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

时间:2022-04-08 09:03:50

导语:在读书活动评价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评价形式

阅读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阅读评价的缺失甚为严重。纵观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口头询问、撰写读后感或随笔摘记、阅读考级。而这些形式最终被简化成一张表格或打星星等流水线似的评价。这些评价方式盲目性、随意性强,没有计划,也没有组织,既不能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品质进行考查,更不能评价出学生真实的课外阅读能力。

积极有效的阅读评价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仅给学生提出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向,同时也会修正学生在阅读能力形成中的缺陷。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让有效的评价形式来推动学生的自主阅读,以培养其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此谈些浅见。

一、活动式评价:保持阅读评价形式的活泼性

“阅读能力的评价过程应始终保持动态化,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循序渐进地转变与发展,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阅读行为活动记录和表现反馈,使评价处于开放的良性循环之中。”[1]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使学生产生阅读的需要,并将其转化为动机,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所以,应把活动式评价贯穿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使评价日常化、生活化。

1.童言童语——故事会、词语接龙、古诗吟诵赛。在学生阅读了一定量的课外书后,我决定每个月在班级举行“童言童语”系列活动。诸如:“故事长廊”——讲故事比赛、“妙语连珠”之词语接龙、“听!我们的声音”——古诗宋词吟诵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引起学生对他人阅读内容的兴趣,产生阅读的渴望和冲动,拓展阅读的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体验阅读的乐趣,从阅读中找到成就感,进而提高阅读兴趣。

2.读书阶梯——阅读记录单。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累计知识的阶段。因此,我根据每次阅读的特点,设计了活泼、多样且阅读层次感清晰的阅读记录表:“亲亲我的儿歌宝贝”记录单、“游历童话王国”读书笔记、“班级读书会”的“我读书,我快乐”等。这些阅读记录单每个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使学生养成循序渐进阅读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二、主体参与多元化评价:拓宽阅读评价的信息来源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在阅读评价中,我改掉了教师为主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评价,即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多元化评价。

1.我心中的我——学生自评。学生要填写每周的自评卡外,还要认真回顾一个月的课外阅读情况,从阅读内容、阅读数量、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方面作书面评价。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时总结了经验,学会了反思,这种由衷的体验将激励着他们更加投入其中。

2.同学心中的我——小组互评。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一个自我评价以后,在第二天的小组交流后由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相互评价,对各自的阅读情况给出星数。一周后组内进行小结,并由小组长填写本小组对该组员的评价表。

3.老师心中的我——教师点评。学生的阅读成长记录每星期上交一次,教师根据每个同学记录积累的情况,坚持给每位同学写激励性评语,同时注意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表达教师的美好期望,以利于孩子改进。

4.家长心中的我——家长查评。学生每天完成阅读任务后,要求家长一起帮助计算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根据阅读时间评估阅读量,然后进行记录。每周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作一个书面评价。家长评价使孩子们感受到父母深情的关注,激起他们进一步努力的欲望。

三、“小脚丫快乐阅读记录袋”:凸显阅读评价个性化

“小脚丫快乐阅读记录袋”是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为本,记录学生自己收集的相关材料,来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状况。它将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的点点滴滴收集起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成长的见证。让学生自己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自行收集与阅读相关的典型材料,如结合课文搜集的材料、自己制作的读书卡片、读后感、读书摘记、阅读记录卡、读书积极分子奖状等,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资料放入学生的“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中。

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如果我们真的想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孩子多读书,那么就以落实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形式为载体,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

第2篇

关键词 阅读推广 高校图书馆 评价 影响因素

1 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评价的目的

自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于2009年成立以来,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国各地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开展。高校阅读推广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仍普遍存在两类问题:第一,活动效果不够好。活动的收效较花费的人财物力来说,不尽人意。有的活动影响面较小,有的活动甚至强拉学生参与,引起学生反感。第二,活动缺乏系统性和常规性。活动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图书馆在举办活动时比较随意,系统性不强,常规性不够,活动的举办形式和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领导。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进行梳理,探讨这些阅读推广活动的特点和关系,对每一种阅读推广活动以及对图书馆整体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评价,以便高校图书馆能够响应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一方面打造阅读推广活动的品牌,一方面系统地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

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已的《大学生阅读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卷调查报告(2010)》,由大学生阅读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联合完成。报告认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主要采取的组织方式有14种:读书征文比赛、图书推介、名家讲座、图书捐赠、读书有奖知识竞赛、图书漂流、精品图书展览、经典视频展播、读书箴言征集、名著影视欣赏、馆徽设计征集、名著名篇朗诵、品茗书香思辩赛、评选优秀读者。经典视频展播、名著影视欣赏可以看作一种活动,馆徽设计征集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行为,不能算作常规活动,故排除在外,所以该报告指出的活动应该是12种,加上对一些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的总结,本文要评价的阅读推广活动又加上5种:污损图书展览、书法作品选(展览)、书签设计、校园阅读(风景)摄影比赛(展览)、读书节启动仪式和闭幕仪式,共17种。应该说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不限于此17种,名称也不尽相同,本文的评价方法对其他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同样适用。

2 影响因素的初步提出

关于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王波认为“转换研究视角,从读者的角度,用实证方法来评估和重新设计阅读推广活动的研究几乎没有”。他指出,应该从两方面来设计阅读推广活动的指标体系,一是基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二是基于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杨婵觉得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还没有深入到对活动客体——读者的心理和读者的收获进行研究,没有对活动自身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评价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最终归结于读者,即读者的阅读收益和满意度。但这两个指标不易量化,仍需要扩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图书馆和读者,阅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读者和图书,可以把阅读推广活动的要素和阅读活动的要素结合起来,对阅读推广活动评价。即从“读者——图书馆——图书”三个要素来评价阅读推广活动。需要解释的是,“读者”在高校里主要指的是“学生”,也可以用“学生”来代替。“图书”也可用“文献”代替,泛指图书馆的各类文献。因此初步认为: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与读者认可度、图书馆重视程度、馆藏以及其他因素,如图书馆内外合作程度,整体服务水平,阅读环境的净化与美化等有着重要关系。对四种主要因素细分,如表1所示。

