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二上学期个人总结

时间:2022-01-28 12:55:16

导语:在大二上学期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二上学期个人总结

第1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大二上学期团支书工作总结【二】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还未来得及回首,东方的太阳已冉冉升起告诉我说:时间真的过的好快!一转眼这大二上学期已经过去,我这一学期的团支书工作也告一段落,仔细想来自己担任团支书以来的所做所问所学所思,从工作中也体会到了许多人生的哲理,也是颇有感慨称。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技巧和方式,还有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真诚的向关心和支持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声谢谢。在这个学期里,是有成绩也有问题和不足,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必然是有得有失,有经验也有教训。

团支书工作一学期下来,总的来说,无论是班上的工作还是分院下达的任务,我都尽心尽力的去完成。自然,在这个过程里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工作做的多了,自然就会增长一些经验,我发现沟通是一切困难的法宝。同学们不支持我的工作是因为不理解,我就通过与他们沟通,让他们了解我的工作,___要这么做,那么他们了解后就自然会理解,当然也就配合我的工作了。___个团体是需要沟通的,只有沟通才能使___个___更加团结,更加有默契。

经验有时就是总结了教训之后得到的。在平时的活动___中有时也会出现“单干”的现象,所以有时就会累了自己,又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探究个中缘由,大多是因为我不想麻烦同学,有时找同学他们也未必人人愿意参与。其实这里也包含着一些人际关系处理的锻炼。

我尽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将上级命令及时传达下去而不忽略学习,因为我知道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况且,___个好的学生干部是不能因为工作多就耽误学习。班里,团委的事我都尽心做到,越多的工作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也就意味着更加锻炼___个人,我爱这个位置,我也愿意为团工作。

__月份我们班___了一次以“消防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作为班级体的一员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宣传消防知识,并且通过此次宣传大_大加强了我们自身的消防意识,从而能更好的处理___,最后在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此次元日活动非常成功。

在学习上,这个学期不仅有部分同学以优异的成绩以及各方面的良好表现拿到了奖学金,而且很多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还通过了国家英语B级、__级考试,计算机__级、__级考试。

在政治思想上,大家加入中国___的积极性越来越浓,通过学习和研究党的先进思想,做相应的实事来证明他们加入党的赤诚。当然,有几位特别积极且优秀的同志已经光荣的成为了党员考察对象。

通过这___个学期的锻炼,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工作中我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并且我也从中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这对我今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首先是在工作中,我掌握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但是感觉到自己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在这___个学期里我成长了。其次是在学习上,我并没有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学习这方面,反而是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并且不断带动身边的同学一同学习专业知识和公共课程,争取在期末之际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所以我每天都会找业余的时间去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将自己培养成为___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一学期的工作学习使我真正认识到___个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我也希望在任职期间能充分发挥我的潜力同时提高我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能保持足够的热情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的来说,当___个学生干部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锻炼很多能力的,同时又能为班级、分院、学校作一点贡献,这是最让我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一学期的团支书工作和学习,使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活力与___,也伴我走向了___个新的人生高度。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让我更加了解大学生活,也收获了很多珍贵的东西。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努力,奋发向上。

第2篇

自2008年9月首批“90后”大学生入学报到至今,高职院校学生已全部由“90后”组成,而作为学生中的佼佼者,“90后”学生干部在学校学生工作、校园文化活动、社团建设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其成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90后”学生干部在价值取向、情感体验、工作风格、行为语言逻辑等方面具有与“80后”学生干部截然不同的特点。

1.知识信息丰富、学习接受力强

伴随着网络的成长,“90后”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他们获取信息快捷、知识面广、学习接受能力强,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远远超越了“80后”;对于社会新鲜事物、焦点热点,“90后”学生干部能保持与老师同步关注。但正由于极大的信息量冲击,使得人生阅历浅、思想不成熟的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产生片面理解,从而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在处理问题上,“90后”学生干部还不够成熟,甚至容易和普通学生产生相同的想法。

2.敢于质疑、受挫能力弱

从1997年以来的一系列改革,中国教育体系慢慢脱离死记硬背的传统方法,迈向注重独立思考的西式方法,“90后”所接受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使得他们自信、敢于表达。对学校一些规定、说法,“90后”学生干部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但由于过高的自我评价,缺少挫折教育,加之“非主流”模式的泛滥,他们的心理素质异常脆弱,遇到小事情也会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所以在布置任务过程中,“90后”学生干部会出现畏难情绪。

3.个性张扬、忽视团体

过分的独立自主容易导致强烈的个人主义,而这正是“90后”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与谦虚礼貌的传统大学生不同,他们特立独行,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也不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融会贯通。“90后”学生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容易在组织、安排、协调过程中采取粗暴的管理方式,忽视了组织内部的团结,如此恶性循环,也会导致整个团队集体归属感不强,欠缺团队的合作精神。

4.强化名利、处世过于成熟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90后”父母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追求成功事业与高质量生活,对孩子的教育也脱离不了金钱,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导致“90后”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心、欲望心强烈,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90后”之所以选择当学生干部,除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更是希望获取荣誉奖项,在毕业求职时有很好的简历内容。“90后”学生干部在与辅导员的相处之间,也会出现处世过于成熟,思想负担过重,不够质朴的缺陷。

二 传统管理模式与“90后”学生干部的冲突

1.奉献精神与职责意识淡化的冲突

传统管理模式对学生干部的要求比较高,尤其在工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干部能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带领普通学生积极进步,或希望个人休息时间,完成工作任务。但部分“90后”学生干部职责意识淡化,将工作认为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义务、责任,或缺乏持久的积极性、耐性,在工作方面体现出“大一上学期踌躇满志,下学期热情减半;大二上学期敷衍了事,下学期不问世事”的状态。

2.信息传递方式的冲突

传统管理模式中,老师在布置任务过程中需要传递大量信息,通常会选择开会等方式,开会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干部的重视,同时及时解决潜在的问题,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却占用大量人力、时间,同时信息传递效果不佳。而且团委、学生会任务都比较多,开会频率也较频繁,“90后”学生干部对此有所抵触,加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手机已深深影响校园生活,他们更加希望辅导员通过QQ或邮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3.学生干部选拔制度的冲突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实行学生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主、以学生干部为辅的管理模式,因此学校领导和辅导员的意见对于学生干部选拔干预的成分较大,导致了学生干部选拔缺乏一个完全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环境,在这种选拔制度下,“90后”学生干部无法做到顾全大局,甚至产生叛逆心理,而与选拔结果产生对立现象。

三 探索“90后”学生干部管理新方法

1.完善学生干部选拔制度

辅导员要把好学生干部培养的第一关,把一些富有热情、具备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吸纳进来。选拔学生干部必须要考虑同学们的意见,可以采用竞聘或投票的方式进行选拔,辅导员必须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避免拉选票的现象,切实体现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这也确保了“90后”学生干部能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

