后实施。这说明职业教育体系和产业结构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另外一个是职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职业结构。在我国,人们分析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化的时候往往忽视对职业结构的分析。我过去曾研究过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对其产业结构怎么影响职业结构,职业结构怎么影响职业教育结构做过一些探讨。结论是职业结构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非常大。

有关职业结构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我还可以提供一个案例。过去几十年间,国际劳组织对国际职业分类标准进行过几次修订。1988年修订时,在原有的专门技术职业之下,增加了一个“技术员和准专业人员”职业层次,有人将其称为“灰领”层次。这一调整反映了过去几十年间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重要社会基础。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在这一职业层次已有很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对从业者有明确的岗位能力、知识技能要求。但目前我国的职业分类中还没有这个层次。这说明我国的职业结构中相应的职业层次还不明显。现在我国高职培养的人才带有很大的可替代性,本科毕业生降低点就业预期,可以做高职毕业生做的工作。高中阶段毕业生提稍微努努力也可以替代他。这可能与高技能职业岗位层次分化不充分有很大关系。

第三,技能的变化也对职业教育体系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即便在同样的专业领域里,同样的职业岗位上,技能本身发生了很多变化。发达国家有关技能变化的研究,比如日本的一些研究认为,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技术的发展,技能岗位正在发生分化:有些工作岗位对人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更高,有些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更低了。我国的情况如何?对此需要深入的研究。我们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对这些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这是我想强调的观点。

不同类型的人才其知识技能结构是有所不同的。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包含两大因素,一是智力或知识,二是技能。不同的职业领域或岗位对这两大因素的要求有不同。一般来说,相对于服务业来说,制造业的岗位中技能所占的比重要大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岗位,结构比例是不一样的。研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结构对我们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不同层次和类型教育的衔接沟通关系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考虑中高职衔接时至少要涉及两个方面的衔接,一个是知识的领域,这更多地反映在学历层次的提升。第二个是技能,主要是职业资格、技能资格的提升。我听说有一些中职毕业升入高职以后,有些在中职中已经学过的课程可以免修,特别是一些技能课程,从积极角度来说,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学习。但反过来说,是不是可以认为高职提供的职业教育在技能培养方面并不比中等职业学校高呢?换句话说,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的价值是否只是学历层次的提高?如果说高职的目的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那么,中高职的衔接就需要很好地考虑如何使中职毕业生在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中高职衔接的基本出发点。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

我个人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现代性。就是说我们要构建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需求,满足现代对技能人才的客观需求,满足从业者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需求。

二是终身性。《纲要》中强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就是从这点出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包括正规教育全日制教育,还包括非正规教育(非全日制教育)和非固定形式的教育,比如工作场的学习、学徒制培训,就是主要靠在工

作场所的实践来形成和积累技能。我上个星期在上海参加了一个工作场所学习的国际研讨会,有一百多位外国学者来讨论工作场所的学习。工作场所的学习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职业学校都有实训实习,实训实习就是工作场所的学习,对其重要性大家议定比我有更深刻的认识。职业技能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终身教育、通过几类教育综合发挥作用,有效地沟通衔接起来,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

三是开放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而与其他教育体系有密切的联系。首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体系不是分割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比如说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在教育的不同教育阶段,都融入了职业教育的很多内容,比如基础教育中的职业启蒙教育或者生涯学习。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相互融合的,但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弱点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分离。现在有些地方尝试发展综合高中,探索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虽然目前成功的不多,但是这是一个方向。开放性还体现在学校职业教育与在职培训、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沟通与衔接。技能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职前教育,也需要职后培训。在知识经济、终身学习背景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凭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而享用一生。国际上有专家认为,人一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其中80%左右是在离开学校教育以后,是在生活、生产中掌握的,这说明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要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和沟通,需要进行制度变革。

三、不同层次类型职业教育的衔接

考虑中职和高职及其以后的教育相互沟通衔接时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和多样的模式。一种是“直通车”式的模式,即从学校到学校直接升学;另一种是学习、工作实践,再学习的“三明治”模式。后一种对培养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至关重要。在一些职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很难单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因为很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要靠工作实践中的积累。现在企业招聘人员,很多都要求有相关的从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社会上很多职业资格也要求一定工作年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工作岗位上技能积累的重要性。相比较而言,“直通车式”的衔接模式比较适用于服务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越是技能要求高的职业领域,可能越需要学习、实践反复的过程。

关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沟通衔接。在座各位都来自职业院校,都是学历教育,是以学校为主的职业教育。还有一类是学校外的职业培训,属于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也是职业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把两者很好地衔接沟通起来,但现在我国要做到这一点还有体制上的障碍。比如,学校职业教育属于教育部管,职业培训主要是劳动部管,在制度和政策上常常难以统一。因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教育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的协调,这是使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衔接沟通的重要前提。

