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6 12:40:14
导语:在研究性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计算机游戏 计算机游戏化学习 动机 学习
一、计算机游戏化学习的独特魅力
计算机游戏化学习正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近年来,计算机游戏用于学习和教学工具以及对游戏使用的研究已激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游戏开始应用于教学应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那时作战模拟、计算机科学和操作研究相融合,并与注重自主性、体验性学习和反馈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诞生结合在一起。第一代计算机游戏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不久以后,计算机游戏的使用和发展也应用于教育。学习是成年人和小孩成长过程中都不可缺少的活动,“玩”对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有助于人们对发展任务的理解和掌握。科斯特认为,游戏是人类进化经验和学习方法的根本,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为人们提供实践和探索的机会,教会人们一些技能如导航、计时、打猎、谋划和操纵的能力。
二、不停留在“孩子”中进行研究
“游戏代”或“网络代”的学习需求中的感知变化,与一系列通讯技术不断增加的使用率和接受性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对游戏和计算机游戏化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许多教学案例采用了不同的创新之法,通过这些方法,近年来计算机游戏已应用于孩子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和教学中。计算机游戏化学习的倡导者认为,计算机游戏的使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并吸引着新一代学习者,这是传统教育无法达到的效果。美国高等教育技术协会提倡通过“合理使用技术”促进教育。美国著名的游戏设计师、教育专家普伦斯基举了一个游戏化学习的例子:“我们将设计一款有趣的游戏。一旦他们开始设计,连目标市场都阻止不了。在玩游戏时,学习者几乎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学习的过程,我们称这样的学习为‘隐性学习’。”
然而,此领域中,许多研究文献都是以孩子为研究对象,因为其更能受到游戏的激发。由此而得出的结果也归纳了成年人,这看起来似乎不太合理,因为对成年学习者而言,其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参与都已经根深蒂固了。
三、计算机游戏化学习具有激发性
将年龄主要分布于20到29岁之间的正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或者至少已经获得一定学位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在男女受访者人数相等的前提下,调查受访者对游戏和娱乐活动的认知以及对游戏化学习的态度。一半受访者认为,其能在闲暇的时候选择玩游戏娱乐,是“游戏者”,而另一半则认为,其为“非游戏者”。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高等教育所有专业的学生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较容易受到计算机游戏化学习的激发。其他专业的多数学生也对游戏有一定偏好,动机以及对游戏应用于教育表现为积极支持的态度。同时,研究表明,那些认为自己是游戏者的人,通常有三种不同的主要游戏动机:智力挑战、体能挑战和社交经验。而那些自认为是非游戏者的受访者也不是从不打游戏,其对游戏的动机表达显得更加谨慎,并一致认为会考虑玩某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
一系列的研究结果都反映了同样的趋势:65.5%的调查对象认为游戏具有激发性; 28%的人说游戏没有激发性;8.5%的受访者觉得游戏具有消极性。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专业的年轻男性学生更容易受到计算机游戏的激发,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游戏化学习本身就具有激发性。所以,将游戏化学习作为一种合理的学习方法应用于高等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计算机游戏化学习仍可以视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人们自然不会对其失去兴趣。
四、计算机游戏化学习可以构建学习环境
据一些与游戏相关的文献表明:在闲暇时间受游戏激发的人会积极选择游戏化学习的方法。那么,玩游戏的娱乐动机与玩游戏的学习动机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呢?笔者对不同的本体即经常性玩家、偶尔性玩家以及非玩家进行了分析。具体体现为,在娱乐时间喜欢玩计算机游戏或其他游戏的学生,是否更有可能采用游戏化学习的方法。但调研结果显示,计算机游戏与采用游戏化学习的动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玩游戏的娱乐动机与采用游戏化学习的动机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
为何所有人都觉得计算机游戏化学习具有激发性呢?首先,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在游戏者密集的地方;其次,对那些自认为是非游戏者的人来说,对游戏化学习的认知具有积极作用,因为所有的调查对象都认为,如果游戏化学习的确是学习的有效方法,其会考虑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再次,受访者表示,如果游戏具有经验性、激发,基于问题性和协作性,就有可能为学习创造和谐的环境。其实这不仅因为游戏化学习是游戏,更是因为其展示、构建了学习环境的特点。
游戏化学习必须应用于学习情境和学习效果,否则就不能保证玩任何游戏能带来相应的学习过程。就玩游戏的基本原理而言,不能仅依赖于“游戏具有激发性”这个事实,要从本质上解释使用计算机游戏化学习的原因。将游戏化的学习形式应用到教学中,不仅是因为人们认为游戏具有激发性,更重要的是其能够体现和完善教学。计算机游戏化学习可以创造经验性的、沉浸式的、吸引人的以及基于问题的学习经验,这些恰如其分地组成了课程学习中所应具备的学习状态。如果游戏化学习是学习的有效方法,学生便会积极地采用这种学习方法,而选择的原因不仅仅因为其是游戏。
关键词: 参与教学 任务驱动 问题意识 个别参与 化学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尽管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传授系统化知识和控制教学进程,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厌学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差。如何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国外教育界有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理解;让我参与,我将学会。据此,若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恰当运用任务驱动、情景提问、小组讨论、质疑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参与解决一些问题,则必将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这种参与教学模式中,若采用学生主动学习模式则费时费力,且组织不当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首课目标定位
每学期和每章的第一堂课是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程内容细化成可以操作的翔实目标,使学生产生明确的心理定位,了解章节的基本轮廓,知道学什么和学习要达到的结果,从而奠定本学期或本章的基调。
一方面,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通过“绪论”讲述,运用科学家有趣的典故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介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古代的炼金术、炼丹术,近代的拉瓦锡、道尔顿等,用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及科学的精神感染学生。在引用化学史料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选取与学科基本知识密切相关的化学史料;②注重史料本身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不能任意添加或编造。例如介绍化学史上“最贵的实验”,讲述英国化学家戴维和其助手法拉第由于受到贵族公爵的嘲弄,决定戏弄其一番,他们在强烈的阳光下用放大镜聚焦,使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公爵打赌失败而后悔莫及。学生定会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深深感受到科学的伟大与实用。
另一方面,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提出要解决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交代好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及所采取的学习方式,尤其讲清楚学生的参与方式,如查阅资料、口头提问、小组讨论、提交小结等,明确学生如何学习本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之有的放矢地学习。教学目的的引入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乙醇》首堂课可以从生活化引出问题:①列举生活中的各种酒类;②酒精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③交警吹气查酒驾的原理是什么?④酒精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⑤假酒为什么使人中毒?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设计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引出乙醇的结构与性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不仅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意识
