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

时间:2022-08-21 05:41:18

导语:在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

第1篇

(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

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得到了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转型期,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工业化:正由工业化中级阶段末期向高级阶段初期迈进。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按照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的划分标准,考虑美元自身贬值、汇率变化、购买力平价等因素综合起来判断,我们认为,目前**工业化正处于由中级阶段末期向高级阶段初期转变的过程中。几个主要指标:以人均GDP衡量,预计****年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将超过4000美元,即将完成工业化中级阶段。以非农增加值比重衡量,****年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为超过93%,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以非农就业比重衡量,****年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达到80%以上,已超过上中等收入国家1997年75%的水平。但按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的比重来衡量,**年**第三产业产值虽然超过中级阶段的28%,但离完成工业化的50%也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从总体上判断,**正由工业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处于工业化转型时期。

**经济增长方式: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当前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时期,资本要素投入呈现加速态势,投资主体从单一依靠政府转向依靠企业、外资、政府、社会的多元化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即将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46.5亿元,同比增长29.8%,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17.5%,位列嘉兴各县(市)之首。其中,光机电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65.9亿元,同比增长6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接近1/4,预计**年光机电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可达100亿元,成为**工业增长的火车头。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整个经济增长的集约化趋向日益清晰。同时,资源、要素、环境的多重制约,也迫使**经济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技术创新的力量在增强,**经济增长已处在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时期。

(二)推动发展模式转型,需要科技创新体系的强力支撑

工业化的不同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也完全不同。一般而言,工业化初期,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土地、人力等要素的大量投入来推动,工业化的中期则主要依靠资本的投入来推动,到了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时期,科技就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比较研究也同样表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方式是不同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以下时,对技术的需求方式一般以引进、仿制为主;达到1000美元至5000美元之间时,一般以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改进为主;超过5000美元时,则以自主创新为主。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即将达到5000美元这一临界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是**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关键。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将难以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只能继续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得短期的经济增长。所以,在发展进入转型期的关键时刻,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通过提高产业技术和创新能力,拓展发展空间,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是**经济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近年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的问题日益突出,自主知识产权匮乏已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障碍。不掌握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国际竞争中把握机遇,甚至可能丧失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在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国际竞争力。

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一方面科技创新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愈益突出,社会的全面进步对科技创新的依赖性逐步增强;另一方面经济对科技的需求不断衍生新的变化,创新已逐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动力。因此,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关系**在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全局性的大事,这正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背景。

(三)提高科技水平已经成为**发展的最紧迫任务之一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工业化仍然是**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工业化的核心内容是发展制造业,因此,发展制造业仍将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产业主导方向。尽管**制造业发展迅速,形成了服装、光机电、箱包、纸业四大特色支柱产业,部分产业或行业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要完成工业化,制造业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制造业质量看,总体水平不高。一方面,产业优势不突出,产业链短、关联性差、配套能力较弱,集聚效应不显著;与周边地区发展模式相似,产业结构雷同。另一方面,产品结构不合理、差别化不足、档次不够高、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从三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关系看,只有制造业的充分和超前发展,才能引致服务业亦即第三产业的繁荣。**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关键原因在于目前其工业发展水平还难以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和支撑。要推动第三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重视制造业发展,提升工业的产业层次。

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供给方面看,**经济粗放增长、低效运行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结构调整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极为迫切。因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亟待通过提升制造业水平来优化其产业结构。这不论是对于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加速工业化进程,还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要提升和发展制造业,必须依赖科技创新。就**当前情况而言,不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十分重要,而且对于目前仍处于主体地位的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与发展也同样不可忽视。此外,**在发展服务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等方面,都存在着强烈的科技需求。

二、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条件与基础

(一)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有利条件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的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

1.社会各层面的科技创新意识大大增强。政府层面,**市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成立了科教兴市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创建省科技强市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从而在整体上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氛围。同时,以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具体工作为抓手,政府加强了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也取得了明显成绩。顺利通过了**—**年度、**—**年度的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科技进步水平在全省的排名不断上升。市各级科技部门和经贸部门把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建设等作为创新工作的切入点,构筑科技创新的平台体系。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1个,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4家,**市行业科创中心3家,企业研发中心47家,整个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走在嘉兴市前列。

2.科技创新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基本具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连续多次进入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百强县前50位。**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48.5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6.2%,为加快科技创新提供了扎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也在加速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特色更趋明显,特色块状经济不断升级,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新出现的一批诸如港区重化工业、光机电产业,箱包、童车、洁具等产业,尤其是以光机电产业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快发展。至**年底,**共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6家。知识产权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有各级专利示范企业7家,全市专利受理量和授权量大幅度增加,**年上半年专利申请受理量同比增长了507%,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21%。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创新积极性的增强,使**的产业层次进一步得到拓展和提升,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基础。

3.知识、技术的流动性和创新的开放性不断增强。一是利用了现代网络技术,不断拓展新型技术交易网络平台。网上技术市场为知识与技术的流动创造了广阔的交易平台,网上交易额大幅增加。二是地区间科技创新的合作与创新体系的联接得到了明显加强。近几年来,陆续开展了与乌克兰、俄罗斯、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技代表团和科技单位的科技对接活动,积极参加上海、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等国内著名科技盛会,每年有10多个项目成功合作。与上海、江苏等周边城市在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交流的同时,不断探索在科技创新网络、政策、平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互动与融合,拓展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开放性。

(二)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制约因素

1.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相对于高校和独立的科研机构,企业的创新活动更贴近生产领域,更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主体的活力,因此,在推进产业升级中,创新主体的自身效率和技术供给的有效性都至关重要。但**的大部分企业,包括一些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对研究开发不够重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产品开发组织机构和技术创新机制,缺乏创新意识。除少数企业外,多数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还不足,重高档设备的引进、轻技术开发投入,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在相当部分行业、企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需要从深层次上解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技术成果的有效供给问题,着重在科技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产学研战略联盟、风险投资机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2.科技中介机构发育滞后。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中介机构以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与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市场建立紧密联系,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重要的支撑,在有效降低创新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从当前情况看,**科技中介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科技中介机构偏少,全市只有8家,而且形式单一,大多数科技中介还是由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在运作;另一方面,现有的科技中介机构的能力与科技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内部运作机制、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3.科技创新载体明显不足。企业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尤其是有较强实力和基础的大企业、大科研院所更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龙头支撑,特别是国内外“大院名校”等优质科技资源。引进或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有利于团队式引进人才,捆绑式引进高技术项目;有利于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尽管**在创新载体建设上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产业存在“小、低、散”的特点,市域大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为数不多,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开展或没有能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缺乏大企业、大科研院所的带动支撑,科技创新载体明显不足。

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一)**科技创新体系的架构

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创新组织系统、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四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创新体系的内容,结合**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特点,我们建议**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可分解成由三个层次内容组成的任务框架体系。第一层次是科技创新体系;第二层次由知识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服务支撑平台等三个平台构成;第三层次是由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智力成果转化机制、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产业技术扩散机制等五个机制和科技管理能力、科技中介能力、创新文化吸纳能力等三个能力构成。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

综合**现有基础条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我们认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应该确立以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15年左右的努力,到2020年初步形成较完备的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和能不断激励创新的体制、文化环境,产业重点领域的原发性创新能力有大的飞跃,基本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特点,以及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系完善、结构合理、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能实现主体联动、资源流动、市场推动、区域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

