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14:18:23
导语:在审计局内部审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嵌入式审计模块(EAMs)
嵌入式审计模块是集成于应用系统的各个环节的代码段,或者说它是嵌入被审查的系统中的一个程序块,应用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交易处理等被审计事项的持续监控。嵌入式审计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系统中每一项交易进行实时检查,因此它尤其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式审计模块对满足预先设定规则的交易,在该交易被进一步处理前作如下工作:记录该交易的细节,实现定期浏览和报告审计日志文件,为后续审计作准备;或者只是对交易作标记(tagging)以便区分其他交易。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随时可以对一个正在运行的系统嵌入这种审计模块,否则一方面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性能,另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在适当的环节截取用于实时监控的审计数据。所以,EAMs通常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应当有内部审计师的直接参与被监控的应用软件的系统设计,从源头进行优化。
用EAMs采集的审计证据文件一般分如下几种:不合法而进人使用有口令的程序(如数据修改程序);未经批准而调用某数据文件;超权限使用系统;擅自调阅或修改审计线索数据项或审计证据文件。运用嵌入式审计模块采集审计证据对于符合性测试非常有效,同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用于实质测试。由于这种技术的应用,要求在系统设计时,就要把该嵌入模块结合进去。这需要在电子商务软件设计标准中对这类审计线索生成的程序进行必要的强制规范。另外,EAMs也可用于电子签章的鉴证,其原理和用法是相同的。
利用EAMs采集审计证据有其独特的优点。其一,它并不需要内部审计师连续地监控审计模块,而是只要零星和偶然的监控即可获得有效的结果,这就大大减少了内部审计师的工作量。实时审计可以弥补事后审计线索不充分的缺陷。例如:许多银行使用客户服务系统(CSS)来管理它们的客服功能。基于在线实时环境运行的CSS系统能保证客户服务数据直接由客户端传人系统数据库中,对这种运行能够进行有效的实时监督的就是EAMs。其二,它可以采集审计所关心的关键数据。如对计算机非正常运行时间处理各项业务的记录,或对非法调用数据文件处理的记录。嵌入的审计程序本身具有隐蔽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审计人员不能看到这些审计程序和自动形成的审计数据。所以,审计人员应用这些审计程序就能自动记载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同时还可随时调阅这些证据文件,并利用这些审计证据适时判断系统运行情况和提出审计建议。
二、通用审计软件(Generalized Audit Software,简称GAS)
GAS是专门为审计人员设计的,是能够直接访问各种数据库平台及平面文件(具有行和列的一维或二维数组的数据表)系统的标准软件。它可帮助审计人员完成基本的审计任务,尤其擅于测试计算机中存在的数据和信息。通用审计软件比较容易使用,只需要审计人员具有有限的计算机知识,并不要求有编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具有适用性强等优点,是目前计算机审计中最广泛使用的审计工具。
GAS的部分功能特征如下:(1)分类(sort),如将采购定单按金额从最高到最低顺序排列,以便审计人员能检查是否遵循了所有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都要进行有力的讨价还价过程的要求。(2)对比(Matching),如将所有的赊销与经批准的顾客主文件进行比较以确保已执行了信用检查。(3)合并(Merge),如将A分部的库存文件和B分部的库存文件进行合并以便能产生存货项目的随机样本来进行测试。(4)更新(Update),如在测试发票开单程序中增加对每一顾客适用的折扣条款。(5)生成和保存,如复制被证实的贷款样本以便第二次要求时可用。(6)汇总功能,如合计所有指定存货号的销售并编制所有这些销售的汇总记录。(7)数学函数(Mathematical Functions),如进行重新计算和小计。(8)抽取(Extract),如抽取所有相关的业务,并对它们进行小计以便复查。(9)条件操作(Conditional Operations),如仅选取那些超过设定金额的维修费用进行测试。(10)抽样(Sampling),如计算样本量,选取样本,评价总体。(11)报告编写(Repotr Writ―mg),如生成一个存货账龄分析表,以评估其过时性。(12)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如编辑检验输入数据。(13)统计常规程序(Statistical Routines),如执行各种统计分析。
通用审计软件具有对信息系统知识要求低等优点。许多商业软件包涵盖了通用审计软件功能模块描述的大部分功能。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国外著名的通用审计软件有审计命令语句ACL(Audit Com-mand Language)和IDEA(Interactive Data Extraction and Analysis)。国内的通用审计软件有:中望软件公司的审易软件、中普软件公司的中岳软件、通审软件公司的通审2000、审计之星、金剑软件等。
在众多审计软件中,由ACL Services Ltd.(省略)开发的审计命令语句ACL是使用最广泛的通用审计软件。它允许审计师将个人笔记本电脑与客户机系统相联,从而下载客户端数据到笔记本电脑中以供后期的处理。它可以针对覆盖所有交易事项的大数据集合进行符合性测试。值得一提的是,它有审计追踪的功能,从而审计师可以在任何时候观看他们的文档,步骤和结论。ACL使用便利、适用范围广和可靠的优点使其在审计公司中非常流行。
ACL在数据存储,分析和报告方面在审计界已被视为权威。所以,一些大的审计公司自主开发的审计系统甚至也要求他们的系统接口在数据提取和分析方面与ACL保持一致。
三、电子表格分析技术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LOTUS等)具有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和统计图表等功能,而且可以进行宏编程,可以和数据库及其他计算机应用连接,其本身的多个表格和表格间也可以互链,还内置了许多分析函数,尤其是其特有的财务函数,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辅助功能对电子资料进行审计处理。电子表格的单元可以填写公式,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相应的计算,单元间可通过链接实现数
据的同步修改。电子表格以行(row)和列(column)构成。行和列的交点称为单元(cell),单元内可以包含数据,或公式(执行运算或逻辑分析的指令)。单元间可互相链接来实现同步修改。近年来,电子表格的功能也随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增强。
Excel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一种单一工具。可利用Excel辅助执行的审计工作有:利用Excel辅助审计程序表的编制,编制某些项目的审计表格,编制试算工作底稿与调整后会计报表,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进行分析性复核。利用Excel辅助审计,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灵活方便、实用有效的计算机审计技术。
四、数据提取技术与自动化工作底稿
在现代网络办公环境下,审计数据来源于网络化的数据服务器或其他大型机等,将这些数据提取到内部审计师个人机(PC)上,以便运用电子表格、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软件等完成数据的分析工作。这个过程就需要运用数据提取技术。数据提取的具体方法视具体系统而定,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通用审计软件的数据提取功能,定义所需的数据,然后把相应的数据复制到指定的PC机上;另一种数据提取的方法是利用ODBC(开放式数据互联)。数据提取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数据提取到个人机上避免占用大型机的运算数据,实现离线审计,从而获得高的效率和效益。但是运用数据提取技术将增加潜在的审计风险,因为通过提取过程,提取到的数据可能缺乏完整性和时效性,进而影响审计结论。
自动化工作底稿的功能有执行风险评估、审计进度安排、生成工作底稿和报告、追踪未解决的问题及其成本代价等工作,可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自动化工作底稿软件既可以基于现有的商业化应用套件(如Lotus Notes,MS Office等)实现,也可以采用专用的审计软件(如Auditor Assistant)。
五、结语
目前,计算机审计工具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对存贮在磁介质或光介质上的数据文件进行查询、抽样、复核、核对等,执行查账功能。随着计算机审计范围的扩展,仅具备查账功能是远远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要求的。可以预见,未来的计算机审计工具将由查账型向分析型方向发展,并有可能向审计专家系统发展。分析型审计软件是在对磁性数据文件内容进行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审计模型,对各种经济指标进行定量的计算、分析与评价;审计专家系统则是模拟审计专家在审计中所作的思维和推理,代替审计人员完成部分审计任务的计算机软件。无论是分析型软件还是审计专家型软件,都需要面临的一个趋势是: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计算机化财务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如何实现对新的审计线索的追踪将成为未来计算机审计工具需要考虑的内容。