2.“重锻炼、重培养”双管齐下

改变前期培养、后期放任重头轻尾的现象,将学生干部

培训贯彻在平时细节之中,而不是某一阶段的单向式宣传灌输教育。同时杜绝“重使用、轻培养”思想,避免一味地安排工作任务,必须适时地与“90后”学生干部交流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他们总结以往的不足,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获得尊重与提高。使学生干部意识到自己在这个职位、这个团队中能学到东西,能施展自己的能力,满足尊重的需要。

3.注重心理疏导

“90后”学生干部较普通学生压力大,作为学生,他们需要完成学科考核,甚至起带头作用;作为学生干部,他们需要较好地完成任务,但是在工作过程中未必得到普通同学的理解和支持。而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释放,势必使他们陷入挫折困境。辅导员需要时常通过暗示语言引导“90后”学生干部进行自我调节,培养他们良好地应对挫折的心态,增强意志,使他们在担任学生干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4.建立学生干部监督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的体系是“大一当干事,大二当干部,大三退任”的流程,学生干部担任时间不长,所以部分院校不重视学生干部的监督考核,对于一 些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干部也放任不理,这也造成了“90后”学生干部产生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心理。因此要建立健全科学严谨的学生干部监督考核体系,定期开展述职活动,要求“90后”学生干部向学院总结工作计划,辅导员和同学们也对此进行评议。开展评分考核活动,对于连续两次考核末位的学生干部要进行面对面谈话,及时调整学生的工作状态,对于无心工作或无法胜任职务的学生干部要进行调岗或替换。

参考文献

[1]张丹.“90后”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

第3篇

关键词 工程素质 国标意识 工学交替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62

Practice and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Drawing" Teaching Quality

YUAN Changfu, LUO Xin, ZHENG Xia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raphics Research Group,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Abstract For students in cartography existing project engineering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difference, the problem of weak computer graphics capabilities, this paper in terms of GB instill awareness,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s, students and other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recent works development of cartography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latest computer graphics technology, the authors explore the engineering drawing teaching contents and professional theory, corporate jobs and computer graphics technology, to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road as the theme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mprove students' cartographic level.

Key words engineering quality; GB awareness; 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on

“工程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包括画法几何和专业制图两部分,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画图和读图,而图(图样)是表达工程形体和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文件,被誉为“工程语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的课程设计、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打下基础。

“工程制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影响大学期间的后续培养环节,可能还会影响学生进入单位以后的工作和实践,所以潜在意义重大。几年前,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反映学生制图能力比较差,反映为绘制图样不够规范、面对复杂形体不会表达。本课程教师经过仔细地剖析,问题大概如下:

1 工程素质方面

反映为学生在学习了“工程制图”课程之后,工程素质仍比较差。如工程文字的书写、绘图线型、线宽等方面,而这些都与制图国标中的细则有关。

原因是学生制图的国标知识掌握不牢,缺乏国标意识。

对策:加强国标意识,首先从教师做起,制图过程中执行每一个规范。在课堂练习及举例时,时刻提醒学生,让国标意识牢记学生心中。

2 专业素质方面

一些教师反映,不少学生在学习了“工程制图”这门课以后,甚至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仍然不熟悉不认识图纸里的一些专业的符号或常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2.1 教学方面的原因

(1)教师对专业背景知识方面的不足;(2)教学方法的失当;没有实践锻炼,只有理论灌输,导致学生印象不够深,容易遗忘。

对策:(1)任课教师本身专业素质要过硬,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尤其是涉及本学科的前沿;另外,最好让具备专业背景知识的教师担任本专业的“工程图学”课程;(2)加强和重视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学生方能主动学习,达到慢慢领悟或者恍然大悟。土建类和机械类专业在学生中开展的测绘实习,就是一项很好的实践锻炼环节。学生按小组,通过个人分工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测绘任务。这是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是学有所用的体现,是对学生制图水平锻炼和提高的一次机会;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2 课程学时的不足

“工程制图”课时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从最初的120~150学时下降到108学时,目前已经压缩到72~90学时。加上这门课程的抽象性和实践性,要达到好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结合实践才行,所以师生对这门课的感受是任务重且课时比较紧张。

对策:(1)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本课程教学团队对网络教学平台一直比较重视,开发了针对不同专业的网络课件,比如机械工程制图网络课件,水利工程制图网络课件,土木工程制图网络课件等,并且在全国多媒体网络课件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这些网络平台中,聚集了丰富的课程素材(动画、视频、课程前沿知识等),可以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2)网络QQ群方便师生互动交流;本人已经实施了几个学年,效果良好。这种针对特定人群的QQ群辅导,主要用于解答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在QQ群里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在群里十分活跃,提问时也毫无课堂中的各种顾忌。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可能会害羞、紧张导致意思表达不清楚甚至有的碍面子不敢提问,而疑问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影响课程后续的学习。

在网络和智能手机普及的年代,每个课程的QQ群就好比学生的“家教”一样,可以及时解决本课程的疑问。

2.3 “工程制图”课程的综合性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矛盾

“工程制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融合了数门专业知识在里面。比如,“土木工程制图”里就融合了“建筑材料”、“砼结构”、“钢结构”、“水工建筑物”等专业课程知识,这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刚刚步入大一的学生就开设“工程图学”课程,而他们此时却没有学习与该课程相关的一些专业课程,也没有任何的参观和实习,还不具备专业背景。因此对涉及的工程实际问题或专业知识缺乏原理性的理解,仅靠表面理解或记忆,效果当然欠佳。如果教师详细讲解其原理则课时不够。

对策:

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加合理和科学。

(1)“工程制图”中“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两部分内容分开上。理论部分内容“画法几何”在学生大一上学期就开设,专业制图部分“工程制图”在大一下半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开设比较合理。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大一学生接受专业背景不大的理论部分内容,还可以在这个时期锻炼学生认真严谨的工程素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开设专业制图,此时的学生,通过一年的积累,已经接触到一些专业背景的东西。学习“工程制图”部分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指课堂学习和生产岗位实习交接进行,把学校教学环节与企业工作岗位有机结合起来,手脑并用,在实践中学,学后再实践。该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合作,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该模式打破了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提出工业4.0标准的德国,以领跑的姿态引领全球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工艺的精湛得益于该国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卓有成效的“双元制”培训制度(我国推行的“工学交替”模式正是借鉴于此),已成为欧洲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主流形式。此外,亚洲新加坡的“教学工厂”也是“工学交替”模式的先例。

现在流行一种校企联合培养的招生方式,企业承担一部分的人才培养经费,通过学校和企业紧密捆绑,使校企双方都重视甚至企业比学校还重视人才的培养质量,因为培养出来的人才以后要进入企业位企业效力。这种培养模式当然也比一般的校企合作效果要好。

3 计算机绘图能力差

目前,计算机绘图(下称“CAD)已经普及,实际用人单位都需要CAD绘图,这就需要教学内容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目前依然按照传统方式培养的学生,进入工作单位后,需要相当的时间来学习CAD以适应岗位。目前很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开设了CAD课程,但是由于学时少,授课内容浅显,导致学生CAD水平普遍不高。

对策:积极营造CAD学习的氛围。

通过举办各类CAD大赛, 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绘图能力的重视。此外,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全国3D大赛等赛事,这些比赛也都直接应用到CAD技能。

此外,教师在讲授立体的截切、相贯等比较抽象的章节时,可以借助三维CAD建模技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模型,既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可以节省师生大量的时间,又激发了学生对CAD的兴趣。

4 总结

以上是本教学团队对“工程制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经过近些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本教学团队获得本校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2项;全国微课大赛二等奖1项;本教学团队建设的“工程制图”是本地区省级的精品课程。 在CAD技术迅速发展及三维数字化时代到来的今天,团队教师们正在积极研究现代计算机绘图对传统制图方式的影响,掀起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朱育万,卢传贤.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乐荷卿.土木建筑制图[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91-92.

