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会工作业绩总结

时间:2022-11-04 15:47:43

导语:在高会工作业绩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会工作业绩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业绩评价

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为了衡量其既定目标的实际程序,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个人对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的一个评价过程。既是对过程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从会计的不同角度,对企业的业绩评价,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一、财务会计角度(外部角度)

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是现有或潜在的股东、信贷者、供应商,以及其他一些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根据各自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进行评价。如,企业的所有者期望所投资企业的收益、现金流量和股利不断增长,股权的经济价值随之提升。因此,企业的所有者比较关注投资回报、收益分配,以及股票的市场价值。对于企业的债权人来说,除定期收取利息和本金外,不能分享企业经营成功所带来的回报,必须审慎地评估收回贷款,特别是提供的长期贷款所涉及的任何风险。因此,债权人主要关注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财务杠杆,以及偿债能力等。财务会计角度的企业业绩评价主要采用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财务杠杆、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以及市盈率、市净率等市场价值指标。

二、管理会计角度(内部角度)

企业内部的业绩评价,主要根据预算目标和企业战略来进行。企业的业绩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和经营单位,作为内部各单位业绩评价的依据。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评估经营效率、资源利用情况,以及战略和目标的实现程度,管理会计的企业业绩评价,即可采用贡献毛利、息税前利润、净利润、自由现金流、EVA等财务指标和企业价值指标,也可以采用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等级、送货是否及时等非财务指标。

三、业绩评价的指标

运用财务指标来评估企业的业绩,缺陷如下:

(1)有通过人为调整盈余等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的可能。如,收入的确认、固定资产的折旧、融资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等等。

(2)有短视的可能。如在短期限内,考核部门主管的业绩与部门利润,就可能倾向于短期利润,忽视长期股东的价值,就可能会减少或向后延迟研发项目支出、不培训或少培训、缩减内控支出等。

(3)不同类型的企业的指标设计和计算口径是不一样的。企业间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不存在可比性。

(4)财务指标不能揭示出经营问题的动因,属滞后指标或结果指标。如,收入目标没完成,原因可能是由于产品质量不好,也可能是配送不及时,或还是其他的非财务指标不好,导致订单减少?

(5)一般按月度、季度或年度报告财务指标。

(6)财务结果不能直接反应企业员工作的工作业绩。如,售后服务、客户代表、前台接待等人员的工作业绩。客户满意度、忠诚度的提高会增加企业的收入,但财务指标无法计量前台接待人员、客户代表和售后服务人员的业绩。

非财务指标包括企业在经营过程、员工管理、市场能力和顾客服务等方面表现的各种指标。良好的非财务指标必将促进企业未来获得良好的财务指标,促进企业的发展,较差的非财务指标必定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必将在未来的财务指标中体现。

四、成功企业的业绩评价

(一)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系统

设计并建立科学、合理、系统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特点如下:

1、指标体系有战略高度

指标体系以顾客为导向,通过学习、成长和激励,以提高员工满意度,通过理解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产品销售进行内部运营有效运作,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2、指标体系以财务业绩评价为立足点

除财务评价指标外,还有如成本费用降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社会贡献率、知识与智力资产贡献价值增长率等,与财务指标相关联。

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融合

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经济增加值等,这些财务指标报告企业的经营成果,揭示了企业今后的发展基础,新产品开发能力、顾客满意度等,这些非财务指标报告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当期的竞争力,预示着企业长远的发展能力。

4、突出知识创新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创新。为反映知识创新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需设置研究开发费用增长率、知识与智力资产贡献价值增长率等指标,这些指标要求企业不断地对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加以改进。

5、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的合作,紧密、优化

如供应、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研究开发、财务等,强化企业内部部门间能够有效地沟通、协调、合作,避免本位主义的现象,优化了资源配置。

(二)业绩评价的信息获取容易,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业绩评价需要信息支撑。与财务相关的数据可以由财务系统自动生成或对财务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获取,这类数据获取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非财务数据需要单独获取,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甚至需要购买相应的信息,就要从成本效益原则角度,设计非财务指标。

(三)业绩评价贯穿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

业绩评价工作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公司内部的大多业绩评价数据和信息,可随时监测、随时评价。通过考核、监督与控制,就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短时间内予以及时解决,为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四)业绩评价结果得到及时应用

业绩评价的好坏,主要看企业业绩评价结果是否得到正确和及时应用,将个人的奖惩与对企业的业绩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个人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全球一体化经济日益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促使企业管理者愈来愈重视和加强企业管理,管理的竞争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从管理会计的角度,设计并建立起科学、合理、系统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业绩评价体系才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2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办法和措施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其在利用财务会计历史资料和信息进行科学预测分析、优化资源配置与使用、准确调节和控制各类经济活动、合理评价考核业绩等方面上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然而,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管理会计知识知之甚少,企业领导者和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管理会计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营、决策,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

一、影响我国管理会计运行的原因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与企业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1.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供、产、销及人、财、物均纳入相应的计划,企业没有独立经营权,更不能独立地进行投资决策。这一权力属于上级部门或政府机构。如此,由于权限所限,给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尽管我国进行了多年的企业体制改革,但企业受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影响还依然存在。同时,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价格体制还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使得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法律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须在一个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不能造就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税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规定了差别税率,对大小规模纳税人规定了不同的增值税处理办法,这些都造成了企业不平等的地位。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信息时在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减弱。同时,在现实工作中权大于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非规范的会计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企业,这使得主要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管理会计只能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非正确的信息,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缺乏一定的保障。

3.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一些会计人员和厂长经理对会计工作认识有偏差,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那是企业领导的事,缺少必要的管理会计意识;同时,管理会计在评价业绩时要求赏罚分明,许多经营者深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影响,难以做到“罚”字。这就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作用很难发挥,从而影响它的推广应用。

(二)内部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服务的,企业的内部环境对管理会计普遍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因素。

1.企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这其中包括管理会计。而现阶段,多数企业经营者管理会计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和忽略管理会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2.会计人员的影响。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素质上。虽然有些会计人员学习过一些管理会计知识,但大多数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严重。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管理会计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发展,从而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造成了管理会计在现阶段企业中应用滞缓。