未来计算机审计工具与技术的发展更加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传统记账方式下,可以从字迹上辨认出登记人,从而明确责任,但是计算机环境下只能提供统一模式的输出资料。没有记录人的笔迹,无法从记录上辨认登记人,审计线索的痕迹不容易追踪,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
由于计算机审计工具的智能化发展,审计对象也更多更复杂,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嵌入式审计模块的设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更加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超前和全局意识。
参考文献:
[1]北京兆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CIA研完中心:《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薛鹏:《如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实施有效的审计》,《工业会计》2002年第11期。
[3]韩庆兰:《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版。
[4]郁建国:《通过网络获得会计信息的几个问题研究》,《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第9期。
[5]Arens,Alvin A& Loebbecke,James K.Auditing:AnIntegrated Approach,New Jersey.Prentice-Hall,2000.
[关键词]内部审计人员 素质 审计
随着知识创新工程的不断深入推进,我院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我院在国家科技事业整体布局中的“国家队”和“火车头”的作用日益凸显,争取到的院内外经费总量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经费来源渠道日趋多元化、复杂化,经费管理逐步趋向专业化、精细化。这就对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09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将审计工作形象地比做国家的一个“免疫系统”,他指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是这个系统的首要功能。要切实履行好审计职能,发挥好审计的“免疫”作用,审计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
一、 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集中体现了内审人员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职业道德素质体现了内审人员对审计职业的定位高低。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是做好审计工作最重要的基础。《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都对审计工作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1、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站在为党的事业负责的高度,正确看待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明确审计工作是确保党的各项事业健康稳步推进的必要措施,是监督经济活动和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手段,是督促推动管理工作走向科学高效的关键环节,是深化服务意识、履行服务职能的具体表现。
2、要有高度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清晰认识做好审计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要把做好审计工作当作自己终生的职业追求,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克己奉公,自觉抵御各种诱惑,耐住寂寞,守住清贫,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审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努力奋斗。
3、要始终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独立是审计工作的灵魂,是实现客观、公正的基础,在工作中要坚持独立的思考和严谨务实的作风,掌握真实、充分的审计证据,不偏袒、不护短,确保审计质量,审慎提出审计评价和意见,不为各种外部因素所左右,使审计结论经得起推敲和检验,切实履行审计保密义务,维护审计的权威性,赢得有关方面对审计工作的信任和尊重。
4、善于学习,自觉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不断充实与工作相关的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注重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掌握和积累相关政策和知识,发挥审计接触面广的优势,有意识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力争成长为审计工作的行家、专家,使审计工作质量得到有力保证。
二、 专业素质
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为系统完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了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1、 系统掌握会计知识。会计是描述经济活动的世界语言,开
展审计工作必须首先读懂会计语言,通过全面审查分析财务数据与资料,才能发现问题,做出恰当的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督促提高被审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2、 熟练掌握审计知识和方法。审计是运用一定的专业方法对
会计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只有具备较为扎实的审计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际审计经验才能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选择有效地审计方法,完成审计任务。
3、 熟悉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在法制化的今天,各类经济活动
都是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的,国家对会计工作的规范也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来实现的,要了解被审单位开展经济活动的依据,评判经济活动本身以及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就必须要熟悉掌握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知识。
4、 具备一定程度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与具体的财务理论和规范相比,经济学理论研究领域更加广泛,包括财政、金融、贸易、宏观经济政策等诸多方面,尽可能多地学习掌握经济学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会计行为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内涵,有助于提高政策水平,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做出适当的职业判断。
5、掌握计算机、英语等通用技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财会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也使英语逐渐成为了国际交往的通用语言,并且深刻地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计算机和英语已经成为高素质审计人员的必备基本技能。
三、 综合素质
审计工作综合性很强,审计人员不但要成为本领域的专才,更要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通才。
1、良好的心理素质。鉴于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审计结果常会对被审单位产生重大影响。审计人员常常处于各种矛盾的交织点,特别是发现重大审计问题时,会面对多方面的压力和干扰,审计人员要敢于开展工作,坚持原则,坚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立场不动摇。
