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4 18:08:59
导语:在电气自动化毕业生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在全国技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取得佳绩
“2012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近日落幕,此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共收到各类参评教研成果10806篇。浙江科技工程学校6位教师的参赛作品在本次评选活动中均获佳绩。杜国标撰写的《学案导学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及周霞、杜国标共同撰写的论文《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三个导向”教学模式探究》荣获论文类二等奖;郑少俐撰写的《有效的课教学过程》荣获论文类三等奖;任晓静的《一位数码管显示原理及应用》和王娣的《掌握精湛的职业技术》分别荣获课件类二等奖、三等奖;石笑寒的《会计单项模拟实习——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荣获教案类三等奖。
盐城技师学院
获“高技能人才摇篮”奖牌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摇篮”奖牌。近几年来,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积极发挥盐城职教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紧紧抓住首批全国示范校建设和盐城沿海大开发的重要机遇,全面加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专业内涵提升,突出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综合素质持续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冠军,仅今年已获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6个第一名、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专业全国选拔赛第一名,已有6人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成为名副其实的“冠军摇篮”。
济南铁路高级技校
组织召开订单班教学计划研讨会
近日,济南铁路高级技校组织召开订单班专业教学计划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学校教务科、招生就业办、轨道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部门负责人以及两系的部分骨干教师。会议首先对机电工程系根据《关于2010-2011级青岛地铁委培班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指导意见》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研讨,与会人员就教学计划中涉及到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实训设备、教材选用、师资配备、形态礼仪和普通话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合理化建议。会议还通过了唐盛国际机械有限公司订单班教学计划。
安徽马鞍山技师学院
学生在全省第五届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安徽省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系列赛事之一——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日前在六安技师学院举行,来自全省的13支代表队共97人参加比赛。竞赛设置车工、无线电调试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机电一体化四个竞赛项目。在无线电调试工比赛中,安徽马鞍山技师学院自动化系10电气自动化班的童鑫、谢芮分别获得第一和第三名,机电一体化比赛中08电气自动化班的夏冰和09电气自动化的孙成亮小组获得了第二名,10电气自动化班的王健、丁旭伟小组获得第四名。竞赛成绩的取得,显示了学院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上已具备较强的实力,也表明学院在专业教学改革、学生基础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杭州市第一技师学院)
入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
2012年度中央财政拟立项支持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名单日前公示,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被列为2012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拟立项支持的项目学校,这对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品牌特色优势、增强办学吸引力等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长治市高级技工学校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综合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专业课程都需要通过适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我校关于本科培养方案指导思想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的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专业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一、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
1.实验室建设
随着我校顺利升格为本科院校及我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设置,提升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的实验水平就迫在眉睫。但是众所周知,建设电力系统的相关实验室要求条件十分苛刻,加之所需的实验设备造价昂贵,而我院做为近几年刚刚升本的院校,争取上级有限的科研经费相对较为困难,导致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实验条件相对有限,短期内难以满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相关实验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广开门路,通过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不断满足该专业相关的实验要求。
在学习和借鉴外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依据本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我校现有的实验条件,我系对实验室建设做以下改进。
(1)构建实验平台,满足课程需求。通过学院的持续投资和我系教师的不懈努力,我系建立了具有层次化、综合性的系统实验平台——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该平台是对“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部分”、“供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及“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等主要专业课程实践实验环节的系统整合。在此平台上,不仅能满足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的要求,还能使学生自主完成相关课程设计。
(2)依托仿真技术,调动学生兴趣。在课程中推广和运用仿真实验手段,实现仿真实验与相关课程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有选择的向学生介绍ANSYS、PSPICE、MATLAB等仿真软件以及应用组态王软件,并且通过较多实例的仿真讲解,使学生对该专业课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要求学生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预先进行仿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该课程有更加全面的掌握。
(3)完善互动平台,提升教学效率。我们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广泛收集网络上丰富的实验环节资源,建立完善了相关课程的网络实验室。如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教学网站上,增加了微机继电保护等教学、实验内容,搭建了师生互动平台,以此弥补实验教学时间的不足。教师的教学效率得以大大提升,也为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实验创造了便利条件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和沟通交流。
(4)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实验领域。洛阳作为河南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重工业基地,本地众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也希望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通过洛阳市政府的牵线搭桥,我们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近年来先后与黄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洛阳供电公司、龙羽电气等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合作单位协议,不断加强合作交流。我校每年都选送大批学生到相关企业,在其生产实验室内进行实践活动:如在龙羽电气有限公司进行的《高低压电器》实验,在黄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进行的《工厂供电》实验,在庞屯变电站进行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等等。这样既解决了我们的有关实践难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引入科研项目,注重实践培养。实践教学将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将教师的科研内容和科研成果、工程实际问题等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把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等融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适时引入设置创新型实验项目,让学生及时了解实验新技术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新实验技术的能力。此外,我校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技术大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实习基地建设
本专业现有两个实习基地,分别是电工实习2和模拟变电所。