二、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措施和办法

(一)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为管理会计的有效施行提供组织保障

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像建立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那样,成立专门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来制定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组织、协调、指导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对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情况进行评估,对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创办研究管理会计方面的学术刊物,让管理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工作者在这个沟通的平台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对管理会计理论问题及实务问题的探讨。

(二)加强基础理论特别是开展典型案例研究,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还仅限于对国外情况翻译介绍,缺乏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研究。因此,首先应以建立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为出发点,适度界定管理会计内容,规范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密切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以便更适用于操作。其次,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走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之路。要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三)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运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推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必须不断深化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科学划分企业和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权责,不仅要给企业自主经营权,更要赋予企业在重大经济活动决断的决策权,摆脱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拍脑门”、“想当然”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完善企业依据工作业绩实施的奖惩制度,建立企业发展形势定期预测分析制度,建立重大经济活动决策制度,使企业能够真正自主运用管理会计,提高经济效益。

(四)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

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首要的是要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管理会计机构对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知识培训,把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做为业绩考核之一,促使其能够提升认识,真正把管理会计列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贯彻始终。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使管理会计成为管理中的常态工作,如在领导层的重大决策中,特别是涉及项目投资决策等重大问题上,建立管理会计的一票否决制。

(五)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是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基础

建立一支素质高、能满足需要的管理会计师队伍,才能架起管理会计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要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知识的再教育,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政策、知识的培训,加强知识的更新,保证管理会计理论的最新成果化,

使管理会计在实际中得以更好的运用。同时,按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设的设想,加强管理会计师队伍的建设,应着力培育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适应现实之需的管理会计专业队伍,以促进管理会计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晖。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J]。会计之友,2006(5)。

[2]郑石桥,李宇立。关于管理会计研究的若干思考[J]。财会月刊,2006(5)。

第3篇

管理会计与企业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1.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供、产、销及人、财、物均纳入相应的计划,企业没有独立经营权,更不能独立地进行投资决策。这一权力属于上级部门或政府机构。如此,由于权限所限,给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尽管我国进行了多年的企业体制改革,但企业受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影响还依然存在。同时,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价格体制还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使得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法律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须在一个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不能造就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税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规定了差别税率,对大小规模纳税人规定了不同的增值税处理办法,这些都造成了企业不平等的地位。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信息时在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减弱。同时,在现实工作中权大于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非规范的会计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企业,这使得主要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管理会计只能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非正确的信息,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缺乏一定的保障。

3.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一些会计人员和厂长经理对会计工作认识有偏差,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那是企业领导的事,缺少必要的管理会计意识;同时,管理会计在评价业绩时要求赏罚分明,许多经营者深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影响,难以做到“罚”字。这就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作用很难发挥,从而影响它的推广应用。

(二)内部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服务的,企业的内部环境对管理会计普遍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因素。

1.企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这其中包括管理会计。而现阶段,多数企业经营者管理会计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和忽略管理会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2.会计人员的影响。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素质上。虽然有些会计人员学习过一些管理会计知识,但大多数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严重。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管理会计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发展,从而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造成了管理会计在现阶段企业中应用滞缓。

二、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措施和办法

(一)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为管理会计的有效施行提供组织保障

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像建立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那样,成立专门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来制定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组织、协调、指导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对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情况进行评估,对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创办研究管理会计方面的学术刊物,让管理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工作者在这个沟通的平台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对管理会计理论问题及实务问题的探讨。

(二)加强基础理论特别是开展典型案例研究,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还仅限于对国外情况翻译介绍,缺乏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研究。因此,首先应以建立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为出发点,适度界定管理会计内容,规范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密切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以便更适用于操作。其次,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走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之路。要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 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 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三)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运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推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必须不断深化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科学划分企业和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权责,不仅要给企业自主经营权,更要赋予企业在重大经济活动决断的决策权,摆脱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拍脑门”、“想当然”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完善企业依据工作业绩实施的奖惩制度,建立企业发展形势定期预测分析制度,建立重大经济活动决策制度,使企业能够真正自主运用管理会计,提高经济效益。

(四)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

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首要的是要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管理会计机构对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知识培训,把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做为业绩考核之一,促使其能够提升认识,真正把管理会计列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贯彻始终。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使管理会计成为管理中的常态工作,如在领导层的重大决策中,特别是涉及项目投资决策等重大问题上,建立管理会计的一票否决制。

第4篇

会计信息化指的是会计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所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是企业会计为了更好地顺应信息化浪潮而做出的必要举措。会计信息化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不容小觑,也在一定意义上使得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化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不确定性加大,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借助于明确不同权限的形式来更改与掌握会计信息,但这有可能使得口令被泄露,也会容易出现上级随意更改下级的信息不留下痕迹,而使得责任难以划分,增加了内部控制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

第二,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人力资源队伍有待加强,在信息化背景下,内部控制工作的水平与质量都需要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升,为内控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与挑战,原有的人才队伍已经无法满足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其人力资源整体队伍素质有待增强;

第三,内部控制工作中,审计工作还不够严格,根据相关工作标准,审核记账员与凭证输入人员不可以是同一人,专职电算维护人员、软件开发人员以及档案保管员也不能进行相应的系统性操作。然而从目前的发展形势分析来看,这些制度被流于形式,同一位员工用不同的口令、不同姓名进行两项不兼容工作的现象经常发生,无形中增加了内控的风险与工作量。

第四,在会计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内部控制的可能存在着缺位的问题,比如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内部控制工作可能更多倾向于对信息系统或者财务软件中的相关账务进行核查,在此进程中部分会计人员可能会疏于对财务发生事实以及原始凭证的了解,造成了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了不必要的漏洞。

