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

时间:2022-06-08 09:33:05

导语: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

第1篇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农民工技能培训有序开展

农民工属于多行业、多工种范畴。因此,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工程,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和领导,才能使农民工培训和就业转移工作做到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基于此,区委、区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召开专题会议。到目前,从区到镇、街道办都先后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农民工培训与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为顺利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形成由“政府统筹、行业组织、各方参与、功能协调、积极推动”的农民工培训新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摸清实情,制定规划,落实任务。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摸清和掌握今年了我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和与之有关的培训资源情况,为正确指导全区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我们把市下达给我区的培训任务及时分解到各镇、街道办、工业园管委会及各定点培训学校,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以区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及时召开调度会并分赴各地检查落实任务情况,指导各镇、街道办、工业园管委会制定了培训规划,对具体培训形式、内容、对象和培训质量提出了保障措施。为进一步完善我区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办法,切实做好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印发了《2011年区农民工技能培训实施办法》,并强化了在区财政局和区人社局分别设

立的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申领直补窗口,为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培训工作扎实有效

在农民工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区从自身情况出发,充分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适应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村劳动者对职业教育培训多样化需求,根据职业(工种)的技能要求,岗位需求和培训对象实际、合理确定培训时间,职业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3—6个月,专项能力培训时间可长可短。我们还重点加强企业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今年全区工业园企业在岗培训近800余人,其中宝迪公司培训在岗农民工近558人,通过鉴定436人,鉴定合格率达78.1%。此外,我们以增强返乡农民工“以农创业”的本领为重点,结合我区农业主导优势产业,在返乡农民工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民工500多人次,有效地激发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我们除了利用培训基地集中办班进行技能培训外,还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印发宣传资料、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涉及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技巧等内容,进行引导性培训,以提高在家或将要外出的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同时,今年还在乡村中学针对应届毕业生开展了的引导性培训,向这部分即将走向社会的新的劳动者传授怎样适应社会、怎么寻找就业机会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就业本领。

(四)、强化基础工作,实行规范管理。

作为民生工程,如何使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转移工作做到规范有序、良性发展、卓有成效,必须要通过制度建设来强化基础,规范工作。一是建立培训机构公示制度。将定点的农民工培训机构和培训工种(专业)向社会公开,公布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承诺以及师资配备情况,方便农民工查阅和了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建立培训项目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培训企业和定点培训机构行为,对农民工培训实施项目合同管理。三是建立基础台账管理制度。培训企业和定点培训机构要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各类台账,每期培训班结业时,逐级上报进行评估验收,作为向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申请资金补贴的原始依据,同时作为开展农民工培训日常监管的基本资料。四是建立月报制度。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每月按时向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报送农民工培训进度情况。五是建立质量验收和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了开班前验证、培训中检查、培训后核查的工作机制,对定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六是建立督查制度。组织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专项工作督查活动,通过督查,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要点

第2篇

Abstract: The scale and the ability of Jiangsu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running in the forefront in China,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level in students' employ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lack of matching with the post ability,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Jiangsu. This paper from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as a basic starting point, puts forward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taking Physics Specialty of Yanche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Finally, propose the basic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高职教育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212-03

1 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1.1 现代学徒制的产生背景

经过多年发展,现阶段高职教育产业不仅区域市场对接良好,而且结构布局科学,涌现了越来越多的优质高职院校,这些高职院校存在发展迅猛、高质量、示范性和高标准的特点。

然而随着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亟待解Q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就业层次“低端化”,高职院校的宗旨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但现实是很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都敷于表面,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都没有在合作企业中找到心仪的工作;另一方面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搭建了校内实训平台,但是这些校内实训平台的搭建跟实际企业工作环境存在较大出入,无法起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得不偿失。

基于此,为应对高职院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采取了有的放矢的措施,即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有利于促进企业、行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将知行合一、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进行了充分融合,实现了学徒与学生、学历与证书、师傅与教师、企业与学校的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1.2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涵

近年来,教育部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探究和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教育部先后多年在其工作要点提到了现代学徒制,2012年首次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3年提出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5年提出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现代学徒制既不同于现代职业教育,也不同于传统学徒培训,它是两者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兴培养人才的模式,在该教育制度下,学校的招生过程其实就是企业的招工过程,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负责招生招工,学生既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也掌握师傅传授的经验和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其宗旨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其核心特点有:

①强大的法律保障。

国外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培训法,用法律约束了与现代学徒制相关的各方力量,包括企业、学生和培训机构等,如此不仅保证了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地位,也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②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提供一定的补助和培训经费给培训机构和雇佣企业,学徒免费进行脱产学习,且还能够在企业实习中获取一定报酬。

