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21:43:12
导语:在基础会计手工实训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手工账务处理; 同步; 中职; 专业业务技能; 实训
1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 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 ② 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 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 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 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 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 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 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 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3小结
将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教学,比只进行传统手工账务实训教学会遇到更大的困难,需要安排较多的教学时间,但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是可以实现的。运用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耀武. 会计电算化[m]. 修订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会计实训 模拟 教学
会计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中职学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外,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相当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到企业单位去现场观摩并进行实际操作十分必要。由于会计工作的严肃性、保密性等的限制,到实习单位很难达到实习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训室进行会计实务模拟操作的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设计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借助现代技术,以全新视角对课程进行创新,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搭建一个在模拟仿真和真实的业务环境下综合实训的实践平台。它以企业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从建账开始,到填制审核凭证、登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全程实务操作演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在教学上创造了一种积极思维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主要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和电算化模拟实训两部分。根据中职教育教学特点,遵循学生会计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全力推行模拟化训练。采取教、学、做结合并举的教学模式,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紧密结合,手工会计操作训练与电算会计操作训练相配合,将技能训练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总体设计应从会计岗位工作要求出发,在对会计岗位工作要求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景设计,再根据学习情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
(一)手工模拟实训的设计。以一套模拟企业的账务资料为背景,按实际会计工作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资料,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工作过程的各项会计工作,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引入相关知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让学生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建账、日常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等各步骤内容、操作方法。手工模拟实训设计从提出任务开始,进行期初建账;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学过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日常的账务处理;依据学生作的日常账务进行期末账务处理;最后提交实训成果。
(二)电算化模拟实训的设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训面向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岗位,对学生进行财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其设计指导思想是: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软件操作训练;强化电算化会计应用能力。具体实训设计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软件的选择与安装;(2)账套建立与授权;(3)期初设置;(4)日常业务处理;(5)期末业务处理;(6)其他业务。
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现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普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可采取案例式、启发式、角色式等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实现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序有效分组轮岗,手工、电算化相结合来实现。
(一)手工模拟实训的实现。手工模拟实训可分为准备、实训操作、总结三个阶段。实训准备阶段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实训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实训教程,让学生明确各实训的目的、要求以及证、账、表的操作标准;二是学生须准备齐全实训所需的证、账、表、笔、印签等用品用具。
实训操作阶段是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应认真完成各次实训任务。实训的具体操作是:(1)建账。根据模拟企业账户的期初余额及有关资料开设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及日记账。(2)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3)登账,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4)结账与对账。月终结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的发生额和余额,并将总分类账的余额与日记账的余额、明细账的余额核对相符。(5)编制报表。月终,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有关账户的发生额编制损益表。(6)对所填制的凭证、账簿、报表进行系统整理,并装订成册。
学生操作完毕后,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应当及时进行总结。具体包括学生撰写实训总结报告(主要谈实训的收获)等。实训指导教师要对整个实训进行总评。
(二)电算化模拟实训的实现。以手工操作的一整套企业会计资料为背景,利用“用友ERP-U8版”等财务会计软件,完成从建账到一个会计期间的业务处理全过程操作。包括:(1)建立账套,进行财务分工,设置基础档案。(2)进行总账系统的控制参数、基础数据的设置,输入期初余额。(3)进行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即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的查询。(4)进行总账系统的期末处理,对账、结账。(5)编制会计报表。(6)将电算化操作的结果与手工操作结果进行对比、总结。
通过电算化模拟实训可以实现如下目标:(1)完成账套初始化。(2)进行辅助类账初始。(3)能顺利完成凭证的录入、审核、 记账。(4)会进行凭证、各种账簿查询处理。(5)可以进行银行对账。(6)能够进行期末处理,完成相关科目之间的计算和结转。(7)会设置报表格式。(8)会设置和编辑报表公式。(9)会正确生成会计报表。
(三)教学效果的测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总评成绩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态度及操作结果占60%;二是期末采用开卷考试,题目类型有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占40%。实训操作从五方面考核:(1)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操作符合实训要求。(2)科目使用正确。(3)数据计算准确。(4)凭证、会计账簿的摘要清楚。(5)实训报告完整通顺。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若出现两处以下不合乎要求的,实训成绩作合格处理;出现三处或三处以上不合要求的,实训成绩作不合格处理。
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一)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材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实训教程有的以理论为主,有的以编程为主,有的以会计软件自身所带的用户手册为主,有的实训教程做得很细化,把每一步操作都写出来了,而教材中内部的勾稽关系表述交待不清,无法达到实训的目的。
2.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不明显,内部牵制制度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会计凭证的传递,是会计凭证从填制或取得时起,经审核、记账到装订保管的全过程。各种记账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内容不同,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不同,办理经济业务的手续不一致,规定会计凭证在各环节的停留时间也不同,以保证经济业务及记录核算。在模拟实训中, 很少有角色分工,整个业务自填制原始凭证至编制报表通常由一个学生完成。凭证在各环节的传递既没有相互间的审核,也没有相互间的牵制。
3.忽视了对会计凭证的审核。目前的会计模拟实训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填制记账、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了事,没有树立对会计凭证、账簿进行审核监督的观念,一些学生在实训时根本想不到还要审核原始凭证,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一步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最重要环节。
4.会计的职业判断力体现不够。会计职业需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职业判断,不同的职业判断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减值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等。但在模拟实训中提供的具体的会计环境下,各种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都是给定的,学生没有锻炼职业判断能力的机会。
(二)相关建议。
1.加强实训教材建设。会计实训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独立的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内容,因此,编写会计实训教材,应组织具有丰富的相应课程教学经验及企业工作经历人员,在对会计学科有较深理解、了解现行财务软件的运行机制、准确把握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教材中应有充足的实训资料,供学生在各阶段进行全面技能操作训练。
