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1 13:23:53
导语:在医学生自荐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必备条件。实践也证明,当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他们的自信心就较强,他们就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向新的目标新的成绩前进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又会形成向更高目标进取的内驱力,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不应面露焦虑,应恰到好处地运用形态动作,以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可用“别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来”等关心的话语来鼓励他们。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优秀生的力量来帮助学困生学习,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不仅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通过学生帮学生,避免了学困生辅导时的紧张情绪,有时会收到比老师辅导更理想的效果。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氛围,从而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心,同时,也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这样,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一定会孕育出自信与创新的种子。
二、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由学生完成,使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数学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学习了乘法计算之后,可以安排如下的活动:某花店有若干种标明价格的鲜花,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题目,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如5枝百合需要多少钱?20元钱可以配哪些花?三八节到了,你打算用30元钱给妈妈买怎样的一束花?等等。这样的设计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并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也进一步表现了他们各自的创造力,同时,自信心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成正比,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强;挫折越多,自信心越弱。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想。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既生动有趣,又蕴含新知,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再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把7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几个,还余几个?”这时,可以采用实物演示,指名一个学生分苹果给其他两个同学,然后请全班说说分的方法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分苹果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非常简单,他们都愿意来表现自己,当他们在大家的鼓励下获得成功时,学习的自信心就更足了。
四、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应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在这些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还可以适当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拓展探索的空间。
五、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
古人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教育名言,它揭示了教育工作中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教师的使命,将学生领进学习之门,起引导作用;二是学生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的学习,主动去学习,发挥主体作用。这两个问题反映了当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现在教育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学伴;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幕后的导演;教师不只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还是生活上的益友。只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一、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思想是行动的种子。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多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让多数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要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变成真正的自主学习,首先就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因此,我们就要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自主的空间。为此,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加强民主文化建设,转变学生的传统思想观念
例如,墙壁文化,让学生自取班名,自制班标,自定班训,划分墙壁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自己空间的主人,自行管理;班会,让学生依据学校安排的话题(如安全),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音乐),自己设计班会主题,自己主持。通过这些来转变学生传统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播下自主学习的种子。
2.创建民主学习课堂,增强学生的自由学习意识
教学中要结合时政热点、生活实际,提供历史资料等,创设讨论情境,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甚至展开辩论。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学习的方法,有“同伴教学”“分组学习”“探究训练”等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其自主性、创造性和探究精神。
3.引进民主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能力