“电工实习2”实习基地分为两个部分,学生要在两周时间内完成电机的拆装和控制柜的安装实训,该实习基地主要面向经过专业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大三或大四学生进行,该实习项目侧重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工程适应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帮助。该实习项目至今已培训过数千名学生,学生反映实习效果非常好。
模拟变电所主要由380V模拟10kV电压进线,由真实的高低压一次设备完成整个的工厂供配电以及控制过程。该变电所模拟工程气氛浓厚,学生可以在该变电所中得到较好的工程锻炼机会。
除了校内实习基地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还需要继续加强与同力水泥、洛阳供电公司、龙羽电气等合作单位在科研、人才培养、校外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合作。
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建设
专业课程设计建设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选择合理的课程设计题目。但是传统的课程设计题目大多较为单一,与具体的生产实际要求脱节较为严重,并且设计的标准也与工程规范相差甚远。因此,我院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十分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要求选题与有关科研项目和相关企业紧密结合,如在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中,从企业得到第一手的详细资料,发给学生真学真练,使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既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
毕业设计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关键是要实现课题的真实性、知识的综合性和设计的创新性。近年来,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教师数量和毕业设计课题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而用人单位也对新录用人员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在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上,要求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或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结合企业的技术项目,或组织学生到外地公司和工厂开展毕业设计等工作尝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2009届开始,我校就选送部分毕业生到龙羽电气和市内其他变电站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专业师资人才队伍建设
如何培养建设一批高水平人才,是每个高等院校都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不仅要求每一位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此,我校积极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把提升师资队伍的层次、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以两个专业研究方向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意教师进修提高,积极引进博士,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促进学术带头人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从而形成一支整体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科研型教师队伍。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来实现。
(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不断增加师资队伍总量。
(2)加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其权利和义务,以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热情。
(3)充分培养和挖掘现有教师队伍的潜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从企业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性教学教材建设
通过综合了解国内、省内其他院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验方面等情况,发现近年来在实践教材特别是综合实验方面教材编写的不多。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以切实发挥实践性教学教材在教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的情况,我校组织一批教学、实验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了相关的实验(实习)大纲和指导书,课程设计大纲和指导书等教材,并顺利通过了学院的严格审核。特别是针对我系建设的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我系教师专门编写了严谨完整的实验指导书。该实验教材既能满足实验设备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训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得到提高。
关键词 高职 机电类专业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Graduation Design Guidance and Practic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AO Jianjun
(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graduation designs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jor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mmarizes experience of guiding graduation designs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jors adopted mode of Integration of graduation design and working practi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ion designs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jor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re embodied.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jors; integration of graduation design and working practice
1 高职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14号文《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①
机电类专业是高职教育中专业技术性强、就业行业口径最宽专业之一,专业技术性、综合性突出,其毕业设计是专业技术与行业企业生产实践的综合,是各单项技术、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发现技术问题,从文献、技术资料、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另外对提高学生写作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2 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指导与实践
笔者自2005年以来,一直担任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并负责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对于采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一体化模式,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
2.1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一体化
(1)时间安排一体。高职教育一般三年制,时间短,教学课程多,把毕业设计安排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边顶岗,边毕业设计,时间上得到了保证。
(2)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一体。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是双重身份,既是企业新员工,又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同时也是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同时,进行学生岗位指导,使其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3)毕业设计课题内容与岗位工作一体。一般来说,课题由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确定。常见课题可分为以下几类情况:层次较高的技术应用设计类,比如:RS智能绕丝机电气系统的设计、钢铁生产火焰切割机PLC改造、基于TPC7062K触摸屏的微生物发酵PLC控制系统等;装配调试类: 高铁用电器组件的装配、单晶炉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橇装式加油机的安装与调试等;维护管理类:变电所系统管理及维护、英派斯跑步机使用及维护等;操作生产类:包装机操作与维护、电缆生产操作流程、计算机主板SMT的生产工艺流程、二极管生产工艺等;技术文献类:硬盘原理及其修复技术、机电一体化在纺织行业的应用与发展等。
可见,每一个课题均涉及不同的行业、企业,且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一体化模式下,毕业论文内容与企业行业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教改思路,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②
2.2 校内师生双选、校企共同指导
校内指导教师实行双选,教研室公示每位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擅长的领域,学生选择适合的老师, 而教师选择专业和方向对口的学生。教研室根据学生工作单位、学生岗位、教师指导人数集中协调,确定每位学生的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教师一般由企业安排的师傅、班组长、部门负责人担当,学生把相关师傅信息上报给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在走访学生时,要与企业师傅详细交流,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详细情况。
2.3 规范毕业设计格式标准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虽然在内容深度上降低了要求,但在逻辑性、规范性方面对培养学生文字书写、表达水平,提升学生文案处理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毕业设计格式一直没有自己独到标准,一直以来都向本科设计看齐。我们在本科院校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形成自己的格式标准。实施中,适当降低语句表达要求,但是论文层次、逻辑条理、文字格式、图表格式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培养学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4 多形式组织答辩