2、较强的沟通能力。沟通是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必要程序,包括与领导机关的沟通、与被审单位有关责任人的沟通、与被审单位财务人员及其他业务人员的沟通及与审计团队内部成员的沟通等,没有充分的沟通就不能全面掌握审计情况,不能准确把握审计重点,也不能合理保证审计质量。通过多方面的沟通有助于审计人员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发现审计线索,提高审计效率。
3、较强的管理能力。内部审计相对外部审计而言,除了监督职能,还具有管理职能,即通过监督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要熟悉单位内部管理环境、管理流程和管理需要,积极主动地针对审计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有效降低单位的管理风险,为单位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通过提出善意的管理措施也可有效改善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
4、协调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深刻背景,审计人员要具备相当的洞察力和敏感性,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善于借助审计的权威性协调各方关系,准确把握反映问题的方式、范围和程度,提出妥善的处理意见,既要解决问题又要避免激化矛盾(如足球裁判员),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5、强健的身体素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集中是审计工作的特点,审计人员要能够随时做好执行审计任务的准备,做到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被审单位正常工作的影响,要求审计人员尽可能缩短现场审计的时间,并尽可能全面地取得相应的审计证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审计工作是一项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这不但是对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集中考验,也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没有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是不能适应审计工作要求的。
总之,当前的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审计人员应该振奋精神,加强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深化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能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审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4)主席令第32号
[2]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第4号令
[3]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4]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5]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6]黄琼.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界定,中华会计网校,2009;03
矩阵式审计组织形式,具有高效、灵活整合审计资源,强化信息流通和共享,易于建立内审部门的快速反应机制,统一审计处工作目标等诸多优点。将矩阵式管理运用到审计中来,适用于以下几种高校内部审计情形:
⒈大型的非常规审计项目。非常规审计项目通常具有大规模、重要性等特点,需要快速投入大量的审计资源,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矩阵式审计既可以满足其信息反馈速度快的要求,也可以满足其资源共享的需求。例如新校区建设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了做好新校区跟踪审计工作,我校审计处坚持“以我为主,借助外力,审管结合,确保质量”的工作思路;明确管理协调机制,一般性问题,根据学校授权,各负其责;疑难问题,通过与基建部门联席会议协商解决;重要事项,提交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决定。审计处派专人常驻施工现场,强化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人员的监督,加强组织协调;全体人员主动介入到新校区跟踪审计过程,参与招投标、合同谈判、厂家考察、合同履行检查等跟踪审计活动。紧紧围绕“三公、三控”(即“公平、公正、公开”,“招投标控制、合同控制、资金控制”)开展工作,及时提出了相关审计建议,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新校区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组织结构就是典型的矩阵式内部审计组织结构。
⒉审计项目间存在缺乏审计资源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项目时间紧、强度大、计划安排紧凑,很难在不同项目中灵活地调配人员和审计资源。这时就可以把审计人员和不同领域专家,以项目组形式指派到位,以项目组为单位对其进行领导和考核。高校基建工程主要服务于教学,普遍都会要求在秋季开学前投入使用。下半年施工单位才忙于编制竣工结算资料,经基建管理部门初步审核后报审计部门审计。这套程序下来该到年底了。所以每年年底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工作量非常大,这就需要聘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成立若干审计项目组,在处领导的统一安排下紧张、有序地开展审计工作。
⒊审计项目面对复杂和不确定环境时,适合应用矩阵式管理。面对复杂和不确定环境时,内部审计对协调与信息处理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灵活、有效地协调审计项目。如“小金库”的专项审计。“小金库”的设立,其性质属侵占、截留、私分国家和学校的收入,它的支配权实际上掌握在个别领导者手中,由于其隐蔽性和开支的随意性,形成了监督的死角、管理的“黑洞”,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高校财务管理秩序,造成国家资产的流失,也极易诱发违纪违法案件和消极腐败现象,并且纵容助长了不正当的职务消费,危害了党风党纪,败坏了社会风气,这是一个重要性问题。同时它又是一个复杂性的问题,它存在于各类学费的收取,学校资产的出租、出借,招标采购环节,包括仪器设备大宗物资、医药、图书等采购,工程建设以及校内上缴款项、利息收入等方面。为从根本上杜绝私设“小金库”行为,学校要成立治理“小金库”专项工作组,由审计处牵头,财务、纪检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监督检查机制。
二、矩阵式高校内部审计的开展方式
(一)矩阵式管理与传统的垂直式组织形式相结合。矩阵式结构在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中具有较大优势,因此适用于非常规的审计项目。这些审计项目要求审计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效率性、丰富的专业储备和专家经验。而审计处每年安排的常规项目,审计的内容和重点变化不大,都已经形成了稳定、规范的做法,更适合传统的审计组织形式:即审计处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报分管校领导批准后,各科室执行计划。将矩阵式审计与传统的直线式审计组织形式相结合,才能既做好常规审计项目的日常审计工作,也抓住校领导关注的问题的审计;既有强大的执行力和稳定性,也兼顾高效、灵活的应变能力。
(二)加强矩阵式项目组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跨部门各专业人才的协作以及审计项目组成员工作时间的合理调配,是矩阵式项目组高效运行的前提。项目成员可能同时从属于其他的审计项目,势必会出现时间冲突、工作优先级别难明确、沟通不畅等问题。因此建议审计处领导担任矩阵式项目组的总指挥,把控全局,处理跨多个职能部门及审计项目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项目成员在本项目中的时间及职责,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大数据;管理控制;内部审计信息化;IT审计
一、引言
时代变迁,社会组织不断变革,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在不断变化。当今社会IT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给传统职业带来发展机遇,内部审计的真正价值也要通过准确的定位和科学的发展路径才能真正发挥。
