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师继续学习计划

时间:2023-02-15 00:49:44

导语:在教师继续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继续学习计划

第1篇

自2015年10月15日始,本人有幸打开了“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网。其间有不少的视频对本人感触颇深。诸如“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及“主题班会的设计”的视频可谓别具一格。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感想。

“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我认为既然是艺术,那就必须要做到独具匠心。正所谓匠心独远。作为教师,你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又要要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而这两点要在课堂上完成,那这节课甚至每一节课,你都要做到精心设计。要设计你的教学方法,要设计你的教学过程,甚至至于设计课堂上的每个细节。要使每一节课做到行云流水,使每一节课能够将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如水塘,要时时激起涟漪,切记出现惊涛骇浪。这样的课堂应该说才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再说“主题班会的设计”。中学阶段的三个年级学生具有三种不同的心态和生理状态。作为一个班级的主导者,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动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要能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确定班会主题。一旦主题确了,就看这个会怎么开了。如果只是班主任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有时甚至也口若悬河,时不时冒出一两句幽默性的语句,这样的班会不开也罢,它起不到什么作用。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来做,自己来说,无论是自己的长处还是其他人的不足之处,班会课上学生自己说出来,指出来,定能收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生不小了,老师不要也不应该老是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定向,有自己判定是非的标准,老师应该充分相信他们。班会课上让他们自由发挥,尽情讨论或辩论,那么这节班会课定会成功。

上述只是个人肤浅的认识,甚至可谓是鄙陋的认识。这些认识也只有待在以后的学习或观摩的过程中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第2篇

【关键词】导师制;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块设计;实践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连续性、全员性和终身性的基本医学教育制度,是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补充专业知识、拓宽领域视野的重要渠道,是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1]。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石,其业务水平是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脉。根据国家继续教育信息化行动战略的部署,分析我院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的问题与不足,深度剖析原因,以需求和任务为导向,以导师制为基础,初步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框架并组织实施,不断推动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1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缺乏正确导向,思想认识不足

根据目前国家对医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学分要求,多数医务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动机是为获取继续教育学分,忽略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是更新专业知识、获得新技能和提升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2-3]。在国家政策性的刚性要求下,缺乏参与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正确导向,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强有待加强。

1.2临床业务繁忙,工学矛盾突出

由于临床工作的紧迫性及高压态势,医务人员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在医院集中组织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习时,部分员工无法做到脱岗学习或因临床工作突发状况被迫终止学习,严重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1.3缺乏系统培训,内容形式单一

缺乏科学系统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培训方案,部分培训项目之间内容重复,针对性不强,脱离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打击学员学习的积极性[4];传统的授课培训形式、培训方法与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未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

1.4缺乏效果评估,监管力度不够

各临床科室举办的理论讲座、技能培训等流于形式,活动开展不规范、考核不严谨。培训结束后,培训内容、培训学时、培训考核成绩等信息记录不全,缺乏有效的全过程监管机制[5]。培训结果不易评价、考核记录不够详实,无法获取数据进行原因分析,不易实施效果评价,无法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6]。

2导师制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型的构建

2.1以需求为导向,设计管理平台模块

以本院数字图书馆平台为建设基础进行拓展延伸,借鉴文献经验、历经专家讨论、听取技术公司建议,经院周会上集中讨论,初步拟定以导师制为基础的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块(试运行)。管理平台分三个模块:导师管理、培训项目管理和培训课程管理。医院为每位职工设定个人账户,采取电脑端和手机客户端通用的灵活方式登录管理系统,瓦解工学矛盾与时空壁垒。

2.2以任务为导向,界定管理平台角色

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任务为导向,界定了医院教育科、导师、职工三个角色。教育科管理部门负责平台日常导师申报、培训项目与课程的审批。对导师履职情况和培训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过程管理,对年度实施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进行医院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改进。导师通过平台,可以网上申报培训项目及培训课程。培训项目按层级分为院级、部门级、科室级,按性质分为资质类、权限类、业务类。导师根据培训内容选择相应分类,填写培训项目的详细信息并进行申报,由教育科审核通过后在培训周期内完成培训。职工通过平台,一是可以结合自身专业需求选择正在进行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报名,通过参与培训、学习、考核和申请学分的过程,成为导师制的学生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二是满足副高以上职称的职工可申报导师资格,成为导师制的导师。

3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过程管理

3.1培训项目的导师制管理

导师身份确认后结合学科专业,由导师掌控医院或科室层级的培训项目进程,起到“以点带面”,传帮带的作用。在平台导师通过疑难病例讨论交流、技能操作多媒体视频资料上传等多渠道方式增强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7-8];在教学活动中,导师根据职工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职工业务水平,了解本专业前沿理论和技能发展的新方向

3.2培训内容的小班制管理

师生按1:10比例组合,实行“小班制”管理。即每名导师最多带10名“学生”。职工根据个人业务需求自由选择导师进行报名,超过10名职工报名的培训项目系统将自动终止其导师招生资格。“小班式”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师生间充分地讨论和交流,师生协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3培训课程的弹性化管理

