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土地整理施工总结

时间:2022-07-21 20:47:48

导语:在土地整理施工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土地整理施工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土地 开发整理 项目 管理

一、引言

在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对于土地的开发整理是一种主要的手段,同时这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有计划地利用国土资源,保持耕地总量稳定平衡,目前应当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着重解决的问题。自国家、省、市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来, 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建设性工作,具有多目标、多管理层次、多管理部门的特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有很多内容,但主要是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最终的目的是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目的。我们以江苏省丰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进行探讨和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

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措施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为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县、镇两级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县长任县领导小组组长,县国土、财政、水利、审计及各镇主要负责人为县领导小组成员;项目所在地镇长任镇领导小组组长,镇国土、财政、水利、审计部门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国土资源局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耕保、规划、地籍、开发所、财务、监察等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镇两级政府及国土局领导机构的成立,一是体现了县、镇两级政府的重视,二是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现场勘查,制定实施方案

项目申报入库前,县国土资源局抽调耕保、地籍、规划、开发所、测量队等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每个项目区核定项目区范围、确认新增耕地面积、测算施工的工程量,核算工程所需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和施工方案,确保项目能够按设计方案完成。

(三)聘请专业人员,科学指导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为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能够按照省、市要求,严格程序,规范实施,县国土资源局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公司专业骨干作为技术指导,对项目的规划设计、现状图、规划图等资料进行全面审核修改,并亲临现场指导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确保了项目能够按照规划设计,规范施工、科学实施。

(四)明确分工,实行责任制

为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实行了分工负责,耕保科负责内业资料整理、项目审验工作;开发所负责外业施工工作;测量队负责项目勘测定界工作;规划科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的审核工作;地籍科负责审核确认新增耕地面积的数量及图斑变化、地籍台帐核对工作,各项工作分工细致,责任明确,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落实制度、规范实施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五制”的要求,落实项目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项目的合同制等五项制度。

1、项目公告制

项目在实施前,将项目名称、建设位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总投资、建设工期、土地权属情况、项目承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内容在项目区向社会进行了公告。

2、项目法人制

项目所在地镇政府镇长为项目法人,具体负责项目的招标、工程实施及资金使用等工作,按照项目公告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合同制的要求做好项目的实施。

3、项目招投标制

项目工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在县政府网站招投标公告栏上招标公告,按投标单位报名、资格预审、开标、评标、综合评估等程序,完成了项目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4、工程监理制

项目工程监理在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提供的监理单位备选库中指定,监理公司对项目工程实行全程跟踪监督,直至工程结束并完善一整套监理材料。

5、项目合同制

项目所在地镇政府与每一个施工单位都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确保了项目的规范实施。

(六)严格程序,强化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项目资金均建立了专门账户,由项目所在镇财政所专人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及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拨付资金,项目实施结束后财政部门进行了工程财务决算,审计部门进行了资金审计,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运行,保证了项目资金用到了项目上。

(七)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巡查制度,保障项目有序实施

为及时发现解决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新增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耕保、规划、地籍、开发所等人员组成巡查小组,做到每周到施工现场巡查一次,及时掌握、指导和解决各个项目的进度和出现的问题,查出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召开调度会,及时与各镇及各施工队沟通情况,及时协调,确保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与耕地占补平衡

耕地占补平衡,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2005-2010年丰县共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76个,项目建设总规模36894.131亩,新增耕地面积23751.7665亩,已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合格。2011年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11个,项目建设总规模2146.7625亩,新增耕地面积2014.608亩。自2006年以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在丰县共下达省以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个,项目区总规模71420.44亩,可整理面积55381.05亩,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3057.86亩,总投资8191.55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足量的新增耕地指标,为我县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我县耕地占补平衡;通过广泛实施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开发整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了土地质量,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有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通过以江苏省丰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要从总体上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进行掌握,从而进一步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总结。通过这个具体的实例可以看到我国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的前景和未来,让我们更加相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作为影响百年大计的规划,真正可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们需要长久坚持不可以忽略的“民生”大计。

参考文献:

[1] 朱凤武. 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江苏省土地学会土地学术年会.2004.

[2]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第2篇

关键词:土地平整;施工;监理

中图分类号:S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033-2

0 前言

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整理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具体行动,对促进农民发展致富,农村现代化建设,改善农村总体面貌,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土地平整工程主要工作内容为:平整区确定、表土剥离、田块平整、耕作土回覆、田埂修筑、土地翻耕等。作者通过对土地整理项目农田土地平整施工监理工作实践的总结,对土地平整施工技术和各阶段质量控制环节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土地平整施工监理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和监理控制要点,对农田土地平整施工及监理工作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施工技术及监理要点

1.1 平整区确定

放线工作要确定平整的界线,即确定田块的界线和水平格田的边界。

1.1.1 定田块界线 依据设计资料,根据划定整理区的路、沟、渠相对位置,确定田块界限。原有路、渠、沟附近的田块,依据现状图和规划图,可据以确定;用经纬仪利用坐标放线定位。

1.1.2 定水平格田(或梯田)界限 水平格田(或梯田)的大小及走向:要依据当地的种植习惯,田块划分不可太大,一般以4-6亩为好。走向宜南北向,还要考虑田边路、渠、沟的布置走向。

坚持设计、现状和当地干群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以设计划分为前提,依据现场地形优化,结合群众意见综合确定;田块划分要与给排水设施配套,与农业机械下田作业结合,与周边构筑物(桥、涵等)联系,与原有引水途径衔接。

1.1.3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具体施工条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有关资料报监理部审核批准。主要资料有:(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体系、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分阶段进度计划。(2)投入放线的专职测量人员岗位证书、测量仪器鉴定证书、测量控制点的检核成果等。(3)施工放样的数据及方法。(4)测量放线质量保证措施、技术要求、安保措施。(5)平整区的环境(如堰塘、原有道路分布等)和障碍清除情况的调查资料及处理办法。

承包单位报送上述材料经审签“照此执行”或“修改后照此执行”后,则承包单位可报送“开工申请报告”,24小时内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开工意见。