3 基于座谈会形式的影响因素的初步确定

评价阅读推广活动效果,首先评价者对阅读推广活动要了解,或者愿意读书,即是具有代表性的读者,另外需要采取座谈会的形式,使评价者能畅所欲言,对阅读推广活动提出全方位的意见。为了有效利用座谈会时间,需要图书馆事先印发一些问题,使得与会人员对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也便于统计分析。

3.1座谈会问题的设计

座谈会问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入问题,即简单了解大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和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为态度类问题,即初步了解读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以及对主要影响因素的认可程度;第三部分为探讨类问题,即了解读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和方式的意见和建议。问题设计如表2所示。

问题3、4为了对17种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初步评价,以及验证本文提出的评价因素。问题4提出的因素为9个,从表1中扩展出来,具体见表3。问题5—9意在让读者提出更多更好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并且有可能对17种形式进行补充,其中5—7获取与会人员对阅读推广活动一般意义上的看法,8—9是对阅读推广具体活动形式的建议。

3.2厘谈会问卷调查的过程

图书馆组织中原工学院书友会47位学生会员,会前发放问卷,要求尽量了解并填写内容,然后组织座谈会,收集问卷,并整理座谈会和问卷内容。

3.3座谈会问卷调查初步结果

在此,仅重点分析阅读推广活动评价因素的选择情况,如表3所示。排在前3位的是读者的参与广度、满意度、参与深度。排在后3位的是图书馆合作单位的数量、馆藏、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数量。可以看出,读者关心的是阅读推广活动作用在他们自身后的结果;对于这些活动是如何举办的,花费了多少人财物力,是否需要与图书馆外的部门或单位合作等,这些都是图书馆(或图书馆所在单位)的事情,而非读者关心的事情;值得关注的是,馆藏和阅读推广活动效果在直接关系上不是太密切。

4 基于座谈会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

在第1个问题上,73%左右的调查者认为当前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评价为“一般”,要么是对自己阅读现状的认识,要么是对当前大学生阅读状况的一般认识,或者是两者结合。这也存在着对“阅读”的认知的不同之处,如学习专业、考证等书籍算不算“阅读”,或浏览网络信息算不算阅读,是不是阅读经典才算是真正的阅读等。不过可以得知,调查者普遍对大学生阅读现状不太满意,希望再提高一些。对于第2个问题,关于“大学生阅读存在的最大问题(或难题)”,不会选择图书、业余活动占用了时间、不想阅读图书、用手机看看新闻和电子书就够了,占据了前四位。这首先说明,在丰富而便捷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或图书已经不困难了,但选择却成了难事,这告诉我们读者存在着“信息焦虑”。其次,在大学生中,学习和业余活动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学生不能或不想阅读,只想利用网络或手机进行简单而快速的信息浏览。

座谈会上,对17种阅读推广活动也进行了简单介绍,绝大多数同学也了解这些活动,随后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阅读推广活动,其参与的目的:主要在于收获知识、有所心得,如听取名家讲座、名著影视欣赏;或能方便地了解新的图书信息,或购买高质优价的图书,如精品图书展览;或增加新的知识或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如读书有奖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辩论赛等。对于每年一度的“读书节”,如王波、杨婵等批评的“嘉年华”式的读书活动,如“声势浩大”的“读书节启动仪式和闭幕仪式”,恰恰也是学生不满意的阅读推广活动,因为此类活动仅有片刻的热闹,而无实质内容,图书馆“尽力”了,领导有“面子”了,各单位也“配合”了,很多学生“静默”了,阅读推广活动渐渐地“疲软”了。

5 对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建议

根据座谈会发言和汇总问卷填写内容,对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提出如下建议。

5.1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氛围:举办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2)引导读书:先让大学生了解到自身知识的匮乏,再去探索读书的意义;鼓励大学生设立自己的阅读目标,并且持之以恒;让大学生发现并知道读书的乐趣,让他们爱上读书。

(3)提供书籍:提供更广泛、更与时俱进的书籍;提供大学生比较喜爱的、贴近现代大学生活的书籍;对书的解释中尽量符合大学生的文化层次。

(4)学以致用:能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上读书过程中所获得知识,有一种成就感。

(5)加强管理:学校应该加强管理与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学生,首要任务仍然是学习;完善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让大家通过读书从中受益。

(6)活动建议:学校通过广播朗诵精美文段,表扬征文中积极投稿的班级院系;每周都向大学生推荐几本好书,可通过发飞信或者校园广播等方式。

(7)迫切希望:把阅读变成每一个大学生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5.2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

(1)开设相关课程:在大学生课程中增加一门有关阅读技巧及阅读方法的课程;在课堂上或课外布置相应的阅读作业。

(2)开展阅读活动:提供竞赛式活动;开展读书问答知识竞赛、辩论赛;读书经验交流会及名师讲授阅读;图书馆推出各类书刊中大家阅读最多的书籍,帮助不知道自己应该阅读什么书的学生;定期举行优秀读者成果展。

(3)培养读书方法:读书时,把优美的句子、文章摘抄下来,多品味;多写读后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增加阅读量,有针对性地阅读,与众多校友书友相互交流经验;增加读书量,多看些书,多读几遍;

(4)空谈不如实践:在阅读中慢慢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5.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阅读素养