导师的培训项目一个周期内只允许申请一个,但每一个培训项目下可申请多次培训课程,培训次数不能少于12次。职工报名成功后,线下可根据培训课程公布的时间、地点灵活地参与同一培训专题下不同的培训课程,确保每个培训专题深入培训,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使职工真正学以致用。

3.4培训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培训项目及课程全部实行线上申报、审批,简化工作流程。培训过程中,各导师申请的培训课程会自动生成动态二维码,职工通过二维码签到、在线电子考试、电子评价等形式参与课程,教育科监督各导师培训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培训结束后,教育科通过平台导出全院所有导师和职工的培训数据,包括导师开展的课程、完成学时、考试成绩及评估结果、培训职工名单等信息进行分析反馈[9-10]。

3.5培训结果的质控化管理

培训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平台即时通报完成情况。导师掌握本科室的培训进程和培训质量。对培训学时不足、培训项目未及时完成、培训课程未按时开展、培训质量差的科室扣除本项绩效考核分值,同时每季度进行网上通报,以督促各科室达到继续教育完成率和覆盖率的指标。对考核不合格的职工认定学时无效,需重新选择导师的培训课程进行学习,直到成绩合格为止。医院定期组织专家综合评价导师培训项目,颁发继续教育学分。对满30学时以上的导师培训项目,专家从职工的思维理念、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工作提升、管理能力、考核成绩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赋分,确定评价等次,按照一般、合格、优秀等次分别给予导师和学员登记学时学分。颁发学分对激发导师的教学热情、推进继续医学教育改革、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职工参与度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1-12]。

4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势与不足

4.1集约培训资源,实现过程管理

集约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资源,实现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优化继续教育活动流程,导师申报、项目申报、课程批准、课程开展和培训效果评估有序进行;在过程管理中,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考核成绩等信息全程记录;在效果评估中,考核结果、数据汇总、继教完成率、覆盖率等一键导出。通过优化流程、过程管理、效果评估的信息化管理,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管控,从而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13-15]。

4.2破解时空壁垒,缓解工学矛盾

导师在平台定期公布培训课程,包含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并提前上传课件和考题,对于因故不能按时参加培训的职工可通过平台上传的培训课件自主学习,达到规定学习时间考题会自动弹出进行考核。职工通过平台在线学习,学习时间相对灵活,缓解了工学矛盾,破解了时空壁垒,固定场所学习变成了移动场所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参与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4.3培训分层管理,信息有效整合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启用,将院级、部门级、科室级举办的培训项目、课程、学员名单、学习效果等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平台中详细记录个人、科室、医院三个层面继续医学教育的轨迹,避免出现混乱的管理状态。平台的启用对员工培训制度的完善、医院职工培训信息的档案管理工作都起到助推作用。

4.4平台试运行阶段存在的问题

平台在试运行过程中尚不稳定,尚需业务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职工总是出现“绑定用户信息错误”、无法登陆,登陆后课件无法查阅、无法在线答题等问题,延误培训进程;平台的运行框架和逻辑使用顺序尚需优化。综上所述,目前我本院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行已在医院管理中初显成效,丰富了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手段、优化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流程、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参与度。医院未来将结合医院工作需要,持续改进管理平台,不断优化使用模块,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推动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雄.现代教育技术与继续医学教育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1-3.

[2]张春玲,王旖旎,吕竞,等.探析如何有效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8):97.

[3]王勇军,陈明雄,夏琼琼,等.浅析基层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现状与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3):4-6.

[4]王谊雯,季学磊,朱峰岭,等.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及新模式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2):3571-3572.

[5]杨,高明月,梁陶媛,等.三甲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6):754-756.

[6]王雄.现代教育技术与继续医学教育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1-3.

[7]孙文民.“互联网+”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43):186-187.

[8]王金月,于婷婷,卢菲,等.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9,15(14):116-118.

[9]傅晓明.医院图书馆服务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3-5.

[10]梁艳.网络时代综合性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现状及改进措施[J].科教文汇,2018,(12):79-81.

[11]贾璟轶,王慧卿,张聪,等.继续医学教育电子学分管理现状与发展前景[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4):3849-3851.

[12]邢冉,王亚军,马新明.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2016,20(8):63-64.

[13]金春荣,王磊.在三级综合医院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体会[J].医学教育管理,2016,2(2):446-448.

