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挂职课题总结

时间:2023-02-20 14:32:52

导语:在挂职课题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挂职课题总结

第1篇

一、在培训中增加实践体验环节。让校长在实践中提升素质和能力

以往的培训,大都是院校式培训,这种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的培训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念、轻实践,重形式、轻结果,培训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我们认为,校长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理论,但缺乏实践,他们有经验,但缺乏思想。而传统的培训模式已难以造就具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校长。如何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寻找培训工作突破口,成为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总理多次强调,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让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来办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培训工作恰恰违背了这个规律,往往是让一些没有当过校长的人来培训校长,让一些缺乏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人来培训中小学教师。而实施“校长挂职锻炼”“校长工作室”制度就完全不一样。首先我们各工作室主持人和实践基地的校长都是基础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了解基础教育、比较懂教育的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室主持人和实践基地校长,是广东省名校长或名教师,且经过全省层层选拔,由专家考核评选出来的。其次,基地和工作室是一个培训团队,比如工作室由主持人担纲负责,再由主持人聘请三至五位国内教育专家加盟,还配有工作助理。再次,工作室是主持人和学员学习交流、研究、实践、成长的共同体。他们在实践基础上进行交流学习、对话和探究。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现有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让名师来培养名师、让名校长来培养名校长。也就是让懂教育教学的人来担当培训者,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这种培养培训模式更加适合受训者的需求。更有利于受训校长的成长。

二、依托“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平台,培养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合格校长

我省从2005年起,先后在珠三角地区遴选了100所办学成绩突出、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小学名校作为“中小学校长实践基地”,在全国率先探索和开展校长“挂职锻炼”和“跟岗学习”。主要做法是,每年组织一批农村中小学校长到这些基地学校开展为期一至二个月的挂职体验学习。项目实施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校长到高校进行教育理论学习提升,时间为一周;第二阶段,分小组(3至4人)派往各基地学校实践体验,时间为三周;第三阶段,集中回到高校进行交流总结。其中,挂职锻炼是项目培训的重要阶段,主要是让受训校长深入一线学校开展全方位的体验学习,参与基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基地校长是第一指导者,也是第一责任人,担负着对受训校长的指导任务。挂职锻炼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师徒结对”。挂职锻炼最核心的环节是名校校长与挂职校长形成“影子”关系。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立竿见影。二是“身临其境”。挂职校长蹲点体验,现场观察名校长领导与管理艺术。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三是“经验借鉴”挂职校长本身的领导管理方法往往“固化”为一种定式,通常隋况下很难发现与他人的差距。而来到先进的学校,如同挂职校长一面“镜子”。让其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使其有“自新”的心理愿望和动因。四是“伙伴关系”。在深入交往过程中,学校与学校之间、校长与校长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且通过这个平台,形成长期的合作互助关系。五是“自主学习”。让挂职校长自己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在“差异”环境中自己选择学习对象和内容,并在经过深入反思后寻找适合自己的答案。

我省每年还组织一批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校长远赴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开展异地名校“跟岗学习”,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项目实施以来,我省共组织了1500多名校长到省内各校长实践基地进行挂职锻炼;组织了600多名校长到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名校开展跟岗学习。从2009年起连续三年,教育部安排150名中西部六省区中小学校长到我省开展挂职培训。近年来,江苏、浙江、海南、广西等地一批批中小学校长来广东挂职锻炼和学习交流。

三、依托“校长工作室”平台,加速培养一批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骨干校长

2010年,我省建立了首批33个名校长工作室并选拔了100名有培养潜质的中青年校长进入校长工作室进行为期二年的培养工作。旨在培养造就一批有教育家素养的骨干校长队伍。

培养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员到“校长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分配3—5名学员1所在学校跟岗体验。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可分段安排);第二阶段,学员带着课题回到各自学校开展反思性研究(期间与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和同组学员开展网上或面对面交流);第三阶段,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聘请的专家深入到各位学员所在学校。开展学校问题诊断,帮助和指导学员化解困惑和解决难题;第四阶段,组织教育考察:总结、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工作室培养工作启动后,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工作检查和业务指导,期终由专家小组对各工作室学员进行论文(课题)答辩及评价。

