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6 14:14:43
导语:在档案学发展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2009年学会工作总结
2009年,××州档案学会在省档案学会、州社科联和州民政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团结广大会员,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紧紧围绕全州经济建设和档案工作实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1、多形式开展学会活动。坚持活动是学会的生命力所在,为丰富广大会员学习生活,州档案学会一是在广南县开展了全州档案系统知识竞赛、篮球、拔河、歌舞比赛和书画、摄影、根雕展活动,加强会员间的交流与了解;二是在州社科联、州党史征集研究室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会员到丘北县马者龙村学习石刻档案拓印技术,印下了明正德14年(1519)的《新刻地藏碑记》等一批拓片,锻炼了学员的动手能力,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料;三是组织会员到西藏、东三省等地参观学习,组织11人参加省档案学会在保山举办的档案学术研讨会,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促进了交流。
2、学术交流活跃。州档案学会充分发挥学会的学术性团体的作用,积极开展了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在省档案学会的号召下,积极组织会员撰写理论文章,全年向省档案学会推荐论文16篇,向《××档案》等报刊投稿10余篇,刊载3篇,其中马关县档案局局长带头撰写论文并在全省学术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3、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学会根据各单位档案人员变动情况,及时吸纳新人员加入档案学会,全年共发展会员3人。
4、档案宣传成效明显。州档案学会利用××档案信息网,及时上传学会相关文件,使会员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学会最新信息和动态,了解档案工作现状和研究成果。同时,利用档案工作简报向各级各单位宣传档案工作。
二、2012年学会工作安排
2012年,州档案学会将围绕档案工作重点,与时俱进,积极工作,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使学会充满活力,将学会建设成为“理论研究的摇蓝,档案干部的家园”。为此,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2、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同其它兄弟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借鉴和吸取他们先进工作方式和开展活动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到外省、外地州学习考察,组织会员参加省的学术论文研讨活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档案工作人员学术水平的提高;
如果档案馆工作者一味注重业务实践活动,而轻视理论研究,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使档案工作陷于低层次的事务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有学者指出:对于档案学研究者来说,一个真正的思想上的巨人也一定是实践方面的专家!那么反过来想,作为档案业务实践方面的行家里手,我们的档案馆能否出几个响当当的理论研究者和专家呢?毕竟,实践经验是理论思想的源头活水,没有经验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档案学理论;当今的档案学研究园地,在高校学者几乎一统天下的情况下我们的档案馆工作者理应充分发挥一线工作的优势,勇于和乐于承担起自身所肩负的学术使命,多出档案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从而弥补高校理论工作者在实践方面的不足与缺憾,使档案学研究能够生发于实践,和真正解答实际问题。
档案馆专家之匮乏,原因之一恐怕是取消了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降低了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研究兴趣和动力。用老百姓通俗的话讲就是“没有用”。对,是没有用。可是我们做任何事难道一定要确定对自己有用才做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的人生将何其苍白!由我们这些人所组成的行业将何其苍白!而我们有幸看到的是,即使在被称为浮躁的当今社会风气之下,依然有人孜孜砣砣,不倦地思考、笔耕不辍,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像上海市奉贤区档案馆的严永官、河南省濮阳市档案馆的管先海就是这些人当中的杰出代表。前者为戎马出身,用他自己的话说,其最高学历是迟到的大学给予他的大专;后者是档案专业科班出身。虽然两人的学历背景和工作经历不尽相同,但对档案学术研究所做的贡献都堪称不辱使命。
严永官在一个区县级档案部门一干就是20多年,并且在档案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档案专业论文130多篇,主编了一部填补了档案学研究空白的专著《档案学术评论概要》,还主持和参与多项档案科研项目。现在已成为上海市档案局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奉贤区专业技术领军人才,享受2D08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管先海也已在兰台扎根20年,除了档案编研成果丰硕之外,还经常在档案学核心期刊发表档案学术论文。有趣的是他的论文经常引起同行和高校学者的关注,在专业期刊上与之展开了_一系列唇枪舌战的学术争论。有道是“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恰恰是在不同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中,擦出了兰台学术精神的火花。两位为档案学研究所作的贡献令人称道和艳羡,而笔者以为,在我们的档案界,这样可敬可爱的同志是不是应该更多一些,如果像严永官所说的那样,他是档案界的游击队,那么这个游击队的队伍是不是应该更壮大一些,这样我们所建立的档案学术研究的这块根据地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经过20年发展逐渐稳定、成熟,为了全面了解几十年以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领域的研究情况,笔者对1994-2013年间发表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上的有关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对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现状有一宏观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考。
一、数据来源
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是探索数字信息的完整,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和法规体系的学科,其目的是保持数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长期可读性。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对于整个期刊出版业来说,核心期刊具有示范作用。研究核心期刊对于发展科学事业、推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94-2013年间发表在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按核心期刊表分类的中文核心期刊涉及到档案事业类的有9种核心期刊,即《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兰台世界》、《山西档案》、《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以及涉及到非档案事业类的其他10种核心期刊,即《档案》、《湖北档案》、《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农机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水利水电技术》、《思想战线》、《四川档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市场》上的有关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借助电子查询,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以主题为检索方式,以“电子档案”、“保护”、“修复”为主要检索词,精确匹配,统计了1994-2013年中国知网的19种核心刊物上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是本文分析的依据。近二十年来,中国知网19种核心期刊共发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学术论文108篇。
