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9 06:40:25
导语:在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32-02
一、前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历经20多年的蓬勃发展,已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此期间,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超前于教学模式构建速度,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的构建相对滞后。各学科初期教学模式主要是“继承”中专教学模式或“借鉴”本科教学模式构建的。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进入稳步推进期,众多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需重新构建。高职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存在教学模式滞后教育发展需要的现象。通过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期刊数据库检索发现:近10年关于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成递增趋势,研究内容主要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倡导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及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理论研究等。表明专家学者对高职体育教学现有模式影响高职体育教学发展已形成共识,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成为高职体育教学研究热点。鉴于此,笔者认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十分必要。
二、体育教学模式定义及构建要素
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除了主体部分外,还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有着密切的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教学模式创建,必须全面细致地考虑相关因素,否则,新模式就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新教学模式必须具备以下特性:构建依据充分、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新颖独特、适用范围广、效果评价准确等。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只是针对高职院校创建的教学模式。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及其他中小学体育教育,在进行教学模式构建时的构建依据、教学对象、适用范围均不同。所以,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也应不尽相同,应有所区别,决不能“克隆”中专或本科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相悖于高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三、高职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
高职教育目标定位是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高职技术教育开展初期,人们对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分析不够透彻,定位不够准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社会、岗位需求重新进行精确定位,明晰教学价值取向。高职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职业体能提高、终身体育思想形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三方面。
职业体能是指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技能以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良好的职业体能可以促进职业综合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工作胜任的基本保障。根据不同职业分类,选择教学内容时均应区别对待。特别是对某些特殊职业而言,有些运动项目则是专业必修课程,必须熟练掌握此项技能后才可以胜任此工作,如航海类专业就必须掌握游泳技能。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受高考影响,体育学习与锻炼一度中断,终身体育思想塑造缺失,需要到大学阶段进行重塑。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肩负体育观重塑的责任,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职业能力包含基本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两部分。基本专业素质与所学专业息息相关,就是掌握专业技术、技能;非专业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团队精神等,它主要是通过制造情境潜移默化地来提高这些能力。体育教学就是一个适宜的载体平台,可以承担非专业素质培养任务。这也契合波兰尼默会知识理论,就是体育教学与实践中的一些隐性的无法言明的知识,如运动技能拓展、坚定信念形成、创新理念构思等,对人们的知、情、意、行等心理活动具有唤醒的功能,能培养人的优良的意志品质。
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1.构建指导思想与依据。国务院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另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同时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挖掘学校体育多元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些指导文件共同传达了要明确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这样的信息。所以,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责任十分重大。
2.体育教学模式分析。根据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性文件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改革时,重点是要求教学模式能突出创新、实效、多元与特色。因此,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应该摒弃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迎合社会发展、个人需要及企业需求进行构建。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体育教师的引导或指导下开展体育教学,弱化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性,变课堂“填鸭式”教学为开放性“主动实践”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激发体育健身、教育、娱乐、交流等隐作用,逐步提高职业能力。新模式创建选择参与元素有五项:学生、老师、体育社团、用人单位与社会。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参加体育社团、走进用人单位及融入社会三种方式进行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体育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指导。①教学过程分析。在新模式中,学生参与、参加体育活动的范围非常广泛,隐性涉及的体育教学项目众多,既有实践内容也有丰富的理论内容。如学生参加高校体育社团时,可根据兴趣与爱好有选择性地参与某一或某些体育社团。体育社团安排专业对口体育老师担任指导,负责社团活动规划、理论与技术指导、评价总结等工作;与用人单位互动体育教学主要是针对用人单位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展开的。在选择教学依托单位时,通过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合作紧密或用人大户类单位,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行体育交流学习,拉近用人单位与未来毕业生的距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为择业与就业做准备;大学生有目的地进入社会,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施展体育才华,是检验职业能力提高程度和职业能力储备的一根标杆。体育社会参与形式与类别多种多样,如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参加社会体育公开比赛等。为保证在学习与实践中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下进行。②教学内容与方法分析。教学模式在实施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应由体育教师或教学实际实施者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调研,掌握体育社团、用人单位以及社区体育活动的详细情况,制订翔实的、周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对象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可采用理论教学、技术教学、实践指导等方式;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采用分组教学与单独辅导结合、理论讲授与技术演练结合、完整指导与分解指导结合等方式。权衡利弊,合理选择。③教学模式实施保障分析。新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有相应的保障机制配套进行。首先是设置以体育教学部门为首的管理机构,并联合团委、学生工作处、财务处及各系部等部门,密切配合保障体育课程顺利进行;二是合理配置教师队伍,以体育教师为主,并配备生活或思想指导教师;三是配套适宜的动态调控课程体系,新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安排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在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安排调控中,把握灵活性原则,统筹安排;四是保障经费,保证有充裕的场地建设费、器材购置费、交通费以及食宿费等,费用最佳方式是采用专项资金支持模式。④教学模式特色分析。新模式构建元素之间的关系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一步加强,固定的学习课堂变成相对的课堂,教学内容自我选择空间大,学习趣味增强。其次是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或是参与者,不必要严格、细致、精确地控制教学过程;第三是教学课堂进行了延伸与拓展,体育教学场所不仅仅只是球场或操场,还可能是办公室、工厂、工地、公共场所等地方。教学做到学、练、用三者“无缝对接”,有效地激发体育隐形功能,最大效度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第四是体育成绩评价综合性,课程成绩评价不再以远度、高度或者时间作为单一评价指标,而是在保证身体素质提高的前提下,根据综合素质提高程度进行综合评定。
五、总结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作支撑。借助体育教学的功能,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的新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隐形教育作用,将原有的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演变成以体育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凸显职业能力提高效果。另外,新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师的作用进一步弱化,将其定性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或是指导者。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是高职体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6).