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较完善的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智力成果转化机制、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产业技术扩散机制等五大机制,科技管理能力、科技中介能力、创新文化吸纳能力等三项能力建设比**年有明显的提高,科技创新体系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支撑三大平台基本形成,区域产业技术发展实现由模仿创新型向合作创新型和自主创新型转变。形成1—2个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产业集群;拥有若干个具有全省先进水平的行业性科研基地和研发中心;涌现若干个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1.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形成能促进公开公平公正自由竞争、以法律法规政策和创新氛围为主的创新市场动力。主要包括:法律政策环境,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各类主体间建立非歧视关系等;企业内环境,包括企业创新制度、创新关键人才培养、使用制度、企业内薪酬及创新激励制度。产业内环境,包括良好的企业间合作、产业内相关企业成熟配套,政府产业研究经费投入到位等。

2.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知识创新能力方面,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培育优势学科的技术创新源头,建设知识创新系统。建立促进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机制,在资助基础性研究的同时,制定促进成果转化的机制;资助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同时,建立联合开发的利益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技术研发中心的建立已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因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要加快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

3.提高人才集聚能力。建设能够满足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需求,以技术领军人物带头,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队伍。着重引进、选拔和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直接从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科技产业化、高层次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包括科技型企业家)人才,以及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持续科技支撑的相关科技人才。

4.提高技术转移速度。建设以促进知识和技术转移为目标、以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社团为载体的创新服务系统。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中介机构以专业性、知识性劳务投入取代资本投入或体力劳动投入,对提高技术转移速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社团的纽带、桥梁作用,能够更好地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并运用市场调节功能,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细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侧重于与科技中介机构合作,以加速寻找优秀科技项目的进程,技术持有人或项目发明人如果与科技中介机构合作,把自己拥有的项目委托给科技中介机构来运作,能够大大缩短投资寻找的时间,也将提高项目对接成功的机率,能优化创新环境,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同时,中介机构能够提供综合服务,推动高技术产业化进程,规范市场行为,实现对市场的监督与调节,从而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科技中介机构的健全程度,直接决定技术转移速度的快慢。

5.提高资金筹措能力。建设保证创新投入、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投融资机制。创业基金所进行的是高风险的战略性投资,为了鼓励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的发展,必须制定有利于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发展的政策。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的政策环境。这些政策应包括:(1)政府支持性融资。如提供与风险投资配套的政府低利息长期优惠贷款、为风险投资对象的银行贷款提供政府担保等等;(2)政府采购。对一些风险投资企业的产品,为鼓励发展,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政策予以支持。

6.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建立与长江三角洲、全国各地、全世界共同进行科技创新合作的机制。围绕充分利用区域、全国乃至全球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中心,探讨加强科技合作新模式、拓展合作新思路,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科技发展服务。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和组织重大科技合作计划。推进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分院建设,加快科技工业园区和企业孵化器等建设,鼓励和引导具有竞争优势的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致力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强化科技创新的基石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民营科技企业是各类企业中最具创新活力的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是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的生力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和社会融资为支撑的科技企业资金支持体系;加大力度支持企业设立各种类型的研究机构和中心,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鼓励三资企业在**设立研发机构,吸引跨国公司在**设立研发机构,形成**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还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营科技企业等国内企业在**设立各类民办技术创新机构和研发中心等;鼓励企业与其他主体合作,应进一步健全**市“产学研”协调系统,从而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增加科研投入,完善自主创新的投入机制

尽管**高新技术产业的各项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投入强度仍显不足。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经费投入强度一般保持在8%-10%,而近年来,****年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预算支出的4.5%,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甚远。为此,必须加强政策力度,改变这一状况。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二是加大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带动企业不断增加对科技经费的投入。三是创新投入机制。要运用各种杠杆,加大对社会资金投向的引导力度,逐渐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导地位。

(三)促进产业集聚,形成科技创新的自主加强机制

产业集聚或称企业集聚是指若干企业在某个地理空间的集中现象。**目前产业集群处于初级阶段,产业的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集群层次低。目前正进入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采取鼓励产业集聚的政策,对于促进科技创新非常重要。政府作用的关键在于为产业集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产业政策应当以增进区域竞争优势为目标,研究和建立有助于企业集群和创新聚集的政策体系。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

在发展导向方面,发挥市场经济对技术创新的导向和驱动作用。在发动主体方面,以政府推动型的工业化要向以民间资本和市场力量推动为主的工业化转变。新型工业化需要民间资本和科技产业的结合。如果说国有企业是传统工业化的主体,民营科技企业则是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

总之,通过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全社会的科技投入总量需要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增长,科技资源的配置结构需要做出重大的调整,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它不仅是研究开发成果的主要应用者,而且也是研究开发经费的主要支出者和研究开发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必须实现科技发展战略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跨越。

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保障

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市场与政府的密切配合。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中不仅承担着组织、指导、管理的作用,有时政府还是体系构建的直接参与者。因此,政府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到位又不越位,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研究

目前,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研究工作,把对创新体系的研究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不仅要从总体上研究创新体系构建的政策和战略,也要研究具体工作中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和重点;不仅要研究国际前沿理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也要分析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不仅要研究本地创新体系的构建,也要研究如何使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及周边地区创新体系实现良性互动与对接。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正确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围绕**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方式的探索,为政府中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立适应创新要求的科技管理新机制

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强化政府调控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科技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财政科技经费重点投向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切实发挥好财政科技资金的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微观创新机构自身活力。当前,推进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是地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市地方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要通过转为企业、进入企业和转为中介机构等方式向企业化转制。要把转制与改制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产权多元化的实现途径。

(三)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

科技管理部门要把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积极培育骨干科技中介机构,构筑科技中介信息平台,指导和推进科技中介资质论证和信誉评价,研究制定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科技中介从业人员和管理干部的培训,培育扶持行业协会,使其发挥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协调、交流作用。针对**中小企业面广量大的现状,政府科技部门要围绕科技中小企业的困难和需要,构建完善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技术平台和信息平台。结合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具备条件的科研机构转为中介机构,以形成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各类技术服务机构、企业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网络。

(四)加快创新载体建设

进一步确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政府要采取必要的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把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的关键措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知识产权资本化,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技术进步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在本地建立中试基地,实现科技链与产业链的更好对接;鼓励所有企业都能开展研究和开发活动,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鼓励产学研之间建立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技术创新合作,积极发展产学研联合体,促进知识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在现有的长三角清华研究院等合作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鼓励和吸引科研院所把自身的科技优势与我市产业优势相结合,鼓励、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办研究开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采取股份股制的形式,共建科研生产联合体。

(五)加强长三角城市间科技创新体系的互通互融

一是要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做好与长三角诸城市的教育接轨,进一步拓展高教办学渠道。要确立以上海为自己智力依托的理念,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与上海等城市的合作,采取一切可以的办学模式,综合运用产业化发展、社会化办学、多渠道融资、横向联合和对外开放等手段,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交流,做好与长三角诸城市的人才接轨。充分利用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部分现有人才的转移溢出效应,通过机制创新,采取办法引进、留住人才为我所用;利用政策鼓励企业充分挖掘上海离退休技术人员的作用,鼓励企业与长三角各城市的科研院机构、大专院校加强联系合作。三是进一步加强科技信息化建设,做好与长三角诸城市间科技信息接轨。**信息化建设要在加强自身区域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主动顺应上海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积极联接上海信息网,延伸上海网络应用系统,吸收上海信息资源。四是进一步完善科技市场体系,做好市场接轨。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合作平台的构建,共同打造长三角的“研发中心”,同时联合共建网上技术市场,积极参与、推动长三角地区城市联合举办网上科技成果展销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技术交易,联合共建科技资源信息网、高新技术信息网、高技术人才专家库、建立长三角知识产权协作网络。

