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检验专业

时间:2023-01-29 11:15:56

导语:在检验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检验专业

第1篇

带着一份希冀和一份茫然步入了区医院检验科进行学习。尽管我仅在这里度过了短短的两个星期的时间,但也正是这短短的两个星期使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以后进一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今后的就业做了良好的铺垫。见习,是一种磨练,是对自己感受医院环境,了解医院事务的一种巩固理论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对自己医生梦想的前期准备。

首先,医院做了相关介绍和有关的规定,及其在院的个人形象,服务态度。在其中感受到了医院的辉煌成就也及严密程度。即此,暗暗的为自己鼓劲,不求做到最好,只求做到更好。

医学重之于细心与责任。刚开始只感觉自己很碍手碍脚,不知道能帮上什么,但这只是在短暂的时间里,在主任和老师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明白了许多试剂试管的用途和检验某种成分的方法。值得庆幸的是对血液的检验有了更大的明知,在血液临检,看着自动做剖析的流式细胞仪,让我对之后的专业知识有了提前的了解。而在体液临检,老师经常会让我来看看样本。而这些来自不同人的、或阳性或阴性的体液样本才是我今后所要面对的。对于如何采集标本,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如何收集标本,如何分离,如何进行检测都有了大体的了解。之后我学习了如何进行静脉采血。在静脉采血中的一却注意事项,如何做到快速准确的取血。以此,应做到几点:选明显的血管,扎带,部位消毒,30度角进针,回血后另一头连接试管,解带,拔出针,用棉签轻压。随之脱掉试管帽放在仪器下将会自动进行分析,最后只用打印出结果就可以了。形式虽简单,要有效力和熟练,就必须多练,取得质量触就成果。

感受这医学的严密,从而陶冶自己的严谨。将病人的疼痛看作自己的疼痛,用心去体会病人的茫然与不知所措,只要你及时伸出一双温暖的手,病人就能感受来自你手心的力量,也许他们就会获取一份战胜病魔的决心与信心,疾病不攻自破。病人手中一张张的报告,看似简单,其实这是经过一位位教师的质控、实验、检测、检查、复核,这一步步慎重操作得出的,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固然在外人看来检验人员每天都做着相同的工作,但是当不测或者特殊病症呈现时,才发现日复一日的积聚是有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检验人员不只仅请求对专业学问牢记在心,也更需求大量的实践操作经历。

认识到医学学习永无止境,能够认真学习。有同情心地体察体谅他人,有责任感:正义感及负责尽职的态度,有诚实地勇于面对及承认挫折,有虚心的态度以病人为良师,人外有人,有服务心的为人群谋福利的奉献精神,坦然开阔的胸襟。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再次走进病房,少了一份陌生,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份负担,多了一份安慰;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真诚。

第2篇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理论、实践、科研相辅相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医学院校自然科学类的课题经常涉及免疫组化技术、蛋白免疫印迹技术、PCR技术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前沿实验技术的实验项目,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关系密切。通过早期的简单科研训练,让学生逐渐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习惯[4];通过科研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应用、拓展所学理论及基本技术,同时获取大量的课堂上学不到的先进技术,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2用人单位及自身长远发展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较多,多数就业于医院检验科,另外还有医院的输血科、病理科、医学遗传诊断室,也有就业于血站、防疫站等医检岗位。尽管如此,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医检岗位日趋饱和,竞争越来越厉害。医学类单位的长远发展与科研水平密切相关,具备科研能力的毕业生将更受欢迎。同样的道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医学类单位的进步或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

2根据现况实行优等生试行机制

近年来,我国各地生源数逐年减少,而各高职院校却又不断扩招,生源结构出现多样化,导致生源争夺日趋激烈,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且显著下滑,这些现象给高端技术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带来了较大的挑战[5,6]。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缺乏,学优生越来越少,学困生不断增加,出现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的学生逐年增多。这种情形下,实行分阶段、层层择优的促进式科研能力培养更为合理。具体设计如下:

