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一年级体育教学

时间:2022-02-22 13:23:20

导语:在一年级体育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年级体育教学

第1篇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初中一年级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初中一年级生的天性,在初中一年级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初中一年级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初中一年级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初中一年级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初中一年级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初中一年级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初中一年级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修养,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第2篇

1、学生情况 初一年级共十二个班,我所教的班级是6--10班,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

2、技能情况 初一年级女学生喜欢跑、跳、投掷、追逐、跳绳、踢毽子等大肌肉活动。但动作则显得僵硬呆板,需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进一步锻炼。

二、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本校实际情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并在传授中渗入思想道德教育,完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使每个学生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动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学习田径、跳跃、力量、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品质。

四、主要工作:

1、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体育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

2、 抓好校运动队的建设和训练工作,为这学期学举办和各类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3、 开展班级活动。本学期将进行班级间的各项体育比赛,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各种球赛等。

4、完成广播操的教学工作。

5、教学论文、教案的撰写。

五、具体安排:

1、抓好基本素质的提高。(如快速跑、俯卧撑、蛙跳、推小车等)

2、抓好基本技术的练习。(如女生800米、立定跳远、坐位提前

屈、台阶试验、50米。)

3、结合阳光体育活动,认真抓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根据这一情况我进行分层、分组教学。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分四组优、良、中、差)以好的学生帮助老师组织、辅导、督促素质较弱的学生进行练习。素质较弱的学生可消除自卑感和心理压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欲望。

5、学生练习一段时间进行模拟考试,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同时将成绩通知学生和班主任,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目的的进行锻炼。

6、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专项练习。

第3篇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

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并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二)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

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三)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

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

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二)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

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三)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

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

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三、“小集团”教学法

“小集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在“小集团”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老师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精神放松了,思想顾虑在融洽的气氛中消失了。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造,引导他们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唱游教学法

唱游教学法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形象的模仿活动和具有简单情节的表现活动,培养学生节奏感、协调性以及审美能力。运用唱游教学法的时机分别为:

(一)一年级新生入学前两周的学前教育期间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前,通常要经过两周的常规教育,体育也不例外。如果一上来就教学生稍息、立正、队列等课堂常规,学生会感到枯燥且不适应。通过唱游教学法,可以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觉得“上学、上课”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促使师生情感和谐融洽。

(二)经常作为准备活动的手段

准备活动总是做一种徒手操,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很厌烦。如果结合教材经常变换一些新操,如“小动物模仿操”、“劳动模仿操”、“垫上操”、“圈操”、“球操”、“绳操”等,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即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三)作为整理活动的手段

整理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运用唱游教学法,可以克服整理活动中教学呆板、单调的现象,增加娱乐性、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疲劳。唱游教学法,切实可行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身心负荷较宽松的欢乐气氛中,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

五、儿歌教学法

第4篇

关键词: 青年体育教师 教学后记写作 八注意

按照系统论原理,设计教学方案应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方案及再实施等认识深化过程和实践活动。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教学之前教案的编写,更要重视教学之后教案的补写、修改,记录教学心得,悉心总结上课的得与失,强化教学反思:我为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合理吗?我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了吗?我真正倾听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声音了吗?假如换一种方式,学生会不会学得更好……

粗糙、混杂、表现的教育现象经过反思的发酵、提炼和蒸发才会酿成精品。同样,只有在这样不断的反思与锤炼中,教师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斯霞、袁容等小学教育大家都是用一生的时间备课的,其经典式的教案是用他们的生命写成的,常写常新,永远没有不变的教案。语文教育家于漪长期坚持写教学后记,不少极富启发意义、闪烁着真理之光的教育论文就脱胎于教后记。让我们也像大师一样,深入钻研,认真反思,反复修改,不断超越,用一生的时间备课,让教案成为一首永远流动的诗。下面就写“教学后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1.注意及时性。每当上完一节课,都有许多体验和感想,特别是课堂上临场发挥和突发性的灵感。如效果好的教学方法,简洁有力的新知识引入,教学难点的突破,多角度的辅助练习,对教材处理的新见解等。这些宝贵的经验在人们的大脑中停留的时间并不太长,转瞬即逝,如不及时记下来,就会付之东流,实为可惜。因此,应把这第一手材料及时记录在案,以备再用。

2.注意全面性。写“教学后记”要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不断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和教训,使教学往人们有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一节课的全面分析和总结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一般应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考虑,具体可参考下列有关内容。

①这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要求,成功之处是什么?

