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素描教学

时间:2022-06-10 17:04:55

导语:在高校素描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素描教学

第1篇

关键词:观念;基本元素;声音;动态;质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23-02

素描是一种简洁的艺术形式,运用单一的色彩来表达对世界,对自我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方式。素描不受时间、地点、环境、场所的限制,是最直观的视觉传达、最热烈的情感宣泄,最少的语言修饰,是最直接的表达真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素描作为造型训练的基本手法,是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素描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同时提高对”美”的感悟能力。高校是为国家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无论是纯艺术专业还是设计专业,创意能力是艺术教育的本质目的。只有培养出创意性高素质人才,我们的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才能领先于世界,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商业产值和文化产值。

一、改变观念,构建艺术美感

素描的意义,不只是造型的手段,更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最常用的艺术语言,运用简单的工具表达内心情感。素描作为绘画和设计的基础,我们首先要体会其自身语言之美。一幅好的素描作品必定是形神兼备,让人过目不忘。比较西方大师的素描作品,达芬奇,伦勃朗,他们只用寥寥数笔,精彩人物便生动跃然纸上,一张高考素描范例,结构,五官刻画可谓是面面俱到,但和大师作品相比,只是一张解剖图,只有简单的描摹,犹如蜡像,缺少了精,气神,是不会打动观众。学习素描,技法和思维相比,思维更重于技法,技法只是手段。高校新生在进入高校前,多是进行密集性的素描训练,关于艺术相关的认识几乎是起步阶段。作为教师,最大的任务不是传授素描技法,而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艺术鉴赏力,认识艺术的美感。了解中西方艺术语言之美,了解当代艺术语言模式,引导学生认识,分析画面结构之美。构建学生艺术美感,提高鉴赏力的方式:一是课堂上播放幻灯片,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展览,介绍当代艺术的脉络,同时针对素描课程,播放相关的国内外的优秀艺术作品,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介绍中西艺术的发展,打开学生思维,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只有鉴赏能力提高,才能创造出有深度的素描作品。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分析中提高认识。通过系列的教学方式,旨在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开阔艺术视野,提高鉴赏能力,为未来的艺术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新认识素描三大基本元素:点,线,面

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先从素描基本语汇开始认识。点,线,面是造型的基本语言,同时它们自身也具有美感和性格。我们应该用全新的眼光去感受点,线,面。点是线的开始,线是点的延续,面是线的延续。不同形状的点,线,面会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起伏的波浪线如春风拂面般的柔美,直线如平静的湖面,折叠的线给人紧张之感。组成画面的点,线,面自有节奏之美,画面之美。中国人的艺术是线的艺术,书法,绘画莫不重视对线的运用。古人讲的十八描,就是对不同线条艺术处理的总结,中国书法艺术,楷书,草书,行书展示了线的抽象之美。再看西方,西方艺术大师给我们展示了关于线的多彩世界。马蒂斯的线是舒缓优雅,具有装饰的美感,毕加索的线是粗野狂放,一如立体派的性格。蒙克的线紧张不安,达利的线是梦幻般的流畅,大卫霍克尼的线是严谨中带有稚拙,弗洛伊德的线条冷酷而又异质。在向大师学习取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画面,感受点,线,面的语言特质,同时转向个人语感的体会。点,线,面语言性格的研究,意在启发学生对于形的敏感性,这种敏感不是对形象准确的概括性,而是感受物象的抽象体会性,体会物象的抽象之美,认识模式进行扭转,不再受制于外形的比例,更多的来自于自我主观感受。

三、运用声音,动态等捕捉情感,寻找内心的创意之源

音乐是最抽象最能打动人类情感的艺术。激昂的歌声能促发个人斗志,悠扬的乐曲能使人精神放松,悲伤的旋律能使人产生共鸣。康定斯基绘画带有强烈的韵律感,点,线,面如音乐符号在画面跳跃,其实康定斯基本人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他善于运用抽象的点,线,面去表达心中的乐律。声音有绘画感,通过声音我们可以开发学生情感,启发学生感性的绘画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意性思维。聆听不同的音乐,再运用画笔把所听所感描述下来,音乐是抽象性的,没有可参照的客观对象,学生在描述这种抽象感觉时,必定只能运用抽象符号去描述内心情感。从韵律的音乐我们可以慢慢过渡到自然的声音,敲桌子的声音、打石头的声音、波涛声、风过松林声、下雨声、急促的脚步声、刺耳的拉锯声……。所有的声音都有相应的图形符号与之对应,不同的学生感受也各不相同,但总是各有所依,相互联系。这些声音都是可以与心灵相碰撞的。急促的脚步声转化为图形,我们从以往的绘画大师中能找到与相应的痕迹,飞利浦·格斯顿那粗粗细细如泥鳅般扭动的笔触,让我们想到了刚听到的脚步声。刺耳的打击声让我们可以联想到现代派绘画大师的绘画语言,如德国表现主义大师巴塞来兹那狂野的画面。如上的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打开心灵之门,训练其抽象画面的构图能力,发现细微之美,抽象之美,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世上万世万物都可激发潜在的艺术语言,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例如舞蹈,传统舞蹈动作柔美,舞者的旋转,跳跃,与图形相应的是柔美的富于节奏的曲线。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戏剧人物多半是曲线碎步入场,人物动态多以柔美的曲线为主,唱腔也是悠扬婉转,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以图形总结就是曲线的艺术。我们再看现代舞,舞者的动态语言多是机械的、直线的、激烈的。这些具有冲击力的舞蹈犹如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语言一般,硬朗,有力。一位打太极拳的老者,拳法舒缓,有力。如马蒂斯的绘画舒展自如,有节奏有弹性。通过声音动态抽象思维训练,能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开发我们臆想的潜能。