二、统计分析
1.研究发展历程分析
1994-2013年20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的逐年统计结果表明,年度论文数有较大的波动,见图1。波动曲线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表明了这一阶段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1]。
第一阶段:从1994到1996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酝酿和产生,是学科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除《湖北档案》外,其它核心期刊尚未涉及电子档案保护或者电子档案修复相关研究,包括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在内的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队伍也很小,因此,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为数不多。
第二阶段:从1997年至2002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经过90年代中的低谷期后,步入了平稳发展阶段。图1表明,自1997年始,相关核心期刊刊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论文持续增多,在这一阶段,年均3.5篇。这表明,1997年后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已明显超过90年代中的研究力度,呈现出一种平稳的发展态势。
第三阶段:从2003年初到2013年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第二阶段的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发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并在2012年形成了一个高峰。图1的曲线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一直持续稳定地增长,在近几年达到了顶峰。统计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年均7.8篇,比前一阶段年均增加论文4.3篇,是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繁荣时期,近几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达到了。
2.核心作者分析
从本文统计的108篇论文的作者组成来看,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逐渐形成了一支由大学教师、档案局档案保护工作者、研究所档案科研人员等组成的研究力量。几十年以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之所以硕果累累,与他们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在这个不断壮大的研究队伍中,以辽宁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学术骨干是这个队伍的核心,组成了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核心作者群。统计表明,核心作者人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论文数为2.7篇,最高达6篇。
3.来源期刊分析
由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知:
第一,在20种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中,总体看来,只有《北京档案》和《档案学通讯》两种期刊20年中刊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论文数量基本稳定,没有出现“0”发文现象。这表明,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尚未趋于常态化、理性化,也从侧面反映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队伍的不稳定性。
第二,《兰台世界》、《档案学通讯》、《档案管理》与《档案学研究》4种期刊刊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数量居多,这些期刊学术研究性和理论性较强,对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较为关注。
第三,从年度论文数量分布来看,《档案与建设》、《兰台世界》、《农机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山西档案》、《浙江档案》、《中国档案》自1998年以后发表数量逐渐增加,可能与这些期刊对电子档案保护类论文的重视不无关系。
第四,《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水利水电技术》、《思想战线》、《四川档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市场》8种期刊近二十年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发文量上均稳中有减。分析其原因,由于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索,传统的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数字环境下电子文件的保护研究工作对于保护技术学者来说还是个巨大挑战,处于潜心研究阶段,因此公开数量暂时略有减少[2]。
4.论文内容分析
依据搜索到的1994-2013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所包含内容范围,及现有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科结构,我们把108篇论文分为九大类,按年度进行相关统计。
从研究内容来看,在1994-2013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不仅涉及到前人的研究、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相关内容,而且还更多关注了档案保护技术发展、电子文件的安全、长期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保护的比较、数字化技术保护等问题。但是,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在不同时期所体现出的侧重点有所差别,例如在2009-2013年,虽然论文发文总量有所增多,但是在电子档案长期存储方面,发文数量却减少,这体现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从侧面折射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是一门与社会实践相伴互动的学科[3]。
从研究类别来看,电子文件保护的综述、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电子文件的安全和档案保护技术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是1994-2013年期间关注较多的内容。例如,电子文件保护的综述方面36篇,占到总1994-2013年期间总发文量的近33.3%,档案保护技术发展方面19篇,占1994-2013年期间总发文量的17.6%。
从研究热点看,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电子文件的安全成为近年来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热点。之所以成为热点,是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使用和保存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也成为档案保护技术的重要对象,但鉴于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不足和法律地位尚待明确,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保护必然成为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和电子文件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
三、总结与思考
