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11:15:39
导语:在祖国寄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今天,我无意间拉开抽屉发现一张相片,那是我在希腊代表祖国参加世界国际象棋锦标大赛时拍下来的。
2003年十月,一个金色的季节,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作为祖国的一位参赛选手,来到风光旖旎的希腊,我无心观赏这儿美丽的风光,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比赛的日子的来临。终于,比赛开始了,选手们陆续进场,我也顿时感觉紧张起来了,心怦怦直跳,因为我是中国的代表,要为祖国争光!于是我尽量克制自己的紧张。回忆老师、家长的谆谆教导,自信满满的坐在位子上。第一局,我和一名英国棋手下棋,他的技术和我旗鼓相当,可是我经验不足,最后还是输了。当天夜里我久久难以入眠,回忆着白天的一幕幕,总结着一个个得失。
第二轮我遇到的是一名菲律宾选手,他一开局就被我领先了,十分被动,我没有骄傲,乘胜追击,没过多久他就被我击败了。当时我十分骄傲,因为这是我为祖国赢取的第一分。
第三局,我又遭遇到了另外一名英国棋手,由于我报仇心切,粗心大意走了一步漏招,被对手察觉后,他走了一步妙棋,局势非常微妙,大家都有胜算,我不甘示弱,冥思苦想,稳稳地走好每一步,结果扭转了局面,他无招以对,只有投降。而后的几局棋里,我有输有赢有和。颁奖会上,我接过沉甸甸的奖杯,只听“咔嚓”一声,教练帮我拍下了这张值得留念的照片。
如今,再次看到这张照片,我依然是怦然心动,我要继续努力,学好棋,为祖国争光!
全球融资租赁最新趋势
1952年,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在美国成立,掀开现代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进程,随后西欧、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陆续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目前已经有80多个国家开展了融资租赁业务,从当前全球市场规模看,当前全球设备租赁交易额已达6000亿美元以上,成为企业更新设备仅次于银行信贷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在许多发达国家,近1/3的投资通过这种方式完成,融资租赁业已成为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基金业、信托业并列的金融产业之一。尤其在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租赁业筹措的资金就已超过了债券、股票、商业银行贷款、商业抵押贷款和企业自有资金,成为最大的资金来源,2006年,融资租赁交易额达2500亿美元左右。从市场渗透率,即融资租赁额占固定投资比重看,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在10%以上,其中德国为18%,OECD国家在15%~30%之间,美国更是一直保持在30%左右。但融资租赁市场全球分布极度不均。美国、日本、德国多年稳居全球前三位,仅北美洲就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而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的租赁市场合计所占份额不足5%。
新兴IT设备、软件与服务业融资租赁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从租赁对象看,全球租赁市场出现不断细分的趋势,设备租赁中的交通工具、工程机械设备等传统产品仍占主要地位,同时以新兴信息设备、IT软件与相关服务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根据最近IDC公司对全球IT租赁和融资市场的市场规模和预测结果,2006年,包括IT设备、软件以及IT相关服务的租赁和融资等在内的市场规模超过了700亿美元,其中,软件和服务融资业务将占50%的比例。
融资租赁业中中小企业占主体地位,受金融危机影响甚微
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在全球融资租赁市场占有主体地位,比重达90%以上。2006年,全世界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交易额超过5500多亿美元。2007年9月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但对融资租赁业务影响有限。这是由于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融资租赁企业的筹资成本相对提高,但是其杠杆倍数也在下降。反而由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来源趋紧,融资租赁作为筹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上升,因而全球的租赁业在历次金融风暴中仍能保持繁荣与发展。在最近的金融风暴中,由于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资产是中小企业融资资产中安全度相对较高的资产之一,向投资者提供的回报也远较国债或存款高,主营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卡特彼勒金融服务公司第一个在危机中从公开市场成功发行债券中小企业融资15亿美元,IBM金融服务集团中小企业融资了43亿元,美联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先后获得60亿美元中小企业融资。欧洲租赁协会(ERA)最新预计表明,尽管金融危机已影响到实体经济,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带动下,英国的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在未来3~4年内年增长速度仍将达到4%~7%。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特点
现代租赁服务体系的雏形初现
我国融资租赁的市场功能日趋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产品种类不断创新,现代租赁服务体系的雏形初现。从租赁对象看,正由电讯、医疗、印刷行业迅速向工程机械、机床、节能、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设备租赁构成租赁主体。工程机械是融资租赁快速发展的领域之一。2006年中国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租赁消费额仅3亿美元左右,约占整个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的比例10%,而西方发达国家则达到80%以上,日本的建筑工程机械租赁率达到了53%。借助奥运工程建设的契机,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已开始率先与国际接轨。奥运工程机械设备的采购,40%~50%是用来租赁的,个别设备比例可以达到70%。
飞机是融资租赁业最重要的标的物之一。我国当前商用飞机中有60%~80%是租赁方式,单在2005年,中国就签订了160多亿美元的飞机租赁合同,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将扩大到1000亿美元。但出租方、融资方、担保方等多为国外企业垄断。随着租赁业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租赁企业的逐渐壮大,人们纷纷看到飞机租赁所带来的长期、低风险的稳定收益。实力雄厚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积极进入飞机租赁市场。工商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先后于与海航、中航、深航、东航等签署了租赁业务协议;2007年10月,与英国航空公司签署了为英航购买36家新飞机提供债务融资的租赁协议,标志着中国金融机构第一次进入数十亿英镑的国际飞机租赁市场。国内试点融资租赁企业更是早在2006年就已开始介入飞机租赁。截止到2007年底,累计完成40多架飞机的租赁业务,价值近百亿元人民币。长江租赁有限公司曾通过银行贷款购进10架飞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一举打破国外公司长期以来在我国航空租赁市场上的垄断。不仅增加了我国民航的运输力量,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国产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具有厂商背景的工程机械企业积极建立中小融资租赁公司,有力推动了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
国外工程机械企业成功的经验证明,厂商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为制造商实现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厂商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是工程机械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最近几年,厂商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将大大加快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进程。2004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厂商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公司―卡特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公司正式成立,仅仅四年的时间,主要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包括合资、国有、民营企业均投资成立了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公司,工程机械进入厂商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新时代。2008年10月,徐工集团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试点申请报告顺利通过国家商务部和税务总局的审核,正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试点企业。仅2008年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规模将达3.5亿元,预计2009年15亿元,2012年达到50亿元。
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大胆试水国际市场,开启走出去步伐
2006年,中国银行斥资9.65亿美元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银航空租赁公司。2007年10月,工银国际与英国航空公司签署了为英航购买36家新飞机提供债务融资的租赁协议,标志着中国金融机构第一次正式进入数十亿英镑的国际飞机租赁市场。
融资租赁业务模式日益多样化,专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为适应经济发展,租赁企业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创新业务模式。除了包含直接租赁、回租赁、委托租赁等目前比较成熟的操作模式外,还出现了一些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模式。如上海融联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的投资分成、两头在外(即贷款银行、承租人与出租人分在三地)的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合同,为银行贷款支持异地租赁项目做了成功的探索。北京中联新兴建设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在业务中引入保险公司,降低了经营风险。2007年,部分企业陆续与上游生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盟,通过批量采购,降低了成本,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利用生产企业的服务网络为承租方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专业服务,提高服务附加值。
中国发展金融租赁业的几点看法
总体看,我国融资租赁业还处于自发发展的试验期,为更好地满足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是当务之急。
第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商务环境建设,尽快出台《融资租赁法》。建立租赁资产登记制度,改善市场信用环境,推进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构建科学全面的监管体系。
第二,建立全国统一的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组织。以行业协会为平台,加强政府、协会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有效沟通,构建科学全面的数据统计体系。
Abstract: Using video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method, the article compared Chinese women soccer team and top teams about defensive techniques and tactics on fifth session women's soccer World Cup, and found that there was a wide gap between China National Women's Soccer Team and top team in world in defense technology, and tactics and the psychology, caused attention of China Women's soccer team in defense technology and tactics, to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combat ability of China Women's soccer team in competition.
