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1 04:28:08
导语:在桩基检测技术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入侵检测技术;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入侵检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223-02
入侵检测技术,可以理解为识别或检测针对计算机网络资源以及信息的不合法意图和行为,并且对此行为做出响应的过程。能够执行并完成以上功能的独立系统就是入侵检测系统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以下简称IDS)。IDS可以识别技术未授权对象入侵系统的企图或行为,同时检测授权对象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和信息的非法操作。
有效的IDS,应做的到如下几点要求。首先可以让计算机系统管理员时刻掌握网络系统的任何变更,其次应该能够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提供帮助指南,再次,它能够做到管理配置方便简单,最后IDS还可以根据安全需求、系统构造以及网络威胁变更而改变。
1 入侵检测技术的类别
根据检测技术类型可划分为异常行为检测技术类型和漏洞检测技术类型。根据异常或者不合法行为和使用计算机资源信息的情况检测入侵的技术类型被称为异常入侵攻击检测。漏洞入侵检测是利用已知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漏洞攻击方式检测入侵。
根据IDS结构类型区分入侵检测技术,则有以下几种类别: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以及这两种技术的混合入侵检测方式。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是根据IDS所在主机的统计数据和系统日志识别检测可疑事件。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则主要根据网络管理协议、协议分析、网络流量等信息检测入侵。混合入侵检测是将以上两种入侵检测技术结合在一起。
根据IDS控制布局类型可分为集中式入侵检测和分布式入侵检测。集中式入侵检测的定义是将局域网内每个计算机收集的数据汇总到中央计算机进行集中批量处理。与此相对应,运用多个节点或多个中央处理器共同合作检测被监视的计算机就是分布式IDS。
根据系统对入侵攻击的响应方式可分为主动入侵检测和被动入侵检测。主动IDS在检测到入侵攻击信息后,能够立即实施预先定义的措施,包括自动修补本机漏洞、强制违法用户退出本机以及关闭受保护的相关服务等响应措施。与主动IDS不同的是被动IDS在检测或识别出对网络资源或本机信息的入侵攻击后只是向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员产生报警信息警告。
2 入侵检测技术基本结构
2.1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是入侵检测技术的第一步。一般来说,IDS通过以下方式获得信息。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网络检测数据包报文收集IDS所需信息。但是这样做的缺点是只能够检测到本系统所在机器的报文,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种方式是把IDS模块安装在主机上,由IDS模块负责收集本主机上的信息,常用的信息包括系统调用、特定进程信息、系统日志、特定程序日志等。
在具体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中,以上两种获得信息的方式是合作完成入侵检测的。
2.2 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是入侵检测技术的第二步。IDS中的知识库负责记录事先定义的特定安全策略。IDS在完成第一步即收集到所需的相关信息后,将这些信息与知识库中所有的安全策略逐一对比,IDS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检测出收集到的信息中是否包含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关于IDS定义知识库的方法,通常做法是查看第一步网络或主机收集到的信息中是否含有特定的入侵攻击特征。IDS知识库能够定义了哪些种类的报文包含入侵攻击信息。
IDS的核心技术是构建知识库,其目的是准确定义入侵行为,这是IDS与其他行为管理软件的不同之处。虽然它们都可以监视网络信息和行为,但是IDS包含记录入侵攻击特征信息的知识库。攻击特征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IDS检测技术的准确率。
IDS一般应用统计分析或者模式匹配进行实施入侵检测,应用完整性分析进行事后分析。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对收集到的系统数据、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状态和行为数据等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分析。
2.3 结果响应
在完成收集信息和信息分析之后,入侵检测的第三个步骤是结果响应。IDS检测到入侵攻击信息后命令控制台按照系统中定义的相应的结果响应采取对应的防护安全措施,可以是IDS主动响应安全防护,包括:防止或阻止攻击、更新路由器和防火墙配置、中断相应进程、终止或中断网络连接以及更新重要文件属性等措施,也可以是IDS被动响应安全防护,如:记录入侵攻击事件或只是发出警告。
3 入侵检测技术现有的缺点
3.1 阻断入侵的能力低
虽然IDS可以识别入侵进而阻断连接,并支持对内外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但只是侧重于发现和识别入侵攻击行为。未来可将IDS与防火墙结合使用,配置 IDS 的相应安全策略,并指定对象防火墙的密钥及地址。由 IDS 与防火墙发起并建立正常连接,IDS 产生新的安全事件后随即通知防火墙,防火墙随之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响应,使安全机制从源头上识别并阻断入侵攻击行为。这样不仅提高防火墙的实时反应能力,还能提升 IDS 的阻断能力。
3.2高误报率和高漏报率
IDS不能有效地检测高速交换网络中的所有的数据包,并且分析信息的准确率不高,就会产生误报。IDS检测入侵攻击规则的更新落后于入侵攻击手段的更新,就容易导致漏报。未来可将数据包报文信息直接存储到系统内核事先指定的地址空间中,并且将系统内核中存储数据包报文信息的内存直接映射到入侵检测模块的应用程序空间当中。入侵检测模块可以直接对访问这部分内存,因此减少了系统内核向用户应用程序空间的内存复制以及系统调用的开销。IDS可以自动获取当前网络状态数据信息,并且根据网络状态的实时变化随时更新防护配置,使得IDS 中入侵检测规则只和当前网络状态相关。通过此种方式达到预防攻击,以及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连英,连一峰,王航.系统安全与入侵检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
[2]壬强.计算机安全入侵检测方案的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14:288,320.
