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5 18:54:27
导语:在教师专业发展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校本培训中的校本,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个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校本培训是指在学校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利于学校发展、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
校本培训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满足了不同层次专业发展水平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利于教师走向动态的“实践十反思=教师成长”的成长范式,利于教师既在教学实践中,又跳出教学实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也利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形成合作与发展的关系。校本培训具有以下特点:(1)与生活贴近。 (2)灵活性与经济性。 (3)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新课改需要我们加强校本培训,优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优化组织机制. 成立以省、市学科骨干、市、区学科带头人、实验教师为主体的课改领导小组。并及时学习了《新课标》、《新课标的解读》等等,最终形成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校本研培新模式。
二、培训内容系列化。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对教师进行各个方面的培训和提高。如对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培训和提高,对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培训、课堂教学设计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2)《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3)课堂教学的设计与优化。(4)现代教学技术培养。3、培训模式多样化。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可以提高培训活动和实效性,也能进行教师在专业上得到最大的发展。
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1)个体学习与集体培训相结合。(2)综合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3)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本学期课题研究进入最后总结阶段,学校要求各实验教师认真整理课题实践中的收获,积极完成参与课题过程所得所想,总结反思自己、完成研究报告,是本项课题研究的目的落到实处。
首先对课题研究中的研究培训的形式的成功之处进行梳理,认为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验证,教师对于培训已经有更加深层次需求,除了常规的培训、研讨、反思之外,更注重实效性的研究,将培训注入新鲜的生命元素,使研究工作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生命力。
研究模式的变化充分体现在一个转变、三个结合、四个形成之中。一个转变:转变培训活动是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过程。三个结合:(1)个体学习与集体培训相结合。(2)综合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3)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四个形成:促进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效绩(效果和成绩)的形成。
本学期的研究紧紧围绕区进修学校的工作重点,聚焦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符合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采取问题式的培训模式,首先是发现问题(困惑、疑惑、迷茫),这些问题的出现为我们的培训提供很好的素材,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理论研究更加具有实效性,其次解决问题(课堂中体验),带着事先预设的问题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程度等,这样利于深层思考,第三是反思问题(是否解决问题、还有哪些问题等)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的最佳思路,通过阶段的反思生成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案例(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我们研究的内容,学生主动我们提出带着问题进入,
既然你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你也就选择了终身学习,也只有不断的学习,你才能进步,才能源源不断的为学生输送新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本学期我在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一些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有意义的书籍如:《给教师一百条新建议》、《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诊断》《百科全书》等等。认真学习的过程中并有了一些收获。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及个人备课。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中考试题的命题原则及发展方向,了解到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听了一些权威教师的公开展示课,以及专家的点评课,收获颇多。在组内备课过程中,能够做到认真研究教学教法,认真备学生,向45分钟要效率,从课堂的效果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多听课,多请教,取长补短。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120-01
教师专业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要发展,幼儿教师是关键。无论是现代儿童观、教育观的确立,幼儿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还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综合化、研究化、人文化、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最终都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
目前,从宏观角度看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研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和关于教师成长促进方式研究。这三方面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是研究专业发展促进方式的基础和重要依据。相对来说,目前对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尤其是教师专业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如何通过有效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是比较薄弱、且是争议较大的问题。
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一个涉及如何看待教师专业及其性质的问题,也是教师专业化范式的问题。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大体上有三种教师专业化范式:熟练性实践者范式、总结反思型实践者范式、研究型实践者范式。基于以上三种教师专业化范式,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至少有以下三种策略:效仿教学策略、总结反思策略、教育研究策略。
一、效仿教学策略
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就是新手教师以优秀教师为榜样,通过观摩、学习、实践不断进步,逐渐具备专家型教师特征,成为熟练型实践者的过程。所以这种专业成长方式可以称为效仿教学策略。效仿教学策略的关键是确定专业发展的目标,即熟练型实践者应具备的种种特征。
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效仿策略时,构建灵活多样的学习共同体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幼儿教师的学习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幼儿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研讨为形式,在这样的学习型组织里,人人合作和交流,让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得以尽情施展,从而激发每位教师的自信责任心和成就感,还发挥共同体的凝聚、辐射功能,充分教师集思广益的群体智慧,达到资源共享、信息沟通,使组织充满朝气和活力。
二、总结反思策略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所处情境。总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某种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决策以及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它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进而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有效的教学反思具有以下作用:
首先,教学反思有助于发现课堂教学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关注点是幼儿,往往无暇去关注教学本身。课堂教学反思一则可以继续思考已发现的问题,二则可以发现教学过程尚未意识到的问题。
其次,课堂教学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升华理论。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梳理经验,挖掘其中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教师这种通过教学实践反思得到的理论是实践知识,这是教师经过亲身检验、真正信奉的知识,它直接决定这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
第三、课堂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理性教学。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契合,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的反思可以加快教师专业化过程;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可能会成为名师。可以说没有有效的反思就没有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