③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

职业教育中的理论学习密切结合企业中的实践。

2 现代学徒制实施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

2.1 双主体办学机制的建立

江苏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江苏省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特色的重要体现就是校企合作,同时它也是有效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手段。现代社会要想实现学徒制办学,双主体办学是基础,所谓双主体办学也是校企合作方式的一种,其特点是由学校出资、企业注资、共建专业、共育人才,该办学模式企业全程参与,该模式由学习者能力定就业岗位和薪酬待遇、由技能要求定教学方式、由职业标准定课程内容、由企业需求定招生计划。双主体办学模式要求企业和高职院校双方充分利用第三方机构力量,共同签署联合人才培养协议。

2.2 双导师培养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机制建立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到高职院校教师的授课,也能够学到企业师傅的经验和技能,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和高职院校双方共同来培养学生的,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等都是共同制定的。为更好地完善和实施现代学徒制,应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入双导师制度的工作思想,不断地进行工作理念创新和政策完善。可通过搭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方法建立双导师体系,由于双导师体系对企业实践教学的要求较高,因此建立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机制尤为重要,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导师制度的全面实施。

2.3 评估考核机制的建立

现代学徒制的考核机制同其他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区别,过去的教学模式多是实行结果考核,或者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些考核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但关于学生对工作流程的熟知程度、对企业文化及行业发展的领悟能力等考核不到,为此应建立新的学习评价体系,以目标考核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使评估考核机制更加完善,其Y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2.4 双证书制度的建设

现代学徒制实行“双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高职院校学获取相应的学历证书以外,学院在教学中还应该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鼓励学生多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考核,努力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良好对接。为更好地建立双证书制度,校企双方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企业设立学生实习岗位,为学生将自身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供平台;二是院校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三是院校应不拘一格降人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的人才到校任教,壮大教师队伍。

3 物流管理专业学徒制试行改革实践

3.1 寻找合作企业

校企合作应建立在双方互愿的基础上,在决定正式合作前,高职院校和企业都应对合作对象进行必要的调研,企业分析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及师资力量等是否符合自身发展特点,高职院校分析企业的就业岗位、企业文化等是否符合毕业生需求,之后再谨慎确定合作意向。

3.2 确定学徒岗位与岗位等级

利用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确定学徒的岗位及岗位等级,然后再结合《物流岗位能力标准》,确定物流管理专业岗位以及岗位的等级。

3.3 确定双主体办学机制

搭建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使其与企业及学院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即“双主体”办学机制,如此学生的身份就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合作学院的学生,也是合作企业的准员工,校企双方目标一致,有利于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4 学生面试与企业说明会

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年,企业就安排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宣讲,介绍企业的相关信息,包括企业文化、产品特点、岗位需求、未来发展规划、晋升制度等,使学生对企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此外,学生们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企业和学院都可以负责解答。然后在学生自愿报名并提交简历的原则下,对报名学生进行相关考核,最后公示入选名单。

3.5 组建学徒制班级,并签订培养协议

考核结束并通过考察后,遴选学生组建班级,每个学徒对应的岗位可能不同,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企业和学生签订“现代学徒制培养”协议,即委托培养协议,要求签订协议时学生家长、企业代表和学生本人都在场。该协议明确了学生的“准员工”身份,协议中必须将企业的企业文化、产品特点、岗位工作内容、未来发展规划、晋升制度等进行明确的说明,同时明确企业和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3.6 组建师资队伍

“现代学徒制”师资团由企业、学校、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组成,企业师资团队的组成部分包括三分之二岗位师傅和三分之一专职培训师,前者负责指导和对接学徒的岗位认知、岗位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等方面;后者负责培训学徒的在企业的认知、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作用是顾问支持,全程支持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考核评价等。

3.7 校企共建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综合企业岗位标准和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如图4所示。

3.8 校内外教学环境支持系统建设

参考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院和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各方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企业做好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环境建设、实践环境建设、评价体系建设,院校做好培训资源建设、培训平台建设、培训环境建设、实践环境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如此不仅能为院校培养更好的优秀毕业生,也能够为企业和社会贡献出更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3.9 质量监督与评估体系构建

构建院校、企业、第三方服务方共同参与以提升学徒制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评估小组结合平台提供的学习记录、技能训练结果、期中考核结果、期末考核结果,企业师傅提供学徒实践报告,院校提供学徒课程报告,评估学徒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如图6)。

4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建议

4.1 重视第三方服务机构重要作用

第三方服务机构拥有雄厚的技术支持和企业资源,通过利用第三方服务机构能够有效避免和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教师队伍问题、学院招生问题等,且在学院和企业之间存在矛盾时还能够从中调停,促进校企之间的长远合作。