第2篇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为掌握学校课堂教学情况,推进“轻负高质”教学研究,**年11月24—26日,淳安县教育局教研室对**镇中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体调研。调研期间,科学学科教研员听了九年级的课6节、八年级的课4节、七年级的课2节,共12节。听课后,按年级分三次与开课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参加了最后的调研情况反馈会议。因种种原因,原定要进行的备课、听课和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检查没有进行,使本次调研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镇中科学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他们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较高,没有明显弱势的教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教学观念较先进,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水平在县内处于较高层次。具体听课情况见下表:

二、教学中的优点和亮点

1、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处于县内同学科的较高水平。大部分老师的课的设计都能努力争取三维目标的实现,自觉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地结合到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中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2、对课堂教学常规的认识和落实普遍较好。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教学常规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意义,自觉落实课堂教学常规。重视课堂的引入和小结,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注意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有序展开,教学效率较高。

3、多媒体的选择使用恰当,与板书结合较好。教师能合理选择、编辑和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避免了多媒体的错用、滥用现象,使多媒体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在使用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能注意板书的结合,避免了“放电影”现象。

三、教学中的不足及建议

1、加强学习,完善专业知识。初中科学的“合科”教学对科学教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初中科学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专业知识有缺陷的问题,致使课堂教学中存在讲不到位甚至讲错的情况。**镇中初三科学一直是“分科”进行教学,因此这一问题可能更严重一些。学校有必要建立合理的机制,促进科学教师进一步学习,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缺陷。

2、以“能”带“新”,消除“短板效应”。**镇中科学组有一批教学理念先进、自身素质较高、教学水平优良的教师,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落后面。要提高学校科学教学的整体水平,就要想方设法发挥“能人”的带动和指导作用,促进“新手”的更快成长,消除因部分影响整体的“短板效应”。

3、强化教研,凝聚集体智慧。**镇中科学教师教学水平在县内初中处于较高层次,但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学校要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建立科学的教研活动机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凝聚集体智慧,扬长避短,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以生为本,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堂中比较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但许多活动或不具有挑战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或难度太大学生无所适从,或看似热闹实则意义不大,或为活动而活动流于形式。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把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没有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相关活动的设计。

5、重视实验,提升科学素养。实验在科学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忽视实验,变学生实验为演示实验,变演示实验为纸上谈兵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建议学校加强科学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建设,切实提高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

第3篇

一、政府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基本情况

(一)财政科技投入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指导思想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规定,国家对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重大工程项目研究、重大科技技术攻关项目研究、重点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研究的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在经费、实验手段等方面给予支持。并且规定全国研究开发经费应当占国民生产总值适当的比例,并逐步提高,同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还规定,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年5月市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若干配套政策,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若干配套政策,其中规定要加大政府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稳步提高市和区县两级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到年,市级财政科技专项投入总量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7%,区县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占当年财政支出的平均比例达到5%。在政府科技投入总量中,通过专项资金、部门预算等形式,统筹安排各项政策资金需求。

政府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市场资源不能充分发挥配置作用的基础科研以及公益科技方面加大投入;二是为了赶超战略和提升整体科技实力所需的重点倾斜投入,特别是战略性的重大项目的扶持。其基本原则是有限、有力、有效。有限即量力而为,重点突出,不能盲目投入;有力即要集中资金,统筹兼顾,使资金更好地发挥作用;有效即决策要科学,管理要规范。力争通过科技资源的整合和政策引导作用,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主导作用,用有限的财力推动最多、最急的科技创新工作。

(二)市政府财政对科技创新投入情况

1、投入总量分析

据统计,年本市财政科技投入总量约为94.17亿元(包含中央财政拨款),比年的80.2亿元(包含中央财政拨款)增加了13.97亿元,同比增加17.42%,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6.22个百分点。其中市级财政科技投入为53.90亿元,比年的44.4亿元增加了9.5亿元,同比增长21.4%,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10.2个百分点,占当年市本级财政支出的8.86%。区县财政科技投入约为40.27亿元,比去年的35.8亿元增加了4.47亿元,同比增长12.48%,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28个百分点,平均占当年区县财政支出的3.34%。[①]

从年以来的统计数据看,市科技投入、R&D投入以及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呈逐年增加态势(见表一)。其中,财政科技投入由年的12.39亿元增加到年的79.34亿元(未包含中央投入),增长640%。相应,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在地方财政支出中占的比重也由1.71%增加到4.87%。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年比年本市无论在财政科技拨款总量还是各分项都有大幅度增加,其中科技三项费和一次性专项拨款增加幅度最大,分别达到707%和312%。

根据市财政局提供材料,市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分配如下:(1)重大科技专项资金,确保重大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项目的资金投入,并在年初预算(10亿)的基础上,支出实行上不封顶(即10亿以上)。(2)阶段性实施投入,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先导作用。年至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支持符合国家和本市产业发展战略要求、能迅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项目。(3)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项目,推进建立产学研合作新机制,扶持集成电路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资金。(4)安排各项支持科技进步的政策资金,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对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技术予以扶持。区县财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科学事业费、科学普及经费、扶持科技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一次性科技投入等四个方面,其中,扶持科技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约15.26亿元,占财政科技投入总量的38%;一次性科技投入资金8.20亿元,占20%。

3.国内有关省市财政科技投入比较

自年以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增长很快,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达到79.34亿元,名列全国第二。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4.78%,名列全国第一(参见表三)。

另据《年全国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检测结果》中对科技活动投入的评价反映,在科技投入指数的排序中,同样排名第一。

以上各项统计数据表明:市地方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已经达到了《科技进步法》的法定要求。

二、市财政对科技创新投入的成效分析

(一)财政科技投入对R&D投入和科技投入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图一:—年市地方科技投入情况(亿元)

从图一我们可以发现,自年至年间,在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的带动下,R&D投入总量和科技投入总量随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加而逐年增加,说明财政科技投入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经过计算我们发现年,财政科技投入与R&D投入总量比约为37%,财政科技投入与科技投入总量比约为19%。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财政科技投入带动了企业资金的投入。例如:“千吨芳砜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投入782万元,其中政府财政投入90万元,占11.5%,带动企业投入692万元,占88.5%,投入比例为1:7.7;“太阳能利用器件与材料开发”项目共投入资金3627.57万元,其中市科委投入1200万元,占总投入的33%,企业自筹2427.57万元,占总投入的67%;“汽车电机可重组装配生产线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应用”项目总计支出517.70万元,其中政府财政投入100万元,企业投入417.7万元,占80%。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政府财政投入带动了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

其二、财政科技投入带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通过财政科技投入,充分带动了社会各方资金共同投入项目建设。例如,科教兴市专项资金共计27.11亿元,带动各方资金投入130亿元,其中包含了国内外风险投资、金融资本、企业自有资金、委办配套资金和国家资金等,社会资金比例达到了79%。如图二。