【关键词】路桥;桩基;施工技术;检测技术
1引言
路桥桩基是公路桥梁路段的关键部位,多年以来我国公路突发的安全事故多在此地段出现,这说明路桥桩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或者桥梁的安全质量,本着减少公路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以及提高路桥使用率的原则,施工人员应当对此多加注意[1]。
施工人员有必要利用已有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来对路桥桩基施工进行负责,着重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2 路桥桩基施工技术
2.1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常见问题
断桩是引发施工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常发生在水下浇筑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故障具体是混凝土浇筑时堵塞管道形成断桩,形成原因在于:
第一,混凝土在搅拌时使用劣质材料,浇灌时直接卡住;
第二,施工操作不符合规范,造成混凝土冲击压力大大低于导管外混凝土重力,造成混凝土无法浇灌导致堵塞。
第三,管道被堵塞后施工人员没有发现最终造成断桩。
(2)解决方案
当管道发生堵塞现象之后,施工者应到迅速把导管提起而不应考虑导管是否会拔出的问题。在拔出一部分导管之后,施工人员应当用锤子敲打管道外壁来确定堵塞位置,然后进行管道拆除,开始疏通。
疏通管道之后需要测量混凝土的标高,判断后续施工所需要混凝土和泥浆的厚度,然后重新立接上导管,接上导管时需要注意浮渣层标高,尽量与其平衡,保证施工质量。之后需要安装好料斗,重新进行浇灌,作为第二次浇灌,导管埋深应保持70厘米的深度。之后的施工工作就可以恢复正常了[2]。
2.2 钻孔注意事项
(1)钻孔准备工作
要根据施工场地地势以及岩层的特点来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时尽量保证场地的平整。在旱地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事先清理好场地的杂物避免影响钻孔。当场地位于浅水区时,则要运用筑岛法,深水区则运用钢管桩施工技术。并保证施工平台的平整,确保链接紧密牢固。
尽量做好钻孔前的桩位测量工作,利用方形木桩对桩位进行定位和标高,并且设置好护桩。护桩的设置依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而定,保证护桩顶部同地面持平。施工人员还需要埋设好护筒,按照施工标准来使用具体厚度的钢板,保证其能稳定施工水位。
(2)钻孔施工技术要点
钻孔开始时需要将护筒内的泥浆旋转,待其旋转均匀后便慢速钻进,确保护筒能过附着到泥皮护臂,钻孔深度在1米以后则会加速到正常水平,这个时候需要注意的是钻入地层发生的变化。不同的地层对钻孔的方式要求不一,主要有黏性土层、沙土以及土夹砾( 卵) 石层,分别采用尖底中速、平底慢速以及慢速两级钻的钻孔方式进行钻孔。
钻孔能否成功的另一关键要素在于泥浆的使用方式,确保钻孔的过程中不断有泥浆注入,使其稠度稳定。其次,泥浆顶部表面需要同水位线高出55厘米。最后需要注意钻孔地层地质状况,并以此来调节泥浆的注入。当钻孔位置距标高有60厘米时,导管、钢筋笼等材料需要准备妥当,做到整个钻孔施工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紧密性,防止出现坍塌的施工事故。最后钻孔完成之后要及时清孔,整个钻孔就完成了。
(3)钢筋笼制作以及水下混凝土灌注
确保钢筋笼制作合格,是进行水下浇灌的重要条件。钢筋笼的制作需要考虑其刚度以及稳定性,从而保证钢筋笼在运送和吊装途中不会变形断裂。在制作时确保每两米有一道固定架,并且在外侧进行焊接。钢筋的起吊也准确及时,并检测其坍孔。导管安装完毕以后即可进行二次清孔,最后则灌入混凝土
3 路桥桩基检测技术
3.1 成孔检测方法和静载荷试验法
这两种方法是当前使用较为频繁的检测技术手段。根据我国路桥桩基的施工经验来看,我国的成桩检测技术比成孔检测技术要成熟一点,但是就运用效果而言,成孔检测更具效果。尤其是成孔检测技术中对桩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和对沉渣积累程度的检测,这项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一定成果。
就国际情况而言,静载荷试验法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方法,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受到试验条件以及测试仪表的精细程度影响。具体的施工效果由施工人员的经验而定,需要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分析经验和工程判断能力。虽然试验方法受到欢迎,但是其测试误差将近10%,因此,此方法还需要继续改进。长期以来个施工机构和科研单位对此进行研究,大大的提高了静载荷试验法的精度和可靠性。当前这项技术能够运用30000kN之上吨位的加载,近些年来,这种试验法施工效果明显。
3.2 声波透射检测法和应力波反射法
这两种方法在技术手段和资金的投入上都处于较高水平,随之当前交通系统的投资力度加大,我国的路桥桩基施工和检测方案逐渐采用这两种方法。并且由于各种大型的钻孔浇筑施工的出现,声波透射检测法越来越多的运用于路桥桩基的施工检测当中。由于技术的进步,数字化的声波仪在成本上大大降低,完全取代的传统的声波仪器,在使用质量和使用效果上有了巨大的飞跃和进步[3]。由于技术的进步,其判断的误差越来越小,判断标准包括声失、声幅和声频。此项技术在当前最新的技术成果是工程声波CT仪器进入施工场地使用,为声波透射检测法提供了相当广阔的前景和市场。
应力波反射法作为高新技术之一,其研究和使用在国内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经过我国这几年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其检测效果已经逐渐提高。具体是由于国产的桩基动测仪器研发水平开始逐渐提高,并且对获得数据的分析水平也已经赶上国际水平,使得这项技术相对于之前更多的运用于路桥桩基施工之中,许多施工单位开始总结这种检测方法的得失,为这种方法的运用提供了相当多的经验。
3.3 高应变动力检测方法和动静法
高应变动力检测方法已经出现了30多年,我国对此技术的研究属于比较高端的程度。经过过年的改造实践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国产的仪器几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高应变动力检测方法存在作用时间过短的缺点,因此动静法便被研发出来。源流在于使桩身所能够传播的应力波大于实际的桩长,这就对避免了应力波传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对锤的配重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施工操作上具有难度。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还需要依据具体的情况,施工单位有必要考虑施工成本和技术人员的配备,从而达到施工检测的最优配置
结语
由于现阶段我国在基础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大大增加,每年所用施工的道路里程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施工时间的缩短导致桩基安全事故频繁出现,不利于道路的修建。近些年来,由于专项技术攻关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使得路桥桩基的质量稳步上升,为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增色不少。笔者仅在此提供一些分析和建议,其他的还有赖于广大一线施工人员的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建中.公路桥梁桩基的施工与检测[J].山西建筑.2009(1).
