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31 04:56:51
导语:在教育体制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职业教育论文要注意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绝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作用。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区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职业教育论文题目,供大家做个参考。
1.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研究——近年中国职业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分析
2.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
4.职业教育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基于对全国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
5.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均衡测度与比较分析——基于京津沪渝的实证调查
6.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的理性思考——基于宏观政策的视角
7.我国职业教育学科自觉的思考
8.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9.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
10.加拿大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特色探析
11.日本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
12.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
13.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逻辑和立体路径
14.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
15.从农村职业教育看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的贡献——基于苏北农村家庭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16.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特色研究
17.大职教观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18.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之一)——基于横向维度延伸发展的趋势:定界与跨界
19.职业教育集团化体制改革路径探索
20.高中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更有利于增加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
21.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
22.职业教育城乡均衡发展问题表征与统筹保障——以重庆市为例
23.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内容体系——行业英语教学研究
24.中德职业教育公共财政支持机制的比较研究
25.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走向分析——1995~2008年中国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
26.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27.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之二)——基于纵向维度递进发展的趋势:定阶与进阶
28.国家工业化与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分析
29.高等职业教育:来自瑞士的创新与启示
30.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研究
31.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动力
32.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33.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基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农民工的调查
34.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成绩、问题与政策建议
35.职业教育:从集团化走向战略联盟——基于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36.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
37.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制度功能及其构建
38.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收入回报之差异
39.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之三)——基于纵横维度交替发展的趋势:实然与应然
40.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应然之策——关于《职业教育法》修订的跨界思考
41.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索
42.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3.职业教育对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城市动态面板数据
44.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
45.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体制机制构建
46.五个对接: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47.试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东莞市职业教育为例
48.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其国际比较
49.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异化与矫正
50.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价值分析及实现策略
51.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战略决策——德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与结构调整十大方略解读
52.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成绩、问题和对策
53.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措施与创新
54.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与对策研究
55.职业教育基本问题初探
56.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职业教育培训路径
57.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分析
58.基于大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59.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应用情景研究
60.德国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及其主要特点
61.论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多重治理逻辑
6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
6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主体博弈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64.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
65.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的缺失与建构
66.我国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服务的运行机理、实践困境与发展路径
67.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制度设计及启示
68.论职业教育的尊严
69.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建设研究
70.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理念和观念的影响
71.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的分析框架
72.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
73.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投入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74.农村职业教育投资回报率的变化:1989~2009年
75.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框架分析
76.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理论循证与实践形态——兼谈我国“工士”学位制度建设
77.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基本理念与建构策略
78.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及其再认识
79.德国职业教育改革重大举措——德国新《职业教育法》解读
80.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