关键词:中国女足;防守;技战术
Key words: Chinese women's football;defense;techniques and tactics
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99-02
0引言
随着现代女子足球比赛技、战术越来越男性化,对抗性不断加强,打法趋向于快速,简洁。然而近几年我国女足在技战术和比赛风格上落后于当今女足的发展潮流,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笔者对中国队和世界杯前四名德国、巴西、美国和挪威的防守技战术进行研究,把握现代女足项目发展制胜的规律,为我国女足的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第五届女足世界杯中国女子足球队队员及本届前四名女子足球队队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①献资料法。②录像观察法。按照本研究的有关指标对2007年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及世界前四名女足对比赛录像(比赛录像采用中国足协专门录制比赛录像)进行数据统计和整理。③数理统计法。根据统计学原理,采用SPSS13.0和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比较处理与分析。④对比分析法。根据收集统计的数据资料,采用归纳、推理对中国队及四强球队防守技战术作全面、细致的比较分析,找出中国女足与世界强队在防守因素上存在差距的原因。
2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队与世界女足强队的防守技术数据对比分析防守成功率的高低决定着整体防守水平高低,代表着整个队伍的技术水平,成功的防守是进攻的开始,只有得到球权才能谈进攻。防守次数的多少并不代表着队伍的整体水平高。防守的成功与否才真正反映一支球队的实力水平。表1显示,中国队在第五届女足世界杯防守方面与世界前四强对比情况,争顶球方面中国队数据高于四强,在成功比率上分别为(72.13%;65.85%;76.1%;65.34%;46.7%),处于五支队伍最差位置,中国队在争抢头球上,对抗能力比较差,防守头球成功率与世界强队有明显差距。主动防守数据,中国队比赛抢断对手运球和传接球次数和成功率都低于前四强,差距明显。通过比赛录像分析,世界强队在抢断防守方面利用身体和意识、凶狠程度远强于中国队应用。整体防守配合严密,特别是德国队,充分利用身体优势和团队配合,以零失球完美的防守取得了冠军是值得中国队和所有队伍学习。其他防守技术应用方面中国队与四强在防守效果和成功率有一定差距,中国队要在防守细节上加以提高。
2.2 第五届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与世界女足强队不同位置队员防守数据分析
2.2.1 前锋队员防守情况的分析由图1显示,在第五届女足世界杯中,中国队前锋队员场均争顶球为4.25次,在五支球队中次数高于巴西队,但与欧美强队有明显差距,在抢断球中国队只有1.65次/场与四强球队前锋场均抢断球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2.2.2 前卫队员防守情况的分析由图2显示,在第五届女足世界杯中,中国队前卫队员场均争顶球次数为12.5次,高于四强球队,处于第一位,说明在中场的高空球争夺上中国队前卫队员应用比较多,与中国队的对手打法有一定的关系。如:丹麦队、挪威队都是以起高球为主的球队,说明了中国队前卫队员在防守高空球上能力还是比较强。中国队前卫队员平均每场铲球数为2.5次,在五支球队中是最高,这说明中国队在中场防守比较积极。通过观察,中国队防守时表现为快速退回中场集结防守队形,防守重心密集中路,将对方进攻路线压向两个边路,并利用防守队形的保护层次,在边路狭长区域内形成局部人员优势进行围抢。中国队前卫队员场均抢断球和铲球次数较高,说明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队中场都处于防守状态,不能掌握中场主动权,难以组织有效进攻。这一点从前卫队员的场均丢球数据可以说明,中国队前卫队员场均丢球46.25次,与四强球队有显著差异(P
2.2.3 后卫队员防守情况的分析由图3显示,在第五届女足世界杯中,中国队后卫队员在防守高空球平均每场16.5次,低于美国队18.5场/次和德国队17场/次,与四强队伍没有差距,中国队在防守对手高空球上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中后卫在中国队整体防守能力上是比较突出,防守中坚是3号李洁。在抢断球方面中国队与四强有着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抢断不果断和整体配合上的差距。铲球方面平均每场为3.25次与德国队有大的差距和其他三支队差别不明显,我们的铲球多为在失去防守有利时机后的办法。
2.2.4 守门员防守情况的分析中国队在第五届女足世界杯最大防守问题是守门员位置,中国队守门员主要是老将韩文霞和张艳茹,在前两场比赛中由韩文霞把守大门,由于韩文霞在距离杯赛开始前不久才回队,没有恢复到最好状态,在两场比赛中失误很多,多次出击没能击中球,并且手抛球直接抛到对手的脚下造成直接的失球。张艳茹两场比赛还发挥比较稳定,对新西兰队由于对手弱和挪威队比赛发挥正常,没有什么失误,但年龄只有20岁,大赛经验不足。与四强的守门员对比德国队、巴西队、挪威队所有比赛没有换守门员,三队守门员都是曾经参加过两届以上女足世界杯年龄都在30岁以上,经验丰富,发挥稳定,状态保持很好,只有美国队在半决赛时候与巴西队比赛中换了守门员,但结果是4:0惨败给了巴西队,也是守门员发挥失常,状态不佳,赛后看来是教练员在安排人员上明显失误。随着女足比赛日趋激烈,将会对守门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女足守门员训练要有针对性在攻守对抗练习中强化技术和意识的训练,加强培养守门员判断和快速反应能力。
2.3 第五届女足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女足强队的防守总体情况
表2显示,从第五届女足世界杯总体看,世界女子足球逐渐强化了防守的整体组织,基本上改变了以往依靠个人能力防守,整体的上抢和回收、补位处理更加合理,各参赛队都构建了自身相匹配的、相对完善的防守战术体系。特别是冠军德国队,不仅队员具有超强个人防守能力、协防补位的防守意识,而且具有很强的整体统一防守思想和意识体系,在所有比赛中一球不失。
从第五届女足世界杯平均每场犯规次数,中国队(10.75次/场)与德(11.67次/场)、巴(13.50次/场)、美(10.00次/场)和挪(9.67次/场),差距不大。平均每场失球数,中国队(1.75个/场)与德(0个/场)、巴(0.67个/场)、美(1.00个/场)、挪(1.67个/场)4支球队相比,差异显著。平均每场抢断球的比率,中国队(36.1%)和德国队(47.3%)、巴西(42.4%)、美国(47.1%)、挪威(49.6%)对比,差异显著。中国队的拼抢积极性、抢截技术以及心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是中国队以后主要注意问题之一。