第3篇

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教学体系

我国自1979年正式引入继续教育概念,30余年来我国的继续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尚处于不断完善阶段。从函授时代的脱产、夜大、函授形式的成人教育、80年代的自学考试到90年代末网络教育,不仅包括专科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本科,也涵盖高中起点升高职(高专),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与发展壮大,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也不例外。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为满足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不断朝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方向努力。不过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以及知识体系模糊不清、学校特色不突出、教学方式僵化等。如何优化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突出自己的特色和方向,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一、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教学体系实证分析

1.调研情况概况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开展,随机选取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专升本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问卷内容涉及基本情况、就业因素、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课程建议等方面。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99份,其中男生58名,占总人数的29%;女生141名,占71%;生源地是上海的180名,约占90%。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2.调查结果总结

关于学习者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在目前就业单位调查中,有37.2%的同学就业于民营企业;28.6%的同学在外资企业;20.6%的同学在国有企业;8.5%的同学在事业单位;2%的同学在国家行政机关。问及工作行政的问题,30.2%的同学选择行政类;7.5%的同学选择“人事类”;4%的同学选择“咨询类”;1%的同学选择“文职类”;55%选择“其他”。

关于学习者对大学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发现:约44%的同学表示满意;5%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49%的同学表示一般;但仍有2.5%表示不满意。问及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原因,29.1%的同学选择“缺乏与实践的联系”;13.6%的同学选择“内容太宽泛,缺乏针对性”;10.1%的同学选择“课程安排太分散,影响实习时间”;9.6%的同学选择“理论性太强”。对于“您在大学中所学知识能否适应您现在的工作要求”的问题,52%的同学表示一般;31%的同学表示适应;3%的同学表示非常适应;6.6%的同学表示不太适应;但仍有5%的同学表示很不适应;5%的同学表示很不适应。关于实践课程评价的调查,18%的同学选择“实践形式单一”;16.6%的同学选择“实践基地太少”;12.6%选择“实践经历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比较低”;6.5%选择“实践时间太短”。

关于学习者对教学方式灵活性及教学手段先进性的满意度调查,按评分规则分值越高越满意,78名学生选择“3”,占39%;44名选择“4”,占22%;22名学生选择“5”,占11%。但仍有6名学生选择“1”,占3%;47名学生选择“2”,占23.6%。

在“希望老师如何改变”的问题中,部分学生表示了“希望老师能够加强实践课程”或者“增加学生主动性”、“与实际相结合”等愿望。个别同学表示“希望老师能够开拓学生眼界”等愿望。这表明老师在教授该专业课程时过多强调理论,缺乏实践课程。在教学方式方面,学生建议采用因材施教、案例教学及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这样可增加课堂互动性。

二、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教学体系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教学情况的调研以及与其他高校的比较,不难发现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教学体系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与其他高校情况相同,同济大学行政管理(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也存在重专业知识掌握轻人文素养培养、重定性类课程轻定量分析类课程的问题。在理论教学体系以外,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公共伦理教育。而且,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政治学、管理学类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相当大,经济类、统计分析类等定量化课程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仅限于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社会学原理与社会调查和统计等几门定量类课程。这极大限制了学生对社会公共问题进行正确有效的定量化分析,不利于继续教育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应用所学知识。

2.教学方式有待改善

虽然近年来学校在教学方面越来越重视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旨在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来改进课程教学,但这些尝试仍处于探索阶段,是否真的有效提高知识掌握度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而且这些方法往往只是在某些课程或者某门课程的某些内容教学中得以运用,整个教学体系还是以知识传授型为主来构建的,课堂讲授仍占据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

其次,教学方式未考虑到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与本科学生相比,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往往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更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简单注入式教学法已不适用于他们,亟需增加课堂参与度,进行师生互动、双向沟通。

3.教师资源有待开发

继续教育的正常开展需要获得学校在师资方面的支持,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其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学校在师资配置方面存在着教师特长不能较好发挥及资源联动机制缺乏的问题。首先,学校不能很好按照教师的研究方向及专长来合理安排其担任的课程,这样不仅需要教师再投入大量时间准备,而且教学效果不佳。其次,教师资源整合不佳,与全脱产教育、MBA、MPA等项目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管理继续教育的发展。

4.专业特色有待突出

虽然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具有独特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氛围,但是特色不鲜明、个性不够突出。课程体系单一化和趋同化,未突出本校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优势,导致行政管理学生知识结构同质化。同时,当今行政管理专业尚没有摆脱政治学对它根深蒂固的影响,整个课程体系依然由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等作为主干学科来进行架构,未能体现出世界各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再造政府流程、推行电子政府建设的发展趋势。并且在我国政治制度日益完善、行政活动日益高效的趋势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

三、对策及建议

虽然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设置时间不长,但它一直以改革进取状态不断发展。作为工科背景的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系如能针对社会需求,突出培养城市发展人才的优势,依托上海大都市的地理优势和同济大学城市建筑、规划的优势资源,在公共管理领域走城市管理和发展的特色道路,将能大大提升品牌影响力。结合前文分析,建议在五个方面进行调整。

1.调整培养目标,借鉴管理制度

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调整培养目标定位,把能力培养明确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写入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之中。在修订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时将培养目标调整为: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公共管理、城市管理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具有管理学、经济学、行政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能运用定性与定量方法解决实践问题,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类城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涉外单位从事现代化行政管理工作。同时,培养目标也需要定位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借鉴国外研究型大学“严进严出”的制度,有创造潜力的人员才允许参加继续教育,否则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人才质量。

