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14:18:23
导语:在审计局内部审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嵌入式审计模块(EAMs)
嵌入式审计模块是集成于应用系统的各个环节的代码段,或者说它是嵌入被审查的系统中的一个程序块,应用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交易处理等被审计事项的持续监控。嵌入式审计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系统中每一项交易进行实时检查,因此它尤其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式审计模块对满足预先设定规则的交易,在该交易被进一步处理前作如下工作:记录该交易的细节,实现定期浏览和报告审计日志文件,为后续审计作准备;或者只是对交易作标记(tagging)以便区分其他交易。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随时可以对一个正在运行的系统嵌入这种审计模块,否则一方面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性能,另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在适当的环节截取用于实时监控的审计数据。所以,EAMs通常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应当有内部审计师的直接参与被监控的应用软件的系统设计,从源头进行优化。
用EAMs采集的审计证据文件一般分如下几种:不合法而进人使用有口令的程序(如数据修改程序);未经批准而调用某数据文件;超权限使用系统;擅自调阅或修改审计线索数据项或审计证据文件。运用嵌入式审计模块采集审计证据对于符合性测试非常有效,同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用于实质测试。由于这种技术的应用,要求在系统设计时,就要把该嵌入模块结合进去。这需要在电子商务软件设计标准中对这类审计线索生成的程序进行必要的强制规范。另外,EAMs也可用于电子签章的鉴证,其原理和用法是相同的。
利用EAMs采集审计证据有其独特的优点。其一,它并不需要内部审计师连续地监控审计模块,而是只要零星和偶然的监控即可获得有效的结果,这就大大减少了内部审计师的工作量。实时审计可以弥补事后审计线索不充分的缺陷。例如:许多银行使用客户服务系统(CSS)来管理它们的客服功能。基于在线实时环境运行的CSS系统能保证客户服务数据直接由客户端传人系统数据库中,对这种运行能够进行有效的实时监督的就是EAMs。其二,它可以采集审计所关心的关键数据。如对计算机非正常运行时间处理各项业务的记录,或对非法调用数据文件处理的记录。嵌入的审计程序本身具有隐蔽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审计人员不能看到这些审计程序和自动形成的审计数据。所以,审计人员应用这些审计程序就能自动记载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同时还可随时调阅这些证据文件,并利用这些审计证据适时判断系统运行情况和提出审计建议。
二、通用审计软件(Generalized Audit Software,简称GAS)
GAS是专门为审计人员设计的,是能够直接访问各种数据库平台及平面文件(具有行和列的一维或二维数组的数据表)系统的标准软件。它可帮助审计人员完成基本的审计任务,尤其擅于测试计算机中存在的数据和信息。通用审计软件比较容易使用,只需要审计人员具有有限的计算机知识,并不要求有编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具有适用性强等优点,是目前计算机审计中最广泛使用的审计工具。
GAS的部分功能特征如下:(1)分类(sort),如将采购定单按金额从最高到最低顺序排列,以便审计人员能检查是否遵循了所有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都要进行有力的讨价还价过程的要求。(2)对比(Matching),如将所有的赊销与经批准的顾客主文件进行比较以确保已执行了信用检查。(3)合并(Merge),如将A分部的库存文件和B分部的库存文件进行合并以便能产生存货项目的随机样本来进行测试。(4)更新(Update),如在测试发票开单程序中增加对每一顾客适用的折扣条款。(5)生成和保存,如复制被证实的贷款样本以便第二次要求时可用。(6)汇总功能,如合计所有指定存货号的销售并编制所有这些销售的汇总记录。(7)数学函数(Mathematical Functions),如进行重新计算和小计。(8)抽取(Extract),如抽取所有相关的业务,并对它们进行小计以便复查。(9)条件操作(Conditional Operations),如仅选取那些超过设定金额的维修费用进行测试。(10)抽样(Sampling),如计算样本量,选取样本,评价总体。(11)报告编写(Repotr Writ―mg),如生成一个存货账龄分析表,以评估其过时性。(12)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如编辑检验输入数据。(13)统计常规程序(Statistical Routines),如执行各种统计分析。
通用审计软件具有对信息系统知识要求低等优点。许多商业软件包涵盖了通用审计软件功能模块描述的大部分功能。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国外著名的通用审计软件有审计命令语句ACL(Audit Com-mand Language)和IDEA(Interactive Data Extraction and Analysis)。国内的通用审计软件有:中望软件公司的审易软件、中普软件公司的中岳软件、通审软件公司的通审2000、审计之星、金剑软件等。
在众多审计软件中,由ACL Services Ltd.(省略)开发的审计命令语句ACL是使用最广泛的通用审计软件。它允许审计师将个人笔记本电脑与客户机系统相联,从而下载客户端数据到笔记本电脑中以供后期的处理。它可以针对覆盖所有交易事项的大数据集合进行符合性测试。值得一提的是,它有审计追踪的功能,从而审计师可以在任何时候观看他们的文档,步骤和结论。ACL使用便利、适用范围广和可靠的优点使其在审计公司中非常流行。
ACL在数据存储,分析和报告方面在审计界已被视为权威。所以,一些大的审计公司自主开发的审计系统甚至也要求他们的系统接口在数据提取和分析方面与ACL保持一致。
三、电子表格分析技术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LOTUS等)具有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和统计图表等功能,而且可以进行宏编程,可以和数据库及其他计算机应用连接,其本身的多个表格和表格间也可以互链,还内置了许多分析函数,尤其是其特有的财务函数,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辅助功能对电子资料进行审计处理。电子表格的单元可以填写公式,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相应的计算,单元间可通过链接实现数
据的同步修改。电子表格以行(row)和列(column)构成。行和列的交点称为单元(cell),单元内可以包含数据,或公式(执行运算或逻辑分析的指令)。单元间可互相链接来实现同步修改。近年来,电子表格的功能也随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增强。
Excel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一种单一工具。可利用Excel辅助执行的审计工作有:利用Excel辅助审计程序表的编制,编制某些项目的审计表格,编制试算工作底稿与调整后会计报表,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进行分析性复核。利用Excel辅助审计,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灵活方便、实用有效的计算机审计技术。
四、数据提取技术与自动化工作底稿
在现代网络办公环境下,审计数据来源于网络化的数据服务器或其他大型机等,将这些数据提取到内部审计师个人机(PC)上,以便运用电子表格、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软件等完成数据的分析工作。这个过程就需要运用数据提取技术。数据提取的具体方法视具体系统而定,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通用审计软件的数据提取功能,定义所需的数据,然后把相应的数据复制到指定的PC机上;另一种数据提取的方法是利用ODBC(开放式数据互联)。数据提取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数据提取到个人机上避免占用大型机的运算数据,实现离线审计,从而获得高的效率和效益。但是运用数据提取技术将增加潜在的审计风险,因为通过提取过程,提取到的数据可能缺乏完整性和时效性,进而影响审计结论。
自动化工作底稿的功能有执行风险评估、审计进度安排、生成工作底稿和报告、追踪未解决的问题及其成本代价等工作,可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自动化工作底稿软件既可以基于现有的商业化应用套件(如Lotus Notes,MS Office等)实现,也可以采用专用的审计软件(如Auditor Assistant)。
五、结语
目前,计算机审计工具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对存贮在磁介质或光介质上的数据文件进行查询、抽样、复核、核对等,执行查账功能。随着计算机审计范围的扩展,仅具备查账功能是远远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要求的。可以预见,未来的计算机审计工具将由查账型向分析型方向发展,并有可能向审计专家系统发展。分析型审计软件是在对磁性数据文件内容进行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审计模型,对各种经济指标进行定量的计算、分析与评价;审计专家系统则是模拟审计专家在审计中所作的思维和推理,代替审计人员完成部分审计任务的计算机软件。无论是分析型软件还是审计专家型软件,都需要面临的一个趋势是: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计算机化财务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如何实现对新的审计线索的追踪将成为未来计算机审计工具需要考虑的内容。
未来计算机审计工具与技术的发展更加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传统记账方式下,可以从字迹上辨认出登记人,从而明确责任,但是计算机环境下只能提供统一模式的输出资料。没有记录人的笔迹,无法从记录上辨认登记人,审计线索的痕迹不容易追踪,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
由于计算机审计工具的智能化发展,审计对象也更多更复杂,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嵌入式审计模块的设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更加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超前和全局意识。
参考文献:
[1]北京兆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CIA研完中心:《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薛鹏:《如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实施有效的审计》,《工业会计》2002年第11期。
[3]韩庆兰:《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版。
[4]郁建国:《通过网络获得会计信息的几个问题研究》,《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第9期。
[5]Arens,Alvin A& Loebbecke,James K.Auditing:AnIntegrated Approach,New Jersey.Prentice-Hall,2000.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证据;质量控制
一、内部审计证据及其质量特征
内部审计证据始终贯穿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影响审计报告有效性、审计结果适当性的重要因素。《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以下简称《审计证据》)第二条对审计证据的定义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做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可见,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条件,是提出审计建议的重要依据,是据以形成审计报告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将直接影响到审计结论,从而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以及提出审计建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所以说,一定要深刻理解内部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审计证据》第五条中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同时,在第十三条中又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作好审计证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工作,保证已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着重强调了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要符合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一)充分性
充分性是审计证据数量上的标准。审计证据应该在数量上足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对于审计事项而言,充分的证据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证明力,以保证合理地推断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和建议,但是审计证据的数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审计人员应综合平衡取证成本与证据所能带来效益的关系。
(二)相关性
相关性是审计证据质量上的标准。审计证据必须和审计目标相关联,与审计事项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这样的证据所反映的内容才能支持特定审计事项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审计证据应与审计事项的某一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或与证实其他目标的证据相互印证,能产生联合证明力,与被审计事项无关的资料不能作为审计证据。
(三)可靠性