二、完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良好应对策略

1.构建与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保证内部控制沿着既定的轨道顺利进展的关键,而且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做好了强而有力的铺垫。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企业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借助于完善授权的手段,授权后业务处理的相应职责划分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不同部门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从而避免由于职责不分而带来的徇私舞弊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对岗位职责进行更加明晰的界定,对于信息化背景下财务系统的数据审核人员、操作员、后台服务人员以及管理员等工作职责进行规定,必须进一步明确经济活动的事实资料记载、账簿的构建等会计行为的科学流程,从而为之后的监督检查等工作提供良好的参考;再者,机房是会计程序与数据的集中性存放地,因此保证会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制定与完善严格、科学的机房管理制度,该制度要涵盖计算机使用情况登记、进出条件界定、操作管理规程以及操作人员权限等,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地发挥作用。

2.提高会计信息系统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市场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优秀人才的竞争,提高会计信息系统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大势所趋。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财务知识,而且要熟知计算机知识,比如计算机软件操作、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与安装等。具体来说,其一,企业要根据发展要求以及现实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参与教育与培训的机会和平台,通过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推荐优秀员工外出深造、邀请外界专家来企指导等多种有效地方式,全面地提升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可以更加自如地应对工作中的新挑战与新任务;其二,要注重加强对内控人员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涵盖工作业绩、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水平、计算机操作熟悉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要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福利待遇、薪酬相挂钩,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提升会计信息系统人员工作的热情与主动积极性,也进一步夯实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内部控制提供更多的活力源泉。

3.强化会计软件的操作控制

为了进一步保障会计信息处理的质量,减少产生事故与差错的概率,企业要结合实际对相应的会计软件的操作规程进行制度化操作。操作规程涵盖了计算机业务处理的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与步骤,主要有输入控制、处理控制以及输出控制等。在输入控制方面,应当在输入计算机之前审核各类经济凭证与业务单据,在输入计算机之时要采取通过必要的人工审核,对输入的数据信息的正确性、合理性进行检验;在处理控制方面,要及时对需要处理的信息再次进行合法性、正确性的检验,处理的进程中要有适当合理地控制,从而保证数据的合法性;在输出控制方面,要及时产生与输出相应的证账报表,应当仔细地审核账表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并且对于输出的各项经济业务,要明确与规定各自的财务责任。

第5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管理会计;构想

Abstract:Under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tide''''simpetus,thenationalmedicalservicesystem,thesystemofmedicalcareinsurancereformisdevelopingthoroughly,howdoesthehospitaladaptthemarketeconomydevelopment,theenhancementsurvivalandthecompetitivespirit,meetsmedicalneedwhichthegeneralpopulationsgrowunceasingly,issuspendsinfrontofthehospitalsuperintendent''''simportanttopic,buttriesouthospitalmanagementaccountanttobeabletoplaythevitalroleinthisaspect.

keyword:Hospitalmanagement;Managementaccounting;Conception

一、试行医院管理会计

在我国70年代末,国内企业开始了对管理会计的理论探讨,之后企业中有较高素质的经营者开始了管理会计运用的新尝试。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大力试行管理会计有了新的外部条件。目前,在医院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极少,综观医院面临的竞争环境,推行医院管理会计,及时给经营管理者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定能促进医院的各项重大决策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

二、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范围和方法

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1.预测与决策预测与决策主要是为单位管理者预测前景、经营决策和规划未来等经济活动服务,其主要任务是确保医院的各项资源(含人、财、物)得到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配制和应用,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医院大批量使用的制(合)剂产品来源问题,是自行配制还是购买成品,哪种方式最经济实惠,运用管理会计中的相关方法通过分析可获取节约成本、获利最多的优化方案。另外,药品的库存数量应为多少时既能保证医院运转的正常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药品占用资金数额等方面的问题,都能通过管理会计的相关方法分析得出。

2.规划和控制规划与控制主要是为医院管理者反映和分析过去以及规划控制现在的经济活动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医院日常经济活动,明确各职能科室的经济责任,并对各科室的经营业绩进行正确评价、考核及奖惩,及时正确地调整和完善科室和医院的未来发展规划。例如医院基本建设项目投入是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还是重复建设,连年征战,运用业绩评价会计,对医院多年基本建设过程和财务收益、银行借贷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给经营决策者提供极具科学而有力的依据。又如医院临时工聘用数量的多少,医护人员合理的配比,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设置均可通过评价进行分析,进行合理的有效控制。

医院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方法是财务分析法以及本量利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等。它是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综合体。

三、试行医院管理会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1.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由于财务会计工作具有及时性、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因而其采用的程序与方法具有在实践中应用的客观必然性,即如果没有财务会计工作,单位就无法掌握其全部经济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不管单位领导重视与否,财务会计都是各行业必须要进行的一项日常性工作。管理会计根据单位内部经营管理的特定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与程序向单位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选择的、部分的和不定期的管理信息,以便单位管理部门能够根据这些管理信息对有关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但是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是,管理会计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一个单位是否在日常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的了解与重视程度,如果企业领导缺乏对应用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或对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知之甚少而不应用管理会计,而是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判断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可能并不影响其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尽管由此可能会导致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下降,但这种不利影响需要通过应用管理会计之后产生的效果对比才能体现出来。因而,单位在实践中是否能够主动地应用管理会计,则取决于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观念更新,即是否能够将管理会计视为一项有助于加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经常性工作。只有得到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并且单位拥有掌握管理会计基本知识的专业人才,才能够使管理会计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普及应用。2.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素质高低来体现的。素质系指会计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它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数学、预测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了解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同时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应用微机的能力,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是推行医院管理会计的重要条件之一。

3.力争实现单位内部的管理会计工作制度化为确保管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必须在单位内部建立起与财务会计部门平行的管理会计部门,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会计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考核评价单位管理会计师的工作业绩。

四、医院管理会计推行设想

1.增强医院主要领导的管理意识能否成功推行管理会计,医院主要领导的管理会计知识和素质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推行是一句空话。通过参加管理会计培训班或自学有关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使主要领导增强管理会计意识,不断完善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认识,可为顺利推行医院管理会计打下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2.培养医院管理会计人员从现有财务人员中培训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通过培训,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3.组建医院管理会计科为防止机构繁多,便于协调工作,组建的医院管理会计科可与财务科合署办公,但管理会计科必须配备初具管理会计知识的干部和会计人员,并由院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如定期提交分析报表、专题报告、项目预测分析、评价、建议,适时列席部分院级工作讨论会等等。