2.调整课程体系,推出精品课程

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是模块式教学的重要内容,指专业教学计划中各科目安排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应以理论性、方法性、领域性为三个基本模块,突出城市管理,强调工具及应用性,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了行政伦理学、应用心理学、公共管理案例和分析、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等必修课程,将社会调查和写作从选修课转为必修课程。同时增设了中外管理思想比较、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教育发展与管理、社会保障导论、中国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等选修课程。同时,应积极改变行政管理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重原理轻技能的现状,建议大量增加增加公共政策和方法类课程以及作为学科新基础或反映学科前沿和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同时打造精品课程。

3.更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

我系拟加强改革教学方式,重视夜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技能训练。行政管理专业由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要求更新教学方式。要积极尝试以下教学方法:一是讨论式教学法,即教师提出讨论题目或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指定相关参考书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对讨论进行归纳总结。二是专题式教学法,即老师将本课程中最基础、最核心或最受关注的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突出重点,讲透内容。三是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典型案例,或要求学生就某一知识点写出相应的案例。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管理学科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案例教学法,辅之以理论讲授、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实习等。我系也可以通过城市管理中的案例教学,或是请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为学生授课,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现实的或虚拟的案例,学习和积累实际的城市管理经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坚持综合性与典型性有机结合的原则,综合性反映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复杂程度,在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辩证思考能力;典型性反映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规范化和针对性程度,在于重点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技能和定义问题性质的基本能力。

4.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师资培训

第一,对内做好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系里教师在城市特色系列即城市发展与公共政策、城市公共管理和城市社区管理三个模块中找到各自的学术发展方向,尤其是推动青年教师迅速成才。每位教师可以在不同模块内就城市公共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力求就相关城市问题研究领域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第二,对外引入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制,吸引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的知名学者到同济任教、授课、培训。第三,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专业培训、进修、学术会议。

第4篇

化学实验“绿色化”,目的是把现有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核心是“杜绝污染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及环保各项工作的深入,教学实验的环保问题将被人们重视。同时,结合化学实验自身的特点,化学实验教学实现“绿色化”不仅非常必要,而且现实可行。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我们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已经迎来了改革的春风,中学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思想怦然诞生了。中学化学虚拟仿真实验就是利用计算机编程工具模仿真实的实验环境编写的软件,借助计算机营造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使实验接近或优于真实的实验环境,实验者可借助操作计算机虚拟实验系统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

事实上,计算机模拟仿真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摆脱实物教育的一场革命,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技巧的更新,而且对保护自然资源、缓解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利用模拟仿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仪器进行剖视及仿真,对有毒物质出现的实验进行模拟,避免有毒物质危害师生身体的健康。常规的、传统的化学实验不可避免的消耗许多药品和大量的水资源,尤其对于那些要使用昂贵试剂药品的、实验中容易引起爆炸或必须采用有毒有害试剂(如氢气、苯、苯酚、砷化物、重金属等)的实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仿真实验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实验原理、装置、流程、实验过程进行仿真,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做实验,既让学生学会了实验方式,领会了化学原理,实现了化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又节省了资源、保护了环境,使我们的化学实验变成“绿色化”的实验。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构建这种“绿色化”的实验教学呢?这一课题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研讨这一问题,现已形成以下几条研究思路。

思路一:建立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实验教学设计模型

为了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化学实验教学目标,贯彻绿色化学的教学思想,我们创立了下面化学课堂实验教学设计(初始)模型。

确定实验课题及类型――展示用品及仪器――实验指导――实验过程――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说明:实验课题即实验内容,实验类型即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实验;用品即实验使用的试剂和药品,仪器即实验所要用到的器具;实验指导即实验前有哪些准备工作和哪些注意事项;实验过程即实验操作流程;总结即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与实验现象;实验报告即对实验的总体汇报。

思路二:建立演示实验课件平台

演示实验是老师为了说明某一化学反应过程或现象而做的实验。这样的实验比较多,我们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演示实验课件平台,把老师们设计好的演示实验课件收集其中,老师上课时可以任意选用。

思路三:建立学生实验课件平台

第5篇

2013年9月~2014年6月我们已对4批100名学员进行了腹腔镜虚拟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轮转的低年资外科医师、研究生、进修生,临床医学本科生。学习人数及专业分布:4批学员共计100人,其中妇科20人,普外科医学论文40人,进修生10人,临床医学本科生;分组与培训时间:每2人一组,一组一机,每组集中训练时间一周共计30个学时。 

1.2方法 

1.2.1虚拟训练内容 

1.2.1.1按不同层次对象设置不同层次课程体系的内容:①编制有独处之处的“腹腔镜外科手术学”教材;录制相应的手术视频,加强理念教育,贯彻微创外科的观念,建立较规范的微创外科手术理论教学内容。②编制“腹腔镜外科手术学”课程的材的基础上,按不同层次人员编制出相应的教学大纲,以适应不同层次人员的教学要求。③通过模式化、由易到难的操作体验,设计不同的进阶课程,模式化分级和等级内分层教学: 

等级一:腔镜下牵拉,切开,分离,钳夹; 

等级二:腔镜下止血,打结; 

等级三:腔镜下缝合,吻合; 

等级四:动物试验,包括模拟教学; 