2.1第一阶段—全面激发兴趣阶段

第一阶段面向的是全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时段是第一学年。这学年主要授课内容是基础学科及专业基础课,学生对专业知识及基本技术都还较陌生。首先,可以定期让学生们听取科研知识讲座,可以邀请有名望的医学检验领域佼佼者普及科研相关知识,分享他们的科研之路;其次,分批组织学生参观本院的医检实训中心及医检所、医学检测科研分中心、药学科研分中心等科研基地。在此阶段以“听”、“看”为主,通过成功案例及先进设备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课内及课外知识的热情,激发其科研兴趣。

2.2第二阶段—部分优等生熟悉锻炼阶段

结合第一学年的考核成绩,选择学习积极性高、成绩优秀的部分学生,利用第一个暑假及第二学年上学期的部分时间分配到各个科研基地熟悉锻炼。通过此阶段前沿性实验项目的接触、熟悉、学习,特殊训练出来的这批学生可以轻松理解掌握第二学年的专业核心课程,可以起到在理论课上激活课堂气氛,在实验课上帮扶其他同学的作用。

2.3第三阶段—优中择优进入科研组,完成简单的科研课题

第三阶段包括第二学年下学期、第二个暑假和第三学年。高职医学生属于三年制专科学生,第三学年进入实习阶段,科研设计与实践在进入实习之前完成,论文撰写在毕业之前完成。因为科研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能力、耐力与刻苦,也因为条件所限,进入这阶段的学生是从第二阶段当中进一步择优选拔而来。在本阶段,这些学生正式进入科研组,分配给相应指导老师指导,一个指导老师带2~3名学生。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及所研究的项目指导学生完成某一相对简单的课题研究。以本人在研的有关类风湿关节炎凋亡机制研究的课题为例,指导流程如下:首先是科研设计,指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文献,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查阅某几个指标分别在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疾病的研究进展,找出可研究的亮点,通过指点让学生逐步设计出研究方案。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什么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途径主要有哪些,指导老师给出的指标是处在凋亡途径的哪一位置,起着哪些作用等等。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查阅文献,再结合已掌握的基本理论,在自主探寻答案、逐步完成科研设计的同时,拓展了知识面,并提高了自学能力。科研设计审核通过以后,进入实验环节。本课题涉及的实验技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实时荧光定量PCR,一个是蛋白质免疫印记。实时荧光定量PCR主要涉及到总RNA的提取、消化DNA、RNA琼脂糖凝胶电泳、RNA反转录、CDNA与引物质量检测、管家基因标准化、定量PCR检测、结果分析等环节;蛋白质免疫印迹主要涉及到蛋白样品制备、蛋白含量测定、SDS-PAGE电泳、转模、免疫反应、显影定影、凝胶图像分析等环节。实验的成功与否,前提是每一环节、每一步骤的细致和精准,步骤操作的复杂和繁琐程度考验着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如蛋白质免疫印迹的凝胶电泳环节,玻璃的清洁度、胶溶液配置的比例性、倒胶的平稳及时、加样的准确性与轻柔度等等,都关系着凝胶电泳的成败。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不仅学到了医学检验相关前沿技术,还锻炼了做事的耐力和毅力等综合素质。最后是数据分析与论文攥写。学生在实习阶段,可以在指导老师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完成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提交科研讨论组审阅通过。论文的撰写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论文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科学态度。

2.4制定相关鼓励政策

学生通过层层选拔进入科研组,又通过科研设计、课题实践、毕业论文等多关真真切切的考验,学习、科研能力、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对此,学院可以通过颁发科研奖学金及相应证书予以肯定,对他们加以鼓励和鞭策,从而对其他学生起到带动作用。

第3篇

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是实习教学的首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教学以被动教育为主,学生大多被程序化操作所禁锢,忽视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因而在整体能力上存在不足。

1.1分析和处理异常检验结果能力不足

对于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非正常结果,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判断其原因。例如,很多学生不知道溶血标本对血钾和转氨酶的影响,脂血标本对酶类测定和比浊项目结果的影响。因此面对这些结果时,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不清楚处理程序和步骤。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发现相互矛盾的检验结果的能力明显不足。比如,当微生物检验的药敏报告中出现产ESBLS的细菌对所有头孢类抗生素均敏感的结果时,学生都会熟视无睹。