1.1.4 实施过程监理 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单位按照经审核批准的施工技术方案及保证措施施工,严格控制工序质量,执行“三检一验”制度,上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监理工程师应进行巡视、旁站、跟踪检查和记录,发现违反技术规程的行为,可采取口头通知、书面整改通知、指令返工、直至指令停工等措施。检查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措施,检查安全管理人员到位情况及现场安全文明形象。对控制点进行检核,测角、测边按规范进行,测量误差应在容许误差范围以内。检查测量放线记录,督促施工单位质量自检、专检,现场检块、格田(梯田)划分的合理性、道路通达性、连通成片性、路沟渠预留部位的测放情况及资料整理情况。反复优化水平格田范围,用灰线、小旗标识界限,联合群众、业主代表确认。

1.1.5 监理要点 放线质量监理要点:检查放线交底记录及质保资料、控制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坐标测点的准确性、田块平整范围、格田大小、田块与路沟渠的匹配性、田块内拟挖填方的平衡性。

1.2表土剥离

为保证平整后的土壤肥力,防止土地贫瘠影响农民的收益,在平整前先剥离表层熟土。它的做法是:在需平整的区域,先确定挖填界线,一般在平整区的中央,将挖方区及填方区的种植表土剥离20-30cm,推运到挖填界线处集中堆放,待土地平整后,再将以熟土还原到平整好的土地表面。

1.2.1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表土剥离前,施工单位必须依据设计和所在田块的具体情况,制定表土剥离施工计划,报监理部审批。

表土剥离前,必须在准备剥离的田块周围划定范围,确定界线。检查挖填划定范围,确定界线的合理性。

1.2.2施工检查 检查挖填界线、分界面、表土剥离堆放位置的合理性。

检查机械设备的性能指标、完好性、规格、型号是否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机械设备应及时报验,未经报验的机械设备不得随意用于施工。

检查施工过程遵守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情况。

1.2.3 实施过程监理 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进行现场技术交底。检查技术交底记录,对新进入施工区的操作手,应检查操作人员的资质证、上岗证及特种机械操作证等。

用挖机或推土机推出挖填分界面,并作好表土肥力保护工作。检查表土的剥离范围。表土剥离率应覆盖整个平整区。检查表土剥离厚度。按照规定,表土剥离厚度一般20-30cm。

1.2.4 监理要点 针对表土剥离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制定质量控制对策,确定监理工作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为:表土剥离厚度、表土剥离范围、平整挖方深度、填方厚度等。

1.3 田块平整

平整区挖填方、压实是土地平整的主要工作,是保证田块质量的重要环节。

1.3.1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田块平整前,施工单位必须根据规划设计和田块现状,制定挖填方施工计划并提交监理项目部审核,估算挖填方的数量,做到同一田块内的挖填方综合平衡。挖方及土方运移前,施工技术人员应向现场管理及操作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检查施工单位的交底记录。检查施工单位制定的土方运移计划和行走路线的合理性。特别是一块田有多个机械工作的情况下,更应该考虑周全,以免误工及影响安全。检查施工设备完好性,检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资质证、特种设备操作证等情况。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现场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1.3.2 实施过程监理 就地平整施工一般是高挖低填,外运土方应检查客土质量,边填边压。分层碾压。分层碾压厚度控制30cm,单层碾压尽可能采用同性土。顺坎碾压。在碾压过程中一般为垂直田埂的碾压,还必须进行顺田埂方向的碾压。碾压次数为田埂基础处为6-8次,田内部为4-6次。平整及碾压的同时进行平整度、高程校核,格田最大高差与平均高差相比,应小于±50mm。

1.3.3 监理要点 田块平整易出现的问题是田块不平,碾压程度不密实,原因主要是田块太大、碾压次数不够、填土太干或太湿、单层填土过厚难以碾压等。监理要点是:分层推土及碾压厚度、碾压次数、填土质量、划分田块大小等。

1.4 耕作层土方回填

农田经平整后应进行耕作层表土的回覆,确保耕作层厚度及土质满足耕作要求。

1.4.1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1)确定回填土土源及范围。一般集中堆放的表土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回覆;需要采用客土的田块,要按照路程合理、运距最短、费用最低的原则选择土源,优化土方调配。(2)控制回填土质量。耕作土壤质地应为砂壤至粘壤土质,不应为单纯的砂或粘土。对于采用客土覆盖的田块,应对客土有机质含量进行检验,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设计标准;严禁采用污染土、杂填土等。

最后,确定回填土厚度、虚土厚度、回填率及检验监测方法。

1.4.2 实施过程监理 检查表土回填的厚度。回填土厚度为30cm,回填前一定要检面高度,特别是挖方区的田面高度,不要回填了表土又因为太高而不得不将表土推走。检查深挖至风化层处的回填土。对于高处梯田有风化层甚至基岩的田块,因平整挖深大,种植土回填厚度较大。检查表土的回填率不低于90%。集中堆放的表土尽量剥离多少回覆多少。督促回填后进行原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二次检测,含有机质恢复程度不低于85%。抽检田面预留补偿沉降的虚土厚度5-8cm,保证虚土沉实后达到设计田面高程。控制好回填后的田面平整度容许偏差:水田±50mm,旱田±80mm。

1.4.3 监理要点 耕作土回填的主要问题是表土回覆厚度不足、厚薄不均、土质较差等,监理要点是:回填的厚度、回填率、耕作层有机质含量、虚土厚度、田面平整度等。

1.5 田埂制作

田埂的主要功能是田块界线的划分,同时具有挡水、挡土兼通道的作用,应做到“三度”即田埂夯实度、田埂尺度、田埂坡度。

1.5.1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要依据规划设计、现状地形及当地干群的意见,确定田埂的具置,定位前应拉线标直。田埂的基底应牢固。加大夯实力度是做好田埂的关键,故填筑土成分、含水量、杂草的含量是监理质量控制的要点。越是高埂,越应夯实基底,在划定的田埂位置每堆土30cm必须进行碾压,待达到平整高度时,再用装载机载重在顺田埂位置碾压6-8次,边碾压边增加土量,压实度不小于90%。做田埂的土质要适当,不能有杂草,不能含砂子,粘粒含量要求达到35-50%,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土料中含水量控制在20-22%之间。可用碾压、振动和夯实的办法加固,设备型号及碾压、夯实性能指标应满足要求。严格检埂尺度及坡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5.2 实施过程监理 在土地平整时,一边平整,一边填田埂基础。监督检查做埂基的土质是否符合要求,不能有杂草、砂粒,合适的干湿度。田埂基础的碾压度必须符合要求。制作田埂时,需按设计的埂高和埂宽在田埂地基上拉上田埂边缘线,人工做田埂,边做边加土边夯实,初做时可大一些。田埂边缘整修,可在做好的田埂上拉出田埂边线和坡线,用机械或人工沿边线和坡线铲平、拍实,所留田埂和边坡一定是经机械压实牢固的位置。高边坡田埂需进行特别加固。田埂顺直度及埂顶面高差应小于±3cm。田埂坎的顺直度允许偏差应达到±30mm,截面尺寸要达到设计要求。