除了声音,动作,还有很多触发绘画的灵感,阳光下移动的影子,突兀的颜色,一个梦境,萧瑟的秋风下旋转落下的秋叶……这些偶然的景像都是可以转化为抽象的语境,表达情感。

四、感受质感,改变表达方式

绘画不是自然客观的再现,它涉及作者的观念,同时作品材料不同,画面效果也截然不同。同一绘画语言出现在水彩纸和宣纸上的肌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应该重视材料质感,用眼睛去感受,手去触摸,身体去感受。质感这一概念引入素描教学,重点是希望学生对材料的重视。关于素描材料语言的尝试,学生可经过一段时间较为传统的素描练习后,可选择不同质感的绘制材料进行比较,体会画面效果。素描的传统解释是朴素的描绘,在当代艺术的环境下,我们看到的是各种艺术形式,架上绘画、装饰、影像、声音艺术、行为艺术。绘画不再成为视觉艺术的唯一主角。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与时展相适应,扩展视觉,接受新思维。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拼贴,撕,画等多种手法相结合。如鼓励学生借用波普艺术手法,运用日常生活常用之物进行再建构,临摹。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相机,电脑,Ipad进行绘画创作。新工具的尝试感受新形式,发现新语言。寓画于乐,提高眼,手,心的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

五、结束语

只有开动大脑,用耳朵去听,眼睛去看,手去触摸,心灵去感应,运用记忆,去冥想,寻找情绪的蛛丝马迹,加上我们个人的性格痕迹。循着这些轨迹我们总会找到一点点艺术的惊喜,自然能激发我们能动观察世界,表现世界的艺术兴趣。每一位学生都能画出精彩的作品,因为每一位学生他们的特质都各不相同,只要依据个人特质都能画出适合个人特征的好作品。老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老师应该在肯定造型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个人特点,发挥个人潜在艺术特点。只要坚持,引导有方,通过一个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面对学生充满自我意识精彩作品时,对于教师来说这是最大的欣慰,也加强了我对创意素描教学方式的坚定信心。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确信,只有艺术基础教育以创造力为核心,必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开拓出广阔的艺术道路。

参考文献:

[1]布莱恩.柯蒂斯.新编美国基础素描完成教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陈守义.综合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个案[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3]张清华.素描艺术与素描教学[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4]托马斯.吕辰格.直觉素描[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

[5]金晶石.素描中线的艺术[M].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7.

第2篇

石膏体虽然是素描最基础的部分,但是在透视和造型上,对后期的学习影响深远。石膏几何体以最基础的直线和曲线为基础进行形态的组织,从最简单的圆球体和正方体,到复杂的贯穿体,都是后期造型技术中的基础,无论是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工业造型还是服装设计,都需要严谨的造型意识和造型能力。而石膏体的训练是最能够锻炼造型的严谨和透视的。石膏体由于造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造型具有多视角,每一个角度都有新的造型和变化,这个变化根据角度的不同,变化或微妙或突出,每一次绘制都有不同的效果。但是由于石膏体的训练较为基础,很多学生包括有的老师在内,对石膏体的训练并不重视,认为石膏体没有难度,没有挑战而不愿意深入的学习。但实际上,石膏体真正能够画的细致准确经得起推敲,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进行一定时间的石膏体绘制,对塑造能力进一步强化。

2对于静物超写实素描不应轻视

静物素描作为素描学习的中间过程,也往往是容易轻视的部分。静物素描相对于石膏体来讲,在曲线的造型和质感方面变得丰富。曲线造型具有一定的难度,稍有不同,弧度就不同,要想精确地描绘造型,必须要具有较强的观察和表现能力。但是大多数学生在进行静物的绘制时,对于静物的形态只是有概念性的认识。如,对于苹果的形态,苹果由于品种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苹果形状圆润光泽,有的苹果形状头尖底圆,有的却是小巧玲珑的。在材质方面,静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材质也是多种多样的。瓷质、陶质、玻璃、布质、木质等等,纹理更为丰富,对于绘画的表现能力要求高。因此要想画好一幅好的素描作品,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静物素描的学习。

特别是超写实素描,学生在高考之前接触的较少,多为短期作业,在造型和材质的深入表现上,还有所欠缺,更不能体会其中的妙处所在。所以,加大素描长期作业的训练,对强化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细节处理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对后期有关造型的课程,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生有了前期石膏和静物素描的基础和深化的情况下,还可以从更细微处进行挑战自我,如随手从身边得到的一片树叶、一块瓦楞、一张揉皱的的报纸、或是条布片,只要有颗敏锐细致的新,细微之处,皆可入画。而对于细节的表现,能够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对后期的设计学习,也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3对设计素描中的思维开发应该给予激励