②重新上这节课,需要改进的是什么?

③教学是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学手段是否恰当?

④教学设计合理吗?哪些需要改进?

⑤本课采用的是哪种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实践后认为哪种教法更好?

⑥本节课教学气氛愉快吗?双边活动是否达到了合理性?

⑦这节课在学生素质培养上注重了什么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

⑧授课密度怎样?巩固练习是否有梯度?练习适度吗?时间分配合理?

⑨场地器材效果如何?操作有无错误?

⑩是否渗透了德育,方法自然吗?

3.注意准确性。“教学后记”要记录下来的任何一项内容,都要力求准确,切中实质,特别是对某些知识的探讨问题。如果认识和理解得不深刻,则一定要查找资料,也可以请教其他教师,通过讨论验证准确无误后记载下来,决不能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甚至是错误的知识,向学生传授,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此走向误区。

4.注意客观性。“教学后记”的目的就是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提高业务水平。因此,“教学后记”必须注重实际,体现客观性,辩证地看待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例如:同样一个教案在不同的班级上课,产生的客观效果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有时教师往往把责任归咎于学生的水平差异,这是不客观的,因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起决定性作用,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要作相应调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是要在这个问题上多积累经验,客观分析,搞好因材施教。

5.注意简明性。教师每天都有一定的工作任务,如备课、教学、作业批改、班主任工作和教研活动等。因此,不可能有更多时间用在写“教学后记”上,所以“教学后记”要对所要分析总结、反馈的问题简单、扼要地记下关键的内容,这样:①节省时间突出重点、针对性强;②讲求实效,利于阅读;③利于材料的积累。

6.注意拓展性。写“教学后记”不能局限于本节课的分析和总结。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教学资料的积累,如把一些现代化的教学信息及成就、别人好的教学经验、教法研究的收获、实践改进方法、教具制作、技能培养要领、开拓思维的诀窍、渗透德育的方法等,记在教学笔记上,或制成资料卡片,分出类、编上号,以便查找。备课时从中选择适合本节课的内容补充到教学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7.注意持久性。教学经验的积累只靠几节课的分析和总结是完不成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体会较深的第一手资料不断记录下来,认真总结,及时归纳,从一点一滴做起,有一句就写一句,内容多则长,少则短,日积月累,长期坚持,绝不能半途而废。

8.注意科研性。写“教学后记”过程中,对任何一个记录下来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分析、总结上。对积累的材料要不断进行深入研究,注意其科研价值,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此基础上写出有关专题论文,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同时培养自己的科研素质。

实践证明,写“教学后记”,不但是自我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学者型教师的重要方法。相信这项工作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的重视,并成为广大青年教师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赵薿娟.教学后记——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湖南名族职业学院学报,2009,6.

[2]彭满宏.重视教学后记反思教学过程——谈谈教学后记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吉林教育,2010.6.

第5篇

认真听老师读短文,听读两遍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果树都请谁做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小果树还可能请谁做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运用(70分)

(一)我会拼,还会把字写好看。(11分)

yǐ jīnɡ

1. 我_________钓到了一条大鱼。

yǒu mínɡ zuò jiā

2.萧伯纳是世界上________的 。

qiú yè liànɡ yuán

3.中____的____晚,月_____真_____啊!

bǎ zuò wèi rànɡ lǎo yé ye

4.在汽车上,我________给了________。

xiānɡ yuè yè wài ān

5. _______村的________,格_______静。

(二)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12分)

例:元:玩( 玩耍 )

兆:( )( ) 也:( )( ) 欠:( )( ) 寸:( )( ) 果:( )( ) 丁:( )( ) 白:( )( ) 青:( )( )(三)在正确的音节下面打勾。(6分)

市长(chánɡ zhǎnɡ ) 弯曲(qū qǔ) 各种各样(zhǒɡn zhònɡ) 长满(zhǎnɡ chánɡ ) 当成(dànɡ dānɡ) 树干(ɡàn ɡān)(四)连一连:(8分)