[3] 葛永成.CAD技术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3):52-53.

[4] 朱颜,李正茂.CAD三维建模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教师,2009(S2):142.

[5] 李华,张旭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渠道[J].高等理科教育,2004(3):122-125.

第4篇

关键词:全面发展;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1-0149-02

收稿日期:2012-01-09

基金项目:河南省2011年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项目“基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成果之一(JYB2011127)

作者简介:刘娜(1981-),女,河南郑州人,助教,从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研究;王保栋(1981-),男,河南新乡人,助教,从事计算机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研究。

国外发达国家的就业指导起步较早,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及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但很多不太适合中国国情,尤其是对于中原地区高校,因地理位置、社会需求、思想意识等因素,致使我们引进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及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更显得水土不服。按照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的“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主题,要重点围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本文初步构建了全程化、全员化、全面化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强调大学生的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

一、中国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现状

国内近几年大学生就业课程得到初步普及,但是,中国目前的课程体系呈现出政策化、经验化、程序化的特点。首先是偏重就业政策讲解、就业形势分析、择业技巧传授等理论讲解,缺少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锚、人格测试、职业能力测试等实践性环节,教学效果不明显;其次,课程形式不够规范,很多高校多为上百人的大班授课,就业指导课缺乏针对性,课程形式存在很大随意性;最后是讲课手段缺乏多样化,大部分学校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实践锻炼,这与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很大偏差。我们应该在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多年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研究的实践,创造性地构建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的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中国化及中国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像河南省这种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结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各批次学生特点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对促进河南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储备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二、影响中国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健全的因素

1.课程设置目的性。根据对河南省内几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可以发现,一般毕业生们都基本掌握了与就业相关的求职技能和职业知识,而其自我认识能力、职业价值观、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却比较差,可以看出学生在校期间更多是听就业指导教师灌输理论类知识比较多,让学生参与的实践类课程相对很少。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是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在学科内容上的具体化,也是课程设置目的的体现。很多高校为了完成各类评估,硬搬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而忽略了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是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2.课程内容。根据对河南省内部分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情况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就业课程内容重政策,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进行心理调节,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却比较少。更多是强调学生求职技能,却忽略了学生责任心、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致使出现单位总是觉得大学毕业生不安心工作,而毕业生总是在不停跳槽来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很多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学生都能通过网络寻找到丰富资源,这就导致学生来上就业指导课是为了课程的学分。

3.课程教学方式。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很多为教师一言堂,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播放求职礼仪视频等也都不能很好调动课堂气氛。学生能够参与进去,形成更多互动的环节才是能够激发学生听课积极性的关键点,也是帮助学生现场解决就业疑问的有效途径。很多学生有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想法,但是缺少与老师的有效合理沟通,得不到老师专业的指导,会让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道路走得更坎坷。

三、初步构建的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1.明确培养目标,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面向全院各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其设置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规划自身的大学生活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并付诸实践,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就业力。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大学阶段自觉地提高个人职业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2.日常专业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全方位渗透就业指导理念。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目前更多的是依赖就业相关部门,还未渗透到教学教育的全过程,未引起全员的重视。高校现在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能力提高,所以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应以职业领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渗透到各门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要深入企业和一线调查、实践,熟悉相应的职业领域,结合学生实际,保证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的紧密联结,而不只是由就业指导老师在就业课堂上单纯去讲如何去找工作。

3.全程化和全员化的就业指导课程要做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结合。就业工作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应该形成 “招生―培养―就业―招生”和“院领导―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各系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学生助理―学生”两种多级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构筑科学顺畅的就业对教学与招生的导向与反馈体系。学生在大学四年不同阶段都会反映出不同特点,而不只是刚进入大学的大学适应期和快要毕业时的就业期需要关注,在大学中间也是培养学生的黄金期。(1)构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就业指导课有着理论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特点,单一的课堂理论授课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课程实行分阶段授课,遵循大学生在校四年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分七个学期开设相应的课程。第一学期“职业规划”(大一上学期),主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基本理论,初步树立人职匹配的理念,初步学会运用职业测评工具及SWOT决策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实践环节为职业测评及结果分析,完成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学校在学期末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第二学期“时间管理”(大一下学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时间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记录分析个人时间管理的状况,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时间管理水平,养成良好时间管理习惯,在实训中提升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环节为个人时间行为记录及结果分析,个人时间管理实践报告书的撰写。各系学期末组织时间管理大赛。第三学期“目标管理”(大二上学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目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分析个人价值追求、兴趣爱好及能力特长的状况,结合现实,养成良好的目标导向行为习惯,提升制定职业发展长远目标、实现近期目标的能力。实践环节为个人与环境特点分析,撰写个人目标体系的建立与管理规划书。各系在学期末组织目标管理辩论赛。第四学期“初始创业”(大二下学期),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理财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团队合作与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实践环节为组织拓展活动,培养个性特点与团队合作精神,进行创业计划书案例分析。可以适当引入社会上创业培训课程,让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参加培训。学校在学期末举行创业大赛。第五学期“职业定位”(大三上学期),使学生了解专业、职业和现实环境,能够结合个人条件,合理确定个人的职业发展定位,提高学习专业技能的方向性,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实践环节为职业与专业社会调查,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同时撰写访谈报告。各系在学期末举行职业定位展示大赛。第六学期“就业准备”(大三下学期),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求职与就业的方法技巧,尝试完成个人的求职实践或就业实习。实践环节为模拟招聘,学校在学期末举行简历大赛。第七学期“就业实战”(大四上学期),使学生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程序与步骤,能够依法保护自己的就业与劳动权益,能够运用求职就业方法,通过就业实战,实现适合自己与社会实际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阶段目标。实践环节为求职就业实践,召开已经毕业学生与在校生经验座谈会。(2)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实训等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态度、观念的改变和技能的获得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引导学生掌握求职原则、方法与技巧,合理定位,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与就业能力。

4.结合教育部及教育厅编制的教材,编写符合学生实践需求的就业指导课程随堂册。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教学随堂册的编写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参与性和以老带新性。同时,这样的教材会更符合学生需要,吸引学生的关注。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由老师和学生助理共同编著了《大学生职业发展笃行册》,以“认知篇―时间篇―总结体会篇”为章节的结构顺序,学生可以根据理论知识的认知,进行实践达到与自我结合,形成个人的能力,为人生的发展和职业道路的进步奠定基础。

大学生就业课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但是这门课程如果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素质不仅仅是需要普通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政策,以及求职技能教育那么单纯,更多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花时间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学做人学做事,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践及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0,(7).