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为保持心理平衡,需维持自己的观念和信念的一致,当出现与原有观念或信念不一致的地方,就产生认知冲突,问题意识便油然而生,人们就会力求改变自己的观念以使认知协调。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从而迫切地想学习新知识,消除存在的困惑,这样从学生的“最近区”实施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课堂教学效率定会提高。
1.生活化引出问题
例如在“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疑:水可以灭火,你相信水可以生火吗?有没有同学见到过水可以起火?学生对这种违背生活常理的设问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和学生配合演示实验:把少量过氧化钠用适量的棉花包住,放在石棉网上,让一个学生在棉花团上部滴加少量水,过一会儿棉花团猛烈燃烧,整个过程紧张而刺激,学生立即对这种现象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立即展开高效的教学活动,引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这样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心灵冲击大,课堂气氛沉闷。
2.对比归纳解决问题
每个人有自己固有的认知结构,碰到新知识时,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有效的学习应使旧知识最大限度地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同时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学的新知识才比较巩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身边最熟悉的现象入手,展开对比探究,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如教学蛋白质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对比研究毛线和腈纶线的鉴别方法――灼烧,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且燃烧后剩余灰用手搓,能变粉末的是毛线;燃烧时有黑烟,余灰呈现硬结的是腈纶;在教学淀粉、纤维素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对比研究“真假粉丝”,把粉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能够点燃的粉丝掺杂有机物,食用后对身体有害;未掺假的粉丝点燃只会产生气泡。又如在讲述原子核外电子分布时,前23号元素介绍完后,让学生写一下第24号元素和第29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大多数学生会按原有认知结构写成3d■S■、3d■S■,这时给出正确答案3d■S■、3d■■S■,学生就会产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产生为什么这样写的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运用讨论、自学等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归纳出规则。如此学生参与、对比、实验、归纳的教学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很有用。
三、任务驱动参与问题
任务驱动的课堂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它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普通化学课程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比较分散,信息量大,涵盖面较广,按部就班的教学任务往往使学生不得要领,收获不大,而有选择地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比如有机化学中“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可以选择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乳酸作为探究对象,让学生在一节课内设计出流程实现对乳酸组成和结构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教师点拨、小组讨论、质疑、归纳、投影演示的方式确定出几条不同的设计流程,最后教师归纳出最佳路线,投影出让学生对照:
这种任务型的自主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地“让我学”转变成主动地“我要学”。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小组讨论中体会主动探究学习的乐趣,在设计流程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养成课后个别参与习惯
学在不同条件的个人身上所得到的只能是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学生本身的差异导致学习成绩的不同。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公平,除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发展机会外,还应区别对待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特别是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个别质疑,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辅导,一方面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另一方面给他们加压,消除惰性,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个别参与通常在课后辅导时进行,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每次由2―5名学生参与,向他们提出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交流,使他们在轻松、活泼、互助的氛围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在解决学科问题的同时,可以涉及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打开他们的心结,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绪,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化学必修1中碰到的“物质的量”被认为是高中学生分化的第一道分水岭,许多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量以后就放弃化学,因此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计成卡片的形式按顺序如下:
①1molH■SO■的质量为?摇?摇?摇 ?摇?摇?摇克。
②2molH■SO■的摩尔质量为?摇 ?摇?摇?摇?摇?摇克・摩尔■。
③1molH■SO■中的分子数为?摇?摇?摇?摇?摇?摇个,氧原子数为?摇?摇 ?摇?摇?摇?摇个。
④3.6gH■O的物质的量为?摇?摇?摇?摇 ?摇?摇摩尔。
⑤原子数为6.02×10■■个的O■,分子数为个,质量为?摇?摇?摇?摇 ?摇?摇克。
⑥含有3.01×10■■个OH■的NaOH固体的质量为克。
⑦含1.204×10■■个氢原子数的CH■,其质量为克。
⑧N、n、m之间的转化公式为:?摇?摇?摇?摇 ?摇?摇。
关键词:基于网络;个性化教学;学习态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59-03
为实施中央电大“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教学质量保证与学习支持服务强化工程”,进一步提高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中央电大启动了“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项目,选择开放教育广告学专业2008级本科学生开展项目试点工作。“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是指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实现师资共享、资源共享和互助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学习支持,保证每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得到教师全过程的个性化教学服务。个性化教学是指以学员为中心,基于学员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特点及用户特定的需要,向学员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信息内容和系统功能的一种服务。“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之所以在广告专业中实施,也是为解决一些生源零散、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地区的教学困难。其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根据生源及教师分布情况,在保证原有日常教学进程和方式不变的同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个性化教学班级,选拔优秀的广告学专业辅导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课程辅导,如提问、答疑、讲解、课后讨论、询问学习状况、了解学习进程、交流学习方法与心得等,切实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与保障。本课题组就“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的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虽然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试点工作已经结束,但本次调研仍有重要的意义。理论意义:“基于网络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央电大,基于各个电大教学点的角度入手来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研究的视角,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基于网络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就如何提高和改善电大学员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个性化教学是一种趋势,也是未来开放性大学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更好地针对每个学员的具体情况来制订,量身定做的计划不仅仅能使学员感受到关注程度,更能够促使学员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进而真正学有所得。
