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23:04:01
导语:在小组挑战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分式;四则混合运算能力,方法;兴趣
一、前言
分式四则混合运算是整式运算、因式分解和分式运算的综合运用,由于运用了较多的基础知识,运算步骤增多,解题方法、技巧灵活多样,又容易产生符号和运算方面的错误。所以,对学生来说,学好这部分内容比较困难。而且从题目形式来看,就会给人一种“繁”的感觉,这就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一见分式运算就“烦”的障碍。因此找出一种良策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关,以至于对分式运算产生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目的
1.至少要让80%的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进行各种关于四则常规题目的计算,至少50%的学生能灵活掌握一些带有技巧性、综合性更强的提高题的计算。(常规题指教材上的练习题、复习题A组题以及难度相近的其它练习题。提高题指教材B组题以及其它资料上的部分竞赛题)。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继续学习解分式方程、二次根式,以及函数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这次研究,培养“学”的管理能力,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竞争品质。
三、研究过程
1.面向全体学生,交给轻松易记的解题方法
主要是从简短的口诀的形式让学生边练边记,达到逐步熟练的过程。比如做常规题时:“看分式,像分数,O不能用来做分母;乘除加减在一起,都以因式分解为前提;乘除法最好做,约分完毕把关过;加减法,别糊涂,重要找对最简公分母。”在练习提高题时,由于不同的题目有着不同的技巧,基础不好的学生不愿动脑,有的优生不愿动手。使得难点不易突破。
2.专对少数学生,培养学
这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分几个小步骤进行。
第一步:合理分组
编排小组座位时,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男、女生均衡搭配,成绩优劣均衡搭配。
第二步:精选组长
每个小组预选出成绩好的学生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进行学习,由老师(主要指李建容老师、杨杰老师)教给他们讲题的方法。选定题目后,学习三次。然后每人出一道题目,看谁模仿老师的方法最像。或者逻辑相对严密一些,思路相对明确一些,让其他学生容易理解一些。最后确定出八位优胜者,每组安排一个定为本组的学,作好老师的小助手。
第三步:培训组长
学每两个星期参加一次培训,或者接受老师的考查。
3.根据题目难易,分层布置任务
教给再好的解题法则,都不如学生动手一练,特别是对我校那种基础不好的学生。计算题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我们采用了“每晚五常规题,每午一提高题”的原则。“每晚五常规题”是要求全体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练习5道常规题(2道关于因式分解的题目,3道关于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题目由组长选择或者由自己选择。每天5道题整学期天天如此,即使是学习几何知识的时间或放假时也不间断。“每午一提高题”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中午,由老师选定一道加深题板书于黑板。中午休息时间,由学互相讨论后,各自带领自己的小组成员,给他们讲解此题,让他们会做。
4.采用多种手段,检查练习效果
(1)学每天早上到校后的第一件事,检查本组成员的头一天常规题。将每个组员的5道题中任挑一道来批改,如果这一道题对就算过关,如果这道没对,则这个组员重新练习5道。那么当天他就得练习10道题。学的作业就由老师批改。这不仅大大减轻了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而且训练组长的多方面能力。
(2)“每午一提高题”由组长教给组员后,老师不定期得抽一组员来检查。如果组员会做,代表全组当天作业过关,若组员不会做,则惩罚此组成员当天多练一道题。这就迫使全组成员互相协作,团结就是力量,“优帮差”在这里能得到实质性的体现。经过长期观察,有四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特别积极,甚至号召组员“用最短时间吃午饭,争取最早到教室。”对“当日一题”进行商讨学习。那劲头真让人感到欣慰。
(3)一周一次课堂测验。一次检测只做五道题,鼓励又对又快的小组组员。
5.尽可能创造机会,提倡积极竞争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观察、测试。我们发现,前几名的同学通常都是女生。全班男女生人数比例大约是3:2,在其他知识点竞赛上,优胜者中男女比较平衡,显然在做计算题时出现这种情况不正常。于是我们通过多方面调查,男生多为粗心,或者惰性思想较重,没有检查的好习惯。正好遇上11月份学校要求办关于“学习专栏”的板报。为了鼓舞男生的士气,以及带动全班同学良好的竞争意识,获得积极的竞争形势,使全班男女生协调发展。我们确定本次板报主题“挑战――应战”,“挑战书”由女生们推荐代表周玲写,并且板书在黑板专栏的右边,大致内容:立场坚定表明在以后的各种竞赛中向全体男同胞挑战。最后咄咄逼人的写道:“你们敢接招吗?”挑战书写完毕,全体男生哗然,反应非常激烈,立刻推选数学科代表:“税旭,出击,出击!”这平时默不做声的男孩也不谦虚,马上写下草稿,并大声读起来,询问自己的同伴:“这个应战书行吗?”于是相当犀利的表明要再树男儿雄风的应战书也赫然展示于刊头的左边。这期板报就这样一改往日沉寂的情景,每当走进教室,学生们看到就会泛起一阵激动,这次板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发挥它的魅力。
四、研究效果,较为满意
通过上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全班A卷平均分为88.7分,B卷平均分31.5分。而且本期学习代数、二次根式的运算这一章,仍然沿袭上期的研究方法。
五、研究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很多学生在计算中大量出错、甚至优生也在计算题上出错,这是最让教师气恼的事。随后,学生受到的是一顿严厉的批评或者是严厉的惩罚。批评也好、惩罚也罢,下次考试未必会改变这种局面。通过这次研究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以满腔的热忱帮助他们、同时也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生欣然接受并付之于行动,便会取得可喜的成绩。
首先,在这次研究中,我们正确看待错误。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它只能反映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某个阶段的水平,而不能代表其最终的实际水平。本节计算上的错误多是由于小学知识的干扰、初中前后知识的干扰以及新知识的生疏所造成的。教师具备这样的承受心理与宽容态度,才会耐心寻找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处理。
第二,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了既合作学习、又相互竞争的精神。既关注中差生、又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学和班委干部所长。在不断的练习中,各组组员之间、各小组之间、各学之间互相促进、暗暗竞争。正是大量不同广度、不同深度的题型的巩固练习,使学生的计算知识水平从量变到了一个质变的飞跃。学生的恐惧心理消除了、自信心增强了、甚至感觉学习也充满了乐趣。形成了优良的学习事态。从而也促进了优良班风班貌的发展。这样不但让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而且让教师也有了成就感。
根据《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强化中学生思想行为责任感,引导学生养成爱学习、守规矩、懂感恩的良好习惯,培养和增强学生优秀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领导小组