2.建立完善的会计模拟仿真工作环境。会计工作具有联系广泛的特征,不仅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还涉及到银行、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及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等,要体现会计凭证传递流程及内部牵制制度,设置虚拟企业的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上下游客户单位、银行、税务等机构,建立起企业单位内外部关系,使模拟的会计工作大部分都能在设定的环境下展开。加入一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内容不完整的票据等,让学生既熟悉会计凭证的传递过程,对会计凭证的审核必要性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又对内部牵制制度的重要性有了深刻体会。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模拟实训仿真度虽高,但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适当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十分必要。在完成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各个实习基地,参与凭证的编制与传递、账簿登记、稽核、报表报送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实际工作的直观感受,培养他们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而且还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X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摘要:对于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实训教学已经成为潮流,而会计学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课程,很多高校各大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作为基础课,而非会计专业所学的会计学不仅课时少、内容浅,而且不涉及会计手工做账环节,这致使该课程教学效果背离初衷。本文针对这一情况,探讨了实训教学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改革与优化教学。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实训教学 课程优化与改革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效果堪忧
会计学课程已经逐渐成为很多高校各大专业的公共课和必修课,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会计学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大多只是停留在浅显的知识介绍上面,师生都未充分认识到会计学课程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财会素养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都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这导致很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即使修完会计学课程也依旧对会计的基本原理模糊不清,只会做简单的会计分录,不仅看不懂报表,就连报表是如何生成的也浑然不知。这完全背离了非会计专业学习会计学课程的初衷。
由于会计学本身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应用型学科,所以对会计学课程的讲授离不开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重要,对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同样重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训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因而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改革与优化也势在必行。这不仅是由会计学课程性质决定,也是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提高教学、对学生负责的必经之路。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改革与优化
在高校实训化的教学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要理论与实践并重,虽不能像会计专业那样开设完善的财会理论课和全面的手工模拟实验课,但是也要将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简易完整的手工业务流程操作融入到会计学课堂上,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具备财会常识,能真实感受到企业会计做账流程,并能体会经济信息在各行业各部门各角色之间的传递,为以后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打下基础。
(一)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理论内容优化
教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学课程的理论讲授普遍较为浅显,原因有三:一是师生皆不够重视;二是教师想当然认为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的理解力不如会计专业学生;三是该课程不属于专业课,不必过于认真。久而久之,师生都有所懈怠,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就连最初制定的基本目标也发生了偏离。其实,只要学校、学院、教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重视起来,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而作为教师,不应该低估任何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只要教师做好引导,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也能把会计学学精通,丝毫不逊色会计专业。
非会计专业只开设一门初级会计学课程,是会计学最基础最入门的课程。教学内容虽不像会计专业讲授细致深入,但应该层次分明,有难易,有取舍。教学理论框架可以分为三层次,基础层、支柱层、顶层。基础层包括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科目;支柱层包括会计等式、会计账户、复式记账,而制造业企业的筹资业务、购进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等主要经济业务是该层次中的重点内容;顶层是会计循环,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告。三个层次相互联系贯通,不可分割,如图1所示。
在授课过程中,又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个步骤包括基础层和支柱层的内容,这两层次偏重理论,重点在于给非会计专业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学生能够根据制造业企业产供销的经济业务建立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并进行日常的账务处理。第二授课步骤是教学框架中的顶层内容,即会计循环,在讲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告的理论时加入手工演练,让学生在此环节能够独立完成整个会计循环的手工做账,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此环节的经济业务不必过于繁细,教师要筛选出典型的经济业务,既能体现企业完整的业务流程,也符合非会计专业对会计学课程的难易要求。在时间分配上,笔者根据授课经验以及学生反馈,认为手工模拟环节占该课程总课时量的四分之一较为合适。
(二)实训教学模式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环节设计
实训教学是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采用真实案例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等,在特定环境或特定课程中,实训教学可以转化为实操教学。在高校开展实训化教学模式下,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可以顺应潮流,虽说不必开设专门的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课,但是可以在会计学课堂上融入会计实操教学,作为该课程的增设环节,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未来求职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其他教师经验反馈,认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手工模拟实验环节应从以下两方面设计。
1.经济业务种类简单而经典。企业经济业务种类繁杂,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应掌握制造业企业基本业务,覆盖资金筹集、采购材料、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利润形成与分配等方面。业务总数量不宜过多,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学生都能够以不同的角色完成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明细账、直至生成财务报表。对于特殊的经济业务,如存货减值、签订销售合同、更正错账、期末转账等,不必要求学生完成,只留给有兴趣的学生去思考和总结。
2.主要业务流程图设计。以制造业企业为例,应让学生熟悉生产经营过程和相应的单据流转过程,把握经济业务实质。在手工实验环节,以制造业企业为主体设计两大主要的业务流程,销售与收款流程和采购与付款流程。如图2、图3所示。
通过图2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图学生应熟悉相关的业务活动和单据,从制造业企业的角度接受客户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发货、装运货、向客户开具发票、记录销售、办理货币资金收入等,涉及填制的会计凭证和记录主要有订货单、销售单、装运单、销售发票、收款凭证、转账凭证、应收账款明细账、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以及客户对账单等。通过图3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图学生应熟悉相关的业务活动和单据,主要业务包括请购商品和劳务、编制采购单、选择供应商、验收商品、商品入库、付款、确认负债等,涉及填制的会计凭证和记录主要有请购单、采购单、验收单、采购发票、转账凭证、付款凭证、应付账款明细账、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以及供应商对账单等。
会计手工模拟实验环节可通过设计主要业务流程图,让学生把每一笔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信息记录下来,分角色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期末账项调整、到最后编制财务报表。帮助非会计专业学生更好理解企业典型的业务流、资金流、单据流的来龙去脉,能站在不同企业不同部门的角度对经济业务做出基本的会计处理,并能灵活运用。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成绩评定设计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不仅有理论讲授而且加入了手工做账模拟实操环节,对该课程学生成绩的评定也应该进行优化设计,并量化考核。科学的成绩评定方法有助于促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该课程分为理论和手工实操两个环节,根据笔者及其他教师教学效果反馈,两大环节成绩的比重以理论60%、手工40%比例分配较为合适。对于理论成绩,还应细化为考勤成绩、作业成绩;对于手工做账成绩,应细化为实验成果成绩、协同效率成绩、实验态度成绩。每项成绩所占权重应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程总成绩公平公正。对于学生手工成果优秀者,教师应鼓励,并展示给全班学生观摩;也可以让优秀者给其他学生讲解自己的做账心得和流程,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三、结语
会计学不是纸上谈兵,对于会计专业如此,对于非会计专业也如此。基本的财会素养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该课程的开设不因专业的不同而脱离课程教学本质,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难有机会到企业会计岗位进行参观或者实习,那么在会计学课堂上模拟企业实验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企业经济业务往来以及单据的流转过程十分重要,这不仅体现了实训实操教学,也是教师重新定位和审视会计学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Z