素描往往容易被认为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表现,常常将重点放在造型和塑造上面,再是素描的作用绝不仅仅于此,不代表素描造型和质感表现能学得好,设计也就能学得好。从素描到设计,并不是直通车,所以在素描和设计之间,还需要有个桥梁出现,这就是抽象素描。抽象素描是设计素描的一部分,不以实物原型为主要参照,而是在经过造型素描的学习之后,将素描技巧结合个人想象,绘制出的具有抽象表现的作品。抽象素描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表现空间,在造型上更有发挥的余地,更能够为后期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想象能力和设计能力。

4总结

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素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现状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由于专业发展太快而导致师资队伍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致使大量既无学校教学经验又无企业实践经验的高校应届毕业的研究生一毕业就直接进入高校进行一线教学工作,他们以书本知识直接去面对新进入高校的专科学生或本科学生,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改革滞后

在相当长一个阶段,设计素描教学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与平面构成和图形创意联系非常密切的构成性和创意性的设计素描形式,但这种单一的设计素描教学形式并不适合每一个设计类的设计基础教学。众所周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已经对绘画艺术的素描形式进行了改革,创造了针对国画、油画、版画等不同绘画形式的不同素描方法,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在设计类专业出现的初期,无一例外的沿用了绘画素描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设计基础,来解决设计中的基本造型、基本结构和空间等在设计中要运用的基本要领和元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教学模式无可厚非地对当时的设计教学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整个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日新月异,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么多的设计门类和设计专业还是采用以往的单一的设计素描教学形式显然是行不通的,这种忽视了设计学科不同专业的指向性的教学形式并不适合每一个设计专业。正如在体育运动中体能训练和力量训练只是所有的体育项目的通识基础,每个门类的运动还有自己这个项目的特色基础训练,如篮球需要练习运球投篮,足球需要练习颠球、射门等。由此笔者提出,当今每一个不同的设计门类必须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设计素描教学体系,在这里我们权且称之为专业素描,也就是逐步与每个专业密切相连的专业设计素描。例如我们已经建立起的影视动画卡通艺术的卡通素描等。

3.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差

我国素描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沿袭俄罗斯体系与欧洲传统学院派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技法,强化造型能力,却缺少创造环节,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想象力。设计素描较传统素描而言,其主要任务不再是再现客观对象,而是发现和表现对象。对于设计师来说,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远比娴熟的技艺更重要。目前国内一些设计类院校已做了一系列调整,提出设计素描的命题,但大多数设计素描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没有和设计类专业的专业特点相结合来开发学生设计思维。

二、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措施

笔者就艺术设计的设计基础教育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早在2007年就提出来必须进行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笔者今天再次提出:现在大多数高校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只具有一种通识性,而缺乏与每个设计类专业相匹配的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因此必须建立适用于不同设计专业门类的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体系。那么怎么通过专业特点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设计素描呢?这是我们从事设计基础教学的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1.建立一门通识性的基础素描课程支撑后续的专业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教学应从自然到素描,然后再进入设计的连续的整体,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对自然与素描的型及设计因素做专门系统的研究,着重培养学生准确的造型能力与丰富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基础与专业接轨,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递进式地进行教学。

2.创建与专业教学相对应的多元化专业素描教学体系和教学环境

各个不同类型的艺术设计专业还必须建立一套与自己这个设计学科相适应的专业设计素描,着重训练学生与自己所修专业的基础性的内容。虽然这类专业素描的训练有可能与某些课程相交叉或重合,但是建立一套与各个门类艺术设计专业相适应的专业素描体系已刻不容缓。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教学多元化,更须注重艺术实践教学环节。例如产品造型设计的专业设计素描可以多采取以结构造型为主的素描训练形式;视觉传达和广告设计专业可用以创意素描为主题的训练形式;室内空间设计则应以大量的研究透视和装饰性的设计素描为教学方向;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大量地进行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素描为设计素描教学主题。这类教学不一定非要在室内完成,可以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加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家具设计专业除了研究传统的装饰素描外,还要让学生更多地研究物体的构成结构、结构的隼接等方面。

3.着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设计素描教学应以“为设计服务,为人服务”为出发点,结合不同艺术设计专业所需的思维、观察能力与表现方法,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创造能力训练,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思维将设计意识与创新能力融入训练过程中。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形体、结构、空间、材料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素描本体形式语言、审美表现,以及从视觉特征、效果、传达的感受认知中探寻自我个性的追求和探索的能力;同时通过创作实践活动开发学生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结语

总之,高校设计基础课教师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坚持以设计观念为指导,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建立更能适应不同的设计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素描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与提高设计专业能力奠定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林家阳,冯俊熙.设计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刘源.从设计的角度学习素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李富莉.设计素描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探索.大众文艺,2010.41

5.刘树龙.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改革刍议.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8

