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怎样学习高中数学

时间:2022-11-08 03:48:31

导语:在怎样学习高中数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怎样学习高中数学

第1篇

一、为了确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要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先转变旧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下,老师只注重教学进度,对学生只是一味地去教导课本上的知识,而学生也只是从老师那接受知识,而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中,强调的是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合理地组织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想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时代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起符合现代化教育的教学体系,以期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转化教师角色

教师的角色不能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和技巧。在教学新课时,教师不能直接把教学内容讲给学生听,而是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新内容。每一个理论和知识点都有其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这些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能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对旧知识进行归纳、推理和总结,这些都是知识形成的过程。若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活”学知识。

三、情景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分享成功的喜悦。在讲解一些枯燥的函数时,可以将学生的思路先引到一些趣味题目上来,比如让学生猜想一下,一张纸对折30次以后的厚度大概有多少,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再告诉学生这道题的结果,最后再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回函数上面。这样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还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四、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因人而异,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一点。例如,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人,布置的作业要有针对性,练习题的选取要适合学生的基础;对于接受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教室布置的作业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多巩固和复习知识点和典型例题,选取的习题要基础,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后作业是对学习的知识的一种检测,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教师要利用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2篇

首先,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再现过程,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再现的形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亲身参加研究的体验,并将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再现给学生,给学生以示范、启迪.另一方面,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展中很少有现成的材料,需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其次,教师应具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使命感、责任感.社会发展和学生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有的中学教师总以为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研究生的事情,应由大学老师、教授去承担.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学习过程,它不分时间和阶段,只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研究的思想方法和手段的人都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中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探究情况,作适当的点拔,主要是方法上的引导

1.交流整合.

学生个体或小组经过思考、讨论、探究之后,形成了初步成果,教师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奇异想法(即使很幼稚)也要予以肯定和赞扬,鼓励创新.师生在平等交流中取长补短,最后将修改后的结论以论文形式表示出来.

2.深化总结

师生交流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让学生讲一讲研究学习过程中思维受阻情况,讲一讲交流后的感受、启示.本课题重在引导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一般操作程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等等.通过研究过程的反思总结,学生逐渐积累起研究的经验,掌握研究的方法,从而真正学会研究.

3.类比应用.

在交流、总结之后,教师给出给出相同类型的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去独立解决,学生在自主地完成任务之后产生的喜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从而更加增强了研究性学习的信心.

4.推广延伸.

在完成上述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作进一步的推广和再探究.让有一定能力的同学继续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是无限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研究性学习在选题上,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要定得过高,要能反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要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应做到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能参与研究,通过参与研究的过程获得体验.

2.层次性原则.

所选择的内容应当能区分不同的层次,体现个性化原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后作业也要有层次性,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作进一步研究.

3.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原则.

要使学生人人参与研究,所选择的内容应当能与教学内容相关联,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4.可研究性原则.

所选择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水平相适应,要有一定的深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并蕴含较丰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通过研究使学生都有所得.

5.合作原则.

所选择的内容应当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需要组织学生讨论,需要有学生的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研究.

6.小型化、多样化原则.

所选择的内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题材应当多样化,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还不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更需要所研究的课题尽可能小一些,以取得较好的研究效果.

7.递进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一开始不要定得过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还处在朦胧阶段,可由案例研究开始,逐步转化为课题研究,以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求.

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复习;实效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2-0051-01

高中数学复习课并不是简单线性的复习旧知识,它要求学生既要“温故”,更要“知新”;既要巩固基础知识,更要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而复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要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的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如何立足课堂本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笔者认为抓好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尤为重要,课堂结构以什么模式呈现决定着复习的效果,经实际教学探索发现,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回顾梳理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遗忘曲线,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遵从先快后慢的规律,有效的回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延缓知识的遗忘。教师要采用不同的形式,整理阶段的基础知识,使内容条理化、清晰化地呈现在同学的面前,从而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对重难点和关键点,进行重点的、有针对性的讲解。配以适当的练习,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深刻性和准确性的理解掌握。促进学生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

二、旧知检测

要想有效的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就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很多同学上课时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听就会,一到自己做就不会了。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就必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设置几个基础的填空和一个左右的解答题,通过解答的过程让学生“自知自明”。激发起兴趣,有效地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精选精讲

