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审计局内部审计

时间:2022-12-02 14:18:23

导语:在审计局内部审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审计局内部审计

第1篇

一、嵌入式审计模块(EAMs)

嵌入式审计模块是集成于应用系统的各个环节的代码段,或者说它是嵌入被审查的系统中的一个程序块,应用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交易处理等被审计事项的持续监控。嵌入式审计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系统中每一项交易进行实时检查,因此它尤其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式审计模块对满足预先设定规则的交易,在该交易被进一步处理前作如下工作:记录该交易的细节,实现定期浏览和报告审计日志文件,为后续审计作准备;或者只是对交易作标记(tagging)以便区分其他交易。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随时可以对一个正在运行的系统嵌入这种审计模块,否则一方面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性能,另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在适当的环节截取用于实时监控的审计数据。所以,EAMs通常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应当有内部审计师的直接参与被监控的应用软件的系统设计,从源头进行优化。

用EAMs采集的审计证据文件一般分如下几种:不合法而进人使用有口令的程序(如数据修改程序);未经批准而调用某数据文件;超权限使用系统;擅自调阅或修改审计线索数据项或审计证据文件。运用嵌入式审计模块采集审计证据对于符合性测试非常有效,同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用于实质测试。由于这种技术的应用,要求在系统设计时,就要把该嵌入模块结合进去。这需要在电子商务软件设计标准中对这类审计线索生成的程序进行必要的强制规范。另外,EAMs也可用于电子签章的鉴证,其原理和用法是相同的。

利用EAMs采集审计证据有其独特的优点。其一,它并不需要内部审计师连续地监控审计模块,而是只要零星和偶然的监控即可获得有效的结果,这就大大减少了内部审计师的工作量。实时审计可以弥补事后审计线索不充分的缺陷。例如:许多银行使用客户服务系统(CSS)来管理它们的客服功能。基于在线实时环境运行的CSS系统能保证客户服务数据直接由客户端传人系统数据库中,对这种运行能够进行有效的实时监督的就是EAMs。其二,它可以采集审计所关心的关键数据。如对计算机非正常运行时间处理各项业务的记录,或对非法调用数据文件处理的记录。嵌入的审计程序本身具有隐蔽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审计人员不能看到这些审计程序和自动形成的审计数据。所以,审计人员应用这些审计程序就能自动记载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同时还可随时调阅这些证据文件,并利用这些审计证据适时判断系统运行情况和提出审计建议。

二、通用审计软件(Generalized Audit Software,简称GAS)

GAS是专门为审计人员设计的,是能够直接访问各种数据库平台及平面文件(具有行和列的一维或二维数组的数据表)系统的标准软件。它可帮助审计人员完成基本的审计任务,尤其擅于测试计算机中存在的数据和信息。通用审计软件比较容易使用,只需要审计人员具有有限的计算机知识,并不要求有编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具有适用性强等优点,是目前计算机审计中最广泛使用的审计工具。

GAS的部分功能特征如下:(1)分类(sort),如将采购定单按金额从最高到最低顺序排列,以便审计人员能检查是否遵循了所有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都要进行有力的讨价还价过程的要求。(2)对比(Matching),如将所有的赊销与经批准的顾客主文件进行比较以确保已执行了信用检查。(3)合并(Merge),如将A分部的库存文件和B分部的库存文件进行合并以便能产生存货项目的随机样本来进行测试。(4)更新(Update),如在测试发票开单程序中增加对每一顾客适用的折扣条款。(5)生成和保存,如复制被证实的贷款样本以便第二次要求时可用。(6)汇总功能,如合计所有指定存货号的销售并编制所有这些销售的汇总记录。(7)数学函数(Mathematical Functions),如进行重新计算和小计。(8)抽取(Extract),如抽取所有相关的业务,并对它们进行小计以便复查。(9)条件操作(Conditional Operations),如仅选取那些超过设定金额的维修费用进行测试。(10)抽样(Sampling),如计算样本量,选取样本,评价总体。(11)报告编写(Repotr Writ―mg),如生成一个存货账龄分析表,以评估其过时性。(12)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如编辑检验输入数据。(13)统计常规程序(Statistical Routines),如执行各种统计分析。

通用审计软件具有对信息系统知识要求低等优点。许多商业软件包涵盖了通用审计软件功能模块描述的大部分功能。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国外著名的通用审计软件有审计命令语句ACL(Audit Com-mand Language)和IDEA(Interactive Data Extraction and Analysis)。国内的通用审计软件有:中望软件公司的审易软件、中普软件公司的中岳软件、通审软件公司的通审2000、审计之星、金剑软件等。

在众多审计软件中,由ACL Services Ltd.(省略)开发的审计命令语句ACL是使用最广泛的通用审计软件。它允许审计师将个人笔记本电脑与客户机系统相联,从而下载客户端数据到笔记本电脑中以供后期的处理。它可以针对覆盖所有交易事项的大数据集合进行符合性测试。值得一提的是,它有审计追踪的功能,从而审计师可以在任何时候观看他们的文档,步骤和结论。ACL使用便利、适用范围广和可靠的优点使其在审计公司中非常流行。

ACL在数据存储,分析和报告方面在审计界已被视为权威。所以,一些大的审计公司自主开发的审计系统甚至也要求他们的系统接口在数据提取和分析方面与ACL保持一致。

三、电子表格分析技术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LOTUS等)具有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和统计图表等功能,而且可以进行宏编程,可以和数据库及其他计算机应用连接,其本身的多个表格和表格间也可以互链,还内置了许多分析函数,尤其是其特有的财务函数,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辅助功能对电子资料进行审计处理。电子表格的单元可以填写公式,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相应的计算,单元间可通过链接实现数

据的同步修改。电子表格以行(row)和列(column)构成。行和列的交点称为单元(cell),单元内可以包含数据,或公式(执行运算或逻辑分析的指令)。单元间可互相链接来实现同步修改。近年来,电子表格的功能也随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增强。

Excel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一种单一工具。可利用Excel辅助执行的审计工作有:利用Excel辅助审计程序表的编制,编制某些项目的审计表格,编制试算工作底稿与调整后会计报表,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进行分析性复核。利用Excel辅助审计,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灵活方便、实用有效的计算机审计技术。