第6篇

一、影响我国管理会计运行的原因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与企业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1.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供、产、销及人、财、物均纳入相应的计划,企业没有独立经营权,更不能独立地进行投资决策。这一权力属于上级部门或政府机构。如此,由于权限所限,给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尽管我国进行了多年的企业体制改革,但企业受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影响还依然存在。同时,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价格体制还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使得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法律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须在一个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不能造就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税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规定了差别税率,对大小规模纳税人规定了不同的增值税处理办法,这些都造成了企业不平等的地位。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信息时在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减弱。同时,在现实工作中权大于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非规范的会计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企业,这使得主要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管理会计只能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非正确的信息,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缺乏一定的保障。

3.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一些会计人员和厂长经理对会计工作认识有偏差,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那是企业领导的事,缺少必要的管理会计意识;同时,管理会计在评价业绩时要求赏罚分明,许多经营者深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影响,难以做到“罚”字。这就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作用很难发挥,从而影响它的推广应用。

(二)内部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服务的,企业的内部环境对管理会计普遍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因素。

1.企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这其中包括管理会计。而现阶段,多数企业经营者管理会计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和忽略管理会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2.会计人员的影响。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素质上。虽然有些会计人员学习过一些管理会计知识,但大多数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严重。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管理会计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发展,从而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造成了管理会计在现阶段企业中应用滞缓。

二、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措施和办法

(一)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为管理会计的有效施行提供组织保障

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像建立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那样,成立专门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来制定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组织、协调、指导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对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情况进行评估,对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创办研究管理会计方面的学术刊物,让管理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工作者在这个沟通的平台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对管理会计理论问题及实务问题的探讨。

(二)加强基础理论特别是开展典型案例研究,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还仅限于对国外情况翻译介绍,缺乏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研究。因此,首先应以建立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为出发点,适度界定管理会计内容,规范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密切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以便更适用于操作。其次,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走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之路。要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三)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运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推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必须不断深化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科学划分企业和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权责,不仅要给企业自主经营权,更要赋予企业在重大经济活动决断的决策权,摆脱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拍脑门”、“想当然”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完善企业依据工作业绩实施的奖惩制度,建立企业发展形势定期预测分析制度,建立重大经济活动决策制度,使企业能够真正自主运用管理会计,提高经济效益。

(四)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

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首要的是要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管理会计机构对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知识培训,把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做为业绩考核之一,促使其能够提升认识,真正把管理会计列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贯彻始终。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使管理会计成为管理中的常态工作,如在领导层的重大决策中,特别是涉及项目投资决策等重大问题上,建立管理会计的一票否决制。

第7篇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 委托 收益 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153-02

一、会计委派制度的委托理论依据

所谓会计委派制是指政府部门或产权单位向其所属单位委派会计人员,并授权会计人员监督所在单位会计行为和其他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它起源于国家作为所有者向国有企业派驻会计人员实施会计监督,现在也广泛用于企业集团向下属企业派驻会计人员。

会计委派制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委托理论。委托理论研究的委托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人。

委托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委托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细化,权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他们有精力、有能力行使好被委托的权利。但在委托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人的目标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最大化,而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在一个企业集团里,这种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人的道德冒险和逆向选择两种风险。

企业集团与下属企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利益主体,两者有着不同的经营目标、战略规划,企业集团要对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督,会计委派制正好满足需要,也就形成了企业集团与委派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关系。企业集团作为委托人希望委派会计人员以努力的工作来监督、规范下属企业的经营活动,使其与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相适合,实现收益。但是委派会计人员所追求目标是个人财富的增长、社会地位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等,如果不能由企业集团来满足,他可能会利用企业集团难以掌握的非对称信息来谋求私利。企业集团如果想化解非对称风险,需要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激励和监督,这又不可避免产生成本,如果这个成本大于实施委派会计制带来的收益,这个委派制可以判定为无效。所以,要有效地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必须采用有效机制控制成本。

二、会计委派制度的收益

1、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由于归所在单位管理,其切身利益与本单位密切相关,单位领导可以直接左右会计人员的人动和经济利益,因而无法有效实施监督权。实施会计委派制后,委派会计人员受企业集团的直接领导,在工作上对企业集团和下属企业双重负责,人事关系和薪酬管理不再受下属企业的制约,企业集团领导权与会计监督权分离,保障了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同时,会计信息由有监督权的委派会计人员提供。信息质量得到保障。

2、会计委派制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集团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未实行会计委派制之前,下属企业上报的会计报告或多或少地掺进了下属企业领导的主观意见,谎报、虚报收支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集团通过汇总的会计资料不能全面、真实地掌握整个单位的经营状况。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各下属企业会计人员受企业集团的委派,对企业集团负责,能够准确、及时、真实地将各下属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生产经营情况等通过财务机构向企业集团领导汇报,使管理层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整个单位的经营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会计委派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队伍自身建设。实行委派制后,企业集团会计委派部门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会计人员,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并对委派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严格考核,促使其严格按照财政法规、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并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及时清除那些不合格人员,优胜劣汰,使会计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并保持良性的循环状态。会计管理机构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促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三、运用有效机制,控制会计委派制度的成本

在委托关系中,委托人有可能只知道人的能力。而不知其努力水平。委托人总是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来监督和激励人,使之尽其所能,为委托人谋取最大利益。这种问题往往会给委托人带来成本,要控制成本,必须有效地建立三个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激励机制通过人在更大程度上与委托人分享经营成果,有效地将委托人与人的利益联系起来,从而能够努力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不是单纯地追求个人利益。监督机制指企业所有者自身或委托外界对经营者的经营过程、经营成果进行监察。制约机制指建立合约,当人利益与委托人利益有悖时委托人对人实施惩罚。激励机制是动力,监督机制是手段,制约机制是压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才可有效地控制企业的成本。