图二:科技投入资金来源比较[⑥]

又例如,兰生国健公司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新药项目、普元EOS面向构件的互联网应用基础平台系列中间件、中标桌面中文软件系统、科华核酸检验肝炎和艾滋病毒血液筛选系统、同杰良聚乳酸等8个项目被列为国家高科技产业化专项,获得国际资金支持近7000万元;受科教兴市专项资金资助的中微公司不仅吸引了美国38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而且争取到了国家开发银行万美元的技术援助贷款。

(二)财政科技投入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企业自主创新已成为产业界、科研界的“最强音”。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不遗余力。

例如,市发改委通过实施科教兴市重大项目加强以企业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创新源头和人才供给,进一步激发了各类企业主体的创新活力。截止年底,53个项目共申请专利789项,其中发明专利609项(占总量的77%);已获授权的专利185项,其中发明专利111项,实用新型57项,外观设计17项,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医药、软件等新型产业领域;共获取版权137项,商标99项。在2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4个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榜上有名,新傲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高端硅基SOI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展讯通信()有限公司承担的GSM/GPRS手机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的研制和开发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承担的一种冠脉药物洗脱支架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超级计算中心参与承担的曙光4000系列高性能计算机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又如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财政科技投入的激励下,其技术中心每年完成新产品、新技术项目60余项,新产品上市近30项,近三年每年新产品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占企业总销售额的25%以上,新产品毛利率平均超过35%。年至年,光明乳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销售利润连续六年保持同比两位数增长。

(三)财政科技投入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

在科教兴市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财政科技投入的资金用于弥补重大产业链中的关键和缺失环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提升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培养生物医药、船舶制造等战略产业。例如汽车产业通过支持汽车风洞、汽车用高强度钢板、自主混合动力轿车开发、“海域MB”自主整车开发等项目,推动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半导体装备产业,重点支持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化学薄膜沉积、镀铜设备等项目,弥补我国半导体装备产业链的缺失环节;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支持乙肝治疗性疫苗、肿瘤靶向药物、抗心力衰竭药物等项目,推动重大疾病创新药物集群发展。

(四)财政科技投入推动了科技创新的环境建设

科技创新源泉的培育,创新主体的形成,离不开科技创新环境的不断完善。财政科技投入在促进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构建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科学普及,加快人才培养等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例如,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专项经费8亿多元,其中,浦东新区投入张江建设经费达5.6亿元,大大推动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区则加快实施“105”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推进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孵化器建设。科教兴市专项资金支持了广源、一网两库、超算中心、集成电路研究中心等10个公共服务平台类项目,促进了资源整合与共享,为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支撑。

三、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

近年来,本市财政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理顺政府体制,强化对财政科技投入的统筹和协调

近年来,本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递增,全市各个委办都把支持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是在政府科技投入过程中,存在资金政出多门、各委办信息沟通不够、项目多头管理等问题,需要政府理顺体制,加强对科技创新资金的统筹和协调。

我们在实地调研中还发现,作为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科学院当前存在着一级财政预算功能实际缺失,所级人事管理权不足等体制缺陷,由此造成科研资金和科研力量无法有效整合,影响了上科院在科技创新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上级政府需认真研究,加以改革。

2、加快建设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考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识到,近几年来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总量增长很快,从一些统计数据和案例上粗略分析,财政投入对科技创新也起到了引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一套独立的科技投入和产出考核与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政府科技投入还缺乏公共性评判标准,我们无法完整地、准确地把握财政科技投入所产生的效果。绩效评估体系的缺乏,投入和产出的不明确,是当前财政科技投入中所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现象的重要根源。去年,市科委委托“市科技项目(评估)管理中心”,对“千吨芳砜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等十个重大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估,这是开展绩效评估的重要探索。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委托中介评估机构进一步扩大评估面,并研究和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综合指标体系,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为财政科技投入的政策制定、资金的管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在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发放和使用的运作过程中,应建立起一套独立的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以加强对财政科技投入的监控,将有限的科技资金管好、用好。

3、优化政府科技投入结构

目前,政府科技投入结构中,“重项目、轻基础”,“重硬轻软”。据市科技情报所提供的资料,年瑞典、芬兰、美国、日本、韩国的政府财政投入占R&D总投入的比例在20%至30%之间。市年政府科技投入总量84.17亿元(包含中央投入),占R&D投入的比例是37%,在总量上超过发达国家年的水平。但在结构上,五国政府的投入流向主要是(1)大学和公共研发机构;(2)扶持基础研究的同时引领尖端技术的发展;(3)壮大科研人才队伍;(4)维持高新技术初创企业的经济活动有序化,而的科技资金主要流向是应用型的科研项目,对大学、科研机构等所进行的基础性科研支持力度相对不强。

此外,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政府多数资金集中在实验室仪器、设施等硬件投入方面,存在对人力支出及运行、对项目成长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等软性投入问题。例如,据市发改委的报告,在科教兴市重大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政府财政投入在推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要形成大产业,必须依靠社会风险投资和产业资本的介入。但是,由于国内风险投资企业力量弱小,出现项目初期不敢投入,项目产业化前景明朗时没有能力投入,项目成功后被境外资本或风险投资控制,导致我们培育的核心自主产权因失去资本控制力而丧失的现象。

建议政府在基础科研以及公益科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改进科技奖励和评价制度,充分重视科技人才的创造性价值。同时在项目投入过程中,要加强对科教兴市等重大项目聚焦的力度和连贯性支持,特别要配套相关政策,加大对国内风险投资企业的支持,引导国内民间资本投入到科技创新,提高国内资本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控力。

4、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不少企业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取得了产业化的重大突破,但由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不够,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依然缺乏。政府科技投入应引导企业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第4篇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一、科学发展观与教师发展相结合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于学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科学发展观也精辟阐述了一个重大思想:既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这更让我坚信,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学生是学校的生命,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学校管理要以学生为本,但首先要以教师为本,尊重信任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发展,让管理充满人性。。

在这种理念支撑下,我们对老师的管理更人性化,没有指责与挑剔,有得是指导与引领。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教师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能站在学科教学的前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人们把教师当成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甚至还嫌不够,要求教师两头燃烧,加快成灰的步伐,把学生发展的前提建立在牺牲教师的基础之上。我认为,这是对教师生命的一种不尊重,是对教育资源的掠夺性砍伐,是对教育事业的摧残。

第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解决教育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县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逐步得到落实,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县教育的普及程度、教育质量、资源配置、职业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全国和全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形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客观因素外,与我们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重点、决策水平等无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可以肯定的说,我们在这些方面存在着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其中有些我们已经认识到、并做了积极的改进,还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我们尚未发现,更没有做过认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开展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审视我县教育工作的现状,查找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刻分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在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指导和决策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确保教育事业稳步、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措施和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三,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提高局机关党员干部理论素质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教育局全体干部在教育工作中,讲政治、顾大局,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应有的努力。但是,按照新形势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的干部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要不要发展、愿不愿发展、会不会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方面。我们往往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面前,很难正确处理显绩和潜绩的关系。开展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素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理念、团结发展理念、消除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坚定加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思想的解放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入调查学校管理的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态度正视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事实求是的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整套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管理评价体系。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按规划搞建设,向管理要质量”的教育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全面提升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民办教育和幼儿教育、促进各类教育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5篇