精心的选择适量的典型例题,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是一堂复习课的核心内容。解题的目的绝不是仅仅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要给出通性通法,揭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熟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的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推陈出新。

复习中往往会忽视旧的问题,这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如果能“推陈出新”,从新的角度、新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就能使旧题换新颜,既能充分挖掘旧题的潜能,又能使它在新的背景下产生意想不到的奇效,从而帮助同学走出题海战术。

2.小题大做。

小题往往比较灵活,形式新颖,学生比较喜欢。如果我们能小题大做,那小题往往会起到大题没有的效果,通过深刻的开发和适当的变化,小题可以涵盖丰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比如: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检验法等。

3.类化整合。

一个阶段以后,我们在练习中可能碰到了很多问题,如果我们不加分析,一个一个去解决,就难免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假设把这些问题在复习中加以类化,只要讲一个题目,就完全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4.深入浅出。

对于题型新颖、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难题可能是背景新,某个细节上存在障碍。我们可以对难题进行肢解,对其中的难点、重点、疑点环节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大题化小,难题化易。

5.一题多讲。

一题多变,对一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可以有效的开发问题的潜在资源,发散学生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跳出题海,有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成绩。

6.重视过程。

很多同学解题只注重结果,轻视解题的过程。实际上我们的解题过程就是为结果服务,解题是否规范,逻辑是否清楚会直接影响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也在本题的解答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所以我们重结果,更要重过程。

四、巩固训练

讲解之后的适当训练是对已讲内容的掌握情况的检测,有利于我们再次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它也是学生课堂知识的又一次升华,是我们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又一个重要的途径。

五、总结反思

第4篇

我们的教育过分的把学习强调是任务,是使命,而忽视学习乐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而兴趣,就如燃烧,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能诱使我们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数学家韦尔斯十年磨一剑攻克费尔马大定理,就是从小就迷上了这个世界难题。物理学家弗里希“科学家必定有孩童般的好奇心。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须保持这种孩提时的天性。”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这就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兴趣是非常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重要的。所以说在数学学习中,兴趣也是: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你所最关键的一点,兴趣是中学生学好数学:教的数学课就会产生兴趣,能愉快地接课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为行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教师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教师的 “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学”要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第二,重视教学艺术的研究,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会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 ,被老思路,老方法给束缚,从而陷入僵化的教学模式中。要知道教无定法,然不可无法,一成不变的风格,尽管能使学生少一种适应的过程,却也使学生少了一份新鲜感,长久,会使课少几分吸引力。 高明的 老师会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探索研究,为学生度身量体,设计新的教学方法。我们有怎样的学生,决定了我们必须有怎样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我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研究,我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指导方针:低起点,高要求,面向全体,突出个体。奠定了“充分暴露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轨迹,通过双边关系,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教学思路,在我的不知不觉的教学示范下,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重在引导,妙在开窍,教之以法,施之以练,学生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要领和表达知识技巧。让学生从您的课上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第三、体验数学美感 ,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感,从理论教学中,体验逻辑的缜密性,体会探究的乐趣,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之美。初等数学中的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的重心内分中线为2:1,立体几何中的正四面体的重心内分高为3:1,这也是一种和谐美;数学公式都是那么简洁,整齐,和谐,等等都使人产生美感。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也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第5篇

一、学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预习就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的作用: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障碍。

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改进和突破,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会学习的表现,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做笔记:

1、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可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是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做作业中做得整齐、清洁,有条理,不仅培养一种美感,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做作业时要提倡效率,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拖泥带水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从高一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复习巩固是学好数学的升华

高一教材知识量明显增大,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思考,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一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所以要及时梳理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系统。融汇进了高中以后,要在学习上制定一个目标,使自己目标明确鼓舞斗志,有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尽快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上一定要注意:

1、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

2、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还要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第6篇

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比较强,也比较抽象的学科,所以不少学生害怕学习数学,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设法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1、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全怪学生,教师首先要自己找原因.

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从不懂教懂,从不会教会,学生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教师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出现错误,先要自我检查,这样会使学生受感动,自觉去纠正错误.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一味地批评、责怪学生,就会使师生情感破裂,产生隔阂,他就会讨厌你,远离你,这样要学生学好你的课是不可能的.当然,教师对学生也应严格要求,要学生认识到,搞好学习必须靠师生共同努力.对一时学不好的学生,教师应付出更多的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2、尊重、理解、爱护学生.