可靠性也是审计证据质量上的标准。审计证据应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只有反映审计事项实际情况的证据才能据此做出恰当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审计证据的种类不同,其可靠性程度也不一样,内部审计人员要根据审计证据的类型和来源等因素评价证据的可靠性。另外,审计证据的可靠性还与取证方法、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经验密切相关,取得审计证据应符合审计法规规定的相关程序。
二、内部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迟缓是审计证据质量控制薄弱的直接原因
具体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直接受制于企业内部审计的基础环境,而企业内部审计往往起步晚,基础薄弱。近年来,由于监管部门、市场的要求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处于架得高、喊得多,用得少的尴尬境地,很难被真正重视起来,这直接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迟缓,具有指导性的可操作规范及程序滞后于实务,作为较为微观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流程就更显薄弱,甚至是缺失。没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规范,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依靠专业自律、职业道德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内审准则中虽然对质量特征的“三性”进行了定义,但都是很宽泛的定义,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很难在实际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二)非标准化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是审计证据质量控制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在大型的企业集团内部,涉及的行业繁多,业务板块纵横交错,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难以实现,可以说,审计人员每到一个分支机构开展业务,都是一次个性化的审计或咨询服务,这与外部审计有着极大的不同,内部审计的源头应从业务出发,通过归纳、分类、分析和汇总,逐步归结到经济安全问题。所以,取得的审计证据更多的是业务数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例如在工程造价审计时,需要拥有较高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才能胜任,而在一个审计组中,具备此类专业的人员会很有限。面对庞大的工作量,可能会发生通过提高重要性标准来实现加快现场进度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抽样样本反映总体性质的代表性,使审计证据的质量下降。
(三)举证的审计证据类型及审计取证方式过于单一,是影响审计证据质量的又一诱因
《审计证据》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据审计目标获取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包括下列几种:(一)书面证据;(二)实物证据;(三)视听电子证据;(四)口头证据;(五)环境证据”。准则中对审计证据的类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务中却难以据之执行。审计人员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偏好审查财务账项,审计取证习惯于简单地对照法规及制度文件查找问题,对于其他搜集证据的方法,如录音、录相、拍照、计算机储存处理、专门机构及专门人员的鉴定结论及勘验笔录等取证方式,都较少采用或者根本没有使用,导致审计证据片面,说服力不够。造成在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时的依据仅来源于书面证据,而其他证据类型被认为缺乏证明力,如视听电子证据和口头证据等几乎难以作为审计证据出现。
(四)对审计证据发生效力的形式要求过高,是制约形成有效审计证据的瓶颈
《审计证据》第十二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如有必要,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如果证据提供者拒绝,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和日期,该证据依然可作为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审计实务中,对于书面审计证据的获取,尤其在签发工作底稿时,经常会遇到证据提供者拒绝签署意见及签章等现象,此时,如果该书面证据未经证据提供者签章将不会被用于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而该类问题往往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审计事项。审计人员为了从形式上的有效性获得实质的证明力,往往会和证据提供者进行反复的沟通、谈判,直到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作为有效的审计证据,这样,不仅耗费了时间和审计资源,而且也降低了审计证据的质量,从而影响审计效率及效果,并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
(五)具体的审计环境也会制约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水平
内部审计的客观环境也是影响审计证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被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并执行到位的情况下,审计证据一般都较容易获得,其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如果其内控环境较差,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大,而且审计证据的质量也会难以保证,有时会发生原始证据丢失,业务人员出具伪证的现象,为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做出审计结论带来了困难;其二,被审计单位是否配合也会间接影响审计证据的质量。有的被审单位认为内审就是来挑毛病、找问题、添麻烦的,甚至认为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有的人嘴上不说但心里却是这么想的,在配合审计工作时就会表现得不积极,或者是拖沓,甚至有抵触情绪。此时,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就会加大,造成无法取得适当的审计证据;其三,被审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影响到审计证据的质量。由于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所导致的错误或工作失误时,会给审计人员提供一种认为其舞弊的信号,但经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验证却得出了问题出自工作失误或一般错误的结论后,已经浪费了大量的审计资源,同时,也影响了获取其它有效审计证据的时间。
(六)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是限制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不均等,在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缺少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充分和过度的情况同时存在。现场取证过程中,会出现取得的审计证据数量众多,但与审计具体目标及审计事项缺乏关联,与要审计的主要问题相关性差,有时收集到很多无关的审计证据,甚至还产生重复和互相矛盾的材料,在进行归纳整理时很困难,无形中浪费了审计成本。例如,应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说明材料、需进行调查函证的审计事项,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一般性材料简单代替;需要由审计人员采用分析、复算、核对等方法取得的证明材料缺少必要的过程记录,只是对所反映的事项进行简单抄录,缺少取证经过,无计算依据及必要的说明;审计组成员自制的取证材料的格式也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规范,汇总的数据来源不清;有的审计证据要素不齐全,缺少发生事项的时间、地点、审计人员记录的时间及凭证编号等细节描述。
三、提高审计证据质量水平,加强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几点想法
(一)重视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应包含审计证据质量规范的内容,同时涵盖内部审计的全过程控制,只有加强全过程控制,才能提高审计项目的整体质量,使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形成一种自觉,从而提高取得证据的质量。一是要制订各种类型审计项目的操作流程、作业指南,制定相关的审计取证范围、审计证据内容和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用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取证行为,减少审计人员因经验不足带来的不必要的审计风险,从而达到控制审计项目质量的目的。二是要将审计部门内部制定的质量控制措施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有效发挥质量控制措施的作用。三是要建立必要的审计工作机制,促使需要多个专业协作配合的各项审计工作有序、规范进行。
(二)建立审计项目质量的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升审计项目管理水平
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审计证据质量的重要保证,为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应以追究责任的方式促使审计准则、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等相关规定落到实处。建立分级负责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明确各级相关责任人在审计取证、问题定性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责任。细化分解审计质量各项要求和责任,明确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追究形式,从而达到增强审计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目的。
(三)进一步贯彻落实准则中关于审计证据类型及产生效力的相关规定
适当拓宽审计证据的获取途径,逐步运用物证、言证、录音、录像等书面证据之外的证据类型,改善审计人员的取证环境,在保持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坚持应有的职业判断和原则,在证据提供者拒绝签章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将合法获取的审计证据,注明原因或相关说明后,作为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使用。
(四)审计过程中注重环境证据的收集,提高审计效率
环境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如企业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环境、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素质、法律法规、行业自律情况等。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和审计过程中应注重对被审计单位环境证据的收集,了解被审单位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相关符合性测试,据此判断审计详细测试范围和审计重要性水平,有效的环境证据不仅能够使所得出的审计结论更有说服力,还能大大节省审计成本,从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五)提高内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审计证据的总体质量
要求内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执业资格和业务水平,对进入内审机构的人员要严格把关。建立内审人员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制度,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自学,除了组织定期参加会计审计知识培训外,每年还要不定期安排审计人员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工程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培训,使审计人员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知识,了解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同时还要建立内审人员待遇和晋升制度,由于对内审人员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为保证内审队伍的稳定和不断发展壮大,就要制定政策保证内审人员待遇的提高不低于其他部门,晋升制度也要明确执行,从而加强内审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都取决于审计证据的质量,可以说,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是审计项目成败的一道生命线。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取证行为,减少审计人员因经验不足带来的审计取证不到位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审计证据的质量。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审计实务中,要切实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就不要想如何走捷径,更多要考虑的是如何加强管理,尤其对工作细节问题的研究和关注,每个步骤都要细思量、精打算,强化过程控制,通过提高内审人员的执行力,将制度、执行、控制和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规范,形成适用于实际、服务于实际的审计文化。只要夯实了基础,做足了功课,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003-4-12.
