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8 10:47:21
导语:在污水处理厂实习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那些处理过的污水,当然不是供人饮用,而是供采莲河作为景观用水,每天供水约2万立方,其余的则排放到船房河和西坝河作景观用水,这些河道的补水水质,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标准。
厂区除了简单的办公楼,吸人眼球的是环形的污水处理设施。
穿过绿化带来到污水池边,就是翟媛每天取样的地方,正在净化的污水不停地翻滚着,多少会有一丝腥味。
戴上手套,手握取样瓢,翟媛从污水池中舀出污水注入两个塑料容器中,30分钟以后,她开始观察和记录,回到办公室,她将这些数据输入电脑中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这几乎就是25岁的翟媛每天的工作。
2011年的时候,翟媛考上昆明理工大学,就读的专业,就是水处理。在校期间,除了理论学习,她还来到昆明市第一水质净化厂进行实习,对整个水质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初步的了解;学习期间,班上的学生通过学校组织,对昆明市现有水处理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
2014年,她又进入昆明市第二水质净化厂进行毕业实习,主要是对各个岗位的跟班实习。翟媛的悟性很好,仿佛生来就跟水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她如鱼得水。
翟媛天性文静,这让她面对任何与水有关的事务都能沉得下心来,认真负责,积极学习相关工作流程及专业技术知识,塑造了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在实习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5年7月,翟媛考进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上岗培训,对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所有水质净化厂现有的水处理工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7月底,在水务公司组织下,翟媛对资质认证进行了培训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废水处理工四级证书。8月,她正式分配到昆明市第一水质净化厂生产科工作,主要负责生产运行报表整理及工艺运行总结。
开始进厂的时候,翟媛看到那些报表上的数据,还是有点蒙。数据的变化意味着水质的变化,但究竟如何从专业上进行解读,她还得请教师傅。大概每一个年轻人的成才,都离不开师傅的传帮带。不过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否出师,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翟媛没有让自己失望,也没有让师傅失望,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岗位技能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机会来了。2016年4月,她代表昆明市第一污水净化厂参加云南省第十三轮职工技术技能大赛污水处理工种的比赛,让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飞跃,也接触到了自己在厂内工作岗位上无法接触到的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
随后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了云南省第十三轮职工技术技能大赛污水处理技能竞赛决赛,并获得了技术技能状元称号,同时获得了国家废水处理工二级证书。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所用的教材和实验讲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煤炭行业环境工程的内容,很难应对日后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可以考虑在传统环境工程教学内容中引入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的内容。通过课程改革,修订实验内容,在满足实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突出矿业环境保护的行业特色;特别是加强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实验内容。根据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不同教学目的,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教学方案。最可行的方法是煤炭特色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教学实验中将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科研课题或某一课题的若干阶段设计为实验教学内容,可以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实现科研资源的教学共享。把学校本科教学投入、“211”工程投入、“985”工程投入和环境工程系教师科研项目投入形成的实验室资源,实行分层次管理和开放,逐步实现实验室资源的优化配置,向本科教学全面开放,为大学生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实验平台。为此,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充分利用教师承担的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的课题,积极探索将科研课题内容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给水工程实验教学中,我们依托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浊高铁锰矿井水处理研究》,将环境工程专业传统的混凝沉淀、地表水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教学内容改为高浊度矿井水混凝沉淀、高铁锰矿井水过滤及反冲洗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讲授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教学原理和内容,还补充煤矿矿井水的产生、排放和水质污染特征等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工业过程、工业污染特征以及工业污染防治有了初步的认识,不仅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也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在排水工程实验教学中,我们结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化学氧化-生物强化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研究》,将原来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实验教学内容改成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实验。这个实验内容的改变,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处理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区别,防止了课堂教学和实际工程出现较大的偏差,特别是水力停留时间、活性污泥比增长速率、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等参数选择,为学生以后从事工业污水处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我们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纳米RuO2/ZrO2-CeO2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及废水中的POPs》,将原来的COD分析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污水换成煤化工废水。这一实验内容的改变,使得研究对象由生活污水变成了受氯离子干扰严重的煤化工废水,让学生系统深刻地体会到了消解过程中沉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分光光度法的干扰,以及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各自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从一个简单的COD测试实验思考到各种环境工程原理。此类教学内容的改变还有很多,比如,将矿井除尘装置、煤化工厂VOCs催化氧化分解装置和燃煤电厂脱硫脱硝装置引入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中;将煤矸石简单制砖的内容引入到固废处理与处置实验教学中;将头发中汞含量的测定引入到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将煤化工厂受污染土壤的气提修复装置引入到环境土壤学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中。通过这些来自于科研课题的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他们将来开展实际的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开展与煤矿区污染控制相关创新性实验
我校环境工程中心积极开展与煤矿区污染控制研究项目相关的创新性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本科生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学生完成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型实验的重要基地。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查文献、写调研报告等基础训练,大二和大三开展具体实验,大四开展成果总结训练,学习撰写结题报告并。我们的创新实验基本来源于科研项目,但是为了不给学生造成难度,又对科研项目进行了大量的改变,基本都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面向本科生的创新性实验。图1是典型的创新实验设计过程。先根据传统的混凝和沉淀实验,添加矿井水污染治理的内容,设计创新实验的第一个研究内容,即混凝沉淀处理矿井水。然后根据课堂讲授的混凝沉淀水力梯度(G值)的理论知识,将混凝部分扩充为多级搅拌混凝实验;根据浅池理论,将沉淀内容扩充为斜板沉淀池设计。最后将所有的内容合并起来,形成实验名称为多级搅拌+混凝+斜板沉淀处理矿井水的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下达的科研任务要求,充分发挥个人智慧,设计系统的实验方案,并在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下,开发了用于实验过程的多套连续装置;独立分析整个实验过程所涉及的实验参数,完成了一个复杂的工艺实验研究,并提交系统的研究报告。这些改革既为教师和研究生完成科研任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基础,并充分调动了本科生学习和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素质,既促进了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提高了本科实验教学的含金量。
