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

时间:2022-06-11 04:48:49

导语:在学生信息技术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思想品德;信息技术;误区;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应用,不但推动了课堂改革,而且提高了课堂质量。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性,如果老师在教学中的应用恰当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就会本末倒置,适得其反。所以,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当注意避开误区,在正确应用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方法。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的误区

虽然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课程的结合的方法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却容易出现很多失误。信息技术的多样化与思想品德的总结性语言多的特性使得老师在应用时容易出现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学生难以理解,教材内容被忽略等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老师就能轻松避开这些误区。

1.本末倒置,信息技术为主

理论上,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思想品德课是主体,而信息技术只是辅助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老师使用信息技术过于生硬,把思想品德课上成信息技术课。举例来说,老师在教《遵守交通规则》这课时,了解了课本内容后就让学生上网找交通标志,完全忽略了小学学生能力不足的客观问题,使得第二天的课堂变成老师教学生查找图片的信息技术课。引入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达到教学目标,所以老师在应用时应注意从课堂需求出发,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课堂的重点还是思想品德的教学。

2.信息放映,缺少老师教学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许多老师还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直接使用多媒体放映知识,节省了老师的教学时间。这种做法实际上效果甚微,不仅使学生难以把信息转化为知识,还有可能完全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虽然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是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难以替代,老师通过教学与交流熟悉学生的要求和掌握程度,能及时调整进度,适当延伸知识,这些是不能被信息的叠加放映替代的。老师应适当引述信息,再通过教学经验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知识点,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吸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忽视教材,过分依赖网络资源

另一种误区是老师对网络上的信息过分依赖,反而忽略了课本知识,偏离了以课本为主的教学要求。老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应该有筛选信息和整合总结的能力,掌握好学生理解课本内容并有所延伸的程度,不要做无谓的叠加,而是要有效的深入。这种恰当的应用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扩展,想象力得到提升,在成长过程中也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追求个性发展的可能。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的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形声化和表现多样化的特点使得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应用中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老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而且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这种应用方法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一种促进课堂教学的工具,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课程教学不同环节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阐述应用策略。

1.课堂导入,刺激求知欲

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是课堂设计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如果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导入中,既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对扩展思维和新课的进行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科技的意义》这课中,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每个学生扮演每个时期的人,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生活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对过去和现在的生活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地就能体会到科技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种简单的活动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创设情境,提高积极性

情境教学的方法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教学中,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通过对情境的创建,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更主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例如,在讲解关于祖国发展的一课时,通过播放由“开国大典”,“”,“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事件组成的视频短片,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极大地调动出来,接下来在讲解重要事件时学生自然能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思想教育。

3.多样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文字,动画,视频,图片等是进行教学最好的帮手。通过真实的例子,学生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内心情感被牵动,在情感开发期的小学生更容易被打动,使得教学计划能被有效实施。在《濒临灭绝的动物》一课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濒危动物影像或者图片的放映,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对本课学习更感兴趣,为了获得这些知识就会集中注意力听讲,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信息技术的特点给了课堂教学很大的帮助,使老师不再只是用板书生硬地灌输,而是换一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

4.阶段小结,总结学习经验

思想品德课的每一单元涉及不同的方面,这就使得阶段性的小结变得十分重要。在每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老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老师也能趁机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然后老师用多媒体放映总结的动画,使学生在了解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学生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和信息的延伸,有效的完成对每单元的总结。阶段小结是每阶段学习的归宿,老师采用信息技术辅助的方式既能将平时的学习串联起来,又能让学生在总结中训练综合能力和扩展知识面。

三、总结

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方式要适当,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老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避开应用中的误区,又要在不同环节恰当地结合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利用好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改善学习理念和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洪芬.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8):63-64.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教育;政治教学;作用;方案

一、信息技术对中职政治教学的作用

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被人们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它同样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工具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中职政治教学由于信息技术的加入,在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教学方式之外,还能够创建实用的资源共享平台,提升教学效果。

1.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运用科技设备将信息具体化、形象化。比如,多媒体能够将图片、声音、光效、文字等进行结合,立体地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眼中;网络技术使电脑与电脑之间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等,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同时提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平台,丰富了教学的交流形式。因此,信息技术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丰富教学形式,转变教学风格,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教学过程。