四、数据提取技术与自动化工作底稿

在现代网络办公环境下,审计数据来源于网络化的数据服务器或其他大型机等,将这些数据提取到内部审计师个人机(PC)上,以便运用电子表格、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软件等完成数据的分析工作。这个过程就需要运用数据提取技术。数据提取的具体方法视具体系统而定,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通用审计软件的数据提取功能,定义所需的数据,然后把相应的数据复制到指定的PC机上;另一种数据提取的方法是利用ODBC(开放式数据互联)。数据提取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数据提取到个人机上避免占用大型机的运算数据,实现离线审计,从而获得高的效率和效益。但是运用数据提取技术将增加潜在的审计风险,因为通过提取过程,提取到的数据可能缺乏完整性和时效性,进而影响审计结论。

自动化工作底稿的功能有执行风险评估、审计进度安排、生成工作底稿和报告、追踪未解决的问题及其成本代价等工作,可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自动化工作底稿软件既可以基于现有的商业化应用套件(如Lotus Notes,MS Office等)实现,也可以采用专用的审计软件(如Auditor Assistant)。

五、结语

目前,计算机审计工具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对存贮在磁介质或光介质上的数据文件进行查询、抽样、复核、核对等,执行查账功能。随着计算机审计范围的扩展,仅具备查账功能是远远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要求的。可以预见,未来的计算机审计工具将由查账型向分析型方向发展,并有可能向审计专家系统发展。分析型审计软件是在对磁性数据文件内容进行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审计模型,对各种经济指标进行定量的计算、分析与评价;审计专家系统则是模拟审计专家在审计中所作的思维和推理,代替审计人员完成部分审计任务的计算机软件。无论是分析型软件还是审计专家型软件,都需要面临的一个趋势是: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计算机化财务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如何实现对新的审计线索的追踪将成为未来计算机审计工具需要考虑的内容。

未来计算机审计工具与技术的发展更加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传统记账方式下,可以从字迹上辨认出登记人,从而明确责任,但是计算机环境下只能提供统一模式的输出资料。没有记录人的笔迹,无法从记录上辨认登记人,审计线索的痕迹不容易追踪,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

由于计算机审计工具的智能化发展,审计对象也更多更复杂,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嵌入式审计模块的设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更加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超前和全局意识。

参考文献:

[1]北京兆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CIA研完中心:《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薛鹏:《如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实施有效的审计》,《工业会计》2002年第11期。

[3]韩庆兰:《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版。

[4]郁建国:《通过网络获得会计信息的几个问题研究》,《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第9期。

[5]Arens,Alvin A& Loebbecke,James K.Auditing:AnIntegrated Approach,New Jersey.Prentice-Hall,2000.

第2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证据;质量控制

一、内部审计证据及其质量特征

内部审计证据始终贯穿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影响审计报告有效性、审计结果适当性的重要因素。《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以下简称《审计证据》)第二条对审计证据的定义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做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可见,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条件,是提出审计建议的重要依据,是据以形成审计报告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将直接影响到审计结论,从而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以及提出审计建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所以说,一定要深刻理解内部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审计证据》第五条中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同时,在第十三条中又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作好审计证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工作,保证已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着重强调了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要符合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一)充分性

充分性是审计证据数量上的标准。审计证据应该在数量上足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对于审计事项而言,充分的证据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证明力,以保证合理地推断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和建议,但是审计证据的数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审计人员应综合平衡取证成本与证据所能带来效益的关系。

(二)相关性

相关性是审计证据质量上的标准。审计证据必须和审计目标相关联,与审计事项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这样的证据所反映的内容才能支持特定审计事项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审计证据应与审计事项的某一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或与证实其他目标的证据相互印证,能产生联合证明力,与被审计事项无关的资料不能作为审计证据。

(三)可靠性

可靠性也是审计证据质量上的标准。审计证据应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只有反映审计事项实际情况的证据才能据此做出恰当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审计证据的种类不同,其可靠性程度也不一样,内部审计人员要根据审计证据的类型和来源等因素评价证据的可靠性。另外,审计证据的可靠性还与取证方法、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经验密切相关,取得审计证据应符合审计法规规定的相关程序。

二、内部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迟缓是审计证据质量控制薄弱的直接原因

具体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直接受制于企业内部审计的基础环境,而企业内部审计往往起步晚,基础薄弱。近年来,由于监管部门、市场的要求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处于架得高、喊得多,用得少的尴尬境地,很难被真正重视起来,这直接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迟缓,具有指导性的可操作规范及程序滞后于实务,作为较为微观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流程就更显薄弱,甚至是缺失。没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规范,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依靠专业自律、职业道德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内审准则中虽然对质量特征的“三性”进行了定义,但都是很宽泛的定义,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很难在实际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二)非标准化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是审计证据质量控制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在大型的企业集团内部,涉及的行业繁多,业务板块纵横交错,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难以实现,可以说,审计人员每到一个分支机构开展业务,都是一次个性化的审计或咨询服务,这与外部审计有着极大的不同,内部审计的源头应从业务出发,通过归纳、分类、分析和汇总,逐步归结到经济安全问题。所以,取得的审计证据更多的是业务数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例如在工程造价审计时,需要拥有较高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才能胜任,而在一个审计组中,具备此类专业的人员会很有限。面对庞大的工作量,可能会发生通过提高重要性标准来实现加快现场进度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抽样样本反映总体性质的代表性,使审计证据的质量下降。

(三)举证的审计证据类型及审计取证方式过于单一,是影响审计证据质量的又一诱因

《审计证据》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据审计目标获取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包括下列几种:(一)书面证据;(二)实物证据;(三)视听电子证据;(四)口头证据;(五)环境证据”。准则中对审计证据的类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务中却难以据之执行。审计人员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偏好审查财务账项,审计取证习惯于简单地对照法规及制度文件查找问题,对于其他搜集证据的方法,如录音、录相、拍照、计算机储存处理、专门机构及专门人员的鉴定结论及勘验笔录等取证方式,都较少采用或者根本没有使用,导致审计证据片面,说服力不够。造成在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时的依据仅来源于书面证据,而其他证据类型被认为缺乏证明力,如视听电子证据和口头证据等几乎难以作为审计证据出现。

(四)对审计证据发生效力的形式要求过高,是制约形成有效审计证据的瓶颈

《审计证据》第十二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如有必要,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如果证据提供者拒绝,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和日期,该证据依然可作为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审计实务中,对于书面审计证据的获取,尤其在签发工作底稿时,经常会遇到证据提供者拒绝签署意见及签章等现象,此时,如果该书面证据未经证据提供者签章将不会被用于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而该类问题往往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审计事项。审计人员为了从形式上的有效性获得实质的证明力,往往会和证据提供者进行反复的沟通、谈判,直到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作为有效的审计证据,这样,不仅耗费了时间和审计资源,而且也降低了审计证据的质量,从而影响审计效率及效果,并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