这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

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学生很善于观察与思考,对你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在观察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反应.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没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从实际 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资源在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产品,通过投影、幻灯、视频、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原理变为直观生动的形象,增加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能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也能够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丰富课堂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素质与课改要求的差距明显显露出来.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要具有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其变化的实质就是教法、学法上的改进,教法与学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许多有效的学法正是直接从教师具有示范性的教法转化而来的.在新的教育教学观指导下要从“满堂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中解脱出来,运用探究、参与、研究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学生从被动听、做笔记、围绕解题、练习、考试关心分数向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有效的学习方式转变.

五、提高学习效率

现实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1.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2.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

3.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4.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5.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第7篇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各册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习题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部分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四部分13线:第一部分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部分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部分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部分是作图题,有2条线:(11)基本作图;(12)三角形的有关作图。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学生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部分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第8篇

一、五步复习法提出的背景

在课改新理念的推动下,各种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我们学校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外出考察学习,我们先后到过江苏省洋思教学法、扬州梅岭中学、东洲中学。山东省内,我们参观学习过茌平杜郎口中、枣庄省庄二中、济南章丘四中等学校。通过参观对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影响很大。老师们在不断研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主要适合新授课的教学,而对复习课却不太适合,尤其初四要对数学进行系统的复习是不恰当,为了使初四数学的复习扎实有效,有必要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法。

二、我们学校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看书----熟悉知识,明确结构

我们的复习是分“板块复习”的,在复习一个板块时,采取“先想再看再想”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联想记忆法”。这第一个“想”是检查一下对知识遗忘的程度,还能记住什么,还有什么记不起来了。这时再看书,就有了目的性。第二个“想”是通过“想”使知识前后连贯起来,便于知识的系统化。

如:“平行四边形”一节的复习时,随手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组成:四条边、四个角、两条对角线。然后开始“联想”,“边”有什么性质?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角”有什么性质?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有什么性质?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然后把这些性质变成它的逆命题,就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二步:练习-----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1、对于数学题目只有做出来,才能体会到每一步的算理及用到的知识点,特别是中下游学生更要注意学案中第二部分的练习,在课上尽量让他们板演。老师通过他们的解题过程就能诊断出其思维“瓶颈”之所在,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2、在做第二部分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对关键词、句的分析,所谓认真审题就是对题目中的词句,深刻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也体会到了解数学题的思维方法。

第三步讲解-----解决疑难,发散思维

1、老师讲解疑难问题时,学生要做好课堂笔记,并体会老师解疑的思路、方法。老师讲解完之后,要给学生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再看题目,再自己思考给出解答

2、听老师讲解典型题目时,学生要多注意观察老师对题目审题方法、变式拓展的方法,以及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

(一)探讨多种证明方法,达到一题多解的目的 转贴于

(二)结论与条件互换得到新的题目,达到一题多变的目的

(三)改变结论、条件得到新的题目,达到一题多用的目的

(四)把图形通过平移或转换,得到新的图形或得出新的结论,达到创新的目的。

虽然不能搞题海战术,但一定量的题目是必须做的,做题切不可陷入只求解答而不求思路,甚至以数量代换质量的境地。通过做题,学生就能归纳出每种类型题目的特点,以及采取的相应的解题思路。

第四步检测-----提高能力,增强信心

1、每复习完一个“板块”都要进行检测,目的就是查缺补漏,看一看哪些地方掌握的不够扎实,哪些方面通过复习有了进步。学生在紧张的考试中,精力高度集中,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当学生看到获得较好的分数时,心里几多喜悦,几多收获,收获的是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

2、老师在批阅试卷时,对结果做错的题不能只是简单地打个大叉号,一定要做到分步得分,尤其是对中下游学生的试卷。试卷讲评时,思想工作一定要跟上,与考不好的同学一道分析失分的原因,对他们要多鼓励。

