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9 09:49:27
导语:在继承者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宝石花的折法及过程:
准备一张餐巾大小的正方形纸片;将纸片平铺在桌面上;把纸片从上部三分之一处向下折,下部三分之一处向上折;把左端的两个角向内折叠对齐;将纸片的右端沿两个小三角的边按45度的角向下折叠;把顶端按照45度的角折向右边的角;将纸片的剩余部分从下向上往回折;最后呈现出正方形在下,菱形在上的样子,即完成了宝石花的制作。
(来源:文章屋网 )
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因控制技术而起,因信息技术而兴。它是德国工业4.0的核心技术,是美国未来六大颠覆性基础领域的技术之一,也是我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信息物理系统已成为各国再工业化战略的突破口和落脚点,是抢占制造业变革制高点的关键。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新型技术体系,正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最重要潮流。任何新技术的发展与演进都离不开标准。在全球再工业化的大背景下,信息物理系统的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引领。去年,我国出台的《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指导意见》中将信息物理系统作为融合发展的支撑,明确提出了构建信息物理系统参考模型和综合技术标准体系的工作任务。
3月1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和软件服务业司、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的指导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CPS发展论坛的成员单位,共同研究、编撰形成的《信息物理系统白皮书(2017)》(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白皮书》的编写是落实《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信息物理系统的工作要求,是当前产业发展信息物理系统的迫切需要,重点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怎么用”“怎么推”等方面展开论述,为政府、行业、企业各级单位提供参考。《白皮书》也是业界在信息物理系统研究方面的第一份正式文本。
CPS“一二三四四六”的总体思路
通过对信息物理系统内涵和外延的深入挖掘,《白皮书》确定了对于CPS的“一个总体定位”,即信息物理系统是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一套综合技术体系,其目标是通过打通两大空间(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在数据闭环自动流动的四个过程(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硬”(感知和自动控制)、“一软”(工业软件)、“一网”(工业网络)、“一平台”(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即“新四基”是信息物理系统的四大核心技术要素。在数据闭环自动流动的过程中,表现出六大典型特征(数据驱动、软件定义、泛在连接、虚实映射、异构集成 、系统自治),作用于三个层次的(单元级、系统级、SoS级)信息物理系统。
《白皮书》依据上述“一二三四四六”的总体思路,围绕信息物理系统的内涵、实现、建设与应用、演进进行论述。
CPS是工业和信息技术范畴内跨学科、跨领域、跨平台的综合技术体系所构成的系统,覆盖广泛,集成度高,渗透性强,创新活跃,是两化融合支撑技术体系的集大成者。
建设CPS应围绕资源优化是目标、数据自动流动是关键、工业软件是核心、新型能力培育是主线、系统解决方案是重点展开。针对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安筱鹏认为,要在正确认识信息物理系统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夯实技术基础、开展测试验证、组织试点示范、深化国际合作。
国标委工业标准二部主任戴红表示:“当前对信息物理系统的本质的内涵、核心技术、应用场景还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需要不断统一认识,加深理解,要借助标准化这一有利的工具,汇聚信息技术、自动化等领域的专家、企业和科研院所,科学、规范、创新地开展标准化工作。”
推进信息物理系统标准化工作,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一认识、推动创新的重要手段。戴红提出,开展信息物理系统标准化要注重顶层规划、整合资源,要积极接轨国际、加强合作交流。
CPS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
《白皮书》关注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制造行业。信息物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要素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数据自动流动的闭环赋能体系,实现生产制造的自主协调、智能优化和持续创新,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在未来的制造业中,CPS涵盖自动化、生产技术、汽车、机械工程、能源、运输,以及远程医疗等众多工业部门和应用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产系统方面,智能工厂的产品、资源和处理过程因CPS的存在,具有非常高水平的实时性,同时在资源、成本节约方面也颇具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表示:“CPS的新内涵可以理解为通过深度融合,利用先进的计算、通信和控制技术,基于模型和数据驱动,将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连接为一体,使其中的人、机、物、环境信息等要素自主智能地感知协同、学习、分析、决策、执行,协同化运行,是在给定的目标和时空约束下集成、优化、运行的一类系统。”