81.基于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内部效应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82.校企合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
83.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84.公平视野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建设与关系考量
85.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86.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探析
87.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
88.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89.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分析
90.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
91.中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力需求的匹配性研究
92.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93.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的建立——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
94.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
95.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定位
96.以机制创新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基于江苏省的实践研究
97.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98.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对北京部分大型企业的调查分析
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包含了专业课程内容、自测、答疑、作业、考试、公告信息和相关资源、相关学科的链接等。一般包括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和教学网站三部分。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一般包括电子备课库、课件库、题库、案例库、学籍成绩库、科研成果库、学生学习社区、教师学习资源库等。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使教师摆脱传统的、低效的工作模式,提升专业化水平,使学生体验和接受数字化学习生活,提高学习兴趣。网络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设计建立课堂教学视频远程教学课程网,采用课堂录播或独立录制上传两种方式,建立教学视频库,便于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自主学习专业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建立数字化教学网站与计算机考试平台,拓展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同时对学习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以便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调整改进教学模式,以符合人才培养要求。教学互动网站建设。传统的教学,教师必须在课堂内完成教学内容,因而没有时间进行如讨论、答疑等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导致难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以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教学手段,建设教学互动空间,能有效地建立课程学习、作业与自测、讨论与答疑等环节的有效联系,增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内容和自我测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跨学科的视野,提高学生灵活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1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教学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再拘泥于课堂,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成为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存储与充分利用的有效途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课外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及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建立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作用,为学生搭建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2.2现代化录播技术,提升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
高等学校应坚持将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脚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搭建精品课程共享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录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优质教学资源可利用录播系统对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讲授式多媒体教学课程的情景进行录制和播出,以达到师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3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团队根据课程呈现特点将课程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通过课程设计与优化使课程层次更加清晰,课程模块更加合理,课程优势更加突出。利用录播技术录制完整课程内容并在校园网播出,主要供学生学习和教师间交流,也可供社会学习者学习。此类课程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的学习机会,学习者不必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选择灵活,利用率高,传播范围广,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同时,授课内容也受到同行和社会的关注,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从根本上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录播应用于教学质量评价。录播教室主要承担精品课程、精品活动、精品讲座录播,同时还可分期录制教学计划设置的所有课程,即每学期每位授课教师需到录播教室录制至少2学时的课程,录制完成的课程经过后期制作与处理,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向师生开放,学生可点播视频反复学习。录制的课程除供学生学习外,还可供同行交流、教学督导专家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同行之间可通过录播课程了解其他教师的授课情况,以取长补短,激励教师争创优秀、齐头并进;教学督导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任意点播课程对其进行评课,评课后的反馈信息直接在教学平台上进行反馈,教师还可通过平台与督导专家进行沟通、交流。
2.4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务管理系统模块。教务系统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络B/S管理系统模式,以网络为平台,为各个学校教务系统的管理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学校管理教务系统,用一个账号解决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并且学校可以自由选择学校需要的教务管理系统,灵活地定制符合学校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务系统[2]。积极作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大量教学资料收集处理,形成有效信息传递、输送、公布、共享,全院师生第一时间可了解到教学动态和学生学习情况等信息,并可以下载或打印,学生可以通过客户端随时随地查询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有力地提升了各项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
3.校园网络布线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保障
校园网建设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学校应重视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投入经费,拓宽校园网出口总带宽,建成设备先进、布局合理、安全可靠、快速畅通、运行完善的万兆多业务校园计算机网络。实现教务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就业信息管理、后勤保障信息管理等多个子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各教学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教辅单位均建立网站,并通过网站与教学、行政相关的文件和资料,方便教师、学生查阅。