1.2解读临床检验结果能力不足

由于知识结构的原因,学生不知道如何联系临床来解读检验结果,不知道异常检验结果哪些是由疾病引起的,哪些可能是由检验过程导致的。例如,多数学生不知道脾切除后血小板会升高,某些药物使用后会影响凝血功能测定结果。由于解读临床检验结果能力欠缺,实习时学生在回答临床提问和咨询时往往无话可说,也无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3排除仪器故障能力不足

现代医学检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动化仪器的使用。虽然仪器种类很多,但其工作原理无外乎几种。然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只知道仪器的日常操作,并不了解其工作原理,也不知道如何利用仪器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当仪器出现故障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更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排除。

1.4与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能力不足

临床检验工作服务对象是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和广大患者。然而,学生在与其沟通时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交流内容匮乏,无话可说,另一方面沟通技巧欠缺。前者主要是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后者则表明平时医患沟通教育存在缺位现象。无论何种原因,沟通能力不足都有可能对解决临床问题带来影响,有的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2原因分析与思考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存在的上述问题均可能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同时也与现代医学检验专业培养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我们在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要思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2.1学校课堂教学有待改革

目前,学校课堂教学与临床检验实际工作有一定脱节,主要表现在:

(1)教学计划和内容中公共科目所占课时过多,临床课程比重太小,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明显不足。

(2)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堂教学仍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没有把临床实例很好地引入到教学中来。此外,现代医学检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动化仪器的使用,而当前课堂教学中这部分内容明显偏少。

2.2临床带教教师观念有待改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临床带教教师观念有待改变。在医学检验临床教学中,带教教师往往重视集中授课,而忽视平时的临床带教,认为平时临床带教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操作流程。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带教教师教学主动性不够,带教手段单一,影响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2)临床带教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带教教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日常工作,对教学研究较少,理论知识也有所欠缺,这使得其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力不从心。

2.3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仍需强化。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虽然经过学校的培训,但需要进一步强化。许多学生对于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常用培养基的制备、血涂片的制作、移液器及量筒的使用等仍然不够熟练。

(2)学生人文素质和沟通技能有待提高。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主要是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际交流能力培养。这种缺位,使得学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

3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和多种临床教学手段的运用加以改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

(1)改革授课内容和形式。通过以临床实例为基础的分专业组的授课形式,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各专业组以月为单位针对本组学生安排“异常结果的判读与处理“”如何解读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仪器的维护及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等内容讲授,要求授课教师联系临床实例,科室随机抽查授课内容。

(2)引入主动教育理念,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专业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本组学生讨论会,以学生为主导,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

(3)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提高学生临床沟通能力。在实习前教育中增加临床沟通技巧讲座,邀请心理专家对实习生临床沟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4)提升临床带教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带教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教学的网络课程培训,鼓励年轻带教教师参加教师资格培训,加大对带教教师理论培训和考核力度,以提升临床带教教师综合素质。

第4篇

关键词:检验专业;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措施;研究

检验专业的同学一般的工作场所就是医院和疾病控制中心的实验室,主要的工作包括常规检验、临床检验以及微生物检验。检验的工作人员在检验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病原微生物,例如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粪便、痰液以及一些具有传染性的微生物标本,由此而言,可以说检验科是一个微生物相对集中的场所,检验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稍不留意就有可能会被感染。因此,加强实验室生物工作的安全力度刻不容缓。虽然预防实验室感染工作日益被重视,但是实验室感染的现象还是时常会发生,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实验室感染管理的效能。以下几点是实验室感染产生的原因:

1.对实验室的感染的认识存在不足的地方,常常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小心一点就不会被感染,而且有些检验人员特别重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却对预防实验室感染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

2.检验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存在不足,有一部分检验人员对实验室感染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