【摘要】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目标工作岗位为出纳(含收银)、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四类。本文从会计目标工作岗位出发,分析职业技能,整合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设计会计实践教学资料等方面进行讨论。
基于对高职财会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各院校都非常重视会计实践教学在专业培养教育中的作用。虽然我们在会计理论教学、会计实践教学、会计资料建设等方面都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但仍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与目标工作岗位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以应用为宗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教学强调针对性和适用性。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都无从谈起。作为高职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边教边学边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一个或多个职业、若干工作岗位所需的本领。
高职财会专业学生所适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应分为会计岗位和非会计岗位。会计岗位是基本的,是本文讨论的核心;非会计岗位是辅助的,如统计、物流管理、物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本文不加讨论。会计岗位是指财务会计的基层工作,包括出纳、收银、车间成本核算员、工资核算、资金核算、费用核算、账务核算、报表、稽核、财务管理、会计主管等;而不是财务经理和会计科研教学人员。因此,我们把目标会计工作岗位概括为:出纳(含收银)、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四类。
二、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
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技能可以分解为职业能力和能力要素,它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切入点,是指导实践教学的中心,是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表现。
下页表中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既相互依存,又各有侧重。这些职业能力和能力要素应作为我们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实施会计实训、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宗旨。
三、整合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夯实会计职业技能
实践环节教学是任何专业都必备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何把它的功能发挥到最佳效果,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达到质的飞跃,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我们将会计实践教学分为渐进的、相互依存的四个部分。
(一)认识实习的新内涵
当高中毕业生跨进高职学院时,“职业”和“技能”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或是肤浅的。我们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会计主体,从不同侧面了解会计这个职业,从而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首先,由专业带头人进行实习动员,互动方式探讨、交流会计热点问题、会计的未来,激发同学们热爱会计,并为之付出努力。其次,外出参观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商店和物流)、物业管理企业等,使同学们了解各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工艺流程、资金循环、企业组织结构和内部制度,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专家讲座,分别由大学会计教授、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企业的财务总监分别从会计、审计、财务的角度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会计的内涵,树立作会计人的目标。
(二)单项实训重基础训练
单项实训是针对技能课程设置专项训练,每项时间为一个星期。其目的是熟悉内容、流程,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为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会计基础实训:学生规范地书写阿拉伯数字、中文大写数字、汉字;熟悉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各种账页、报表的格式与用途;掌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传递程序、整理与装订;账簿的启用、建立、登记、更正、结账、对账等方法;会计报表的格式、内容、编制方法;熟悉会计流程,为学习专业会计和综合实训打基础。
点钞与传票实训:学生掌握点钞的指法与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单指单张、多指多张的点法;会用点钞仪器,鉴别人民币的真伪;掌握键盘录入的指法,运用小键盘进行各种运算;具有胜任出纳工作的能力。
成本会计实训:学生了解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掌握制造业的成本费用账户设置原则,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计算技巧;熟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具体计算程序,结转方法、会计处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具备成本会计的能力要求,为综合实训打基础。
财务管理实训:以案例贯穿整个环节,学习典型案例,运用典型案例。掌握资金筹集方式;杠杆原理的运用;投资的预测与决策,资金的营运;收入的管理和分配政策;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控制方法、考核方法、分析方法。具备财务管理的工作能力,为综合实训打基础。
审计实训:选用中外资本市场上审计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从案例中吸取精髓,掌握审计的程序、方法、技术;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与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具备审计的工作能力,为综合实训打基础。
(三)综合实训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团队精神培养
综合实训是在单项实训基础上,将会计岗位群的全部技能集中训练,是在校期间最系统、最核心的实践教学环节,每次时间为一个月。它要求有仿真的会计环境、真实的会计用品、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合理的会计流程,进行必要的反复,以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1.会计分岗实训:基于大中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会计工作就形成一个团队,既分工、又协作。我们选用中型制造业的典型业务来设计会计机构,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把它分为财务负责人(兼财务管理)、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计等岗位,它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为了达到实训目的,每组按成绩和能力均分,选好第一任财务负责人,进行岗前培训,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协调作用。
会计分岗实训是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以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它具有积极互赖性、个体职责、小组自我管理、社交技能、面对面交互五个基本要求。使学生树立诚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它的基本做法是:首先,熟悉制造业的生产特点,产品流程,企业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及相关的税法和银行结算规定。其次,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会计核算流程、分配会计用品。再次,启用和建立相关的账簿,登记期初数据并试算平衡。最后,根据设计的业务资料,填制原始凭证,履行相关手续,按会计核算程序进行凭证、账簿、报表处理,写出财务分析说明书和实训总结。
2.会计综合实训:它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集位于一人,即多岗一人,每名同学独立完成一套实训资料。第一阶段,我们选用商品流通业的典型业务,以相邻的两个月来设计资料,除掌握分岗实训的基本技能外,还突出期末和期初的核算与结转工作。学生以手工方式用三周时间完成两个月的商品流通业的会计核算后,将上述资料带到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对比实训。第二阶段,用一周的时间,运用电脑和会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掌握系统管理的设置,会计软件的初始化处理及试算平衡,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修改,记账,对账,结账、期末自动转账。熟悉账证表的查询、打印。掌握会计报表的设计与编制。熟悉会计流程,为今后从事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比实训中感悟手工账与电算化账的优劣与差别,以达到对会计技能的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四)毕业实习
由于校内摸拟实训与现实的会计工作仍有差距,毕业前夕,学生直接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由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学生身临其境,动手处理会计实际业务。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还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为了全方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必须通过看账、做账、查账、用账等多环节实训。会计实践教学分为手工实账和电算化实账两个部分。分别建立手工和电算化演示实训室:利用各种流程图、会计档案资料、会计课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看账学习;建立手工和电算化核算实训室:在仿真的会计环境中,提供真实的业务与凭证,完成做账;建立手工和电算化检查分析实训室:学生运用自己完成的会计资料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典型案例进行审计检查和财务分析,以达到查账和用账的目的。
四、“双师型”教师的再认识和实训教材(资料)的新要求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教育部明确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达到80%。当前,对“双师型”教师出现了认识的误区:“双师”即“双职称”或“双证书”或“讲师+会计师”。而今,我们有相当数量的会计学讲师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时间累计不足一年,甚至没有,却往往持有“双职称”或“双证书”,他们的会计师职称或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这样的“双师型”教师是难以胜任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
