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16 14:21:19

导语:在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第1篇

一.树立以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

那就得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上一次市教育局的督导到学校来听课指导,我觉得这种指导对教师的成长很重要。如果教师本身对知识都不能熟悉地掌握,又不知道怎样讲给学生,还谈何教学效果呢?在以政治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舞台。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没有扎实的基础是经不起考验的,因此必须夯实基础。每次上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但往往课堂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需要今后的继续努力。在备课时要精心收集知识点,反复精练,把最深入浅出的,最便于记忆理解的知识教给学生,同时多做习题,让学生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提高。

二.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作为新教师,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然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法是上好课的关键因素,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尤为重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努力钻研。

三.树立以中考为方向的指导方针。

教学中,紧扣中考要求,提高学习效率,主抓课堂质量,强化训练阶段,在授新课课堂小结后加以练习,强化基础知识。一阶段后及时复习,串联知识点,形成体系,使学生的知识成体系,既有利于记忆,又有利于知识框架的形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多用案例教学,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兴趣,调整课堂气氛,起到应有的作用,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针对学生缺少答题技巧、不会答题方法的问题,专门训练学生的答题方法,讲解答题模式,提高学生答题应试的能力。

四.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第2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学困生;自信

在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老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因为学生在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上都是存在着差异的。优秀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更好地成长,而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学生由于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从而在学习上不得志,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自暴自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老师应当更加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成长,使其能够从学困生转化成优生。

一、给予关爱,感受温暖

在实际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更多的是关注优生的学习情况,对优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却忽略了学困生,甚至有的老师放弃了对学困生的教育,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老师在教《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节内容时,可以让优生和学困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让学生明白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的重要性,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使其感受到温暖,从而更加积极向上。

二、正面评价,增强自信

要知道学困生内在心理是有强烈的自卑感的,老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采取积极的、正面的评价,使得学生受到鼓舞,增强自身的自信心。举个例子,老师在《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节内容时,可以提问学困生:“你们可不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含义呢?”很多学困生都是以职位例子,讲述了自己缺乏自信,最终走向失败。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你们说得很棒,说明你们也能认清自己的现状,那么,现在需要的是改变,我相信你们可以的!”通过这种鼓励性的话语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精神力量。

三、创造机会,培养兴趣

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给差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举个例子,老师在讲《走进法律》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困生上台演示法庭的审判过程,为了能够演好,学困生会自主地上网搜集资料、主动地学习课本知识,同时他们在台上的演示也能让他们获得一种满足感。

总的来说,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更加关注差生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老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困生能够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而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第3篇

1.“快乐教学”依据的反思

任何一种教学理论与方法都有它的理论依据,同样,快乐教学也是,它的依据就是: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以上快乐教学的理论依据来看,快乐教学的前提是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只要抓住了这点,教师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并不否认孩子的天性是好玩,适当的抓住孩子们这一点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别是长时间的学习,在如此情况下,教师有时可以采取措施来实施快乐教学,不过,时间长了学生也就厌烦了,教师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教学效果。所以对“快乐教学”的使用上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让学生厌恶快乐教学。

2.对“快乐教学”方法的反思

快乐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第二,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第三,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第四,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第五,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是很重要,但并不适合所有的学校、所有的班级、所有的学生。因为初中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太好,如果一味地在课堂上强调民主、平等、和谐,那么有的学生会不惧怕教师,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可以置之不理。既然可以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可以置之不理,那么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对教学还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要求教师在平时搜集“快乐”的素材时注意多多积累。比如,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的,我们搜集到的每一个素材都要思想品德课课堂内容相关才行,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快乐教学”以快乐为载体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快乐”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有些老师不注意对“快乐”素材的适用性把握,全凭心血来潮,不管对本课有关还是无关,想到什么有趣都讲。结果学生是乐了个前府后仰,但却感觉与本课知识无任何关系,有点不知所谓。这样的“快乐”只会被证明是一种哗众取宠而无聊的举止。

