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5 16:51:13
导语:在好段落摘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材料;生活;书籍;表达;抄写;积累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我的具体做法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留心细节,寻找写作原料(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只要学生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难道还会愁没有材料可写吗?其实,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平时自己的农村生活中寻找写作的原料,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寻找写作的原料,即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随时记录下来,要让学生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引导阅读,丰富写作语言(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之类,已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就告诉读者怎么写。”其实,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是感知了作品的思想和文化内涵,还会在读书中悟出怎么写,而这些又恰恰会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自由表达,积累丰富素材(说)
写作教学最关键的一点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反感。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写自己的东西,允许他们自由地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不武断地限制他们的题材,鼓励学生去扩大自己的语言范围,允许他们自由选择题目,真正地为学生自由表达内心世界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厌恶写作中脱胎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四、坚持抄写,培养写作习惯(写)
开学以来的收获总结1
舒适而又自由的暑假转眼间就结束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已经两个月过去了。我们又要过着早睡早起,一周五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想想都累的日子了。但和同学们聚在一起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每天能见到老师、同学们,我就高兴的没法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
经过了两个月的学习,我也有了许多新的收获:
一、学好了课本的知识
在课下预习,画出不理解的词,并查找意思标在旁边。给生字组词,防止考试考出来不会。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这篇文章读得很流畅。
二、课外积累
老师每周都会布置摘抄,让我们摘抄好段和新闻。课下我也会看一些书籍、报纸和一些网络上的新闻,这不仅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还让我们开阔了知识面。
三、加强了写作能力
我每天都要看书,在网上查出一些优秀范文,并且仔细阅览,把好词好段记下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每次我打完底稿,就要大声朗读,读见哪里不顺口,就要仔细修改,让这篇文章更优美。
四、课后练习题
之前三年级做练习册的时候经常问家长不会的题,但是现在我遇到难理解的题,我会一边的去读题,按我想的来写。课上老师会对答案,如果我的错了,就拿红笔在旁边写上正确答案,并牢记在心里,等以后考卷上出来这样的题我就会做了。
我的收获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和我们老师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每当我们有一点儿进步,老师的脸上就会洋溢着笑容,所以我们要争取让老师脸上永远有着灿烂的笑容。
开学以来的收获总结2
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暑假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转眼又是新的一学期了,我想同学们该把心思转到学习上了,新学期的知识要比过去的“丰满”,每一位同学要以新的姿态对待新学期。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背着空空的书包来到了学校。同学们个个都是扬眉吐气,生气盎然的,追的追,打的打。是那一个月来的寒假把同学们都带野了?还是寒假在家被父母关着,没有了自由?反正,同学们都把一个月来的怄气都释放到对方身上了。难怪同学们又是打又是追的。
【关键词】高中学生;有效阅读
一、高中阶段有关英语阅读的要求
《课程标准》对阅读技能及试题设计提出了要求:(一)测试要点:理解主旨大意;寻读具体信息;理解细节;根据上下文提供语境推测生词词义,进而加深对文段的理解;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段的基本逻辑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理解文段的文化信息。(二)测试方式:单项选择;完型填空;填词题;是非题;完成句子;图文转换;笔头转述;要点记录;内容总结;按指令完成文段;与写作结合完成任务。(三)说明:所选语言材料应与学生语言水平符合,题材、体裁丰富;每篇文段长度可在100—300词之间,阅读篇章总量在3—5篇,词数总量在300—1500之间;试题题干要尽可能简明,指示清楚,选项要体现测试要点。
二、采取措施
1.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师要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skimming速读,scanning“扫读”,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对文章进行处理,得到相关信息;阅读后,找出关键词或主题句,并用中文或英文一句话概括了写出来,对阅读信息在大脑中进行编码,有效记忆。
2.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阅读摘抄的习惯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激励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形成“成功—兴趣—更大成功—更浓厚兴趣”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下一步的学习探究活动。在阅读初期,教师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观点各异、内容新颖、时效性强的报纸、杂志、作文等,增加学生在词汇、语言、内容、修辞等方面范例的输入,以及总结英语写作中各种体裁常用格式、词组、短语,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写作内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定期以小组为活动单位阅读,注意材料的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和循序渐进性;阅读安排的时间固定,贵在坚持,要有规律;阅读过程中,摘抄好词好句好段,或疑难词句,及各类体裁常用的词句及篇章布局,写读后感,甚至背诵一些精彩段落,并定期小组讨论、交流、反馈并由学生讨论或教师拟定作文题目,一周训练一次。只有经过“精制加工学习”,学生才能实现与书的作者间的对话与沟通,才能将书中的词汇、语言、内容、修辞等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进而灵活运用。在这过程中,教师起引导督促作用,并可叫学生自己寻找阅读材料,仔细阅读摘抄,最后讨论反馈,为己所用。
3.要求学生讲解阅读材料