班级里要制订较为详细量化细则,每月让学生自我测评和小组互评,选出班级“每月之星”,进而送报学校参选“校园明星”,并作为每学年评优评先的依据。通过自评和互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意识。
二、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想学”意识
学生想学,因为有动力。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哪个学科成绩就相对较好。虽然这并不绝对,但至少说明了学生喜欢老师,就有了想“为老师读”的动力。现在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麻辣教师”。这些教师和同学的关系是亦师亦友,学生甚至因为和老师比较亲近,对老师直呼其名,或“某某哥”“某某姐”相称。学生对老师,一点敬畏都没有,至少麻辣教师的学生不会怕“看不告诉你家长去”这类的威胁了。因为他们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尊重与平等。
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是体现在人格上的平等,无论学生家庭贫富、成绩好坏,老师都要一视同仁,同等尊重与关爱。教师不能以财富拉关系,嫌贫爱富;不能以成绩论英雄,重优蔑差;更不能随意辱骂学生,使用“猪”之类的字眼。其次是在学问上的平等,虽然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要强于学生,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扬“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当仁不让于师”的求学精神,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乐学”意识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际上讲的是“乐学”问题。如何让学生学得快乐呢?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1.深入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多地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备受父母的溺爱、宠爱,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如自私、自大,讨厌学习,遇到事情缺乏自信,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影响。因而我们应深入了解学生,不定期地进行家访。
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及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对学校的要求。在走访了解过程中,使我们能够及时发现一系列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去引导他们解决问题,避免悲剧的发生,并尽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真正从内心深处与他们交流、沟通。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他们,鼓励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只要师生间做到了真正理解,获得学生内心的认同,他们就会把学习看做是与朋友共同在做的一件快乐的事,乐于去学习。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课堂形式,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我把“我爱记歌词”“一站到底”等一些知识性的电视节目形式搬上了课堂,改编为“我爱记史实”,进行史实填空比赛,或创设两个情境词,让学生依据描述填写历史事件或人物等,进行知识的温习与巩固,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此外,我们还可以经常利用情境、对话、协作、角色扮演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有这样一位商人,当兵退役后在路边开了一家小加油站。为了招揽生意,他把炸鸡卖给过往的司机。由于炸鸡味道好,生意十分红火,于是他扩大规模,在加油站对面开了一家炸鸡店。他一边经营,一边钻研,配制出有40多种药草和香料组成的独特秘方。使用这种秘方的炸鸡,表皮油光红润、通透香脆,而鸡肉则鲜嫩爽滑、肥而不腻,达到了令人吮指的口味,深受顾客青睐。
不久,他的加油站和炸鸡店因建高速公路而被拆除。无奈,他只好带着炸鸡秘方四处兜售。整整两年,他被拒绝了1009次,终于在1010次时,有一家饭店答应购买他的配方,加盟到他的名下。这便是世界上餐饮加盟特许经营的开始。之后,在他的坚持下,先后有400家饭店加盟,他的生意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今天,他的加盟店遍及世界各地。他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桑德斯。
有这样一位通信工程专家,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电话电报公司,从事通信传输材料的研究。早在1966年,他就果断提出,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质,使用光来传输信号。与传统用铜线传输的方式相比,它传输的信息量更多、速度更快。而当时,人们都认为他的想法匪夷所思,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为了寻求“没有杂质的玻璃”,他进玻璃厂与工人探讨玻璃制法,进实验室反复实验。几经周折,几经磨难,终于发明了石英玻璃,制造出史上第一根光导纤维,震惊了全世界。
因为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通讯与信息传输的模式,为高速发展的信息通讯作出了杰出贡献。在2009年,76岁高龄的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不错,他就是“光纤之父”——华裔物理学家高锟。
其实,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无论是雷杜德、桑德斯还是高锟,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倾一生的时间,执着而专注地把一件事做到了那一领域他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一、在学习中体验自信和成功
很多中学生对数学有很大的畏难情绪,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有半数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觉得数学学习就是推导、证明、记忆公式、定理和解题,很枯燥,没有兴趣,并觉得所有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多而表扬少,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教师对自己不关心。我们必须承认: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学好数学。有的学生再信心十足,最终也成不了数学尖子。教师一定要客观地对待这种差异,对学生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评价,更不能横向比较,必须看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点,每个学生只要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就应该承认他是能行的。有的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了60分,我却象对有些学生得了100分一样为他感到高兴,给予表扬。教师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才能看到孩子们在学习数学中的点滴进步,才能真正鼓励孩子们都能说:“我能行”!