2.信息技术有利于课堂情景的构建

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力,融入到相关情景时,学生对知识文化的印象也随之加深,这正是气氛和图像记忆相结合得出的结论。在中职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前采用信息技术,再配合相关的引导问题,能够将学生带入到不播放文件的情景中,为下一步教学作铺垫。而课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将课本或者是教案中的相关知识通过相对立体的影像展现出来,使学生获得深入课本知识海洋的感受。

3.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学组织

首先,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精确地把握和对比研究,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信息总结,研究出一套适合个别学生或者相同类型学生的专门教学辅导,实现学生内心思想觉悟的普遍提高。其次,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制作教学计划,相关软件或者是互联网上的资料能够为教师改革教学提供有力的参考,确保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最后,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为下一次教学奠定基础。

二、中职政治教学在信息技术下的改进方案

1.以先进理念为指导

当今社会的中职政治教育,关乎整个中职学生群体的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以新型技术或方式进行转变和改革的中职政治教学活动中,更应当明确教学目标,采用先进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一是要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将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教学过程中的动力,提高其自我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不能将课堂看作是自己技能或者相关知识的展现平台,特别不能将信息技术的运用当成是“课堂艺术作品”的加工过程,避免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相关课件的制作上,而忽略了教学意义和目的。

2.以科学技术为手段

既然要依靠信息技术,就得相信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作用。这要求学校以及教师个人都应当立足实践,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完善信息设备,如校园网络建设等,为信息技术教学做好铺垫。

3.以高效制度为准则

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不断地规范信息技术教学活动:①设备管理制度。信息技术需要相关信息设备搭配才能完成,信息技术设备属于学校财产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关乎中职政治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并委任相关专业或特长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管理、维修。②建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总结交流机制,要求相关教学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所采用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并相互贡献和讨论经验,实现教学人员教学水平的普遍提高。③建立完整、科学、公平的考评机制。在对中职政治教师的考评中,科学纳入信息技术相关教学考评标准,并将该类考核与绩效评审结合起来,增加教师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教学体制当中拥有强烈的政治教育色彩,譬如爱国主义价值观等相关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学生由内至外获得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第3篇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6―0058―01

当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教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同时,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g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克服教师纯技术的讲解,要重视学生自学及总结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现在的技术日新月异,我们以前的计算机课主要就是信息技术教师反复地讲解,计算机教育具有片面性,过分强调技术的教学。随着计算机辅助教育向教育信息化转变,信息技术教育应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技术知识,为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克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纯技术化”的讲解,要重视学生自学及总结能力。例如,键盘鼠标的学习可结合打字游戏、纸牌等进行,让枯燥的内容娱乐化,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画图软件的学习,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们将自己最心爱的照片进行扫描,利用画图的工具再对照片进行编辑,最后将自己的作品打印出来,进行交流评比。让他们自己结合书本知识自己总结,这样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轻松地学会了画图软件的使用。

二、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中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按照新课程的标准,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际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和生活。而要提高信息素养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信息技术文化。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例如,组织学生到银行、税务、机关、工厂等参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计算机应用无处不在;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正确地使用、网上信息,增强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使他们能够在信息的海洋中正确把舵,避免青少年利用计算机犯罪。

2. 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处于一个高速淘汰与高速发展的双重状态。那么,如何在中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学到终身受益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这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及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更多地了解现阶段出现新的技术及时与学生交流,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让学生按照现阶段的技术往后慢慢自己琢磨和摸索,会取得惊人的成绩,学生将来的发展前景会更好,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确立主题,分工合作,利用网上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三、帮助其他老师,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

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要使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真正的教育教学工具,而不是为了标榜自己是“现代化教学”而使用信息技术。

第4篇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现阶段我国初中学校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只是死板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对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不够重视。不仅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长时间作用下还会削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需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述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经常会私自打开网页、玩游戏、网络聊天等。即使一些学生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也能认真听讲,但是因为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导致学生很难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即使认真听取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很多困扰,导致学生有挫败感,逐渐丧失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信心。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提升,教师需要积极找寻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保证信息技术教学成效可以满足当前教育的实际需求。

二、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探究性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探究性游戏化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能力,选择或者是进行游戏内容的设置。在学生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游戏过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感想、看法,然后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应用探究性游戏化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是教师选择或者设计的游戏要满足教学任务的需求,这与信息技术教学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在讲述利用Word制作明信片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班级全体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小组人数需要控制在4~6人之间,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明信片的制作,还需要在Word上组织文字信息对小组的设计思想进行陈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师需要走下讲台深入小组制作中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班级内进行比拼,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教师还要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明信片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阐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进行总结,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