第2篇

2012年7月底,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职业伦理教研室兼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许身健结束了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整年的挂职工作。“目前法学理论与法学实践之间存在一道鸿沟,专家学者到法院参与审判或调研工作,等于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道桥梁。”许身健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7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建立人民法院与法学院校的双向交流机制指导意见,规定了加强人员相互交流、互派人员讲学授课、建立教育培养基地等六种具体的交流方式。意见明确各高级人民法院可定期商法学院校选派2~3名优秀专家、学者到本院或下级人民法院挂职担任相应领导职务,参与人民法院的审判或调研工作,具备条件的可列席审判委员会。

“这种双向交流机制,检察院开始得较早,大概有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教授挂职,可以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的支持,又可以把司法实践中新的案例和经验反馈在教学里,而最高法对此专门指导意见,有望把各种双向交流方式制度化规范化。”

实践问题可以成为研究课题

2008年8月,经组织部门考察和东城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田宏杰开始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协助另一位副检察长分管公诉一处、公诉二处和法律政策研究室(含检察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及全院业务培训和检察文化建设。

田宏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她协管公诉期间,与另一位副检察长先后对500余件案件审批把关,“在2008年提起公诉的案件中没有—件被法院改判,2009年对法院3件量刑偏轻案件提起的抗诉均获上级院支持,其中一件获得改判。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学者到法院、检察院挂职是一个双方共赢的过程。”

“如果不去挂职,搞民法的不会关注刑法,搞刑法和实体法的不会关注程序,但实践中一个案件的办理,事实的认定,要谨程序也要懂实体法。”田宏杰说,而学校教学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知识结构的分工过度细化,忽略了专业的整合,后者恰是实践的需求。

田宏杰曾列席东城区人民法院审委会,对2起案件4次出庭支持公诉。

在刘某被控侵犯商业秘密罪一案先后两次、分别长达5个多小时的庭审中,她利用自己在知识产权刑事法律保护研究的专长,“在对国际贸易中的经营信息属性、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重大损失的认定等疑难问题上,我从证据分析、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阐释,收到了很好的出庭效果。”

2011年8月1日起,许身健作为无党派人士到北京二中院挂职一年,任研究室副主任。“学生在处理法律援助案件时遇到难题,我利用挂职从资深法官那里了解到涉法上访案例的审理思路与逻辑,对学生的帮助很大。”许身健说。

挂职也给学者带来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的挑战。2010年3月至5月,由于另一位副检察长要到党校脱产学习,东检院党组安排田宏杰全面代管在此期间的公诉调研,而此时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指定东检院审查的密云县赵某等34人涉恶专案和朝阳区刘某等9人涉恶专案,也进入到了最为紧张关键的提起公诉阶段。

“两个专案不仅涉案嫌疑人众多,而且牵涉问题复杂,政策法律要求高。我与公诉一处正副处长及两位主诉检察官等两个专案组反复商议,最终高效完成了两起专案的审查工作。”田宏杰说,两起专案工作也获得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认同,“他们将涉案嫌疑人达50余人之多的北京市网络赌博专案也指定由东检院公诉部门审查。”

在田宏杰看来,部分挂职学者担心案多人少,挂职影响教学科研,而实际上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反而可以变成研究的课题。

法学院对挂职教授的遴选

在此次最高法指导意见之前,学者与法院、检察院系统的双向交流早有实践。2011年3月1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曾与中国政法大学、人大法学院、北大法学院、清华法学院签订了双向交流合作协议,实现智力资源共享。

“我们和几个省的高院都签订过合作协议。”人大法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路磊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协议内容主要包括人员的交流和培训,“教师去检察院挂职,专门提供法学方面的咨询支持,法院参加论证或指导,也请法官检察官来学校给学生讲法律实务方面的课程。”

“根据人大法学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签署的协议,双方共同招收培养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的研究生。实务部门像检察院、反贪局专家过来给学生授课,专门讲授职务犯罪的纠纷侦查,这些就是一般学校教授讲不了的课。”路磊说,此外学院聘请了法院、检察院人士来做兼职导师和兼职教授,“这个模式已比较成熟,相关博士生和法学硕士入学半年以后,学院会给他聘一个检察官作为兼职导师,直到他毕业,全程都会指导他,这是长期的。”