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具有以下内涵:既具有理论教学又具有指导技术操作的“双能力”;既具有教师风范又具有行业岗位道德思想的“双品质”;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教育知识的“双知识”;既具有面对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又具有面对企业、社会、人际关系,与人共事的非技术的“双职业素质”。“双师型”教师为我们的学生在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的老师必须走出去,请进来。会计教师必须到制造业的会计实务岗位上工作至少一年,且具有较强的自学新知识能力,并取得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同时,聘请具有教师素质的、确有专长的企业会计师作为实账训练教师。
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保证,是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会计实训教材仿真度要高,教材不宜有账页和报表;各种结算凭证和业务单据要真实,各联凭证的用途和传递要清晰;实训资料应突出针对性、互补性、系统性、综合性,最好有连续两个月的业务;业务类型要多样化,尽可能全面反映会计核算时可能遇到的各种繁杂的经济问题,拓宽学生视野,引领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以培养技能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已开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实践教学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会计实践性教学中职业岗位意识不强
目前,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高职会计教育,表现在无论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与本科的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设置类似。由于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职业岗位意识不强,往往不重视出纳岗位、审计岗位和税务会计岗位等,对于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不明确,学生实习后仍然不知道出纳人员的工作流程,审计人员怎样审计,单位办税人员如何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等,很难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岗位。
(二)手工会计模拟实践与电算化模拟实践互相独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目前,会计模拟实践包括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手工模拟实践主要是模仿制造企业日常的会计业务,用手工来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借助现代化工具、利用各种财务软件来模仿制造企业的会计业务操作。通常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通过开设《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来完成。实际教学中,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并不是很多,相对自身应讲授内容也显得少,达不到实践课应有的效果。同时,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相互独立,互不关联,也影响到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师普遍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锻炼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们的老师往往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走到工作的学校,其理论功底较深,但缺乏足够的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锻炼,很难把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很多学校把教师的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管理的计划,但是在时间、经费等方面都没有具体的保障,使得教师的挂职锻炼只是流于形式。因此,校内的实践课就会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二、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路
(一)加强对实践课的研究,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传统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的缺点,建立包括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训、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全新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同时建立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性教学中专门设置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审计岗位、税务会计岗位等职业岗位,分别让一部分学生担任出纳人员、审计人员和办税人员,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强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让学生们相互检查、监督,共同促进,以此达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目的,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加强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将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有机结合
会计模拟实验室是学生校内的实训基地,是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能受到最基本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学校应建立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两个实验室。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采取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并行的做法,就是把从建立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编制报表的一整套流程,用手工和电脑同时进行操作。通过并行操作实训,可以互相检查核对,及时发现手工或电算化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做能力。
(三)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强化会计实践教学,必须培养一支师德好、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理论与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队伍。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联合。第一,多渠道引进人才,优先引进具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和较强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第二,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要对象,聘请企业的高级会计师、企业财务总监、审计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第三,定期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顶岗锻炼,鼓励教师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或利用假期在企业兼职。这样,既可以为教学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可以在教与学中得到提高,由此建立一支具有过硬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会计教师队伍。
(四)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评,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丰富、环节多,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实践性教学进行考评,是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考核项目应包括实训日记、实训纪律、实训技能、实训报告等。针对不同考核项目还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将实训要求与实训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每一个学生实训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操作考试和口试相结合、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五)加强有高职特色的实训教材建设
开发适应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教材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专业教师在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筛选和提炼的基础上,编制成会计实训教材。实训教材内容应紧随企业会计实务的发展,紧随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现行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等规章制度的规范,跟随新会计准则、新形势的变化,把新方法、新理论及时地编制到教材中去。实训教材建设既要简明实用,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实践,又要科学合理,从会计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和循序渐进掌握会计知识的规律出发设置实训课程,配备实训教材,使学生的技能操作符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规范。同时教材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灵活,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讲义、实训指导书、音像材料、多媒体软件等教学资料。
(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学习
由于会计信息保密性的要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需要学校与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必须从校企双方长期利益考虑,立足于高职院校所依托的行业优势、区域位置及专业特性等。会计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要尽量涵盖生产制造、商品流通、服务等不同行业,也要包括能提供较多实习岗位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企业的财务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企业财会人才素质;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此同时,会计专业教师要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服务于合作企业,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共赢机制。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应当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应当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核心,以增强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更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适用的毕业生,提高学生就业后的适应、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 谷新民.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9,(7:中).