4.2 营造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环境

政府、学校以及其他部门要充分营造有利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整体环境氛围,通过共同制定相关制度,形成法定文本,明确学校、企业、行业组织、学生的责任、权利、义务,共同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政府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学院应该紧贴企业需求,将企业职业能力要求搬到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来。

4.3 建立良好的政策引导环境

政府部门搭建企业和院校连接的桥梁,鼓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引导典型高职院校先行试点现代学徒制,根据学院试行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推广。

4.4 引导校企合作内涵发展之路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之一,各级政府与行业机构应给予高职院校充分的办学自,加强企业接纳学徒制员工的政策制度建设,加大对企业资金或者税收减免政策,以校企合作为基本途径,促进院校自主办学、第三方机构参加质量监控与评价、政府政策与制度保障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德荣,马红伟.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的启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9).

[2]徐徐.英国现代学徒制和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比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7(6).

[3]王振洪.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为主线,以全面实施区委区府幸福民生40条为目标,以认真执行劳动法律法规为抓手,进一步稳定就业、完善保障、规范用工、维护权益,力争使全区的就业状况更加稳定,保障利益更加均衡,用工管理更加有序,各项工作实绩确保全市前茅,全省前列,为全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就业再就业。全区新增就业岗位20000个;失业职工和被征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到2000名和10000名,外来劳动力培训11000名;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到8000名;失业职工和被征地人员就业扶持政策的受益面达到70%以上,再就业率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在4%以下。

(二)社会保险。城镇职工“五大保险”的扩面人数分别达到20000名;外来工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25万名;区内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70%(含老年人生活补贴享受人数);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重点参保对象的参保率达到85%以上。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的补偿率达到53%,农村医保门诊补偿率提高到45%。

(三)劳动用工管理。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全区职工劳动合同平均签订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扩大劳动保障书面审查覆盖面,审查企业总数达到10000家以上;全年开展劳动监察专项行动6次,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96%以上;劳动仲裁结案率达到91%以上,并力争使调解结案的比例达到6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通过“两推进一强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就业进程。

按照就业工作“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即努力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过程,努力把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努力把城乡二元结构转换过程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2009年我区就业工作将通过“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推进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强化人力资源市场功能”,来确保全区就业形势的稳定。

一是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的创建。这项工作列入区幸福民生40条的实施范围,2008年底已在全区社区中启动了创建工作,2009年将以全区行政村为重点创建对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主要就是通过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功能,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挖掘社区(村)就业潜力,开发社区(村)区域的就业岗位,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使社区(村)内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基本实现就业。2009年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率达到90%,充分就业村的创建率达到50%。

二是推进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随着宁波市新一轮就业扶持政策的实施,就业扶持的享受对象、待遇等都有了新的变化,2009年将着重做好两个“对接”,一是做好内外政策的对接,即将失业人员就业政策与区内的被征地人员就业政策相衔接,引导失业人员在不同政策之间有序流动。二是做好用工单位、就业对象与相关政策有效对接,把政策用活用好。特别是在当前企业经营困难、劳动成本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引导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达到既减少成本支出,又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之目的。

三是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的功能。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就业工作中的主导地位,2009年在市场建设中重点实施“三大拓展”:一是拓展在大型工业园区中建立分市场,设立公共职介机构,充分发挥他们在提供就业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面的作用,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合作。二是拓展构建劳动力网上招聘交流平台,探索新型的人力资源供需交流方式,使劳动力供需双方利用现代的信息工具,足不出户实现供需匹配,提高市场的利用率和选择机会。三是拓展设立市场触摸式职介查询系统,在坚持市场日常职介窗口服务、大屏幕提供岗位的同时,2009年区人力资源市场将新增设若干个全市联网的职介触摸屏,使求职者能即时寻找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提高职业的匹配率。

(二)通过“两创新一调整”,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免费培训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失业职工、被征地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提升,促进了他们的就业。2009年针对当前培训工作中管理手段落后、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将以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培训形式,调整培训补助政策”等途径,切实提高实效性,努力实现既保数量又保质量之目标。

一是创新管理方式。全面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职工培训的电脑台帐,杜绝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产生同工种同级别重复培训等不正常现象发生。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建立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网上申报系统,既方便职工参与培训,又增加培训信息的辐射面,使培训工作更加有序、有效。

二是创新培训形式。为切实提高学校的培训质量,2009年将认定一批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对外来工培训、被征地人员培训、失业人员培训机构实行定点制,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进行年度考评。同时建立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建立市场与培训的双向反馈制度,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时反馈给培训机构和参训者,将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反馈给市场,减少培训与上岗之间的环节。同时对今年开展成效比较显著的SYB创业培训将进行重点推广,加大培训力度,力求培训出更多的创业型人才,以创业来带动就业。

