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祖国寄语

时间:2022-11-26 11:15:39

导语:在祖国寄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祖国寄语

第1篇

今天,我无意间拉开抽屉发现一张相片,那是我在希腊代表祖国参加世界国际象棋锦标大赛时拍下来的。

2003年十月,一个金色的季节,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作为祖国的一位参赛选手,来到风光旖旎的希腊,我无心观赏这儿美丽的风光,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比赛的日子的来临。终于,比赛开始了,选手们陆续进场,我也顿时感觉紧张起来了,心怦怦直跳,因为我是中国的代表,要为祖国争光!于是我尽量克制自己的紧张。回忆老师、家长的谆谆教导,自信满满的坐在位子上。第一局,我和一名英国棋手下棋,他的技术和我旗鼓相当,可是我经验不足,最后还是输了。当天夜里我久久难以入眠,回忆着白天的一幕幕,总结着一个个得失。

第二轮我遇到的是一名菲律宾选手,他一开局就被我领先了,十分被动,我没有骄傲,乘胜追击,没过多久他就被我击败了。当时我十分骄傲,因为这是我为祖国赢取的第一分。

第三局,我又遭遇到了另外一名英国棋手,由于我报仇心切,粗心大意走了一步漏招,被对手察觉后,他走了一步妙棋,局势非常微妙,大家都有胜算,我不甘示弱,冥思苦想,稳稳地走好每一步,结果扭转了局面,他无招以对,只有投降。而后的几局棋里,我有输有赢有和。颁奖会上,我接过沉甸甸的奖杯,只听“咔嚓”一声,教练帮我拍下了这张值得留念的照片。

如今,再次看到这张照片,我依然是怦然心动,我要继续努力,学好棋,为祖国争光!

第2篇

全球融资租赁最新趋势

1952年,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在美国成立,掀开现代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进程,随后西欧、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陆续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目前已经有80多个国家开展了融资租赁业务,从当前全球市场规模看,当前全球设备租赁交易额已达6000亿美元以上,成为企业更新设备仅次于银行信贷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在许多发达国家,近1/3的投资通过这种方式完成,融资租赁业已成为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基金业、信托业并列的金融产业之一。尤其在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租赁业筹措的资金就已超过了债券、股票、商业银行贷款、商业抵押贷款和企业自有资金,成为最大的资金来源,2006年,融资租赁交易额达2500亿美元左右。从市场渗透率,即融资租赁额占固定投资比重看,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在10%以上,其中德国为18%,OECD国家在15%~30%之间,美国更是一直保持在30%左右。但融资租赁市场全球分布极度不均。美国、日本、德国多年稳居全球前三位,仅北美洲就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而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的租赁市场合计所占份额不足5%。

新兴IT设备、软件与服务业融资租赁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从租赁对象看,全球租赁市场出现不断细分的趋势,设备租赁中的交通工具、工程机械设备等传统产品仍占主要地位,同时以新兴信息设备、IT软件与相关服务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根据最近IDC公司对全球IT租赁和融资市场的市场规模和预测结果,2006年,包括IT设备、软件以及IT相关服务的租赁和融资等在内的市场规模超过了700亿美元,其中,软件和服务融资业务将占50%的比例。

融资租赁业中中小企业占主体地位,受金融危机影响甚微

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在全球融资租赁市场占有主体地位,比重达90%以上。2006年,全世界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交易额超过5500多亿美元。2007年9月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但对融资租赁业务影响有限。这是由于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融资租赁企业的筹资成本相对提高,但是其杠杆倍数也在下降。反而由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来源趋紧,融资租赁作为筹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上升,因而全球的租赁业在历次金融风暴中仍能保持繁荣与发展。在最近的金融风暴中,由于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资产是中小企业融资资产中安全度相对较高的资产之一,向投资者提供的回报也远较国债或存款高,主营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卡特彼勒金融服务公司第一个在危机中从公开市场成功发行债券中小企业融资15亿美元,IBM金融服务集团中小企业融资了43亿元,美联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先后获得60亿美元中小企业融资。欧洲租赁协会(ERA)最新预计表明,尽管金融危机已影响到实体经济,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带动下,英国的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在未来3~4年内年增长速度仍将达到4%~7%。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特点

现代租赁服务体系的雏形初现

我国融资租赁的市场功能日趋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产品种类不断创新,现代租赁服务体系的雏形初现。从租赁对象看,正由电讯、医疗、印刷行业迅速向工程机械、机床、节能、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设备租赁构成租赁主体。工程机械是融资租赁快速发展的领域之一。2006年中国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租赁消费额仅3亿美元左右,约占整个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的比例10%,而西方发达国家则达到80%以上,日本的建筑工程机械租赁率达到了53%。借助奥运工程建设的契机,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已开始率先与国际接轨。奥运工程机械设备的采购,40%~50%是用来租赁的,个别设备比例可以达到70%。