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对新课标的理解要有灵活性,并不是每堂课都要按照新课标来做,只要是对教学有利的事情都可以做。特别要注意的是“快乐”后的引导,防止学生乐不思学。有时候,“快乐”的案例是举了,但老师没有加以恰当引导和延伸,结果学生乐不思学,没能及时把“快乐”转化为学习的动机。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但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是都管用的,它也有局限性,因为我们不能迷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不能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完全抛弃,一定吸取传统教学手段中的精华,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才能实现教学效果,将“快乐教学”得到发扬光大。

对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的观点并没有错误,因为,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但是,有的教师认为,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这样的观点有失偏颇,一味的表扬会使学生骄傲,从而使学生迷失了自我,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适当的批评也是必要的。

3.“快乐教学”对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课任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一堂课准备的最充分,环节设计的多完美,如果没有一个较强课堂管理能力的老师来把握,同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我们都有过类似体会,本以为准备十分充分的一堂课上下来,却发现根本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那是因为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无法正确引导好课堂中“快乐”的气氛,导致“快乐”演变成混乱,无法把持。结果,每个人都“快乐”着自己的“快乐”,课堂基本思路没有按照我们预先设计的思路走,出现教学失控。所以,进行快乐教学还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能够轻松驾驭课堂这架“快乐”马车,不然“快乐”不但没有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相反成了教学活动的混乱制造者。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要所谓的“快乐教学”。切记对“快乐教学”的适度把握,如果“快乐”无度,不注意对“快乐”的及时引导,结果“快乐”会演变成一场灾难,导致教学失控。

第4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合作; 多媒体; 讲授法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9-0070-02

自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和最深入、最具创造性的课程改革实验。自此,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的课程标准也理所当然成了中学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航标。总之,如火如荼的课改局面令我们欢欣鼓舞。

于是乎,许多教师把课标中倡导的新理念、新精神融入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让人感到一种全新的气息。但是在这种全新的气息中也让我们感到了一丝不安,而这一丝的不安就来源于许多老师包括学校领导对新课标的领悟还不够深入,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的反思

从教多年以来特别是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先后在各校,各地听过好多节示范课不难发现这些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上课必有讨论,常常是老师先提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开始讨论,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待几分钟后,老师宣布讨论到此为止,于是讨论嘎然而止。小组中的优等生总是最有发言权的,差等生要么没有发言的机会,要么不愿意发言;课堂依然是优等生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合作学习吗?

比如,有一次听某个老师讲《我能行》这一课时,老师抛出议题“自卑、自负、自信有什么区别”,两分钟后就有一组同学跃跃欲试,小手举得高高的,可能是因为时间关系,老师也没有注意到其他组同学讨论结束与否,就提问了举手的同学,该同学说的很好,老师当然也很高兴,其实老师也知道这个小组一般不会说错,因为小组成员全是班里的优等生;班里其他的同学有点不知所措,在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思考,甚至没有听清刚才同学的回答时,老师就进行下一个问题了,这样的教育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是课改过程中的绊脚石。

因此,我建议:

1.老师在分讨论组时应合理分配不同层次的学生,并尊重学生意愿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人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提高学习效率,试想,如果一个小组学生都是同一水平,就有可能有两种情况发生,一种是优等生小组不用讨论或者讨论几分钟就已经知道答案了,中差等生小组有可能不讨论或者讨论没有效果,另一种是部分学生有可能不喜欢和当前的合作伙伴合作,所以以沉默表示反抗,这样不仅影响原有的课堂气氛而且使讨论失去它本身的意义。

2.合作前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个人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考虑合作

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合作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合作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

比如,某老师在上《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课时,在举了好多现实生活中网络利弊的实例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总结“网络具体都有哪些利于弊”,于是,教室里人声鼎沸,三五分钟后,答案即出;其实,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完全可以解答,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容易的解答类似的问题。

3.选择有讨论价值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有组织的讨论

比如:在讲《生命和健康的权利》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在知道了生命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后,老师可以问:“那么在遇到他人生命有危险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时,有的同学说要不顾自己的生命见义勇为,有的同学说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袖手旁观,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得出结论――既要爱护自己的生命,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即见义智为。但学生在讨论时老师一定要指导并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都能有所收获。