三是调整培训补助政策。在坚持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的前提下,2009年适当调整我区的职业技能培训补助政策,初步设想改变原来按人不按工种补贴政策,完善为按工种确定培训费补助标准,并把补助政策向我区就业前景好、对产业发展有利的工种倾斜,并为以后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社会化过渡打好基础。

(三)通过“两着力一提高”,健全我区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9年我区社会保障工作,将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制度创新与政策完善相统一的原则,着力于职工社会保险的扩面和外来工保险制度的深度推进,不断提高农村医保的保障力度,争取建立起一个覆盖面更加广泛、保障力更加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着力于职工社会保险的扩面。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和《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的修改,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政策体系将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农村户籍的人员将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城镇职工保险。为此在社会保险的扩面过程中,在保证新增长点的同时,重在于对一些政策改变后可以纳入城镇职工保险序列的人员进行引导,让他们进入到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序列,如对尚处于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人员,将积极引导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低标准养老保险,既提高他们的待遇,也可以逐步理顺各类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可保障他们在医疗上有更好待遇,在工伤、失业、生育时得到保障。同时,外来工社会保险制度推行一年后,总体来说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一年来这方面劳资矛盾骤减,基本解决了外来工社会保险问题对企业的困扰。但由于外来工这一群体流动性大的特点,也导致外来工保险参保人员流动性大的矛盾,面对2009年参保满一年后的“退保潮”,在确保实施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将积极引导外来工克服“重眼前、顾小利”的狭隘思想,以稳定这项制度,充分体现政策的初衷。同时将继续推进外来工社会保险的实施,对企业新进的外来工做到全覆盖,特别是对规模以上企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会保险增长机制,从源头上规范管理。

二是着力于破解历史性的养老矛盾。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滞后性,导致积聚起一系列的群体性矛盾,针对当前几个群体因养老利益不均衡产生的群访事件,在前阶段大量调研、反复论证、向上竭力争取的基础上,按不同群体提出不同的破解方案,以期探求出既能解决历史性矛盾又不引起新的群体性攀比的破解之路。具体为:对于农村职工养老保险领取人员,纳入城镇职工低标准养老保险范围,在养老金的增长机制、丧葬抚恤待遇等问题上有较大提高,逐步消除这一群体,减少和规范过多的社会养老保险险种。对于原乡镇企业的退休人员,对其目前领取的乡镇“劳保”、老年人生活补贴等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将其引导到老年人员养老保障的范围,使更多的人能够进入社会养老保障的范围,将我区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从制度全覆盖向群体全覆盖迈进。

三是提高农村医保的保障力度。按照区委幸福民生40条提出的目标,我区农村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要进一步递增,本着“稳步发展,逐年提升,持续发展,群众得益”的总体方针,2009年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将上一个新的台阶。目标为农村住院医疗补偿水平从目前的50%提高到53%,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持平;农医保门诊补偿率从30%提高到45%,逐步接近城镇居民医保的水平。预计要实施上述方案,个人每人每年增加保费50元,区财政每人每年增加44元,镇乡财政增加20元,充分考虑了各方的负担,以期在提高待遇与保持制度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四)通过“两建立一优化”,积极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既为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带来了机遇,也给我们劳动执法带来更艰巨的任务。2009年在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工作中,将以建立企业用工管理信息系统为手段,以建立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为保证,进一步优化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确保我区劳动用工秩序的稳定有序。

一是建立企业用工管理信息系统。为更好地掌握全区的劳动用工状况,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实施,2009年将重点建立企业用工管理信息数据库,落实企业联系点,对企业的用工状况、工资支付状况、社会保险支付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结合劳动保障年度书面审查工作,对用人单位实行“绿、蓝、黄、红”分类管理,对企业裁员和群体性欠薪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情况实行月报制度,实时掌握信息、化解矛盾,确保企业用工状况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重视研究《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引导更多的企业规范用工、关爱职工,创建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是建立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体系。为推动我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方式的创新,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劳动保障执法体系,保障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2009年将全面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是指以镇(乡)、街道为单位,将劳动保障监察管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明确网格化监察的人员、职责和任务,实时采集和监控网格内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信息及情况,形成相关用人单位及劳动用工情况数据的一种工作方式。要求在全区划分出22个执法监督责任区域(即每一镇乡、街道)为一级网格,每个一级网格内按企业的数量,下设若干个二级网格。每个镇(乡)、街道至少设置一个二级网格,用人单位较多的镇(乡)、街道可划分为多个网格。一级网格由区劳动监察大队管理,二级网格依托目前的镇(乡)、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管理。由此建立起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监察体系,使劳动监察变被动为主动,从静态到动态,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同时在监察过程中将妥善处理好服务企业与严格执法的关系,对发现的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问题重在治理纠错,对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确保社会稳定。