4.电子图书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馆藏文献资源和电子图书资源建设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开展,逐步形成以专业文献为主、兼有社会科学及其他自然科学、馆藏实体资源与网络电子资源互为补充的文献保障体系。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学校还可进一步推进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并逐步加强各专业图书资料室资源建设,进一步增强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
在传统的素质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观念的落后,中小学校的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压力和学业负担较重,大量的作业也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体育活动时间。在接受培养和教育的关键时期,缺乏重要的体育礼仪教育,对学生以后身体、心理、个人品格上的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到中职学校学习之后,变得不会与人相处,性格变得呆板木讷,交往能力欠缺。此外,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也没有对体育礼仪这种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礼仪知识单一,使得体育礼仪教育无法深入,只能停留在常规的体育教学上。
2加强中职学校体育礼仪教育的策略
2.1对体育教师体育礼仪的培养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师德修养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欠缺,尤其是在体育礼仪方面,由于年龄和毕业院校的不同,在体育礼仪的教学中表现的千差万别。而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行为对整个素质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体育教师体育礼仪的培养对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育礼仪教育十分重要。教师对学生的礼仪培养一定要以自身职业道德的自觉和自律为基础,用爱岗敬业和严谨治学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同时,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2.2整合体育礼仪课程,强化实践
体育礼仪教育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掌握体育礼仪知识后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十分重要。中职学校应该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育礼仪教学,并根据体育礼仪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不断使体育礼仪的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2.3营造良好的体育礼仪教育环境
在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礼仪和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这样,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向中职学生教授体育礼仪,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参加体育活动时,也要做一个懂礼仪、守规矩的运动人。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礼仪育人的环境,让学生在文明礼仪的氛围中感受和接受陶冶。体育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体育礼仪的教育,展示出体育礼仪所蕴含的魅力和风范,以此来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
2.4提倡学生的体育礼仪自我教育
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缺少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是培养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和习惯、塑造良好的礼仪形象的重要过程,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体育活动和教学中做到懂礼仪、守礼仪。所以,在中职学校的体育礼仪教育中,要充分引导中职学生进行体育礼仪的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去寻找改变不良行为和提高礼仪素养的渠道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寻求突破,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
3结束语
(一)体育教育中的德育目标。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德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的应用型人才。体育教育除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以外,还包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这些内容广泛地存在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之中。因而,学校要利用这一体育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即养成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体育教育中德育的基本方式。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它关系到高职体育教育中德育成效甚至成败的问题。认为体育教育中的德育要让其实现,应该“让她”成为学生们每天呼吸的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又人人离不开”时景即体育教育中德育基本方式具体是为学生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时机。
二、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从教师开始———提升教师形象、感召学生。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体育教师要提升自己,树立形象,必须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而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演者,尤其是体育教学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身体演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和感召着学生,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学习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例如:大学生首次体育课就要教会学生应遵守的体育课堂常规,其准则是遵守道德原则;其次,平时要严于律己,上课不迟到早退,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让学生看到教师个性的力量,以此感染和启迪着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使学生从教师身上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从中乐于接受和效法,并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为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要在学生中树立形象,提升自我价值,感召学生,其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行和形象。只有如此,才能发挥影响作用,才能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才会潜移默化让学生信服。
(二)从教材出发———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质量。体育教材内容繁多,有的教材本身内容思想性很强,有的则不明显,这就要求教师除钻研教材外,还要透过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内涵,找出其思想教育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整个体育教学中去。如在体育理论教学时,既传授基本知识,又要紧密结合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体育精神,从中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为国、为民、为全面提高素质而锻炼身体的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能;至于那些思想性教育不太明显的教材,教师要在准备课堂设计时就要列出思想品德的具体任务,使思想品德教育从理论抽象的教学中走向实践,在运动练习过程中得到磨炼,也在运动中培养品质,从而产生质的变化。
(三)从点滴入手———注重细节,共同成长。经在教学实践中多方观察,有时候,一些活动似乎有片面追求规模、追求时尚设备、追求宣传效应倾向,收获的效果实在不乐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必要的活动载体及应有的声势,但要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的德育活动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并且产生持久的影响力。根据“德育生活化”的原则和“润物细无声”的要求,认为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平时、注重细节、注重小事,让教师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可以倾诉、倾吐所有喜怒哀乐的对象,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好友,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成长。