但是,实现实质意义上有效的反思,需要几个条件:首先,教师要有自我发展意识。当幼儿教师有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才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才可能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才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引导学习者”,从而实现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其次,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只有知不足,才能够奋勇向前。
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还应该依靠现有的专业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能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三、教育研究策略
【关键词】化学教师 专业发展 现状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11-02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地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有适应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技能。但许多教师还没有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陈旧的教学习惯,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式陈旧,很难适应教学目标多元化的教学要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目标不仅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高中化学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培养高中生的化学综合应用能力,并持续性地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具备更加完善的化学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高中教学改革的重要的迫切的任务。
一、反思高中化学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的现状
新课标实施后,教学反思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关注。认真反思教育教学过程,及时总结教学的成败得失,坚持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后记,从而不断得到提高。可见,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就离不开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并不是不要老师指导。实际上,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研究。现代化的教学实践和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求化学教师要实现从教学型向教学与研究结合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条件下的化学教学。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和高考的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但长期以来,高中化学教师一直是重知识教学,也习惯于按部就班地上课、下课,很少用心去研究教学,很少考虑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不少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这都给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带来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教学反思的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的重要专业素质,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去总结教学经验,也不能很好地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教师缺乏反思,不提升反思能力,那么教师的专业水平就只会一直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跟不上教学形势发展的要求,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深入发展的要求。例如,新课标实施后,高考的命题要求也发生了新的改变,它更加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新的变化。如果教师不很好地去总结和反思自己,那么就很难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目前的情况是,教师没有这种教学反思的习惯,使得教学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改正和提高。
(二)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化学学科是逻辑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理科学科,因此,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教学时要明确好教学目标,对教学中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充分总结和凝练,提出明确的教学环节小目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高中化学教师没有很好地明确教学核心,制订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从而导致相应的教学方案存在针对性不足的情况。例如,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定在让学生记住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现象上,忽视化学实验和相应的逻辑思维训练。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和应用知识,不能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单纯的死记硬背过程。
(三)教学方法单一。化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有效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简单来说,教学方法的选择体现教师的专业素质。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摆脱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的桎梏,教学方法单一,不能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例如,在进行《硫酸、硝酸和氨》这一部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的高中化学教师还是习惯于知识灌输教学,很少指导学生动手进行探究性实验。如果高中化学教师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没有详细的规划,做好实验准备、布置实验作业,那么就很容易将整个教学过程沦为灌输知识的过程。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不利于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学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专业知识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资本,是服务引导学生的必备材料。如果教师在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缺乏专业的学科知识和理论指导,就会导致教学过程华而不实,就好比盖一座大楼缺乏根基和材料。通过对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缺失是制约高中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提升的问题之一。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教育存在的“局限性”特点,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少,教师与教师之间没有得到互补。因此也就无法从他人的教学中获取有益的帮助,并以此来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久而久之,使得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使得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不到提高。为了充分地提升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在进行教师管理的过程中,要为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好平台,为教师提供一个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的环境,相互学习和交流。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在学校范围内定期开展学术探究活动;或者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放到平台上共大家分享;或者就某一个教学问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促进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学习和进修,教师的相互交流,教师的教学研究,不仅需要制度化和常态化,而且需要制度作为保证。
(二)加强教师自我专业学习。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是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望和需求,就是有再好的外部条件也不可能很好地实现专业发展。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技能的学习,都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教师的主观愿望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例如乡村化学教师一般都任务重,进修条件差,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但他们自强不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在各级学科竞赛中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都较理想。这就充分说明事在人为,教师个人的自我学习和专业发展是内在动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的个体学习和集体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高中化学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但要从学校和个人的教学实际出发,从基本要求出发来进行发展。
首先,要加强自我专业学习。化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通过学习来适应教育和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因此,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化学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并在学习中培养专业情感。
