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校图书馆论文

时间:2022-01-30 18:45:40

导语:在学校图书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校图书馆论文

第1篇

(1)各图书馆都独立建有服务器,数据都独立存储,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运行维护成本加大。一些学校存在硬盘损坏、电脑被盗等情况,导致数据损失严重,图书馆工作中断无法开展,不得不重新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图书回溯建库。另外,系统运行至今大部分学校面临着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如果按原来的模式,每家独立架设服务器,5年以后又存在更新换代的问题,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2)安装、维护、升级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维护。如果是系统升级或系统损坏需要重新安装,有时还得请厂家专业技术人员上门现场解决,这就受人员、天气、路途等其他因素影响,有可能不能及时处理。还有部分软件公司因业务发展不理想等原因,会出现后期服务跟不上或中断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二、“网络版”管理平台的优势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求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2013年下半年起,我们开始与相关软件公司合作,建设基于SaaS模式的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建设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封闭且各自为政,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的管理模式,将全区范围内纸质图书、期刊的管理集中在一个工作平台上,动态实现辖区内纸质图书、期刊的联合采编、查询检索、馆际互借等功能。该平台将各馆数据集中管理,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编目资源的共建共享。

全区共用一套服务器,解决了各学校需自行配备服务器且后期需再次升级换代的问题,避免了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原先各校需要定期对服务器进行维护和数据备份,现在只需由一名专业人员在中心服务器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数据备份。通过该平台的建设,装备部门足不出户就可以实时监管各馆的配备情况,结合各种报表的呈现,为图书馆后期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决策,为创建一个开放、协作、互动、实时、高效的“云”模式下的新型中小学图书馆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提供基础,实现了建、管、配、用的有机结合。

该平台是在纯Web方式下的开发应用,简化了用户层面的安装维护。这样一来学校就不需要配备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图书馆软件的安装、升级和维护。原先软件出现问题了,需要厂商派人上门维护,现在直接通过软件或网络上的在线客服就可以解决了。另外,我们将通过该平台的应用,进一步整合各馆的文献资源、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保证图书馆核心价值长期、稳定、动态、协调发展,以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充分发挥文献资源助教、助学、助研的优势,以提高区域内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水平和利用率。“网络版”管理平台的优势具体体现在:

1.网络查询,方便借阅学生进入图书馆,面对几万册图书挑到自己喜爱的图书其难度可想而知。如何让学生快速地借阅图书呢?借助图书查询功能不仅可以查询书名,还可以看这本书的内容概要,为学生借阅提供参考;通过系统不光可以查询书目,还可以列举推荐阅读书目和学生借阅比较多的图书等。查询到图书后,系统列出这本书在哪个书架第几层的第几本,学生直接去书架取阅或借阅即可。无论是网络查询还是本地查询,都有必要在图书馆进门处设置图书检索(查询)区,方便学生借阅查询。

2.预约借阅,管理方便为了方便学生借阅,学生在网上查询相关图书后,可以及时进行预约登记。预约内容包括:预约人、图书名称、取书时间,以方便图书管理员及时准备好图书。

3.图书管理借阅网络化借阅网络化操作,不会因为一台电脑的好坏而耽误工作或是出现毁灭性的书目信息丢失情况。同时,更加方便区域性的管理,及时了解学校图书管理信息(更新、比例、流通等情况)。

三、建设“中小学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的步骤

1.广泛调研区装备中心的领导和负责同志专门走访了装有该系统的几所学校,深入了解该系统的运行情况,听取了实际操作该系统的教师的汇报,掌握了该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2.重点示范通过调研,对运用较好的学校的经验进行了重点介绍,对该系统的全面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

3.全面推广区装备中心面向全区中小学下发通知,限定时间节点,对原有系统数据进行打包上传,由相关软件公司集中进行数据转换和导入。

第2篇

(一)转变观念,实施知识管理

要想建设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学习型图书馆,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知识管理和学习型图书馆的认识。需要提高对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图书馆的认识。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对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信息进行知识管理,要建立流程管理方法科学的知识库,数据库中的知识信息要与当前的发展的环境相适应,要确保不同种类的知识能够相互转化,促进知识有效流通,要发挥出知识管理积累、转化、共享与保护等基本职能。同时要在图书馆内部适当开展与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图书馆理论相关的专题学习活动,让图书馆员了解到学习型图书馆的真正含义与特征,使其认识到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重要性,逐步探索与掌握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有效方法。积极引导广大图书管理者把以文献为本的理念转变到以知识为本的高度上,要注重对知识、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从以往的收藏、借阅图书,转变到信息资源与知识库的建设,重视图书馆在建设研究型高校中的作用;从传统的服务与封闭式管理;转变到现代化服务与开放式管理;注重对新知识、新观念与新技能的吸纳与掌握。

(二)依托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图书馆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高校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学习型图书馆的建设中要重视对数字数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知识数据库的建设中运用数字化、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能够极大提高知识的编码、传输、储存以及扩散的速度,降低成本。注重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图书信息描述、管理与服务的网络一体化,通过对元数据的大力应用与普及,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组织研究,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数据库系统。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因此,要依托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构建数字图书馆,使数字图书馆更好发挥出提供知识的增值服务。

(三)推行学习交流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学习型图书馆是一个知识型的组织,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图书馆建设与管理中,图书管理人员承担着巨大的责任,知识管理与服务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建设学习型图书馆,需要在相关管理部门与服务团队中推行学习交流机制。一方面,促进图书馆的内部知识文化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一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与共享利用,提升学习型图书馆知识价值量与价值。另外,由于人员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想要建立起现代化的学习型图书馆,需要拥有一流的管理人才。因此,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知识、信息素养,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与知识的创造者。高校在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同时,要注重对管理人员培养,加强管理人员终身学习与岗位培训的力度,提高他们的管理、知识获取和知识创新的能力。