(四)从个体入手———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德育的民主化原则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民主化强调的学生是主人,要让学生明白德育的目的是干什么,只有明白是理,他们才能接受,才能自我管理,才能自我约束,这样德育工作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仔细观察深入了解,有部分文化课学习上的“差生”,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有一定的技术、素质也较全面运动能力且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若教师能积极正面引导教育,针对其心理特点,加强启发并发挥其自身优势,及时表扬,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方法恰当,认为可以以其独特的内容方式,完成教育工作者难以完成的任务,达到一般德育方法难以达到的目标,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收到健身与养德双赢的效果。
(五)从制度入手———将德育行为规范化。体育教学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范和制度,要严格执行奖惩措施,并将规范和制度公开化、透明化。通过组织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意识。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公开的教学规范,考查学生的行为,用制度去评判学生的行为,当学生的行为是正确的就要给予表扬,当学生的行为是错误是就要给予批评,从而提高学生对规范的尊重,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纪律意识,使学生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课堂考勤规范,体育课堂加强考勤报道制,无故请假扣分,迟到早退扣分。其次,体育教学还应该做好反馈和评价体系建设,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公平、客观、及时、准确,通过体育教师和学生们的反馈,当发现学生们的优秀表现时,要多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满足感,坚定其继续向上努力的决心。当发现学生的缺点和问题时,要陪学生共同面对困难或者纠正其错误,培养其养好良好的自我反省的习惯。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注意事项
(一)因人施教,倡导个性化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应该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道德教育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喜欢、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因人而异的采取不同的道德教育方法。体育教师对待所有同学应该一视同仁,对体育成绩优秀的同学,应该提醒其不要骄傲,多帮助落后的同学,向更高台阶迈进。对体育成绩落后的同学,应该看到其优点,多给他们一些信心和帮助。体育教师还可以让体育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同学相互搭配,建立不同的小组,使同学的帮助更有针对性,通过互相帮助,互相提高,实现体育教学的德育效果。
(二)树立标杆,做好德育示范。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体育教师应该与学生干部密切合作,让学生干部参与到体育教学德育工作中来。选择思想品德高尚的学生干部作为班级同学学习的榜样,可以使同学们感到亲切、可信,提高群体争相学习榜样的热情。此外,还可以借助学生干部做好指示的上传下达,更好地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辅助教师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三)协作管理,多方联动配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还应该加强与院校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与班级辅导员、主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等及时交流,互相提供和交流一些关于学生的思想动态情况等,努力协同学校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四、小结
近一个时期以来,大家都在议论浙江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一
名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其母亲
的事件。这件事,可以说是震动了全社会,上至总书记,下至黎民百
姓。一个原本被老师视为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学生,竟残忍地杀害了自
己的生身母亲,令人痛心,更令我们深思。
这样的事当然是个别现象,但深入分析发生的原因,偶然性中也
存在着必然性。这些年来,学生离家出走以至轻生,未成年人违法犯
罪,等等,时有发生,且有增加的势头。这充分暴露了我们在教育和
教学工作中存在着重大缺陷。缺陷之一,就是把握和处理教书与育人
关系不够好。教书与育人本是有机的整体,教书就是为了育人,教书
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二者却常常被割裂开来,育
人被单纯的教书代替了,应付考试成了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样讲,并
不是说所有的学校和地方都没有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有些学校
和地方处理得还是比较好的,但总体上看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也不能说我们没有发现这一问题。近几年,从上到下都在强调要解决
应试教育的弊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的就是育人的问
题。可事实是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这
其中固然有教育结构、考试制度、用工与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
的问题,但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低估,围绕分数、升学的竞
争愈演愈烈,素质教育远没有在大家的思想深处扎下根。血的教训该
让我们所有的人警醒了,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我们的未来,不能
再沉湎于应试教育之中了,必须痛下决心抓育人的问题,全面而又扎
实地推进素质教育。
教书必须着眼于育人,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
劳动者。育人,首先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是一个人
的立身之本。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可塑性极强,这
时期学校给予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进步关系极
大。我们许多同志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时代有时老师所说的或
做的一件小事,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我们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
切实加强德育教育,对高中段以上学生还要进行政治理论教育,进行
法制教育,这应是学校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主题,任何时候都不
能忽视和放松。一个学校如果德育工作没有抓好,整个教育工作不可
能真正抓好。培养出来的学生考试成绩不错,但思想品德差,心理素
质差,对社会又有什么益处呢?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
关键是要不断改进方式,完善内容。现在我们有些德育课、政治理论
课,从道理到道理,非常呆板,缺少针对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有的还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种状况一定要尽快改
变。要通过积极的探索,使我们的德育和政治理论课入情入理,生动
活泼,使学生喜欢听,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强调德育,并不是说智育可以放松。智育,过去、现在和将来都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学校不讲智育,还成什么学校。智育,
本身就是育人的重要方面。认真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知识,
学习历史、地理、文学,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抓智力
教育,必须把重点放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一所学校、
一位老师,重要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不断
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具备勇于接受新事物、创造新事物的精神,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还应
具备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知识、新技术
层出不穷的时代,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出现。一个人
仅靠学校学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终身学
习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要为学生走向社会
作准备,着力于能力培养,使他们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
这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一定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
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大力营造一种崇尚真知、追求
真理的氛围。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清规戒律太多,什么都搞标准答案,
把学生的思想束缚得紧紧的,只能死记硬背。标准答案真的就那么标
准吗?什么都必须按书中或老师规定的去回答,还会有什么创新?没
有创新又怎么可能有进步?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伟