学校体育工作是复杂多样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想更好地做好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识体育健康课――明理
首先,体育健康课是一门学科,是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中提出的新课题,它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其次,体育课不只是一门课程,它是学校德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维教育的基础,是做好学校德育和智育的前提。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做好其他工作。
最后,体育是阳光的,追求完美的,追求团结协作的,是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体育精神的主要内涵也是学校精神的体现。
二、体育教师要具备各种能力――自强
1 体育教师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基本功。在教学方面,体育教师首先要有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其次要有组织教学的能力,要能“言”并“善言”,会“示范”且“动作优美”,能“指挥”又会“指导”,并要有一定的对艺术的鉴赏力等等。另外,体育教师还应该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要求体育教师要“一专多能”,即在全面、正确地掌握各种运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有所侧重,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授课、训练运动队、组织运动竞赛和裁判工作,指导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等学校体育工作。
2 组织协调能力、感召力、决策力。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很多人参与,领导、班主任、工人等等,不是光靠体育老师就能完成的,各种活动需要各部门的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开展工作中体育老师的协调能力,感召力,决策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 实践总结,学习创新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善于学习。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师必须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的能力,要博采众长并融会贯通,努力使自己成为精通现代教育理论,善于实践和创新的复合型教师。二要善于大胆质疑。质疑过程的实质是对原有结论进行重新验证的过程。大胆提问,大胆怀疑,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前奏。三要不断总结。
三、体育教师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干出成效――有为
1 课堂教学要认真严谨。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课堂教学的好坏也是体育教师基本素质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因此上好课是根本,我们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
2 在重大活动、竞技比赛中要有所作为。体育巨大的魅力就是竞赛,竞赛获胜的喜悦会激励每一个人,学校在体育竞赛中展示了自我,也宣传了自我。学校是非常重视体育竞赛的,我们体育教师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工作,只有长期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所收获。
3 在理论研究中有所作为,能写会写。体育教师应该保持对体育学科的信念和追求,并正确评价自己的专业;应该在教学、指导训练之余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虽然,撰写文章不是提高学科地位的唯一途径,不是提高理论水平的唯一方法,但是,可以本着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用文字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甚至改变他人对体育教师的看法。
四、要和学校里的教职工搞好关系――亲和
1 要平和、谦虚、低调、尊重他人和领导。体育老师多数性格比较外向,容易沟通,但是缺点是极易自大,因为多数体育老师都有自己的专项特长,甚至有许多从小就经常参加各种比赛,曾有过许多光环,从小就有了比别人强的优越感。但是这种优越感恰恰是与人相处的绊脚石。没人喜欢和高高在上的人相处,我们体育老师只有弯下腰,低下头,以一种平和、谦虚低调、尊重他人的心态与人交流,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处好体育老师之间、与其他老师、与领导的关系。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实用性人才,而不是研究性人才,所以应该本着理论够用,实操为主的原则来安排课程。①校内实习。校内实践操作的相关内容很多,如:练习珠算、手算、心算;认识假钞、手工点钞、机器点钞;电脑传票;手工凭证、账簿、报表的填制;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的掌控;收银POS机的使用等。②校外实习。在校三年期间,应安排两次校外实习:第一次在第二学期,第二次在最后一学期。第一次校外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行业各单位的实际业务发生情况,了解会计人员将来要处的实际业务环境,以便在学习理论时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第二次校外实习就是要让学生初试牛刀,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发现会计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站在实际的角度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根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素质,为以后更好的胜任会计工作做准备。
2.坚持体育课程设置,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没有了一切。高职学生经过常年累月的学习,身体上容易产生许多疾病,比如:颈椎病,就是学生和会计人员通见得职业病,高职院校要针对这些常见疾病做好预防,增加体育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素质。
3.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
由于竞争的激烈,学生学习强度的提高,许多学生在学习力不从心的时候就产生了心理问题。不容许别人超过自己,过强的好胜心、虚荣心一旦遭遇了挫败,整个人就会垮下来。这是心理抗压能力太差了,心理产生问题,导致人生崩溃。高职院校要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及时疏导学生的困境,培养学生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
4.增设考证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素质。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会计师证等相关证书。为此,学校就要为学生开设考证课程。在课程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考试做题,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形成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能力,进行综合财务分析的能力,研读政策法规的能力。既要继承学习,又要敢于创新。培养学生在考试中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创新的能力。
5.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要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教师要先具备高素质。学校要打造一批年轻的双师型教师,这不仅仅是要具备教师证和其他的专业技能证,更重要的是要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具有夯实的实践经验,既能担任教师又能担任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能力、专业技术以及工作作风和做事态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清晰知道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师的带动下发展学生的专业应用素质。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人力资源;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作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必将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校体育人力资源是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一个国家的兴旺及民族素质的提高,正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一、普通高校体育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称、学历状况