由此可得以下结论: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教师有关,因此教师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外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因此,如果教师形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及有效帮助学习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就会“情其师而信其道”,才会主动的学数学,学好数学。
二、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仅仅靠口头鼓励,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是不够的。由于他们的基础太差,上课时再降低知识的起点,他们也如同听“天书”一般!而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也不可能为这一部分学生过多地降低全班授课的知识起点。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有意无意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使他们觉得还有能听懂的,从而增强求知欲望。反馈练习时,我常常时出两种题,要求大部分的学生做完所有的题目,而“学困生”只要做一组就可以了。这样对不同的学生,要求的标准就不一样,使“学困生”能接受并且基本上能跟上班的节奏。在我巡视学生做题时,主要是关注“学困生”,并及时给予辅导,帮助解决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长此以往,他们也就树立起了“我也可以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在辅导和评价上给予救助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再高,面对情况各异的学生,课上是很难做到:既让优等生“吃饱”,又让“学困生”消化得好的。因此,对“学困生”必须予以补课。补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补课是教师的职责,补课是教师对学生爱心的奉献!当然这个补课绝不是不加分析地留一大片了。而是基于是学生的基础不好还是贪玩,或者是行为习惯不好进行“对症下药”了。
一般情况下数学教师教两个班的数学,面对一百多名学生,每堂课都表扬到每一位孩子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充分利用作业本,与学生进行“书面私聊”:“最近你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大哦,真不错”;“昨天你上课回答的问题非常完整,继续发扬!”;“这次小考你进步很快哦,加油!”……就这样小小的评语在师生的心灵间架起了爱的桥梁。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自由发挥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3-0074-01
在我们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时代口号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教育的重要使命。
在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被视为受教育者,他们是树木、是花朵,需要历史知识的“浇灌”,需要“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养分。可传统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当成“存储器”或“银行”来“存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间”和“地点”等。教学中学哪些知识,怎样学,也都是事先规定的,学生只有接受知识的义务而没有对知识的重组、改造与诠释的权利,在固定的历史解释的路向中失去了自我,对于历史没有自己的思考,更谈不上有自己的见解,因而也磨灭了个性。
而在历史诠释学的语境中,“每个人的心灵都是历史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思维不过是人的心灵的自我认识”.因此,历史知识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对历史知识的感受.由于人们对历史本身的理解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差异,如对于反映晚清历史衰落的《红楼梦》,鲁迅也有经典的论述: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历史课堂中教师如何使这种差异合法化,而不是强调整齐划一的“统一”的历史标准和“统一”的历史要求,从而不压制学生的个性思考与个性发展的空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正如狄尔泰认为的那样:“人只能通过历史,而不是通过反省认识自己。”理解历史的人就是创造历史的人,历史认识的可能性就在于这种主客体的同质性;他还认为,个人是社会最终的,具有意义的单位,他们的行动构成历史,把握个体的行动和精神是认识历史的契机。所以,历史知识对于每个人而言,只有个体性的意义,个体对于历史知识的人生体验或者运用都是不同的.学生个性的培养需要一个开放的空间,允许学生对历史进行“当代性的诠释”或者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允许学生对“历史进行动机性的解释”,使学生的个性在历史课中有一个自由发挥空间是很重要的。历史认识的对象不是当下的现实存在,这就决定了历史的学习需要从以往的历史文献和历史课程资源中去探索。按部就班的历史课堂中,“历史”成了枯死的文字,它无法进入学生的心灵。这样,“历史”在探究中成为了“具体的存在”而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这样“好奇的双眼”就会使学生的探究意识萌生。当教师能提供内容丰富、见解不一的历史文献资料,使学生能接处到背景各异、观点不同的人给历史事实带来的动态画面时,探究的精神将植入学生的心田中。
在我们呼唤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教育的重要使命.施莱尔马赫认为:历史解释就是创造性地重建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历史意蕴超出于历史,一切现象就如上帝的奇迹一样,只是为了引导我们注意哪个嬉戏地制造这些现象的精神”.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可以有自由创造的空间,天马行空的在历史的天空驰骋,目的在于找到“哪个嬉戏地制造这些现象的精神”.任何对历史的解释都是一种对话、沟通,是一种相互理解,它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在过程中生成的是一种自我的创造,一种意义的创造. 所以,历史知识对于每个人而言,只有个体性的意义,个体对于历史知识的人生体验或者运用都是不同的.学生个性的培养需要一个开放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在历史课中有一个自由的发挥空间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心理疾病;自杀预警;自杀干预
今年轰动一时的复旦大学投毒案,现已尘埃落定,其悲剧发生的原因却是黄洋同寝室的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洋不和、心存不满。