提高教师服务意识,采用多样化的答辩方式。大部分在学校周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返校参加集中答辩。人数相对较多的企业学生,可以申请企业现场答辩,教研室业余时间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师傅共同进行。个别学生因参军、异地工作,采用书面答辩方式,提交答辩报告。
2.5 立体化指导、检查监督
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采用电话、QQ、飞信、Email等方式加强联系指导、督促,要求学生严格按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实施,学生要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阶段成果。规定指导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学生。教研室统一组织中期检查,加强检查监督,每月要求指导教师上报指导学生状态数据,如所指导的学生工作单位、工作岗位、企业指导师傅及电话、课题名称、进度等信息,督促教师加强指导。
同时,学校组织实施“百名教师下百企业”专项毕业工作检查,组织教师们交叉检查学生设计情况及教师指导情况。学校教务对每届毕业设计论文开展抽查、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推荐参加省级评选,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促进作用。
3 成效及思考
采用一体化的毕业设计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打破由教师出题,学生择题,理论完善,缺乏实践的传统毕业设计模式,较好地实现了每人一题,起到了师生互动交流及教学相长效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专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一体化模式,适应高职学生现状,可操作性强,也体现了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高职特色,对实现专业目标培养目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然而,从最终形成的文章上来看,内容上包括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又不仅是学生简单的劳作总结,而是结合行业、岗位、工作内容及专业技术的再学习、再提升、再应用。这种总结性、应用性的文章书写过程,帮助学生在平凡、简单的岗位上,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意义,更深入的了解企业、了解行业,从而更好地实现专业技术、职业技能的应用。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文章深度、广度、设计性、原创性存在不足,严格意义上说,不能叫设计,笔者个人认为称之为顶岗实结更为合适。
可以这么说,通过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提升了学生技术、技能、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力,为其事业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打好了基础。希望不久将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毕业设计能够形成自己的标准及规范,更好地指导一线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 引入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类课程 中西合璧的人工智能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可调戏的人工智能 生活中的人工智能 不断超越的人工智能 逐渐靠近的人工智能 正在落地的人工智能 2035年的人工智能 航天类专业“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探索 林业院校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思考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兴趣教学法 人工智能概论课程的教学思考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游戏开发应用中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的日常应用 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 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应用 分析继电保护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在情境创设时,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提出了多种应用需求,例如化妆品销售咨询等。学生利用该工具,兴趣盎然地开发了自己的小型专家系统,不仅理解了专家系统的特点、作用、运行方式等,还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2.2面向研究的情境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型教学法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和成就动机[4]。人工智能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前沿问题,研究型课题比比皆是,如何平衡这些研究课题与兴趣、实用的关系,是教学设计中重点考虑的内容。
下面以“规划”中的路径规划内容为例,详细分析以研究为导向的情境创设过程。表2给出了整个教学设计。
综合几次研究课题完成情况,班级中有1/3的学生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和多次与教师讨论,提交了质量尚可的标准格式论文,并因此获得了学院的科研学分。除此之外,教师还组织这部分具备一定科研潜力的学生参加科研项目,进一步磨练科研技能,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DBR驱动的教学过程
人工智能课程各单元内容相对独立,难以形成统一的联系,怎样验证各单元的学习效果?从提出问题到任务解决,每个单元的学习通常要跨越几节课甚至几周,怎样在此期间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DBR是情境设计、实施、评价、再设计、理论形成等环节多次迭代循环的过程,柯林斯称之为“不断进步的修正”(Progressive Refinement),以检测设计的价值。因此,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课程教学主要做好两个环节,以驱动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
1) 实践环节。
通常的实践环节是课程结束后固定时间的实际任务,而本课程的实践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单元教学、教师、学生之间的粘合剂。实践包括应用型实践和研究型实践,一般在每个单元教学开始,提出问题后,实践任务就被布置下去,例如前面所述的“黑白棋”、“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等。学生接受任务后,带着问题搜索解决途径,在此期间需要教师提供方法指导及答疑(既可固定时间,也可通过E-mail等形式)。及时地交流,特别是针对实际问题的交流,不仅有效率,而且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2) 教学评价。
除了课程考核以外,每个教学单元结束时都有反馈和评价环节。评价方式包括单元测试、编写软件测试、研讨会等。具体采用何种形式,要根据前一阶段的反馈信息决定。这些来自学生反馈信息包括前一阶段学习的接受情况、兴趣点、其他课业繁忙情况等。在学期的不同时间点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加强学习刺激,总结和发现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及时调整。
通过上述两个环节的推动,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得以顺利实施并被学生欣然接受。2/3的学生在整个学期教学中都保持了积极的态度和充分的关注度,确实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并能够从技术角度看待人工智能,消除了未学或初学时的神秘感。
4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1) 正效果分析。
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作为普通工科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人工智能并非主干课程,学生重视程度不足。两年来,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学改革成果逐步体现。人工智能类学生人数从过去的5%上升到15%,科研论文数量从1%上升到20%。有20%的学生接触过或正在从事人工智能类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考研选择人工智能科目的学生比例从0上升到15%,考研成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0%。
人工智能教学中采用的应用型与研究型情境创设,不仅促进了学生理解接受知识,而且锻炼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及开发能力。学习也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拓展到图书馆、互联网等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学习期间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主体意识,为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不足分析。
DBR的方法论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融合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工具,逐步加深学习的理解和设计的提升,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然而,仍然存在一些DBR无法解决或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 缺乏合适的教材。目前大多数教材的示例以解答式或推证式为主,设计型或实际项目案例较少。
(2) 投入时间限制。尽管上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都经过精心准备与实施,但是要取得好的成效,还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投入大量时间交流、研究或开发。而学生课业繁忙造成了实施的瓶颈。
这些不足制约了上述教学方法的实际实施效果,需要今后不断改进。
5小结
本文针对普通工科院校学生特点,将DBR研究成果应用于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效果表明,精心设计的应用型与研究型情境有助于维持学生长时间的关注度、主动性和兴趣;强调基于评价的修正使教学过程可调节,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可靠。希望本文研究能够对人工智能教学及学生培养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适合的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南昌. 基于设计的研究:正在兴起的学习研究新范式[J]. 中国电化教育,2007(5):6-10.