关键词:继电保护装置;状态监测;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2-0136-02
继电保护是指当电气系统中电气部件发生故障或者不正常运行时,发出报警信号或于相应断路器跳闸的一种自动化的保护技术。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成分,是保证电气部件安全运行的重要装置,能够有效防止电气部件损坏、电力故障范围扩大。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状态检测和维修能够增加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设备的检修体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包括故障后检修、预防性检修以及状态检修。前两种都属于传统式检修,状态检修是新型检修方式。
故障后检修。故障后检修指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后才对故障进行检修,使设备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这种检修模式能够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许多非必须性的检修。有效防止浪费资源,但其弊端是没有计划性,故障已造成重大损失。
预防性检修。预防性检修中主要的检修方式是定期检修。定期维修对设备老化的规律进行统计,预先确定检修间隔、备品备件等。这种在电力系统检修中广泛应用。但其缺陷是需投入大量物力人力,且检修效率不高。
状态检修。状态检修以设备状态为根据对设备未来状态进行预测。通过对设备日常检查、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获得设备状态信息。在设备发生故障前进行维修。这种检修模式能够提高效率,节省维修成本。
1 状态检修概述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系统中的设备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因此相应的继电保护装置越来越多,导致设备检修的成本和难度越来越大。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来的电磁式继电保护被微机继电保护代替,保护的可靠性和性能得到提高,然而目前的检修模式仍然以定期维修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设备的欠修和过修,检修成本增加,可靠性降低。因此需要在设备检修中实施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以效益、安全为目的,通过对设备的状态评价、检修决策,使得设备运行安全可靠,且检修成本合理的一种检修策略。这种检修策略各种电力系统如发电机、输电线路、变压器中得到广泛应用。状态检修实施后,提高了检修效率,延长了大修的间隔,降低了小修的频率,防止了设备的欠修和过修,减少了事故的发生,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
状态检修根据设备实际状态为根据,利用高科技的状态检测方法,发现故障的征兆,判断出发生故障部位、严重程度,然后确定最适合的维修方法和维修时间。设备的状态主要包括:设备的历史运行情况、在线检测的状态情况、预防性实验的结果。设备的状态检修建立在对以上状态信息的全面评价之上,客观地确定检修方案。状态检修以设备状态为基础,能够有效提高检修的针对性,避免了设备过修,减少了设备的不必要维修,提高检修的质量,有效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发生。
从提出继电保护状态到现在,在状态检修的准备和方案实施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许多状态检测的技术运用为状态检修提供更加丰富的状态量,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在故障诊断中促进了状态检修的发展。
1.1 状态检修的准备
设备的状态评估是设备状态检修的准备阶段,对设备的最新状态进行评估,依据评估得到的状态信息,包括历史故障情况,状态监测数据、设备检修记录和设备参数,为下一步的设备检修方案决策提供依据。有研究提出状态检修应包括收集继电保护运行基础资料、保护状态检测、保护装置维修及评价。同时有研究提出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对继电保护状态进行检修。
1.2 状态检修实施方案决策
目前继电保护装置状态检修主要包括马尔科夫模型计算检修间隔、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方法实现状态检修以及实现二次回路的监测。状态检修的初期主要通过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实现。神经网络能够检测因果关系不明确的故障。专家系统可以实现故障监测。专家系统结合历史故障情况,利用状态预测信息推理做出结论。
2 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及维修
2.1 继电保护装置的常见故障
(1)继电保护装置材质不合格、精度不高,导致装置的保护性能较差,引起拒动和误动现象。若电力系统运行时部件温度过高且降温不及时,继电保护装置容易烧坏,导致保护功能失效。
(2)互感器回路短路、断线、机械问题导致零序电压比增大、电流增大,造成短路。互感器的二次中性点多次接地、接触不良导致二次接地和设备电压上的电压,产生
短路。
(3)当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不够强,一旦受到外界的通信器等干扰器的干扰容易造成逻辑器件判断和分析错误。
2.2 继电保护装置的维修方法
(1)直观法。直观法通过嗅觉、肉眼等直观方式来判断故障点位置,即若继电保护装置散发出烧焦气味或内部发黄,就需要及时查找出并替换已损坏的部件,从而排除故障,这种方法经常用于检修仪器无法逐点测试的情况下。
(2)替代法。替代法的维修原理是若某部件可能有故障的时候,利用相同的部件将可能故障部件替代,来判断其是否故障。这种方法经常用于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内部故障,其中需注意一些保护措施如电流短接、退出电源,且注意部件内程序、跳线是否一致。
(3)参数对照法。参数对照法的工作原理是若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值和定值差异很大时,比较分析正常继电保护装置和故障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从而发现保护装置的故障点。
(4)电路拆除法。电路拆除法的工作原理是把二次回路逐个依次拆开后,对保护装置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再重新组装的方法。这种方法即是分析发生故障原因的方法,也是处理保护装置故障的重要方法。
(5)短路开路法。短路开路法的工作原理是将系统中某一部分断开或短路,判断故障发生在断路范围或短路范围内或者是其他地方,从而缩小故障范围。其中断路法主要用于检测电流回路开路、电气闭锁、刀闸操作等故障,短路法主要用于应该闭合却未闭合的触点检测。
2.3 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检修步骤
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检修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记录和分析设备的初始状态;利用高科技的在线状态检测手段,即除加强常规监督和测试之外,利用高科技的检测手段(红外诊断等)及时获得运行设备的工作状态;对检测的状态进行分析,对设备的状态分析是状态检测盒状态检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设备的状态合理分析,及时进行检修从而保证电力系统中相关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2.4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实现
(1)保护装置自检功能的实现。随着微机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保护装置已具有了状态自检的功能,微机型保护功能是通过程序的手段实现,因此微机保护的动作特点是确定的,能够实现逆变电源,采样数据合理性分析,电压、电流输出回路,保护的数据通信,保护的输入、输出节点,且不需要通过定期的检测手段进行调整。
(2)保护二次回路分析。继电保护除了装置自身外,还包括交流输入、直流回路、操作控制回路等,状态检修范畴应看作系统性的问题,除保护装置自身外,还应该包括直流回路、操作回路、交流输入等构成系统的所有环节。保护装置的电气二次回路是由若干的继电器和连接设备的电缆组成,因为保护系统主要由操作回路、直流回路。交流输入回路构成,所以实现状态检修必须有效地将要监视的所有环节进行合理的划分。
3 结语
目前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中起到的作用越发重要。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的状态检修能够有效地改善保护装置的运行性能,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状态检修以设备状态为依据,利用高科技技术检测设备状态,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保护装置的检修方案,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 吴杰余,张哲,尹硕根.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研究[J].继电器,2002,30(2):20-24.
