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4 04:32:07
导语:在社区体育设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近年来,石家庄市在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有所加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市民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通过愉快而健康的健身活动来提高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体育设施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平衡,大大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许多体育设施缺乏恰当的管理与维护,缩短了设施的使用寿命。这不仅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而且不利于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在石家庄市城市建设掀起新一轮的同时,如何抓住机会,在新建小区中对社区体育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在对老社区的改造中重新规划,从而使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吸引更多的居民加入到体育健身行列中来,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1.研究过程
首先,对石家庄市的八个社区(华夏社区、桃园社区、柏林社区、高柱社区、联盟社区、石门社区、滨湖社区、谈固社区)的体育设施建设与运动情况进行综述,了解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体育运动及体育文化建设的相关情况,其次对石家庄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体育运动情况进行数据搜集和整理,调查和了解情况,再次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其基本过程是: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数据处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对本市部分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体育运动的理解程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群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居民和流动人口。
2.2统计分析法
通过对群众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的调查,得到数据,并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社区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群众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法,并通过一定方式加以实施。
2.3文献资料法
通过期刊、书籍、报纸、网络等途径查阅有关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群众体育运动方面的资料。
2.4访谈法
访谈有关专家、领导、学者、教师、学生,了解和总结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以及社区体育设施对居民体育运动起到作用,了解群众对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3.结论与分析
3.1国内研究现状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人们的体育意识更加突出,参加体育锻炼与活动的人逐步增多。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带动和促进了体育设施的建设,使得社区体育设施在规模与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近年来,国内、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体育设施的需求量和实际建设量显著增加。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拥有各类体育场地85万个,占地总面积22.5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为0.8亿平方米,场地面积为13.3亿平方米,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共计1914.5亿元。以我国最近的人口数13亿来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48.15元。调查显示,在城市中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还属于相对薄弱的环节。
3.2石家庄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现状
3.2.1近几年,石家庄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群众健身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石家庄部分社区的健身设施也逐渐增多、完备起来,尤其室内的健身场所的增加,改变了从前受气候天气的影响而只能在家休息的状况。
3.2.2社区体育设施的缺少问题依然严重。
经调查,石家庄市21%的社区无体育设施。与广州相比,河北省的人均体育设施总数为每万人5.83个,而广州为每万人11.79个。与第五次全国普查的人均体育设施个数每万人6.58个相比,石家庄市社区人均体育设施的个数尚未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3.2.3社区群众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图 对体育设施建设满意的调查
在对石家庄社区2816名群众的满意度调查中(见上图),有556人(19.74%)的群对社区的体育设施建设表示满意,986人(35.01%)比较满意。此外,大部分人不满意,有1274人(45.25%)。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在石家庄,社区群众对体育设施的现状有一定的认知,但健身设施的现状距理想状况有很大的差距。
3.3石家庄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3.3.1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用地标准较低。
很多体育设施的建设,重视设施本身,忽视用地与环境,着眼于当前,缺乏对发展的长远考虑。主要表现在用地狭窄,建筑密度过高,室外活动空间有限,环境质量较差。在中、小型体育设施的建设上尤其突出。据调查,中、小型体育设施中,60%以上存在用地不足、环境质量差的问题。
3.3.2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空间规划缺乏严谨细则。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型体育设施的建设方面。在用地选择与布局上,缺乏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协调,造成使用与联系的不便,或与城市其他功能冲突。体育设施往往处于市中心位置,与商业、贸易、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相距太近。市中心是大量人流集中的区域,用地紧张,交通繁忙,环境嘈杂,不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对市中心区的功能组织造成影响。
3.3.3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缺位。
由于社区中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与来源不同,导致上级主管部门与下级分管责任不清,导致这些体育设施缺乏维护资金,造成设施更新不及时,设备不配套等问题。社区群众很难达到有效健身的目的,对于没有及时维护更新的设施只能望而却步,或是自行维修后继续健身锻炼。
3.3.4房地产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忽略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随着房价的暴涨,在城市,已经是寸土寸金。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更多利益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更多的建筑。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商忽略社区体育场地用地,忽略体育设施建设,利用已经为数不多的空地进行改造,使其成为社区的停车场。这种过分关注经济利益的行为,是导致社区体育运动设施缺失的重要原因。
3.4对石家庄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发展的建议
3.4.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破解难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长期以来,石家庄市体育设施建设整体相对落后,体育基础设施总量不足,有些设施不仅陈旧,而且功能落后,有一部分体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另外,随着全民健身迅速发展,竞技体育提档升级,体育产业蓬勃兴起,人们对这些体育场馆、场地的体量、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而破解这个难题已成为石家庄体育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生活需求的客观要求。
3.4.2建立起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公共体育设施。
破解社区体育设施落后这一难题的核心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面向社会,对接市场,改变政府投资这一单一方式,多形式、多渠道融资,优化投资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加快建设一批设计水平高、实用性强、使用率高、功能完备的体育设施,提高场馆建设和使用中场馆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4.3精心设计,多元融合,功能完备,打造可持续发展新型体育设施。
第一,我国当前大型体育设施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我们现在应该在体育设施场馆规划时充分考虑后期利用,在规划设计中留足产业运营空间,搞好场馆的市场化运营,吸引大众体育休闲消费。第二就是利用体育产业撬动文化市场,引导文化需求;在建设上,要立足石家庄实际,遵循求实原则,以政府资助与业主单位自筹相结合的体育设施建设和改造建议,并付诸实施。第三,在明确布局的基础上,保证用地与环境的弹性及发展的可能性,分步骤实施,为创造良好的环境奠定基础,也为将来进一步提高水平、完善设施提供可能性。
综上所述,体育设施建设是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硬件基础,是推进全民健身、提高竞技水平、做大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坚持“跳出体育看体育,立足全局抓体育”,面对体育基础设施基础差的现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借助体育事业大发展的多重利好,大胆创新,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采取政府投资、业主自筹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成功破解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瓶颈,使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吸引更多的居民加入到体育健身行列中来。让社区体育活动以其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融洽的地域亲情和便捷的练习方法吸引广大的社区居民,最终达到居民健身“就地、就近、就便”的目的。并呈现出“观念新、起点高、起步快、方法活、效果好”的鲜明特点,为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拉动城市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凯珍,任海,王渡,林洁.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05).