(五)具体的审计环境也会制约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水平

内部审计的客观环境也是影响审计证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被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并执行到位的情况下,审计证据一般都较容易获得,其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如果其内控环境较差,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大,而且审计证据的质量也会难以保证,有时会发生原始证据丢失,业务人员出具伪证的现象,为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做出审计结论带来了困难;其二,被审计单位是否配合也会间接影响审计证据的质量。有的被审单位认为内审就是来挑毛病、找问题、添麻烦的,甚至认为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有的人嘴上不说但心里却是这么想的,在配合审计工作时就会表现得不积极,或者是拖沓,甚至有抵触情绪。此时,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就会加大,造成无法取得适当的审计证据;其三,被审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影响到审计证据的质量。由于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所导致的错误或工作失误时,会给审计人员提供一种认为其舞弊的信号,但经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验证却得出了问题出自工作失误或一般错误的结论后,已经浪费了大量的审计资源,同时,也影响了获取其它有效审计证据的时间。

(六)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是限制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不均等,在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缺少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充分和过度的情况同时存在。现场取证过程中,会出现取得的审计证据数量众多,但与审计具体目标及审计事项缺乏关联,与要审计的主要问题相关性差,有时收集到很多无关的审计证据,甚至还产生重复和互相矛盾的材料,在进行归纳整理时很困难,无形中浪费了审计成本。例如,应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说明材料、需进行调查函证的审计事项,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一般性材料简单代替;需要由审计人员采用分析、复算、核对等方法取得的证明材料缺少必要的过程记录,只是对所反映的事项进行简单抄录,缺少取证经过,无计算依据及必要的说明;审计组成员自制的取证材料的格式也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规范,汇总的数据来源不清;有的审计证据要素不齐全,缺少发生事项的时间、地点、审计人员记录的时间及凭证编号等细节描述。

三、提高审计证据质量水平,加强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几点想法

(一)重视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应包含审计证据质量规范的内容,同时涵盖内部审计的全过程控制,只有加强全过程控制,才能提高审计项目的整体质量,使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形成一种自觉,从而提高取得证据的质量。一是要制订各种类型审计项目的操作流程、作业指南,制定相关的审计取证范围、审计证据内容和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用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取证行为,减少审计人员因经验不足带来的不必要的审计风险,从而达到控制审计项目质量的目的。二是要将审计部门内部制定的质量控制措施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有效发挥质量控制措施的作用。三是要建立必要的审计工作机制,促使需要多个专业协作配合的各项审计工作有序、规范进行。

(二)建立审计项目质量的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升审计项目管理水平

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审计证据质量的重要保证,为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应以追究责任的方式促使审计准则、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等相关规定落到实处。建立分级负责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明确各级相关责任人在审计取证、问题定性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责任。细化分解审计质量各项要求和责任,明确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追究形式,从而达到增强审计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目的。

(三)进一步贯彻落实准则中关于审计证据类型及产生效力的相关规定

适当拓宽审计证据的获取途径,逐步运用物证、言证、录音、录像等书面证据之外的证据类型,改善审计人员的取证环境,在保持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坚持应有的职业判断和原则,在证据提供者拒绝签章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将合法获取的审计证据,注明原因或相关说明后,作为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使用。

(四)审计过程中注重环境证据的收集,提高审计效率

环境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如企业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环境、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素质、法律法规、行业自律情况等。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和审计过程中应注重对被审计单位环境证据的收集,了解被审单位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相关符合性测试,据此判断审计详细测试范围和审计重要性水平,有效的环境证据不仅能够使所得出的审计结论更有说服力,还能大大节省审计成本,从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五)提高内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审计证据的总体质量

要求内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执业资格和业务水平,对进入内审机构的人员要严格把关。建立内审人员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制度,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自学,除了组织定期参加会计审计知识培训外,每年还要不定期安排审计人员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工程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培训,使审计人员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知识,了解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同时还要建立内审人员待遇和晋升制度,由于对内审人员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为保证内审队伍的稳定和不断发展壮大,就要制定政策保证内审人员待遇的提高不低于其他部门,晋升制度也要明确执行,从而加强内审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都取决于审计证据的质量,可以说,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是审计项目成败的一道生命线。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取证行为,减少审计人员因经验不足带来的审计取证不到位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审计证据的质量。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审计实务中,要切实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就不要想如何走捷径,更多要考虑的是如何加强管理,尤其对工作细节问题的研究和关注,每个步骤都要细思量、精打算,强化过程控制,通过提高内审人员的执行力,将制度、执行、控制和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规范,形成适用于实际、服务于实际的审计文化。只要夯实了基础,做足了功课,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003-4-12.

[2]陈志坚.审计证据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会计之友,2007(6).

[3]金华市审计局课题组.论审计证据质量控制[M].浙江金华: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95-97.