[2] 洪桂峰,林志艺.浅析变电所二次设备状态检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11.
状态检测是对设备运行特性进行检测的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应用技术。进行电气设备状态检测,首先是采集信号。在设备使用阶段,通过设备在线检测系统持续检测设备,设备状态信号通常是由传感器检测获取,目前传感器类型比较多,包括化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传感器、光传感器等。由设备信号掌握设备运作状态,对设备状态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设备运行状态通常会反映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由此可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具体信号采集包括设备电流、电压、频率、磁力线密度、局部放电量等内容[1]。记录峰值超过阀值的脉冲、采集信号峰值和采集信号波形是采集信号常用的三种方式。其次是传送数据。传输收集信号是进行状态检测的第二步,由于信号处理系统与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在传送数据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先进行模数转换,经过预先处理和压缩后传输至控制中心。再次是数据处理。收集的信号传送至控制中心后,进一步的操作是分析和处理数据。特征值的读取、时域频域的分析和平均处理等都是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内容,也是进行故障诊断的数据基础。最后是故障诊断。通过比较历史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分析设备运行状态,找到设备故障点,为解决设备故障提供有效依据。一般的诊断方法有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
2技术应用
2.1传感器技术在线检测所采用的主要手段是传感器技术,在诊断设备故障时,通过传感器技术可获取更多更准确的状态量数据信息。传感器技术中的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光传感器,都是根据在线检测要求改进取得的成果,在测量电气设备状态量方面,准确度比较高,数据传输方式是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如光传感器就可以检测绝缘子的污秽程度,虽然应用领域不广,但也突破了现行电力系统检测等值严密的方法。
2.2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处理和分析采集数据,是在线检测的关键步骤之一。信号的处理和分析需要以有效的数据采集为基础,在数据信息的处理、分析过程中,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了解设备故障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设备的运行。在电气设备运行阶段采集信号,需要消除噪声环境的影响,应用硬件滤波是一方面,另外也需要用到其他数字滤波技术。如比较常用的小波换滤波技术,可以有效消除干扰,提取有用信号。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同时,数据处理技术的有效性也会不断提高。通过模式识别某个或某些特征量,是对设备故障进行分类的一般处理方式。
2.3网络通讯技术单片机检测是电力设备在线检测技术中的最初技术,在此之后是以DSP为基础技术进行的检测,接着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进行的检测,结合网络技术和新型总线技术的综合检测系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2]。就目前情况来看,在线检测形式多样,既有集中性系统,也有分散性装置。而对于所采集的设备信号,可以在终端处理后再传送,也可以将信号传送至服务器集中处理。
3结语
关键词:石化装置;有毒气体;跟踪监控技术
在石化工厂内,存在着很多有毒气体以及可燃性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充斥在整个工厂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来,石化行业频频发生安全事故,例如,爆炸、火灾等。这些事故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给石化工厂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给企业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石化工厂要随时监测气体的浓度,将有害气体的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1 系统介绍
该控制系统的核心是采用了PLC三冗余系统,与现场气体探测器共同组成完整的监控模式。该控制系统由多种配置组成,其包括(2×3)冗余通信控制器、双冗余CPU和DO、AI模块(三冗余)、以及附件配置。其配置数量都达到了SIL3等级配置的标准,其等级达到SIL3/TUV6。PLC可实现数据交换以及通信(上位DCS和双冗余RS-485接口间的通信)功能。通过以太网技术,操作员和工作站彼此间可进行数据交换。在现场,用气体浓度探测器采集气体浓度,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经PLC控制系统整合之后,通过以太网输出到监控计算机。通过监控计算机,可以看到现场的情况以及报警提示。
2 硬件系统构成
2.1 内设故障检测模块
其内部配置采取安全的PLC冗余系统。其系统可实现智能识别故障功能以及自动还原功能。在系统不中断运行的状况下,所有智能模块均可实现维修和更换零件等工作。
2.2 现场采集气体浓度
采集气体浓度的探测器的电流信号为4-20毫安。其电流信号采用“三取二”表决机制,其经隔离栅传入到三冗余AI卡件。这里的隔离栅是特别定制的,其作用是防止电流短路、防止雷击、以及保护滤波器件等。为了避免因硬件问题导致系统出现故障,其硬件采取的是分离式结构保护以及无耦合设计。通道之间各自独立,其中一个通道若出现问题,其他通道都不会受到影响,能正常\行。
2.3 双CPU处理逻辑任务
系统采用安全的CPU双冗余,两个CPU可以同时运行,其逻辑运算的速度有所提高。系统采用了CPU同步表决机制,若其中一个CPU不能正常运行时,另一个CPU不受影响,可以正常处理逻辑任务。
2.4 输出
系统的输出模块采用的是双冗余DO模块(保生产型)。模块将负载跟OVDC并联在一起,这种设计的优点是若线路有一条出现故障,其另一端的二极管特性就发挥作用。其模块的控制输出就是有效输出。
2.5 数据处理
通信网络是由以太网、工业交换机和工控机组成,CPU通过通信网络实现了彼此间的数据交换。数据的处理、显示等工作最终由工控机来进行。
3 软件程序的设计
3.1 PLC程序
软件程序的设计包含两部分,分别是PLC程序设计和上位机程序设计。在PLC程序设计中,关于逻辑程序及组态的开发所选用的是Prophecy Machine Edition软件。该软件对操作系统有要求,其运行环境必须是基于微软公司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Prophecy Machine Edition软件提供的系统是完整的,可自动化解决系统方案。PLC程序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系统的冗余、硬件组态、主程序块。
(1)系统的冗余。在GMR Configuration中,采用Prophecy Machine Edition软件设置系统的冗余参数,可对CPU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同步数据区间等进行设置,在机架中,也可对总线控制器的位置进行设置,还可以对AI模块和DO模块的表决方式等信息进行设置。
(2)硬件组态。在硬件组态过程中要完成硬件的组态功能。在以太网模块中,该站需设置一个网络地址。在总线控制器中,控制器间的交换数据空间要根据GMR组态生成的文件进行配置。
(3)主程序块。主程序块包含三大功能块,其主要是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输出的工作。为了对探测器的当前状态进行判断,以及实现报警提示,采用梯形图的方式在主程序块中编写逻辑。在采集数据时,先是读取数字,然后经一系列的处理,将探测器的电流转换成电压值。在处理数据时,为了判断探测器的当前状态,需将转换成的电压值设定高/低报警值。在输出数据时,依据探测器的动态状态,输出对应的控制状态。
3.2 上位机程序
为实现多数据的读入工作,上位机软件读取PLC数据采用的是数组方式,通过脚本程序将性质相同的多个数据以点的方式赋值给对应的程序点。上位机由总貌图、分布图(探测器)、查询功能、系统设置以及用户权限管理构成。总貌图可显示探测器的信息,包含浓度、单位、量程等。探测器分布图,直观的再现了现场的探测器的位置,根据分布图能快速的查找到探测器。查询功能是操作人员可以动态的查询到每个探测器的实时历史报警记录。
4 结语
综上可述,该监测系统,安全性较高,且系统运行情况正常,能有效的监测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并实时进行报警,既不影响生产工作,也保证了人们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严卫国.大庆石化CPI装置有毒有害气体治理项目技术方案选择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0.