第4篇

一、高校素描教学形式的发展和创新

高校艺术专业的素描教学改革,是探讨素描的绘画形式、绘画要素及训练计划、素描课程结构。随着国内各个高校与世界的交流,中国的美术教育出现了多样的探索样式。随着人们的时空观念、造型意识、观察方法的变化,素描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形式上也已经不再局限于对自然忠实模仿与再现的传统。当今的素描教学的目的,是把素描视为一种有丰富审美特征的艺术形式。素描教学只有摆脱了基础的束缚,并加强自身的艺术表现力,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社会的进步、绘画材料的丰富为素描的绘画语言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素描教学的观念也得到了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在这种新的教学观念的要求之下,教师应当把素描教学当成一门绘画的形式和语言,让学生领悟素描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学生既要明确学习素描就是为了传达情感以及对事物的感受,与个人的社会知识、文化素养也密切相关;也要懂得艺术作品不是自然的产品,而是基于人的活动,具有主观性,画面的每根线条都是个人独特的语汇。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部分,一开始就应介入艺术的本质,应作为知觉训练、情感训练,是艺术表达方式的一种,不能仅仅停留在绘画技术的层面。缺乏艺术的感知能力就不可能进行艺术创造,丰富而敏锐的艺术感觉才是艺术的生命。因此,素描教学应以开发学生的艺术特质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素描基础教学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艺术是人们以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特征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个性化的素描语言是在不同形式的艺术共鸣中逐步培养和显现出来的,每位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造能力在素描艺术的学习中逐渐得到提升。艺术是人们现实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的综合产物。美术教育是对学生思维、认识及自我的引导,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的基础。现代意义上的素描教学应该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形成艺术特征,掌握造型技巧,最后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自己的情感,发挥艺术想象力,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

二、高校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5篇

高校的室内设计素描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视觉,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综合性实用人才。其中素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更加注重专业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开展素描课堂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念和思想上与时俱进,在操作和实践上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新的作品和佳绩。

素描教学是美术的基础课程,在美术的各个专业中都备受关注,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透视能力和观察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素描课程的学习为以后的美术深层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室内专业的社会市场需求将会决定这个专业的学生发展的方向,而素描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素描课堂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素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手艺,在素描的领域内也分很多的派别,比如“苏派”的“全因素”、“罗派”的“结构性”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涌现出越来越多杰出的素描画家和优秀的作品,成为后人崇拜和敬仰的典范。当我们在观赏大家的素描作品时,不仅要学习作品的风格特点,还要了解当时作者的心理特征,这样才能更加细致全面地了解作品想表达的意境。不可否认的是,扎实的素描基础是每一位名人的最基本的准则,也是整个思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素描基础教学现状

1.忽视主体意识

在曾经的徐悲鸿时代过去之后,很多院校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坚持以模仿教学模式为主,缺乏一定的自主意识,与时代不符,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也缺乏创新,忽视学生的思想和感受,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而且教师多是以多年经验为主,课堂气氛比较压抑,不生动。

2.学科分类不明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每个学科的类别区别不大,职能混淆,设计专业和美术专业之间划分得不明确,在教学中对学生和市场的研究不具体,致使社会和学校的供求关系不对称。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所学知识与社会相衔接,适应市场需求。

3.生源情况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也不相同,有的人起点较高,有的人基础较弱,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学生发挥所长。

三、室内设计专业基础素描教学改进方法

1.教学目的要明确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视觉,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素描基础,增强学生的立体感和透视感,做到心中有图,下笔有神;同时也要限定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作画,增强学生的素描基础知识和技巧,让没有基础的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让基础较好的同学进一步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作画能力和水平。

2.教学内容要从实际出发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并且要针对自己的本专业,初期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的抽象构图和透视构图的能力,并且还要重点训练学生的立体三维空间,强化学生的抽象理念,也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同学画一些较难的图形。在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画一些静物等等,但是教师要掌握好时间,在进行写生结构时,要绘画好形体关系,让学生集中精力去准确判断形体结构;在后期的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绘画程度,设计一些具有创造力的课题,让学生发挥想象,教师可以让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临摹,待基础较好一些的时候再让其自行创作,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更新教学方法

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理论知识以及课堂教授,还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基,进行分层次教学,将技术分解,个别指导,也要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的优势,比如多媒体、电脑、手机、相机等等,搜集图片、静物等,为学生训练做好准备。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多角度教学。比如,画室教学、外出采风、参观名人画展等等,既能给予学生创新的动力,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为绘画出更优秀的作品奠定基础。

4.加强线条速写练习

室内专业对于美术的素描基础有着特别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绘画功底,传统的绘画强调的是面的整体,注重光和影的变化,强调模仿和技巧的重要性;而室内则多数是以线条为主,注重线条和色彩的结合,以线条来形成视觉上的冲击,注重线条的变化,进而增强审美效果。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线条速写练习,为以后的室内创作奠定基础,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将课堂上的练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好业余时间,以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室内专业的素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立体能力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根源,并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加强速写练习,将课堂引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进行有层次的因材施教,做到不放弃每一位学生,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采用新型的模块式教学模式,将静物、人物、风景分为几大板块,并且让学生分别采用临摹、写生等多种方法进行绘画尝试,加强学生对于不同事物的感觉;同时还要建立与专业相符合的教学形式,促进专业与社会的相统一,为推进室内专业的素描课程的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第6篇