阅读能力贯穿英语学习的始终,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与否。在日常学习中,经常布置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而对于阅读的反馈评价,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讲解文章大意,指导学生划出解题依据,校对答案,其弊端是很明显的,学生阅读缺乏责任感与被检查的压力,阅读时敷衍了事,教师无从查起,因此,这种阅读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师可增加学生阅读的责任感,在学生阅读前就跟学生布置任务,提出要求,要求学生来评讲解读阅读材料,在反馈阶段,可随机叫学生讲文章大意,找出解题依据,校对答案,这样,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责任感和阅读压力,并在此基础上,认真阅读,长期坚持,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学生经过对阅读材料的加工与重组,达到了对文章“精制阅读”的效果。
三、注意事项
1.教师要注意阅读任务的循序渐进和梯度,注意阅读材料由易到难,有针对性、连续性和活动开展的持续性。
2.教师要科学组织,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在组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发现并选择探究目标、内容和合作伙伴。
3.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仅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更要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重视探究中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教师要注意引导的技巧和提问策略的鼓励性,少指责和打击。
4.要强调探究性学习的多样化设计模式。不仅要强调探究中的动手,更要强调动脑。英语探究学习应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给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在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要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还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英语教师在不同学段,要对学生探究的水平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另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性学习与现代技术(如多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学生在现代化技术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探究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素质。
四、结论
【关键词】语文教学 重视 朗读 背诵 积累
笔者从教初中语文至今,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特别是农村孩子)在写作或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要么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么表达不够规范。任何一种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虽然都是汉语,但是能用文字准确而又完整的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的却并不多,特别是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平时表达很随意,只要别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就行,更谈不上用完整规范的句子来表达了。如今的网络语言也特别随意,如“神马都是浮云”“有木有”。甚至一些很有影响的作家作品用语也不是很规范,如郭敬明和韩寒的文章也被网友指出不少错误。这些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他们会纷纷效仿。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规范语言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三四节语文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读写训练,没有得到及时的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根本懒得自己动手写文章,即使老师让其写作文时,也是摘抄别人的文章应付了事,原因还是平时缺乏积累和练习。课堂上老师教的课后不能及时在遗忘之前得到巩固,从而导致好多学生在做短文(特别是文言文)阅读训练时,不能准确答题。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效果,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作文更是不必说了。
正如发展中国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样,学习语文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对每一位语文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好段的最佳方法,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语文成绩的有效方法,也是必经之路。更为重要的是朗读和背诵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第一,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依赖较小,容易得到保证及满足,我们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无需找伙伴做训练对象。
第二,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它不需要学生专门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它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课前课后,饭前饭后,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读和背。
第三,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词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好词、好句、好段;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一定的文言词汇,学会运用语法修辞,准确又清晰的表达,还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比如一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题,课文已经背熟了,就可以信手拈来。课外的知识背诵得熟了,遇到相关习题同样能迎刃而解。有一道填空题,你甚至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意义,你却能说出该填什么词,这就是你的语感,就是你长期背诵积累的结果。这样就可以自然的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在口头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灵感,有时甚至可以猜对模棱两可的答案。在写作时,一些好词、名言警句自然而然地就从笔端喷涌而出了。
第四,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朗读,尤其是背诵大量的名家名作等,从而迅速发展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语文成绩自然就提高了。试想,你可以脱口而出的句子,还不会运用吗?