三是优化劳动争议仲裁工作。针对案多人少的矛盾,坚持合法、公正、及时的劳动争议处理原则,充分发挥镇(乡)、街道劳动争议调解队伍的作用,尽力保证一裁终局的案件在法律规定的45天期限内裁决结案,强化调解能力,探索调解新模式,设想专门设立调解员,对小额、简单、涉及人数较少、事实清楚的劳动争议案件通过调解来解决。同时本着“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在目前4个镇(街道)派出庭的基础上,再建立1—2个派出庭,缓解当前劳动争议案子急骤上升,应对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

(五)通过“两强化一提升”,维护劳动保障工作的整体形象。

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工作,对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009年在队伍建设中,将着重通过强化素质建设,强化宣传普及,优化服务质量等措施,尽心尽责为人民工作好、服务好。

一是强化素质建设。劳动保障工作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将时刻做到心里装群众、凡事想群众,深入基层,特别将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办实事、求实效。将把就业、社保、维权等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为此我们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围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制度、机制和体制上认真加以研究,特别是对前瞻性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办法和措施。

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测绘;房地产测绘要点;房地产测绘技术

前言

房产地测绘是使用测绘仪器、利用一定的测绘技术和手段,测定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及其地上和地下房屋的权属状况、自然状况、数量、质量、位置及利用状况的专业测绘。房地产测绘是一项法定测绘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要求房地产测绘相关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测绘知识,掌握新的测绘技术,了解有关房地产测量现代化技术并应用于实践中。

一、对房地产测绘的简单理解

所谓房地产测绘,通常是指利用测绘仪器和测绘技术为房地产管理部门和房地产权利人提供房地产的面积数量、占地范围和所处位置等数据的专业技术活动。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房地产的调查、各项房产要素的测量、房产面积测算、房地产变更测量、房产平面控制、房地产成果的检查等等。

房地产测绘与普通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在测绘基本原理、工作程序、使用仪器和操作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房地产测绘是测绘工作中一个很有特点的分支,所以他和其他测绘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房地产测绘采用不同的测绘方法和测绘手段,根据具体的土地、房屋相关用地资料和信息,并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房地产测绘技术标准,为国家国防和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城乡规划、城镇之间的公共交通建设以及房地产交易、房屋拆迁和住房制度改革提供可靠详实的资料和数据。

二、房地产测绘工作的几个要点

进行房地产测绘工作时,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不管是控制测量、还是房屋要素测量和房屋面积测算等等,每一步都是工作要点、每一步的疏忽都将导致结果的错误。下面我结合工作的实践阐述对其中几个要点的理解。

1.房地产测量的标准及重要性

《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是房地产测绘的主要技术依据,它对城乡房地产测绘的内容与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是各地房地产测绘的通用标准。目前,不少地方制定的地方标准或实施细则,均是在其规定的基础上进行明确和细化。

房地产测绘是为房地产业提供服务的专业性技术,可以为房地产管理提供信息服务;房地产测绘的成果可以为城市规划、拆迁改造、综合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依据;同时还可以为保险、税收等部门提供基础信息资料。房地产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元素,房地产测绘有利于城市的规划建设,城市房屋规划建设的水平可以直接反映城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

2.房地产测量的精度

所谓精度,就是指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观测质量较睁,则精度较高;观测质量较差,则精度较低。实际工作中,常用中误差、相对误差等精度指标作为衡量测绘成果质量和可靠程度的定量性的指标。相对误差即两点间的相对位置误差与距离的比值,这一精度指标更能全面衡量点与点之间相对位置的精度。在进行房地产平面控制测量时,城市远景规划是影响测量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在测量时,都要在测量精度上留有一定的余地,为扩展控制网留出一定的空间。为此房地产测绘工作就必须要依据相应的工作规范来进行。

3.房屋要素测量与房地产面积量算

目前房地产测绘的数据采集全部外业实测,并量取必要的多余观测数据。量距必须使用能够达到要求精度的仪器或者是检验合格的卷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在测量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多余观测进行数据的平差。

房产面积量算指的是水平面积的量算,可分为用地面积与房屋面积量算两种,其中,房屋面积量算包括使用面积、共有建筑面积、房屋建筑面积等。在对各类面积进行测算时,必须对其进行两次独立测算,并且两次所得结果的差不得超过限差,最后的结果的则是其中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4.房地产图绘制与精度要求