关键词:素描造型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程区域文化特色

一、地方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基本现状

1.素描教学的造型定义与基础薄弱环节

“造型”一词取自素描专业术语,特指创造事物的形象,分别强调观察、理解、感受和塑造能力。笔者认为,素描教学中“造型”的定义应注重专业基础能力,明确课程性质,做到循序渐进、知行合一,有效解决教学改革面临的专业问题。目前,国内地方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开设的造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设计素描等必修课程。无论是美术专业纯绘画方向,还是设计专业的造型应用,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都强调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素描教学以不同领域的造型基础展开实践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手绘技巧,充分理解多种造型语言的表达方式。从理论上说,素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被视为美术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部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地方高校素描教学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地方高校实行“艺术联考”制度暴露出一些问题,逐渐成为不同专业领域素描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部分高校生源基础较差,学校对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美术与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明显下降,相关课程体系不健全,原有教学评价标准不科学,学分与课时逐年减少。此外,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单一而守旧,过于追求课堂形式,对于一些概念生搬硬套,使教学改革缺失专业基础课程的多样化、差异化和特色化。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造型基础与专业课程知识衔接不够,不符合专业技能的应用特点,因此,地方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大类招生背景下素描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全面推进大类招生政策,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素描教学也在力图借助教学改革摆脱发展困境。大类招生不再细分专业类别,强调学生的专业基础,更加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该政策规定,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新生入校后,在前一年或两年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到高年级经考试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方向学习。事实证明,大类招生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在体现高等艺术教育自身特殊性的前提下,有利于打破各学科之间的专业限制。笔者主张地方高校应紧随时代步伐,积极创建美术与设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通过素描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基础教学模式。当今时代,社会全面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占据主导地位。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古树千年幼苗成”,造型基础是根基,基础教学是起点,提倡美术与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从素描基础做起,着重加强学生专业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如,大类招生培养模式重点加大了素描教学改革的力度。“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革新理念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美术与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改革,既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综合培养,又强化造型知识应用的学习效果。地方高校同样面临危机和挑战,应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良好的素描教学改革思路。只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才能改变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薄弱的现状。

二、美术与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思路

1.完善美术专业素描造型的教学内容

如今,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快速兴起,课程体系中的素描教学仍是造型基础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中国古代画论将素描定义为“非彩为素,摹画为描”,形象地概括了素描造型的本质特征。我国近代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源自西方绘画课程体系,其明确要求学生应具备绘画基础和造型能力。如,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代表的艺术院校,即主张通过纯绘画形式的系统学习提高个人造型能力。首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以明暗表现为主要内容,被称为“明暗素描”或“全因素素描”。在巩固传统素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明暗素描的造型感受,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光影变化所产生的明暗因素。除了客观物象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外,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应将传统审美延伸到现代绘画领域,不断融入多样化的实践手段与艺术观念。其次,结构知识也是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重点内容。以结构分析为主的用线造型方法,又被称为“线性素描”。结合透视原理和解剖知识,课程教学改革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透过物象深入理解绘画造型的本质,采用线性素描的教学进一步完善素描表达意识。如,人物素描课堂教学应侧重于素描造型的结构特点,完善和巩固美术专业素描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学讲解物体结构、空间结构、人物结构的造型差异,通过多种画法的详细分析,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线性素描的特点,从而解决素描造型中结构表现的难点与问题。

2.拓展设计专业素描造型的应用知识

以造型应用为主的设计专业,应建立在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方法之上,充分拓展传统素描造型的表达方式和实践能力。现代设计教育的创新既要强调人的审美意象,又要体现造型功能的实用性原则。根据设计专业的造型应用特点,素描教学改革思路应重在造型观念的转变。借用马塞尔杜尚的观点,这一切取决于艺术需要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态度。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更具专业针对性,强调艺术与技术结合,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传统素描的明暗素描、结构素描教学过渡到设计领域的造型知识,学生要掌握的应用知识有别于美术专业素描造型的基础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瑞士巴塞尔设计院校为代表的国外高校素描教材被引入国内,以思维训练为导向的授课方法,拓展了学生素描造型的应用知识。科学技术决定着现代艺术教育的应用观点,素描教学改革应更加侧重形态要素、语言要素、构成要素等多种素描课题训练模式。由此可见,设计素描课程客观反映了当前设计专业造型基础的独特性,并且积极拓展不同专业领域素描造型的应用知识。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可以围绕课程体系建设,从中发掘设计专业自身的内涵特征和教学理念,实行符合素描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尤其是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的素描教学,不仅要兼顾现代造型艺术的设计意图,而且要通过应用知识拓展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发掘不同专业领域中素描课程的地方特色

基于高等艺术教育学科交叉的研究特点,转变素描课程与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基础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美术与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主张在优化课程体系同时,整合资源,由点带面,合理引导,使学生具备不同专业领域的造型能力。