其次,是要主动参与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设计能力。学会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活动安排。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以教师作为主体的主动发展历程。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在自我发展和培训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掌握围绕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对高中化学教师教学体系进行设计的基本技能,寻找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重视对化学教学方式筛选能力的培养,为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知识支持。
第三,要利用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证明,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的反思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对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的总结和重新认识。反思是教学主体对自身已经发生的行为等进行自我分析,从而得到新的领悟。对教师不断的总结和发现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有所创新,创新性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反思多是源于对自己工作的不满而产生的积极思考,而积极的反思更有利于创新的展现。
(三)建立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要依据教学实际和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促进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向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建立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就是从体制上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性的外部条件。例如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学校的鼓励政策和提供的业务进修条件等。新课标实施后,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投入。建立和健全了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许多教育行政部门专门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负责指导和提供各种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力保障。
一是要把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化。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制度。例如,有的学校规定青年教师第一年要实行导师制度,给每个年轻选配导师。有的学校规定教师的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活动每周不能少于3个小时。有的学校还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奖励制度,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保证教师有机会外出学习和进修。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并且建立一个详尽的计划和实施方法。
二是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学校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上升到学校发展的层面去规划和安排,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制度、奖励等常态化。例如,化学教师有自己学科的发展规划和教学研究制度,有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和考评制度等,为化学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一定的途径,也还要有一定的有效方法,教师的反思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从实际出发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指导和帮助教师利用这些途径,采用有效的方法,去更好地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柏德荣.高中化学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D].鲁东大学,2012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功能定位;实践路径
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教育改革大潮中兴起的一种教师教育新模式。1986年霍姆斯小组发表《明日之教师》的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概念。它是以中小学校为基础,将教师职前培训、在职进修和学校变革融为一体,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与大学结成联盟关系的“伙伴学校”,共同致力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水平,实际上是在中小学基础上与大学合作培训教师的一种新形式。
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定位
1.整合资源,搭建平台
在目前的实践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了避免传统教育带来的弊端,充分吸纳高校、进修校、教研室、名校的教育、科研、培训的优秀资源,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把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融于一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研促训,以训促研。同时,加强学、教、研、训过程中培训与教研科研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培训与实效考核相结合,以“问题导航、专业引领、行动反思、交流展示”为基本路径,积极采用专题讲座、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问题探究、现场诊断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先导示范作用,为教师学习与交流、反思与总结、研究与发展、锻炼与提高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2.教师培养,注重行动
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提出“回归实践”的理念,不论是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培训,都十分重视以中小学实践为基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是在实践中展开的,是向教师教育基点回归的一种努力。正因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关注实践,所以教师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3.校本培训,突出特色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最为有效的途径。通常情况下,每个学校都会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并鼓励教师深入钻研本专业,充分发挥本人的专业能力和特长,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权。同时在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大力提升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真正践行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即课程”的理念。
4.引领示范,区域辐射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师校本发展、个性化发展的人才高地,它从建设之初就重视发挥其示范辐射功能,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校际结对、带教指导等形式,为区、市内外学校提供示范和服务。通过专题论坛、专题观摩研讨、挂职培训、结对帮带和资源输出的方式传播新理念、新动态、新经验,形成了多区域、多层面的示范辐射效应,不断提高辐射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基本上采用自主申报、条件筛选、任务驱动和动态管理的方式进行,其基本思路可以总结概括为:
1.自主申报
在自主申报环节,中小学及幼儿园需要简要陈述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形成的特色,并说明本校将在全市或全区的教师培训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初步拟定一个大致的方案。
2.专家评审
教师进修院校组织专家团队对申报学校提交的材料进行评议,特别要参照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有的功能进行资质审核。评议的形式既有书面材料的评议,也有面对面的实地考察。考察的内容与本身的功能定位紧密地结合起来。具体包括:考察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是否有整体规划,内容是否满足教育实践需要,形式是否体现灵活创新,管理是否人性化。在“承担市、区级教师培训的任务”方面,着重考察学校是否有能力开设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课程。在“吸引兄弟学校教师的考察学习方面,注重考察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学校文化的影响力,主要看是否以先进的理念为主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是学校制度的推动力,主要看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制度是否建立健全;三是学校特色的吸引力,主要看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是否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是否对其他学校的实践具有良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3.任务驱动
在任务驱动环节,市、区两级主管教师进修部门结合学校特长和市、区两级教师培训的需要,向业已遴选出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委派任务,让这些学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身教师队伍的建设,并最终能够发挥示范引领功能。
4.动态管理
在动态管理环节,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针对运行中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进行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针对承担的各种培训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多主体参与的综合评价,二是针对学校自身的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两者的综合评价中,确定为不能胜任的学校自动退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行列,新的、有条件的学校动态加入予以补充。
参考文献:
[1]钟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构建[J].教师教育研究,2005,(04).
