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研究生预备党员总结

时间:2022-08-13 12:22:20

导语:在研究生预备党员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研究生预备党员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驻外研究生;党建;驻外兼职辅导员;网络

一、驻外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专业硕士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在我校,驻外研究生主要是指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在2009年以前,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太理论化而且实践很少,专业型硕士又不为广大研究生所熟悉。从2009年开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教育部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式,提出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应用,同时减少学术型硕士名额,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名额。计划到十二五末期,可实现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1:1的比例,促进我国专业型硕士的发展。

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相比,在校期间有一些区别,最明显的几点区别是:

1.学术型硕士一般是为读博和科研而准备,而专业型硕士重点是要培养工程研究能力成为应用型高级人才。

2.专硕研二要外出实习一年,这是必修的课程。

3.毕业论文,专硕既可以做学术型的论文,也可以做工程实例型的。

二、驻外研究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驻外研究生的管理机制在我校尚未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培养单位对驻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和约束,学校没有对其形成明确和健全的责任制度。在培养单位,没有一个特定的部门是学生管理部门,也没有安排专人负责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这样就造成培养单位方面就很难对本单位驻外学生的状况定期的向学校反馈。学生们到了培养单位,不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自己的导员或者自己的班长,又由于和学校相距甚远,主要是靠自己融入适应单位的工作和生活,有事情尽量自己解决,有事情也很少向学校院系反馈和交流。这样,就导致校方缺少了和驻外学生状况的把握,没有办法及时准确的了解驻外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没有办法及时地帮驻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学校政治思想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无法触及驻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型研究生基本上都是住在地方单位的,没有北京就近的单位,学生来一次学校在往返路途上就存着很大的障碍,很多学生只在开学初和学期末的时候才来和自己的导师见一次面,其余时间基本上不会来学校,每学期专业、班级、年级大会都无法召开,每学期初应进行的注册手续都不能亲自办理,只能找其他同学代办。日常工作中的通知、公告、管理文件更是不容易传达及时到位,即使传达到位,也不一定能落实到位,就更不要提组织一次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全体都能参加的政治活动了。

三、驻外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1.招收专业型硕士为兼职辅导员

在我校,目前的状况是,兼职辅导员的保研类别统一为“校内学术型”,但是兼职辅导员却完全没有“校内专业型”的,由于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性质为“学术型”,所以如果安排学术型的辅导员作为驻外研究生的辅导员,把他们外调出去是非常不合理的,会对这些兼职辅导员自身的研究生学业造成不良影响,那么他们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工作。

因此,我们就可以考虑在招聘兼职辅导员的时候,不仅有“学术型”的,还有“专业型”的,“学术型”的兼职辅导员一般都是四年全部留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专业型”的兼职辅导员便是第一年或第二年在学校,第二年或第三年自己也要到外面单位进行实习,同时便可以对驻外研究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每年招聘这样一批研究生作为兼职辅导员,第二年分配实习单位的时候,保证每个实习单位都安排一到两位专业型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并且直接设置导员为党支部书记,这样,各个实习单位的研究生们便可以得到辅导员统一的管理、考察和发展。

2.专业型硕士兼职辅导员的例会制度

由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也是驻外履行个人职责,所以就势必要形成导员抓学生,学校抓导员的放射性管理机制。

驻外研究生可能一学期甚至一学年都不能来学校一次,但是驻外辅导员不仅学期初和学期末都要到学校报到,而且还可以给他们安排每月一次的返校例会,让他们定期对驻外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进行工作汇报和总结,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地进行反馈和探讨。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工作

设立驻外兼职辅导员只是为驻外研究生的管理和党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渠道,网络以其渠道多、速度快的特点,无限的容量、灵活的方式更是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大学生党员教育如果仍靠一张嘴、一张纸、一块板、一堂课,无疑是作茧自缚。因此,除了对驻外辅导员进行学期初、学期末以及定期的返校例会之外,在日常管理和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汇报上,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反馈、交流和互动,重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和大众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抢占网络与媒体宣传的制高点,不断探索网上党员教育新形式,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1)利用网络搭建驻外辅导员和驻外学生之间的桥梁。驻外辅导员在对驻外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除了身体力行,还应该建立统一的QQ群,飞信群,注册统一的邮箱,做到及时通知,随时更新,充分共享,高效传递。驻外辅导员要使驻外研究生能够通过网络递交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通过参与网上热点话题讨论提高理论水平、思想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公开地对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参与度和表现对他们进行考察。