3大力建设企业实践基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验课是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环境微生物的一些基本技术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与灭菌、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计数等在环境污染处理的应用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重组、pcr技术也在环境工程得到应用。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教学实践资源日趋紧张。如何改革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的内容及授课方式,一直是大学环境类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率,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
1 改革实验课程的设置
我们将过去独立、互不相关的微生物实验改为一连续的探索性的大实验,开设了一门“环境工程微生物综合训练”的独立课程。课程放置在学期结束时的实践周中进行,集中对学生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和污水处理应用的基本操作的训练过程,这样强化了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综合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在制备各类培养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环境样品中进行接种、培养,通过菌落和个体形态观察,纯化细菌、放线菌或霉菌和酵母菌,然后学生以自己分离、纯化的菌种为材料继续进行以后的实验,在对细菌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菌体大小测定基础上,最后做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对细菌做出初步鉴定,并将分离出来的细菌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上。环境工程微生物综合训练的主要实验内容和所涉及的知识点见表1。改革后的综合训练使原来孤立、不连续的实验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在微生物的菌种的培养和分离,纯种的计数和鉴定等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各种基本操作技能在微生物综合训练中多次操作,反复应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微生物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验证操作性实验相对较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相对较少是目前实验课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这对培养实用型人才极为不利,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将一些应用性、综合性和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课题,作为选作实验,供感兴趣的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综合运用不同实验技术,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教师指导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并加以实施。实验后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科创论文。比如,“微生物诱导腐蚀”的选作实验,主要是研究研究厌氧微生物对金属腐蚀过程,使同学们扩大对微生物环境作用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又能促使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起来,从而加深对环境工程微生物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如表1)
2 重视视频实验教学的应用
微生物个体微小,学生对它的感性认识不多,这使得许多有关微生物的概念变得抽象、难以理解。在实验教学中,有目的的引入了视频实验等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可以增加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验教学经费紧张等问题。我们不仅制作了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多媒体课件,而且采用视频教学短片,向学生展示基本的实验操作,以及相关实验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或科研中的应用。这些改革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实验的基本过程,具有较强的直观性,通过屏幕清晰形象准确地展现每一个步骤,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关键所在加深了学生对使微生物的实验规程和操作技巧理解,如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技术、消毒灭菌技术、斜面、液体、平板接种培养方法等。采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的优点,结合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讲授和示范,有利于学生在脑海里建立每一种实验操作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应该加强多媒体在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 强调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是由实验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很大一部分准备工作,学生只是按教师的讲解和实验手册的步骤进行操作。我们在微生物综合训练中,改变实验课中讲解过多的现象,只是重点讲述实验成功的关键并事先提出思考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归纳出结论,从而理解和验证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教师在实验中起指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综合实验涉及的内容很多,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先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并写出实验计划(包括实验目的、原理、仪器、材料、步骤),然后在课堂上对实验计划进行讨论,讨论后学生再进行修改,最后由教师审定。审定合格后,学生方可开始进行实验,这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培训的主动性。实验从实验材料的准备到每一步实验都由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只起检查和辅导示范作用。让学生明白每个实验步骤操作的好坏对后续实验的进行有直接的影响,培养学生整体的实验观念和细心的操作习惯。由于是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可以加深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的了解,实验效果很好。
4 改革实验课程的考核形式
综合训练的考核是既是课程设置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实验技能学习的一种督促和检查。在微生物综合
转贴于
训练中,我们将学生4~5人分为一小组,同一组的每位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位学生都独立进行无菌操作、接种培养等工作。在材料的准备和实验完成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的失误都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因此我们要求每位学生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操作能力,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操作和实验结果都做出客观的评价。将综合训练考核分为预习、操作、实验报告三部分记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现场指导,当场考核,不仅要看实验报告,更要依据预习、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综合考核。在操作考核中既有单独的个人操作考核,也有分组的操作考核。实验报告要实事求是,严格杜绝相互抄袭现象。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养成一个善于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好习惯。实验报告中的分析与讨论是很重要的内容,我们鼓励学生在分析讨论中自由地写出自己对实验的理解,比如哪些操作步骤没有做好,或者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避免等,还可以提出对实验设计修改的建议。通过对实验问题和结果的分析、讨论,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实验课的地位和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为环境工程专业后续课程教学的展开和将来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
5 培养工程实践观念