[2]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5.
[3]赵复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土实践的价值反思[J].教育评论,2010,(06).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远远未达到专业水平,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幼儿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
伴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关注,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渐在教育理论界达成了共识,幼儿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但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离专业化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对幼儿教师专业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障碍进行思考分析,明晰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找出差距,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指出努力的方向。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一)学科和专业知识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核心
专业知识是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特点的最重要的依据。l.s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可见,幼儿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有广博的学科性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情景教学的复合性知识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能力则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实践能力要求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快速思考和探究,根据现场的情况调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作出创造性的行动。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朝夕之功,是教师经常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由权威角色向多重角色转换是关键
《纲要》对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由此看来,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幼儿教师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包括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应是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2]可见,随着《纲要》)的颁布,学者们的倡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由权威角色向平等角色转换,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过渡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合作精神与反思能力是重要保障
幼儿教师除了与幼儿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要和其他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提倡教师的合作学习。他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在团队中学习,通过教师成员间的相互对话,使个人的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3]家庭与社区也是幼儿教师合作的重要对象,《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教师除了要利用家庭、社区的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良的大环境外,还要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幼儿在园所获得的经验能延伸到家庭中;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独特经验能在园中得到共享。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不断修正,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证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4]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就要对一日生活的实际教育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批判反思,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上方面是笔者结合《纲要》和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但这些特征能否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得到体现?根据笔者多年幼儿教师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是和教育理论脱节的。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liu&feng,(2005)认为,近20年来中国幼教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是一种由上至下的改革,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脱节。(2)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改革脱节。(3)是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教改与现实情况脱节,现实条件并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5]那么,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际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抛却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低这些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外,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有哪些方面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主要从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来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一)幼儿园内部管理层面
1.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欠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园长、保育主任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权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6]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及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清等外部因素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发挥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都有由上而下制定的一系列的繁琐的规章制度,在层层制度所包围起来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使幼儿教师陷入事务性的忙碌中,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不能自由安排教学时间和工作内容,教师成了僵化制度的实施者、秩序的服从者,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的工作使教师失去了创造力和个性,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挥。
2. 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我国幼儿教师的入职的门槛较低,一般是中师学历,求学期间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素养不足。工作后,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7]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更无法保障他们培训的权利。即使在一些能提供培训机会的幼儿园,培训效果也值得商榷,往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目标,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业务培训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不起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幼儿教师个人意识及能力层面
1.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8]尽管学者们满怀振兴幼教事业的豪情来大声疾呼教育科研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实践中的很多幼儿教师却意识不到科研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仅凭有限的经验应付各种问题,漠视实践中的情景性的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分析、总结与提升,所以就很难探究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更谈不上用教育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理性分析并做出行动。这种状态导致他们研究能力的不足,阻碍了其教育观念、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影响了他们对幼教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从而也造成了现实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2. 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职业倦怠突出。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应该对幼教工作有着深入理解与强烈的认同感,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幼教事业中,明了幼教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致力于改善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但现实中很多幼儿教师不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到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有很大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幼儿教师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勤于钻研及反思探究的敬业精神,无法灵活机智的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少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乐趣,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3. 家园合作与团队学习流于形式。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低水平影响了其与家长们的合作关系。由于无法对幼儿行为进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与思考,导致幼儿教师不能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无法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家园合作”只停留在诸如向家长谈谈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午休情况等形式主义的合作上。同样的原因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准备教育活动的内容,所谓“团队学习”只不过是讨论如何将计划好的教材内容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这种脱离了幼儿,只是单纯“准备教材”的合作也流于形式主义,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幼儿园要改革内部管理,唤醒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注释:
[1]潘君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j].早期教育,2009,(3):7-9.