(2)利用网络搭建校内与校外之间的桥梁。在学校主页的“院系设置”中,增添“驻外研究生”一部分,网页的规划设计完全等同于其他院系的模式,比如,设置“近期关注”、“通知公告”、“党建活动”、“学生天地”等公共版块,开展网上宣传教育、信息等活动。设置“塔里木”、“东方物探”、“中原油田”等类似于院主页中各系的版块,有了专属于驻外学生的页面就使驻外学生至少在学校的公共信息上有了归属感。同样,BBS论坛中也是如此,可以开展网上专题讨论、网上专题调查、网上党建征文等活动。

(3)利用网络搭建学校和驻外辅导员之间的桥梁。驻外辅导员要定期将本支部近期工作安排、先进党员事迹、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名单等通过专属主页和版块进行公示汇报,使驻外党支部及党员接受校内的监督,促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时时严格要求自己。

4.潜在问题

驻外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考,我们还应注意到以下两个问题:

第2篇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演讲活动就是锻炼口语交际的一个途径,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演讲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演讲活动方案1演讲主题:“____”指引我成长

赛前准备工作:

一、比赛流程制定以及通知

1、确定比赛时间:11月16日晚7:15--9:30

2、确定参赛团队:基础医学院下属各系,以年级为单位参赛。

即此次参赛团队有:临床01;临床02;临床03。共有3个参赛团队。

3、参赛人数要求以及时间限制:每个代表队必须派四至六名选手参赛;

每位选手演讲时间限定为3-5分钟。

4、制定评分细则:参考校学生会学习部上届中文演讲比赛评分标准。

5、奖项设置:

个人奖项:第一名(1)、第二名(3人)、第三名(4)、视情况定优秀奖人数。

6、比赛场地确定:f楼学术厅更理想。

7、向各个参赛单位印发通知,内容包括演讲比赛目的、主题、比赛时间、地点、人数要求以及时间限制,如有需要,可附加比赛评分细则。

二、比赛活动准备

1、聘请评委、老师:聘请基础医学院领导、团委老师、校宣传部老师、校马列部老师以及外校中文系老师担任比赛评委,同时请1-2名老师在比赛后作总结点评。

2、报名工作:各参赛队需在10月30日前提交报名表至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办公室。

3、活动主持人:由本年段1名主持人和02级一位主持人共同担任。

4、挑选学生裁判若干名:其中计时裁判一名(负责计时,到时间时敲钟提示)、分数统计裁判2-3名(统计所有评委分数)、礼仪小姐若干名(负责收评委打分、颁奖)。

5、场地布置:由本年级学管会宣传部负责。

6、音响:需4支麦克风(主持人2支,评委席1支,演讲台上固定1支)。

7、组织观众:由本年级同学组成固定观众群到场观看。

8、摄影:郑上椿负责。

比赛过程

1、比赛前一天,由各个参赛队参赛选手抽签决定上场顺序,并且由我们印刷评分表。

2、开场:介绍领导、比赛规则、计时提示(3分钟敲钟1声,5分钟敲钟2下。

若在3分钟前就结束演讲或者在5分钟后仍无法结束演讲,则进行扣分处理)。

3、选手注意上场演讲,主持人介绍选手姓名,所在参赛单位。

演讲结束后评委立即打分。并由计分裁判统计,在下一位选手演讲结束后公布此选手成绩。

4、比赛结束后,请领导颁奖。

赛后事宜

清理场地,由本年级班委共同负责。

其它事宜

可以考虑由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预备党员共同参与、分摊此次活动各个部分工作。

演讲活动方案2一、活动对象

全校所有全日制学生。

二、活动内容

演讲内容必须紧扣通知主题,题目自定,演讲时间不超过5分钟。

三、活动安排

(一)初选(_月18日前)。由各学院组织对参赛同学进行初赛选拔,稿件内容及演讲优秀者报送学校武装部。每学院最低报送1名、最多不超过3名。

(二)复选(_月21日—23日)。对学院报送作品,武装部成立评审组进行评选。通过评选的作品将参加学校组织的决赛。

(三)决赛(_月24日—31日)。参加决赛同学按照抽签顺序进行演讲,比赛期间,评审组现场打分,并按分数由高到低排名评出相应奖项。(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只设个人奖。一等奖2名,二等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名。