今年6月13日,复旦大学一名历史系周姓大一新生留下遗书跳楼自杀。尽管同学及时发现并送医,但仍未能挽回周同学年轻的生命,他的遗书显示其厌世。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识别及风险程度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有如下五类,每一类心理异常都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可根据症状以及持续时间来初步判断是否有心理疾病隐患。
(一)抑郁症的识别及风险程度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其表现以心境的低落为主要特征。
1、在精神方面症状表现存在“三少”,“三自”和“三无”特征
①“三少”症状:闷闷不乐;兴趣减退,高兴不起来;思维迟缓:话少、少动;②“三自”症状:自卑、自罪、自杀;③“三无”症状:无助、无望、无价值感。
2、抑郁症在躯体方面也有其症状表现
①睡眠障碍:失眠或眠多;②饮食障碍:无食欲或进食过多;③体重减轻;④头痛、头昏。以上症状持续2周以上,主观体验到痛苦或烦恼,可初步判定为抑郁症疑似病例。
3、抑郁症的风险程度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为65%,高出一般人口的80倍;自杀死亡率约为15%。
(二)狂躁症的识别及风险程度
狂躁症也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与抑郁症恰恰相反。
1、狂躁症的识别:“三多”——①情绪高涨、易激动 ;②思维奔逸;③言语、行动增多。
2、狂躁症的症状表现:①夸大妄想 ;②好打抱不平、爱管闲事;③精力充沛,睡眠需要量减少、食欲、增加;④行为、决定冲动、轻率。判定狂躁症症状标准:症状持续1周以上,对工作生活带来影响或给周围人带来烦恼。
3、狂躁症的风险程度:①轻率决定带来的财务损失;②轻率的;③对正常教学及行政工作的扰乱;④冲动伤人、杀人的风险。
(三)精神分裂症的识别及风险程度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感知觉、情感、思维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等。
1、精神分裂症的识别:①阳性症状:明显的思维、语言、行为异常;②阴性症状:少语、少动、孤僻、被动、懒散;③认知障碍:表现为学习能力、理解领悟能力、操作能力等下降。
2、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①孤僻,话少,独来独往,不与人交往;②学习生活没有主动动机;③生活懒散,不讲个人卫生,不修边幅;④发呆、少动;⑤思维贫乏,言语单调。
判定精神分裂症症状标准:症状持续1月以上。精神分裂症特点是:自己认为没病。
3、精神分裂症的风险程度:自杀危险性比一般公众8.5倍。
(四)强迫症的识别及风险程度
强迫症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种,强迫症的本质是内心焦虑。强迫思维:反复出现毫无意义的想法,想控制却控制不了;强迫行为:继发与强迫思维的行为,目的是缓解焦虑。
1、强迫症的识别:①症状消耗大量时间,学习生活严重受影响;②主观痛苦或烦恼。
判定强迫症症状标准:症状持续1月以上。
2、 强迫症的风险程度: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自杀危险性比一般公众高11.5倍。
(五)社交焦虑症的识别及风险程度
社交焦虑症本质上是交友、学习等社会功能受损。
1、社交焦虑症的识别
①在特定的或广泛的社交场合的紧张、焦虑;②回避相应的社交场合,并感到痛苦;③伴随脸红、心慌、出汗、发抖等躯体症状。判定社交焦虑症的症状标准:症状持续3月以上。
2、社交焦虑症风险程度:①造成较严重的功能障碍;②自杀危险性比一般公众高5倍。
二、自杀预警
(一)自杀的预警评估要点:1、目前自杀表现;2、精神疾病;3、既往史; 4、心理社会状况;5、个人优势和弱点。
1、目前自杀表现(自杀意图强度)
①没有:没有自杀的计划或想法;②轻度:有想法,无特定或具体计划;③中度:有想法和一般的计划,无“意图”自杀;④严重:想法经常且强烈,计划特定且致命,手段可行;⑤极严重:明确表达了一旦有机会就自杀的意图。
2、精神疾病:目前有精神障碍的体征或症状,特别注意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障碍、焦虑障碍和人格障碍。
3、既往史:①既往自杀未遂、中断了的自杀尝试、或其它自伤行为;②既往或目前的治疗;③自杀或自杀未遂家族史、精神疾病家族史。
4、心理社会状况:急性心理社会危机和慢性心理社会应激;生活状况,是否有外在支持;家系和家庭关系的质量;与死亡或自杀有关的文化信仰和;
5、个人优势和弱点:应对方式(应对问题的方式方法);人格特质(极端主义);既往对应激的反应;现实检验能力;忍受心理痛苦的能力和满足心理需求的能力。
三、对自杀事件的心理干预措施
1、事前:敏锐觉察预警信号;24小时监控(至少安排2人陪伴,以保障陪伴人的人身安全);通知父母;评估危险性;排除周围隐患;
2、事中:启动危机小组功能;建立联接——信任的人;倾听;共情,了解需求;稳定情绪;识别危机时刻;积极寻找资源;
3、事后:危机小组善后功能;心理辅导 ;识别高危人群;处理创伤症状 ;自杀姿态、未遂者严密监控其再次自杀的危险;身亡者,关注其身边其他人的反应——个别或团体哀伤辅导;告别仪式。(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希.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 金田(励志), 2012(08):264
[2]吴荣梅.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预防干预措施探讨[J]. 吉林教育, 2012(14):04-05
[3]史晨宁. 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与干预路径[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8):156-158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的发展
心理健康指的是持续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马斯洛从成功名人的人生历程中归纳出来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一种“精英标准”,他认为,具有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就是心理健康的人。精神科医生认为,凡无心理症状的人都为心理健康的人,这是“临界标准”——一种衡量健康状况的低水平。正视现实和自我,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共识。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划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可划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三个方面。物质自我是自己的身体、衣着、金钱等物质方面意识;社会自我是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意识;精神自我是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按自我意识的作用划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自我意识,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义务感;二是消极的自我意识,包括自卑、自我否定等。按自我意识的观念划分,可分为实现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三类。
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为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也会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智力发展显著