[2] 吴建军,帅超.HART现场总线有毒有害气体探测器的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02).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无线通信、传感器网络技术,连接设备,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虚拟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实时感知环境信息,能够相互传递信息,达到数据的实时监测,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基于此,本文结合煤矿井下环境特性,采用物联网技术,研究并实现了基于物联网的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管理系统,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煤矿井下,物联网,数据挖掘,机电设备状态监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应用和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沟通的需求,物与物之间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向。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物联网技术将大大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煤矿井下环境监测系统中,将大大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楼房、桥梁、矿井、工厂等地方放置各种传感器,传感器之间协同工作,数据传输利用有线的或者无线的方式,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传送到监测端,实现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及监测端对这些物体的实时有效监控、跟踪、定位和识别等。最终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物联网应用集成度相当高的技术提供智能化的管理,实现事件物物之间的“安全、高效”的“管理、控制”,使得实时监控数以万计的终端成为可能,大大推动社会的发展。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矿井机电设备状态监测提供有效的监测手段。在矿井下开采环境中,运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井下机电设备状态指标,监控端实时显示监测到的基础信息,为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的作业信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我国煤矿众多,开采环境恶劣,迫切需要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开发煤矿物联网井下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实现煤矿井下各种环境参数监测、预警、井下工作人员的定位和跟踪等功能,利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生产的监管力度,提高煤矿发生事故后的救援效率,减少煤矿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保障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联网技术代表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基于互联网高速发展起来的,被称为互联网技术革命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为促进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的向前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物联网连接世界上成万上亿的物体。物体之间能够进行相互“交流”,不必受到人为的操控。本质就是物联网采用了RFID、无线通信技术等科学技术,完成事物间的通信、识别,但是物联网的概念还没有得到世界各界的统一。
物联网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物体的感知,感知信息的处理,信息的传输,为互联网添加对外界的感知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物体间交互功能。物联网用途十分广泛,应用前景广阔,将会给实现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根据功能划分,结构复杂的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类似物联网的眼睛、手和皮肤,识别物体,获取包括环境状态、物体属性等信息,是联系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纽带。感知层的组成包括各种硬件:RFID、GPS、条码扫描器等各种传感器。感知层的关键技术有无线通信技术、RFID技术等。网络层,物联网的网络层类似生物体的中枢神经,进行消息的控制与传输,负责接受感知层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传送到应用层。网络层以互联网为基础,包括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等。网络层的关键技术有网络传送和融合技术、IP承载技术等。应用层,物联网的应用层与目标需求结合,负责数据的显示、转换等,是物联网中的“实现者”,满足行业的各种需求。应用层分为两个子层,分别是:应用服务子层和支撑平台。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实现行业的具体应用,包括运输车辆、电力、环境监测等。后者提供包括数据处理在内的基础服务和各种接口服务,为资源的合理调度提供便利,实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数据存储、挖掘时物联网应用层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设计与创建需要遵循特定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多样性、互联性、时空性、坚固性和安全性。其中,多样性原则指物联网传感节点类型不同,物联网体系结构也不同;互联性原则指物联网体系中各个目标对象能够达到无缝连接;时空性原则指物联网体系结构的设计需要满足对时间、空间的需求;坚固性原则指体系结构的稳固性;安全性原则指体系结构能正常运行,可抵御各种攻击。按照设计原则,物联网的创建需经历以下步骤:识别物体,创建被识别物体联网系统,应用平台的搭建及应用服务系统的实现。
物联网技术备受国内外关注,是一项新的数据获取、处理技术,已经在电力、交通、医疗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而煤矿井下地形十分复杂,煤矿开采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危险,进行矿井机电设备状态监测对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井下工作人员在开采区域工作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井上救援人员需及时了解井下员工的位置轨迹信息,帮助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鉴于此,研究并实现基于物联网的矿井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支撑,将监测到的多种环境状态参数、工作人员位置等信息,汇聚后实时传送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处理,为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系统完成了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开发,实现了煤矿井下环境检测系统的数据实时采集、处理与传输、人员定位、环境监测与预警、信息共享等功能,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由于时间原因,本论文还存在不足,有待完善和改进。
(1) 煤矿井下矿井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中的数据挖掘算法有待进一步优化,提高算法运行效率,本文的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做得还不丰富,还处于试验阶段,需要进一步根据实验环境作出改进,实现煤矿井下开采区域环境参数的预测功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2) 本文开发的煤矿井下矿井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比如健全GIS、SMS短信功能;