飞机是融资租赁业最重要的标的物之一。我国当前商用飞机中有60%~80%是租赁方式,单在2005年,中国就签订了160多亿美元的飞机租赁合同,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将扩大到1000亿美元。但出租方、融资方、担保方等多为国外企业垄断。随着租赁业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租赁企业的逐渐壮大,人们纷纷看到飞机租赁所带来的长期、低风险的稳定收益。实力雄厚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积极进入飞机租赁市场。工商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先后于与海航、中航、深航、东航等签署了租赁业务协议;2007年10月,与英国航空公司签署了为英航购买36家新飞机提供债务融资的租赁协议,标志着中国金融机构第一次进入数十亿英镑的国际飞机租赁市场。国内试点融资租赁企业更是早在2006年就已开始介入飞机租赁。截止到2007年底,累计完成40多架飞机的租赁业务,价值近百亿元人民币。长江租赁有限公司曾通过银行贷款购进10架飞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一举打破国外公司长期以来在我国航空租赁市场上的垄断。不仅增加了我国民航的运输力量,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国产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具有厂商背景的工程机械企业积极建立中小融资租赁公司,有力推动了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

国外工程机械企业成功的经验证明,厂商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为制造商实现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厂商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是工程机械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最近几年,厂商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将大大加快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进程。2004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厂商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公司―卡特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公司正式成立,仅仅四年的时间,主要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包括合资、国有、民营企业均投资成立了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公司,工程机械进入厂商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新时代。2008年10月,徐工集团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试点申请报告顺利通过国家商务部和税务总局的审核,正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试点企业。仅2008年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规模将达3.5亿元,预计2009年15亿元,2012年达到50亿元。

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大胆试水国际市场,开启走出去步伐

2006年,中国银行斥资9.65亿美元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银航空租赁公司。2007年10月,工银国际与英国航空公司签署了为英航购买36家新飞机提供债务融资的租赁协议,标志着中国金融机构第一次正式进入数十亿英镑的国际飞机租赁市场。

融资租赁业务模式日益多样化,专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为适应经济发展,租赁企业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创新业务模式。除了包含直接租赁、回租赁、委托租赁等目前比较成熟的操作模式外,还出现了一些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模式。如上海融联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的投资分成、两头在外(即贷款银行、承租人与出租人分在三地)的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合同,为银行贷款支持异地租赁项目做了成功的探索。北京中联新兴建设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在业务中引入保险公司,降低了经营风险。2007年,部分企业陆续与上游生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盟,通过批量采购,降低了成本,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利用生产企业的服务网络为承租方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专业服务,提高服务附加值。

中国发展金融租赁业的几点看法

总体看,我国融资租赁业还处于自发发展的试验期,为更好地满足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是当务之急。

第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商务环境建设,尽快出台《融资租赁法》。建立租赁资产登记制度,改善市场信用环境,推进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构建科学全面的监管体系。

第二,建立全国统一的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组织。以行业协会为平台,加强政府、协会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有效沟通,构建科学全面的数据统计体系。

第3篇

Abstract: Using video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method, the article compared Chinese women soccer team and top teams about defensive techniques and tactics on fifth session women's soccer World Cup, and found that there was a wide gap between China National Women's Soccer Team and top team in world in defense technology, and tactics and the psychology, caused attention of China Women's soccer team in defense technology and tactics, to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combat ability of China Women's soccer team in competition.

关键词:中国女足;防守;技战术

Key words: Chinese women's football;defense;techniques and tactics

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99-02

0引言

随着现代女子足球比赛技、战术越来越男性化,对抗性不断加强,打法趋向于快速,简洁。然而近几年我国女足在技战术和比赛风格上落后于当今女足的发展潮流,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笔者对中国队和世界杯前四名德国、巴西、美国和挪威的防守技战术进行研究,把握现代女足项目发展制胜的规律,为我国女足的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第五届女足世界杯中国女子足球队队员及本届前四名女子足球队队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①献资料法。②录像观察法。按照本研究的有关指标对2007年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及世界前四名女足对比赛录像(比赛录像采用中国足协专门录制比赛录像)进行数据统计和整理。③数理统计法。根据统计学原理,采用SPSS13.0和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比较处理与分析。④对比分析法。根据收集统计的数据资料,采用归纳、推理对中国队及四强球队防守技战术作全面、细致的比较分析,找出中国女足与世界强队在防守因素上存在差距的原因。

2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队与世界女足强队的防守技术数据对比分析防守成功率的高低决定着整体防守水平高低,代表着整个队伍的技术水平,成功的防守是进攻的开始,只有得到球权才能谈进攻。防守次数的多少并不代表着队伍的整体水平高。防守的成功与否才真正反映一支球队的实力水平。表1显示,中国队在第五届女足世界杯防守方面与世界前四强对比情况,争顶球方面中国队数据高于四强,在成功比率上分别为(72.13%;65.85%;76.1%;65.34%;46.7%),处于五支队伍最差位置,中国队在争抢头球上,对抗能力比较差,防守头球成功率与世界强队有明显差距。主动防守数据,中国队比赛抢断对手运球和传接球次数和成功率都低于前四强,差距明显。通过比赛录像分析,世界强队在抢断防守方面利用身体和意识、凶狠程度远强于中国队应用。整体防守配合严密,特别是德国队,充分利用身体优势和团队配合,以零失球完美的防守取得了冠军是值得中国队和所有队伍学习。其他防守技术应用方面中国队与四强在防守效果和成功率有一定差距,中国队要在防守细节上加以提高。