二、结束语

第3篇

1、缓解了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业务量日渐繁重,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逐渐凸现。以合肥师范学院图书馆流通部为例,分为新区、老区两个校区共四个书库,只有15位工作人员,而全校在校学生多达9,000人。新区文科书库平均每天借还图书在2,000册左右。如此大的工作量仅靠现有的工作人员显然是不能完成的。

实践证明,引进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是解决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最好方式。学生管理员工作量小、成本低,免去了住宿、医疗、保险以及相应的管理费用等其他方面的开支。有资料表明:吸收一名学生管理员的成本要低于吸收一名固定馆员成本十几倍到二十几倍。

2、加强信息反馈,并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由于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有限,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管理人员难免会跟学生发生各种原因的误会。学生管理员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使他们既是读者又是图书馆管理者,他们可以利用这种特殊身份优势,把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和做法传达给其他同学,让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他们还可以代表学生利益,了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把收集到的读者对图书馆提出的建议与要求及时反馈给图书馆,从而有利于改善并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3、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图书馆是一个服务部门,每天都要接待几百甚至上千位师生读者。学生在做管理员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各种关系,学习与各类读者打交道,为其今后适应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图书馆学本身就是一门学术性学科,学生管理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学会了更加熟练地应用图书馆的资源,提高了自己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效率。

二、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图书馆中的学生管理员一般是学校学生处根据学生递交的扶贫申请来提供的,而不是根据图书馆的需求择优招聘选拔来的,所以其责任心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难免有所偏差。有的对图书馆工作不感兴趣,纯粹是为了拿工资来的;有的则是被老师派遣来的,工作责任心不强,经常躲在一边看书;有的适应性差、主动性差,没有真正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来。这些都会影响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学生管理员队伍不稳定,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学生管理员对馆藏布置、文献分类排架方法从了解到熟悉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保持人员适当稳定,才不会影响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正常运作。而学生管理员由于其学生身份的特殊性,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是在学习之余到图书馆来协助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变换工作时间或工作部门的情况。新补充的学生需要时间适应才能真正接手工作,影响工作的连续性。

3、没有很好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报酬一直以工作时间来计酬的而非量化计酬。工作好坏并不影响其待遇,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还有一些学生管理员出现怠工现象。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管理员作为图书馆管理员辅助作用的发挥。每个学生管理员只凭个人的道德意识来做事,对于学生乱插、乱放图书等违规行为不能及时制止;不能积极学习图书情报检索的有关知识,也就谈不上很好的为读者服务,削弱了学生管理员的辅助力量。

三、改进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管理的对策建议

1、规范管理制度。针对学生管理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图书馆应制定科学、规范的《图书馆对学生管理员的管理办法》,具体包括:(1)派专人负责对学生管理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奖惩的全程管理;(2)引导学生管理员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实行优胜劣汰制;(3)制定一整套按时计酬的管理制度,规定其在工作时间内应该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灵活管理。

2、做好招聘工作,签订劳动协议。图书馆有不少岗位是由学生管理员独当一面的,因此学生管理员的思想道德水平、自律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图书馆在选择学生管理员时,应优先考虑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强的学生。根据合肥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实践,学生管理员一般是由学生处派遣的家庭贫困学生。在招聘这些管理员时,图书馆与受聘学生之间要共同签订劳动用工协议,协议内容应包括工作时间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等五项必备条款。劳动用工协议每学期签订一次,根据工作表现情况决定是否续聘。

3、引入“激励”机制,做到奖罚分明。为了保证学生管理员所做的工作符合图书馆工作的质量要求,应派专人负责学生管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其工作质量有所检查、有所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考核和评价是建立激励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正确的考评,才会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在工作中表现好、效率高的学生,应及时予以表扬,从精神物质上进行双重奖励,以增加学生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于在工作中经常无故旷工,迟到早退,不负责任的应该严厉批评并扣其工资,必要时辞退等。

4、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合理定岗位。图书馆各个部门应根据学生管理员所学专业进行合理分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求每班都能保证有学生管理员参与协助管理。刚开始由工作人员对其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直到教会为止。如文科专业分到流通部社会科学书库,按照人头分配给每个人,再由具体的某个人对其进行帮教,理工科分到自然科学书库等,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发挥其特长,学以致用,又能很快熟悉业务。

5、发挥馆员表率作用。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学生管理员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师徒关系。在工作中,馆员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严于律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作为馆员应多关心学生管理员,加强沟通,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随着高校图书馆改革的不断深化,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管理员参与图书馆工作,他们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做好学生管理员的管理工作,发挥大学生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世大,萧晓明.扩招与高校图书馆发展对策[J].现代情报,2003.3.

[2]王文珍,陈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释义[M].2008.10.