尽管我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展的头二十年内硕果累累,但是仔细分析却也仍然存在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对国外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理论和技术的吸收不多、与国际电子档案保护界接轨缓慢、重复性研究成果较多、科学研究成果真正应用于实践的较少、专业分工程度不高、电子档案保护理论研究基础薄弱、研究深度不够等等。这是不可忽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可以说,这些问题解决的程度直接关系到21世纪今后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方向和发展的水平。在上述论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未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发展的几个方向,旨在分享、交流,共同促进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向前发展。
第一,深化现有研究。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是一个深化、持续的过程。在未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应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拓展研究领域。如在电子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上方面不断创新、研制更加有利于延长电子档案寿命的材料,针对材料性质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管理研究方面,更加突出非技术因素的作用。
第二,数字档案及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建设。档案数字化及数字档案的网络化应用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服务的新模式,也是保护珍贵档案原件的根本措施,包括数字信息档案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保护、数字信息档案长期可存取性保护和数字信息档案载体保护三个方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进入了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无论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理论或档案学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都得到了蓬勃发展,一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专著让人耳目一新,大量理论研究论文不断开拓档案学研究的新领域。档案学者们就一些理论问题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
新世纪中国档案学科的发展内在地要求档案学批评与其同步发展。随着档案学研究的深入,一些档案学术批评文章也时有所见。笔者拜读了近年来档案学术批评(研究档案学研究)的几十篇文章,深深地为研究者们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精神所感染。这些文章大多数把握住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动态,肯定成绩,指出偏差,指点研究方向,对推动档案学理论研究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不利于推动档案学研究,挫伤研究人员积极性的苗头。一些批评者动不动指责这个不求甚解,华而不实;指责那个搬弄名词,空话连篇;批评这个人为拔高,脱离实际;批评那个盲目引进,生搬硬套……。有些批评言论,或无的放矢,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批评责备多,指点迷津少。有的人虽然是善意的批评,但批不得法,言过其实,也在客观上挫伤了一些研究者的积极性。
笔者以为,档案学是一门极其年轻的学科,档案学研究正处于一个继承与扬弃,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期。气可鼓而不可泄。因此,正确地把握档案学术批评的导向,营造和谐的档案学理论研究环境,努力保护和充分调动广大档案学研究人虽的积极性,唤起广大档案工作者特别是档案学理论研究工作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推动档案学理论建设务。正确的档案学术批评应当具备以下导向作用:
一、促成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真理总是在实践与探索中发现的。既然是探索,就可能出现正确与错误两种可能,就会面临胜利与失败两种结果。开展档案学术批评,不仅要善于把握档案学研究动态,而且要善于调动和保护广大研究人员的积极性,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不但深度不断加强,对档案的本质属性、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中心的可行性、文书立卷改革、档案的价值鉴定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探讨有力地促进了档案学理论的成熟和完善。但我们也发现有些研究者一见到与自己的研究视角不同,思维方式有差异,观点不一致的研究,甚至是自己暂时不理解的,就盲目结论,简单否定,甚至挥着大棒一阵乱打。王英玮先生曾经尖锐地批评那些迷信自我,故步自封的人:“往往对外国的档案管理经验和研究成果不屑一顾,只满足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中的收成。这其实是学术理论研究的大忌。当‘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被引进我国后,一些学者率先提出了档案管理的‘前端控制理论’,但是对这种颇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一些同志却以不符合‘文件与档案的转化论’为由,不予接受。然而,实践的发展证明,前端控制理论确实对文件与档案的管理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①。科学理论就是在充分的辩论,认真地辨别,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的。只有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分让各家各派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才可能造成活泼,和谐的学术氛围,动员起成千上万的档案学理论研究工作者打开思路,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无羁无绊地进行理论研究。
二、培育探索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发现,科学发展的动力就是创新。历史上各种重大的科学发现,无不具有创新的意义,无不是创新探索的结果。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创新中实现的。和其他任关学科理论,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借鉴成熟的理论,可以避免我们少走弯路,只有高起点,才有高速度。近年来,“档案学者们着力将本学科的研究领域扩展到图书、情报等相关学科以及信息学等更高层次,吸收相关学科的成果或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手段,使研究深度进一步加强,相应取得了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研究成果。明显的表现是出版和发表了一大批档案哲学、档案经济学、档案文化学、档案心理学、档案法学等相关专著和论文。”②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我国,对档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作为档案学术批评者有责任扶持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保驾护航,而不是泼冷水,打棍子,冷嘲热讽。当然,既然是创新,就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既然是创新,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就难免走弯路甚至走错路。鼓励创新就必须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就必须构建起思想自由和学术通畅的社会人文环境,营造出自由与开放的档案学术氛围。开展学术批评,研究档案学研究就应该及时的肯定和保护研究成果中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善意地指出问题,恰当地进行引导,为研究人员鼓劲加油。不但要对那些大胆突破思维定式,合理吸收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成果,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手段,开拓创新的研究成果,加以肯定和保护,而且要善于发现那些存在纰漏的探索性研究成果中的科学的、积极的、有益的成分,审慎地下结论,最大限度地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还要为那些在研究中的失败者指点迷津,鼓起信心,点燃希望之火。切忌抓住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弱点、缺陷不放,吹毛求疵,横加指责;更要防止对不合自己口味或自己暂时还不理解的东西妄下结论,简单否定。