因此,在初中阶段尤其是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语文学好了,其它学科(特别是文科)学生学起来也容易上手。初一学生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初二、初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语文,与在初一没有打好朗读和背诵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初一时不读、不背,导致学过的词语、句子不会运用,上了初二、初三,即使想学好语文,也有一定的难度。甚至望而却步,逐渐丧失信心,终至放弃。现在的初二、初三的学生,有的同学有学好语文的愿望,但由于以前的基础不好,因而不知从何下手。
如果初一甚至小学就养成了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能大声的朗读,积极的背诵,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会记住其中的一些句子、段落、习惯用法。那么到了初二、初三就很自觉的去朗读、去背诵,还愁语文学不好吗?因此,我想对初一的学生说:“珍惜时间,在学语文过程中,请尽量的放出声来朗读,力求把一些范文,精彩的段落、句子背下来,这样等你们上了初二、初三,学语文就很轻松了。”初二、初三的同学也不必灰心丧气,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只要你们能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多读多背一些精彩的句子、语段,形成一定的语感,在做短文阅读训练时也就得心应手了,写作文时也顺手了,语文成绩照样也可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观察生活。作文的写作素材是作文的根本。没有素材,也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观察生活才能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作文教学的第一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在引导阶段,可以让小学生讲一讲自己生活中发现的新奇事,如在自然课时知道一颗种子如何萌芽,在电视节目里看到狮子、大象如何生活。不局限于生活与学习,只要是引起学生兴趣的,都可以作为讨论的范围。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悟都是以最直接的情绪来表达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把这些情绪变成文字。2.学会表达。要把积累下来的作文素材应用到写作中去,就要学会表达,才能让学生达到其目标。小学阶段的作文多是命题作文,教师所出的题目基本上是《记一次××的事》《我最××的人》之类,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后,却经常无从下笔,交上来的作文生拉硬扯,很少出现真情实感、自然抒感的作文,更多的是完成作文题目要求。对于这种情况,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处于阶梯式的表达训练模式。每天的写日记训练就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良好训练,不局限题目,不要求内容,教师的目标是养成学生写文章的习惯,进而打下书面表达的基础。接下来,可以要求学生把遇到的好句子、好段落进行摘抄,可以直接放在日记后面,隔一行把自己每天积累的“金句”写上去,可以来自于课文,也可以是闲聊中听到的话等等。3.融入观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作文的认识还有着一定的“隔阂”,从口头表达要过渡到书面表达,并不仅仅是对学生陈述事实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把素材与个人观点结合起来时,要注重方法的应用,切忌代替学生思考,打断学生思路。如人教版第十二册中《北京的春节》是描写北京当地过年习俗的文章。在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总结一下文章中说到了哪些习俗,习俗的意义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在文章中最感兴趣的习俗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们对于文章中出现的各类吃食兴趣盎然,纷纷在猜测其中的滋味。笔者接下来把话题引导为学生自己过年时的情景,与课文一样,学生们过年都要放鞭炮、买吃的、买玩的,还要守岁、走亲戚,而最为期待的则是压岁钱。守岁的规矩,压岁钱的意义,贴对联、放鞭炮的文化内涵等等,笔者逐步地把学生的话题引向习俗后面的意义,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想法来设想一个最完美的春节,不想要什么样的习俗,想要增添什么样的过年活动等等,让学生把这些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
二、提高从练笔中来