控球时间是反映组织进攻、创造机会的有效指标。从第五届女足世界杯德、巴、美、挪、中5支球队平均控球时间(分别占49.7%、61.0%、46.7%、53.7%、47.5%),中国队控球时间低于前4强的队伍。虽然控球时间不是取胜的决定因素,但从中表明中国队个人能力、技术等方面与其他4支球队相比完全处于劣势,甚至丧失了自己原本拥有的技术细腻等优点。如果中国队丢掉称雄世界女子足坛的技术优势,完全依靠身体对抗,是根本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强队的。助攻是反映一支球队个人、局部、整体创造射门得分机会的重要指标,是评价技战术的运用是否合理有效的要素之一。
3结论
3.1 世界女足发展日趋于攻守平衡的特点,特别是防守技战术上世界强队都采取压迫式的紧凑式的防守打法,中国女子国家队的防守技战术体现与世界强队在体系上存在大的差距。提高防守技战术的整体指导思想和打法体系是中国女子足球的首要问题。
3.2 中国女子国家队在在高速度、强对抗比赛中缺乏身体对抗和技术对抗上优势,中国女足队员的拼抢积极性、抢截技术及力度存在不足,铲球技术过多,容易造成犯规。中国队前锋防守能力差,使得中后场防守压力过大,不能组织起有效地进攻。加强提高在高对抗的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是中国女子足球防守中关键。
3.3 中国队守门员和后卫在站位和对来球的路线选择判断上偏差较大。缺乏大赛经验,对比赛的把握缺乏信心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臧勇,王民享等.世界高水平女子足球比赛防守技术运用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
这其中,过度使用“知识产权保护”大棒,已成为洋品牌阻击中国民族品牌的利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指出:
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成为悬挂在发展中国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知识产权摩擦高峰时期。为了强化垄断优势,持续获取垄断利润,欧美强势品牌越来越关注知识产权,甚至视知识产权为“生命线”。更在全球范围内大肆进行知识产权“圈地运动”,积极拓展专利的内涵与外延,凡是能纳入专利的都被毫无遗漏地纳入,甚至将诸多依照传统理念根本不可能被授予专利的商务模式、技术方法、服务方式等纷纷纳入专利,全力构建维护先行者利益的保护屏障。
表面上看,世界各国接受同样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是合理的、公平的,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差距悬殊,因此接受唯一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尤其是接受发达国家提出的标准,只会造成有利于发达国家而有损于发展中国家的结局,绝对远离了合理与公平。这犹如不同量级的拳击选手都按照重量级选手标准同场竞技一样,形式的平等带来的是实质的不平等。英国知识产权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世界经济竞技场在实行研儒S之前就已经不公平,而TRIPS的出现更加深了它的不平等。”正因如此,知识产权已成为悬挂在发展中国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近几年,国产手机在与洋手机的抗争中可谓历尽“千难万苦”,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与消费市场,必然是兵家短兵相接之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国产手机的成长历程实在是“艰辛”,洋手机凭借本身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一直对国产手机进行“挤兑”,国产手机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艰难的发展,从最初洋手机“一统天下”的市场夹缝中生根,到搏得一片疆域,再到大势被削,洋手机对国产手机的打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日前,诺基亚以“设计专利侵权”为由状告天时达,恰恰证明了以中国本土手机为代表的民族品牌正在遭遇以洋手机为代表的国际强势品牌的“过分关注”,更表明了洋手机对国产手机的阻击已经上升到了水深火热的势态。
中国本土手机与洋手机的“红海竞争史”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5月份中国手机用户达到4.2亿,但比起中国13亿人口而言,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需求缺口,预计手机用户在近几年内将达到7亿,中国手机市场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看似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部“红海竞争史”,各品牌的发展历程可谓曲曲折折,国产手机与洋手机之间的地位也是“十年河东,千年河西”。
早在1999年之前,中国手机市场就一直是洋手机的天下,国产品牌只占到手机市场的3%。所谓的市场竞争不过是洋手机之间的事,他们对国产手机根本不屑一顾。
1999年以后,当洋品牌为争夺市场老大而大打出手之时,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国产手机凭借自己在本土的渠道策略、机型创新、低价优势,在2003年一举打下了国内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忽然间大街小巷像卖白菜一样卖起了手机,原本是属于高收入人士使用的炫耀品,一下子成了人人所需的普通生活用品,此时的国产手机“军队联盟”在市场分额上算是真正打败了洋手机的“八国联军”,刹那间惊得洋品牌瞠目结舌。
经过和国产手机的较量,洋品牌转变了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开始调整策略,对国产手机品牌发起了迅猛攻势,拼命地压缩国产手机的生存空间,使国产手机的销售量和利润不断的萎缩,让国产手机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主力。
国产手机在2004年走上滑退之路后,在2005年继续丢城失地,战线继续收缩。2005年的年初,国产手机市场下滑40%之多,曾经在手机市场叱咤风云的很多本土品牌陷入了困境;2005年7月,美誉为“手机中的战斗机”的国产手机巨头波导了预亏警告;曾经凭借韩国红星金喜善而风光无限的TCL也尴尬地宣布,因手机业务经营不利,集团第一季度亏损额达到3亿多元。可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同样的2005年年初,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际洋品牌却高举旗帜、一路高歌地宣布继续进军低价手机市场,同时也报出漂亮的业绩单炫耀于世人。
洋手机对中国本土手机的阻击持续不断
在1999年之前,洋手机根本没有将国产手机的竞争提上“工作日程”,但随着国产手机在1999年之后势不可挡地崛起,洋手机开始“关注”国产手机,针对国产手机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阻击。
