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1 09:29:31
导语:在生物科研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教师对学生消极实验心理的态度学生消极的实验心理对教师的实验教学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学生对实验课堂的抗拒心理与紧张心理为例调查教师对待此种情况的反应,结果如下:由图1可以看出,63%被访问的教师认为学生不正确的心理状态与其自身是有一定的关系的,而选择自我反思的教师却相对在少数(29%)。同样从图2也可以看出对于学生由于紧张而不愿意参与实验的情况,58%的教师选择只要有学生参与就可以,只有24%的教师会思考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去参与实验的过程。
1.2教师对心理环境中师生关系的态度通过调查教师对延长工作时间为学习后进生提供帮助的看法以及教师对何种学生最适合实验教学的课堂为例展开对师生关系的调查分析。由图3可以看出67%教师对课后帮助学生补习实验予以精力范围内的支持,只有18%的教师认为要全力帮助学生。图4则可以看出63%的教师喜欢遵守纪律听话的学生,只有31%的教师认为在实验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态度积极、思维活跃的。
1.3教师自身对实验教学的准备和理解教师自身的理念和对实验教学的准备和理解也是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会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笔者以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实验的准备情况和一节高效率的实验课的决定因素为例展开调查。由图5可以看出36%的教师会精心准备实验课,但有30%的教师认为学校条件的限制影响了对实验的准备情况。图6可以看出77%的教师认为一节成功的实验课取决于师生的实验心理是否积极,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只有23%认为是取决于硬件设施和时空环境。
2优化策略与建议
2.1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消极实验心理的关注和优化研究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分析学生实验心理、端正学生实验态度对优化实验教学中心理环境的重要意义。首先教师要重视心理辅导,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这也要求教师自身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从容不迫,给学生良好的榜样;另外有些实验过程可能耗时较长,这样学生可能就会对此失去耐心而产生抗拒心理等。所以教师可以尝试优化实验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在一个较长的水平。
2.2教师应当重视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实验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要塑造平等民主的教学风格,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并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就应当使其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以及良好的秩序对于学习效果的重要性,最大程度减少自身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实验课的干扰。
【关键词】生物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工科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占用一个学期,达大学教育阶段的八分之一。这一教学环节能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使用各种工具书、应用计算机、外文翻译、工程设计与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调研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同时通过毕业答辩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材料组织能力、讲演与口头表达能力、反应敏捷能力。东北电力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研总结出:这些培养目标仅靠在校园里苦读书本、纸上谈兵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只有到社会实践中去,走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
一、改革的措施
1.采用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模式进行个性化培养
将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分为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型、签约就业型和自主创业型三类。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开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并结合自己的毕业去向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新颖创新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专业教师把关审题;也可支持学生到就业单位或实习实训基地做毕业设计(论文),可使学生受到正规的科技开发训练,熟悉未来工作单位的环境和要求,提前完成由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转换;支持学生参与大学生"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自主开放型"实验项目的研究,参加大学生节能减排等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为日后的就业、创业和研究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支持考研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提前进入研究生课题的研究。这些措施能极大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对增强我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建立和完善独具特色的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联合指导企业基地
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共建研究等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借学校人力资源进行研发工作,学校利用企业条件培养人才,互利互惠,建设一批工程实践基地,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作为生力军,直接参与工艺设计、产品研制、科技开发工作,锻炼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形成了特色。我校地处各大类企业门类齐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有优越的校企联合优势和校企合作传统,同时,各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很多是我专业的毕业生,因此可依托本地建立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联合指导企业基地,在培养一批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同时,也解决了教学设施和工程训练场地不足及到企业实习只能以参观形式进行的困难,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和保障。
3.建立和完善实效显著的校内工程训练基地
利用校内资源条件,发挥学科优势,依托我院学生科技园、应用化学特色专业、省水处理实验中心组建了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校内工程训练基地,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4.对校内指导教师进行工程实际能力再培训,增强题目的工程实用性
近几年,我专业引进了一批青年教师,他们的学历高、综合素质高,但没有工厂企业工作的经历,缺乏深入的工程背景。因此,每年安排青年教师在学生到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也下到企业锻炼,亲身体验工程实际和生产管理运行过程,积累工程经验,既可提高他们的理论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同时,也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水平。
5.建立可操作性强的质量保证和评价体系
针对不同方式的毕业设计(论文)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要求及联合指导协议书等教学文件,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序进行。为考核学生的培养效果,制定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的操作及过程控制方法。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实行10~15%的末位复审制,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二、改革的可行性
"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是教师的一种自觉需求,教师既可以寻找科研立项课题,也可为企事业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学习生产新技术,反过来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更加广阔的空间,有利于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
这种模式也是学生渴望的,学以致用,用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一方面考研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提前进入研究生课题的研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我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申请校级、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的自主创新科研项目,参加大学生节能减排等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委托的课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真题真做感兴趣,更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及时与优秀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人才流失,增加了引进人才的可靠性,节省了培训费用。
通过这种模式的实践有效地缓解了我们专业实验资源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实验设备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的有益补充,能有效地缓解学校因扩招而造成的资源紧缺的状况,提高了企业与科研院所实验设备的使用价值。
三、结束语
这种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造就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可全面提高我专业的教学质量,是我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高等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冀满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42-143.
[2]李卫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索[J].太原大学学报,2005,1(6):59-61.
