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2 18:16:04
导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的意见
农村卫生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广大农民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的光荣任务。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构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是积极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谋福利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为了配合区政府、区卫生局完善我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建设,促进我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我院就此问题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供各位领导参考。
×镇位于××市东北部,与××区、××县、××区相邻,辖区个自然村,目前有常驻人口万人。××镇内有卫生院一所——×××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共个。除××村卫生所人员比较集中外,其他卫生所的人员较分散,而且××村的卫生所已经停业多日,具体原因暂不清楚。各村对卫生所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不够,农村社区卫生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我们觉得各村应把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当做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应该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卫生工作做好了,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农民问题的解决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这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农村经济结构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闻宣传 精神文明 措施
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基层人民的思想和文化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新闻宣传工作在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改善新闻宣传方式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以期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
1、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确定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但是仅仅物质上的富足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必须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之一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慧支持。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全面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新闻宣传对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新闻宣传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新闻宣传,二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新闻宣传工作是通过向基层人民群众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通过舆论的力量,传播知识、传递信息,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同时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重大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2、新闻宣传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宣传必须建立在坚持党性原则、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从而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提高,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曾指出,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作为新闻宣传部门一定要在实际的宣传工作中,讲究宣传艺术,真正的走向基层,让新闻报道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使新闻宣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三、当前新闻宣传在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闻出版业的结构失衡
当前我国的新闻出版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版刊物的质量参差不齐。例如在1999~2006年期间,广告量占新闻出版版面的40%之多,严重影响了新闻宣传的力度。我国的新闻出版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粗放式的经营思想: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产出、重规模轻效益、重发展轻管理、重外延轻内涵。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闻宣传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2、新闻宣传的公共责任不明确
新闻媒体具有特殊的社会属性,必须承担一定的公共责任。当前我国一些新闻媒体并不明确公共责任,不能将客观真实的信息及时地告知人民群众,甚至在群众中造成很不好的负面影响。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少数媒体并没有将自己的内容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缺乏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和尊重,就谈不上推动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了。
3、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水平不够
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特别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人民群众会感到惶恐与不安,作为新闻媒体必须学会面对复杂的局势和环境,保持清醒的头脑;针对突发事件的新闻宣传引导,应当在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的基础上,充分地体现媒体的权威性。但是当前我国的一些新闻宣传都无法起到缓解突发事件冲击社会的作用,甚至出现了报道不属实的情况,表现出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水平不够。
4、新闻宣传引导的目的性不强
新闻宣传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一些媒体并没有充分认识宣传的目的,没有起到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比如少数媒体开展的舆论监督,一味地夸大社会矛盾,导致社会的不和谐等,这些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不利。
四、利用新闻宣传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新闻出版业的调控
针对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强对其宏观调控,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总量过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忽视质量等问题。按照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走集约型经营的道路,要运用教育、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实现新闻出版业的健康发展。一旦发现有违法、违规现象的存在就应当进行严肃处理,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更好的服务于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2、新闻媒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密集的社会,面对复杂的各种信息,新闻媒体要主动承担起社会公共责任,引导人民群众对信息进行解读,让人民群众在获得了真实信息的基础上,还能够对信息进行分辨。同时新闻媒体还应当发挥教育功能,让人民群众建立起科学的认知结构,培养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共同的精神基础,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3、提高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
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深入群众,新闻媒体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宣传理念,一些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相和谐的虚假报道、片面报道、泛商业化报道,它们降低了新闻宣传内容的社会透明度,同时也降低了人们群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因此,新闻媒体要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履行社会责任,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做出努力,在宣传的过程中多进行一些正面的报道和宣传,减少负面新闻的报道。同时采取有力的措施巩固和提高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健全新闻机制,掌控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
4、强化新闻宣传的目的性
