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村党员课程资料

时间:2022-05-03 02:54:13

导语:在农村党员课程资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村党员课程资料

第1篇

关键词: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农村党员;远程教育

0引言

现代远程教育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将现代教育思想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党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农村党员干部实施培训的新举措,教育资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党员远程教育存在区域经济、文化等的差异性,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困乏,造成了党员远程教育长期处在高原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电子绩效支持系统为此提供了解决的思路。

1电子绩效系统在农村远程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是基于早期在企业的职业培训领域在应用。它能集成利用人才、技术、课程、设备等优势资源,打破资源的地域和属性特征,从而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丰富的信息。将它运用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可以使更多的人同时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了学习效率,降低了学习成本。电子绩效支持系统通过提供适时、适量、适宜的信息、工具和训练,降低任务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工作绩效,是一个耗时少而生产力和绩效高的集成的电子信息系统与环境。将电子绩效支持系统运用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能够更好地整合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各种资源,共同建设,多方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发挥最大效益。

2电子绩效系统(EPSS)简介

2.1电子绩效系统(EPSS)的含义与结构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实质上是硬件与软件的组合体,是一个整合电子环境。它整合了知识、数据、工作、工具和通讯设施,通过向员工提供及时的指导,使得员工在需要最少支持和付出最少代价的条件下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而且它能且容易为每个受训者所使用。一个完善的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构学习与训练系统、包含领域相关资料的信息库、集合多种日常作业工具的效能工具、随时向用户提供咨询的帮助系统,各组成部分在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中集成。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能提供容易被个别化联线和直接获取的相关的指导、信息、建议、软件、图象、数据、帮助、工具以及监控和评价系统,从而使得在他人支持最少和介入最少的情况下的提高工作绩效成为可能。

2.2电子绩效系统(EPSS)的特点

(1)以绩效为中心。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在绩效技术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组织的需求和学习者的需求,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软件、硬件的结合的集成环境来支持帮助员工的工作和实践,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人员介入达到高水平的工作绩效。(2)以学习者为中心。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根据员工的具体的信息,提供与学习者个性学习相匹配的有力的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培训中去,从而改变了可以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改变了以往传统培训过程中学员过于被动及缺乏积极性的状况。(3)资源及经验的共享。设计人员、专家、还是用户都可以利用电子绩效系统这样一个开放的系统,便捷地获取别人的知识、信息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可将自己的经验与信息传送到系统,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就实现了共享与创新。整个组织的绩效就提高了。(4)信息的及时传递。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能够及时给用户提供学习所需的信息和相应的支持,当员工在学习或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难于通过书本或专家取得及时的帮助,则可以借助绩效支持系统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

3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电子绩效系统的设计

3.1教学内容分析

与其他类型的教学资源建设不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必须在原则要求所设定的框架内选择自己的构建模式,它所应遵循的一系列的原则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条:第一,需求导向原则;第二,凸显特色原则;第三,质量第一原则。那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应以《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大纲》作为指导,结合大纲规定的内容去设计、安排教学内容。

3.2电子绩效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1)导航模块。航模块也就是是操作界面,它主要是用来指导学习者在EPSS中顺利地进行工作、学习的模拟,使学习者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应的其他模块,从中找到相应的支持学习活动的内容,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使得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的绩效也得到提升。(2)效能工具。常用的效能工具主要包括使用模板和框架的著作软件,如一些基本交流和记录的文档工具,通过这些效能工具学习者可以有效而快捷地进行记录和交流。(3)信息库。信息库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与培训相关的信息查询和参考。同时为学习者提供视频教程、视音频素材、教学案例、图文资料、应用软件的安装程序和相关网站等各种资料,在有线网络基础上提供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的信息化资源。(4)专家指导系统。专家指导系统是一种交互式的多媒体专家系统。它通过推理系统和通过演示步骤向咨询者提供帮助。信息库包括呈现给用户的所有信息,专家指导系统主要通过信息库向用户提供专家咨询和和指导。(5)交互式学习支持系统。交互式学习支持系统模块主要包括交互学习系统和监测反馈模块。主要用来传授与工作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够用来提供结构化的学习经验和互动的学习经验,同时也可以提供自我控制,它主要的功能有选择、反馈、激励及评价功能。EPSS中的交互式学习训练系统,主要用来为学习者提供自我管理控制与结构化的学习经验。系统实时监测着学习者的进度和具体的完成情况,同时在学习者的电子档案袋内将这些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如学习者正在学习什么内容,已经完成了哪些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哪方面的提问,在训练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等。评价可以通过学习者的自评完成,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学习者的自评可以根据记录进行,系统则会根据统计学原理对于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监测反馈模块贯穿着系统的全过程。(6)在线帮助系统。在线帮助系统这个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参加学习的用户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个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具体操作及使用的程序及方法。它可以针对使用者在操作系统随时提出的查询给予实时而准确的解答、指示与辅助。

第2篇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我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培训和技术辐射作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以朱集镇四新现代生态农业园为依托,坚持“立足本地,服务农村”的原则,围绕农村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活动,使基地成为培养实用人才的摇篮、辐射科学技术的源头。

第二章基地的基本标准和功能作用

第三条基地建设标准

(1)有良好的理论培训和实习实践场所。有不少500平米的固定场所和宿舍;有满足培训需要的教学及实习设施;自有或合作有不少于500亩可供实习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基地。

(2)有较好的培训效果。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年培训人数不少于4000人次,其中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要占20%以上。通过培训,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农业科技、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等方面效果明显。

(3)有配套的师资力量和管理制度。建立以兼职为主的教学队伍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转高效。

(4)有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农业技术跟踪服务体系,为学员和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技术难题,依托农村生产基地和专业协会建设农产品加工销售网络。

第四条基地要着眼于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人才和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努力成为农村人才培养和党员干部教育的主要阵地。

(1)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农民增收致富,培养农村各类人才,大力开发农村资源;

(2)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强基层组织的新要求,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入党积极分子。

(3)农村实用人才评价鉴定基地。根据农村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发挥作用的特点,探索建立农村人才评价鉴定体制,激励农村人才发挥作用;

(4)农业技术试验、推广和服务基地。根据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特点,开展农业科学技术试验、推广、服务、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和党员干部带头带领作用,推动我区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第三章基地的管理体制与职责

第五条组织领导。区成立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基地办公室挂靠朱集镇党委、政府,受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区委组织部领导,日常管理由朱集镇委负责,工作人员由朱集镇从在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调剂。

第六条基地办公室职责。研究制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和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落实各示范区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推进基地建设与改革,检查基地的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负责编制基地年度各类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内容、方案及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负责教学、人事、计财、设备、后勤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为基地建设服务;组织专家定期对基地进行检查、评估和基地建设完成后的年度检查验收;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评估。

第七条基地培训工作在区委组织部指导下,统一组织安排,其它培训任务由基地管理办公室上报区镇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四章资金使用管理

第八条资金来源。省、区农村实用人才创建专项资金;按照规定标准收取的培训费用;区直有关单位帮助的各种资金、物质;基地自创收入。

第九条资金使用范围。基地管理人员工资;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津贴;种养技术创新项目资金;基地水、电等日常维护使用经费;培训学习各种经费;帮助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推广费用;基地建设发展费用等。

第十条资金使用管理。基地资金管理要在财政部门设立专户,由区委组织部和镇政府统一管理,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年度审计。日常财务支出由基地负责人把关,5000元以上支出报区委组织部、朱集镇委同意。

第五章基地资产管理

第十一条基地所投资固定资产产权归朱集镇政府所有。

第十二条所有固定资产全部登记造册;对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一般不得对外出租、出借,严格按照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六章教学培训和学员的管理

第十三条基地年度培训规划由区委人才领导工作小组、区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安排,基地管理办公室具体按照规划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培训教师由区委组织部和组织培训单位统一安排。

第十五条发挥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培训、教学实践和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把基地建成具有品牌效应、有特色的农村人才实训基地、农业技术改革成果的示范中心、农业技术人才交流中心等。