生物科学实验设计创意的活动目标:①知识与技能:复习和巩固生物科学中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梳理和巩固生物教材中的实验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实验设计框架。②过程与方法: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知识迁移能力;体验观察、对照实验、模拟实验和比较等方法的综合设计与运用;培养图表表达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简单易行的设计活动,在从材料选择、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意实验设计活动,可以实现预期的多项目标。
2创意设计活动的类型与组织形式
生物科学实验设计创意活动组织形式为笔试(闭卷和开卷的书面表达),这样操作方便简便,不受实验设备、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关键是注重看是否设计出新意来,设计出效果来。
2.1闭卷比赛部分
通过设计的比赛试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设计。通过批改以后,数量多、质量高者胜出。如在60min内,若能正确设计出20个以上的实验,还可以获“实验设计能手”的称号。该类型重点考查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发散思维能力。
2.2开卷比赛部分
通过布置实验设计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设计。要求根据教材实验、借助书刊和网络等工具,对教材或某一实验的材料、方法过程进行创新改进;甚至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设计,该类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实验设计时尽可能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3设计创意活动的实施
3.1活动方案设计和要求
为节省时间,要求学生用图表(简图或简笔画)的形式科学合理地表达,有针对性地训练图表、文字表达能力。当然最好能先给予一个范例,让学生先模仿,这样更具可操作性。
3.2活动方案具体设计
分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层次设计,可通过初、复赛逐步推进。
3.2.1自由式实验设计
仅出现表达形式,自由设计,合理、科学即可,但不能相似。或半命题设计,如探究生物(自选)对环境(自选)的影响,探究环境(自选)对生物(自选)的影响。
3.2.2某主题实验设计
指定某一主题或某一实验材料,如基于蚯蚓的科学实验设计;或基于“某一实验方法”的科学实验设计,如模拟实验法,要设计出20个模拟实验,难度也是较大的。
3.2.3创新实验的设计
闭卷自由选题设计,学生有较开放的设计空间,但因时间限制,往往较难出高质量的设计。或者根据某一问题或某一材料,进行综合实验设计,要求实验过程或方法有具体的创新。通常采用开卷形式,给予一定的时间完成。
3.3活动实施的年级
一般借助每年一届的校园科技节,通过比赛推动,这样就较有执行力。学生要选择初二年级以上的,才有一定生物科学实验设计基础和能力积累;且一般以小组为单位,2人一组,体现合作学习,这样可较易实现预期目标。
3.4活动实施的组织
根据预期需要,可以组织全级或每班推荐若干代表,集中于一个阶梯课室进行限时纸笔测试,组织简单易行,有效且高效。
3.5活动评价和表彰
活动实施最难的环节是评价。如何评定实验设计的质量等级,需要提前准备一个评价量规,主要从科学性、严谨性、表达力、创新性来评定。创新性视要求而定,如初赛时为帮助学生梳理实验,对原创性无要求;复赛时已规定回避教材实验,要求对材料、方法或过程创新,进行严格把关。此外,注意类似实验的把关,如原理相似,第一个实验科学合理给5分;第二个至第N个均只给1分,其他类似得分类推。
3.6创意活动的拓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标学困生转化
一、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但新课标实施以来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相应地被提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日常事务中来。笔者根据自己在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工作所取得的经验,结合初中物理新课标的特点,对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内部成因和转化策略进行阐述。
一个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总体上说有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事实上,在形成学业不良的过程中有些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交互作用。大多数学生的学业不良是由于各种不良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1]在这些因素中,由于学生个人的内部因素造成的成分也比较复杂。笔者现主要从初中物理学困生(学业不良的学生)形成的个人因素特点出发,谈谈初中物理学因生的内部成因:
(一)畏惧困难
根据笔者与所结对的初中物理学困生共同分析寻找学业不良形成的原因和时间时发现,许多初三的学困生是在刚入初二时对初中物理畏惧困难的情绪造成的。从初中物理新课标安排顺序来看,虽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的一大飞跃性的大进步(首先体现出来的是合科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初中分科教学的很多弊端,减少学科界限),但是因为学科的特点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教材的编排上看,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所学习的是介绍性的有关物质结构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仅要求学生对所教内容的认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结合自然界中的实物(或模型)进行学习,以学生的形象思维作载体进行学习;进入初中三年级后,学生首先学习的是具体较高抽象思维的物理学抽象概念的内容,如密度、功、能、压强等。一向习惯于利用形象思维方式的初中学生,突然要求其具有抽象思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学生对这一转变过程的畏难情绪。
由于学习内容的改变,必然造成学习方法、策略的改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很顺利地得以转变。学习方法、策略一般容易转变的人是很容易适应不同学习环境和方法的人。在我们的学生当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做不到这一点的学生,容易成为学困生。
(二)不喜欢动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喜欢具有一定思辩的问题,有些学生则喜欢动手做实验。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初中物理学困生都不喜欢做实验,但确实存在一部分学困生与不喜欢动手做实验有关。这些学生往往在上实验课时是旁观者,只看同组的其他同学动手做实验,而自己则对动手实验毫无兴趣。
学好初中物理,学会观察和实验是最关键和最基础的技能,这里的实验不但是教师在探究课上要求学生动手完成的实验,而且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懂得发现问题、用实验解决问题。这就是科学实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独立学习能力差
我在教学就有遇到这样的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这样的学生一般对自己不自信。初中物理的学困生一般就是这一类学生。独立完成一项作业,独立完成一个问题的思考、独立完成一个实验、独立回答一个完整的问题。这些对于一名学困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困生缺少的就是这些方面的能力,他们在学习上总想有所依靠,完成作业时必须与同学坐在一起;即使偶尔能解决一个问题,但总是不自信,寻找答案或与别人核对答案后才放心;有一个问题时不敢单独提出来,原因是怕教师和同学笑话他
(四)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一名初中物理的学困生来说,由于长期的得不到在学习上的成功的体验,学困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1)缺乏思维的毅力。
思维的品质中表明思维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在思考一个初中物理的问题时,思维的持久性品质对解决这一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困生面对初中物理的一些问题普遍存在缺乏思维毅力的倾向,遇到一些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去思考的问题时,学困生往往显得很不耐烦。这样,很多学困生在面对一些稍难的题目或作业时,不是选择怎样去面对困难迎面而上,而是选择了逃避,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作业检查而去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
(2)缺乏注意的稳定性。