4.讨论不能流于形式,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二、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1.教师无法即兴发挥,教学风格不鲜明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教师事先准备好了相关课件,包括板书内容大都在课件上展示,而学生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并不是教师的附属物,这就导致教师无法依据学生的思维动向来灵活的调控课堂,甚至好多教师为了得到和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标准答案相同的回答,围绕某一个问题一问到底,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也就是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势必造成有限课堂时间的浪费,侵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原本精彩的课堂失去了它原有的色彩。

2.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教师大量时间

好多教师为了使课件中的文字更加漂亮,画面更加生动,往往在一项设置上需反复设置、反复运行演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课件的设计付出太多,教师往往就无力再去钻研教材教法了。

3.多媒体教学容易犯本末倒置的错误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好多教师在课件制作时选用了大量的富有吸引力的图片,动画,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老师在使用这些素材时,很少考虑这些图片、动画的实用性有多少,它们与教学内容有关系吗?老师们似乎很少考虑。

好多学生一节课下来只顾欣赏精美的图片、多变甚至可爱的动画,无暇顾及与教学有关的教学内容,从而只能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讲授式教学是否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反思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好多教育部门的领导和一线教师就认为讲授式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是“灌输式”的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所以只要某位老师用了讲授式教学的方式,那么,他的教学肯定没有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肯定是不成功的。

1.教师在讲授时,应该注重于学生间的互动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导是为主体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能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把学生的思维吸引过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讲授是就必须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非一味的“灌输”。

2.讲在概念复杂时

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复杂的概念,只靠学生自己思考或者即使合作学习也是难以理解的,这是教师需要适当讲解。

3.讲在易错易混时

比如,学生往往对自信、自立、自强三者间的概念模糊,所以在做题时经常出错,这是老师就要适当的讲解,仅靠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学生间的合作效果甚微。

4.讲在争论不休时

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发现,学生个体之间对于某个问题的意见有分歧,于是,彼此争论不休,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讲明原因,总结合理的观点以解决纠纷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时讲授法是最合适的方法。

5.讲在情感提升时

思想品德课首要的目标是道德教育,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品德和素质的合格公民,知识与能力则是第二位的,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重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获得,忽视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每当提升情感时,教师一定要讲明指清,否则,久而久之学生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有才无德的“危险品”。

由此可见,只有正真理解新课程理念,并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并且不断的在实践中验证理念,以验证后正确的理念再去指导实践,才能让新世纪的这一抹教改曙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第5篇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相信你会经常遇到这样熟悉的一幕:老师神采飞扬,学生冷若冰霜;老师高谈阔论,学生无动于衷:老师热情高涨,学生无精打采。总之,老师讲得很精彩,学生听得很无奈。为什么?

我想原因有三:1.思想品德课本身内容有些枯燥,学生难以产生兴趣。2.因为考试是开卷,思想品德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被淡化。3.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令学生昏昏欲睡。

面对上述问题,要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确是一件棘手的事。为了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更好地落实新课改,实施“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我尝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去做。

一、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努力从以下五点来赢得学生的喜欢。

1.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教师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萎靡颓废的精神面貌势必打落学生的激情,只有当师生双方产生了思想和感情的共鸣,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互动的价值。我觉得,教师应该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热力四射。平时,我调整心态,努力做到不良情绪不入课堂。

2.用真诚的微笑接近学生。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很少站讲台,尝试着“放下架子”、“蹲下来”走近学生,缩小与学生的空间距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心与心的交流,用真诚的微笑勉励学生,欣赏学生,让他们大胆表达、发言,不使用“语言暴力”,无论是对是错。学生都不用担心被批评和嘲笑。