第4篇

[论文摘要]介绍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特色,提出了专业学校图书馆特色建设的设想。

外语师范学校是一所专门培养小学外语师资的中等专科学校。在办学目的、招生对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以及教学与科研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充分体现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工作上。因此,如何根据这些特色进行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是办好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1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特色

作为培养小学外语师资的外语师范学校,是教育的“母机”之一。它首先是为教育服务的,在专业上是以外语(英语)为中心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外语师范学校的图书馆具有的各种特色。

1.1藏书特色

藏书特色是在藏书体系中突出本校主要专业的特色。作为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在藏书体系上必然具有鲜明的教育特色与外语专业特色,这些特色也必然反映到藏书等方面。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经过多年来对藏书建设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一个拥有藏书13多万册,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富于本校专业特色的馆藏文献结构体系,为更好地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保证条件。

1.1.1教育特色

教育特色应当是所有师范院校图书馆首先必须具备的,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显然也不能例外,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熟练掌握教育艺术,并具有组织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因此,图书馆藏书体系除具有中等学校图书馆的共性外,还具有鲜明的师范特色。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紧扣学校的性质、读者对象与培养目标展开。注重收藏有关教育科学与基础理论方面的文献资料,以普教为主,兼顾地方特色;以本国为主,兼及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有关教材、教学法之类的文献也在收藏之列。并择要收藏地方文献如地方志、乡土教材等,从而更好地为师范教育与教学服务。

1.1.2专业特色

作为外语师范学校,其专业特色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外语,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英语。因此,外语师范学校的图书馆在藏书上不能不以英语为重心。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办馆以来,一直尽其所能努力收集有关外语特别是英语研究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补充教学内容、编著教材有益的新内容、新观点、高水平的图书。根据本校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的具体需求,藏书向专业核心书刊倾斜,并择优收藏。本馆现有的西文文献资料占全馆藏书量的1/3,藏有英、日、德、法、俄等语种的文献资料。每年把图书购置费中的80%投入到英语专业的藏书补充上。通过日积月累,使该馆初步形成了以英语专业藏书为核心的藏书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学校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1.1.3排架特色

根据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藏书所具有的教育特色与外语特色,在排架上也应根据这些特色来进行排架,以有利于读者利用图书资料的管理。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充分考虑该校学科性,适应读者的检索习惯和要求,本馆实行中文、西文文献资料分库管理,并实行借阅一体化。原版外文文献资料分开排架,并用书标颜色区分开来。这种排架方式大大方便了读者,有效提高了办馆水平与服务质量。

1.2检索特色

作为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在检索方面必然要具备自己的特色。图书馆采用WEB检索方式,利用浏览器(IE·NETSCAPE)进行书目检索,同时,对检索结果能根据书名、作者、出版社、索取号等多个检索点进行二次检索,操作简单,一目了然,方便快捷。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采用了这种检索方式,大大地满足了读者检索的各种需求。

1.3读者特色

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读者对象既有中等师范学生,又有大专生,还有教师。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求要满足,馆藏建设必须顾及到。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要,除了对师生进行系统的检索和利用文献知识的教育,培养师生开发利用外语文献信息资源的意识和技能外,考虑到该校是以文科为主,在藏书建设上,也侧重补充文科方面的文献。

1.4服务特色

文献收藏是文献开发利用的基础。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是在有所“藏”的情况下来开展的。读者服务贯穿素质教育特色,师范是园丁的摇篮,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图书馆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活动,体现在推荐书刊、解答咨询等活动中,并通过馆员日常的言传身教对读者施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多年来坚持特色服务,在工作中坚持了征询各教研组和专业任课老师意见的选书制度,还定期举行全校教师集体选书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4.1馆员特色

中专图书馆人员少,分工不细,工作人员往往是一专多能。懂管理、懂图书情报知识仅仅是基本功,懂外语才是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决定了其专业队伍的外语专业化。因此,作为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图书馆管理、图书情报及外语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办好图书馆,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1.4.2信息特色

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必须注意形成自己的信息特色,建立外语学科文献信息的网络化。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典藏书库收集了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外语资料,期刊阅览室也订购了外语剪报资料和“人大复印资料”,并提出建立外语文献信息中心网络的构想,从而在外语学科文献信息的网络化建设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专业学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

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要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对外语文献信息日益增长的需要,当前我国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根据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特色进行建设,使之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完备的文献信息服务。

2.1增加经费投入,加快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及网络建设

加大投入,建立校园网及电子阅览室是加快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急需解决的任务。首先应尽快建设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园网,因为网络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必由之路。利用网络达到合作建设馆藏、进行联合编目、实现馆际互借目的,通过地区与地区之间、馆与馆之间的网络化来实现资源共享、节约经费、提供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建立外语文献数据库。文献数据库是图书情报自动化的基础。应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加紧建设有特色的各类型专题数据库,实现计算机国内外联网,从而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2提高馆员素质,开展富有特色的信息服务

人才是信息服务的关键所在。拥有一批在外语文献搜集、整理、典藏、利用方面能够提出较有影响的观点或意见的高层次人才,掌握一种以上外语、能够从事其它语种的文献开发与利用的专业人才,这是保持和发展图书馆外语特色的关键所在。以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为例,目前,从该馆队伍的现状来看,虽然全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也占1/2,但全馆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因此,提高专业队伍的素质迫在眉睫。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为学校师生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开展深层次的服务工作,开展富有特色的信息服务。在做好图书馆的常规工作的同时,要树立深加工观念,主动编制专题索引、专题目录等二次文献,以及编写综述、书目指南等三次文献。围绕重点服务对象,及时编辑各种图书目录(专题目录、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等)、新书报道、论文索引等。通过开展对文献的

二、三层次深加工,提供对文献资源揭示的深度与广度。还应重点开发有关外国语言文献资源,建立语言教学文献、教学科学信息数据库等作为本馆的名牌信息产品,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而且可以为中小学英语教学提供特色服务。

参考文献

[1]度瑞.论新时期中专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论坛.1999,(5)