(1)阅读特定图书:经典、名著、有内涵的书、健康向上的图书。

(2)开设阅读课程:介绍阅读书目,讲授阅读方法,掌握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3)思考感悟领会:读书并不是单纯的读书,最重要的是思考。读一本好书,可以一个星期读完,也许就得两个星期去思考感悟。

5.4丰富阅读推广活动形式

除了上述17种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外,还有如下形式或辅助做法,不失为好的建议。

(1)班级阅读:以班会为媒介,在班级内部开展“我最爱的书”读书活动,定期交流读书心得;

(2)阅读交流:举办阅读交流会;经常性地在同学们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及好书推荐。

(3)爱心书屋:提供捐赠图书、交换图书的场所。

(4)书目推荐辅助活动: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和阅读率高的图书。

有的甚至“采取强制措施”,在三个月或是半年内规定每个大学生阅读一本或者两本图书,所读图书可在事先列出的基本图书目录中选择。此种方法是否可行,还要看图书馆的组织能力和学生实际情况。

第3篇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兴趣;条件;指导;拓展;评价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展示个性,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途径对个性化阅读进行了探索尝试: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导火索,也是开启高效阅读教学的钥匙:

(一)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以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改进阅读教学方式,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学习阅读课文,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组织读书活动。

1、推荐欣赏。

定期要求学生从所阅读的作品中把自己认为最有借鉴价值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伴,并具体谈谈作品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色。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不仅多读,而且能有比较、有选择的读,培养鉴赏能力,还能在同学中产生一种竞争效应。

2、开展阅读活动。举办故事会、人物评论会、诗歌朗诵会、作品评讲会、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活动、手抄报比赛等,在展示交流中,相互学习、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共同进步。

二、创设条件

(一)保证阅读时间。

1、学校做好课时调控,每周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2、教师减轻课业负担,减少无效劳动和机械重复,把课内时间省下来,保证学生阅读时间。3、家里提倡“亲子共读”,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做到“三个一”——每天陪学生读一会儿书,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为学生挑选一批可读性强的书。

(二)保证阅读书籍。

通过充实学校图书室书目、建立班级流动图书库、订阅报刊杂志、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等途径建立“个人书橱”——“班级图书架”——“学校图书室”三级图书保障机制,让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

(三)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三、科学指导

(一)正确审美观。

对学生在阅读中由于自我经验局限性出现的一些不正确的理解,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引导纠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科学质疑观。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包括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以及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中提到:研究科学的人都把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然而他的真理被具有批判精神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事实。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并积极寻求资料支持。

(三)有效阅读方法:

1、迁移法。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2、“三读法”。

一是浏览性的泛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二是进行速读训练。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常用的笔记方法有:眉批(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摘录(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提纲(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心得体会(即读后感)。批注(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标点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

四、拓展延伸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造成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和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全方位、深层次提高语文的素养。如通过学习《触摸春天》,学生虽已深深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但学生对热爱生命、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人物(如《千手观音》表演者、张海迪、宋晓波、海伦—凯勒等)只留于表面感动,可以鼓励学生拓展延伸,通过书籍(自传、纪实文学等)、报刊杂志、网上查阅,更进一步了解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对生命的热爱。

五、评价激励

1、形成性评价。通过收集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种种准确的数据(包括听力、朗读、作业、背诵、检测等内容),按照认知规律对小学生阅读技能的形成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以评价信息来指导学生新的阅读过程。

2、诊断性评价。是对学生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测试、了解,看学生完成具体目标的程度,主要是对因受卷面考试限制而不能测评的知能点进行分散测试。如听力、说话、朗读等。

3、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目标达成评价,是在学期末或学年末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为确认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的总结性测试。可分为“听力部分”、“朗读部分”、“阅读部分”、“作文部分”等内容:听力测试可以参照英语听力测试的办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年级段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测试题型,对于容易听清的内容采用听记、填空的形式,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采用判断、选择、问答的形式。朗读测试主要通过对学生朗读的技巧来进行评价。如朗读的重音、朗读的速度、朗读的停顿、朗读的感情。阅读主要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作文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用、表达能力。

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一、实施形成性评估的需求分析

教学的评估根据其目的不同分为“总结性评估”(Summative Assessment)与“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总结性评估”又称“事后评估”,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估。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估,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估重视的是结果。形成性评估是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的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其成本低、时间短,操作简单,在国内教学评估的主要手段仍然为总结性评估,不过也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反拨作用:学生平时不专心听课,到期末千方百计从老师口中套取考试范围;学生平时作业或者小组任务马虎应付,因为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重要;学生关注的不是如何获取知识,而是如何获取考点。而部分教师不明白平时成绩对学习过程反馈及学习动机促进上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忽略学生学习过程的成长记录,把平时成绩作为调整总评成绩的手段,或者整体卷面成绩“比较难看”时,通过给所有学生平时成绩打高分的手段“美饰”总评成绩,达到成绩在各分段分布合理,呈现所谓“正态分布”效果。

因此,形成性评估引入大学课程的教学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十分必要的”。“重视形成性评估是现代教育认为‘学会怎样学习’比‘学到现成知识’更重要而注重学习过程的观念产物”。“它使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态度”。通过采用形成性评估也许可以扭转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不重视学习过程,教师忽视教学阶段性总结和适时调整教学手段的局面。

二、研究形成性评估实施方法的必要性

虽然形成性评估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被引入我国英语教育界,但是实证研究和实施方法的论文比较少,实证研究中提及的评估方法和手段描述过于笼统,在具体操作上缺乏指导性,部分学者提出的实施方法,也是探讨式的设想,其可行性未经实验证明。阎莉等指出“国内的文章理论综述偏多,实证研究较少。有些文章虽提到一些实验,但对于形成性评估的实施方法尚未有明确的阐述”。吴昌提对本世纪前十年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统计,发现评价的方式、方法或策略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多数是基于个人的教学或理解而进行的摸索或探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及其可行性都有待商榷”。