教师的职称、学历是衡量教师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教师的教学、科研和训练的潜在能力。据等人2001年对上海、西安、广州等地的调查表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拥有高级职称的占20.46%(其中正高的仅为1.86%),而日本全国高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6.3%。1997年底,我国1032所普通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8.9%、28.3%,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28.2%,而美国的高校体育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占95%。这表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高学历人才奇缺。
(二)普通高校教师的科研状况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进一步实施,人们对科学的研究工作也愈来愈深入,尤其在当前职称这根指挥棒的导向下,高校教师对科研也越来越重视,并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但问题仍旧严重,据调查表明,高校体育教师近3年发表的人均论文为0.387篇/年,发表在中文核心刊物以上的人均论文仅为0.197篇/年,与高校科研要求不符。
(三)普通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
多数高校体育教师除在专业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占优势外,在文化知识、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缺陷。面对全球知识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新趋势,面对学校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高校体育教师应学习多方科学,培养多种能力;学习外语、计算机,以便将尽快获取国内外的先进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去,提高教学质量。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知识经济的建立,给“知识就是力量”和“知识就是财富”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含义。但目前,由于整个体育师资队伍的地位低、待遇差,加上工作环境艰苦,又得不到重视,工作中付出的艰辛与他们得到的待遇形成明显的反差,造成许多体育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但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增强做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要甘于清贫,埋头苦干,教体育人,为人师表。
(二)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技术在既综合又分化的发展中,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系统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科学文化知识大致由普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构成,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博士在北大论坛上指出:普通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是新世纪对体育教师的又一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树立“大体育”的概念,通晓“大体育”知识。掌握知识面宽的人体科学知识,深层次的专项活动理论与技术,新颖先进的应用科学理论。掌握先进的应用科学理论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明显优于目前体育教师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体育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据曾吉等人1999年对武汉地区21所高校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319名教师中,患肝病的占51.9%,患胃病的占8.8%,劳损的占7.8%,慢性咽炎的占51.9%。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已步入一个“高心理负荷时代”。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将面临严峻的考验。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彻底铲除那种“锻炼身体还不是当务之急”、“体育教师年轻,用不着锻炼”等错误想法。应立足于国家、民族的高度,尽快建立其自我保健意识,注意劳逸结合,以“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目标,终身进行科学锻炼。
(四)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
江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直接要求是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需要、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才,高校教师就要敢于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不惟心,不惟上,不迷信教条,不盲从权威,用创新思维、态度和科学精神去设计、实施、评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将获取的信息迅速的加以分类、整合,创造出新方法、新思想,提出新设计、新创意、新模式。
三、加强普通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建设的途径
(一)切实加强体育教师职前培养,改革培养模式
从整体上看,体育教师基础文化水平多数低于其它学科的教师,理论知识不够厚,教学能力不够强,极大影响学校体育质量的提高。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师资主要来源于研究生,改革高等体育专业的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改革体育院系的研究生招生模式,重视生源的文化素质
当前,体育院系研究生招生与其它专业相比,存在着规模过小,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不理想的现象。高校体育院系只有改变招生模式,重视文化素质,狠抓学生知识素
质的提高,才能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吸收其它专业人才从事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
其他专业的人员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可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取长补短。同时,在综合性院校开办体育专业硕士点,鼓励同等学力其他专业的学生报考体育专业,利于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技术的创新。
3、调整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一专多能”型的人才,就要求体育院系调整学科与术科的比例,增加一些与体育有关的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的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与学生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比如健康的知识与方法、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生存的常识,以及一些生活体育、休闲体育的内容等等,不断拓宽其文化内涵,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加强高校在职教师的培训,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高校教师在岗培训应规范化、目标化、科学化。培训应采用业余与脱产并举,通过各种讲座、教学演示、专题报告等形式进行;组织一批业务拔尖的优秀教师出国学习、短期培训,或定期邀请国外体育专家讲学,进行交流;加大在职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力度;在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增设体育硕士学位授权点;准许体育教师短期离岗培训外语、计算机,离岗进行科研等也不失为加强在职培训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加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管理