洋品牌针对国产手机在本土的渠道优势,于2003、2004年开始向低端市场延伸触角,对中低端的手机产品发起了价格大战,并且洋品牌特别注重向国产品牌学习渠道经验,进行渠道改制。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等洋品牌在2002年开始筑建分销平台,加强对乡镇等中低市场的覆盖;特别是诺基亚,借鉴了国产手机渠道建设的精髓,在2004年进行了彻底的渠道变革,在全国建立了物流分销平台,通过分销平台将手机直接运送到地市级分销商和一些区域的大中型零售商,实现了将渠道下移与低端市场覆盖;与此同时,摩托罗拉也在积极地应战国产手机,对三线城市“关怀有加”:增加市场人员、增加促销活动、提供更丰富齐全的产品、发展摩托罗拉授权形象店等。
特别是2002年后,手机的零售市场越来越向大型手机零售连锁企业集中,国美、苏宁、迪信通等零售卖场以及各区域市场的主要零售商开始占据一线市场的主导地位;在这一有利的市场背景下,诺基亚在2002年的下半年,仅在广东就直供了龙粤、国讯、骏和、恒波、东莞大地等广东省一流的手机零售商;摩托罗拉紧跟其后,积极地拉拢销售终端,在广东直供了深圳天音、深圳宇讯达、广州蜂星等,并把这一办法迅速复制到了其他地区。由于国外品牌手机企业在渠道上的一系列变革,抵消了国产品牌以往在渠道上的优势,这无疑给国产手机凭借渠道取胜的策略当头一棒。
除低价竞争和渠道建设以外,产品更新也是洋品牌打压国产手机的重要手段,在更新换代中,摄像头和彩屏都掌握在上游供应商手中,而那时的货源比较紧张,上游供应商自然倾向把紧缺的资源优先供应给洋品牌,使得国产手机因缺乏零部件而得不到及时更新。
同时,洋品牌积极适应中国用户对外形的审美习惯,一些以生产直板机为主的国外手机品牌,开始学习模仿并陆续推出翻盖产品;诺基亚曾经表示是永不做翻盖手机的,可在2002年底借鉴了其他品牌的翻盖手机的设计以后,2003年开始翻盖手机的生产,这就促使诺基亚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从而提高了销量;飞利
浦、诺基亚、西门子等品牌也都在2003年开始推出大量的翻盖手机,并且其推出新机型的速度越来越快,国产手机品牌在外形设计上的优势被打破,洋品牌从而又进一步吞噬了国产品牌的市场分额。
洋手机对中国本土手机的阻击升温在即
作为世界上手机最大的制造和消费市场的中国,国际上最新款式的手机都是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的。因此,世界上所有的手机品牌都对中国市场垂涎三尺,都将中国视为自己的“聚宝盆”。
如果说2004年是拍照手机年、2005年是MP3手机年,那么今年就是集摄录、百万像素拍照和MP3音乐播放功能于一体的MP4多媒体手机时代,可以说,2006年的手机市场可谓风头强劲,迭起;特别是3G牌照的即将发放,将给中国手机市场带来新的竞争亮点和市场空间;2006年对中国本土手机发展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和转折点。
2006年第一季度已有7家国产手机赢利,并且国产手机出口额度大幅度上升。以天时达为代表的国产手机为例,仅2006年前几个月,天时达的销量则高达200万部;TCL手机在亏损两年过后,通过对公司体制、产品定位和市场价格等方面的调整,2005年底到2006年上半年海外市场保持了薄利,国内市场基本持平;夏新手机经过一系列企业机制调整和市场策略,进入2006年后第一季度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联想在国产手机阵营中一直表现不错,并在2006年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随着本土手机企业这几年的发展,如今再无技术壁垒,可以说只要想得到的,都能做出来。技术壁垒的突破,使得本土手机的发展真正没有了束缚,同样漂亮款式、几乎无差异功能的手机,却有着更便宜的价格;并且国产手机已经有了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在管理和市场策略等方面与洋品牌的差距逐渐缩小,国产手机在对本土市场的把握上又具备了同洋手机相抗衡的优势。
面对如此境况,洋手机不仅恐慌起来,在技术、市场和产品都无法对国产手机进行打压的情况下,他们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知识产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知识产权尚不完善,特别是对于刚刚崛起的民族品牌而言,借鉴与学习又必不可少,洋手机正是看到了中国本土手机这一薄弱的环节,借助“知识产权”来对中国本土手机进行打压,这是洋手机在看到中国本土手机在技术、生产、市场等方面都能与之抗衡后采取的无奈之举,更是洋手机对国产手机进行“阻击策略”的升温。
今年年初三星手机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对与三星D508、E708、E720设计相似的手机展开大规模调查,凡是与这些手机构造设计专利相似的国产手机品牌,三星都将向法院提讼,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和罚款。
今年6月12号,诺基亚也在北京对本土品牌天时达提出诉讼,声称天时达所制造和销售的手机涉嫌抄袭诺基~7260型手机所获得的专利与法律保护的工业设计,求法院判令天时达停止制造和销售侵犯其设计专利权的手机并支付赔偿金50万元人民币。有关人士解析,诺基亚绝对不是为了钱而天时达,首先,在这起事件中,诺基亚要求索赔的金额是50万元人民币,50万元对普通大众而言当然是一笔高昂的费用,然而对全球手机老大的诺基亚来说却是“九百九十九牛之一毛”;其次,从诺基亚来看,并不是真的一定要赢得这场官司,因为有关知识产权的官司向来“难缠”,三五年能判下来就很不错了,诺基亚不可能不明白这点。
天时达是国内最早的专业通讯产品制造商之一,国产手机行业开拓者,天时达是国内最早、也是少有的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领先企业,天时达自主开发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其技术、品质可与国际手机品牌相媲美;从2004年开始,在其他国产手机开始亏损的时候,惟独天时达持续赢利,一路狂奔,天时达2003年的销量为150万部,2004年350万部,2005年则高达500万部,成为了国产手机行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中国市场上叱咤风云。
天时达手机在二、三级市场取得成功以后,于2005年开始着手进入一级市场,2006年公司已经将“攻打”一级市场上升到战略层面。统计数据表明,天时达在上海等一级市场也已经开始侵蚀洋品牌的市场份额。
有道是“斩草要除根”,才能避免“春风吹又生”,洋品牌在看到其他国产手机在负数运转的时候,惟独天时达“这边风光独好”。因此,对于洋品牌而言,尤其是与天时达销量近似、同款手机价差较大的诺基亚来说,无疑视为自己的头号竞争对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诺基亚祭起了“专利”的大旗,天时达所谓的“侵权”,并借“侵权”事件对天时达进行舆论打压。
对手机行业略有了解的人士都知道,诺基亚此时“出招”诉讼天时达绝对不是一时兴起,实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专利侵权”的由头也只不过是洋品牌阻击国产品牌竞争而采取的手段。 大家不妨检索一下,对于“诺基亚”天时达外观侵权”的新闻稿,有很多地方都是惊人的相似,甚至是完全相同。对于任何一个头脑清晰的人来说,几乎在同一时间内众多媒体记者不可能写出几乎一模一样的新闻来!也不可能炮火如此猛烈地集中在天时达身上!