[2]郭晓光.城市化进程中社区体育发展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8).
[3]王冰峰.构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有效促进社区体育发展[J].内江科技,2008(05).
[4]蔡新丰,翁锡全.广东省城镇社区体育健身场所设施现状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3).
[5]钱文军.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设计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6]彭长锦.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04).
关键词:社区体育 学区体育 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3-009-01
为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推动我社区体育的广泛开展,增强社区群众体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我镇经济水平的逐步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工作,随之发生了变化。《全民健身计划细要》对群众体育健身作了一个重要的指示“群众性的体育健身组织最好由社区来推动、管理、指导(包括群众自发组织的),并将此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职能来抓”。根据我镇体育设施的分布状况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情况看,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社区体育发展的新的模式――学区体育,将是近阶段我镇开展全民健身的一种有效途径。
学区体育模式就是以对社区居民开放体育设施为中心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学区体育模式是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有效形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既是当前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体育政策法规所要求的,然而,在实际开放过程中,由于责、权、利不清,服务对象、管理办法不明,使得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处在一个两难的困境之中。即若开放,设施器材损坏无法弥补自不必说,管理上的麻烦使校方不堪重负。若不开放,又有违各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并且学校也愿意通过开放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以谋共同发展。
因此,要使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且实现良性发展,就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改革,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律。学区体育模式就是以对社区居民开放体育设施为中心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并且是从组织管理到设施利用的体育活动模式,是一种责权利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体育模式。
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组织以街道为基本层次的情况较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从市民对社区体育需求看,以街道为基本层次的体育组织存在许多不足。如体育社团,它的会员构成是以企事业单位为对象,个人会员少,社区居民参加少。从开展活动的形式看,以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体育竞赛为主,难以保证群众健身活动的经常化。从管理角度看,行政管理色彩较浓,组织形式单一,组织之间缺乏互动因素。因此,为了让社区群众更广泛地参加体育锻炼,为群众提供更完善的体育服务,就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即以学校为中心的新型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是当前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规定“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为重点”。在社区内有各种群体,其中包括了以青少年为主的学校。在每个社区中,中小学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此众多的学校在社区体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学校在开展社区体育中有许多优势,这些优势的开放利用,就要借助学区体育组织。学区体育是指为适应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要求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新型社区体育形式。它以一所或几所相对集中的学校为中心划分地区范围(可跨行政区域),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为对象(包括学生),通过有效利用学校设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
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即在完成各居民委员会体育设施布局以前),学区体育仍是解决社区体育难题的有效模式。故应进一步加强和推广学区体育模式及落实学区体育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须进行整体改革,并逐步由单纯型开放向复合型(含组织管理)转化。学区体育模式是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有效形式。学区体育模式不仅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而且对促进社区体育发展,解消社区体育难题有重要作用。学区体育是打破学校与社区界限,推广终身体育的极佳的形式。学区体育是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结合点,对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转化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那么学区体育有哪些主要工作任务呢?
1.构建多元化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努力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健全市、乡镇(街道)两级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建立两级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站)。各村(社区)要成立全民健身组织机构,形成镇、村两级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
2.丰富和普及群众体育活动。按照“以城镇带动农村,以专业带动业余,以重大活动带动基层活动’’的思路,充分发挥各体育协会作用,丰富全民健身活动载体,建立健全各级群众体育竞赛、重大节庆日群众体育活动制度,形成镇级有精品,村级有特色的系列“品牌”活动。
3.扶持引导农村体育。把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培养一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对农民健身工作的指导,打造“一镇(乡)一品”的特色体育项目,积极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活动,活跃农村体育阵地。因地制宜,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积极创建省级体育强镇(乡)、省级农村体育俱乐部和市级体育特色村。
4.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以建立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目标,建好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健身设施,积极开展小型多样、富有特色、依托基层、安全奏效的体育活动,利用好辖区内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为社区群众创造健身条件。积极创建镇、村级市级社区体育俱乐部。定期为社区居民进行体质测试。
5.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普遍推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组织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倡导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经常化、生活化,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活动的落实,使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配齐体育器材设备。积极创建省、市、镇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论文摘要]城市社区体育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社区体育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治理”理论为分析视角,探讨通过构建城市社区体育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来解决问题,并分析这一过程中政府应承担的责任。
1多中心治理及社区体育多中心治理模式
1.1多中心治理的内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热潮,这场改革推动了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范式变革,“治理”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应运而生。