心理学表明,每个人都具有一定限度的注意的稳定性,但是不同的人注意稳定性的强度是不同的,注意的稳定性也并不是一个人的先天,它是一个人后天在学习生活中"锻炼"的结果与产物。由于学困生在对待初中物理的一些问题时显得明显的不足,学困生对待一些问题总是"心不在焉"。
(3)学习态度差。
由于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一些问题,并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学习不良反应:学生面对一些问题觉得无所谓、解题时马虎、书写潦草、作业完成后不检查等毛病。
(五)缺少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学习需要一定的方法与策略。它是追求学习效率的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景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技能,以及对整个学习活动及其有关因素进行监控的方法技能。[2]显然初中物理的学困生普遍缺乏的是无认知的能力、即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比如说面对初中物理的整个学习过程,学困生对学习计划、学习过程的监视、学习过程的调节等很缺乏。
另外,由于初二学生所学习的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是物质的基本性质等的介绍性内容,一般的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学习由于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作指导,学习过程中只重视对一些物理的概念、名称的"死记硬背",并把这种"死记硬背"带到以后的学习中来。针对初二学生来说,生物理学上的一个个概念与名称仅是文字上的抽象概念,没有实际上的现实意义。故此,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内容,当然记忆的长久性就无从谈起了。
二、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针对上述对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内部成因的分析,笔者采用了如下的转化策略:
(一)形象开路,抽象渐入:
从初中学生生理上的发展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已经逐渐地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了,这种转化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但是在转化初中物理的学困生时,我们要重视形象思维的训练,并作为学生学习初中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而抽象思维可在形象思维基础之上得以培训与提高。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时,学生对"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理解时,学生对于这一规律的理解是非常表面化的、是对文字面上的一种感性认识,根本不能够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是,若教师引导学生以形象化的思维理解这一规律,则这一规律显得简单:如可以做实验,不管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还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水的这个角(不管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总是小于空气中的角。通过实验后,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有关这一实验概念的"表象",则学生在以后应用到这一问题时自然而然地会想起这一表象。再比如,当学生在学习"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对于物体的上浮、下沉还是漂浮是液体与物体(实心)密度的大小比较有关",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一关系。所以,对于这问题,单纯从文字或公式的理解是很难的,学生不容易记忆。但当我们从形象的具体例子出发,从类比的方法出发,这一问题就可得以解决:如我们可以举例子进行类比,把木块浸没于水中,木块上浮,(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可类推)其他同理。从上述的举例分析可以看出,以形象的思维去表达抽象的概念规律,是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培养抽象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二)勤奋作基,方法作径:
一类初中物理学困生是因为学生本身不努力、不勤奋造成的,而有些学困生很勤奋地学习,但是缺乏必要的方法而使自己成为了学困生。要想学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勤奋与方法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对于勤奋,不管是从一些伟人的事迹中还是从学生身边的例子中都能说明问题,这里勿需多言。但是一般的学困生都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面简述之:
1.加强学习的计划性。
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可以促使学习目标的实现,可以磨练学习意志,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3]指导学生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强预习、复习活动。
3.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元认知能力。
不管是对整个学习过程还是解决某一个简单问题的,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元认知能力。简而言之,元认知即是对认知的认知和监控。也就是说,人可以跳出一个系统来观察这个系统并且控制这一系统,通过元认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4]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若懂得怎样去反思、总结前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打算或吸取教训,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效率和水平将会有所提高。同样,解决了一道初中物理的一个问题后,学生若懂得怎样去反思、回顾这个问题的解法、思路及自己解题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这样,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将不断提高。
4.加强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说来,解决初中物理的问题有如下的步骤与方法:
(1)全面理清问题,通过较快速地浏览整个问题的整体框架大致了解问题的状况,但一定要明确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提出的目的性是什么。
(2)以问题为思维的中心,以问题中已知各数量关系为主线,理清已知问题中的各数量关系与问题存在的关系是什么。
(3)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类型,大致以什么方式回答。
(4)初中物理的问题一般很注重思维过程。面对一个问题,我们首先通过明确问题的目的性,通过逆向推理的方法进行解题。如下题的解题思路:
题目:一金属块挂在弹簧秤的下端,弹簧秤的读数是0.89牛;若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弹簧秤读数是0.79牛,求金属块的密度。
解题思路:
①解决什么问题:求金属块的密度ρ金;
②逆向思维:求金属块的密度,只要求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求金属块的质量,只要知道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已知在空气中金属块的重量);求金属块的体积,则只要求金属块浸没于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求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则只要求金属块浸没于水中受到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的两次示数差表示)。
(5)克服思维定势。从总体上说,初中物理中哪一部分问题应用哪一知识去解答,在学生的思维中已经有一定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于一般的解题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减少学生思维的时间;但是思维定势也往往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了解题的"死胡同",故在解决一些问题时,有时要充分地利用思维定势的优势,有时则要克服。如上题中,求体积时并不能利用密度与质量的关系进行求解,则需要打破思维定势,利用浮力的知识。
(6)选择多种方法进行解题。每一个题目的解题都有一定的方法,且思路不同,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形成这样的一种习惯:当以自己的方法完成解题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另外的解题方法。