我校是具有电力特色的地方性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是从电厂化学专业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来的。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强调重工程、重实践的专业特色。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思维模式,要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环境污染物治理中的作用原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微生物学本身基本的实验操作上。我们在微生物综合训练课程设计别注意结合工程应用问题,充分围绕教学队伍的科研课题及实习单位的生产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们根据本专业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通过课题的形式,组织一些对环境工程微生物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一些老师在设计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时,经常会有很多项目指标需要测试,只要合适,我们也将样品拿来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做。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从工程角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92-02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课程[1-3]。据了解,目前从事环境工作的技术人员,60%~80%涉足与水处理、污水处理相关的领域。因此,对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是相当重要的[4,5]。然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特点是内容杂、应用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物理、生物、化学、物化等方面)、学时有限,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把握《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是这门课程的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探索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方式改进
1.合理分配学时、优化教学内容。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选定的教材是高廷耀、顾国维等主编的《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确定的学时是6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56学时,实验8学时。由于内容多、学时数有限,我们对课程内容作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区分了主次,适当增减了部分内容:①把第十四章(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和第十七章(城市污水回用)两章内容放在课外让学生自修学习完成,同时布置一些思考题作为作业练习,以方便和促进学生的学习。②为避免与《给水处理工程》课程内容相重复,精简了第十六章(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中第六节(离子交换法)、第八节(膜析法)、第九节(超临界处理技术)的内容。③从工艺新型和实用的角度出发,在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增加了调节池内容,第十二章(活性污泥法)增加了改良SBR反应池和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第十五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增加了IC反应器、EGSB反应器等新工艺内容等,以便学生对目前污水处理中的一些新工艺、新方法有所了解。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主要内容的课时量,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而且也为一些重要的新工艺的介绍空出了学时。
2.主线式构建课程内容。为了让学生将构筑物与工艺流程联系起来,我们在备课中绘制了一张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从讲课一开始就展示给学生,结合教学进度中逐个构筑物的讲解,将工艺流程图不断反复播放,使学生能将单个零散的构筑物串联起来认识,既了解了构筑物本身的性能和特点,又明确了构筑物在整个工艺中的位置和作用,线条清晰,方便理解和掌握。
3.不断丰富视频教学资料。目前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确实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量,但这还需要教师尽可能多地搜集多媒体影像、图片和动画等素材。几年来,我们利用各种渠道不间断地收集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如我们利用带领学生去污水处理厂实习和参观的机会,拍摄影像资料,利用网络资源下载资料等,积累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及时补充到课程中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课程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离我校不远有一小型污水处理厂,这是一家有一定历史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工艺,各种沉淀池的形式一应俱全,这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方便。我在教学期间常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程进度和内容带学生去厂里实地观看和讲解,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看到的是实物,是运行中的沉砂池、曝气池、活性污泥、二沉池出水等,因此很有兴趣,提问题的同学很多;有时我们还让他们动手测一下污泥沉降比或带些水样和活性污泥回实验室去镜下观测微生物或测一下COD等;这些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5.利用比较教学、课堂提问和作业。这门课程包括的各类方法较多、工艺较多、信息量较大,许多学生反映一些知识点容易混淆。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方法:其一是“比较学习法”。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对比分析,归纳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如:生物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的区别;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的区别;化学沉淀处理与混凝处理的区别;等等。有比较就有了区别。其二是以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强调。这样既可以强调所学内容,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其三是充分利用作业。我们会将所学的重点以思考题、问答题的方式布置下去。学生动手做一下很有好处,也方便将来的复习。部分同学会根据题目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有个别同学还有自己独特的解题方式。
二、充分利用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牢牢抓住课程设计环节,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课程设计是《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一个大作业,直接连在课程之后进行。以往课程设计的抄袭现象很严重,常常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为此我们对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探索,摸索出一套质量监控措施,并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首先,我们采用了一人一题的方法。通过对设计任务的分析,我们在设计任务中将用于计算总污水量和水质的居民人口数量、排污水量和排BOD5量进行改变,使每位学生设计题中涉及的人口数量和每人每天排放的污水量和BOD5量均不同,这样一来,每个学生从一开始拿到任务书就明确了自己任务的唯一性,必须自始至终独立完成设计计算任务,教师则建立一张表格对每位学生的数据进行列表记录,用于检查。减少了抄袭现象的发生。其次,采用了答疑、质疑和中期检查的质量监控措施。“答疑”就是教师每天进行的现场解答和辅导;“质疑”是针对一部分很少与教师交流的学生进行的主动式提问和检查,了解这部分学生的设计方案,避免他们在设计中走弯路、出偏差,及时了解情况及时纠正;“中期检查”是为了掌握整个课程设计的进度,避免一部分学生前期不抓紧,后期时间来不及草率收场的情况发生。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问题迹象或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及时召集全班学生集中上课给予讲解,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保证课程设计稳中有序,按时、保质地完成。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探索,学生的反映是:通过《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使他们对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有了一个系统的训练,同时巩固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概念。
三、考试方式改进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面广、方法内容多,检验学生掌握程度,光靠一场考试难以做到公正、公平,要系统、牢固地掌握,需要平时的用心和积累。有些学生仅凭小聪明,短时间突击学习的方式应付这门课,其结果是考完试也就很快忘掉了,脑子里还是空空的。因此,我们采取了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平时课堂讨论提问成绩、实验成绩和出勤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打分,期末成绩占70%,期中成绩占15%,其他3项内容各占5%。这一措施也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督促作用。
通过上述各类方式的综合采用,加深和加强了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程知识的理解。几年来,学习效果逐年提高,成绩优良率不断提升;学生考研成功率有很明显的提高,2012年前每年仅5%~8%的考研成功率,2013年达到24.8%;在环保水处理领域的就业率也大大增加,以往仅15%左右,2012年达到43%。总之,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条件和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帮助,创造条件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咏,邹文慧,廖洋.“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广州化工,2012,40(1):130-132.