1.句子。小学阶段的练笔应从基础性的句子开始,不需要太高的门槛,而是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提升学生的练笔主动性。笔者在训练学生进行句子练笔时,先用了最普通的一句诗“床前明月光”,让学生根据这句诗进行仿写。对于这样耳熟能详的句子,学生仿写的兴趣很大,从“路边鞭炮响”、“手里作业多”到“水中鱼儿现”、“笔下文字出”这样的句子层出不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把仿写视作了一个游戏,开动脑筋利用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进行仿写。接下来,笔者逐渐引用更长更有特点的课文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教学时重点只有一个:以轻松童趣为主。当仿写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童稚的表达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就越强了。2.段落。在对课文段落进行仿写时,教师应挑选最具代表性的段落。对段落中的叙事方法、修辞手法、表达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表达规律从而正确仿写。如在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中:“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担架队抬起做过手术的伤员,迅速向后方转移。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这一段生动地描写了白求恩医生在炮火连天的背景下不顾自身危险认真做手术的情景。段落先是描写了炮弹的爆炸情形,如“落下了瓦片,烧着了布帘。”接下来,又通过助手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情况的紧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伤员也向后方转移等等。而段落的最后一句话则是点睛之笔———“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通过教师的分析,段落先铺陈故事背景,环境条件,再描写他人的动作来进一步渲染氛围,最后一句话点出主角的状态。学生在仿写时抓住这一段落特点,逐渐理解与掌握表达的技巧与方法。3.文体。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记叙文。到了中高年级阶段开始接触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不要拘泥于过于书面化的文体讲解,而要用生动具代表性的文章来让学生理解文体间的区别。越是说教型的文体讲解越容易让学生厌倦。如在教说明文时,笔者上课时直接就拿了几份不同的说明书过来,让学生进行解读与分析。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语言文字精炼,表达明了。把产品说明书读懂时,学生也就明白了说明文这一文体的意义。
三、成长从评价中来
一、积累生活素材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良师益友、同学情谊、校园风波、日常琐事,都是写作的题材;严父慈母、邻里关系、村里趣事、小巷轶闻,都是作文的源泉;上学路上,访友途中,都有写作的素材。只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生活处处皆文章。
学生要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就必须观察和感知生活,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引导学生用眼细看,用耳谛听,用手细摸,用鼻子嗅,用心灵感悟,即引导学生用全部感官和心灵去触觉情境美的存在。
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教师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馥郁的山谷,广阔的原野;去欣赏蔷薇色的春天,金黄色的秋天;去陶冶健康的情感;去捕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春天的第一丛嫩绿,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秋天的苹果林,冬天的鹅毛雪,无一不触发学生的灵感,撩拨学生的诗情。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的时候,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品格提供了契机。可让学生观察第一场秋雨,捕捉它给自然界带来的细微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可让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搬家初与搬家时蚂蚁的活动特点,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可让学生观察公园一景,体会湖心亭、湖边垂柳、九曲连廊的巧妙搭配给人带来的美感,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可让学生观察桃花、梨花,比较它们花色、花期、花形的异同,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如此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的作文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其实,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教会他们去观察,体验和感悟生活的方法。有了生活的积累,学生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作文才会言之有物。
二、积累思想感情
“情动于衷而行于言”,文章是感情的产物,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思想感情是文章的“神”,人们写文章不过是要传达思想感情,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文,而非为文而造情。古往今来的名篇佳作,无不融入博大精深的思想或感人肺腑的情感。
既然思想感情在文章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作文教学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的作文能言之有情呢?