一、调查研究
本课题组对使用“个性化教学”平台的学员的学习态度进行了座谈,之后就该教学的学习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是自编问卷,从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三个方面调查学员对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的学习态度,调查问卷使用5点量表。为使得问卷达到更好的调查效果,对问卷进行试测,然后对问卷进行调整,并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该问卷的信度检验,选择的是内部一致性信度,即Cronhach Alpha系数。
从分析结果看,问卷的信度可以接受。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8份,回收112份,有效问卷102份,同时对广告专业的课程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和教务员分别进行了面谈和电话访谈,共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和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等5位教师被访问。把问卷调查的结果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态度中三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表二说明,被试对基于网络个性化教学内容认知较为清楚,并没有表现出对网络学习较好的喜欢程度,但行为上仍能够较积极地完成作业等学习任务。
表二 学习态度三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
2.态度三个维度的相关分析。从表三得知,认知与行为的显著相关(Pearson correlation=.771,Sig(2-tailed)=.000
表三 学习态度三个维度的相关分析
3.专本一致(专科和本科均就读广告专业)的学员对学习的态度总体上与专本不一致(专科就读非广告专业)的学员的态度有显著的差异。根据表四可知,在态度情感上是否专本一致的差异是显著的,F(4,102)=2.937,p=.037
表四 专本不同情况下情感情况独立样本F检验
表五 专本不同情况下行为情况独立样本F检验
4.工学一致(从事的工作与广告专业一致)情况。从事的工作与广告专业不一致的占32.35%;相关的占58.82%;一致的仅占11.77%。座谈中了解到,许多学员是基于工作的需要,而一部分学员则出于对广告专业的好奇和同伴效应。
5.不甚喜欢“基于网络个性化”教学的学员将缘由更多地归结于“操作界面不够方便”。座谈中学员纷纷反映,所有的学习内容不能在一个平台上解决;平台上的资源只是常规内容,并不能结合广告专业实际的内容需要;希望看到的资源既能帮助常规学习问题,同时也能够解决碰到的学习问题。但对于教师回答问题的即时性和准确度都给予了良好的评价。
6.55.9%的学员认为“基于网络个性化”教学能让自己更容易实现师生互动。座谈别指出虽然QQ能随时在网上提出问题,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回答,由于工作、家庭原因、自己也会遗忘,问题仍然存在。问题解决的即时性不够理想,虽然较之以前有好的改进。
7.只有26.5%的学员明确表示与面授相比更喜欢网络学习,可见许多学员对网络学习仍然心存芥蒂。在网络运用如此广泛的今天,传统教学的惯性仍然依恋、怀念面授教学,这与试点的初衷不符。座谈中,学员一致认为,面授辅导中教学积极互动和同学间的互动是网络学习无法达到的。教师也普遍认为,在网络上组织实时讨论效果不良,以应付居多,没有真正达到相互充分交流、教学互助学习的作用。
8.学员认为操作性强的课程应该更多地进行面授辅导。根据问卷,有79.4%的学员认为操作性强的课程应该进行面授。在座谈中,绝大部分的学员反映操作课程在学院机房面授效果更好,通过网络,达不到询问求答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学员提到最多的是《三维计算机设计》课程。调查对象中有70.59%的学员工作与广告专业相关或一致,许多学员在工作中需要运用到专业课程的知识,实践操作课程运用最多,也有认真学好的积极愿望,但通过电话、网络解决问题困难后,逐渐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学员对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总体持积极的态度,在认知、行为两个角度较积极,对个性化教学的认知和行为呈正相关,但是在情感上处于无所谓的状态,不积极也不反对。同时就教师角色而言,学员对老师的行为依赖严重。这表明尽管学员对自主学习有强烈的愿望,但由于他们不懂得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对老师依赖心理较严重,这显然与网上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的不完善有关。
三、建议
本次对学员的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学员对该模式的情感需要提升,即应从主观和客观上增强对该模式学习的兴趣,据此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以便更好地完善个性化教学的体系。
1.技术平台方面。①整合学习平台。现今电大学员的学习平台有:中央电大在线、省级电大在线、二级学院电大在线及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等。平台的繁多不但让学生使用极不方便,而且让老师和教辅人员也无所适从,学员搞不清楚什么时候应该登陆哪个平台进行学习,多重平台的建设同时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学员的学习平台应该进行整合。②强化界面设计。界面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积极支持学员的学习。平台界面在学员和学习任务之间应该是直观、高效、舒适、让人心情愉悦的。建议在“个性化教学”的界面设置过程中要有一定的个人特征,例如,进入平台的学员能直接看到自己所属的个人信息,个人学习的所有关联信息,让每一个学员产生“这是我个人所属”的意识,增强归属感,引发学习兴趣。同时学员平时的常用功能,如作业完成、课件浏览、论坛等在首页界面中都可以直观看到,减少在操作过程中过多的链接。③增强时效性。学员由于沟通的不及时而影响到对于学习平台的参与度,因此平台中的设计要增强即时沟通的功能,或者在一定时间内具备这样的功能,增加学生对于即时性的正向情感。例如:能否利用微信的提示功能解决沟通不及时的问题。
2.教学支持服务。①丰富各类资源。“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都是立足于网络,因此网络教程的多样化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通过多种媒体承载方式来体现,从而客观上提升学习的兴趣,增强好感度。在目前的电大在线学习平台上,学习资源只是常规内容,如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实施方案、单元辅导等。这些内容都是以文字形式为主,陈旧、缺少时效性,有些内容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整体发展情况下,在文字辅导资料方面,一是要保证和考试内容的关联紧密度;二是必须确保网上课件学习内容的时代感,学员希望看到的资源既能帮助常规学习,也能代表最新、最前沿的学科理念。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视野,也了解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前沿理论;三是增加网络多媒体课件内容,设计应该更具有独特性,丰富内容,拓展途径,增强学生对平台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态度。例如,增加目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视频信息的整合;等等。在整体辅导过程中,要突出导学、助学资料的提供,方便学生自学,这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另外,教师应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丰富的网络化学习环境,组织一种“虚拟”的学习团体,团体成员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共享和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成为有目的的“学习和思维的团体”或者“知识构件团体”。教师在解答学生网上提出的问题时,还要进行合理的疏导。教师要对网络信息资源所提供的教育信息进行精心筛选、利用和评价,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有选择地消化吸收,同时还要注意发挥教师在网外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鼓励、协调学生与其他团体组织成员和专家进行交流,完成社会协商过程,在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和思考中,能学到新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并重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产生更高层次的学习渴望,从而以新的方法理解学习材料。②增强教师服务意识。对学生主体要求的提高,同时意味着对教师要求的提高。在“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虽然从传统的中心位置退到了客置,但他们的责任更大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接受新挑战,尽快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教师还要学习掌握远程教材和各种教学媒体开发设计的技能,帮助学生适应远程的学习模式,掌握远程学习方法,提高远程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在远程教育中的特殊作用。网络资源提供的信息不论在质还是在量的方面都优于教师,因此,在远程教学中,教师将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要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指导者。由于学生对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就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组织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安排有关细节,包括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媒体使用技术等。同时,教师还要承担组织学生讨论课程内容、批改学生作业、批改考试试卷、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评分等工作。由于学生对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这就必须要求教师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组织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特别是要关注安排有关细节,包括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类信息资源、支持课程学业的实际指导等。