新闻宣传是为精神文明建设所服务的,新闻宣传的内容必须明确其目的性。通过开展一些活动使基层的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有更充分的认识,例如可以通过实施培养文明市民、净化美化市容、对未成年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整顿交通秩序等。另外,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引导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新闻宣传工作中要讲究舆论监督的方法,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夸大、失实的报道要及时的予以纠正,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新闻宣传工作要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新闻宣传,但是当前的新闻宣传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充分的克服这些缺点和不足,明确新闻媒体的公共责任,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真正服务于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①田赛男、胡建平,《面向对外开放下的浦东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2)
②陈西艳,《如何深入基层群众并提高新闻宣传引导能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2(9)
③王恒明、钱婕,《把握统一性 增强推动力——谈政治文明建设与新闻宣传工作的关系》[J].《声屏世界》,2012(9)
④陈叙、李左人,《新闻媒介与四川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国家政权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这是因为:
1、企业职工在社会群体中所占的比重大
目前,我国各种所有制、各行业的企业大大小小有上千万个,全国约有3亿多人在企业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企业的精神文明搞好了,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大头。
2、企业在全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重要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全国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如何,不仅对企业自身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全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
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既要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又要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课题和重要任务。特别是在体制转换和市场发育初期,这个任务相当繁重。现在,这方面的问题很多,迫切需要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使广大职工群众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保证两个根本转变的顺利进行。
二、新时期我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1、加快形成符合企业特点的思想文化理念。
现代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根据行业的特色和本企业的特点尽快形成自己的思想文化理念。新时期国内外的经济形势都要求企业形成和构建和谐的、创新的、团结的、蓬勃向上的企业文明,创建文明和谐的企业环境,也只有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中,职工才更有积极性,更有责任感去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贡献力量,而这正是企业得以创新最需要的软环境。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有一根绳子,任何职工都可以在发现生产中的问题时拉动它,一旦拉动绳子,日本国内和国外的所有生产线会因此而停止,没有人会抱怨生产停滞,反而大家会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以确保同类的问题不会再次出现,能够及时调整生产中的错误,这正是丰田汽车成功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的国内企业也能够做到在企业内部建立平等的、开放的生产经营理念,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多的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的机会,创造职工参与创新,改革和管理的条件,实现企业内部顺畅的信息沟通与共享,使每名职工都能成为创新和管理的主体,那还何愁企业发展呢?
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虽然粗要耗费时间和精力,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因和谐和创新而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和职工强大的凝聚力,二者形成的巨大精神合力会为企业降低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业内口碑,这是事半而工倍的。
2、强化企业管理机制,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取得实效,首先,要实行目标化管理。除了要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外,还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确立道德建设的重点和具体步骤,并使每个步骤都有章可循,力学量化其次,建立激励引导机制。精神文明建设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建立互相尊重的关系基础上,为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创造参与管理的机会,让他们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鼓励职工参与到技术创新与文明生产中来。要善于企业中发现和扶持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运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职工。
再次,是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也必须有一整套规章制度,规范每个职工的行为,要求职工不折不扣的执行。
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职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发达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提高企业全员素质,必须从每个职工的素质抓起。抓学习,以科学知识武装人。要提高职工素质,重要的是抓好职工的学习,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通过教育、培训,科技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各级教育培训,职工文化室等。抓教育,以高尚的精神激励人。通过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职工在和谐,健康,文明有序,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氛围下生活,工作。
3、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步伐,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快步伐,统筹兼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总结提炼能焕发职工激情,表现本企业特点的企业精神,利用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企业精神,广泛宣传企业目标,使全体职工明确自己的责任,真正树立起与企业共存亡的群体意识,形成企业强大的凝聚力。企业应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生产为核心,把创建文明班组,文明部门、和文明行业作为生产中的重要内容。
摘 要 当前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无论从当前,还是事关长远,都应该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要地位来抓,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在物质文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着保障作用。新华书店是精神文明宣传的“窗口“行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深刻领会《决议》精神,提高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不断增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自觉性,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充分体现新华书店主渠道地位,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树立新时期新华书店的良好形象,这是摆在我们图书发行工作者面前的实际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职工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曾产生过一些模糊认识特别是年轻职工,他们虽然知识丰富,观念更新快,思想活跃,但抗干扰的能力也较差。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勤俭建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就更为必要;同时还要加强法制教育,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通过法律教育使人们更多地从法律角度考虑道德行为,强化道德对行为的约束,进一步完善人的道德品质。教育形式要多种多样,积极地探索如何把教育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把教育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以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浓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铸造职工的灵魂,提高其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共识:人生重奉献,金钱非万能。
图书发行事业是党在思想战线上的一个重要部门,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图书发行者,要明确自己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任,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方针,学习先进人物的思想和无私奉献精神。图书发行工作者是通过图书流通为读者服务的,千方百计满足整个社会对各类图书日益增长的需要是我们的职责。我们要向广大读者积极发行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主义,有益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好书,以利于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显示出新华书店文明“窗口”的作用。