[2]殷旭东.“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环节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13):195-196.
[3]吴小宁,冯晋阳,刘增超.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学研究,2012,35(5):65-66.
[4]刘恒明,冯铁锁,郑丽娜.关于提高《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1,39(22):113-114.
[5]闫立龙,任源,张颖,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1(15):33-34.
1.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1)在理论教学方面,加强工程类课程的教学。2011年,本专业以《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为基础,结合长沙学院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当调整。1)增加了“工程图学”的教学课时和内容。较强的识图能力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针对学生看不懂专业图纸的问题,新教学计划将“工程图学”的教学课时由48学时增加到64学时,新增了土木工程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2)增加了“环境工程CAD”的教学课时和内容。较强的绘图能力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二,针对学生不会绘制立体图和绘图效率低的问题,新教学计划将“环境工程CAD”的教学课时由32学时增加到48学时,新增三维制图教学内容并增加了上机操作时间。3)新增了“环境工程项目设计”课程。教学课时为3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工程设计资料、处理系统及其选择、工程方案的比较、污水处理厂设计、工程验收及运行、工程设计基本知识及设计示例等。通过上述调整,深化了工程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为毕业设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熟练掌握绘图技能。(2)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强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1)对于实验教学,改变原教学计划实验项目偏多的情况,精选几个专业理论性较强和与工程联系较为紧密的实验项目作为必做实验,其他实验项目作为选做实验,节约出来的课时用于能够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课程设计和实习等教学环节。2)对于课程设计,将“环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课时由一周增加至两周,新增“环境工程制图实训”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工程设计流程以及主体构筑物和设备的设计方法,同时能够规范制图。3)对于实习,针对原实习过程流于形式的情况,采取“精”、“泛”结合的方式保障实习效果。所谓“精”是指选择一个单位蹲点实习,时间为4周,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既要看现场还要跟班操作,既要阅读图纸还要临摹图纸,既要接受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还要相互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深度了解实习基地的平面布置、工艺流程、构筑物结构和参数、设备型号和参数以及运行管理方式等内容。所谓“泛”是指带领学生到2~3个单位参观实习,时间为两周,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实习成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为毕业设计积累一定的工程经验。2.提高教师水平,使之达到指导毕业设计的要求教师的责任心和水平对毕业设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5]然而,本专业以年轻教师为主,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的经历,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长沙学院采取了多项措施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主要包括:动员教师报考注册环保工程师和环境影响评价师,储备全面而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前沿理论和技术;鼓励教师到实践部门挂职锻炼,深入生产第一线实地锻炼,丰富自己的工程实践经历;鼓励教师对外承接工程项目,通过项目设计和产品开发积累经验;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设计人员和退休教授来校讲学或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实现对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建立毕业设计指导团队,有机整合教师资源,通过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3.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1)规范毕业设计的选题。一方面,选题要结合学生的就业领域。[6]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站的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应与此相关。另一方面,选题要紧密联系实际。本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工程项目和毕业生在工作中积累的项目资料,坚持以真实工程实例作为毕业设计的训练课题,使学生毕业设计与未来工作有机衔接。另外,为了保证选题的新颖,本专业要求毕业设计选题三年内不能重复。(2)突出毕业设计指导的重点。一般而言,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其他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保证毕业设计指导时间的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开题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工艺流程选择的合理性,计算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参数选择的正确性,绘图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图纸表达的规范性。教师要预先判断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并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加以解决,不能让难点问题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3)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长沙学院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然而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阅表中的评分细则并未规定具体内容,导致教师对评分细则的理解不一。因此,长沙学院对评分细则进一步细化。“选题与文献综述”主要评价开题报告的合理性;“创新性”主要评价工艺、设备和方法的新颖性;“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主要评价计算过程和参数选择的正确性以及图纸的规范性;“写作表达能力”主要评价格式的规范性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和凝练性。评分细则还新增了“平时成绩”项目,用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同时,对于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分差值较大的设计另请教师进行评阅,从而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4)严控答辩后的管理。对于答辩未通过的学生要责令整改,直至符合二次答辩要求为止。对于答辩通过的学生,要求他们根据每位教师提出的意见认真修改。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力度,还建立了毕业设计的抽样检查制度,抽样比例不少于学生人数的20%,首先由专业教师交叉检查,然后聘请校内外专家评估,进一步发现和解决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认真总结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取得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
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毕业设计管理过程是否科学和规范。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实际上就是要提高平时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只有正确处理好平时教学工作的每处细节,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使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再上台阶。
本文作者:许第发李荣喜余取民雷敏工作单位: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
关键词:百万千瓦机组;技术监督;管理;经验
1 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两台百万千瓦机组主要设备简介
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为国内首批百万千瓦等级发电机组,三大主机均由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引进日立技术生产。机组选择的汽轮机入口新蒸汽参数为25 MPa/600℃/600℃,设计发电煤耗272.9g/kW·h,机组热效率45.46%。
同期建设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按锅炉BMCR工况全烟气量脱硫,脱硫效率95%,预留脱硝场地;新建中水深度处理站综合利用全厂污废水和来自城市的二级排污水;使用了A335P92材料为主蒸汽管材;汽轮发电机采用了单轴双支撑方案;冷却塔是逆流式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冷却面积12000m2,塔高165m;利用新型防腐材料作为烟囱防护层;对热力系统进行优化。
2 百万千瓦机组安装、调试、试生产期的技术监督