[2]陈志坚.审计证据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会计之友,2007(6).
[3]金华市审计局课题组.论审计证据质量控制[M].浙江金华: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95-97.
矩阵式审计组织形式,具有高效、灵活整合审计资源,强化信息流通和共享,易于建立内审部门的快速反应机制,统一审计处工作目标等诸多优点。将矩阵式管理运用到审计中来,适用于以下几种高校内部审计情形:
⒈大型的非常规审计项目。非常规审计项目通常具有大规模、重要性等特点,需要快速投入大量的审计资源,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矩阵式审计既可以满足其信息反馈速度快的要求,也可以满足其资源共享的需求。例如新校区建设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了做好新校区跟踪审计工作,我校审计处坚持“以我为主,借助外力,审管结合,确保质量”的工作思路;明确管理协调机制,一般性问题,根据学校授权,各负其责;疑难问题,通过与基建部门联席会议协商解决;重要事项,提交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决定。审计处派专人常驻施工现场,强化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人员的监督,加强组织协调;全体人员主动介入到新校区跟踪审计过程,参与招投标、合同谈判、厂家考察、合同履行检查等跟踪审计活动。紧紧围绕“三公、三控”(即“公平、公正、公开”,“招投标控制、合同控制、资金控制”)开展工作,及时提出了相关审计建议,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新校区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组织结构就是典型的矩阵式内部审计组织结构。
⒉审计项目间存在缺乏审计资源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项目时间紧、强度大、计划安排紧凑,很难在不同项目中灵活地调配人员和审计资源。这时就可以把审计人员和不同领域专家,以项目组形式指派到位,以项目组为单位对其进行领导和考核。高校基建工程主要服务于教学,普遍都会要求在秋季开学前投入使用。下半年施工单位才忙于编制竣工结算资料,经基建管理部门初步审核后报审计部门审计。这套程序下来该到年底了。所以每年年底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工作量非常大,这就需要聘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成立若干审计项目组,在处领导的统一安排下紧张、有序地开展审计工作。
⒊审计项目面对复杂和不确定环境时,适合应用矩阵式管理。面对复杂和不确定环境时,内部审计对协调与信息处理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灵活、有效地协调审计项目。如“小金库”的专项审计。“小金库”的设立,其性质属侵占、截留、私分国家和学校的收入,它的支配权实际上掌握在个别领导者手中,由于其隐蔽性和开支的随意性,形成了监督的死角、管理的“黑洞”,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高校财务管理秩序,造成国家资产的流失,也极易诱发违纪违法案件和消极腐败现象,并且纵容助长了不正当的职务消费,危害了党风党纪,败坏了社会风气,这是一个重要性问题。同时它又是一个复杂性的问题,它存在于各类学费的收取,学校资产的出租、出借,招标采购环节,包括仪器设备大宗物资、医药、图书等采购,工程建设以及校内上缴款项、利息收入等方面。为从根本上杜绝私设“小金库”行为,学校要成立治理“小金库”专项工作组,由审计处牵头,财务、纪检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监督检查机制。
二、矩阵式高校内部审计的开展方式
(一)矩阵式管理与传统的垂直式组织形式相结合。矩阵式结构在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中具有较大优势,因此适用于非常规的审计项目。这些审计项目要求审计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效率性、丰富的专业储备和专家经验。而审计处每年安排的常规项目,审计的内容和重点变化不大,都已经形成了稳定、规范的做法,更适合传统的审计组织形式:即审计处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报分管校领导批准后,各科室执行计划。将矩阵式审计与传统的直线式审计组织形式相结合,才能既做好常规审计项目的日常审计工作,也抓住校领导关注的问题的审计;既有强大的执行力和稳定性,也兼顾高效、灵活的应变能力。
(二)加强矩阵式项目组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跨部门各专业人才的协作以及审计项目组成员工作时间的合理调配,是矩阵式项目组高效运行的前提。项目成员可能同时从属于其他的审计项目,势必会出现时间冲突、工作优先级别难明确、沟通不畅等问题。因此建议审计处领导担任矩阵式项目组的总指挥,把控全局,处理跨多个职能部门及审计项目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项目成员在本项目中的时间及职责,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大数据;管理控制;内部审计信息化;IT审计
一、引言
时代变迁,社会组织不断变革,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在不断变化。当今社会IT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给传统职业带来发展机遇,内部审计的真正价值也要通过准确的定位和科学的发展路径才能真正发挥。
二、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内部审计从产生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内部审计发展史,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司会”,负责稽查考核收入支出。由于外部审计即民间审计的独立性优势,使得内部审计逐渐被外部化,以往检查账目的功能被外部审计全盘接手,但是内部审计又能继续存在,据劳伦斯•B•索耶分析是基于内部控制,外部审计不能完全满足管理层和治理层关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方面的需求,使得内部审计从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并在管理审计领域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基点。在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内部审计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同时,也是在IIA的倡导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正在普及,国际上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责已不太涉及财务审计。从内部审计功能的变迁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内部审计是基于委托理论产生的,因此其职能必须要满足委托人不断变化的需求,那么内被审计的发展是应该随波逐流还是有所重点呢?事实证明,内部审计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但却在实际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有明确要求,企业应当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应当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以强化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应当回归财务审计,同时又有所创新。内部审计的这种发展不是简单的还原,而是一种螺旋上升式的发展,在从“鉴证”向“评价”转化的过程中,突出审计的实时性、深入性,使公司的管理层和治理层能够了解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把内部审计提高到战略高度,从具体的审计事项中,挖掘出制度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控制作用。
三、内部审计的变革之路
IT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大爆炸,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对人类思维模式的改变,使人们在面对大量的数据时,增加了容错能力,改变以往求因果的直线思维,取而代之的是整合庞杂数据的相关性思维。同时,大数据颠覆了人们以往用样本推断总体的思维模式,通过先进的数据采集、分析,对事物全貌进行模拟式还原,更加真实、全面、系统、立体。对于内部审计来说,这个时代是最坏的时代,因为它加剧了工作量的倍增,也可以说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它让内部审计有了一个朝着管理本质发展的时机,不再局限于微观层面的看账、查账,而是真正的挖掘和评价组织内部深层次的问题。
1.转变观念。内部审计长期的微观性、就事论事的工作观念,扮以“找茬者”的尴尬身份,使得它在组织内部的地位不高,事实上,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的一个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在本质上应是和谐统一的,内部审计部门需从全局出发,以唇亡齿寒之态看待内部审计的意义,不仅是发现问题,或事后评价问题,而是采取积极防御的态度和增强免疫力的思路开展工作,发现被审计部门存在的问题后,能与问题部门一起分析产生原因、解决对策,收集他们对问题判断的依据,思维逻辑,以便为分析是否存在制度设计的问题,收集数据,最大限度的挖掘相关性。以平等共建的态度,以人为本的意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专业性”、“前瞻性”,成为审计对象值得信赖的、不可或缺的战斗伙伴,这些都需要从观念上革新,不是技术手段能够替代的。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给内部审计带来的宏观启示。
2.转变方式。信息化时代下,组织都在不同程度的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的高度数字化,使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很难实现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及时性的需求,为此,内部审计信息化成为必然。当然,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实际环境,有序进行。可以采用三步走战略:
2.1业务流程化:收集审计部门的数据,分类汇总,常规性问题固化处理,特殊性问题,灵活处理,以此提高效率。比如小额业务的审计,形成流程,关注异动;大额业务的相关问题,对业务数据库信息进行分析,从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环节进行测试分析。
2.2数据标准化:业务系统各自为战,导致数据之间差异性较大,提高了信息化程度,却降低了可共享性,因此应建立审计数据库,设立统一标准,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审计数据库与业务系统形成共享,既可以用来作为内部审计发现和分析问题的途径,也可以作为业务部门作决策的参考。例如通过对供应商的审查,建立优质供应商数据库,不仅可以预防关联方交易,而且可以在供应商中形成良性竞争,降低采购成本。
2.3审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形成集成,如果能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从全局角度出发,为内部审计预留接口,这是最理想的设计。但在实务中,信息化建设都意识不到审计信息系统对于整个系统的防御功能,这种缺乏项层设计的信息化建设,往往都是由于业务部门只顾自已业务的信息化,在信息化基础建设不到位的情况下,盲目利用IT产品,虽然在短期内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却留下了兼容性差的隐患,容易形成“信息孤岛”,这种情况是占多数的,所以只能采取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即以IT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为主导,从全局出发,兼顾局部,建立可对接各个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平台,使得业务系统的数据在这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交互,审计功能在大数据平台上筑起一道防线,最终实现实时监控的目的。