等级五:活体手术。 

分解整个手术操作步骤,逐项练习, 逐个击破,从而串联起整个手术过程,分解如下(见图1): 

④建立完整,有效的测评考核模式:按照国际通用的操作型技能观察量表(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进行评价(见图2): 

1.2.1.2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腹腔镜外科手术学”课程体系的运作模式:①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整;②完善“医学教学中心”网站(页)的建设,以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③制订相应的管理与运行规章制度;④因为“腹腔镜外科手术学”课程的内容基本上可分为四部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技能和探索性实验等。为把有效的时间与物力投入到综合与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故拟将第一部分内容制成多媒体和可以人机对话的模拟实验。即多媒体的制作与虚拟试验软件的开发。 

1.2.2虚拟操作教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2.2.1考虑了不同层次对象建立了不同级别的“腹腔镜外科手术学”课程体系,从而实现模式化、由易到难的进阶课程体系的目标。 

1.2.2.2打破学生以往“以观摩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体系。以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制定新的考核方法,突出知识综合能力,独立操作学习能力。 

1.2.2.3把“腹腔镜外科手术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临床教学中心的建设有机地进行了统一。 

1.2.2.4通过教学平台与科研平台的同步建设,以理顺原来诊断学、外科学和动物外科学三个教研室因教学中心的建设而产生的教师理论与实验脱节产生的矛盾。 

2 培训效果 

将基于模式化的腹腔镜虚拟训练应用于教学培训中,这是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引入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手段的初步尝试。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模式化虚拟训练,让学习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技能,使其适应从肉眼直视操作到观察二维平面图像操作的视觉上的转变,训练学习者的腹腔镜手术中手眼配合、左右手相互协调的能力,并且熟悉和掌握了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基本使用方法,让其进入临床实际操作时不会对镜头和工具产生陌生感。并且临床带教医生反馈意见表明,有虚拟训练经验的学员比没有经过模拟培训的学员可以更快更好地进入实际操作中,同时手术操作也能更好的按照规定操作,相比较之下,带教医生更愿意让进修医生上台手术进行体验阶段。 

3 讨论 

21世纪医学科学迅猛发展,对21世纪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临床技能培养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手术学的教学是医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按照教育部高教[2007]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和重庆市政府《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精神,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确保高等教育质量,就必须切实做好操作技能课程的建设。因此,搞好医学操作实验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形势所趋,是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和高素质医学生培养的需要。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21世纪最具有前途的医学发展领域非微创外科莫属,腹腔镜技术也会成为每个外科医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而培训则是缩短学习曲线,顺利开展此项技术的必经过程[2]。目前,我国基础教学中还未展开微创外科手术教学,我国普及腹腔镜技术仅仅是在一些大型教学医院举办学习班、研讨会及手术观摩上,缺乏医师对腹腔镜手术规范的临床前培训。并且在腹腔镜手术技术培训规范上处于初级阶段,只是通过临床熟练医师在实际操作中对学员手把手地教,学习者也只能自己通过观看、参与担当助手等经验逐步摸索和体会。由于腹腔镜手术的操作学习都是在实际手术中进行,所以存在许多问题,如:风险性大、学习者的耗时较长、理论指导与技术操作没有统一规范等。在欧美国家,对从事腹腔镜外科的医师及本专业医学生已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资格论证和质量控制制度[3],有严格的训练大纲,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培训大纲。 

因而,把微创外科技术引进到医学生手术学中基础教学是可行的,也是现在临床所需要的,在传统外科手术学理论教学中应加强微创外科的观念,需要建立规范的微创外科手术理论教学内容,在实际操作训练中首先在掌握传统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的前提下,可以引入微创手术基本技术训练,并且是学院通过对动物或计算机进行模拟手术,练习微创手术的基本操作规范与过程,让其医学生更好的了解微创手术技术,打好基础进入临床,我们将逐渐使用这种培训的初级阶段前移,将选择部分临床医学生在外科手术中增加腹腔镜实验教学内容,以期达到预定的效果。 

为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模拟教学中心与美国强生公司合作建立了腹腔镜操作的虚拟培训部。这是一门虚拟医学教育技术,将现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传感技术、测量技术、微电子技术、行为学为一体的研究。在虚拟环境中,学员可以使用计算机生成一个仿真实环境的完全互动的患者环境,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软件和力感装置的完美结合,成为当今世界先进的将视觉、触觉、听觉结合为一体的医学虚拟系统,并特别突出了“力反馈”技术,使用者能更好的感知对操作执行,学员通过在这种无风险的虚拟环境下不断的反复训练,受训者能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技能,为进入临床实践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4]。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设计问卷调查,填写信息表,英语摸底测试

教师可以在高一学生刚进校时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填写信息表。填写的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父母是否外出打工、父母是否离异、监护人、中考总成绩、中考英语单科成绩、是否喜欢英语学科、英语学习的体验(快乐/痛苦)、对英语学习是否有兴趣、英语学习的主要方法、英语学习的最大困难(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学习英语过程中最开心的一件事、学习英语过程中最难过的一件事,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帮助等等……接下来在所教班级进行摸底测试。