(7)解决一定问题之后,培养学生总结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
(三)化整为零,化零为整
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就是"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过程。当学困生面对初中物理内容时,要把整体上的知识体系各个击破,从细处学习知识内容。但是,毕竟初中物理是一门有系统性的学科,这一学科中各知识点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通过理顺这一关系,学生对知识形成网络化。
(四)重视解疑,更重激疑
对于初中物理的学困生,学生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是进行学困生转化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平时的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困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一般的学困生很难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确实,对于初中物理的学困生,平时的他(她)们很少把时间投入到思考一些初中物理的学习问题上来,即使有些学生平时有思考学科上的一些问题,但由于其在思考的过程中,他(她)们所获得的失败的消极体验机会比积极体验机会多得多,所以这给他(她)们下一次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形成一定的障碍,教师在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有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对某一个方面经过认真思考的。通过点拨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并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
(五)倾情投入,师生共感: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转化过程是一长期的过程。这过程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转化一名学困生,笔者认为教师在情感的投入方面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取得学困生的信任与支持。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指导工作,更是对学生心理上支持、理解、信任工作。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等的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对学业优秀生比较重视,而对学困生则忽视了。长期受到这一意识的影响,学困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心理鸿沟。学困生的心理相对教师来说是封闭的。这时要转化这名学困生,首先教师的一切行为必须取得学困生的信任与支持。
2.相信学困生具有可发展的潜力。
笔者认为,"真诚地相信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这一点是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工作的基础。从人的发展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等角度分析,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超级秘书网
3.与学困生建立类似于"互惠互利"的"平等关系"。
转化学困生时,教师不要以高姿态对待学困生,不要以为对学困生学业上的帮扶工作是对学困生的"施舍"。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来,使学困生感觉到教师与学困生的关系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平等关系":教师可以从学困生身上学到很多知识,同理,学困生也达到了被转化的目的。
4.教师是学困生学业上的指导者,又是精神上的支持者。
任何一个学困生,其总是回避着自己在学业上的后进,总是以自我封闭的形态出现在教师的面前。其实学困生在班集体中的心理压力是无形的,也是非常大的。教师在这里的角色并不仅仅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业上的指导工作,更重要的是给学困生以精神上的支持,使学困生走出"自卑、自闭"的心理。
总之,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艰巨而富有挑战意义的工作,它需要更多的教师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来。笔者相信,一名好教师不但能使优秀生更加优秀,同样能使后进生不再后进了。
参与文献:
[1]刘晓明傅贵芳编著中学生学业不良的评价与干预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21页
关键词:生物类专业 毕业论文 培养模式 地区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93-02
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手段,也是由理论认识到实践认识飞跃的重要过程。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追求目标,也对高等教育实施多样性培养模式、特色性培养目标提出了条件[1~4]。生物类专业有本身的优势和特色,也有自己的发展领域。特别是突出地方特色是广西高等院校的生物类专业得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途径。
结合我校生物类专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在立足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式下,如何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改革的切入点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专业素质上,具体措施不仅落在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改革上,而且要对人才培养规格和发展空间的关注,依托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教研项目的支持,积极开展毕业论文教学研究,以期有益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并达到毕业论文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教学结合。
1 注重地区特色的毕业论文培养模式
毕业论文在选题上结合泛北部湾特色,体现学术前沿、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利用得天独厚的生物专业资源,例如,广西的木薯和甘蔗是实验研究的资源,比如有的学生针对广西辣椒病毒病进行抗病基因克隆,有的研究广西木薯原料生产燃料酒精用的关键酶,有的研究广西玉米的功能启动子克隆,有的以广西甘蔗叶和桑叶为材料提取分析活性成分;有的从广西泡菜中筛选产细菌素的乳酸菌,有的利用自选微生物生产制备有活性的黄单胞菌多糖衍生物、壳聚糖衍生物以及异麦芽低聚糖等。学生自行设计选题,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方法收集、实验内容完成诸方面是可以实现的。结合地方生物资源,学生兴趣高,改变了过去学生出成果难的局面,并与地方特色经济开展合作项目,培养出符合地方需要的特色生物人才。同时,结合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实验前的知识积累,在企业和社会实践中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优化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知识结构。在指导选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引导,改变过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以教师为主导的分配式,变为通过启发式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与到论文题目选择方案的确定过程。以学生为主导,老师成为组织和引导者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用邮件、QQ及实验平台在线等方法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提供有益的建议,严格把好毕业论文按要求完成关,实施“立足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式,激励学生学有所获和提高自身的综合创新能力。
2 搭建稳定的毕业论文实验平台