组 长: 彭 锋
副组长: 周明祥
成 员:王名庆 刘良文 刘云贵 陶红霞 各班班主任
三、主要内容
市县调考、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在即,我们将5月定为“责任感教育”活动月。责任感教育包括岗位目标教育、惜时教育、激励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四大部分。以岗位目标教育为“责任感教育”的切入点,以惜时教育为“责任感教育”的保障,以“激励教育”为“责任感教育” 的主要方式,以习惯养成为“责任感教育”的落脚点。
四、活动安排
(一)岗位目标教育(5月4日----5月10日)
1、以五四青年节为契机宣传教育:中学生的责任
(1)政治处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部署班级责任感教育与培养工作。
(2)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调整分工,强化工作责任感。
(3)分板块召开学生会,指出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及规范努力的方向:
刘良文负责召开4栋学生会议
刘云贵负责召开通学生会议
陶红霞负责召开1、2栋学生会议
(4) 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加强责任感教育: 总结得失利弊,强调过硬措施。(班主任手册,刘良文主任负责)
2、制定班级学生岗位责任制目标及强化措施
(1)班主任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奋斗目标及强化措施(安全、纪律、品德、学风等方面)并概括为本班班训由班长负责交政治处陶红霞。
(2)政治处开辟橱窗展示各班班训。(陶红霞负责)
(3)各班班委会安排记载上课自习迟到缺席请假学生名单等情况,由班长交政治处。班级记载的具体事实不作为班级评分的依据。但要实事求是,记载情况与政治处检查情况严重不符,予以严厉处罚。(刘云贵负责)。
(4)政治处检查各班目标及强化措施落实情况。突出四方面
安全目标:无安全隐患、无偷窃失盗等;
纪律目标:无翻墙上网、无打架斗殴等;
品德目标:无损人利己、无乱丢乱扔等;
学风目标:无顶撞老师、无逃课辍学等。
(除了乱丢乱扔、请假销假和逃课辍学等情况由刘云贵主任负责组织检查记载外,所有项目主要由政治处政工值日员检查记载)
(5)综合评价各班岗位目标教育与实施情况,总结表彰优胜班级。(政治处情况汇总,刘良文负责)
(二)惜时教育(5月11日----5月17日)
1、惜时恳谈:政治处召集上周责任得失典型学生恳谈会。
2、惜时要求:在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的基础上,政治处对几个关键时段作出特别规定。
(1)每天上第一节晚自习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
(2)每天午睡和晚就寝提前5分钟进入寝室。
3、惜时教育:责任告诉我们:不能逃避现实,只能勇于担当。岗位责任目标要靠珍惜时间才能落实。班主任利用有利时机进行惜时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作息时间,严格按照政治处关键时段特别规定办事。(班主任手册,刘良文负责)
4、惜时宣誓:要求各班班委会研究写出本班班级誓言,并利用一个专门时间,班长领誓,全班学生举起右拳进行宣誓(学生会检查)。
5、惜时管理:
(1)班级誓言全班同学签名后由班长交政治处陶红霞。
(2)各班班委会负责安排记载遵纪守规情况并评选出遵纪守规优秀同学2名由班长交政治处。班级记载的具体事实不作为班级评分的依据。但要实事求是,记载情况与政治处检查情况严重不符,予以严厉处罚。(刘云贵负责)
(3)政治处跟踪督查和突袭检查。重点检查和追究的是
午就寝迟到(要求提前5分钟);晚就寝迟到(要求提前5分钟);就寝吵闹或缺席等。(政工人员按就寝区域检查)
翻墙上网;早自习下午第一节上课迟到;晚自习第一节迟到(提前5分钟);不经请假出校门、通学生违规等 (政工值日安排检查)
(4)政治处总结表彰优胜班级,总结表彰优秀学生,做到学有榜样。(政治处情况汇总,刘良文负责)
(三)激励教育(5月18日----5月24日)
1、榜样激励:各班团支部负责将上周优胜班级和优秀学生之典型事迹写成广播稿由团支部书记交校园之声广播站大力宣传。(团委会检查并评出等级)
2、竞争激励:班级之间、小组之间、同学之间要有挑战和应战,形成竞争氛围。后劲赶先进,先进更先进,全班齐头并进。各班团支部负责写出本班挑战书或应战书,团支部书记利用恰当时间在全班宣读、激励竞争并交广播站广播宣传(团委会检查)。
3、教师激励:班主任老师每天做到“三个一”,即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对学生既鼓励又提醒,防止情绪不稳定。对学生要多关爱,要多找他们的长处,多表扬,鼓励他们奋进。(班主任手册,刘良文负责)
4、自我激励: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生活在自信的氛围里。
(1)政治处发放资料:自我激励100条(供参考)
(2)各班团支部书记负责安排每天在黑板上写上自我激励语一条(团委会检查)
(3)各班团支部选择或自创一条以上适合本班且同学认可的最有感召力的激励语作为本班的座右铭并由团支部书记交政治处陶红霞。
5、评价激励:
(1)班主任总结评价本班管理教育情况。谈谈班风有什么进步,形成了哪些班级管理特色,有哪些人所不知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要有具体事例并组织成文由团支部书记负责交政治处评出等级(陶红霞负责)。
(2)各班班委会安排记载那些不利于班风建设的迟到缺席等违纪违规情况由班长交政治处刘云贵。
(3)政治处检查各班班风情况。好的班风特别注重五有
有科学富有活力的舆论导向----不反感、不逃避、不懈气等;
有严明的纪律----无翻墙上网、无打架斗殴、无打牌赌博等;
有安全整洁和谐的环境----无安全隐患、无偷窃失盗、无乱丢乱扔等
有浓厚的学习气氛----无顶撞老师、无逃课辍学、无违规课堂等
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扶贫助困积极、公益活动积极、团结凝聚积极等
(4)评教议教。
政治处对照班风5方面要求针对各班班级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评出等级。(刘云贵负责)
(5)政治处综合评价,总结表彰优胜班级。(政治处情况汇总,刘良文负责)
(四)习惯养成教育(5月25日----5月31日)
1、班风开道:各班根据《中学生守则》,结合本班班级管理特色,提炼出具有本班模式的“班风”。由团支部书记负责交政治处陶红霞。
2、习惯教育: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你想成功吗?那就及早培养有利于成功的好习惯。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35岁以前养成的习惯决定着你是否成功。(班主任手册 刘良文负责)
3、自我找茬:班委会组织同学对照本班班风要求找出班上还存在哪些不良习惯,研究出改正措施和落实办法。由班长交政治处陶红霞。
4、习惯养成:
(1)各班班委会对本班仍然存在的迟到早退缺席等不良习惯详细记载,由班长交政治处刘云贵。
(2)政治处加强日常规范的检查。强调五大好习惯
负责: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忠、孝、信。
守规:遵纪守法,规范秩序,安全行为,明辨是非。
关爱:关爱生命,关爱自己他人和环境,扶贫助困。
礼让:礼貌,谦让,宽容,团结合作,关系和谐。
上进:进取,认真,严格,自信,创新,重视奋斗过程。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