3.用风趣的态度调动学生。幽默、风趣是调动课堂气氛、搞好师生关系的剂。把幽默艺术运用于课堂,师生关系的发展就会如行云流水般顺畅,朋友般亲密和谐,反之,课堂气氛严肃、压抑,就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矛盾重重,冲突不断。会极大阻碍双方的沟通交流,教学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4.用心聆听,尊重学生。新课改中,我觉得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有创新的想法,并且表达出来。教师应该倾心聆听学生的思考成果,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让学生树起信心,产生希望,看到美好的未来。学生表达时,我总是认真听取。对他的正确、独特的看法和理解点头认可,并给予语言的赞许和鼓励。使之信心倍增:对他的不合理、不成熟之处,积极寻求同学帮助,再给予补充和指导,学生也欣然接受。

5.用鲜活的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能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和获取能力的强烈愿望。没有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没有学生的智慧和灵感。课堂上,我们要拿课本去教,而不是去教课本。所以,我每天坚持读扬子晚报、收看《东方时空》《新闻联播》等电视节日,不断学习,充实自已,勤于积累。以最新鲜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1.让思品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每节课我都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活动,如:“实话实说”、“擂台赛”、“辩论会”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竞争与合作》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一堂活动课教学,整个课堂贯穿7个活动,把理论知识分散融合到其中。有两个活动是借鉴李咏主持的“幸运52”,一是“时事新闻知多少”。我制作了答题卡,制定了比赛规则,并且要求还要评选最佳选手和小组,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一种非常热烈的氛围中完成了任务,体验了“竞争”;二是“我来比划你来猜”。我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表演,同学们非常欢迎,并且表演大胆、到位,体验到了成功,感受了合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我讲“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2.让思品课堂日常生活化。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在平时教学中,我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品课堂。上完八年级教材中的一框内容《孝敬父母》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给妈妈(爸爸…)洗脚,并且要求写一个简短的书面作业――洗脚后的感受。我觉得生活是一本最真实、最朴素、最生动的教材。

3.让思品课堂文学艺术化。俗话说“政史不分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门基础学科之间己打破界限,相互融合渗透。思品课与历史、语文课的相互融合更为突出。现如今,很多诗词、对联、名言、警句、历史故事、寓言、歌曲都已走人思品课本,所以,我尽量运用文学、历史素材,让枯燥的思想品德课堂文学化,故事化,增强思品课语言的美感,使学生充分受到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熏陶。例如:在学习《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节内容时,我跟同学们一起品读台湾作家余光中的诗歌《乡愁》。然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能力,组织他们的理解和看法。有同学说诗歌洋溢着诗人对祖国的血肉相连的浓浓情谊;有同学说这种乡愁其实暗示着诗人的“国愁”。表达非常准确。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实现祖国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第6篇

关键词:教学;课程改革

新课改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比过去更多更高的要求。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要求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难题、给学生对手、给学生机遇,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作为政治教师,要能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三个“不要”

一、要善于给学生机遇,不要讲解太详细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善于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学生对手、给学生机遇,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把知识点讲的很清楚,很详细,但是,教学效果却又不怎么尽如人意。这是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说的详尽了,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用“嘴”在“生吃”知识,而不是用脑把它化为自己的知识。长此下去,学生的心智便会越来越处于疏懒的状态,养成依赖的心理。如果老师的教、造成了学生的不想学,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证明,老师如果在教学时把知识像剥柚子―样,一层一层撕开,喂给学生,实际上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挤掉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相反,如果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给学生制造一些内容的悬念或有意的忽略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反而会使学生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当然,反对老师讲的太多,并不等于说老师就什么都不用讲,任由学生去漫无边际的发挥了。我们清楚,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主次之别。老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程度、思维发展状况,带领学生主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对于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可以点到即止,这样,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了要点、解决了难点、弄清了重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另外,不要老师在教学中讲得太详细,老师就必须更多地设情境,诱发学生勤于思考。老师要善于经常性,又能恰到好处地置疑设问。设疑为了引趣,学生通过思考、解答、提问,不断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要善于给学生时间,不要占有课堂的全部时间

新课改要求教师善于给学生时间。教学过程中,课堂40分钟,我们既要在这个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不能置学生于不顾,完全占有了这几十分钟,使课堂成为老师的天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课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控制,老师在讲述一段后,有意识的停顿,布下空白,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做,避免了政治课的说教、枯燥,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有了效率,有了生机。