[2] 周美容.浅谈高职高专会计模拟实践教学[J].经济师,2010,(2).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从职业学校现有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来看,基本上采用“专业课程+模拟实训”的组合模式。虽说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确实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会计实践教学中缺乏综合性试验课程。很多学校在会计实训课程中都开设了会计分岗位实训,如材料会计岗位实训、固定资产会计岗位实训、往来业务会计岗位实训,充分体现了会计实践教学的模块化,但绝大多数学校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缺乏综合性试验课程,没有能够保证学生会计实践的综合性和会计实践的连续性;第二,会计实践教学缺乏仿真性,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校内模拟实训所提供的具体会计环境,不够逼真和职业化,使会计的职业判断力体现不够,且各种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都是给定的,没有给学生锻炼职业判断能力的机会;第三,实践教学中不够重视会计信息化。目前,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绝大多数只有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大体为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财务软件的应用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训操作。在教学上只侧重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尚未明确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其实践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阶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从现有的会计学理论上来弄懂电算化记账原理,只是简单地把会计电算化教学等同于用“电脑+会计软件”完成另一种方式的会计实验,更谈不上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掌握程度;第四,会计实践教学缺乏合理的评价方式。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完成的凭证、账簿及报表,忽视讲评分析会计实践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注重账面考核评价,轻视过程考核评价,包括动手能力及创新协作精神。
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认识和巩固会计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认知过程,以更好地完成会计专业总体教学目标。因此,会计教学目标是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也是其出发点。根据会计学科的特点,结合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现实,职业学校应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通用型和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教学是通过个人在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会计实践教学也同样如此,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在会计实践课上,学生在特定的仿真环境中,面对的不是静态的问题,而是实践中动态的、更加灵活和困难的问题,要想学会实践中的操作,发现自己的问题,必须自己亲手去做。也就是所谓的“做中学,学中做”。
三、创新会计教学模式
(一)高效率会计职业化训练。在职业学校内建立高效率会计职业化实训中心,重新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设置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及课程体系,配备和完善几十套企业的真实账务资料。根据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和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采取“高效率职业化训练”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会计专业基本理论、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学会建账、记账、算账、对账、结账、报账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们下企业、去工商、跑银行、到税务局,熟练掌握利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开票、在网上进行年检、纳税电子申报等职业技能。按角色分岗位操作,包括手工会计分岗位操作、手工会计综合操作、会计电算化分岗位操作、会计电算化综合操作等。当然,在开设综合性实验课时,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注意节约成本,紧紧围绕本专业的教学大纲,保证全部综合性实验的连续性,专门安排3~4周的时间进行综合性实验,以期达到预想效果。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完全在实际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下训练职业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会计实践教学需要重视会计信息化。电算化操作中,学生配合手工的操作,把整套账目同时建立在计算机辅助的账务系统上,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弥补手工流程中繁复、量大的不足,会计电算化操作可以训练学生掌握现代化的先进工具。但随着电子技术的普及,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会计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现实,职业学校会计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原始的会计电算化的简单录入上是不够的。我们要积极利用相关的会计实训教学软件,将它们作为课堂上教学的辅助手段的同时,让学生可以在整个校园网范围内随时进行网上练习,自主进行技能练习、理论学习和各种测试,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和自主性。
不仅如此,财务信息模拟分析与研究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也是必要的。利用电算化操作的基础,展现企业的真实情景,提供财务数据、图表等实验材料,并从模拟企业情况或环境出发,设计有关财务问题;学生结合问题的性质,利用网络资源分析、整理相关资料,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样,学生分析、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况且,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他们今后面对的将是层出不穷的且具有动态性的财务问题,所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方法的融合迫在眉睫。
(三)合理的成绩评价方式。实践教学评价不能缺乏人性化和灵活性。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考核,要求学生完成会计业务实训流程,但是在综合考虑实训中,评价学生的表现不应仅仅依据学生所完成实训作品(凭证、账簿、报表)或实训报告。更要注重过程考核评价,采取教师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依据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组实践中表现的动手和协调能力,详细评价标准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及创新协作精神。在高效率会计职业化训练考核评价中,可以采用分模块考核的办法,将评价模块划分为“手工会计分岗位操作”、“手工会计综合操作”、“会计信息化分岗位操作”、“会计信息化综合操作”等模块,每一模块配以相应的权重,最后评定出会计职业化实训成绩,颁发“会计职业化考核证书”。这样,既实现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考核,又保证了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ERP沙盘模拟;会计核算;会计实训
一、引言
当前会计教育中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脱节等情况还比较突出,会计实务模拟实训课程大多还是停留在以购买实习教材和相关凭证、账簿、报表等模式进行练习,或者指导教师编写相关的整套业务让学生练习做账,主要为验证性实训,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生经济交易的真实环境,导致在就业后实际业务发生时无法完成制单实务等工作。由此可见,传统的会计模拟实训仅仅上升到会计电算化的层面的设计思想已经不符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基于ERP沙盘的会计实务模拟实训课程新模式顺应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使会计教学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对接,成为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重构和优化的中心任务。
二、ERP沙盘模拟环境
(一)ERP概述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这一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Gartner Group公司在90年代初提出,是目前全球企业信息化采用的主流系统。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ERP的主要宗旨是将企业各方面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物料、设备、信息、时间、方法等方面)充分调配和平衡,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到一起,实现企业由相对封闭走向现代化的转变,为企业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为高层管理人员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有效提高盈利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全面竞争力。
(二)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
ERP沙盘模拟实训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管理课程,是一种突出直接参与性、体验式的互动学习。它是在模拟一个制造企业完整经营环境的沙盘上,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经营要素直观呈现,参与者被赋予不同管理角色,并被分配在若干个相互竞争的虚拟企业里,模拟企业实际运营的过程,是一种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为一体,使受训者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培养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全新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ERP沙盘模拟实训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在目的、设计、内容、手段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和创新。以角色扮演模拟游戏为特色的ERP沙盘模拟在高中等教育、职业培训、学术研究等领域得到研究和应用,已广泛应用于不同层次的会计类课程,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ERP沙盘模拟下构建会计专业实训