星星 哗啦啦  晴朗的 孩子

小河 绿油油  天真的 夜空

小鸟 亮闪闪  无边的 鲜花

小草 叫喳喳  盛开的 森林

(五)排列句子,并加标点(10分)

1.高高兴兴地 我 小明 去 和 踢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 在 出现 足球 最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 借给 这本书 看看 我 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天 在家 功课 都 复习 小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真热 今天 啊 的 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在括号里写出和带点词意思相反的词。(4分)

1.小红坐在我的左边,小民坐在我的( )。

2.我家离学校远,小刚家离学校( )。

3.西瓜的( )面是绿色的,里面却是红色的。

4.我的玩具是黑的,可小明的玩具却是( )的。

(七)选字填空(9分)

工 公

( )园里的( )人正在花儿浇水。

情 晴

这是个( )朗的天,我的心( )也非常得好。

清 请 青 蜻 睛

草色( )翠 河水( )澈 ( )蜓点水 ( )坐好 目不转(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 )是摇篮( )是娃,我爱( )我爱( )。

2.一( )之计在于春,一( )之计在于晨。一( )之计在于和,一( )之计在于勤。

3.夜来( )声,花落知( )。

三、口语交际:(5分)

晚上,晶晶写完了作业,想让妈妈给检查一下。如果你是晶晶,

你怎么和妈妈说呢?请把你要和妈妈说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写天地(15分)

(一)

太阳和虹

刚下过雨,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一道七色彩虹,人们都赞美

虹。虹听见了,就骄傲起来,说自己比太阳还美丽。

太阳对虹说:“你美丽,这是真的。不过,要是没有我,也没

有你。”虹不相信,反而更加骄傲了。太阳摇摇头,躲进云里,虹

立刻不见了。

1.短文共有( )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 )句话。(2分)

2.“太阳摇摇头,躲进云里,虹立刻不见了。”句子中的“不见”可以换成( )。(1分)

3.“你美丽,这是真的。不过,要是没有我,也没有你。”这句话中的“你”指的是( )。“我”指的是( )。(2分)

4.虹不见了,是因为:( )(1分)

⑴ 虹太骄傲了。

⑵ 人们都赞美虹。

⑶ 太阳躲进云里了。

(二)

我停住了。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

1.照样子,写一写。(2分)

例:尖尖的草帽

尖尖的( )尖尖的( )

2.“它”是指( )。(2分)

3.“我”在等待时会想写什么呢?请把“我”想到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听力材料

小果树请客

田田在院子里种下了一颗种子,种子长成了一棵小树苗。

小果树请小雨点做客,小雨点很高兴,让小果树喝饱了水。

小果树的绿叶越长越长,它请小鸟做客。小鸟高兴地答应了,帮小果树捉虫子。

第6篇

一、把握识字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1.对解题兴趣的影响

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后,我们会发现他们是那么地热衷于去捧一本故事书或一本连环画,你不让他看都很难.同样的道理,在对着数学问题情境进行思考时,孩子如果能读得懂题目的意思,往往都是能独立地而且兴趣盎然地完成问题的解决。反之,当孩子理解问题有困难时,孩子就不会对解决问题感兴趣,不愿去想去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对思维发展的影响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要想积极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首先要让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个感性的认识就是要清楚地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但识字量的缺少,就使学生就无法正确描述数学的问题,影响思考速度,造成通过“说”来促进,思维发展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对习惯养成的影响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孩子才能独立地进行审题、解题,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八成左右的家长说:“辅导孩子数学,最大的障碍是课本上的很多字孩子不认识。”学习只依赖于成人的帮助,长此以往,很难养成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解决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1.落实解决问题的“规范”

数学问题的理解与表达,识字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为此,在问题的创设过程中要把握好学生已认识的生字,在平时教学中可以与语文教师交流,了解哪些字词是学生不认识的,哪些学生已认识了,学生对这些字词理解到了什么程度等等,做到心中有数。一般地,问题中所使用的字词应该注上拼音,并让学生用生活用语来理解,再通过教师领读、学生试读、学生独立读等等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认识新字并初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为有效建立“问题”打好基础和学习特点,将数学问题以图文形式或图表形式呈现,逐渐向纯文字类型问题过渡。对于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可以配以图片等形式呈现,通过识图帮助学生理解与思考。