对挂职教师的遴选,路磊透露,首先看专业需求,“确定专业后,一般会让教研室,如民法学教研室、刑法教研室,先进行内部推荐,结合年龄、教学等决定推荐人选,再到院长办公会议上讨论决定。”

“职称和年龄是考虑的重点。职称尽量高些,派去的教授到地市—级的单位就会做副检察长或副院长,有个副教授去了青海省,挂职的是省法院院长助理。”路磊说,“海外留学背景不是必须的,但对于年轻老师,也是一个参考条件。”

“观点尖锐且个性的学者也不会被排除在外。在疑难案件讨论中,挂职教授要起到分享学术知识和成果的作用,尽可能使定性更准确,量刑更准确,但具体的判案还是按照法院和检察院的来。”韩大元说。

期待法院检察院的制度对接

在许身健看来,目前的交流机制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评价专家学者在法院的工作,“毕竟高校对教师的考评是以科研优先的,如何解决其评聘职称等后顾之忧是个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就曾有此顾虑,“之前我放弃去高院挂职,因为当时还是副教授,要考虑职称问题。”

对此,路磊透露,挂职经历会作为评定职称时的一个综合考量的因素,“现在倡导法学理论和法学实践结合,评职称不会将此作为硬性的指标,但学术委员会肯定会有考虑。”

“另外,高校与法院的工作机制存在很大差异,专家在前往法院之前应做更多的培训准备工作,到法院之后也应当安排专门的培训环节。”许身健说,他挂职之前没有参加过培训,只参加了一个北京市委组织部举办的上一年挂职工作总结动员会。

第3篇

一、挂职学校情况介绍

xxx小学是xx区一所名小学,坐落在xx区中心位置南坪,学校有59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157名教职工,市级骨干教师6名,区级骨干教师30名,是xx区教育均衡发展,一校多区办学模式的示范性小学。是一所充满生命活力,以儿童水墨画为特长,以幸福教育为特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校。学校秉承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培养言行儒雅,博学善思的小学生,学校为师生幸福人生搭建了成长的七彩桥,即幸福校园,幸福花朵,幸福园丁,幸福源泉,幸福乐园,幸福社区,幸福在线,让老师感到工作是幸福的,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幸福的。xx宝贝,幸福成长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XX年接收了一所厂办子校现花园校区,XX年接收了房开商配置的上海城校区,目前学校拥有三个校区,具备了优质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明显优势,特别是进几年来学校发展很快,形成鲜明的幸福教育办学特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南岸区领先地位,学生美术、书法、科技作品,体育、英语、音乐技能竞赛多次取得国际,国家级和市级奖励,学校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和赞许。

学校先后取得了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等国家级荣誉,xx市红领巾示范学校 ,xx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市级荣誉。

二、学习工作情况:

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陈雅琳副校长分管教学教研以及图书课题管理等工作,陈雅琳副校长调离之后,协助李佳副校长,魏莉副校长分管德育和体卫艺工作。工作期间坚持按照教育局党委的工作要求,遵守学校作息时间,边工作,边学习,多做事,多反思,注重提高自己。

(一)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我总共参加学校行政会4次,中层干部及组长会6次,全体教工大会4次,参加班队活动9次,学校各项活动8次,听课28节,个别访谈几十人次。另,参加了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组织的课改六年经验交流活动,聆听了成都教育科学院院长陈大伟教授的《课程改革六年的得与失》主题讲座;参加了南岸区教育系统第18期校长论坛,聆听了重庆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龚春燕教授的讲座《学校创新与科学发展》;旁听了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组织的全国知名专家、尝试教学理论的创立者邱学华老师的讲座《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怎样做?》,旁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诗意语文的创立者王菘舟老师的示范课和王菘舟老师主讲的诗意语文,领我走进快乐课堂经验交流活动;参加了天台岗小学组织的幸福大讲堂3次,其中有重庆市教育科学院原院长唐果南教授主讲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通过和领导一起外出,参观了江北陪新小学,南岸川益小学,怡丰小学,青龙路小学等学校,使自己开阔了眼界,收获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同时,在参加各种活动时,经常思考这些学校办学成功的原因。