[2] 黄志荣,孙传浩.对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若干问题

第5篇

班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几句话是关于学习的几个层次或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就要求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就是不可能的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学习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学习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因而我班班训定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班级管理条例:

为加强团支部管理,我支部决定对同学的平时表现实行分数管理制度,总分设定为100分,80分为基础分,具体细则如下:

(一)无故没有按时报到注册的,扣5分;无故旷课的,每学时扣3分;无故迟到早退的,每次扣2分;

(二)学习态度不端正,抄袭作业或不交作业的,每次扣1分;考试作弊的,视情节轻重,扣5—20分;

(三)无故不参加集体活动的,每次扣2分;无故迟到或早退的,每次扣2分;

(四)卫生值日无故缺勤的,每次扣2分;所在寝室的文明卫生被评为差的,每人每次扣1分,主要责任人扣2分;

(五)扰乱教学秩序,影响正常上课或考试的,视情节轻重,每次扣2—10分;

(六)违反教室、学生公寓、以及学生活动场所等管理规定的,视情节轻重,每次扣1—5分;

(七)不遵守公共秩序,不尊敬师长,不接受批评教育的,视情节轻重,每次扣1—10分;

(八)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欺骗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的,扣1—10分;

(九)本学年受学校或学院通报批评的,一次扣3分,受警告处分的,扣10分,受严重警告处分的,扣15分,受记过处分的,扣20分,受留校察看处分的,扣30分;

(十)学习进步者(至少提高5名),加2分。

(十一)代表班级参加比赛或个人比赛者,每人加1.5分,若获奖,每人加3分。

(十二)为班级提出合理化建议者加1.5分

(十三)有好人好事者,加2分。

(十四)其他事宜可班级集体表决。

团支部建设

(一)思想建设

1.“建国60周年”主题班会

XX年注定是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迎来了祖国母亲六十岁的生日。为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同时相应院分团委号召,我支部举办了“建国60周年”主题班会。在会上通过ppt等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我们伟大祖国在这60周年里由弱变强,由穷困到富强的历程,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同学们也决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2.学风建设讨论大会

这学期学院举办了学风建设讨论大讨论活动,我支部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接到通知后,我支部第一时间便举行了学风建设讨论大会。会上同学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团队建设

一个班集体的强弱取决于其班级凝聚力,任何一个优秀的集体必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为加强团支部的凝聚力,我团支部在大一期间举行了丰富有趣的活动:

1.趣味游戏

大一伊始,我班同学就在小导的帮组下,组织了一场班级活动。活动当天,同学们到校操场集合,开展了丰富的互动性游戏,同学之间的生疏感便在活动中渐渐消失了,活动结束之后,我班同学又去篮球场上打了一场篮球友谊赛,同学们的感情在这次活动之后增进了很多。

2.海贝聚餐

今年3月份,我班同学一起去海贝广场聚餐,同学之间相互协作,有的购置租借场地,烧烤东西,有的负责烧烤的。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进一步增强了彼此的感情。

.“唱响信息”合唱比赛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班同学的凝聚力,我班同学参加了“唱响信息”合唱比赛,并为此紧张的排练了一周多时间,在这期间,大家相互配合,相互鼓励,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坚持不懈,并最终取得了优秀奖的成绩。虽然奖项不是很高,但对我们同学而言,更重要的是这段难忘的回忆。

(三)学科建设

1.“一帮一”活动

开展“一帮一”计划,构造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增进同学之间的甲流,同时在学习中相互争先,让班级全体同学在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的氛围中,整体得到提高,并对帮助同学予以一定奖励。

2.c语言——“学生讲堂”

c语言一直是我们同学的弱项,同时也是我们专业的基础课,为了加强同学的对c语言的掌握能力,我支部特意邀请大二的优秀学长来我班级进行c语言专讲,为同学解惑答疑,同学们反应热烈。

3.英语听力专练

我班在大一第一学期英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同学们的英语成绩,同时也为了积极备战大二上学期到来的英语四级考试,我支部针对英语听力这个“老大难”的问题进行了专项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听力能力。

团支部成绩

在过去的大一一年中,经过我支部同学的不懈努力,我支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集体获奖情况

1.信息学院“建国60周年”主题班会二等奖;

2.信息学院“信息杯”辩论赛三等奖;

3.信息学院“班级默契大赛”优秀奖

4.“唱响信息”获优秀奖。

……

个人获奖情况

1.陈小坡,孙亚猛获校级数学竞赛二等奖;

2.吴用,项琦,龚远谋等获校级数学竞赛三等奖;

3.朱雅杰获信息学院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

4.李宏达,王铖诚分获信息学院“人气辩手”,“优秀辩手”。

……

第6篇

      转眼之间在家教协会的时间已有2年了,任职家教协会会长也有近一年的时间了。这其中有付出有收获、有辛酸、也有快乐。但不得不说,家教协会的工作真的给我带来很多,假设没有参加家教协会,我近3年的大学生活可能是平淡无奇的,同样也不会收获在家教协会中工作的波折中带来的精彩和成长。

大一的我仅仅在“教室→图书馆→宿舍”的三点循环中单调的过着我的大学生活。一年的时间的我在边迷茫和边学习中流逝,带着期望和希望,我踏入了大二,进入了家教协会。在家教协会纳新时,因为对学校财务的兴趣选择了家教协会;当会长安排职位时,因为一种好玩的心态自告奋勇的选择了经济部长一职,孰不知从这一刻起就有一份责任搭在了我的肩上。经济部长并不像之前自己无知的了解那样:记账。而是一种责任和被信任感,将把会员自愿上交的会费好好管理,要使每一分“银子”发挥最大的作用。消费需要有正规和收据和发票;消费要有理有据……

一开始接触这份工作并没有意识财会工作中的种种学问,所以在消费后出现了很多之前没有预想到的问题,给协会的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做宣传单页和条幅等宣传材料商家没有开据发票,造成学期末财务结算时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举办现场活动“xxxx”时布置会场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只是凭感觉购买了拉花等现场布置的小饰品,但因为是在餐厅举办活动根本用不着拉花,所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是我工作的失误。社团工作的每项花费虽小,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的确让我受益匪浅。