促进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构建新型的国家资格框架。资格是衡量一个人知识、能力和技能水平的重要依据。资格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学历资格、一类是职业资格。职业院校现在强调双证书制度,目的也是使毕业生具备两方面的资格。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学历资格和职业资格制度,但学历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各有各的体系,两者缺乏有机的关联。这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很大的阻碍。为了改变两类资格体系相互分离的状况,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构建新的国家资格框架,目的就是把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更好地衔接起来。欧盟近年提出了一套“终身学习资格框架”。国外构建新型资格框架的基本出发点是,无论是学历资格还是职业资格,其本质都是人所具备的能力,学历资格和职业资格所要求的能力存在对应的关系,因此,两类资格是可以相互打通的。构建这样一个新型的国家资格框架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依据。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虽有一些初步研究,但总体来说还比较滞后。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时,我们曾把建设终身学习资格框架的内容写到《纲要》草稿里,但后来《纲要》出台时没有被采纳,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很多人没有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当时劳动部门的同志在讨论中提出,提终身教育体系就不必提国家资格框架了,两者是同一个东西。其实它和终身教育体系有关系,但并不是这个体系本身,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部门的同志担心用学历资格来规范职业资格,这是一个误解。其实建立这样一种新型国家资格框架,有助于提高职业资格的地位。这些内容虽然没有写进《纲要》,但这样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包括非常丰富的内容,但是我们的研究视角更多集中在探讨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关系,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现在有人总结中职到高职的衔接大概有十几种模式,主要的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现在全国有若干所,尚处于试点阶段。这种形式国外也有,比如日本就有五年制的高等专门学校,社会评价很好。

目前比较多的是中职毕业生对口升高职。就是中职毕业以后经一定考核程序进入高职继续深造。目前对这类升学有人数比例上的限制,应否扩大比例尚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一味扩大比例有可能导致中职学校偏离就业导向。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另一种方式是中职毕业以后先就业然后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而不是直接升学。这类学生占高职学生的多大比例不太清楚,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也有待深入研究。

还有中职毕业生在职参加电大或其他的成人高等继续教育的方式。可能还有其他的模式。我个人觉得应当鼓励多样的模式,而不是单一的模式,各地和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尝试多种模式,这样才能够培养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因为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在人才培养上有它的独到之处,有它的好处也可能有它的缺点,有了多种模式就可以相互弥补。

关于高职和高职以后教育的衔接,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专升本。专科和本科教育,从教育类型来说是有差别的,尽管也有一些应用型本科。高职毕业生继续教育的途径还需要很好地研究。专升本除了学历层次的提升之外,对专科生技能技术和能力提高的有效性要进行很好的分析。中国是个学历社会,大家都希望获得更高学历,从而使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更有利。但是,从人才类型上说,专升本是技能人才的更高层次还是人才类型的转变,也需要研究。还有高职年限的延长,比如说发展四年制高职。为什么要延长年限,延长年限以后高职会发生什么变化,延长后学什么都需要很好斟酌。关键是四年制高职与本科教育有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没

有,现有本科院校众多,没有高职升格的必要。如果有区别,区别是什么?变成四年制以后高职还能否保持特色?这些都需要讨论。还有,高职的年限不同国家有很大区别,到底多少年合适?这也需要很好地研究。从各国情况看,高职的年限从一年到四年都有,美国还有半年的。这当中肯定有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日本,高职以两年制为主,占70%多,三年制的占20%左右,还有一些是一年制的,只有很少是四年制的,主要是医疗保健领域,特别是护士专业。可能是护理行业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提高了的缘故。但即便是四年制仍然是培养护士,与医学本科的培养目标有区别。高职如果变成本科可能会导致技能型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丧失掉。

职业教育能不能向本科以上阶段、向研究生阶段发展?这是另外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现实当中存在这样的需求,但在理论上还存在者很大的争议。国外已有职业教育向研究生阶段延伸的案例,如澳大利亚就有职业教育研究生文凭。我们国家现在大力发展专业学位,但专业学位到底是专业型还是技能型的?有人认为高职再往上升,就成为应用型专业教育和技术教育而不再是技能型职业教育了。也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可以一直延伸到到博士阶段,认为认为律师、工程师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也是职业教育。我个人的观点是,专业技术人才教育与职业教育还是有类型区别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也有类型上的区别。职业教育内部也是分层次的,这是与职业层次结构相对应的,没有层次就不可能有上下衔接的体系。总之,本科以后阶段的职业教育如何定位,将在从根本上决定将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这些需要更深入研究和探讨。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推进策略

我们如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我个人认为一个基本的原则是深入研究,审慎论证,先行试点,有序推进。首先,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我们要在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上尽可能达成共识,在这个基础上审慎地进行制度设计。体系的构建非一日之功,因此应避免仓促上马,仓促的决策往往不可持续。其实,关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命题很早就提出来过,但始终存在争议。比如,有些人担心搞得不好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导致职业院校的新一轮升格风。这些担心也并非全无道理。因此,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研究、充分论证,需要理论支撑,需要从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变化的角度来深入分析,特别是认真研究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要在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起步,这样可以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偏差。

另外一个应遵循的原则就是先行试点。刚才谈到的五年一贯制学校就是一种试点,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纲要》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是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广泛开展试点,鼓励地方和学校进行探索。很多问题我们看不准,但可以通过试点来探索,成功了就可以推广。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来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大胆尝试。

另外还要有序推进。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注意防止出现不考虑条件、“一窝蜂”式的盲目冒进。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有过冒进的教训。当年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时候,偏重规模的迅速扩张,短时间里建了大量高职院校,很多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有些根本不具备条件,一些大学也办高职,结果是很多成为本科压缩型,没有形成高职的特色,其后遗症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所以,在认真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有序地推进,是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