[2] 曾安,余永权,曾碧.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27(6):40-43.
[3] 李鸣华.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人工智能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8(2):99-102.
[4] 杨种学. 研究型教学法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1):55-56.
DBR Utilized Teaching Method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ANG Lu, LU Xiao-xia
(School of Computer,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7, China)
关键词:职业院校 《工厂供电》 教学改革
《工厂供电》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设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本课程适用于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工厂变配电所的一、二次系统及电气安全、电能节约等内容。供配电系统的不断智能化化、计算机控制下变电所的出现等,我们认为必须紧跟市场潮流。但目前的工厂供电教材还沿用传统的老旧内容,课本知识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很难适应信息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结合供配电系统的实际情况调整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在新的时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1、实事求是是《工厂供电》教学的生命线
1.1 结合实际,充分讲解课程
很多的内容,如重型设备、各种工厂接路线、安全性防护措施、保护接地电能节约等,我们应该先在基本理论层次得到提高,得出应该解决的难点,然后让同学们到学校指定的实习基地,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较完整地建立《工厂供电》的整个课程体系。同时我们应该请现场技术专家在工厂供电的实际中讲解课程内容。因为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是《工厂供电》课程的物质基础,能结合具体应用背景介绍一些书本上仅仅是简单提及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以及设计思路。这种形式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感性认识,还能针对电气工程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也方便学生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理清思路。学生们会认为所学知识非常有用,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劲头;从而更好的解决我们遇见的教学问题。
1.2 采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进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CAI的使用能大大增加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针对我们《工厂供电》的教学实际;有些内容是不方便直接观察物理构造的,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图片,带领学生去参观,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有些即使在现场也无法观察的现象,我们也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用动画模拟工厂供电体系工作情况,化静为动,形象直观,使学生准确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1.3 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创新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要让我们的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高度复合式发展的的课程体系。以工厂实习等实践活动为基础,我们认为应该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能够在就业市场得到企业的青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中可以采取:把课堂搬到了院变电所和实训室,针对设备讲原理、讲功能,讲操作;把供配电设备和特殊行业的供配电设备的外形图做在课件上,使大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鼓励大家进行网上学习,了解新设备,学习新知识;本课程还安排有一周的生产设计,十六周的顶岗实习。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基本满足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训要求,学生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与企业共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结合,工学交替,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评价实践教学效果,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知识的应用和技能训练,同时也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实现“依托行业、工学结合、突出应用、强化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
2、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转变。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良环境和学习条件,重点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遵循教育规律深化学改革。要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符合要求的《工厂供电》方面的人才,从教育规律上说,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这也是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学风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一是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增加更多的弹性,为学生“松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出更多空间,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二是要改变现行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多地推行探究式的学习,要以任务方式安排学生进行各类系统设计和系统制作,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实践。
广泛开展学生课外课程探讨活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我们认为学院在这方面已有较好基础,可以更好的进行这方面的活动。
3、加强课程设计工作
3.1 端正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我们的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在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工程绘图、查阅设计资料、运用标准与规范和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
3.2 加强课程设计的选题工作
我们认为课程范围中应该包含必要的课程设计部分,;课程设计的题目应尽可能有实用背景,对模拟性质的“题目”不得年年重复使用;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来设计工作量和难度系数,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既工作量饱满,又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并经教研室主任审定。课程设计的题目也可由学生自拟,但必须经指导教师报教研室主任批审,同意后方可执行。
3.3 完善课程设计的督导机制
我们应该组织起一只高效的督导队伍深入到答辩现场进行检查,检查学生是否按设计任务书完成全部工作;仔细审查学生的设计图纸是否合格,实验结果和程序运行是否正确;仔细审查设计计算说明书(或论文)撰写是否规范;检查指导教师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检查答辩组织与答辩过程是否规范,检查学生的答辩质量。答辩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写出检查工作总结,一式叁份,一份存教研室,一份存学生所在系,一份存教务处,对这期课程设计做出总的评价,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 电子类竞赛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77-01
坚持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总书记就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先后四次作出了重要指示。2012年1月,教育部又会同六个中央部门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等电工电子类相关专业而言,电子类竞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电路分析、设计、组装和调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1 实践教学在高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实际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高职院校中的各个电工电子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重中之重。我院电子电气工程系的所有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均在50%以上。