三、推动理论联系实际。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脱离了档案工作的实践,档案学理论就失去了支撑,就没有实际意义。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使档案信息的载体、信息的存储、检索和查阅、传递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事实证明,传统的档案理论框架已无法容纳新的实践,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遭到了巨大的冲击。新的现代档案实践,把诸多新问题摆在档案学研究者的面前。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说:“科学的理论结构是永远不会完全封闭的,科学上各方面总是开放的,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只有用动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不断提出新的理论,推动科学不断前进……”因此,开展档案学术批评,应该积极引导广大科研人员解脱传统档案学理论体系的束缚,到现代档案工作实践中去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采用新的思维方式,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研究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发展对档案学理论建设提出的新课题,研究新形势新变化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以及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坚持从现代档案实践中去创新档案学理论,用新的档案学理论指导现代档案工作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档案学理论,构建起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当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坚持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步进行,那种认为只有开展应用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才是联系实际,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就是空谈的认识和导向是极其有害的。
四、诱发理论研究的前瞻性。档案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历史前进的每一步伐,科技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会给档案工作带来或多或少的变化,在档案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要使档案学理论能够起到指导档案工作实践的作用,就必须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我国档案学创立之初,主要是引进前苏联档案学理论,虽经过了无数档案学理论研究人员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不懈探索,初步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档案学体系,但它离一个成熟学科还有相当差距。它作为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缺乏超前性。过去基本上是围绕已经出现的档案现状进行理论研究,而对档案领域将来可能出现的现象研究太少,以致电子档案的出现弄得我们措手不及。我们进行学术批评,研究档案学研究,目的是通过批评和争论,求得最终的统一。批评者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能把握档案工作和档案学发展的未来,给研究人员指出路,出点子,引导他们在研究一些短平快,急于解渴的课题之外,进行一些中长期、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在讨论一些热点问题之外,研究一些人们不大注意而又必须注意、应该解决的问题,搞好“冷”与“热”的结合。尤其是应该向研究者们指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走势,未来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档案学理论研究面临的形势,启发研究者们的新思维,诱发理论研究的前瞻性。
注释:
①王英玮,档案学研究的务实与务虚,四川档案2004(1)
一、学术文章检索过程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献检索核心期刊《档案学通讯》,统计了从2000至2011年国内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学术文章。具体方法是:
(一)中国知网的检索,百度到中国知网并点击,即可打出中国知网的首页。
(二)学术论文的检索,在中国知网首页上双击“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即可进入,点击标准检索后:
1、输入检索控制条件:(1)期刊年期:从2000年至2011年;(2)来源期刊:档案学通讯;(3)来源类别:全部期刊;(4)支持基金:空;(5)作者:有作者或第一作者
2、输入内容检索条件:选中“主题”、“篇名”、“关键词”、“摘要”、“全文”、“参考文献”、“中国分类号”分别输入相应内容并且可选择“并且”、“或者”与“不包含”的关系进行检索。
3、根据检索出来的内容,选择“全选”,再“保存”,在“简单”、“详细”、“引文”、“自定义”、“Refworks”、“ndnote”、“oteExpress”、“查新”、“同方知网pdl”中选择“详细”,将“序号”、“题名”、“作者”、“中文刊名”、“单位”、“摘要”的内容全部选中复制到Excel电子表单中,再进行数据格式变换,转换成符合要求的Excel表单。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学术论文的检索,点击标准检索后:
1、输入检索控制条件:(1)期刊年期:从2000年至2011年;(2)来源期刊:档案学通讯;(3)来源类别:全部期刊;(4)支持基金:空;(5)作者:分别输入“空”、作者和第一作者为“北京”和“上海”、“天津”和“重庆”、“南京”和“杭州”、“广州”和“深圳”、“西安”和“昆明”、“青岛”,其关系为“或者”。
2、输入内容检索条件:选中“全文”项输入“信息化”、“数字化”的内容并且选择“或者”的关系分别进行检索,得到检索信息为2000至2011年间的《档案学通讯》上发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学术文章为14条,其中北京2000至2011年间发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学术文章为8条;上海2000至2011年间发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学术文章为1条;天津2000至2011年间发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学术文章为1条;深圳2000至2011年间发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学术文章为3条;西安2000至2011年间发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学术文章为1条;重庆、南京、杭州、广州、昆明、青岛2000至2011年间发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学术文章为0条。
3、根据检索出来的内容,选择“全选”,再“保存”,在“简单”、“详细”、“引文”、“自定义”、“Refworks”、“ndnote”、“oteExpress”、“查新”、“同方知网pdl”中选择“详细”,将“序号”、“题名”、“作者”、“中文刊名”、“单位”、“摘要”的内容全部选中复制到Excel电子表单中,再进行数据格式变换,转换成符合要求的Excel表单。
二、学术文章数量分析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献检索核心期刊《档案学通讯》,统计了2000至2011年国内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广州、深圳、青岛、昆明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学术文章,在该数据库中全文输入“信息化”、“数字化”的内容并且选择“或者”的关系分别进行检索,得到2000至2011年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广州、深圳、青岛、昆明十家档案局馆发表档案信息化建设学术文章14篇。