总之,“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人性化的学习方式。它充分尊重个性人格,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前途的学习方式。但它目前发展还很不成熟和完善,需要经过长久的努力和更多的付出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尊重。这种方式必将在我国终生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秋文,邹凤琼.基于网络的高校个性化教学研究[J].科技广场,2006,(9).
[2]陈海强.网络学习者心理态度分析及强化对策[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关键词:高中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积极性;有效策略
现代教学不仅要求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求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而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其中一个应该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环节,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的学习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得以提升。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理念
为了有效调动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方式的多样化,教师不仅要通过外界的一些方法与技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要采取一些措施,使学生从内心对化学学习产生激情。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人认为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理念,对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理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目前高中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来讲,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不仅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而且是一门对生产生活也产生重要影响的学科,学习化学学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部分学生则对化学学科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只知道进行化学学科学习是为了应对高考,因此,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进而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理念,进而从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的教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该引起重视的一个环节,就是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不同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在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即便学生原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也会因为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变得较为低落,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那么,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也会逐渐活跃起来,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化学课堂教学的乐趣,愿意积极主动去思考,进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高涨。在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积极性,主动的去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变得更加轻松、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有效途径。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物感兴趣,那么,他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关注该事物,主动的研究该事物,进而有更多的收获。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学生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学习上,也不应该被动的对知识点学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点,积极主动的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有助于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本人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注重将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化学学科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学习的魅力,进而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在没有教师催促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研究。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为了有效增强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信心,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学生的化学成绩较为优异,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也积极性较高,而另外一些学生的化学成绩一般,尤其是一些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学好化学这门学科的信心。可见,学生是否有学好化学学科的信心,直接影响到学生化学学科学习的有效性。这就启发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信心人手。
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学好化学学科的信心,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并且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学生一定能够有效的掌握化学知识点,学好化学这门学科。学生只有树立了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信心,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学习,切实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五、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结果整个化学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教师自然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提升课堂教学活跃度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本人针对讲解的知识点,对学生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学生积极的展开小组讨论,学习积极性被很好的激发。
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摘 要:化学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才学习的科目。学生拥有良好的化学基础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有帮助。化学本身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科目。目前,化学教学的效果并不显著,教师不仅要对传统的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更要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提升教学质量是目前教师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对于学习化学就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在课堂上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核心素养要指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本质、特征的概括性认识。它虽然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但对一般的化学知识具有统率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带领学生多做实验,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应该多进行演示,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让学生直接观察化学实验的变化现象,使学生深深地爱上这门学科。
二、教学内容应结合实际生活