第十六条基地要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及时发现和解决人才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基地要为学员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高标准、高起点的加强基地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图书资料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建设与管理,向基地学员提供必要的实验、实训工作,每期都要安排1—2场知名教授、专家的讲座。

第十八条基地要加强对学员考勤考核管理,学员要自觉遵守《学员管理制度》。

第七章部门帮扶

第十九条建立部门帮扶制度。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支持示范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在资金和物质上给予扶持。

第二十条帮扶单位每年至少要到培训基地开展工作1—2次,指导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活动。同时帮助解决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及相关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存在的困难。

第八章附则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2005年8月,原**镇的七所村小和一所初中合并在一起,成立了现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它是建平县唯一的一所“一乡、一校、一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占地30258平米,建筑面积7315平米,现有教职工114人,小学部20个教学班,初中部10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55人。

2005年11月,我省农远教项目工程启动,为我校配备了模式一、二、三设备。

1、接收模式一的光盘播放设备,总计20台DVD、28台电视接收机以及配套教学光盘等,光盘播放室20个,全校30个班级实现了“班班通”。使用情况较好,小学1—6年级利用率较高。

2、配备了模式二设备,有卫星接收天线,数字接收机,电视机,联想电脑,刻录机等。2007年8月末,已经顺利完成了由鑫诺1号向亚太6号的转星调试工作,现能正常接收、下载中央电教馆的卫星资源节目。已将下载的有价值资料刻录成光盘存储。

3、配备微机室一个(30台学生机,1台教师机,一台服务器),卫星接收专用教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

4、启动了模式三配套的“清华同方新课程主题资源库”,机器运转正常,局域网网络畅通;连通了互联网,教师能浏览英特尔网上资源。

三种模式系统,质量符合上级配备要求,安装了三种模式系统所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设备均正常运转。

这些教育教学资源,极大的方便了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拓宽了我办事处党员干部、群众、教师的培训及学生学习的渠道。

二、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学校领导到每位教师都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来专门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划与实施,并做到任务分工明确,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为师生服务。学校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李树杰亲自挂帅任组长,负责对学校远程教育作整体统筹安排;中小教部教导主任负责检查落实;由熟悉计算机操作的管理人员抓远程教育的具体实施工作。

完善规章制度,我校相继建立了相应的《机房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培训登记制度》、《教师培训方案》、《远程资源装入、下载和使用登记制度》、《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制度》等,将其上墙或存档。

我校师生人员较多,为了便于管理,将每台机器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层层签订责任状,坚持做到上机有登记,上网有记录,因而避免了人为的损坏,保障了机器的正常运转。

由于我们做到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管理科学,为资源的高效运用提供了保障。

三、夯实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运用好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工程实施伊始,学校就大力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每位教师在原有"计算机全员培训"操作技能基础上,提高操作层次。制定了全员教师培训计划,定期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就信息技术学习而言,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年轻教师接受容易些,而中老年教师接受学习较难,因此,我们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首先是骨干教师外出接受高级培训。我校选派了3名具有一定微机操作能力的教师参加省级“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培训,多人参加市县级培训,经培训单位考核,全部达标。其次是由骨干教师在校内集中培训青年教师。其三是由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培训中老年教师。这样的分层培训,使每个教师都有较大的提高。现在,90%以上的教师都能熟悉远程教育资源各版块内容、熟练的进行技术操作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四、充分发挥远教的作用

(一)、远程教育服务于教育教学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课堂,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

远程教育服务课堂教学,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提供资源支持。教师们在互联网和“清华同方新课程主题资源库”中查阅、下载学科知识,适时的、合理的应用于课堂,无形中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我校有的教师把每一课所搜集的相关知识分类编辑整理,设计成非常实用的教学辅助材料,服务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除此之外,教师应用最多的是利用远程资源下载课件。那些设计新颖、巧妙、实用的课件,减轻了任课教师的工作强度,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积极的研究。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我校教师除了下载现成的课件外,还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并通过上传资源和论坛与其他名校教师互相沟通,实现资源共享。

为使远程教育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校制订了学科教师远程教育资源利用课程表,每位教师按课表上课。规定主要学科、骨干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成功的多媒体课,学年不得少于20节,并与考核挂钩,促进了教师上好多媒体课的积极性。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经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各组将评选出来的优质课在全校交流推广,现在远程教育资源与学校实际教育现状已经达到了互融地步。

把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多位老师的课荣获国家、省、市、县级优秀课,学生成绩迅猛提高,2007年初升高升学率创历史新高。

2007年11月,**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网站正式开通,并与建平教育信息网链接,网站由专人管理,单独配置了服务器,结合我校的实际特点,合理的设置了相应版块,内容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资源、远程教育、教师论坛到学生园地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展示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色。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库等校园网资源集体备课、修改教案、交流教学心得,可以实现校内、校间的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

(二)远程教育服务于基层组织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

1、为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搭建平台。

几年来,**街道办事处多次组织当地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反馈的效果很好。通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得到了较大促进,也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它把党的政策、中央精神有关法律法规和先进文化知识直接灌输给全乡各村寨家家户户,把基层党员干部头脑用理论武装起来,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得到提高、执政水平得到增强。

2、为当地农民致富提供信息

我校开通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把接收的资源打印成材料,分发给各村。还组织当地农民来我校学习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通过学习,广大农民朋友了解了国家的富民政策,增强了致富信心。尤其是一些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的资源,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其中很多农民朋友都能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农业实践,反馈效果很好。

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远教工程顺利实施。

我校自实施农远教工程以来,为确保工程实施的质量,为确保将远教资源最大容量的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去,使其更有效的服务于教育教学,近年来不断加大实施远程教育的投资力度,先后添置电视柜30个,配发到每个班级;购置电脑桌45个,重新配置了学生微机室;又购买了用于学校网站和教师教学资源存贮的电脑两台。以上几项的总计投资为25000元。

另外,为使教师能更好的应用远教资源于教学之中,学校下大力度培训教师,舍得在教师培训上投资,舍得在设备维护上花钱,几年来,学校在远教硬件设备、教师培训、设备维护、材料整理、电费等项目上一共投资近四万元。因此,有了专项资金的不断投入,使得我校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确保了远教工程在我校得以顺利实施。

第4篇

第一、如何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成为一名适应农村工作的“村官”,成为我到村任职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到基层工作首先要转变观念,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就居高临下,摆架子。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定位,下基层驻农村,当地的干部群众就是老师,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好的工作方法,借鉴他们的工作经验,通过学习和工作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投入工作。

第二、深入实际,走进农村,向群众征求意见,听取反映,了解村情民意,为以后开展工作奠定坚定基础。县委组织部也为我们到农村工作创造很多的便利条件。比如:为我们及时了解村情名义设计了专门的调查表,以方便我们到农村摸底,了解农村的收入以及创业情况。

第三、积极响应创业富民的号召。本人从到××村任职以来已有近半年的时间。半个月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有过深入的思考,也有一点小的成效。现在和茆圩乡的另一位09省派大学生村官李伟在开办“村官村”蔬菜连锁店,主要在××的各个小区门口开蔬菜连锁店,解决他们的“菜篮子”和“米袋子”问题。到目前为止已有两个分店在营业,本文来源:文秘站分别是美好家园1分店和阳光花苑2分店。同时,城北一个分店也会在近期开业。尤其是从创业富民推进会在××召开以来,更是坚定了我创业富民的信心和决心。

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基层工作经验缺少,工作新局面有待打开。

20__年工作计划:

20__年我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延续20__年初到村任职的态度和热情,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宣传。要做到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委政府的指示,坚决贯彻执行,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村两委保持高度一致,并要经常总结和反复思考,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把理论知识和农村实际相结合。

第5篇

远程教育,在教育部已出台的一些文件中,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是成人教育学历中的一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学校远程教育工作计划范文_学校远程教育工作年度个人计划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远程教育工作计划”相关文章推荐 农村远程教育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远程教育培训计划范文五篇

社区远程教育年工作计划

小学学校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远程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