三、评价实施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笔者参考前人的形成性评估的实证研究,归纳以下评价手段进行可行性实验:

1. 学习档案袋

要求学生把该课程批改后的每次作业和小测放入档案袋,该档案袋还收录课外阅读任务所阅读的文章及读书报告,以及小组和教师在各时期的评估意见。教师定期对学习档案袋进行抽查,学期末全面检查并给定一个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笔者在两个年级各实行了一个学期,总体效果不错。根据笔者要求,学生需要在作业和小测的批改处进行修改。在实施学习文件袋之前,笔者没有有效的检测和监督手段,在实行该方法后,学生不会随便处置返回的作业和测验纸。期末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重视教师的反馈意见并进行错误改正。通过这个手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大幅增加,因为其必须完成每周定量的阅读任务并完成读书报告放入档案袋中。但是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在有效评价上存在一定难度:一个学期末,每个学生的档案袋都会有大量资料,教师不可能对作业和小测的改正进行一一确认,也不能逐一阅读学生的读书报告,这将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大多数情况下,笔者是根据总体印象打分,因此对于存在的读书笔记抄袭和马虎应付无法有效核查,而且成绩有一定的主观性。

2. 小组任务

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笔者在综合英语课堂中常使用的任务型教学为小组PPT展示。学期初即设计和分配好每单元的小组任务,每小组在一个学期内需要完成两次PPT展示,每次展示限时5-10分钟,同组成员共享该成绩。

3. 平时作业和小测验

书本习题和课外阅读的读书报告在课前进行抽查,该项成绩只根据完成与否,不对具体正确率和写作质量进行打分,完成一次记满分,没完成记作零分,事后补做并自觉前来登记的给60%的分数。笔者每完成两个单元的教学即进行小测验,每次测验成绩登记在册,如学生因缺课没参加当次测验可以其他形式如作文、课文内容概括等代替小测验成绩,否则当次测验成绩作零分处理。一个学期,笔者共进行了5次命题作文的布置并全部批改,3次小测验,加上前述的读书报告和习题抽查,每个学生共有10次有效成绩。笔者把这10次成绩以及考勤记录和课堂表现按照一定权重加权平均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4.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学生在每阶段对其学习成果和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估,填写自评表和互评表。自评包括学生对各自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反思和各阶段的学习成果和进步的评价。互评包括对其他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组员在小组任务的贡献程度,同伴作文水平的评价等。相对于大多数学者认同该手段,笔者在此前基于实验结果提出这种评价手段有三个缺点:首先,中低水平的学生无法对同伴给出有建设性的评价;其次,为了顾及对方面子和影响同伴关系,学生不愿意完全指出同伴的错误和不当,打分偏高,偏集中,无区分度;另外,学生知道该评价的目的后,会在自评中拉高和互评中相互提高分数。综上所述,自评和互评在促进相互学习和通过对比激发学习积极性而言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不适合在低年级和水平较低学生中实施,因此笔者在该研究中不采用该评价方法。

第5篇

名师大家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我找准了孩子们语文素养提高的根本点,一切从读开始,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尝试着在自己所教的四年级段开展了题为《农村小学四年级语文主题单元同步拓展阅读的研究》的活动。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现行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大胆地改革、补充、拓展与延伸,加大了阅读量,从深度、广度等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习惯,增强了语感,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选择阅读材料,开辟主题单元拓展阅读之道

主题单元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最大区别就在于阅读的出发点不同,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是非常自由的,而主题单元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课本为出发点,所选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的材料。为此,带领学生进行主题拓展性阅读时,我们必须在阅读内容的取舍上下功夫,要对阅读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与教材相关联的整本书。

内容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阅读的效率。我认为,主题单元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注意两大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是要注意学生的需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因此,选择读书的内容也是不一致的。为此,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读书内容的确定。每一册书发下之后,用两节课左右的时间请学生把整本书的内容浏览一番,特别是对每个单元的阅读主题进行梳理,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本册教材所定的主题性阅读进行选择。第二方面是要注意主题阅读的需求。现在教材每一个单元都相应的有一个阅读主题,但不是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都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拓展性阅读的。一是时间上不允许,大量的阅读,必定要有时间保证。二是内容多,学生阅读的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要学会对主题进行取舍和选择。但如何去选择阅读主题呢,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阅读的兴趣直接决定阅读的量和效果。但学生毕竟心智都不够成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选择的内容肯定都是感兴趣,离他们比较近的一些主题进行阅读。所以,老师指导学生选的这类补充教材要结合课本的内容,最好跟所学的课文在文体、内容、中心的表达上都比较相似,重在学法迁移,重在课外延伸,让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寻找“拓展阅读”的落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1.利用教材“吊”胃口。首先,教材是引导学生阅读的桥梁。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许多课文堪称经典。教者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与教材相关联的整本书。如教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是英才篇。这一单元的体裁都是历史故事,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廉洁等传统美德的一个单元。课堂上,我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潜心会文,体情悟道。如教学《三顾茅庐》时,我带领学生将古文与课文对照阅读,打开了学生的眼界,加深了学生对文中人物个性品质的感悟,也激发了学生对古文的好感。课即将结束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试着去读读古文版的《三顾茅庐》,再去读读学生版的《三国演义》和主题学习丛书《三国群英荟》、《毛遂自荐》等。通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其次,“吊”胃口要找准“着力点”。如果说阅读教材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决定的,那么阅读整本书则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决定的。只有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才有可能去阅读老师推荐的整本书。如何吊足学生阅读的“胃口”?即如何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关键在于找准教材与推荐的这本书之间可以产生共振的“亮点”。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从不同侧面告诉学生,只有勤奋钻研,善于发现,才能取得成功,渗透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熏陶。在指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被文中的人物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为自己的学习找到了获得成功的路劲。学完本单元,我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了《成功,源自勤奋》这本书,学生想看这本书的情绪很高涨。另外,我还让学生搜集了名人勤奋刻苦的名言来读一读,背一背。通过引导,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选择有目标,不至于迷失方向。