而在接下来的深入了解过程中,更有着惊奇的发现。国内手机“模仿”或者“学习”诺基亚的绝对不是个别现象,而为何诺基亚单单拿天时达开刀?有多家新闻媒体记者证实,当时诺基亚“圈定”的国产手机厂商有好几家,而经过分析比较后,发现大多都是有政府背景或国企背景的,惟有天时达是没有官方背景的。加上目前国产品牌中天时达是发展最为稳定、对洋品牌最有威胁的企业之一,所以才拿天时达开刀。
归根到底,不论是哪个国产手机触犯到洋手机的利益,为了维护自已的高利润(甚至称“暴利”也不为过),洋品牌迟早都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进行打压。早在2005年,奥克斯抛出《中国手机成本白皮书》,大力抨击手机市场中某些洋品牌存在着不合理的暴利。在夏新日前举行的一次新闻会上,夏新总裁李晓忠猛烈抨击洋品牌手机的高价位极不正常,甚至称这是在“掠夺消费者金钱”。洋品牌手机的超高利润已引起众怒。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洋手机针对国产手机出口大幅增长也有一定的举措,如果国产手机一旦出口量达到1000万部,洋品牌也会举起专利这一杀手锏打压国产手机的增长势头。
此外,在2005年底诺基亚推出“XpressMusic标准”后不久,全球份额排名第五的索尼爱立信也公布了自己的“Walkman音乐手机标准”,虽然它们声称制定标准的目的是帮助消费者区分带有MP3铃声功能的手机,实则是洋手机针对国产手机制定的技术壁垒而已。
洋手机之所以采取种种措施是惟恐本土手机的旋风再次刮起,更怕历史重演,如果本土手机品牌再次“夺权”,以后将无力回天……已经吃了一次亏的洋品牌,在刚刚进入二个一世纪、在2006年这个关键的时刻更加剧了
对国产手机的阻击力度。
中国本土手机的崛起之路在何方
黎明之前,黑暗必存,强弩发击,先退而积力,国产手机在面临洋手机的严厉打压并非坏事,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永胜之军。国产手机市场的不利地位,反而可以警醒民族手机品牌,找到差距与问题,因此,对中国本土手机而言,一边是深渊,而另一边就是希望。国产手机已退守到了一个转折点,从行业角度来看,新的技术、新的应用、以至于新的网络模式,都在酝酿和准备之中;从市场角度来看,一旦到达临界点,新的市场格局必将进一步细分,原有的竞争态势随之被打破。
国际洋品牌借着各种噱头打压民族品牌,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已经开始崛起,民族品牌已经完全具备自主开发制造的能力,已经具备了与世界级品牌竞争的潜能;“忧”的是国际品牌在看到本土品牌的崛起后,千方百计地进行打压和限制,阻碍了民族品牌的顺利成长。
那么本土手机如何脱离洋手机的种种阻击,走出一条属于国产手机自己的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指出:
第一,要下大力气提高国产手机的质量,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技术含量,从而提升本土手机的专业水平。
第二,创新是国产手机发展的动力。国产手机起步比较晚,学习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综观世界各国,一个新产业的兴起都是从模仿和学习开始的,当初的韩国汽车就是从学习日本开始,而日本又是从学习美国开始的,但在21世纪的关键时期,希望这个学习阶段尽量缩短,随着自主品牌的成长和壮大,一旦开始碰触到强势洋品牌的利益,也就是那些国际品牌一旦发现本土品牌开始崛起的时候,那便反目成仇了。奇瑞之与通用,吉利之与丰田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残疾人自助组织具有数量少、规模小、自身不成熟且发展缓慢等特点,在整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NGOs
>> 我国残疾人自助组织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基于组织环境视角 我国残疾人组织发展历程 我国新型支付组织发展现状及管理政策思考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政策发展的研究分析 社会政策视角下的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 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与管理现状及促进政策分析 我国非盈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环境分析及对策建议 武汉市残疾人社会组织发展对策研究 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GREENWALD H P.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without control[M]. Los Angeles: Sage Publications, 2008.
[3]HUMM A. Selfhelp: a movement for changing times[J]. Social Policy,1997(27): 4—5.
[4]KESSLER R C, MICKELSON K D, ZHAO S. Patterns and correlates of selfhelp group membership[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9,44(27): 27—46.
[5]WITUK S A, SHEPHERD M D, WARREN M, MEISSEN G.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urvival of selfhelp groups[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2002,30(3): 349—367.
[6]MATON K I. Social support,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group appraisal in three selfhelp group populat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88(16): 53—77.
[7]髙丙中. 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 2000(2): 100—109.
[8]SCOTT W R, RUEF M, MENDEL P J, CARONNA C A.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From professional dominance to managed care[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9]王名, 李勇, 黄浩明. 德国非营利组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李芳. 民间慈善团体的合法性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 2009(1): 160—164.