1.开拓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对区域社会的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教学改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足到进取的过程。素描课程的本质在于美术与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开拓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应成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以武陵山区域地方高校为例,该区域聚居着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并融汇了历史悠久的楚汉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深厚的资源优势彰显着特有的美学样式和表现形式。如,少数民族民间艺术造型种类繁多、构思巧妙,传统造型特色赋予了美术与设计专业丰富的教学内涵。尤其是土家族、苗族的民居建筑、岩画、雕刻、扎纸、服饰、织锦等造型元素,对其开发和利用有待进一步整理与挖掘。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课程知识、认知过程和实践方法,尤其是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既要体现地方高校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又要突出传统民族美学的造型特色。笔者认为,素描教学应采取课题制的教学模式,将其与民间工艺结合,从中发掘造型知识的地方特色,全方位展现不同专业素描课程的革新思想。从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入手,地方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应立足区域文化特色,深度发掘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将造型表现形式与民族艺术样式有机融合,不断丰富学生的专业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7篇

【关键词】高校;素描教学;人文精神

一、高校素描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教学现状

艺术创作的最初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语言,它和文字作品一样,可以给予人们精神层面的提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人们的心灵,好的素描作品应该通过细致入微的高超技巧传达给观赏者一种文化内涵,表现出当代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特征。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绝大多数素描教学老师都过于注重对素描技巧的教学,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学,致使许多作品只是技巧堆叠出的工艺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艺术院校的素描教材普遍缺少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内容,相对缺乏关于素描历史人物的人文精神分析方面的知识,使得学生在进行素描训练时,只注重人物表面的现象。人文精神教育的缺乏使得学生过于关注空间构设、轮廓修饰以及写实能力的训练,忽略了人文精神对于作品整体表现张力的提升作用,这在极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艺术创作的质量提升。学生缺乏对于作品整体文化内涵的思考,过于注重写实,导致艺术成品多了工业制造的感觉,少了艺术创作的精神内涵。其次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对于素描成品的评价流于形式,多从技巧方面进行打分评估,致使具有人文精神内涵的作品缺少发展根基,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得到重视和发展。素描是绝大多数艺术创作的基础,学生应该通过对笔触、整体画面布局以及光影运用的思考去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作品中表现人文精神的能力,创作出真正的艺术品,而非工艺品。

第8篇

[论文摘要]适应时展要求,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明确它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与目标,厘清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设计与设计素描的关系。主张采用多元化基础素描教学模式,分阶段、分目标进行素描基础教学。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教学目标,更新学生的观念认识,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课堂示范。

[论文关键词]课程目标 元化方法 创造力

一、明确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与目标。厘清差别。树立设计意识

艺术设计是艺术、技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是具有一定目标针对性的创造性造型工作。它在传统绘画性素描的基础上,通过具象认识大自然的造物法则,并从具象中探寻抽象的规律和发现抽象的形态。关注物象造型的内结构与外结构的有机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找出物象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经过提炼与归纳,形成理念的形态,利用其可重新构建的因素,在符合设计应用功能的前提下,重树新的形象,并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设计意识的培养。

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绘画素描是在有明确的课题对象和要求下,通过对课题对象的细致观察、描写,提高认识与表现能力,目的在于对造型基础能力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之上表达内在的思想与情感。绘画素描要求精神内涵第一,物质性第二,强调人的审美信息传达,目的是为了培养坚实的具象造型基本功和相应的审美能力,具有明显的人文色彩。而设计素描的训练则强调物质性、适用性第一,精神内涵第二,更多关注的是适用性、功能性。它简化了对石膏像、人物(包括人体)等写生方面的内容,强化了平面意象、空间构筑、有机造物、解构与重组和视觉联想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更具体地体现为联想、创意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设计素描教学目的的实现也理所当然地受制于设计的特点与要求,教学与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设计活动中能根据各类设计的需要,有效地运用素描这种形式,传达、记录、转化视觉信息的结果,并以扎实的造型能力来应对各类设计之所需。简言之,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认识及表现能力。因此,设计素描的各教学环节都应与设计相关联,反映设计的基本属性。

二、采用多元素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学的阶段性、目标性

1 多元素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所谓多元化素描教学,就是遵循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根据不同专业方向采用不同内容和形式,使学生能在发挥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如服装艺术设计的素描课应安排多画人体、着衣人物速写,让学生熟悉人体比例、结构、运动规律等内容。有了结构基础,进而按服装设计效果图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形,这样的效果图才经得起推敲。结合人物速写的同时,还要加强默画练习,多作默画对设计的构思是大有裨益的。

多元化基础素描教学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特点,分别进行引导教学。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多元化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高校的教学是在培养健康人的前提下,尊重每个人的存在,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使人人都成为艺术家。由此看来,素描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的培养。

2 多元素描教学的阶段性、目标性。分阶段、分目标实施素描教学就是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明确教学总目标的前提下设计课程阶段目标,把画种技法和题材内容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素描训练目标设置内容次序,在每个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不同的课题,按部就班实施素描教学。

第一阶段,在第一学期侧重结构设计素描、具象设计素描训练,针对学生绘画基础较差的现状,适当安排全因素素描、精细素描训练。与此同时,开设“艺术概论”、“人体工学”、“透视学”、“解剖学”等理论课程。