体育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是教师能力的体现,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途径。目前,多数高校体育院系现行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健全和落实教师考核制度,建立风险与效益并存的制约机制。让高标准与高待遇挂钩,未达标者应承担风险。在实行聘任过程中,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心设计和实施导向性政策和措施,处理好教师的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关系。建议管理者多注意“感情投资”,与教师建立密切的感情联系,关心他们的个人成长,尊重他们的自尊精神,多为他们创造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四、对普通高校人力资源建设的建议
(一)普通高校体育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不高
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少,学历偏低;专业过于集中;综合教学能力较差,理论、技能、科研和工作能力达到较好以上的比例小;外语、计算机水平低;裁判员的培养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普通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待遇低,工作不受重视
影响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教师的思想不稳定,敬业精神不够;现有的知识结构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工作条件差,收入少,不受重视;缺乏岗位竞争机制和制约机制。
(三)改变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招生模式和培养模式
在综合性大学开设体育专业硕士点,充分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切实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设多学科梯队,培养学术带头人;建立优胜劣汰的岗位竞争机制等,也是加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四)加大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能力
对中青年教师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加强职业信念、师德修养、法制观念和大局观念的教育;实行导师制,对中青年骨干教师逐步落实培养导师,落实传、帮、带任务和措施。
摘 要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般由学校设置多个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即为选项课模式,这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特色与形式。但是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设置的运动项目较少、不够新颖,以及项目分配和学生人数不协调,导致有的运动项目人满为患,有的则几乎无人选。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进行着重研究和分析,并制定一系列适当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体育选项课 教学现状 对策
高校体育运用选项课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重大成果,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可以充分体现出以人文本的理念,与传统的规定项目内容相比有着一定的创新性,备受广大师生的喜爱。虽然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目的是面向整体学生设置多种体育项目,满足不同兴趣、水平、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过教师应针对具体教学现状认真研究,逐步完善选项课教学。
一、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在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主要动机是兴趣爱好,能够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体育项目,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真心投入、富有激情、运动持久。部分学生则根据自身特长选择运动项目,或者通过训练提升个人特长的水平和技术。其次,高校学生在体育选项课中,一般不愿意同本系或本专业不认识的同学一起参加体育训练,他们对所选项目存在着盲目性,以及无所谓与轻率的态度,影响体育选项课的真实目的。一些学生则受到体育明星的影响或为弥补个人不足而选择项目。再次,在高校体育选项课设置方面内容十分关键,体现着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实力。由于学校考虑到学生上课的时间问题,没有实施完全自选,一些紧缺项目和新兴项目面临着师资不足,热门项目则面临着场地和器材不完善的问题,导致部分体育选项无法增容。
二、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优化建议
(一)普及理论知识,营造宽松氛围
在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在第一学年的体育教学中讲解与传授多种基本项目的相关技术,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与将来工作的要求,经常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做好选项之前各个项目的运动特点、训练作用和健身价值等的咨询与介绍工作。通过普及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积极引领学生选项,并根据学校的具体场地和设施条件,尽量多设置一些体育项目,使其在选择项目时有明确的目的性,消除功利性、群体影响等不良因素。同时,高校体育教师需坚持生本理念,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启迪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育基础和层次水平,指导他们选择符合自己的项目,并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与进度,打破呆板、固定的组合,体现出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增强师资力量,合理设置选项
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对教师的能力结构、智力结构、知识结构等要求更高,也对他们的体育技能与和专业技术提出新要求,增强师资力量已是刻不容缓,师资结构也需科学调整。为此,高校体育教师需不断学习参加各种内容、形式的培训活动,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也可利用脱产或在职等形式的学习提升个人学历层次;高校还需引进一些紧缺体育项目的高学历、优秀的青年教师。同时,高校应合理设置体育选项,以继续保持传统运动项目为前提,包括足球、篮球、田径、乒乓球和羽毛球等,适当增设部分新兴项目,诸如网球、轮滑、武术、射箭、骑行等,尽量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运动特长、爱好与兴趣的需要。而且高校体育选项课的项目设置需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并根据不同学年灵活调整选项,使体育选项教学在动态中始终保持平衡。
(三)加强场馆建设,灵活使用场地
在高校体育中运用选项课教学模式,由于新增不少运动项目,对体育场馆、器材和实施的要求有所提升。因此,高校可以长期投入为基础,短期内需形成优先发展的意识,先把传统体育选项教学工作做好,对于已经长期开设的项目认真研究和完善,弥补不足。针对新开设的体育选项,要提前规划好体育场馆的建设、体育器材和设施的购买,不仅需避免重复性建设,还应尽量提升场馆、器材和设施的运用效率,从管理与建设两个方面切入,将优势资源集中起来,促使体育选项课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高校在投入与建设新的体育场馆时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多元化应用的理念,以热门项目与优势项目为重点,注重对现有场地、器材的改进。并充分利用校内外所有可用的资源,同社会组织、社区、政府等一起构建体育选项教学基地,保证场地的灵活使用。
三、总结
在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活动中学校应弄清教学现状,针对具体原因采用相应的对策,确保体育选项教学的顺利展开。所以,高校和体育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新项目、完善老项目,尽量满足学生的选项需求,提升选项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杰政.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省思与优化整合[J].四川体育科学.2016.03:108-111.