大民族,“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但自“四
大发明”以后,我们在科学技术上似乎拿不出什么可以与“四大发明”
相媲美的成果。为什么?许多有识之士和专家认为,这与自宋代以来,
全面推行程朱理学有关,与科举考试的八股化有关,一切以古人是举,
后人似乎只能诠释古人的理论。进入现代以来,情况有了较大改变,
但问题依然存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
度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下决心从根本上改革教育制度,改
革考试制度,更新和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倡开放式教学,
少一些“满堂灌”,多一些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
考,勤于动手,善于动手,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
担,使孩子们不再整天埋首于没完没了的题海之中,使他们的天性得
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充满欢欣和乐趣。有些人担
心,减少了中小学生的作业,会影响学习成绩。解除这一担心的关键
是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有一位中学校长说得好,能干的教师,教得
好的教师,书越教越薄,要学生做的题目越来越少。搞题海战术实际
上是一种抓不住要领的表现。当然,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
所强调减轻的是过重、过多的课业负担,为教学所必需的功课还是需
要的,否则,也会影响教学,影响人才的培养。学习还是要有一点压
力,还是要讲究刻苦钻研。应掌握好度,过重不行,过轻也不行。
二、关于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问题
当前,大家对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比较关注。可以说,这是现阶
段我国特别是我们浙江省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的生动反映。从全国看,
这些年来,浙江省发展义务教育居于领先地位,可与义务教育相比,
我省发展非义务教育主要是高中段以上教育明显滞后。尽管近两年我
们下力气抓了高中段以上教育,1999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教育,
普通高中学生升入高等教育,都比上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高中段
以上教育依然是我省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目前,我省高中段以上
教育发展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与国内
一些省市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去年我省普通高校录取率要比江苏、辽
宁分别低19和23个百分点,比上海和北京低30多个百分点。由于高中
段以上教育发展滞后,每年都有数万名参加高考的学生进不了高等学
府,数十万名初中毕业生得不到高中段教育,这给学生、给家长、给
学校无疑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个问题不解决,围绕升学的各种形
式的竞争,很难真正缓解下来,素质教育很难深入推开。不仅如此,
还会严重地影响我省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现在看来,浙江提前基本实
现现代化,最大的难点不是经济指标实现方面的问题,而是教育等社
会指标实现方面的问题。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资料,1998年,我省每
万人口中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为25.6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的27.6人,仅在全国各省市中居14位。
现在,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的时机非常好。第一,经过改革开放
20多年的努力,我省经济已经达到了工业化中期的水平,正在酝酿新
的发展和提高,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经
济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已经
达到了小康,并正在向宽裕型迈进,富裕起来的群众,希望自己的孩
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第三,中央高度重视,号召大家要以多种形
式,积极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同时,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还可以推
迟就业、减缓就业压力、拉动消费,有助于我们克服当前通货紧缩趋
势的影响。有需求就会有发展,需求是事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今天,
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以适应经济和社
会发展上水平的需要,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希望能够接受到较高水平
教育的要求。
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有一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强调,即要加快建
设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结构始终存在着一
个毛病,各类教育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与沟通。这在非义务教育阶段
表现得尤为突出。读职业技术学校的不能转入普高,读大学的学生只
能是来自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学生选读了职业技术学校,也就意味失
去了就读普通高校的机会。这很不合理,也非常残酷。一个十多岁的
孩子,思想、性格、爱好等都尚不定型,就那么早让他定下来今后走
什么路,这难道不残酷吗?人们常说高考一次定终身,事实上岂止是
高考,中考就要让学生把终身定下来了。学生们根本没有办法按照个
人的爱好和条件,自主地选择该学些什么,今后该向那一领域发展,
许多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才能就这样因没有选择的机会过早地夭折了。
必须加快建设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打通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
等教育等各类教育沟通的渠道,给孩子们以更多的选择和继续学习深
造的机会,使各类教育互为关联,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在强调发展非义务教育的同时,对义务教育的工作仍然不能有丝
毫的放松。诚如总书记所说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满足基本
学习需要,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要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这
些年来,我们浙江省发展义务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
水平并不高,对有些市县来说,只是低水平的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
1999年,我省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为94.4%,其中,学历达到专科毕
业及以上的所占比例为12.4%,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和3.8个
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中分列第23位和第22位。到1999年底为止,我
省尚有1595所小学在校生规模不足20人,其中10人以下的小学还有
620所。对义务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有清醒认识,要继续坚
持不懈地抓好义务教育。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要把教育工作的重点
始终放在义务教育上。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发展义务教育的帮扶力
度。尽快消灭薄弱学校,改善贫困山区孩子们的读书条件,实现高标
准普及义务教育。
三、关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问题
这段时间,由于学生中接二连三地出了一些事,社会上的埋怨情
绪比较多,学校的压力普遍比较大。对此,应该说两句话。一句话,
现在社会上对学校教育议论比较多,这说明大家对教育比较关心,这
是好事。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我们各个学校和广大教师应该看到自
身肩负责任的重大,看到教书育人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的严重性,变压
力为动力,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教育工作。另一句话,要充分肯定
教育工作的成绩。这些年来,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在教育人、培养人上取得了突出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
展,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怀疑,广
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要自我菲薄。事实上,这些年来广大教师
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为提高,受到了全社会的尊敬。这是社会进步
的表现。
勿庸讳言,现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像前面所说
到的教书育人等方面的问题。有些事学校既是受害者,同时也负有一
定的责任。现在有些重点高中,学生进去以后,先分快班、慢班,还
实行淘汰制。几个月后,根据考试成绩对快班、慢班同学进行重新调
整,搞得学生高度紧张,被淘汰的学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有的老
师把主要心思放在对少数尖子学生的培养上,而对其他学生缺少具体
的关心和帮助,少数学生成绩上去了,大部分学生被“放羊”了。有
的老师对个别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缺少严格的管理,有的甚至视而不