关于治理的定义,西方学者给出了多种解释。其中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中的说法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他们认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者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这一定义为我们描绘了当代公共管理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传统政府“单中心”垄断公共事务管理的统治格局,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参与的多元的权力中心。“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治理方式也是多元的,通过各主体间合作、协商、建立伙伴关系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1.2社区体育多中心治理模式
社区体育活动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出现,80年代中期得到了迅速发展。1997年国家体委等五部委联合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对社区体育进行了界定,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根据这一定义,社区体育服务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增进社区居民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全面健康;社区体育服务的对象是以街道办事处划分的全体社区成员,不仅包括社区的居民,还包括社区所辖的学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其服务内容包括提供场地及器材、开设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指导、体质监测、体育服务信息、体育活动的组织服务等。
社区体育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是指为了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和非政府部门(社区所辖各类机构、私营体育服务企业、体育社团或居民)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共同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治理。
2社区体育多中心治理的必要性
2.1突破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体制障碍,要求采取多中心治理模式
我国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一开始就是政府行为,并在政府主导下,形成了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三级管理系统。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承担着政府工作职能,社区居民委员会接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在具体工作中,二者的职责界限模糊,工作方式也带有较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因此,我国的社区服务从一开始就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社区体育的多中心治理将促使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发生转变。多中心治理理论认为,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全能政府遇到市场经济挑战的情况下,重视政府之外的市场及社会力量,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中心格局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而社区体育所独有的地域性、自愿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社区体育服务更加适合采取多中心治理的体制,除了需要代表政府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外,还应当有更多的私营体育服务机构及非营利的体育社团参与社区体育服务。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公益性、自治性特点,能保证其在提供体育服务过程中,解决一些政府和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
2.2突破社区体育发展的资源瓶颈,要求采取多中心治理模式
从社区体育服务的内容来看,场地、经费及人才是开展社区体育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政府经费投入有限,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场馆设施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居民体育需求等问题。除了物质和资金条件,社区体育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离不开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参与和指导及有关的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的管理,他们的数量及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体育发展的质量、深度和广度。但是,相对于不断增长的体育人口来说,我国的社区体育指导员人数少、指导率低,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我国街道社区体协中,专职管理者仅占19.6%,大部分管理人员都兼任多职,很难在社区体育工作上投入很多精力。大量经常性的社区体育活动则主要由晨、晚练习点等自发性社区体育组织来完成。以天津市为例,全市晨练活动站的体育指导者中,受过专业培训的不足30%。
社区体育的多中心治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场地设施、经费及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多中心的治理框架下,社区所属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均可以成为社区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这些单位尤其是学校向社区提供体育场地、设施,是解决场地、设施短缺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社区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例如,天津市马场街社区本着双赢互动的原则,与社区内外的机关、院校、部队、医院、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共建了社会实践基地,为居民提供日常健身咨询、健身技能培训、体质检测等服务。与天马集团、水利局、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干部俱乐部、自然博物馆等12家单位达成协议,通过无偿或低偿等方式,向社区开放35个体育活动场地,总面积达到11500平方米。每年的社区运动会和大型体育竞赛都利用这些单位的场地和设施举行。
3政府在构建社区体育多中心治理模式过程中的责任
社区体育多中心治理模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自发形成,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社会力量和市场发育均比较薄弱的国家,推行这样的管理模式,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3.1转变职能,培育社会和市场力量
多中心管理模式必须贯彻“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把政府过于集中的权力分散开来,以纵向放权实现层次化管理,以横向分权实现社会化管理,将体育管理体制从现在的线性结构改为矩阵结构,从行政命令式的“垂直管理”改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矩阵式管理。政府承担体育的宏观管理、体育总目标和政策的制定、政策调控、经费支持等职能。其中,社区体育的基层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由主办体育转为主管体育,其主要职能是制定整个社区体育发展规划,开发利用社区体育资源,培育社区体育组织等。
培育社区体育非营利组织。健全、自主的居民自治组织既是我国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也是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主要力量。因此,要确保社区自治的各项权利,发挥社区在体育服务方面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应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综合管理权赋予社区居民委员会,使之真正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会组织。
引导市场力量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根据居民社区体育服务的需求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对于一些基本的需求,可以由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以免费或低收费的方式提供,对于一些个性化的高层次的体育需求,政府可以调动市场力量加以解决,走产业化的道路。政府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体育产业,依法开辟体育经营场所,为经营体育产业提供场地、税收等有利条件。
3.2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形成体育观念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价值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体育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未被更多社区居民所采纳。由于社区体育具有较强的个人余暇性和自由性,决定了对社区体育的发动、组织和管理不能做硬性干预,而主要应从刺激其体育需求,调动其参与积极性着手。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地向辖区居民宣传全民健身活动的意义,举办健身知识讲座,开展健身知识咨询活动,提高居民健康意识。通过开展群众性的体育健身活动,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的积极性。
3.3投入经费,保证社区体育服务的公益性
由于社区体育利益的外溢性,公益性是社区体育的一项本质特征。政府在鼓励各方力量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同时,应保证社区体育公益目标的实现。维持社区体育发展的均衡性,逐步增加对社区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资助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王旭光,等.天津市社区体育组织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4):30-33.