二、更新观念,适应市场发展新形势。《决议》指出:“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守旨,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各行各业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相关的窗口行业,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对职工普遍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加强岗位培训,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这使我们认识到新华书店的责任。因此,要培养职工爱岗敬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态度,改变过去新华书店独家经营的思想,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推行优质服务,建立良好形象。
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奉献社会,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图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就要求我们图书发行工作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去了解分析读者的心理活动,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有的放矢地宣传推荐图书,引起读者的购书兴趣。言谈举止要彬彬有礼,不能出言不逊。在服务过程中做到主动、执情、耐心、周到。讲文明礼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不仅会创造经济效益,也会创造社会效益。必将对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图书发行企业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把讲求社会效益作为企业的最高准则。《决议》指出:“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性,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重要影响。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接合。”新华书店如何做好这种结合文章?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书店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时刻不忘新华书店的性质和任务,坚决抵制那些内容不健康,格调低下,有损于人们心灵的图书进入新华书店。积极参与“扫黄打非”活动,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显示出新华书店主渠道的巨大威力。
新华书店要根据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狠抓优秀读物供应,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也就是,书店要把那些健康丰富,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精神食粮及时地输送到读者手中,以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使新华书店的经济效益在为整个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实现,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关键词:企业文化;精神文明;文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075-01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高职工的群体意识为宗旨,以培育新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以优化企业产品质量为目标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体系,是增强群体精神文明意识的具体要求。建立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指导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规定了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
一、健全制度、明确规范是构筑企业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
为使企业高效运转,职工有序工作,全员各负其责,企业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一经建立就具有法律效力,严明纪律是对执行规章制度过程的监督。纪律是企业为维护其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而制定和颁发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约束个人行为的规范,纪律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大发展,牵扯到多个人的切身利益,困难和问题是很多的,这就需要有领导,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那种背离中央精神,思想守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及把个人小集团利益置于国家整体利益之上的错误做法,必将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提升职工素质,充实文化生活是培养职工的必要条件
文化即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努力在企业内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加强职工日常培训。培训是每个人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先决条件。所以,在企业内就要通过各种不同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业务培训,使全体职工不断提高文化技术、业务素质,不断促进企业发展。
2、加强道德熏陶。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则,是判断人们思想行为的善、恶、是、非、荣、辱的标准。在企业内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干部公正廉洁,忠诚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教育工人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为他人服务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其次,要深入具体地进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道德教育,大力发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特别是要教育青年职工遵守公共秩序,讲究文明礼貌,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资源,随时为人民利益挺身而出。
3、陶冶职工情操。丰富、活跃、充实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对提高职工思想觉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生活包括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等项内容。文学艺术主要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典型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教育和健康的美的享受,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开展普及体育活动,是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和任务。
三、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是构筑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
生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并在发生过程中生产出质量合格,用户满意,得到社会承认的产品。生产作用于一定的环境中,环境对生产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
四、弘扬企业精神是构筑精神文明的和新举措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由企业领导倡导并为绝大多数职工认同和恪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企业精神对企业劳动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导力和约束力,能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体系,企业精神与精神文明是同一目标,同一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精神提出的要求和指导方向。
培育企业精神需要一个长时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是企业领导者自我提高的过程,又是普遍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过程;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又是推动生产经营的过程。因此,必须克服轻视企业精神的价值,搞形式而不求实效的思想行为。要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强化,不断地提高企业精神,使之成为企业的灵魂和支柱。