化学这门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所讲授的知识点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建立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例如,鬼火现象是化学物质的燃烧,农业中用碱石灰改善酸性土壤,用洗洁精去油污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又实用又方便,从而改变学生对化学的看法,加深认同感,进而热爱化学。
在化W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联系实际生活,还要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让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并取得成功的喜悦之情。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课堂的学习氛围得以提升,达到在玩耍中获得知识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化学最大的魅力源于那些神奇绚丽的实验现象,但由于实验操作不可能每节课堂都进行,此时,多媒体教学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些缺点。多媒体教学能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因此,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过程,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细节,这比自己动手操作更加形象。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方式的一大创新与改革,让学习不再枯燥,让教学变得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开展与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
学生课后时间比在课堂上的时间多得多,但由于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生在化学学习上花费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化学活动,让他们时刻领悟化学的魅力,加强对化学的认识。我校教师经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从中锻炼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每学期都举办一场化学知识的竞赛活动、化学手抄报评比,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经常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多去实践,而不是局限于书本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缺点加以包容,而不要去否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使学生好好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不断进步的保障。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展现自己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化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Web 2.0;继续工程教育;个人学习环境;实践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应用Web 2.0技术对继续工程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教育资源组织方式和沟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更加方便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学习和按需学习,进而大大缩短了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周期。
一、Web 2.0 概述
Web 2.0是相对Web 1.0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与用户通过浏览器搜索信息的Web 1.0相比,Web 2.0则是互联网建设的一种新模式,由单方向对用户输出信息转为让用户参与共同建设,实现了自主化、个性化、社会化的网络新体验。
Web 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上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1]。
Web 2.0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以用户为核心:Web 2.0的内容通常来自于用户,这就意味着Web 2.0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
二是注重交互性:Web 2.0不仅提供给用户与服务器交互的权力,更实现了不同用户之间、不同服务之间的交互,丰富的交互性带来服务应用功能的极大增进。
三是服务的去中心化:网络服务将向着分散化、小型化、组合式的方向发展。Web 2.0网站不需要是大型网站,只需为用户之间提供充分的交互技术,小型站点在Web 2.0时代将得到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是标准化设计:Web 2.0时代的Web设计会被规定为严格遵循国际标准,摒弃Web 1.0诸多非标准的设计模式,以确保网站设计代码规范而精简,从而节省网络资源,提高访问速度,并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友好的交互体验。
五是思想的革命:对于Web 2.0而言,技术本身不是核心,重要的在于Web 2.0技术体现了具有革命性特征的崭新应用模式。因此,与其说Web 2.0是互联网在技术层面上的创新,不如说是在应用理念和思想体系上的革命。
因此,Web 2.0并不是一个具体事物,而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促成此发展阶段各种技术和相关产品与服务的总称[2]。
二、Web 2.0对继续教育带来的影响
继续教育中工程技术人员工学矛盾突出是主要问题,因此在教学组织上难以集中学习;此外,个体的文化基础差异较大,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难以整齐划一。对于这些困难,Web 2.0技术则可以有效解决,一方面网络教育提供了跨时空的学习环境,时 时、处处皆可学,不再拘泥于集中学习方式;另一方面,网络教育的海量知识有利于文化基础较差者的知识补给。Web 2.0环境下,师生之间可以在不限制时间和空间的情况下,以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创新继续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继续教育应用Web 2.0提供的各种工具和服务来改革教学模式将是适应科技进步和时展的必然选择。
技术正推动我们的社会向着真正信息化的方向飞跑——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正被现代信息技术密密麻麻地贯穿起来:视频会议、远程学习、网上社区、智能手机、移动电视……这些Web 2.0技术的应用必然对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资源建设、策略选择、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产生影响[3]。
(一)教学内容
教师除了延续传统的以问题和案例为线索的教学方式以外,运用Web 2.0强调学习者参与这一特性,将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作为生成性学习资源引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必将极大地丰富教学实践,并成为继续教育独有的特色。
(二)资源建设
海量资源共享是Web 2.0最鲜明的特点,它允许学习者共建动态、开放的网络教育资源,真正实现集体参与和共享。Web 2.0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教育者和学习者自身的智力资源所具备的巨大创造力和潜在能量,以及他们在教学活动、工作实践过程中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在这方面,一是要收集充分体现工程实践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根据具体工作岗位要求,设计并制作好丰富的网上资源;二是要建设远程实验平台,开展仿真实验和虚拟实验[4]。
(三)策略选择
利用W e b 2.0的理念与技术,结合网络教育特征,集合Web 2.0工具,如Blog、RSS、SNS、Wiki、IM、Podcasting等构建网络交互式学习环境[5]。以学习者为中心的Web 2.0学习环境,带来了人性化学习体验和极大的便利。友好和谐、功能完善的网络交互体验空间,能够更多地提升服务的亲和力,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考虑到学习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要设计多种学习路径,例如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视频讲授的学习、基于在线讨论的学习等,移动学习技术也要充分应用到继续教育中去。
(四)活动设计
Web 2.0学习环境是开放和分布式的,学习者可以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和交互功能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目的的实现。考虑到网上学习容易迷航,因此要重视学习路径设计;此外,配合学习内容设计好交互性和协作式学习活动非常重要,做中学、寓教于乐会大受欢迎。
(五)教学评价
Web 2.0可以提供多次练习、反复实验,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并形成基于学习过程的评价。网上评价也是多元化和多方位的,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提交设计方案、开展远程实验等。
三、基于Web 2.0的继续教育学习环境
网上学习环境要体现Web 2.0特征,如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性、内容的创新性、体验的灵活性、工具的多样性、平台的开放性、学习空间个性化等[6]。这就要求Web 2.0网站要整合多种学习工具,针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开发学习资源;网上组织学习活动,强化互动讨论,并形成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社群;鼓励学习者分享学习成果,实现成果开放;进行多元化学习评价等。