(二)虚心请教,注重积累

在充分尊重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前提下,经常和他们交流,特别是和班子成员交流,虚心向他们请教,在交流中吸取经验,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同时把交流所得及时积累下来,有经验点滴、有文本材料、还有电子档案和影像资料。

第4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团中央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团省委、校团委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好实践育人的优势,推进我校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不断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我院就做好201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立身践行中国梦 青春建功新陇原

二、活动原则

在巩固以往成果的基础上,以实施《本科生课外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为契机,全面推进实践活动课程化建设,继续致力于提高同学们的参与面和活动的覆盖面,力求在实现社会实践与实践教学,就业见习的有机结合上有新突破。坚持“学生普遍参与、学分制考核,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以2010级学生为骨干,2011、2012级学生为主体,以师范类学生的义务支教、科技支农以及非师范类学生的骨干挂职为重点。在活动的设计上,坚持点面结合,在点上抓队伍、出精品、建基地,在面上抓动员、重参与、求扩大,重实效,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三、活动内容

今年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为主线,突出“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根据自身实际和实践地需求,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学校,重点开展教育帮扶、文化惠民、科技支农、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就业创业、挂职锻炼等10个方面的实践活动:

1.大学生科技支农服务活动。以农学专业学生为带动,根据定点联系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组织大学生通过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网络信息服务、现场指导等方式,传播推广现代农业实用技术,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形式为学院组队。

2.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支教服务活动。以全力提升师范类学生实践技能为目标,以学生实践实习基地为依托,在巩固以往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行动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行动。同时依托大学生骨干在生源地组建关爱农民工子女实践服务团。结合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现实需求,利用乡镇活动场地、村镇学校等,跨院系、跨专业组建义务支教小分队重点开展学业辅导、自护教育、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

3.大学生骨干挂职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集中组织城镇学生在家庭所在地的城市社区(或街道办事处)、机关单位、乡镇,完成为期15天的以社区、机关行政事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服务挂职单位,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活动形式为学院组队。

4.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以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为依托,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开展有关就业创业的调研工作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参观交流和就业见习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技能,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青年学生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大学生课题调研实践服务活动。各专业、团支部可依据本专业特点和教学科研课题,开展各类社会调研活动,依托实践基地,深入农村、社区,对群众现实生活、生产情况、生活环境作出真实的反映。同时委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社会实践开展课题调研,将社会实践与科技立项、挑战杯竞赛相结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竞赛所需支撑材料进行广泛调研,力争形成一批优秀的调研报告和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相关调研课题:

(1) 中小学对师范类教育的要求

(2)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

6.大学生勤工助学实践活动。通过与中国移动张掖分公司、中国联通张掖分公司等企业联合,为我院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实践让大学生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也为他们提升自我、展示才华创建平台。

四、团队的申报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校学生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由主管校领导主持,团委牵头,联合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科技处、保卫处、思政教学部统一安排部署,做好对各学院重点实践团队的立项审核、项目支持、检查指导和考核工作。

团队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项目,有详细的活动内容,有预见性的实践成果,有清晰的活动日志,有确实的安全保障。条件成熟的要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学校对重点团队给予立项支持。要求2010 、2011、2012级同学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根据全院组队情况参加不同层次的实践服务活动。

1.团队组建

参加 2013年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学生必须是我校在校学生,鼓励学生跨学院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学院重点团队组队的学生数须10人以上,必须由1名指导老师带队,全程参与,精心指导。学生个人组团人数原则上控制在15人以下、5人以上。

2.项目申报

根据我院暑期实践工作安排,各专业、团支部至少组建团队1个。各班须于2013年6月23日前将重点团队申报表、候选项目活动计划及经费预算上报团总支,团总支将组织评审会,确定立项团队和项目,并从中选拔推荐申报校级和省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和项目。