田埂坎的密实度要达到90%以上,且不能有漏水现象。宜使用机械夯实,每层填土铺设厚度不应超过30cm,碾压后厚度一般为20-25cm。如用人工夯实铺设土层厚度不宜超过20cm,夯实后厚度一般控制在15cm。可采用土样进行土工试验及土料击实试验确定密实度。

1.5.3 监理要点 田埂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是漏水、坍塌、不直不平,主要原因是田埂土质不符合要求,碾压密实度不够、坡度控制不当、制作时未拉线。监理控制要点:田埂填筑土质、填土含水量、碾压遍数、坡度、外观顺直度等。

1.6 土地翻耕

农田经整理后应进行复犁,确保耕地表面平整度、耕作层厚度和土壤肥分满足耕作要求,适宜耕种。

1.6.1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田块平整完毕,检块平整度,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翻耕、复犁。翻耕及复犁的遍数应符合设计或施工合同的约定。

确定翻耕、复犁的施工机械及数量,确保设备性能指标满足翻耕深度、田面平整度及翻耕幅度要求。一般采用旋耕机、小型挖掘机。

确定翻耕顺序、遍数、深度、幅度等指标及质量检验方法。

1.6.2 实施过程监理 检查翻耕深度不得小于25cm,采用挖掘机翻松的田块,翻松深度不得小于30cm。采用钢尺检查,检验比例不少于格田数的10%,每格田块不少于3点。翻耕幅度不小于90%,测量翻耕面积与田块面积的比值,检验比例不少于格田数的10%,每格田块不少于3点。按照事先确定的顺序,兼顾下田与上路通道的位置,采用往复迂回方式或旋回式路线从田的一侧向另一侧翻耕,每道翻耕搭接宽度,保证轮辙(履辙)部位的翻耕。翻耕遍数满足合约要求,要保证耕作层翻耕深度、幅度及土质均匀性满足要求。兼顾田面总体坡向、平整度,适时调整翻耕指标,保证翻耕复犁后田面总体平整。

1.6.3 监理要点 监理控制要点:土壤质地、耕层有机质含量、表土厚度、复犁深度、幅度、平整度。

2 土地平整工作检查程序及要求

2.1 自检

每个单元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自行检查,并按要求进行自检,按规范表格填报自检结果、日期及检查人。自检覆盖率必须达到100%。

2.2 专检

每田块施工完毕,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由专职质检员或项目技术负责专检,专检覆盖率必须达到60%。

2.3 终检

由质检负责人或标段负责人负责终检,终检覆盖率应大于30%,合格后报送监理检查认可。

2.4 监理抽检

由监理人员实施,抽检覆盖率不少于15%,巡视率100%。

3 结论

土地整理项目农田土地平整旨在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的占补综合平衡。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人员充分掌握土地平整施工各阶段质量控制环节及控制要点,对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理很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湖北省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标准[S].

[2] DB42/T562-2009.土地整治通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S].

[3] DB42/T563-2009.土地整治专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S].

[4] 湖北省土地整理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初稿)[S].2008,10.

[5] 湖北省土地整理工程.施工阶段监理手册》(初稿)[S].2008,10.

[6] GB50319-2000.建设工程监理规范[S].

[7] 顾来水,高骏.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技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 预算编制

1 引言

土地整理作为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土地整理”以及国家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土地整理利国利民”以来,土地整理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预计国家在较长的时间内每年将投资近20亿元资金用于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整理的实践工作正在全国普遍展开。然而,对于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相关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国家于2000年启动第一批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如何使这笔专项资金合理分配到每一个项目,提交高质量的项目预算书是基础。本文通过对三批近200个中央承担土地整理项目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与总结,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期对今后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所帮助。

2 主要问题分析

2.1投资范围界定不清

根据《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结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内容主要是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其它工程;投资范围主要针对项目区内的工程。但从规划设计的完整性来说,项目区内工程措施如:田间道路、沟渠、排水承泄区的规划等都需要与区外相应工程(道路、渠系和排水沟)相连接,这就会涉及到项目区外工程的投资问题,如果投资范围严格界定在项目区内部,那么可能会因为项目区外工程的资金配套或权属等问题产生纠纷,而成为项目实施的“瓶颈障碍”。

2.2追求投资高标准

工程的设计标准受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投资规模、地形条件等因素制约,不应片面追求高标准。但某些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为了能向国家申请到较多的资金,在工程设计时往往盲目追求高标准。以道路设计为例,田间道主要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油、加水、加种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生产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山区,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田间道路的设计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低于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

2.3费用构成不够准确

由于尚未建立本行业的预算定额,目前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多是参照地方定额标准,由于土地整理工程和水利等工程在费用构成和费率计取方面有所不同,以“其他直接费”为例:在目前采用的水利水电定额中,其他直接费不仅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和施工辅助费两项内容,还包括夜间施工增加费、小型临时设施摊销费等。而土地整理工程其他直接只取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和施工辅助费两项费用,所以在计取费率时并不能完全照搬下来。不仅如此,每一个费用子项内容也不尽相同。以“其他直接费”中的“施工辅助费”为例:水利水电工程内容包括检验试验费,而在土地整理工程中通常是没有的,故我们在选取时可以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内容合理选取。在预算编制时,若不加分析直接套用,常导致费率偏高。

2.4前期工作费计取不合理

前期工作费的费率应该是一个指导性的费率,而不应是一个固定的比例,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但根据两年来的项目预算中前期工作费计取情况看,均按工程施工费的5%计。根据《办法》,前期工作费包括“项目立项审查及报批费”、“项目可行性研究费”、“土地清查费和项目勘查费”、“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费”、“项目招标费”、“工程监理费”等六项。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规模、项目区地形地貌、项目区片数、工程复杂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特殊地区的特殊因素等都会影响到前期工作费的发生额。