2.经历“简化题目”和思维过程

数学问题来自于生活,让学生容易理解的题目必定是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的问题情境,这种情境是帮助学生准确审题的前提;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实施更在于如何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的问题,从问题解决中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简洁性和针对性,而这种转化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基本的数量关系,实事上,数量关系的理解,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同样重要,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如在解决“有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在玩游戏,玩游戏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时,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加法”与“8+6”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经历“女同学人数+男同学人数=总数”这一数量关系的形成过程中,将题目简化成“部分数+部分数=总数”的这一“求总数”问题的结构;解决“铅笔有8枝,钢笔有6枝,铅笔比钢笔多几枝?”这个问题时先让学生明确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并引导学生沟通过“减法”与“8-6”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经历“女同学人数-男同学人数=相差人数”这一数量关系的形成过程,将题目简化成:“多的数-少的数=相差数”这一“求差”问题的结构。在解问题时紧紧扣住问题的关键,寻找关键数量与词句,让学生多进行化繁为简化训练。学生在尝试中,自然学会了对数学信息的取舍。

3.形成多样化的问题陈述与解题策略

问题陈述与解决虽然需要文字表达,然而他们在表达问题时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图例表示、列表叙述等方式来陈述问题。同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一个学生将抽象问题通过各种策略转化成富有个性特征的直观模式的问题。这样对于解决问题很有帮助.

(1)动手操作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摆圆片、数小棒、折一折、圈一圈等等方式,在“动手操做”中寻找解题的线索,明确简单的数量关系。这样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部分与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更加轻松的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画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阶段,画图是必要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能用图清楚表示或用符号准确提示,便能很容易地检验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画图是学生隐性学习的显性思考,更加便于学生通过直观思维方式,将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跃然纸上。问题迎刃而解.

(3)符号化

第7篇

yǔ yán jiàn jiàn bàn fǎ mǎ yǐ shì jiè fēi cháng qīng jié tiào yuè 二、 我会开花(组词)。(12分)

( ) ( ) ( )

()人()喜()白()

( ) ( ) ( )

三、我会写。(9分)

例:艹 : 花、苗、菇

亻:_________ 氵:_________ 辶:________四、我会填(6分)

一( )鱼 一( )铅笔 一( )桥 一( )扇子 一( )手机 一( )白菜五、我会唱反调(填上反义词)。(4分)。

笑----( ) 热----( ) 双----( ) 远----( )  六、小猴学样子!(6分)

例:红:红通通 开心:开开心心

黑:_________ 快乐:________ 绿:________ 红火:________ 亮:________ 明白:________七、、我会把句子补充完整。(6分)

1、天渐渐热起来。

_________ 渐渐 ________。

2、太阳已经下山了。

________已经________。

3、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

________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

八、我会把词语重新排列成句子。(4分)

1、小明 我的 是 好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奥运会 2008年 北京 举行 在 夏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我会按课文填空。(7分)

1、________无闲田,农夫_________。

2、“啪!啪!”________的鞭声打破了________的宁静,铺满________的草原醒来了。

3、除了蓝天,________的山脚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________。

十、我会阅读。(15分)

春天来了

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

地里的泥土化冻了,变松了,踩上去软绵绵的,像踩着厚厚的地毯。麦苗醒来了,舒展着嫩绿的叶子。

小河里,连一片薄(báo)冰也找不到了。水慢慢地流着。微风吹来,水面泛(fàn)起鱼鳞(lín)似的波纹,几只鸭子跳进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河岸上,柳树发芽了,柔软的枝条随着微风轻轻地摆动。一只青蛙从洞里钻出来,在河边慢慢地爬着。

春天来了。它来到了教室里,静静地听小学生读书,唱歌。它来到了操场上,欢乐地和小学生做游戏。

阅读训练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有( )句话。(3分)

2、春天的前面是_________。(2分)

3、短文里写春天来到了五处地方,这五处地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把短文中写动物的句子用“______”画出来。(2分)

5、春天来了地里的泥土有什么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我会看图写话。(15分)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篇