[2][8]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51-52.
[3][9]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0-62.
[4]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4):40-42.
[5]朱家雄.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j].幼儿教育,2009,(4):9-10.
关键词: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实现教育的整体创新,使之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为日益发展的国家和社会培养和提供更多有用人才的要求——这应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高层次目标。因此,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长期和重要的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基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广大中小学教师目前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实际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少
由于受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很难走出校门,走出本地区去学习。教师长年囿于学校的小天地中,难以撼动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
2.教学压力大,学习时间受限
3.组织有限的培训活动,难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每年都有地市级培训、县区级培训若干次,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
4.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
与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的提高是综合性的,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虽是持久的但也并非立竿见影,不如教师紧抓一阵来得效益高,因此许多教师认为专业发展提高的是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次之,对专业学习与发展显得热情不足。
二、倡导自我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始终倡导“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学习是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的学习观,强调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只有学习精彩了,工作才能精彩、生活才能精彩。开展了教师读书工程,设计了教师的读书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教育经典类、教育理念类、教育实践类、教育信息类四个层次。
目前教师自我学习的有效途径应该是自我研修、教师相互听课。自我研修就是要学会分析自身的现状,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抓住自已可发展的机遇与风险。然后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提炼研修的课题,在学科中,在课堂中,在学生中进行科学研究,这样就会在解决问题中去深思,总结经验,寻找方法,从而不断成长起来。师生关系的转变、课程双主体的出现,要求教师角色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必须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才能走在专业发展的最前沿。
教师相互听课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听课。它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数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行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教师可以依据这些显性化了的知识,对自己的特点、优势和需要加强的领域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为自身制定或修正专业发展的计划。
三、经常教学反思,自我完善教师专业发展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种反复思考的过程,一种思想的自我运动,一种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反思是一种自我观照、自我扬弃、自我确认和自我追求的生活方式。所谓教师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影响教师成长的核心因素。
反思可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过程中的反思两种。正确的反思方式和策略可以保证教师反思的质量,并使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养成反思习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加速教师的自我成长。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写反思日记、观摩教学、讨论教学、开展行动研究。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其专业发展的实践和能力。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教师在这种反思和转化中,不仅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了成长。因此,教师反思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沟通的桥梁,也是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的桥梁。
四、引导独立思考,自我探索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必须要学会理论思考。任何一种理论无论如何自圆其说,都与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存在距离,只有教师消化了理论的精髓并渗透到实践中去,才能说是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较好的结合。但是,对于专家的前沿性理论,教师不是亦步亦趋地照搬,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实验与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接受的同时必须加上自主的独立的思考,从自己所理解的透彻的那一点入手,指导自己的实践。另外,并非所有的理论都是完善的,没有一丝缺陷的,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在实践探索中发现理论的缺陷并进行弥补,我们才能说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做到了这一点,教师自身也就从职业教师变成了具有“专业发展”能力的教师。
教师要对教材与教学环节作独立思考。教材是教学的辅材料,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材的地位已经从教学的“圣经”转变为教学的一种基本资源,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种参考样本。因此,要使教学改革取得重大的突破,还需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首先从对教材的崇拜中走出来,从研究者、使用者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取舍和改造教学内容。另外,许多教师都观摩了名师的课堂教学,我们认为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模仿其教学过程,而是要揣摩和把握隐藏在其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精髓,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但是,没有对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具体行为的独立地批判性思索,是难以达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的。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构建“纵向贯通,横向整合,构建科学自然的人本课程;基础扎实,思维灵活,追求真实高效的质量品牌”的课改框架。实践中,我们尝试打造了特色化“三元课堂教学模式”。“三元课堂”即把课堂教学看作由教、学、练三大要素组成。“教”,就是教师教有目标,释难解疑,授之以渔;“学”,就是学生学有目的,取易攻难,知难而进;“练”,就是当堂训练,及时巩固,知能双赢。“三元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
五、坚持教学创新,促使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提高
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具体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反思,才能真正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点和突破点。
1.要充分认识自我总结的重要性