3.明确重心。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对于整个系统有效的管控,从微观的事项审计到信息系统有效性的审计,以风险评估、风险识别为重心,对信息系统从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员、信息流、运行规程等方面进行评估。即对IT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按照COSO框架,针对于IT内控的几个要素,进行风险识别,比如:控制环境中的IT治理架构是否科学合理,安全性问题,IT组织与职责的设置是否完整,有没有高效的IT决策机制,是否在顶层设计中考虑合规性问题。
在控制环节,是否有高效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类的、管理类的,技术类的不仅要考虑防火墙、防病毒,还有很重要的身份管理、权限管理,乃至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这种人为的因素往往是容易忽视,但却是事故率高发的环节。内部审计的变革给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发挥“专家”特长,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吸收新理念,尽管COSO有非常详细具体的标准,但是任何标准都存在一个契合度的问题,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就是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的变革,既不是边缘化的包治百病,也不是无关痛痒的摆设式存在,内部审计的发展路径是螺旋上升式的,从管理的本质上发挥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文硕.1996.世界审计史.[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赵学良.2011.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J]现代商贸工业(15):163—164.
[3]冯均科.2013.内部审计发展:边缘化还是回归?[J].审计研究(2):52-57.
[4]劳伦斯•B•索耶.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上)[M].汤云为等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5]张玉.2014.大数据驱动内部审计转型[J].审计月刊(11).
一、三E准则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一)三E准则主要内容体例三个准则有着相同的体例,规范的内容也基本相同,都含有总则、一般原则、审计的内容与方法、审计评价标准和审计报告等内容。在总则中,各自给出了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的含义以及三种审计的定义,并指出其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三E准则特点第一,三种审计都是以协助管理层改善管理,增加组织价值为最终目的。第二,明确了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三者的评价次序。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同时对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进行审查评价,并且应优先考虑效果性;也可以只对其中之一进行审计。但应关注与其他两种审计之间的联系。第三。在效果性审计中,提出既要考虑经济目标(如产值、收入、利润),也要考虑社会目标(如社会满意度、环保效应、社会责任等)。
三项具体准则的审计内容与方法中指出,除了运用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可运用数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标杆法等,在选择审计方法时应与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及审计评价标准相适应。采用审计评价标准时首先要注意评价组织已建立标准的适当性,如果没有现存的标准,则应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标准本身应具备适当性、先进性和动态性。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根据不同审计对象及目标,选择定性或定量的评价标准,或将二者适当结合。且三个准则都根据自身特点给出了适当的标准。
二、三E准则实施的意义
(一)可以使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日渐完善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一向注重内部审计准则的建设,从2003年6月首批公布并施行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10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开始,到目前已经颁布了27项具体准则,在三E准则颁布之前的具体准则,基本都属于对审计流程中具体环节做出的规范,而三E准则属于对内部审计宗旨的评价规范,更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
(二)体现了内部审计的宗旨,有利于发挥其作用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认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活动为宗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本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过程,协助组织实现各项经营目标。三E无疑是体现与衡量该宗旨的最好指标。我国的内部审计定义虽然没有指出内部审计的宗旨,但定义中所指出的审计目标与IIA中的基本一致,都是为了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三E准则的颁布将会使内部审计职能更加符合现代内部审计的趋势和要求,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三)从制度上落实了管理审计思想 自从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颁布了《政府的机制、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标准》将三E明确纳入政府审计以来,三E审计被国际审计界普遍认可与开始采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国际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还没有明确的条款约束三E审计,作为权威机构对此缺少规范,这显然不能满足国际上先进内部审计实践的需求。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对此的规定充分满足了实践需要,也体现出内部审计准则制定的发展方向。
三、三E准则实施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探索适合三E审计的审计模式 三E可以看作是管理审计目标的具体化。审计目标是一项审计项目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审计的发展史来看,不同的审计目标都有着相应的审计模式,如查错防弊采用的是账项审计模式,制度审计模式用来对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见,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侧重于防范风险,对于管理审计,则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审计模式。当前,应该积极探索,研究该种模式应具备要素的特点,即审计的范围、内容、所需证据类型、审计方法与技术手段,以及审计结论的表达方式和最终处理结果等,并用审计准则加以规范。
一、传统审计的局限性
传统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在此目的的引导下,传统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与人员素?|乃至审计方法对于信息化背景下新型审计要求的实现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不断实现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种巨大的局限性很难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被掩盖。反而,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将一步步脱离企业信息化发展,最终阻碍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1.组织结构局限性
在过去,传统审计是常常用于企业规模较小、资产数额较少的运营情况下。在企业规模较小、资产数额较少的企业,传统审计部门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所兼任。然而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与步伐的不断加深,有些大型企业为了规划IT部门的工作,率先的设立了IT部门内部任务的稽核人员,但这类稽核人员往往是简单的服务于公司内部业务,对公司业务的实施进行支持与保障,很少对公司整体进行审核。因此,传统审计在组织结构方面的较大局限性造就了今天传统审计难以适应信息时代。
2.人员素质局限性
此处强调的人员素质应当是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传统审计模式之下,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会计账目进行审计,因此往往只需要审计人员有一定的财务知识、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即可。但是在信息时代下,对于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IT知识、熟练操作OA系统。因此,在新型审计到来的今天,审计人员素质的局限性更加突出。
3.审计方法局限性
传统审计的方法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询问、观察、数据分析等。这些方法曾经运用于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各个方面。然而这些方法都是手工完成的。首先,在信息化的今天,一个企业审计内容可能涉及很大的数据库,这样传统的审计方法就很难在适应企业审计需要。其次,信息时代下企业乃至社会发展都是瞬息万变的,传统的审计耗时较大,往往审计工作的完成要历时好几个月,然而审计结果往往会影响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企业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等待传统审计下的结果呈现。
二、新型内部审计
1.我国新型内部审计概况
所谓新型内部审计就是指在信息时代下,内部审计顺应时代的改革成果。换句话说,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内部审计就是指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但在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尽管,国内当下大多企业发现了传统审计的弊端,也认识到采取新型审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没有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如何促进新型审计的普及运用成为众多企业的第一要务。
2.新型内部审计突破传统局限
新型内部审计就是要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审计的局限性实现新的发展。因此,从传统审计的局限性出发去探讨未来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将会事倍功半,加快新型审计工作模式的构建。
(1)加快新型审计部门的科学构建
由于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审计所在意的财务审计将趋于第二位,经营审计成为新型内部审计的重点。审计部门不在是附属部门,而他们将作为一个独立部门以全局的角度对企业经营发展提出规划意见。因此,传统审计下审计部门的附属形式已经不适用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内部审计的运用,科学建立新型的审计部门,可以使得审计工作事半功倍。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2)加快新型审计人才培养