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六人,共八个小组,每位学生都编上号码,每组都是1~6号,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通过观察、交谈、试用,选出责任心强、大公无私、大胆泼辣的学生担任每个组的组长,然后加以培养。首先,明确他们的职责,实行包干责任制,纪律、学习、卫生、课间秩序等一包到底,出现问题,先追查小组长的责任,再追查当事人的责任。其次,给小组长一定的权利,如根据各科进度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分层布置各科巩固性任务,或者给违纪组员小小的惩罚等。再次,小组长根据自己组的情况,制定出本组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传达给每个组员,组员可根据组计划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清楚地写出自己各科要达到的等级,要追赶上哪位同学,时间的合理分配等,并且小组长要经常提醒。组长还可以写出本组的决心书、挑战书等,以此来鼓舞组员的斗志,增强小组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组员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位成员时时保持充足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和旺盛的学习战斗力,实行兵管兵、兵教兵和兵治兵,使小组长真正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二、提供合作学习机会,关注学生学习发展
英语教学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并加以指导。Heloc认为:“学习者自主就是学生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和自我评估学习效果。”以往的学习目标,大都由教师固定于一模式,学生在一节课内把它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流于形式,不能体现学生个性的差异。而放手让学生自由制定的学习目标,或是过大、难以完成,或是过简单、体现不出学习层次,或是时间分配不恰当、导致学习过程次重不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给予恰当的指导。首先,应根据不同的单元学习内容制定知识目标,对Listening、Reading、Speaking、Writing的侧重要有所体现。其次,应客观分析学生自己的实际,包括自己的知识基础、接收能力及学习时间的不同,以便来考虑目标的切实性。再次,应根据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对未完成的或遗漏的知识进行补救。学习目标更具备可行性、实效性。我们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的学习目标在不断地完善,当他们在学习评价中得到肯定时,其实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提升的作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则更高涨。
三、课堂上巧妙设置问题,注重培养自主与合作探究习惯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坚持采用较为灵活的、偏重自主与合作能力培养的启发式问题。教师的提问应尽量避免机械回答的单一式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未知性问题,培养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思维。对于原文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学生无法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则促使学生通过与他人讨论、合作学习来寻找答案,以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巧妙设置能培养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思考、去合作探究。
四、加强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
英语课堂上可以分组合作,常见的Pair work、Group work是很好的合作例子,有利于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感受最深的是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通常是:小组成员由四个英语水平各异的学生组成,设一名小组长(汇报员)和一名记录员,分小组讨论时每人要自主发表意见,遇难题时大胆交换各自观点,记录员负责记下组内的合作成果。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可重新组合。各组如有疑难问题,可以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自由讨论,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整合问题――解决问题。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学会“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具备“合作精神”的品格。加强组际的交流活动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小组间交流、协商和合作都是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五、进行学习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英语学习合作过程中学生进行的自我评价、自我批评、共同分享,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估、分享学习策略,不仅可减轻教师负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进步与成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Excellent、Super、Good job、Soso、Come on是我们教师在英语课中常用的口头评价,在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肯定或鼓励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一、正确理解劳技课教学基本要求和特点
劳动技能的培养是劳技课教学的核心,在劳动技能的培养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技课教学有以下的特点:
(1)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注重学生所从事的劳动项目和内容,组织有关知识的教学,做到手脑并用,知识和技能并进。
(2)注重思想教育。劳技课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劳动技术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认知水平和能力,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项目和内容。
(4)注重综合性。把有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有机地渗透到劳技课教学中,把劳技课教学与参加校办厂、校外工农业生产的劳动,以及参加社会和学校的公益劳动,自我脑力劳动、家务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认真钻研教材,优化课堂结构
遵循劳技课教学的特点和基本要求,结合现行教材、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及教师个人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然后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1)激趣导入。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常用的方法有:讲故事、猜谜语、实物展示、设疑、谈话等方法。例如,在讲授初中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刨削》时,可利用谜语“一只猫顺板跑,吃木头拉皮条。”学生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接着导入课题。