在房地产图测绘中一般以幢为单位绘制查丈总图、层图和分户图。目前绘制房地产图均在计算机上、使用商业软件或各单位自主开发的绘图软件系统完成;其成果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计算过程中的错误,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输出成果数据。计算的面积误差,应该符合规定,其精度的等级,依据各城市的房地产主管部门的规定不同而不同。

三、房地产测绘技术应用

1.利用计算机进行房地产测绘工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利用计算机来辅助绘制房地产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在房地产测绘行业,不管是商业测绘软件、还是部分单位开发测绘软件,大多以AutoCAD平台作为基础。使用测绘软件可以将测绘数据精度无损失的输入到计算机中、降低了出错率,并且可以根据选择自动提取面积、坐标和距离等信息,所得到的测绘图也更加精确、美观。同时,由于数字化成果的分层存放,使得后续的加工利用更加方便。房产测绘软件的诞生,不仅大幅提高了房地产测绘数字化成图的质量,同时也使数字化成图的优越性得以体现。

2.房地产测绘中,界址点测量使用全站仪,但房屋的边长测量一般使用手持激光测距仪。现代房地产测量中常用全站仪作为数据采集设备,这是一种集机、光、电于一体的测量仪器,它是一种集水平角、距离、垂直角以及高差测量功能为一体的高技术测绘系统;它能够自动进行测量计算,并可以实现自动记录自动存储和自动输出。现在的全站仪其距离测量精度和角度测量精度之高已经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它不但可以人工操作运行也可以自动运行既可以通过应用程序的控制来使用也可以远距离遥控运行在当代的房地产测量中,全站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房地产测绘中RTK的技术。目前在一般地区还使用RTK技术,但在发达地区常用的是“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ntinuousOperationalReferenceSystem,缩写为CORS)”,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精度高、实时性强、覆盖率广等优点,特别是C0RS系统内网络RTK测量功能的实现改变了传统测量作业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在RTK使用技术定位时,基准站的接收机能够实时的将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传送给流动站的GPS接收机,流动站可以根据这些数据随时随地的求解出流动站的动态位置且精度达到厘米一级。在房地产测量中,使用RTK技术可以实时地测定地物点以及权属界址点的位置。

4.在房地产测绘中对于GIS系统的使用。无论是从决策科学化还是管理现代化都要求处理房地产测量信息的方法从手工操作转变成计算机处理,而且其作用也从原来单纯的统计转变成辅佐决策的一种依据,从而形成了房地产测量信息系统。目前美国的Acrinfo是世界上最完善的GIS系统,它将计算测量数据绘制图纸带入了一片新的天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房地产测绘的信息管理的现代化。要振兴我国房地产业,就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的支持。

四、结语

房地产测绘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如何控制房产测绘成果质量是各个房产测绘单位及管理部门永恒的主题。为了保证测绘精确性和准确性,我们应严格按照《测绘法》中对测绘的要求,制定了房产局房产测绘工作程序及相关制度,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加强测绘专业技能培训,为测绘工作人员提供经常性的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使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9.

第5篇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中省关于“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全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幅减少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着力清理规范收费项目、有序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统筹各项社会事业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一)不断优化服务,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

一是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不折不扣的落实省政府办公厅陕政办发〔2017〕XX号、陕政办发〔2018〕XX号和省政府令第XX号决定取消、下放或委托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有关精神。取消省政府决定取消涉及我市的XX项行政许可事项,明确不得以任何形式保留或变相审批;承接省政府下放的XX项行政审批事项和省政府委托地方实施的涉及我市的XX项行政审批事项,要求市级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省级原审批部门的对接,及时做好受委托相关手续办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切实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公开,努力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方便。二是严格执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在全市范围内从严执行国务院公布的涵盖经济、教育、卫生、司法、环保、建设、交通等重要行业领域的XX项职业资格目录,同时对国务院决定取消的XX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并及时开展了“回头看”。严密组织经济、统计、会计、卫生、教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办理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三是建设功能齐全办事高效的政务服务中心。支持市政务服务中心建成面积逾XX平方米的办事大厅,进驻单位XX家,人员XX余人,事项XX项。截止今年11月,中心累计接待群众超过XX万人,办件XX万件,按期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除线下办事大厅以外,还同时开通了线上服务热线,依托现有电子政务网和热线电话资源,建设了“一号对外、集中受理”的“12345”便民热线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受理、处置非警务非紧急咨询、求助、投诉、建议、调查类电话。9月25日,平台上线运行以来,接入话务量累计达到XX余次,话务人员利用知识库内容,直接答复群众问题XX余件,形成转办工单XX余件,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使服务对象办事更加便捷。四是大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根据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三集中、三到位”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审批项目量大面宽的市级部门内部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设立了“行政审批科”,实行专人专岗、集中审批。根据部门审批数量、与市场主体关联度、机构编制现状,在不增加内部机构数量、领导职数的前提下,按照“撤一建一”原则,在市发改委、市卫计局、市食药监局、市国土局XX个部门,单设“行政审批科”;对审批业务量较小、不经常或编制较少的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市水务局等XX个部门,在相关业务科室加挂“行政审批科”牌子,设立专门岗位,固定专人审批,实现一个窗口对外。各县区均参照市上做法,成立了行政审批股,并按照要求开展审批工作。五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三级四同”。依据省上政务服务事项“三级四同”目录和部门“三定”规定,按照“市县同步、压茬推进”的原则,将XX项政务服务事项分类解析划转到全市党委、政府XX个部门。市级各部门按照要求,已经完善了行政职权来源、办公电话、经办人员、办公地址、监督电话等基本信息并提交“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管理平台”,待省上统一后组织实施。各县区也已全面完成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分类解析、基本信息完善和数据提交各项工作。