根据多年教学改革的经验总结,电工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应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付之于实践之中,以贴近企业实际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场所,将课程中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实践操作。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专业实际岗位所需技能的培养为重点,通过实践尝试、基本技能应用和技术创新等环节,最终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与提高。
2 电子类竞赛对高职电工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高职院校积极参加电子类竞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工程实践素质,还有利于实践教学手段的创新,有利于今后持续进行教学改革和新的教学体系的形成,对于培养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1 参与电子类竞赛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实用技术,培养了科技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竞争力。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需要进行选题、分析、确定方案、查找资料、浏览文献、选择元器件、电路板设计加工、安装、调试、论文撰写、参加答辩等过程,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历练。更重要的是,在培训、调试、竞赛的过程当中,指导教师也能不断进步,不仅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还开阔了眼界,为以后的竞赛积累丰富经验。
2.2 参与电子类竞赛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更是为自己争得了荣誉。参加竞赛有助于培养和锻炼高职高专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都是职业竞争力的几大要素。经过锻炼,他们在面对就业时的表现必定更加优秀。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下,根据我院近年来的就业情况反馈,用人单位特别是大型知名电子和IT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往往会优先选择竞赛获奖的学生。
2.3 参与电子类竞赛将进一步促进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
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赛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一些欠缺,从而发现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同时,教师在竞赛过程中总结得出的一些专业知识技能结构、培训方法和竞赛研究结论等也能够为电工电子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3 提高高职院校参加电子类竞赛实力的措施
3.1 做好竞赛培训平台的开发建设
培训平台是课题研究的硬件保证。通过课题组成员多年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分析解读,结合多次参赛经验,最终总结出竞赛培训平台应该是集电子技术、单片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和嵌入式开发系统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场所。我系在建设所主管的学院“十大文化阵地”之一“电子制作与维修中心”过程中,完全按照竞赛培训平台的需要进行软硬件搭建。我系竞赛教师团队在2010年、2011年多次在该平台上进行学生参赛前的指导和训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2010年7月的“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全国二等奖、湖北省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在2011年9月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生获得湖北省三等奖。学院还利用本平台,多次成功举办“电子技能大赛”等电子类校内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成绩证明,电子维修与制作中心已经基本具备培养我院电工电子类学生职业素质的能力。
3.2 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指导能力
教师的设计制作能力是指导学生提高竞赛能力的前提条件。要提高教师竞赛指导能力,必须采用院系教师校内全员培训和校外重点培训两方面结合的措施。在校内培训过程中,我系聘请了“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做培训教师进行指导,要求被培训教师按照往年竞赛题目进行项目实做。在校外重点培训过程中,选派实力较强的教师参加校外竞赛的相关培训,回校后传授经验。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校际交流,到具备参赛经验和成果的院校进行学习。在多项措施联合作用下,提高竞赛指导教师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
3.3 重构竞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结构
纵观这几年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可知,竞赛内容逐渐从以往单纯的模块电路搭建转向基本知识的拓展应用及创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涉及光电技术电路、555电路专集电路、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微机单片机应用以及PROTEL在绘图、制作封装库、画出PCB、布线方面的应用。在竞赛之前,竞赛组必须从竞赛需要出发,结合往年竞赛题目,从不同的课程中将这些具体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拆分、总结和重构,针对重要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重点培训。
参考文献
[1] 刘思远.2010年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战经历[J].竞赛园地,2011(5):64-68.
关键词:动漫 专业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18
动漫产业发展中,学校和企业应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不仅可以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实现动漫人才培养成本的分担,也可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现规模扩张,提高竞争力。
1 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当前,动漫人才的紧缺已成为限制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而动漫人才的来源无非来自学校教育和社会、企业培训,如何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动漫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
动漫专业是一个理论不难,而需要大量实践操作、经验积累和沉淀的行业。校企合作首先是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当教师自身已接触和面向市场时,他们也就提高了同时把握市场需求和教学的能力,可以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使教学与市场接轨,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这样教师就可以用现实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或开展实习实训,更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就可能真正带出一些课题和论文出来,而不是“生编硬造、纸上谈兵”。企业优秀的动漫专家也可以到学校中开办讲座和授课,弥补高校教师和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不足。
同时,高校教师对企业而言,基本上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性高层次人才,可以弥补企业高端人才的不足。他们可以成为企业高端人才的补充或人力储备,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灵活机动地快速整编,可以使企业能在行业衰退期收缩自如抗风险,而在复苏和发展期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扩张及业务拓展,可以提高企业对动漫产业的研发能力。
学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能力和多学科优势帮助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弥补企业知识宽度、广度的不足,帮助企业实现老员工的知识更新和提升或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不局限于动漫基本技术的培训,也包括经营理念、管理知识、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等的培训。
企业专家可以作为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员,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教育真正符合市场需求,避免学校教育与市场脱节造成的“货不对板”现象。企业也可以专门对学生进行培训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把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工作,交由学生来完成,甚至融入学生的毕业实习实训中去,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如果在校期间就积累了参与实际制作的工作经验和能力,甚至能拥有自己的作品,对未来求职无疑是最好的说服力。
企业与高校可以开展联合办学、员工培训、基地建设等业务,同时对企业考察选拔优秀毕业生充实员工队伍也发挥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2 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共享