在CPS的新内涵中将原内涵中的计算技术拓展为信息技术,并提出融合智能技术的重要性。
李伯虎以航天科工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为例介绍说,平台就是SoS级的赛博物理生产系统,整个体系结构分为物理层、网络层、平台服务层,以及应用层。目前,已经建了三朵云:一朵是专有云,专为航天服务;第二朵是公有云,目前已有44万家企业在上面;还有一朵是国际“一带一路”云,今年将有100万个企业在上面。平台具有硬件、软件能力,可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互利共赢和开放。比如,若打造一个飞行器驾驶系统,首先要建立资源虚拟化仿真系统,这样在终端上才能完成异构、协同的仿真模型。
《白皮书》的内容解读
中国电子信息标准化研究院软评中心副主任郭楠对《白皮书》的内容进行了解读: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信息物理系统的发展背景和面临的问题,从宏观层面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信息物理系统的问题。同时对《白皮书》的编写方法,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给出了《白皮书》对信息物理系统的定性描述,回答了信息物理系统“是什么”的问题,这是《白皮书》的核心。首先阐述了信息物理系统的发展起源,同时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信息物理系统的认识和我国当前工业发展现状,从信息物理系统的定位、定义和本质三个层面给出了《白皮书》的解答;其次考虑信息物理系统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对信息物理系统的认识进行了外延,给出了信息物理系统的最小单元,并在此基础上扩展成三种不同的层次;最后总结归纳不同层次信息物理系统所呈现出来的特性,形成六大典型特征并详细描述。
第三章提出了信息物理系统的技术实现,回答了信息物理系统“怎么干”的问题。通过对第二章提出的三个层次信息物理系统的技术架构和技术需求进行分析总结,给出了信息物理系统的技术体系,并对技术体系中相关技术归纳汇总出信息物理系统四大核心技术要素:“一硬”(感知和自动控制)、“一软”(工业软件)、“一网”(工业网络)和“一平台”(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即“新四基”。围绕嵌入式软件、MBD、智能感知、虚实融合控制、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对“新四基”中关键技术具体展开介绍。
第四章描绘了信息物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蓝图,回答了信息物理系统“怎么建”、“怎么用”的问题。从设计、生产、服务和应用四个方面,分析现有工业生产过程的现状和问题,给出了依据信息物理系统的解决思路,并在具体的场景下,对信息物理系统实现环节的改造提升进行了描述。最后,根据企业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信息物理系统建设路径。
关键词:急危重患者 程序化转运
转运患者是救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此项工作完成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而对后续治疗也有很大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必然影响抢救效率和急救质量。我院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53例急危重患者安全及时到达目的地的转运方法予以介绍。
1 临床资料
53例急危重患者中,男40例,女13例,年龄8-62岁,平均31.6岁。病种:工业性外伤10例,交通事故25例,高空坠落9例,其它9例。颅脑损伤9例,四肢骨折14例,颈椎骨折2例,骨盆骨折4例,胸腹联合损伤16例,溺水5例,电击伤3例。
2 程序化转运
2.1 转运前准备
组织准备。我院急诊科成立17年,是市政府指定的唯一一家“120”院前机构,医护人员56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0人,副高级以上人员8人。多功能豪华监护型救护车8台,配有起搏器、氧气、心电图机、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设备。120接线同时开通三部急救电话,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健康需求服务。调度受理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调派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符合调度1分钟,出车1分钟的行业反映速度基本标准。[1]国际公认的合理急救半径是3-5公里,在通常情况都正常时,出诊人员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2]
2.2 抢救能力