第3篇

本文作者:邓艳婷工作单位:曲靖供电局

目前,网省公司、供电局在开展供电局或县级供电企业的重点审计项目上,主要采用抽调其他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审计或财务、营销、基建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但这种模式会使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其他部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矛盾体,这个矛盾体涉及到多个部门与供电局的沟通和联动,由于级别的限制,审计组成员在这个矛盾体的“话语权”下降,不能保证审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发挥作用也受到局限。特别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若审计对象已提升至供电局审计部门的上级领导岗位,便会给审计人员增加心理压力,导致审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审计的独立性无论在主观上、客观上都受到影响,审计报告很难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中,若涉及到相关部门、或被审计单位切身利益的问题,迫于各方的压力,就很难以书面的审计报告进行披露,失去了决算审计的真正意义。专业人员数量少,专责人员调动频繁,审计队伍亟需稳定发展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审计、财务、基建、营销、物流等各方面专业技能。近年来网省公司内部加大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邀请权威的专家学者到公司讲课、培训,与本企业其他部门的专家能手开展交流活动,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审计指南》作为审计工作的指导,但由于供电局内部审计专责人员较少,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审计岗位仅有一人,在兼职监察、党群等工作的情况下无法专研审计业务;而且内部审计人员调动频繁,以致刚熟悉、掌握审计业务要领的员工又流失到其他部门,没有审计经验的新员工难以发现深层次、根源性的问题,难以较好地履行监督职能,更无法做到服务职能的发挥。最终,在供电局层面不能形成一支素质高、质量稳定的审计队伍。工作方式和内容单一,缺乏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按照主管单位的要求,供电局内审部门近年来比较重视经济责任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常规审计工作,严格执行经济责任“三年一审”和基建工程必审的要求,并且在审计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自主实施审计项目,导致部分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并且未将审计工作监督和服务结合起来去做,即建立一种内审工作主动地参与到经营管理活动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合理进行机构职能设置,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真正发挥检验、监督、鉴证、咨询职能,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根据供电局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状况,内部审计独立性关键在于各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内审机构的独立,并且其独立性要能得到单位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承认和支持。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单独设置,不能从属与办公室、监察部等其他职能部门,并且有专职的人员开展工作,直接对接上级审计机构。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3]。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的能力,才能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变化。从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上看,内部审计人员属于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应给与相匹配的职能岗位及地位。从现今联合审计的模式上看,将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优秀审计人员收编为网省公司直属管理、调配,审计人员才能保证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在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的审计项目上才能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为稳定供电局内审队伍,主管单位应该在薪酬待遇、升迁考核、工作硬件设施等方面多多关注内审人员,不仅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还能使审计队伍年龄老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后继乏人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供电局大部分内审人员大多来自财务与会计专业,在今后的队伍建设中可以吸纳营销、基建、物流等部门的专家人才,不仅增强审计队伍的硬实力,更提升了审计的质量。针对审计专责调动频繁的问题,笔者认为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调动,必须由供电局的审计分管领导或主要负责人提出,经供电局审计联席会同意通过。稳定的审计专业人员加上不断地培训学习,不久的未来供电局将形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有奉献精神,高素质的优秀审计队伍。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创新,建立内审外部协同的新模式内部审计外部协同模式,是现今流行的一种审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缓解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现状,并能有效地利用各类社会审计资源[4]。结合供电局实际情况,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优化内部审计的外部协同模式,给予参加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专业部门人员、县级供电企业人员更多的独立性,增强其责任心,并且加强内部审计规范的可操作性,合理组织优秀人才共同完成供电局审计项目,提高供电局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模式还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内容,推进开展电费专项审计、物资管理审计等形式多样的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综上所述,在创先争优的背景下,我们将从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推进内部审计创新转型三个方面开展供电局“创先”工作,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本文也仅从几个角度对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期望能与同行一起进一步的进行交流和探讨。

第4篇

风险管理的思想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到50年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70年代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风险管理运动,80年代后市场环境的复杂化引致各种财务风险,促使企业开始关注并寻求规避风险。世纪之交,所有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和风险更加复杂和多变。在实践领域,一些知名的大公司由于风险管理不当引发破产事件频发。近20年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先后建立全国性或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有组织、系统地研究风险管理。理论界和实务界冲破了传统风险管理理论对风险的狭隘理解,开始对企业的所有风险进行整体的研究和管理,形成一个新概念———“整体化风险管理”,即全面风险管理。美国COSO委员会于2004年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以替代沿用很久的《内部控制———整体构架》,运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涵盖内部控制,构建了更强有力的概念和管理工具,提出企业风险管理的八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每个要素均与风险管理密切相关,成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衡量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标准。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国内并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开始了对风险管理的关注和研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印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借鉴了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主要精神,同时还参照发达国家有关企业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国外先进的大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通行做法,以及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规定,明确要求中央企业逐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健康发展。

二、内部审计的演变:由财务、经营审计到风险管理审计

20世纪初期,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组织规模明显扩大,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不断增加,管理层主要依赖内部审计机构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安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生产经营业务日趋复杂,内部控制跨度加大,内部审计由查错防弊转向检查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20世纪60年代后,企业最高管理层更加关注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经营效率,要求内部审计直接对各类经营业务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方向发展。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产品技术变革速度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浪潮对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模式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冲击,各种潜在风险层出不穷。2002年4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对美国国会关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意见陈述书中指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应成为公司有效治理的四大基石,这是国际权威机构首次将内部审计提高到公司治理的高度。就世界范围来看,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适应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以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为指导,并颁布和实施配套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从而使内部审计的范围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领域,定期提出具有建设性的风险评估意见。可以预见,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大方向,而且由于风险管理是企业所有管理工作的核心,将新型的风险管理审计作为管理审计的重点,势在必行。

三、现实思考:我国内部审计的差距

(一)顶层设计与引导不够有力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09年修订颁布的《内部审计国际实务准则框架》,重点突出风险管理的地位,认为: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主要是对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程序进行评估,并对风险管理的恰当程度做出合理保证;由于风险往往与组织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密切相关,内部审计应当在审计项目的选择上考虑组织战略;内部审计应成为企业整合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帮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没有完全秉承以风险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要求在制订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与管理需要,但没有明确规定将审计计划与组织战略相联系;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涉及“确认”服务,而体现“咨询”服务的风险管理审计建议方面的要求则很少。此外,从各级内审协会网站内容来看,反映内审机构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方面的报道甚少,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述与评析也不多见,尚不能给广大内审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启发与引导。

(二)实务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

我国在风险管理审计方面的实务研究明显不够深入和系统。一是实证研究较少,多数研究成果限于介绍国外的一些成功做法,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强;二是研究的深度有限,一些学术研讨和专项调查流于形式,多数成果只是对本企业有限的审计实践进行介绍和总结,很难推广应用;三是研究成果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无法上升为具有准则性质、对企业内审工作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操作规程。

(三)企业风险管理基础薄弱

一些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时有时无,尚未形成规范化的长效机制,另有一些企业未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人员配备非常有限。总体上看,多数企业的风险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不少内审人员认为所在企业风险管理根本不存在,或者说风险管理审计没有客观基础,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无从下手。

(四)审计介入程度有限

一些内审人员并没有完全认识到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有的还保留着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也有的在等待观望。有些内审机构已涉足风险管理审计领域,但由于受到企业内部审计政策、人事安排及接触核心资料受限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审计的范围仍局限于财务与经营数据。有些企业的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相关职能部门、岗位以及职责并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的情况下,将风险管理系列工作集中交由内审机构处理:一方面模糊了内审人员与风险管理人员的界限,使内审完全失去独立性;另一方面内审什么都管,风险管理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四、推进风险管理审计:优化内外环境

(一)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开展全面、高层次的风险管理审计必须增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据调查,我国50%以上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总监、副总经理或总经理主管,内审开展工作受到体制牵制和约束。对此,政府的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应制订和颁布政策,要求企业由董事会或者其下属审计委员会主管内部审计工作,并定期披露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情况。相关调查表明,尚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规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监督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对管理审计很少提及,更看不到“风险管理审计”的字眼。对此,建议国家相关权力机构通过增强内部审计准则的约束力,督促企业治理层和最高管理层从内审机制构建上予以调整和改进。只有这样,风险管理审计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基石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二)建立健全并实施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通过宣传、教育,加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的思想认识,明确管理层在风险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责。其次,要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单位也要设立专职风险管理员,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使企业内部的各级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最后,要将企业治理层的重大决策程序和各级管理层的日常工作纳入风险管理的范围,形成严密的风险监控体系。健全的制度有待于有效执行,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对此负有引导和监督的责任。内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风险管理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与评估。