培育企业精神应注意:第一,要与社会趋势相适应。培养企业精神,光靠企业自身还不够,应该取社会之长,补己之短,效果要比企业关门教育好得多。第二,要与企业改革相结合。很多企业完善落实承包经营,转机健制、产品与市场直接接轨,必须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责任实现的思想基础是责任感。宣传企业精神,激发责任感、使命感,能推动企业转机健制的步伐,对生产经营步入市场,产品占有市场起到思想保证作用。同时,责、权、利紧密结合对责任感也会起到强化作用,经营者会更加深刻理解企业精神的内涵。第三,加强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培养。企业精神的培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但要靠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作为依托。要充分利用物质文化给职工以启迪和教育,让职工从有形的实物状态中汲取前辈精神财富和营养,可以激发职工自豪感、荣誉感、明确历史责任,使企业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从运动队存在的目的、肩负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来看,运动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我们必须加强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运动队肩负的艰巨任务是靠人去完成的,而且主要是靠年轻人去完成的。同时,由于体育行业特点所决定,大部分的年轻运动员,将来要面临着新的职业的选择。要使他们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当前我们的运动队伍从整体上看是健康发展的,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理想、有作为、有贡献的优秀人才。在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我们的工作在某个阶段或某个时期有或多或少的失误,或多或少的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运动队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对运动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是我们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全面提高广大运动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针对运动员实际情况,应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在运动队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我们的广大运动员真正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条真理。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牢固树立为国争光,为祖国、为人民刻苦训练,勇攀世界体育运动高峰的雄心壮志。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把精神的动力落实到训练和比赛中,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争创优异运动成绩,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运动队伍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广大运动员明白什么是爱国主义,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做到把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搞好运动训练、争创优异运动成绩相结合,极大地激发广大运动员刻苦训练、报效祖国的激情。集体主义教育就是要将热爱集体、奉献社会作为主要教育内容。热爱集体就是要热爱运动队这个训练集体。奉献社会就是要把平时所练就的运动技术战术水平和运动能力在重大的比赛中表现出来,将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范表现出来回报社会。要教育运动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防止和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本位主义、金钱至上等错误思想。为了集体,勇于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乐意为祖国的体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明确从事社会主义的体育事业最高的境界是奉献而不是索取。大力弘扬和宣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广大运动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广大运动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相结合;要与理想、技能、纪律教育相结合;要与纠正体育行业的不正之风相结合;要与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建立一支新型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文明运动队伍。科学文化素质是衡量一支运动队伍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也是加强运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在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广大运动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建立一支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符合体育事业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相比,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体系构建的步伐则相对滞后,欺诈、腐败、挥霍浪费等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正冲击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另外,全球化导致利益多元化,以及由此造成价值观的多元化,这些无不影响着当前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当前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不仅看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还看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以上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影响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所以总书记提出来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是非常有意义的,是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是我们前进的号角,它提得非常必要,非常及时。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无序的社会是不可能构成和谐的。另外,物质的单方面发展也不可能构建起和谐社会,它需要精神文明来支撑,只有人们在道德素质上得到了提升,才不会在意识形态领域迷失,才能创造出先进文化、巩固和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富国安邦。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提出,就是用文化理念来补正原有发展模式之不足,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使文化理念走向具体化、可操作化。荣辱观是“德之大端”,是良好社会风气之“大端”,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良好的文化环境。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知荣辱方能创和谐。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给人们一个明确的“荣辱”标准,使其知道何可为、何不可为,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才能创造出和谐的社会,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它规范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调节着人们的行为,使社会保持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从而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使社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关键词:社区;社区文化;建设
前言: 城市社区文化作为一种区域亚文化,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提高公民综合素质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条件下, 积极探索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而随着现代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群众已不再满足单纯的欣赏文化,被动地接受文化,而是主动要求参与到各种文化形式的实践中,这也正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这既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居民变化了的生活状况的内在要求。
一、社区文化的涵义
目前,由于理论界对社区文化的研究角度不同,因而对社区文化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各执其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观点;一种是从广义上讲,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另一种是从狭义上讲,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内文化现象的总和,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形式等。从社区文化建设的角度,后一种解释更为恰当,它为我们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以人的文明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了依据。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区文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在社区建设中,社区文化常常被作为极为重要的内容加以重视,有人甚至认为社区建设就表现在社区文化建设上。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和谐的社区人文环境,对构建和谐社区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精神依托
社区文化是城市文明的体现,属于社区精神文明范畴,它以其特殊的功能对社区成员的人格精神,对社区的整体风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区文化建设能够使社区居民在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中通过心灵的交流建立互信与互爱,有助于在一种彼此相知、相容、平等、友爱与和睦的关系中强化社区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同时,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培育居民的现代公民意识和健全的社区理念,确立关心社区和社区公益活动的强烈意识,以高度的社区责任感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来关怀社区,把社区视为自己生活的家园,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风尚。