只有那些善于实行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具有较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才会较多地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其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可提高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认知。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来看,能够及时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也是一种成效显著的评价活动。
2.要从过程性和阶段性两个方面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教育评价学认为,评价的类型主要有形成(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过程或某个阶段的总体评价)两大类。这两种评价所承担的功能不同,一种是在过程中及时对自己的发展进程进行矫正和完善,一种是分阶段进行总结,集中把握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教师对自身进行过程性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促进教学进程趋向更加完善。总结性评价可以以半学期或半学年进行一次,着力对自己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作所为进行综合考察,得出发展的经验,集中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发展找到突破口,从而实现专业发展的新飞跃。 参考文献
[1]曹长德.教师角色转换与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
[2]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语文教师 专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54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以专业意识为基础,以外在背景为动力,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探讨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语文教学的长足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语文教师的专业结构
(一)教学理念
所谓教学理念就是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的体现,具体表现为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儿童观等。教师理念的形成过程就是教师的认知过程。教师的教学理念是隐性的,并长期、稳定存在的,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内在的、根本的影响。就教学理念而言,在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一是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积累词汇、培养语感、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二是挖掘人文内涵。 通过课文主旨的讲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三是授予正确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激发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教学活动:知识结构规定了思考问题的视野,也规定了他的实践工作范围。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实际上始终是在他的知识范围之内进行的”。
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学科知识和人文素养,学科知识是教学的基础,人文素养是要求教师用自己真实的感受来带动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培植起一种人文情环;二是教育专业知识,也就是教学方法,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高相关”。也就是说教学方法比教学内容更重要。
(三)专业能力
语文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分为: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提升能力。教学能力是语文 老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包括对教材解读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对课文感悟的能力、对教程的组织设计能力等。教研能力是在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探讨研究的能力,是对教学任务的进一步深化,决定了教育变革的方向,课程的研制、开发。提升能力就是要求教师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能力,适应现代化教学任务。
二、影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一)外在因素
影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社会地位低是老师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大多数人认为教学内容简单,教师要求的素质相对较低。社会地位、经济待遇是大多数人选择职业的主要考虑因素,只要提高教师地位,提高福利待遇,才能引进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二)内在因素
影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知识结构。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教师只有热爱这个职业,才能热爱她的学生,才能用自己的心与学生沟通,将自己的知识和感悟传授给学生。知识结构是教师发展的基础,也是制约因素,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知识素养、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才能完成自己的本取工作,如果知识结构中缺少一部分,教师就谈不上个人发展,更谈不上专业发展。
三、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一)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和课后反思的基础上,撰写教学日记,记录下课程上学生的反响及授课的效果,课后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相关经验。另外,我们还要积极参与教学课题研究,总结出自己教学经验中普遍性的东西,将教学实践理论化,使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总结,将理论升华后再应用于实践。在反复的实践工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二)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首先要从教师教育入手,教师教育要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实施、教学过程等方面,全面进行改革,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教师开展教育,要结合实际,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国家培训、市级培训、区级培训、校本培训,使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更新。教师作为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间人,应具备基本的专业教学理论,还应具备教学实践专业操作能力。教师教育就是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传授给教师,让教师将反复论证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形成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组织及有效的交流机制
学校、年级组、教研组作为教师学习与生活的日常组织,可起到专业组织的作用。但要使教专业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就需要建立跨学校的专业活动组织,如研究会、学会等,主要目的是进行学术交流。同时,要形成专业组织的内部交流机制,出台定期研讨、定期参观活动等一系列的交流机制,大家共同探讨专业问题,交流工作经验,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总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过程,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我们要立足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争做一个技能过硬、理念先进,勤于实践、善于研究,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教师进修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2