(3)系统与实际煤矿井下生产环境还有一定的差距,实际井下生产环境会更加复杂,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郑学召.矿井救援可视化指挥装置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2]张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能源政策研究.2010. 2. 28-31
[3]杨立刚.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安全.2008. 10. 5-7
[4]马力,郭辉.基丁-ZigBee协议的煤矿井下智能传感器.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7(8).66-68
[5]刘鹏,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煤矿安全环境监测中的研究与实现[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
作者简介:
余东校(1985年5月--),男,湖北省武昌县人,本科,平顶山市卫东区平媒天安十矿计算机中心, 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矿山机电
联系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平安大道十矿 邮编:467000
关键词 技术贸易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1技术贸易概述
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技术贸易是指通过专利和许可证贸易、技术服务等方式对技术的引进和输出。而我国所指的技术贸易是在西方国际所规定的技术贸易范围的基础上还包括成套设备的引进和输出。
技术贸易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一个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并不能毫无限制地引进技术,而应该结合一国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地引进适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技术。除此之外,为了长期维持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通常会限制技术出口或只提供技术使用权而非所有唷
2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现状
2.1我国技术贸易具有良好的政策基础
我国的技术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鼓励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通过国外资本的流入,国外先进技术可以转移到我国,这将有利于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二是对我国急需技术的项目不仅给予政策上的引进优势还给予经济上的优惠;三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例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好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国际技术贸易与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四是废除和减少我国为了保护国内企业而在合同中制定的相关限制条件,进而促进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
2.2我国技术出口能力不断提高,技术出口结构趋于合理
我国技术贸易出口水平可以通过国际技术贸易专业化系数来衡量。TSC=技术进出口差额/进出口总额。2015年这一系数较2010年上涨了0.45%。这说明我国的技术贸易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入世以前,我国技术出口主要集中在交通通信行业,其出口总额占全部技术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2005年至今,我国的电子行业发展迅速,已经超过其他行业,占我国技术出口比例份额最高,因此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国技术出口的支柱行业。
2.3我国的技术依存度较高,技术贸易逆差较大
入世以后,我国国际技术贸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整体上看,我国的技术依存度依然较高。2010年我国的技术贸易收支比为65%,比2001年上升了32%。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对外技术贸易依存度以超过50%,这说明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依赖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缺乏对自身技术的研发和提升,造成了较大的技术贸易逆差,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
3我国企业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存在的不足
3.1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的相关法律中涉及到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条款,我国也参与到了国际相关公约和协定的制定,但是总的来讲,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部分法律法规滞后于我国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的漏洞,因此依然需要进一步与世界其他国家展开这方面的合作,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这将有利于我国国内技术贸易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依照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尊重国外技术所有权的同时也能保护自身的品牌和知识产权。
3.2结构不合理,缺乏资金支持
我国国内技术贸易企业呈现结构不合理的特点,其中结构不合理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人才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技术科研机构与生产机构脱节,研究成果很难为实际生产服务,因此导致技术水平停滞不前。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我国技术贸易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复合型外贸人才,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不能被企业充分的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给技术贸易带来损害。除此之外,先进技术以及生产设备的引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我国从事技术贸易的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国内企业技术贸易的发展。
3.3国内企业在技术贸易定价中缺乏话语权
技术贸易中产品价格的制定主要取决于其对日常生产的贡献程度即产品的使用价值,但是我国缺乏对产品技术的使用价值的衡量指标指定的话语权,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国外技术需求增加,进口大幅增长,而其中较大部分的技术使用价值却不高,我国却支付了大量的外汇。入世以后,我国的技术贸易发展较为迅速,技术出口也有所增加,但由于缺乏对技术价值的估计,技术转让的所得收益较低,对我国企业技术贸易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促进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去吸引外商投资,鼓励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市场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更优惠的政策有助于吸引外资,外资的进入势必会带来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观念、以及专业人才的转移,进而促进国内技术贸易企业的发展。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其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对外资的引入进行选择,设置门槛,优化配置外资,最大限度促进我国技术贸易企业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的吸收创新能力