(2)突破重点和难点。做好技术操作示范是劳动技术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好这一教学任务,教师的操作示范至关重要,要求教师示范动作要规范、娴熟,步骤要清晰、明了;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有些动作可以夸张、放大一些,尽量让学生看清楚。因受教学内容限制,有的动作不宜演示清楚,可选用电化教学的手段进行演示。
(3)加强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练习尤为重要。如《简易木制品的制作》一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每人完成一个粉笔盒时,就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这样,教师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在社会劳动中的合作精神。
(4)注重成果评价,引入竞赛机制。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及时做出评价,对好的作品要给以充分的肯定,进行表扬。还可以开展劳动竞赛,通过同学与同学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劳动技术竞赛,既能检查教学效果,又能促进技能的形成,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自信、自强、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鼓励学生搞发明创造
发明创造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和发展,然后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进行小发明时,老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发明创造的方法和技巧,然后用理论知识进行启发,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始时,学生的认识范围有限,知识能力有限,“小发明”可能是社会上已经应用推广的产品,甚至是根本不能应用的产品。但是只要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创作,也应当加以肯定和鼓励。因为学生在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创造思维得到了提高。学生创造发明的基本步骤是:①根据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进行构思。②将构思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书写下来。③将书写的方案进行集体讨论、评议。④选择制作工具和材料根据书写的内容制作产品。⑤将制作的产品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并找出问题,进行重新构思。⑥将重新构思的整个内容用语言文字的方式重新书写下来。⑦重新制作产品。⑧反复试验最后定型。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通过劳动与技术课程,让学生认识劳动的艰辛,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现代劳动者应具备的与社会相适应的良好技术习惯。
四、注重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1)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其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特定的客观情境中获得丰富而强烈的感受、体验乃至情感,激发其思考与探究的冲动和激情,发展其创新能力,要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思考权、讨论权、质疑权和总结升华权交给学生,提倡学生在做、思、疑、综中发展,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创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新性的言行萌芽。
一、构建自主评价的体系
1.学生自评。就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在学习实践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自己完成练习或回答一个问题后,独立思考、判断,想想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自己进行评价。让学生进行自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而且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人格特征。
2.学生互评。开展集体或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可通过同桌互说、小组互评、全班互评,拓展自主评价的空间,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在于形成集体的标准、集体的舆论,并内化对儿童有良好作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使学生在自我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主发展。
3.师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或是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评价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有什么看法可以当面向老师提出,或可以向学习小组反馈,从而使教师进行反思及时调节教学行为。
让学生在自评、互评、师生互评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提高辨析、表达能力,真正实现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发展性学习评价
发展性学习评价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倡导多元评价方法,为数学学习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强调纠正“一卷定高低”的做法,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发展情况的评价。
1.即时评价。即时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将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对优等学生的及时评价,重在引导他们创新,引导他们勇于挑战教师,挑战书本,勇于超越自我。对相对后进的学生,应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表扬,及时评价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作业评价。平时的作业评价能比较系统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素质,应把学习态度和作业质量相结合,把学习和行为习惯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批、互批作业,发挥评价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作用。在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附上鼓励性评语,如:“能一题多解,真了不起!”“有新意”“真会动脑”“有进步”“相信你能自己改正错题”。这样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作业情况,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充满自信,学有所得。