学校远程教育的工作计划(一)为切实加强我校远程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让远程教育资源真正走进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县局相关精神和我校实际,拟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和资源优势,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和推广,让我校师生能更加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做好教学资源的下载与登记。

2、做好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卫星资源接收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

3、做好多媒体课件技能的培训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充分开发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抓好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培训。

三、具体措施:

(一)开展校本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使每位教师能够掌握设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初步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在远程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倡导积极应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实施并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定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和媒体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使用水平,丰富课程整合的内涵,使全体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形成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将优秀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的自觉性。

(二)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搞好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提高科研水平。本学期按照信息技术课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操作考核。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分析、处理并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习过程的交互、强化学习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基本技能培养,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维护管理工作

加强计算机室的管理、维护及学校局域网的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丰富学校网站内容,向社会上推荐学校,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定,形成全员参与学校网站建设的氛围,进一步规范完善学校网站建设。

(四)加快我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

加快我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解决网络教学应用的“瓶颈”问题,通过资源库的建设,督促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学习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利用所有可能利用的时间,特别是在培训、教研活动中,积极组织教师收看优秀示范课。

2、引导教师利用远程教育网和互联网的丰富资源,下载积累各种资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做好资源的使用记录。

3、本学期要继续组织教师进行课件的制作、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加强远程教育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对远程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的应用经常化、习惯化、主动化。

四、具体要求:

为了进一步落实好远程教育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根据学校教导处的安排:

(1)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利用远程资源上一节优质课。

(2)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每位教师在原有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提高操作水平,为了培训不走过场,学习有成效,培训期间做好培训记录,对培训人员进行考勤记载,对实际操作进行考核。

学校远程教育的工作计划(二)为切实加强我校远程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让远程教育资源真正走进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学校计划及我校工作实际,拟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远程教育精神、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卫星数据接收、计算机网络设备,把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送到教师手里,使他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做好远程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积极配合党委政府,作好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培训。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

远程教育主要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接收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广大教师能够及时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卫星传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领导,分工明确

学校领导到每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来专门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划与实施,并做到任务分工明确,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为师生服务。

3、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逐步推进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信息量大,资源范围广,可利用价值高。我们如何把这些资源更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为此,我校准备从以下方面来抓:

①抓好教师培训工作

要运用好远程教育资源,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此,我校在本学期继续大力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每位教师在原有"计算机全员培训"操作技能基础上,提高操作层次,都熟悉远程教育资源各版块内容。

②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率

为使远程教育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校要制订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教师课程表,每位教师按表上课,并不断总结经验,使远程教育资源与学校实际教育现状达到互融地步。

③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

我校地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上同样有许多能为农业提供帮助的知识。学校要配合镇政府对农村党员、农民进行远程教育培训,使他们能通过远程教育学到致富信息,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让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

④做好计算机教室与远教资源的整合

把远教的资源共享到网络教室,每天开放微机教室,使每个教师都到微机教室里面学习到更多、更新的知识。

三、工作安排及要求

1、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各有关人员把教学有关的远程教育资料接收下来,进行数据的保存、整理、刻录,按要求整理好后投入使用。

2、仪器、设备保管完好、干净,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管理各种仪器、设备、机器的规格、性能和使用方法,熟悉各种仪器的保养和维修要求,并动手保养和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3、按时去完成远程教育教学工作,上好信息技术课,将远程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

4、经常向师生进行远程教育仪器和遵守管理制度的宣传与教育,制止一切不规范行为。

5、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电源、门窗、计算机等设备随时检查。

6、建立健全档案,认真填写各种记录。

7、组织培训全校教师使用计算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实际上课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做到让每一位教师都学会使用电脑(必须会浏览网站),以更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8、把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连接起来,通过指定的IP地址来访问远程教育资源。

四、奖惩制度

按照学校制定的远程教育管理制度进行奖惩,远程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与教师评优评先和年终考核挂钩。

五、工作展望

争取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使我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熟练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将远程教育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配合学校、党委政府,为“三农”服务,为建设和谐文明的坪坝中学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学校远程教育的工作计划(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卫星收视教室的利用率,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卫星教学的研究和推广,让我校师生能更加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市、县远程教育项目办的工作要求,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精神为工作指导。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卫星收视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卫星收视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拓展“为农服务”和“党员教育”工作。常规电教和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齐头并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现代化。

二、本期的工作目标是:

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常规电教手段为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做好卫星接收机的远程教育资源下载和软件装入监管工作。

对卫星接收机设置密码,保证除管理员外任何人不可以开启动用卫星接收机。

2、按照有关远程教育接收、下载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下载远程教育资源,并及时将资源到网站中,提供给任课教师使用。

3、根据教育教学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的需要做好远程教育资源接收、下载、处理、刻录。

并将资源按学科分类、编制目录,做好资源库的管理。

4、提前一周提供卫星电视节目节目预告。

5、及时开放卫星收视教室,安排教师、学生进入卫星收视教室上课或收看卫星电视及流媒体节目。

6、继续做好“党员教育”、“为农服务”的信息提供工作,确保“党员教育”、“为农服务”的工作顺利开展。

7、继续开展卫星收视设备的培训工作,做好卫星收视设备的保养、维修、维护工作。

8、管理员做好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接工作,并辅助任课教师填写好设备使用记录。

学校远程教育的工作计划(四)为了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网和电脑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加强全校教师对计算机的学习,充分利用教育网资源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及推广,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巨大作用,让我校教师学生能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的不断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一、基本情况及机构设置:

我校现有教师42人,学生900余人。是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项目学校。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卫星接收教室、多媒体教室各一个及卫星教学播放点8个,还有比较完备的常规电教器材。学校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谢建华任组长,负责对学校远程教育作整体安排,副教导主任曹强为副组长,主要负责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具体实施工作。

二、指导思想:

按市、县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精神和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为工作指导,以课题研究为目标,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科电教、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常规电教和现代技术教学齐头并进,推进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现代化。

三、工作目标任务:

本期的工作目标是:以课题研究为出发点,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常规电教手段为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学期的校本师资培训内容主要是:①进一步学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②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二次开发;③学习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及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

四、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接收、整理与公示:

1、远程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做好对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接收与整理工作,并做好登记。

2、每周一及时预报本周将接收的教育教学资源,制作好资源目录,以供教师掌握教育教学信息,调整好课程,上好远程教育课。

3、对于接收到的零碎的教育教学资源,要做好整理工作,对于有长期使用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要进行光盘刻录,登记造册。

4、如因其他原因,造成资源接收不能正常,维护后,应尽快从其他项目学校拷贝未接收到的教学资源,保证教育教学资源的完整性。

5、做好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卫星资源接收室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严格管理,爱护并充分利用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

工作期间一旦出现故障,及时上报并联系来人修理。教育学生爱护设备,保持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清洁,按照要求操作和学习。

6、制定好各种计划和制度,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填写好各相关的记录和表册。

7、重视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努力学习网站及课件制作和管理知识。

8、按时接收现代远程教育卫星ip资源,及时整理和制作光盘。

五、具体措施:

1、本学期内,我校远程教育电教课计划每周不少于20节,任课教师参与度达到90%,用得好的达60%,骨干教师达10%以上。

鼓励教师利用电教媒体召开班会,主题中队会,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全部学生能接受到远程教育,使学生能接受到全面的远程教育。

2、利用电教媒体开展学校教研活动,以提升学校教研品味,督促教师互相切磋,促进电教资源与课程的整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本学期基于远教资源开展的教研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所有教师“岗位练兵”课在远程教育设备室进行,鼓励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备课,使学校形成浓厚的科研育人氛围,

3、本学期组织教师收看视频节目不少于40学时,每周组织学生收看一次影视节目,教师网上观摩优质课10节以上,上优质课2节以上。

所有任课教师要有远教工作计划,用有运资源的教案(电子、文本)、有反思。

4、积极向全校教师宣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的优点、重要意义和教学思路,宣传信息时代新的教育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增强老师们的生存危机意识、职业进取意识。