3.活动开展

立项团队将填写《2013年河西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并与校团委签订《河西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安全协议书》与《河西学院201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受助目标责任书》;团队成员将与我院签订《河西学院2013年暑期个人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期间,立项团队需设立联络员1名,每天与团委联系一次,上报活动信息通讯稿(宣传工作相关要求附后)。我院团总支会及时对本学院团队的活动情况进行指导,确保实践团队安全顺利完成实践活动。

4.经费支持

鼓励各团队积极申报“圆梦中国,公益我先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公益团队招募行动,校级团队学校将根据申报项目等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五、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相关要求

根据《本科生课外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相关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要求参加一次集中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学生骨干组织的集体社会实践,也可自己组织实践团队进行社会实践,充分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各团支部应按照《本科生课外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相关要求,广泛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单位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注意总结经验,以便逐步完善。具体要求如下:

1.团队成员必须5人以上。

2.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5天。

3.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义务支教、企事业单位见习、顶岗实习、专业实践、公益服务等。

4.实践活动结束时提交活动照片5张,3000字调查报告,用于学院进行鉴定审核。

六、时间安排

1.6月10日-6月23日 实践活动的宣传和申报立项阶段。(各专业、团支部填写、上交申报立项书,纸质版上交至辅导员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

2.6月25日-7月6日 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学生骨干的培训及安全教育阶段。

3.7月15日--8月 实践活动全面实施阶段。

4.9月 社会实践的总结和成果交流阶段。

七、总结表彰

1.各实践团队要注意总结经验,开学后2周内,通过组织“实践归来话感想”、实践活动图片展、实践活动报告会、“优秀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选”等活动,组织广大学生交流体会、汇报成果,深化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并做好优秀调研报告、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的推荐上报工作。

2.学院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照《河西学院社会实践活动评比表彰办法》,对活动的先进组织单位、优秀团队、优秀队员、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评选表彰,并推荐参加全校表彰。

第5篇

一、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内容与课程设置

温州市从校长高级研修的价值取向出发,培训课程的设计采用大课程的观念,培训内容紧紧围绕“提升校长领导力,塑造温州教育家”的主题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架构为“模块化+菜单式”,顾名思义,校长高级研修班必须要“研”字当头,以研激训,借研深化;要高起点,大手笔,针对性要强,实效性要突出,可持续性明显;不仅要立足校长本身素质的提升,更要立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整合温州本土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教育学科的优势,设置5块“以学员需求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手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具有逻辑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模块,并相应设计54项“菜单式”的活动单元。模块化的培训课程设置既可以满足校长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能够发挥培训机构在师资、科研等方面的优势,更能体现研修的主题目标。“菜单式”既可以突出校长在研修中的主体性、主动能动性和交互性,也能够凸显名优校长向教育家发展过程中的个性特征。具体模块与菜单如下。

1.教育理论学识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当代教育理论问题与进展,如教育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当代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国际比较等;二是现代教育热点与难点问题,如校园文化建设的再思考,提高德育实效性问题,聚焦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知识管理等;三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与学术规范。

2.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当代教育管理前沿信息、国际比较视野、校长领导力理论的最新进展;二是校长如何管理和领导学校,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三是校长沟通力的提升与学校管理诊断等内容。

3.名校管理实践与经验课程模块

邀请京沪两地全国知名的中小学校长与温州本土名校长走进课堂,在感悟他们的办学理念、管理实践和领导体会的同时,加强互动交流,以“问题会诊”式就校长在平时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开展互动交流,真正起到解校长之所急,急校长之所需的作用。

4.考察实践与挂职锻炼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进京沪两地名校考察,深入课堂,听经验介绍,感受名校文化,并与之深度交流;二是学员进京沪两地名校挂职锻炼,为期半月,实践“导学、导思、导行三合一”的有效培训模式。

5.学术活动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学习期间的校长自主学术沙龙活动、学术导师的科研指导工作;二是学习间隔期间与集训结束后的校长自培与校长主题论坛活动,以保证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性;三是学术成果的呈现。

二、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培训方式

1.高级研修班形式

在组织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强调研修主题务必明确,研修内容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切合实际、实效;其次,在研修时突出“研”字,重在激活思想,在互动中不断深化;第三,严格把关专题内容的审核,与主题偏离的专题一律删除,要求专题报告立意要高、观念要有前瞻性,内容力求丰满实在;第四,经常组织“校长论坛”,围绕研修主题进行高层次研究、研讨和修习。由北京师范大学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聘请京沪两地著名专家学者、知名校长担任主讲和各种形式的主持人,所有研修班的校长均积极参加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活动。