[关键词]离石区 社区体育 现状 对策
一、吕梁市社区体育研究结果与分析
(1)场地设施现状
从2006至2008年底,省、市两级共投资2000多万元建体育场地1963块,其中市县两级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800多万元用于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器材购置和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截至目前,共建成市、县全民健身中心14个,健身广场372块,健身路径工程350套,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由2004年前的0.64㎡达到1.02㎡,提前两年实现吕梁体育“十一五”规划任务,超额完成了山西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定的到201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的目标。
(2)离石区体育经费来源
根据调查显示,离石区社区体育的经费现状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其一、离石区每年在社区体育上的经费主要是有由市政府直接拨款,主要用于支付工作人员工资、运动员教练员培训费、群众体育活动、购买及维护健身器材等开支。其二、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除政府直接拨款外,还有社会赞助、辖区单位出资等多种形式的集资,为离石区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1.社区体育指导员现状
社区体育指导员是指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人员,主要是利用闲暇或业余时间组织开展活动。只要特点是具有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由街道或协会组织管理。目前承担吕梁市离石区社区体育活动组织指导一线工作者主要是离退休的体育爱好者和在校大学生,大多都没有社区指导员证。根据官方数字报道,吕梁市离石区50~60%以上的居民经常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但缺少专业人士(如社区体育指导员)相应的指导。据调查离石区的社区指导员严重欠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体育的开展。
2.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现状
作者根据调查发现,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表现如下:(1)离石区社区居民在参与体育运动项目上的选择。调查显示离石区居民参与体育项目受场地器材,天气的等因素的影响,交谊舞、民间舞、健身操等有氧运动是吕梁市社区居民选择较多的体育活动,在各社区露天健身广场,每天早晚都会有业余社区体育指导员或热心的体育积极分子播放舞曲音乐并带领中老年人群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同时羽毛球足篮排球是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它们不仅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因此参与此类项目的人数也相对较多。(2)离石区居民参与锻炼时的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锻炼者以心率超过90次/min为主占92.19%,其中90-115次/min者占38.02%,为主要的一部分,115次/min者占54.17%。说明在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当中,真正起作用的人的数量占参练者的一半以上。
二、吕梁市离石区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
(1)合理规划与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工作重点,重视对各社区、小区的体育设施的投入,各级政府在规划社区、小区建设时,按国家相关规定预留相应的空地,以做健身场地。改善锻炼者的锻炼环境,促进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体育场地措施对锻炼者全面开放, 在城市建设的同时,预留群众健身用地,修建一些投资少、锻炼效果好、管理方便又能吸引人的体育设施,为锻炼者参加体育活动打好物质基础。
(2)培养社区体育指导员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规定,要保证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社区体育指导员,但实际上目前所培养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应大力的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满足社区体育的发展需求,在各健身场所,人口密集的地方,建立体育活动服务站,安排具有一定资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人们进行各种体育锻炼。体育指导员能引导人们参与体育锻炼、提高锻炼者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能培养居民终生体育的意识。
(3)社区与学校应积极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制定合理发展模式,紧密把学校、家庭、社区联系在一起,充分实现体育教师、社会指导员、体育志愿者和学生家长等代表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并对社区、家庭、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指导和体育技能的培训。从而达到体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1]雷军蓉,郭安君,郭恒涛. 长沙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发展的调查报告[J].搏击·武术科学,2009,6(3):81-82
[2]叶宝华.厦门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2):17-18
论文摘要:在日本.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已将学校体育有效地纳人了社会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调查法,旨在通过分析研究日本的社区体育.找出我国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契合点.为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一种新的思路,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促进高校体育社会化进程提供借鉴.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它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是以社区的发展为基础的,而社区文化主体之一的社区体育无疑在社区发展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在我国,社区是全民健身计划落实到基层的载体,开展社区体育也就成为推动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以社区为载体,不仅促进了社区全体居民的群众体育活动,也为学校体育走向社会提供了可能.在日本,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体育已经被有效地纳人到了社会体系.
1、日本社区体育现状分析
1.1社区、学校体育一体化的桥梁—体育俱乐部
随着国外大众体育的兴起与发展,体育俱乐部已成为大众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人们有组织参加体育活动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是社区体育的主要载体.在日本,80%以上市、镇、村有体育俱乐部,且体育俱乐部具有业余性、自愿性、公开性、民主性、公益性和独立性等特征,既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组织广大群众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又有利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是一种方便群众、行之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据日本体育俱乐部协会1994年全国范围的调查: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总数为37.04万个,比1989年35.18万个增加了5.29c1c,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会员总数为1169万人,平均每个社区体育俱乐部有31名会员,按日本总人口1 .2亿计算,则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总数近占日本总人口的10% .
在日本,群众体育活动是以学校的运动部和企业的俱乐部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影响和带动下,以社区为基础相继诞生了体育少年团、游泳俱乐部、体操俱乐部、妈妈排球俱乐部等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从而扩大了体育活动范围.日本的学校课余体育活动也以俱乐部的形式展开.校内俱乐部有两种,一种是称为特别活动的必修俱乐部,要求学生均应参加,但可从艺术、体育、科学中选择一个项目;另一种是自由俱乐部,是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的,教师起帮助作用,自由俱乐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组织能力方面更具有特殊作用.学校中的部分体育俱乐部也是社会俱乐部的组成部分.
1.2体育俱乐部的资金来源
在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中,组织各种体育活动的经费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其中主要是会员费,另外还有社会赞助费、比赛门票和彩票收人等.社区体育俱乐部在费用的收取上有四种途径:一是年会费;二是月会费;三是听课费;四是设施使用费.收费额的多少依年龄段划分.表1为日本麒麟体育俱乐部的年收人.
1 .3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组织、管理者—社会体育指导员
由于国外大众体育组织的蓬勃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日本,有一支数量比例恰当、质量过硬、年龄结构合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在社区,他们以传授运动技能、传播体育知识观念和开展大众体育为己任,在社区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日本文部省199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日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口的比例为1:2 000,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为 69 633人,其中社区体育指导员为52 862人,占总数的75.90io旧本的文部省、厚生省、劳动省等都有社会指导员培训和资格认定制度.文部大臣认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共有六种:社区体育指导员、竞技体育指导员、商业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计划指导员、少年体育指导员和休闲体育指导员.日本文部省府县及市区镇村教委都设有社会体育指导委员会.日本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以兼职为主,而且大部分(占90%以上)是义务工作人员,报酬很少.
1.4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
日本文部省从1969年起,几乎每隔5年就进行一次体育设施现状调查(见表2).此外,日本还有各类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民间体育设施7万多个,企业(单位)体育设施3万多个.总体来说,学校体育设施约占50%,公共体育设施约占20 %,民间体育设施约占20 %,企业体育设施约占10%.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向社区开放,社区设施向学校开放,这是日本社区体育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些社区的体育设施除了向本社区的癸民开前外.环向其他社区的公民开放并提供服务,真正体现了“依托干大众.服务于大众”的社区理念.
2、启示与借鉴
2.1多元化、多渠道筹集体育活动经费
在我国高校,经费问题已成为制约俱乐部发展的“瓶颈”,在俱乐部经费问题上,多数高校的做法是参加俱乐部的同学缴纳一定数量的会费,以补偿对教师、指导人员的劳务费用和对场地器材的磨损,另加体育部(教研室)少量的活动经费,共同构成俱乐部日常运作的全部费用.然而,这些费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运动、健身、娱乐的需求、所以,我们应开辟多种渠道来筹集资金,一方面向社会寻求赞助;另一方面由社会单项体育协会向已加人该组织的高校俱乐部拨一定数量的经费,再加上原有的费用,则可大大缓解俱乐部运营中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体育进一步走向社会.