利用Web 2.0网站建立工程技术人员的个人学习环境(PLE)。个人学习环境是由多个学习网络组成的一个自主控制的系统,包括:虚拟学习环境,即学习活动空间,与他人进行交流以及进行学习实践的空间;Web 2.0工具,包括创作工具、协作和共享工具、通讯工具、存储工具、聚合工具等;个人知识管理,即用于学习者总结反思学习体验, 整理搜集和分析学习信息等(如图1所示)。通过个人学习环境,学习者把各个分离的有利于自身学习的资源集中在一个操作平台上, 以方便管理和使用。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者自己掌握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包括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过程, 与其他学习者交流, 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使学习者从单纯的被动接收知识发展成为主动构建知识,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四、使用Web 2.0技术的继续工程教育案例
(一)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案例
协作学习是Web 2.0环境下重要的教学模式,利用Wiki开展协作学习,能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网络课程设置了“大家一起学VB”这一Wiki工具(如图2所示)。进入Wiki可以看到里面有老师提出的多个VB程序开发任务,学生可以围绕某个任务进行程序设计(如图3所示)。在同学们反复使用Wiki的程序设计实践中,大家互相协作,多方交流,纷纷贡献自己的程序编码;在看到其他同学对任务的求解时,相互之间往往又得到启发并开始新的设计,最终某一任务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有时一个Wiki任务得到了同学们的多种求解算法,充分体现了大家协作开发的智慧和力量,就连教师都在惊讶之余,把同学们的合作成果作为课程资源加入到了后续的教学中。
Wiki的使用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Wiki是很好的项目合作工具,并且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会继续使用Wiki。学生们的良好反应说明Wiki在协作学习方面有很大潜力,它可以清晰地呈现知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及时、方便地沟通,学生能够直接评论和修改程序文档的内容;通过Wiki组建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在一个比较集中的环境下建立和编辑程序文档,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二)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案例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指基于移动设备(如手机和PAD)实施远程教学的过程。移动学习给学习者提供真正的随时、随地、个性化、开放式的学习。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以智能手机(Windows Mobile)为平台, 制作了“数据库移动学习课件”(如图4所示)。
学生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安装课件,随时、随地进行数据库的学习。课件设计了5个实验: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企业管理器的使用、查询分析器的使用、SQL语句练习(如图5所示)、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同时提供的“移动题库练习课件”涵盖了课程各个单元的内容,每个练习单元包括10道单项选择题,用户在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点击即可。10道练习题结束后,课件会自动对用户的答题进行评阅,给出相应的成绩。同时可以将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通过短信发送给教师。
移动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而及时地进行人人、人机交互。3G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应用在继续工程教育中可以实现多媒体短消息服务、在线点播学习、在线实时交互。
多媒体短消息服务实现图片、声音和视频等数据的无线传送,用于通知、反馈信息等。在线点播学习实现登录到服务器后学习资源的浏览与下载、课程作业的上传等,点播观看图文并茂、清晰流畅的在线课堂和讲座,使学习者真正感受到随时上网、随地观看和随意学习的乐趣。在线实时交互学习使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中,继而利用服务器上的丰富资源进行互动式和协作式学习。
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随时随地的实时解答及交互讨论能使学习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并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据此调整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体现Web 2.0特征的网络课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离散数学网络课程”是基于Moodle平台、并将Web 2.0核心功能应用于学习过程的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如图6所示)。
首先,课程设置了“搜索论坛”工具,使得学习者可以先从课程论坛中主动进行知识搜索,可以说一般的学习问题在论坛中都可以顺利地找到答案。其次,设置了教师和学生两个QQ群,利用QQ这一广为大众喜爱的即时通信工具进行师生交互式信息获取,保证了学习交流过程的实时性。再次,以Wiki为工具进行知识体系构建与创新,帮助学习者共享或者创新知识。最后,课程还设置了网站统计、网络投票、在线调查和网络地图等网络新媒体功能[7]。
图6 离散数学网络课程
可以说,这样一个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Web 2.0特点的网络课程非常适合基于问题学习的继续工程教育。既帮助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系统,培养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学习氛围,又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四)远程实验系统案例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验主要有演示实验、模拟实验、虚拟实验和远程交互式实验。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Linux网络系统管理”课程引入远程交互式实验。利用Telnet技术远程登录Linux服务器开展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对Linux网络系统管理操作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基于网络的远程实训考核彻底改变了传统实践考核方式,学生成为实训考核的主体,在整个实训考核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并自主进行实践,分析、处理和发送实验结果,通过主动探索、协作讨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基于网络的远程实验,使学生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实验操作任务,实现了实践教学网络化[8]。
对于继续工程教育,远程实验的意义有:
一是优质实验资源共享,解决实验人员、实验场所、实验设备等条件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解决实验设备成本高,无能力购买的问题。远程实验不仅可使优质的实验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和利用, 同时也为异地协同实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是灵活的实验时间和场所安排, 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采用远程实验, 允许每个学习者自由确定实验时间、灵活选择实验地点进行个体或团队实验,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
三是个性化实验教学。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需求进行有选择性的知识学习和实验, 既具有针对性又节省了时间, 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开展不同水平的实验, 实现了个性化的实验教学。
四是交互式实验方式, 可提高学习者对实验的兴趣, 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学习者既能通过互联网实时地看到实验设备的运转情况, 又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远程实验设备, 并得到实验设备的反馈信息和指导教师的在线帮助指导。
五、结语
Web 2.0使信息和知识的产生与传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一变革对教育教学影响至深,也给继续工程教育注入了新的思维和活力。诚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教授Ed ward Castronova所说:“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移民’,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工程技术人员一般在自己所在的行业领域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只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他们缺少表达自己观点以及分享经验的途径和场合, Web 2.0技术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性,能充分关注并发掘他们的岗位职业优势,进而创新传统继续工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需求是个性化、专业性强和急需解决的, Web 2.0技术的多样互工具、开放的学习平台灵活、便捷地提供了解决之道。对于Web 2.0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可为解决传统继续工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难题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为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克东.Web 2.0互为师生时代来临[J].教育信息化专刊,2011,(3).[2]鲁徐等.Web 2.0时代的网络教育模式[J].科技创业,2011,(3).