见,放任自流。学校是整个学生教育的基本单位,教师是教育的主体。
作为学校,我们应该主动地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教师队伍建
设入手,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各类问题,使学校和教师在教育和培养
人中的作用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挥。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社会教育也很重
要。这里所指的社会教育也包括了家庭教育。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
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经济结构和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社
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呈现多样化,社会教育就显得更为
重要了。现实生活中,学校和老师常常很无奈。有许多时候,学校在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而我们一些家长却千方百计地给孩子开“小
灶”,有的家长甚至学校开几门课就给孩子请几个方面的家教。有的
家长把分数、名次看得很重,“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的分数和名次
只能往上移,不能往下降,稍有下降,就训斥,就加压。这样下去,
怎么会不出事?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在时时影响着学生。一些小
报小刊、非法出版物传播着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一些游戏机房就开在
中小学校旁边,时时诱惑着自身抵抗力不强的学生。一些学生家庭夫
妻长期不和,离婚率上升,也给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我
们有的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对学校教育的不适当的检查、评比,社会用
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方面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也增加了学校和老师在升
学率上的压力。
必须把加强社会教育尖锐地提出来。在这个问题上,各级政府以
及教育部门首先应该带头。要下决心切实减少对老师、学校的不适当
的、过多过滥的检查、评比,尽快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
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积极推进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引导企
业等单位根据工作和岗位需要,招收相应文化程度的人员,扭转不顾
实际需要、片面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资源浪费的现象。要通过广泛
的宣传,推动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地看待分数和升学,把对子女
的期望和爱由分数转到品德和才能等培养上来,使广大家长树立和具
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观念,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
有财产,而是当作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来悉心照顾和培养。要采取坚
决措施“扫黄打非”,整治学校周围的环境。坚决制止各类摧残学生
身心健康的行为,对其中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惩处。加强
社会教育,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切实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澳大利亚培训框架体系(AustralianNationalTrainingFramework,简称“ANTF”)主要内容包括:(1)以澳大利亚资格证书框(AustralianQualificationFramework)为中心;(2)以培训包(TrainingPackage)为主要内容;(3)以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AustralianQualificationTrainingFrame-work)为保障措施,有效地保证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
1.澳大利亚资格证书框架(AustralianQualificationFrame-work,简称“AQF”)
澳大利亚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不断完善得益于国家统一主导的资格证书框架。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体系下的培训不仅包括职业教育证书和文凭的培训,而且包括普通教育证书和文凭的培训,是一种将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有效衔接与沟通的教育培训体系。这一资格证书框架的特点重点在:它允许学生在获得某一种文凭或者证书之后,在不同的教育系统间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或者转学,并且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从而使未来的职业生涯领域得以拓宽。在就业市场的规范过程中,澳大利亚政府机关最先规范、管理了国家职业资格框架标准,明确规定就业者须凭职业证书或相关文凭方能就业。就好比一个电工,要想就业就必须具备电力行业资格证书,或者是拥有相关的文凭。就算你是一名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也需经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方能就业,这使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地位得以提高,发展道路也得到了延伸拓宽。这跟澳大利亚政府机关提倡“以能力为本位”这个理念标准有着直接关系。“以能力为本位”理念下的就业体系,不仅明确说明了各行各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及其相关应用,还对各行业之间差异性的能力要求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并为其提供了一套贯穿于整个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的测试标准。正是“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使职业教育跟培训教育明显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只有在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后,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在澳大利亚的资格框架中,一共包括十五种资格证书,与教育相关的有八种:证书(I半技术人员)、证书I(I高级操作员或服务性工人)、证书II(I技术工人)、证书IV(高级技术工人或监工)、普通文凭(专业辅助人员或技术员)、高级文凭(专业辅助人员或管理人员)、第一学位(专业人员或经理)、高级学位(高级专业人员或经理),以上证书是以能力为划分依据进行分类的,同时结合了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行业的发展需求之间也是相符的。
2.关于培训包(TrainingPackage,TP)的内涵
所谓培训包其实是对就业人员技能的认证及评估,须参照一定的标准,最终目标在于:针对就业者的工作岗位培训其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培训包的开发费用由澳大利亚国家培训署(AustralianNationalTrainingAu-thority,简称ANTA)进行提供;其内容的制定、颁布,乃至实施者均为澳大利亚国家行业技能委员会(AustralianNationallyIndustrySkillsCouncils);至于各行业的相关课程,被称之为“授权课程”(AccreditedCourses),统一由各州行业培训局(StateIndustryTrainingBoards)开发。公司或企业专门为员工所开发定制的培训课程,被称为“客户化培训”(全称“CustomizedTraining”)。此外,一些注册培训机构也会为当地的行业、社区定制授权课程。1998年开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就在本国内大力推广其开发的“培训包(TP)”。“培训包”内容,经过了接近二十年不断的实践与创新,已逐渐成为澳大利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框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开发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1)以“能力本位”为标准的认证问题;(2)以“评价指南”为标准的认证问题;(3)以“资格证书”为条件的认证问题。此外,它还为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过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科技信息得以快速发展的今天,“培训包”为了适应各行业的发展,在每经历三年之后都会进行更新,它是以动态形式发展的一个过程。
3.关于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AustralianQualifica-tionTrainingFramework)
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简称AQTF)于2001年6月开发后并实施,其主要内容是开发了一整套标准,通过这些标准对注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监管。使从事职业教育和培训教育的机构能够严格按照培训框架的要求来办学,并获得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作为培训框架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有必要对学习者进行先前学习认定(RecognitionofPriorLearn-ing)。所谓先前学习认定,其实是将学习者过去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考核通过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成学分。无论是国外学习获得的成绩,还是通过企业获得的工作经验,都可在通过审核之后换算成学分或者学习时间,使后续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从而节约了学习的成本,为学习者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二、关于澳大利亚教育培训的主要实施机构———TAFE学院