在传统审计时代,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比较单一。而在新型审计模式之下,对审计工作者就要有新的要求。在新型审计模式下的工作人员往往除了具备基础的财务知识外,更要掌握适当的IT技术,可以在审计过程中独立使用IT系统等。然而,要做好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加快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特别是,近些年市场经济下企业发展竞争异常激烈。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企业也时常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审计任务越发的复杂多样,迫切的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开拓精神强的新型审计人才。
(3)加快新型审计技术的普及
正如上面所说,传统的审计是在财务方面进行,而新型审计将涉及更多经营方面,因此审计内容的增多也将会影响到新型审计方式的转变。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型审计,采用的审计技术突破了原有简单的人为统计学,向着IT技术方面不断发展。因此,通过开发和普及行之有效的审计软件将会促进新型内部审计的普及与运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环境;审计技能;观念意识
一、现代内部审计的涵义
来自国家内部审计协会(CIIA)《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定义:“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计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来促使目标的实现。”来自国家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定义:“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来自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成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该定义以帮助组织增加价值为目标,以关注组织风险为主线,以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组织治理为内部审计业务的三大领域。这表明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发挥增加组织价值和提高组织效率的作用。
二、现代内部审计的特点
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已经不仅仅是事后的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审计,其职能也不仅仅是提供保证服务;而是向事中审计、事后审计发展,其职能更侧重于监督、评价和咨询。并且,高质量的企业内部审计总是把经营审计放在财务审计之上。
根据《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所体现的观点,“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管理审计,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
2.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整体价值的提高,具有增值作用。
3.内部审计遵循成本与效益原则。
4.内部审计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
内部审计的内容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按业务内容可将其分为:经营审计、绩效审计、质量审计、合同审计、安全审计、保密审计、财务审计、IT信息系统审计、合规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正是因为内部审计具有上述的广泛性和全面性的特点,所以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一个集体应该具备开展审计业务所需的知识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其他能力;如果内部审计人缺乏从事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或经验,可以通过职业培训、后续教育,或通过实践锻炼得以提升。
三、“十二五”审计发展规划提出的信息化要求
加大对国家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审计力度,建立和完善电子审计体系;深入总结审计实践经验,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审计方式和方法。
以数字化为基础,创新计算机审计的形式和内容,总结推广数字化审计模式,探索形成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审计方式。大力推进电子审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以审计业务信息化和审计管理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审计信息化系统。
提高审计业务信息化水平。完善并推广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积极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组织开展对重要单位的联网审计;积极探索统一组织项目、联网跟踪等审计组织方式。提高审计管理数字化水平,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管理方式。
整合审计资源,实现联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审计业务协同,提升审计资源的配置效率。发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的作用,统筹安排相关审计工。
四、信息化与审计人员应具备的新技能
信息化数据处理环境下,审计对象的经济业务运作方式、控制措施及作为审计线索和审计证据的财务、非财务数据,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信息化数据处理方面的知识。为适应信息化环境的需要,应当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通常,现代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
一是全面运用信息系统办公的能力。特别是能掌握应当掌握常用的财务软件,如: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等,打开被审计单位数据库;能把数据下载到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并转换成为审计人员可阅读的数据格式。
二是精通使用审计业务软件能力。审计人员应掌握通用软件或专用审计业务软件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能力。
三是运用联网审计能力,审计人员应具备在审计现场搭建联网审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化审计、应用信息化手段对资金实现过程化的相对实时的监控能力,并能发现和排除常见的软件、硬件故障。
四是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能力。培养审计人员懂得信息系统审计程序、信息技术治理、系统和基础建设生命周期管理、IT服务支持、信息资产的保护、灾难恢复和业务持续能力。
信息化环境下,业务处理过程包括了人员手工处理、计算机系统处理、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处理,内部控制的重点变成了人及其处理的业务、人机交互处理过程、计算机系统业务处理过程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传递过程,内部控制的重点和环节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应做到一般控制审查和应用控制审查相结合;只有对系统的内部控制实施审计,才能了解内部控制运行状况并确定后续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审计程序的范围。
五、新时期审计人员应具有的新意识或新观念
一是树立服务理念。服务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始终树立服务理念,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和助手,发挥建设性作用。
【摘要】
目的:探索局部应用IL10基因与慢病毒重组载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SNHL)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纯化同种内耳抗原免疫豚鼠,造成ASNHL动物模型,再将重组载体分别经鼓阶、内淋巴囊和圆窗龛局部注射或渗透,观察听觉功能和内耳病理形态学变化,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了解慢病毒转染和基因产物在内耳的分布。结果:治疗前后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局部基因治疗后均降低;治疗后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病毒主要转染部位是血管纹、Corti器、蜗轴小血管周围及其内淋巴囊等处。基因产物表达部位与转染部位基本相同。结论:重组载体经不同途径均可转导入内耳,并在内耳表达基因产物,对ASNHL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 基因治疗; 慢病毒载体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ransferring recombinant replicationdefective lentiviral vector of interleukin IL10 gene with GFP marked into inner ear for locally treating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SNHL) in guinea pig.Methods:Guinea pigs were immunized with 58 kD purified conspecific inner ear antigen and caused animal models of autoimmu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ith recombinant therapeutic gene vectors injecting into inner ear through three approaches(tympanic scale,endolymphatic sac and round window membrane) for therapy of ASNHL.Before and after gene therapy(7 days),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thresholds were determined,and tissue paraffin sections of temporal bone was made and observed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Immunofluorescence and enzyme immunohistochemistry tests was made for detecting lentiviral transfection and gene product expression.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mean threshold of ABR Ⅲ wave in experimental A,B,C groups lowered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contrasting between these group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entriviras carring purpose gene mainly transferred the psalterial cord,cortiorgan,cochlear axis,vessels and endolymphatic sac,etc. Expressing parts of gene product and thansfering parts were generally the same.Conclusion:Recombinant replication defective lentiviral vector can transfer into inner ear through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generate gene product,and shows therapeutic effect to ASNHL.