[3]严冰,吴国祥.Web 2.0与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10,(3).
[4]陈东.信息技术在工科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4).
[5]柴阳丽.国内W e b 2.0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0,(9).
[6]吴玉学.基于Web 2.0的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1,(10).
[7]马彦.基于Moodle的Web 2.0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1,(11).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心理过程。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配合,还必须要研究心理障碍因素,以下是对中学生学习化学中常见的思维障碍因素的诊断,并加以分析,以创造建立高效的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机制源。
相异构想指的是学生头脑中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成分,既包括对科学概念完全错误的理解,也包括片面的、不精确的理解,相异构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导致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异构想源自于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个人经验,建构的错误知识网点,或对有关的学科知识由于记忆不清晰,加之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存在,造成的乱码现象,以致酿成错误的认识,从而产生对认识新事物造成了思维的阻抑和先期障碍。
课前,我从检查学生的学案中发现说法各异,事实表明,学生意念中的规律和概念,不少同学是错误的。就此,我作好了教学的充分的准备。在备课中,把学生的先期概念了解于心,在教学中就会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防止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
思维定势,即习惯性思维,指的是人们在考虑研究问题时用已有的经验或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思考问题的倾向。它有一定的惯性和本能性,思维定势具有两重性。
要杜绝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必须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训练,尤其对相近的概念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区分清楚内涵和外延,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比较是最有效的手段;同时要教育学生遇事不能绝对化、特别以偏概全,往往要犯科学性错误,经常引导学生总结一般性中有特殊性的规律,是克服或消除思维定势消极作用的有效途径。如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以学案的形式总结了几十条例外的常见规律,让学生去阅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人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是经过大脑不断的编码和提码的过程,编码即接纳新知识,经过一系列思维加工,经过同化、顺应才认可并储存的结构化、系列化、高度有序化的知识。提码即在解决问题时对记忆中的相关知识、相关经验进行的检索和对号提取并加以运用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存在着思维的运转是否快速和有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大脑储存的知识容量、知识的有序性、记忆的清晰程度,思维方式和情景的刺激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在接受化学知识时,要把琐碎、杂乱的化学事物、化学实验、规律、原理同化、储存,必须只有把化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有序化、形成网络密集性模块,才能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成为有效的知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时的机制敏感性。
鉴此,在教学中只有帮助这些同学进行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个性化辅导,尤其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个人独有的品质倾向性、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尤其要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弱点、常犯的错误,和课堂有效活动的交往局限性,只有帮助学生改变生活习惯、思维习惯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高原期。心理学研究证明,人走出高原期还会有较快的发展。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创新性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31
Exploration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Learning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 Project
LIU Yao, ZHOU Hongjing, HE Dia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 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learning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eaching reforms. The purpose of the project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ies to think and solv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terest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in several respects, such as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ies, strengthening teacher's guidance and improving management level.
Key words research learning; innovation; active learning
0 引言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随着各省、市教育部门的重视,该项目在各个一般本科院校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项目带动了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①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系统规范的管理措施来推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一步的发展,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提高对项目的认识
学生最初接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时候,其实对项目的意义和目的并不十分清楚。只是凭借着一股盲目的学习热情来参与,简单地认为参加这样的项目有利于提升自己,或者可以获得相应的素质拓展学分。但是从项目中能够得到哪些能力的培养以及该如何具体参与却一无所知。没有充分理解项目的内涵,到头来仍然会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结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需要加大项目的宣传力度。
从指导教师角度来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有别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其目标不同,关注的不仅仅是项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项目的过程对学生的训练和培养,以及研究性学习的体验和创造性的表现。过程中的锻炼和收获的意义远远高于项目的研究成果。教师的项目管理方式也需要随之转变。
2 学生能力的培养
(1)提高信息和知识的获取能力。文献检索和信息查找是研究性学习必备的一种能力,较低的信息素质不利于项目的完成。②现在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要学会利用网络来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作为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我校在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了专门的课程。文献的来源主要包括学校图书馆专门购买的数据库和开放式的互联网,例如学术百度、学术谷歌、维基百科等。同时,图书馆也经常开办了这样的讲座,学生可以主动地参加。如何阅读文献资料更加需要指导教师耐心指导,因为本科生是初次进入这样的训练。
(2)专业能力的培养。项目的执行能力,首先需要良好的专业基础,不能盲目进行。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软件工程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指导老师在宏观上对项目进行把握,在确定项目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适当扩展功能,体现其想法。学生可以挑战老师的想法,有时候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值得去尝试,但指导老师要很好地把握出错的程度,这样才更有利于专业能力培养。文档的编写能够体现学生的逻辑思维,从项目申报书到项目中各类文档的撰写也是专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3)团队组织与协作的能力。兴趣是学生进行项目的驱动力,参与到项目中的学生都是围绕着同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因此要从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背景出发来组建团队,从项目的需要也可以吸引不同专业的同学进入。例如软件项目的开发,除了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外,还可以加入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美工设计。团队协作过程也是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一种方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项目中也会体现,但也要防止以自我为中心。项目组每位成员要有责任意识,能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并能承担责任。特别是项目组长,在项目各个阶段遇到困难或者存在不同的意见和方案的时候,能够合理地化解矛盾,带领项目组成员团结前进。