(二)技能训练游戏化教学模式应用

第5篇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策略

一、为什么要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当今时代信息的高速发展,信息的高度以机构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高低的标准,若想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我们开展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传授给学生们获取信息、采集有用的信息、以及对已有信息的处理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信息素养,让学生们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来学生和获取一些知识,这将成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上的重要的基础能力。针对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套路和模式,教师们若想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上取得较好的成绩,就必须要深入的研究有关教学的模式和实效性。

目前有关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有几个难题:学生多,可用的机房机器比较有限,同时几个班级的学生一起上课,造成了学生多,可用的机器少,不够学生们用,很难保证学生们的出勤率,同时教师在课堂管理上也比较困难;学生们的兴趣比较淡,目前每个家庭几乎都有电脑,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相比信息教学中枯燥基础的知识,学生们对于明星八卦,游戏的兴趣更高一些,这就造成了早教师们讲解基础知识的时候,学生们的兴趣比较淡;信息水平不平衡,有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比较高,教师们讲解的知识一讲就懂就会实际操作,有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导致老师讲解的知识点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但是有的学生还是不明白,不能够同时赶上教学的进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信息技术是一门成长中的学科,这门学科中有很多需要成长的地方,教师们的教学上也有很多在等待进步的地方,我们将不能再用以前的思想来对待这门课程了,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新课标改革的机会,对于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上做出实际意义的改革,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二、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教师们来说是一次机遇,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次创新,这就预示着今后的课堂必将是朝气勃勃,必将是充满生机和兴趣的课堂。课堂的教学还是主要的教学渠道,对于广大的教师们来说,应该继承传统教学中精华的地方和优秀的地方,然后针对目前新课标要求下,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和教学生出现的问题作出改善,探索出一条适应新课标适应当今信息时展同时又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贴近生活、结合实际、协作研究、动手实践、发展个性。

脚踏实地的备课依然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中必要的环节,集体备课不失为一种共同提高教师们备课水平,共同监督进步的方法,相同学科或者是学科间有联系的教师们一起备课,为了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们可以互相讨论研究,思想交流,以便制定出更详细更有效的教学方案,可见,集体备课能够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创造高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老师在传授课程的过程当中,能够根据信息技术这门科目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理解与评价产生各种现象的问题,能够用有主有次、重点鲜明、追求客观事实的态度看待问题,解决通常是老师自己讲述结果,老师是课上的主角,同学们则是听取老师的讲解,结果很容易被忘记,不利于老师培育学生们的创新水平以及动手水平。

三、做好有关信息技术教学有关的总结工作

教师们需要及时作出教学反思,总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效果,全面并且冷静的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从未能够使得教学体系更加的完善,优化教学方案,使得学生们有更好的进步和学习的体验,让学门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说备课和上课的过程是教学事件的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能够使得之前的工作做得更完美,更有效的总结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案中只得保留的地方。

四、总结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的学习中,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并且对已经存在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和创新,不仅能够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更可以表现《新课标》的创新意义,这一过程中,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们发挥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和指导学生们一起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并且做好总结工作,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苗逢春.《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析》

[2]谢晓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信息课堂教学受益》

第6篇

1.要以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的相关技能发挥也要与学生对课本的挖掘结合。也要制定相应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同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对应。

2.实践操作性

网络环境信息技术要让学生进入实践操作,一定要让他们亲自操作实践,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不会见效,实现文本讲授和实践操作的整合。

3.信息化和网络化密切结合

学习的人要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而他们则要利用一定的工具进行信息处理,特别是对相关信息的整合处理,就是要在网络下才能实现的。

4.创造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是一个步入学校课堂教研比较短的事物,它需要不断地创新总结,不断提高理论和实践,网络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本质反映,因此要有创造性。

二、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探究

校本课程教材是实施网络教材、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开发研究与实践的载体,要依据它为内容进行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将这一内容在新型技术课程中进行尝试和探究。作为教师要积极探索,认真钻研,使这一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和结构设计建立在网络背景的理念基础上,引导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得以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新型人才而服务。因此,可以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来进行。