2.创设氛围激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引起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要引导好主题拓展阅读关键在于“氛围”的营造。良好的氛围将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去感受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享受阅读。主要策略如下:

第一,让墙壁会“说话”。由于农村家长大多忙于外出打工,对孩子疏于引导,家中没有读书的氛围,孩子们更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我从学习环境入手,把教室布置得富有浓浓的书香气息,建立班级图书角,及时更换图书,巧妙运用墙壁、黑板来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阅读。如在黑板一角开辟“好书推荐”一栏,每周更新一次;学习园地贴上学生们撰写的精彩的读后感;墙壁上粘贴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处在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渐渐地也爱和好书交朋友了。

第二,以激励促使学生喜欢阅读。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层次的激励性语言,这样会使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更好激发其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某学生在给其他学生讲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可以做如下的鼓励:“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好学生,你了解的课外知识真多呀!”等,从而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兴趣,我还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如在班级内组织讲故事、读书汇报会等。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橱窗、校级刊物等平台展示我班学生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意向。积极参与学校“书香少年”的评选,以鼓励先进,树立榜样。

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活动类型也是可以丰富多彩的:(1)游戏阅读: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喜欢表现,利用游戏可以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比如设计各种游戏式的活动,在这类活动中,谁阅读、背诵、写出的文章多、质优,谁就获得公认的优秀成绩,谁就是这个游戏的赢家,并能赢得一定的奖励。这样做还怕学生不去阅读吗? (2)专题阅读:利用名著或影视作品也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方法。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学生们特别喜爱,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3)读书交流:只一味地自己读书而没有与他人交流,这对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效果甚微。“读书交流会”是一种不错的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讨论,期间也可展出一些学生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三、利用评价机制,养成阅读习惯,提升语文能力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在进行主题单元拓展阅读教学中同样需要及时的检查反馈,需要适当的评价。只是在评价中,应该倾向于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生生互评,评价的内容要以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主。特别是在具体的主题拓展阅读活动结束后,更应该引导学生结合“主题单元同步拓展阅读综合评价表”认真评价一下自己和他人所制订的目标、计划、实施情况,以及所获得的知识,作为每次拓展阅读的反馈,进一步优化阅读心理,强化自我意识,提高调控能力。我们设计的“评价表”从学生、教师和课程三方面评价。学生评价的标准主要有:1.能够积极参与主题单元的学习,主动完成拓展阅读任务;2. 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自主探究式阅读,扩大自己的阅读面;3. 能与同伴交流分享中,善于倾听,并能提出良好建议;4. 能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受,表达清晰、顺畅,观点正确;5. 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悟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表达有自己的见解;6. 养成读书看报、自主阅读的习惯,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教师评价的标准主要有:1. 对课程的实施充满热情,实施时体现自主探究的精神;2.教学准备充分,进度科学合理;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对学生的指导到位,扎实有效;5.关注学生自主阅读方法的提炼,阅读习惯的养成。课程评价标准主要有:1.基于学校现状,科学合理;2.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3.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4.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5.体现学校办学特。

阅读结果是阅读过程的产物。阅读结果可反映出一部分基本的阅读情况。评价时我们重视引导学生从阅读结果出发,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反省,目的是“强化成果,形成习惯”,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每次主题拓展阅读时指导学生反省的内容是:“通过主题拓展阅读你积累了哪些知识?你可以在哪些方面用上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如何解决?”同时,还对学生的拓展阅读测评方式进行改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测评采用了“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采密本、文摘卡、采抄报等;“赛”即竞赛,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通过评价阅读结果,对阅读过程进行反省、总结,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产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等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并通过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与他人的对比,监控今后的阅读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第6篇

一、 注重舆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评价

过去,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评价目标单一,评价单调、空洞,很难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热情。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我校教师将过程和结果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对性格特点、情感态度、勤奋程度各异的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收到了较好效果。

1. 关注学生课内外阅读积累的过程,抓过程评价。阅读积累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感受、体验、积淀的过程。对阅读积累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阅读积累能力的形成过程,把评价渗透到整个阅读积累的过程中。如,每天早、晚读时间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评价;每周对所有学生的阅读积累情况进行评价;每两周学生就个人阅读积累情况进行一次反思评价;每月班级各小组对组内成员的阅读积累进行展示性评价;每学期为学生的阅读积累进行一次总结评价,并评选出班级阅读之星。通过三年的坚持,学生阅读积累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维护,学生阅读积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 尊重学生阅读积累的多元化感受,抓导向性评价。“课标”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学生在阅读积累活动中,由于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对同一阅读积累材料的理解上产生多元化的解读――既有正确的认识,也会有偏离主题的解读、超越“常规”的想象、违背逻辑的“推论”。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会和理解,给予导向性评价。如阅读《哈利・波特》,有的读到的是智慧,有的读到的是友情,有的读到的则是正义……这些差异解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积累的成果,是思考、体验、感悟的结果,是个体成长必经的阶段。