三、要善于整合教学手段,不要让电脑、投影屏幕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部代替了你的板书

在现代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多样的今天,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一点到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源源不断向学生输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或大量信息,学生眼睛盯着屏幕,嘴里忙着应答,课堂气氛紧张热烈,这种看似热闹的表面背后却是肤浅的,这样的老师实际上舍不得给学生回味、体验、感悟的余地和空间,使人看了之后,不免让人觉得有“穿新鞋,走老路,贴标签”的嫌疑。我们知道。咱们中国画追求“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透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何况教育,它面对的是个性迥异的学生。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可少,它在信息量、视觉效果等方面确实比传统的粉笔盒黑板更具有优势,但是,黑板在教师的教学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其实,富有艺术的板书,它就是教师教学的“浓缩精华”,教学内容的“屏幕”,更像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牌”,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

第7篇

成长记录袋,是指学生作品的系统收集,是根据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学生参与的证据及其他资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成长记录袋的编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为成长记录袋设计封面,并编上编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己设计图案作为成长记录袋的封面,教师要给每位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都编上编号,方便查阅。

2 制定成长记录袋要收集的内容。例如:①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平时的测验成绩。②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回答教师提问的态度等。③作业完成情况。④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发展情况的反馈评语。⑤学生对自己学习、发展情况的反思评语等。

3 评价反思、交流分享成长作品。引导学生选择好放人成长记录袋中的作品,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成长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另外,还要与教师、同学、家长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与进步。这是成长记录袋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正是在不断的交流与分享过程中,学生才能体验到成长发展的快乐与被人悦纳的幸福。

成长记录袋整个形成过程通常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在评价时,学生可以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教师和家长可以不定期地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二、德育成长记录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实施

德育成长记录袋的实施,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 教师要监督学生做好课堂45分钟的记录,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证据。在一个学期结束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做的课堂记录本,评出“学习积极分子”、“最佳记录奖”等,对获奖学生通报表扬,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由于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趋势不断加强,学生参加的各种课外活动也成为评价学生的有效资源。学生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行为表现,都应计入德育成长记录袋,这一部分工作主要由思想品德教师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完成。

3 收集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证据,并做好记录。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是最熟悉的,这一部分工作主要由家长负责落实。本着对子女负责的原则与态度,家长也愿意配合。同时学生在社会中的行为表现和道德修养,也将纳入该生的德育评价。

通过以上三步,我们收集了每一位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表现,评价学生也就轻松了许多,由此而形成的评价远比一个分数或等级强得多。这样一来,学生的品德修养在德育成长记录袋的无声监督下慢慢地提升了,好人好事不断涌现,违规乱纪行为不断减少,从而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和学生生活有机融合的集装箱效应。

三、德育成长记录袋取得的初步成效

1 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德育成长记录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展示的平台,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判断和反思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使学生在整体学习状态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另外,德育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形成准确预测,进而对学生作出全面的评价,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益和评价的效度。

第8篇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思想品德课 存在问题 改进策略

教育家魏书生曾强调:“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很好地适应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同时与初中教材的内容本身的特点也相吻合。首先,初中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并乐于与同伴们分享自己的新发现,这为高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团队意识,促进三维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打造高效课堂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初中政治教材的教学内容,在整体上都是涉及“我与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问题,旨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荣誉感。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本身就需要和锻炼学生处理与他人、与集体等各种关系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鉴于上述优势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很多一线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仍有一些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的低效现象

1.场面热闹,偏离讨论主题,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初中生思想活跃,乐于群体合作,这一方面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生自控能力还比较弱,易于出现场面热烈,但讨论内容偏离主题甚至与主题无关的情况,使得课堂纷乱无序,教学目标无法完成。