五、活动要求

(一)本次活动正值我省举行“征兵宣传动员进校园”活动期间,各学院应高度重视,积极鼓励本学院同学参与活动。比赛获得一等奖同学将参加省组织的演讲比赛。

(二)演讲稿格式要求:A4纸规格;标题二号黑体,正文三号仿微软雅黑,署名放于文尾,由学院、专业班级、姓名组成;行距为固定28磅,字距默认。

(三)进入复选同学的作品,纸质稿件交到学校武装部(大学生活动中心__室),电子版稿件发送到__邮箱。

演讲活动方案3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在校研究生生活,锻炼学生们的演讲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术气氛,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和舞台,研究生院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比赛。

二、演讲主题

以"活力与梦想"为主题,尽情发挥各参赛选手的自身风采、主张观点及演讲才能,以新颖的角度和方式,阐述对"活力与梦想"的理解。

三、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__大学校研究生会

承办单位:__学院研究生会

四、活动参与对象

全体研究生

五、活动流程

(一)宣传及报名

10月25日起,以学院为单位,每个学院至少推荐两位选手参加初赛。

A.与宣传部合作,制作宣传板,海报和横幅,在各研究生楼及食堂下张贴大量海报。安排相关人员在各研究生楼宿舍楼逐个寝室发放报名表,报名表可制成两面,一面印有赞助方相关信息,一面印报名细则,这样可以一举两得。

B.和各个班级合作,各班组织委员对各班级进行通报,将宣传细化,深入化。

C.借助校广播台和网络,在梅陇客栈上网络版块,并开启网络报名方式,报名邮箱为:___。

(二)规则细节(初定)

大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部分。

预赛(考察选手的基本演讲素质)

1、时间和地点:10月底,大教室

2、评委:由主席团和办公室安排

3、比赛流程:

每位选手演讲进行五分钟的演讲。包括一分钟自我介绍和三分钟关于主题的演讲。最终按分数取前八名进入决赛。

决赛

1、时间和地点:11月初,逸夫楼

2、评委:由主席团和办公室安排

3、比赛流程:

(1)主持人开场白。

(2)命题演讲。选手按照赛前抽签顺序依次上台演讲,每人六分钟(一分钟英文自我介绍+五分钟演讲)。

(3)观众互动的小节目(由观众说出一个字,台上参赛选手说出一句包含此字的诗词)。

(4)宣布上一轮得分,淘汰两名选手,获得优秀奖。

(5)即兴演讲。大屏幕上给出6个题号,每个题号后面对应一个题目。按照赛前抽签顺序由第一个选手选择题号,30秒钟准备时间后开始即兴演讲,时间约为2分钟。其他选手照此依次进行。

(6)评委评分并点评,主持人宣布比赛成绩和名次。

(7)活动参与者合影,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七、参赛要求

(1)本次比赛演讲稿的内容必须围绕"活动与梦想"的主题,结合实际,突出亮点,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切忌空谈理论。

(2)参赛语言可采用中文或者英文,采用站立式脱稿演讲。

(3)参赛选手必须在赛前15分钟入场,找相关人员签到。

(4)比赛顺序由抽签决定。

(5)比赛开始后,各参赛选手不得无故退出比赛。

(6)每位选手的演讲时间限定在8分钟内。

八、评分过程

得分才用累计形式,两轮得分累加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决出一、二、三等奖。整个评分过程要求校研会同学参加,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证书+奖品

二等奖(2名):证书+奖品

三等奖(3名):证书+奖品

优秀奖(2名)、口才奖(1名)。

演讲比赛评分表

演讲选手编号:

项目 内容 满分 得分

演讲内容 自我介绍 10

论点突出 10

论据切题 10

格调积极向上 10

语言表达 脱稿演讲,普通话标准 10

口齿清晰,语速适当 10

语气语调适当,重音节奏恰当 10

着装得体,举止自然大方 10

仪表风范 表情恰当,富有感染力 10

演讲时间 演讲时间控制在规定时间内 10

得分

备注:尽量脱稿演讲,否则适当扣3-6分

演讲活动方案4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和培育团员青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广大团员青年投身海岛建设。结合我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团县委决定在全县举行“践行文明我先行”团员青年演讲比赛,实施方案如下:

一、主办单位:

团县委

二、组织形式

以基层团总支为单位参赛,每个团总支选送1名参赛者。

三、比赛对象

全县团员青年。

四、比赛要求

1.演讲内容:以“践行文明我先行”为主题,具体演讲题目自定。

要结合自身岗位特点和身边的先进事迹,紧紧围绕文明城市创建,了解和熟知身边的不文明现象,深刻认识文明修身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文明意识,以人格魅力和行为示范教育感染身边人,做文明行为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人人争当文明人。