/

“染色体变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内容之后,继续对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学习。本节教材包括2个课时的内容,课标中的具体内容主要涉及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及其应用,以及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和二倍体及多倍体等概念及其应用的教学;第二课时为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概念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密切。如果教师课堂上处理不当,会导致课堂教学结构零乱,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节内容还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相联系,也是学生学习“人类遗传病”一节的基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直观、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整体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概念分析

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又分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以染色体组倍数的增减。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形成都以染色体组为基础,因此,“染色体组”是“染色体变异”一节中的核心概念。本概念的地位十分重要,处于核心地位,并能够有效地组织起相关的事实和其他概念。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抽象和复杂,与减数分裂的知识密切联系,所以,“染色体组”概念的教学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理解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3.2 能力目标

培养运用图形说明或阐释抽象知识能力;培养运用生物学相关概念建构概念图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激发探究生命现象的兴趣;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4 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笔者应用了多轮认知教学策略展开教学,采用概念教学设计。教师以学生原有的概念为教学的起点,以概念转变过程为模型,以概念图为工具,通过利用实例,使用事实,对事实的分析,帮助学生获得“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组”等概念,再通过相关概念的比较、归纳获得“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等概念。在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使得学生认知结构的多轮次的持续改造,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心理过程得以不断优化。基本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5 教学过程

5.1 初识新课知识结构

教师按照表1所示,指导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分类整理新课中的学习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单元内容,对所学内容进行研读和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5.2 检视原有认知结构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和对新教材的初步学习,尝试画出概念图。教师查看学生建构的概念图。

设计意图:原有认知是获取新认知的基础,教学的起点自然是要弄清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和还不知道什么。学生通过概念图形式将已有认知结构表征出来,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弄清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认知结构,学生需要习得哪些必需的前期知识,从而找准教学起点,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5.3 打破原有认知结构

教师投影展示图2和图3,引导学生观察,展开讨论:

(1) 图2和图3中两条染色体都是同源染色体吗?(2) 这两幅图发生什么变化?(3) 是否都发生基因重组?

设计意图: 通过上节内容“基因重组”学习,学生认识了基因重组的实质,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状态,呈现“染色体易位”图解,让学生展开讨论和辨别,发现两者的区别,打破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出现“认知失衡”状态,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产生不满足感和急于获取新知的积极心向。

5.4 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5.4.1 染色体结构变异

通过上例,让学生了解可遗传变异有前面学习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外,还有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变异――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教师播放PPT显示染色体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的动态变化,要求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染色体结构发生的变异。教师再归纳出染色体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的特点,用PPT显示染色体异常的代表例子和变异导致的影响,进一步帮助学生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例如染色体结构变异中“重复”与基因突变中的“增添”;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易位”与基因重组的“交叉互换”,教师需要加以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内涵以及三者间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构建染色体变异概念图。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和动画,形象直观地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同时也获得新概念: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有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这四种类型。学生通过概念图的构建对染色体变异有初步的认识,并加深对染色体结构变异概念的理解。

5.4.2 染色体组概念

活动一:用PPT展示教科书P86图5-8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观察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雌、雄果蝇体细胞中各有几条染色体?②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哪些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③雌雄个体所含的性染色体有何不同?

活动二:播放“减数分裂过程”动画,以雌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请学生画出雌果蝇的配子染色体图解。观察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果蝇卵细胞中有哪几条染色体?②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这些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

活动三:用PPT展示雌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基因(图4),请学生根据所学的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在雌果蝇配子染色体上标注基因。讨论: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经过3个讨论活动,师生共同探讨,由学生总结出染色体组的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设计意图: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复杂和抽象,如果直接讲述,学生是很难理解其实质。教师提供生物学事实以支撑,从雌雄果蝇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分析入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主动参与概念的形成、分析、运用和辨析,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生物学事实的总体特征,建构新的概念。

5.4.3 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教师用PPT展示单倍体雄蜂、二倍体葡萄和多倍体葡萄的实例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结合预习教材内容,讨论和归纳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以及其他相关内容(表2)。

设计意图:在掌握“染色体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回归到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过程中,完成对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学习,通过概念间横向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5.5 巩固新的认知结构