二、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内部审计从产生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内部审计发展史,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司会”,负责稽查考核收入支出。由于外部审计即民间审计的独立性优势,使得内部审计逐渐被外部化,以往检查账目的功能被外部审计全盘接手,但是内部审计又能继续存在,据劳伦斯•B•索耶分析是基于内部控制,外部审计不能完全满足管理层和治理层关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方面的需求,使得内部审计从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并在管理审计领域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基点。在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内部审计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同时,也是在IIA的倡导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正在普及,国际上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责已不太涉及财务审计。从内部审计功能的变迁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内部审计是基于委托理论产生的,因此其职能必须要满足委托人不断变化的需求,那么内被审计的发展是应该随波逐流还是有所重点呢?事实证明,内部审计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但却在实际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有明确要求,企业应当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应当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以强化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应当回归财务审计,同时又有所创新。内部审计的这种发展不是简单的还原,而是一种螺旋上升式的发展,在从“鉴证”向“评价”转化的过程中,突出审计的实时性、深入性,使公司的管理层和治理层能够了解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把内部审计提高到战略高度,从具体的审计事项中,挖掘出制度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控制作用。
三、内部审计的变革之路
IT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大爆炸,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对人类思维模式的改变,使人们在面对大量的数据时,增加了容错能力,改变以往求因果的直线思维,取而代之的是整合庞杂数据的相关性思维。同时,大数据颠覆了人们以往用样本推断总体的思维模式,通过先进的数据采集、分析,对事物全貌进行模拟式还原,更加真实、全面、系统、立体。对于内部审计来说,这个时代是最坏的时代,因为它加剧了工作量的倍增,也可以说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它让内部审计有了一个朝着管理本质发展的时机,不再局限于微观层面的看账、查账,而是真正的挖掘和评价组织内部深层次的问题。
1.转变观念。内部审计长期的微观性、就事论事的工作观念,扮以“找茬者”的尴尬身份,使得它在组织内部的地位不高,事实上,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的一个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在本质上应是和谐统一的,内部审计部门需从全局出发,以唇亡齿寒之态看待内部审计的意义,不仅是发现问题,或事后评价问题,而是采取积极防御的态度和增强免疫力的思路开展工作,发现被审计部门存在的问题后,能与问题部门一起分析产生原因、解决对策,收集他们对问题判断的依据,思维逻辑,以便为分析是否存在制度设计的问题,收集数据,最大限度的挖掘相关性。以平等共建的态度,以人为本的意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专业性”、“前瞻性”,成为审计对象值得信赖的、不可或缺的战斗伙伴,这些都需要从观念上革新,不是技术手段能够替代的。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给内部审计带来的宏观启示。
2.转变方式。信息化时代下,组织都在不同程度的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的高度数字化,使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很难实现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及时性的需求,为此,内部审计信息化成为必然。当然,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实际环境,有序进行。可以采用三步走战略:
2.1业务流程化:收集审计部门的数据,分类汇总,常规性问题固化处理,特殊性问题,灵活处理,以此提高效率。比如小额业务的审计,形成流程,关注异动;大额业务的相关问题,对业务数据库信息进行分析,从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环节进行测试分析。
2.2数据标准化:业务系统各自为战,导致数据之间差异性较大,提高了信息化程度,却降低了可共享性,因此应建立审计数据库,设立统一标准,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审计数据库与业务系统形成共享,既可以用来作为内部审计发现和分析问题的途径,也可以作为业务部门作决策的参考。例如通过对供应商的审查,建立优质供应商数据库,不仅可以预防关联方交易,而且可以在供应商中形成良性竞争,降低采购成本。
2.3审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形成集成,如果能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从全局角度出发,为内部审计预留接口,这是最理想的设计。但在实务中,信息化建设都意识不到审计信息系统对于整个系统的防御功能,这种缺乏项层设计的信息化建设,往往都是由于业务部门只顾自已业务的信息化,在信息化基础建设不到位的情况下,盲目利用IT产品,虽然在短期内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却留下了兼容性差的隐患,容易形成“信息孤岛”,这种情况是占多数的,所以只能采取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即以IT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为主导,从全局出发,兼顾局部,建立可对接各个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平台,使得业务系统的数据在这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交互,审计功能在大数据平台上筑起一道防线,最终实现实时监控的目的。
3.明确重心。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对于整个系统有效的管控,从微观的事项审计到信息系统有效性的审计,以风险评估、风险识别为重心,对信息系统从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员、信息流、运行规程等方面进行评估。即对IT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按照COSO框架,针对于IT内控的几个要素,进行风险识别,比如:控制环境中的IT治理架构是否科学合理,安全性问题,IT组织与职责的设置是否完整,有没有高效的IT决策机制,是否在顶层设计中考虑合规性问题。
在控制环节,是否有高效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类的、管理类的,技术类的不仅要考虑防火墙、防病毒,还有很重要的身份管理、权限管理,乃至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这种人为的因素往往是容易忽视,但却是事故率高发的环节。内部审计的变革给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发挥“专家”特长,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吸收新理念,尽管COSO有非常详细具体的标准,但是任何标准都存在一个契合度的问题,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就是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的变革,既不是边缘化的包治百病,也不是无关痛痒的摆设式存在,内部审计的发展路径是螺旋上升式的,从管理的本质上发挥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文硕.1996.世界审计史.[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赵学良.2011.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J]现代商贸工业(15):163—164.
[3]冯均科.2013.内部审计发展:边缘化还是回归?[J].审计研究(2):52-57.
[4]劳伦斯•B•索耶.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上)[M].汤云为等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5]张玉.2014.大数据驱动内部审计转型[J].审计月刊(11).