[2]刘洪波.专业资料室特色谈[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1)

第5篇

科学发展观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1]。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校资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日趋明显,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图书文献资源在深度、广度方面都要进一步提高,并向多学科、多层次及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为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应进行多元化组配的综合建设,实现从文献组织到知识与信息组织的转变,把传统文献转化为数字资源,并利用电子信息资源及网络资源来丰富馆藏,这是新时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新趋势。树立科学发展观并使之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结合起来,是高校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更新文献资源建设观念

1.1 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以人为本”应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主线。以人为本就是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以人为本”强调用户本位,就是图书馆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用户的需求开展;相反,以书为本,强调资源本位,就是说不考虑用户的需求,不考虑馆藏文献的“藏”与“用”之间的关系,使图书馆处在自我封闭状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必须更新观念,从采访到分编都应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题,从用户的需求而制定采访方案和本馆编目细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与广大师生读者的沟通,尽可能全面真实地收集读者的各种反馈信息,开发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应时常根据社会和用户的需求进行调节,以适应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

1.2 加强多元化思维观念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主要以印刷型为载体的文献为主,其他载体如录音带、录像带等也有少量收藏。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同时文献剧增及文献信息资源载体向多样化发展,文献类型出现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非传统纸质的数字化文献。网络的出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的采集对象不再只是传统纸质文献,可供图书馆服务利用也不再局限于本馆所拥有的现实资源,而是注重对网络信息以及电子文献的收集、整理、利用,出现了虚拟馆藏。信息资源内容范围也有了更大的扩展,一是网络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的出现为数字图书馆馆藏内容范围的扩展提供了条件;二是因特网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其中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零次文献及其他信息,而许多信息是传统图书馆所无法收集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有新的发展,由传统的购买、交换、接受捐赠等途径,到现在文献采集利用计算机系统,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文献采集提供了新的途径,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处理与传播,从而提高了信息检索与传播的效率。新时期的图书馆是复合型的图书馆,不仅文献载体类型发生变化,而且在文献源、文献类型、馆藏发展途径和手段等方面均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这一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单一思维模式,接受多元化的观念,构建多元化的馆藏体系。

1.3 改变“重藏轻用”观念

传统图书馆对文献的收藏,是以文献本身的内容质量取向的,而对文献是否符合读者的要求,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则不大关心,“重藏轻用”是传统图书文献信息管理特点,影响深远。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将成为时代的灵魂,网络使知识信息的检索利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文献信息工作的重心转到“开发利用”上来,实际上就是把文献组织转变为知识信息组织,为读者选择、存取有用的文献资源、切实提高文献利用率,成为图书馆人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为达到教学评估标准而使馆藏“跨越式”增长,并不等于馆藏建设得到发展。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并存,纸质文献继续在建设特色馆藏中发挥主要作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使之有序化,将图书馆服务容入网络大环境,信息下载、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合理复制等网络“存取”,为用户提供最直接、最高效率的知识信息服务。

1.4 学科馆员素质观念

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图书馆员提高素质,提倡培养学科馆员[2],优化人才队伍,使其在学科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等比例结构达到最优化,既要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文献学、信息学方面知识和技能,又要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对重点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

2 文献资源建设新模式

2.1 建立有效的采访模式

导入有效的采访模式,是文献资源建设的关键[3]。传统图书馆普遍存在采购途径单一、资源开发程度不深、采访体制老化等问题。要改变这些现象,首先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多元性,从科学发展观来制定和完善采访制度;其次,要结合学校教学、科研对文献的要求,确定文献采集的方向和方式,并加强对外交流。图书馆采访人员是文献建设的直接承担者,其工作在文献资源建设中举足轻重,在一定条件下,采访工作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而采访模式则为采访工作提供机制的保障。面对高校的多元化发展,对采访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掌握整个学校的科研发展和动态以确定采购方针。建立个别采访和集体采访相结合的模式,即采访不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单独工作,而是由图书馆中具有较高水平和较高道德修养的学科馆员组成“集体采访团”加盟。

2.2 重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模式

重点学科是指在众多学科基础上具有培养硕士、博士生能力的专业学科,能够完成国家或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或在某方面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的专业学科[4]。重点学科文献保障是指在高校某一重点学科或专业范围内,应用、研究和参考所用文献的收藏相当完善,完全可以支持该学科教师、科研人员进行一定深度的科学研究、教学辅导,完全可以满足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对该学科专题文献需求的整体要求[4]。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应视作整个馆藏资源建设重心,突出馆藏特点,形成特色馆藏。因此,文献资源采集目标性要强,所收藏文献资源有针对性、适用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并根据重点学科的级别来确定文献资源保障的级别,满足重点学科对所需文献的深度、广度和时效性的需求,注重核心期刊的收藏,重视灰色文献收藏,外文文献与中文文献比例合理,注意收集本校重点学科、教学科研成果,对所收集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实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纳入统一管理的轨道上来。

2.3 数字资源、网络资源与印刷型文献资源并存的模式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除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建设外,更应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资源建设。数字资源是馆藏书目、文摘、索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数据库等资源。图书馆利用自动化系统共享馆藏资源,也可利用联合书目系统进行馆际间的书目共建共享;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资源,除自己加工外,还可以利用购买补充;还可以通过购买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网上数据库(资金不足可采用联合购买方式)等来丰富数字资源建设。