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完善应急措施,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应变能力,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急救车内急救设备的使用,都要掌握气管插管、CPR操作技能,使医护人员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充实和提高。
2.3 转运前评估
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两次评估。初次评估时间约2分钟,重点处理气道阻塞,维持有效呼吸支持,制止体表出血,积极抗休克,观察神志、瞳孔、CPR。再次评估时间约10分钟,采用创伤评估口诀进行评估,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A:气道同时保护颈椎,B:呼吸,C:循环,D:神经,E:暴露身体、环境控制,F:量测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家属陪同,G:舒适措施,H:病史,由头到脚评估,I:检查背部,J:记录检查结果。通过评估能发现容易遗漏的微小损伤,有时甚至大的或可能潜在的致命损伤。[3]
2.4 完善各项记录
病历、抢救记录和医疗文件时医疗纠纷中最重要的证据,据实书写记录及各种医疗文件。详细记录所进行的急救措施及对症处理方法、用药情况。同时让家属或患者填写转运知情通知书,以作为继续治疗和法律的参考依据。
2.5 科学有效的转运方法
座椅担架转运,适用于胸部损伤的患者,利于患者呼吸,减轻伤口疼痛。铲式担架转运,使用于骨折病人。颈椎骨折病人,用颈托予以固定,保护好颈椎,转运过程中注意平稳,防止震动。骨盆骨折病人仰卧于担架上,两髋、膝关节屈曲,膝下垫以衣卷,两下肢略外展。搬运时注意平稳,不可反抬头、脚两端,使背柱过度弯曲造成新的损伤。
2.6 转运中病情观察及处理
观察气道有无不畅或阻塞:注意患者舌头阻塞气道,松脱的牙齿或弃物,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口腔软组织水肿,必要时放置口咽导气管或气管插管,维持气道通畅。
呼吸:观察自主呼吸,胸部起伏,呼吸速率和形态,皮肤颜色是否发绀,胸壁骨骼及软组织完整,呼吸音维持有效呼吸支持,给予吸氧,机械通气。
循环:触诊颈动脉,观察皮肤皮色,了解出血量,观察皮肤、指尖毛细血管充血和血压。建立两条大口径有效静脉通路,控制体表出血。
神经体征:观察意识状态,AVPU。其中A指清醒,V指对言语反应,P指对痛苦反应,U指昏迷。手指和脚趾对感觉和活动表现,评估瞳孔大小,光反射。
监测生命体征、保温:评估伤员对治疗的反应及进度,要严密监测气道、呼吸、血氧饱和度,清醒程度,皮肤温度,颜色,脉搏速率及强度,血压及尿量。体温过低会令凝血困难,要注意保暖。
心里护理:安慰患者不安的情绪,对疼痛患者可给予镇痛剂,以减轻患者痛苦。在转运患者时,医护人员注意动作哦轻稳,协调一致,平速适宜,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参考文献:
1.武秀昆.出诊空车的原因分析与减少对策[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9):844-845。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课标;多媒体;成才
一、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课堂上,由原来的“满堂讲”变成了“满堂问”。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家都在反思“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因此,现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日渐少了。但是,又出现了另外一种不好的现象:在课堂上,老师一个接一个问题地问,在低效的师生问答中,学生对教师的“循循善诱”反应冷淡。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干脆不问了,变为学生问。这样好像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但是实际的提问和回答的效率低下,还不如老师直接提问的效果好。
(2)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严重缺失。旧的学习方式,导致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没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不知道怎样主动思考和探究,想办法解决问题,只习惯于等待老师的帮助。而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教学形式,忽视学生现有的学习实际状况,只是在预设的教学流程下开展学习活动,因而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效益不高。
(3)课堂设计的理念脱离新课标。如今的课堂设计,过分强调形式,而不注重实效。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拥而上,只关心课堂气氛,不管学习效果,学习没有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对于基础知识和能力浮于表面,过程与方法体现得很不自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更是少而又少。这与新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