2.5定额科目选用不准确

定额科目选用存在重复、漏项与高套的问题。定额科目重复套用常出现在“土地平整”项目中。土地平整工程通常包括挖方、填方、运输、平整和辗压等工程。以常用的施工机械推土机推土为例:其工作内容包括推松、卸除、推平和空回,在选用该定额时,既包括了移动土方又包括了平整土方。如果选用该定额后,把这部分工程量同时又选用如“平地机平整”、“人工平整场地”等定额,就是定额科目重复套用。

2.6工程量计算错误

工程量计算错误有两个方面:一是工程量计算规则错误;二是运算错误。除了以上工程量计算规则错误外,还存在计算错误以及单位换算上的错误。

2.7预算表格不够完善

现行的预算表格中,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表格较繁琐,而费率表格又过于简单。

3 建议

3.1加强土地整理相关政策法规和岗位技术培训,提高技能

项目预算是集技术、经济于一体的业务工作,它要求预算编制人员既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技能,也是要懂得相应的政策法规。土地整理在我国是一个新的行业,同其它行业相比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加强政策法规学习和技术培训尤为重要,特别是加强对新《土地管理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和《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学习和预算员的岗位培训。

3.2实行三级复核制度,减少差错

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性强、牵涉面广。由于编制项目预算的复杂性,加上编制人员自身的局限性,在编制过程难免会出差错。三级复核制度是指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机构负责人三级复核,可消除或降低此类情况的发生。一般来说,项目的负责人的复核偏重于对原始数据的合理性等方面的复核;技术负责人则偏重于对定额套用与换算,取费标准方面的复核;机构负责人则是对前二级复核的再复核,着重把握对整个编制过程的操作程序、工作方法等是否符合政策法规。当然,实际复核过程中是相互交叉的和灵活机动的。

3.3尽快对《办法》进行修编,完善《办法》

为适应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和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规范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的编制,确保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国土资源部颁布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办法》执行以来,有效的指导了国家投资中央承担和地方承担的土地整理项目的预算编制工作。然而在实际的预算编制工作中,《办法》仍存在着不足之处。尤其是在投资范围、拆迁补偿标准等方面要具体和明确,以便于操作;费用构成的合理性与相关费率的计取尚待进一步研究、预算表格过于繁琐、预算编制如何适应招投标制的引入等还需要完善。

3.4尽快颁布土地整理定额标准,填补空白

土地整理的内容既涉及水利水电、道路工程、建筑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具有跨行业、多学科和多技术的特点。因此,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的编制具有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由于目前没有土地整理行业定额标准,在编制预算时要参考多个行业的定额标准,每套定额标准多不相同,因此给预算编制人员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在取费时,不易掌握。如果有了本部门的行业标准,定额标准可以针对自己的行业特点设立一些适合土地整理工程的定额子目和费用项目。例如“平整土地”相关的定额子目,目前其它行业中关于“平整土地”的定额不太适用于土地整理工程,由于目前没有可以参照的定额子目,“平整土地”工程的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和准确,不能有效指导土地平整工程的资金分配和施工。

第4篇

关键词:综合整治;技术复核;程序;要求

一、材料接收

(一)项目承担单位申请技术复核应提交以下材料

竣工验收申请(附初验报告)、项目的竣工报告(施工单位、业主单位)、项目批准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及工程变更相关材料、项目的招标有关材料(项目公告、中标通知书)、工程监理总结报告、项目财务决算报告、项目建设情况表、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项目投资预期效益表、项目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项目的竣工图、整理后的现状图、有关影像资料。

(二)项目承担单位申请技术复核应备查的材料

1.有关的协议、合同。主要包括招标委托协议、施工合同、监理合同、设备的采购合同等。

2.招标投标的有关材料。主要包括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招标的过程资料(投标人数量、答疑文件、开标情况、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

3.工程监理有关材料。主要包括项目监理规划、工程所用设备和材料的合格证、施工日志、隐蔽工程记录、分项分部工程评定表、监理月报、监理工作总结等。

4.土地权属调整情况报告。

二、材料审查

(一) 规范性审查

1.验收材料、附表均应按规定盖章。

2.初验报告。内容及要求如下:①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立项文件、建设计划文件、可研和规划设计单位名称、预算总投资、审核后资金情况、项目承担单位名称、招标机构选取方式及名称、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选取方式及名称;②项目建设任务包括:项目区位置、建设规模、规划新增耕地面积、项目规划设计工程量项目变更情况;③项目竣工后实际完成工程量包括:规划设计及变更设计内完成的各工程数量、质量、面积、材质、规格尺寸等情况,其中隐蔽工程情况也要标注清楚;④工程建设质量情况包括: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综合分析完成的各工程质量情况;⑤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财政审核资金情况、项目中标资金情况、项目竣工后实际发生资金情况;⑥土地权属调整落实情况。

3.监理总结报告必须反映隐蔽工程及各分项工程土、石、混凝土等方量情况,需对各标段完成的工程数量进行分项认定。

(二)一致性审查

文字、图、表、数据等前后应一致,特别是施工单位竣工材料中完成工程量、监理工作总结确认工程量、初验单位验收工程量应一致。如果竣工验收资料的内容不一致,应进一步与报验单位、监理人员核实,在无法确认和不能提供证据情况下,原则上按最小的数量确认。

(三)完整性审查

对竣工资料的完整性进行核对,批准文件、规划设计、竣工报告、竣工图、监理资料以及相关的附件、批复等材料齐全完整。

三、实地核查

(一)准备工作

外业复核人员提前做好实地核查的准备工作,确定实地核查的时间、地点、路线、指界人员、测量人员、车辆、测绘仪器等事项,提前通知承担单位和测绘单位。受委托的测绘单位将电子版竣工测量图进行整理并导入测绘仪器,作为位置导航和核实的依据。

(二)项目区位置和范围核查

通过测量仪器导航功能检查竣工测量图与实地的项目区边界、地类边界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竣工测量图准确,不一致要根据实地进行位置和范围实测。

(三)工程质量核查

1.测量的工程名称及编号要求

应按规划设计的名称进行编号。规划设计未编号的,应以标段、工程名称、排序号组合的方法进行编号。

2.线形工程测量样点选择方法

应选有代表性且均匀分布的点,有明显的变化应增加测量点,并取其算术平均值后确定。一般情况下,沟渠、道路工程长度在500米以内的不少于3个样点,超过500米的应对沟渠断面尺寸、道路工程宽度增加测量样点,每500米增加2个测量样点。