依托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毕业论文实践平台,鼓励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进入实验室,直面生物资源的研究现状,置身真实的资源研究情景,能寻找到为毕业论文打基础的课题,目标确立和兴趣激化可以驱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校内与校外的互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结合社会就业需求,也为将来学生能够投身到分布广泛的生物类相关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以区域生物资源的研究作为科研切入点,本科生可以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校级和院级项目作为毕业论文的前序工作,我院本科生在2003至2011年通过实验平台创新实验,连续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不少本科生考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还有不少专业能力强的毕业生,在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生物公司及相关企业里很受欢迎。
3 毕业论文依托导师的科研课题
因为我院本科毕业论文每年都面临实验经费不足、仪器设备紧张的问题,所以依托教师科研课题和本科实验中心平台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实验能较好解决该问题。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可以是本校的教师,也可以是校外企业的技术员和科研单位的高级工程师,导师在设计毕业论文题目时充分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使毕业论文得到科研经费的支持,也可使学生真正在科研实践中得到实实在在地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这种初步的科研经历对其今后的就业和研究生学习深造都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还缓解了教师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学生毕业论文以一个导师课题项目组为单位,按照项目子课题每人一个方向,既发挥个人的独立工作能力,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使学生在项目的参与过程中,能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具体研究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实验的能力。还可以将毕业论文参与到与专业相关的校外导师的单位科研项目当中,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运作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5-7]。
4 毕业论文的实施步骤
4.1 毕业论文的题目设置
我院生物类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由校内和校外的指导老师结合自身科研课题和企业及科学院相关专业科研项目给出多于学生数的论文题目,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课题。由于教师和技术员已有前期研究基础并掌握了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指导过程中将更加得心应手,把学科前沿动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还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科研工作能力。教师指导工作的水平关系到论文效果的优劣,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导师没有较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就无法解答学生做论文过程遇到的问题,也无法启发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特别是有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机会深入生产一线,虽然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工程实践能力薄弱,他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常常脱离工程实际,因而影响了学生实践的效果。
4.2 毕业论文的规范化指导
毕业论文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刚开始时,学生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会感到生疏,指导教师应按照本科培养要求,规范指导学生基本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和归纳整理方法。让学生熟悉对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的调研,能做出初步的设计方案,以便学生有目的和方向的进入工作状态。导师小组对每个阶段任务要给予明确指示,指导撰写出质量高、可行的开题报告和工作计划。开题报告通过对题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创新性进行论证,提出具体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实验与数据分析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课题能否顺利完成,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加强对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指导工作,是保证学生完成课题研究的关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建立指导教师与学生定期讨论的例会制度,并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及思路进行讨论和交流,指导教师可实时掌握学生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科研氛围。
4.3 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
撰写毕业论文是完成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和深化提高。由于毕业论文与一般的文章有较大差异,所以部分学生由于没有论文撰写经验,经常出现结构不完整、逻辑混乱、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因此,通过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堂,给出一些具备论据充足、分析充分、条理清晰、思路严谨、语言简练、数据可靠、结论准确的优秀论文写作范例,加强对学生撰写论文的指导,并对毕业论文格式严格按规范要求来指导,使毕业论文的结构层次和图表格式等更加规范统一。
4.4 毕业论文的考核与评价
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是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综合评定和全面考核。不仅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情况。学生毕业论文由平时成绩、毕业论文交叉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在课题开始就向学生公布各项考核内容所占的比重,并规定平时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不能进行答辩。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课题研究期间的工作表现(20%)、能力水平(50%)、成果质量(30%)等方面评定。由评阅人根据选题质量(20%)、能力水平(40%)、成果质量(40%)等方面评定。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根据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答题情况评定。
5 结语
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型下,强化技能,加强能力培养,重视基础实验,突出毕业论文的特色与质量,适合现代社会对毕业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我们将继续从地区特色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深化对毕业论文的改革,让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多层次、全方位的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的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评价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途径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徐微,秦娟.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35-37.
[2] 陈玲.农林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556-11558,11562.
[3] 孙爱东.以柔性的教学计划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8(8):65-66.
[4] 谢培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涵义、结构及归因[J].沧桑,2007(5):190-191.
[5] 崔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6):72-74.