[Key words] autoimmunity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gene therapy; lentiviral vector
1979年McCabe通过对部分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临床观察[1],首先提出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这一概念(autoimmu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SNHL),之后许多相关专家和学者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现已证实,ASNHL是一种临床疾病实体。作为目前极少数可以获得有效治疗的感音神经性聋(SNHL)之一,对其进一步研究工作已成为耳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自1996年基因治疗应用于内耳,基因疗法被认为是未来治疗听力障碍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2-3]。目前ASNHL治疗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虽然有效,但需应用较长的时间,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部分患者听力改善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用药疗效甚微。基因治疗具有一次注射、长期有效的特点,而且内耳解剖结构特点非常适合进行局部基因治疗。本项目组在前期实验研究中已采用腺病毒与白介素10(IL10)和Fasl基因构建重组载体,对ASNHL模型动物进行试验性治疗,证实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4]。本次实验采用IL10基因与慢病毒构建重组载体,经不同途径导入内耳,旨在进一步证实局部应用免疫调节基因对ASNHL的治疗效果以及不同导入途径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探索一种高效、安全和简便的ASNHL内耳局部基因治疗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择白毛、红眼、健康、3月龄豚鼠(雌雄不限),体重250~300 g,耳廓反射正常,耳镜检查排除中耳疾患。所用动物由南京市青龙山实验动物繁殖场提供。
1.2 纯化内耳抗原(purified inner ear antigen,PIEAg)的制备
将豚鼠清醒断头,取出听泡,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膜迷路组织[包括基底膜、螺旋韧带、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去除耳石器)],置于0.1 mol·L-1 pH 7.4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经研磨、冻溶、超声粉碎、匀浆、离心(1 000 r·min-1,5 min)后取上清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含量[5]。采用非变性凝胶电泳进行蛋白分离,参照标准蛋白,切取58 kD条带[6]。将膜迷路组织粉碎、匀浆,制成纯化内耳抗原备用。
1.3 ASNHL动物模型制备
将80只豚鼠采用PIEAg免疫。首次将PIEAg凝胶匀浆液0.2 ml与等量完全弗氏佐剂(Sigma公司,美国)乳化后,注射于豚鼠右后足垫和背部多点皮下,以后每隔2周,采用首次抗原用量的一半与等量不完全弗氏佐剂注射,作为强化免疫,共2次[7]。
末次免疫后2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Ⅲ波阈值升高(以免疫前全部动物均值加2倍标准差作为判断标准)并出现针对PIEAg特异性抗体(ELISA法,波长490 nm A值,以免疫前全部动物均值加2倍标准差作为判断标准)的豚鼠被判断为ASNHL模型动物。本组建模成功36只。
1.4 实验分组
36只ASNHL模型动物按配对设计分成6组:实验组分A、B、C亚组,对照组分D、E、F亚组,每组6只。全部动物手术操作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麻醉方法为3%的戊巴比妥钠30 mg·kg-1腹腔注射。手术过程实行无菌操作。
A组采用鼓阶内注射法:在右耳廓后上方1.5~2 cm弧形切口,暴露听泡。用微型电钻在听泡上钻一直径约0.5 cm的圆孔,暴露耳蜗底转。用针尖轻轻磨薄耳蜗鼓阶侧壁的骨壁,钻一针尖大小的孔,用微推进器将小儿头皮针的针尖(针尖斜面已打磨变小)刺穿骨膜及螺旋韧带,插入鼓阶,深度不超过1 mm,先抽取少量(约10 μl)的外淋巴液,再通过微量注射泵缓慢(以 0.75 μl·min-1的速率匀速注入5 μl)注入治疗基因。完毕后,退出针头,迅速用骨蜡封闭小孔,以防止外淋巴液和治疗基因流出。抗生素冲洗中耳腔3次,部分局部放置氧氟沙星明胶海绵预防感染。再用明胶海绵和骨蜡封闭听泡骨孔。然后逐层缝合切口。
B组采用圆窗龛局部置药法:手术方法同上,暴露听泡腔后,看清圆窗龛,把浸有携带目的基因慢病毒载体液(40 μl)的明胶海绵贴放在圆窗龛局部。
C组采用内淋巴囊注射法:经内淋巴囊途径注入治疗基因。豚鼠麻醉后,耳廓后上方皮肤切口,分离皮下和肌肉,暴露枕骨后面,采用枕骨后凹进路,切削钻头磨开枕骨的颅骨后凹骨质,分离和推开硬脑膜和乙状窦,暴露内淋巴囊,内淋巴囊部位注入5 μl慢病毒载体液。骨蜡填充骨质缺损,充分止血后缝合皮肤。
D、E、F为模拟手术对照组,均注入PBS。操作方法:D组同A组,E组同B组,F组同C组。
1.5 观察指标
1.5.1 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
分别于免疫前、末次免疫后2周和慢病毒载体液局部注射治疗后2周心脏采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针对PIEAg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方法为分别采用100 μg·ml-1 PIEAg凝胶匀浆液100 μl·孔-1包被ELISA板,4 ℃过夜,PBSTween20洗板3次,每次5 min,分别加入用PBS 1∶10稀释的各相应组受试动物血清,100 μl·孔-1,封闭,37 ℃下孵育2 h,洗涤同前;加入1∶2 000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山羊抗豚鼠IgG(Sigma公司,美国)多克隆抗体,100 μl·孔-1,37 ℃孵育1 h,PBSTween20洗板;以TMB为底物37 ℃显色10 min,用2 mol·L-1 H2SO4终止反应,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490 nm波长吸光度(A)值。
1.5.2 ABR测试
分别于免疫前、末次免疫后2周和基因治疗后采用电反应测听系统行ABR测试。方法为用1%的戊巴比妥钠(30 mg·kg-1)予豚鼠腹腔注射进行全麻,置隔声屏蔽室内,采用针形电极插入豚鼠头顶冠状缝与矢状缝交界处作为测试电极,参考电极置于耳廓后方靠近乳突尖,接地电极置于对测乳突,采用click作为刺激声信号,刺激重复率为11次·s-1,带通滤波为100~3 000 Hz,叠加2 048次,记录各波反应阈值、潜伏期和波幅。
1.5.3 内耳火棉胶切片光镜观察
豚鼠末次听觉电生理检查后,每组各取豚鼠2只,立即断头,取出双侧颞骨,修整后浸泡福尔马林固定24 h,10%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 ticacid,EDTA)脱钙,浸泡硫酸锂24 h(防止组织膨胀),逐级酒精脱水和浸胶,火棉胶定向包埋和修块后,水平切片机切片(片厚20~25 μm),每一耳蜗取靠近蜗轴的3张切片,保存于70%酒精,HE染色后光镜观察[9-10]。
1.5.4 免疫组织化学试验
于末次听觉测试后,各组取豚鼠4只,麻醉、断头,迅速取颞骨,打开听泡,放置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用针挑开圆窗,在蜗尖钻一小孔,快速灌注数次,固定12 h,采用EDTA脱钙7~10 d,修剪后流水冲洗1~2 h,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定向包埋。行耳蜗中轴切片,片厚5 μm。
(1) 酶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每组各2只动物,取切片,用胰酶(0.2%)修复抗原,正常山羊血清封闭10 min,加PBS稀释的一抗(兔抗鼠IL10,),4 ℃过夜,PBS洗5 min,共3次,加入二抗(辣根酶标记的山羊抗兔IgG),37 ℃孵育30 min,PBS洗5 min,共3次,DAB染色,封片剂封片,光学显微镜观察摄片。以上试剂购买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 荧光组织化学法:每组各取2只动物的颞骨蜡块,行耳蜗中轴切片,片厚5 μm,漂片、捞片、粘片后常规脱蜡至水,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摄片。
1.6 统计学处理
经正态性检验,各组血清中PIEAg的特异性抗体水平(A值)、ABR Ⅲ波阈值的结果符合正态分布,所得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2.1 特异性免疫反应试验结果
见表1。表1 免疫前后及基因治疗后各组血清中PIEAg特异性抗体水平(略)