教师进修院校(这里指市级教师进修学院与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担负着培训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重要职能,同时还担负着本地区中小学校的教研、科研等工作。教师进修院校的地位尤为重要。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者、培训者和协调者,是实施课程的研究者、指导者和服务者,提高教师进修院校教师的素质非常重要。在提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情形下,提出教师进修院校教师首先要专业化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应发挥好其“研究、管理、指导、服务”的职能。教师进修院校教师构成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教研员和培训教师,统称研训教师。教师进修院校的研训教师首先要成为课改理念的学习者;践行课改理念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研训工作的指导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尤其是,教师进修院校教师自身既是教师,又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者。只有比中小学教师具有更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只有成为专业的研训教师才能应对新课改的挑战。因此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对于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一、教师进修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普遍受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当前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并制定了《专业标准》,那么对于各地教师进修院校教师如何首先实现专业化的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200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研讨会”,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到会讲话,她在充分肯定各级教研系统工作的同时指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教研系统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首先是教育观念还不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针对学科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其次,各级政府对教研部门的定位不清楚,导致体制、机制、财政、保障等不健全,一些地方的教研部门还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第三,教研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结构性缺编的问题。第四,各地教研机构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都有待提高。面对教研工作自身问题,教研系统必须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满足新时期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这个问题上,2009年《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也曾开展了“新时期教研员专业发展问题的讨论”的系列文章,总结提出了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教研队伍面临着新的形势特点:
第一,社会转型与政府职能改革的时期。政府部门需要逐步从行政管理走向公共治理,有关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转变,还需要理论设计和实践探索。
第二,课程教学的体制结构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多年,目前可以说是到了一个高原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发展,对教研工作和教研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三,教科研人员新老交替最频繁的时期。近年来,一大批老教研员逐步退休,有些地方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需要年轻的教研员们尽快接班、发挥作用。
因此,面临新的形势和存在问题,各地教师进修院校、教研员怎样与时俱进,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就我们铁岭市来说,新课改后从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校本培训到新课程培训的校本研修,再到教师岗位练兵活动,促进了全市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我市教师研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发现经历了这些年课程改革实践的教师,有了“质”的变化: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了一定的转变。特别在课程与课堂教学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课程设置多样化、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作为区域教师发展的专业引领机构,教师进修院校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研训模式比较单一。内容还是多以计划性为主,缺乏切合本地本校实际特色的研训模式。
(2)培训的导向与教师意愿需要有的脱节,效果不是太理想。
(3)教师研究意识较差、研究水平还不高。
(4)教研与科研的结合性不强。教研的科研含量低。
(5)教师进修院校研训教师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另外,从研训教师来说,各级教师进修院校也进入了新老交替时期,年轻教师明显不足。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既有行政导向性的因素,又有教师进修院校机构对研训内容、研训形式设计的因素,还有受训者的水平和受训者学习自主性的因素。这些问题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研究和解决。
就教师进修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我市教科所于2012年结合课题研究在全市教师进修院校系统进行了广泛的“教师进修院校教师专业成长”问卷调查。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只有25%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问题做过思考;仅有20%的教师对自己目前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感到满意;有40%的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还不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面,如教师的书籍阅读、网络学习、课题研究、反思总结、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例如,有70%多的教师在公开刊物上没有发表过文章,有50%多的教师没有主持过各级科研课题。教育行政部门在促进教师进修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方面也还需要加强。种种问题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因此教师进修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加强教师进修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法的框架下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高准则,教师只有从师德的高度去从事教育教学,才能真正依法施教。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认为师德是教师专业化一道坎,教师专业化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师的人格道德。教师的道德就是教师专业的一部分,这是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地方。教师进修院校要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特殊意义,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突出位置。做为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要把对自身师德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学习内容,通过专题讲座、听优秀师德事迹报告会、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整顿教育行风专题会议等形式开展师德教育提高自身师德水准,自觉抵制“三乱”行为,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和业务能力提高上来。
2.探索建立教师进修院校系统“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新的研训模式
教师进修院校应充分发挥好“培训、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而且在工作中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的结合或整合。研训教师需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只管“训”不管“研”或只管“研”不管“训”的现象。