3.成长记录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进步历程,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情况,增强学好教学的信心。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能够放映学生品德发展、学业进步、成长过程等方面的资料,记录情况要典型、客观、真实,体现诚信和各方参与验证的原则。如评议表、印象最深的体验和奖品、竞赛成绩等,记录袋中的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并请教师指导。
4.延迟评价。学生在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差异,教师应学会延迟评价,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目标,在测试中,如果学生测试成绩不理想,教师鼓励学生重新订正,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后,教师写出了鼓励性的评语。这种“延迟评价”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通过实施发展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个性、挖掘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教育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三、拓宽评价空间
1.学校评价。在学校教育各类测评中,书面测评总是处在显要的地位。书面测评可以测量学习结果,还可以测量态度、习惯、适应性等。如对四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测试可通过以下几方面:(1)你通常在平静或愉快的心情下开始学习吗?(2)你是否每学期初自己制订一个学习计划?(3)考试之前,你是否要制订一个复习计划?……学校从这些内容进行判断测评,从而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2.家庭评价。通过家访、举办家长座谈会、成立家长委员会,请家长来校参观、听课等方式,调动家长参加评价孩子的积极性。如可设计“家长周评价反馈表”或“家长每月评价反馈表”,由家长每周或每月根据孩子本阶段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品行表现,有侧重地进行评价反馈。
3.社会评价。学校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和现形势的要求,形成社区评价网络,聘请来自公安、交通、环保、新闻媒体等单位的校外辅导员,结合校外教育开展评价活动。评价内容广泛,涉及社会态度、科学态度、欣赏、社会性适应等。发挥社会评价的作用已成为学生思想品德、个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罗杰夫斯提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探索欲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求知欲,只有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这种意识与动力才能充分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挑战书本,挑战教师,大胆想象,敢于发问。对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首先要鼓励他们对文本进行积极思考,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加以肯定,这样可以促进更多的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提问。对学生提出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思考,或者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来解决;对学生提出的错误问题或是较为肤浅的问题,也不要批评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指明方向,促进学生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消除紧张和畏惧的心理,在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自然水到渠成。
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会问
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学生所接触的学习内容与现有知识水平与结构发生冲突时,不知如何解决的心理困惑。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依赖于问题情境提供的信息支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矛盾因素,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认知需要,产生探索的意愿,使学生的认知过程置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如在教学《七根火柴》时,围绕课题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火柴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通得不再普通了,可是在当时进行二万五千里时,你们能想象出火柴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它能挽救多少革命战士的生命吗?当无名战士生命极度虚弱时,对火的渴望是多么的迫切,但他身上虽有七根火柴,却舍不得点燃其中一根,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体现了什么样的革命精神?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促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阅读文本,积极动脑思考,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爱问
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强调要改变师生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爱问,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学生现有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背景,这样便于学生展开思考,使他们产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主观意愿。第二,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为学生的学习搭桥铺路,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第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见解,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 。
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善问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求知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加强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指导,如在空白处进行深入思考,以提出问题。留白是一种艺术,具有广阔的思考空间。文本中有许多具有思考价值的留白,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留白展开充分想象,提出问题,挖掘文本深层次的内涵。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善于提问,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那么,如何有效进行个性化阅读呢?