2.2 第五届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与世界女足强队不同位置队员防守数据分析

2.2.1 前锋队员防守情况的分析由图1显示,在第五届女足世界杯中,中国队前锋队员场均争顶球为4.25次,在五支球队中次数高于巴西队,但与欧美强队有明显差距,在抢断球中国队只有1.65次/场与四强球队前锋场均抢断球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2.2.2 前卫队员防守情况的分析由图2显示,在第五届女足世界杯中,中国队前卫队员场均争顶球次数为12.5次,高于四强球队,处于第一位,说明在中场的高空球争夺上中国队前卫队员应用比较多,与中国队的对手打法有一定的关系。如:丹麦队、挪威队都是以起高球为主的球队,说明了中国队前卫队员在防守高空球上能力还是比较强。中国队前卫队员平均每场铲球数为2.5次,在五支球队中是最高,这说明中国队在中场防守比较积极。通过观察,中国队防守时表现为快速退回中场集结防守队形,防守重心密集中路,将对方进攻路线压向两个边路,并利用防守队形的保护层次,在边路狭长区域内形成局部人员优势进行围抢。中国队前卫队员场均抢断球和铲球次数较高,说明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队中场都处于防守状态,不能掌握中场主动权,难以组织有效进攻。这一点从前卫队员的场均丢球数据可以说明,中国队前卫队员场均丢球46.25次,与四强球队有显著差异(P

2.2.3 后卫队员防守情况的分析由图3显示,在第五届女足世界杯中,中国队后卫队员在防守高空球平均每场16.5次,低于美国队18.5场/次和德国队17场/次,与四强队伍没有差距,中国队在防守对手高空球上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中后卫在中国队整体防守能力上是比较突出,防守中坚是3号李洁。在抢断球方面中国队与四强有着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抢断不果断和整体配合上的差距。铲球方面平均每场为3.25次与德国队有大的差距和其他三支队差别不明显,我们的铲球多为在失去防守有利时机后的办法。

2.2.4 守门员防守情况的分析中国队在第五届女足世界杯最大防守问题是守门员位置,中国队守门员主要是老将韩文霞和张艳茹,在前两场比赛中由韩文霞把守大门,由于韩文霞在距离杯赛开始前不久才回队,没有恢复到最好状态,在两场比赛中失误很多,多次出击没能击中球,并且手抛球直接抛到对手的脚下造成直接的失球。张艳茹两场比赛还发挥比较稳定,对新西兰队由于对手弱和挪威队比赛发挥正常,没有什么失误,但年龄只有20岁,大赛经验不足。与四强的守门员对比德国队、巴西队、挪威队所有比赛没有换守门员,三队守门员都是曾经参加过两届以上女足世界杯年龄都在30岁以上,经验丰富,发挥稳定,状态保持很好,只有美国队在半决赛时候与巴西队比赛中换了守门员,但结果是4:0惨败给了巴西队,也是守门员发挥失常,状态不佳,赛后看来是教练员在安排人员上明显失误。随着女足比赛日趋激烈,将会对守门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女足守门员训练要有针对性在攻守对抗练习中强化技术和意识的训练,加强培养守门员判断和快速反应能力。

2.3 第五届女足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女足强队的防守总体情况

表2显示,从第五届女足世界杯总体看,世界女子足球逐渐强化了防守的整体组织,基本上改变了以往依靠个人能力防守,整体的上抢和回收、补位处理更加合理,各参赛队都构建了自身相匹配的、相对完善的防守战术体系。特别是冠军德国队,不仅队员具有超强个人防守能力、协防补位的防守意识,而且具有很强的整体统一防守思想和意识体系,在所有比赛中一球不失。

从第五届女足世界杯平均每场犯规次数,中国队(10.75次/场)与德(11.67次/场)、巴(13.50次/场)、美(10.00次/场)和挪(9.67次/场),差距不大。平均每场失球数,中国队(1.75个/场)与德(0个/场)、巴(0.67个/场)、美(1.00个/场)、挪(1.67个/场)4支球队相比,差异显著。平均每场抢断球的比率,中国队(36.1%)和德国队(47.3%)、巴西(42.4%)、美国(47.1%)、挪威(49.6%)对比,差异显著。中国队的拼抢积极性、抢截技术以及心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是中国队以后主要注意问题之一。

控球时间是反映组织进攻、创造机会的有效指标。从第五届女足世界杯德、巴、美、挪、中5支球队平均控球时间(分别占49.7%、61.0%、46.7%、53.7%、47.5%),中国队控球时间低于前4强的队伍。虽然控球时间不是取胜的决定因素,但从中表明中国队个人能力、技术等方面与其他4支球队相比完全处于劣势,甚至丧失了自己原本拥有的技术细腻等优点。如果中国队丢掉称雄世界女子足坛的技术优势,完全依靠身体对抗,是根本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强队的。助攻是反映一支球队个人、局部、整体创造射门得分机会的重要指标,是评价技战术的运用是否合理有效的要素之一。

3结论

3.1 世界女足发展日趋于攻守平衡的特点,特别是防守技战术上世界强队都采取压迫式的紧凑式的防守打法,中国女子国家队的防守技战术体现与世界强队在体系上存在大的差距。提高防守技战术的整体指导思想和打法体系是中国女子足球的首要问题。

3.2 中国女子国家队在在高速度、强对抗比赛中缺乏身体对抗和技术对抗上优势,中国女足队员的拼抢积极性、抢截技术及力度存在不足,铲球技术过多,容易造成犯规。中国队前锋防守能力差,使得中后场防守压力过大,不能组织起有效地进攻。加强提高在高对抗的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是中国女子足球防守中关键。