通过以上信息以及测试结果,英语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较为详细的一手资料,很好地了解班级总体情况和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这样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避免走一些弯路。

二、与学生进行访谈

接下来根据班级留守学生的情况与学生进行一对一地访谈,了解学生的家庭更具体的一些情况。如:学生留守时间的长短,父母的具体情况,学生的英语学习经历,学生的一些日常喜好、父母不在身边自己面临的最大困难等。通过访谈,教师能更清晰地了解个别留守学生的特殊情况,便于今后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对课堂的把控能力。

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英语学习计划

1.明确学习目标,制定计划。多数留守学生英语成绩都不理想,学习很被动。教师可以从兴趣点、升学考试、未来就业、梦想等方面让学生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目标,并制定阶段英语学习计划。

2.定期检查学习计划执行的进度。目标设定好以后,教师还需要在学生实施自己学习计划的过程中随时进行跟踪监督,及时了解他们的计划完成情况。因为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监管,尤其是隔代监管抚养的部分留守学生因受抚养人过度的溺爱,抗挫能力特别弱。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所以教师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鼓励和督促。教师可以通过询问、交流、检验背诵、计划实施阶段成果展示、任务测试等方法来检查学生学习计划执行的效果。保证英语学习计划的顺利实施。一旦学生坚持下来,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尝到了甜头之后,就会有兴趣继续下一个目标,并愿意为之而努力。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心也会慢慢树立起来。

四、给与留守学生“特别时间”,引导学生倾诉,教师学会倾听

留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缺席而导致了很多心理问题的积压。教师不仅只是上课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适时地、科学地引导学生理性地将一些压力释放出来。“尽管会有时间压力,但如果把时间先用在唤醒学生进入快乐、开放接纳的状态,那么课堂上会完成更多东西,学习也会快速进行。这样做可以避免粗暴对待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的学生,那种在很多课堂上会发生的事只会使学生和老师都感到筋疲力尽和沮丧”(《学习过程之特性》哈维-杰肯斯)。因此,可以定期的给留守学生一个“特别时间”,让他们来说说他们在学习英语时所遇到的不开心的事。也许他们会说着说着就“跑题”了――“我的父母从来都不管我心里想什么,他们只看我们的成绩……”“我不需要他们这么辛苦地去打工!”“我只想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地是学生愿意开口说。

五、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减少留守学生紧张焦虑感,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与共同学习

第7篇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自主学习

外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我们教师,往往注重教学过程中教的方面,花相当长的时间来准备一节课,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精心设置各种课堂情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以期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却大大忽视了外语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是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取着决定作用,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因此,对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的研究和指导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推广优等学生所共同拥有的元认知学习策略,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最佳的外语学习策略,以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元认知策略的概念

O’Malley 和Chamot(1990)把学习策略分成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他们认为元认知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利用认知策略来处理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涉及计划学习、监督学习任务、自我评估。Oxford(1990)认为元认知策略帮助学习者了解学习的感受。因此,元认知是一种自我意识。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优点和缺点,培训元认知策略(集中精力找重难点、计划学习目标、自我监督、小组监督、自我评估),增强学习责任感和解决困难能力。

我国学者文秋芳(1993)指出学习策略为二类:管理和语言学习策略。前者涉及学习过程,如计划学习、监督学习任务、自我评估。前者控制后者。她的管理策略含义就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适合用于所有技能和认知策略。

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的实施意义:学习者学会有效控制他们的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学习者学会自我协调策略以致完成短期、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学习者根据兴趣或需要选择学习材料,合理安排时间来分析;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成人学习能力(让自己成为自身教育者)。

二、自主学习在外语学习的来由和特点。

Chalon 于1971年在欧洲会议第一个提出自主学习的概念。Henri Holec(1981)年指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负责的能力和学习观念工具。Benson 和Maller认为自主学习者具有完全依靠自身学习的环境、知道学什么,如何学、有学习责任感、有自我评价能力。1997年Nunan说自主学习是一种理想理念多于现实。自主学习程度和学习者取得成绩与学生者的个性、目标、学校教育理念、考试理念和文化观念有关。他指出学习者在阅读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们的分析能力、选择材料能力、自评能力有关。

自主学习教学法有以下两大特点:

1.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它是一种元认知策略。这种具体的元认知策略以学生“自助”为前提,以“活动”为杠杆,以“能力”为支点,以“能力人”为目标。北师大胡春洞认为“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法。与其说是自助法,不如说自主法”。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最重要一点,老师不再是教学直接和唯一负责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学习负责和自我评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是教育者的能力,学习动机和责任感增强。

2.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理念。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教师能灵活和自觉地将学生对教学的反应视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分析和研究;学生在学过程中,不仅有知识的增加,还有分析、创新等智慧能力的发展。其外,自主学习教学法对选择学习资料,提高教师素质有良性影响。

三、小组自主学习教学法的操作原理和模式。

自主学习教学法实施需要一个工作环境:学习者有自主学习意识,他们有强烈动机来学习。同时,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法需要团体合作和网上资源支持。小组自主学习不是一个人的学习或成就,而是集体取得的成功。学习者认真地聆听其他同学的讲述,自由提供想要表达的意思,重复目标语,向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提供支持,或向他们报告自己的问题所在。