1 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也意味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涌动的生命流程中的快乐驿站。在这个流程中,师生共同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交际学理论告诉我们:对话需要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以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因为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会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轻松愉快的对话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如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播放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沐浴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能大胆展示内心的感悟,进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接着,老师提问:“社会,国家,学校,家庭……都是一颗颗大树,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就是大树上的叶子。我们怎样才能做好一片美的叶子呢?”轻松的环境中,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的说:“做一片美的叶子,就是要处处为集体着想。不仅要想到自己,更要想到大家。”有的说:“做一片美的叶子,就是要像美的叶子一样,就是要为集体做出无私的奉献。”有的说:“做一片美的叶子,就是要像美的叶子一样,在集体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中。”有的说:“做一片美的叶子,就是要像美的叶子一样,永远进取,为生活的大树注入活力,添加色彩,让她永远生机勃勃。”
2 重视对文本的感悟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这句话启示我们,读者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然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因此,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对作者所提出的中心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
如教学《三袋麦子》一文,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住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小猪憨厚可爱,小牛勤劳节俭,小猴聪明能干。学完课文,笔者就问学生:“小猪,小牛,小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说喜欢小猴,理由是他聪明能干。可有一个学生却说这么说的:“我喜欢小猪,因为快要过年了,小猪得到这一袋上等的麦子,做点吃的也是应该的。小猴这一年就吃不到好东西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小牛,是因为小牛很勤劳,只要天气好,就把麦子搬出去晒太阳。而且小牛也很节俭,一袋麦子吃了很长时间。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要勤快,要节俭,所以我要像小牛学习。”可见学生已经和文本作了充分的对话,已经对文本充分感悟,才能体验出这种与众不同的想法。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生字新词,提出几个问题,读懂课文的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让学生去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如教学《滥竽充数》时,大家都认为南郭先生是一个混饭吃的典型。他不学习,不劳动,靠欺骗过日子。这样的人虽然也能蒙混一时,但迟早终要露出马脚。人应该用诚实的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是尽了努力,就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如果像南郭先生那样,就会成为大家耻笑的对象。这时,有一个学生却说:“老师,我倒挺佩服他的勇气。他混在里面吹竽直到齐宣王死,这要经过好几年呢,说明他掩饰的本领不错。如果在战争年代,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可以做卧底。”还有个学生说:“我觉得齐宣王也有很大的责任,如果齐宣王对来吹竽的人一一考察,南郭先生就没有机会混进去了。是齐宣王给了他这样的机会,也不能全怪他。”听学生说完,笔者真的很惊讶他们独特的思维方法。这是一种超越,一种创新思维。
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述。
在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严谨认真的Kimberly和幽默风趣的Terence配合默契,使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到学校、社区、教会、加拿大百姓中间体会这里的社会万象。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加国之行,让我零距离地接触到了加拿大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并从中获得了良多感悟和体会,既丰富了经历,也开阔了视野。
教学理论学习
在为期半年的学习中,加方教师所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大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不论是Home reading & retell,还是oral form,亦或是最重要的考核Unit plan(Presentation),均是以合作学习方式进行。
合作学习教学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过程中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它重点强调教学过程中各动态因素之间的立体合作,包括师生合作、学生合作、教师合作等多维合作。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学生合作的创造性运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消极的因素,课堂上缺乏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即使存在,这种合作学习的机会较少,层次也较低,交流的内容也较单一。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的环境中的。
在加拿大,这种学习模式常常被用于课堂教学,它有助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在一个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处于竞争机制之中。“优等”成绩是与“劣等”成绩相比之下而存在的,一个学生的成功需要其他学生的失败作为代价。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况叫做Negative Interdependence(具有负面意义的相互依赖)。很明显,这种竞争机制对于不善于语言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痛苦,而使用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学习英语,则可以避免这种不利因素。因为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一个学生的收获都是整个小组的收获,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是对小组的贡献。再者,一个小组能得到什么样的成绩取决于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鼓励学生民主平等、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在课堂上,化“竞争”为“合作”,可以为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完成一个共同的课题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在小组活动中,师生一起参加综合、分析和评估,大家既当学生又当先生。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评分原则,有时给个人和小组分别评分,有时只给小组评分。学生自我评估有时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能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对使用英语产生迫切的需要,也给学生创造了练习英语的好机会。