(4)课堂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积极地进行“思维碰撞”,大力提高学习效率。但现在,许多教师只是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摆设,流于形式,起不到富有成效的教学作用,达不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5)多媒体的使用过度、过多充斥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快速地把知识展示出来,导致课堂容量太大。教师大量“灌”,学生被动“收”,没有主动思考和消化的余地,教学效果很差。同时,有的教师认为,一堂成功课,必须要有多媒体贯穿始终。这样的观点,很显然太片面了。
二、应对策略
(1)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摆正学生与教师在学习中的地位。新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
(2)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自主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的自主学习。
(3)教师在教学时,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格人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要对学习的材料有深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艺术地设置情境,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要打造“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堂上,要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要把学生放到探究新知识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暴露出他们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改正错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启发诱导。要根据所学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大问题分解成“好思考、易理解、更有趣”的多个小问题,使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5)合理组织学生,有效利用小组合作,进行高效学习。要合理设计划分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能让每位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中承担一部分研究任务,学生乐于思考。在小组合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同时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主动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仅仅是在必要时,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这样能给予每个学生比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多得多的学习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6)对于多媒体的利用要合理,不是越多越好。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形象生动,给教学带来了极大好处,可以做到教学的精细化。但是,多媒体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已,不能过分强调它的作用。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多媒体只是辅助工具。在应用多媒体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使课堂容量符合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但是,过多运用对教学是不利的,多媒体频繁出现,会使学生视觉疲劳,更不能将多媒体的模拟演示代替真实实验。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好学生成才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导语】
2019年浙江宁波奉化成绩查询:6月21日16时起
(1)手机端可用浏览器或微信扫描二维码查分。
(2)计算机登录的网址为:fenghua.0572app.com/
(3)考生也可拨打12580,根据提示语音或者按数字8,再输入证考证号,进行验证,会收到短信形式的成绩查询结果。
文/靳伟华
在我的印象中,最近的十年,是我国城市化步伐最快的时期。一个 “拆” 字让无数人欢天喜地告别蜗居时代,过上体面的生活;但也是这个“拆”字,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变得同质化而分不出彼此。三环以外的北京和内环线以外的上海比较,除了道路宽一点,一样的摩登,真的看不出有啥不同。但原本,它们有着南北截然不同的身姿、格调和底蕴。
突然想起1999年,我上北京采访两会那会儿。政协文化界小组会上,王蒙等委员们最激动的话题,是呼吁制止北京平安街的拓宽,这条紫禁城后面的大街,被认为是展示北京数百年文化沉积的历史画廊,拓宽意味着摧毁。但文物“摆设”作用似乎远远比不上交通困境下倒逼道路拓宽来得更实际,平安街最后还是变成了平安大道。我想,一定有许多老祖宗留下的文物在这样的大建设中被拆毁了,但在一个充满原始动力要甩掉贫穷落后帽子、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步伐的社会,这样的野蛮行为是会被很多人原谅的。