在结构设计素描训练中,加强学生对形体内部结构的正确理解与准确到位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是造型基础训练的基本要求。形体剖析结构素描训练是以比例尺度概念、形态的组合及过渡规律、三维空间概念、形态的分析与认识等方面为重点,由物体的表象到本质,重视体会由形体结构的分析理解到理性认识的思考过程。在对形体结构进行具体剖析时,为了便于观察,将形态“透明化”,运用物体比例关系、透视原理来增强理解物体的外在与内在结构特点。结构是形的内在本质构造,特定的结构决定了特定的外形特征,所以结构不是感性的、直觉的,而主要是知解的、悟性的,并且是与视觉概念紧密相关的。结构素描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方法的训练,是获取视觉信息的良好手段。因此,教学中应重过程轻结果、重分析轻描绘。为了对客观形体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以便形成对该形体明晰而稳固的视觉概念,也为了发掘对象内在的本质和潜在的因素,有必要对形体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分析性的、研究性的描绘。很多物体的内部结构往往比外在的形式更具特征、更富本质,只有透彻地理解内部的构造,才能更准确、更明晰地体现外部形态。在结构描绘中强调深入对象内部,进行剖析描绘和拆卸描绘。结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形体和空间之间的微妙关系。它将培养我们对物体内在的生长机制的自觉关注,使我们从某一种确定的描绘过程中感受到内在结构。 "

全因素素描、精细素描是精微表现客观物体的训练,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广泛地筛选写生题材,强调多样化、新奇化、特性化,把一些生活中不易被人发现的普通物件当作写生的对象,以发现其中的趣味。

第二阶段,在第二学期侧重装饰设计素描、表现性设计素描、平面意象性设计素描、抽象性设计素描、材质媒介综合性设计素描的训练,并开设“艺术史”、“艺术心理学”、“艺术市场分析”等理论课。

平面意象性设计素描应采取平面化处理的手段,整合视觉形象,利用视觉形式语言创造符合心理意象的平面化装饰性画面,完成意象传达的形态,即抽象化因素的表达。在这个阶段要解决平面意象的概念、形式法则、构成法则和变化形式等问题。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用课件和范画的形式,直观展示平面处理过程当中的一些范例。

抽象性设计素描的表现手法是要求学生根据客观物象题材的启示引发灵感,建立符合感觉性的抽象画面。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抽象设计素描的概念、抽象设计素描的符号性、抽象设计素描的构成原理以及抽象设计素描的表现法则。要让学生学会做这些转变的方法和制作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制作结果,结果固然重要,但制作过程更是授课的整体重点所在。

材质媒介综合性设计素描训练是尝试广泛利用不同材料和媒介,达到训练综合性表现力的目的。可采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材料,通过描绘、泼洒、拼贴、对印等多种手段,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材质媒介综合设计的概念、材质特征的感受与体验、素描媒介和技法的体验与发展。

第9篇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基础教育;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分析能力;结构素描;设计素描;表现性素描;意象性表现素描

所谓大音希声、大道至简。素描、抽离色彩,用朴素的观察方法、简单的表达工具,创造了最有张力的、最纯粹的精神图式世界。一方面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一直以独立的艺术表达形式,骄傲的存在于世界艺术史的璀璨长河中,是人类精神表达世界的重要组成形式;另一方面、在高校设计教学中,素描一直作为造型基础课程成为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中国,伴随着设计学科课程逐渐脱离于造型艺术这个单一的内涵形式,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一直在变革之中、素描教学被认为是变革的关键组成部分 。

195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全国高等美术院校第一次素描教学座谈会”,会上确立了 “契斯恰可夫体系”即苏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在中国艺术教育界的全面实行。到1979年在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召开的“全国美术院校第二次素描教学座谈会”,全面反思“契斯恰可夫体系”,解放思想、为不同学派的发展与风格多样化奠定了基础,即便如此,素描依然是强调能力表现的一种造型基础能力训练课程。

1982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教学座谈会第一次提出“应根据设计专业的需要开设,不能等同于绘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这次会议的召开和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设计课程的引进,使各大院校纷纷进行素描教学改革。“课程目标定位为重在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和描绘对象的能力,掌握形体结构,不在过多强调明暗虚实关系,层次的变化和风格。”备注⑴

从那时至今已经过去了30年,时代进入到数码传媒时代,多种综合媒介和技术大量应用到素描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一线教师,面对新形势下的素描教学的各种教学观念碰撞,在这里愿意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感悟和实践体会:

一:重视能力培养、强调创新思维,注意技术能力和思维创新两方面平衡发展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几年时间,我们就从精英化高等教育直接转变为大众化高等教育。学生的造型基础和过去相比,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很多美院新生进校后的第一次能力测试都让大家有些遗憾,更何况一般综合类院校的艺术类学生。而同时伴随着专业软件基础课程课时量的大幅度提高,素描课程课时萎缩;一方面学生造型能力降低,一方面作为提高造型能力的关键课程——素描课时减少,就是一线老师遇到的新问题。

所以,一方面、我们反思过去太过强调技术导致的思维固化,一方面又不可放弃技术手段,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弗朗西斯柯·巴切柯曾说:“素描乃是一门课程,它甚至是以极端的努力方可通晓,必须通过一再顽强的斗争方可掌握。”这段话,足以揭示掌握这门艺术表达形式的难度。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和描绘对象的能力,掌握形体结构,”依然是设计素描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