(一)目前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会计核算方法,轻综合。会计基础课程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阶段、综合)都是以一个工业企业某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为蓝本,要求学生从技术上练习从凭证产生到报表编制的一整套会计核算方法,不同的实训只是在深度上有所差异而已,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会计实验教学的组织安排较为松散,随意性大,不能对学生的实验进度和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和控制,无法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在现在的会计模拟实训中,会计政策、方法是既定的。就是处理数据,方法是惟一的、答案是确定的,最终所有的人得到一致的报表数据。现实工作中因为很多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具有的不确定性,导致很多会计业务要考核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这在现在会计实训教学中是没有做到的。
3.实训内容涉及面窄,教学内容单一。现在的会计模拟实训均是根据历史交易进行做账制表,涉及的内容往往只是某类企业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所进行的大多是一种验证性的工作,形成凭证一账簿一报表的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循环实训,会计的核算功能是体现出来了,只是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几个方面正是社会需求方所亟需的。
4.实训教材缺乏体系,信息化程度差。教材资料比较陈旧,而且严重滞后于实践,实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教材的内容极大地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其他专业课的实训教学缺乏必要的联系。随着电子商务和ERP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大量数据通过网络直接采集,会计信息系统将日趋开放,故实训教材体系应包含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子系统来分析和运用的模块。
(二)构建ERP沙盘会计实训的体系
ERP沙盘集成了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可将各专业课程与ERP沙盘中相应的业务模块进行对应地学习及实训(见下图):
1.ERP手工沙盘模拟阶段。在入学专业介绍后,结合会计基础课程学习中应用ERP手工沙盘模拟。使学生认知企业,树立专业信心及兴趣;教会学生要从企业整体运作的角度去了解会计,把包括企业全面运作过程、相互竞争的环境、团队协作、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等整合在一起,在实战中使学生理解企业如何运行、会计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会计的作用,使学生理解会计,了解交易与财务报告的关系,理解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区别,了解会计处理程序与管理决策程序之间的关系。
2.ERP电子沙盘模拟阶段。在会计综合课程学习阶段中应用电子沙盘模拟。针对会计课程中的复杂专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现实环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经过了企业全过程运作,产生了财务报表后,可以由学生承担投资者的角色进行投资的模拟运作,针对税收课程承担税收减免角色,提高学生对合理避税策略的理解,针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内部控制专题让学生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和改进方向进行讨论等等,使学生在充满兴趣和乐趣的同时学到了更扎实的知识。
3.引入电子开票、纳税申报、审计等模拟系统阶段。现阶段会计实训教学中采用的还是手工开发票、手工纳税申报的方式,而在ERP环境下,企业电子处理业务能力较强,会计核算职能弱化,监督职能增强,为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基础的会计工作,也非常有必要在会计实验教学中引入电子开票和电子纳税申报模拟系统,增加计算机审计、财务管理等内容。
(三)建立实训教学评估体系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有选择地放弃传统封闭式的、固定的教学评估体系。模拟实训一般历时较长、建议教师分级设置学生实训效果评级制度,根据学生参加实训的科目和掌握情况评判等级,杜绝只通过实验形成的材料和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的实训成绩,评估结果载入学籍档案或发给证明,作为未来工作单位录聘的参考资料之一。
强化会计处理与企业决策的相关性,精简核算基础实训,增加会计估计与判断的空间。考虑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会计人员向管理能力发展的要求,要适当减少核算基础实训涉及的会计事项,选择有代表性、涉及会计判断的决策事项;其次要改变每个问题都有其固定答案的现状,给予学生查阅相关准则、制度进行合理会计估计和判断的空间,也有会计选择上的主观判断性。针对指导教师的对学生沙盘控制有一定的难度问题,教师可在业务设置方面通过软件来进行控制,例如制作EXCEL电子表格来控制。
四、ERP沙盘会计实训的体系创新价值分析
1.仿真度高,实用性强。ERP沙盘会计实训给学生提供仿真的企业环境,不仅模拟真实职业岗位,而且仿真企业内部流程、仿真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沙盘模型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业企业的缩影解决会计模拟实训的根本难题,弥补学生不能到实习单位实习,或者在实习单位只能学到片面的、个别环节等的不足;学生真正体会到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如何处理会计问题,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无缝衔接,使学生上岗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要求,降低企业再培训压力,节约企业成本。
2.教学方法手段先进,效果良好。ERP沙盘课程的沙盘教具清晰、直观,可以使教师和学生迅速知晓模拟企业的经营状况;ERP沙盘课程采用的“角色扮演+经营分析+咨询顾问”的教学方式和“体验式、探究式、竞争性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空前高涨,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企业运营的全过程,探究企业经营问题的解决办法,思考企业管理的真谛,掌握岗位技能,培养职业素质。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诚实守信的品德素质。ERP沙盘模拟实训创造了良好学习环境,不仅提升了学生融合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统观全局、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经营中,企业不景气,锻炼了学生应对逆境的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状况,锻炼了学生对时机和机会的把握及应变能力等,使学生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为成为合格的职业者在心理上和经验上做好准备。诚信原则在ERP沙盘模拟实训中体现为对“游戏规则”的遵守,保持诚信是学生立足社会、发展自我的基本素质。在ERP沙盘模拟经营过程中,通过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培养了诚实守信的品质。
ERP系统的实施对会计工作环境、会计职能和会计人员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ERP沙盘模拟与会计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对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专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玉超.ERP沙盘模拟教学模式设计[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5):80~83
Abstract: For accounting professional,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necessary step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professional judgments,as well as a necessary means to make the students meet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the market,and reach the employing standard of employing units. The concep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kspractice teaching arrangements be reformed in order to build a structured,well-targete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framework and to protect its reasonable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tatus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and builds overall framework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and explains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essentials of practice teaching taking the case of four basic accounting practices.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构建
Key words: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overall framework; build
0引言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1]。“社会责任”理念也要求教师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一方面要将一批有创造力的学生培养成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各行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对于会计学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是学生运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专业判断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达到用人单位用人标准的必经途径。
1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高校教师多自学校毕业即任教,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缺失;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和教学,对于实践课,很少有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以致于教师自已对实践技能掌握不牢,对实践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解释,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如何去进行判断,寻找正确的答案。