一、我县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发展的有利支撑,从本质上来讲,环境问题就是发展问题,它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制约的,相互促进的,是辩证统一的。因此,保护环境、珍惜环境、创造环境是科学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两型社会和“两城”建设的必然选择,相对××来讲,对环境保护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认识和理解更应深入和全面。一是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应注重环境保护。我县山峦起伏、林海苍苍,森林覆盖率达73%,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12000个,境内水系发达,溪水潺潺,鸟语花香,是一个天然氧吧。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不能舍近就远以空气质量好,环境容量大,拼资源、拼环境,应该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科学规划、统筹开发,坐大做强生态环境文章,以创建生态县为突破口,打造生态文化山城、休闲养生之都的品牌,赢取长远的发展空间。二是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应加强环境保护。我县是个有色金属之乡,矿产种类繁多,资源储量较大,经济效益明显。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当其冲的就是突出的环境问题,因此,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工作中,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边规划边设计,边开发边保护,边利用边治理,防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资源浪费,矛盾交织的社会问题,做到有序、循环、永续发展。三是有显见的发展后劲,应重视环境保护。××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的美称,具有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建设三省边际中心县城的优势;××夏蓉高速、岳深高速横穿境内,国道、省道四通八达,具有较好的交通优势,××气候宜人,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昼夜温差大,小气候明显,高温、中温、温泉水流量大,具有难得的天然优势,这些都是倚机发展的资本和财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追求,环境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志,因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质量,它可以带动和推进房地产业、旅游休闲业、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高效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配送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城市化程度。所以我们只有重视大环境,优化小环境,才能赢得环境招商,环境引资,环境留商,环境惠农的发展机遇。

二、我县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科学发展观就是基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总结过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外国发展经济的作法而提出的。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gdp每年呈两位数增长,但其中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就我县而言,环境保护形势仍然严竣。

1、环境安全隐患令人担忧。一方面,我县现有尾矿库30座,其中正在使用的24座,病险库15座,由于这些尾矿库大部分未经正规设计建设和安评环评“三同时”验收,且座落在地势平坦,人口集中的地方,有的超负荷生产使用,一旦出现尾矿库垮坝事件,将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我县小垣、集龙砷制品厂的取缔关闭留下近10万吨的砷废渣,虽然采取了淹埋处理,但经常发生偷挖偷运现象,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非法收购、加工危险废物,污染饮用水源,诱发环境事故;再一方面,一些企业环保意识淡薄,未批先建,偷排直排,停运环保设施、乱选乱堆等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高污染企业的盲目上马,氯气和二氧化硫无组织的超标排放,造成了多起空气污染事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的身心健康。

2、植被破坏比较严重。近几年由于铁矿、钨矿、煤矿的乱挖乱堆乱排,小垣、大坪、文明、集龙等矿区的植被破坏触目惊心,引起了水土流失、地下水下降、饮用水污染、农田村庄地陷、投诉上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据统计,因采矿选矿破坏的植被达2800亩,使得青山绿水变成了今天的满目疮痍,污水横流。植被恢复治理工程十分艰巨。

3、环保设施投入滞后。从我县的选矿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生产的行业来看,大部分企业存在着环保投入不足,设施运转不畅,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有的残缺不全,有的形同虚设,有的一无所有,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无法达到环保要求。从公共环保设施投入来看,也存在着投入滞后的问题,三江口经济开发区及三星工业园的环保设施没有与园区的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和固废堆放场所,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项目的入园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已堆放垃圾3年多的时间,尚未进行正式的建设,垃圾废水未经任何处理进入东江湖上游,给东江湖的水环境带来威胁。

4、农村环境污染日益凸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种类多、数量大、处理难,生活污水垃圾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日益明显,农村脏、乱、差现象比比皆是,垃圾乱倒、污水横流、臭气熏天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三、我县环境保护的重点和对策

“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环境保护的工作目标,根据我县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围绕这个目标,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环保工作,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狠抓“三监”,强化环境执法。环境监管、监测、监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在环境管理上,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市、县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规定,严把环保准入关,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合理、群众反映强烈、生产能力和工艺落后、主要污染物排放超过控制指标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坚持环保“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促进我县经济结构调整;在环境监测上,要切实执行行业标准,实行对重点企业一季一次,一般企业半年一次的环境监测要求,要着力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监测水平,真正发挥环境保护的“耳目”作用;在环境监察上,要健全监察机制,加强环境执法,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彻底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坚决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2、突出“三重”,强化综合整治。要把环保工作的重心放在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企业上,对小垣、大坪、集龙、文明、开发区等区域,要实行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全程监管,要按照“分区采矿、统一运输、集中选矿”的要求,整合一批规模小、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整治一批违法排污企业,取缔一批非法采选企业,新上一批环保工程项目,规范矿区的采选秩序和园区环境秩序。对延寿河、浙水河、城关河等流域要实行综合治理,采取兴建污水处理厂、新上污染防治项目、搬迁取缔企业等措施,减少cod和二氧化硫的排放,确保流域的水质标准;对采选规模大,主要污染物排放多的加工、冶炼、化工企业要进行全方位监管、督促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增加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实现节能所耗减排目标。

3、着手“三农”,强化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农村垃圾、农业面源用药和农庄(场)畜牧养殖的治理作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点,围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目标,开展农村污染综合治理。要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恢复传统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制定乡规民约,签订保洁协议,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安;要整合新农村建设和建整扶贫及以工代赈等力量,抓着国家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政策机遇,增加环保投入,兴建垃圾池、沼气池、改水改厕改栏工程,实现农村环境“两减量、两清洁、两治理、两达标”;要逐步推行“户分类、组收集、村运输、乡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改变农村垃圾成实的现状。

第6篇

一、中小企业环保工作现状

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上,认识早、起步快,制定了企业环保管理制度、成立预防污染工作小组、加强企业员工学习环保的法律法规;下大力度关停并转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小企业,避免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如近年就关停了一些小水泥厂、小造纸厂和实心粘土砖瓦厂等企业,同时引导这些企业转而开发生产环保型产品,如环保空心砖等。从而保护了资源,减少了这类企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总的看,近年来我县中小企业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企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我县自2001年提出建设生态区以来,全县上下积极推进生态区建设,中小企业也在这样一个生态文化环境下逐步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与责任感。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95%家企业认为现有的环保政策是合理的。可见,我县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但对于落实执行环保政策则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难,使其在具体落实环保政策时没能够做到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

(二)环保管理活动有序开展。从调查结果来看,有98%

的调查企业已经通过环保部门环评审批,并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另外有2%家企业处于正在向环保部门报批阶段。这表明,我县中小企业自觉地在环保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生产活动。

(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从被调查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废物处置情况看,有92家企业表示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废物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后排放,占总数的48%;有10%的企业表示其生产所产生的废物交由有关污染物企业集中处置;有20%的企业表示企业对废物进行简单处理后才排放(详见下图)。这表明,多数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对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之后才排放,而不会直接排放。

(四)环保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展开。被调查企业中,有47.4%的企业已经参加过政府环保相关部门组织的环境保护培训,另外有33.6%的企业打算参加这类的培训,仅有19%的企业表示其没有参加过环保培训,且也不打算参加培训。再是企业内部也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环保培训,有107家企业表示已组织过员工参加环境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4.6%,有23.5%的企业表示计划将要开展这类的活动。