据新华社电 全球著名金融信息提供商汤姆森-路透集团2日公布报告称,中国科研人员目前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这份名为《新科学地理———研究和合作在中国》的报告说,1998年,中国科研人员共发表了约2万篇科研论文,到2008年,这一数字剧增至11.2万篇;而同期美国科研人员的论文数量由26.5万篇增至34万篇。中国已将日本、英国、德国等国甩在身后。
这份报告的数据由汤姆森-路透集团根据全球1.05万种科研期刊的数据汇总而成。报告分析说,中国科研人员的论文主要集中在材料科学、化学和物理学领域,中国对创新型材料的专注可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报告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原子能、空间科学、高能物理、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另外,在农业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等领域,中国也在快速发展。
关键词:毕业论文;生物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
毕业论文,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等,即写作并提交的系统研究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整个高等教育时期的技能总演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感触。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本文尝试在理工科背景下探讨生物工程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方面问题,以期望建立合理考评机制。
由于毕业论文工作具有系统性特征,是前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综合,根据影响理工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在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系统中划分了三个监控阶段,分别是论文前期质量监控、论文中期质量监控、论文后期质量监控。
一、生物工程专业论文前期质量监控
1.指导教师监控机制
学生能否按规定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任务,指导教师起到核心监控作用。教师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工作作风、工作责任心等,都对毕业论文指导效果发挥影响。指导教师应有曾经独立指导或协助指导过毕业论文工作经验,在以往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认真负责、学生反映良好、毕业设计完成较好。生物工程专业属于理工科,除了有良好态度外,还要求指导教师有较高的科研素养。
2.选题监控机制
为了较好地开展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在第七学期教师应该下达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工作。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选题,学生确定后,指导教师介绍课题的基本要求,并提供一部分资料。学生自行选题,学生根据实际工作或者实习情况,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有明确想法,对未来工作有应用价值,可以进行这个方面的研究选择,但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控制,学生必须写出提纲和内容摘要,明确研究目的方向。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选题来源也无非这几个方向,对于重实验、重数据的专业来说,更是需要在选题的时候把控好方向。
3.开题监控机制
开题环节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重要部分,督促学生完成好开题报告能够控制意外的发生。课题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选题是否存在过大或者过窄,是否需要更换题目,通过审查开题报告内容发现研究路径和方法是否合理。论文结构是否恰当。这个环节做充足,能够减少重大失误,提醒学生在研究课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环节,对研究困难有一定预见性。生物工程的毕业生更是应该在这个环节做充分准备。
二、生物工程专业论文中期质量监控
1.学生态度监控机制
重点监控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的态度、自觉性,时间与精力是否有保证等。由指导教师组织、安排,要求毕业学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回答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毕业论文中存在态度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警告,及时指明努力方向,采取补救措施。任何专业都需要强调毕业生个体的努力,对于毕业生的学习风气应该常抓不懈。
2.指导教师过程监控机制
通过调查、座谈、问卷等形式对指导教师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控、督促指导教师抓紧后期指导。主要检查按课题制定毕业论文任务书,及时下达情况;推荐相关参考资料等情况;落实毕业论文经费和开展课题研究所需条件情况;指导学生制定计划情况;现场指导的方式和方法;教书育人情况。对于理工科来说,还要求指导教师教会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指导数据处理、指导数据分析等工作。
三、毕业论文后期质量监控阶段
1.论文答辩前监控
院系检查学生是否按毕业论文要求完成所有工作,对学生成果验收和答辩资格审查,确定学生答辩资格。毕业论文成绩一般采用五级计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定。指导教师主要关注选题意义、材料选择及组织能力、结构框架、基础理论的运用及分析能力、论文的学术水平等;评阅教师主要关注选题意义、论文难度、结构、资料使用、论述、运用能力等方面,只有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给出的成绩达到及格,才能进行答辩。
2.论文答辩过程监控机制
答辩分组进行,指导教师回避,互相答辩对方的学生。严格控制论文质量,要求学生突出自己的工作,时间一般为15分钟,由答辩教师根据具体研究提问关于研究相关情况,时间一般为10分钟。论文答辩的评分要素为:论文选题、论文难度与工作量、语言组织、回答问题的圆满程度、论文的思路、基础知识的运用、相关知识面、对论文所涉及问题的理解程度等方面。采用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三级评分体系,其中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委员会的评分求和权重分别为50%、20%、30%。
总之,建立一套全面的毕业论文质控体系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家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18(2):43-44.
[2]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3]何颖.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43-45.
[4]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62-64.
作者简介:韩洪波(1981―),男,汉,四川攀枝花,讲师,硕士研究生。
摘要:以我国1999~2009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样本,从论文选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论文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用基础性研究较多,纯基础研究和开发性研究相对较少,选题创新性不够,出现选题重复和与运动实践脱节的现象;论文的研究对象,大多以动物为主,而以人体的相对较少;论文研究方法以实验法和定量分析法为主;论文研究成果应用于竞技体育领域相对较多,应用于大众运动健身及学校体育的相对较少。
关键词:体育文献计量;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1-0111-04
Analysis of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LIN Hua,XIA Xu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By basing their research specimens on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se theses in terms of thesis topic selection,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trend of these these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recruit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studying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selection of thesis topic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there were more fundamental application researches than pure fundamental researches and developing researches, and there were signs of inadequate novelty of topic selection, repeated topic selection, and deviation of topic selection from sports practice; the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are mainly animals, seldom the human body; the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were mainly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more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re applied to the competitive sport area than to mass sports fitness and scholastic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ports bibliometrics;human movement science;thesi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China
学位论文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集中反映某个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现状,是衡量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数据源,检索项为学科专业名称,检索词为运动人体科学,检索范围从1999~2010年,匹配条件为精确,截止2010年5月12日,由此获得963个检索结果,其中通过筛选剔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学位论文35篇,最后将928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全日制硕士毕业学位论文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是研究人体从事体育活动过程中人体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基本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1]。根据体育科研成果的性质可将体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3类[2]。其中基础性研究又可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类,而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又常被归为一类,以“应用研究”统称[3]。
1硕士学位论文选题
选题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4]曾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因此,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2年以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大多是以生物学传统的动物实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技术动作分析等微观实验研究为主,而近些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逐渐采用一些新技术手段,如蛋白质组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等,在运动性心脏、骨骼肌以及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研究也有所突破,从传统的生物学研究向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跨学科研究,以系统整体观点来综合宏观和微观研究,依托基础性研究突出应用研究。
由表1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用基础性研究论文有509篇,占54.85%,应用性研究论文次之,有327篇,占总数的35.24%,而开发性研究和纯基础性研究论文数仅占8.19%和1.72%。