2001至2004这五年间,《档案学通讯》上刊登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学术文章数量是这十一年中最多的,当时档案信息化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档案界人对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那时以后,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步入稳步发展阶段,而2005年以后,相关文章在《档案学通讯》上的减少也证明了这点。
三、学术文章应用的研究方法
方法是完成研究工作的工具或手段。科学的研究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反之则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可以肯定地说,研究方法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学术文章所用的研究方法一般是下列六种方法之一,引文分析、实验设计法、理论分析法、调查研究法(随机研究、通讯咨询、面谈),历史分析法(包括传记和文献法)、其他方法。
大体而言,其中采用调查研究法的较多,历史分析法较少,而理论分析法最少,这可能和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有关。
四、学科趋势分析
关键词:中专,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0.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处理已经脱离了手工的操作,在档案管理方面,传统的手工式档案存档、归类、整理以及查询已经远不能满足现在各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各大中专学校也相继在档案管理方面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希望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1.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传统的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从建档到存档,以及其中相关信息的收集、编入等等环节,都采取人工的方式亲力亲为,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另一方面在存档的过程中,由于档案保管环境要求的不达标也经常会使档案遭到损坏等。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大量电子设备的购入和网络的构建,这些只是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的技术支持和基础,真正的信息化管理,还要依靠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将硬件设施与新的管理模式相结合,才能发挥档案管理的真正作用。首先档案管理要考虑到档案本身内容的准确性,在建立文件式档案的同时,电子档案的建立为档案的查询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在信息更新方面要始终保证电子档案与文件式档案内容的统一。论文大全。
2.加快档案馆现代化进程的对策2.1提高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认识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理解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对其他大中专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考察学习,借鉴相关的优化方式结合本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重新审视自身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加快对本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设。
2.2加大档案馆现代化建设的投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档案管理型人才的引进,现代化管理设备的投入等等都需要校方的大力支持和资金的投入。除此以外,档案保管环境的改善,也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翻新或重建,这一系列的前期投入都是为了实现档案管理的长期长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3.档案馆现代化进程的建立数字档案馆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档案,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论文大全。在校园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校内工作都已经推广到网络化的层面上了,数字图书馆的成功构建,为数字档案馆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导向,也使信息资料的数字化成为可能。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将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数字化。论文大全。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编研、提供利用等,通过以上工作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来反映当下档案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数字化档案馆的建立,不仅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也是档案学研究的新课题。从信息的录入开始,将教职工的全部档案内容编辑整理后,录入计算机,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分级,按照保密资料与非保密资料的标准进行划分,对于非保密部分可以提供查询服务,涉密级别的档案,只能通过档案的使用权限来开启。电子档案建立的同时,并不等于弃掉纸质的档案文件,相反不但要将纸质档案保存完好,信息同步,而且要确立纸质档案的原始凭据思想,电子档案仅仅是便于服务性的档案副本。与此同时,也对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档案内容信息的防盗防窜改,数据的备份等工作也相继成为档案馆数字化推行中要克服的难题。[3]
4.推进档案馆现代化进程应注意的问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给我们指明发展方向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首先是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现代化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这为档案管理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其次是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决心和投入,数字档案馆的改革变动和投入相对较大,而且在建成后也要定期的进行硬件设备及管理系统软件的维护和更新,以保证数字档案馆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在档案的借阅和查询过程中,因为数字数据的可复制性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要通过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支撑来解决,因此要给数字档案馆配备专门的计算机技术部门,做到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或排除,第一时间保障档案的信息资料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5.结语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个漫长的从观念到技术再到实际应用的转变过程,是中专学校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与学校的硬件基础建设一样,是从办公能力和效率上对学校的综合评价之一。在中专学校的横向比较过程中,除了办学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校园管理方式也是学校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无论对档案管理本身还是学校的整体实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务实[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12-13.