首先,目前的中等职业体育教学的理论课程缺乏合理性的安排,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用价值不高。其次,教学方法单调,没有实践基础,学生没有自主性。体育教学和职业学校的专业关联少之又少。教学缺乏创新,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问题。多数职业院校只把体育教学当成一个定期的教学任务,但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得到体现。缺乏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特征,没有结合职教学生的个人特点,没有针对性,没有职业导向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目标。最后,考评方法单一,降低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教师也没有提供一个吸引人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目标,致使很多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慢慢降温。
2、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相关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各类人才教育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各学校现在更注重学生专业的教学,学生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很不利。因此,为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上不断创新方法,转变思路,结合职业学校的专业性为学生量身打造合适的教学方案。首先,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具有针对性。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去向各异,各专业的职业岗位对个人的体育要求也同样存在很大差异。例如航空旅游专业要求毕业生有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精神、敏捷的思维;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要求毕业生身强体壮、吃苦耐劳、细心细致、头脑灵活。现今社会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各校的毕业生应具备强健身体、美好心灵、坚强毅力等综合素质。毕业生刚步入社会,在面对繁杂繁重的工作时会因体力不支而产生辞职的想法。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应与终身体育联系起来,让学生终身热爱体育运动,强健体魄。其次,教师因地制宜选编教材内容。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任务主要是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安排一些球类运动,比如排球、篮球、羽毛球等。进入二、三年级的学生,体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各专业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上不同的体育课程。例如航空旅游专业需要气质型的人才,我们可以为他们开设相应的舞蹈课或形体课。考虑到不同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我们也可以针对锻炼不同肢体的灵活性而开设不同的体育课程。例如为了锻炼眼和手的灵活性,安排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为锻炼腿部肌肉安排长跑短跑等,锻炼手可以安排排球等课程。最后,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中玩,随时保持一种快乐的学习心态。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小型球类比赛以及社区体育比赛活动。
3、探索新的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1大单元的时间教学模式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整合在校的体育教学时间,运用运动教育模式利用一学期、一学年或是更长时间来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任务的时候,要选择学生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例如排球教学),以一学期为一个单元的教学。其中,每学期按照20周计算,一周2节体育课,共计40学时。采用长时间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运动技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采取这大单元的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其中1~2项运动项目,将一个学期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对学生所选的项目进行系统的教学。例如某校的排球教学模式是以一个学期为一单元,并分为发球(1~8学时)、垫球(9~16学时)、传球(17~26学时)、扣球及扣球的综合学习(27~35学时)、拦网的综合学习和集体比赛的互动(36~40学时)六个学习阶段。每阶段的学习根据动作难易程度和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分配课时。发球的学习阶段,教师安排了8个课时的学习时间,重点是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发球技术。同学们站成一圈练习传球,抛球等游戏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垫球的学习阶段,教师安排了8个课时的学习时间,重点让学生掌握垫球的手型和击球位置。运用分组发球、垫球的比赛巩固垫球技术提高垫球频率。传球的学习阶段,教师安排了10个课时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正确的传球手型和全身的协调用力。运用徒手模仿练习、持球模仿练习、原地抛球传球练习等锻炼学生传球跑位等技能和身体的灵活性等自身素质。扣球的学习阶段,教师安排了8个课时的学习时间。要求学生书里安装我助跑起跳的步法,掌握正确的挥臂击球动作和击球手法。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边助跑边判断球方位的能力,不断锻炼手和眼的协调性。在学习过程中加一些小型比赛,锻炼扣球手和二传手的配合度。拦网的综合学习阶段,教师安排3个课时,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移动起跳,起跳时机的控制。在拦网的学习过程中不断锻炼了学生们的腿部肌肉和自身的弹跳力。最后总结单元的学习成绩,组织各种技术技能分组的比赛,强队和强队比,弱队和弱队比。在比赛中进一步掌握基本技术的运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玩乐中学习,锻炼身体,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
3.2丰富课间运动项目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课间体育活动能缓解学生因过度学习而产生的疲惫感。中学生的身体仍在发育阶段,为了保证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每天至少要有1h的锻炼时间。学校的大课间时间长,参加人员多具有较强的效益综合性。大课间选出适合学生锻炼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打造校风和体育文化氛围。我们可以利用大课间大段的时间开展多样的活动模式。比如可以包括集体项目:如广播操和球类比赛等。开展年级间和专业间的集体比赛,也可以分层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增进学生情感、锻炼团队精神、磨练个人素质。为贯彻“强身健体”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应多为师生们提供活动场地、活动器械保障师生们的自主性的活动。例如建设篮球场、排球场、购买乒乓球桌等等。以班级或者年级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积极开展球类、田径、健身操以及生活体育、传统体育、时尚体育等多种活动形式。大课间活动的积极开展,既培养了团队精神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中职学校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的一条重要途径。
3.3区分专业特征强化体育教学的专业性
由于中职学校的专业学习性较强,不同的专业需要掌握不同的学习技术,不同的专业技术也需要学生具备不同的身体素质。比如学习航空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有良好的气质和身材高挑;学习电焊的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体力和足够的耐心;学习汽修专业的学生要有灵敏的听力和较好的视力;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耐心与灵巧的双手;学习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要身强体壮等等。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当因地制宜的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开展教学任务时应将专业技能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开发体育课程内容的深加工,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巩固了专业课程,以掌握符合本专业的实用技能。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巩固他们专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的目的。
3.4结合所在地区的特点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地广人多,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地域特点,遵循着物竞天择的生存规律,我国南北方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气候中,这就构成了我国南北方人在不同体育项目上具有不同优势。北方以冰雪为主,南方以水上为主。各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为学生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终身体育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到终身体育思想在高等教育和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坚定不移地将终身体育思想作为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将终身体育贯彻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校、学生、专业和地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逐步完善体育教学大纲、优化教材选择和改良教学内容等,不断探索出优质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