2.演讲形式:表达形式多样,体裁不限,主题鲜明,观点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

3.演讲稿要求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网上原文下载。

4.演讲过程中要求:语言流畅,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在演讲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辅助背景音乐、PPT展示等)。

5.演讲时要求尽量脱稿,预赛时间限制在3-5分钟内。

决赛时间根据情况再行确定。

五、比赛时间

1.比赛分预赛和决赛。

6月份上旬进行预赛,取前10名进入决赛(6月底)。预赛、决赛采用抽签顺序制,比赛选手按抽签次序依次上台演讲。

2.请各基层团支部于5月27日前将参赛者报名表(附1)和演讲稿的电子版发送至团县委信箱(changdaot_w@163.com)。

六、比赛评选及奖励

1.团县委组织专家进行稿件的审核、评比、评选等事项。

2.比赛设个人奖和优秀组织奖。

个人奖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他为优秀奖。优秀组织奖为获得一、二、三等奖选手所在的基层团总支。

3.对所有报名参赛的选手都进行奖励。

演讲活动方案5一、活动背景: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为的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为耻辱。

二、活动目的:纪念八十周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三、活动地点:教C101

四、活动主办单位与承办:

主办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分团委策划

承办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组织部

五、比赛规则:

1.演讲紧扣主题,内容积极向上,感情真挚。

2.参赛选手到场后到签到处签到,抽签决定演讲次序。

3.参赛选手需用普通话演讲,语言表达生动流畅。

4.本次比赛将设定8个奖项,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人气将两名。

5.比赛选手将活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颁发的荣誉证书及相关奖品。

六、活动准备:

1.宣传部以展板形式在食堂门口宣传此次活动。

2申请教室

3.制作PPT

4.拟定邀请嘉宾,设计制作邀请函,提前三天发出。

5.确定参会人数,制作座次安排表。

6.准备活动所需用品

7.宣传部根据活动主题,按设计方案布置会场。

8.安排工作人员接待出席嘉宾、参赛选手得分统计及现场摄影工作。

七、活动流程:

1.参赛人员签到,抽签决定演讲次序。

2.亲友团入场,工作人员发放卡片

3.嘉宾入席。

4.PPT放映

5.主持人开场白,宣布活动开始。

6.介绍出席嘉宾。

7.宣读评分标准。

8.第一组参赛选手演讲节目:宣布第一组选手得分,抽取一名幸运观众第二组参赛选手演讲节目:宣布第二组选手得分,抽取一名幸运观众第三组选手演讲节目:宣布第三组选手得分,抽取一名幸运观众第四组参赛选手演讲互动环节宣布第四组选手得分

9.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

10.颁奖仪式。

11.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12.嘉宾退席。

13.观众离场。

八、注意事项:

1.工作人员需提前一小时入场

第3篇

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的特点

1.功利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

从大学生持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来看,行为动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有不少大学生是“被逼着”去参与志愿服务的:一方面是大学期间的志愿服务经历的规定,要拿到必修课学分;另一方面是为以后出国深造的申请材料更“完美”,因为国外大学比较看重学生在国内是否有过志愿服务的经验。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坚持主流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思想意识逐渐呈现多元化倾向,如有人参加志愿服务,部分原因是为了获得一个志愿服务时间认证,在将来出国、升学或就业中取得一定优势。

这一功利化导向与志愿精神相悖,但这种“导向”也确实能吸引住一些因此接触志愿服务并感兴趣的学生。例如,北京大学林同学,他坦陈有拿必修学分和留学“加分”的意图,但又不止于此:“进大学后自己在慢慢转变,就像一个齿轮一样被(北大这个环境)推着转,就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是不是以后工作中还需要更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不能更多锻炼一下自己?”这让他将被动的志愿服务“必修”转变为主动的“自修”,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上思考志愿服务的价值。从这个角度上看,有些功利性导向的意义是积极的。

2.个人经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影响显著

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后来成为志愿者潜移默化地发挥着积极影响。例如,出身于城市家庭的北京工业大学的明同学,父母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一直主动地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赵同学的父母虽未参加过有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但都乐于助人、总会力所能及地为街坊四邻义务做些好事。尽管父母并未刻意要求他们从小去做什么,但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感恩于别人曾经给予的帮助,因而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这是大学生志愿者很朴实的心理。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志愿者陈同学家在重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自小就得到过许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她从小就希望自己能为别人做点事情,志愿服务正好给了她这样一个机会。把志愿服务视作一种习惯,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享受简单的快乐和心灵的纯粹,这是北京城市学院徐同学和李同学坚持做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来自汶川的北京服装学院周同学说:“能从5・12地震中活过来,就要用最大的力量回馈社会。”