首先可让学生整体感受教材中名篇的思想感情来达到积累的目的。语文课本上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是调动学生情感的主要凭借。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情感,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
其次,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积累思想情感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情感的积累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大自然:天高日朗、秋高气爽、晓风残月、小桥流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春天的第一声响雷、冬天的第一片雪花;启发学生用心聆听自然的各种声响:风吹雨滴、草响木鸣、鸟啭虫唱。学生对大自然的这些景物不会无动于衷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春天,带领学生去野外,找春天,画春天,颂春天,唱春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从一颗小草,一片绿叶中领会诗意,感知生命。让学生同父母一起过生日来感受亲情的可贵;用社会中黑暗的一面让他们理解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
三、积累语言词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每篇课文的思考练习对语言积累这一要求体现得相当明确。对词语的积累,对句子的积累,对段落的积累,还有对相关内容课外知识的积累无一不涉及。但是积累的方式又各不相同,说中积累、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只要调动起学生的一切认知因素,就可在无形中让学生积累到非常丰富的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有几百篇,这些课文既是语言的范例,又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认真地学好这些课文,会为学生语言积累打下坚实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摈弃乏味的提问、繁琐的内容分析、机械的练习,而应该凭借默读、朗读和诵读,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课文,要凭借深入的思索和认真的议论去深刻感悟课文,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电化媒体等手段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感知和感悟课文,使学生心情激动和心灵震撼,那么,学生将对语言留下终身难忘的深刻印象,语言的积累就会落实到实处。
组织好课外阅读是落实语言积累的重要条件。所以,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并指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摘录好词语、好句子、好段落,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好的词语、句子、段落好在哪里,为什么觉得它好。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组织学生开读书心得交流会、报告会、朗读会和读书知识竞赛会。同时,我要求学生每周背两至三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摘录下来的好句子,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语言积累,首先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要让学生在古今中外名家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中熏陶、感染、陶冶情操;要背诵一些美文佳作,能琅琅上口,从中领悟语感。其次要求学生养成抄录和剪贴名篇、名言、俗语、谚语的习惯,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谓字字珠玑;摘抄一些优美的段落,吸收文章之精华。厚积方能薄发,学生有了丰厚的语言积淀,就会拿起笔来从容自如,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总之,调动起学生的一切认知因素,学生便会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积累到非常丰富语言素材。
【关键词】技校生;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探究
时下,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加之我院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往往要继续深造,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成为他们必备的素质之一。并且现在的高考由控制性写作逐渐转向开放性写作,学生既要发挥想象力谋篇布局,又要对题目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还要正确地用英语表达出来,难度加大。那么,技校生应如何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呢?
1 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1.1 浏览信息
从范文要求所给语境中捕捉信息,确定时态,考虑句式。
1.2 谋篇布局
审题是写好书面表达的前提。学生首先要仔细审题,审体裁,时态,语态;其次是罗列要点,根据需要安排好段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开头,写好结尾。此外还要重视和发挥主题句在段落写作中的作用。
1.3 遣词造句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学生应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定时检测,强化单词的记忆和运用。词汇在作文中的运用,教师应加强五种基本句型的教学。比如形式主语,形式宾语,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对学生进一步地扩充训练和翻译。为避免句式单调,可使用一些高级词汇和特殊句式,如独立主格结构、无灵主语法等,这样既提高了表达层次,又彰显出考生的雄厚的词汇储备和灵活的表达能力。如“掌握(英语)”可用learn/grasp/master,若用command(Englishi)效果更好。
1.4 行文连贯
就是指通过使用过度性词语来使文章结构紧凑,过度自然,条理清楚,富有逻辑。有很多代词、短语、句型都很好地连接上下文。
如:1)表达进一步补充说明的词:what is more, besides, moreover, in addition 等。The rent is reasonable; moreover, the locotion is perfect.
2)表示转折关系的词:but, however, yet, on the contrary等。You weren’t boring me; on the contrary, you’re interesting me frightfully.
3)对一个话题进行总结。To sum up, in short, all in all, in a word 等。In short, the film was the best I’ve ever seen.