在2台1000MW机组安装、设计、试生产期的技术监督工作中,各专业注重强化过程监督,实现了工程质量可控、在控;在抓好日常监督的同时,对重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定期开展质检活动,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促进了监督体系的正常运转。
2.1安装、调试期间的技术监督准备
超前抓好技术监督准备工作。安装、调试期间的技术监督工作以电科院为主,我厂为辅的监督原则。我厂在生产准备与调试阶段提早介入,对技术监督的各项标准及制度进行学习,确保监督有据可查、有章可依。
在安装调试期间,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把理论培训、电厂实习、厂家学习、仿真机实习以及现场参与、设备系统检查紧密结合起来,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设备安装、分步调试与整套试运工作,实际业务技能得到了迅速提升,为百万千瓦机组技术监督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安装期间的技术监督
2.2.1 严把设备、材料进口关,多方并举,从源头消除隐患,确保进货设备、管道、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机组设备、承压部件、进货管道、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装质量和使用寿命。设备、管道、材料的质量又与生产、工厂配备、运输等有直接的关系,我们通过组织包括监理、监检、安装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供货单位实地考察生产工艺、生产能力及质量控制,检验原材料进货质量,特别是重点对P92等新材料焊接工艺评定、技术措施、检验标准的正确性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的问题与及时供货单位沟通,就将来接口问题也与厂家进行协商,确保了设备、材料、管道配管焊接、尤其是承压部件制造质量和交货进度。
2.2.2 结合《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等规章制度,借鉴在役机组监督经验、国际流行标准,对一些监督项目重点关注。
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先后提交不符合项通知单1392余项,有效避免了设备隐患。对照国内相关标准现场进行检查,对发现质量问题会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人员召开专题会、现场技术分析会,认真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通过扎实工作,精益求精,强化质量监督措施,狠抓过程控制,切实保证了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在百万千瓦机组建设过程中,国内对于超超临界机组介质的指标控制标准还未出现,尤其是水汽指标最高等级为超临界机组。为此在咨询了研究院、参考设计要求和超临界机组的标准、借鉴美国EPRI的标准的情况下,根据现场水处理设备、热力设备所能达到的水平,经过反复论证,制定出了超超临界机组的化学监督标准,提出了水汽质量控制既满足在超高的压力温度下设备防垢、防腐、防沉积的要求,又不能脱离现场实际,超出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和除氧器等热力设备的处理能力。机组现在运行数据明说,热力系统的各项水汽指标比我厂其他机组更为优良、稳定,在今年的#7机组大修检查情况表明热力设备未出现结垢、腐蚀等异常,水汽质量标准是合适的。
油质是汽轮机安全运转的保证,对油的监督,主要是结合在役机组的监督经验,以及新建机组的变数多的实际情况,加强了对油质快速劣化的监督。在设计阶段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机组投产前、试运期间以及投产后严格按规定的周期进行各项检测,及时发现了小机油破乳化度指标不合格的情况。随后向油提供商和研究院咨询,最终在厂家协助下加入破乳剂,油质迅速恢复正常。保证了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新型金属材料的焊接评定控制标准在实践中总结出现。传统的耐热钢焊接一般都是用无损检验的结果作为焊接接头质量的评定标准,由于新型耐热钢焊接接头的性能对焊接工艺的敏感性很大,我们借鉴了美国ASME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对现场的焊接环境和条件、焊接工艺与评定工艺的一致性的要求,在新型耐热钢焊接接头的整个过程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了工艺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性。事实证明,只有所有重点焊接工序:材料的选择,预热、层间温度的控制,充氩效果控制、线能量的控制,焊接层、道数的控制、热处理规范的控制等的准确执行,才能保证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随后,借鉴我厂金属监督过程中发现335MW机组水冷壁冷灰斗弯头处多处因焊接质量问题产生裂纹,600MW机组分割屏过热器定位夹持块因焊接问题产生裂纹,延伸到母管造成管道泄漏,后竖井侧包墙吹灰器口处鳍片焊接结构不合理产生管道拉裂的现象,专门召开专题会,重点强调附件焊接的重要性,把对附件安装焊接质量要求上升到管道焊口的同样高度,明确提出发现一处不合格按承压部件焊口一次不合格统计,计算到工程合格率中。加强对附件焊接人员的管理,重点检查持证上岗和焊接工艺执行情况。严格控制焊缝成型,避免因咬边产生应力集中使焊缝开裂拉裂受热面管。经过参建各方共同努力,单台锅炉受热面焊口总量54350只,四大管道焊口总量294只,中、低压管道焊口5650只,一次探伤合格率99.05%,为机组的正常运行打下了基础。两台机组在整组启动后未发生一次锅炉爆管事故。7号机组至今没发生一次因承压部件泄漏造成的停机事故。截至目前,8号机组已连续运行260天以上。
2.2.3 调试、试运期间的技术监督
在此期间重点加强了缺陷统计及消缺管理工作、整体验收及交接工作。严格按照《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的要求,与参建各方,团结协作,精心调试,每一个调试项目、每一项操作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完成了所有试验项目。
168试运期间,将机组的缺陷纳入正常的设备管理,检修队成为设备缺陷消除的责任部门,生产技术部负责缺陷消除的监督,四期基建管理处对设备缺陷消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为做好缺陷管理,每天对试运期间存在的缺陷进行排查,对缺陷消除的方案进行了落实,对消缺责任人和完成时间进行了明确。对缺陷进行分类,分别由生产系统和由四期基建管理处负责消除。各消缺负责部门及牵头人切实组织协调好消缺工作,生技部对所有缺陷要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加强缺陷消除的严肃性,对无正当理由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消除缺陷的,按照生产系统设备缺陷管理的有关规定从严考核。按照《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和《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对各设备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按《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的规定,在试生产期结束后,要求施工、调试单位将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厂家和供货单位为工程提供的技术资料、专用工具、备品配件、图纸和施工校验、调试记录、检定证书和综合误差报告、调试总结及有关档案等全部移交。
3 机组正常运行与检修期间的技术监督
两台1000MW机组为超超临界机组,对于该等级机组的技术监督在国内缺少经验,投产一年多以来,我们根据技术监督的各项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在机组运行、日常维护和机组大修工作中严格执行技术监督管理标准,并根据机组高参数运行、新技术设备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技术监督管理内容。3.1健全技术监督体系,加强组织领导
为强化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进一步明确了各专业及人员的职责,保证了技术监督网络的有效运转。同时根据集团公司及我厂人力资源配置调整,结合人员岗位变动情况,每半年一次更新厂三级技术监督网成员,确保体系完整,不因人员因素造成技术管理弱化。
3.2结合对标管理,制定技术监督标准
技术监督标准是衡量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的尺度,特别是在国家和行业每年都推出一批新的标准或对原标准进行修订的情况下,监督标准的制定对监督工作的开展非常关键,我厂高度重视百万千瓦机组的技术监督标准制定工作。根据我厂监督技术的发展水平、设备的状态和管理模式,结合国家、行业新标准或新修订标准,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建立起适用于百万千瓦机组的技术监督标准体系,对节能、环保、绝缘、金属、化学、电测、热工、汽机、锅炉、继电保护十大技术监督项目标准进行了明确,做到科学严谨,规范有效,可操作性强。
在制定过程中,我厂大力贯彻实施华电集团公司“对标管理年”活动理念,坚持“优良的监督前后看,不足的监督左右看,关键的监督重点看”,将对标管理贯彻始终,机组运行中,在2台百万机组之间开展对标管理工作,单台机组通过大修前后运行技术参数开展对标工作。7号机组大修前,广泛采集机组运行各项技术数据,分析机组修前运行状态,有针对性的制定大修重点治理项目和技术方案。如锅炉专业在大修中通过积极开展制粉系统渗漏治理、空预器漏风治理、热力系统阀门治理等工作,使大修后制粉系统渗漏点明显减少,空预器漏风率平均比修前降低了0.71%,锅炉效率提高了0.73%,有效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城市中水作为2台超超临界机组循环水的补水水源一开始就受到重视,由于厂内的深度处理不设生化系统,对于污水处理厂来水的生化指标要求比较严格,系统投运后发现,来水的一些生化指标常常超出供水协议的要求,经了解,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处理能力有一定限度,另一方面,对于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排污水控制不够严格。经过充分评估中水水质对我厂深度处理系统以及循环水系统的影响,我们重新修订了中水来水和处理后出水的控制标准,并与污水处理厂达成协议:按中水污染物含量的多少核定水价,这样,既保证了中水使用的安全性,也促使污水处理厂改进管理,提高水处理水平。
3.3完善规章制度,提高技术监督执行力
制度是方针措施顺利实施的保证,为确保技术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我们在总结300MW、600MW机组技术监督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百万千万机组技术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并针对技术监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使修改后的技术监督管理制度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对技术监督工作具有更强的指导性。