(三)调整审计人力资源政策

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积极的服务理念,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多元化的技能,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努力调动企业内部有关人员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参与式”审计的潜力。企业治理层和最高管理层必须调整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制订优惠的薪酬与激励政策,吸引既精通财务又熟悉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激励那些在风险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内审机构和人员;要选拔素质较好的审计人员到企业内部相关岗位上实践锻炼,提高管理能力;要加强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四)充分发挥内审协会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第5篇

一、三E准则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一)三E准则主要内容体例三个准则有着相同的体例,规范的内容也基本相同,都含有总则、一般原则、审计的内容与方法、审计评价标准和审计报告等内容。在总则中,各自给出了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的含义以及三种审计的定义,并指出其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三E准则特点第一,三种审计都是以协助管理层改善管理,增加组织价值为最终目的。第二,明确了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三者的评价次序。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同时对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进行审查评价,并且应优先考虑效果性;也可以只对其中之一进行审计。但应关注与其他两种审计之间的联系。第三。在效果性审计中,提出既要考虑经济目标(如产值、收入、利润),也要考虑社会目标(如社会满意度、环保效应、社会责任等)。

三项具体准则的审计内容与方法中指出,除了运用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可运用数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标杆法等,在选择审计方法时应与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及审计评价标准相适应。采用审计评价标准时首先要注意评价组织已建立标准的适当性,如果没有现存的标准,则应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标准本身应具备适当性、先进性和动态性。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根据不同审计对象及目标,选择定性或定量的评价标准,或将二者适当结合。且三个准则都根据自身特点给出了适当的标准。

二、三E准则实施的意义

(一)可以使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日渐完善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一向注重内部审计准则的建设,从2003年6月首批公布并施行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10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开始,到目前已经颁布了27项具体准则,在三E准则颁布之前的具体准则,基本都属于对审计流程中具体环节做出的规范,而三E准则属于对内部审计宗旨的评价规范,更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

(二)体现了内部审计的宗旨,有利于发挥其作用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认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活动为宗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本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过程,协助组织实现各项经营目标。三E无疑是体现与衡量该宗旨的最好指标。我国的内部审计定义虽然没有指出内部审计的宗旨,但定义中所指出的审计目标与IIA中的基本一致,都是为了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三E准则的颁布将会使内部审计职能更加符合现代内部审计的趋势和要求,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三)从制度上落实了管理审计思想 自从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颁布了《政府的机制、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标准》将三E明确纳入政府审计以来,三E审计被国际审计界普遍认可与开始采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国际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还没有明确的条款约束三E审计,作为权威机构对此缺少规范,这显然不能满足国际上先进内部审计实践的需求。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对此的规定充分满足了实践需要,也体现出内部审计准则制定的发展方向。

三、三E准则实施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探索适合三E审计的审计模式 三E可以看作是管理审计目标的具体化。审计目标是一项审计项目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审计的发展史来看,不同的审计目标都有着相应的审计模式,如查错防弊采用的是账项审计模式,制度审计模式用来对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见,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侧重于防范风险,对于管理审计,则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审计模式。当前,应该积极探索,研究该种模式应具备要素的特点,即审计的范围、内容、所需证据类型、审计方法与技术手段,以及审计结论的表达方式和最终处理结果等,并用审计准则加以规范。

第6篇

一、传统审计的局限性

传统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在此目的的引导下,传统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与人员素?|乃至审计方法对于信息化背景下新型审计要求的实现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不断实现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种巨大的局限性很难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被掩盖。反而,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将一步步脱离企业信息化发展,最终阻碍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1.组织结构局限性

在过去,传统审计是常常用于企业规模较小、资产数额较少的运营情况下。在企业规模较小、资产数额较少的企业,传统审计部门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所兼任。然而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与步伐的不断加深,有些大型企业为了规划IT部门的工作,率先的设立了IT部门内部任务的稽核人员,但这类稽核人员往往是简单的服务于公司内部业务,对公司业务的实施进行支持与保障,很少对公司整体进行审核。因此,传统审计在组织结构方面的较大局限性造就了今天传统审计难以适应信息时代。

2.人员素质局限性

此处强调的人员素质应当是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传统审计模式之下,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会计账目进行审计,因此往往只需要审计人员有一定的财务知识、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即可。但是在信息时代下,对于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IT知识、熟练操作OA系统。因此,在新型审计到来的今天,审计人员素质的局限性更加突出。

3.审计方法局限性

传统审计的方法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询问、观察、数据分析等。这些方法曾经运用于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各个方面。然而这些方法都是手工完成的。首先,在信息化的今天,一个企业审计内容可能涉及很大的数据库,这样传统的审计方法就很难在适应企业审计需要。其次,信息时代下企业乃至社会发展都是瞬息万变的,传统的审计耗时较大,往往审计工作的完成要历时好几个月,然而审计结果往往会影响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企业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等待传统审计下的结果呈现。

二、新型内部审计

1.我国新型内部审计概况

所谓新型内部审计就是指在信息时代下,内部审计顺应时代的改革成果。换句话说,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内部审计就是指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但在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尽管,国内当下大多企业发现了传统审计的弊端,也认识到采取新型审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没有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如何促进新型审计的普及运用成为众多企业的第一要务。

2.新型内部审计突破传统局限

新型内部审计就是要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审计的局限性实现新的发展。因此,从传统审计的局限性出发去探讨未来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将会事倍功半,加快新型审计工作模式的构建。

(1)加快新型审计部门的科学构建

由于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审计所在意的财务审计将趋于第二位,经营审计成为新型内部审计的重点。审计部门不在是附属部门,而他们将作为一个独立部门以全局的角度对企业经营发展提出规划意见。因此,传统审计下审计部门的附属形式已经不适用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内部审计的运用,科学建立新型的审计部门,可以使得审计工作事半功倍。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2)加快新型审计人才培养

在传统审计时代,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比较单一。而在新型审计模式之下,对审计工作者就要有新的要求。在新型审计模式下的工作人员往往除了具备基础的财务知识外,更要掌握适当的IT技术,可以在审计过程中独立使用IT系统等。然而,要做好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加快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特别是,近些年市场经济下企业发展竞争异常激烈。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企业也时常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审计任务越发的复杂多样,迫切的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开拓精神强的新型审计人才。