3.测量的工程类型应按规划设计记录

四、内业处理

(一) 实地核实结束后,测绘单位应尽快绘制技术复核图,撰写技术复核测量报告。测量相关人员签字、盖公章,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技术复核测量报告包括任务概况、执行标准、测绘方法、测量结果等内容。测量结果包括项目完成情况、工程及地物情况。项目完成情况明确本次测量项目区总面积、建设规模、不动工面积及项目区内各地类面积;工程及地物情况明确各工程名称、数量、规格尺寸、结构形式。

(二)技术复核人员根据现场核查情况,检查测量单位提交的技术复核图、测量报告,编写技术复核报告。

1.首先检查复核测量单位提交的技术复核图、技术复核测量报告是否规范;

2.将技术复核图与原规划设计图及现场照片对比,查看技术复核图是否真实、准确;

3.检查技术复核图的各工程情况与技术复核测量报告的数据是否一致。

(三)技术复核人员选取照片,编辑形成技术复核照片。要求如下:

1.每个工程类型至少要选取1张照片;

2.选取各工程的典型相片。

五、提交成果

(一)技术复核的成果包括6项:

技术复核的成果包括6项:技术复核报告;技术复核情况表;项目实施前后各地类面积对照表;技术复核测量报告;技术复核照片;项目工程情况表。

(二)技术复核报告经审查批准后,在技术复核报告、技术复核图、技术复核情况表、项目实施前后各地类面积对照表、项目工程情况表上盖章、签字。技术复核人员出具4套正式成果,复核单位留存1份,承担单位2份、市局1份。

六、材料归档

技术复核人员将申请复核材料、复核成果材料存档。包括承担单位申请技术复核的申请、立项批复文件、规划设计及预算、工程监理总结报告、项目的招标有关材料、项目的竣工图、整理后的现状图、初验报告等材料,以及技术复核形成的技术复核报告、技术复核图、技术复核测量报告、技术复核照片等材料。

第5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土地整理; 成本管理; 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124-01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提上重要日程并正在逐步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农业,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当前水利改革不断深入,水利施工企业已推向市场,其目的在于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能力。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水利施工作为公益性行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改革、强化项目管理体制,其重点是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工程项目成本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招投标、签订合同、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竣工验收和竣工决算全过程。

当前,国家加快农村建设步伐,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较多,主要有新建农田沟渠、灌溉提水站、过路桥涵、喷灌机井,清淤塘坝、土地平整和灌区其它配套设施等内容。它不同于一般的水利工程施工,其特点为施工范围广,工作内容繁琐,战线长,尤其在工期上要求极为严格,不能影响来年耕种。如何组织施工,做好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加强项目成本控制,使之项目利润在原先基础上趋于利益最大化,便是要探讨的问题。

一、掌握工程信息,做好投标工作

工程投标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期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项目投标前的有关信息,包括项目业主机构设置、工程性质、工程投资渠道和资金来源情况、主要施工内容。以决定是否参加该工程招投标做出综合分析。确定参与工程投标,便要根据招标文件规定和业主要求,准确计算工程量,了解当地的主要材料价格、设备投入情况,分析人力、材料、设备、水、电、安装、机械费、管理费、税金等成本,结合企业自身利润目标,做出合理报价、编制投标书,完成投标工作。

二、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组成及控制

工程施工成本指为完成工程项目的全部施工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管理费、临建费等。

质量目标的逐步实现是成本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施工过程中运用最佳施工组织设计来指导施工,对工程质量从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三个阶段严格加以控制。

1. 开工前组织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

2. 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3. 把好施工准备、开工、原材料质量、设备情况、检验器具、管理人员到位情况。

4. 严格落实“三检制”。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施工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加强施工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化企业管理的根本。因此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不同于一般的水利工程,其具有一定的特点。对于其施工成本的管理,应根据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工程预算分解、资金管理以及基础管理等方面进行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编制阶段成本目标,促进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控制、减少施工浪费以及不必要的支出,增加项目经济效益。

三、成本控制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的施工,因施工战线长,投入人工较多,人工费的支出在成本费用中占有较大比重。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当地用工行情及细化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合理用工,同时制定激励措施,使用工效益最大化。

材料成本在项目中比重最大。需准确预测市场行情降低采购成本,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和质量,认真计量和质量验收都是降低材料成本的关键。

根据工程内容和施工情况,合理配置机械,同时做好机械维修保养工作,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维修成本,避免窝工延长工期。

四、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项目利润趋于最大化,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存在管理上的普遍误区。

首先成本管理应是全员参与、渗透于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其目标成本控制要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其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包括财务会计人员。实际普遍存在施工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混杂,看似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实质上无人承担成本管理责任。所以必须建立责任权利相结合的成本责任考核制度,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其次,如何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制定出可操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据十分关键。不能简单地按照其他水利工程施工经验中的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项目特点、现场环境、施工条件等。

五、成本控制对策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应渗透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根据施工承包合同和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合适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对施工过程涉及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进行记录,并做出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仔细分析材料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

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正确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尤为关键。编制施工技术上先进合理、人员安排上精良的施工方案,并均衡合理安排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分项工程的进度,安排中要考虑原材料的需用量和库存量,杜绝材料积压、闲置、浪费。重视施工准备工作,按照工程项目合理的程序排列施工先后顺序。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合理调配,力求提高机械利用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第6篇

关键词:广西大石山区;土地整理;措施;

Abstract: in the guangxi DaShiShanOu, because the land resources are limited, must use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means, in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roads, forests and comprehensive rearrangement village, increase effective cultivated land area, improve the land farm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void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improving the rural population production, life and living condition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land consolidation DaShiShanOu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guangxi DaShiShanOu; Land consolidation; The measure;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地整理并不是由中国诞生的概念,而是已经在不同国家取得成效的一种土地治理措施。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土地整理也赋予了不同的内涵。由于每个地区的土地性质及地质情况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只能因循当地的地质情况提出相应的土地整理方案。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将土地整理的重点定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以实现土地规划的目标。而日本则更注重土地的整备和复垦,韩国则更注重土地的调整应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之后,土地整理在我国的实施变得有法可依、发展迅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土地整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土地整理是指为了改变地块零散、穿插的自然状态,改良土地性质,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整套调整土地权属、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整治措施。一般而言,可以通过行政、经济、法律以及工程技术、生物活化等手段来进行。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归并土地零散的自然状态,调整农地结构;②平整不规则的土地,改良种植土壤;③对区域内的道路、林网、沟渠等配合设施进行综合规划及建设;④归并自然村及农村居民点、合理第三产业及乡镇企业用地;⑤退耕还林及复垦荒废土地;⑥重新划定地界,确定土地权属;⑦利用生物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⑧治理荒漠化、干旱化、盐碱化等不良地质情况,开发可用耕地。