1.2 实践教学环境制约校内实习缺少对与会计主体外单位的环境模拟;校外实习一是实习基础难找,二是接纳能力有限,三是实习岗位单一[2]。编排合理,内容经典的实践教材一书难求。诸多不利影响了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
1.3 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培养需要从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实践计划上看,其一,实践内容大多以在一般工业企业为例,缺少对特定行业(如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有的高校还取消了会计手工模拟实习,这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输入和处理、输出过程极为不利。其二,单课程实验较多,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各自为政,没有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三,实践教学体系没有根据高校的定位进行设计,教学研究型大学体系与研究型大学、高职教育没有区别。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解决问题要“纲举目张”,本文就实践教学中的“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并以四项基本实习为例说明实践框架的组织实施。
2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的构建
2.1 实践教学分类笔者认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可分为基础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两类,前者为必修,后者为选修。创新性实践包括指导学生参加商业计划大赛,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进行社会调查及指导学生对会计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基础性实践包括单项课程随堂实验,单项课程实验室实验,综合实训,以及毕业实习等环节,这些是每个学生毕业时都需要掌握的基础。在组织过程中,经过恰当的教学,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可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并非简单罗列,各环节之间有着逻辑的先后顺序。因此,有必要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一个整体框架。下文主要对此进行探讨。
2.2 实践教学整体框架构建本文结合南华大学会计系实践课程设置,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并整合成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会计实践教学分为两类,一类为基础实践,一类为创新实践。
基础实践教学中,又分为四个前后紧密联系的阶段。
2.2.1 课程随堂实验教学阶段。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教师先把具体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介绍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动完成。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讲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 单项课程实习阶段。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如基础会计学,成本会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等)完成之后,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基础性实习,运用本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写出实习报告。
2.2.3 综合实训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坚持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软件实习相结合,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南华大学这类教学实践型学生而言,学生毕业后面对的会计工作环境,可能是计算机环境,也有可能是手工环境;另一方面,手工模拟实习能让学生清晰得看到会计数据的中间处理环节,从而对会计信息的生成有深刻的感性认识。综合实训阶段,我们还安排了审计实习,审计实习虽然是从形式上看,虽然是审计课程的单项实习,但由于其内容的综合性,因此安排在综合实训阶段。
2.2.4 毕业实践阶段。综合实训结束后,学生掌握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理解了会计处理的标准和操作规范,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此时,再进入毕业实习中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就能有的放矢,迅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学生也可以评价实习企业的会计处理,学习与工商税务部门及与企业其他部门沟通的方式。这一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四年学习的总结与升华,也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指导毕业论文时,并不能简单的视为基础实践或创新实践,指导应因人而异。
3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的组织实施――以四项基本实习为例
张五常曾指出:“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互辅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得越精,所知的就越基本。若忽略了课题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3]会计实践亦是如此,在组织实施别要注意各阶段的联系。
3.1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实施要点高校会计学专业每种实践教学都应包括:实践教学的目的,实践项目设计,实践指导手册,实践环境布置及实验总结与评议等,并通过相应的形式组织实现。会计实践教学整体框架组织实施的要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统一的目标体系。实践教学整体框架的总目标是让学生运用理论,掌握会计行业操作规范。阶段实习有阶段目标。随堂实验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的初步理解;单项实习让学生认识会计,财务管理及成本会计操作流程;综合实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系统的解决问题并进行模拟操作;毕业实践则是将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
3.1.2 统一的实践基础资料。世界是一个整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了方便教学,会计才会分为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进行讲解。最终,学生要对会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在实践教学安排中,相关的实践基础资料要统一,并据此编写各自指导手册。
3.1.3 统一师资培训安排。除各课程的随堂实验由任课老师负责外,对于参加其他几个阶段实习指导的老师,要进行统一培训。使指导老师清晰了解每个阶段的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流程和实习考核方式。
3.2 会计四项基本实习的组织实施下面以南华大学会计系的四项基本实习为例,说明整体框架的组织实施流程。四项基本实习指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会计手工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实习和审计实习。
3.2.1 会计认识实习在《基础会计学》课堂教学中,主讲教师将账、证、表扫描,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了会计所用的载体,并在随堂让学生做了填制凭证,过账等实验,但学生对于会计循环缺乏系统认识。会计认识实习弥补学生认知不足。该实习属于第二阶段――单项实习,时间安排是《基础会计学》结课后的数周,其目标是加深学生对会计循环的认知。在实习组织中,南华大学会计系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查阅以前年度学生手工模拟实习所形成的档案。阅读前,指导学生本次实习的重点在于了解会计数据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总账、明细账,最后经过分类汇总,形成会计报表上的信息整个流程;引导学生去追踪具体某些业务的来龙去脉;提示学生注意观察会计实务中会计信息的载体。
3.2.2 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实习手工模拟实习历来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对所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主干课程的综合运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该实习中,学生3-4人为一组,分别模拟主管,会计,出纳等岗位,实习过程中实行定期轮岗,共同完成一家企业从建账到编报会计报表手工操作全过程。该项实习教学关键在于实习环境的布置。教师负有指导学生,模拟银行,税务机关部门等职责。
手工模拟实习结束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同一套资料,通过财务软件来进行处理,从而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区别与联系。湘潭大学实行的“双重会计实习”[4],北方民族大学实施的“手工+EPR软件财务会计校内实习”[5]的组织实施正是如此。
3.2.3 审计实习审计实了审计实践指导书之外,还需要有被审单位的基本资料。审计中的询问等方法,需得到被审单位的配合。渤海大学李玉珍认为应给学生一套特殊的账,有意识地设计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去审计[6]。但我们从会计师事务所和历届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事务所一般不会将风险大的项目安排给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审计实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各种审计程序,并规范地编制审计底稿。因此,在本项实习中,我们安排各小组交叉审计本班同学在前述手工模拟实习中完成的财务档案,包括各种明细账、总账、凭证和报表等,同时,教师模拟银行,客户等外部单位,接受函证并回函。学生在审计过程中,对账簿有疑问的,可立即与被审方联系。各组执行审计程序,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同时可以互相查证被审小组在手工实习环节是否有错误。
这四项实习中,所用基础资料统一。如06级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再经过电算化实习验证实习结果,该学期审计实习以手工实习结果为基础进行交叉审计。修改后的手工实习资料又可作为07级学生的会计认识实习资料。组织实施难点在于实习所用教材的选用。教材应以会计事项为单元,从多个维度还原每个会计事项,让手工会计处理,ERP中的辅助核算及管理所需信息,审计调查等实习能从中调用数据,各取所需。然而,市场目前还没这样的教材,为此,南华大学会计系组织自编了一套。
学生在完成实验室的实习后,进入企业进行校外实践和毕业论文阶段。这部分实践组织另文规范,在此不再探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07)1号.