(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的形成是由不和谐到和谐的过程,也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发挥着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各个阶层收入的悬殊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平衡,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使城市管理的难度加大等。社区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这就给社区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巨大空间。只有从社区入手,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将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才能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社区文化建设是解决社会转型期社区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以及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诸多因素的相互碰撞必然导致许多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城市社区中必然有其表现,从而使社区文化建设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社区通过开设老年学校,组织老年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和文艺娱乐活动,同时组织社会力量建立老年福利院,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和归宿。这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托。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迷信思想对市民灵魂的侵蚀,为扫除封建迷信、赌博、吸毒、黄色文化制品等消极社会因素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文化保障。
三、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路
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的阶段,积极探索和推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做好城市的社会工作,增强社会稳定,推动城市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思路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确立“以人为本”的大思路,要把“人的塑造”贯穿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整个过程的始终,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重解决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致力于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在完善管理体制方面,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但政府要找准角色定位,部门之间要理清关系。对于社区文化管理中存在的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状况,应从实际出发,进一步理顺工作和管理体制,建立符合文化事业发展规律的社区文化管理新模式,这是提高管理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效率的前提。在完善运行机制方面,社区文化发展的领导组织机制、物资投入机制、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都要制度化。
(三)提高思想认识,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社区居民主体意识与参与度
社区居民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必须不断地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文化活动内容、体现以人为本,增强社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来提高居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与参与度。举办社区文化活动主要是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关键点应体现在“服务”上。作为社区组织者在开展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时,要力求更好地为提高居民文化生活质量服务。
(四)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提升社区文化品位
社区的各种资源是社区文化建设最宝贵的条件,从某种意义来说,社区文化建设过程就是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一是组织资源,群众文化社区组织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社区组织要注重组织制度建设。二是人才资源,要通过开展社区人才资源调查和各种文化活动,积极发掘社区文化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使社区文化更具活力,更有魅力。三是设施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活动会越来越多,对文化设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政府、企业和社区组织应该想方设法增加文化设施的数量,并且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和服务质量,使人们的文化活动有去处,并得到满意的服务。
四、结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中心脱离出来,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社会)的过程,即由单位体制主导转向社区体制主导的过程。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对社区文化建设作简单化、浅薄化的理解不利于它的顺利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化,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社区文化建设理解的深入和实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和理论也会逐步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吴新叶著. 区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
[2]王颖著. 市社会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5.
[4]唐中新著. 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5]邓伟志. 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J].上海大学学报,2007.4.
[6]张珏娟. 强化责任 推进社区文化建设[N].四川日报,2009.6.
[7]陶宏斌、刘 力. 武汉和谐社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 地方发展研究,2006.7.
一、巩固基础知识,梳理课文内容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其它课程一样,都要把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放在首位。因此,中学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首先也应把巩固基础知识作为第一要义。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学,应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实际,对基础知识认真设计好适量的书面练习。练习题力求做到系统全面,重在基矗同时,练习题的设计要尽量做到标准化,促使学生思考。这样,通过完成练习题,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
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有赖于教师在复习教学课中将教材内容梳理好,使内容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复习初三政治第二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然后由教师归纳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框架: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适当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即一个内容,三条主线。并把它板书出来。从导言的提出到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构成课文的内容体系。可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的内容要点。避免了学生只孤立地掌握些支离破碎知识的现象。
二、把握重点内容,培养析题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目标,就是在保证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基本内容的同时,突出教材的重点,使学生的复习能事半功倍。由于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不能很好把握住教材内容的重点,复习过程中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能完整地表述原理内容,并注重文字上的准确性,消除学生以知而非甚知的感觉。在初二思想政治课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贯穿全册书的一条红线。对这一规律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是学好该课程的关键所在。因而,在复习课教学中一定要紧扣这一原理,抓住关键用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举一反三,使学生融汇贯通。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析题能力,是复习课教学的另一目标,因此,教师除讲授基本内容和要点以外,还应留有时间让学生去练习,并采取多样化训练的形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采用分组竞争的方式,巧妙地设计几组学生易出现错误的题型,看哪个组答得最快、最好。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判断、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三、锻炼答题技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