(3)加快新型审计技术的普及

正如上面所说,传统的审计是在财务方面进行,而新型审计将涉及更多经营方面,因此审计内容的增多也将会影响到新型审计方式的转变。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型审计,采用的审计技术突破了原有简单的人为统计学,向着IT技术方面不断发展。因此,通过开发和普及行之有效的审计软件将会促进新型内部审计的普及与运用。

第7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基本概况;做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2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所在单位增加价值并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和制度的执行力,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单位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定性,从而帮助单位领导实施决策。1999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我太白局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把经常性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审计为基础,以检查企业资产质量和会计质量为重点,全面客观的评价内部单位领导者的业绩,及时审查有效审计资料,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审计结果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认可,堵塞了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使审计工作逐步向经济效益型过渡。下面就我局开展内部审计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审计的基本概况

内部审计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局领导的高度重实下,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局经济监督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有效地加强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检查内控制度,查找管理的“失控点”、“薄弱点”,协助建立健全合力有效的内控制度,是我局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二是切实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我局内部审计工作始终置身于经济建设之中,既能有效地监督局属各单位遵纪守法情况,又能查找影响单位经济效益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基层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出谋划策。三是自觉维护大局的合法权益。审计的目的与我局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能正确运用法律维护太白林业局的合法权益,敢于较真、敢于碰硬、精心算账、据理争,力争太白林业局挽回经济损失。四是有效地促进了廉政建设。廉洁自律,加强内部监督是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在审计工作中,要着重解决挤占、挪用、截留、账外账、违规收费等问题以及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

二、审计的具体做法

(一)做好审前及准备工作,为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基层进行审计,对长期从事财务审计的人员来说是一种挑战。我们不仅要了解基层单位的管理情况,而且要掌握基层单位的经验管理及有关生产工艺流程等。因此,审计项目确定后,审计组应立即开展审前准备工作:向财务部、森林经营部、产业开发部等专业管理部门调查了解各基层单位生产任务、财务计划、生产工艺流程等有关情况,收集基层单位生产报表、生产过程总结、成本费用对比分析表等相关资料,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我们在获得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针对性地制定出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通过审前调查,熟悉情况,为开展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广泛宣传动员,为审计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为消除长期以来,人们对审计工作的错误认识:认为审计仅仅是查账,有的人甚至还不知道审计是什么。因此,审计组进行审计后,以座谈会等形式反复向基层单位领导以及财务人员宣传审计工作的目的,解释审计的目的不是给单位挑毛病,追究责任,而是为了帮助基层单位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理顺管理程序,促进基层单位加强管理。在向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及职工谈话了解情况前,审计组的同志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其宣讲审计工作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基层单位对审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变消极应付为主动配合,使审计组得以顺利开展工作,为审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根据单位性质,分门别类,注重点,细剖析,查深查透

针对天保工程实际,太白局对机构进行了调整,将基层单位分为天保工程单位,经营性项目单位、社政单位,为了更好地搞好审计工作,我们在逐步了解掌握基层单位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审计组成员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我们将审计的重点确定在基层管理上,即侧重于揭示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审计组从不同角度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审计分析调查,认真剖析,查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对天保单位的审计,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天保工程资金的稽核工作,确保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对专项拨款利息进行监督管理,严防公款私存,利息他用现象发生。严格审计各项开支渠道,使天保经费合法化,有效地提高资金运转效能,结合行政监察工作我们对天保工程重大事项的四个方面进行了监督:A、工程招标、工程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B、大型设备的采购。C、工程建设苗木的市场调查、定价及质量验收。D、栽植质量、栽植面积及成活率的验收、核实。

对经营性项目单位的审计,我们主要事通过主管部门下的生产任务和计划财务部下达的收支计划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审核,从生产管理的各工艺流程入手,把增效节支的思想贯穿于每一个管理环节中,在管理上找问题,杜绝漏洞,尽力消除账外账运作。

对社政单位的审计,我们主要根据《会计法》的要求,严格审核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逐步核对,查看凭证,报表数字是否一致。业务是否真实,核算是否合理、清晰,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否切实可行,从而评价该单位的会计质量,会计人员素质,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在对上述单位审计过程中,要尽量做到:

1.详细审计原始记录台账及账表,查处疑点及线索。

审计组详细审核了各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往来,对单位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作对比分析,发现数据差异疑点,找出问题的线索。

2.运用实地观察与监盘相结合的方法,对库存物资进行实地盘点,确保账实相符,以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3.积极走访相关专业管理部门,查清落实问题。

审计组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疑点,并不急于下结论,通过走访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进一步核实,掌握专业管,程序,扩大调查取证范围,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该处理的处理。

该落实责任的落实责任,该澄清事的实予以澄清。

(四)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全面落实整改。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组积极与基层单位和相关专业管理部门联系,反复沟通,反复交换意见,以取得基层及相关部门的认可。在大家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分别就专业管理和基层管理,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并向该单位及相关部门同时发出审计意见书,为使整改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积极跟踪,确保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对于出现问题严重的单位,我们根据审计意见书的要求,进行后续审计,检查审计意见书的执行情况,整改办法及效果,使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2.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制度。

为利用审计成果,使整改达到最佳目的,审计科主动牵头,组织财务部,森经部、开发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究,统一思想认识,共同商议整改措施。

3.以点带面,推动全面整改。

审计组通过审计,对全部审计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基层单位好的做法、经验予以坚持并宣传推广。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根据问题的特点,对一些局部性问题和个别性问题,要进行局部整改,个别解决。对一些我们认为普遍性的问题,在全局范围内予以通报,抓点带面,推动全局,在内控制度上进行完善,推进全局的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三、做好审计工作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常规审计与专题审计的关系。

2.处理好审计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审计数量是审计质量的保证,但审计数量过大又影响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建议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具有建设性,能否引起领导的重视、得到采纳。

3.处理好监督与接受监督的关系。

四、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思路,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内部审计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上,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另外,在审计方式上,变传统的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做到事前科学预测与决策,事中、事后跟踪监督,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将审计结果与单位领导的决策系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使用风险管理原则改变审核过程,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需求。

(二)上下联动,加强调研,为开展效益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基层审计部门要及时向上级审计主管部门汇报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丰富的第一手实践材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上级审计部门要及时汇总并分析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和征求多方的意见,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制定出台有关开展效益审计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以指导下级审计部门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开展效益审计工作。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逐步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多学科、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业务员培训,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科技产品使审计信息化、智能化,为更好地开展效益审计提供保证。