二、中小企业环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偏少。调查显示,有112家企业表示对环保有所投入,占总数的57.1%,另外有33表示其虽然目前尚未对环保有所投入,但已经有了投入计划。不过,企业对环保的投入都很少,在112家环保有所投入的企业中,对环保的投入不足企业营业收入1%的有77家,占有投入企业的68.8%;对环保的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的1%-3%的有26家,占有投入企业的23.2%;对环保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高于3%仅9家,占有投入企业的8%。这表明,企业目前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也对环保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人力、物力,但企业对于环保的投入很有限,这必然影响企业保护环境的实际效果,使企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所加大。

(二)企业资金短缺是导致对环保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企业发展中资金不足,导致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大打折扣。被调查企业中,有129家企业认为,企业在执行环保政策时遇到的主要难题是资金不足,占被调查企业的65.8%,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资金短缺时,必然会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企业经营上的发展壮大,而不是投入到不容易看到经济效益的环保方面。

(三)环保器材、设施配置及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在被调查企业中,仅有18.4%的企业已经购买了环境监测器材(即36家企业),有81.6%的企业没有购买环境监测器材且近期内并不打算购置,对于那些已经购买了环境监测器材或环保相关设施的企业,能让这些器材、设施真正发挥作用、良好运转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四)相关环保专业单位指导力度不够。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96家企业中,有92家企业认为其在执行现有环保政策中遇到了缺少专业环保单位指导、环保技术匮乏等方面的困难,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6.9%。相关环保专业单位的指导力度不够,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严格按照环保政策执行,企业在遇到环保专业技术困难时没有相关单位指导,必然会打击企业执行相关环保政策的积极性。

三、建议和对策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生态环境是我县的一个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作为我县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应认真落实十七大精神,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治理的社会责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少地消耗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更多地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双赢”。

(一)加强对现有企业排污监管。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防止污染反弹,实现全县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分类名录》和环境功能分区要求,加强新建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和审批后的监督,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确保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总量指标之内。

(二)环保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环保工作指导。环境保护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可以产生高的环境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的行为。环保专业部门应多对企业加以指导,使其从中受益,企业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中来,同时,由于企业的配合,环保部门的工作也将更加顺利地展开。

(三)“分区分类”布局发展产业。。按照××县机械加工与车辆制造、钢铁、食品为龙头“三大产业”布局,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发展规划,凡布局不合理的坚决“卡死”。对待不同类型的产业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加快发展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产业;大力发展具有环境、经济双重效益的产业;科学发展带动性强、有资源优势的产业,这类产业能通过合理布局、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手段实现达标排放;发展壮大对环境影响小的产业和环保产业。目标是使环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双重效益的环保型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实现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

第7篇

一、与时俱进,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科学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提示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生产经营过程之中,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找出问题再加以改进,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因此,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科学化安全管理取代传统管理已是势在必行,现代社会要求必须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科学是安全之母,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训练和科学知识造成的。科学管理是安全之母,如利用磷化铝对仓储烟叶杀虫等,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其物质化学反应的规律,缺乏准确把握而造成的。“科盲”是事故的“隐患”,许多事故往往是由于缺乏普通的科学常识所致。而对着不断更新的技术装备,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别说驾驭它,使用它,就是完好的装备,也可能损坏。人要是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就会聪明起来,减少盲目性,再复杂的武器装备也能掌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安全管理的巨大力量,知识可以增加安全系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运用科学管理方式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二、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弊端

1、宣传教育不到位。以往的传统教育对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只是注重抓经济效益,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观念上就没有加以重视。因而,基本上没有作宣传教育工作,即使有也是肤浅地谈谈,走过场,造成职工的意识当中安全意识不强。

2、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管理。一般在出现安全事故后,领导干部必须处理,然后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大有“亡羊补牢”的感觉,这样就容易埋下隐患,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员工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依然故我。

3、不能调动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领导讲一讲,然后挂在墙上。安全问题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广大员工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从思想意识上人们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形成领导干部孤立地实行安全管理,收效很小。

4、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方式。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没有科学性,过于简单、形式化,操作起来很难见到实效,其实,安全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与生产实践一样是有紧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的。以往的安全管理方式只是单个的制度,没有系统科学的标准,所以难以落实,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

三、以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行科学安全管理方式

(一)形式多样,注重效果,全面宣讲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认为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这完全是错误的。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是合理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日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简报、黑板报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

(二)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两烟”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推行科学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人是最根本的,需要重视人、激励人,在观念上彻底告别烟草行业效益好、“一好遮百丑”的落后管理意识,要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民主化。虽然一般的管理侧重点不同,但在管理中必须兼顾所有人的利益,一项决策做出之前,应把方案拿出来,由企业法人组织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组织一线施工人员逐层进行讨论,做出反馈意见,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正确和实施的顺利。

(三)重视激励作用

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烟草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现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

目前,许多烟草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不免单一,且容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数额必须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

(四)把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

要保障安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切实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在充分发挥专业安全管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同时,吸引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安全工作责任制为全员参加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还应当实行动员和组织广大员工参加安全管理的新形式,如安全目标管理等。

(五)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

任何有“两烟”生产经营的场所,任何有人的活动的地方,都会存在不安全因素,都有发生伤亡事故的危险性。因此,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同时,都要考虑其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不仅是专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必须党、政、工、团等各部门齐抓共管。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从而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使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各种安全监控,安全防范技术设备的使用成为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可以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要有广大员工参与,领导与群众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安全目标管理可以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提高整个组织的安全工作管理绩效。

(六)安全管理需要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要形成从厂、车间到班组的三级安全网络。运用好管理信息系统。

第8篇

由于海洋捕捞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人们对海参营养保健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刺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满足市场需求,为人类提供更加丰富的高营养食品,刺参育苗和增养殖近年来在山东和辽宁以及江苏福建等地蓬勃兴起,每年创造数百亿元的效益,并且通过放流增殖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环境修复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山东省作为刺参的重要产地,有着发展刺参养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近年来,刺参养殖规模和产量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刺参育苗水体100多万立方米,刺参养殖面积达到42万亩,年产刺参5.7万吨,产值70多亿元,占全省海水养殖总产值的1/3,而辽宁省的总育苗水体也已逾200万立方米。我县作为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近年来,随着渔业结构调整和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刺参育苗及增养殖业已成为我县继扇贝养殖后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规模和产量迅速膨胀,许多从业业户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并不断地到省内甚至省外开发养殖市场。然而由于养殖高速发展缺少统一规划,养殖布局不合理,技术不规范,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病害接踵而来,甚至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有可能给这一新兴的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对有关乡镇刺参养殖单位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整理成调查报告如下:

我县产业化现状

我县自1978年在全国率先研究成功刺参人工育苗技术以来,通过近30年刺参育苗及增养殖的实践和技术开发,刺参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不断提高,目前,全县有刺参育保苗场1000多家,育保苗水体近30万立方米,刺参养殖面积近2万亩,先后进行了海上沉箱养殖、围堰养殖、浅海围网养殖、海底网箱养殖、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鱼参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养殖方式:

自然海域增殖

自然海域增殖是我县刺参养殖传统的生产方式。虽说刺参自然海域增殖历史较长,但是以投石设礁、海藻增殖、苗种放流为主要技术措施的较为规范的刺参海底养殖方式,即刺参底播养殖在我县只有20来年历史。特别近年刺参底播养殖在北部乡镇广泛实施,但是,实施海区限于刺参自然分布区,而且投石数量多半偏少,放流苗种数量和规格偏小,放流效果多半并不理想。