这个阶段,仅仅强调观念创新,形式感和新材料的运用,综合表现材质的探索,在“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和描绘对象的能力,掌握形体结构,”方面没有扎实的系统训练,会导致学生进入专业基础课程时期,观察分析能力不足、结构表达意识混乱。软件操作能力是操作工具能力的延续,没有思想,任何工具也不能改变思想匮乏这一现实,这样的设计类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发展是不平衡的,专业前途堪忧。

机器的技术力量永远不能代替人的思维感知、这是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造型能力和线性表达能力,是后期设计专业课程“手绘表现”课程基础,基本决定了“手绘表现”课程的能力表达。如果仅仅依靠材料拼贴、综合媒介表现和多媒体手段应用,会失去手绘艺术的原创意境,沦为抄袭拼贴的二流空洞概念表达方式,是抽离了人的精神、奴化的伪艺术。

所以,加强训练观察能力、强化理性分析能力,学习和提高各种素描表现能力和技法;同时现代素描教学是造型基础向设计基础转化的重要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性思维的训练组成部分,引导学生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创造的思维转换;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二:重视情感体会、感知艺术魅力,提高艺术表现力

基本上,学习艺术的学生都是从画静物走向画石膏和人像,这么多年,我遭遇到的艺术类学生通过艺考进校后,基本头脑里只有一堆苹果静物,一堆支离破碎的头部结构组合……对艺术史的了解接近一张白纸,对艺术表达的激情也在求学的过程中损耗殆尽。

对于很多学生说来,从小就开始画素描了,至于为什么画、喜不喜欢画,根本是一种习惯。有时有的学生基础很好,在造型能力方面的掌握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画面就是琐碎僵化,呆板木讷,缺乏灵气,这不禁让人着急。不管是艺术还是设计艺术,毕竟都是感性的艺术,是表达情感的语言,只不过一个带有手工时代的特征一个更多工业时代的表达罢了。

其实,素描是个极具精神气质,充满个性魅力的艺术表达形式。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和汉斯·荷尔拜因的素描让我们看到到德国人严谨和冷静、对欲望的高度克制和对精神世界的无限探求;看伦勃朗的素描,你能感受到大师气韵生动、温软自然的笔触,活的积极入世,对美好现世的真诚热爱和快乐享受生活的酣畅淋漓;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优雅而纤弱、克制而流畅的的线条,所描述的新兴中产阶级和睦的家庭温暖让我们为之感动;印象派雷诺阿的素描和他的油画一样轻灵与天真、好像夏日树荫下光斑一样温暖而又飘忽不定;后印象派大师文森特·梵高的素描线条短促而肯定、自我表达热烈而敏感,联想到他37岁在向日葵花丛中开枪自尽,令人唏嘘不已!

同样素描不同的表现方向一样带有强烈的个性表达符号。如全因素素描强调光源、调动各种素描表达语言,温婉柔和的表现空间和质感、带有自然的质朴的厚重感;线性结构素描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物象的视觉触摸,分析骨架结构、表现对客观世界的内在感受和主观分析,带有强烈的现代主义主观自我意识表达。

所以,在教学中强调情感引导,带领学生不断的努力发现,追随心中时而清晰时而迷惑的感受,引导学生从情感上接近创作内容,首先打动自己,继而激发创作热情。无论是静物题材设计还是训练“课题设计”, 在素描课程开始时,都要精心设计表现对象,对学生提出情感表达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表象的客观世界,借助素描的表现语言,呈现主题自我内在精神世界。这个艺术过程从物化世界到复合的精神世界的转化过程对于学生从表现到创作,走向艺术设计创作之路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三:既要注重过程,也要关注结果、这两方面的体验对学生同样重要

目前设计素描流派多种多样:如结构素描、设计素描、表现性素描、线性结构素描、意象性表现素描、精细素描、超级写实素描、新概念素描、创意表现素描等素描表现流派,精彩纷呈,但是思想主张各不相同。素描流派之间的相互经常各自表诉、相互对立、太过绝对,很多禁锢概念提前已经给素描表现方式做了定位:如全因素素描只能再现写实、缺乏创新,是落后的表现语言;而线性结构素描只能注重理性表现、做专业设计草图服务;意象表现性素描重视内在体验和个性表现、肯定是含糊表达结构,缺乏条理意识……

诸多的迹象因素相交织,组合在一起便能够成为一种图式。这种图式可能具备了全因素素描的空间感和质感表现;结构素描的主观强化;意象素描的有的放矢、有意识的减弱或者加强真实存在的物质表现,借助外在素描表现语言强化内心体验;所以说,没有绝对的定义证明哪一种素描是最好的,最合适的;艺术设计学生在素描创作过程中留在纸面上的痕迹是思维和过程的外在物质痕迹。是学生眼的观察、心的判断、手的能力与物象交集中自然而发的迹象。不应该提前有任何约束,限制学生对于过程的探索。过程本身是行之有效的训练视觉思维方式,这是现代设计素描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

如果教学实践的课时时间太短、必须有所取舍,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解决透视原理、强调观察和理解、强调默画和记忆、强调快速表现和线的表现力、强调创造的思维和过程,强调艺术创造性和表现力的现代设计素描,为下一步的专业基础课程打好基础,并且带领学生感受作为独立表达语言的素描的魅力,为未来的艺术设计创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