第8篇

方法:从2008年2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中选取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AB两组,A组为良好结局组56例,B组为不良结局组110例。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血清胆汁酸量(缩写为TBA)、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缩写为PI)、阻力指数(缩写为RI)以及子宫动脉收缩压最大血流速度(缩写为S)与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缩写为D)两者的比值。

结果:B组各项指标都比A组要高,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方法对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有很好的监护作用,是妊娠期干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比较好的监测手段。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47-0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缩写为ICP,属于严重并发症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以及胆汁淤积。孕妇在预后表现会很好,然而胎儿会在宫内出现各种不好的情况,比如窘迫、早产甚至死亡,这些都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危害,对母体尤其是对胎儿影响甚大。因此一度成为研究热点,但是以往对其病因的追溯,对病理的分析和调查疗效等各方面探究,依然没有找到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所以预防和提高诊断力,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情况和成长环境,就是最好的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出现的措施,本文就是探究在监护ICP孕妇中各个指标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08年2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中选取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AB两组,A组为良好结局组56例,B组为不良结局组110例。两组孕妇年龄上没有明显差距,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范围为22-34岁,平均年龄为24±5岁,怀孕次数两次左右,孕周正常,平均三十七周。ICP诊断是根据文献报道标准,第一,妊娠后期皮肤有瘙痒症状或出现黄疸;第二,孕妇的TBA指数明显升高;第三,判定皮肤瘙痒和生化的原因就是妊娠;第四,停止妊娠后,各种特征消退,身体指标恢复。诸孕妇没有其他任何妊娠并发症,也没有既往病史。

1.2方法。主要通过彩超影像检查方法观察孕妇各项指标,在检测时,孕妇半卧,医生观察彩超显示出来的子宫动脉和脐动脉血流的变化情况,并把以上提到的PI、RI、S/D各项指标值详细记录下来;使用胆汁酸异酶比对颜色的方法来观测孕妇 TBA 以及脐带血 TBA,并做好相应记录。

1.3妊娠不同结局标准。不良妊娠结局:早产、窘迫、羊水出现粪便污染、患上吸入性肺炎、新生婴儿出现窒息、死胎、死产。良好妊娠结局:各项指标正常,胎儿健康,不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

2结果

2.1两组孕妇血和脐带血胆汁酸总量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变化比较。从记录数据可以看到,B组的各项指标值都要比A组高,也就是说不良妊娠结局组的各项指标值比良好结局组高,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讨论

3.1关于影响 ICP 胎儿预后的相关因素讨论。血总胆酸值升高是ICP特异性生化的主要表现。根据病例分析探究显示,胆酸有浓度与时间依赖性的细胞毒,在研究时其针对的对象便是体外培养出的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胆酸的这种性能能让细胞的典型结构瓦解,降低细胞的存活率。妊娠肝内胆汁孕妇脐静脉血总胆酸值一旦持续增加,脐血管内皮细胞病变的可能性就提高了,还会影响到正常的各种生理功能,使得脐血流受到阻碍,胎儿出现窘迫甚至死胎的危险。相应研究显示,高浓度胆汁酸具有浓度依赖性血管收缩的功能,这种功能会让胎盘绒毛表面血管发生痉挛,使得其血管阻力加大,血流受阻程度加深;如果在胎盘绒毛模板水平,氧合血流量突然性地陡降,那么胎儿的血液灌注也就发生突然性的减少,胎儿势必会因为缺氧而发生危险。所以ICP孕妇容易出现羊水被胎粪污染、胎儿出现窘迫、窒息及死亡等现象。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出AB两组孕妇TBA和脐带TBA的比较结果,B组明显高于A组,也就是说测定该指标对于判定ICP患者的具体情况是有积极意义的。

3.2关于超声监测在此症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讨论。孕妇正常妊娠情况下,母体子宫动脉的血液灌注情况就是胎盘血液灌注情况,另外胎盘情况也还和脐动脉阻力的变化有一定关系,超声可以检测到子宫动脉以及脐动脉的各项指标值,也就是上文提到的PI、RI、S/D 比值,超声以波形图像显示出来,这种波形显示能较为形象地显示子宫和胎盘的循环状况。目前,超声检测法应用最为广泛,是检测胎盘健康状况、预测胎儿预后的较好方式。ICP孕妇的体内存有高浓度的胆汁酸,让绒毛间隙胆盐堆积,随着堆积的程度加大,间隙就越来越小,胎盘的阻力便也跟着加大,如此,其PI、RI、S/D 比值就显著增加。由此来表示,胎盘循环阻力增强,胎儿的供血已经不充分,胎儿可能缺氧。该研究也表明,PI、RI、S/D 比值升高,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明显提高。因此,如果能测定PI、RI、S/D 比值,分析其变化状况,便可以了解到胎盘健康状况,对监护胎儿意义重大。

4小结

综上所述,ICP对胎儿的生命威胁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把这种危险扼杀在摇篮中,阻止其发生,便是挽救胎儿的最好办法。通过超声检测,分析各项指标值的变化,做好产前预后工作,必要时候终止妊娠,可以大大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出现的概率。该方法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素珍,荆淑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北方药学,2012,10:83-84

第9篇

《中国总会计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建筑”的基本情况。

郭成林: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实际控制人的大盘蓝筹股,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发起,于2007年12月10日正式创立,并于2009年7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中国建筑传承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全部资产和企业文化。主营业务涉及房屋建筑工程、国际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以及设计勘察五大领域。2015年新签合同额16000多亿元,在中央所属企业中排名第四位,利润排在第六位,“世界500强”排名37位。下辖30多家企业,大约24万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公司劳务的农民工有150万,业内号称中国建筑带动150万个家庭致富奔小康。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始于1983年,由最初的审计部慢慢演化到今天的审计局。审计局编制是23人,是公司总部最大的一个职能部门,至2015年底全系统审计人员约600人。2012年,中国建筑荣获“风险管理与内控审计”内部审计领军企业;2014年审计局(监事会办公室)获2011-2013年度“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2015年《资产质量审计》荣获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评选的“百佳案例”。

《中国总会计师》:作为“中国建筑”审计局局长,请您谈谈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郭成林:内部审计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及专业优势,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参与者与独立观察者的角色,并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具体来讲,内部审计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效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一是开展战略审计,促进公司战略目标落地。通过对公司战略制定、目标分解、资源配置、机制保障等审计,及时反映战略执行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保障战略目标实现;二是以公司业务流程为切入点,开展管理流程审计,促进公司内控及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通过管理流程审计,如总部职能划分和协同、投资效果与财务资源配置,建造合同业财衔接、项目全周期管理等,检索跨部门、环节间的低效率和低效益问题,实现提质增效;三是助力公司风险管理,维护股东等相关者的利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预判方面的能力和作用,积极督促公司抓好催收清欠、客户履约、投资回款等重大风险以及新业务风险管控,促进公司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稳健发展;四是改善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保障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公司治理作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安排,最终必然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而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能够独立的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效果,促进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五是强化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依托业务优势,进一步优化大监督体系的运行机制,强化监督协同和问责机制,帮助公司优化治理结构。