因为,几十年来我们传承了一种叫“不破不立”的思想,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就要打碎一个旧世界。将这个思维用到城市建设,就是以“拆”字为基础的新建,况且,我们的确有那么多破旧的、丑陋不堪的建筑需要推倒,的确在居住上欠了老百姓很多“债”需要还。
如今的中国,可以说,大部分城市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似舞台上穿戴时尚又化了妆的姑娘,难怪有美国友人来中国后失望道:这哪里看得出是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看上去比我们美国还新。
陈凯歌曾经伤心地说:“我现在不上大街,因为我的北京已经消失了。”去过巴黎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建筑都是拿破仑三世时代建造的,为了原汁原味将其保留下来,巴黎人在城外又造起了新城,让历史和现在交相辉映。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追求新,绝对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国家活力的象征,这没有错,问题是,在逐新的过程中该如何善待那些老了旧了的东西,那些有着中华博大文化气息的东西,这是需要紧急补上的反思课。否则,再用不了多少年,照我们现在这个大赶快上的速度和力度,恐怕很难再看清我国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了。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更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聚集地。不同时代的建筑以及名人故居,代表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及高度,它连起了这个城市的文脉,是我们识别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个城市的内涵。如果没有了这些如珍珠般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老建筑,那么,我们的城市造得再高,从文化角度看都是没有厚度的,它是扁平的。
面对不绝于耳的有文物价值的建筑以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被拆毁,不禁寒噤:我们真的不需要过去了吗?我们文化的根和枝没了,还能茂盛吗?当一个民族没有信仰,没有忌讳,不考虑后代,不需要祖宗,连祖坟都可以为了地皮卖钱而搬迁时,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有多大,我表示怀疑。
城市管理法治化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
文/刘旭光
城市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繁华和生活的便捷,还有历史沉淀的韵味。“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我们漫步西安,可能不会记住装修华丽的酒店,但一定会记住古城墙、大雁塔、华清池和壮丽恢弘的兵马俑;我们去北京,也许会被鸟巢、水立方吸引,但绝不会错过故宫、天安门和已成历史的圆明园;我们来到上海,看见外滩、南京路和浦东的摩天大楼,但留在记忆深处的一定还有豫园、城隍庙和黄浦江畔的万国建筑群。
城市文化遗产凝聚深厚内涵,是城市文明的纪念碑。不同的城市各具特色,它赋予了城市难得的文化价值,又深深影响了城市的精神。城市需要发展和进步,城市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在发展演变中,作为城市生命根基的文化遗产同现代化发展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每座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大都经历过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规划拆迁。我们切实感受到,留存的历史越来越少,城市观感模糊。走到一个新城市,很难发觉与其他城市的区别,四处都是现代化高楼,仅此而已。在城市管理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该如何看待城市文化遗产保护?
同济大学法学院蒋晓伟教授认为,在城市管理中必须把握的核心问题是城市管理的法治化。即在城市发展、管理、建设过程中,在运用综合手段时,必须有城市管理的基本方略,必须与国家治国方略相吻合。城市管理的法治化,主要强调政府要以法治精神确定的原则、规则、模式和手段来主导城市的各种活动。因此在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就要对文化遗产保护格外注意,将其纳入法治管理中。一座城市的发展不应以破坏城市文化为必要代价,现代化城市也需要文化遗产。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保护建筑由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构成,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已由政府规章(1992年《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上升为地方法规(2002年《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城市需要法治化管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精神的传承特别需要以恰当的方式被国民关注和分享。只有人人参与,对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才真正落实,毕竟物质载体的保护只是手段,共同参与的意识才是城市文化的本质。如此,我们的城市不单发展有序,且别具韵味。