3.3 中国队守门员和后卫在站位和对来球的路线选择判断上偏差较大。缺乏大赛经验,对比赛的把握缺乏信心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臧勇,王民享等.世界高水平女子足球比赛防守技术运用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

第4篇

关键词:租赁;国际;会计;准则

一、前言

租赁行业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伴随着金融租赁公司的大幅涌现,逐渐形成了时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融资租赁。自此,除了银行信贷外,融资租赁已经一跃而成为第二大融资方式,并在财务报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由于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相对应的政策给予支持、规范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租赁行业的发展是需要租赁国际会计准则来发挥作用,但是随着租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原先实行的租赁国际会计准则已经无法满足租赁行业的发展,不断暴露出诸多问题,为此,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于2016年初颁布,针对以下内容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修改:长期短期租赁、售后回租的确认原则与计量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一方面的改革和完善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二、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推行之后带来的意义分析

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是建立在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在推行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之后,对于租赁行业的发展还是具有不少的意义,为此,这一章节首先对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意义进行探讨,在明确这一方面内容的基础上为后续的研究而奠定基础。

(一)“使用权模型”更加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

资产和负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资产的确认一般取决于企业实际控制获得的收益,而非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与之相对应,租赁过程中出租人的权利在于控制自己出租资产获取的租金以及相应的利益,承租人的权利在于控制资产使用权以及所获取的收益。由此可见,无论是出租人还是承租人都应该确认一项资产,同时考虑到承租人具有支付未来租金的现时义务,因此也需确认一项负债。根据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来看,对于以往采用的“所有权模型”,要求在经营租赁资产时进行资本化处理,这样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准确性,使得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显露出严谨、协调等方面的特点。

(二)“两租合一”思想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信息

在未实行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之前,“两租划分”思想较为普遍,导致企业在经营租赁过程中只需要每期确认租金费用即可,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资产与负债。但是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隐藏部分资产与负债,无形中掩盖了企业真实的财务杠杆,不仅有可能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还可能会影响正确决策的落实,而在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中提出了“两租合一”的思想,在这一思想引导之下开展的租赁业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企业滥用经营租赁来美化财务状况,从而确保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得以充分披露。在此基础上为相关的决策者提供更为真实的信息,从而做好有关于企业的决策。

(三)单一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在未实行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之前,租赁准则对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划分较为模糊,导致相关人员只能凭主观进行判断。正是因为如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关于租赁方面的交易很容易被人操控,比如说模糊合同条款,而在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之中,采用了单一使用权模型,这一模型要求统一承租人会计处理方法,不再使用主观判断标准,通过这一形式的采取,不仅完善了对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划分标准,又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操作财务报表的行为,使得企业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比,进而使得财务信息更好的服务与企业的发展。

三、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研究

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尽管能够为租赁行业带来一定的发展意义,但依然需要不断完善。为此,本章节对就针对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

(一)“两租合一”思想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

租赁行业由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方面组成,后者具有融资的经济实质,而前者还尚未明确。结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看,承租人进行核算时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之中,提出的是“两租合一”的思想,要求在租赁中统一进行会计处理,由此可见,是与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相违背,因而成为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个问题。

(二)对租赁行业的成长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采用的是“所有权模型”,这样会导致两张资产负债表中同时会出现一项租赁资产的信息,引发企业资产总额虚增,导致企业高估自身所拥有的资产,严重违背了会计谨慎性原则。与此同时,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推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租赁行业的发展。首先,若经营租赁丧失了表外融资的优势,会导致承租人面临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其次,另一方面,失去经营租赁优势的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融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四、完善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思考探讨

在各自明确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实施以后会带来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两方面内容之后,可以看出,这一方面的改革与完善需要长期持续的进行,且难以保证新规则一旦实施就能够万事大吉,那么,在日后的发展道路中应该如何去完善租赁国际会计准则呢?本章节就对此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意见,以作参考。

(一)建立健全租赁会计的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等趋向于多样化,尤其以经济为主的活动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化,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态势。其中,推行会计准则有利于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和成本,而租赁行业的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完善,所能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规范租赁会计的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从而促进整体发展。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否具备一个健全的制度所导致的结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尽管新租赁国际会计准则对于承租方借表面融资来掩盖真实财务杠杆的问题进行了解决,但还远未达到保障会计信息足够真实可靠的目的。主要原因在于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程度不足。为此,租赁国际会计准则在完善过程中是需要规范租赁会计的信息披露制度,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保障作用之下促使会计信息能够达到真实可靠的原则。

(二)保障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内部成员多元化,保证信息披露真实

租赁行业在不同的国家是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比如说新兴经济体的国家,租赁行业的起步是较晚的,而在发展中国家当中,中小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融资压力,针对于此,在租赁国家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准则的制定之中去,在保障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内部成员多元化的基础上来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来制定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以此来促进国际租赁行业得到可持续的健康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在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完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严格要求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通过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促使相关工作的开展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完善考核监管体系来加强监督力度,在此作用之下保障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真实性,从而充分发挥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的实际意义。

第5篇

我国残疾人自助组织具有数量少、规模小、自身不成熟且发展缓慢等特点,在整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NGOs

>> 我国残疾人自助组织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基于组织环境视角 我国残疾人组织发展历程 我国新型支付组织发展现状及管理政策思考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政策发展的研究分析 社会政策视角下的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 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与管理现状及促进政策分析 我国非盈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环境分析及对策建议 武汉市残疾人社会组织发展对策研究 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GREENWALD H P.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without control[M]. Los Angeles: Sage Publications, 2008.