结果显示,纯基础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选题较少,虽说运动人体科学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具有应用基础性研究课题的属性,但其本身还是存在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内在结构,只有各研究类型均衡发展,才能够有效促进整个学科研究的进步。因此,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这个特殊科研群体中,应特别注重科学研究的均衡发展。
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分析来看,研究内容丰富,选题方向多样,能够体现当前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新问题。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保健学等传统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的同时,一些新型的研究方向也逐渐呈现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如低氧训练的生物学基础、高原训练和运动员机能监控、人体功效学、生物力学研究及运动器材研发、体育工程学等。
2002年以前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集中,在骨骼肌生理、心血管机能、疲劳与恢复、营养、激素及内分泌、机能评定、免疫等方面,研究高原训练、代谢方面的论文分别有7篇和6篇[5],而现在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高原训练和代谢的增加到37篇和96篇。如今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在传统研究领域更加深入,同时还有些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增加,如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关联性研究、纳米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中医保健以及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等。不过,近年一些研究如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自由基生物学等生物工程技术已应用于运动人体中,但硕士学位论文中还甚少涉及。
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础[6]。交叉和综合选题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普遍现象,不仅涉及到同级学科不同方向之间的交叉选题,还涉及到同级学科之间和跨学科之间的交叉选题,使研究课题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此,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时要拓宽研究视野,突破思维局限,敢于创新呈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科研论文根据研究目的所选择和组成的客体,本文通过对928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梳理,发现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的有409篇,占44.07%;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208篇,占22.41%;以军人、老年人、患病者等为研究对象的有104篇,占总数11.21%;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有93篇,占10.02%;以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有67篇,仅占总数的7.22%。
由此可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最多,而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选择的群体相对广泛,选择研究对象最多的是运动员,其次是大学生,少年儿童相对较少。
3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
一门科学的发展依赖于研究方法手段,而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利于该科学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体育科学研究的进程,作为体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同研究方法手段发展也是分不开的[7]。从本文分析的硕士学位论文看,大部分论文能够从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范围研究问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测量法等,采用最多的是实验法,这也符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特点。而与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学位论文多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8]不同的是运动人体科学论文的研究习惯以实验为基础,以客观量化的数理统计为依据,以观察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为辅助研究手段进行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研究。
从质与量的角度可将研究方法分为比较、归纳、分类等的定性分析法,数理统计的定量分析法及运用数理统计而仍以定性方法研究的半定量分析法。在本研究中发现,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的学位论文占总数的63.79%,定性分析法研究占13.69%,半定量分析法研究占22.52%。其中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的分别占82.27%、80.53%、70.15%。结果充分体现研究论文多以定量数据分析为主。
4硕士学位论文的应用价值
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医学等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也成为生物学、医学的一门主要研究方法,是探讨生命奥秘、人类疾病机制及治疗等不可缺少的手段。运动人体科学与生物学、医学一样,同属于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单从研究对象选择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多以动物实验为主,大多数运动机制是在动物实验中实现的。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基因表达形式也逐渐成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热点。
研究动物的优点在于动物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个体差异较大,在模拟人体运动的某些研究中是比较有用的,其实验结果也带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尤其在选择一些诱发性动物模型时,能够在短期内复制出大量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使复制出的模型运用于不同研究目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动物实验方法,可使实验者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还能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减少研究的盲目性。但动物实验同时存在着很多缺陷。运动人体科学毕竟是要研究人运动的一些机能机制,动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运动特征及环境与所效仿的人类运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体育领域中,从实用价值角度看,人体实验的研究更能直接说明问题。
纵观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发展,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任务和需要,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应多从研究人类运动的角度出发,将基础理论研究合理运用到运动实践中。
除了以动物模型为实验对象外的519篇论文中,研究成果与竞技体育有关的论文230篇,其中基础性研究63篇,应用性研究119篇,开发性研究48篇,主要研究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与训练监控,运动员身体恢复的手段和方法、新技术、特殊仪器应用于运动员训练等。如低氧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有40篇论文与低氧训练的机制及应用有关。
从多维角度思考,研究成果的“社会化”既是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也是衡量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价值的最好尺度[9],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除服务于竞技体育研究范围外,在全民健身范围内,人类健康与健身运动领域也应得到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必将接受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的指导,并将体育纳入“一级预防”的“预防医学”框架之中。在我国推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10]。在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中与群众体育有关的研究有115篇,占总数的22.16%,主要研究包括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身体形态、机能及身体素质的研究,各种力学负荷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健身指导方案,“现代文明病”的根治及抗衰老与体育运动保健的研究,人体体质健康状况及因素分析,不同人群运动健身的特点与方法,运动与营养膳食处方的指导等。
近年来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肥胖少年的增长比例更大,成为儿童时期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作为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诱发因素之一。学校体育也成为现在体育科学研究的领域之一。学位论文的研究涉及到学校体育的有174篇,其中包括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状况、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不同运动对学生生理机能评定、体育院校学生专项教学训练素质等。
5小结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发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多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纯基础研究及开发性研究比例相对较少,选题方向不均衡,但随着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研究内容日益发展,创新性研究课题也将成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的必然趋势。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大多以动物模型为主导,继承自然科学研究传统的研究模式,但为了能更好在体育运动领域发挥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作用,直接采用人体实验将是运动人体科学应用于运动实践的突破点。在设计实验,采取合适的研究对象是科研论文成败的关键,在硕士论文研究中应重点考虑如何将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的优势相结合。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实验研究与定量分析法为主流验证结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多元综合方法应用将在今后运动人体领域科学研究稳步发展,移植更新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必将成为体育领域科学研究的重点。
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整体分析来看,其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价值更多的还是局限在竞技体育范围内,应用于大众运动健身以及学校体育领域相对较少。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06-2007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R].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黄汉升.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瑞元,周越. 体育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现状与展望[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41-1445.