3 加强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悉心指导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在项目的指导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观念,从项目的要求出发鼓励学生拓展知识面,特别是项目中涉及的交叉学科的知识。
(1)项目的选题。项目的选题要求具有一定的新意,目标要明确,具有可行性,并符合学生的专业背景。由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还有限,对学科前沿并不了解,一般很难自主选择有创新性的题目,从而导致项目申报不成功。在选题阶段,教师和学生需要有充分的交流。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学科动态,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并从中产生题目。③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提供初步的选题,但教师的科研项目并不等同于创新计划项目。学生的选题不能够直接使用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中的部分。④教师的科研项目的难度一般都超出了本科生的能力范围,如何引申出本科生能够完成的项目,需要精心考虑。
(2)项目实施的监管。项目是一个有时间跨度的过程,最初学生会凭着自己的兴趣来参与项目。因为还有其他学业课程需要完成,如果没有监管,学生会处于松懈的状态,甚至将项目置之一边不加理会。因此指导教师需要按纪律执行进度表。学生的计划进度安排是否合适,要考虑到学生平时的学业课程,在不同阶段的压力应该是不同的。在计划进度安排时,指导教师要把握好,在每个阶段性预期结果没有达到时,要提供给学生修正的机会。要让参与项目的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课堂基础学习与创新性项目之间的关系。
(3)项目的延伸。指导教师如何借助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来开出相应的课程或在已有的课程中来推广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渗透到其他的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的受益面更加广泛,也是值得关注的事情。
4 项目的管理
(1)项目过程管理与评价。在项目申报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因素未能考虑周全,产生选题偏难、工作量太大等问题,导致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失败。项目的验收应该具有包容性,既然是研究性和创新性项目就有可能失败。因此,考核时应该允许项目的失败,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寻找原因、发现问题。⑤但是,这种情况的考核要与完成目标的项目要分开考核,形成独特的考核标准。主要考核项目的实施过程,通过项目的每个阶段的记录以及阶段性结果来证明项目是花了时间和精力在进行的。这种失败的研究经历是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允许未成功的项目结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为了结题而弄虚作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
(2)项目交流的平台。交流是研究性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式,但目前还缺乏这种项目交流的平台。学生通过这个平台来交流各自项目在项目申报、组织实施以及结题的心得体会,分享和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交流平台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同样也针对指导教师和管理者。教师指导可通过平台分享指导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指导的水平。管理者也可以充分了解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及学生和老师遇到的一些问题,便于制定合理的制度。
5 结束语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项目的开展和实施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将有利于推进项目的改革和保障项目完成的质量。
注释
① 安勇,邵卓峰,严俊鑫.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深度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138-140.
② 王路露,陈英.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13.27(5):134-135.
③ 潘涌璋,唐启红,张秋明,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146-149.
一、儒学校园文化下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架构
我们的校园优美,有孔子像,中华修身廊,冶情苑,子房亭等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让学生在这样优质的儒学文化背景中,构建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培养具有儒学文化气息的学生,让无声的文化环境融入学生的思想。同时,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将其融入进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真正体现地理课程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我校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利用校园环境让学生学会制作校园地图,认识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树立环保和热爱生命的意识。利用学生手中的《儒学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同时,通过制作校园游览手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后,通过作品展示和总结归纳,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体会儒学校园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组织形式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参观校园,分享校园文化长廊的儒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分小组领任务,每一小组负责一个故事,准备好解说词,在参观的过程中,到达一个景点的时候请这一小组的组员负责解说,教师作总结和点评。
课例:小组分享儒学故事《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解: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我们知道日地距离在一天内的变化是微乎其微的,这对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热能影响并不是很大。联系我们已经学过的地球公转知识,大气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早晨,太阳斜射得厉害,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中午,太阳高度最大,阳光直射得厉害,中午就热得多。那么,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大一些?这实际上是一种视觉的误差,借助仪器测量太阳的视直径,若不考虑地平线上大气折射的影响,早晚都是一样的。
2.教师总结:两小儿的问题,竟然连孔子都“不能决也”。这说明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现代文明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是放到古代,由于当时的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并不高,这就成为难解之谜,所以孔子的“不能决”在这里是可以理解的。纵观上下五千年,宇宙之大,知识之广,虽智者也不能做到事事尽知。所以,在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二)量算校园的实际距离,探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教师在具体实施之前可以先预测几个问题,让学生们讨论怎么解决。例如,测量和获取数据的途径和方法?测量的工具需要准备哪一些?具体哪一种测量的方法最快速最精确?
1.确定比例尺:学习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为校园地图选择合适的比例尺。量算实地距离,给每一个测量的长度做好标记。尝试确定合适的比例尺,而比例尺的大小和详略虽然在课堂上已经讲授过,但是运要到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存在数据的偏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更多的细致和耐心。换算成图上距离,将每一个实际距离换算成图上距离,要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有一个数据算错就会导致整张校园地图的变形,所以严谨的学习态度非常重要。
2.确定方向,学会判别方向,认识方向标,并且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3.学会认识图例,并能选择合适的图例:一张平面图最后呈现的效果和选择合适的图例密不可分,所以,带领学生多研究几幅课本上的平面图后再下笔。
4.尝试绘制校园平面图初稿:要求整洁、美观,具有科学性和观赏性。
(三)制作校园游览手册
1.学生小组合作集体完成校园游览路线图的绘制以及收集资料创作绘编校园景点介绍。
2.装扮校园我能行,我为校园文化出份力。亲近校园,用相机或者画笔记录校园的缤纷瞬间,感受校园浓厚的儒学文化。装扮校园平面地图,巧手制作留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