3.被动参与成为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启蒙

大学生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大多是在学校或社团的统一组织下参加。从一开始认识比较模糊,甚至不知什么是志愿者、志愿者应该干什么,只是简单地想着帮助一下别人,到后来就开始有些困惑迷茫,自问“究竟对别人有什么用?”这个时候,有的人就驻足不前了,而坚持下去的人才能有机会深入认识到志愿服务的独特价值。

初次亲历公益活动,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与他们的经历形成巨大反差,触动了大学生的内心,促使他们走进了志愿者队伍。例如,北京大学李同学曾在高中时参加学校组织到孤儿院服务的公益活动,一个小男孩拉着她的手到处跑,护士告诉她,这个孩子将要做第二次手术。“当时自己的感触就是,别的孩子都是那种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但这些孩子连自己有没有未来都不知道,特别受触动,这件事一直对我影响很深。”上了大学,她就想参加有关儿童的志愿服务,于是便加入了北京大学爱心社(全国第一家大学生的公益服务社团)。

北京大学爱心社在一所打工子弟校长期支教,当他们纠结于支教实效的时候,一个孩子对志愿者说:“谢谢你,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耐心地对我。”这样朴实无华的感谢,让志愿者慢慢理解了只要用心去做,用心为他人着想,发自内心、坚持不懈地去帮助他人,“其实你所带给他的东西不是你所能预料得到的,无论在精神方面,还是在知识方面。”北京大学李同学说。

4.责任与收获是大学生持续参加志愿服务的动力

在大学生志愿者接触到志愿服务后,都能从中汲取到正能量,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建立自信。访谈发现,大学生十分希望以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很愿意去帮助别人。北京理工大学志愿者陈同学说:“每次志愿服务活动虽然繁琐、艰辛,但是当我看到他们的笑脸时,一种莫名的幸福感就会让我坚定走公益道路的决心。”

大学生普遍反映,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开阔了眼界,体会到了志愿服务工作的不易,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通过志愿服务发挥专业知识优势,学以致用,是在校期间与社会对接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李同学说:“我觉得做过志愿者的人都会有一种很纯朴的性格,在做事时会认真对待,包括与他人合作都不会说你一定要听我的什么的,会懂得虚心向别人请教。因为对孩子肯定要有多一份耐心,这些都很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张同学也深刻地感悟:“其实,做志愿者服务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更多的是要有一种责任感。因为你在服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会遇到打击,甚至是冷嘲热讽。你一定要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去鼓励自己能把这件事情坚持到底,真正支撑自己坚持到最后的应该是那种由内而发的一种责任感。”

5.在大学生群体中志愿服务比学雷锋更有感召力

比较志愿者服务和传统学雷锋活动的关系,多数大学生认为二者有相通性。北京建筑大学陆同学说:“从广义上来说,大同小异,就是要发扬雷锋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只是一个是时间比较短,一个得坚持,长期做下去。”

“志愿服务是雷锋精神的现代化。”这是北京语言大学朱同学的看法:第一,志愿者要在保障自己利益前提下服务,因为志愿服务不是牺牲;第二,志愿服务要起到帮助他人的效果,如果你的志愿服务没有真正帮助到他人,反而伤害了别人,这肯定不是志愿服务;第三,做了志愿服务之后一定要自省,总结从这次活动当中获得了什么,下次应该怎么改进。

对于学雷锋活动,他们认为这只是特定一天(最多一周)里的“一阵风”,是一种“太强的标杆”,行政化、口号化的色彩浓郁,更多的是个人行为,对活动的后续影响不大,而且活动内容陈旧、形式雷同,多是捡拾垃圾、铲除街头小广告等。而志愿服务相对持久、内涵深刻,是有一定规模的组织行为,天长日久,大家每月都抽出一两天时间身体力行,“参加活动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常态化机制对别人的帮助更为贴近、有效。此外,志愿者服务还要有更多社会推广的责任,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更多地让别人知道、认同、学习,从而影响他人。“即使高调作秀,也比不做强”。在大学校园里,形式新颖、时尚的志愿服务比默默无闻地学雷锋更受大学生的欢迎。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潜在的问题