人造设施养殖

相对于刺参天然海域底播养殖,刺参人造设施养殖属于收容养殖。我县现行刺参收容养殖既包括以投石造礁纳潮式池塘养殖和以利用潮间带混凝土筑坝围堰为主的投石造 礁放流式港圈养殖,也包括海面网箱养殖、海面网笼养殖和海底围网养殖。在我县刺参池塘养殖和港圈养殖起步最早,近3—5年在我省和辽宁迅速普及,不过依然集中于烟台、威海、大连、青岛各地,并且由于多种原因,产量相差悬殊。海面网箱、海面网笼养殖和海底围网养殖是近几年出现的刺参养殖新方式,由于刚刚起步,规模较小。

作为刺参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刺参自然海域增养殖由于有许多环境条件适宜的天然海域可供利用,生产潜力极大,并且便于实施多品种立体生态养殖,生产效益稳定,今后还会成为效益最高的刺参养殖生产方式;池塘养殖易于选址,由于独门独户,易于看护,有望继续迅速扩大,不过,刺参养殖池塘选址也不可盲目,不可忽视低盐度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和藻类过多繁殖所造成的危害。作为刺参养殖最新生产方式,网箱养殖将在稚参夏季培育和秋冬培育时有明显优势,经过几年试验发现,随着参苗个体的逐渐增大,而网箱内饵料的供应不是和网箱附着物过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参苗生长速度下降。围网养殖应该得到大力推广,我县南部乡镇潮间带水位普遍偏低,且多为泥沙底加之养殖的藻类、贝类面积较大,海区底部的有机物和饵料生物比较丰富,且围网养殖相对投资较少,将围网内的海区底质稍加改造即可投苗养殖,这种养殖方式既有池塘养殖的优点,又克服了池塘养殖水体交换不好的缺点,而且通过改造可以利用潮下带没有刺参生长的海域,扩大刺参养殖面积。

栉孔扇贝养殖遭到病害影响以后,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刺参增养殖生产列入我县的主要产业来抓,不断加大刺参增养殖的投入力度,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产量产值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如表所示:

南隍城乡

北隍城乡

大钦岛乡

小钦岛乡

底播数

(x)

收获数

(t)

底播数

(x)

收获数

(t)

底播数

(x)

收获数

(t)

底播数

(x)

收获数

(t)

20__

662

48

810

36

1050

27

226

18

20__

308

60

380

50

612

45

205

36

20__

246

69

310

30

550

50

150

47

20__

260

62

400

42

550

50

100

50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池塘养殖的刺参,由于养殖水体饲育密度过大,换水量少,投喂的饲料营养缺乏,特别是投喂过剩残饵及粪便积累过多,一些池塘由于光照调整不好,造成大量的石莼等大型藻类过多繁殖及腐烂,甚至有个别池塘出现大量浒苔繁殖,造成有害的h2s气体,并可能导致病原菌的大量繁殖,致使疾病暴发,使养殖业户束手无策,损失惨重。

讨论与分析

通过以上调研和统计的图表显示,刺参苗种底播数量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不大,综合分析有也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自然海域亲参数量过少,自然繁殖力下降

九十年代后期,我县基本废除了隔年轮捕的限令,各乡镇以及各海区承包者不断加大每年的捕捞力度,由于春季风浪较小,海况较稳定,因此春季刺参繁殖之前采捕量更是占全年的采捕量的75%以上,更有甚者白天捕捞不到,改在晚上捕捞,浅海区捕捞不到,就到深海区捕捞,致使自然海区成参数量越来越少,每年春季人工育苗选种时,我县不得不到周边地区求购“新郎”、“新娘”

。严重危及我县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投放的苗种规格太小,成活率较低

我县自20__年开始进行刺参规模化底播增殖以来,由于只注重投放数量,加之前几年育保苗技术水平较低,提供不了较大的苗种,虽然自20__年到20__年我县连续4年投放苗种500万头以上,但规格都在3cm以下,敌害侵蚀严重,死亡率高,因而增殖效果不明显。

自然海域环境污染加重,病害发生率上升

海区污染主在有三个方面:一是黄渤海工业和生活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整体水质下降;二是育苗企业带病菌的污水排放和一些有害药物的排放,扩大了病害面积和传播速度;三是近两年连续几次的海上石油污染,造成近海滩涂和藻类污染直接导致摄入有害饵料,使自然海区的发病率上升。据了解,近一两年中,不但育苗业户、池塘养殖户,就连海区底播的刺参相继出现了肿嘴、烂皮、排脏、不摄食、形体萎缩乃至死亡等现象,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经过有关专家对刺参的疾病调查,发现了10多种新的病害。据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水科院海洋研究所等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刺参疾病以细菌性疾病为主,还有寄生虫病、霉菌病等病害。

片面追求刺参人工育苗数量,苗种质量堪忧

健康的刺参苗种是刺参健康养殖生产的基础。人工育苗从选种开始就存在种源不足的问题,一些生产者为了提高育苗数量,对亲参进行多次催产,有的找不到优质种参使用低龄刺参育苗。有的生产者为了追求出苗数量,进行大密度孵化采苗,苗种很大程度上靠抗生素维持生命,一旦进入自然海域,生存能力特别脆弱,最终导致大量死亡。特别是一些苗种生产者,在苗种发病救治无效的情况下,还将带病的苗种投放到自然海域,而这种作法又会导致病菌在自然海域的传播,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

刺参养殖生产管理粗放,养殖技术滞后

由于我县的刺参养殖发展时间较短,对刺参养殖的一些专题研究投入相对较少,刺参生殖、生长的一些基本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因此,在刺参育苗、养殖等很多生产环节没有精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可循,特别是在病害防治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一旦发生病害,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和药物进行控制,给刺参养殖生产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

建议和措施

潜力巨大的消费需求为我县刺参养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市场条件;海岸线漫长的天然海域和成片的海水池塘为我县刺参养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生产条件。刺参作为新选养殖对象理应受到青睐。但是刺参养殖历史毕竟较短,许多相关研究还不深入,许多生产技术尚待完善。为了解决目前的问题,根据调查情况,综合有关专家意见,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一)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指导下,对刺参资源采取增养殖和保护并举的方针,在每年有计划增养殖大规格健康苗种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自然海区的亲参,在繁殖季节严禁采捕,实行隔年轮捕或隔区轮捕制度,严格限制采捕规格和时间,收获时在增殖区留足足够数量的成年参作为自然繁殖的亲参。

(二)加强刺参人工育苗生产管理和刺参原种基地建设

规范我县刺参人工育苗生产,尽快实现我县刺参育苗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把好苗种生产关,严防“病由种入”,严禁带病的苗种底播到自然海区。在我县选择二到三个无居民岛建立刺参自然增殖区,严格保护,不投放人工苗种,作为我县育苗场采集种参的基地。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参种缺乏,劣质参种充数的局面。

(三)对刺参养殖区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清除刺参底播区的敌害生物,通过投放人工鱼礁,营造海底森林,改造增殖区的生存环境,丰富刺参饵料来源,提高刺参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缩短养殖周期,并通过定期定量投苗,使刺参在该区域保持最佳的生长密度,建立高效可持续养殖模式,达到最佳可持续经济产量。