[2]周毅.全缅准确地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J].档案学通讯.2009,(4):45-46.
[3]丁光勋.信息时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78-79.
对档案学科的认识问题
谈到档案专业高等教育,首要问题是对档案学科的认识。教学双方对档案学科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产生相对应的具体行为。目前,我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形成,现设有档案专业本科的院校已达到29所,档案学科地位也有所提高,但对档案学科的认识在教师和学生中的反应差距仍较大。
1 教师对档案学科在总体上持乐观向上态度
目前,从总体来讲,档案专业教师敬业精神可嘉:一是努力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档案专业课程近年来经常处于微调之中,使学科知识不断丰富,尤其是吸纳了不少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注重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积极努力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对学生实习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本目的在于努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三是提高本院校教育层次。原为本科教育的院系力争设立硕士点,原有硕士点的正力争设立博士点。至2006年,设有档案专业硕士点的已经有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专业、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管理系档案专业、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等17所;设有档案专业博士点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档案系等2所。
2 学生对档案学持迷茫之观
一是认为自己不喜欢档案专业,由于学校调剂才阴差阳错地就读档案专业。一方面随着档案专业教育的发展,招生数量逐渐增加,另一方面高中生中对于档案专业的了解太少,所以在考生选择志愿时往往数量不够,于是有些高校就在录取后对考生的专业进行调剂,这样无意间使学生产生先天抵触。如某大一学生发在网上的“浅谈对学习档案学的认识”一文中讲道:我们有很多同学不自信,当人家问起你学啥专业,我们支支吾吾半天才回答上:学档案学的。
二是认为档案专业没有多大前景。一部分学生凭着对档案专业的有限了解,在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后产生误解:“似乎一般人经过几个月培训都可以胜任档案工作,我们为什么还要学四年?”从而对档案学科产生怀疑。再加上档案学理论中绝大部分原本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所以使得学生对档案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知识结构表示出担忧。
三是认为档案专业教师缺乏实践。因不少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从事档案专业教学的,这方面问题已在学生中产生影响。还是那位大一学生讲:“现在档案学专业教师有很多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没有离开过学校,没有接触过实际工作,如何能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知识呢?”。确实,档案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档案专业教师如果没有必要的实践体会,很难把课讲生动、讲明白,难免会从理论来到理论去,使学生毕业到工作岗位后,面对工作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仍然不能应对自如。
3 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
形成上述现状原因何在?笔者分析,从主体看主要是不同的经历形成了不同的认识。教师由于已经将档案专业教育作为自己的职业,有的已经在档案专业教育岗位上取得颇丰成果,甚至将档案专业教育作为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感情使然,让他们对档案专业教育、对档案学科情有独钟,面对困难和问题时,便会以积极进取姿态从容应对。而学生由于刚刚接触档案专业,之前档案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白纸一张,所以情况不尽相同。一部分随遇而安、认同感强的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调整心态,认真钻研进去。而对于一部分不安于现状、或是确实另有理想的学生而言,就会逐渐产生抵触甚至排斥心理,他们在面对档案学科的不足时,可能会随意扩大,使自己与档案学渐行渐远。也有人对档案学科期望过高,认为这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知识结构,档案学科应当在社会科学(有学者认为是管理科学)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应当给予更高的学科地位。笔者认为,档案学作为新兴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基础理论部分就是那么几个专业课目和知识结构,它不会因为是本科教育就立即会比专科教育高出一等,也不会因为是研究生教育而比本科教育高出一等。
档案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1 档案专业课设置中自身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偏重实践。认为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正是档案管理实践促成了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所以现在各校有将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为实际应用型人才的趋向,对档案专业课程的设置在应用学科上大做文章。这样自然会出现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一方面档案学的基础理论多年来没有多大发展,甚至连一些基本理论到现在还存在中专、大专、本科换汤不换药的状态。这样老师教来无味,学生听来更是终觉不深。另一方面在应用性课程的设置上显得比较散乱,在一定程度上淹埋了档案专业的特色。
二是档案学理论脱离实际。笔者以为这事实上是不可能只从学科设置上得以解决的问题,原因在于我国档案事业发展速度太快,一方面是来自于从业主体对档案事业认识的深入,如三个体系的提出;另一方面是档案业务的深入发展,如各种新类型档案载体和形式的产生。这些发展了的实际永远是跑在理论之前的,所以仅仅从学科知识来讲,即使教师在讲课时通过对教材进行补充讲授来弥补教材建设在周期上的问题,解决了一时之需要,但等到学生四年抑或更长时间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新的现象、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于是从档案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又会埋怨档案专业教育理论脱离实际。依笔者之见,这一问题只能有待于档案专业毕业生通过继续学习来求得真正解决。
2 档案专业课中缺乏职业思想教育内容
笔者与学生接触感到,目前急需加以灌输的就是档案职业思想。学校要从档案职业道德教育人手,逐步为学生树立档案专业思想。要进行专业教育,让学生真正了解、关心自己的专业;了解其发展概况、就业方向、研究领域等,树立专业意识,维护专业尊严。只有了解进而热爱档案专业,学生才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档案专业知识学习。