3.缺乏自我防护意识。一些检验人员在进行标本检验的过程中,不按规定的操作和章程来,例如不戴口罩、帽子、在接触有感染性的标本时不戴手套,甚至有些检验人员为了方便 穿着污染的工作服进入休息间等。

4.不够重视气溶胶的危害。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病原生物形成了感染性气溶胶,而工作人员在处理检验样本标本的时候没有过多的重视,导致将感染性气溶胶吸入体内导致感染,这一点很多实验室都没有足够的重视 。

5.检验完成以后处理不规范。具体有以下几点情况;第一,直接将未经过处理的固体废弃物放入黄色塑料袋;第二,将未经处理的液体废弃物直接经过下水道进行排放;第三,将感染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不分类等等。

6.化验单消毒未引起重视。虽然现在很多报告单都是经由机器打出来的,但还是有一部分化验单是未经消毒直接发出的,若是发出的化验单上有感染源却没有被消毒,那就很容易被感染。

7.门诊微量采血时存在问题。虽然现在都是“一人一针”,但是如果检验人员在抽血的过程中,不消毒或很长时才进行一次消毒的话,也很容易造成感染。

8.菌种的保存。在微生物实验室存在很多的菌种,很多都是致病菌,如果菌种管理不善的话,也可能会造成实验室的感染,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9.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实验室的设计和布局不规范,在设计时没有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或者没有存在通风设施缺陷的话也是很容易造成感染的。

二、预防措施

1.预防实验室感染事故,首先领导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保证方面的投入到位。在实验室配备完善的措施,制订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组织人员学习《医疗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把国内外发生的较为典型的实验室感染事件作为反面教材。从思想上进行教育。

2.对每个进入实验室工作的工作人员(包括实习生、新进人员、工勤人员)加强安全培训,认真学习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3.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例如人员准入制度、安全防护制度、标本收处理制度、废弃物处理制度、应急处理及报告制度、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及处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在进行容易产生气溶胶的微生物的检验室时,应该尽量在生物安全柜或者是比较安全的隔离装置中进行 。《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GB19781-2005/ISO15190-2003 第 15 条气溶胶:样本的离心应在盖好的安全罩内进行,特别建议在能a生气溶胶的大型分析仪器设备上应使用局部通风防护,在操作小型仪器时应使用定制的排气罩,此外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应具有防范气溶胶的意识,正确的操作方法,良好的操作习惯能够有效地减少气溶胶的产生。

5.加强对废弃物的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物的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一定要将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分开处理,在进行医疗废弃物处理时,固体废弃物消毒焚烧,液体废弃物先消毒后排放。

6.应该提高对检验报告单进行消毒的认识,并且尽量做到检验单化验单无纸化,有纸的话尽量进行机器打印。

7.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在进行实验室的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布局,最好购买先进质量好的仪器设备,加大对通风装置的投入,在进行样品处理时,最好进行统一处理,减少污染的机会。要配备完善个人的防护用品。例如,隔离衣、手套、帽子、鞋套等。有设备齐全的生物安全设施:生物安全柜、紫外灯、感应式洗手设备、淋眼器、应急水龙头、紧急冲淋器、消毒药、应急药品箱等。

8.加强实验室感染的应急演练。这个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演练,并且一定要进行定期演练,并在演练之前制定一套预案。

9.加强实验室感染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可以对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规范操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列入日常评比考核中。这样可督促工作人员规范操作,可以有效预防职业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检验人员经常会受到职业的危害,如果不能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可能会对自己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检验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并应该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工作单位应该尽可能为检验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尽量降低职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志斌.微生物检验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7):76-78.