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练习社交英语的环境。社交语言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用语方面(请教问题、说明问题、要求解释、修正意见和表示关心等)的差别很大,如果缺乏遣词造句的基本知识,人际交流就会产生困难,甚至会引起误会。
学校考察
留学期间,为了了解加拿大的基础教育,我们参观了该国的多所中小学校,他们的教育特色让我感受颇深。
加拿大教育体制与中国接近,公立学校普遍实行中小学义务教育,从小学到高中一般共12年。但是各省的教育体制又不尽一致,一般以六、三、三(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为制。如我所在的埃德蒙顿市的高中就是从九年级开始的。以埃德蒙顿市的教育为例,学生在七八年级时,所学的课程科目是相同的,从九年级开始,课程就有了较大的弹性,所学科目会有所不同。加拿大的每一所高中都会设置学生顾问,学生一旦升入九年级,学校都会让学生顾问协助学生合理规划未来。学生顾问会根据学生几年来的档案记录,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学生可以在辅导顾问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不同科目。学生可在一年内修不同科目,也可以在一年内同时修读不同年级的科目,例如八年级的学生可选修九年级学生的科目,只要修满指定学分即可毕业。
加拿大的学校实行的是学生走班制,即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他们上不同课进不同的教室。而教师是固定教室的,教室里写有教师的名字,室内布置的都是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内容,教室就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的墙上贴有该学科的小知识宣传画、学生的作业等。加拿大的教师认为,把教室布置成这样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良好策略,可以体现潜性课程的功能,即使学生上课开小差东张西望,也可以学到东西。在加拿大,学习困难的学生还有特殊的教室供他们学习。
加拿大的中小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十分有趣的是,加拿大的学校并没有专门设置体育课。那么体育这一学分从何得来?原来,学校会根据体育项目分门别类设置球队,让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虽然没有专门的体育课,但是学生的体育成绩就是以球队的表现为准。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球队的一员,报名人数多的球队,必须通过“海选”的方式确定球队成员。如果有的项目报名人数不够,学校就会动员学生改选其他项目,尽量保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项目参加。进入校队后,队员们每天都必须进行训练,这其实就是体育课。因此,在加拿大的学校里,几乎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一项体育项目。
此外,加拿大的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格教育也十分注重,让学生成为爱国、诚信、关爱别人、公平、有责任心的好公民是教师培养学生的目标;学校没有专门的班会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在教室里、商店门口、楼顶上、路边、花丛里,甚至是家里,加拿大地图、国家标志(枫叶)随处可见,这是一种最真切的爱国方式。
加拿大的基础教育管理尽显民主平等和人性化。大家见面微笑喊声“Hi”以及分开时说“Have a good day!”已成为习惯。我们参观“Center High Campus”时,校长领着我们到教室参观,路过的孩子都微笑着向她问候,她也微笑着一一回应,亲切自然,极具亲和力,可见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在加拿大埃德蒙顿的中学参观时,我们多次看到教师与学生轻声交谈。课堂上,教师是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是解答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奇思妙想,以及学生挑战书本、挑战老师、挑战权威的勇气,教师都会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与尊重,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和会心的微笑。无论何时,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评语一般都是“Good”或“Very good”“Awe-some”等。
谈到加拿大的学校教育,不能不提加拿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加拿大,绝大多数教育资源免费向社会开放,实现了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如阿尔伯塔皇家博物馆(Alberta Royal Museum)、加拿大历史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的主题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紧密相联,有些还是按照省教育大纲制定的。
加拿大的学校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没有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努力地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给学生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该如何寻找答案的方法。教师不会用考试把学生分成几等,而是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教师还会努力去发现、赞扬学生的优点以及肯定学生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保护和鼓励学生所有的创造和尝试。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加拿大教育的真谛和中加教育的差距。
在教学方法上,中国多采用任务法,而加拿大则多采用归纳法。任务教学法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归纳法则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科研方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评价上,中国教师现在也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向注重课程过程性评价,而加拿大则重视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在德育领域,中国的德育以学校为主,以家庭和社会为辅,并有系统的德育大纲和明确的德育内容。加拿大的德育方式具有多样性,德育的内容则是反映多元文化理念、不同等。
在教材的选用上,中国的课标、教材是统一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而加拿大的教材各地不是统一的,加拿大教师的教辅资料和教具齐全,使用方便,有利于学生开展各项活动。
当然,加拿大的中小学课堂也存在一些弊病。如一些学生过于自由散漫,学习效率不高,有些组织不好的合作学习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等。
数学教学评价多元化一、评价内容:广泛多元
基础教育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要有机地整合,因此在评价实践中,评价的内容就应多元化:既有知识方面的,也有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评价;既要关注共性,也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挥,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和表现对知识的理解,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在评价的内容上,主要关注以下几点:(1)学生的发言是否有重点?(2)表达的内容是否出现科学性错误?(3)表达的知识内容是否在原有内容上有所拓展?(4)学生材料组织的形式和语言的表达有何特色?