促使他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全面推进我校的现代远程信息技术教育。

5、搞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为本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便利、帮助、示范和指导。强力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为参加上级组织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计算机培训的教师提供服务和帮助。

6、认真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加强对教师远程教育设施设备操作培训,使教师能够正确、熟练地操作远程教育设施设备,尤其是计算机、dvd播放机,必须要求教师能够正确操作,减少对设备的损坏。

努力让全体老师早日学到相关知识,喜欢进入多媒体教室来上课。

6、做好常规电教工作。

管好用好常规电教器材。使它们继续在教学之中发挥作用,以弥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不足。协助学校行政和教导处,做好对全校教师电教、师资培训方面工作的考核、登记。

六、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

1、教师远程教育操作基本知识培训。

2、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开展岗位练兵教育教学活动。

3、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光盘,探讨利用远程

进行教学的新路子。

4、对学生进行电脑教学的常规教育。

四月:

1、组织教师利用远程教育技术设备及资源进行技能课评比。

2、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

五月:

1、组织骨干教师上一节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研讨课,提高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进行教学的水平。

2、利用现有远程资源,组织师生观摩一次主题中队会。

3、组织教师观看卫星接收的教学录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office办公系统操作培训。

六月:

1、组织语数英青年教师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优质课评比。

2、观看电脑收的内容,并运用于指导学生的复习中。

3、继续开展远程教育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写出论文或心得体会。

4、教程教育校本培训考核。

学校远程教育的工作计划(五)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已实施五年。五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刻苦学习,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配备、管理、培训、应用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技术骨干;建立了工作责任心强、技术相对娴熟的管理队伍、技术队伍;信息教育技术在教师中得到了普及,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形成了由学校规定教师使用发展到教师要求使用的良好格局。根据20__年县教育工作会议和远程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新学年的远程教育工作,实现“远程教育示范校”目标,特制定本工作意见。

一、贯彻两个文件,实施一项制度:

新学年重点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__]8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安徽省歙县教育局教电〔20__〕13号文件《关于印发〈歙县贯彻“关于全面推进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突出“农远”设备的管理、增配、使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发挥设备的教学效益。努力实施《安徽省中小学校现代教育装备制度》,根据《安徽省中小学校现代教育装备制度》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修改、补充、完善原订的相关制度,重点是管理、应用、培训、考核等制度。使远程教育体现出规范化、制度化、效益化。

二、继续保证投入,强化设备管理: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始终确保了远程教育的经费投入,达到或超过了上级规定经费投入比例,保证了设备的正常应用。远程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家长的需要。因此,新学年我们将继续保证远程教育所需的经费投入,添置补充必要的设备,并进一步强化设备管理。

开学初全体管理员、技术员要齐心协力对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的设备及各村小、教学点的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除尘、维护、调试,有故障的及时维修。已损坏的报总务处,经校长室同意后补充更新。设备直接管理人要明确自己的管理职责、管理要求和应达到的管理效果。

必须做到:一勤于整理设备储存室,保证室内干净整洁,设备分类摆放整齐、有序。二勤于为设备“洗澡”,随时为设备表面除尘,配合技术员定期为设备(主机、显示器)内部清除灰尘。三勤于收存,对于那些一时不用、有故障暂时未维修或已报废的部件等及时收入储存室保存。四勤于与技术员联系,便于让技术员随时可以维护、维修。

三、管理技术配合,提高应用效率:

校长坚持做到为远程教育保驾护航,鼓励教师、督促教师使用,为远程教育建章立制,为远程教育提供必需的经费,保证设备更新与补充,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分管校长做到敢于管理,善于管理,与管理员、技术员配合,充分调动管理员、技术员的工作热情。总务处做到主动与管理员配合,管理好设备,包括设备的存放、安全、整洁卫生,根据技术员的要求及时购置有关设备、资料。教务处做到妥善安排好、调节好各科、各教师的教学应用,并指导、督促教师使用,检查教师的使用情况,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研究活动,不断提高使用质量。

学校保证直接管理员的权益,在评先、评优、考核、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这几年来,学校都非常重视技术员的培养,新学年将继续培养技术员,使他们进一步提高管理、维护、维修技术,以满足设备故障多发期的维护、维修需要。

各科教师应达到或超过学校规定的应用课时,共青团、少先队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开展品德教育活动,学校综治办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开展安全教育、卫生教育、疾病防控教育活动。做好各项使用记录,学校将把应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

四、试行电子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1、学校将选用有技术、有能力、肯奉献的教师担任电子备课室管理员,制定管理办法。

规定45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实行电子备课,每个学科一台计算机(小学部2台),安排一名骨干教师担任组长,负责学科专用机的使用和资料整理,教导处安排好教师用机时间。教师根据远教办安排的上机规定进行备课,明确提出电子备课室的作用——只是用于备课,一切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科与资源的整合。

2、备课室内计算机并入校园局域网,教师可使用中央资源库、卫星接收资源、网上资源及光盘资源,进行备课,制作课件,也可进行课题材料及远程学习等。

教师制作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在电脑上必须有备份,管理员将教师的材料分学科分年级进行处理,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充实学校教学资源库。

3、电子备课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教师共同参与备课。

学期初由备课组长负责分配教学设计量,具体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对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教材,明确目标,把握教学方向。每单元主备教师要提前一星期将教学设计存放入学科计算机,其他教师进行动态修改。上课教师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并署名存到相应的教学设计后。

4、各备课组每学期开学初制定详细的备课分工计划,经教研组长审核后上报教务处。

教学设计和课件至少提前一周上传到学科备课计算机中,以便其他教师浏览参考。每篇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练习设计等等,使用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修改和整理,完全抄袭网络教案或无主体完善的网上_则视作无教案。学校对实行电子备课的学科进行随时检查,并记入档案。

电子备课室每周一至周五的8时至21时按根据安排表向教师开放。

五、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应用技术:

继续加强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在总结前几年培训效果的基础上根据据学校实际情况,针对各类信息技术教育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培训内容。以教_用作为培训重点,开展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应用知识、技能和操作方法等培训,提高管理、应用人员使用机器设备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把远教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之一,实施常规培训,不折不扣完成继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规定的学时。

继续选拔有关领导、管理员、技术员、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技术强的管理应用骨干队伍。贯彻学以致用的培训原则,坚持理论知识与具体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应用培训与各科目教育教学相结合。

九月份学校拟聘请县技术员为我校各模式的技术员进行一次技术提高培训,十一月份教务处结合远教月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卫星资源应用培训、PPT课件制作、动画课件制作、_制作培训。远教办积极配合、协助上述培训工作。全体教师要珍惜培训机会,认真参加培训,积极主动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应用技术,提高远程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效益。

六、加强教学应用,提高应用质量:

认真组织远教月活动。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开展送教下乡、远教活动月等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本学年教务处将在远教月期间组织开展中心校小学部与村小相互送教活动,利用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远教月活动期间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远教公开课,撰写一则心得体会或教学小论文,制作一个颇具特色的教学课件,写一份特色教案,准备一节远教观摩课。活动后教务处将推荐优秀参加各级评选。

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学。通过前几年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学校、教师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新学年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2节信息技术课(其中1节在地方课时中安排),七至九年级每周安排1节信息技术课,并在活动课中适当增加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每学期必须保证总课时的70%让学上机练习,同时注意指导学生上网学习。

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各级评选。教师在教学应用中做到善于积累,善于总结,根据九项学术作品评选要求,撰写出有一定分量、一定价值的学术作品,学校将择优推荐参加各级评比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及其他有相关爱好的教师要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电脑小制作活动,并推荐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参加竞赛评比。

搞好村校共用,发挥远教设备的双重效益。中心校及各村小的技术员要及时接收农村党员培训、农技培训、计生培训等资源,为乡镇、村的有关培训做好资源准备。学校应为乡镇、村的有关培训提供场所,中心校及各村小的管理员、技术员要热情做好培训的技术服务。真正发挥农远工程的“双重效益”,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七、规范档案资料实现示范目标:

收集学校五年来关于远程教育工作计划、总结,远程教育的管理制度、应用制度、考核制度等,整理汇编成“远程教育管理应用资料”。收集五年来远程教育课题组的优秀课题研究成果,教师的九项学术县级及以上的获奖作品,学生的县级及以上获奖电脑制作作品及相关的获奖通报文件,真理汇编成“远程教育应用成果资料”。并将上述汇编资料在学校内网。

第6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创新,农村妇女素质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全面提升她们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全社会和谐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余姚市妇联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己任,“越位思考,定位工作”,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走出“三八”线,以社会发展大局为背景,积极寻找与社会各界联系的衔接点与切入点,全面开展农村妇女素质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妇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

现状篇:夯实基础,形成妇女教育培训新格局

——底子掌握清。为了有利于学习培训活动组织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市妇联要求各基层妇代会组织对本村(社区、居)的女性的基本情况做到个个清。年起,为切实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组织开展了五星级妇代会创建活动。其中即要求基层妇代会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女党员、女代表、女能手、巾帼志愿者、全体妇女群众等群体的基本档案,促使基层妇女干部对本辖区内每个妇女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女性劳动力的培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要求制订了相应的分类学习培训制度、计划。

——阵地建设广。为确保妇女学习培训有地方可学,市妇联要求各基层妇联、妇代会重视资源的整合利用,除了乡镇(街道)劳动力培训中心主阵地外,切实加强基层妇女组织的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妇女学校、家庭教育妇女教育点、远程教育接收点等。目前,全市已建有216所妇女学校,957个妇女家庭教育点,305个远程教育接收站点。这些阵地在组织农村妇女开展素质工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我们还积极借助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256所家长学校,女性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社会教育培训阵地等,加强妇女素质的综合培训。

——培训形式多。为满足不同层次农村妇女在求知和就业发展方面的需求,我们要求基层妇女组织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提升女干部能力的综合型培训、提升广大女性文明素质的知识型培训、促进就业转移的的技能型培训等培训模式,努力做到多管齐下,将知识传授与科学导航相结合,将提高自身素质与就业上岗培训相结合,将基本技能培训和订单、定向培训相结合,努力提升广大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

——培训内容丰富。面对基础素质参差不齐的众多农村妇女,我们坚持因人而宜,在农村妇女中开展以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技能和创业能力等为主题内容的多层次、多门类、多样化的综合素质培训。近年来,全市各基层妇女组织开辟了计算机、家政服务、农家乐、插花艺术、缝纫、文明礼仪等30余种不同门类的培训课程,努力实现素质培训、科技致富、文明礼仪,绿色环保、科学教子、普法维权等“六进”农家。

——专家队伍优。为努力提高学习培训效果,近两年来,我市妇联组建了多个专家队伍组织。一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的联系和合作,邀请高校有关专家组建高校专家技术指导队伍,目前全市有獭兔养殖、名茶培植及制作等方面的高校专家技术指导队伍10支;二是健全完善市镇两级科技指导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市内各级专业技术培训队伍,全市有科技指导服务队伍23支;三是组织专业大户形成专业技术帮扶队伍,目前全市有蜜梨种植、水产养殖等专业技术帮扶队伍8支;四是邀请全市40余名教育专家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教子有方”专家组织等;五是巾帼志愿者队伍由法律工作者、教育、卫生等部门组成。

——培训实效好。20年,我市各级妇女组织主办、协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班250余期,培训妇女2.1万余人次,有近万名妇女就业;组织开展远程网络培训600余场,受益妇女近3万人。市镇村三级妇女组织共组织各类短训讲座农业新技术等知识讲座、咨询120多场次,发放各种资料5多万份。

特色篇:务实创新,打造妇女教育培训新阵地

——以各类政府培训中心为主阵地,促进农村女性就业、创业

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目标,用足用好政策资源,联合乡镇(街道)社保中心因地制宜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妇女转产转业。近两年,共有3.7万名女性接受培训,近万名妇女实现再就业。如朗霞街道妇联培训的100名缝纫工全被当地一家公司录用;泗门、梨洲等乡镇(街道)开展丝袜花的制作培训,培训妇女150多人,现有近100人在为企业加工丝袜花。

二是整合就业服务中心资源,为农村富裕女劳动力创业就业服务。利用大岚镇的丹山家政服务中心,阳明街道的就业咨询服务站,梨洲街道的巾帼就业服务站,临山镇临浦村的村级巾帼家政服务站等资源,开展职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供职业咨询,介绍岗位,今年已服务近5000名妇女。如临山镇临浦村巾帼家政服务站,首期培训的50名农村女家政人员,在结业典礼上当场被当地企业一一雇用;丹山家政服务中心培训的大岚保姆,在宁波、余姚两地供不应求,出现了一保姆难求的局面。

三是开展实用技术等综合能力培训。充分利用各级培训网络、阵地资源、依托各类专家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实用技术,法律知识,文明礼仪,农业生产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生产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相关技术知识,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贸易和信息收集与应用等方面知识培训等,开展手把手的技术传授、经验交流等互助活动,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

——以远程教育网络为平台,提升妇女综合素质

一是定方案抓试点。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市妇联把通过远程教育开展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广大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的重要途径。成立了农村妇女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余姚市农村妇女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对妇女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措施、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明确,形成了完整的运用远程教育开展大规模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工作方案。为推动全市农村妇女远程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市妇联还由主要领导亲自主抓,确定了试点乡镇、街道,邀请远教办技术人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学习计划、工作措施,健全教学组织、活动登记、信息反馈等制度,在全市普及推广。

二是建阵地强保障。市妇联把建设妇女远程教育阵地,提高组织保障能力作为落实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分别在市、乡镇(街道)二级妇联设立了农村妇女远程教育辅导中心,在村一级结合妇女活动中心、妇女学校等建立农村妇女远程教育辅导站,并延伸到“妇字号”农业龙头企业、“双学双比”女能手和妇女家庭教育点20余个。目前,305个远程教育接收站点遍及全市各个村、居、社区,并已开始向有关妇女家庭教育活动点、文化中心户延伸,以确保远程教育对全市农村妇女的教育覆盖面。

三是重质量求实效。为提高教育实效,确保广大农村妇女能“进得来、坐得住、学得会、用得上”,市妇联针对当地农村妇女需求特点,收集了妇女维权、科技致富、妇幼保健、社交礼仪、家庭教育等各类课件12部,20余小时,并制作了以案说法、妇女维权、反暴力等法制宣传课件。年9月、07年3月,市妇联还分别邀请省家庭教育专家朱棣云教授、杭州市委党校马晓秋副教授作“家庭教育”、“妇女维权”等专场报告,高质量的培训讲座,同时惠及全市10000多名妇女。全市各乡镇、街道妇联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广泛组织农村妇代会委员、女干部、女党员、妇女代表、女能手、女能人、外来妇女骨干等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教学活动。各村也相应制定了各自的学习培训计划,如市凤山街道胜一村妇代会,计划通过远程教育每年对全村1500余名妇女进行1遍轮训,目前,该村妇女已基本接受1次培训。

——以女性创业组织为依托,发挥培训辐射效应

一是利用女性创业示范基地,开展实地培训。如依托市科农獭兔场这个省级女性创业示范基地,一改常规培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弊端,把课堂设在了獭兔养殖基地中,学员历时一个多月学习包括配种、养育、常见病预防和治疗以及兔皮的采收等所有实际养殖技术,使学员学到的技术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如:本地实地培训的6个女能手都发展了养兔业,其中苗美娣已有年出栏獭兔10000多只的规模。

二是利用妇女专业合作社,开展行业技术培训。如黄家埠镇果蔬专业合作社,由龙头企业——银树蔬菜有限公司为社员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户科技致富能力;杭州湾兔业专业合作社每年组织社员进行兔业信息交流、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周边农户的养殖技术,推动了一方产业的形成。