1.强化教师的培训

作为学校要建立校本课程的资源网站,让老师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上的优势,使所要研究的校本课程发挥网络技术,不断推进教材的出新。教师要利用网络条件下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去研究和实践校本教材,要提供合理、丰富的网站链接,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应该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库提高教师对校本课堂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及教训,形成阶段性的理论。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培训,熟悉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和实践的一般程序和要求,要懂得此项研究和其他的一般学科是有其不同的特点,强化教师这一内容的培训。要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实施措施。还要改变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主观臆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研究出有利于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的评价策略。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快速促进学生适应网络环境下微机技术校本课堂的教学效果。

2.强化学生的学习

第7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83-02

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难度在不断的加强,从而使教师需要承担的教学压力逐渐变大。而初中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做好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完成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信息技术的学习,因此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学生的培养,继而达成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

1.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所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其实就是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该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设定,以便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内容。而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将主动积极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继而实现一定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了教学的主导。利用该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调动,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也将逐渐转变。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合作和沟通完成问题的探索,所以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培养。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

2.1 合理设计学习任务。教师想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还需要提前完成学习任务的合理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学习任务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要先做好教学内容的分析,以便完成整体教学任务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分别完成学习任务的设计。而将大任务划分成多个小任务,则可以更好的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要将学习重点和难点分散在多个小任务里,并且完成新旧知识的搭配[1]。而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的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继而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的操作。同时,教师需要完成任务的分层设计,以便为学习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内容,并且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完成知识的巩固。此外,考虑到初中生的特点,教师要使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信息技术的学习比较抽象,教师想要使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学习中,还要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因为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习的愉悦的氛围,继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2]。而想要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则需要使用图片、视频、音乐和动画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完成情景的创设,以便利用这些信息元素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例如,在学习"走进图片世界"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安排搜集图片的学习任务,并在课堂上进行图片的展示、交流和欣赏。而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将更好的感受到图片的美感,继而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

2.3 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和交流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以便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要合理完成学习任务的分配,以便为学生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根据任务工作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教师需要使学习任务的小组人数确定下来,并且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优等生和差等生,以便发挥帮带作用。而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个知识点的学习[3]。解决问题时,则要求小组讨论后推举一名组员完成问题的解答。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任务中隐含的知识点和需要使用的素材,以便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例如,在开展"制作作文选"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完成材料收集、撰写和校正等任务的分工,并督促学生完成任务的讨论,以便使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4 做好教学评价。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求学生全面完成教学内容的探索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应该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展开评价,以便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需要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点。一方面,在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互评,以便督促学生通过互相学习发现自身的不足,继而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而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够养成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态度,继而更好的完成学生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在课程结束前,教师需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将学生漏掉的知识点补充进去,继而引导学生全面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4]。此外,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学内容的总结,并根据学生总结的内容反思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继而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工作。而通过开展自我总结、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等教学评价工作,则可以使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结论

总而言之,想要取得较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科的应用性问题。而任务教学法的应用,不仅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好的环境,还使信息技术的学科特性得以突显出来,所以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来讲,需要较好的设计学习任务和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然后通过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和做好教学评价开展教学,继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做好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孙树森.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分组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2:44+132.

[2] 杨文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242-243.

第8篇

一、模式的内容

教学中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讨和探索,逐步建立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一般步骤是这样的:情境引入、揭示学习任务或目标、合作探究、小组汇报和教师小结、提高或巩固练习、展示评价和总结。

情境引入是备课组通过讨论而选取的与我们的生活相近、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素材,或者直接展示相关作品,创设学习情境。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提示具体的学习任务。有时,情境引入适当,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甚至会主动提出学习任务来。

在合作探究阶段,学习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去完成学习任务,而教师备课时在这个环节上花费时间最多,我们要组织好学习资源,通过网页文本和图像、屏幕录像等方式方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帮助系统。

小组汇报和教师小结环节是让小组成员汇报学习成果,分享合作探究的乐趣,教师通过小结评价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在具体问题解决后总结一般规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或巩固练习环节是通过设计总结技巧、积累经验的讨论题或作品题,进行综合训练,从而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方法的总结,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展示评价和总结环节是对学生的观点和作品进行展示,互评互议,理清脉络,提示规律,提高学生鉴赏、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让知识和能力进一步升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模式的运用和发展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这个模式是信息技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也逐渐熟悉和适应了这种模式,并很快形成了习惯。但要灵活运用这种模式成就高效课堂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首先是信息技术课拥有特别的高科技支撑的教学环境,从2004年起我校信息技术课就全部在联结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我们必须充分挖掘这种高投入高技术所产生的各种可能性,用好信息技术。我们经常关注最新最前沿的应用技术,并利用这些技术进一步强化这种模式。比如,当我们得知,Moodle(“魔灯”)是目前世界上开放源代码、功能强大且免费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应用的信息技术平台,马上下载并尝试把它的应用覆盖到这一模式的各个过程,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次是在应用这个模式时,有一些环节可能要特别引起注意。情境引入由备课组集体讨论就很有价值,因为每个教师的经历见识和理解各有不同,究竟应该创设什么情境或者有哪些情境在本节课最有价值,必须经过几分钟的讨论才能达成一致。另外,情境引入最容易引出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情感的养成和伦理道德修养。