[4] 贝尔纳J D. 科学研究的战略[G]//科学学译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5] 张瑞华,朱晗,张哲,等. 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的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32-1234.
[6] 张雪霞. 从学位论文选题的跨学科现象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 体育学刊,2006,13(1):88-91.
[7] 黄翠,藏威,李国金,等.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7):1367-1370.
[8] 方千华,黄汉升.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调查与分析[J]. 体育学刊,2007,14(2):127-130.
摘 要 通过对2002-2012年间中国体育核心期刊网上及中文期刊数据库上发表的有关体育舞蹈的科研论文总数3326篇,主要选中16种核心期刊上的97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论文数量很多,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只有97篇,只占3%说明我国的科研论文质量很低。研究内容上集中在体育舞蹈教学而体育舞蹈的训练、交叉学科方面涉及很少内容。本文从我国体育舞蹈的年刊载数量、内容涵盖、研究方法、作者情况、论文呈现特点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旨在为我国体育舞蹈科研水平提供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体育舞蹈 科学研究 体育研究
一、前言
体育舞蹈最初是在西方国家开展的,最早出现在中国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交际舞的形式传入上海,然后迅速在我国的各大城市广泛流行起来。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体育舞蹈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30多年的发展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2011年第86届英国黑池舞蹈节上我国选手崔翔、杨志婷获21岁以下摩登舞亚军;业余新星组:吴柳福、杜玉君获亚军,崔翔、杨志婷获第三名,但是和高水平国家来比的话还存在差距。经过这十年的研究科学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需要以后继续努力地方向。旨在为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理论支撑,使我国的体育舞蹈朝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2002-2012年间发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收集的这10年间,发表在《体育与科学》、《体育科学》、《体育文化导刊》、《体育学刊》、《中国体育科技》、《北体学报》、《首体学报》、《武体学报》、《西体学报》、《上体学报》、《广体学报》、《南体学报》、《山体学报》、《成体学报》、《沈体学报》、《天体学报》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以“体育舞蹈”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的科研论文有97篇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查阅这10年间发表的论文数量97篇。
2.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科研论文进行整理分析,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统计分析制作表格。
3.逻辑分析法
将搜集到的科研论文按照发表的时间、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的方法、科研作者的情况、科研项目等内容,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的基本情况
1.论文的发表数量
据统计,2002-2012年间16种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体育舞蹈的论文97篇。但是每年的发表量不均衡,就2003、2005、2010年发表的数量上了10篇,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舞蹈研究存在严重的不足。这是因为体育舞蹈传入我国的时间较短,专业舞蹈者和研究人员数量比较少。
2.论文内容分析
对97篇论文进行科学分析,发现我国的论文研究比较广泛,研究内容却存在严重的不足。主要研究集中在体育舞蹈与理论、体育舞蹈与教学、体育舞蹈与高校课程方面。体育舞蹈与理论方面,有刘若男的《汉画像石(砖)中的舞蹈动作研究》中,研究我国汉代的舞蹈动作,有助于我国体育舞蹈的创编。体育舞蹈与教学,在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章很多主要集中在内容、方法等,教学评价的文章较少,以后的研究在这方面需要重视。体育舞蹈与高校课程方面,主要都是研究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研究。而在心理学、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很少。生物力学的文章应该多研究,对于运动员选材、运动损伤都有很大的帮助,这需要以后的科研方面进行大力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二)作者情况分析
统计分析97篇论文,主要以第一作者为主,标明年龄的有84篇,没有标注的有13篇。统计可知,35岁以下的有14人,占16.7%;35-45岁有32人,占38.1%;46-55岁有31人,占36.9%;55岁以上的有7人,占8.3%。年龄较大的科研工作者慢慢退出研究队伍,这是我们缺失的资源。因为他们年龄较大资历较深对科研工作具有较多的经验,他们的淡出势必影响科研工作的质量。要求我们年轻老师加大和年纪大的科研工作者进行合作,一是学习他们的经验,二是提高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为我国的体育舞蹈科研继续努力,为我国的体育舞蹈做出贡献,让我们的体育舞蹈有更大的进步。
(三)论文所呈现出的特点
前沿性的文章是有的,但不是很多,这也是我国体育舞蹈并不是强国的原因之一。体育舞蹈科研水映着我国体育舞蹈的竞技水平的高低,竞技水平也影响着我国的体育舞蹈的科研状况,这两者是相互影响。
四、建议
(一)在我国体育舞蹈理论、体育舞蹈教学、体育舞蹈与高校课程等大量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对训练、技术分析、生理学、生物力学、运动员选材、运动损伤等内容的研究。
(二)目前论文的研究方法很多,主要运用的是文献法、逻辑分析法、调查统计法,大多都是运用一种研究方法。要求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们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加大研究方法的多样,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研究。
(三)在科研项目上,应该加大对其的资助力度,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