一、三E准则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一)三E准则主要内容体例三个准则有着相同的体例,规范的内容也基本相同,都含有总则、一般原则、审计的内容与方法、审计评价标准和审计报告等内容。在总则中,各自给出了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的含义以及三种审计的定义,并指出其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三E准则特点第一,三种审计都是以协助管理层改善管理,增加组织价值为最终目的。第二,明确了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三者的评价次序。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同时对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进行审查评价,并且应优先考虑效果性;也可以只对其中之一进行审计。但应关注与其他两种审计之间的联系。第三。在效果性审计中,提出既要考虑经济目标(如产值、收入、利润),也要考虑社会目标(如社会满意度、环保效应、社会责任等)。
三项具体准则的审计内容与方法中指出,除了运用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可运用数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标杆法等,在选择审计方法时应与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及审计评价标准相适应。采用审计评价标准时首先要注意评价组织已建立标准的适当性,如果没有现存的标准,则应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标准本身应具备适当性、先进性和动态性。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根据不同审计对象及目标,选择定性或定量的评价标准,或将二者适当结合。且三个准则都根据自身特点给出了适当的标准。
二、三E准则实施的意义
(一)可以使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日渐完善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一向注重内部审计准则的建设,从2003年6月首批公布并施行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10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开始,到目前已经颁布了27项具体准则,在三E准则颁布之前的具体准则,基本都属于对审计流程中具体环节做出的规范,而三E准则属于对内部审计宗旨的评价规范,更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
(二)体现了内部审计的宗旨,有利于发挥其作用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认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活动为宗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本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过程,协助组织实现各项经营目标。三E无疑是体现与衡量该宗旨的最好指标。我国的内部审计定义虽然没有指出内部审计的宗旨,但定义中所指出的审计目标与IIA中的基本一致,都是为了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三E准则的颁布将会使内部审计职能更加符合现代内部审计的趋势和要求,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三)从制度上落实了管理审计思想 自从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颁布了《政府的机制、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标准》将三E明确纳入政府审计以来,三E审计被国际审计界普遍认可与开始采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国际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还没有明确的条款约束三E审计,作为权威机构对此缺少规范,这显然不能满足国际上先进内部审计实践的需求。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对此的规定充分满足了实践需要,也体现出内部审计准则制定的发展方向。
三、三E准则实施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探索适合三E审计的审计模式 三E可以看作是管理审计目标的具体化。审计目标是一项审计项目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审计的发展史来看,不同的审计目标都有着相应的审计模式,如查错防弊采用的是账项审计模式,制度审计模式用来对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见,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侧重于防范风险,对于管理审计,则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审计模式。当前,应该积极探索,研究该种模式应具备要素的特点,即审计的范围、内容、所需证据类型、审计方法与技术手段,以及审计结论的表达方式和最终处理结果等,并用审计准则加以规范。
一、传统审计的局限性
传统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在此目的的引导下,传统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与人员素?|乃至审计方法对于信息化背景下新型审计要求的实现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不断实现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种巨大的局限性很难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被掩盖。反而,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将一步步脱离企业信息化发展,最终阻碍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1.组织结构局限性
在过去,传统审计是常常用于企业规模较小、资产数额较少的运营情况下。在企业规模较小、资产数额较少的企业,传统审计部门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所兼任。然而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与步伐的不断加深,有些大型企业为了规划IT部门的工作,率先的设立了IT部门内部任务的稽核人员,但这类稽核人员往往是简单的服务于公司内部业务,对公司业务的实施进行支持与保障,很少对公司整体进行审核。因此,传统审计在组织结构方面的较大局限性造就了今天传统审计难以适应信息时代。
2.人员素质局限性
此处强调的人员素质应当是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传统审计模式之下,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会计账目进行审计,因此往往只需要审计人员有一定的财务知识、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即可。但是在信息时代下,对于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IT知识、熟练操作OA系统。因此,在新型审计到来的今天,审计人员素质的局限性更加突出。
3.审计方法局限性
传统审计的方法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询问、观察、数据分析等。这些方法曾经运用于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各个方面。然而这些方法都是手工完成的。首先,在信息化的今天,一个企业审计内容可能涉及很大的数据库,这样传统的审计方法就很难在适应企业审计需要。其次,信息时代下企业乃至社会发展都是瞬息万变的,传统的审计耗时较大,往往审计工作的完成要历时好几个月,然而审计结果往往会影响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企业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等待传统审计下的结果呈现。
二、新型内部审计
1.我国新型内部审计概况
所谓新型内部审计就是指在信息时代下,内部审计顺应时代的改革成果。换句话说,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内部审计就是指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但在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尽管,国内当下大多企业发现了传统审计的弊端,也认识到采取新型审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没有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如何促进新型审计的普及运用成为众多企业的第一要务。
2.新型内部审计突破传统局限
新型内部审计就是要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审计的局限性实现新的发展。因此,从传统审计的局限性出发去探讨未来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将会事倍功半,加快新型审计工作模式的构建。
(1)加快新型审计部门的科学构建
由于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审计所在意的财务审计将趋于第二位,经营审计成为新型内部审计的重点。审计部门不在是附属部门,而他们将作为一个独立部门以全局的角度对企业经营发展提出规划意见。因此,传统审计下审计部门的附属形式已经不适用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内部审计的运用,科学建立新型的审计部门,可以使得审计工作事半功倍。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2)加快新型审计人才培养
在传统审计时代,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比较单一。而在新型审计模式之下,对审计工作者就要有新的要求。在新型审计模式下的工作人员往往除了具备基础的财务知识外,更要掌握适当的IT技术,可以在审计过程中独立使用IT系统等。然而,要做好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加快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特别是,近些年市场经济下企业发展竞争异常激烈。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企业也时常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审计任务越发的复杂多样,迫切的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开拓精神强的新型审计人才。
(3)加快新型审计技术的普及