二、近年来广西土地整理的实施情况

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决定在天等、大化、都安、马山、隆安等五个以大石山区地质为特征的县份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建设总规模14310公顷63个(乡镇)的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371公顷。至2010年项目结束,审计调查结果表明:2008至2009年,大石山区五县认真落实自治区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方针政策,及时制定了大石山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以及有关项目实施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把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严格执行依法管地、集约用地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广西大石山区的土地整理项目还是存在以下不足:①未按规定管理使用专项资金。有1个县将历年暂未拨付的项目资金分批定期存入银行,并将定期存款所得利息110万元缴入县级国库,属专项资金违规操作。②有4个县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未能按照要求完成竣工验收。③部分项目设计招标混乱、完工项目未达到原设计要求,其中不达标项目有179个。④有17个完工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必须整改才能满足竣工验收要求。⑤虚报项目列支费用,例如个别项目将原先集资修建的水渠和水利设施虚报为新建农渠列支。⑥施工单位管理混乱,向当地群众收取费用。

三、大石山区土地整理措施要点

针对已经完成的大石山区土地整理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总结后,我提出一下控制措施及实施要点。

1、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不能一味贪多求快。

各县及地区均应针对自身的土地建设情况进行土地整改项目的安排,将自治区下达的任务进行优化排序,以最有效的人力、物力及各项资源投放到项目建设中,不能一味贪多求快集中建设项目,也不能一味拖延缓建慢建造成资源浪费。

2、重视土地整理的设计及优化,加强土地复垦,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主要目标。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把土地整理与新农村的规划发展结合起来,先摸清当地土地的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合理的协调统一和效率最大化,其中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整个土地整理的最重要目标。但是实际上,很多政府部门、设计及施工单位重数量轻质量,导致项目工程质量低劣,存在占优补劣、开发不利等情况,甚至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二次破坏。因此,土地整理工作应该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才能让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得到体现与发挥。

3、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权益。

土地整理必然同步关系着田块重划、房屋拆迁、迁坟腾地等问题,而这些都和当地农民的实际利益息息相关。但是有些土地整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改变田地地块凌乱分散、水利设施老化等情况,进行强行规划建设,强制农户拆迁防护、填埋鱼塘、搬迁坟地。这就破坏了农民的正常利益,造成了当地农民的反抗情绪,也使得本来一件有利于民的事情变得怨声载道,导致项目规划建设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土地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保证,也农民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土地整理工作中,一定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民参加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一直明确以农民自身的农业利用为重点,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实施相关的策略,在保证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的手段将劣质更低其转化为整齐、规则、能使用于集约经营的土地,达到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要求。

第7篇

关键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问题;对策

1. 复垦的目标任务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本工程设计资料,结合公路建设实际情况,“统一原则、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用途。

2. 内蒙古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

2.1 耕地的保护意识不强

一些单位和个人保护耕地的意识不强,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持怀疑态度。认为经济要发展,耕地总量逐年减少是必然趋势。在非农建设用地方面还没有做到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也没有把补充耕地的费用列入非农建设总投资成本之中。因而,在一些地方还未把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作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2 复垦规划不科学

县乡级《土地复垦规划》属微观规划。按修编时要求,规划期内的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必须定量定位和定性。可见,一时的修编对今后十几年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的具体地块和数量就确定下来,显然其科学预见性和指导性就有一定问题。一是定量方面,规划期内,全区新增耕地的51%要通过土地复垦开发和农田整理来实现。

2.3 复垦开发资金未实行专项管理

现阶段虽然大部分的地方政府每年都会讲部分资金投入到土地复垦当中去,但是这种资金的投入缺乏系统性的统一管理,仅仅是依靠工作人员的自觉安排,对于资金的来源以及走向等都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管制度。

3. 内蒙古土地复垦质量要求

第一,充分利用现阶段的地理位置以及已经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第二,合理确定拟复垦场地的坡度,同时确保场地的稳定性,在确定稳定性的过程当中需要参考同类的岩体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岩体的坡度不得大于5°;第三,复垦场地所需要的覆盖材料应该是环保材料,不能对自然环境造成侵害,如果覆盖材料当中含有有害物质,则应该采用多种措施去掉覆盖材料当中的有害物质。此外还必须设置一层隔离层;第四,采用多种措施控制复垦场地的水土流失。第五,合理布置复垦场地内的交通道路。

4. 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

4.1 及时修编规划,指导复垦开发

做好规划是复垦开发的最核心内容,只有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的指导规划,才能促进土地复垦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也对本市今后的土地复垦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复垦规划》的修编,首先明确了在规定的期限内新增加的土地总量应该保持不变,同时减少宅基地的面积,从而使得耕地的数量得以有效增加。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农田的整理力度,从而使得土地复垦的有效性得以增强。

4.2 提升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效率

土地复垦以及农田整理必须要以持续的大量资金为基础,因此做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对于土地复垦具有非常重要的一样,首先应该拓展资金筹集的渠道,在吸引农民参与到土地复垦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制定多种政策,吸引农民的资金投入到土地复垦当中去。

4.3 处理好新增耕地指标的使用与耕地占补平衡的关系

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的目标就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建立耕地开垦储备制度。根据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的原则,为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及时提供用地服务和用地保障,各镇应超前组织耕地的开垦,储备一定数量的新增耕地,用于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充。

4.4 注重工程技术措施的综合施用

在进行土地复垦的前几年当中,可以考虑种植一些豆类植物,利用豆类植物的固氮作用,改善土壤,也可以采用混合播种的方式,将不同生长周期的植物进行混合播种,但是应该考虑不同植物之间的竞争影响,不合适的混合播种对于植物的生长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5. 土地复垦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在进行土地复垦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控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需要将工程建设与土地复垦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将土地复垦纳入到整个项目当中去,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土地复垦的实际要求,一边建设一边复垦,兼顾经济与环境效益。