1、激励机制。目前企业集团对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完全归口企业集团管理。下属企业效益的好坏与财务人员利益无关,这样能保证集团会计核算和资金控制的顺利进行,严格执行与集团一致的企业制度、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和有效实施监督,但可能弱化财务服务于下属企业的职能,不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二是完全归口下属企业管理,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决定委派会计人员的一切收入。在这样的体制下,委派会计人员可能完全被下级企业所同化,缺乏独立性,不利于控制费用开支,更不利于企业集团政策和制度的贯彻执行,但有利于下属企业工作的开展,即强化了财务的服务职能,弱化了其监督作用。这始终是一个两难选择。

委派会计人员的激励考核,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如王殿龙认为我国的财务总监职能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公司层面的职责、部门层面的职责、常规性的会计管理职责和常规性的财务管理职责,我们着眼于企业集团会计委派,与财务总监考核有所不同,我们认为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1)常规会计业务:进行常规会计业务、资金管理。(2)常规财务管理:负责财务预算、决算,内控建设,财务分析。(3)财务战略管理:负责财政、税收、会计、国资监管的经济政策研究,提出有利政策建议。

以上三个方面既包含监管职能和服务职能,也能参与企业管理。其

中,第三个方面财务战略管理在考核中的比重要重于其他两个方面,这是因为前两个职能是作为会计职责的常规方面,比较容易做到,而财务战略管理必须在深入研究企业状况和相关经济政策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如争取到有利的税收条件、获得不同渠道的研发资金等等。这样企业集团和下属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委派会计人员由于得到较高的考核分数而获得与之挂钩的物质利益与精神奖励。考核打分采用企业集团会计委派部门为主,下属企业领导层为辅的方式。这种考核激励方式使委派会计人员的利益、下属企业的利益、企业集团的利益达到一致,有利于降低成本。

2、监督机制。企业集团作为委托人对委派会计人员可以采用多种监督相结合的方式。(1)企业集团会计委派部门作为委派会计人员的直接业务管理部门,监督委派会计人员的日常业务,监督方式可以采取业务往来监督、资金管理中心监督、会计规范检查监督等多种形式。(2)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在年度内部审计中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检查。(3)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社会监督。加强社会审计力量,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下属企业年度报表进行审计。在其他社会监督上,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财政、审计、税务部门电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进行审计。采用多种监督审计后,要对审计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将审计结果曝光,对查出问题依法严肃处理,既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又对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进行追究,将典型案例公之于众,既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也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防治会计作假的有效手段。

3、制约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制约管理就更加重要,而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贯彻是制约机制的核心。(1)建立选拔聘用制度,对委派会计人员的任用标准和任用程序做出规定。(2)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作为选派、续聘、晋级和表彰的依据。(3)建立回避和定期轮岗制度。委派会计人员与企业高管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在一个单位工作满一定时间的会计人员将委派到另一个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并实施离任审计。(4)建立定期报告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委派人员应每半年作一次工作总结,以书面形式上报管理机构,遇到重大事项及时上报。(5)建立竞争和淘汰制度。对委派人员的选拔要实行竞争上岗,对不能胜任工作的要予以淘汰。(6)建立检查制度。会计管理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各受派单位进行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7)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后续管理,从制度上保证会计委派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企业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理论依据有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内部控制人理论等等,我们仅从委托理论对会计委派制作了相关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现有框架范围内,内部会计委派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能采取有效机制,使成本小于收益,会计委派制可以在企业集团内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覃斌.会计委派制的认识误区与动态选择分析企业经济,2002(11)

第8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作用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以致管理失控,资产流失、经营失败。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是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1.1、内部控制的发展

在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999年以前,我国企业管理控制主要为内部牵制,出台的规范主要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从来规范。

在1999年,《会计法》将“内部控制”当作会计信息“真实与完整”的基本手段之一,正式开始了我国企业管理控制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会计控制阶段。2001年至2004年财政部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七个具体规范,对会计控制有了进一步规范。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要求执行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标志着我国企业管理控制进入了内部控制的阶段。

纵观内部控制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内部控制主要经历了内部牵制――管理控制体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三个阶段,公司决定性的因素中,财务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基本目标是:总结我国经验,借鉴国际惯例,有效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一套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以及监管部门为主导、各单位具体实施为基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咨询服务为支撑、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内部控制实施体系,推动公司、企业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反映和监督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工具。是一个收集、处理和输送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也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分析、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以价值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

2.1、会计是企业经营的晴雨表

会计对企业经营有着指导作用,通过财务账薄充分反映着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经营离不开资金运转,众所周知,企业的资金管理的细节往往在于会计的核算。

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环节。会计确认,即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辨认哪些数据能否输入、何时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如何进行报告的过程;会计计量,即是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会计记录是指对经过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的经济业务,采用一定方法记录下来的过程;会计报告是指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总括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

通过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所有的经济运营情况都可以通过会计信息来反映,而及时将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就可以在对应时点或时段完整的展示企业的经营成果。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成果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不但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充分了解当前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的风险点,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规避或防范经营风险,获取最大的利益。所以,会计核算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数据支撑。

2.2、会计是企业管理的指南针

说到会计指南针的作用,不言而喻,就是对企业管理决策的方向有着指导作用,由此,我们不得不提到会计的另一项职能――财务预测。公司进行经营决策时,必然要涉及成本费用、收益以及资金运转等问题,而这些大多需要通过财务预测进行估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财务预测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决策的质量。财务预测是会计在研究分析有关历史资料的情况下,结合企业即将面临的形势,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的企业经济情况做出的主观性估计和判断,通过制定财务计划,来寻找企业增收的渠道和节支的途径。