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显著提高,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喜欢质疑和争论,因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对此感到迷茫和不安。这种心理压力既可成为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可成为学习进步中的阻力。
2.自我意识增强
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进行关注。但由于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初期,评价自己和别人常带有片面性、情绪性和波动性,对周围的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因自我意识的发展不成熟而易产生心理易损性。因此,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自信而强大、自我调控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3.情感的发展与现实的矛盾
由于大学生自尊心强,思想感情和个人秘密不愿向他人吐露,自我封闭有时会产生孤独感;他们渴望独立,有极强的“断乳”愿望,但阅历不够丰富,环境复杂陌生导致缺乏信心;情绪不稳定,容易感情用事,不善于调控感情和理智之间的关系;他们富于幻想,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但对现实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常因学业、就业、恋爱、不正之风而困惑,会有挫折感,易悲观失望。这些矛盾若持续得不到解决,将会使大学生心理失去平衡。
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现过程中,这些心理特征是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的根本原因,这些矛盾和压力将伴着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逐渐成熟,逐步得到缓解。其调节的有效性依赖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或者说是对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解自我的准确把握;其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大学生人生观的定位和价值观的形成。心理健康反映出一个人健康的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对生活抱开放乐观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心理健康的人富于利他精神,心理健康的人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标,正视现实,放弃做“完人”“超人”的念头。归根结底,心理健康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映射。
人们通常把平衡和适应作为心理健康的特征,但“适应”不等于“顺从”,“平衡”不等于内心无“冲突”。积极、健康的心理应是渴望生活的挑战,寻求生活的充实与人生的意义,并不是永久性的无压力、无冲突、无痛苦。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突出表现在个体与现实保持动态平衡,以实现高尚的人生目标为目的,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求得内心平衡、和谐、正常发展。
关键词:生活事件;心理资本;问题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号:1674-9324(2017)14-0068-02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了医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生活事件、问题行为和心理资本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将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1.研究被试。选取许昌学院医学院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68份,回收率达92.43%,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率为91.32%。
2.研究工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部分:(1)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2)徐大真、张阿敏课题组编制的青少年问题行为自评问卷;(3)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4)南开学者张阔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利用Lisrel、SPSS等软件对三份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结果表明,三份问卷均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3]
三、医学生生活事件、心理资本与问题行为的分析结果
1.生活事件和问题行为关系分析。据分析,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与问题行为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学生的生活事件得分越高,问题行为越多;学生的生活事件得分越低,问题行为越少。医学生生活事件及各因子对问题行为的回归分析详见表1。
2.心理资本与问题行为关系分析(详见表2)。
3.生活事件与心理资本关系分析。据分析,除丧失因子与心理资本总分及各因子间无显著相关外,生活事件及各因子与心理资本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即生活事件得分越高,心理资本整体水平越低;生活事件得分越低,心理资本整体水平越高。
4.心理资本在生活事件和问题行为间的调节效应分析。为了探讨心理资本在生活事件与问题行为之间所起的作用,我们采用四层回归的方式进行考察,调节作用的具体效果见表3。
四、结论
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医学生问题行为普遍存在;(2)生活事件与问题行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心理资本与问题行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生活事件与心理资本也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3)心理资本在生活事件和问题行为的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Kim KJ,Conger RD,Jr. Elder GH,et al. Reciprocal influence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adolescent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J].Child Development,2003,74:127-143.