2.2探索与推广高校“俱乐部型”体育课模式
在日本,作为社会体育最佳组织形式的社区体育主要是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存在,而体育俱乐部一直发挥着社会体育与高校体育的桥梁作用,高校体育已有效地纳人到了社会体系.目前在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校体育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对高校体育发展的要求,而与之相对应的“俱乐部型”体育课模式则具有如下优势:学生体育需求的满足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活动人数多,自觉参与意识强;团体内部环境的优化;运动行为能力的提高;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与加深.所以,高校只有建立起以单项体育组织为基础,以融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与体育教学俱乐部为一体的高校综合性体育俱乐部为其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且使俱乐部积极融人与参与到社会单项体育组织中,这样才能使高校体育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对体育多元化的需求,加速高校体育的社会化进程.
2.3转变观念,拓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路子
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严重la乏.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中的数据表明,截至1997年6月,我国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万人,全国平均每2万人拥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7千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拥有一名社会体育指一导员.而日本每2千人口中就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口的比例与发达国家比较,与我国社会需求比较,都具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按日本现行标准计算,我国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0万人,而我国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仅6万人,差距较大.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在注重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为改变现状,我们应充分利用高校中丰富的人力、物力和场地设施资源,为我国培养大量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1)由高等体育院校或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来培养较高层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二级);(2)由普通高校的体育部承担起培养较低层次社会体育指导员(三级)的任务.大学生文化素质高,接受能力强,经过培训后完全可以担当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它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对体育事业的影响、对两个文明建设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同时使高校体育更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2.4社区、学校体育资源共享
在体育场地人均占有量上,我国与日本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甚至远不如韩国.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必备的物质要素.但是,目前我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匾乏,这种状况直接限制了社区体育的活动时间和内容,进而影响了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利于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为此,各级体育部门都不断向群众开放自己所属的体育场馆.然而,由于这些部门的场地数量少、规格高,主要用于国际国内的比赛和训练,有的由于实行了经营化管理,很难做到经常性低收费向居民开放,因而难以满足居民健身、娱乐和休闲的需要.从全国范围看,学校体育场地的可利用能力相对较好,各高等院校,尤其是体育院校的场地设施状况更为良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校的这些场地设施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之外,周末和假期基本闲置,即使是平时上课期间,有些学校的场地设施也未得到充分利用.在日本,为了开展社区体育,均提出了“学校向社会开放”的口号,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是各国大众体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因而,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使之向社区开放,同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社会体育资源体系.
3、主要结论
(1)日本社区体育发展的实践证明,高校体育不仅要注意完善内部机构,还要积极融人到社会、融人到社区中去.
(2)高校“俱乐部型”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社会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我国高校改革的必由之路.
(3)要解决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瓶颈”一费用问题,只有拓宽思路,多方筹资.
(4)资源共享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创建文明社区的要求,也是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 江岸区 体育场地 调查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4.085
Abstract Sports facilities are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rough the sixth national sports facilities survey, we had known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an district Sports facilities and the problems, and offer suggestion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Jiang'an District; sports facilities; survey
0 前言
《2001-2010年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了城市体育的发展道路以社区体育为重点。发展社区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并管理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也不断高涨,城市社区场地设施建设备受重视,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总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多,城市居民的体育需求日益多样化,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和种类渐渐难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锻炼需求,并且暴露的问题日益明显。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江岸区共有体育场地数量1441个,场地面积共有738633.28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44030.34平方米,占地面积共计912715.16平方米。按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统计,江岸区常住人口89.5万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6.1个,全省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3.68个,略高于全省水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82平方米,全省人均场地面积1.29平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近几年江岸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兴建速度明显加快,但有些方面仍然表现出一些不足之处。通过进一步的梳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适的建议以期待在今后的发展中予以重视和改进。
1 江岸区体育场地设施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场地设施建成数量
通过表1江岸区近年来场地建成情况可以看出,2004年、2011年和2013年的体育场地建成数量明显增多,而在这些时间点附近,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00年)、《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2006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1年)、《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2011年)等,这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明确提出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朝着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法制化发展,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目标。 在政府的引导下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各种体育场地设施的建成也满足了人们体育健身的需求。
1.2 场地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单一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的普查结果,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江岸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资金主要靠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其实单位自筹主要靠向上级申请,其实质性来源任然是财政经费。在全民健身浪潮持续高涨的今天,政府部门应该转变职能,改管理为服务,制订具体政策和措施,引导了投资方向。 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拓宽了体育产业的融资渠道。出台更加完善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的投资和捐资、金融和土地,这样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资金才可能实现来源多元化。
1.3 场地设施运营管理模式简单
从表3中可以看出,全区1441个体育场地,绝大部分采用的经营模式是自助运营,只有少数几家场地选择了合作运营和委托运营。从经营模式的灵活性角度而言,自主运营当然在经营过程中不会出现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情况,但是从经营模式的专业性角度而言,选择合作或是委托则更容易发挥专业人才的经营管理优势,更容易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1.4 开放时间没有实现最大化