一方面,学校和企业都拥有各自的场地、机房、设备、软件等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也投巨资建设了一些动漫产业园区、动漫产业基地等动漫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了技术研发与服务、公共技术平台支撑,建设了动漫产业公共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等;同时,对一些投资巨大、高精尖的先进设备也可由政府、企业、学校共同投资共建。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生产开发与学校教学可以共享这些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开展远程演示与教学,双方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各高校和企业自身建设资金不足的资源瓶颈或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造成的资源浪费等问题,降低了双方的资源投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
3 提升品牌、完善产业链、实现扩张,提高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使双方都可以借用对方的品牌和实力来完善和提升自身的品牌实力和影响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高校往往拥有众多综合的专业力量,动漫企业也往往拥有众多生产部门和衍生产业,且动漫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仅仅是动漫产品的开发,更重要的还有动漫衍生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与销售。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将不仅仅局限于动漫专业与企业动漫制作开发部门的合作,还可能会延展到剧本编辑的中文专业、音乐配音、舞蹈等专业,或广告、市场营销与策划、财务、网络、服装设计、电子玩具、游戏开发、食品饮料等专业和领域,有时一项业务,也不仅仅需要用到动漫方面的制作,还可能需要用到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网页设计等方面的东西。所以通过更宽广、更纵深的校企合作,大家可以充分利用双方拥有的特长,弥补自己的短板,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各自的产业链、实现扩张,提高竞争力。
4 其他
校企合作也可以开展其他方面的合作。如可以联合起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联合起来聘请国内外专家对企业骨干与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以分摊成本等。也可以联合起来在全国或区域范围内或通过网络或在学校内部组织比赛、建立论坛、开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如开展剧本、造型、2D或3D作品、衍生品开发设计或技能等的比赛,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具有广告效应,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并帮助企业筛选素材、创意和人才。因为创新、创意是动漫的灵魂,可以通过组织比赛、建立论坛、开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开放性地获取全国动漫迷的心智和创意,可以通过高校和全国动漫迷最年轻最活跃头脑的群策群力,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意和蓝本,因为只有年轻人才更了解年轻人,可以为企业测试、选择成功的卡通形象和作品蓝本,把握市场导向和需求,回避企业对作品投资时市场反应的不确定性风险,可以为企业宣传推广产品、片花试播、媒体炒作等发挥作用。
校企合作对学校和企业都是不错的蛋糕,只是合作本身也是相互体谅、理解和妥协的过程,需要理性、胸怀和改革的勇气,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参与主体都需明确各自核心利益和诉求的同时,更要,权衡和照顾好对方的利益,共同协商、制定、遵守规则,才能使这种合作坚实和长久,才能促进企业和学校双方的良性发展,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共享校企合作的甜美果实。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正规就业;Logistic回归
作者简介:郝福锦(1971-),男,江苏盐城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8-0027-05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整个社会就业模式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的转变过程中(胡鞍钢等,2001)[1],探讨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显得十分必要。张静(2012)认为“制度建设、教育机制和就业观念等是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中存在的关键问题”[2]。在目前经济增速趋缓的形势下,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缺乏竞争优势的高职院校学生将倍感结构性失业压力。本文拟从微观视角,探讨影响高职院校学生非正规就业因素的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一、非正规就业的内涵
(一)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界定
国际劳工组织(ILO)于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的概念。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彦(2010)对非正规就业的界定是“那些因在付酬、劳动时间、劳动关系、工作形态、社会保障及经营活动这六个方面存在不固定性、不稳定性或不规范性而与正规就业有性质上区别的劳动就业形式”[3]。作者认为对于这一界定的把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非正规就业的非正规性的把握。按照张彦的界定,在上述六个条件中只要满足一个就不属于非正规就业。这一点目前是具有普遍性共识的。另一个方面是这种就业是否包括“非法就业”。作者认为“非法就业”应该以两种本质不同的情况来区分。第一类是以“制假、贩毒、走私”等为代表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危害性的经济活动,这当然不应该被包括进去。另一类是不具有危害性抑或还具有一定存在必要,比如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服务的流动摊贩或某些新型职业。只不过这些经济活动还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因此具有“非法性”,但是我们又不能否认其合理性,因此,这种就业也就具有成为非正规就业的合理性。当然这需要国家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来支持,这里不再敷述。
(二)我国非正规就业的特征
1.我国非正规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非正规就业的主要渠道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这主要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企业出于运营成本的考量,大量雇佣临时工作人员产生的。二是高技能人员以及毕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产生的非正规就业。三是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的大量非正规就业岗位。
2.我国的非正规就业还处于发展壮大时期。首先,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是非正规就业大量出现的基础。其次是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对正规就业产生的影响。最后,由于经济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弹性就业已经成为就业形式的发展趋势。由于以上原因,我国劳动人群的非正规就业比例逐年增长。但是由于就业观念的影响,我国城市非正规就业的主体仍以转移劳动力为主,目前非正规就业对于城市就业人群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二、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主要从劳动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视角研究非正规就业,在中国城市化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国的就业模式将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转变,屈小博(2011)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住户数据,认为2004年和2006年非正规就业人口占城镇全部劳动者的比重为57%和58%[4];这个结果在薛进军(2012)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作者利用全国普查性数据,发现2005年我国非正规就业已占中国城镇化就业的58.85%[5]。这些研究,同样验证了“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非正规就业将成为普遍现象”(蔡P等,2004)[6]。
关于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刘矗2011)指出“非正规就业是大学毕业生的一条重要就业途径,鼓励和引导非正规就业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的就业难问题”[7];李柯(2012)认为“大学生正规就业市场的弹性变小,非正规就业规模将会持续扩大”[8];张静(2012)总结了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强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是解决大学生非正规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9]。作者在前期的研究中构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失业模型,认为非正规就业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可逆转的趋势[10],但该文同样与现有少量的研究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文献相似,侧重于演绎推理。本文尝试运用问卷调查获得一手数据,采用交叉列表分析和Logistic回归,开展高职院校学生非正规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收集