技术的引进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技术专家人才的引进,二者的结合才能有助于我国技术贸易企业的长期发展,可持续的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除此之外,我国技术贸易企业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技术出口主要依靠传统技术,为了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长期维持比较优势,企业应该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通过创新技术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3注重人才培养,促进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国内技术贸易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建立高层次的“人才库”,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技术储备。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不同形式的联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提高我国整体技术水平。在技术引进方面,应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引进先进技术,进而降低技术依存度和技术引进成本。
参考文献
[1] 王玉清,赵承壁.国际技术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电子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状态检修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006
0 引言
目前,高电压、大容量都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需求,而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电气设备监测与检修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检测技术在很多方面,并不能达到要求,会出现维修不足或者是盲目维修等现象,这样会使得资源严重浪费,并且结果也并不理想。所以,在电气设备的检修中,运用到在线监测和状态检修技术,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也是顺应时展步伐的。
1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
1.1 变压器
变压器在运转时,如果运作的时间太长,绝缘性能就会劣化,埋下故障隐患,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光、电、热等化学上的反应。所以,要对变压器实行在线监测,以及时发现故障。变压器的在线监测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是油中气体在线监测。油中气体的在线监测,一般是使用气相色谱,因为电压作用下变压器内的气体环境容易发生变化,主要是油里面的有机绝缘体材料会发生点、光、热等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气体,使用气相色谱可以监测到变压器中油气的成分以及浓度。第二,是在线监测局部放电。局部放电会造成变压器绝缘性能逐渐老化,所以在分析油中气体的时候,也要检测局部放电信号,一般是查看放电量和放电模式,看一下是否有变化,主要有声学监测、化学监测等。第三,是在线监测变压器绝缘。对变压器绝缘进行在线监测,主要监测内容是变压器的泄漏电流、介质损耗、运行电压等,这样可以合理的评价出变压器的绝缘性能。
1.2 高压断路器
高压区断路器属于开关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对于整个电路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控制电路,还可以保护电路。对高压断路器进行在线监测主要是监测机械性能和触头电寿命。因为高压断路器机械性能一旦故障,就会造成高压开关故障,并且是其故障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高压断路器机械性能上,一定要加强监测力度,主要监测行程以及速度。判断断路器故障主要是看震动信号的变化。监测电路器触头电寿命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电流开或断都会造成电磨损,每台断路器的点磨损数量都是有限制的,开或断满电容次数也是有限制的,所以在线监测触头电寿命主要是看触头的磨损量。
1.3 避雷针
在电压设备里,避雷针属于保护设备。目前在电力系统中,避雷针被广泛应用,但是毕竟属于设备在工作时还是会有老化现象或者受水变潮的现象。所以,要对避雷针进行监测工作。主要是进行全电流监测以及阻性电流监测。进行全电流监测时候,主要是确定避雷针的地位和地,在其间进行一个全电流监测装置的串联工作,这样就可以进行在线监测,主要方式是比较全电流的增长情况,这样可以看出设备有没有受潮。进行阻性电流监测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其对于避雷针阀片比较敏感,如果阀片老化,电阻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这是其主要监测内容。需要注意阻性电流增加超过50%,要加强监测,如果超过一倍,就要停运检修[1]。
2 电气设备状态检修
2.1 基本理论
设备状态检修,主要是以在线监测和诊断技术作为基本依据,通过其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且进行一些设备故障的预测,而且还可以知道设备的有效利用时间。状态检修技术的基础是在线监测,但是在线监测知识发现和分析问题,出现问题的时候,状态检修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来说,需要进行状态检修的设备,主要是变压器。主要是分析变压器的运行情况以及其历史信息,然后对其寿命进行合理的评估。目前来说,在电压器工作时,想要长期停止设备来进行检修工作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所以,需要对运行时的压器展开监测和诊断工作,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设备异常,并且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寿命终结现象。
2.2 系统支持
状态检修主要有定期检修、巡视检修、在线检修这三种检修方式。状态检修中,定期检修属于必要的方式,可以十分及时的解决设备的隐患。如果运行时间不断加长,设备内部出现极其轻微的隐患,是很难被发现的,所以,就需要用到在线检修技术。所谓在线检修,也就是实时监测。比如,在监测和状态检修高压断路器的时候,整个系统的组成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一台中央处理器,这部分每天要做的就是定时的在采集器中收集数据。一部分是多台数据采集站,这部分可以实时的进行信息数据收集,主要收集对象传感器和变送器。如果收集到信息数据超过了阈值,采集站会对本次动作的时间和断路器的参数进行记录。实时监测巡视检修也是一项重要的检修工作,需要每天进行,对设备外观进行表面性的检查,如果电力设备发生故障体现在了体外上,就可以及时的发现。如果在定期检修的时候,看到有一方面出现了缺陷,就要加强巡视检修[2]。目前,在变压器检修工作上,红外检测技术得到很广泛的应用,可以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变压器每个部位以及外部接头等元件温度进行监测。应用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3 结语
电气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对于供电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电气设备损坏,这样就会影响电力运行,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都会受到威胁。所以,本文针对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上文可以看出,加强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和状态检修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所以,要想提升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要结合理论与技术,不断的创新,为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铁.试析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和状态检修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6).