[11]李本公, 潘继生, 罗新. 国外非政府组织法规汇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关键词]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 国际化道路
中小民营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阶段成长阶段的企业,它们是国民经济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相关资料表明,近十几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增长了33倍,从业人员增长了12倍,产值增长了52倍,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据调查,2003年我国的GDP增长率高达8%,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民营企业创造的,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由于整体规模小,融资能力弱,抵抗风险能力差,加之管理中缺乏科学性,致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遭遇发展困境,据统计,我国企业平均寿命7年~9年,而中小民营企业只有3年。所以积极探索中小民营企业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思路是其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际化经营不仅仅是大企业的专利,民营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我国的民营企业目前仍然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且大部分民营企业经历了第一次创业的原始积累期,正在进行第二次创业,不少企业都陷入发展的困惑之中。经济全球化可以为其提供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市场,这正是民营企业向海外进军的良好时机。那么,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走国际化道路优势和不足在哪里呢?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优势
从国家政策环境上看,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社会主义国家得天独厚的条件。2003年1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出了相关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促进中小企业产品出口,推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国家有关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通过开展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国家制定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这些政策法规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十分有利的。
从体制环境看,我国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体制束缚较小,历史包袱轻,行政干预少,能较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潜在的优势。产权结构明晰,经营专业化,运转机智灵活,管理成本较低,具有与境外国际化经营主体对接的条件,只要拥有某种资源或价值链上某个环节的相对优势,争取有利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机遇是完全可能的。从经营环境上来看,当代国际经济中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的变迁导致了产业自身的演进。在垄断大规模产业中,中小企业难以生存,但当该产业演进为大规模竞争后,中小型企业便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同时由于接近市场、低成本和对竞争的适应性,这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适的生产区位,从而形成跨国经营。
从经营机制上看,中小企业一般内部管理层次少,信息沟通方便,反应敏捷,经营灵活。能很快改善经营策略、更新产品快。在营销手段上,中小企业表现的相当灵活,他们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方、不同顾客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中小企业在项目投资上,一般规模小,工期短,资金数额少,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进退自如。另外,中小企业技术和产品更新快,一般为了在市场上求生存,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会集中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和开发新的产品。其产品更具有独特性和专业性,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国际竞争优势。
从人力资源环境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当中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家层正在悄然形成。他们对企业的产权形式、创新资源的来源、承受风险的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十分重视,在吸引人才和人才的激励机制上有独特的做法。企业内成员在报酬与贡献之间形成了自动良性反馈回路,在效益与风险间有天生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不利因素
宏观管理不到位,世界经验表明,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往往依靠政府促进政策的强大力量获得成功。目前我国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政策和措施,但由于我国对外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之匹配的政策支持体系尚不配套,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缺乏政府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往往难以应对海外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另外,我国对外审批制度仍然存在效率低,门槛高,不同所有制歧视等问题,致使一些企业失去海外投资的良好时机。
国际化经营经验不足。众多中小企业的创业者缺乏国际化全球化经营意识,观念上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这种安于现状的思想是当前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障碍。一些企业决策者缺乏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对国外市场感知心理迟钝,难以形成全球化理念。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时间较短,没有系统和有效的管理体系,国际化经验不足。
管理模式落后,经营者素质低。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还很落后,有些甚至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上,与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外企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各种制度比较健全,在市场调研、研发生产、市场拓展、销售控制、人才培养、战略制定等方面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相比之下,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管理随意、粗糙,缺乏制度和规范,特别是缺乏既懂国际经济与贸易事务,又能处理WTO事务的人才,这将严重影响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另外,对中小企业人员来说,语言、文化、商务环境不熟悉,将成为他们国际化经营的瓶颈。
获取信息方法落后,信息闭塞。尽管中小企业对信息的渴求十分迫切,但多数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法仍停留在原始状态。由于难以获得所需信息和知识,所以阻碍了其国际化经营的进程。
规模小、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人才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资金不足是束缚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瓶颈”。民营中小企业能够申请到的贷款不多,中小企业知名度低,采取对外融资的方式也很困难。如果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后续资金不足,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导致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夭折。而产品结构不合理又制约着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明显不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同一些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01年世界主要国家技术成就指数(TAI)评价体系和资料,72个参加评估的国家和地区技术成就指数平均为0.374,其中中国技术成就指数为0.299,排名第45位,居世界中等偏下水平。
优质产品和品牌产品少,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国外跨国企业一般都拥有品牌产品,而且资本雄厚,可进行技术改造和科研工作,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既缺乏品牌产品,又缺乏科研能力,与国外企业正面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明确自己的优势不足,合理进行定位,选择好适当的战略方式,将会加速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的脚步。
参考文献:
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的本民族的艺术特征,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艺术传统,以及共同的心理状态、审美观点等诸种因素所构成的。简单地说,民族风格就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或文化特征,也是一种民族元素。随着现代主义观念的崩溃,设计也由标准化转向追求个性化、多样化,传统又被重视,民族风格再次得以强调。纵观在国际上有影响的设计国家,如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设计风格和在国际上有影响的设计大师作品,在他们的设计语言中都不难窥探出其所透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根基。日本的艺术设计融汇了大量的日本传统视觉文化因素,同时又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风格”。他们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艺术设计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民族风格的一种巨大资源。发扬本民族风格,发展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国设计师的一种责任。