教学、研究(教研、科研)与培训一体化是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许多研训教师来自于基层,往往是教学能手。担任进修院校研训教师后,研训教师也要经常进行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研究、培训的基础。培训为教研、科研奠基铺路,教研、科研促进培训的发展。教研训结合体现在教师个体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证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策略的正确性,用理论指导教学和研究。
新课改以来,各地课改实践的做法表明,任何一项课程改革成果都是各方面综合得来的成果或成绩,即教研训一体化的成果。许多专家学者也在关注、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时代教研、科研、培训工作的转型问题,研究“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问题”。在实践层面,大连市中山区探索构建了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机制,促进了全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发展。(做法见2008年第1期《人民教育》)。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教研训”为一体的做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因此得出:把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教学、研究与培训的关系,用教科研的实践与成就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与专业成长。
创新研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性。改变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师讲,学员听的培训形式,实行“以课(示范课)促训”、“以研(科研)促训”、“以题(课题)促训”、“以会(研讨会)促训”、“以网(网络)促训”、“以察(考察)促训”、“以赛(基本功竞赛)促训”、“以案(案例)促训”等多种形式。在培训中把教、研、训很好的结合起来。
3.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针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根据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要求,教师进修学院的教师作为教师的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加强学习、研究和实践探索,才能具有与时展的要求和学校推进新课改需求相适应的新的观念、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其基本要求是作为一名当代的教研员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全局观念、专业思想、合作意识、专业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专业素质和能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培养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外出开会交流;网络研修;参加教科研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写科研论文或教学反思;进行课题研究;脱产学习与进修等。就课题研究来说,对于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来说更为重要,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主要途径。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水平的重要体现。在实践中,许多教研员围绕本学科内容都开展过许多教研活动,但是普遍反应出的问题是教研活动的科研含量低。甚至是教研与科研相脱节。教研活动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作业,商议教案的设计,或围绕各类评优、示范课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或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科研因素荡然无存。即使有开展课题研究,也因为缺乏有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撑,只能“摸着石头”进行探索,在课题的选定、方法的选择、运作的方式等方面缺乏规范性和计划性,结果是科研实效低迷、徒劳无功。因此说,对于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要积极主持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科研含量,有利于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自己,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4.建立教师进修院校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1)目标引领
教师进修院校是本地区服务全区教师的特殊教育机构,其地位与作用发挥都是非常重要的。应把自身的发展与推动区域教育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近年来我们把创“队伍一流”、“工作一流”、“设施一流”和“管理一流”这“四个一流”作为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共同愿景。并把这四个目标进一步细化。在打造一流队伍方面,大力加强学院的内涵建设,强化专业发展意识。落实以人为本,实现人尽其才。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研训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办法》。第二,制定《研训教师成长发展规划》。尤其是加强青年教师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引路子”“压担子”“补位子”的做法,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地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后备力量。第三,实施课题牵动。明确要求每位研训教师都要承担科研课题研究。目前,全院教师有90%的人承担了各类科研课题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机制保障
“规划引领、机制保障”是我们教师进修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根据学院发展的“四个一流”总体目标,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教师发展规划,并引导每位教师制定自身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我们在制定、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性规范的同时,着力建立,完善的评估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职员工考评方式,形成以师德修养、工作实绩、群众民意测评、领导班子意见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评方案。同时,学院每年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师和在本职工作中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奖。
另外,新课改提出以校为本、校本研修后,为促进研训教师经常深入基层、指导服务基层,我们还制定了《关于建立教师进修院校研训人员联系学校工作制度》等。每位研训教师都有自己的基层学校联系点,要不定期的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使教师进修院校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应根植于“研究、实践、指导、引领”的服务过程中。同时创设多种激励措施,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设置台阶,同时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3)组织保障
为加强领导,我们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各业务部门中层领导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本校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意见。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或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在各业务部门组织开展业务活动时,学院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全力支持。
5.建立教师进修院校教师专业标准
为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2年2月教育部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这三个《专业标准》为制定教师进修院校教师专业标准提供了依据。由于教师进修院校的特殊性和教师构成的复杂性,需要对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目前,对于各地教师进修院校教师还没有具体的专业标准,亟需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以便更好地引领和促进教师进修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