同时加强技术监督的计划管理,每年年初,我们都在总结上一年技术监督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年度技术监督工作计划;在机制大、小修和停机消缺时,根据检修项目制定各专业技术监督计划;在有特殊需要时根据设备治理要求制定专项技术监督计划,做到监督内容全面,措施有力。
完善的计划、健全的制度需要良好的执行力作保障。我厂把提高执行力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执行力建设,力求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务实高效,赶超先进,特别在一些重点项目的执行上,都严格规定了工作范围、职责,明确了完成的时间,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使技术监督措施得到实实在在的执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4 关注重点监督项目,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我厂在开展技术监督工作中,始终坚持“超前监督、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做好日常监督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会议、检查、监督月报、监督通知单等手段,对一些监督项目重点关注,跟踪管理;对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异常情况深入分析,及时决策,果断处置,确保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我厂7号机组在投产后,出现发电机定子内冷水进水压力逐渐升高、流量逐渐下降的迹象。特别是投产半年后,在维持流量不变的条件下,发电机内冷水进水压力升高的情况趋于明显,且发电机定子层间温差和出水温差也呈增长趋势,并达到厂家要求的停机条件。针对这一威胁发电机安全运行的问题,我们进行停机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检查工作,并多次组织设备厂家、研究院所分析讨论,确认定子线棒被基体腐蚀产物氧化铜局部堵塞,对处理方案也多次论证,最终创造性地采用整体“水锤”冲洗加化学清洗的处理工艺,在有限的时间内消除了定子线棒的堵塞,恢复了内冷水系统和发电机的运行参数。目前在7号发电机采取了提高内冷水pH值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3.5注重信息交流和新技术应用
利用参加集团公司内部会议、山东电力技术监督会议机会和其它方式,积极与兄弟厂特别是同类型机组单位进行主动的技术交流与信息沟通,及时掌握机组技术监督方面的新问题、新情况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并结合本厂实际进行针对性检查。特别是一台机组发现问题后,同类型设备尽可能在短时间停运检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新技术、新检测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厂密切与国内较有影响的科研院所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现场遇到的疑难问题。如根据其他电厂超临界机组运行不到两年就出现高温受热面管氧化皮脱落造成管道堵塞引发超温爆管问题,在#7机组大修中,采用氧化皮堆积测量技术对高温受热面管道进行了重点检查,没发现氧化皮堆积。解决了以往只能依靠割管进行检查的问题。结合华电国际和我厂科技攻关项目,对T/P92、Super304H、HR3C新材料长期运行过程中的老化规律进行研究,建立这些部件老化特征参数的定量关系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高温锅炉部件状态评估技术及相应的在线评估系统,建立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高温锅炉管运行、维修管理技术平台。
3.6探索技术监督新经验,形成长期机制
由于百万千瓦机组的技术监督在国内没有经验,自我厂两台百万千瓦机组投产一年多以来,我们严格按照技术监督的各项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并将技术监督与对标管理暨建设国际一流工作紧密结合,形成长期机制,体现到日常管理。针对运行和检修中出现的问题大力开展科技攻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技术监督水平。
我厂百万千瓦机组采用单轴汽轮发电机组,高、中分缸,两个低压缸的汽轮机总长为35.6米,汽轮发电机总长为54.65米,如此长的轴系,如何保证汽轮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我厂作为科技课题进行研究并摸索宝贵的经验。机组正常运行中,除运行人员加强监视外,我厂上了TDM系统,随时监测汽轮机轴系振动,以便采集数据进行汽轮机健康水平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机组运行中,充分考虑蒸汽激振因素的影响,提供最佳的机组配汽方式和阀序控制程序。在夏季环境温度高、机组真空低、负荷高的情况,7号、8号机组均先后出现了疑似汽流激振的异常现象。技术人员通过采集的各项数据分析,在日立厂方无指导性建议、机组不停运的情况下,合理调整调门流量特性曲线的手段,既消除了疑似汽流激振的异常现象,又降低了主汽压力的波动幅度,使机组的调节更加平稳。2008年初,7号机组投产一年后检查性大修时,经过修前轴系中心的测量,发现因汽缸膨胀、基础沉降等各种外力的影响,汽轮机未完全回位,技术人员分析认为修前轴系中心所测数据不能真实反应中心实际情况,尤其中-低及低-低对轮中心偏离厂家标准较大。考虑到7号汽轮机修前运行情况良好,各轴瓦的振动及瓦温无异常,揭缸后检查各轴瓦接触良好,我们没有拘泥于日立厂方提供的轴系中心调整标准,大胆果断的提出结合各轴瓦温度进行轴瓦负荷微调的工作,对7号汽轮机对轮中心调整标准以修正为主。7号机组大修后开机带到满负荷后,轴系振动、各轴瓦及回油温度等技术指标均优于机组修前状态。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百万千瓦机组技术监督经验。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及时把好的做法反馈到实际工作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修订监督标准,促进了技术监督工作的良性发展。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们依然采用了访谈+观察的方式,参观了蟹岛、团城等地。在这篇实习报告中,我想以蟹岛为重点,着重分析生态学理念的应用和意义。
1.蟹岛生态度假村——绿色生态的应用
蟹岛之行是本次实习过程中的核心部分,蟹岛生态度假村虽然是生态旅游区,而且每天都有无数的游客光顾,但是蟹岛所采取的绿色“零排放”经营模式成功的解决了游客每天所抛弃的废物、排泄物等。蟹岛的绿色模式是我们当前相当有研究意义的。蟹岛何以成为绿色生态农业教育基地,它的绿色生态农业有何特点,为何蟹岛可以得到经济和生态的双丰收?
1.蟹岛绿色生态农庄概况
蟹岛绿色农庄位于XX市XX区金盏乡机场辅路中段南侧,距首都国际机场7公里。蟹岛园区占地面积3000多亩。其中90%的土地为有机生态农业种养区,10%的土地为度假村服务区。蟹岛以“生态、环保、可持续”为经营理念,以生态农业为轴心,依据生物链原理,把园区中的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微生物工程、再生能源、水资源利用、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住宿、旅游会议等产业构建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资源的循环闭系统,整个蟹岛实现了作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成为一个环保、高效、和谐的经济生态园区。北京蟹岛有机生态园区和内蒙蟹岛有机农场为市场提供健康、安全、优质的有机食品,蟹岛度农庄成为北京旅游度假和会议的好去处。
蟹岛以“回归大自然”式的生态旅游环境和独特的“村容”、“村貌”、“前店后园”的村庄特色,把现代、舒适的度假酒店置于绿树成荫、稻麦飘香、六畜成群、蟹肥鱼跃的田园风光之中,使农业生产与酒店经营、都市文明与乡土感受、开发受益与生态保护都在自然的生物链结构中循环运转和持续发展。
2.绿色生态农庄的运行
我们国家早就开始提倡使用沼气,可是真正把沼气的应用落到实处的却还是不多。而敢于“吃螃蟹”的蟹岛生态度假村却做到了,而且做的相当优秀。蟹岛的能源系统即由沼气系统构建而成。
在蟹岛区内,无污水、无烟尘、无垃圾、无农药、无化肥,而这一切源于蟹岛的能量来源。太阳能采集和沼气生产是蟹岛资源利用循环体系的核心。用来制造沼气的材料,是“蟹岛”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人粪尿和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这些材料经过发酵、分解,产出沼气,沼气又用来作燃料和发电的能源;而沼液和沼渣,则是高效、无菌、无害的农田肥料。以污水处理为核心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是“蟹岛”模式又一大特点。“蟹岛”的用水,取之于两眼地热井。地下热水汲出后,先供给游泳池和客房,然后再流向温室大棚、蟹宫、沼气池,最后流进鱼塘;每天产生的15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则通过2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到无害化,用于灌溉、养鱼。灌溉水和鱼塘水又可回渗地下,节约了水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同时给“蟹岛”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所有的这些造就了一个年接待游客上百万、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却没有向园外排放一升污水和一公斤垃圾的蟹岛生态度假村。
3.循环经济模式
整个蟹岛农庄内建有沼气站、污水处理厂、太阳能泵站和环保生物净化湿地,这一系列设施形成了整个园区物质循环的核心。同时,作为度假村,蟹岛却并不局限于旅游,而是发展多种产业,成立了蟹岛种植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总占地面积2700亩,包括大田种植区、蔬菜种植区、苗木花卉种植区、水产养殖区和后勤保障区六个部分,形成了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循环系统。这一循环系统也为其实现循环经济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在这些设施和产业的基础上,蟹岛以废物资源化和能量利用最大化为指导思想,真正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进一步保证了其循环经济模式的实现。
2.团城——古人的智慧
这是元朝所建的占地4500平方米的练兵之处。整个团城内没有任何的灌溉系统,所有的植物却生长得很好。原因是如下图所示的深水口和所有梯形的砖,这些砖上大下小,下面便是涵道系统。这样相当于在下面修建了一个小水库,把雨水储存起来,以供给植被的需要。据老师的讲解,团城的最大出水量是4037立方米,而北京平均年降水量为640毫米,再乘以团城的占地面积,其乘积小于团城储水量。完全可以说落在团城得每一滴雨都没有浪费掉。对于北京这样的缺水城市来讲,这样的系统无形中节约了多少水资源。同时可以发现在团城上所有的树木都是松树、柏树这样的耐旱植物,这样更能够实现无需浇灌植物就可以生长得很好的目的。团城上树龄过百,受到保护的树还有很多,这些树尽管都是耐寒植物,但要在这样一个面积仅6000平方米的小围城里生存如此之久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团城的渗水设计:
(1)、独特的地砖设计