正如上面所说,传统的审计是在财务方面进行,而新型审计将涉及更多经营方面,因此审计内容的增多也将会影响到新型审计方式的转变。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型审计,采用的审计技术突破了原有简单的人为统计学,向着IT技术方面不断发展。因此,通过开发和普及行之有效的审计软件将会促进新型内部审计的普及与运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基本概况;做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2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所在单位增加价值并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和制度的执行力,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单位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定性,从而帮助单位领导实施决策。1999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我太白局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把经常性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审计为基础,以检查企业资产质量和会计质量为重点,全面客观的评价内部单位领导者的业绩,及时审查有效审计资料,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审计结果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认可,堵塞了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使审计工作逐步向经济效益型过渡。下面就我局开展内部审计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审计的基本概况
内部审计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局领导的高度重实下,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局经济监督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有效地加强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检查内控制度,查找管理的“失控点”、“薄弱点”,协助建立健全合力有效的内控制度,是我局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二是切实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我局内部审计工作始终置身于经济建设之中,既能有效地监督局属各单位遵纪守法情况,又能查找影响单位经济效益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基层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出谋划策。三是自觉维护大局的合法权益。审计的目的与我局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能正确运用法律维护太白林业局的合法权益,敢于较真、敢于碰硬、精心算账、据理争,力争太白林业局挽回经济损失。四是有效地促进了廉政建设。廉洁自律,加强内部监督是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在审计工作中,要着重解决挤占、挪用、截留、账外账、违规收费等问题以及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
二、审计的具体做法
(一)做好审前及准备工作,为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基层进行审计,对长期从事财务审计的人员来说是一种挑战。我们不仅要了解基层单位的管理情况,而且要掌握基层单位的经验管理及有关生产工艺流程等。因此,审计项目确定后,审计组应立即开展审前准备工作:向财务部、森林经营部、产业开发部等专业管理部门调查了解各基层单位生产任务、财务计划、生产工艺流程等有关情况,收集基层单位生产报表、生产过程总结、成本费用对比分析表等相关资料,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我们在获得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针对性地制定出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通过审前调查,熟悉情况,为开展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广泛宣传动员,为审计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为消除长期以来,人们对审计工作的错误认识:认为审计仅仅是查账,有的人甚至还不知道审计是什么。因此,审计组进行审计后,以座谈会等形式反复向基层单位领导以及财务人员宣传审计工作的目的,解释审计的目的不是给单位挑毛病,追究责任,而是为了帮助基层单位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理顺管理程序,促进基层单位加强管理。在向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及职工谈话了解情况前,审计组的同志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其宣讲审计工作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基层单位对审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变消极应付为主动配合,使审计组得以顺利开展工作,为审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根据单位性质,分门别类,注重点,细剖析,查深查透
针对天保工程实际,太白局对机构进行了调整,将基层单位分为天保工程单位,经营性项目单位、社政单位,为了更好地搞好审计工作,我们在逐步了解掌握基层单位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审计组成员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我们将审计的重点确定在基层管理上,即侧重于揭示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审计组从不同角度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审计分析调查,认真剖析,查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对天保单位的审计,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天保工程资金的稽核工作,确保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对专项拨款利息进行监督管理,严防公款私存,利息他用现象发生。严格审计各项开支渠道,使天保经费合法化,有效地提高资金运转效能,结合行政监察工作我们对天保工程重大事项的四个方面进行了监督:A、工程招标、工程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B、大型设备的采购。C、工程建设苗木的市场调查、定价及质量验收。D、栽植质量、栽植面积及成活率的验收、核实。
对经营性项目单位的审计,我们主要事通过主管部门下的生产任务和计划财务部下达的收支计划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审核,从生产管理的各工艺流程入手,把增效节支的思想贯穿于每一个管理环节中,在管理上找问题,杜绝漏洞,尽力消除账外账运作。
对社政单位的审计,我们主要根据《会计法》的要求,严格审核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逐步核对,查看凭证,报表数字是否一致。业务是否真实,核算是否合理、清晰,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否切实可行,从而评价该单位的会计质量,会计人员素质,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在对上述单位审计过程中,要尽量做到:
1.详细审计原始记录台账及账表,查处疑点及线索。
审计组详细审核了各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往来,对单位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作对比分析,发现数据差异疑点,找出问题的线索。
2.运用实地观察与监盘相结合的方法,对库存物资进行实地盘点,确保账实相符,以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3.积极走访相关专业管理部门,查清落实问题。
审计组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疑点,并不急于下结论,通过走访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进一步核实,掌握专业管,程序,扩大调查取证范围,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该处理的处理。
该落实责任的落实责任,该澄清事的实予以澄清。
(四)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全面落实整改。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组积极与基层单位和相关专业管理部门联系,反复沟通,反复交换意见,以取得基层及相关部门的认可。在大家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分别就专业管理和基层管理,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并向该单位及相关部门同时发出审计意见书,为使整改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积极跟踪,确保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对于出现问题严重的单位,我们根据审计意见书的要求,进行后续审计,检查审计意见书的执行情况,整改办法及效果,使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2.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制度。
为利用审计成果,使整改达到最佳目的,审计科主动牵头,组织财务部,森经部、开发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究,统一思想认识,共同商议整改措施。
3.以点带面,推动全面整改。
审计组通过审计,对全部审计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基层单位好的做法、经验予以坚持并宣传推广。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根据问题的特点,对一些局部性问题和个别性问题,要进行局部整改,个别解决。对一些我们认为普遍性的问题,在全局范围内予以通报,抓点带面,推动全局,在内控制度上进行完善,推进全局的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三、做好审计工作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常规审计与专题审计的关系。
2.处理好审计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审计数量是审计质量的保证,但审计数量过大又影响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建议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具有建设性,能否引起领导的重视、得到采纳。