5.5.1 构建新概念图

新的认知结构建立起来后,需要及时巩固,教师引导学生提取概念的核心词,完成概念图,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构建概念图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也可能存在理解偏差,建构出来的概念图也存在差异教师在巡看过程中,发现学生错误及时地反馈。最后,组织学生将建构出来的概念图进行分享和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习得新概念后,及时通过精加工策略来将新旧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用概念图表征出来。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将小的知识结构合并为大的知识结构,并增进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以建立更为牢固的概念系统。

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讨论和交流,让更多的学生进行相互的学习和借鉴,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

5.5.2 实践中巩固概念

习题略。

设计意图:概念获得后,需要及时的巩固。在实践中运用概念,是概念的具体化过程;而概念的每一次具体化,都会使概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就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第9篇

摘要:本文以建党百年为背景,对当下我国大学生爱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提升我国大学生爱国教育的具体策略。旨在追求爱国教育与建党百年时代背景的高度融合,培养新一代具有爱国精神的大学生。

关键词:建党百年;大学生;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在高校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去激发学生思想的进步同时也可以促进爱国主义对教学多样性的渗透。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教学的主要一次新型模式。

1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建党已有百年历史的今天,更应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作为我国为了基建发展的重要源泉,其思想教育以及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能为其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各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精力大部分都用在了专业知识的教学上,很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就会造成学生虽然专业知识得到了提升,但是家国观念不能与之相匹配的问题。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样重要,但是当下的高校在爱国主义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校方以及教师应认识到爱国主义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以及综合素养,更好的为祖国建设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

2 大学生爱国教育现状

2.1 爱国教育针对性不强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任务。但是目前高校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并不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都是以“主题”的形式进行,这样的开展模式对学生的思政建设并没有太好的教学效果。高校中对学生起到直接管理作用的就是辅导员,但是现在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配置都不合理,辅导员所要管理的学生人数太多,一个辅导员有时候甚至要负责多个班级的管理工作。因此在进行“爱国主义”相关的教育时,都是以学生代表进行主持,例如开班会,或者其他的集体活动形式。没有专业的老师和领导的带领,学生自己开展的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有些班委甚至仅仅拍几张照片完成任务后就不再继续开展后续的班会内容。由此可见,当前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过于片面化,针对性不强,没有落实到实处。

2.2 社会舆论讯息带来的影响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很多。现阶段的大学生每天利用网络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多,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在互联网上接触哪一类讯息。并且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威胁,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文明很难影响大学生的文化价值理念,在这样的世界化思想浪潮下,互联网信息爆炸以及经济全球化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一些思想上的误区。这不仅不利于开展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学,还很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没有做好对大学生的爱国思想教学,学生就很容易产生错误的价值观。

2.3 学校和教师缺乏对爱国教育的重视度

大学教师的工作精力一般都会放在项目科研或者教学上,很少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教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老师的工作任务繁忙,除了要授课以外,教师还有很多工作任务。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认为自己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的任务,这也跟校方有关,学校要明确爱国主义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爱国主义教学工作。除此之外,高校在爱国主义教学方面的教学模式也过于单一,不够新颖,应利用当下的科技手段及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来提升爱国教育的效果。

3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3.1 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校园

要想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学习氛围。因此校方必须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让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校园。学校可以在校园内的宣传栏上都刊登一些爱国主义相关的文化作品,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校园文化是学生爱国意识培养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校方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创建良好的校风校纪。爱国教学并不一定要搬到课堂上,要注意软文化和硬文化的结合。

3.2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在高校爱国主义教学工作中,也可以利用信息手段来拓展教学模式。现如今已经有很多网上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例如“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青年大学习”是以主题模式开展的每周一次的网上思政宣传,校方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定期观看,其中的内容十分有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除此之外,校方也可以建立学校自己的网上爱国主义教学平台,丰富学生的日常学习模式,帮助学生进行精神建设。除此之外,在开展爱国主义教学时,必须保证教学效率,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落实到实处,不能只做面子工程。

综上所述,当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校方对爱国教育意识的缺失以及爱国教育工作的片面化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校方要从根本出发,改变对爱国主义教学的看法,校方自身要认识到爱国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引导教师以及学生积极参加到爱国主义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观娟.在高校教学中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重庆与世界,2018(8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