[3]HUMM A. Selfhelp: a movement for changing times[J]. Social Policy,1997(27): 4—5.

[4]KESSLER R C, MICKELSON K D, ZHAO S. Patterns and correlates of selfhelp group membership[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9,44(27): 27—46.

[5]WITUK S A, SHEPHERD M D, WARREN M, MEISSEN G.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urvival of selfhelp groups[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2002,30(3): 349—367.

[6]MATON K I. Social support,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group appraisal in three selfhelp group populat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88(16): 53—77.

[7]髙丙中. 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 2000(2): 100—109.

[8]SCOTT W R, RUEF M, MENDEL P J, CARONNA C A.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From professional dominance to managed care[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9]王名, 李勇, 黄浩明. 德国非营利组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李芳. 民间慈善团体的合法性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 2009(1): 160—164.

[11]李本公, 潘继生, 罗新. 国外非政府组织法规汇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第6篇

[关键词]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 国际化道路

中小民营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阶段成长阶段的企业,它们是国民经济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相关资料表明,近十几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增长了33倍,从业人员增长了12倍,产值增长了52倍,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据调查,2003年我国的GDP增长率高达8%,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民营企业创造的,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由于整体规模小,融资能力弱,抵抗风险能力差,加之管理中缺乏科学性,致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遭遇发展困境,据统计,我国企业平均寿命7年~9年,而中小民营企业只有3年。所以积极探索中小民营企业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思路是其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际化经营不仅仅是大企业的专利,民营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我国的民营企业目前仍然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且大部分民营企业经历了第一次创业的原始积累期,正在进行第二次创业,不少企业都陷入发展的困惑之中。经济全球化可以为其提供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市场,这正是民营企业向海外进军的良好时机。那么,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走国际化道路优势和不足在哪里呢?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优势

从国家政策环境上看,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社会主义国家得天独厚的条件。2003年1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出了相关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促进中小企业产品出口,推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国家有关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通过开展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国家制定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这些政策法规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十分有利的。

从体制环境看,我国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体制束缚较小,历史包袱轻,行政干预少,能较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潜在的优势。产权结构明晰,经营专业化,运转机智灵活,管理成本较低,具有与境外国际化经营主体对接的条件,只要拥有某种资源或价值链上某个环节的相对优势,争取有利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机遇是完全可能的。从经营环境上来看,当代国际经济中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的变迁导致了产业自身的演进。在垄断大规模产业中,中小企业难以生存,但当该产业演进为大规模竞争后,中小型企业便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同时由于接近市场、低成本和对竞争的适应性,这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适的生产区位,从而形成跨国经营。

从经营机制上看,中小企业一般内部管理层次少,信息沟通方便,反应敏捷,经营灵活。能很快改善经营策略、更新产品快。在营销手段上,中小企业表现的相当灵活,他们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方、不同顾客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中小企业在项目投资上,一般规模小,工期短,资金数额少,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进退自如。另外,中小企业技术和产品更新快,一般为了在市场上求生存,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会集中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和开发新的产品。其产品更具有独特性和专业性,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国际竞争优势。

从人力资源环境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当中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家层正在悄然形成。他们对企业的产权形式、创新资源的来源、承受风险的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十分重视,在吸引人才和人才的激励机制上有独特的做法。企业内成员在报酬与贡献之间形成了自动良性反馈回路,在效益与风险间有天生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不利因素

宏观管理不到位,世界经验表明,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往往依靠政府促进政策的强大力量获得成功。目前我国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政策和措施,但由于我国对外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之匹配的政策支持体系尚不配套,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缺乏政府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往往难以应对海外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另外,我国对外审批制度仍然存在效率低,门槛高,不同所有制歧视等问题,致使一些企业失去海外投资的良好时机。

国际化经营经验不足。众多中小企业的创业者缺乏国际化全球化经营意识,观念上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这种安于现状的思想是当前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障碍。一些企业决策者缺乏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对国外市场感知心理迟钝,难以形成全球化理念。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时间较短,没有系统和有效的管理体系,国际化经验不足。

管理模式落后,经营者素质低。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还很落后,有些甚至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上,与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外企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各种制度比较健全,在市场调研、研发生产、市场拓展、销售控制、人才培养、战略制定等方面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相比之下,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管理随意、粗糙,缺乏制度和规范,特别是缺乏既懂国际经济与贸易事务,又能处理WTO事务的人才,这将严重影响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另外,对中小企业人员来说,语言、文化、商务环境不熟悉,将成为他们国际化经营的瓶颈。

获取信息方法落后,信息闭塞。尽管中小企业对信息的渴求十分迫切,但多数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法仍停留在原始状态。由于难以获得所需信息和知识,所以阻碍了其国际化经营的进程。