关键词:体育生 人文素质 第二课堂 建设
一、提升体育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方面所具备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提高体育生的人文素质尤为迫切。
(一)提升体育生人文素质是体育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两千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提出了“君子不器”的人才理论,意思是君子不是要成为一个有特定用途的器具,而要成为和谐发展的人。通过专业教育,可以让人成为某一特定用途的工具,但是要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接受人文教育,学习文学、历史、艺术、道德伦理等人文知识,培养自己助人、自强、自律人文精神和高雅的情操。体育生如果只注重专业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则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工作者,不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体育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文化修养、价值追求,这些集中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文素质。
(二)提升体育生人文素质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多元价值观碰撞下,大学已不再是一片净土。多元社会思潮下,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觉意识,加强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长期以来,体育生重视专业技术训练,文化基础薄弱,使社会上形成了体育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缩窄了体育生的就业空间。体育生只有全面提高体育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人才,适应择业要求,提高就业质量。
(三)提升体育生人文素质是高校体育生现状迫切要求
体育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可谓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体育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高中时有一定体育特长,而文化底子薄,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走不进普通院校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单招生”,文化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走进大学后,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体育体能消耗大、训练任务重,很难静下心来学点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人文类知识。专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人文素质持续走低。长期以来,人文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体育生缺少良好的语言表达力和文学美学视野、理性思维及文化积淀,做事鲁莽、冲动、偏激,学生中存在吸烟、酗酒、斗殴等不良风气。只有加强人文教育,弥补体育生人文素质的短板,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体育生的人文素质。
二、体育院校第二课堂的开展现状
第二课堂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提高素质,体育院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提升体育生人文素质有效途径。笔者了解调查发现,目前体育院校第二课堂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对于第二课堂德育功能的认识不足,因而重视不够
第二课堂大都处于从属和补充的地位,用于丰富调节学生的业余生活,可有可无,因而从领导到教师对第二课堂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方面,参与第二课堂大多仅凭一时兴致,盲目参与者居多,对第二课堂重要性认识不足,主体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参与范围小。
(二)活动开展规范性、系统性不强,质量不高
从活动内容来看,大多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体育类活动的多,文化性活动少;校内的活动多,校外的活动少;重复性的活动多,创新性的活动少。因而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互补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从形式上看,活动大多基于自发性、偶然性,呈现出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的状态,没有一定的规范系统。加之缺少教师的指导,学生知识获得或能力提高有限,很多活动“虎头蛇尾”,或流于形式,质量不高。
(三)活动开展缺少评估激励机制
第二课堂在管理上比较松散,没有科学、系统的评估标准对其进行衡量。活动的优劣得失没有评判,不利于总结改进提高,也不利于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人文视野下的体育院校第二课堂建设
(一)以提高人文素质为目的,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体育院校学生工作领导、一线辅导员要认识到第二课堂重要的德育功能,认识到第二课堂在提高体育生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对第二课堂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大力支持。要将第二课堂活动列入工作计划,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活动,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要引导学生转变对于第二课堂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第二课堂是展示自我、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广阔舞台,增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主动性、自发性。
(二)以人文教育为中心,科学规划,合理引导
1.丰富活动内容,加强人文内涵。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安排上,要注重人文内涵,拓展学生视野,传递人文精神。例如,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传播人文知识;创建一些人文社团,活跃学生文化生活;举办人文类竞赛,如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摄影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开发中外节日的人文精神,如,世界读书日、地球日、教师节、母亲节等,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2.创新活动形式,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第二课堂活动只有不断创新,体现时代感和现代气息,才能吸引渴求新鲜事物的年轻人。可以多尝试一些新的活动形式,比如“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请进来”一些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营造学术氛围。同时,增加体育院校学生和普通院校学生的校际交流,通过“走出去”,让体育生发现自身人文素养的不足,自觉学习弥补。比如,实体场所与网络阵地同步:既要利用好校园宣传栏、教室、宿舍等营造人文氛围,也可尝试拓展网络阵地,利用微博、微信、QQ等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创新意识。再比如,可以尝试学校安排与学生策划相结合。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由学生自主策划一部分第二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3.加强活动指导,提高活动效果。为改变第二课堂活动虎头蛇尾的无序状态,提高活动质量,增加专业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比如完善第二课堂活动导师制度,安排一线辅导员、学生工作者或任课教师对于各类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指导,提高活动质量,使学生真正从第二课堂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也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三)以持久长效为宗旨,加强管理,完善机制
为保证第二课堂持久长效开展,必须加强管理,建立明确规范的评价体系,把各项内容以制度文件的形式细化,改变自由无序的状态。定期开展活动总结交流会,促进第二课堂活动水平不断提高。其次,要引入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参与和指导第二课堂活动计入工作量,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人文素质培养。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培养方案,明确学分比例要求,同时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成绩列入综合测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晓华.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剖析河北省高校就业第二课堂现状.科教导刊[J].2011(6).