档案专业毕业生走上岗位后的优势
1 档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回顾20世纪80年代,图书档案专业的学生可以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毕业时根本不用担心工作,用人单位排队要人。如今却今非昔比,一些学生无法把自己“推销”出去,产生很大思想落差,后悔选错专业。
几位档案专业学生向笔者咨询“档
案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笔者回答,“应当说还是相当乐观的。首先从实际看,上海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档案专业毕业生历年来就业率是高的。其次是档案专业有其兼容性,一部分档案专业毕业生实际走上了文秘岗位。”然而,目前随着各级档案馆参公的实施,进档案馆工作需要经过考试,难度增加,这使得档案专业毕业生又几乎失去一个主要的也是比较向往的就业途径。
2 档案专业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的优势
这是一个思想和专业技能的共同体问题。有的学生通过接触实际工作后感到,具有高等学历的自己与那些没有多高学历的大叔大妈们相比,也没什么优势可言。这确实有一个如何面对心理期望与残酷现实的落差问题。因为实际工作中,不管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关键看重的是你的实际工作能力如何。所以笔者认为,学生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首先要树立实干为先的基本观念,不能认为一些具体的业务工作是技术工人做的,高学历的主要就是从事管理和研究的。在网上曾看到有些在一线档案部门工作的大学生,急于想找到自己与没有高学历的老同志的区别,甚至还有些怀才不遇的感觉。笔者认为,只有立足本职,埋头实干,真正经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才能有更大的作为,优势也才能真正体现。
关于档案专业研究生的研究能力问题
关键词:档案管理;研究;高职院校科研
1.科研档案的含义及作用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
高校的科研档案,是高校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凝结了高校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创造的科技成果、经验和思维,其中储藏着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发明创造、工艺方法等。因此认真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合理利用科研档案,能大大提高科研工作水平,为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2.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
目前,依据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将科研档案大致分为科研项目档案和科研综合档案。
2.1科研项目档案归档内容
2.1.1科研项目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开题报告与课题论证材料,科学基金及重大项目申请报告及批件,任务书、协议书、委托任务书、合同,课题研究计划等。科技材料有:文献调研、综述报告,实验方案,应用前景调研报告,市场预测、应用前景分析报告,开发工作方案等。
2.1.2研究实验阶段
立项后的项目进入实验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表、进展报告表,计划调整与撤销报告等。科技材料有:重要的实验、测试、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材料,设计文件和图纸、技术说明、使用说明,阶段工作小结,重要的照片、底片、录音、录像带等。
2.1.3项目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工作总结,科研投资和经费决算材料,鉴定证书或视同鉴定证书,鉴定会材料、验收评价意见,使用意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证明材料等。科技材料有:研究报告、研制报告,论文和专著,工艺技术报告,技术诀窍报告等。
2.1.4成果推广应用阶段
推广应用阶段需要收缴的管理文件有:成果被引用情况材料,成果宣传报到材料,转让合同、协议书,生产定型鉴定材料,成果推广投产后反馈意见,技术展览会的材料等。科技材料有:国内外学术交流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方案及实施情况材料,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等。
2.1.5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
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科技成果登记表、报告表,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书及批件,获奖材料(奖章、奖状、证书),专利申请书和证书等。
2.2科研综合档案归档内容
科研综合档案是学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上级有关部门科研工作的文件及学院的上报材料,学院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关于科研机构设置的请示、批复,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学院科研成果受奖情况,上级下达的科研计划、任务,学院上报的科研计划、总结,学院科研成果登记表及重大科研项目执行情况,学院评选先进科技工作者的文件材料,学院召开科研专项会议的文件材料,学院组织开展的科研经验交流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举办或承办的课题研讨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有关科研活动的交往活动、外事活动的记录材料,学院编印或出版的科研论文集以及反映学院科研动态和成果的报纸、刊物等。
3.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科研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
科研人员在完成科研项目后,收集的材料主要是一些结果性和部分依据性材料,项目实施性材料归档较少,这使得科研成果档案在为连续性研究提高参考和使用时,出现一些科研成果档案材料不完整的缺陷。主要是因为科研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在收集科研成果档案时只注重科研项目的结果性材料,重点是收集科研项目中的研究成果,诸如论文、著作等,而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却很少关注和收集。此外,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视为个人私有财产,许多珍贵材料,如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论著等材料不愿意上交或推迟上交,有些科研人员则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是专门用来申报专业职务所用,不愿意将原件归档。这些都导致了科研档案不完整。
3.2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占主体力量的是兼职人员。一方面,大多没有受过档案工作的相关培训,对科研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另一方面,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兼作其他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经历从事科研档案管理。