网络资源具有地理分散、组织松散、类型繁多、随机性强、非规范、跨时空、跨行业、语种多等特点,给人们的查询和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对网络资源要做好组织管理工作[3]。网络信息的选择要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建立明确的网络信息源选择目标、确定主题和收集范围,通过学术领域的专家和学校的教授、学者推荐、介绍,作为选择确定核心网址和网站的基本依据,做好网络导航服务,向用户提供资源的地址链接。做好网上一次文献资源、二次文献资源的组织,进行分类整合,并按一定分类体系存储,建立专题资源建设,向用户提供分布情况,指导用户查找。

2.4 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模式

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即由图书采访人员依照本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政策和馆藏原则,有计划、指导性地组织不同层次的读者持续地参与现场挑选、书目圈选或推荐购买,从而获取文献的方式。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可以借助读者的科学专业知识,选择与学科相适应的文献,加深对学科领域所需文献的认识,深入了解各专业所需的教参和教辅,及时捕捉到学校科研的最新动态,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学校科研服务。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读者面要广,包括学科带头人、专家学者、普通教师和研究生读者、本科读者等,建立长期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专家队伍。读者参与文献资源途径有:①参与现场采书;②网上荐购;③书目圈选;④特殊荐购等。

3 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及评价

3.1 以教学科研服务为目标

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要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除了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外,还要有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作保障。图书馆服务要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境界,就要进行服务创新,改进服务机制,树立“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理念,开发深层次、多形式的信息服务。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用户,特别是带有重点科研课题的用户,挖掘开发信息文献资源,提供专题服务、引文检索、项目背景分析、科研产出能力评价、学术期刊检索、项目查新等深层次服务,以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另外,利用网络进行远程信息服务,网上咨询服务(包括电子邮件、留言板、网络会议、聊天等方式),文献传递服务,教学与学习支持服务,网上培训等多形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2 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评价

传统馆藏文献评价标准强调文献采访的质量,以藏书的内容、结构和藏书的利用为主要指标,而往往注重馆藏量,以“重藏轻用”来取向,以拥有文献量来判断资源价值。而在网络信息大量涌现的今天,对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评价必须突破原来馆藏评价的范围,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已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对各种资源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馆藏文献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对实体馆藏数量和质量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能力进行评价模式,包括文献保障率、读者满足率、文献覆盖率以及馆藏文献的知识信息含量、馆藏文献结构、馆藏文献利用率等。文献的利用不只是纸质文献的借借还还,更应重视网上资源信息利用,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利用,人均可获馆藏信息量、人均数据库信息量、所推荐的重点网址、网页的点击率,用户对网上资源文献信息的下载、存贮与传输的操作是否容易掌握以及相关数据库的链接度和利用的易难度等都应该作为评价标准。

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科学评价还应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可持续发展要求文献建设要保持协调性、持续性和整体性[5]。协调性要求文献资源建设要根据本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根据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从内容和文献载体形式上科学合理地建立馆藏文献资源体系。持续性要把当代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要以未来的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制定当展战略的前提。可持续发展必须是整体的发展,破坏了其中的一部分,其后果必将波及整体,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一个整体,其可持续发展要以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为目标。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把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的计划性,根据学校馆藏文献的实际,按照学校的发展规模的要求,制定文献资源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使文献资源建设得到持续、渐进、有序、健康地发展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建中.图书馆发展呼唤科学发展观[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3):5-6.

[2]王瑛.高校图书馆与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5(7):70-71.

[3]付先华.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为教学科研服务[J].理工高教研究,2005(3):78-80.

第6篇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 阅读推广 探索 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034-01

前言

应用学校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服务,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知识储备,营造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山东邹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传承,一直以来都很关注全民阅读的推广,为公众提供了开放性的平台和广阔的阅读空间,不仅推进了全民阅读服务,而且提高了公众的文化水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全民阅读推广诉求,加强学校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阅读平台。

一、学校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优势

1.丰富的资源储备

学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主体是学生,其具备丰富的图书资源、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等。馆藏量丰富,图书类型包罗万象,包括图书、期刊、报纸、论文、杂志、视频和音频等,能够满足不同领域人员的阅读需求。

2.现代化的服务方法

当前,学校图书馆逐渐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阅读和检索条件便利。图书馆中包括数据库、自动化设备、无线网络、电子图书扫码下载等,与现代社会背景下公众的阅读诉求相匹配。同时,文献检索系统也更加方便快捷。阅读者不仅仅能够阅读纸质图书,而且能够进行电子文献的检索和查询,在查询深度和广度上也有所突破,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更加多样化。

3.开放的服务机制

全民阅读推广中,中学图书馆已不仅仅面向该校学生,服务领域更加广泛。它既满足了本校学生的阅读需求,也为社会团体和社会机构等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它是对传统封闭式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1]。

4.社会教育功能

全民阅读推广,拓宽了学校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使它逐渐担负起了对该区域公民的教育职能。优质的阅读服务,能够开拓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知识储备。它从根本上对学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了创新。

二、学校图书馆在全民推广中应采取的策略

1.针对不同群体诉求开展阅读推广

1.1 结合年龄段进行阅读推广

首先,儿童阅读服务。儿童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校要结合幼儿的阅读诉求,与幼儿园、家长和相关社会机构等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有针对性的为儿童推荐适合他们的图书。并定期与相关机构和幼儿园合作举行儿童读书会或者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山东省日照市尼山书院为例,虽然它不属于学校图书馆范畴,但是其在暑假期间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国学体验活动,为广大少儿提供了书法体验课、国学经典诵读等精彩课程,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参与到阅读中来,感受国学的魅力。