二、评价策略:多样融合
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满足学生鲜活的个性,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数学教学课堂评价,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统一性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批评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结论性评价与建议性评价相结合;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口试、面试和笔试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
举个例子,口试、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拼摆学具推导公式、测量、制作等。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
三、评价主体:双向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方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的唯一评定者,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这样既苦了老师,也扼杀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自主性。
“退一步海阔天空”,老师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将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例如,平时实验、探究过程中,都是以2人小组或4人小组为主,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除老师评价外,可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这是他们交流想法的最好时机。教师通过“你认为他做的怎么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改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等问题步步深入,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另外,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还能有效地赢造比、学、敢、帮的学习氛围。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互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赞赏别人的发言,又要善意地指出不足。这样,学生在互评中,不仅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而且学会了从知识、语言表达、创新、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
四、评价标准:尊重差异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知识结构、智力因素、思维发展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如果只抛一把尺子,他(或她)可能永远排在后边,这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他(或她)的个性发展往往是弊大于利。如果多抛几把尺子,多给孩子成功的机会,这个孩子可能在某一把尺子上排在前面,就会努力朝前走,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比如,对部分学习速度慢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尽量去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不同角度对他们做出不同层次的评价:本节课比上节课进步了多少,今天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多少,参与课堂活动比以前积极主动了多少等等,通过这样的激励性评价使他们不断树立学习自信心。而对于那些优等生的评价,就不能经常停留在“很好”“真聪明”等肯定层面上,应该诱发他们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积极创新,引导他们勇于挑战教师、挑战书本,勇于超越自我。这样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大面积提高。
五、评价过程:动态发展
对于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包括了过程和结果两部分,而我们评价的对象又是活生生的、发展变化的人。故此,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要从人的发展过程中评价其前进的轨迹,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某一次、某一阶段的学习质量,更要从多个角度,以公正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使评价过程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其关键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核心是:重视评价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操作要点是:要给学生多次机会。
六、评价方式:巧妙艺术
1.丰富的语言
教学中,“对”“好”“不对”“很好”,是数学教师最常用的评价言语,这样的评价,就像一杯白开水,毫无味道,也不会起到激励作用。随着课改的深入,很多老师为了追求评价的激励功能,于是出现了“棒、棒、你真棒”的口号;或“啪、啪、啪啪啪”整齐划一的掌声以及“啊,答得真好,你真聪明”等廉价的夸奖。表面上看,课堂很有气氛,殊不知,这样的评价是敷衍的,时间久了,也会是一杯白开水,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上海市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的评价语言,以读课文为例,贾老师的评价语就非常丰富:“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此种评价方式延用到数学课堂,我们是否该多用一些这样的评价语言:“真好!很会动脑筋,这种方法其实也不错啊!”“他通过认真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也能说说你的不同想法吗?”“你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说明大家在积极思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不用其它的方法呢?”“你真了不起,想出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没关系……别急,别急,其实你已经会了……对!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好不好?”“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谁能解决它?”“说得真好,看来你真正理解了!”“谁来当小老师,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当然,我们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而应激励起学生的创新与思维的火花。所以,评价的原则是不要一味赏识学生的智能,而要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如“你肯动脑筋”“你读书很仔细”这样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在受挫时归因于自己未尽全力,从而尝试以加倍的努力去战胜困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
2.适当的体态语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应经常用无声的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
例如,当学生积极思考时给他一个赞许的目光;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摸摸他的头;当学生拿来书写规范的作业时与他握握手;当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时给他一个鼓励、期待的眼神……
这种非语言性的评价,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它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它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它就像一股清泉一样沁人心脾,起到“春雨润物”的效果。
3.独特、机智地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