1. 国际组织、民间组织渗透校园

不少大学生更愿参加校外一些机构、基金会组织等NGO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要引起高度重视。现在这些活动多数都打着“公益”“环保”“慈善”的旗号,因其组织规范、相当一部分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实施,目标定位人性化,务实、接地气,对大学生志愿者更具有吸引力。他们认为,NGO的活动比校园中传统的志愿服务活动更具现实性,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服务。而这些基金会、机构多数属于民间组织,还有一些有海外背景,从意识形态安全、维稳安全出发,应高度关注并妥善引导。

2. 校园志愿服务的机制亟待创新

在志愿服务支持方面,绝大多数高校都能给予鼓励和支持,有的提供项目、活动资金,有的积极宣传和倡导。只是各校可能实际情况不同,对学生志愿服务的支持、指导力度还不平衡,管理上还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尤其是支教,由于没有任何费用的支持,大学生们几乎是自费前往。如果是去外地,也只能通过在校园里募捐一些衣物或少量的钱财送去。因此,坚持长期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逐渐减少,很多都是刚入学时凭着好奇和热情参加。遇到大型会展或国际活动时,以及有学校“官方”性质的活动,会吸引大量学生踊跃参加。而学生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会偏少。此外,有回馈(钱或物)的志愿服务活动更具吸引力,但这让一些志愿者感觉像是在“打工”,致使志愿服务异化“变味”。

很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都是通过学校社团,可选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内容比较单一,志愿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主要是支教或去敬老院。个别社团组织松散,缺资金、缺资源,管理随意性强,实际效果不佳。

3.专业缺乏可能会制约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

那些越是深入践行的志愿者,越是发现志愿者服务不简单,需要更多的用心。“莫以助人之名,行伤人之事。”例如,有些志愿者好奇心重,喜欢打听孩子家里的事情,让孩子陷入尴尬;有些社团在宣传上很不谨慎,把打工子弟校学生的正面照肆无忌惮地放在网上,给他们贴上被关爱的“标签”。没有志愿者和被服务者之间的平等、尊重,就是对弱者的一种伤害。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专业化培训机制

志愿服务的领域相对宽泛,如志愿者缺乏专业技能的培训与锻炼,仅有满腔热情也难有实效,专业素质提高十分重要。例如,北京服装学院蔡同学谈到:“志愿服务不光要有更强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还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把志愿工作做得更好,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北京大学李同学建议,要根据志愿者的个性和特长找合适的项目,志愿服务不能一窝蜂,要让“志愿服务专业化”。例如,支教服务,怎么跟孩子交流、沟通,怎么讲授知识,怎么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等,都缺乏专业性指导,“我们想做的事情比较多,但我们的力量又微不足道”。在访谈中,他们都谈到了建立和完善培训机制,通过学习、参观、实践等多种方式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

2.学习非政府组织(NGO)的先进理念和模式

之所以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受到大学生青睐,就在于他们立足于服务对象需求的人性化服务方式,透明开放、注重细节的管理,值得志愿者服务项目学习借鉴。例如,北京大学爱心社新推出的一个项目,就是和NGO合作的。志愿者认为,明显感到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已不再只是需要传统意义上的辅导、传统意义上的支教,而是要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能够让他们有一种上台展现的机会,这种方式就很好。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会教育基金会“小扁担励学行动服务团”,很注重对学校的考察,不一定要去最穷的学校,但一定要去最愿意配合他们的学校,能把钱用好的学校。

3.创新志愿服务管理平台

提供权威、及时的服务需求信息平台,使学生能很便捷地获悉志愿服务信息,设计有针对性的项目。此外,在组织管理中弱化行政性,一方面要给志愿服务提供一个相对温馨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要严格志愿服务组织的内部结构,把所捐助财物用到最需要或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跟进和监督后续使用的效果。此外,还应完善对志愿服务时间的认证。除了给予那些直接参加到具体服务中的志愿者认证外,对于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也应给予服务时长的认证。他们虽没有参加到某个志愿活动的现场,但付出的辛劳更多,也同样希望获得志愿服务的认证。

4.大力表彰优秀个人和团体

对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体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发挥模范先进的导向激励作用,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同时,可以考虑将志愿服务活动成果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的组织考察相结合,充分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成立校际志愿者联盟

目前,各校一般都有志愿者服务协会,或青年志愿者协会,但在管理上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建议可成立校际之间的志愿者联盟,整合人力资源、经费资源、社会资源,联手一起设计志愿服务项目,使项目有规模效应,还可与社会上相关领域的专家资源结合,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6.出台相应法规保障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