结果显示:与免疫前相比,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免疫后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5)。免疫前和免疫后的各组间比较,PIE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5)。各组治疗后与免疫后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配对t检验,P>0.05)。
2.2 听觉功能
见表2。表2 各组免疫前后及局部治疗后右耳ABR Ⅲ波阈值(dB,peSPL)(略)
与免疫前相比,免疫后各组ABR平均阈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与内耳抗原免疫后相比,实验A组、B组和C组内耳局部基因治疗后ABR平均阈值降低,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A组、B组、C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对照组内耳局部给药前后比较,ABR平均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各组内同期左右耳比较,ABR平均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以各组免疫后的ABR平均阈值减2倍标准差作为判断听觉功能改善标准,实验A组有4耳、B组有3耳、C组有2耳(均为慢病毒载体注射耳)听觉功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7%(4耳/6耳)、50%(3耳/6耳)、33%(2耳/6耳);对照组内耳局部给药后,未发现有明显听力功能提高。
2.3 内耳光镜观察结果
见图1~3。各对照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膜迷路积水(图1A,图1B),螺旋神经节和蜗轴小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听损耳还可见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图1C)。
2.4 免疫组织化学试验
2.4.1 免疫荧光试验
荧光显微镜观察,实验A组和B组荧光主要显示部位基本一致(A组: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器、螺旋神经节、蜗轴小血管周围;B组:螺旋神经节、螺旋韧带、Corti器、血管纹,蜗轴小血管周围前庭膜);C组荧光主要显示部位为内淋巴囊、内淋巴管、前庭囊斑、壶腹嵴等处。对照组均未见明显荧光积聚。
2.4.2 酶免疫组织化学
酶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显示各组实验耳基因产物表达部位:A组为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器、螺旋神经节、蜗轴小血管周围;B组为螺旋神经节、螺旋韧带、Corti器、血管纹,蜗轴小血管周围前庭膜等处;C组为内淋巴囊、内淋巴管、前庭囊斑、壶腹嵴等处。
3 讨论
目前临床ASNHL患者几乎均采用传统自身免疫病治疗方法,即采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1],虽然疗效较快、较好,但该类药物毒副作用多,而且还存在停药后复发率较高等问题。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基因治疗具有高效性和靶向性、一次注射长期发挥疗效等优点。内耳的解剖特征,即存在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腔隙,非常适合局部注射和基因治疗。现有的研究表明,基因治疗在听力损伤和平衡障碍的治疗方面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目前内耳基因治疗正从试验可行性研究转向内耳安全导入的探索上。
随着对疾病分子机制认识的加深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可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两类[12]。慢病毒载体与简单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相比,具有可感染分裂细胞及非分裂细胞、容纳外源性目的基因片段大,目的基因表达时间长、不易诱发宿主免疫反应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基因治疗中载体研究的热点,在基因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载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决定安全有效基因治疗的一个主要因素,耳蜗基因治疗必需确保转染基因精确、有效定位于靶器官,以提高转染效率,降低易变性。目前介导病毒载体进入耳蜗的方法有耳蜗切开、通过圆窗注人、耳蜗底回钻孔注入、内淋巴囊注入[13]、微渗透泵和通过脑脊液[14]等不同的进路。理想的导入模式是载体能均匀地分布到内耳各个部位并转染特异性细胞。
本项目设计利用内耳解剖特点和慢病毒载体的诸多优势,采用慢病毒与免疫调查基因构建重组载体内耳局部给药。同时考虑到由于耳蜗位置深在,结构复杂,采用了圆窗龛局部给药这一较为便捷、安全和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给药途径,探讨重组基因载体经圆窗膜渗透和导入内耳的实际疗效,并与内耳直接注射和经内淋巴囊注射给药疗效的对比分析,了解其应用价值和意义。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纯化豚鼠内耳组织58kD抗原免疫豚鼠,可成功制作ASNHL的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证实,3种给药途径(中耳腔给药经圆窗膜渗透、鼓阶内注射和内淋巴囊局部注射)均可将携带IL10的慢病毒载体转导入内耳,并在内耳表达基因产物(IL10)。听觉功能试验结果证实,3种给药途径均可有效改善豚鼠的听力,手术本身并不明显影响听力。鼓阶和圆窗途径转染部位相似。圆窗途径组织损伤轻,能保持耳蜗的自然解剖结构。内淋巴囊接种载体到达范围广,可有效地转染经鼓阶不易达到的部位,该途径可能具有较特殊的应用价值,但操作较为复杂。鉴于鼓阶途径有损伤听力的风险,而中耳腔圆窗途径治疗因其简单易行,故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MCCABE B F.Autoimmu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79,88(5 Pt 1):585589.
[2]LALWANI A K,Walsh B J,Reilly P G,et al.Development of in vivo gene therapy for hearing disorders:introduction of adenoassociated virus into the guinea pig[J].Gene Ther,1996,3(7):58892.
[3]RAPHAEL Y,FRISANCHO J C,ROESSLER B J.Adenoviralmediated gene transfer into guinea pig cochlear cells in vivo[J].Neurosci Lett,1996,207(2):13741.
[4]蔡文君,谭长强.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2):7984.
[5]陆玲,谭长强.致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主要内耳抗原成份分析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8):596600.
[6]李玉瑾,谭长强.纯化内耳组织抗原免疫致豚鼠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的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3):157162.
[7]谭长强.特异性体液转移免疫致豚鼠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5):327332.
[8]TAN C Q,DONG W D,GUO L,et al.Auditory function in women with autoimmune inner ear diseases and their offspring[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09,73(12):17021711.
[9]谭长强,周红,卜行宽,等.同种内耳抗原免疫致聋豚鼠的子代内耳生理功能和病理形态学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1):2226.
[10]谭长强,董伟达,陆玲.同种内耳抗原免疫孕豚鼠所产子鼠听觉损伤程度与母鼠特异性免疫反应水平相关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6):397402.
[11]MCCABE B F.Autoimmune inner disease[M]//PAPARELLA M M,MEYERHOFF W L.Clinical Otology.Baltimore:William′s &Wilkins,1983:137.
[12]李永团,董频.基因转移在内耳的应用进展[J].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3,17(3):180183.