2.小组间盲目攀比,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会运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而这种比赛通常又以时间为标准。教师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客观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常常会流于形式,草草讨论,造成走捷径而忽略内容和思想的弊端,形成老师出于好心却办坏事的局面。此外,小组长往往担负着检查组员课上作业完成情况的任务,同样为了赶在其他组的前面,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和对错的使命已经被曲解,仅仅变为了用红笔迅速打上一个鲜红的对号或错号,甚至为了所谓的“小组荣誉”,对于小组成员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也视而不见,这完全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3.少数优等生唱“独角戏”,大部分同学成为旁观者。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都承担相应的任务,应合作探究。但在实际课堂中,往往基础好、性格开朗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多,起着主角的作用,而学困生则成了听众。如果不加以注意的话,就必然会造成少数优等生的个人观点代表整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使其他同学的思想被埋没。久而久之,学困生容易被忽视,他们不参与小组活动,只被动接受优等生的讨论结果。

二、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应对策略

上述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引起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正,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1.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监督。

与高中生相比,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控能力还比较弱。因此,要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就离不开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指导与监督。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各小组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只做旁观者,而应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当中,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状态。看看他们是否真正领会了学习任务,了解他们的讨论进度和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创新思维等。对于那些偏离主题的学生或小组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引导。对于那些自制力弱、不认真参加合作学习的学生,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总之,要尽量避免场面热烈,但内容空洞的局面。

2.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时间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老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准备、思考、整理和汇报成果,而不能仅仅用时间来评价小组合作的成果,给学生造成哪个小组快,哪个小组就获胜的错觉。小组长在检查组员任务、作业完成情况时也不应仅仅追求时间快慢,而应认真判断其正确性,对于拿不准的知识要认真讨论,查阅资料,在必要时可以请教老师,不能单纯为追求速度而草草了事。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进一步在这方面加强对小组长的指导和督查工作。

3.完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教师科学正确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能产生巨大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于那些合作学习认真、有创新想法的小组要提出表扬,评出“先进小组”;对那些认真参加小组合作,积极发言的个人也要加以表扬。在表扬的同时,教师也要指出不足,并耐心指导,切忌不论学生表现如何都笼统地大肆表扬。

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一些缺陷,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实现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实施,思想品德课教师就必须首先认识到以上几个误区并不断加以改进。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老师也要积极参与,进行正确恰当的指导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正清.初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0(12).

[2]赵雅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1(8).

第9篇

这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九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本学期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开通本地教学资源,利用这一优势,本有精心组织和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下载和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课件,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总体来看,这学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本人的刻苦努力下,在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开拓前进,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作总结2

一个月的暑期培训班工作即将结束,在这段边工作边学习的日子里,我凡事都脚踏实地地做,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为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因此,在这里,我想实事求是地来谈谈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之处。

我担任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如下:

一、认真备课、面向全体授课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并不断地加以改善修改,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在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习遗漏知识。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跟上班里的其他同学。由于三四年级合班,五六年级合班。人数较多,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学习成绩不同学生,利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导。

二、在课堂教学中

第一、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戏、唱英语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游戏是最为费神的,课下花了许多时间准备道具,设置游戏环节,做到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

第二、在批改作业方面。学生的作业总是按时及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复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还采取面批方法,一一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在单词方面。教学生趣味记单词,并每天听写十个单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我担任初中九年级的英语教师。讲解了中考英语试题,传授了学生许多解题技巧,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对于阅读、书面表达和相关语法做了训练。没有让学生搞题海战术。更多注重的是方法。对教材也做了认真的讲解。由于只有四个学生,课堂气氛没有小学生活跃。对每个学生也针对具体问题,区别对待。

同时我也担任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由于讲的不是教材,而是资料书。困难要大一些。我收集了不少资料。例如名言警句、唐宋诗词等。同时,教了学生做题方法。小学语文有些题较灵活,我尽量的拓宽他们的思路。基础知识也没有忽略。

当然我也存在不足。由于小学生自觉性较差,容易患“冷热病”。在这方面我监督不够。还有一些经常捣乱的学生破坏秩序,由于我的经验不足。在处理这些问题上也有一些缺陷。

同时也暴露了我自身的不足。需要向其他老师学习。

以下是对格林森培训中心的一点小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