社团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职位有别,工作却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我在完成财务部分内之事的前提下,也需要参与到其他部门的工作中,了解社团工作的方方面面,达到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目的。在相互参与的过程中需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主动和相互间的协调团结,因为社团得以发展的一个保证就是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进入******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经过项目策划、活动前的宣传、联系协调餐厅、活动报名、选拔参赛者、展示成品等阶段,我们磕磕绊绊的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不甚满意的作品,也面临了进入社团的第一个大的考验:成员的退出。因为某些原因,有位同学选择了推出协会,这无疑给我们因生涩的举办第一个活动的困惑又带来很大的震撼。因为会长的较好协调和自己不想半途而废的信念,我选择了在挑战和动摇中坚持了下来。

就这样,在迷茫与坚持的拔河比赛中,我磕磕碰碰的走完了2009年,走进了2010年,来到了让我发生质的变化的这一年。这一年,我接任了******的会长一职,接下了更大的责任,接受了更大的挑战。

2010年上半年是艰难的半年,也是让我收获最多的时期。艰难是因为在我还没有熟练掌握社团工作时就接任了这一职务,是因为这半年协会人员锐减,是因为因种种原因需要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原本应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的工作,是因为这是我的课程最紧张的学期(每周二十节大课,还有一个月的金工实习),是因为已没有人为犯错的我和面临困境的我承担责任……收获是因为这半年的挑战给我提供了更多成长的机会,是因为期间的磨难让我对协会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更系统的了解,是因为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帮助让我收获了学院老师的关怀和社联共事同学的友情,是因为在失败与成功的旅程中获得了以往没有的成就感和继续坚持往前的意念……

仍记得刚刚接任会长时举办的第一个项目—¥¥¥¥¥。为提高工作效率,我及协会其他成员在五一放假期间多次开会讨论活动举办相关事项,定下活动进行的具体时间表。因为活动性质,活动的初赛需要在餐厅举办,这就意味着要将此次的初赛作为以往办活动的决赛准备。初赛举行之前,我和协会成员进行了很充分的准备(当时的想法),秉承上届会长的教诲:“要将活动举办的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保证随便一个人拿到活动策划和现场流程都能够将活动顺利进行下去。”但是,当活动在现场进行时,却出现了很多没有意料到的问题:工作人员有的忙的团团转,而有人却闲着不知如何去做;顾得了前面顾不得后面;照顾了选手,照顾不到观众;现场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活动结束后到场的学院社联主席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其他会长也给我提出了很多的意见,虽然是以一种接受的态度来面对那么多的声音,但毕竟其中有许多很不应该出现的小错误,又有那么多人来指正,毫不隐晦的说,作为学院唯一一个女性会长,面子上着实有些挂不住。多日的劳累、遭批评的窘迫和对自己工作的失望险些把眼泪逼出眼眶。但是,总归知道大家对我这个本届社联第一个项目的期望,何况大家提出意见是为了相互交流促进共同的发展,因此接受大家意见为一周后的决赛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从现场的布置、人员的分配以及突发问题的解决等各方面都痛下了一番功夫。一周后,活动的决赛顺利开展。活动结束后,学院老师、社联主席及学院各会长都对决赛提出表扬,同时帮我发现指正活动过程中的不足。第二天,我协会成员成功在学校各大网站上发表新闻,又引来了社联各位同学的赞扬。毋庸置疑,没有初赛时社联各位同学的指正和批评,决赛的效果绝对不会提升;没有社团兄弟姐妹们的鼎力支持,活动肯定不会顺利进行。

暑假期间,我随社联社会实践队赴####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对农村饮食现状进行调研并将协会的健康理念带到社区,为社区的健康饮食贡献了协会的一份力量。

再到这半年,到了与大二上半年流程相同但责任和工作截然不同的半年。但,这半年也存在着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工作,同样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开学伊始,社团纳新,协会召入了一批和曾经的我一样有着热血的新成员,而我则将肩负起带领他们进入社团了解社团热爱社团的任务。从一开始的“百团纳新”到申报项目到会员服务到举办项目,每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此刻有了不简单的问题,用我曾经玩笑的一句话说:“这些如果让上学期的我们几个做,小菜一碟,但是现在人多反而没那么容易。”因为这个学期不仅仅要顺利做完项目,还要协调好协会内的所有人,让这一个大集体的所有成员合理的参与到社团工作中;不仅仅是顺利举办完活动,完成工作,更要在锻炼自己的过程中锻炼到新成员,让每个人干有所得,学有所获。带领整个团队健康前进,使协会发展的更好。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在自己对社团工作的不断探索过程中,将自己所知传给新成员,保证协会的可持续性。

@@@@是这学期我们共同工作的结晶,这是协会的新项目,由“美食节”等三个项目整合而成。这是08届全体成员的思想,因此在策划方面颇费了一番心思,并打算将其发展为继校园厨艺大赛,食品知识竞赛后的协会另一品牌活动。但因2010年下半年校社联“项目整合”政策而不得不改动最初设想缩小规模,又因饮食服务中心对社团工作政策的改变使得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困难增加了很多,而来自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使活动得以顺利举办。在近一个月的活动策划、准备、筹办过程中,09级新成员充分表现出了他们的热情与积极性:在活动的宣传中,大家积极提出意见,商议最合理的宣传方案;宣传部的小学妹加班加点设计制作宣传展板;会员部学弟在酷热的中午骑自行车到东校区,统筹安排东校的相关工作;每晚会有人主动找我讨论工作中的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决赛当天,本定于下午13:00举办比赛,而基本上所有人都在上午8:30到达活动现场规划,准备活动现场将用到的一些工作:抬桌子、拉条幅、贴标签、搬音响等等,集中讨论在现场或许会出现的意外问题并商讨解决办法。活动举办完后,当大家收拾完活动现场完成最终结果的统计时,已是晚上近19:00,而因晚上东校活动的安排,顾不上吃完饭的大家又赶往东校……虽然在整个活动的举办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虽然结果离预期效果有些距离,虽然很累,但当决赛在一百多名观众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时,觉得一切都值得……

本着“为会员服务”的理念,在与学校餐厅合作比较困难的时刻,本学期仍开启了“会员厨艺培训”,而本学期的会员服务也在09级成员的精心准备策划下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一个学期的忙忙碌碌中,看着09级的学弟学妹在我生涩的指导下渐渐成熟起来,心中不由有些欣慰。但是在学年即将结束时的全校社团评优中,我却带领协会仅仅进入了初评而无缘“优秀社团”。不得不说,这是我个人工作的失误,没有对整个学年项目的申办进行合理的估计,没能将每个项目做出最佳的效果,后期的评优准备不充分。真的对为社团的发展辛勤付出过的人感到非常愧疚。

在社团工作的一年半里,我不仅仅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更收获了一份份珍贵的友情:学院老师的支持指导,学长学姐的教诲,协会成员的理解,社联共事同学的帮助,学弟学妹的尊重理解……