2.3、会计是企业发展的守望者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宽泛,企业会计工作的任务,已从单纯的记账发展为信息咨询、监督、服务和参与企业决策职能。企业内控的目的在于企业风险防控,这与会计监督的职能不谋而合,会计的监督职能便是对企业财经风险的一种防控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就有会计监督职能的要求,会计应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进行监督;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对利润的实现与分配进行监督等。《会计法》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就要求会计既是企业经济管理人员,要维护企业的经营利益,又是政府财经法规的维护者与执行者,当企业利益与政府财经法规要求不一致时,会计人员维护财经法规的原则会受到极大的阻力,这也要求了会计人员要有很强的原则性。

3、会计在企业内控中的现状

会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企业经营的六大要素为:人、财、料、供、产、销,各因素自身及彼此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勾稽关系,而会计在各项目因素中扮演着基础性的角色,是用财务数据将这种勾稽关系显现于人们面前的关键职能。企业的内控不能只依靠主观臆断,还要依靠各种数据资料的分析模型,财务数据无疑是各种数据资料中最有说服力的。但在我国现阶段的大多数企业中,会计在内控中的作用还不明显。

3.1、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更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仍坚信人治才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凭借对市场的经营经验和主观判断,他们获得了企业经营初期的资本积累,往往不重视企业制度的系统化与规范化,也不会重视会计的数据资料,企业会计的作用仅在于记账,而记账的依据或数据来源有时会来自企业管理者的一句话,没有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这样就保存了经营者的至高权力。

3.2、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地位低,自身素质差,难以公正独立的行使监督职能

会计做为企业的成本部门,往往不被管理者重视,企业管理者更在乎于会计报表中的数据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而不在于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这就容易造成在企业管理者的要求下,项目的亏损也可以通过会计进行数据调整,企业的亏损也可以在会计报表中做为盈利,企业的盈利则可以通过会计虚增成本去避税等等。管理者重经营自然不错,但若以此为由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就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漠视了,更不用讲会计在企业内部控制所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应该没有利益关系,监督者在人事上、经济上应独立于被监督者。而在实际中,会计只是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人员受管理者领导,在组织上、经济上都依赖于企业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会计行使公正独立的监督职能无疑是不靠谱的。

3.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不足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企业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下规范运营,使各个环节处于受控的范围内,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良性的资源调配,进而获取最大的利益。许多企业制定了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对于制度的执行没有监督检查措施,使得制度建设流于形式。

对于经济犯罪,法律惩处量刑轻,难以让涉险的企业望而却步,许多企业会计人员对于政府经济法律的了解不多,对企业管理者不能给予足够的警示作用,会计人员在披露企业经营状况时,企业管理者起到决定性作用,一言而决会计报表的披露内容,许多企业管理者犯罪时,必有会计人员受到经济法律的制裁。

4、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

4.1、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个企业是否规范经营,主要还是要取决于管理者的决策思想,企业要加强内部风险控制,首要问题就是企业管理者如何提高内部控制的意识,只要管理者对企业内控有系统全面的要求,企业的内控就会不断完善。企业管理者应更新观念,强化制度管理意识,进而建立控制有效、相互制约、沟通协调的管理系统。当然,现今我国许多企业目前许多企业尚未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会计监督受制于企业管理者的影响,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者才会更有动力去完善内控体系,会计监督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目的就是规范管理行为,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内控制度的制定应以有效性为前提,尽量做到内控环节环环相扣又不至于过程太长,使人员操作时快捷有效,也有利于控制和检查,同时,要根据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在完善内控体系的环境下,会计就可以从财务角度出发,依据内控制度对企业的经济运营进行监督、分析、评价。

在建立企业内控体系时,要明确管理职责、监督关系;要做好职责分工,权利分割,相互制约;建立交易授权、审批手续;制定资产的使用和记录的保管制度;完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建立独立检查,包括外部和内部审计的监控等。

4.2、加强会计的公正独立

要加强会计监督的职能,就有必要将会计控制权从企业控制权中分离出来,这样可以确保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既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条件,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条件。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体制中,只有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有条件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带来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承担着企业经营风险,因此,设立独立的会计主管,只对企业所有者和政府监管机构负责,这样,会计人员可以用中立的态度充分地反映会计信息,让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决策。

4.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一,在聘用会计人员时,企业不只要关注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更要关注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

第二,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要实行岗位轮换制,通过轮换不仅能及时发现会计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能对会计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改善。

第三,要建立业务考核奖惩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工作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第四,在培养人才上,不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

4.4、强化政府和社会监督

第9篇

一、提高全行上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形成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作为通用经济语言,会计的计量深刻地影响着价值创造的结果与效果,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加依赖会计信息,来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活动,做出投资决策。对企业内部管理而言,会计信息是资源配置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信息使用者而言,它又是连接政府、公众、投资人、债权人等各方利益的纽带。没有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就得不到合理保护,市场风险就得不到有效的防范和化解。

同时,会计信息是全行经营活动和管理行为的最终体现,会计信息问题,反映了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问题,而绝不仅仅是记录和报告问题,仅凭会计部门的力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全行上下、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都能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在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中的地位和作用,站在全行的角度,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标本兼治,才能为真正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才能保证各项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省分行在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依法治行为主线,狠抓认识的统一,自1999年以来,在全行深入持久地开展依法治行活动,对全行经营管理活动存在的违规现象进行彻底治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法依规经营、按章按制操作的观念深入人心,会计人员依法依规核算的意识更是得到加强,从根本上消除了假表假账现象生存的土壤。尤其是2003年以来,为凸显会计信息质量在全行经营管理中的基础作用,**省分行连续两年,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做为全行的基本工作目标,写入了分行年度发展规划。全行上下对会计信息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会计人员做好会计核算、会计报告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氛围。

二、依托三级管理架构,严密实施会计信息动态监控

会计信息以原始交易为基础,会计核算必须真实地再现原始交易和事项,才能形成可靠的、有用的会计报告信息。近年来**省分行一直致力于从源头抓起,以省分行、二级分行、基层支行分级实施的三级管理架构为基础,加强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监控管理,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夯实会计报告工作基础。