再比如,每节课学习任务的设置至关重要,它需要我们在充分理解课程和学情的基础上做到精心准备才能实现,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有的学习任务可能是承接上一堂课的任务,有的任务可能需要我们给学生提供“半成品”等等。在任务交待清楚以后,很多教师总是不太放心,在学生进行合作或自我探究时还是反复强调,学生会产生究竟是听教师的话还是着手去完成任务的疑问。这时,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进行合作探究。当然,各个环节也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需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智慧和教育直觉。

另外,在运用这一模式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监督、评价与反馈,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要在每个环节认真关注学生,及时表扬。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别较大,通过小组间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促进学生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同学间的相互鼓励和相互支持是合作探究成功的关键。

当然,这一教学模式并不能应用到全部的信息技术课中,也不是只要用上这一模式就能起立竿见影的效果,课堂毕竟不是工厂,工厂是以严格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要领来保证产品的质量,而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是依靠教师长年的综合积累,是师生互动的精彩!

三、模式的愿景与价值

笔者曾组织了一个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网络讨论,讨论的题目是“为什么要开设高中信息技术课”。因为有些高中开设这门课程的随意性比较大,或者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对这门课不够重视。所以,开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建设这门课程,是每一个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能不能思考这个问题本身也说明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怎样。作为一个教师,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关注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等,其实它们都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该给学生什么,我们的教学应该承担怎样的职责和使命。这是教育和教学的愿景。信息技术教师本身拥有技术优势和装备优势,应该比普通教师能够发挥更大的教育力量。因此,我们应考虑怎样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潜能,反思有哪些因素限制了我们的发挥,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反思对这一资源利用率究竟如何。

第9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信息收集、处理和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能力。当今的学生要适应信息社会化的飞速发展,就必须培养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力,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能够在信息社会生存所必备的终身学习和持久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这种素养和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必须完成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为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只有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独自处理并解决,从而增长知识。

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同时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大胆放手,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幻灯片修饰这节内容时,可先展示一个已经修饰好的幻灯片,并让学生与上一班级制作的幻灯片相比较,从而提出任务一:给幻灯片添加背景,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因为学生已经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接着展示一个幻灯片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幻灯片添加图片、文本框、音乐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法操作,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十分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幻灯片装扮得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了自信,并逐渐养成了求知探索的习惯,从而在应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点,教师要善于发掘,计算机课程集操作性、趣味性与应用性等特点于一体。例如,在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传统教学中通常先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再让学生认识、接触计算机。如果采用“任务驱动,先认识,后学习”的模式,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特点就能凸显。教师可把学生带入机房,在适当讲述一些基本的电脑维护常识后,便可引导学生思考“摆在你面前的这台机器是什么?”、“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等问题,通过计算机硬件了解主机、键盘、显示器、驱动器、开关等主要操作部件及开、关机操作。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了计算机知识。

三、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兴趣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计算机操作中,通过不断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从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效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涉及学生动手操作的范围很广,有些操作相对比较复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边讲解边示范、演示操作。学生通过教师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演示后,加以实践练习,既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

四、不断更新丰富知识,总结经验,逐步积累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接受最新的知识和理念。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教师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还应该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积极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教师能否充分把握好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是否有渊博的知识。如果信息技术课教师知识面广,基本功扎实,就能准确地解答同学所提的各种问题,随时解决处理计算机出现的各种故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要时刻注意搜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丰富自己,传授知识,让学生学到许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教师借鉴,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即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的教学思想和摸索出的经验写成记录,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通过教学实践,形成全面、丰富的教学套路。信息教师要上好课,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结,不断与同仁交流,不断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更显著。

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内因,优化外因,不断探求遵循兴趣发展变化规律,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兼顾学科特色的有效的兴趣作为培养途径与教学策略。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永恒追求的主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