规模小、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人才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资金不足是束缚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瓶颈”。民营中小企业能够申请到的贷款不多,中小企业知名度低,采取对外融资的方式也很困难。如果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后续资金不足,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导致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夭折。而产品结构不合理又制约着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明显不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同一些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01年世界主要国家技术成就指数(TAI)评价体系和资料,72个参加评估的国家和地区技术成就指数平均为0.374,其中中国技术成就指数为0.299,排名第45位,居世界中等偏下水平。

优质产品和品牌产品少,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国外跨国企业一般都拥有品牌产品,而且资本雄厚,可进行技术改造和科研工作,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既缺乏品牌产品,又缺乏科研能力,与国外企业正面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明确自己的优势不足,合理进行定位,选择好适当的战略方式,将会加速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的脚步。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效果;熵权;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11-0054-03

一、引 言

随着组织学习研究更趋广泛和深入,,有必要对组织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以加强对组织学习活动的引导和管理。目前关于组织学习测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组织的测度研究和基于学习测度的研究两个领域。前者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以企业或者其下属部门为研究对象的宏观研究、以个人为研究对象的的微观研究以及混合了两种方法的中间性研究。如Bontis(2001)等人使用调研的方法对多个大型组织间的学习进行了测度[1];后者主要集中于:侧重于组织学习结果的组织学习测度研究,其常见方式为测度组织活动的结果、用生产率的改变测度学习的效果;组织学习过程的组织学习测度研究,如Crossan等人(1999)设计了一种问卷,用以衡量个人、群体和组织层学习状况,并调查了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流[2];以及两者的综合研究。

陈国权(2005)以6P-1B模型为基础,从能力要素和机理要素分析入手对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得出组织学习效果与绩效之间正相关的关系[3]罗慧(2004)认为应综合考虑组织学习过程、学习环境以及学习状况等方面,提出了组织学习测度的EPCETVLS模型,指出组织学习由环境认知度、绩效认知度、实验认知度、组织包容度、培训持续性、运作多样性、领导模式和系统性8个潜在因子[4]。Goh(1997)建立了5纬度,21个指标的组织学习能力测度体系[5]上述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组织学习效果进行了测度。

熵(Entropy)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R.Clausius)在热力学中引入的,此概念一经出现,很快就在热力学和统计力学范围内占据了重要地位。熵的概念,在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热状态的概率,在数学中表示情况或问题的不确定性,而在信息论中则表示信源发出信息的能力。纵观熵的140年的历史,可以说,熵是对“不确定性”的最佳测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6][7][8]。

组织学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易变的非平衡体系,学习效果受组织系统本身特性、组织学习过程、学习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尝试用熵权法来衡量组织的学习效果。

二、评价模型构建

因组织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学习效果影响的时滞性,所以对组织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既要考虑现实的效益,又要考虑组织竞争力增强和管理状态改善等潜在的效益,还要考虑组织自身内在的学习能力提高与学习经验积累等无形的效益。

作为复杂性系统的组织,在组织学习过程中,内外部存在着大量影响管理熵产生的因素,直接导致组织学习效果的不同.本文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五大类(见表1),每一大类又包括若干项子指标。在管理熵和管理耗散作用下,各类子指标体系将会产生一定的管理正熵或负熵,使企业的总熵值发生变化。由于企业处于无序状态下的最大熵无法确定,故企业总熵值无法计算,因此,文中仅就企业熵权的对比及变化值进行讨论。

熵权是一个非线形的复杂巨系统,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其管理熵的作用所产生的正熵增,以及由于管理耗散作用所产生的负熵增,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系统管理熵的变化总和。

企业某主准则层指标的熵权的计量公式为:

dSi=∑kjdSj(1)

其中: dSj为主准则层i指标中的第j分准则层指标所产生的熵权,

kj为第j分准则层指标的权重,

dSi为第i主准则层指标所产生的熵权。

企业内各分准则层指标所产生的熵权计算公式为:

dSi=-KβXjLnXj(2)

Kβ是管理熵系数,在此定义为:企业所处的特定行业中,每增加单位收益所需追加的成本值,即行业的比值ΔC/ΔE。

Xj为j分准则层指标值与取定标准值的比值

根据管理熵及管理耗散理论,建立如下企业管理熵的计算模型,其过程如下:

1)建立评价企业管理熵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2)构造指标熵权水平矩阵A,元素αi为i主准则层指标的熵权 。

A=(α1,α2,α3,α4,α5)(3)

其中:α1为学习促进评价指标熵权;α2为系统思考评价指标熵权α3为克服学习障碍指标熵权;α4为员工素质评价指标熵权;α5员工凝聚力评价指标熵权。

3)构造各主准则层指标的相互作用矩阵B,其元素bij为矩阵A中的第i因素对第j因素的作用力。相互作用矩阵B中元素bij的确定,通常采用专家组评估法。由于不同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应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开展组织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各主准则层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矩阵B中各元素bij的值即为该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对应值,具体实施如下:

(1) 影响因素αi对自己本身的相互作用力为1,即bii=1

(2)若影响因素αi的重要程度排序所得值为x,

则影响因素αi对影响因素αj的相互作用力为x,即bij=x;

(3)影响因素αi与影响因素αj重要程度可以并列,两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等。

4)构造各主准则层指标的权重矩阵C,其中元素ci为矩阵A中的第i主准则层指标的权重。

本文采用熵权的思想来确定各指标的权数(式6),

其中:m为i主准则层下的分准则层指标的数目。

本方法的主要思想是:

(l)各评价对象在指标j上的值完全相同时,熵值达到最大值1,熵权为零。这也意味着该指标向决策者未提供任何有用信息,该指标可以考虑被取消。

(2)当各被评价对象在指标j上的值相差较大、熵值较小、熵权较大时,说明该指标向决策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同时还说明在该问题中,各对象在该指标上有明显差异,应重点考察。

三、模型应用

1.样本的选取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选取四类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其类型及特点见表2),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手段,得到不同企业的各项指标的具体得分。

在定性指标评估中,采用专家组评估法对企业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原则上定性指标的标准值以某一数值为分界点,当企业某项指标得分超过该数值时,说明企业该项指标考察对象尚处于对企业发展存在有利的状态,对企业整体熵值的减少有利。至此专家组可以根据被考察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各项指标的档次及得分,以其得分除以设定数值,所得值代入公式(2)得该分准则层指标的熵权。

表3是企业1学习促进评价指标的熵权。表格中指标得分栏数据为企业1的得分值。同理,可得各样本企业各分准则层指标及主准则层指标的熵权。(数据略)。

根据公式(3)可得影响其总熵值指标的水平矩阵A。

根据公式(4)可得各样本企业相互作用矩阵B:

根据公式(5)、(6),则可得各样本企业的权重矩阵C:

将矩阵A、B、C值代入(7)可得各样本企业的熵权分别为:

dS1总=A1×B1×C1=-1.440,43

dS2总=A2×B2×C2=-0.118,02

dS3总=A3×B3×C3=-2.832,8

dS4总=A4×B4×C4=-0.837,84

2.结果讨论

企业可根据所得熵权结果采取正确的组织学习策略。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1)当企业熵权=0时,即企业内部管理熵作用力所产生正熵流与管理耗散作用力所从企业外部引进的负熵值是相等的,此时正是企业组织学习效率开始衰减的临界点,组织学习效率最高,因此是企业进行组织变革,更替制度、管理方法等决策,以促进组织学习的最佳时机。

2)当企业熵权>0时,即企业内部管理熵作用力所产生正熵流大于管理耗散作用力所从企业外部引进的负熵流,企业的组织学习效率已经递减,在部分领域已产生了诸多问题,此时作出变革、更新组织学习决策已滞后。

3)当企业熵权

样本企业的熵权结果都为负值,即dS总

对熵权进一步分析可知:dS2总>dS4总>dS1总>dS3总,即这四个企业的的学习效果是按照此顺序依次递增的。因此,应及时对相关企业在组织学习促进、开展系统思考、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员工素质和增强员工凝聚力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Bontis N, Crossan M, Hulland J. Managing an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ystem aligning stocks and flows of knowledg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1,38-53.

[2]Crossan M, etc.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ramework: From intuition to institu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9, 24(3):522-537

[3]陈国权,郑红平. 组织学习影响因素、学习能力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05,8(1):48-61.

[4]罗 慧,万迪. 网络环境下组织学习测度的实证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4,(7):46-52.

[5]Goh, Swee &Gregory Richards. Benchmarking the learning capacity of organizations[J]. European Management, 1997,15(5):575-583.

[6]Wilson, A . G.Entropy in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M]. London: Pion Ltd , 1970.

[7]Shannon. C. E. and Weaver W.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M].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vanston,1949.

[8]Jaynes E. Information Theory and Statistical Mechanics[M]. Phys. Rev No. 4 , Vol. 106,1957: 620-630.

[9]许学国,邱一祥,彭正龙. 组织学习协同性评价模型设计与应用[J]. 系统工程, 2005, (8):6-11.

[10]许学国,彭正龙,尤建新. 组织生命周期拐点特征与学习智障研究[J]. 管理评论,2005,(1):31-35.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Based on Entropy Value

Xu Xueguo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0,China)

第8篇

关键词: 族群记忆; 国家认同; 民族教育; 权利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 2012 02-0033-07

Modern Country and Reconstruction of Ethnic Memory

——Taking the Ethnic Areas of the Southwest as an Example

REN Yong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poly-ethnic culture in China, ethnic memo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Besides the fulfillment of value inheritance from ethnic culture, ethnic memory integrates minority communities so that the loyalties to the communities have been formed, in which country is an inevitable part. Governing the ethnic areas, country attempts to control and reconstruct historical memory in order to guide members of ethnic groups to identify with the country. There exist two important approaches: one is education for minorities, and the other is to guarantee minorities' rights to ethnic groups. Thus both approaches provide the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country identification. Furthermore, the identification with Chinese nation and Chinese culture has be shaped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with self-ethnic culture and improved the modernized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in the poly-ethnic country.