《中国总会计师》:您曾提出在“中国建筑”系统内部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这种设置方式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郭成林:优势之一,实现重点业务和高风险领域审计的全覆盖。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坚持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识别问题多发领域和重大风险事项,深入开展专项管理审计,揭示问题,防范风险。一对重点业务实行审计全覆盖。工程招投标、劳务分包、物资采购、材料管理、工程结算、资金收付、固定资产投资、安全生产费用等重点业务,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审计一次。二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审计全覆盖。当年完成的投资项目(房地产项目、基础设施和房建工程PPP项目、融投资建造项目、融投资带动总承包项目和城镇综合建设项目等),纳入当年或次年审计计划安排实施;过程实施的项目,要及时跟踪投资风险,对投资收益预期偏差较大,及存在重大履约、回款风险的项目,必须开展过程审计。三对重点工程项目实行审计全覆盖。当年竣工结算的工程项目纳入当年或次年审计计划安排实施,过程垫资、预期亏损或目标责任难以落实的项目,以及“小、远、散”项目,必须开展过程审计。四对高风险领域实行审计全覆盖。表外融资、新业务、小远散单位、海外分支机构等高风险业务和领域,高度关注、统筹安排,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审计一次。

优势之二,实现领导干部及关键岗位负责人权力监督全覆盖。今后,审计要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审计重点、审计期间、审计问责的全覆盖,所有承担考核指标的经营实体、掌握重要资源、资产和进行重大资本运作的部门和岗位,都要纳入审计范围,全面实现权力行使的有效约束。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子公司/分公司,财务资金、结算中心、物资采购、分供方选择、工程结算付款等领导及负责人。原则上,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负责人离任必审,任期超过三年,需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最长不超过五年。

优势之三,实现审计威慑全覆盖。审计“全覆盖”,不仅要查出问题、惩治腐败、整改问题,更要注重审计影响力建设,形成审计警钟常在、问责有力的舆情氛围。一通过“大监督”平台体制机制,协调多部门整改联动,形成监督合力。二建立多层次的审计汇报、通报机制,促进审计成果运用。重大审计项目和重要审计结果,向党组(党委会)、董常会、总常会报告;年度审计结果和重要审计情况,建立日常报告和通报机制,增强审计效果。三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体系,确保监督工作权威性。提高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问责力度,联合多部门、建立多层次的整改机制和问责体系,增强审计威慑力。

《中国总会计师》:“中国建筑”的下属机构较多,如何推进全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

郭成林:第一,建立兼职审计专家库,充实审计力量,改善团队结构。2015年末,全系统共聘请350名兼职审计专家,其中公司总部聘请兼职审计专家118名,二级单位聘请兼职审计专家228名,并积极组织兼职审计专家参与审计项目实施,发挥其专业特长。兼职审计专家库的建立,有效缓解了全覆盖要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增加了审计增值服务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同时也为公司搭建了培养具备全局意识、合规意识的干部人才锻炼平台。

第二,加强资源调配,推行审计项目联动,强化业务协同,提升一体化工作效果。2015年,审计局抽调系统审计人员近200人次。5年来,审计局累计抽调系统审计人员2,000人次。在审计项目联动过程中,审计局侧重审计理念、审计思路、职业态度、工作方式引领,被抽调人员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和经验特长,以此作为有益补充。

第三,建设审计信息系统,助推审计工作跨越式发展。中国建筑将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审计工作新的转型。公司于2012年完成了审计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并在2013年实现业务上线运行,集审计管理、在线作业、监控预警三大平台为一体,实现了审计业务集中管控、标准化流程作业、多数据源采集与利用等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作业方式。

第四,以标准化建设引领审计规范,确保审计工作高质高效。中国建筑积极推进审计业务标准化,统一操作标准、规范审计行为,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保障了工程质量,审计独立性和审计地位不断提高,为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围绕内部审计转型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二是围绕审计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内部审计工作规则。三是制定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分支机构绩效审计、房地产项目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等各类专项审计工作制度,明确审计范围、权限、审计评价内容、审计频率、审计报告框架等内容,统一同一类型审计项目的工作要求,保证审计覆盖。四是统一审计问题的认定标准。

《中国总会计师》:近年来“中国建筑”在内部审计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郭成林:“十二五”期间,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公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工作重心,积极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从体制改革、业务转型、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全面提升审计价值,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第一,坚持科学审计理念,深刻把握审计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和认识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是企业监督体系中的核心支持力量,在此基础上对审计工作的长远目标和现实任务进行精心谋划,并加大推动力度,有效提升了工作层面。

第二,完成审计体制改革,构建一体化工作体系。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把原来的三级审计体制变成了二级审计管理体制。2011年中建四局率先实施审计集中,至2014年,历经三年完成所属11家单位两级审计体制改革,审计资源从分散作战转向集团化运作,审计目标与公司战略充分融合,从根本上提升了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

第三,融入管理核心,提升审计价值。密切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和运营风险,开展营销质量、应收账款、资产质量、带息负债等专项审计,帮助公司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海外业务、基础设施、投资业务专项审计等,服务公司战略结构调整和风险管控;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干部监管;持续开展内控测试,提升公司资本市场地位。

第四,建立有效的审计职业发展通道及激励机制。设立“首席专家级审计师”、“专家级审计师”等专业序列,对应总部部门“副局级”、“助理总经理”职级,拓宽审计职业发展空间。推动建立审计与财务、合约商务、物资、工程管理等关键岗位的互动交流机制,为公司后备干部培养合规和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审计系统的培训教育机制,通过多渠道的后续教育和培训,把专业理论、方法技能和专业价值观的塑造与培育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复合型实战型专门人才。

第五,建设审计信息系统,实现在线审计、远程审计,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公司于2013年实现审计信息系统上线运行,2014年新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模块,以信息化手段增强审计效果,从根本上改变了审计作业方式,实现了业务集中管控和标准化流程作业。

第六,联合审计、监察、人事和其他相关的业务部门,建立以审计为核心的“监督委员会”平台,促进监督成果共享。公司总部及14家二级单位建立了监督委员会平台,在协调监督资源、促进监督成果共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总会计师》:请您谈谈“中国建筑”内部审计工作的未来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