1.问卷设计。在对张静(2012)和刘矗2011)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结合谢小华(2011)关于“高校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观”学位论文的相关研究[11],设计了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非正规就业观;二是个人或家庭基本情况;三是个人学习能力情况。问卷设计还进行了一个班级(42人)的预调查,就部分措词和题项设计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便于准确表达非正规就业的含义,并用通俗的语言让调查样本更易于理解和领会。
2.调查设计。本次调查选择常州大学城高职园区的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采用分层抽样(选择了大二、大三和已经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办法,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历时一个月,共计发放问卷28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后保留了263个样本。
(二)数据分析
1.样本的人口统计信息。表1给出了被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的人口统计特征,从交叉列联表可以看出,样本大部分是女性,这与抽样地点(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的专业相关,其中文科类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财会、商务英语、物流管理、广告艺术等专业,理工科类专业包括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电气自动化、染整技术等专业。从生源地分析,样本中16人来自大城市,占比6.1%;中小城市的共76人,占比28.9%;乡镇的共92人,占比35.0%;农村的共79人,占比30.0%。样本情况大致代表了两所高职院校的生源构成,符合抽样调查的要求。
表1 样本人口统计列联表
2.高职院校学生非正规就业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变量选择及类型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认识,本文拟以对非正规就业的了解程度、当前认可程度、未来认可程度作为自变量,以性别、年级、生源地作为控制变量,以是否愿意首先选择非正规就业作为因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各变量的含义及测量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测量及含义
(2)模型构建。因变量“是否愿意选择非正规就业”为两分类变量,当Y=1时,表示该生愿意选择非正规就业;Y=0时,表示该生不愿意选择非正规就业。该生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概率P∈[0,1],令Q=ln■,进行Logit变换。从Logit变换可看出,当P从01时,Q的值在区间(-∞,+∞)上变化。由此建立如下线性回归方程:
Logit(y)=ln■
=α+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
(3)单因素方差分析。为了判别各自变量、控制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程度的显著性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先对各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单因素方差分析
注:***P
从表4可以看出,除“对非正规就业的了解程度”、“年级”两个变量的组间差异统计显著性为“不显著”之外,自变量中“对非正规就业当前认可程度”的组间差异显著性为极显著;“对非正规就业未来认可程度”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水平为0.061,“自我感知就业难度”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水平为0.084,接近显著性水平0.05。控制变量中有“性别”、“生源地”、“专业”三个变量的组间差异显著性水平也很高,分别达0.002**、0.000***和0.000***。这预示着X2、X3、X4、X5、X7、X8代表的6个变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学生选择非正规渠道就业。
(4)Logistic回归分析。在单因素方差分析基础将,将“对非正规就业当前认可程度”、“对非正规就业未来认可程度”、“性别”、“生源地”纳入Logistic分析模型,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高职院校学生选择非正规就业影响因素的回归可以看出,对“非正规就业的当前认可程度”显著性水平为0.000***,回归系数为正,表示当前认可程度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选择非正规就业;由于Exp(B)值为2.186,介于Exp(B)值95%的可信区间,说明可信度较高;更进一步,当其他变量相同的条件下,当前认可程度每提高1个单位,学生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会提高118.6%。对非正规就业的未来认可程度虽然没有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但可以定性分析看到回归系数为正值,且Exp(B)值为1.391,介于Exp(B)值95%的可信区间,说明可信度较好。“自我感知就业难度”的显著性水平为0.035*,回归系数为正值,说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感知就业难度与非正规就业意向呈正相关关系。性别(男)对高职院校学生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回归系数为负值,且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且Exp(B)值同样介于Exp(B)值95%的可信区间,说明可信度较高。生源地(大城市、中小城市和乡镇)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说明大城市、中小城市和乡镇的生源均对“选择非正规就业”产生负向影响,且均通过显著性和可信度检验。高职学生的专业与非正规就业也呈显著相关,具体而言,文科学生倾向于选择非正规就业。
三、结论、讨论与建议
(一)结论
正如蔡瑞林等(2012)在研究长三角区域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趋势分析时所言:在我国长期的城镇化进程中,非正规就业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得不非正规就业[11]。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了影响高职院校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因素,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非正规就业当前的认可程度与选择非正规就业显著正向相关,对非正规就业未来的认可程度虽然没有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但回归分析系数为0.330,说明也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选择非正规就业。二是学生对就业难度的自我感知也与非正规就业显著相关,即当学生感觉就业难度大时,其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就提高。三是就性别而言,男女性对非正规就业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实证表明男性对非正规就业负相关,而女性则刚好相反。四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地也影响毕业后的非正规就业,具体而言,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的生源与非正规就业负相关,而农村的生源则相反,愿意选择非正规就业,而年级(本文设计大二、大三和毕业后的样本)对非正规就业的选择不存在显著影响。五是文科学生较理工科学生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大。
(二)建议
1.当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接受非正规就业将长期高比例地伴随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因此,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有必要了解、接受非正规就业观念。
2.实证研究显示男女性在非正规就业选择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女生较男生更倾向于选择非正规就业,这个结论似乎于传统观念上的女生偏好“稳定、固定、长期”的工作岗位相悖,但事实上在方差分析中发现男女生在“对非正规就业当前的认可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别(P=0.0328*)。当然,这个结论与样本的选择可能有关,还需要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信度。
3.相对于农村生源而言,城镇生源的高职院校学生不愿意选择非正规就业。在今后的就业指导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城镇生源的学生进行非正规就业提供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提高学生适应职场的综合能力。
4.由于专业也与非正规就业相关,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专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理工科学生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小于文科专业的高职学生,但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理工科学生同样有可能面临结构性失业,提高理工科学生对非正规就业的认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鞍钢,杨韵新.就业模式转变: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J].管理世界,2001(2):69-78.