其次,青少年阅读推广。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懵懂期,他们借助课本、小说、杂志、电影、漫画等获取信息,信息获取途径更加多样化。身处网络时代,使他们对图书阅读表现的极为淡漠。学校图书馆要结合青少年的诉求,对传统图书和新媒体进行双向应用,以崭新的设备和青少年纸质读物,鼓励他们参与到全民阅读中,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2]。

1.2信息弱势群体阅读推广

信息弱势群体包括残疾人和文化弱势群体等。学校要结合他们的特点和阅读诉求,对其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服务。

首先,残疾人阅读推广。学校图书馆要结合残疾人的生理特点,为他们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特色化服务和志愿者服务。例如,当前,山东省部分学校已经建立了盲文阅读室和有声读物阅读室等,为盲人提供阅读服务,也逐渐丰富了盲文图书的馆藏量。部分人双腿不便,图书馆也为他们提供了轮椅、推送员,以及志愿者上门服务等,保障了残疾人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参与度。

其次,文化弱势群体阅读推广。部分群体受到经济条件和个人能力的制约,在文化层面存在缺失。学校图书馆不断丰富自身的服务模式,积极推行流动图书馆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等,提高了他们日常阅读便利度。例如,某学校与工地建立合作关系,以流动图书馆和志愿者的双向服务模式,为民工提供阅读服务。

2.构建多元化阅读平台

当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人们的阅读空间更加广阔,阅读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学校图书馆要改变传统以纸质图书、杂志和数据库为主体的服务模式,借助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开展新书推介、名著导读、专题资源推送等服务,与读者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关系。进而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对网络资源和数字图书馆进行整合和完善,通过在线阅读平台,为人们提供优质的阅读推广服务。例如,某中学通过对新媒体和传统阅读方式进行同步应用,探索出“深・身阅读”推广模式,打造阅读文化品牌,建立阅读推广长效机制[3]。

3.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提升全民参与度

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馆藏优势,借助各种各样的讲座和读书交流活动等,让读者真正参与到全民阅读推广中来,与名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满足自身的知识需求。同时,也要定期举办图书捐赠活动和图书推荐活动等,既能够在全民阅读推广中提供基础硬件设施,也能够呼吁高素质读者参与到图书阅读和交流活动中来,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落到实处。例如,山东某中学与各类高校、书店和社会团体等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关系,应用媒体和报纸等进行阅读宣传,提高了人们的阅读认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校园,参与到全民阅读中。

三、结语

学校图书馆不仅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服务,也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和馆藏储备,积极参与到全民阅读推广中,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广阔的阅读平台,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诉求,推动全民素质的提高,让人们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综述[J].图书馆杂志,2016,(02):103-110.

第7篇

1 调查思路与方法

(一)调查思路

本次调查以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图书馆为例,以期通过实地走访、自填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小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评价和需求,厘清南山区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拓展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模式,建设适应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园图书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

1.文献法

利用方正数据库、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搜集期刊、论文等文献中反映的研究问题,整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构建合乎逻辑、有据可依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作为调查基础。

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学生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对学校图书馆管理各方面实际状况的满意程度,采用了问卷法,较为客观的全面的呈现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内容设计涵盖以下范畴:(1)校图书馆的阅读基本条件,如是否干净整洁、是否光线明亮等;(2)文献满足学生情况,如图书的种类、数量、更新频率等;(3)借阅制度及开馆管理,如借书制度、阅览制度、开放时间、开放时长等;(4)校图书馆开展文献教育和阅读活动情况,如是否会开展文献信息检索教育、是否会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等;(5)馆员的基本服务,如校图书馆老师的服务态度、借阅手续的流程和效率等;(6)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情况,如是否经常去校图书馆、是否经常谈到校图书馆;(7)对校图书馆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56份,回收1052份,有效问卷1050份。

3.访谈法

本此调查采用结构式访谈,笔者对部分学生以及学校的图书管理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对学校图书馆管理现状的看法、建议及评价等,并用访谈资料佐证问卷调查所得结果。

2 调查的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从阅读的基本条件来看,95%的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整体环境(包括整洁程度、光线、空间布局、座椅的硬件设施)非常满意,但是也有3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电子阅览室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与图书管理员的交谈中,也有35%的图书馆员希望可以引入自助借书的网络平台建设。从文献满足学生情况来看,70%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和数量基本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也有5%的同学表示,希望图书馆能多进一些图书,包括电子书。对于学校的借阅制度及开馆管理,65%的学生都感到满意,更有10%的学生希望开馆时间可以延长,或是周末可能开馆。80%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能够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98%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学校开设有阅读课,而且他们非常喜欢上阅读课。但是关于图书馆员的基本服务方面,60%的学生都表示希望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态度可以有所改进。75%的学生都表示他们经常会去图书馆。

(二)图书馆开展的读书活动

笔者通过与图书管理员和学生的访谈了解到, 近年来学校图书馆举办或参与的各种读书活动,每年每校平均达16.58次;许多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文学社团、书评会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校报校刊的编制、交流工作步入常规。除了开展常规的图书活动,各个学校还会根据各自的情况,探索开展特色活动,如邀请专家、名人到图书馆共读一本好书;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成立教师读书协会;开展校级、班级“小书迷”评选活动;开展全校性图书漂流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推动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对图书馆功能利用情况不足

在访谈中,有60%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就只是一个看书、借书、还书的场所,他们对图书馆的功能感到盲然,缺乏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但是,在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推进的今天,学校图书馆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随着学校图书馆已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学校图书馆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3 学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些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笔者对中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建议如下:

(一)顺应时展的趋势,加强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图书馆虽然有一定的馆藏量,但主要仍以纸质图书为主,电子阅读还不是主流。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小学生的阅读呈现数字化、便捷化、交互化的特点。由此可见,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学校图书馆的建设要紧形势,关注中小学生新的阅读特点,添置适合中小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设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购买电子出版物。同时,有条件的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尝试向网络化、自动化转变,实现馆藏资源数字化。

(二)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开放式”校园图书馆

“开放式”的校园图书馆,既包括时间开放,也包括空间开放。一方面,在时间开放方面,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应该不分节假日,满足师生借阅需要;另一方面,空间开放可以借鉴国外“图书漂流活动” 的理念,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联网电脑搬到校园一角、教室里、走廊上,中小学开放式图书馆的功能更加多元化,不再是单纯的借阅书籍,可以拓展出各种“角”功能,例如社团角、自修角、自由开放网络、选修课等。这些“角”不是单纯的图书馆的某一块物理场所,更是图书馆的精神领域,它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与学习氛围,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功能角的建立也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它可以作为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十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主动延伸工作触角,辅助支撑教育教学改革

在学校,一切活动都具有教育的特性,学校图书馆也不例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图书馆更要主动将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学科教学的课堂,通过开展各种层次的阅读推广活动及参考咨询,有效发挥辅助支撑教育教学的职能。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料要盘活为教育教学资源,与学科老师保持联系沟通,了解教学进度,推荐相关教辅书籍,将图书馆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及教研中,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四)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中小学图书馆服务水平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是中小学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点。首先,学校图书馆应配备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管理素质较高、事业心较强的专职工作人员。其次图书馆管理员应转变工作馆内,将图书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只有不断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才能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最后,建立严格的上岗考核制度,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我区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吕星宇,占盛丽.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问题和对策――兼论国外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经验[J].上海教育科研,2010(1):39-42.

[2]马国华.中小学图书馆(室)事业的现状与思考――鸡西市中小学图书馆(室)调查报告[J].图书馆建设,2005年(4):59-61.

[3]F.少年儿童心目中的学校图书馆――2003上海少儿阅读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13(6):35-37.

[4]王艳伟.浅谈学校图书馆的作用[J].黑龙江史志,2015(11):284

第8篇

论文关键词:生本教育 学校图书馆 知识管理 服务

基础教育改革,是时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基础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亦随之而发生了变化,师生对知识和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文献信息量迅猛增长的今天.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是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为做好学校的知识管理工作,为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多样性和主体性发展.把学校图书馆构建成一个中小学知识和信息资源中心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基础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1.以生本教育为理念构建中小学知识和信息资源中心

素质教育就是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的智力与潜能的开发,从小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实践与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养成,除了在课堂上接受教育外,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配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在指导学生阅读.丰富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在活跃学生业余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先生说:素质教育的核心阵地在学校、在课程、在教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是通过课程集中体现出来,并通过教学活动转化的。“现代教学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而且包括了四个功能:一是告诉学生需要学习什么问题:二是为了解决问题需要的书,不仅仅是教材,还包括其他参考书和网书馆里的书:三是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方法.以使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得到培养和训练,包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技能:四是使学生懂得所学的知识有哪些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去查找这些知识在社会生活、社会生产上的应用。”我校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自3年前运用了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依靠学生自己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学.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让学生自主寻找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路,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学校图书馆馆员定期为师生收集与学科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为师生更好地开展教与学做了更多的文献资源保障工作。

在生本课堂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先做后学,先学后教”,让学生先实验、探究、预学、尝试练习等途径,使学生直觉地、感性地、综合地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以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从而产生质疑.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学生对知识感悟才深刻,才易于内化知识。让学生“自己学、自己做”,把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带进课堂,带到小组和班级并进行讨论或争论,自己找到解决方法。

生本教育的实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比以前浓,阅读量增多,阅读能力增强,潜能得到发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写小日记.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更经常上网或到学校图书馆看书或查找资料。从2004年度到2006年度,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和查找资料的人数、借阅量也逐年增加。近年.由于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增多.既可在家中上网.又可到校内外图书馆查找信息,造成2007年度在校内图书馆的借阅量曾有所下降,但在2008年度,由于校内图书馆馆藏有所增加,学生可直接到校内馆查找所需内容和在课余时间到校内馆享受阅读的乐趣借阅量又有所提升(见附图)。

由于教育观念的更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信息情报服务中心的学校图书馆.在近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中.特别是我校在运用了生本教育理念后,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会。图书馆要根据科学技术和时代展的趋势.按照我校的实际,加强藏建设,及时补充具有本校特色、思想性强、知识性强、符合青少年学口味的优秀作品,使其成为教学知识库,协助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这为实施“生本教育”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为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文献信息的保障。

2.加强知识管理.积极为生本教育服务

2.1加强知识管理为生本教育服务创造条件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所以,新时期的学校图书馆如何合理配置馆藏资源,以满足师生读者对文献的信息需求,是学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配合学校办成一所有特色的优质学校,学校图书馆如何把收集的知识和信息管理得好,更是学校图书馆的机遇和挑战。然而,要有效地利用知识,就要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整理使之成为有序的文献系统借助各种搜索引擎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检索,包括关键字检索、全文检索,以便于学校教育教学利用。学校图书馆是与知识管理结合最密切的机构之一。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有别。知识管理是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其内容是指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信息管理则注重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它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语言方式来传播的知识。隐性知识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也难以传播。学校对教师开展知识管理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具体形式、一种核心推动力,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的艺术。其本质是促使教师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以提升教师在组织中有效运用知识的效能,促进其专业不断发展。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管理对学校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学评价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应创造一种让每位教师都能愉悦地共享知识的环境。并提供最方便快捷的平台,使知识在校园里流动起来。按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教师们的集体备课活动,对学校构建知识和信息中心起着促成的作用。