如表4所示,在所有1441家体育场地中有290家是不对外开放的,其中以事业单位居多。尤其是在对学校体育场地进行普查之后发现,全区185所中小学,只有12所部分时段对外开放,14所中职院校,只有1所部分时段开放。教育部于1999年了《关于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地向学生开放的通知》, 与此同时,部分地方行政机关也对倡导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可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学校在开放体育场地设施之后,会面临很多问题,诸如安全、管理、财产损耗等问题,处理这些问题会分散学校相关部门的精力,这也使得大多数学校不愿意让学校体育场地承大众体育活动。
1.5 健身器材广泛分布在社区居民小区中间
在统计数据中,我们发现全区共有3786件健身器械,其中有2768件器械安装在社区居民小区中,占总数的73.1%。这些健身器械的安置,极大的方便了社区居民就近健身的需要。
1.6 场馆类型搭配较为合理
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江岸区建成体育场地设施类型及数量中,可以看出所覆盖的项目比较广泛,涵盖了大部分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相关研究也表明,在市民经常开展的体育活动中,依次是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网球、足球等体育项目。在江岸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搭配分布中,也显示这些体育项目的场地设施所占比重较大,基本能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
2 发展对策
2.1 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资金缺乏是我国城市社^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目前,武汉市的社区体育场地资金来源主要是体育彩票公益金、政府拨款、经营者投资。但是体育设施多属易耗品,有限的资金只够建设不够维护,这也使得体育活动的开展难以为继。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所需的资金来源上,应当广开渠道,让政府、社会、个人都参与到社区体育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根本上解决社区体育经费的来源问题,将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当中,增加对社区体育经费的投入;在政府保障基础上,鼓励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到社区体育的建设中来,通过合法经营,丰富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
2.2 因地制宜,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从第六次场地设施普查结果中,我们发现江岸区社区体育设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不足,并且各区之间场地设施数量差异较大。行政职能部门除了要教育、宣传、引导社区体育的发展以外,还要科学规范的建设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政府部门在旧城改造、新建社区的过程中,应该依照我国相关规定规划设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从数量上和质量上为社区体育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此外还应结合社会发展进程,使体育设施的设计建设更加科学化。如:武汉市2015年老年人口报告显示,江岸区老年人口比例在全市13个辖区中排名第四位,达到了23.32%,这一比例远远大于社会进入老龄化标准的10%。面对老年人口的增多,如何通过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科学有效的体育服务,是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全新考验。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因地制宜,根据社区体育场地设施需求强弱,合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结合社区地理环境,开发适合社区居民健身的场所。
2.3 合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
江岸区有185所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建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地设施,只能满足学生的教学与训练等日常活动,而周末和假期则关闭校门,体育设施也处于闲置状态,学校的场地设施利用率比较低。现在,上至教育部,下至地方政府都在提倡“学校要向社会开放”,并且由政府制定出台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作为保障。从江岸区的调查统计情况看,学校的场地设施利用率明显不足,很多学校考虑到对社区的开放,会顾及对教学秩序的影响和后续的问题,所以对社区体育的支持力度十分有限。要想解决问题,江岸区政府的相应机构要足够重视,对于限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原因应该积极调研并协调各方力量,排除隐患、克服困难,让学校成为社区体育建设的主要替补力量。
3 结语
社区体育是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既能增加广大人民的素质,又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调节人际关系,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强调,社区体育的开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条件上的,场地设施就是很重要的一点,离开了场地设施的体育活动是无法想象的。因此,要发展社区体育,首先建设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
参考文献
[1] 尹玲.关于我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存在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9).
[2] 徐箐.我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社区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1.研究目的
通过对影响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资源和人力资源因素进行分析,在承认前者需要着力加强建设,以适应社区居民不断提高的运动健身需求的前提下,重点调查高校体育教师资源在社区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发挥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影响社区居民体育参与的因素,重点分析硬件方面,即场地设施因素的影响及其成因。
(2)调查法。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体育教师在社区体育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可以被视为社区体育发展的软件,他们无论是在运动技术的指导方面,还是在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方面,都应该而且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本研究正是要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在社区体育服务领域的作用的发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服务工作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或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体育场地设施等硬件条件难以满足社区体育需要
目前,我国较为普遍的情况是,社区体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社会体育指导员短缺等现象。如河南省,在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增长速度较快的前提下,“缺乏体育场地设施”和“场地不方便”仍在影响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中占第2位和第3位。[1]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成为解决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最高呼声之一,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中、小学校因场地设施不足,再加上严峻的安全形势,对社区开放基本是绝对禁止状态;而高校往往因为自身的场地设施不能满足或只能基本满足自身的教学需要,虽没有明令禁止,但并不倡导社区居民进入高校体育场地参与体育锻炼。根据对保定市部分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使用情况的调查,都是在学校精心安排的前提之下,只能基本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明显不足,因此都是对社区居民进入学校使用校内的场地设施进行体育锻炼虽不予制止,但从未呼吁附近社区居民来校进行体育锻炼。
2.高校体育人才资源丰富,但专项结构存在不足
高校中大学体育为必修课程之一,为了满足大学体育教学需要,各学校都配备了相对充足的师资。他们都是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体育院、系的毕业生,都经过专门的训练,技术水平和学历层次相对较高(见表1)。
从体育教师的专项结构来看,基本涵盖了多数常见大众体育运动项目,如田径、球类,但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别近些年来新兴的体育项目和广大社区居民喜爱或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如街舞、轮滑等项目上具有明显欠缺。
3.高校体育教师中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和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情况不尽人意
(1)高校体育教师中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偏低。高校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体育业务能力和水平,但其中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人数却不多,与这一专业体育人才队伍的规模极不相称(见表2)。
从调查来看,在被调查的163名高校体育教师中只有13名兼任社会体育指导员,其在被调查的全部高校体育教师中所占比例只有8%。马腾在对河南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兼任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在169名体育教师中,兼任或曾经兼任社会体育指导员只有12人,[1]这一结果与我们所作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
(2)高校体育教师很少参与无偿社会体育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调查发现,高校体育教师中虽有一小部分兼任社会体育指导员,但他们很少参与志愿性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不兼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育教师则表示类似的经历更少。在60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只有5人表示曾经有过接受邀请,为晨练的社区居民或为邻居或朋友家从事业余运动训练的子女给予过技术指导。
在与被访者的谈话中得知,几乎所有体育教师都参与过由政府部门或兄弟单位组织的群众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与裁判等服务工作,这些一般都由举办者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而且绝大多数参与者都表示乐于参加这类服务活动,认为这种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还可以通过参与结交新朋友。