三是利用女性创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如余姚市女性创业技能培训中心,依托市欣农兔业有限公司开展裘皮深加工培训,第一期培训100人都将在该公司就业。

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级女性创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基地6个,两年来,已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其中市科农獭兔场共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兔农300多个。

——以家庭教育活动为着力点,导航现代生活新理念

一是充分发挥妇女家庭教育活动点的阵地作用。妇女家庭教育活动点是妇女代表联系户制度的深化和完善,是按照“地域相近,便于联系,便于服务,便于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宝塔型组织网络,以妇女代表、妇女骨干、妇女积极分子为中心户长的每个“袖珍型”培训基地,有相对固定的10—12户妇女家庭参与,以其教育规模小,灵活性强,对应性强的特点,深受广大妇女的青睐。在教育培训中,我们充分发挥这块阵地的作用,要求基层妇联、中心户长通过充分听取广大农村妇女的意向,采取因群而异、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针对不同的年龄和文化层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妇女群众培训学习,每年不少于4次。教育内容的安排上,除每逢中心工作时,必须及时传达市、镇、村的中心工作,宣传沟通,营造氛围外,其余相关的家庭教育等科普知识按类别进行针对性培训,注重实际需求,收到较好效果。

二是充分发挥主题性活动的家庭现代生活理念导航作用。自去年以来,市妇联着眼提升妇女群众的综合素质,在广大农村家庭中积极倡导现代生活新理念。通过编发宣传资料、组织法律进村、开展法律电视大赛、制作维权专题片等方式,倡导学法守法理念;通过发放“知荣辱,扬新风,共创和谐家园”全市家庭倡议书,组织“知荣辱,扬新风,共话和谐家庭”电视论坛,开展“十佳新余姚人家庭”评选活动等,倡导家庭和谐理念;通过组织东风小学“1+6节能环保进家庭”主题现场会,开展“绿色家庭”评选活动等,倡导家庭环保理念;通过组织科学营养生活方式咨询活动,开通“教子有方”家教心理咨询广播热线等,倡导科学生活理念;通过组织“文明余姚”组合型单亲家庭陶艺大赛,开展“浦发之约”困难母亲家庭子女冠名助学活动等,倡导全社会团结互助理念。

探索篇:正视不足,寻求妇女教育培训新举措

——调查研究,了解存在不足

一是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普及面还不够广泛。虽然各级妇联和教育、科技、劳动、农业等相关部门千方百计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提供服务,但由于农村妇女人多面广,且文化层次及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教育培训环境差别很大,目前,其接受教育培训的普及面还不够广泛,甚至还存在着教育死角。

二是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经费缺乏。由于有些乡镇(街道)行政村对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的认识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开展教育培训所需的经费难已得到保障,限制了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是农村妇女教育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约束。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涉及面广,妇联、教育、科技、农林都担负着相应的教育职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影响了各种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合力的形成。

——积极探索,寻求良方举措

一是要大力加强面向社会,尤其是广大妇女进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意识及妇女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培育“四自”精神,帮助妇女转变观念,增强接受教育培训、学习的自觉性,以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

第7篇

一、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具有城郊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区“奋力崛起、率先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全区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科教兴区战略落实到基层,对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区上下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组织实施。

二、农村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科普工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围绕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根本理念,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紧密结合*区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三、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重点工作对象。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健康成长、科学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村公众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的能力。

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树立和落实。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农村的特点,重点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搭建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为主要工作方式,有效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科普工作,集成并共享科普资源,通过社会化的农村科普工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以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为农民和农村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丰富农村科普资源,发展基层科普设施,使农村科普工作总体薄弱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使农民参与科普教育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四、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宣传活动是增强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科技意识,在农村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形式,是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科普的重要平台。要以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以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主体。要与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相结合,采用他们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内容和方式。要注重活动的策划和对活动效果的评估,把公众参与和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作为评价科普活动的主要指标。

要着力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传播等重点科普活动。要把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普宣传作为活动的重点。科技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动员科技工作者常下乡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

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户建设,广泛开展科普示范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建集技术示范、科普宣传和培训为一体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支持它们健康发展,发挥好它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充分利用各类农村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科技培训是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提高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面向农民的科技培训,注重培训工作方式的创新。积极与组织、宣传、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完成各级政府实施的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传播方式,积极参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以下简称农函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等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农技协是农村基层重要的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平台,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坚持农技协“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扶持农技协做大做强,指导农技协发挥好科普示范作用。*期间,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和地方科协将重点扶持1万个农技协。各级科协组织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为农技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农技协得到各方面的服务。

六、围绕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提高广大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各乡镇和基层科协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农村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结合地方特点开发与科学课程相结合的低成本科学体验活动,增强农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农村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提高他们实施科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积极开展农村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宣传教育,在农村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珍爱生命远离”、“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内容的巡回展览。针对经济困难、进城务工等家庭中农村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省、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科技活动设施,在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农村学校科学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期间,中国科协优先支持“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在农村试点,同时支持地方科协开展农村科技辅导员、科普员培训。区科协要积极争取上级科协的支持。

七、围绕推进科普工作、促进区域科技进步,深化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

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是全面推进我区科普工作的重大举措,是通过推动科普工作发展促进区域科技进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创建工作要以贯彻实施《纲要》、提高区域公众科学素质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党政主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率先实现农村科普工作的有关目标。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区科协要与科技部门加强在区域科技工作中的协调配合,逐步把创建科普示范城区作为实施“科技富民强区”计划的基础条件。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把农村科普工作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社区(街道)、村创建活动,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发展。

八、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活动站是在乡村组织农民开展科普活动的阵地,宣传栏是农民身边的科普信息窗口,科普员是根植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的科普工作者,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期间,力争在全区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一站、一栏、一员”,并发挥有效作用。

要坚持新建、完善和利用相结合,主要依托农村中小学、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化技术学校、文化站、科技大院图书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等设施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技协等各类基地,通过充实健全其科普功能,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与农业、科技、组织、宣传、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建,以争取财政资金和吸纳企业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科普宣传栏;主要在乡村科普组织中的骨干、基层干部、教师、科技人员、回乡知识青年等乡土人才中选拔乡村科普员,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的骨干力量。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在工作指导、科普资料、设备、经费等方面,对“一站一栏一员”予以支持。区科协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进行具体指导、日常管理和培训,并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之成为农村基层科普活动的主要依托。科普活动站要定期开展活动,科普宣传栏要及时、定期更换内容,科普员要利用“一站一栏”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协对“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支持。

九、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组织网络建设,支持基层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基层科协组织是科协面向农村开展科普工作的关键环节。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基层科协的队伍建设,区科协要指导基层科协按照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发展乡(镇)、村级科协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业务指导、项目引导,优化工作环境,推动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发展。

加强包括农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农民技术人才,科协及所属学会、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工作人员等在内的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农村科普中的突出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下乡,与乡村、农技协等开展结对服务,支持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的项目。加强基层科协农村科普专兼职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加强农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育、传媒工作者、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科技青年志愿者和高校学生参加农村科普工作。

十、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营造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的良好环境

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技工作全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区划调整的实际,制定农村科普工作计划;制定和实施更多、更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经常调研科普工作情况,及时解决科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将农村科普工作纳入各级部门目标管理和干部业绩考核制度。

各基层科协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协调,搭建社会化的农村科普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

第8篇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农业高职院校;服务能力;提升

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作为目前河南省唯一的一所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技术的需求,构建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是当前农业高职院校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农业高职院校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系

(一)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农业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原经济区建设就是要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粮食、环境、生态为代价,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道路,客观上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批科技成果、科技人才为其服务,而这些正是农业高职院校所独有的优势,同时也是农业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研发的技术,更是农业高职院校办学的需要。农业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服务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能力,而且也是农业高职院校的伟大使命和光荣任务。

(二)农业高职院校的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省。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就是以河南为核心区域,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这就要求充分利用先进的实用技术。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教育,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二、农业高等职业院校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差异化办学定位不准,特色不鲜明