现在,这一届的社团工作基本完成,即将迎来新一届的社团换届纳新,在即将离开社团过我“平常人”的清闲日子时,当不再需要舍友午睡时工作,亦不需要经常半夜才扣上电脑揉揉涨得发痛的双眼方得安息时,不会面临早晨出门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宿舍的情况,更不会面临下午考试上午不得不准备社团相关资料的情况时,却发现那些让我劳累让我紧张的日子令我如此留恋,是那些时光带给我成熟,带给我充实,带给我单纯的学习不会获得的能力提升,带给我即使每天上自习也不会收获的那么多珍贵感情……

第7篇

【一】

通过两年的行政工作,培养了全面和较强的办事能力.品行端正外形佳,为人正直稳重务实,工作认真负责,有团队合作精神

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生产协作能力,进取心强;坚持原则,工作作风严谨、高度的责任意识。

性格直爽、乐观、自信的我,为人坦城、做事认真、接受与理解力强,爱好唱歌、听音乐、爬山、看书、写日记等。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一定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将其做到最好,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用最短的时间去适应。

善于沟通,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曾在上海做过房产,有过良好的业绩,独立性强,热爱销售行业

乐观向上,大方开朗,热情务实;待人诚恳;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能力强,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不断学习及总结,吸收能力强;有思想、思维敏捷,不墨守成规,有极强的创新意识;本着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的原则去生活;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的艺术细胞和创意,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二】

我是一个对理想有执着追求的人。大学三年中通过在校内外不断的实践,与人沟通,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人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兴趣广泛,做事有耐心,经得起困难的考验。希望凭借我的能力加盟贵公司,为公司的美好明天竭尽所能。

本人性格稳健,处事严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很快接受新的事物,一年文职工作,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对于文职工作有自己的理解,能够协助主管人员完成各项工作。

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具有因特网搜索能力。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强的电话咨询能力和电话销售团队管理经验。相关营销活动组织和协调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 本人做事细心、坚韧,永不言败,能在压力下工作,勇于面对挑战及环境的变动。 … 有独立思考、分析的学习及判断能力和诚实负责的良好作风 … 拥有良好的组织和策划能力,能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具有高度的团队精神。 … 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和谈判沟通技巧。 … 乐观向上,兴趣广泛,容易接受新事物。 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

有强烈的好奇心,富有挑战和竞争意识,勤奋、能吃苦

自我激励,学习认真,有很好的自学能力

有很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有责任感

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在专业领域提出在自己的见解,为人诚实守信,勤奋务实,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富有责任心和正义感,热爱集体,热心公益事业,能以大局为重,愿意服从集体礼仪的需要,具备奉献精神。

【三】

本人在韩国企业负责进出口兼国内采购工作已经一年了,兢兢业业,进口过大型设备、原料和零件等等;

熟练掌握制定采购计划,管理订单等工作技能,每天工作朝八晚八,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和技巧;

工作积极性高,为人热情,乐于助人,有很高的团对合作精神。

【四】

品行端正,谦虚谨慎,吃苦耐劳,综合素质较好;

交际,沟通能力较强,拥有创新思维、有团队 精神并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自学能力较强,求知欲强。

【五】

熟悉GB150、ASMEVIII-D1、TEMA、PED指令、EN13445 ;

能熟练运用:SW6、PV-ELITE、AUTOCAD、OFFICE 系列软件进行设计。

对塔器、换热器、卧式容器有深刻的认识,尤其是ASME塔器以及按UHX或TEMA标准计算管板的换热器。

本人为人比较乐观,能与同事和睦相处在专业上比较喜爱专研,相信自己的能力以及钻研态度能为贵单位作出比较多贡献,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经验和学术水平。

2007年12月开始进入xx工作,开始半年我属于学校规定的实习期。

主要负责电话营销工作,与客户洽谈,推荐公司的课程服务,2007年7月初正式毕业。

转正后我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师项目的招生推广宣传、课程安排以及授课老师的自我评价联络,我对工作富有激情,而且注重团队合作精神担任此岗位一年后,即2008年6月底由于公司新划分出教务部门。

于是公司安排我担任此工作,负责上课场地、课程、老师的安排;学员档案整理、考试申报、证书管理;协助处理公司与合作方的账务等。短短的2年时间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对生活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态度,做事严谨,聪敏好学,责任心强。

【六】

本人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以前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及技巧 ,可以胜任不同环境下的挑战,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兴趣广泛 , 爱好各项体育活动。

大学期间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三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我来自农村,祖辈们教会了我要勤奋、尽责、善良、正直;我的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本人兴趣广泛,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并愿意从基层做起。学习能力强,善于沟通,愿意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是一个对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大学毕业后的工作,让我在文案策划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文笔流畅,熟悉传媒工作。为人热情,活泼,大方,英语流利,希望能凭借我的实力加盟贵公司,成为一个企业公关关系人员。希望企业给我一点阳光,我就能给您一片灿烂。

【七】

20xx年9月至今在xx担任采编部记者,主要采写该公司节目制作的报道,所写的文章被各大网站转载,通过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新闻采写技巧。

第8篇

一、深入展开研讨,广泛凝聚共识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推进,中国社会和高校都在思考和研究大学的人才培养问题。一年多来,全校上下深入学习同志的讲话,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党的十精神,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一是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上达成共识。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才培养工作是大学的核心使命,是回归大学本位的第一步,是中国人民大学实现“十年腾飞”的五大重点战略之首;研究型大学更需要重视本科教育,更需要创造“厚重”的本科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应该率先作出有益的探索。为此,学校决定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领导,成立跨部门、跨学院的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工作小组。该小组历时16个月,学校召开21次多个层面、多种类型的调研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梳理了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历史和经验,认真研究国内外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实践,先后起草15稿,最终经学校党政联系会议集体研究和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路线图框架。2013年4月22日,学校召开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实施动员大会,正式决定自2013级本科生开始,全面实施新的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

二是在人才培养的理念上达成共识。新的路线图进一步强化了“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特别突出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三方面内涵:(1)回归大学本位,坚守大学精神。大学本位就是培养人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的终极目标都在于培养人才,都应为培养人才服务,而培养人才也正是进一步坚守探究知识、追寻真理、教学相长的大学固有之精神。(2)注重品格教育,塑造健全人格。新的路线图进一步坚持人民大学的光荣传统,倡导“行为精英、心为平民”的使命意识,激励学生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养成健全、高尚的人格。若干年来,人格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些学校忽视,乃至有学者批评我们的高等教育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已明显偏离了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3)注重自主学习,加强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发现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提出真见解。我们将以上三个方面浓缩为16个字:承担使命、探究知识、增强能力、奉献社会。

三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达成共识。新的路线图明确提出,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厚重品质,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能在各行各业发挥引领作用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重视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和训练;继续强调“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国内学习和国外学习相结合”四项原则;继续做好加强和改进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国际性等重点工作,继续致力于不断完善课程、教材、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基本建设。