《中国总会计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建筑”的基本情况。
郭成林: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实际控制人的大盘蓝筹股,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发起,于2007年12月10日正式创立,并于2009年7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中国建筑传承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全部资产和企业文化。主营业务涉及房屋建筑工程、国际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以及设计勘察五大领域。2015年新签合同额16000多亿元,在中央所属企业中排名第四位,利润排在第六位,“世界500强”排名37位。下辖30多家企业,大约24万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公司劳务的农民工有150万,业内号称中国建筑带动150万个家庭致富奔小康。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始于1983年,由最初的审计部慢慢演化到今天的审计局。审计局编制是23人,是公司总部最大的一个职能部门,至2015年底全系统审计人员约600人。2012年,中国建筑荣获“风险管理与内控审计”内部审计领军企业;2014年审计局(监事会办公室)获2011-2013年度“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2015年《资产质量审计》荣获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评选的“百佳案例”。
《中国总会计师》:作为“中国建筑”审计局局长,请您谈谈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郭成林:内部审计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及专业优势,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参与者与独立观察者的角色,并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具体来讲,内部审计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效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一是开展战略审计,促进公司战略目标落地。通过对公司战略制定、目标分解、资源配置、机制保障等审计,及时反映战略执行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保障战略目标实现;二是以公司业务流程为切入点,开展管理流程审计,促进公司内控及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通过管理流程审计,如总部职能划分和协同、投资效果与财务资源配置,建造合同业财衔接、项目全周期管理等,检索跨部门、环节间的低效率和低效益问题,实现提质增效;三是助力公司风险管理,维护股东等相关者的利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预判方面的能力和作用,积极督促公司抓好催收清欠、客户履约、投资回款等重大风险以及新业务风险管控,促进公司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稳健发展;四是改善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保障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公司治理作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安排,最终必然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而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能够独立的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效果,促进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五是强化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依托业务优势,进一步优化大监督体系的运行机制,强化监督协同和问责机制,帮助公司优化治理结构。
《中国总会计师》:您曾提出在“中国建筑”系统内部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这种设置方式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郭成林:优势之一,实现重点业务和高风险领域审计的全覆盖。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坚持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识别问题多发领域和重大风险事项,深入开展专项管理审计,揭示问题,防范风险。一对重点业务实行审计全覆盖。工程招投标、劳务分包、物资采购、材料管理、工程结算、资金收付、固定资产投资、安全生产费用等重点业务,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审计一次。二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审计全覆盖。当年完成的投资项目(房地产项目、基础设施和房建工程PPP项目、融投资建造项目、融投资带动总承包项目和城镇综合建设项目等),纳入当年或次年审计计划安排实施;过程实施的项目,要及时跟踪投资风险,对投资收益预期偏差较大,及存在重大履约、回款风险的项目,必须开展过程审计。三对重点工程项目实行审计全覆盖。当年竣工结算的工程项目纳入当年或次年审计计划安排实施,过程垫资、预期亏损或目标责任难以落实的项目,以及“小、远、散”项目,必须开展过程审计。四对高风险领域实行审计全覆盖。表外融资、新业务、小远散单位、海外分支机构等高风险业务和领域,高度关注、统筹安排,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审计一次。
优势之二,实现领导干部及关键岗位负责人权力监督全覆盖。今后,审计要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审计重点、审计期间、审计问责的全覆盖,所有承担考核指标的经营实体、掌握重要资源、资产和进行重大资本运作的部门和岗位,都要纳入审计范围,全面实现权力行使的有效约束。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子公司/分公司,财务资金、结算中心、物资采购、分供方选择、工程结算付款等领导及负责人。原则上,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负责人离任必审,任期超过三年,需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最长不超过五年。
优势之三,实现审计威慑全覆盖。审计“全覆盖”,不仅要查出问题、惩治腐败、整改问题,更要注重审计影响力建设,形成审计警钟常在、问责有力的舆情氛围。一通过“大监督”平台体制机制,协调多部门整改联动,形成监督合力。二建立多层次的审计汇报、通报机制,促进审计成果运用。重大审计项目和重要审计结果,向党组(党委会)、董常会、总常会报告;年度审计结果和重要审计情况,建立日常报告和通报机制,增强审计效果。三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体系,确保监督工作权威性。提高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问责力度,联合多部门、建立多层次的整改机制和问责体系,增强审计威慑力。
《中国总会计师》:“中国建筑”的下属机构较多,如何推进全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
郭成林:第一,建立兼职审计专家库,充实审计力量,改善团队结构。2015年末,全系统共聘请350名兼职审计专家,其中公司总部聘请兼职审计专家118名,二级单位聘请兼职审计专家228名,并积极组织兼职审计专家参与审计项目实施,发挥其专业特长。兼职审计专家库的建立,有效缓解了全覆盖要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增加了审计增值服务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同时也为公司搭建了培养具备全局意识、合规意识的干部人才锻炼平台。
第二,加强资源调配,推行审计项目联动,强化业务协同,提升一体化工作效果。2015年,审计局抽调系统审计人员近200人次。5年来,审计局累计抽调系统审计人员2,000人次。在审计项目联动过程中,审计局侧重审计理念、审计思路、职业态度、工作方式引领,被抽调人员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和经验特长,以此作为有益补充。
第三,建设审计信息系统,助推审计工作跨越式发展。中国建筑将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审计工作新的转型。公司于2012年完成了审计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并在2013年实现业务上线运行,集审计管理、在线作业、监控预警三大平台为一体,实现了审计业务集中管控、标准化流程作业、多数据源采集与利用等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作业方式。
第四,以标准化建设引领审计规范,确保审计工作高质高效。中国建筑积极推进审计业务标准化,统一操作标准、规范审计行为,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保障了工程质量,审计独立性和审计地位不断提高,为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围绕内部审计转型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二是围绕审计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内部审计工作规则。三是制定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分支机构绩效审计、房地产项目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等各类专项审计工作制度,明确审计范围、权限、审计评价内容、审计频率、审计报告框架等内容,统一同一类型审计项目的工作要求,保证审计覆盖。四是统一审计问题的认定标准。
《中国总会计师》:近年来“中国建筑”在内部审计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郭成林:“十二五”期间,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公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工作重心,积极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从体制改革、业务转型、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全面提升审计价值,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第一,坚持科学审计理念,深刻把握审计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和认识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是企业监督体系中的核心支持力量,在此基础上对审计工作的长远目标和现实任务进行精心谋划,并加大推动力度,有效提升了工作层面。
第二,完成审计体制改革,构建一体化工作体系。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把原来的三级审计体制变成了二级审计管理体制。2011年中建四局率先实施审计集中,至2014年,历经三年完成所属11家单位两级审计体制改革,审计资源从分散作战转向集团化运作,审计目标与公司战略充分融合,从根本上提升了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
第三,融入管理核心,提升审计价值。密切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和运营风险,开展营销质量、应收账款、资产质量、带息负债等专项审计,帮助公司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海外业务、基础设施、投资业务专项审计等,服务公司战略结构调整和风险管控;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干部监管;持续开展内控测试,提升公司资本市场地位。
第四,建立有效的审计职业发展通道及激励机制。设立“首席专家级审计师”、“专家级审计师”等专业序列,对应总部部门“副局级”、“助理总经理”职级,拓宽审计职业发展空间。推动建立审计与财务、合约商务、物资、工程管理等关键岗位的互动交流机制,为公司后备干部培养合规和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审计系统的培训教育机制,通过多渠道的后续教育和培训,把专业理论、方法技能和专业价值观的塑造与培育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复合型实战型专门人才。
第五,建设审计信息系统,实现在线审计、远程审计,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公司于2013年实现审计信息系统上线运行,2014年新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模块,以信息化手段增强审计效果,从根本上改变了审计作业方式,实现了业务集中管控和标准化流程作业。
第六,联合审计、监察、人事和其他相关的业务部门,建立以审计为核心的“监督委员会”平台,促进监督成果共享。公司总部及14家二级单位建立了监督委员会平台,在协调监督资源、促进监督成果共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总会计师》:请您谈谈“中国建筑”内部审计工作的未来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