第五步提升----反思归纳,知识升华

每复习完一个“模块”之后,鼓励学生都写数学作文,老师要对这些作文进行批阅,筛选出较好的文章并张贴于壁报栏中,供其他同学欣赏。下面是筛选出的较好的作文的题目。

(1)《分式方程增根的自述》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拟人化地叙述了增根产生的原因;分工方程可能产生的增根;增根不是原方程的根但是去分母之后的整式方程的根,叙述条理清楚,很有文采。

(2)《例谈二交函数解析式的求法》选题典型,三种解析式的设法都进行了说明。

(3)《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用判别式=b2-4ac把三者联系起来。

(4)《三角形之我见》该生按一个三角形的问题、两个三角形的关系,两条线把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全部归纳了起来。文中还创造性的用A’A’、S’A’S’、S’S’S’、H’L’这样的符号来代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形象的反映了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中的边角应满足的条件,同时也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联系起来。通过作文,学生反复思考知识,归纳知识,产生新的感受,得出新的见解,使知识得以升华。

第9篇

一、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1.基础差,学习数学信心少

因为这些学生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所以,在知识构成和知识含量等方面,比较欠缺。而且,就读于中学的学生因为基础差,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学生长时间体验不到学习一学科的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时,学生就会变得消极,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生学习信心,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在数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正是如此,因为基础差,在遇到数学难题时不容易找到解决方案,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也是降低中专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2.教学方法单一,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目前,在教授数学课程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数学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非常的单一,基本上以老师的分析和解题为主,即课堂讲课时,大多数老师都是采用例题分析讲解的方式。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课堂讲课过程单调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据调查,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的讲课方式很单调,感觉整个数学课堂都很乏味,对于数学也没有兴趣学习。从学生们的反映也可获得一个信息,即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性不高与数学老师的讲课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更倾向于在一个轻松活泼、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数学。而且15、16岁的青少年,他们喜欢的方式还是侧重于新奇的,一成不变的方式难以长久的吸引他们。

3.学生被忽视,不受关注降低积极性

许多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都有过一个感觉和体会,认为自己是被老师忽视的群体,被老师遗忘的人群,所以,自己也不去喜欢那门课程。就像物理学上所讲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确实,当老师长时间忽略一个学生的时候,那个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对该老师所讲授的课程产生厌恶感。这个道理从一个流传已久的成语中也可以得到证明:爱屋及乌,因为喜欢某人就会连带喜欢他的一切,包括缺点;反之,因为讨厌一个人,也就不能客观的评价他的优点了。用在这里也是一个道理,当学生对老师已经有所埋怨的时候,自然不会喜欢他所教的课程了。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1.老师鼓励学生,增加学生学习信心

在分析降低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分析中,得知,降低学生积极性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学生数学基础不高,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信心不足,二是,学生感觉被老师遗忘,缺少老师的关爱和关注,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好感降低,从而致使学生不愿学习数学。根据这两个原因而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因为,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药到病除,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实,仔细分析这两个降低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便可得出的一个结论,即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只有老师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学生,学生才能做到披荆斩棘,破釜沉舟,这样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只有老师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学生,学生才能慢慢的在数学的学习当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只有老师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学生,学生才会对数学这样一门难学的逻辑学课程产生好感,才会不断的迸发出学习的欲望,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提高学生数学课堂中学习积极性,必须要老师不断的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道路上,充满着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只有不断以鼓励的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才能克服更多的学习困难,才能激发更大的学习积极性。

2.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积极性。所以,想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师必须多花时间和精力,创新教学方法,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一直以来都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法,这一点毋庸置疑,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又大多来源于有趣的教学方法,这一点也是不容置喙。传统的中专数学教学当中,教学方法十分单一,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也相对较少,所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很少能感受到新的变化,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就消磨殆尽。

例如,若二次函数y=f(x)的图像经过A(-3,7),B(5,7),C(2,-8),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正常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老师先画出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将A,B,C三个点分别在坐标系中标出,将三点连成一条平滑的曲线,这个曲线就可能是y=f(x),然后,再进行分析,即得出的解题过程如下:

解:A,B两点纵坐标相同,故可得:

这样乏味的解题过程自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根据数学课程的特点来看,又似乎必须如此,而事实上,也不全然如此,老师完全可以变换一种教学方式。如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去感受二次函数,当学生对二次函数有了感知的时候,便能更好的理解函数了。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