[2]耿子健 蔺 丹.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第二课堂活动溶合模式初探.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2012(5).
[3]连静.完善综合素质,提升人文素养――谈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8).
1.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是老师带领学生有目的、有组织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环节中,以自己的实践经历去验证所学理论的对错,并在验证理论过程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让学生有了独立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未来的职业能力。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专业知识的运用、以及专业实训实习等等,环环相扣的学习方式证实了实践教学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中之重,也是优化实践教育体系的一个关键所在。2.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教学就是亲身实践,走出课堂外的学习,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既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基本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为了鼓励学生培养参与活动的兴趣。实践教学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参与进行的,老师在一旁辅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要懂得善于利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去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证明,实践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应用型高校的体育专业定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为了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而开设的新专业,社会体育相关专业的建立是为了满足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才出现的。为了实现这一建立目标,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对学生专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的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好的培养,还严重影响到了相关人才的培养质量,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要想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
三、实践教学在社会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社会体育教学的本质就是要求重视实践教学。我国社会体育教学是将高等教育为基础和体育技能教育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种将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社会体育人才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取得头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素质教育的培养都要依靠亲身实践才有所领悟,所以作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育的院校都应该对学生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去激发他们对知识技能的运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社会人士的健身锻炼提供科学的健身知识和方法。社会体育教育若要跟从时代的脚步,就要从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开始做起,让学习者树立牢固的实践意识。2.实践教学是学生知识技能转化的推进器。如今,由于健身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教学和养生教学对社会体育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在要求社会体育人才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素质的同时,还要具备对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二,在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争取在未来就业的激烈竞争中“干得踏实、站得稳当”。这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训练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的一个过程。所以,无论是体育专业院校还是其他专业院校,大力培养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要善于总结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引导学生向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高素质的人才方向发展。如果作为一个社会体育人才没有实践经验,单凭着专业理论或者知识指导,是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取得成绩的,而实践教学就是学生把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职业技能的推进器。3.实践教学是步入社会前的有效准备。实践教学作为实习和步入社会工作之前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它体现了学生是否能够将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和实践经验有效地运用到解决相关体育专业实际问题中去。对知识技能运用越是熟练,就越容易将知识技能向职业化发展,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如此。实践表明,一个合格的社会体育人才所需要的素质培养,就是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好的专业技术的前提下,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实际的环境里去反复实践才会形成。所以,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一个有效形式。
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只有让学生在实践的环境里反复训练才能更好地向社会过渡,但如果实践课程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学生在实践学习的时间短,就会导致没办法将理论知识巩固,也加强不了实践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也因此得不到加强,就失去了实践培养的初衷。当前,有许多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开设的实践课程数量比较少,学时不足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里失去了知识衔接的连续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社会在进步,许多学校为了迎合时代的变化都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改革。但由于当前的体育市场发展较快,还有许多学校意识不到对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内容跟不上市场需求,导致所学的知识与社会衔接严重脱节,实践内容没有明确主题,学生在初入社会工作时不被用人单位所重视。3.指导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相关专业的教师少数是对口专业毕业,极大部分教师都是其他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授课,每个教师的学历与经验不相同,学习基础也不相同,他们一般都是缺乏实践经验,通常一毕业就已经参加工作,多数人都是没有社会体育教学经验的,有些人甚至对体育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多,直接是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工作的,所以使得这些教师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经验,导致实践教学水平过低。4.学校实践教学条件差。如今大部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校校内实践教学的教学环境相对比较滞后。教学环境落后、教学器材破旧,器材设备和经费的投入太少,校园外的实践建设也很稀少,与校外一些专业实践基地没有合作意向,没有对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由于学生自身的实践技能差,在校外实习的时间相对短,培养学生学习的成本又比较高,学生实习结束之后能够直接就业的概率又比较低,所以实习学生一般无法到实习单位的内部进行实习工作,而单纯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又体现不出专业性。5.学习目标不明确,职业规划不具体。当代许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找不到自己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自己所读的专业不完全了解,所以无法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定位,这就是许多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所导致的。很多学生对实践教学不上心,敷衍了事,在毕业实习的时候被动接受学校的安排,实习地点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也是影响实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同学是自助选择实习单位,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实习过于随意,多数情况都是敷衍交差,甚至有些学生提供假的实习证明,并没有参与实习过程,这样不仅没有实习经验,也无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导致之后到单位中工作缺乏经验,做事没有效率。
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1.构建系统化教学模式。要把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以此做为指导方向,才能够有效地构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去完善课堂与实践结合的环节,不断地改善和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可以适当合理地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有效巩固学过的专业知识。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优秀的师资不仅可以招揽许多优秀的学生慕名而来,还有利于在校内开展实践教学,教师的水平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准。加强师资建设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优秀又富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要鼓励在岗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可以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只有培养好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实践的教学水平。3.加强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将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扩大建设。要以校内的实践基础作为辅助,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校外的实践基地有目的性地进行就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形成校内和校外基地结合一体化教学,要积极与其他学校或者实践单位进行合作,解决校内资源短缺、资金不足的现状。还可以与其他学校联合办学,充分利用好实践教育平台,让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发掘其他的就业机会。4.明确学习目的,完善职业规划。对新学生开展入学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进入社会怎样才能被社会所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社会体育事业培养专业的人才,老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中帮助学生了解对职业的需求,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提前做好生涯规划的同时培养自己成为一个体育行业的专业人士。
六、总结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不仅要求高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还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把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能作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实践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并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找到乐趣并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晓云,阮云龙.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2培养方案修订的探讨[J].运动,2014(3):56-57,81.