第5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 实验教学 能力

前言

医学检验是中国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它处于医学研究的前沿,是多学科、多技术交叉的一门学科,亦是临床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我国的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逐步趋于规模化和自动化,对医学检验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医学检验实验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的相关策略。

1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1.1形式太过简单

目前我国的医学检验专业的试验教学大部分都是在学校里进行的,但学校的试验室与学生未来实际工作的场地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将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

1.2考核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大部分院校都以理论课为主,试验课为辅,实验课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是非常少的,所以学生们对试验课的考核也是不重视的,考核制度有待健全。

1.3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的试验课程大部分都是教师先对学生讲解试验的操作过程和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将试验步骤一一列出,学生再“依葫芦画瓢”式进行操作,下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写试验报告,并对其进行批改,等所有试验课程上完后统一对所学知识进行考核。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无任何实际意义,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是比较低的,试验报告缺乏实用性,学生的素质和相关技能都无法提高。

1.4教学内容乏味

我国医学检验专业的试验教学内容目前主要以验证性的试验为主,此内容较为枯燥乏味,缺少创新和设计感,远不能满足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后的岗位需求,致使学生缺少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训练要求都无法满足。

2对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分析

2.1实施多学科融入式教学模式

如今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为学生传授知识为目的,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和兴趣的培养,我们应将医学检验专业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打破,并对各学科的内容进行融合和整编,使他们之间相互渗透,融入贯通,加之通过毕业设计、跨学科实验、基础实验和各学科实验等的教学,更加深入了各学科课程间的联系,将实验教学这一环节更突出的表现出来,同时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发掘他们的创造力,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2.2完善我国实验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的试验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实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各学院应汲取其他学院的优点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出实验室的工作条例,并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以确保学生积极的参与实验教学,通过自己亲自准备实验教材、设备和预实验等,一方面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各学科综合性的实验难度较大,涉及教师和课程比较多,以后的问题会很多,所以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实验的有效进行。院校的这种方法可以将学生未来工作场所和实验紧密结合起来,以便学生就业后很快适应社会各岗位,既没有影响到医学检验中心的工作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2.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2.3.1实施创新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一切活动的源泉,实施创新性实验,学生自发地组成实验兴趣小组,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因为学生对此实验有了较高的兴趣,就会主动学并乐于学习,所以,学院要成立各实验小组,譬如临床检验与微生物检验小组,免疫学检验和血液学检验兴趣小组等等,学生通过自己的业余时间,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兴趣,增强了团队精神。

2.3.2开办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学院通过开办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创新的实验方法的手段,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新途径。定期将实验中心的设备和仪器向学生开放,使的学生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测试和定标,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形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渗透到实验中,通过在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学习到实验的技巧和技能,并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健全实验考核制度

目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的实验课程考核的标准是以实验报告的质量来衡量的,但这样的方式是不科学的,学生的素质和实验能力不能全面的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要健全这种实验考核制度,将期末实验考核的成绩也纳入实验教学的总成绩中,加强重视学生平时的实验考核,将学生的实验态度、出勤率、操作情况和课堂融入情况等各方面都汇入到综合成绩中,这样的实验考核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动手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得以提高。

3总结

总之,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通过本文的几个教学实验的尝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验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学院质量的提高。创新性、设计性、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的相互融合和实施,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工作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佩安,孟祥香,江新泉.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转变的教育教学改革[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01)

[2]魏巍,赵春艳,黄晓华,夏楠,左云飞.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2011(02)

[3]刘春波,陈兴群.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主,构建教学方法新模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2)

第6篇

布卢姆说过: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既是掌握该学科的原因,又是掌握该学科的结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才能维持长时间的听课情绪。对学生来说,兴趣是一种兴奋剂,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驱使他们不知疲劳、兴致勃勃地学习。如果我们不能使化学有趣,我们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在分析化学教学中,除了应当注重其严谨性,同时还要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将与分析化学有关的生活资料适时融入教学中。用生动的生活事例强化情感教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科研思路。

二、重视实践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的结合,是一门发展迅速、多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医学前沿学科,又是一门以临床病理诊断为主要目标的应用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实验课教学,充分发挥实验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在我院所有专业中,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时数最多、实验项目也最多。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思维能力。我们安排有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实验;分析化学常用的分离、分析和测定浓度的实验;以及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综合性实验。在实验课上,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认真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指导,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往往分析化学的某项检验指标对医生的诊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而这就要求每一位检验人员的实验操作有较高的精密度。对检验专业学生我们要求在实验报告中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做一次实验就要有一次能力的培养和收获,这对于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大有益处。总之,对医学检验专业来说,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重视实验课教学是提高分析化学教学效果的必要措施。