关键词:电气设备 在线状态监测 故障诊断 技术 研究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047-02
电力企业发电机、变压器类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不仅影响着电力工业的正常生产,同时,也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设备运行中,由于环境、电、热、机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设备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运行状态不佳,严重者会发生各种故障,电气设备的异常或故障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排除,就会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导致电力企业局部乃至大面积停电,给电力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为了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我们必须深度挖掘与分析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全面清晰把握设备运行状态,及时诊断设备故障,同时,利用高新技术,不断完善状态监测系统,对于促进电网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故障诊断技术与状态监测的概念
一般来讲,故障诊断、故障预报、状态监测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都要进行在线检测、数据分析,目标都是防患于未然,采用的方法很多是一样的,只不过它们的任务却不尽相同。故障诊断――是对已发生的故障,根据故障特征进行定位,同时,判断分析故障发展程度。故障预报――根据故障征兆,预测故障可能发生的位置、时间以及故障的发展程度。状态监测――是记录、分类和评估设备的运行状态,为维护、维修设备提供决策。故障诊断、故障预报、状态监测这三者之间的区分,主要根据故障发展的时间进程进行区分。如果不能准确判断已发生故障的位置、程度,不能准确预测未发生的故障时间、位置,其结论不能称为故障诊断、故障预报,结论只能属于状态监测范围,如图1所示。
预测或预报故障一定要建模和仿真,而故障诊断也不能仅仅分析故障的外在表现,需要分析和研究故障的机理。依据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评估和判断设备运行状态的状态监测相对容易实现,但是,状态监测只是一种初级的手段,要得到准确的结论非常不容易。因此,状态监测应该包括以下任务,一是建立设备运行的历史档案,积累设备运行的资料和数据;二是根据历史档案、运行状态等级等资料和数据,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判断,判断设备运行是正常还是异常,如果设备已经出现故障特征或征兆,要根据历史档案、运行状态等级判断故障的性质和程度;三是积极评估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对评估的结果进行分类,如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标准,为实施状态检修提供理论依据。其理论依据如图2所示。
2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与在线状态监测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与在线状态监测包括信号检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基本过程,通过振动、流量、光、电、温度、化学等各种传感器检测出设备的状态信号,同时,传输,转换,采集,处理这些状态信号,然后,数据采集单元采集这些状态信号并存储于存储器中。为了提高采集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传送载体多采用光缆或数字信号传输。进行数据处理时,依据所得的特征信号,采用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等诊断方法得出诊断结果。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技术比较常用的有三种,一是局部放电监测技术;二是介损监测技术;三是油色谱监测技术。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有四种监测法,一是中性点祸合监测法;二是超声波监测法;三是电容器祸合监测法;四是电、超声波联合监测法。介损监测技术主要应用于采用电容式绝缘结构的设备上,介损监测技术主要监测介损,电容,泄漏电流等介电特性。介损监测技术一般依靠相对测量方法,在同一个变电站中,通过比较足够数量的容性设备,发现变化较大的容性设备。现有设备绝缘监测比较常用的方法应属于油中气体分析法(DGA),油中气体分析法(DGA)也是油色谱监测技术比较成熟的分析方法。在电和热的作用下,有机绝缘材料以及充油电气设备的绝缘油会产生分解和老化等现象,进而产生少量的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多种低分子烃类气体等气体,如果设备内部存在潜伏性故障,产生这些气体的速度就会加快,因此,我们可以分析监测这些特征气体,利用这些气体的产气速率判断充油电气设备内部故障。故障不同产生的气体也不同,通过分析设备内部油中气体的成分、含量,可以判断设备内部故障的类型以及设备故障的严重程度,达到诊断的目的,下面以介损监测监测技术为例分析。
作为对电力设备绝缘性能进行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介质损耗因数一直以来都是用于西林电桥测量。对电力设备绝缘,流经绝缘的电流 i的相位超前绝缘两端电压u的相位小于π/2弧度,介质损耗角δ=(π/2)一。使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就是通过先测量,然后按公式计算来求得介质损耗角δ。介质损耗角的数字化测量方法主要有过零点时差法和正弦波参数法。
3 基于LM-BP网络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对于变压器的状态监测,目前,国内外多采用超声定位技术、红外技术局部放电监测,如果是充油式变压器,我们不仅要定期有效的离线色谱分析充油式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还要研究应用微水分析技术研究在线油中溶解气体。通常采用数字化在线测量技术监测变压器的高压套管,采用有载故障诊断在线装置监测故障较多的有载调压开关,测量有载调压开关电气回路以及触点磨损及机械等。
在变压器正常运行时,变压器中的油与油中的固体绝缘材料会产生微妙的反应,缓慢地产生少量气体,主要是各种低分子烃类(还包括CO、CO2)气体。局部放电、电弧现象已经局部过热是变压器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的主要原因。产生的气体主要有H2、CH4、C2H6、C2H4、C2H2、CO、CO2等。
对于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标准在DL/T722-2000《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进行了规定,只要其中任何一项指标超过规定值,就应该引起注意,查出产生气体的原因,或着进行连续的检测,评估其内部有无故障或存在故障的严重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评估。在表1中给出了变压器的正常油中溶解气体的含量。利用上述方法可以直观方便地对变压器的故障进行分析。对于故障的定性分析在表2中已详细列出。
除此之外,还要监测变压器的负载电流及电压,监测变压器的风扇运行、冷却泵、油温等参数。变压器状态监测主要涉及到冷却系统、液体绝缘、气体绝缘等主体部件,拟诊断的故障主要有机械故障、过热兼放电故障和进水受潮等;一般情况下,采用电脉冲信号法和超声法监测与诊断局部放电。依据溶解平衡原理分析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DGA),采用真空、渗透膜、气体洗脱等脱气方法将油中气体脱出,再用分离柱进行分离,然后,再对不同组分气体进行检测,或用不同原理的传感器检测,或者通过检测器检测(如TCD、FID等)。然后,再依据多维图视法或组分比值法,按照离线定期试验和电气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诊断出潜伏性故障。近些年,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分析技术不断发展,如:红外检测技术、复合渗透膜技术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与状态监测能够有效的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及早发现运行设备存在的潜伏性故障。当前,应用的故障诊断技术与状态监测有很多种,该文主要比较分析了在线技术、发电机、变压器等几种情况,并分析了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根据设备状态提出处理措施,这样,不仅可以减免不必要的维修干扰,有效地降低电气设备的运行成本,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延长设备服役期,实行科学化设备管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电力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