4)使用惯用句型。Suah as Albert Einstein, a man of achievements, deep thoughts, but with simple habits. 此句型用于描述人物或事件的作文,作为结束语,对全文有很好的概括作用。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使用过渡词的意识,帮助他们归纳出一些常见的过渡词汇,供他们平时操练。
1.5 语言地道,思想性强
英语思维能力是英语书面表达的前提,学生应加大阅读和听的输入量,将阅读听力训练和书面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直接用英语表达的习惯。教师还应有效地指导学生在写作时适当增添一些情感因素,以增加句子的情感色彩,使文章读起来更亲切地传达信息和表达思想。
1.6 妙用标点,卷面整洁
标点符号出现的时机场合与书面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注重学生书写,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
2 教学中加强基本功训练
2.1 课上认真听,课下反复习
课堂上教师所讲的语言知识一般都是重点和难点,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下尽量抽出时间复习,对所学语言知识加以巩固。
2.2 一切教学活动,针对写作教学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应为写作教学作好铺垫工作。如讲解“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练习中,遇到一些比较好的语篇语句,可以作为写作素材进行写作指导。
2.3 发挥口头表达,促进写作教学
通过口头表达能力,采用造句、回答问题、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章等训练,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3 广泛阅读 加强语感
大量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也可以加强英语语感,为英语写作提供必要的语言材料。
3.1 重视课本教学
课本中有许多经典之作,仔细品味文章中的一些语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2 涉猎各种书籍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选择英语报纸、杂志、科普文章、疯狂英语读物、“英语广场”杂志、“Harry potter”系列丛书等。通过大量阅读英语文章,学生会渐渐准确地把握英语篇章结构,精彩的语言表达,时态、语态等基本语法知识,基本句型和基本词汇的用法等。
3.3 升华阅读效应
随着阅读量的增大,知识面的拓宽,词汇量越来越大,所掌握的句型自然会丰富多彩,这样积累了素材,增强了语感,进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 勤积累 善模仿 训练各种体裁的写作
4.1 收集背诵名言佳作
教师要鼓励和督促学生平时收集和背诵大量有用的词汇、句型、习语、谚语、名言,课本中的精彩段落和书面表达的范文,培养语感,将常用的高级词汇和句型收集整理,例如 devote all his life to his country (报效祖国);spare no efforts to do sth.(不遗余力干某事);spare th rod and spoil the child(棒打出孝子)等,这样就为写出精彩的英语文章储备了基本素材。
4.2 培养借鉴模仿思维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模仿借鉴名人佳作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训练各种体裁的文章,如书信类(道歉信、推荐信、介绍信、申请信等),对不同信件的格式、首句、中句、尾句固定模式。
4.3 集中系统专项训练
用英语叙述故事,看图写话,人物报道等,还可向“英语通“杂志社,英语周报等投稿,以此来检验自己的写作水平。
5 重视批改与讲评
5.1 启发式面批
笔者通常采用面批的方式,细致分析每篇作文,指出其语言错误,然后由学生自行修改,最后由老师检查。
5.2 准确查缺补漏,反馈信息。在面批过程中我认真记录习作中普遍和典型的错误,及时评讲和补漏,立即反馈信息。
5.3 摘抄妙语佳段,当众宣读。在讲评时我也把一些好的词语佳句和优秀习作读给同学们听,激励他们比优赶优,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坚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课本到课外,从慢到快循序渐进的原则。作为教师,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专项训练,才能真正促使学生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积累 语言 生活 表达 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知识积累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语文素养的优劣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所以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重视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积累:即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和表达的积累。
1.语言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语言又何谈写作?语言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储备,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语言的积累主要包括文字的积累、词汇的积累、名言佳句的积累,精美诗文的积累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圈点、摘录、背诵等方法记录精美的词句语段甚至整篇的文章,进而内化为自己永久的语言储备,这就为写作积蓄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而不至于囊中羞涩、捉襟见肘。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怎样积累语言呢?我从以下几点做了尝试:
首先向他人学习,广泛阅读,借鉴名家名作,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力。任何一个人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多读多写,而要使自己"手高"必须首先做到“眼高”,而要“眼高”就只能从阅读中来。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广泛的阅读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使其阅读理解不断加深加宽。“多读心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只要稍微留意那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就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有广泛阅读的经历。而时下中学阅读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学生读得太少、读得太窄、读得太浅,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好读、多读书、读好书,比如教学《石榴》一文时,我抓住文中两个训练点:一是看实物运用课外词汇,描写石榴的外形,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课外积累的描写果子色、形、味的词语,然后学课文,找出描写颜色以及人物喜悦的词语,分抄于卡片上,帮助学生领悟生动形象的描写事物的方法。