[2]Fergus S,Zimmerman MA. Adolescent resilience: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healthy development in the face of risk[J].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2005,26:399-419.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6-108.
Abstract: As the enrollment scale of college education is expanded fast in local newly-built colleges, the a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s recruit more and more students.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work like a special student group in English teaching because they are poor in English, and lack self-learning ability,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learning English.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a self-learning teaching mode which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glish study to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大学英语;体育、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课前自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模式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students majoring in a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self-learning;"self-directed learning before class-classroom instruction-after-class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71-03
1 概述
1.1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7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全国各本科院校积极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实施教学改革中,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工作,而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自我学习负责的观点成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概念。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自主学习研究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自主学习思想的提出阶段(20世纪以前),自主学习的初步实验阶段(20世纪~20世纪60年代)和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当今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研究比较活跃,且成果颇丰,例如:Holec(1981);Brooks&Grundy(1988);Little(1991);Benson&Voller(1997);Cotterall&Crabe(1999)等,而且各自主学习理论学派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都对自主学习作出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学习不是发生在学生身上,而是由学生发生的;他们在提出自己的自主学习理论和思想的同时,都注重开发相应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纵观中国的自主学习研究,也可以根据研究特点把它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主学习思想的提出阶段(1920年以前),二是自主学习的初步实验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三是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在英语自主学习方面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如学者束定芳(2004)在综合分析国内外自主学习概念的有关研究后指出:自主学习在外语学习上主要包括态度、能力和环境三个部分;庞维国(2003)著有《自主学习:学与教的理论和策略》;曹火群(2006)、顾世民(2007)、彭金定(2002)、王笃勤(2002)、林莉兰(2006)等学者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立体化教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理念。可见,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已出现了理论和实践、教育学和心理学双管齐下的局面,进入了令人欣喜的繁荣时代。
1.3 研究意义
1.3.1 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顺应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大趋势的需要。而在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中体育、艺术类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是英语学习的弱势群体,容易受到忽视。因此,对体育、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体育、艺术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和研究,意义重大。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把形成性评价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起来,利用评价的机能,培养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情感,发展学生智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最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外语教学的一个最终目标——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并为其他学科的自主学习提供新的借鉴和思路。
1.3.2 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当今的社会对所用人才的英语能力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使得他们在没有英语课堂的环境下,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不断扩充英语知识和技能。
2 研究设计
2.1 课题研究内容
①通过对“课前自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利用现有有限的教学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通过运用形成性评价,培养学生大学英语课堂自主学习能力。
②通过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既主动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控作用,又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能学以致用,探索培养学生大学英语课外自主学习能力途径。
2.2 研究目标
①通过建构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多元互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素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其他学科的自主学习提供新的借鉴和思路。
②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一种具有针对性、时效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精神,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艺体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③通过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提升地方新生本科院校教师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为其他地方新生本科院校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借鉴。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地方新生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体育、艺术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这一现状,通过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逐步培养促进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2.4 课题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调查教艺体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改进课堂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