5.1 预防控制原则

(1)、复垦与工程建设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荒地、劣地的原则

在生产建设方案的编制过程当中应该充分考虑土地复垦,同时还需要制定二者之间同步发展的协调方案,在项目生产的过程当中,还需要节约复垦土地的使用

(2)、源头控制、防复结合、节约用地的原则

从源头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减少土地的破坏,同时也应该采取多种预防措施,防治土地被破坏,此外,还需要节约土地的使用量,将土地的消耗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之内。

(3)、采用先进的生产及复垦工艺的原则

施工及复垦工艺的先进与否,是减少损毁土地、降低复垦投资的关键因素,认真总结邻近项目区的复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本项目的复垦措施。

(4)、实施边建设边复垦,加快复垦进度的原则

在进行公路建设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对损毁的土地进行及时的修复处理,则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断扩大的破坏,因此,工程建设与土地复垦必须要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短土地的损毁,并加快生产力的恢复。

5.2 预防措施

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根据该项目生产的特点,拟采用的预防措施为:

(1)该项目具有较大的取土量,同时取土也较为集中,并离乡镇较远,对公路以及周边土地的损毁效果相对较低;(2)在施工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对土地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布置施工道路,并进行规范施工,避免随意挖土的现象产生,同时车辆也尽量行驶在施工道路上,避免植被的损毁。(3)在公路、桥梁建设中,路基土石方工程所占比重较大,所需劳动力和C械设备较多,为节约土地,利用弃土移挖作填,减少运距是一项减少损毁土地的有效措施。

5.3 监测措施

复垦监测主要是对复垦项目复垦工程的动态管理,它贯穿整个复垦过程中,而不仅仅是对最终复垦效果的总结。复垦监测包括措施是否合理、是否创造了植物生长的良好立地条件、植被品种是否适合当地生态条件、资金是否符合实际等情况。根据本方案拟采取的复垦措施,将本次复垦区设置成为13个监测图斑。主要对复垦工程措施进行监测,主要监测复垦措施的可行性、复垦效果、复垦后的植被成活、覆盖率等,保证复垦措施的有效进行,对不适宜的复垦措施进行及时更改。

5.4 管护措施

在整个管护阶段,最重要的管护时期为植被最初种植时期,土地复垦应该遵循“种植一点、改良一块、合理保护一大片”的基本原则。通过研究之后发现,在复垦区当中,最主要的灾害在于风沙、病虫害等灾害,同时在土地复垦当中最重要的抚育重点内容为做好相关苗木的防冻措施,同时还需要做好防风措施,此外还需要合理防治病虫害。主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幼苗松土后,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同时在幼苗期或者干旱时期应该加强灌溉,在播种的第二年,对于确实的幼苗需要进行及时的补种。第二,种植应该安排在较为合适的季节当中,同时应该保证在进入冬季之前幼苗已经基本成熟,对于部分抗冻能力较差的幼苗,还需要采取保温措施,确保幼苗的安全过冬。

6. 结束语

土地复垦对我国的国计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运输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土地复垦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地复垦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土地复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各种负面效应进行有效防范。

参考文献:

[1] 张继栋.土地复垦方案报备流程进化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2] 周玉伟.损毁土地复垦潜力及效益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第8篇

关键词:3S测绘技术;土地整理;应用;流程

Abstract: Land consolid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land use efficiency, although our country vast land area, but China's large population. How the limited land to provide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a large population in China, it is placed in front of land resources staff problem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3S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land arrangement in China widely, below the 3S technology as well as its in China's land consolidation process applications are introduced.

Keywords: 3S technology; land consolidation; application; process

中图分类好: P236

0 前言

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数的29%,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人均土地的1.8%、2.4%、7.0%和21.0%。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即一多三少)是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3S测绘技术利用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是我国当前急需采用的方法。下面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和论述。

1 基本概念

1.1 3S测绘技术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的“3S'’一体化技术已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RS、GIS、GPS为基础,将RS、GIS、GPS三种独立技术中的有关部分有机集成起来,构成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

1.2 土地整理

为改变地块零散、插花状况,改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环境,而采取的一整套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权属的综合措施。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主要内容有1.采用工程生物措施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修筑梯田,整治养殖水面,规整农村居民点用地;2.建设道路、机井、沟渠、护坡防护林等农田和农业配套工程;3.治理沙化地、盐碱地、污染土地、改良土壤、恢复植被;4界定土地权属、地类、面积,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

2 土地整理潜力调查

土地整理潜力调查过程中,一般是采用以1:10000的土地图为基本图纸,然后通过野外的实地探查工作来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准确化。但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基本图存在着编制年代过久、编制水平较低、测量精度较差等问题,对现场环境的现状反馈并不理想。所以在以往的工作过程中,通过传统方式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精度差。近年来我国开始采用先进的测绘方式来进行土地整理潜力调查工作。RS(遥感)技术能够很好的满足工作要求,因为遥感技术的集合分辨率在近年来可以达到5m,这样对于大面积土地的调查来说,工作量就会比较小,工作时间相应也会缩短。在对土地整理潜力调查过程中,RS技术能够充分提供土地潜力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来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综合判断和审查出土地整理潜力。而且RS技术所获得的信息一般为计算机内的数字信息,比较方便后期的处理工作。

3 土地整理规划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很好的提供土地后备潜力信息,可以在土地整理规划过程中提升规划的技术性、合理性。通过对土地地表信息进行数字化建模(DTM)的形式,可以在数字模型上对土地进行综合的整理规划,同时可以通过其他特殊条件进行数字化加入的形式来有效的形成合理规划,避免人员计算、设计、规划过程中的繁琐工作量。GIS系统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实时更新来有效的保证数据库中地理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GIS系统是一个多方面的信息数据库,其中包含了气候、地质、水文、自然灾害、经济情况、社会情况等资料,所以在规划过程中,所需要的大多数数据基本都可以在GIS系统中查出,相应的方便了规划人员的工作。

4 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项目通常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都可以应用3S测绘技术对其的工作量、工作准确性、经济性进行很好的提升。

可行性研究阶段就是上文所述的土地整理潜力调查阶段,在这个阶段虽然可以通过当地土地局的图纸作为基本图纸,但是部分项目对整理的精度要求较高,这样就需要用GPS进行图纸的精确测量和定位,来保证项目场地的边界、控制点等部位的准确性。但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项目场地内的的面积、长度、高程、部分结构物尺寸等要求精度都不是很高,所以可以通过一些便携式的GPS测量仪器,来对现场的一些土地边界线、道路、农业灌溉沟、电力设备等进行测量,这样一方面满足了测量的精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减少工作量。便携式的GPS测量仪虽然测量精度不是很高,但是大多数情况都可以直接采用,部分要求精度稍高的可以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相关的平差处理就可以采用。