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不断丰富人生体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教师应在课上选取时文、美文在课堂上适当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使学生不仅从读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从读中悟到写的方法;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激发阅读兴趣,提高作文水平,为作文写作积累论据;每天看到精彩语段边学习边积累;学习一个词语要联系语境推断词义并造一个句子加以运用,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增强记诵能力,在课堂集体交流反馈中逐步提高阅读理解鉴赏力。还要注重课后阅读。我常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名著,成立语文兴趣小组和文学社,推荐好的作品积极投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写作的热情。这样既使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深入到生活之中,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加强交流,获得丰厚的养分,心灵日渐丰润,不仅写作时"下笔有神"而且能熏陶出良好的人格情操,这正如古人所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时还要养成摘抄积累的好习惯。摘抄对语文学习最大的好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思想。摘抄不仅是一个选择、欣赏、感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语言和思想情感的积累、发展的过程。虽然,学生只是把好词句、好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但在摘抄的过程中,通过眼、脑、手的共同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语言,而且因为摘抄的这些语言是他感兴趣的、有印象的,那么他在自己的习作中就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运用这些语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生活的积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许多名家的作品往往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学生的写作离不开生活的时空,写作的素材和灵感主要来源于他们的生活。生活是语文的内涵与外延的总和,语文学习一定要引导学生体味生活,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去,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体察纷繁复杂的世态人情,从而感受到世界的博大与精彩。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多写他们熟悉的人、事、物、景,鼓励他们用日记等形式练笔,而且为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学校、家庭和社会也应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生活的积累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观察是写作的基础。鲁迅先生曾说:“作文第一须观察”,要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就必须通过观察来积累,学习“观察”的关键是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正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平时不善于观察,没有留心观察的习惯,或是观察得不得法,所以才缺少相应的生活体验和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积累体验是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仅满足于在作文课上为学生所创设的契机是远远不够的,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教会观察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其次,学校、家庭、社会应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比如:经常让孩子做一点家务;让孩子和同学一起去踢球、游泳,或者是郊游野炊,节假日带子女到公园海边游玩;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带孩子"行万里路",观赏游览风景名胜……这样既丰富了生活积累,又能拓展视野、陶冶性情。只要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语文学习才有了源头活水,才有了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我们的写作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3.表达的积累
语文素养的提高,既需要积累足够量的素材,又要给予必要的领悟“发酵”的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概括、组织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要重视学生常规语言技巧的运用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简明、连贯、得体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因此说,表达交流的积累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表达积累大致可以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
3.1 口头表达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只要我们生活在人群中,我们就要“说”,而学会说话就必须学会听话,听说结合起来,就是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最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呢?我做了几点尝试:
3.2 背诵法
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表达能力的好方法。背诵是培养语言感受力的必要途径,它将潜移默化地实现表达能力的提高。我常常让学生自行背诵自己所积累的名句名篇。利用课前三分钟活动时间检查,促使学生积累了丰厚的知识营养。
3.3 复述法
复述法是集阅读与表达于一身的语文教学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平时课上课下多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不仅积累了语言,同时也提高了表达能力。
3.4 演讲法
叶圣陶说过: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演讲不仅有利于扩大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而且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要想"说"得好,必须多读,要想听众听得懂,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如用词得体句子完备,条理清楚等。此外,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调动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积极性,以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和提高。每节课前一名学生讲,其他学生评,这样下来,一学期能评九十来个题目,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了,写的能力自然而然也会提高,这能说不是一种积累吗?