3.处理好监督与接受监督的关系。
四、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思路,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内部审计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上,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另外,在审计方式上,变传统的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做到事前科学预测与决策,事中、事后跟踪监督,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将审计结果与单位领导的决策系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使用风险管理原则改变审核过程,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需求。
(二)上下联动,加强调研,为开展效益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基层审计部门要及时向上级审计主管部门汇报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丰富的第一手实践材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上级审计部门要及时汇总并分析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和征求多方的意见,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制定出台有关开展效益审计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以指导下级审计部门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开展效益审计工作。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逐步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多学科、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业务员培训,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科技产品使审计信息化、智能化,为更好地开展效益审计提供保证。
方法:从2008年2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中选取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AB两组,A组为良好结局组56例,B组为不良结局组110例。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血清胆汁酸量(缩写为TBA)、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缩写为PI)、阻力指数(缩写为RI)以及子宫动脉收缩压最大血流速度(缩写为S)与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缩写为D)两者的比值。
结果:B组各项指标都比A组要高,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方法对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有很好的监护作用,是妊娠期干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比较好的监测手段。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47-0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缩写为ICP,属于严重并发症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以及胆汁淤积。孕妇在预后表现会很好,然而胎儿会在宫内出现各种不好的情况,比如窘迫、早产甚至死亡,这些都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危害,对母体尤其是对胎儿影响甚大。因此一度成为研究热点,但是以往对其病因的追溯,对病理的分析和调查疗效等各方面探究,依然没有找到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所以预防和提高诊断力,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情况和成长环境,就是最好的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出现的措施,本文就是探究在监护ICP孕妇中各个指标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08年2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中选取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AB两组,A组为良好结局组56例,B组为不良结局组110例。两组孕妇年龄上没有明显差距,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范围为22-34岁,平均年龄为24±5岁,怀孕次数两次左右,孕周正常,平均三十七周。ICP诊断是根据文献报道标准,第一,妊娠后期皮肤有瘙痒症状或出现黄疸;第二,孕妇的TBA指数明显升高;第三,判定皮肤瘙痒和生化的原因就是妊娠;第四,停止妊娠后,各种特征消退,身体指标恢复。诸孕妇没有其他任何妊娠并发症,也没有既往病史。
1.2方法。主要通过彩超影像检查方法观察孕妇各项指标,在检测时,孕妇半卧,医生观察彩超显示出来的子宫动脉和脐动脉血流的变化情况,并把以上提到的PI、RI、S/D各项指标值详细记录下来;使用胆汁酸异酶比对颜色的方法来观测孕妇 TBA 以及脐带血 TBA,并做好相应记录。
1.3妊娠不同结局标准。不良妊娠结局:早产、窘迫、羊水出现粪便污染、患上吸入性肺炎、新生婴儿出现窒息、死胎、死产。良好妊娠结局:各项指标正常,胎儿健康,不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
2结果
2.1两组孕妇血和脐带血胆汁酸总量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变化比较。从记录数据可以看到,B组的各项指标值都要比A组高,也就是说不良妊娠结局组的各项指标值比良好结局组高,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讨论
3.1关于影响 ICP 胎儿预后的相关因素讨论。血总胆酸值升高是ICP特异性生化的主要表现。根据病例分析探究显示,胆酸有浓度与时间依赖性的细胞毒,在研究时其针对的对象便是体外培养出的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胆酸的这种性能能让细胞的典型结构瓦解,降低细胞的存活率。妊娠肝内胆汁孕妇脐静脉血总胆酸值一旦持续增加,脐血管内皮细胞病变的可能性就提高了,还会影响到正常的各种生理功能,使得脐血流受到阻碍,胎儿出现窘迫甚至死胎的危险。相应研究显示,高浓度胆汁酸具有浓度依赖性血管收缩的功能,这种功能会让胎盘绒毛表面血管发生痉挛,使得其血管阻力加大,血流受阻程度加深;如果在胎盘绒毛模板水平,氧合血流量突然性地陡降,那么胎儿的血液灌注也就发生突然性的减少,胎儿势必会因为缺氧而发生危险。所以ICP孕妇容易出现羊水被胎粪污染、胎儿出现窘迫、窒息及死亡等现象。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出AB两组孕妇TBA和脐带TBA的比较结果,B组明显高于A组,也就是说测定该指标对于判定ICP患者的具体情况是有积极意义的。
3.2关于超声监测在此症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讨论。孕妇正常妊娠情况下,母体子宫动脉的血液灌注情况就是胎盘血液灌注情况,另外胎盘情况也还和脐动脉阻力的变化有一定关系,超声可以检测到子宫动脉以及脐动脉的各项指标值,也就是上文提到的PI、RI、S/D 比值,超声以波形图像显示出来,这种波形显示能较为形象地显示子宫和胎盘的循环状况。目前,超声检测法应用最为广泛,是检测胎盘健康状况、预测胎儿预后的较好方式。ICP孕妇的体内存有高浓度的胆汁酸,让绒毛间隙胆盐堆积,随着堆积的程度加大,间隙就越来越小,胎盘的阻力便也跟着加大,如此,其PI、RI、S/D 比值就显著增加。由此来表示,胎盘循环阻力增强,胎儿的供血已经不充分,胎儿可能缺氧。该研究也表明,PI、RI、S/D 比值升高,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明显提高。因此,如果能测定PI、RI、S/D 比值,分析其变化状况,便可以了解到胎盘健康状况,对监护胎儿意义重大。
4小结
综上所述,ICP对胎儿的生命威胁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把这种危险扼杀在摇篮中,阻止其发生,便是挽救胎儿的最好办法。通过超声检测,分析各项指标值的变化,做好产前预后工作,必要时候终止妊娠,可以大大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出现的概率。该方法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素珍,荆淑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北方药学,2012,10:83-84
《中国总会计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建筑”的基本情况。
郭成林: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实际控制人的大盘蓝筹股,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发起,于2007年12月10日正式创立,并于2009年7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中国建筑传承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全部资产和企业文化。主营业务涉及房屋建筑工程、国际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以及设计勘察五大领域。2015年新签合同额16000多亿元,在中央所属企业中排名第四位,利润排在第六位,“世界500强”排名37位。下辖30多家企业,大约24万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公司劳务的农民工有150万,业内号称中国建筑带动150万个家庭致富奔小康。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始于1983年,由最初的审计部慢慢演化到今天的审计局。审计局编制是23人,是公司总部最大的一个职能部门,至2015年底全系统审计人员约600人。2012年,中国建筑荣获“风险管理与内控审计”内部审计领军企业;2014年审计局(监事会办公室)获2011-2013年度“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2015年《资产质量审计》荣获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评选的“百佳案例”。