(二)大力减税清费,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

一是主动公布收费目录清单。由市财政局负责会同市物价局,按照中省规定编制了全市2018年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并向社会予以公布。从2018年1月1日起停征了排污费、初次领用身份证工本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落实中省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规定,并重点对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清查。同时督促各相关执收单位主动公开收费项目依据、金额,接收群众监督。二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面实现电子化收缴。从2018年1月起,我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已经全部通过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化缴库系统进行征缴,按照“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模式,实现了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征收依据、征收标准、征收金额和票据管理进行全范围、全过程监管。三是持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按照“依法监管”“权责一致”“凡进必受监管”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市场监管清单制度,对市发改委等34个市级部门(单位)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具有审批性质的其他事项等全部制定了市场监管清单。同时,继续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制度,制定了《XX市“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规范(试行)》,为抽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遵循。深入开展整顿规范市场秩序1+9行动计划,依法严惩各类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力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创新投资渠道,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

一是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印发了《XX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成立了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委一办一中心”(XX市公共资源交易审查监督委员会、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机构。二是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进行了重新梳理,大幅简化了项目审批流程,对于企业投资核准类项目仅保留规划、用地、维稳等必要手续,节能和环保审批手续统一后置,对于备案项目仅审查是否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相关要求,对资金来源和产业发展前景不做审查,由企业自行承担市场风险。将审批类、核准类和备案类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均大幅度压缩。三是继续加强镇办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经济发达镇改革,制定并印发了《XX县XX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核心,以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基层政府功能为重点,力争通过三年的改革创新,使XX镇基本建成人口集聚、经济发达、生态良好、产业合理、结构优化、体制创新的现代新型城镇和区域性中心镇。同时,会同市食药监局、市工商质监局、市政府法制办印发了《关于委托镇办行使部分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权的通知》,依法委托镇办行驶部分市场监管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权,加强了镇办政府服务能力。

(四)提升营商环境,为公平营商创条件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成立了市、县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配合市营商办制定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工作要点》、《考核办法》、《XX市损害营商环境责任追究办法》,建立了月度例会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方面,改革企业名称登记制度,简化涉税事项办理流程,企业设立和变更实现了“零跑路、零见面、零材料”,营业执照当场办结率达90%以上,企业开办涉税信息确认“零材料”,企业开办环节数、时间进一步缩短。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办理方面,按照“能合则合、能并则并”原则简化审批环节和流程,建立了并联审批制度,社会投资核准(备案)类项目审批环节。在方便企业获得水电气暖方面,在供水、供电、供气领域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率先出台了《XX市优化企业获得水电气行政许可实施意见》,明确前置审批事项办理时限,降低企业获得水电气的难度和办理时限。在办理不动产登记方面,在全市推行不动产登记“1356”工作制度,设立了“一窗受理、集成办公”窗口,建立了不动产抵押登记与金融机构的联办机制,在金融机构开设不动产抵押登记窗口,取消了抵质押贷款强制评估要求,办理环节数由原来的8个压缩到3个,企业、群众完成权籍调查、登记资料齐全、符合登记要求的前提下,大幅度压缩登记时间。在优化企业纳税服务方面,XX项涉税业务实现“全程网上办理”,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时间平均缩短60%,等候时长缩短71%,基本实现了实名办税信息“一次采集”、涉税业务“一窗通办”,网上税务局“一网办理”、“12366”咨询“一键解答”。在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方面,对市融资担保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制定了《XX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积极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补偿机制,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担保费率,成功引进西安银行入驻XX,超额完成不良贷款率下降年度目标。在提升跨境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方面,改革优化了外资外贸备案管理模式,强化外贸审批办理和单一窗口、报关报检业务、出口退税政策培训,“单一窗口”培训实现全覆盖,进出口单证实现“容缺办理”,当场办结;一二三类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大幅度压减。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方面,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降费和收费清理力度,下调市区非居民天然气价格,不断扩大直供电交易规模,提高人才引进奖补力度,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落实稳岗补贴。