(一)建立严密的总账监控制度,加强总账信息的动态监控

为了强化基层机构账务信息监控,对核算差错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省分行建立了总账监控制度和账务联系书制度。由省分行和二级分行指定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作为总账审查人员,一是按照总账审查要求,每日对总账信息中反映的会计科目使用准确性、科目匹配性、表内与表外科目的勾稽关系、期初与期末余额的衔接等,进行详细审核,加强日常对总账的动态监控。省分行将当日审核发现的错误以“账务联系书”的形式下传二级分行,要求其在日终前进行更正,做到当日问题当日解决。二是重新规范现金出纳业务统计月报表、外币现钞业务统计月报表的填报要求,强调报表信息中期初、期末、日均的库存现金、外汇现金余额与总账的一致性核对。三是加强对总账变化情况的动态分析,掌握、研究重点关注科目及其核算内容的变动趋势,实现对总账的动态趋势监控。

为便于对全行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避免核算差错的重复发生,省分行会计结算部定期对全行会计核算质量进行统计,对核算差错发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做为工作交流材料在分行网站上,供各级会计人员参考学习,对基层机构提升会计核算质量起到了较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2004年省分行会计部共审查本、外币总账数据300次,下发工作提示400次、审核二级分行整改反馈1000次、纠正核算差错500次。通过不间断的日常总账数据监控,**分行日常会计核算差错得到有效控制,会计核算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在管理中强化二级分行对会计信息的传承与监督

二级分行在会计信息的管理控制链条中,有着突出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日常信息管理中,**分行着重强化了二级分行的以下职能:一是在组织进行对辖内机构总账信息监控的同时,及时将省分行针对总账审核每日下发的“账务联系书”提示问题进行整改。二是加强对辖内机构WDD系统运行情况的即时监督,对于每日运行中发生的总分不平情况、省分行下发的异常情况错误清单列示内容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三是结合会计稽核中心稽核情况,加强对辖内机构、网点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及时纠正核算差错,保证核算信息的真实、准确。四是强化扁平化管理下对总账信息的二级汇总管理,严密组织市区内扁平化管理网点总账数据的采集汇总,在此基础上加载辖内支行总账信息进行二次汇总,并着重加强对非自动统计信息的采集以及审核确认,包括表外补充资料的采集、审核,确保非自动统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三)以委派会计主管的组织与监督为基础加强基层控制,将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关口前移

**省分行自2003年起,在辖内全面实施了基层机构会计主管委派制,通过制度的实施变更会计责任主体,明确会计主管相对独立地位,彻底改变了会计主管从属于基层机构负责人的局面,有效地避免了同级监督同级产生的规章制度虚设、管理职能弱化的问题,充分发挥委派会计主管“监督、规范、指导、桥梁”作用,健全平衡制约与监督机制,从基层抓起,强化二级分行对基层机构的会计监督和对前台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的组织、管理,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确保上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有效实施,严格把好会计信息入口关,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同时,加强对委派会计主管的考核管理,将会计核算质量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做为会计主管工作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激励与约束并重,促使会计主管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管理。2004年,各行的委派会计主管在日常会计管理、新系统上线运行、消化历史包袱、重组建账分账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他们的辛勤工作,组织、带领基层会计人员,建立起了把守会计信息质量关的坚实的第一道屏障,从源头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三、以制度约束行为,不断加强建章建制

强化管理,制度先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内部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规范化的标志,制度的缺失必然会造成管理的无序和混乱。会计结算部将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规范会计报告业务管理的切入点,通过不断努力,已初步建立了业务管理办法与内控管理办法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会计报告制度体系。近两年来,通过对总行有关会计报告方面规章制度的梳理,结合实际,细化、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重点对本外币主要会计报表的报表要素、填报口径、考评办法、报送程序以及总账审查等进行了规范,使全省会计报告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有章可依。一是根据总行的《会计报告管理办法》制订下发了《**省分行会计报告管理实施细则》,做为统驭会计报告工作的核心制度,对会计报告工作的整体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二是制定下发《关于规范报表填报口径的通知》、《关于规范外币报表填报要求的通知》、《会计总账审查要点》、《会计报表考评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并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及时对考评办法和总账审查要点进行修订,保证了制度的客观性、科学性、约束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会计报告工作质量

信息技术已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尤其在会计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会计业务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提高会计总账审核的工作效率与效果,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会计信息审核质量,近年来,**省分行先后开发了“总账数据日常审核系统模版”和“总账数据月度审核系统模版”。

1.重组改制以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会计部对总账审核、监控的密度在不断加大,单纯依靠人工审核的方式,审核质量和效率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全省会计报告工作发展的瓶颈。为提高会计报告工作科技含量,加强会计报告信息质量控制,会计结算部经过与技术部门沟通,根据总行下发的《会计报表编制和审查手册》,结合日常总账审核特点,开发了“总账数据日常审核系统模版”,实现了对所辖27个并表单位一、二级会计科目的直接监控,并重点加强了会计科目间勾稽关系、科目余额匹配性、表外资料、禁用科目、外币专用科目等审核重点的监控。“总账数据日常审核系统模版”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日常总账审核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原来人工需要一、两天的工作量,借助“总账数据日常审核系统模版”仅需一、两个小时,使总账监控人员从繁重的总账审核工作中解脱出来,从更高层次上完成对数据的分析和深加工,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有用、真实的信息支撑。

2.利用月度总账审核对系统内往来资金和利息进行核对,对重要会计信息的时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监控,是防范会计风险、保护资金运行安全、检验会计核算信息的重要手段。月度总账审核的内容比日常总账审核更全面、技术要求也更高,提高月度总账审核的效率和质量是**分行近年来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问题。在日常总账数据审核的基础上,针对月度审核的要点,**省分行开发了“总账数据月度审核系统模版”,重点对所辖40个并表单位系统内往来资金、利息进行一致性审核,及时发现所辖分行系统内往来资金、利息核算问题及其他不符事项原因,确保系统内往来资金、利息的安全。