小组自主学习教学法的模式:在模式中,老师的活动比例占15%,主要包括分析课文重点难点、组织每三周的内容测验、解答小组典型练习难点疑点、对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学生的活动比例占85%。首先制定学习计划。制订计划的过程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学习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给学习制订计划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前必须要做的事情,语言教育家汪广仁认为“没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是盲目的”。计划可以写在纸上,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不必写下来。在制订学习计划时,学习者首先得对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情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如对学习材料、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等进行分析和思考,对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回答有关学什么、何时学、在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这些将是制订学习计划的基础。在完成了分析学习情境的任务之后,学生就可制订出学习计划。即确定学习的步骤、安排学习时间表、列出可供选择使用的学习策略等。在选择具体的学习策略时,学生会综合考虑学习情境的相关因素与所选学习策略的关系。

其次自我调节元认知策略。自我调节元认知策略是指主动的学习者在一个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使用的调节和控制学习的行为。对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根本目的是完成学习目标、解决问题、培养成人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

四、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的小组自主学习教学法的模式和收益。

(一)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学习计划(短期掌握应用词汇和通过每三周的内容测验、中期掌握扩展词汇和通过英语应用B级考试、长期是提高听说和写作能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B班教学侧重短期、中期学习计划。在中期学习计划通过一个个短期计划来完成。中期计划有两忌。一是不要纵容自己的好恶,制定固定学习时间段;二是不要制定不符合实际的计划。如不做过深的听力或阅读理解练习,鼓励学生设计出定期复习新旧词汇的计划,并按计划进行默写、记忆。如果记忆的单词不复习,一天之后忘掉80%,但只要合理安排做同难度的阅读理解或写作就能记大部分或全部学过的单词。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监控策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并加以修改。学习时,学习者会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且会意识到某些章节你并不懂,学习者的阅读方法和记笔记方法对这些章节行不通,学习者需要尝试其他的学习策略。在上精读课文或做阅读训练时,通常采用三种监控策略。

1.领会监控。领会监控是一种重要的元认知策略,成熟的语言学习者在阅读时都持续着这一过程。成熟的语言学习者在头脑里有一个领会的目标,诸如寻找某个重要细节信息,或者找出要点等。于是,为了该目标而浏览课文。随着这一策略的执行,如果找出了这个重要细节,或抓住了课文的要点,成熟的读者会因达到目标而体验到一种满足感。但是,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细节,或者不懂课文,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如果领会监控最终显示目标没有达到,就会采取补救措施,比如重新浏览材料,或者更仔细地阅读课文。英语基础薄弱的好多学生总是把重复(如再读、抄笔记等)作为他们的主要学习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告知教育心理家的建议:(1)变化阅读的速度,以适应对不同性质课文领会要求上的差异。对于比较容易的章节读快点,抓住作者的整体观点;对于较难的章节,则要放慢速度;(2)容忍模糊。如果某些事不太明白,继续读下去,不要中止,作者可能会在后面填补这一空隙、增加更多的信息、或在后文中会有明确说明;(3)猜测。当所读的某些事不明白时,养成猜测的习惯。猜测不清楚段落的含义,继续读下去,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4)重读较难的段落。重新阅读较难的段落,尤其是当信息仿佛自相矛盾或模棱两可时,最简单的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

2.策略监控。学生在学会使用学习策略之后,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将所学会的学习策略弃之一边,仍沿用自己过去习惯使用的效率不高的但更不动脑筋、更省事的学习策略。此时,可采用教师提醒法、学生互相提醒法、自我提醒法。采用学生互相提醒法和自我提醒法的好处就是尽可能让学生自我分析和发现问题所在以致减少他们的学习焦虑、缩短同组成员学习距离差距,增强自我解决困难、团队合作能力。

3.注意策略。在课堂中,大部分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往往很难把注意集中在教学任务上,而分心于那些有吸引力的、涣散注意力的方面:(1)教师可以设置教学目标,告知学生本课的目标。在上课之前,告诉学生要注意的目标,学生会学得好一些;(2)增加学习材料的情绪性。告诉学生内容相关的电影片段或音乐,让其搜集。上课陈列搜集内容比使用直铺的课文更能赢得学生的注意力;(3)通知学生后面讲的内容对他们非常重要。许多学生常常会预期在随后的测查中会有什么问题,以此来确定课中重要的信息。有研究表明,这种技能能增强学生对相关材料的注意。当然,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哪些材料不重要,这可使学生能有效地使用学习时间;(4)让学生做好小组记录。记录课堂讨论内容与学习结果。例如,“我记录小组讨论的要点”。自我评估学习内容汇总(情景对话、英语墙报、角色表演片段、网络资料讲解)。