3. 尊重学生阅读积累的个体差异,抓分层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阅读素材广泛,因此很难对学生统一评价标准。在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重点地评价。把学生分成多个层次,确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就能很好地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热情。如,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文的积极性,可以制定古诗分层评价制度:课外阅读积累古诗,然后到老师处背诵,背出10首为“背诵一级”,20首为“背诵二级”,……110首为“背诵特一级”,以此类推,学生甚至可以背诵更难的古文。也可以到老师处默写古诗,定级同背诵的定级法。在评价中还要有不同学段的导向,如低年级重在童话、寓言、古诗词、童谣、儿童诗;中年级重在成语故事、中外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科幻故事、科普读物;高年级重在诗歌散文、中外名著、报刊。对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但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重在评价学生精读重点章节、段落,考查是否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能否边读,边想,边批注,边识记,以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站在这样的语文教学高度,才不会“千种菜,一种烧法”。

二、 调动多方力量,构建有效评价途径

多途径的评价是提高学生阅读积累能力的有效手段,它不仅给学生提出了阅读积累能力培养的方向,同时纠正学生在阅读积累能力形成中的错误和不足。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更接近学生实际。在评价中,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家长点评、教师总评等评价方式,综合平衡各评价主体的意见和建议。

(1)学生自评。根据学生自我阅读积累情况,进行自评,自评能够激励自我阅读积累的兴趣,变被动接受考查为主动找出阅读积累的进步与差距。

(2)学生互评。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采用互相交流的方式,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变单向的检测为多向交流评价共同提高。

(3)家长补评。通过家长的补评,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有效落实。家长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积累起到了有效监督的作用。

(4)教师总评。教师总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情况,有效地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多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今后发展目标。激励性的评价,能够调动学生阅读与积累的积极、主动、创造的读书积累欲望。如,在评选“阅读与积累之星”时,对照标准,结合平时学生阅读与积累的情况,采取让学生自荐、投票选举等多种举措。这些随机评价与阶段评价有效地激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带动了中游,提高了读书的实效。特别是中低年级组,以诵记《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及古诗文篇目为载体,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让评价变得更有活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积累交流活动,搭建展示学生成果的平台,既可以让付诸阅读活动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同学加入。如,利用早、晚读时间,低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中高年级进行赛诗会、朗诵会、演讲赛。还可以进行读书报告、读书笔记评比展览,同学们把最近读到的精彩内容与大家交流、分享,把自己喜爱的好书好报、积累的素材向大家推荐。每月评选一次班级“阅读与积累之星”,每学期进行校级“阅读与积累之星”的评比。同时,学校还根据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或手抄小报评比,或读书心得展板展出,或优秀读书笔记广播……阅读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把全校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向,吸引了更多同学投身阅读活动。

三、 关注学生成长,抓评价档案建设

在学生的阅读与积累评价活动中,我们从学生素质教育“成长记录袋“上得到启发,认为评价档案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花大力气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对阅读积累成绩的评价,并将其作为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最终发展水平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见证自己在课内外阅读积累活动中的点点滴滴成长。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情报;目标管理;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是管理中的管理,是管理的哲学,最早由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提出。他认为“目标是工作和工作安排的基础,只有每个人都拥有他的努力目标,他才会自我控制,以求个人行为符合团体的行为。”[1]目标管理,是以制定和实现目标为中心的,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管理者实行最终成果控制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以科学的目标体系为中心,实行自我控制,注重成果评价。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从2017年起试行目标管理,由质量管理处负责全校各项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全面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两年以来,图书情报工作游离于学校目标考核体系之外,对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没有丝毫的制约,客观上导致了学校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滞后。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2019年图书馆主动要求将图书情报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实行目标管理,两年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目标管理的组织实施