[2]张静.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关键问题和政策建议[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1):161-163.
[3]张彦.非正规就业:概念辨析及价值考量[J].南京社会科学,2010(4):62-68.
[4][9]屈小博.城市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贡献[J].财经丛论,2011(3):3-8.
[5]薛进军.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规模、特征和收入差距[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11):59-66.
[6]蔡P,王美艳.非正规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发育―解读中国城镇就业增长[J].经济学动态,2004(2):24-28.
[7]刘.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3):158-160.
[8]李柯.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非正规就业问题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4):67-69.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立交桥 构建
职业教育立交桥应当是一个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高职教育与本科和专业硕士有机协调、均衡发展、相互促进,彼此间不掣肘的有机整体。它打破了人才成长独木桥这一瓶颈,以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理论为思想基础,以教育社会化和办学主体多元化为基本前提。当前,在唐山市构建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一、唐山市高职教育体系现状
唐山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重工业基地,第二产业相对发达,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十二五”期间,唐山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调整,加快构建具有唐山特色的现代产业格局。改造提升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建材、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培养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随着唐山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崛起,传统产业更需要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产业结构变化和调整趋势必将对唐山人才需求产生重大的影响,呼唤高职教育的及时跟进。唐山市现有高职院校四所,既有国家骨干院校,又有省级示范院校;既有综合型院校,又有行业背景明显的院校。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前校后厂和集团化办学优势,选取动车组技术、港口物流管理、陶瓷艺术设计、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会计电算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类、计算机类及旅游管理类等专业进行单独招生,艺术设计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汽车类、机械设计制造类、港口运输类、旅游管理类实施大类招生。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开设41个专业,38个专业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便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拥有四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五个国家行业企业培训中心,组建了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招生范围覆盖全国14个省市,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273人,其中高职生7261人。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拥有工医农经类专业的综合型院校,口腔医学技术、园林技术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专业。选取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技、园林技术等专业实行基于文化测试、综合素质测试两科目考核的单招改革,目的在于选拔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特殊才能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和对口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选取财务会计类、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类进行大类招生。开办40个专业,涵盖制造、医卫、农林、财经、旅游、艺术等13大专业门类,形成与唐山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衔接,以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特色的优势专业集群。以学院为龙头,组建唐山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两大职业教育集团。学院面向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10551人,其中高职生9442人。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相结合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行业依托,开设煤矿开采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等40个专业,业已形成了以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等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格局。学院组建了河北煤炭职业教育集团,以高职教育为龙头,以高职、中职、成人教育等学历教育为支柱,以企业在职员工岗位培训和安全培训为支持,实现了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协调发展,是中国北方和全国煤炭战线具有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员工技能素质培训基地和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基地。现有在校高职生7258人。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工科院校,具有校企一体和“前校后厂”的优势,以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行业依托,集职业教育、职工培训、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以服务冶金企业为主体,以企业需求为目标的校企一体办学特色。开办19个专业,涵盖材料与能源、制造、资源开发与测绘、电子信息、财经、旅游6个专业大类,形成了以冶金技术、材料工程技术、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 计算机、财经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学院招生范围覆盖全国15个省市,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184人。
二、高职教育立交桥体系构建的基本需求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新增了大量技术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大批懂理论、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都决定了需要各种层次的中高端技能型的职业教育人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职业教育既适应经济发展,又体现学生发展理念,还要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构建高职教育立交桥体系旨在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的内外部相互沟通机制,在不同层次、类型的教育间搭建桥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构建较完整的高职教育立交桥体系,是为了给职业院校学生的继续学习发展提供条件,从而满足不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积极开辟高职以上的高等教育,向上延伸,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能尽可能满足广大青年学子的求学愿望,它是一项民心工程。人才多样化的培养路径,可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三、构建唐山市高职教育立交桥的思路
1.加大政府主导作用,规范高职教育发展。为了提高唐山教育效率,加强顶层设计,政府应该在政策层面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证中职、高职、地方本科院校在合作过程中的责权利关系,健全彼此共赢、互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大学教育与中高职教育立交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大学、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政府、学生及家长等多方相关利益主体,需要一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和规范,使各利益主体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和实现。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合理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丰富教育的类型和层次,才能实现学校、行业企业的真正结合,使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形成人才成长的多样化途径。
2.整合唐山市教育资源,合理对接不同层次。建立高职学生与大学学生双向流动机制,在学分互认、课程互通、校园文化共享、研究成果互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实现合理对接;促进高职院校校际间学生交换培养、老师互派交流、管理人员挂职锻炼、实训基地共享、优势专业群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科技服务、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作用;完善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育过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的合理衔接。唐山市四所高职院校目前均设有计算机类专业、会计类专业、旅游管理类专业,如果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共享型教学资源,那么就会使唐山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利用。有条件地尝试在示范高职院校设立本科层次,从试点开始,逐步扩大。建立中职到高职到专升本乃至研究生四个层次的纵向衔接,院校与企业深度结合的横向沟通,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多种层次选择的体制,为建设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确保人人成才提供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