二、突出研究型大学特点,构建研究型

学习制度

新的路线图力求发挥我校在学科地位、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和学术研究方面的相对优势,全面建设“研究型学习制度”,促进研究型教学和学习,努力创造符合一流研究型大学特点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树立研究型学习理念。推动一系列重要转变,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从传授知识为中心到探究问题为中心,从课堂教学为中心到课内课外相结合、知识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从讲义、教材为中心到更密切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从过于单一的专业学习到培育厚重的复合性知识基础,从国内学习到扩展国际视野、跟踪学术前沿,从知识、能力教育到全面的人格养成。

二是确立8项研究型学习制度。新的路线图从兴趣培育、目标管理、主要路径、条件支持、价值引导等五大方面,系统设计了精实课程、国际研学、名师沙龙、拓展支持、全员导师、研究实践、双选认证、公益服务等八项制度,其中“精实课程制度”(Rigorous courses)的核心目标是“少而精、重实效”,倡导深度教学,强化基本训练,确保有效学习;“国际研学制度”(Exchanges abroad)的核心目标是扩展学生国际视野,促进学生把握学科前沿的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名师沙龙制度”(Salons with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是为了促进杰出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培养纯正的学术趣味,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拓展支持制度”(Expanding student support)旨在倡导学生互助,加强学校支持,在身体、心理和意志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员导师制度”(All-round academic advising)重在密切师生关系,特别落实一年级的新生教育和四年级的分类指导,通过师生互动实现培养目标;“研究实践制度”(Research practice)将为学生创造更多调查研究机会,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双选认证制度”(Certified interdisciplinary training)是要使跨学科学习得到制度性的保障,为学生的研究型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公益服务制度”(Honoring public service)则是加强研究型学习的价值引导,增进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是推动16个人才培养项目。即:英才选拔与招生服务、新生导师制和新生研讨课、先进性和领导力训练、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专业教育课程建设、读史读经典、外语(英语)口语能力提升、国际学习与交流、社会研究和创新训练、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校园文化与公共艺术教育、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精神培育、学生心理健康关怀、学生发展分类指导、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信息化课程教学平台建设。

此外,学校还成立本科人才培养委员会,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统筹协调。委员会的主任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成人员包括了相关分管副书记、副校长,各学院院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其他专家和校友。继续发挥高度重视学生人格养成的传统优势,积极创新人格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德高望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组织开展新生党员“红船领航”和“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活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和领导力训练、大力倡导公益服务,进一步改进人格养成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推进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强化跨

文化沟通能力培养

新的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以课程和专业建设为主要抓手,通过改革和建设,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

一是推进课程建设。新的路线图最为突出的改革方向之一是:通过调整课程结构、精练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形式、改革课程教学、完善学习评估,全面系统地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多种类型、多种方式、安排合理的课程教学中训练研究型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为此,学校系统地调整和加强了以下18个方面的具体制度:(1)减少毕业要求总学分,特别是课程学学分和总门数,平均学分控制在150学分左右;(2)合理规划学程安排,充分利用4年学制和每年夏天的国际小学期,尊重学习规律安排课程,同时避免不同学期学习安排畸轻畸重;(3)聘任新生导师,面向全体新生,组织开设新生研讨课,促进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启发研究型学习兴趣;(4)调整基础技能课程设置,强化外语应用能力训练;(5)按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断线和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安排,避免课程过度集中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6)调整和改进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加强跨文化沟通课程和自选讲座建设;(7)重视原典研读课程建设和学生课外经典阅读,全面推动对和东西方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培育厚重素养;(8)加强学科基础理论、方法和历史类课程建设,适当增加学分和教学要求,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9)调整专业选修课程设置,要求跨专业课程学习,促进复合型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10)加强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建设,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11)改进学生发展分类指导课程,更加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指导需求;(12)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规范,注重教学方式改革,确保必要教学环节得以执行,落实课后学习要求,提高课后学习质量;(13)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4)改进课程助教制度,增加课程助教数量,提高助教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助教在课程改革中的支持作用;(15)全面调整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式,注重能力考核,细化考核要求,增加平时考核环节和内容,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效果;(16)加强课程的配套教材建设,精练教材内容,提升教材的质量和国际性;(17)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延伸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18)增加课外教育机会,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是推进专业建设。新的路线图最为突出的改革方向之二是:通过适度开放所有专业,创造跨学科专业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更加现实地谋求专业设置与自主选择、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再平衡,既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又对学生加强引导促进理性学习,努力实现复合知识结构、培育创新潜质、强化就业优势三重专业改革目标。为此,学校进一步推进了以下9个方面的具体制度建设:(1)要求全校所有专业对所有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主跨专业学习;(2)要求所有课程依据一定的程序和修课学生比例对所有学生开放,供学生自主注册学习;(3)取消原有的副修审批制度,并减少副修专业和学位的学分要求,学生可自主决定副修专业和学位;(4)实行毕业前副修专业和学位审核认证制度,学生只要达到副修要求,即可获得相应副修证书;(5)学生按照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学习的跨专业课程,符合副修要求的可以冲抵相关课程学分;(6)学校在国际小学期期间组织开设各专业副修课程,方便学生注册学习,避免主修课程与副修课程的时间冲突;(7)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优先实现所有专业副修计划课程的信息化,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8)针对学生注册学习集中的专业和课程,学校利用节假日单独组班授课,方便学生学习;(9)学校调整和制定相关政策,对专业课程开放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9篇

关键词: IT专业日语学习者 学习动机 学习需求 学习目标 授课内容

以日本流行文化、将来就业等为学习动机的高校日语学习者不断增多,2009年至今增长高达26.5%[1]。特别是非专业日语学习者急速增长[2]。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急速发展,其中90%是对日业务,因此对懂软件开发技术、日语及日本商务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极其必要。所以,IT专业纷纷开设实用性强且有特色的日语课程,在学生中掀起了“IT+日语”的学习热潮。

学习环境不同,日语专业与非日语专业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呈现很大差异性。关于IT专业日语学习者的研究,大多是理论介绍、机械套用等,从根本上分析学习动机、需求的倾向性及特殊性,开发科学的课程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少之又少[3]。学习需求与教学现状存在很大差异,为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掌握学习需求是必要的[4]。以对日软件外包为目的的日语学习者不断增加,但关于IT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需求等的特殊性还没有明确把握。

为此,笔者结合多年IT专业日语教学经验,以沈阳师范大学软件学院IT日语初级60名学生为对象,就学习动机、需求等进行问卷,结合实际教学考察结果,明确学习需求及动机等的实际状况及特殊性,希望对科学的课程设置起到积极作用。

1.IT专业日语教学存在问题

对日软件外包发展迅速,会日语的IT人才严重不足。为提升学生就职综合能力与竞争力,IT专业纷纷开设IT日语课程。但由于对学习动机及需求等不明确,授课内容及方法无特征性。笔者在沈阳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承担IT日语授课已8年,想方设法改进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授课方法等,但并没有达到期待效果,目前还在不断摸索中。问题总结如下:

1.1IT日语授课课时严重不足。

1.2缺乏系列性、实用性的教材。

1.3初级到中高级,不一定是同一位教师,导致授课方法、进度等有差异。

1.4大多是大班授课。

2.调查概要

2.1调查目的及对象

本调查以明确IT专业日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及学习需求的倾向性、特征性为目的,设计问题,实施调查。调查对象是沈阳师范大学软件学院IT日语初级60名学生,其中1名学生有基础①,其余都是零起点。

2.2调查方法及项目

调查问卷参考佐藤(1998)、李(2003)及张(2012)的问卷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删除及追加而完成。考虑到对象为初级水平,所以采用汉语版问卷实施调。本调查于第二学期的IT日语初级课程的期末阶段,即2014年6月至7月进行。

授课前担当教师简单说明调查目的后向全班发放问卷,学生填写,当场回收。初级班按照专业分四个班,为确保客观性,从四个班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各随机抽取15份,合计60份。问卷由8个问题、11个考察项目构成,全部是选择题,具体如下:

(1)学习动机(1个考察项目;多选)

(2)学习难点(1个考察项目;单选)

(3)学习目标(4个考察项目;单选)

(4)期望授课内容(1个考察项目;多选)

(5)期望课时数量(1个考察项目;单选)

(6)期望班级人数(1个考察项目;单选)

(7)能力考试计划(1个考察项目;单选)

(8)能力考试目标(1个考察项目;单选)

3.调查结果与考察

3.1学习动机

通过“问题1:你为什么学习日语?”明确学习动机,结果如图1所示。

第一位是“利于国内就业”(62%),这可能跟选修时间点有关,大二上学期开始学习,此时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未来职业的规划已有很强的意识,同时会日语有利于就业是公认的事实,所以提高外语能力,提升竞争力,有利于就业意识的增强。另外,“掌握更多外语”(60%)居第二位,“喜欢日本漫画、动漫” (55%)居第三位。可以看出,虽源于漫画、动漫等兴趣, 但主要学习动机是提升能力、利于就业,极具实用性与现实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被父母等劝说”与“其他”都是0%,由此可见,IT专业学习者为了将来的就业与自己的兴趣等学习日语,动机明确,学习积极性极高。

图1 选择日语的理由

3.2学习难点

通过“问题2:你觉得“听说读写”中哪个最难?”明确学习难点,结果如图2所示。

第一位是“听”(37%),第二位是“说”(33%),可见,“听”“说”对IT专业日语学习者难度很大,而且“听”的难度要大于“说”。这可能是由于课时有限,练习相对较少,听说日语的机会很少,氛围薄弱。值得注意的是,“写”(25%)远远高于“读”(5%),可见,学生对“读”的学习成就感很高,而“写”对理工科的IT专业学习者来说很难。

图2 学习难点

3.3学习目标

通过“问题3:请选择你期望的学习目标“明确“听说读写”四技能的学习目标,采用四段评价法,结果如图3~6所示。

关于听的能力,“第4阶段:能够理解日语母语者以自然语速进行的任何话题内容”(63%),“第1阶段:能够听懂简短的问候、广播通知等”(8%);关于说的能力,“第4阶段:能够与日语母语者流畅自然地进行会话”(15%),“第1阶段:在对方帮助下能够进行简短问候、简单会话”(8%);关于读的能力,“第4阶段:能够理解抽象复杂的评论、文学作品等”(50%),“第1阶段:能够理解关于身边话题的简短文章”(5%);关于写的能力,“第4阶段:能够关于复杂话题进行论述,并引出适当结论”(2%),“第1阶段:能够写出关于身边话题的简短便条、留言等”(15%)。由此可见,除了“写”以外,学习者对“听说读”三技能的目标设定是很高的,可以看出学习目标明确,积极性很高。

值得注意,关于“第4阶段”,听(63%)、说(15%)、读(50%)、写(2%),可见“听读”的学习成就感高,却觉得“说写”很难。

图3 “听”的学习目标设定

图4 “说”的学习目标设定

图5 “读”的学习目标设定

图6 “写”的学习目标设定

3.4期望授课内容

通过“问题4:日语课上你最想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明确期望的授课内容。结果如图7所示。

第一位是“会话”(63%),其次是“日本文化、社会”(57%),第三位是“听力”(53%),值得注意的是“日语能力考试应试对策”仅30%,可见,学生对以语法、词汇、应试为中心的授课有很大的抗拒感,而对听说、日本社会、文化等内容的需求很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导入日本文化、社会相关内容及文化体验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7 对授课内容的期望

3.5期望课时与班级人数

通过“问题5:关于目前每周日语课时,你觉得怎么样?”明确对适当课时数量的需求,结果如图8所示。

没有一个人认为目前的课时多或稍多,其中“正合适”为50%,“少”高达37%,“稍少”为13%。可见学生对日语的学习欲望与积极性很高,所以有必要在现状的基础上,调整课时数量,与学生的需求达成一致。

图8 日语课程适当的课时

通过“问题6:你所期望的日语班人数是多少人? ”明确学生期望的日语班人数,结果如图9所示。

第一位是“16~20人”(38%),其次是“11~15人”(37%),第三位是“21~30人”(20%),可见IT专业日语学习者非常期望30人以下的小班授课,期望实现多张口、多练习、多实践的授课模式,可现状是IT日语班都是大班授课,甚至有的班级人数达到70多人,人数太多,严重影响了日语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图9 日语班适当人数

3.6日本语能力考试

通过“问题7:大学期间你打算参加日语能力考试吗?”、“问题8:能力考试的最高目标是什么?”明确学生参加能力考试的计划与最高目标。结果如图10、11所示。

计划参加日语能力考试的,高达97%,关于目标级别,依次N2(37%),N3(28%),N4(22%),N1(13%)。可见,为了将来的就业,提升个人竞争力,计划参加能力考试的学生不断增加,依据个人能力不同级别设定各异。所以教师可以把引导学生参加能力考试作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

图10 参加能力考试的计划

图11 能力考试目标设定

4.结论

本文调查了IT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需求等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考察分析,对其特征性、倾向性有了更好把握。具体如下:①学习动机明确,积极性高;②听、写难度大;③对听、说需求很高;④希望多课时、少人数的授课。

今后想依据调查结果,致力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日语应用能力。

注释:

①只有1名学生有基础,对整体调查影响不大,所以视为无基础进行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国H交流基金.海外の日本Z教育のF状2012年度日本Z教育Cv{摔瑜旮乓[M].くろしお出版,2012.

[2]李友敏.中国の大学における日本Zxk履修生のBELIEFSについて――日本Zxk科目の改善を考える[J].言Z文化と日本Z教育,2007(34).

[3]赵圣花,刘艳伟,严冰.培养国际化软件日语人才的模式与创新[J].语文学刊(外国语教育教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