3.5 书面表达
写作能力是写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靠写作实践。鲁迅早就说过,写小说要少看写作方法之类的文章,文法的书看多了,反倒无从下手。少讲多写的写作策略,就是让学生像“在战争中学会战争”一样,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勤于练笔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练笔可以分以下几种形式:
3.6 写观察日记
写日记是练笔的一个方便而有效的方式。积累材料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观察日记。天天坚持写日记,不仅有助于提高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和材料储备,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把日常生活中所思所想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只要乐于观察、勤于思考、长期坚持,脑子里既有了思想营养,又有了写作技巧,胸中有丘壑,作文内容自然会远离"假大空",锦绣文章自会从笔端汩汩流出。
3.7 写读书随笔
一、指导内容选择,倡导健康阅读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靠广泛的阅读。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经典理论,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阅读内容纷坛繁杂,却又丰富多彩,健康信息传播的同时,负面信息亦然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形形、纷繁芜杂的阅读世界,筛选健康积极的内容,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的储备。
(一)帮助学生规划人生蓝图,框定阶段阅读方向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容易出现迷惑性,出现烦恼等心理特点。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拟定简单的人生规划蓝图,框定阶段性的阅读方向。比如,初中阶段,缺乏对大千世界的全面认识,阅读方向应有利于学科学习。高中阶段,阅读方向应有利于学科的深入学习。进入大学阶段,阅读的方向应有利于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步入社会,阅读方向侧重于工作职业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知道阅读的目的、作用和方向。
(二)指导学生筛选阅读内容,学会提取健康信息
中学生的年龄多部分在12岁至15岁之间,正是情窦初开,世事懵懂的时期。对一切信息具有好奇心,却无法全面分辨信息的利与害。部分中学生在这个时期,沉溺于网络游戏、武侠小说、书籍、谈情说爱等。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中学生自我保护和自我认识能力不足。二是教师引导力度不够,关心不到位。三是家庭教育内容和方式未能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保持一致。因此,教师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播引导者,更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指导学生筛选健康阅读信息,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不良信息和行为的自控力,让学生在整个中学生生涯中健康成长。
二、指导阅读方法,力求读有所感
掌握阅读方法有利于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丰富、规范语言,在博览中汲取营养,提高素质。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审美情趣得到陶冶,情感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观、科学观、生命观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精读文章,指导学生掌握文章句段篇之意
品文章之美,在于精读。教师首先是要求学生理解文章每一句、每一段的意义,感受句、段之美。其次是要求学生通过对句、段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再次是要求学生摘抄名句好段,在习作中不断模仿和运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速读文章,指导学生掌握文章思想
阅读的范畴广,内容宽。任何一个读者无法做到精读所以文章,特别是长篇文章,精读耗时,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步伐。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筛选,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抓住文章重点,力求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三)撰写读书笔记,记录文章精华
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词库”,摘录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教师通过开展优美词句展示、理解、接龙等活动形式,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和爱好。
三、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做好梯度阅读布置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设计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保障。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参与教学,学会学习。教师要有梯度地进行阅读训练布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努力能完成目标任务,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现到真正的民主学习。
(一)设计优美词语、成语脱口秀分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阅读的终极目标是为写作、交际、修身养性而服务。阅读的基础是词语积累,阅读的成果表现是写作和交际。因此,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必须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而服务,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法,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多角度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优美词语脱口秀展示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研究和积累,并能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设计快速阅读作业,提高学生快速掌握文章内容的水平
快速阅读作业能有效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探索方法和总结经验。教师说教式的抓字眼、扣主题、巧分段或许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不断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有梯度地给学生展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应运,从而能熟练掌握快速阅读答题的基本要领。
(三)设计定期习作赛,提高学生的阅读运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