Key words: ethnic memory; country identification; education for minorities; guarantee of rights

一、族群记忆:文化在少数民族中的传递机制

第9篇

【关键词】民族教育研究 ;现状 ;反思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民族教育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但研究发展现状如何,研究水平怎样以及以后该如何发展还需要我们进行整理,以便对民族教育的发展指引方向。中央民族大学的彭亚华老师已对1995-2003年《民族教育研究》做了统计分析,距今已有十几年。笔者在此基础上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了进一步统计分析。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本文从知网中选取近两年民族教育研究的文章176篇,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符合条件文章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研究民族进行了类目的划分并进行了统计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从横向来看,研究领域发展不均衡。

图1显示,在民族教育研究文章的横向分类中,《民族教育研究》刊载论文涉及研究内容排名前三位的是民族教育课程与学科建设、总论和民族教育管理,占总量的60%,由此可见,这三大主题是研究者高度重视的学科领域,也是民族教育研究成果高度集中的地方。这类文章主要集中在教学教法、双语教育、课程这三个方面。其中双语教学作为民族教育中最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关注度一直都比较高。由于文章的作者群多来自高校,在高校中设有与课程以及教学教法有关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大多选择与自己相关的选题,这可能是课程以及教学教法类文章比例比较大的原因。

(二)从纵向看,偏重于民族基础教育和民族高等教育

民族教育的纵向分类研究可以反映民族教育研究者对各类教育进行研究的状况,即是否符合民族地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各级教育结构的一致性问题。

表1显示,民族高等教育和民族基础教育是研究者较为重视的研究领域,而民族学前教育、民族职业教育以及民族成人教育的关注力度则是比较薄弱的。这一结论和之前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比较一致的,所以说明民族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学前教育的薄弱现状未得到改善。

(三)从研究方法来看,以思辨研究方法为主,实证性研究多为现状描述,可操作性、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不多。

调查发现,在研究方法上,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方法逐渐趋向科学化和多元化,但是还是主要采用的是经验、定性的方法,定量、实验的方法比较少。而且经验、定性的方法中采用最多的是理性思辨法,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理论思辨研究方法的文章的比例是最高的,占论文总数的63%。尽管理论思辨类的文章数量比较多,但缺乏理论基础、缺乏理论深度,没有充分发挥理论分析的优越性。表2显示,采用综合研究方法的文章也是比较多的,比如采用问卷方法的时候辅助访谈,采用定量方法的时候采用思辨。定量分析方法基本还停留在对民族现象做表面的描述的水平,实践和理论的研究不能很好的结合。我们知道,过分倚重一种研究方法对于学科发展肯定是不利的,特别是对于民族教育学这种多学科综合而成的交叉学科,开展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才是推动学科繁荣与发展所必须的。

四、研究反思和展望

1.加强薄弱部分的研究

民族教育研究领域不断得到完善,但还应不断加强薄弱部分的研究。以上分析可知,《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文章涉及到了民族教育的各个方面,说明我国民族教育在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这些文章涉及到的领域是不均衡的。民族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教育史和宗教教育以及外国民族教育方面的文章比例比较小,关于教材和学科建设的文章却是凤毛麟角。分析发现民族教育理论方面的文章数量和之前比有所增加,但是文章的理论建构深度不够,不能很好的指导实践,有突破性和有建树性的文章不多。不少研究引用普通教育的研究模式,缺乏自己独特和新颖的视角。这说明我国民族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的描述阶段。原因有几个:一是民族教育研究本身比较年轻,深刻的理论研究还需要一定过程,二是长时间里,民族教育研究的作者多是教育行政官员和教育的实际工作者,要他们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是不现实的。三是与其他教育领域相比,民族教育研究由于其显著的跨文化性、语言、地域等方面的困难,要迅速产生相当深度的研究成果,的确不容易。尽管有种种困难,但仍需要研究者加强薄弱领域的研究,比如说那些研究多但是深度不够的领域,比如说那些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等等。

2.加强思辨文章的深度,确立实践性研究价值取向

民族教育研究方法不断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但是思辨性文章过多,应加强思辨文章的深度,确立实践性研究价值取向。从以上的分析发现,理论思辨的方法是研究者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思辨的方法有它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如果过分的重视依赖于思辨的方法对于民族教育研究必定是没前途的,因为它不能很好的结合实践也不能很好的指导实践去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必定与实践是脱节的。民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有在现实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研究者应该深入民族地区的社区、村落、学校、课堂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关注民族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在民族文化背景下达成对特定民族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何使我们对“他者”的研究立足于“客观的事实”,超越个人的“偏见”,使研究结果具有“公正性”,是研究者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而实践性研究方法刚好回答了这一问题。

3.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加强民族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

民族教育研究中理论的文章数量有所增加,思辨研究的文章占多数,说明民族教育在理论研究上在不断增强,但是理论研究文章能不能很好的指导实践还有待考证。在对文章分析中发现,还有大量的研究都是针对民族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如民族地区学生低学业成就的问题、女童辍学问题、内高办师生的文化适应问题、民族认同问题。研究者有了普遍的问题意识,这些问题都是对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且都是依据过去现在的经验与既有的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它要求民族教育研究者相应的理论自觉,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寻找理论上的突破、创新或新的解释。但现实的境况却是研究者往往由于自身的理论能力、视域局限、学科壁垒等一些原因,始终难以超越问题而达成理论的自觉。因此,在当前的民族教育研究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不断高涨的问题意识,或者说只是空喊问题的口号,原来的问题现在依旧是问题。

4.加强民族地区研究者的培养,充实研究队伍。

民族地区研究者的培养,主要应该针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研究生。少数民族研究生在民族地区的研究中,应该是以后研究工作的新鲜血液和主要的力量。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特殊的语言、文化优势,在实地调研中可以更好的做到主客位的转换,从而对研究的结论有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