河南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一直是以全日制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为主体,以现代农业新型农民培训和新农村建设服务为两翼,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构建了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为区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长期以来,造成办学的同质化倾向,特色不鲜明,不能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发展优势,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出现一些新型产业高级技术人才的缺乏,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河南农业高等职业院校针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状,应注重以服务于“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为核心的特色专业发展,明确立足“三农”的差异化办学定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

从中原经济区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层次和规格来看,目前河南多数农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并不能满足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业应用技术人才严重不足,而服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数量相对过剩。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来看,层级较低,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较差。在履行高等职业教育对人的文化、科技、职业素养全面提升的基础上,农业高职院校应以服务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实现传统农民和“农民工”向新型农民、新型产业工人和新型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转变,培养学生在社会变革过程中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以及扎实的一线职业岗位技能。

(三)农业高职院校诸多改革措施还未落到实处

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对农业和农村各类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业劳动者,而且还要培养在生物技术、畜牧高新技术、设施农业、农业检测等岗位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较强实践技能与技艺的专门人才,同时,要积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服务,对农民开展能够掌握一技之能的转岗培训,把这部分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的农民转移出去,提高农民整体的实际收入水平。农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这些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下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新的课程体系的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农业高职院校要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为“三农”服务的办学特色,就必须加快自身的改革进程,增强办学实力,使农业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深入研究人才市场的需求,有效地实现教育供求关系的平衡,使农业高职院校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规模、速度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

三、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策略

(一)将办学理念置身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中,为河南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农业高职院校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就应把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三农”服务作为其改革的指导思想,大力加强和农业经济部门的联系,切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和着力点。

1.通过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技术的需求预测,调整专业结构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所在区域是国家粮食生产战略核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区,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快专业建设、创建特色专业,学院制定了《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确立了“立足农业,注重应用,优化结构,增强优势,协调发展,突出特色”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建设涵盖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种、养、经、贸、管、机、电一体化的专业体系为目标,在不断加强种子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食品加工技术等特色专业建设力度的同时,通过对人才市场的调研,于2009年至2011年申请开设了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农村行政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其中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和酒店管理专业在校生人数分别达到120人和186人,这些专业将为相关行业企业储备人才,为河南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特色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区域经济的结合上。依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人才的类型及专业需求,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特定要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及畜牧兽医专业创建了创业型课程体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创建了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园艺技术和园林技术专业创建了基于就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院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院将通过对中原经济区战略的阶段目标实现的标准研究,探索出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战略的契合点,提出前瞻性的农业人才和技术储备规划,找出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提高农业职业教育服务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研究中原经济区不同战略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可动态调整的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使农业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更富有时代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日渐形成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二)加强应用科技的研发与供给,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农业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在坚持以先进技能立校的办学理念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应用科技创新。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先后被设定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国农业科技旅游示范基地”“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河南省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成立了“郑州市大蒜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高校发酵食品工程技术中心”“蔬菜育种中心”“动物良种繁育中心”等。依托这些基地和科研中心,一是为农业生产研发新产品,二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新技术,三是为“新型农业”发展提供示范,四是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服务。

(三)加大“政行学企”合作力度,构建与完善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服务平台

在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方面虽然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已经建立了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由省农业厅、省教育厅、行业企业、高校等利益相关方参加的学院理事会,河南省农业教育协会三大校企合作平台,但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活力。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正在通过探索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1.依托农业职教集团平台,实施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集团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实现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发挥资源集成共享优势,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校企互利“双赢”。一是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和员工培训。根据涉农企业的需求,学院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培训企业员工或企业组织员工到学院集中培训。每年为河南富景集团(台资)、郑州绿博园等企业培训员工1000余人次。二是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企业参与学院专业设置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课程体系构建与特色教材开发、教学质量评价等工作。

2.依托专家服务团平台,实施教学与科研推广服务相结合

为充分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学院于2008年成立了由种、养、加、经、贸、管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80余人组成的“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服务‘三农’科技专家团”。服务团在新型农民培训、产业结构调整、农技推广等方面进行服务和指导,手把手地把高产高效种养技术教给农民,让农民充分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拓宽为“三农”和区域经济服务新途径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高职院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建立智能化农业信息网络推广服务体系,使农业科技通过计算机网络进企入户;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建立农业资源、政策法规、科学技术和农产品产销信息数据库,建立农业科技传播网,提供一个现代农业科技市场网上平台,将农业科技资料放在网上,由于网络知识更新速度快,而且集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于一体,能够快速满足农民迫切要求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需要。同时,农业高职院校还可组织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通过网络回答农民提出的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献红,陆琦.农业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0,(4).

第9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7―0083―04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对于农远理论体系的框架至今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参考,因此,就需要农远研究者用心思考、深入研究。

一 基本概念

1 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规划和指导下,通过信息资源的建设、传递及应用,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过程。农远(以下“农远”是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不断发展起来的,能够突破城乡之间的地域限制、实现信息资源的空间转移,用于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活动。

2 农远资源、农远资源建设和农远资源应用

农远资源主要是指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备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和潜件资源。农远资源建设主要是指根据农村教育的具体情况,配备硬件资源,设计和开发适合农村特色的软件资源,提升潜件,包括对教师进行各级各类的培训,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信息通信技术等内容。农远资源应用是指农远资源被广大农村学校、行政机构、农民致富、继续教育等使用。农远资源质量是农远的生命线,农远资源应用是农远的核心。

3 农远管理和农远质量

农远管理是指各级农远管理人员应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农远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监督、调控等,以期提高农远资源的应用效益,实现农远的最大价值。农远质量是指通过农远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提高其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农远管理是农远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而农远管理必将提高农远质量。

4 农远可持续发展

农远可持续发展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考虑农远各个要素,包括资金、资源、人、管理等要素,既要满足当前农村教育及为“三农”服务的需要,也要适应未来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作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后续发展的保障,不仅严重影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持续发展和效益(特别是潜效益),而且整个系统工程也可能成为一次性投资,使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难以实现更大层面上的信息交互。

5 农远三种模式

光盘教学模式:是指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光盘这一视听设备进行,也是辅助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1]

卫星资源教学模式:是指客户端用卫星接收设备接收的、能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多媒体教学信息与资料辅助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2]

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它是学生和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 基本原理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有其成立的前提假设。理解理论的立论前提对把握理论研究的方向有重要的作用。作者提出下面几条立论前提:

(1) 农远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2) 农远的理论研究是保持农远稳健发展的根本前提,只有先进的理论指导才能不断推动实践向前发展。目前,农远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另外,国外也没有理论可供借鉴。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保持农远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的理论创新,要把农远的教学模式、技术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探索和研究作为创新的重点。

1 农远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农远成本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每名学生的过程中, 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而由社会、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3]农远效益是指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和。农远必须努力追寻节约成本的机会,但又不牺牲或放弃效益。

2 农远资源建设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目前,农远工程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包括硬件,软件,软件质量,人件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解决好“高速公路,车,车速,人”的问题。目前情况是“条条大路车很少”,出现了软件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的问题。软件资源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只有应用,才能促进再建设。建设-应用-再建设-再应用,形成良性循环,科学解决资源建设和应用这一对矛盾。

3 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是指教学活动中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总和,也可以分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两部分。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方式。“当教学资源进入到教学系统后,使教学系统发生了两大明显的变化:一是使更多的教学材料进入课堂、进入到教学过程中;二是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关系,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四要素的关系,使得教学系统结构进行了重构,形成了现代远距离教学系统,出现了现代远距离教学模式,同时引发了对远距离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的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特别功能的教学资源的出现与应用,将对教学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现教学系统的重构,形成新的教学模式。”[4]

4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方式。教学方法是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所采用的师生活动。教学模式不同,或者说构建或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从两个基本的要素加以分析,即是否存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或理念、是否存在不同的教与学的理论。一两种教学方法的变革并不会带来教育模式的根本改变。例如:在提到传统教学模式时,它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师主导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是不是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活动呢?显然不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同样存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活动。例如: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内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分工,共同完成一个实验活动。我们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参与式教学的方法,但是我们不能说这就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5]