小组自主学习法的好处,对学习者而言:(1)学习意识增强,从没有使用元认知策略自主学习到部分使用或发挥潜在的元认知策略;(2)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学习体验交流机会增多,他们减少焦虑、树立处理语言的信心,并且常用目标语,学习积极性增强,缩短学习者快慢距离;(3)自我学习责任感从无到有甚至增强;(4)更会利用时间安排学习;(5)从以前注意学习内容量到分析学习策略对否或分析学习动机的成人自主学习转变;(6)学会团队合作。在团队合作学习中,他们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和帮助。其实,以上六点好处是让学习者成为自己的教育者。对教师而言:他们有更多时间来备课或研究学生问题,有利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

五、小组自主学习教学法的问题

小组自主学习教学法让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气氛民主、宽松,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主要是:1.教师对元认知策略观念系统化的认识需要继续完善;2.学习者在刚入学时没有得到及时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元认知策略不是一种简单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技能和有效监视和控制;3.学习者的长期目标会受到周边环境(学校教育目标、应试观念、功利主义)的影响;4.学习者的积极性受到学习设备(科技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影响;5. 同层次小组成员自主学习相对容易进行;6.对学习者的语能(天赋),教师把握存在困难。

六、结束语

著名学者庞维国(2003)对自主学习提出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横向角度是指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方法、时间、环境和结果等;纵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述自主学习的实质。即在学习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学习中能够对学习的进展、学习方法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学习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估、自我总结。掌握自主学习,学习者能完成短时间的学习和终生学习,并且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对自主学习的理解和实施是我们继续要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1981

2.O’Malley、J.M., Chamot, 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Nunan:Good Language Learner Strateg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4.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皮连生 《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8篇

一、确定目标,制订计划。

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对自己的期望值也不相同。但剩下的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当你把高三与自己一生的使命相联系时,你会发现每一天都有它特定的意义。所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对把握好高三这一年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一切“顺其自然”,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目标,是很难激发学习的动机与激情的。 所以每一位来到佰渡教育的学员,我们都会为他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然后为之奋斗。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必不可少。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际上制订学习计划是自己运筹帷幄能力的体现。要充分把握并有效利用自 己的作息规律,做好时间安排。一般早晨和晚上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时间。早晨可做些背诵练习,晚上进行读写训练。关键是要有决心和毅力,它是对你的自制力和自觉性的挑战。相信持之以恒,终有收获。

二、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老师的每一节课都会经过精心的准备,有明确的目的性。因此要集中精力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例如,外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充分利用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大胆陈述,不怕出错。还要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复习,并随时补充、修正。

三、学习更具系统性

第9篇

教师培训学习计划【1】 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建立一支适应新课改需要的师资队伍,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XX一中暑期教师培训计划。

一、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二、培训内容

1、教师专业培训。

(1)7月1日——7月5日信息技术培训

高一高二信息管理员培训,内容:学习信息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

高一高二教师多媒体、电子白板使用培训。由信息中心承办。

(2)高三教师自主研究2017年全国高考试卷,开学后进行学科专业能力测试。

2、班主任教育法规培训。

8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并进行网络沙龙研讨(以XX一中教师QQ群为平台),每人发言不少于10次。

3、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2009年7月后入职教师撰写一份自我专业发展计划书,不少于300字。

4、其它专项活动

(1)7月7日——7月10日全市中小学教师通识性知识测试、微作业设计比赛培训。

7日上午全校教师集中学习;

8日以教研组为单位学习;

9日上午举行考务会。

(2)7月11日上午9:30——11:00在阶梯教室进行通识性测试;下午2;30——4;30在阶梯教室进行微作业设计。

(3)7月28日——8月3日,全校教职工参加市人事局开展的专技人员继教公需科目网上培训。

(4)7月——8月免费师范生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

(5)8月下旬,在微作业设计比赛的基础上举行学校题库建设骨干教师培训。

三、培训要求

1、全体教师要从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方面正确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增强暑期培训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严肃认真完成培训任务。

2、学校教科处将对暑期培训进行全程监督考核,将教师学习及完成作业情况作为校本培训载入教师业务档案。

3、学校将对未完成培训任务教师进行约谈、通报等处理。

教师培训学习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理念前卫、把握新课程标准、并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师德培训使全体参训人员的师德修养与职业道德水平有明显提高。

2.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使各校教师都能转变教育理念,能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全新的方法走进新学期的课堂,尽快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构、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3.通过班队知识学习,使参训人员进一步熟悉班队集体建设的具体操作方法,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规范化。

4.通过教学业务知识的培训,使全体参训人员人人明确教学“六认真”要求,向教学“七认真”迈进;个个懂得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知识,把握教学教研工作的主动权。

5.后勤工作人员通过师德培训,进一步确立服务观念,摆正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安全防范,确保服务质量。

三、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互学互动,观摩现场,表态发言。

四、组织领导

组 长:陈正美

副组长:朱建刚 蒋四良 胡关乔(主持学习活动,本校教师点名)

成 员:宋前方(负责培训班场地、物资、会议材料安排工作)

侯颖华 陈德芹(来宾接待)

陈发超(伙食安排,茶水供应)

王 平(文秘服务)

吴雪芹(音响服务)

五、培训地点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