[2]王晓云,阮云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J].运动,2015(17):104-105,123.
一、大学足球运动在健全体育管理质量方面的困境
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当中,足球运动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除了部分常规课程的培养外,很多大学生都组织成立了一支支学生的足球运动队伍,这些足球运动队给整个大学校园增添了很多活力,也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大学生从足球运动当中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顽强拼搏等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过当前大学的足球运动却出现了一些并不是非常好的发展倾向,在大学足球运动当中,有部分的足球队之间产生一些摩擦,进而出现口角甚至打架的情况;而在足球的技术方面,则很多高等院校的足球队都是属于自己对足球技术进行揣摩,缺乏对足球运动技术的系统学习,这些也是一些困扰足球运动在高等院校中发展的一些因素。这一方面笔者简要总结如下:
第一方面,大学足球运动的成员日常管理上存在着一些漏洞。很多参加大学足球训练的同学,往往是凭借着自己的兴趣去参加,但是因为大学的足球队一般没有进行比较严格的管理,所以出现一些队员对于参与日常训练的热情不充足,也出现了部分学生对待球队缺乏一定的纪律性,这也对大学的足球运动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二方面,大学的足球运动的成员素质有待提高。体育管理不仅仅是对体育运动的日常管理和技术管理,还包括对这些体育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当前很多高等院校的足球比赛都屡屡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件,隶属于两个不同球队的运动员时常会产生一些摩擦,造成口角或者是打架,这些都是表明了当前高等院校对于这些学生的足球运动上,思想品质的引导还是不足的。
第三方面,大学的足球运动的成员技术上面也比较缺乏。虽然很多加入高等院校足球队的学生都是对足球运动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的,但是他们对于足球运动的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对足球运动的个人兴趣之上, 他们对于足球运动的技术,以及在体育运动当中的个人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是明显不充足的,这也就影响了这些学生在比赛和日常训练中的安全性和有序性。
因此,对于如何提高大学足球运动的管理质量,其实也是当前高等院校进行体育运动管理的重要一环。这一方面是需要得以关注的,因为足球运动在高等院校的体育管理方面是有这两个方面的特殊性。
其一,足球运动是属于一种团队型的大型运动,其运动的场所和运动的实际情况,都比起其他的体育运动来说,有着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因此,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
其二,足球运动既然不容易进行管理,那么以大学的足球运动作为高等院校进行体育运动管理的突破点,对于健全高等院校的体育管理,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以强化大学足球运动管理健全体育管理的探讨
大学足球运动是一个比较难以全面进行质量管理的运动项目。对于大学体育运动管理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以此为突破点,笔者根据大学足球运动的实际情况,对于如何健全并且强化对大学足球运动之中的体育管理,在下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第一,权责到位。针对当前高等院校的许多足球运动队伍的无序状态,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大学的足球运动队伍进行整编。一定要落实到位,把管理权和监督权以责任和权力对等的方式下放到各个足球队伍之中,让各个足球队伍都重视自身的监督管理,这种发挥好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我管理方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健全并且强化对大学足球运动的体育管理,有着比较好的示范性意义。
第二,技术指导到位。不能够让所有的学生足球运动队放任自由,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要适当地对学生的足球运动项目进行技术上面的指导管理。对于足球运动而言,最核心的就是基础的体育运动知识以及足球运动的专业技术知识。这些方面学校要适当由有经验的体育老师牵头,以比较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引导这些学生足球运动队员慢慢地成熟。要从体育运动的基本功抓起,不能够忽视对学生足球运动队员的体育基本功训练,尤其是对于运动型挫伤的防护以及及时处理的方式方法要有所掌握。其次,要针对这些学生足球运动队员的专业技巧进行教学和指导,一定要抓紧对这些学生的专业化训练,清楚各项足球运动的规则,并且能够运用更好的技巧去取得足球运动竞赛的胜利,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三,品德素质落实到位。很多高等院校的足球运动当中,都常常会出现一些并不是非常愉快的情况,有一些学生不能够正确地树立足球运动的价值观,把取得比赛的胜利看得比天还高,这样就影响到这些学生在日常训练以及运动竞赛时的思想和行为。对此,笔者认为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引导,特别要注重对这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真正提高他们对于整个体育运动的科学认识,不要出现一些为了取得胜利而出现互相摩擦的情况。所以要发扬良好的道德风尚,以榜样的力量鼓舞这些学生努力地进步,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并且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