(一)目标制定。1.建立目标体系。目标制定是目标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建立目标体系是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阶段,直接影响着目标管理的成效[2]。学校由图书馆行使对各教学单位图书情报工作的目标管理职能,学校的总体目标由各部门工作子目标组成,图书情报工作是这若干个部门工作子目标之一。目标制定是由图书馆提出初稿,提交各教学单位反复讨论最终形成的。根据学校图书情况工作的现实基础,我们建立了比较系统、操作性强的目标考核体系,主要从资源建设、资源利用、活动开展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分值按百分制设置,分别为:资源建设25分、资源利用50分、活动开展25分。三个方面分别设置A、B、C、D四个考核等级标准。其中每个方面的A、C等级标准(B、D考核等级标准略)内涵如下:资源建设:A等为严格执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外读书书目”环节,每专业报选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共100种以上;C等为能够执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外读书书目”环节,每专业报选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共50种以上。资源利用:A等为认真执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自主学习课程管理办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课外阅读活动学分制实施细则》,学生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册以上,学生使用电子资源达到人均20次以上。C等为能够执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自主学习课程管理办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课外阅读活动学分制实施细则》,学生人均阅读纸质图书2册以上,学生使用电子资源达到人均10次以上。活动开展:A等为积极参加图书馆组织的读书节等阅读推广、培训活动,校级、省级以上比赛活动,成绩优异;自觉开展本单位的读书相关活动,成效显著。C等为积极参加图书馆组织的读书节等阅读推广、培训活动;参加校级、省级以上比赛活动,成绩一般;没有开展本单位的读书相关活动。每个方面均设立考核主要观测点。资源建设的观测点为各专业“课外读书书目”汇总表;各专业纸质图书及电子图书报选表。资源利用的观测点为:自主学习管理平台、纸质图书借阅量、电子资源使用统计数据。活动开展的观测点为参加图书馆组织的读书节等阅读推广、培训活动,校级、省级以上比赛活动的方案、过程、总结等相关材料;本单位的读书相关活动方案、过程、总结等相关材料。2.实行目标责任制。若没有明确的责任加以约束,目标任务最终难以实现[3]。目标责任制是通过工作目标设计,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单位目标最终落实到个人的分目标[4]。学校领导于年初与各教学单位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包含有图书情报工作的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作为职能部门,图书馆随即邀请各教学单位分管图书情报工作的负责人,对图书情报工作目标体系再次进行详细解读,进一步明确了各教学单位的目标责任。3.制订对策计划各教学单位分管图书情报工作的负责人召集本学院团总支书记或办公室主任,将资源建设、资源利用、活动开展三个方面的目标任务逐一进行分解,制订每项工作任务的对策计划,将每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具体时间点。这样,学校图书情报工作目标从上到下层层分解落实,从下到上层层保证,从而形成了一个“目标树”。(二)目标实施。目标任务及对策计划明确后,各教学单位自主控制达标过程,图书馆则进行布置、指导、检查、督促,双方经常沟通,互相协调[5]。1.资源建设。年初图书馆面向各教学单位图书(含电子图书)选购通知,提供图书选购平台,各教学单位根据人才培养工作需要自主选购各专业图书(含电子图书)。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各教学单位的选购工作提供联络、咨询、指导、、反馈、更换、检查、督促、汇总、订购、统计、分析等服务。2.资源利用。各教学单位自主贯彻实施《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自主学习课程管理办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课外阅读活动学分制实施细则》,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借阅纸质图书,组织学生使用图书馆提供的各类电子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组织工作人员到各教学单位反复宣讲上述制度,并通过贯穿全年的“读书节”中的十几个读书活动比赛进行强化。平时图书馆做好学生借阅纸质图书工作,并利用电子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和学分统计汇总反馈工作。3.活动开展。一是图书馆组织的读书活动。图书馆每年都会以“读书节”的形式组织信息素养大赛、“共享全民阅读”大赛、掌上诗词大赛、一月一书读书交流、微视频大赛、摄影作品大赛等十余项校级以及省级以上大型读书比赛活动,各教学单位则自主开展这些比赛的初赛、选拔赛活动。二是各教学单位自主组织的读书活动。各教学单位根据图书馆的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活动的需要,自主开展青年者读书活动、专业社团研学活动等。图书馆给这些活动提供场地、图书资源、指导教师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三)成果评价。目标管理是坚持成果导向的,成果评价是目标管理的重要一环。每年年终,图书馆作为图书情报工作考核的主体单位,对照学校下发的图书情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见表1),对各教学单位全年图书情报工作进行成果评价。评价是基本步骤如下。1.成立小组。考核小组的建立是保证成果评价质量的关键。为了保证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客观有效[6],在学校考核工作小组之下,图书馆成立了图书情报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小组,组长由馆长担任,资源建设、资源利用、活动开展三个方面的考核分别由相应的业务骨干承担。小组成员专门负责各项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核实、统计、分析,进行数据挖掘,作出定性定量分析和诊断反馈。2.收集数据。年终岁尾,各教学单位根据表1,着重从观测点方面作好各项数据的准备,有的数据则由图书馆自行掌握。在资源建设方面,各教学单位根据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课外读书书目”汇总表及每个专业报选的图书(含电子图书)书目,图书馆则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在资源利用方面,每个教学单位的纸质图书借阅量主要是由图书馆根据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汇总,每个教学单位的电子资源使用统计数据则由图书馆督促各电子资源供应商提供。在活动开展方面,图书馆组织的读书节等阅读推广、培训活动,校级、省级以上比赛活动的获奖情况及方案、过程、总结等相关材料由图书馆自行掌握,各教学单位组织的读书相关活动的获奖情况及方案、过程、总结等相关材料则由他们提交给图书馆。3.进行衡量。数据收集起来后,图书馆对照目标考核体系(见表1)分资源建设、资源利用、活动开展三个方面进行统计,打分定等,并进行汇总和优点、缺点(建议)分析。在资源建设方面,统计各教学单位专业数、图书(含电子图书)选报种(本)数,计算每专业平均选书种(本)数并进行排名,根据排名将各教学单位的图书情报工作资源建设方面分为A、B、C、D四个等级,按百分制折算成相应分值,结合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优缺点分析。在资源利用方面,统计各教学单位学生人数、图书(含电子图书)借阅册数,用各教学单位借阅册数除以学生人数,计算出各教学单位借阅率并进行排名,根据排名将各教学单位的图书情报工作资源利用方面分为A、B、C、D四个等级,按百分制折算成相应分值,结合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优缺点分析。在活动开展方面,统计各教学单位每项比赛的获奖人数,根据人数进行排名,根据排名将各教学单位的图书情报工作活动开展方面分为A、B、C、D四个等级,按百分制折算成相应分值,结合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优缺点分析。最后,将三个方面分值进行统计汇总,按百分制进行统计排名定等,并对所有教学单位图书情报工作提出整体的优点、建议(缺点)分析。4.评价反馈。评价反馈采取图书馆和各教学单位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在各教学单位自评的基础上,图书馆对每个教学单位的图书情报工作状况进行复核,并给出分数和等级,进行优点和缺点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对全校的图书情况及工作作出整体评价和诊断,明确下年的整改目标。进行评价反馈时要坚持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既要坚持成果导向,注重评价绩效,也要注重评价工作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成果评价三个阶段形成一个管理周期,目标管理活动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从一个周期进入下一个周期,如此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7]。