三、重视教学手段创新

自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软件:微信(WeChat),此款软件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智能手机用户的推崇,据英国《金融时报》2015年3月19日报道,2014年底,微信用户数量已至5亿人。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4G智能手机终端逐渐普及,尤其是在大学生中使用率极高,加之很多学校都有无线网络覆盖,这为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提供了物质保障。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或组织都可以打造一个免费的微信公众订阅号,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及图文消息五个类别的内容。从公众平台的功能上来讲,其特别适合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公众订阅号有如下几个功能:(1)群发消息功能。老师通过建立的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有关教学的课程内容或重要通知。(2)1对1交流。学生通过语音或短信的形式,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1对1的对话解答。(3)素材管理。公众号后台可以将需要的图片、文字等内容整理成素材,在需要的时候直接发送,具有简洁性和及时性。(4)用户管理功能。微信公众号后台可以显示学生的具体信息,管理员老师可以对学生用户进行分组和调整。(5)投票管理功能。教师可以通过投票管理功能,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或考题自测的形式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或有关需求。从微信教学的形式和特点上来看,其具有全天候、便捷性、移动化、易沟通的特点,也特别适合作为新的教学媒介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来。首先,微信教学改变了“教”的单方面倾向,使反馈(问)相对容易。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师生交流变得容易,特别适于课堂上不敢提问或来不及提问的同学。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解惑答疑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通过整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改善教学质量。941其次,基于手机终端的微信,24小时全天候开放,相当于构建了全天候在线课堂,知识信息可以其最适合的语音、视频、图片或文字形式随时随地到达。学生在方便或休息的时候,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与课堂学习形式互为补充。

四、重视培养动手能力

分析化学是一门经典而又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科,要引入自学模式,改变教师为中心,要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分析化学教学为载体,渗透医学教育的内涵,精心策划教学的组织形式:搞好自学(课前给出自学提纲)、集体讨论、上课提问、自我展示、及时检查、反馈信息,随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指出要掌握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式过渡。目前,在很多大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就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工,既不知为什么做,也不知做过实验后要得到什么结果,只是单纯的照葫芦画瓢,做完了事,没有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做了些教学改革的尝试:先做几个基础实验,学生基本操作熟练以后,在开始做综合实验时,首先要求他们预习(明确目的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提出疑问、解决问题),进入实验室后,他们自己根据需要选择仪器,配制试剂,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教师及时纠正,实验结束后,洗涮仪器,按规定放置、整理实验室。课后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这样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增长了知识,达到了更好教学效果。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作为该专业重要基础课程的分析化学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医学检验专业高自动化、高速度发展的特点,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内容和教育观念,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杜庆波 单位: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乃毅.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0):901-902.

[2]牛睿祺.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2,(15):2387-2388.

[3]孙雪花,马红燕,于浩,刘晓莉,田锐,齐广才.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广州化工,2012,(14):206-207.

[4]蔡竞春,倪燕,杨蓉.卫生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S2):217-219.

第7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微生物实验;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08-02

医学检验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教学课程分为两部分:一是课程实验,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的训练;二是综合实验,主要是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微生物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

1 重视课程实验

微生物学检验的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是训练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是观察并且分析实验的具体现象,深化学生对理论课中讲述的基础知识的理解。通常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在实验课前学生需要对实验课的内容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的要求和目标。为了确保学生的预习效果,学生在实验前先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书面的预测,同时对不明确的地方作出标记;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认真观察,和自己之前作出的预测进行对比,思考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课本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对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流程有非常熟练的掌握,预测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并且对结果做出相关的分析。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准确的把握和预测实验课的难点和重点。如细菌的接种划平板,取菌划线只用在接种环冷却后才可以进行,否则会出现无菌落生长,此过程是操作重点。学生自行操作过程中不恰当的接种环和平板角度会出现挑破琼脂的现象,从而使实验结果受到影响,这个过程可以当做是实验操作的难点。实验课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有机的结合理论知识。微生物的检验过程应当要充分预习准备实验工作,能够熟悉全部的操作程序,对实验预结果做出可靠、准确的分析,控制好微生物实验的质量。