团城里的地砖,有很独特的形状,它不像普通地砖那么方方正正,而是呈倒梯形。把这些倒梯形的砖排列起来,砖与砖之间便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通道。这个通道既便于透气,又便于渗水。不仅如此,砖与砖之间的缝隙也没有抹灰浆,这样做也能让雨水更好地下渗。另外,砖下面的衬砌材料,又松又软,形成一层具有强大吸水力的吸水层。
(2)、无满泄水口
团城不同于故宫、天坛等古建筑,在环绕它的长城墙上,竟没一个满泄水口。这种设计有助于雨水的保持和积蓄。
(3)、c字型集雨涵洞
在团城的地下有一个c字型的集雨涵洞。此洞呈拱形,高约1米多,宽有六七十厘米,洞壁由青砖砌成,地面上淤委长着一层厚厚的黑土,黑土下面是同样由青砖砌成的洞底。
(4)、入水井口
团城共有9个入水井口,呈椭圆环走向排列,每个井口均与地下涵洞相通,整个函洞走向呈“c”字形。
(5)、团城排洪蓄水全过程
从以上巧妙的设计,得出团城排洪蓄水的全过程:每当大雨或暴雨来临时,一部分雨水透过地砖下渗,另一部分雨水就顺着井口流入涵洞储存起来,形成一条暗河,使植物在多水时不致积水烂根,在天旱时不致缺水干枯。
2.关于团城的思考
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半干旱地区,眼下北京城区只有30%是渗水的绿地,另外70%的地面被建筑物、道路及广场所覆盖,这些“硬铺装”好比一层厚厚的防水服,使地下很难得到水补给。在城市一场降雨之后,“硬铺装”的地面90%的雨水形成径流白白流走,10%被蒸发,这是十分可惜的。在解决水紧缺的问题上光靠节约用水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进行水再生才是良策,而进行水再生的主要的也是最好的对象便是雨水。将雨水储存起来是一个有着很大潜力的工程,而在这个工程的实施工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团城这个储水系统。有的时候我们就是由于设施过于先进而迷失了自己,团城这个储水系统并没有过多的人力投资,跟多地是依靠自然,在规划中我们要多以历史为鉴,不能盲目的前行。
3景山公园、天坛
景山公园占地面积23公顷,远不及天坛公园的273公顷的广大土地。景山虽小,但却以高度浓缩的景致和活泼的气氛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天坛虽大,但反而没有前者的热闹气氛。同为公共游憩空间,二者的定位究竟如何呢?
首先,从绿地规划来看。总的来说,景山公园内的植被生长情况较好。尽管也经历了“改造运动”,园内山体的东坡和南坡的向阳地带已自然演替出大量荆条,同时侧柏、白皮松、以及百年的酸枣等生长也很好,另外我观察到的植物还有: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月季、黄刺玫、牡丹、芍药、秋海棠、连翘、油松、枸杞、五角枫、山桃、黄卢、银杏、槐树等,其中发现了几株较大的白皮松,说明至少对白皮松等木本植物的保护比较好。
相对而言,天坛公园的植被情况则不容乐观。公园北端大面积的草坪栽种了早熟禾。这种草返青较早,但是不耐热、不耐踩、需水量大。过多的水对油松造成了危害,禁止游人踩踏则间接导致了公园南端大部分自然草地负担过重,草坪的人工维护也使其陷入了环境多样性减少的恶性循环中。相比高度人工绿化的北园和自然野趣的南端,游人做出了他们的选择,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55-02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和“排水工程”两部分,并设有相应的实验课、课程设计以及环境工程专业的综合实验等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和理论课内容环环相扣,有助于学生们及时深入理解、消化吸收理论课的知识内容,迅速转化为内在的实际技能,并增加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具有其他教育活动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实践教学还是培养工程类学生创新思维和增强工程意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会逐步养成以研究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和进行学习的习惯,在这些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实践还是创新的源泉,实践教学基地是创新的基地[1]。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社会实践等校外活动环节,在校内、课堂、实验室必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2]。
一、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1.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改革与实践,已形成了由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组成的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①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理论、数据处理知识、实验规范和实验方法的能力,学会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原来的观摩实验内容改为面对模型提问-研讨-总结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工程现场每个阀门、管路的具体设计功能,并将此实验现场提问-研讨-总结过程拍摄录像,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供本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学生观摩学习。②设计性实验。明确实验设计要求,规范实验内容。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法,自己制定实验方案。为学生进实验室提供宽松的条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做好现场指导。执行实验方案的过程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鼓励学生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筋想办法综合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过程,学会及时调整实验方案。③综合性实验。让学生研讨实际水质的监测和处理问题,进行现场采集样品分析测试,对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和提高了动手能力。④创新性实验。课题组注重研究如何以科研促教学,教学带动科研的相互激励机制,培养学生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学研究的兴趣和技能。每年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教师自己的科研工作,尽早参与创新性实验。有些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结合教师自己的科研项目而进行的创新性研究,并将实验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
2.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为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购买教学光盘及视频课件,还采用多媒体及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进行仿真模拟实验,扩充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观摩并现场取样分析测试,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课内实验每班每批次10~12名同学,设计性实验每人一个试验台,独立完成实验,其他实验2名同学一组,老师现场考察每个同学的实验操作。设计性实验要求每名同学事先设计实验方案,交任课教师批改修正后自己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采用不同实验方案,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处理污水达到水质清澈,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每次实验要求学生完全掌握了操作内容并且得出正确的结果后才能离开实验室。实验完成后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递交实验报告。综合实验是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也是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能够提出问题,自己制定研究方案,进行方案实施、数据处理及分析、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实际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提高。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了提高综合实验的效果,建立了校外、校内综合实验教学基地─保定市污水处理厂和华北电力大学中水站。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只能参观污水处理设备以及运行维护情况;在校内中水站,学生不仅可以参观实际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工况,还可以采集样品进行现场分析测试,对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通过两周32学时的综合实验锻炼,学生对现场实际问题进行多指标的检测分析和治理研究,加强了对水处理设备实际问题的认识,学会了利用原有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污水处理中遇到的运行问题,锻炼和提高了工程意识。②开发仿真模拟案例。课题组开展模拟实际操作,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采用计算机仿真系统作为现场实践的重要补充,弥补校外实践时,学生通常只能看,不能动手的缺陷。以VB 6.0为主要设计工具,开发的仿真界面包括:中水站流程图,中水站设计和运行原理图,各个界面能够互相转换,软件可以实现启停操作、参数的实时显示、出水水质在线监测模拟。最终的仿真软件以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形式出现,可以完全脱离开发环境,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独立运行,界面友好,方便使用,既能用于模拟实验,又能进行仿真运行培训。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课程设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它不仅可以补充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途径[3]。