二、中国艺术设计“民族风格”发展现状
近年来民族风格、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特色这些词已被提的很响,然而现实的教育却远非如此。看看我们的艺术教育就知道了,学艺术的学生不学中国画、不懂书法、不读红楼梦、不了解儒、道、法,这一点也不夸张。我们从接触艺术,学的就是西方的素描、水粉、透视关系、三大构成等;从识字起学的就是白话文章。在设计应用领域更是如此,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由于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及它本身所具备的易推广、易操作等的特性,使其在短短几十年内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设计者满脑子的点、线、面、节奏、韵律等程式法则,哪里还看的见民族、传统。然而,这种“繁殖”迅速的现代艺术设计,因为他的标准化、可量化、科学化的特性却可以使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艺术设计丧失殆尽。一些具远见卓识的设计大师很早就看到了这点,如中国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非常注重延续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脉,他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韵致并巧妙的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使用中国传统水墨与现代几何纹形产生独特的韵律,创造出了极具中国精神和现代感的优秀作品。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的作品更是充满了民族文化气息及十足的传统文化底蕴。随着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这一点,然而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设计者传统文化知识薄弱,设计作品生搬硬套;消费者缺乏相应的知识素养,审美水平偏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其创造性发展研究更是不足。
三、中国艺术设计“民族风格”的发展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先辈在漫长的岁月中向往美好、追求光明而上下求索的精神沉淀,是一种巨大的资源,体现为一种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体系。其范围广而丰富,如中国的哲学思想、古典文学、书画篆刻、民间艺术、汉字、园林、建筑、陶瓷、雕塑、木刻以及音乐、诗词、戏剧、典故、民间故事,另有中药、针灸、武术、围棋、饮食、茶道……这些都是我们当代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和中国元素。我们要发扬民族风格,就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在人类科学与文化都在进步与革新的时代,对于作为艺术与科学、物质与精神、人与环境和谐之纽带的设计艺术,变是永远不变的原则。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着变化,我们不可能以古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所以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和应用应该是辨证的,变通的。如星光大道中的阿宝、李玉刚的造型设计,张艺谋电影中的美术设计等既具时代感,又显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审美潮流和文化生产对感性的满足,对形象或形式的刺激所引起的审美愉悦越来越倚重,“流行时尚”和适应日常生活化的实用主义,将严肃的精神性和理性说教相融合,对文化历史的重视,也大多在当下的影视图像中,在各种各样的“戏说”中,及说白似的流行歌曲内被娱乐化了,产生了大众的特别是市民的审美流向。作为设计者既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又要把握时代脉搏,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发展的平衡点。
[关键词]组织学习 绩效 中介变量 调节变量
[分类号]F271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所处的环境日益动态和复杂,学习能力越来越被认为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关组织学习的讨论和研究也逐渐成为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密切关注的焦点。然而,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在企业实践中,组织学习和绩效之间均不表现为必然的直接因果关系,由此说明了两者关系的研究还存在相当的欠缺和空白。
因此,本文拟对国外组织学习与绩效关系研究的发展进程,做一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以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最终为组织学习理论的完善做出贡献。
1 研究的起源
Simon最早提出了组织学习概念,即“组织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行结构重组的学习过程”。1978年,Argris与Schon出版了《组织学习:行动透视理论》一书,标志着国外学者对组织学习系统化研究的开始。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多数学者均将组织学习促进绩效视为研究的基本前提,而没有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考察。正如Fiol与Lyles所说:“……大多数组织学习研究都隐含了这样一个假定,学习可以提高组织未来的绩效。”也许是受此影响,其后,深入探讨组织学习与绩效关系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
2 研究发展过程
2.1 组织学习与绩效的直接关系
对组织学习与绩效关系最简单的研究是采用如图1所示的双变量模型:
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组织学习与绩效间有正向关系,组织学习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既然组织学习可以改善绩效,那么怎样促进组织学习就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于是,一些学者在双变量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学习的某些驱动因素,建立了更为全面的过程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可以作为其他因素与绩效关系之间的部分或完全中介,直接影响绩效水平。
然而,另外一些实证结果却表明组织学习与绩效不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组织学习与绩效直接关系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是否由于组织学习概念的测量所导致?有学者建议将组织学习的各个构面分开进行考察,由此获得了两类结论:①组织学习的所有构面均对绩效有积极影响;②组织学习中仅有部分构面能直接改善绩效。
除了将组织学习的各个构面分开考察,学者们也尝试着在组织学习与绩效的直接关系模型中加入第三类变量:通过调节变量来获取不同情境下两者关系的解释;或通过中介变量的不同作用机理以考察组织学习对绩效的影响过程。
2.2 组织学习与绩效关系中调节变量的引入
研究者们从权变理论中汲取养料,认为在组织学习影响绩效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情景因素的调节效应,相应的研究理论模型如图3所示:
Yang等研究发现行业差异调节了组织学习与绩效的关系。其他学者的研究验证了联盟类型、组织情景、认知技能与环境不确定性、组织年龄在组织学习与绩效关系间的调节作用。
调节变量调节了组织学习和绩效之间关系的强弱或关系方向。应当说,调节变量的引入,使组织学习和绩效关系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
2.3 组织学习与绩效关系中中介变量的引入
除了外部环境和组织因素的调节效应外,从组织学习到绩效,是直接影响还是需要一定的中间转化路径支持?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随着组织学习过程的进行,组织的观念、能力以及行为也会逐渐调整,最终促进绩效提升,其模型如图4所示:
只有深入考察这些中间过程,才能逐步打开从组织学习到价值创造过程的组织内部黑箱。
首先,组织学习促成了组织及其成员观念的改变,进而带来了绩效的改善。很多学者研究发现:组织学习确实可以通过市场导向(顾客导向)或关系导向的间接作用显著地改善绩效水平。
其次,随着组织学习过程的进行,组织各个层次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最终,组织绩效也获得提高。因此,组织创新(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知识管理能力、动态能力等能力类变量也可在组织学习影响绩效的过程中发挥部分或完全的中介作用。
第三,组织学习也会影响组织成员乃至整个组织行为进行相应调整,从而驱动组织绩效的改善。于是,市场信息处理、人力资源实践、组织重构等组织行为变量在组织学习一绩效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此外,组织学习对于绩效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为过程绩效的改善,然后才是财务绩效的提升。学者们研究发现,过程绩效变量如物流服务效率、内部效率以及顾客满意也可在组织学习影响最终财务绩效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中介变量的引入,深化了对组织学习通过何种机制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为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学习驱动其观念、能力以及行为的改变来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借鉴。
2.4 组织学习作为其他因素与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
组织学习不但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中介变量影响绩效水平,而且可以视为一种情景对其他因素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如图5所示:
组织学习越强,市场导向对于相对市场份额改变的影响程度更高,而对新产品成功的正面影响更弱。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组织学习在转换型领导、组织创新、国际化与战略计划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效应。
将组织学习作为其他因素影响绩效的调节变量,进一步完善了组织学习对绩效改善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企业如何更好地开展学习与其他组织内部行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参考。
3 研究简评
综合国外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考察,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3.1 研究视角和内容不断拓展
在众多学者的参与下,组织学习如何影响绩效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研究按照对组织学习研究的全面与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从组织学习的某些方式(即不完全的组织学习)来研究组织学习对于绩效(有时不是最终绩效)的影响;另外一类则包括了大部分的相关文献,主要研究完全的组织学习是如何作用于绩效的。
按照研究发展进程,组织学习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则可分为四种类型(阶段):①组织学习与绩效直接关系的研究,包括三种情形:采用双变量的研究模型来考察组织学习与绩效之间的直接关系;在双变量模型基础上,合理纳入组织学习的某些驱动因素,以探索前置