第9篇

最近我们对全区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全区***、***、***共计**所***,问卷调查了***所***。同时在城区、城乡接合部、乡镇挑选了有代表性的***所***,进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深入调查。广泛调查面**%,深入调查面**%。调查结果令人深思。

1.“推广”和“应用”概念模糊。将“推广”和“应用”混为一谈,认为召开了成果交流会就叫开展了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其实“推广”只是前提,“应用”才是归属。“推广”是应用的条件,“应用”是“推广”的落实,是“推广”的结果,是“推广”的深化。召开了成果交流会仅仅是开展了成果推广工作,至于推广的效果如何,还得看应用的情况,所以一定程度上,开展成果应用工作难度大多了。任何成果都可以推广,但不一定所有的成果都可以应用。

2.推广和应用情况形成强烈反差。开展了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工作的税务机关占**%,而多数税务机关在成果的涉及领域应用面仅占**-**%,应用效果好的全区仅有*%。这说明多数税务机关仅仅是组织了交流学习就算了事,而不追究学习的效果。

教育科研成果推而不广,应用效果差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二、成果应用的反思分析

综合问卷反馈的信息,有以下六条:

1.政策上对税收学术研究成果鼓励不够,导致税务机关的积极性不高。

因为没有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奖励政策,推不推广一个样,推广效果好不好一个样,税务机关自然缺少积极性。政策和制度既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导向,它引领着我们的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税务机关积极性不高,从另一种角度看,正是对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政策的召唤。税收科研成果推而不广,应用效果不好,这一条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2.缺少指导、监督、检查、考核机制。

我区税收科研名列全市前茅,但成果推广应用却是薄弱环节,这跟缺少指导、监督、检查、考核机制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课题研究,却忽略了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大量的优秀科研成果遭到闲置,得不到继承,后来的研究者又重复前者的老路,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这样不断地重复研究,前进的步伐自然不会加快。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既需要政策制度的规范和导向,更需要过程性的指导和督评,这是工作落实的保障。

3.税收机关观念转变不到位,自发参与度不高。

认为课题研究已经是额外的负担了,还加上成果推广应用,税收机关就更没有多少时间开展本职工作了。

这种观点把税收科研与科研成果应用对立起来,把税收科研成果推广视为占用时间,干扰工作的因素。其实,从新的科研观来看,推广税收科研,在这样的过程中税务工作质量得以提高。因此,可以说推广税收科研成果是对自身工作的一次提升。

4.成果在推广运用中效果不明显,税务机关体会不到推广应用带来的好处。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觉得最不可忽视的一条便是———所谓的“科研成果”不具备推广的价值

①科研成果的价值追问

我们就来反弹琵琶,从科研成果的应用难去反观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去追问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有一个案例:某税务机关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先进单位,可科研室主任调离以后,该税务机关科研工作急剧滑坡,滑到了零,一个课题也没有。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A该税务机关以前的税收科研不是群体科研,而是个体科研;B该税务机关的课题研究不是根植于实践,而是脱离实践,不是“做课题”,而是“写课题”。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必然会造就一批研究型税务人员,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断层现象。

有的课题研究是脱离税收实践需求和税务人员能力实际的“找课题”,在课题的“标新立异”、“人无我有”上大做文章。“做课题”成为“写课题”,总结经验“笔下生花”,有的干脆请高手包装研究成果。这种不是在实践中生成的课题断然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生态化”,实践改进的有效性,这种课题所谓的成果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凭空写出来的,必然是推而不广,无法应用,要么操作性不强,要么效果不佳。不是从实践中来,必然无法到实践中去。这样带来的结果是税务机关敬畏、疏远甚至厌恶税收科研。

这样我们必然要追问税收科研的价值取向,是解决税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还是追求什么功利目的?过强的功利目的,造成税收科研价值取向的迷失,只追求结果,不考虑过程,至于后续的推广应用,更不在关注之列。而税收科研价值取向的迷失,又导致科研成果缺少应用的价值。

②成果形态的误区分析

多年以来,税收科研的成果形态以研究报告、论文论著居多。这是因为在研究过程中重实证、重思辨而轻人文、轻多元造成的。从研究报告的结构、阐述的内容看,多半是工整的结构性的“理论阐述”,或者是抽象、晦涩,或者是没有个性特色的一般化道理的演绎,或者是文献资料的摘抄或转摘,如果挤去这些严肃、严谨、刻板的理论“水分”,余下的属于个人参与研究的描述实践的鲜活的话语就少得可怜。这样的成果让税务机关怎样去应用?税务人员还要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去寻找这个抽象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自然导致成果应用的效果甚微,税务机关的积极性不高。

5.部分税务人员已经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在进行成果推广运用时效果不理想。

这部分税务人员一般是年龄比较大、工龄比较长的人员。这要分两种情况:一是主观上不愿意接受新经验、新成果,认为自己工龄长,经验丰富。闭关自守,乐于重复自己的过去。殊不知工龄长不等于经验丰富,不是在研究和反思过程中形成的所谓“经验”不叫经验,不过是经历而已,是低层次的循环往复,原地踏步。当然,不可否认,这当中也有堪称为“经验”的东西,但这也不能成为拒绝接受新经验、新成果的理由。

二是主观上愿意接受新东西,但碍于年龄偏大、能力有限,接受起来很困难,甚至效果适得其反。

6.没有结合自身情况推广应用。

不切实际地机械模仿,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实践提示我们,任何经验不可复制,不同地区,不同校园文化背景,不同研究主体,不同研究水平,不同研究课题,其研究策略决不会相同。因此,对于别人的研究成果,必须进行“本土化”改造。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有效性策略构建,应基于两个基本原则,即“适应性”和“生成性”。“适应”自身的实践改进与发展的策略就是最好的策略。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也是创造性劳动,也是研究活动,研究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必然面临诸多可变因素,需要研究者不断分析,不断思考,不断调整操作策略,切忌照抄照搬。研究策略既要科学预设,又要随机生存,才能达到真正的应用效果。

三、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

1.立足实际,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在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我区已经出台《**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奖励办法》,区税务工作评估已经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列入评估内容,并且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有专门的过程督评指标。对该项工作,区****还将给予税务部门以技术支持和各方面的服务。

2.转变观念,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科研理念。

让税务科研根植于实践的土壤,让科研成果具有鲜活的生命,让税务人员们便于应用,乐于借鉴,使税务人员们工作着,也学习着,思索着,研究着,收获着,快乐着,共享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有全新的意义。

基于问题解决的税务科研不追求寻找规律,用以推而广之,而主张研究过程中的自我批判、学习、修正、补充、换位、分享、提升。而这个过程就是最好的科研成果,是税务人员乐于学习,便于学习,并且学有成效的最好成果。

3.找准位置,反对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闭关自守,不学习继承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别人的老路。这种倾向只注意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注意借鉴别人的成果,视野太窄,其结果是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成果浪费,自己的问题反而得不到有效解决。从事税收研究首先是找准自己的问题,再了解别人有无相同问题的研究成果。如有,研究就着重在学习借鉴别人的成果上,将别人的成果进行“本土化”改造,即开展应用型研究;如没有,再开展创新型研究。二是不切实际地为推广而推广。特别是《**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奖励办法》出台以后,相关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建立以后,更应该防止这种倾向的产生,否则会推而不广,徒劳无功,还会滋生新的虚荣、浮华的不良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