1.课程设计分组进行。我们在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中,充分注意到要发挥课程设计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作用,做到二者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同时,注意发挥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素质与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指导教师尽可能从近年参与或有关设计部门的实际工程中筛选出题目。为使同班同学拿到的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要求相适应,我们仅对设计内容做了适当的简化,使题目的总体难度相近;但在内容与设计路线上有较大的差异,做到分组设计。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某一废水处理工艺的兴趣,自主选择题目,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课程设计成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说明书,二是一定数量的图纸。图纸是一门工程语言,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是对环境工程师最基本的要求。
2.利用VB开发工程设计案例。教材对于成熟技术的设计计算公式讲解较多,学生容易学;但是对于某些新技术的讲解很少,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设计计算,课题组采用Windows XP为开发平台,以VB6.0为设计语言工具编制了设计计算软件,对生活污水使用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水生物处理部分进行计算,通过给定的参数,软件自行运算出厌氧池容积、A/O池容积、膜池的尺寸等参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改革
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分开计算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组成中不仅包括设计成果——设计简图和设计说明,还包括总体设计过程、设计计算结果与分析和答辩效果。为了避免一考定成绩的局限性,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评定中,实验操作考核占50%,实验预习报告或者实验设计报告占10%,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现象分析以及思考题的回答状况等占40%。这种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全面系统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现场取样分析测试、实验操作视频等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树立工程意识;开发了课程设计仿真计算软件供学生参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河北省教改项目13301009,华北电力大学教改项目13051001对本课题的资助。
参考文献:
[1]王业社,王放银,秦波莲.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9,(8):134-136.
关键词:认识实习;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章资助: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资助;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GY201123)研究成果
大学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其中,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除了实验与课程设计,主要有认识实习,仿真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是该专业安排最早、涉及专业知识最广泛、最难讲解的实践课程。当前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存在一些不足。
1、存在问题
1.1、 认识实习与专业课程脱节
本校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此时学生还处于基础学习阶段,很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没有学习,普遍缺乏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直接导致认识实习学习的盲目性。尽管实习时,现场技术人员和带队教师会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答疑,但是短时间内要学习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具有困难。面对大量陌生的名词,学生感觉难度较大,理解掌握的情况并不好。随着近几年学生人数的增加,实习安排和管理方面压力增大,学生的实习报告内容雷同比例也不断增加,实习效果不够理想。等专业课程开始学习时,认识实习所参观学习内容基本遗忘。
1.2、 认识实习学习模式单一
目前认识实多以参观为主,学生在实习时只能看,不能动手。大部分人走马观花,学生参观完后,对其中的工艺和工作原理不清楚,达不到实习要求,其实践能力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实习考核方式单一,基本上以实习日记或实习报告为主并参考实习纪律确定实习成绩,有的甚至以实习报告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唯一依据。这样做,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实习报告成绩与实际情况不符,也不利于保证实习效果。
1.3、认识实习资源匮乏、经费有限
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能够顺利完成的保证。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不接受学生实习,一些单位的污染处理设施未正常运转,不情愿为学生实习而承担“额外”的运行费;另有一些单位不愿意为了学生前来实习影响了正常的工作,这就使实习基地建设困难,认识实习资源匮乏。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实习费用全面上涨,但学校按学生人数配发的实习经费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为了节省开支,大部分院校的实习一般安排在学校附近的单位,采用租车的形式,当天来回,节省经费。
上述两方面原因导致实习双方为了节约时间,大量的学生同时进入实习场所,干扰声音多,技术员介绍时大多数同学听不到、听不清,造成实习秩序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习效果的下降。
2、实习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2.1、发掘校内资源,建立校内认识实习基地
为了解决实习基地建设困难较多的问题,本校积极发掘校内资源,整合专业实验室,建立集实习、实训、设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习基地,弥补校外实习中学生只能看而不能动、缺少实际操作训练的不足。同时在校内实习基地中设计一些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充分了解相关设备使用操作方法以及数据的来源,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
2.2、完善认识实习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实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学生规定明确的实习任务。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样,实习目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习环节中,除了参观、讲座,还安排了实验操作内容。
2.3、完善实习考核系统
改变过去仅凭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的现象。本校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考核内容包括实习表现、实习报告、笔试考核、口头考核等。实习表现主要由指导老师评定,实习报告要求有实习内容和实习分析、感想内容。实习结束时,除提交实习报告外,还需进行工艺过程、处理机理及处理效果等内容的笔试考试,最后进行实习答辩,通过制作PPT文件,学生总结和介绍实习内容,接受实习教师提问,同时结合实习表现给出实习综合成绩。实习考核内容的多样化有利于督促学生认真实习,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认识实习学习效果。
2.4充分利用开放资源
本校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内容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另外,还有本校的特色专业内容:电力环境保护工程。本校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与多家污水处理厂、污泥发电厂、环保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近年来,南京市政府对这些水系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措施,进行了有效的整治,为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案例。
2.5认识实习运行模式改革
传统的认识实习主要由动员、参观、撰写实习报告三个环节构成。近年来,许多高校提出认识实习的五个阶段,分别由认识实习知识准备阶段、现场实习阶段、研究型实习阶段、总结考核阶段及实习延伸与拓展阶段组成[2]。本校将认识实习分为四个阶段,即动员准备阶段,现场实习阶段、研究型实习阶段、总结考核阶段。认识实习的延伸拓展阶段只在部分优秀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如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认识实习单位实习,部分学生进入老师研究团队。
本校认识实习动员准备阶段由指导教师对实习目的、意义等进行讲解,提出实习纪律要求。这一阶段安排资深教师进行讲座,针对实习过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介绍,为认识实习进行知识准备。现场实习阶段主要是学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而研究型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将现场实习阶段的问题带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总结考核阶段要求学生总结认识实习内容,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习报告。并根据认识实习内容进行考试。
本校认识实习运行模式的改革,丰富了学生认识实习学习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力地保证了认识实习的顺利进行,提高了认识实习教学效果。
3、结语
认识实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实践过程的体验,将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