3.3行之有效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缺乏
科研档案管理大多参照、借鉴常规性档案管理办法,缺乏相应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档案管理人员只能在口头上做一些说明、解释,而不能做硬性要求,监督力度非常小,这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手段。
3.4科研档案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科研档案归档后,档案管理部门一般只将科研档案向从事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并未将成果应用于教学等环节,使得科研成果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4.科研档案管理的建议
4.1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是学院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应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和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保管、鉴定等做出明确规定。真正做到科研档案的形成、管理与科研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部过程同步进行,使科研档案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
4.2强化科研档案意识
学院可创造一系列的档案培训、外出学习和经验交流机会,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
4.3明确科研档案分工
明确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对相关人员,如科研管理部门(包括科研部门和系部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建立科研档案规定职责,制定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及时做好科研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形成职责明确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倪丽娟,尹航. 基于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以社会变迁为视角. 档案学通讯,2012,04:33-35.
[2]倪刘根. 我国商业企业诚信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档案学通讯,2012,05:86-89.
[3]卞咸杰. 探析英国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以谢菲尔德大学为例. 档案管理,2012,06:78-80.
[4]王协舟,罗小宁.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综述. 档案学通讯,2012,06:56-59.
【论文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步人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还是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不断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牛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1、档案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
1.1定义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
1.2内涵
档案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第二,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第三,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第四,要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档案需长期保存,为提高存储环境,避免可能造成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每年大量投入文档的保管经费已在所难免,且因无备份而又为每年不得不有的文档损失耽忧。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的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在已认知的低档平板扫描仪录入的方式下,大量文档的电子化进程是不可想象和解决的,且大量电子化文档如何管理、查阅、应用有待全面解决。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还是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兀不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牛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3、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又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战略重点之一,明确了“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归纳其主要内容有: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研制、推广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积累、保管、利用,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有效,建立、规范、联通各区域网络,建立全国档案信息网络,并人国家信息网。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辩认到期应销毁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因此首先要从硬件上配备电子计算机,提高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使各项工作都网络化,加强档案的利用。3.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3.2.1档案的电子化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加强电子文档资料的归档工作,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查找利用。
3.2.2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需要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开发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档案目录的输入,保存。
3.3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化了,因此,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更科学、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档案业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