三 基本方法

1 农远资源建设方法:

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建设。硬件资源建设方法主要指三种技术模式的配备;软件资源建设方法主要指软件资源收集与处理、加工与合成、筛选与二次加工等方法。

2 农远资源传送与管理方法:

农远资源传送主要指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各种软件资源传送到农村,通过农村接收站接收,获取信息资源,然后进行应用。在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管理手段和方法。

3 农远资源应用与研究方法: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使用农远、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当然必须掌握三种技术模式的涵义及其具体应用方法。为了提高三种技术模式的可操作性,必须将这些模式具体化,形成可操作性更强的微观教学模式。不同课程的教学过程微观模式可能体现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必然会构成面向三种技术模式的微观模式群。

4 农远成本与效益最优化的方法:

用经济学的成本―效益方法,解释、分析和研究农远的各个阶段建设和各项工作,争取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做到工程的整体优化。

四 理论基础

对农远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理论主要有:三种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三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种传播理论(拉斯威尔的“5W”传播理论、施拉姆的双向传播理论、贝罗的“SMCR”传播理论)、系统方法、创新推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本文主要探讨系统理论、创新推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远的影响。

1 系统方法

“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行规律的整体。”[6]一方面,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农远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即把农远放在整个社会大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把握农远与社会的关系。农远属于国家教育系统的一部分,与我国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环境都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整个社会系统为农远提供支持服务,包括人员、设备、资源、资金、技术等的注入,为农远发展提供保障;同时,社会系统也对农远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终身教育服务,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服务“三农”,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等,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另一方面,用系统方法分析农远系统本身,即要把农远系统的内部结构拆开,对各个子系统或要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农远系统。我们主要提取了四个子系统(要素),即人、资金、资源和管理。这四个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我们在后面将详细分析,这里就不再赘述。系统理论为农远确立了基本要素及基本关系,为农远的模式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创新推广理论

(1) 创新推广的定义

“创新推广是指创新通过一段时间,经过特定的传播渠道,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中传播的过程。”[7]该定义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首先,创新主要指对于受传者来说是一个新事物,一个新方法,一项新实践活动,一项发明等。这里的创新主要落在“新”字上,对于被传播者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而不一定是创造、发明;第二,传播渠道,指新事物通过某种推广通道被受传者分享信息、共同理解;第三,时间,任何一项新事物都要通过一段时间才能够被广大参与者分享和使用,当然,不同的事物创新推广的时间不同,比如:手机的大范围推广只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司机使用安全带则需要几十年才能够获得大面积的推广;第四,社会团体,是一组相互联系的单位,他们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和目标。这个社会团体可以是民间组织,也可以是官方组织或分支机构,当然也可以是个人。社会团体本身能够影响创新推广的速度。创新推广是一个技术事件,也是一个社会过程。

(2) 创新五大特征

首先,相对优越性,指一项创新比旧事物具有很多优势,这种优势可以表现在经济、便利、快捷等方面。当然,优越性越高,创新推广速度越快,时间越短;第二,兼容性,指创新事物与社会主流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等是否一致;第三,简略性,指一项创新越简单易懂越容易被广大参与者所接受、理解和使用;第四,试验性,指一项创新能够被人们多次尝试使用,感受其优劣、好坏;第五,可观察性,指人们在短时间内多大程度上能够观察到创新的结果。

(3) 观念引领者的特点

“第一,更多的接触各类外界传播,因而眼界开阔;第二,具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第三,具有创新精神。其显著特征是:他们在系统的传播结构中处于独特的富有影响力地位――处于人际关系传播的中心。”[8]

(4) 创新推广理论对农远的启示

首先,农远对于我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一件新事物,也是一项新的实践活动。虽然,农远是由我国政府发起并推行的活动,但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生及社会人群来说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所以,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创新推广中的“创新”。传播通道主要是通过“天网”“地网”“人网”来实现。农远这项创新活动的推广效益我们目前还不敢下定论,但是我们知道任何创新活动的推广都是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根据教育创新推广的特点,农远这项活动要获得效益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农远这项创新推广活动的社会团体单位主要是各级各类的农村中小学校。每个学校开展农远情况不同,也会对农远本身带来不同的影响。比如两位女教师条件相同,29岁,已婚,专科毕业,乡中心小学普通教师,教授语文。你可能会认为他们对学校开展农远的认识基本相同。但这两位教师有一个关键的不同点,一个在A乡,一个在B乡。A乡中心小学有67%的教师都积极接受农远,而B乡中心小学只有18%的教师接受农远。虽然省教育厅基本上同时在这两个乡推广农远,但这两个乡中心小学有关农远扩散的社会结构和传播结构差别很大。由于系统的影响,我们可以预测A乡中心小学女教师与B乡中心小学女教师相比更可能接受农远。因为A乡中心小学的教师都会鼓励她采用,A乡中心小学的校长倾向与农远,而B乡中心小学则不。同样,对于农民及农村党员、干部及其它社会人群接受农远也是相同情况。

其次,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及骨干教师是创新推广中的观念引领者,他们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早期使用者和接触者,引导和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及喜欢信息技术的教师帮助其他教师使用远教资源。学校也要给予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教师奖励,也叫创新的激励机制;另外,对于一些始终不接受远教资源的教师必须采取强迫机制。

最后,农远活动的五大特征:第一,相对优势,农远的优势在于其提供大量的资源,为提高广大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农业技术培训和党员、干部培训等带来了很大益处;第二,相容性,指农远要与我国广大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相互融合,整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是指远教资源一定要“因地制宜”,符合我国广大农村多元化的特点,才会得到迅速发展。第三,复杂性,它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纵向来说包括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续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横向包括资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模式、远教模式、教学应用、运行成本和效益等;另外,对于各种人员使用远教资源时,我们应尽量使这些资源简单易懂,方便易用,灵活易学;第四,可试验性,我国农远试点工作已经完成,工程已经全面开展;另外,对于各种人员使用远教资源时,应该鼓励使用,大胆尝试;第五,可观察性,前面我们提到,由于教育创新推广本身的特点,这项活动要获得结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其可观察性体现得不明显。

3 可持续发展理论

(1)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英文是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即是可持续发展。”[9]

(2) 对农远的启示

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把握和研究农远运行和发展的规律,农远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前农村教育及为“三农”服务的需要,也要适应未来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才能促进农远逐步提升品质。质量和效益是农远永恒的主题,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农远观。以可持续发展观指导的农远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思想理念、资源建设、资源应用、人才培训、教学模式、质量保证、科学管理等问题。要实现农远可持续发展首先以政策为主导, 以观念为突破,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体系和科学管理机制,以技术与资源为支撑,以教师培训为核心,提升农远综合效益,从而使其更好地为农村基础教育和信息化服务。

五 基本理论结构

农远教育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我们用农远组织结构图作为架构将理论内容组织起来,使其更加系统。农远的理论内容的组织结构说明了农远中的原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图1中,可以看到农远理论基础主要由三种学习理论、三种教学理论、三种传播理论、创新推广理论、系统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农远教育既根植于农村中小学教学实践也离不开现代远程教育。而农远教育本身包括六大组成部分,分别是农远管理、农远质量、农远成本、农远效益、农远资源和农远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通过此理论体系结构图能够概括农远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基础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联系。

――――――――

参考文献

[1] 李兆君,李文.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54.

[2] 李兆君,李文.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3.

[3] 杨晓宏,贾春燕.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38.

[4][5]郭绍青.正确认识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三种硬件模式与教学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42-45.

[6] 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304.

[7] 埃弗雷特.M.罗杰斯著,辛欣译.创新的扩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5.

[8] 埃弗雷特.M.罗杰斯著,辛欣译.创新的扩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24.

[9] 刘培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21世纪议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9-10.

Theoretical System of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U Chang-cheng1YANG Xiao-hong1JIN Xu-ying2TURD Iahmat2

(1.Schoo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Gansu, 730070,China; 2.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Kashgar Normal College,Xinjiang, Kashgar, 844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