永不落幕的文化搜寻
文/沈小兹
曾听人说,在中国,文化永远排行老末,政治和经济两个大老哥有优先话语权。虽是玩笑话,也多少听出些辛酸与讽刺。
世间风光千般美,巍峨秀丽的山、清澈凛冽的水,令人看了顿觉神清气爽、回味无限。但与一目了然的自然景观相比,文化遗产却是隐性存在,只有当你想起时,才会发现它的价值。正因它们的隐性,使得多少价值如水流逝。
走在艺术前沿的法国非常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他们所说的“普查”(Inventaire)一词,就是特指文化遗产的普查,而不是容易联想到的“人口普查”。1964年,法国通过有关古迹和艺术财产普查的法律,兴起了第一次全国文化普查,被称为“艺术领域最伟大的基础信息工程,也是一次思想的冒险之旅”。小到餐具,大到教堂,都仔细过滤有无文化遗产的踪影。目前,法国约有300人从事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范围覆盖法国领土的四分之一。法国文化部根据普查结果建立起涵盖插图、素描、图表、影像等各类资料的数据库,同时管理文化遗产所涉及的生僻词汇库,对民众免费开放,普及本土文化知识。这种一举两得的做法切实有效,做到了资源采集后的最大化利用。
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由来已久,从过去有识之士的自发组织,到国家的明文规定,大批文化遗产被幸运地保存下来。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决定,自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这一举动得到广大有识之士的支持,也更加明确了国家对文化的重视态度。
我国的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耗时5年,经费投入15亿元人民币,动员近5万名普查队员,新登记8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托高科技的福,现在的文物保护已不再单一使用传统人工作业,水下考古、航空遥感、空间地理信息等方式保证了保护的力度,也让国人能够清楚看见发掘、考察和保护的全过程,揭开了长久以来文化遗产保护的神秘面纱。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技术与我何干,我关心的是文物监管。君不见近年来文物流失海外的报道层出不穷,且不论是真是假,文物的监管若有疏漏,结果可真是不堪设想。那么,作为国门法眼的中国文物进出境管理就要挺身而出了。如果没有海关总署和国家文物局的“火眼金睛”,文物走私的大门畅通无阻,不仅让外人捡了便宜看了笑话,国人的抗议和质疑也不会少吧。因此,海关守卫国门,捍卫祖国文化遗产,就要像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一样,文物的保护就是要“一件也不能少”。
人类的文化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也如繁星点点不可计数。当我们对先人留下的文化心怀敬畏,搜寻的脚步永不停息,或许千百年之后,也会有后人对我们留下的痕迹小心翼翼保护周全,岂不是一件乐事?
风云微观点
读完杂志社三位编辑的Blog后,再来看看其他编辑对本期话题所发表的微观点吧。诚邀您加入到我们的讨论中。《检察风云》杂志的官方微博:http:///jcfyzz,官方博客:http://.cn/jcfyzz,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吴元浩检察风云:
历史遗迹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可识的物理形态,一种是与人和事有关的文化形态。如果我们只识物理形态,这又怎样呢?推掉旧房子,建造新房子。而如果重视文化形态就不一样了,因为任何遗迹都是叙述故事的主体,主体灭失历史就沙化了。没有文化形态的城市尽管光怪陆离,但就像没有雕琢的玉石黯然无光。
@赵进一检察风云:
先人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毁了就永远没了。但不可能凡先人的遗产都得保护起来,尤其是建筑物,毕竟土地资源有限。在城市建设中,哪些该拆哪些不该拆,都要在仔细考量其文化价值与意义后依照法规进行。有些可仿照长江上的张飞庙作整体迁移的办法予以保护。
@程新友检察风云:
越来越多历史建筑与文物在城市化过程中消亡,我们很难想象,再过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我们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多少灿烂的文化遗产!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之中,需要我们保留民族的文化遗产,因为那不仅是建筑与文物,更是人们心中一份永不可追回的记忆。
@刘雨濛检察风云:
你有“大裤衩”,我有“小蛮腰”,我们时不时比较一下城市的电视塔,要么就讨论哪里又在建新“地标”,而这块土地上之前的建筑物也就“英年早逝”了。拆了建,建了拆,久而久之,城与城之间,无特色,无差别,“千城一面”。这可如何是好?那我们就从古籍里面选择一些名人,仿一条街,造一座宅,建成名人故里吧。
查询时间
2019年浙江金华专升本考试命题、评卷工作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公布成绩时间为5月上旬。考生如对成绩有疑义,可在成绩公布后三个工作日内,登录报名系统进行成绩核查申报。成绩核查限报一科,只查漏评、误评,积分及统分差误,不查评卷的宽严。成绩核查申报截止后一周,考生可登录报名系统查看成绩核查结果反馈。
查询方式
2019年浙江金华专升本考生可以通过浙江专升本成绩查询系统(pgzy.zjzs.net:8011/zsb_login.htm)输入证件号、密码、验证码、点击登录即可获取成绩信息。
温馨提示
1、请输入正确的证件号,然后点击【查询】按钮查看结果!