(五)简化办事程序,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

一是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协调由市政府法制办牵头按照“六个一律取消”的原则(即: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凡是能够通过网络自行核实或信息共享方式办理的,一律取消;凡是能够通过申请人现有证照、凭证证明的,一律取消;凡是能够通过申请人采取书面承诺、签字声明或提交相关协议办理的,一律取消;凡是开具证明的部门无权查证,无法开具的,一律取消;凡是能够通过公序良俗进行规范或者通过常识推断的,一律取消),对全市范围内实施的证明事项进行了集中清理。其中,准予保留证明事项XX件,市政府XX个部门取消XX件,并以市政府文件对上述证明事项清理结果进行了公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了“减证便民”长效机制,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问题。二是全面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严格按照陕西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整合的涉企登记备案事项清单,实现54证合一,实现企业进行登记备案信息时,窗口工作人员“一次采集、一档管理、共享共用”,为部门间数据的共享推送提供基础。同时向社会广泛宣传“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政策,目前,企业由多部门多证多号归集为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的系列制度、工作程序已基本建立,形成规范。三是继续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大力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工作,即采取“微信办照”和“网上办事大厅”两种设立登记模式。“微信办照”申请人无需提交任何纸质材料,通过手机微信关注“陕西工商”即可按提示操作步骤完成全部登记流程,即时生成电子《营业执照》;“网上办事大厅”由申请人在省工商局官方网站提交登记申请,经工作人员审核无误后,申请人直接打印自动生成的登记材料递交工商登记窗口,基本达到当场或1日内发放《营业执照》。四是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认真执行国务院调整、取消的前置和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登记窗口在企业设立时严格把关,确保涉及前置许可的企业具备相关资质后给予办理营业执照。对于后置许可事项,登记窗口在办理工商执照时严格执行“双告知”业务,即工商业务系统自动检索经营范围中的关键字、词后自动生成“双告知”信息推送至省公用信息平台,再将涉及后置审批市场主体登记信息推送至相关职能审批部门,相关部门认领后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先照后证”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市场主体快速发展。

二、存在问题

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一些制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成为阻挡改革创新的“绊脚石”“拦路虎”,急需中省层面从顶层予以解决。

一是“信息孤岛”问题依然突出。XX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运行后,除使用自行研发办公系统外,还同时需要配合使用住建、环保、教育、卫计、文化等20余套中省通用的审批监管系统, “多套系统、多个流程、反复登录、重复录入”问题突出,“信息孤岛”制约了改革效能的释放。

二是承接落实还不够到位。一些审批事项下放时,受法律、法规对审批行使层级的约束,不能彻底放到位,企业群众还存在“来回跑、往返跑”的现象。县区承接中、省、市下放的行政许可任务较重,因法律授权限制,县区进一步取消和下放镇办的余地较少。此外,我市中介服务市场发育不够健全,中介机构提供的各类技术审查、论证、评估、检验、鉴定等服务不优、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放管服”改革在县区落实有不够到位的地方。

三是法治保障还有不衔接的地方。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后,《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仍未作修改,导致地方部门不能按新要求办理,仍用老办法;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法律效力尚未明确;“容缺受理”等试点存在法律障碍等。这些问题仍需要从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上进行研究,从市级层面上讲,我们还有一定难度。

三、2019年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要求,在今年工作基础上,积极寻找差距,再添工作举措,继续推行改革任务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考核督查,全面做好各项工作,推进“放管服”改革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强监管。对已经公布的权责清单加强动态管理,督促各级、各部门管好清单、用好清单。持续做好行政许可事项监管工作,切实整治行政审批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出现管理真空。依据法律法规,及时向社会公开服务事项,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

二是简化流程。以优化提升营商化境工作为重点,围绕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的目标,在界定审批法定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消不必要的层层把关和逐级审批,扩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实现集中审批、一审一核、即审即办。

三是健全机制。进一步完善操作性强、透明度高的审批操作规程,制定规范审批行为、创新审批方式、加强责任追究的具体措施。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畅通“放管服”改革投诉举报渠道,加强社会监督,促使行政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