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阶段时,对项目的面积、长度、高程等数据的精度要求比较高,一般都会采用1:2000的全要素地形图作为基本图纸,所以在规划设计阶段可以通过GPS进行测量的方式,来进行控制点测量。然后根据控制网利用全站仪进行细部测量,得到精确度较高的现场数据。在测量过程中,要对重点结构物进行高等级测量,例如桥梁、隧道、涵洞、水库、大坝等。规划设计阶段除了要求现场的相关测量数据外,还需要一些社会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通过GIS系统进行采集,然后综合各类数据进行规划模型的设计,然后经过筛选来确定最后的合理方案。

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阶段,主要是对项目实施前的土地进行全站仪、RS等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资料处理。然后在施工之后也要进行相关数据资料的采集,进而进行对比,通过数据模型的建立,能够比较有效的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工程量进行计算,而且比较容易计算出项目的经济投入。

5 土地整理运营

土地整理项目完成之后,对于后期的运营过程中可以通过GPS来对一些重要的结构物进行监控性测量。另外RS系统在运营过程中应用比较多。RS系统可以比较准确实时的反映运营区内的耕地、湿地等变化情况。

RS系统在运营区日后的相关环境、气象、地质灾害等进行预报方面也有比较大的优势。另外GIS系统在运营过程中也比较方便对土地的工作性质、使用权等进行比较好的分配。同时可以通过对电力、灌溉等资源的良好分配来达到运营区内部所有的土地都能够达到比较大的生产力。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GIS、RS、GPS等测绘技术对区域内部的相关情况进行数字化,然后通过汇总和总结工作,能够很好的形成相关项目运营报告,来直观的判定土地整理工作的效益。

6 总结

土地整理能够提供比较好的土地利用率,但是在其进行的过程中,由于面积达、工作量大、工作精度高等情况,比较耗时耗力。3S测绘技术(GPS、RS、GIS)能够提供很好的数据化、信息化的工作模式,同时可以比较优质的完成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相关任务。对未来来说,3S测绘技术应用到土地整理工作中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相关论述,能够为广大的土地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对本文中论述不足之处,希望其他工作人员能够予以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 朱翔,陈英义,李道亮..3S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初步应用设计[J].农业与技术,2012, (5):67-68.

[2] 周利利,施贵刚.3S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2):18-19.

第9篇

首先拟定一份详细的企划书和设计图,这样工程的开展就有了方向和目标;然后,由于现实状况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计划跟不上现实情况的变化,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计划作为基础,根据情况对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努力做到理想的效果,保证园林工程施工能够顺利的开展,为城市建设增添美丽的景物。

2园林工程铺装施工的工作准备

2.1做好施工前材料的准备工作

对一个工程建设项目来说,材料是工程施工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材料,就无法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完工后的建筑物的质量,所以在园林工程开工之前应该先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并且严格检查材料的质量安全,根据施工的条件及要求,做好预算工作,确定所需要的材料种类以及材料的数量大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2对施工的现场进行考察

在准备好施工材料的基础之上,接着对园林施工的现场进行测量放样,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初步的估算之后,在比较特殊的地方要进行标记,关键地方要用有标志性的物体进行标示;在地形的审核方面,对要进行施工的场地进行仔细的确认与审核,对于园林工程施工不利的地方,进行充分修改,排除施工的干扰因素,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3对施工场地进行整理

在施工开始前,对场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整理,将施工场地中的废品、垃圾等及时处理,避免影响施工的进程,对于土壤牢固程度不高的地方进行加固处理,以避免园林工程建设完工之后出现倒塌问题,既对环境美观产生影响也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在施工开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会对施工的顺利进行带来很大的帮助。因此,工作人员应当高度重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园林工程铺装的施工技术分析

3.1路面施工的技术要求

路面施工的第一步是先使用碎石来摊铺路面,这一过程要求摊铺的路面上不能有腐烂的植物以及泥土,另外摊铺的材料有2种,但是在摊铺过程中一定不能混合使用,以避免铺成后的路面软硬不同,并且碎石摊铺路面一般都是人工进行的,选择材料时,尽量选择大小相同、厚度相当的碎石块,完成摊铺工作后,对路面进行清扫,以保证碎石路面干净整洁。

3.2侧石安装和水泥基层的施工要求

在侧石安装施工前,应该对地面进行平整,保证地面的平整度一致,不能出现凹陷和突出的地面;在对侧石连接部分进行安装时,应该对空隙和间隔之间用混凝土填充,以达到石块的稳定性,避免倒塌,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并且在侧石安装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重安装位置的恰当,注意园林整体的美观和美感,给人以整体美的享受。在水泥基层施工方面,对材料比例的配置要求十分严格,在进行材料混合时,也应该充分搅拌,对于搅拌的力度也应该符合要求,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度,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施工的间歇期,应该注意保护施工现场,避免人为的踩踏与破坏,保证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在相应的施工材料要求方面,注意温度的变化对施工的影响,避免夏天和冬天这两个极热和极冷天气对施工带来的影响,通过人为控制温度,保证施工顺利、有效地进行。

3.3铺装艺术方面的施工要求

在进行铺装施工之前,应该先设计好铺装的花样,选取不同的颜色,选择合适的图案以及面积,做好尺寸的计算;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图案的需要将已经选择好的花样一层一层的铺好,结合其他材料,对铺好的花样进行检查与完善,做好清洁工作,达到整体美观的效果。同样的,为了保证花样的稳固性,应该对铺好的花样进行拼接和镶嵌填充,保证花样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人民的安全。

3.4嵌草施工的技术要求

嵌草路面铺装的方式一般有2种,一种是对路面进行嵌草铺装时留出适当的空隙,用于种植花草,另一种则是经过专门制造本身带有空隙的地板,在地板的空隙中种植花草。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嵌草施工,对土地的要求都是相同的,既是在空余的地方所采用的土地必须是肥沃的泥土,在将地板砖铺好之后,进行花草种子的播种,之后还应该用混泥土进行填充,不能留下杂草生长的缝隙。在路面铺设的花草,对城市的整体美观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以保证花草健康的生长。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