所谓TAFE学院,其实是指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其英文全称为“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它是澳大利亚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最重要的实施机构,是澳大利亚教育体系下的一种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机构包括:私立教育机构、公司或企业教育机构和一些公立大学等。从规模和影响力来看,TAFE学院最大,其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独立学院,在澳大利亚本国内设立了很多独立的TAFE学院;(2)在本科院校或职业院校内设的学院。TAFE的办学理念强调,应明确学生(客户)的核心地位,在充分考虑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切实提高就业者的工作技能,并为从业者的就业转岗提供必要的支持。经过二十多年的动态调整发展过程,职业教育与培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形成了在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体系下推动产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TAFE学院遵循的教育理念是:“即满足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又能满足企业用人标准的需求”。
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启示
1.加强政府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的作用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职业培训以及培训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邦政府在许多州建立了公立的TAFE学院,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投资逐步加大,为其创造了宽松、安定的学习环境,充分给予实施技术和继续教育的自由选择权,有效地保证了各类型学校实施教学活动。且还加强了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估认证体系,从多方面去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澳大利亚,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教育的从业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不仅需要提供文凭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及行业证书,对从业者的工作经验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至少三年的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即便是成了一名合格的职业教师之后,也需深入企业实践过程,把握行业发展动态,确保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运用到最新的行业技能。同样的,对兼职老师的聘用也是相当严格的,兼职老师一般都是从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挑选的。他们完全有能力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革等理念,快速而准确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是在这样一种严格选拨和管理制度下,职业教育师资力量才可以和企业技术发展一致。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行业信息技术,以便于在就业时能学以致用。在国内,高职院校的准入门槛设置太低,师资培养模式也与高等院校的相差无几。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即直接到高职院校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没有任何的企业工作经验,专业性能力差,在技术实践教学中明显不足,以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从企业聘请了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但因为准入程序的不规范,在质量上也是参差不齐,教学水平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从中可以看出,许多高职院校在聘用、考核专任或兼职教师的时候,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就当下而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寻找一条有效的路径,使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都能有所提高;(2)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让教师主动深入各行各业进行实践学习;(3)利用一种有效的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项目;(4)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真正培育出“双师型”的教师。
3.学习澳大利亚灵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培养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很多学科的教学已经随着教育的改革而不断地变化,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教学观念的改变,发展素质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我们应当对体育教学进行哪些创新呢?
1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促进个性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这些学生主体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无论是在身体素质方面还是兴趣爱好方面,大家都是有个性的个体。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性,他们拥有自己的学习思维和偏爱的运动项目。对于体育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员或者体育运动项目。为了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到更加愉悦的学习感受,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之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项目,主动进行体育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有所改变,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热情也变得更加浓烈了。例如在开展长跑教学时,由于长跑这项运动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太高,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宣布:在完成长跑的基本训练之后学生们可以有一部分时间来进行自由运动。学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的高兴,大家都非常期盼基本学习任务完成之后的自由时间。于是乎带着对自由活动的盼望,学生们热情地完成了长跑训练,随后开始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2运用主题式情境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环境对人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开展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时,教学情境就是学生所处的环境。笔者在教学课堂上经常用的类型有四种:一是游戏型教学法,利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玩耍的乐趣,提高课堂积极性;二是模仿型教学,通过教师或者学生中表现较好的人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从而规范学生的体育运动动作;三是时事型和教育型教学,在课堂上运用一些体育运动的时事新闻作为情境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体育热情;四是利用音乐伴奏创设轻松愉悦的体育活动情境,消除运动的疲劳活跃课堂的氛围。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排球训练时,利用中国女排三夺奥运金牌的新闻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12年后,中国女排终于重返奥运之巅。8月20日晚的小马拉卡纳体育馆,在小组赛中2胜3负的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决赛中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历史上第三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赛后郎平说:“我们永远不放弃。我觉得所有的困难都是比赛的一部分,但我相信大家都能忍得住,能够耐得住。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这样的新闻能够在短时间内,燃起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热情。