因素、组织学习以及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将组织学习的各个构面分开,考察其对绩效的影响。②在组织学习与绩效之间引入调节变量,以考察在不同内外情景下下组织学习与绩效的关系。③在组织学习与绩效之间引入各种中介变量,可以更为深入地探索组织学习影响绩效的路径与过程。④将组织学习视为其他因素影响绩效的调节变量进行研究,可为组织学习影响绩效理论的完善提供补充。
3.2 研究方法相对单一
在研究方法方面,综合相关文献进行考察,发现大多数研究都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样本企业数据,然后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或者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以检验组织学习、绩效以及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至于建构理论与概念模型更重要的一些研究方法,比如案例研究、数理模型推导等方法运用比较少。
3.3 组织学习测量千差万别
组织学习如何测量,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和争论。基于学者们对组织学习概念理解的不同,组织学习的测量也存在极大的差异。
一些学者采用单一构面来测量组织学习,而另外一些学者则用多个构面来衡量组织学习。例如,一些学者以学习导向来代表组织学习,并将其分为学习承诺、分享愿景和开放心智三个构面。也有学者在这三个构面的基础上,再增加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构面。此外,常用的组织学习测量还包括知识获取、信息传播、信息解释与组织记忆四构面模型,团队导向、系统导向、学习导向以及记忆导向的四构面模型,等等。
3.4 研究结论分歧明显
一些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及其所有构面均直接影响组织绩效,而另外一些研究表明组织学习中仅有部分构面可直接改善绩效水平;有学者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可以直接或者间接通过中介变量对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另外一些研究则得出了组织学习必须通过中介变量才能作用于组织绩效的结论。并且,这些中介变量也各不相同。此外,有些研究发现组织学习与绩效的关系受到了组织内外情景因素的调节,而另外一些研究表明组织学习本身也可以视为一种情景,调节了其他因素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论之所以存在明显分歧,从主观上来说,是因为学者们对于组织学习以及绩效测量方式的差异,研究样本容量较小以及行业差异等。而从客观上来讲,影响绩效的因素是很多的,组织学习影响绩效的内在机制也是非常复杂的,组织学习可能通过多条路径以及多个中间过程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4 未来研究方向
首先,对组织学习变量的统一和准确测量既是深入理解组织学习和绩效关系前提,也是相关研究能够进行比较和对话并推动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研究现状来看,对组织学习的测量千差万别。因此,构建更为准确和广泛认同的组织学习测量模型,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
其次,需要广泛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尤其是案例研究方法。事实上,要想进一步打开组织学习与绩效关系之间的组织内部黑箱,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采用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特例”企业组织学习影响绩效的具体过程进行深入探索,以提出新的命题和建构新的理论框架,并为实证研究提供基础和支持。
【关键词】 遗嘱制度;制度主体;制度内容;遗嘱执行
我国的遗嘱继承制度是由1985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称《继承法》)对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关系进行了明_的规定,对于调整公民私有财产继承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然而,社会经济和时展的变化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环境和继承法律关系,要求我国政府必须要对现有的继承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时展的变化。以下本文就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不足和改进对策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我国现行遗嘱继承制度的不足
1、制度主体方面的不足
从遗嘱的继承制度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的遗嘱制度在主体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我国遗嘱制度对于遗嘱人的遗嘱能力没有进行明确的主体规定。《继承法》对于遗嘱人的遗嘱能力的规定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遗嘱能力,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设立遗嘱。[2]所谓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民法通则》中有所规定。《民法通则》指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和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结合《民法通则》和《继承法》对于遗嘱人的遗嘱能力规定来看,现行《继承法》在主体规定上存在的漏洞有:第一,对盲人、聋哑人等处在生理缺陷的人的遗嘱能力没有进行明文规定;第二,对于法律中明文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出现了被宣告的问题,那么在法院正式判决之前,其设立的遗嘱是否有效没有明确规定;第三,对继承人的权利规定也还存在较多的不足。《继承法》对于必要遗产份额在整个遗产中的比重没有进行明文的规定,这就导致在法院判决时,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判权,有可能出现司法和执法的不协调问题。此外,《继承法》要求对于无生活来源又缺乏基本劳动力的继承人进行特殊的保护,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保护其他合法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却没有涉及。
2、制度内容方面的不足
首先,从公证遗嘱的制度规定上来看。《继承法》对于公正遗嘱的规定有“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以及“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等。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公证遗嘱的优先权较为明显,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实践中,遗嘱人很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修改遗嘱的情况,而如果遗嘱人之前订立的遗嘱为公正遗嘱,后又在本人意愿下对遗嘱进行了修改,但是却没有进行公证,那么最终遗嘱的有效性就将成为问题;[3]其次,从录音遗嘱方面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录音遗嘱逐渐成为了遗嘱设立方式的一种,但是录音遗嘱容易被篡改。而我国《继承法》对于录音遗嘱的规定相对却较少,因此给录音遗嘱带来不少操作上的问题;最后,有关口头遗嘱,口头遗嘱一般出现在遗嘱人情况较为紧急的时刻。《继承法》中规定:“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但是什么情况属于“危急情况”,对此却没有详细的说明。
二、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改进策略
1、制度主体的改进
我国的继承法对于生理有缺陷的成年人是否具有遗嘱能力并没有详细规定,也没有对其立遗嘱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规定。事实上,法律在对遗嘱人的遗嘱能力进行规定时主要参考的是遗嘱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和年龄情况,而有生理缺陷的成年人在精神状况上如果鉴定为健康,应该有权设立遗嘱。同时,法律对于有生理缺陷的成年人应该怎样进行遗嘱的订立也需要进行具体的规定,并给予一定的特殊保护和照顾。[5]此外,为了能够明确遗嘱人的合法权益,法院需要对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采用宣告制度。当事人在正常交易秩序下进行遗嘱的设立,那么只要被宣告人能够认识到设立遗嘱的后果并且真实表达自己的遗嘱意愿,那么该遗嘱即为有效的遗嘱。但是如果遗嘱的修改和设立会引起争执,那么主张遗嘱有效的当事人就必须要提供有效的证据和权威医疗结论。
在继承人保护制度方面,我国继承法对于“特留份”制度没有进行明文的规定,这是现行继承法存在的不足。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特留份”制度,一方面可以限制遗嘱人的遗嘱行为,保护遗嘱人近亲属的利益;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没有劳动能力的合法财产继承人的权益。
2、遗嘱继承内容的改进
继承法对于遗嘱的内容规定主要集中在口头遗嘱、自书遗嘱以及公正遗嘱三种,在实践应用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尤其对于偏远落后地区而言,不少地区还保持着代书遗嘱的习俗,因此立法部门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加入法律规定内容中。此外,就录音遗嘱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录音遗嘱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加强对录音遗嘱的重视,对录音遗嘱的有效性、遗嘱设立方式等进行明文的规定,赋予录音遗嘱与口头遗嘱、公证遗嘱等同样的法律效应。
3、遗嘱继承执行的改进
遗嘱继承执行的改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要加强对遗嘱执行人资格的完善。遗嘱执行人应该要具备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社会经验需要进行详细规定),并且要求是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对遗产和遗嘱进行拓展的管理和分配;第二,遗嘱执行人的产生方式还需要进行一步加以完善。遗嘱执行人的产生至少应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为受案法院制定的遗嘱执行人,另一种为遗嘱委托中制定的遗嘱执行人;第三,要进一步完善遗嘱执行人的规定。要明文规定遗嘱执行人的行为,如遗嘱人过世之后,执行人需要对遗产进行有效的打理,做好登记和分配工作。执行人在进行遗产分配时需要严格体现遗嘱人的意愿。此外,执行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遗产的有效处理,如某些继承人放弃遗产的继承时,继承人需要尽快进行遗产的重新登记,并按照法律规定或者遗嘱人的意愿进行继承遗产的合理调整。
综上所述,就目前我国遗嘱继承制度而言,其在继承主体规定、继承内容以及继承执行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要求能够针对以上的不足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善当前的《继承法》及其相关规定。
【参考文献】
[1] 郑倩.自由价值在我国遗嘱继承制度中的定位与落实[J].法商研究,2016.02.141-149.
[2] 赵廉慧.我国遗嘱继承制度背景下的遗嘱信托法律制度探析[J].法学杂志,2016.08.80-88.
[3] 李宏.遗嘱继承制度的价值悖论――兼论我国《继承法》遗嘱自由的合理定位[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