4.高校体育教师参与社区体育指导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121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发现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参与社区体育指导工作的因素如表3所示。
调查显示,高校体育教师社区体育指导工作参与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关的组织邀请他们参加,同时也缺乏相关管理或领导部门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同时,高校随着近年来的连续扩招,学生人数激增,造成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持续下降,教师教学和课外体育辅导等任务日趋繁重,教师很难再有精力和时间从事社区体育指导工作,这也是接受调查的体育教师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脑力的同时,还要面临职称评定等对科研成果要求的压力,他们往往需要付出比其他学科和专业的教师更大的艰辛,这就使得他们更加无暇参与社区体育的指导工作;而在业余体育指导工作的报酬方面,也有一部分教师提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现在城市生活费用持续走高,自己往往也需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获得一些工资以外的收入以补家用,所以有一些体育教师会利用节假日自己办体育辅导班或到一些赢利性体育健身机构或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作教练员,他们认为自己从事的健身等指导工作应该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被调查者只有很少一部分表示自己对此项工作不感兴趣。
三、对策与建议
1.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固然有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但仍应在坚持安全第一,并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尽量让学校的体育场地向所在社区的居民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健身娱乐功能;同时,这种开放还应是双向的,也就是促进学校与社区体育设施的相互开放,实现社区体育模式由单一的以学校为中心或以社区为中心的模式向学校、社区互为中心的模式转变。[2]
2.充分发掘高校体育教师资源。高校体育教师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促进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的互相开放,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校和社区的体育组织间的相互渗透,在目前社区体育指导人才十分缺乏的情况下,这一举措也能很好地缓解这一供需矛盾。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适当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减轻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辅导工作量,给他们以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从事社区体育指导工作;(2)对参与社区体育指导工作的高校体育教师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以此来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3)对于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指导工作的高校体育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并对具有突出贡献者在职称评定或晋升中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
3.在高校体育教师中培养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高校体育教师都是科班出身,均具有较强的体育专业能力和较高的体育业务水平,稍加培训即可胜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尽快缓解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困境。
4.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与管理。首先,相关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服务能力都得到提高;其次,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社区体育组织间的沟通,也就是管理部门应对社区体育组织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情况具有清楚的了解,及时做好社区体育组织与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间的沟通工作工作;最后,管理部门还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工作的组织、安排和调配工作,这要求体育管理部门根据社区居民、社区体育组织对体育指导工作的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安排、组织、协调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他们进行指导。
5.积极尝试社会体育指导服务的有偿化。虽然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在人们心目中应该是自愿性的无偿服务,但现实情况是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生活中往往也存在着经济方面的困难,他们当中一部分希望通过自身的工作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因此,是否可以尝试由地方政府购买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再由政府将这些服务以福利形式给予当地社区居民享用。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社区居民体育指导服务缺乏的问题,还可以让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得到相应回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同时,随着这一队伍的壮大,必然会加剧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间的竞争,通过优胜劣汰机制的引入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 马腾.高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4,(2).
[2] 顾渊彦,何元春.体育教师与社区体育建设[J].体育学刊,2001,(2).
[3] 王港,等.北京高校体育教师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情况[J].体育学刊,2003,(4).
[4] 王洪,等.发挥体育人才优势 开展社区体育工作[J].体育文化导刊,2002,(6).
[5] 陈少宇.高校体育教师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3).
摘 要: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发展和享受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迅速的发展。社区体育更是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本文从莱芜社区体育入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促进社区体育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社区体育;现状;发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社区作为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社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重点,社区体育无疑在社区发展中起到突出的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与社区体育显现出来的矛盾也日益明显,对社区体育的研究不仅仅需要立足于全国,更要着眼于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社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好的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本文将莱芜作为一个研究点,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努力使莱芜的社区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调查发现中年和青年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不需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而且大多数青少年更愿意在电脑前玩游戏:二是中年人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的负担,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受到限制。50―60岁,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所占的比例较大,说明老年人的健康危机意识加强,加上身体健康水平下降使他们不得不更加重视体育锻炼,而且他们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可以参加体育锻炼,老年人对社交圈的重视也是他们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一个动力。体育活动成为他们保持健康、延缓哀老、扩大社会交往、消除孤独与寂寞、善度闲暇的理想途径。
从社区中参加锻炼人员的职业来看,退休人员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上班族。退休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锻炼,在社区内参加锻炼往往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在职人员要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而且上班占去了他们绝大部分时间,无论是精力还是时间都使他们较少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的锻炼大都在学校或者是在俱乐部。
社区体育成员活动的主要场所:以公园、小区空地、江河湖畔等非正规的体育场所,原因在于环境较好,空气清新,且离家比较近,来回都比较方便,场地比较开阔,人们可以多人一起锻炼;其次为利用小区、学校、单位、企业等的体育场馆设施,体育设施相对比较齐全,但是这些地方的开放度不够,很多场地的使用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导致很多人放弃使用这些相对正规的场地。利用俱乐部锻炼的人数较少,很多小区旁边并没有俱乐部,离家远了要浪费很多时间在路途中,而且俱乐部的收费都比较高,俱乐部有营业时间的限制,不能满足喜欢早上或晚上锻炼的人们。
体育场地器材是锻炼人员的基本配备,而现在的表现出来的饿确实居民对社区内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存在很大的意见的。很多的社区内的场地器材都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的。其中包括面积不够大、器材的安置不够科学合理,、器材种类较少、对器材的保护不够等。
社区体育指导员一直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社区居民因缺乏专业的指导,不知道如何去锻炼而与体育的自身规律背道而行,不仅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由调查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很少,因此很多人的锻炼是盲目的,缺乏专业指导和科学的计划,这种现象是不利于社区体育健康全面发展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资源来请专业人士为居民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面对种种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