3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分组教学一直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们大多数愿意和同学一起进行体育训练,这样一来能够丰富训练的乐趣。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一点,科学合理地对教学分组进行改变,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两种形式来进行分组,首先是课堂上最典型的自由结合的分组形式,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或者根据学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选择自己的搭档。这样的分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愉快和谐和团结,大家对体育的热情也更加浓烈了。其次是可以通过互帮互学的分组开展教学,在学生群体之中,由于大家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擅长与否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身体素质的好坏,以及对运动技巧运动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来进行分组,小组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体育发展。
笔者在开展乒乓球教学时,将学生的学习重点设置为初步掌握乒乓球基本步法,单步、并步、交叉步、侧身步以及基本技术的挡球、推挡球动作、正手攻球动作和发球动作。在基本的讲解结束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对乒乓球技术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组,一个技术高的带一个技术低的,这样一来能够使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得到快速的发展。总的来说,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创新与培养,需要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抓起,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情境,给予学生完美的学习体验。
作者:杨友松 单位:江苏省南京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1原有就业分配体系使他们新形势下无所适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原来体校生毕业由市政府统一进行就业安置,这对中山市竞技运动水平在一定时期提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学习时间比普通学校的学生学习时间要少得多,大部分学生只有上午期间学习文化课,他们还经常集训、外出比赛。并且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文化课学习成绩就不高,因为有体育特长而来到体育运动学校,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另外,在体育运动学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初中没有毕业就来到体校,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所学的文化课知识没有连贯性,因而上课时新旧知识连接不上,对新知识接受不了,听不懂,学不会,而进入我校学习的体校生大部分属于这些。他们在体校学习期间是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最高目标,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他们系统地学习文化课知识,缺乏相应的文化素质和其他专业知识技能,这样就造成这些被淘汰下来的运动员面临择业时大多会出现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在现有就业环境下,竞聘上岗已成为社会择业的共识,没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就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这种就业出路不畅通、就业前景不明朗的局面对他们在校学习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1.2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滞后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本校入读的体校生在社会体育专业就读,现有的课程设计基本是按社会体育学、体育教育学专业来设计和开设。以前,部分毕业生可以通过招教进入中、小学任教,随着国家高校连年扩招,体育及相关专业毕业大学生越来越多,中山市中、小学教师招聘条件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让只具备大专学历的体校生同学就显得非常被动。根据以往的就业情况调查,除个别同学进入小学及幼儿教育行业之外,从事体育教育的很少。如果一直围绕着这些对他们将来择业意义不是很明显的课程来学习,作为学习主体的他们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纸学历证书而对这些课程应付了事,他们的学习情况可想而知。
2对策与建议
2.1.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学习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新形势和新问题面前,体校生不能以昨天的学习观念来面对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就业,作为承担体校生教学任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要引导体校生认清就业形势,更新学习、就业观念,适应新情况下的学习,树立适应现有市场经济下的务实就业、艰苦创业的新就业观念,这是体校毕业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在新形势下顺利就业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单位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充满竞争和风险,个人的就业也存在竞争和风险,只有脚踏实地,夯实业务知识,兢兢业业,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作好,才能够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这需要具备一定的实力。实力从哪里来,实力就从平时的勤学与苦练中来,不从思想上转变,还停留在以前的等、靠、要的被动学习状态中,步入社会必然会处处被动。
2.2.培养部门要拓展体校生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针对体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分特长进行课程设置,对于听不懂、学不会的一些课程可以调整难度甚至于删减;对于一些将来可能遇到或者用到的基本的专业技能知识强化学习,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商务礼仪、基本的英语口语等等,对于一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学习一些电焊、汽车维修、花式调酒、园艺栽培、服装裁剪等基本技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在社会中就会有一席之地。在加强体校生的职业教育中,培养单位也应该改变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的体育教学办学思路和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扭转那种重一次性职业教育、轻继续教育,重学历教育、轻职业培训的习惯做法。职业教育不仅要与普通高等教育,也要注意与成人继续教育(特别是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建立起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立交桥”。职业学校要打破结构单一的体制,探索建立灵活开放、特色鲜明、模式多样,多种学习方式的体制机制。
2.3.前期培养单位应该树立“读训并重”、“体教结合”的观念。
体校由于省运会竞赛杠杆的作用和固有的以“体”为主的思想基础,在办学宗旨和形式往往执行得不够好,或者是很不好。因此,体校首先必须真正贯彻“读训并重”、“体教结合”的方针,在重视运动成绩的同时,重视文化教学和职业技能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注重教师、教练员队伍建设,遵循青少年运动规律和生长规律,培养高素质的有巨大发展潜能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以提高成才率,增强吸引力。其次,对向不能进入更高层次进行专业训练的学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以后进一步深造及培训打下一定基础。
3结语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
第一,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在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各种体育竞赛中,学生都将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具有鲜明、强列、丰富、多样、易变等特点,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相互观察、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种教法指导下,在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
第二,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由于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所以,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第三,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三、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五、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巩固和扩大体育课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操、两活动,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应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运动队员必须要思想好,各科学习成绩良好,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素质,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改革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