2、考生如有疑问,请到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咨询!
3、网上查询的人数很多,请耐心等候。
查询入口
查询时间
2019年10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已,考生11月13日起正可登陆自学考试信息网(ZK.ZJZS.NET),在“我的成绩-成绩查询”栏目进行查询。
考生若对查询到的成绩有疑义,可凭身份证、准考证在11月13-15日(工作时间)到当地教育考试机构申请成绩查对,逾期不受理。成绩查对限查主观题有无漏评,积分、统分有无差错。
查询方式
2019年10月浙江金华自考考生可以通过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自考成绩查询系统(zk.zjzs.net/Index/index.aspx)输入身份证号/准考证、选着地市/县区、输入密码、验证码、点击登录即可获取成绩信息。
查询入口
课题负责人:吴孟君
课题主研者:吴孟君张应奇罗方海文波张时岚谭林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个文件中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了“5个因素和1个公式”,这5个因素是:国家对外语教学的政策,学生的来源和素质,教材的质量,教学环境的条件;教师的素质。在5个因素中前4个因素是可变因素,第5个因素即教师的因素是决定因素。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质量高,教育质量就高,教师质量低,教育质量就低,因为,在学校里的诸多教育因素中,教师是最基本、最经常、最现实、最能动的教育因素。
一、农村英语教师提高自身基本素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因此,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基本素质。首先,农村英语教师要转变人才观。转变农村英语教师思想上普遍存在的只有考上高中、上好大学的学生才是人才的观念。农村英语教师要转变教育质量观念。就是要转变目前农村英语教学中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衡量学生、教师的教育质量观。农村英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要树立教育不仅要适应今天,更要着眼于明天的意识。要清楚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同时还要承担起使大多数学生走出农村,适应社会发展的责任。对于农村英语教师来说,要改变之前一切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教学理念,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
其次,农村英语教师要强化基本功训练,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对于一名英语教师来说,听、说、读、写实最基本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演、唱、画的能力。由于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基本功相对薄弱,教师队伍存在年轻化、教龄短、教学应变能力差等现象。因此,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过自学与培训等路径,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相比城市或者其他发达地区英语教学资源相对医乏的前提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比如每天定时收听或收看英语节目,从网上搜集英语资料和了解英语改革的最新动态,每天进行口语练习提高口语的标准化,自发的在同事之间进行英语交流等,这些都是可以提高自身英语综合能力的适合农村地区英语教师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教师自身提高利用教学环境的能力
牟晓青认为“在农村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主体意识,积极通过培训或自学,提高自己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农村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因地制宜,改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单一低效的现状。同时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专题教研、听课评课活动,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反思自己的课程资源建设,不断改进和提高。农村英语教师要强化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环境优化和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应加以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运用。因为,一方面教师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强化环境意识,提高对于课堂教学环境的认识水平,因地制肩{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教师要善于整合教科书和周围的环境,对教材根据实际况进行删减,在课堂中加入切合学生实际的因素,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比如,在《英语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通过任务型教学,切实转变课堂组织形式;加大课堂教学中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力度。另一方面教师要意识到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即,教师也是一本“教科书”。教师自身的人格和学识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
克拉中认为,语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语料之后自然获得的。所以,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使学生获得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就成为关系到英语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英语教师要因地制肩{,“美化”英语课堂。教室是学生在校接触时间最多的场所。首先可以“美化”教室。带动学生在教室设立“英语角”和“英语图书馆”是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的重要方面,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英语教材内容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因此,有意识地根据教材内容改变教室环境,让教室“美”起来,“活”起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英语角”布置在教室中,内容包括英语课本中每个单兀的新学单词和交际用语,每周一换。“英语图书馆”则是教师后方空地的一张桌子或一个书架,上面摆放些英语工具书或者英语报刊、读物。黑板报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表现的阵地。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定期自己办英语黑板报。增加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