1、增加运动项目,使社区体育更加大众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目前,莱芜市社区体育项目的开展还不完善,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几乎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导致社区体育老龄化问题的出现,所以应该在保持原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居民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休闲运动项球、跳绳、瑜目,如台咖、有氧健身操、搏击操、街舞、老年迪斯科等,使每个居民都能感受到乐趣和参与的满足感,从而实现社区体育大众化。
2、合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体育设施
体育器材设施是社区体育锻炼的物质前提,但是在目前我国体育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农村体育设施相对比较缺乏。而学校场地器材比较充足,设备比较齐全,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相比较,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和得到很好的利用,特别是在节假日几乎看不到这些设施被使用。这与大多数社区没有体育场地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反差。我们可以设学校为基地,来带动社区体育和全社会的体育发展。学校内有数目巨大体育器材设施,但目前社区体育并没有有效利用学校的这个资源。我们应动员社区内居民广泛参与到社区体育的发展中,最大限度的实现社区资源的整合,这就要求尽可能广泛地向公众开放学校体育设施,从而促进社区体育资源的聚集和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
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
社区体育服务是一项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工作,需要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因此,优化和壮大志愿者队伍是进一步深化社区体育服务的关键:建议吸收有体育才能的离退休人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使社区体育服务工作经常化、科学化、正规化;要大力动员和吸收中青年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志愿者队伍的年龄结构;动员和吸收体育工作者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志愿者队伍的智力结构;充分发挥高校志愿者的潜力,大学生们基本上都受过体育方面的系统教育,具有一定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他们到社区体育服务当中必能很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从而缓解社区体育指导员不足的局面。
4、拓展资金的筹措渠道,缓解社区体育经费的问题
我国社区体育的经费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企业和个人赞助所占的比例很小,居民的体育消费投入较少,显然不能满足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要求,因此经费问题已成为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开辟多种渠道来筹集资金,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使有偿体育服务的水平和效益上一个新的档次。同时,积极向社会寻求赞助,促进企业单位增加对社区体育投入。(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128-136.
关键词:社区体育;社区居民;乌鲁木齐
中图分类号:G8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038-01
社区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社区体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标志着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标志。为全面了解乌鲁木齐市社区体育的概况,本研究对杜区体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全面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天山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米东区、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等8个城区县的社区中随机抽取40个社区和社区中的60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社区体育的相关文献和乌鲁木齐市社区体育的文献资料。
2.访谈法。走访了乌鲁木齐市体育局、各区县体育局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及相关体育组织,调查了解社区体育的活动场所、器材设施及体育指导员人数和体育组织的情况。
3.问卷调查法。按照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参照相关社区体育资料,根据乌鲁木齐市社区体育的特点构建指标体系,从2009年7月至2009年9月,对乌鲁木齐8个区、县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调查问卷575份,回收率为95.7%,其中有效问卷 92.6%。
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excel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二、调查情况
1.乌鲁木齐市社区体育发展背景
乌鲁木齐市是全国第城市,社会经济是典型的城市带动农村的格局。暂无条件投入足够资金用于社区体育建设,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社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
2.体育人力资源现状
8个被调查区县共17名体育专职管理人员,其中3人毕业于体育院校,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8人,而且大部分都在乌鲁木齐市区。目前承担小城镇群众体育活动组织指导的骨干队伍主要是“无证”的离、退休体育积极分子和在职的业余体育积极分子。
3.社区居民健身动机及影响因素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居民逐年增加,居民崇尚健身的意识明显增强,健身动机强烈,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增进健康、运动项目爱好、塑造形体、休闲娱乐是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内驱力。影响居民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工作忙、无活动场所、无活动器材以及缺乏指导四个方面。
4.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时间和次数
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一般是在早上、下午和晚上,也少有部分居民选择在上班时间,这与我国其他城市的情况―致。每周锻炼次数主要集中在1次和2次,分别占35.74%和36.66%,3次只有25.09%,每次锻炼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的占54.9%。
5.社区居民健身场地及场所选择
根据对乌鲁木齐社区体育活动的调查,社区体育活动主要在6种场地进行。其中在社区辖区周围的街头巷尾活动的人占总人数的37%,在广场活动的占21.8%,在公园活动的占15%,在企业、体育场活动的占3%,在学校活动的仅占3%,居民参加社区体育锻炼地点的选择上,依次是收费场所、公共体育场所、公园广场、自家庭院等。
三、结论与对策
1.结论
(1)乌鲁木齐市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居民逐年增加,居民崇尚健身的意识明显增强。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增进健康、运动项目爱好、塑造形体、休闲娱乐是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内驱力。选择的活动项目基本上能满足自身健身的需要。
(2)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一般是在早上、下午和晚上,也少有部分居民选择在上班时间。每次锻炼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的参与者仅占54.9%。无活动场所、无活动器材以及缺乏指导和活动经费等因素,客观上影响了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开展和效果。
2.对策
(1)体育指导员是社区体育服务的主要力量,社区体育的指导服务包括健身指导、健身咨洵和运动处方等,体委和体育院系可采取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加大培训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和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2)加大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社区体育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各地的社区体育健身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形成宣传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应当定期对社区体育进行宣传。
(3)改善社区公共体育没施,提高利用率。改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途径有两方面:①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房地产开发中建设公共性体育设施落实,加强新建社区有关体育健身设施的审批和监管工作。②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推进健身设施的投入,集中一定的财力建设―批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体育场、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
(4)加大社区体育管理组织的建没。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应加强对社区体育协会和社团组织的指导和监督,改变政府对社区体育的直线型管理模式,形成以社区体协为骨干的管理模式,使社区体育真正做到大众化、社会化、生活化。
(5)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区体育活动的作用。乌鲁木齐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区体育的指导还很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社区体育活动二者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①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一种顺畅的进入社区体育的渠道;②进入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没有良好的经济收益也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应当加强杜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为社区居民参加锻炼提供指导保证。同时,聘请社区体育指导员应当通过签订协议,给付报酬,明确责、权的办法,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⑤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