在学生当中实施知识管理.着重培养学生知道如何know—how1的能力以往传统的教育限于传统知识观的制约,往往缺乏实践性、动手性、高参与性的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智力培养局限在学校课堂上回答问题。而不是在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因此,造成了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缺乏个人化的隐性知识,这不仅构成了以缺乏动手能力、实践经验而显示出来的知识结构的缺陷,而且还构成了以缺乏连接知识的触点、组合知识的素材而显示出来的思维结构的缺陷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在学生当中实施知识管理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并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提供了学生实践自己所获取知识的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又是促进学生积累fknow-how)能力,积极获取隐性知识.进而创造并创新知识的一种最好途径。

2.2与师生紧密结合.促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知识管理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学校教育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以隐性知识的方式存在着.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今天的教师由传统知识的提供者向积极的知识促进者转变,学生的角色亦由一个纯粹的知识消费者向知识创造者转变。因此,图书馆藏书建设必以适应课程变化,使图书馆与教学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与各学科的教师合作。为学生创设条件、激励和启迪学生去学习新知识,思考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启示下自己主动去建构知识,应用知识。进而创新知识。

2.3创建学习型组织,形成知识共享环境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 服务 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212-01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扶持力度,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发展方针。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单纯的依靠课堂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加强高职在校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及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而高职院校图书馆正是提高学生学习和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激励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服务高职学校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高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具有教育和服务的双重功能,如何开展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与阅读推广,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当代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1 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和推广现状

1.1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是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实用型阅读材料来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多以专业理论书籍为主,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阅读需求。更有一些高职学生倾向于轻松、娱乐、浅层次的课外读物。

1.2 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状况不容乐观

根据教育部调查显示,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21%的学生一年中未购过一本课外读物,而有18%的学生到图书馆阅读过。造成了高职院校大量图书资源的浪费。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将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上网、旅游、看电视等消遣方式,高职院校的书籍借阅率持续下滑。同时,高职学生阅读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只是为了应付学业、技术或论文而应急式阅读,或者是进行快餐式阅读,缺乏系统性阅读规划,或者将阅读当成自己提高能力的习惯,导致阅读的效果不佳。

2 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与阅读推广效果的对策思考

2.1 建立阅读服务引导机制

目前,高等职业学校虽然有部分图书馆导读员,但多是学校老师或工作人员兼任,缺乏专业的专业人员和专门的部门负责进行图书馆服务与阅读推广。因此,首先,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可以通过建立阅读推广委员会的形式,阅读推广专家委员会是阅读推广委员会的领导机构,可在高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内设日常工作机构,统筹、规划与指导全校阅读推广与服务工作。应建立阅读推广指导机构,既要组织本单位的阅读推广工作,又要抽调专家研究广大学生和教师的阅读行为,以促

进全校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同时,高等职业学校还应鼓励学生成立阅读协会、书友会、读书沙龙等阅读自助组织,在阅读推广委员会的统一安排下,创造性地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文化活动。其次,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图书馆导读员队伍,对于具备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可以选择专人来担任,而对于规模较小的高等职业学校,可以由辅导员或者是班主任来兼任。同时,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其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实效果。

2.2 建立学生公寓阅览室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破冰阶段,高等教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样面临着转型,由传统的固定式教育转变为灵活的学分制教育。实行学分制后由于班级观念淡化、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由教室转到了宿舍、学生的活动模式也由集体转为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公寓必将成为高等职业学校育人的重要阵地,建立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工作体系成为突破口,所以学习型公寓建设既是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期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需要围绕学习型公寓建设的总体目标,转变图书馆的办馆形式,从传统的单一借阅地点向走进学生公寓试点,建立学生公寓阅览室。这种服务模式的改变不但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边界,而且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极大的推广了高职院校学生阅读需求,让图书馆服务真正融入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把图书馆办成广大学生和教师“身边的图书馆”、“家中的书房”。

2.3 建立心理成长阅览室

现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独身子女,个人主义强烈,群体意识较差,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可以让学生们从日常生活开始逐渐地了解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性和科学性,促使他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自我调适和及时地寻求帮助。如今的大学校园没有昔日那般浓郁的象牙塔气息,由于没有了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包分配工作的优势,大学生将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压力,尤其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可能会明显感到自己的力不从心,担心着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害怕会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境地。而通过建立心理成长阅览室,可以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使大学生有一个让心灵呼吸、汲取阅读养分的知识场所,通过心理学图书为、就业指导图书以及相关技能图书的阅读,可以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学生们在阅读中及与老师、同学的相互交流中完善身心、健康成长。

2.4 推广阅读新形式―“活体图书馆”

高等职业学校图书馆通过阅读推广工作使广大学生和教师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自身思维和思辨力。电子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阅读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人们除了传统的纸质阅读外,还有视频、音像、网络等等的阅读方式。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活体图书馆”开始盛行全球。其以人为本,活人图书,采用面对面形式的交流,帮助人们认识自我,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受到广大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普遍欢迎。高等职业学校图书馆举办“活体图书”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图书馆活动,而且可以提高广大学生和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的主动性。当广大学生和教师参与“活体图书”阅读活动后,极有可能会自觉到图书馆寻找与之相关的主题文献资源,作进一步的阅读和了解,从而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何芬.高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阅读指导工作的新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