2 设立综合性实验

微生物实验的内容通常是比较独立的。以往经常是教师课前准备实验用品,参照实验讲义进行实验的操作步骤。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机械模仿、很少进行主动的动脑。这样的实验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比较缺乏自主独立的工作能力,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尤其是在实验结果出现错误或者误差时,缺乏独立分析原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验课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以及操作之后都有一个全面的思考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得到更多的收获。可以对临床上较少见的实验项目进行删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针对实际问题作出具体的分析,同时能够利用共性的规律和方法解决相差较大的问题,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自主设计专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方案的设计,可以通过分组的模式讨论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实验课的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学生自己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按要求提交一份论文。

3 设立模拟的临床工作实验

在实验课上提供模拟的临床工作情景,提供病历资料,按照标本的种类,指导学生对相似、可能的病原菌种进行分析;采集标本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标本进行处理;制定严密的检验程序与检验方法;最后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分析,设想如何检查不同微生物的感染。这样的临床模拟实验的建立,使学生明确了怎样利用设计检验方法、改进检验步骤缩短检验时间和提高检出率,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的基本能力。通过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过程以及善后工作,使其明确实验室工作能力和无菌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模拟的临床工作实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实验管理能力和基本的实际工作能力。

4 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学生通常只是重视实验的过程,经常忽视实验结果的分析。部分教师在实验结束后仅仅示教几个典型的结果,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实验结果,或者是对照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微生物实验和其他的验证性实验不同,它研究对象看不见的许多微观未知世界的生命,可以说每一次的实验结果都不能用正确与否来概括。任何一种实验结果的出现都是客观的,具有可能的合理性,最重要的是结合一切实验条件研究分析其科学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外界环境极易影响实验的检验结果。因此,要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预测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以严谨的逻辑思维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5 结束语

微生物实验教学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完善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工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1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学检验技术快速发展,医学检验设备也得到了全面更新。医学检验技术在许多疾病的判断以及治疗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医学检验技术的创新,像生化检验中的酶促速率法分析技术以及微生物检验中的全自动鉴定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敏捷度,也让检验工作的功能更好地发挥,促进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了医学检验技术,检验仪器的发展速度也可谓十分迅猛,在医学领域引起了不小的哄动。就目前来看,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以及临床检验,都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与传统的医学检验工作相比,当前的医学检验工作给临床部门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检验科在医院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受到更多人的重视。一个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高低,可以从其医学检验水平的高低上反映起来。在医学检验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可以被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更加依赖于医学检测,检验学科的教学发展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2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发展趋势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重在促进学生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学习临床医学理论与检验的理论技术、基本操作技巧,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可以在各级医院与防疫部门从事科学的医学检验工作,成为专业的医学人才。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去处变得多元化,就业的基本方向基本为进入各级医院的检验科、防疫站检验工作、血站检验;商品的检验;环境保护与海关检验;医疗检测设备的维修等。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业多元化趋势的出现,极大地体现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适应市场经济化的一面。在医学检验工作自动化与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许多中小型医院以及防疫部门都提高了对检验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基层医院也认识到检验人员实践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性,他们更加需要那些拥有全面医学检验理论知识以及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另外,疾病控制中心以及血站的成立以及私立医院的增多,使得社会对于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量有所提高,为当代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目前,我国有一百多所高校设有医学检验专业,要完成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学习,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每一所高校的医学检验专业发展方向不同,一些学校重视临床检验,一些学校则重视实验检验。当代高校应当建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不能只追求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也不能单一地追求每一类型,要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重视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3.1加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要让高校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能够适应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高校应当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进行优化,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建设食品检验专业以及环境保护检验课程、试剂研制课程以及营销课程等,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帮助学生提高竞争实力,为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模式应当向实践能力培养方向进行转化,对学生的医学检验技能进行培养。医学检验仪器是支持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检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对于学生医学检测专业技能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许多高校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都忽视了学生医学检验仪器使用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许多毕业生不能满足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影响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目前,社会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做好课程优化,无疑是扩宽了学生的就业途径,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个人发展的机会。