五、狠抓会计技能培训,促进信息质量提升

会计报告质量的优劣取决于会计核算质量,而会计核算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执行能力和操作能力高低,取决于会计人员履行岗位职能的综合业务素质。因此,加强会计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履岗能力至关重要。2004年,**省分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对会计报表编报人员进行素质培训,有力地促进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1.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并通过这些业务骨干的辐射作用,引导全体会计人员树立重视知识的学习精神,逐步培育起健康向上、勤奋务实的学风。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座谈讨论等方式,对二级分行管理人员和报表审核、编制人员集中进行封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银行会计核算制度、总账审核方法、报表编制要求和审核技能等。以这些人员为基本师资力量,组织二级分行进行业务转培训,引领全体会计人员提升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技能。

2.延伸培训触角,采取网上互动式培训。网上互动式培训是省分行对常规性培训的有益补充,在WDD上线、年终决算、建账分账、审计报表填报等重要的、阶段性的工作开展过程中,省分行依托会计结算部“会计经纬”网页和企业网邮箱对工作重点、难点进行答疑,以帖子或邮件的方式。并注重通过电子邮件及时了解所辖分行的疑问,进行一对一的解答。2004年WDD上线后,省分行针对性地收集各类问题集中进行答疑7次,有效解决了WDD上线后日常核算差错激增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年终决算过程中,针对二级分行提出的报表编制和决算软件使用的问题,省分行下发了6次决算答疑,确保了全行决算工作如期完成。

3.结合日常培训工作的开展,促进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提升。年初针对集约化经营管理改革后会计人员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对2000名柜面人员进行城综网操作强化培训。组织业务技能考试三次,参考人员24,000人次。组织外汇核算业务操作技能跟岗培训9批,初步组建起全省外汇会计骨干队伍,稳定了外汇会计核算管理局面。举办建账分账及新制度培训班,指导各行建账分账及新制度转轨工作。组织部内员工集中进行业务学习20余次,促进员工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职业素养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使员工初步具备了职业人的思维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力和执行力。

六、加强考核监督,夯实管理基础

(一)严格实施会计报表考评,不断加强会计信息管理

多年来,**省分行坚持不断完善会计报表考评机制,严格考评要求,认真组织考评工作的实施。对全行的会计报表编报情况进行按季度考评,对决算报表按年度考评,将各种报表按照信息批露的影响力大小确定不同权重,对考评进行加权汇总,以行发文的形式组织考评结果通报,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全年会计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评着重对每季度会计核算和报表编报中出现的共性错误、典型错误现象和成因进行剖析,对屡犯屡错的分行加大处罚力度,对报告质量高、进步快的分行进行通报表扬。在近年来省分行对各二级分行会计工作的考核中,会计报表考评结果所占权重逐年提高。各二级分行也根据省分行要求,全部制定了相应的报表考评办法,并将考评结果与绩效考评挂钩,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

(二)加大检查督导力度,以查促改,强化会计信息管理基础

将对会计报告质量的控制融入到日常会计检查中,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省分行会计部每次组织对下级机构的会计检查,会计核算、会计报表是必查的重点内容。组织检查过程中,注重会计检查人员与会计报表编制、总账审核人员的结合,将会计报表编制、总账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纠正的问题带到检查中,将检查中发现的需在日常会计信息审核管理中关注的问题及时反馈会计报告管理人员。去年,仅省分行会计结算部直接组织的会计检查50批、检查基层机构305个次,对被查单位逐一下发整改通知,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要求各行将整改过程、整改结果、责任人处理情况逐级上报至省分行。对于各批次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等,及时汇总通报,要求各行举一反三、自查整改。

2004年WDD上线后一段时间内,**分行会计信息一度差错较多,出现会计报告质量下滑的情况。为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省分行会计结算部组织四个专项检查小组深入基层进行督导检查。通过现场调研、专题研讨,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及时予以处理解决,指导各二级分行不断改进工作,在短时间内遏止了会计信息质量下滑的趋势。

正是这种督导检查工作和会计报告工作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了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良性循环,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警示谈话制度

警示谈话制度主要是对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二级分行主管行长、会计部经理进行警示、告诫的一项制度,依据是会计报告信息审查、总账信息审核、会计检查中发现问题情况。在2004年建账分账期间,**省分行先后对个别严重影响全省工作进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二级分行主管行长、会计部经理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警示谈话,极大地触动了二级分行领导,对各行会计报告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发挥团队精神,集思广益,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会计信息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级会计机构和全体会计人员共同努力。在工作中**分行注重激发各级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倡导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增强和发挥组织效率,整体联动,齐抓共管。一是在日常的会计信息管理工作中,注意发挥会计团队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广大会计人员的能动性,通过座谈讨论、实地调研、下发问卷等形式,征集、吸纳各级会计人员的意见与建议,集思广益,形成合力。二是注重引导、培养各级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执业意识和职业理念,增强工作责任心,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取得了“一人对一岗,岗岗求实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效果。三是切实树立为下级、为基层服务的观念,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基层工作存在问题,真正体现上级为下级服务、下级对上级负责的管理要求,相互协调促进。四是注重发挥各级会计业务骨干的智慧和专长,通过骨干力量凝聚会计团队,提高工作效率。

八、积极探索推进会计报告问责制,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内控机制

(一)积极探索、建立会计报告问责制,保证会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报告信息以“决策有用性”为根本目标,而相关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是“决策有用性”的关键要素。实施会计报告问责制,就是建立层层负责的制度,一层对一层、一级抓一级,保护和激励会计人员依法核算、规范操作,强化会计的监督作用,从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各个环节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实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目前**省分行制定了《**省分行会计信息责任认定办法(试行)》(又称《会计报告问责制》)。会计报告问责制,以制度的形式对会计信息报告的职责分工、责任追究的范围进行界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分类,从会计信息产生和编报、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采集和传输、历史数据返还系统维护等方面,对会计报告信息责任进行明确,对责任认定程序进行规范,哪一级出了问题,追究哪一级的责任。

《**省分行会计信息责任认定办法(试行)》下发执行以来,已收到明显效果,总账审核发现,各行上报总账信息差错率较去年同期下降80%。

(二)适应重组改制信息披露要求,加强会计信息管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