[2]樊千.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8,(2):81-82.
[3]张五常.读书的方法[M]. 香港:花千树出版社,2000,(5).
[4]黄昌勇,阳杰.双重会计实习模式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60-62.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 实践体系 岗位技能 会计电算化
近几十年职业教育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式,不断探索前行,已经逐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从规模的拓展转向注重内涵提升,在课程建设逐渐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院校特色的关键环节后,如何将理实融为一体,强化实践体系建设,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课程体系的开发,是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的重要前提。合理的实践课程设置结构和科学的内容体系是保障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形成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特色的根本条件。因此,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本位,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体系是职业教育走向成熟的关键环节。
1 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1.1 全程性原则。实践课程是伴随着理论讲授开展的。五年高职的实践环节应从学生入学起就着手进行。专业介绍、专业见习及观摩历届学生实训报告材料展是实践课程开展的第一课。根据知行统一的原则,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实践环节不断跟进并以各种形式全面展开,教学做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在学完每门课程后都能加深专业基础知识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1.2 螺旋上升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实践体系构建应着眼于“厚基础,重实效,宽口径,旨提高”。实训内容设计应从浅入深,从简到难,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典型工作任务选取需考虑学生接受程度,设计出包括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完成、小组协作完成等多种方式,利用课本、网络以及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帮助学生逐步熟悉工作情境和应掌握的岗位技能。
1.3 开放性原则。目前网络技术已经深入社会每个角落,因此实践体系构建也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目前普遍采用的实训模式还停留在现场师教徒学,但随着微课、慕课形式的悄然兴起,传统的学习模式必将受到冲击。利用丰富的网络视频资源,学生一样可以如身临其境般地学习知识,并且不限时间、地点、反复多次地教与学的优势,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实践体系在构建过程不能忽略这种更先进的模式,应将此技术引入实践体系中。
1.4 主体性原则。五年高职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内容与形式上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实践项目的选择与重组,应重视专业与职业的联系与拓展,实践内容的设计应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任务的选取应具有实战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应一直保持自主式、体验式的学习情绪。
2 实践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和设计理念
实践体系的构建,应以岗位技能为本位,培养动手能力强,在实际工作情境下有较强处理各项经济事务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依托全过程、多项目的实训体系,切实加强学生岗位技能的锻炼。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着眼于岗位的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以实际工作岗位的案例为基础,根据学生认知结构,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社会,融入岗位,再现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尽早接触岗位,培养职业观念,紧跟时代,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实践教学的时代特色。
3 五年制高职实践体系构建的基本途径
实践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课程体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主线,开展广泛社会调研,进行职业分析,确定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并根据职业分析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模块化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实践课程结构的项目化,在岗位工作任务驱动下,分解专业技能,并设计相应实践环节。同时安排必要的校内、校外实训项目,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通过独立完成以及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完成实训任务。在实践环节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熟练程度,及时调整进程,并将实训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共性问题反馈给理论教师,调整以后教学重难点。以此通过不断实验,最终确定与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及专业知识掌握相适宜的实训内容和实训方式。
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探讨构建以岗位技能为本位的五年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3.1 突出“岗位技能本位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原则。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应从分析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由校方专业指导委员和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组建专业委员会,确定会计电算化实践职业领域,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再对典型岗位(群)的工作进行分解、分析、归纳、提炼成学生需要掌握的综合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然后对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逐一安排实训课程,最终整理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并以此为标准指导实践教学。
3.2 以“岗位技能为本位”构建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内容和设计方法。经调研分析,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包括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出纳、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等岗位。在建设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调研分析,目前会计岗位需要具有以下实践技能。①文字综述。②办公自动化处理。③外文资料翻译。④法规解读及执行。⑤珠算与点钞。⑥手工基本技能。⑦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⑧数据库维护。⑨经济形势分析。⑩项目评价与决策。■财务报表解读。■数据审计等。以上从岗位需要提炼的专业技能即可作为构建实践体系的参照标准。
3.3 构建以岗位技能为本位,“三层双轨七位一体”全方位、全过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3.1 “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三层”即是将以上会计岗位提炼的主要技能归纳为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三个层次。“双轨”是手工账和计算机账并行;“七位”是通用技能实训+单项岗位实训+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考证强化+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七种实训项目。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演、练、做”的实践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学中教”,构建“技能助学、多岗培训、任务引导、学做一体、理实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3.3.2 递进式实践教学组织体系。五年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体系构建主体包括通用技能实训(财经应用写作、办公自动化处理、外文资料翻译、法规解读及执行等)――单项岗位实训(包括基础会计技能、出纳岗位技能、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技能大赛(包括珠算点钞大赛、票据审核纠错、会计法规知识技能大赛、ERP技能大赛等)――考证强化(珠算等级证、会计从业资格、初级电算化证、助理会计师等)――综合实训(建账、预算、核算、审批、纳税、记账、报告、审计等一系列会计经济业务)――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教学做一体,知识+技能齐头并进,由专业见习岗位认知开始,设计经济业务分析――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软件账务处理与分析――ERP全面预算与控制,提高财务效益,这七个实践环节的安排能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实一体,课证融合,保证学生毕业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
为确保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的顺利推进,培养一流的高技能人才,我们还得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①改革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利用课程教学网络平台、校内手工、电算化模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以岗位技能为本位的实训教学。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通用标准与专项标准相结合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实践考核突出实践应用性、全程性,与理论考试成绩并重,通过双重质量考核综合评价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对内要加强实训室建设,对外要切实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教产合作,实现产学资源的互补,达到校企双赢、校企互动的良性循环。④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教师实践指导水平。高职院校应利用各种方式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实践指导水平。每年应轮流派遣优秀青年教师到软件公司参加培训,或者深入企业实习,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实践指导水平。⑤加强实训教材和实践案例库建设。实训教材要适合高职教学,适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组织教师开发、编写实训指导书时,在选择案例时要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精心选择具有仿真性、连续性和代表性的模拟实践资料。
参考文献:
[1]杨学富.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