②行动研究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为理论基础,结合大学英语班级课堂教学实际,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证研究,在课堂实践中检验、发展和完善理论与教学模式。
2.5 研究步骤 本研究周期为两年,具体实施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成立研究小组,进行分工安排,完成课题的申报,开展地方新升格本科院校体育、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第二阶段是完成对体育、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情况数据及高考英语成绩的统计与分析,实施大学英语体育、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培养方案及课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案研究,并对体育、艺术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及课外自主学习进行评价;第三阶段是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完成课题论文。
3 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3.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化情况分析 本部分旨在调查体育、艺术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自主学习能力变化产生差异的情况比较。
问卷调查。①前测情况:发出的209份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有67.4%(141人)的学生认为需要他人的督促才能获得英语学习的积极性,93.6%(196)的学生平均每天在课余时间自主英语学习时间不到1小时,31.6%的学生(66人)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直坚持做英语课堂笔记的学生有11.5%(24),只有0.9%的学生(19人)课后经常主动联系老师,85.2%的学生(178人)不关注老师推荐的书和学习网站。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在前测的时候学习目的不明确,外在依赖较强,问题意识不够,自主性及独立学习思考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②后测情况:发出的212份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结果表明学生在平时学习习惯及时间活动处理能力方面都有改进。如,一个学期中去过图书馆借阅英语类图书的学生占到86.3%(183人),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占42.9%(91人),52.8%(112人)在与他人讨论或借鉴他人后完成作业,抄袭作业下降到3.8%(8人),自己主动查找英语课程参考书和重温书本的人上升到55.2%(117人),有68.9%的学生(146人)平均每天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英语1小时以上。这些说明学生在后测的时候对老师的依赖性逐渐减弱,问题意识有所提高,自主性和独立学习能力逐渐变强。
3.2 对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反思
3.2.1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条件没有完全达到基于计算机与课堂的新教学模式要求时,课前自主学习如何到达预计的目标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计算机与课堂的新教学模式。但是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条件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有少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能以网络技术和校园模拟语言环境为手段,将课前网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网络环境与课堂面授的优势互补的。在“课前自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课前自主学习”环节往往由于缺乏网络自主学习教室,没有教学软件系统,学生的学习信息缺乏途径反馈给教师,教师的课前辅导手段也比较单一,主要通过老师个人教学博客、学院自己的精品课程网站、电子邮箱、qq群等平台,给学生提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但是缺乏人机互动,很难实现操练和自我检测,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
3.2.2 如何整合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环节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任务的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和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教学策略。在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从以单纯讲解为主变为组织学生操练,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提供英语学习策略等。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形成技能,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基于大学英语是大班教学这一特点,在这样的拓展、应用阶段中,很难实现更多的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教师也很难对每位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估。
3.2.3 英语基础薄弱的体育、艺术类学生如何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环节是利用网络、外语实验中心和社会资源拓宽学生课外语言实践的渠道,通过外语课堂社会化平台的搭建丰富学生自主语言学习的路径与方法,属于高级学习阶段,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提升。然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体育、艺术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普遍不是很高,不少学生认为学习的价值在于等级考试而非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这很不利于教学实践的实施。要创设什么样的语言实践环境和机会来鼓励英语基础薄弱的体育、艺术类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外活动,使学生获得大量的语言实践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摆在大学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毕竟,体育、艺术类学生由于英语语言能力有限,很少去参与英语角、各类英语竞赛、英语晚会等活动,英语讲座、英语协会、英语小报编写等活动更鲜有艺体学生参加。
4 结语
通过两年的实证研究,笔者认为“课前自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既主动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控作用,又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有效地培养体育、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和英语应用能力。随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我国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逐步深入,有关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体育、艺术类学生这样的英语学习弱势群体的英语自主学习研究会取得更大、更有实质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曹火群.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之整合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6(116):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