3.2加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体系创新

要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建立一个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大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工作者要本着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为己任,尽最大可能开辟第二课堂,促进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首先,要让教学活动与岗位实现无缝连接。高校应当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与课程的具体性质,明确重视基础,强化实践的教学原则进行开展教学。多引导医院的一线医生与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利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优势,让更多的实践中的真实检验事例成为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医院或者防疫部门的合作,给高校的医学检验专业打造一个实习基础,让学生有机会有场地去感受真正的工作内容与环境,促进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开辟第二课堂,才能给学生真正的实践能力培养机会。

4总结

第9篇

1检验医学的发展及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检验医学实际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最早是从临床医学发展而来,为了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科学工作者不断地利用临床医学知识及医学科学技术对患者血液、尿液、脑脊液和各种体液标本进行检测,以达到对临床患者疾病进行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检验医学正在高速发展之中,检验手段越来越多,仪器越来越先进,检测结果也越来越可靠,它已经是临床诊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数据统计,目前临床检验诊断的项目已超过1000种,随着检验科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及方法学上的创新,检验科的检验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为临床医生提供越来越多可靠的检验信息,使临床诊断更为迅速可靠。检验医学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检验学科,它正凭借着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手段,为临床医学培养更为专业的检验人才。

2检验医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2.1临床工作的需要

临床诊断对于像检验科这样的辅助科室依赖越来越多,尤其病情复杂难以靠简单问询及查体而定疾病的情况下,检验科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渴求的,为患者取得宝贵的诊治时间起到关键作用,这就要求除了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外,就是对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检验医生有检验技师和检验医师,技师主要是进行检验化验保证结果准确可靠,医师主要是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对化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相关信息,以协助诊治疾病。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即转为为临床提供检验技术型人才,缩短技术人才培养时间,满足临床需要。

2.2检验医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检验医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刻不容缓,同时培养有广泛知识面的检验医师也是大势所趋,但是五年制培养的人才大多进入医院进行技师工作,浪费了时间,而就绝大多数的医院来说,对于技师的需求量相对更大。

3检验医学教学改革的新策略

医学检验专业作为牡丹江医学院的特色重点专业,一直致力于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后,检验专业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都做了一系列的适应本专业四年制教学特色的相应改革。

3.1培养目标的转变

培养目标由五年制培养检验医师人才为主转变为以培养检验技师为主,主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检验人才。一方面对教师而言,教学的目的更明确,就是培养操作型的技术人才,教学的理念由原来的培养综合型人才变为培养专业型人才,要求强化实践及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要明确自己就业的类型就是一名检验技师,学习的目的要明确,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毕业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技师。

3.2教学计划的改革

3.2.1理论课程的改革将临床相关专业课程删去一半,检验专业课程中增加了医学检验导论和医学检验临床岗位综合技能两门课程,更加侧重对学生检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适应对于应用型技能型检验人才的培养。

3.2.2实验课程的改革对专业课实验课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删去了在临床中已经不应用的实验项目,增加了临床检验科的一些新增实验项目,如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中增加乙肝DNA及丙肝RNA的检测实验内容。同时增加了专业课实验课学时数,在临床检验仪器课程的实验中增加仪器维修教学内容,以及对临床生化检验课程中的实验方法进行合并等。

3.2.3临床实习的改革在学生的临床实习中,进一步加大与医院、防疫、疾控、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进行广泛合作,增建校外实习基地,尤其是水平较高的医院,拓展教学功能,为学生接触实践及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一年的临床实习外,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除与理论课同步的实验课外,增加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技能训练与考核,使学生掌握岗位必需的实际操作技能。

3.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

教学目的有所不同,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有所不同。对于检验技师的培养,要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更紧密,实际操作能力强,学生敢动手操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操作机器,做到学生能基本操作各种实验室大型仪器,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多动手,才能发现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遇到问题才能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与学中互相学习,真正地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