二、目标管理的实施效果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图书情报工作目标管理两年以来,效果明显。(一)图情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图书情报工作纳入了学校目标管理范畴,有了丰富的管理理论作为支撑,在其指导下,经过两年的实践,目标体系初步建成,考核工作有序开展,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图书情报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得以初步建立。(二)各教学单位工作积极性增强。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性,调动了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8]。没有实行图书情报工作目标考核时,各教学单位觉得高职院校的这项工作形同鸡肋,可有可无。图书情报工作纳入学校目标考核后,尽管考核分值不多,但在各项工作形成均势之下,它可能是取胜的最后筹码,各教学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显著增强。(三)图书情报工作绩效提升。在资源建设方面,2019年实现了全校50多个专业选书全覆盖,并且由于在选书工作中,图书馆工作人员下沉到教学一线,密切了与教学部门的联系。2020年基本实现了选书工作纸电同步,电子资源建设力度增强。同时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大量选购了学前教育等新开专业图书(含电子图书),助力了新专业建设。选书过程中完善了儿童书库和经典文学书库建设,满足了读者个性化需求。在资源利用方面,学生群体借阅量大幅提升,2019年遏制住了近十多年借阅量逐年呈几何级数下降的颓势,比2018年净增8000余册次。2020年虽然遭受疫情重创,下半年才复学,但仅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借阅量就达到2019年全年的水平,并且学生借阅人数超出1000多人次。在活动开展方面,2019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活动,获奖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居首。其等奖1人次、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3人次,图书馆3次荣获优秀、最佳组织奖。2020年受疫情影响,也取得了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7人次、三等奖16人次和优秀奖4人次,4次优秀、最佳组织奖的成绩。无论是获奖人次还是获奖等级,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三名。

三、目标管理的改进措施

实施目标管理两年来,尽管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仍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一)完善目标体系。其一,目标体系既要有对教学单位进行的考核,又要有对职能部门进行的考核;其二,既要有对有学生的教学单位的考核,又要有对没有学生的课部的考核;其三,仅仅从资源建设、资源利用、活动开展三个方面对各教学单位进行目标考核显然不够全面,目标体系需要进一步扩充;其四,当前实施的目标考核体系是对图书馆以外的部门的考核,需要与图书馆内部的目标考核体系进行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浑然一体,促进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二)优化数据收集。学校当前使用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在分教学单位统计借阅数据等方面的功能还不很完善,有的电子资源平台还不能做到分月、分教学单位统计数据。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各电子资源管理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增强电子资源数据统计的即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实现图书情报目标管理工作信息化、电子化,降低考核成本。(三)深入挖掘数据。要将数据挖掘与目标管理结合,分析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转化为有效的预测,形成有质量的分析报告,对图书情报工作提供决策指导[9]。(四)加大宣传力度。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提供信息资讯、辅助教学、服务科研的重任,被誉为“大学的心脏”[9]。图书情报工作是“双高”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服务“双高”建设中的作用[10]。图书情报工作,既要让学管部门知晓,又要让教管部门知晓,既要让教学单位知晓,又要让职能部门知晓,要通过目标管理在全校形成浓厚的书香氛围。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使命篇)[M].珍藏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3.

[2]宋维明.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56.

[3]程云,刘明鑫,何强.管理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92.

[4]360百科.目标责任制[EB/OL].[2020-12-09].

[5]王龙.管理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41.

[6]王久云,杨婷婷.目标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19(6):60.

[7]张美琪.高校图书馆实施目标管理初探[J].情报资料工作,1996(4):15-17.

[8]张来顺.管理基础[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1.

[9]卢佳青.高校图书馆应用目标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S大学图书馆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

第8篇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第二、见习班主任要求:

1、端正态度,认真学习(1)学习教育理论。认真学习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方法、艺术等书籍,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2)向指导班主任学习。虚心请教、诚恳接受指导班主任的指导,定期与指导班主任进行交流,与班主任一起研究参与班级的各项工作。(3)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协助指导班主任,做好所见习的班级各方面的工作,自觉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实践中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并对实践工作进行总结与思考。

2、身体力行,积极实践(1)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思想、身心等各方面的情况,帮助所见习班级的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配合做好学习有困难、行为习惯较差等后进同学的疏导转化工作。(2)见习期间,要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包括班级的常规各项工作,早操、课间操、中自习、校本课程、班会、夕会、晚就寝等),尝试组织主题班会、班委会、家长会、学生座谈会等,尝试组织各种有益的德育活动,热情接待家长,必要时可主动进行家访。

3、对班主任工作要勤于思考,不断进行工作总结,及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每周做一次总结。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培训、班主任工作座谈及班主任外出考察等活动。

第三、见习班主任指导老师工作要求:

1、学校为每位见习班主任聘任一名班主任工作指导老师。

2、指导老师要本着对班主任成长和对学校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对指导工作。对他们要做到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指导帮助与相互学习相统一,理论学习与班务实践相统一,班级工作独立负责与为他们创造条件相统一。

3、在学生中确立并维护他们的应有地位,善于“搭台子”和“压担子”。

4、经常与他们交流学生情况,交流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5、及时负责地协助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考核与评价。

第四、见习班主任的考核与评定:

1、考核分二次进行,分别在第一学期期末和第二学期期末进行。

2、考核内容由检查学习心得、自我总结评价、学生测评、指导教师评价、年级组评价、班级管理绩效(班主任月考核、星级班级考核)等组成。

第9篇

关键词:阅读;评价;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93-01

传统的阅读教学大多以琐碎的分析、模式化的概括讲解取代学生的体验和教师指导下的习得。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一、个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个好探究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2004年高考我校的河北省文科状元杨令霞同学曾说,优异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自觉广泛的阅读。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二、课外阅读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评价原则

模糊性原则。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

重过程原则。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导向与激励性原则。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课外阅读的评价手段

依据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采用如下评价方法:

资料查阅法。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查阅时间:《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审核、期末验对,其他内容每周查阅一次。

活动评价法。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许多信息,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在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的基础上,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作品展示法。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立发现的需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评定时间与成绩显现方式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