《中国总会计师》:作为“中国建筑”审计局局长,请您谈谈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郭成林:内部审计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及专业优势,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参与者与独立观察者的角色,并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具体来讲,内部审计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效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一是开展战略审计,促进公司战略目标落地。通过对公司战略制定、目标分解、资源配置、机制保障等审计,及时反映战略执行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保障战略目标实现;二是以公司业务流程为切入点,开展管理流程审计,促进公司内控及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通过管理流程审计,如总部职能划分和协同、投资效果与财务资源配置,建造合同业财衔接、项目全周期管理等,检索跨部门、环节间的低效率和低效益问题,实现提质增效;三是助力公司风险管理,维护股东等相关者的利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预判方面的能力和作用,积极督促公司抓好催收清欠、客户履约、投资回款等重大风险以及新业务风险管控,促进公司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稳健发展;四是改善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保障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公司治理作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安排,最终必然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而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能够独立的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效果,促进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五是强化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依托业务优势,进一步优化大监督体系的运行机制,强化监督协同和问责机制,帮助公司优化治理结构。
《中国总会计师》:您曾提出在“中国建筑”系统内部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这种设置方式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郭成林:优势之一,实现重点业务和高风险领域审计的全覆盖。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坚持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识别问题多发领域和重大风险事项,深入开展专项管理审计,揭示问题,防范风险。一对重点业务实行审计全覆盖。工程招投标、劳务分包、物资采购、材料管理、工程结算、资金收付、固定资产投资、安全生产费用等重点业务,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审计一次。二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审计全覆盖。当年完成的投资项目(房地产项目、基础设施和房建工程PPP项目、融投资建造项目、融投资带动总承包项目和城镇综合建设项目等),纳入当年或次年审计计划安排实施;过程实施的项目,要及时跟踪投资风险,对投资收益预期偏差较大,及存在重大履约、回款风险的项目,必须开展过程审计。三对重点工程项目实行审计全覆盖。当年竣工结算的工程项目纳入当年或次年审计计划安排实施,过程垫资、预期亏损或目标责任难以落实的项目,以及“小、远、散”项目,必须开展过程审计。四对高风险领域实行审计全覆盖。表外融资、新业务、小远散单位、海外分支机构等高风险业务和领域,高度关注、统筹安排,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审计一次。
优势之二,实现领导干部及关键岗位负责人权力监督全覆盖。今后,审计要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审计重点、审计期间、审计问责的全覆盖,所有承担考核指标的经营实体、掌握重要资源、资产和进行重大资本运作的部门和岗位,都要纳入审计范围,全面实现权力行使的有效约束。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子公司/分公司,财务资金、结算中心、物资采购、分供方选择、工程结算付款等领导及负责人。原则上,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负责人离任必审,任期超过三年,需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最长不超过五年。
优势之三,实现审计威慑全覆盖。审计“全覆盖”,不仅要查出问题、惩治腐败、整改问题,更要注重审计影响力建设,形成审计警钟常在、问责有力的舆情氛围。一通过“大监督”平台体制机制,协调多部门整改联动,形成监督合力。二建立多层次的审计汇报、通报机制,促进审计成果运用。重大审计项目和重要审计结果,向党组(党委会)、董常会、总常会报告;年度审计结果和重要审计情况,建立日常报告和通报机制,增强审计效果。三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体系,确保监督工作权威性。提高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问责力度,联合多部门、建立多层次的整改机制和问责体系,增强审计威慑力。
《中国总会计师》:“中国建筑”的下属机构较多,如何推进全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
郭成林:第一,建立兼职审计专家库,充实审计力量,改善团队结构。2015年末,全系统共聘请350名兼职审计专家,其中公司总部聘请兼职审计专家118名,二级单位聘请兼职审计专家228名,并积极组织兼职审计专家参与审计项目实施,发挥其专业特长。兼职审计专家库的建立,有效缓解了全覆盖要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增加了审计增值服务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同时也为公司搭建了培养具备全局意识、合规意识的干部人才锻炼平台。
第二,加强资源调配,推行审计项目联动,强化业务协同,提升一体化工作效果。2015年,审计局抽调系统审计人员近200人次。5年来,审计局累计抽调系统审计人员2,000人次。在审计项目联动过程中,审计局侧重审计理念、审计思路、职业态度、工作方式引领,被抽调人员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和经验特长,以此作为有益补充。
第三,建设审计信息系统,助推审计工作跨越式发展。中国建筑将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审计工作新的转型。公司于2012年完成了审计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并在2013年实现业务上线运行,集审计管理、在线作业、监控预警三大平台为一体,实现了审计业务集中管控、标准化流程作业、多数据源采集与利用等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作业方式。
第四,以标准化建设引领审计规范,确保审计工作高质高效。中国建筑积极推进审计业务标准化,统一操作标准、规范审计行为,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保障了工程质量,审计独立性和审计地位不断提高,为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围绕内部审计转型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二是围绕审计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内部审计工作规则。三是制定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分支机构绩效审计、房地产项目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等各类专项审计工作制度,明确审计范围、权限、审计评价内容、审计频率、审计报告框架等内容,统一同一类型审计项目的工作要求,保证审计覆盖。四是统一审计问题的认定标准。
《中国总会计师》:近年来“中国建筑”在内部审计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郭成林:“十二五”期间,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公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工作重心,积极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从体制改革、业务转型、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全面提升审计价值,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第一,坚持科学审计理念,深刻把握审计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和认识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是企业监督体系中的核心支持力量,在此基础上对审计工作的长远目标和现实任务进行精心谋划,并加大推动力度,有效提升了工作层面。
第二,完成审计体制改革,构建一体化工作体系。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把原来的三级审计体制变成了二级审计管理体制。2011年中建四局率先实施审计集中,至2014年,历经三年完成所属11家单位两级审计体制改革,审计资源从分散作战转向集团化运作,审计目标与公司战略充分融合,从根本上提升了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
第三,融入管理核心,提升审计价值。密切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和运营风险,开展营销质量、应收账款、资产质量、带息负债等专项审计,帮助公司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海外业务、基础设施、投资业务专项审计等,服务公司战略结构调整和风险管控;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干部监管;持续开展内控测试,提升公司资本市场地位。
第四,建立有效的审计职业发展通道及激励机制。设立“首席专家级审计师”、“专家级审计师”等专业序列,对应总部部门“副局级”、“助理总经理”职级,拓宽审计职业发展空间。推动建立审计与财务、合约商务、物资、工程管理等关键岗位的互动交流机制,为公司后备干部培养合规和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审计系统的培训教育机制,通过多渠道的后续教育和培训,把专业理论、方法技能和专业价值观的塑造与培育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复合型实战型专门人才。
第五,建设审计信息系统,实现在线审计、远程审计,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公司于2013年实现审计信息系统上线运行,2014年新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模块,以信息化手段增强审计效果,从根本上改变了审计作业方式,实现了业务集中管控和标准化流程作业。
第六,联合审计、监察、人事和其他相关的业务部门,建立以审计为核心的“监督委员会”平台,促进监督成果共享。公司总部及14家二级单位建立了监督委员会平台,在协调监督资源、促进监督成果共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总会计师》:请您谈谈“中国建筑”内部审计工作的未来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