2.双重导师制度

当前参训的温州校长大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相对缺乏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与专家的引领,积极跟进尚不够。建立导师制度能有效的解决校长的迫切需求。我们采用“双向选择制度”,导师可以选择学员,学员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首先是建立学术导师制度:即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分别聘请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年轻教师担任导师,每位导师负责3~4名学员的学术把关工作。研修校长可适当加入学术导师的课题研究中,或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相关论文、案例的写作以及完成自己已有的课题研究。其次是建立校长导师制度:即由两合作单位联系京沪两地知名校长担任校长导师,让挂职锻炼的研习校长以名校长为师,进校全息参与挂职实践两周,进行情境参与式学习。并规定研习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积极交互经验、做好专题报告、开展校长小沙龙等形式,学习知名学校及其校长的管理经验。每位校长导师负责3~4名研修校长的实践学习。研习校长必须完成一份学校考察和挂职实践报告。冯大鸣《IT支持下的校长培训模式》中认为“校长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在做中领会,在做中接受”。这样的研修过程,既提高了学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更培养了校长们的合作意识与自主研究、自主发展的意识,也契合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目标。

3.研修档案袋制度

这是一种对研修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管理方式,并为学员个体研修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对研修校长而言,这是一项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又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它作为一种档案的形式,既翔实记录了校长研修期间的行思方式与感悟,又为培训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检阅研修成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校长研修档案袋中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资料:一是简历类:校长个人信息记录表;二是校长个人培训计划书:校长结合自身条件与已有经验,与学术导师共同研制,这将保证校长培训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三是成果呈现:包括校长在培训期间必须要完成的论文、案例、挂职考察报告、学术发言稿等;四是评估类:即挂职实践中的校长导师评价表、学术导师对学员表现及其档案袋的评价表、专家对沙龙发言的点评记录与评价表;五是研修成绩总表与结业证书。

4.校长自主学术沙龙方式

在集中研修期间,每个研修班都确立相应主题,开展诸如校长座谈会、校长论坛、校长沙龙等形式的自主学术活动。2007年4月15日,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共同举办了以“校长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沪温两地校长论坛”,参加人员有温州市首期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全体学员与上海市名初中近50名校长、沪温两地各派四位校长上台演讲,现场气氛紧张而严肃,校长的演讲既精彩又具智慧,颇受点评专家的高度评价。2007年12月28日,在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组织以“校长领导力与现代学校建设”为主题的温州市第二期省市示范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校长沙龙,采取“头脑风暴式”来剖析、解决、探讨校长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与焦点问题,与会校长各抒己见,气氛既热烈又有思想高度,成效显著。

5.促进校长研修和学术成果公开化

这既是校长总结办学经验,反思学习研修的成果呈现方式,也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升领导力的有效措施,也是校长研修展示自我风格成就教育家的平台。我们借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的学术优势和影响,整合教育学术刊物资源,为校长高质量的学术和研修成果的发表提供平台。温州市首期初中校长班在结业时还完成了两部专著:一部是学员的论文集《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由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一部是学员挂职学结《上海挂职学习行思录》,由我院编印。第二期的省市重点高中校长高级研修班与省市示范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期间,各学员热情高涨,每人都提供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相信将会有几部高质量的校长专著问世。

第6篇

一、区域联盟――意义教育的基础

凯旋教育集团由江干区凯旋街道辖区内的景芳中学、景华小学、春芽实验学校、茅以升实验学校和南肖埠小学 “一中四小”组成。集团五所学校教育质量扎实,学校特色初显,但由于地处老城区,学校规模小、资源不足及综合实力不强等因素制约了学校品牌建设和对外影响力。集团诞生后,成立了由教育行政部门、街道、高校和学校等多个单位组成的凯旋教育集团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借助区域联盟教育共同体的运作机制,引进高校力量,力求“三个突破”,激发与增强了各校的发展活力,推动与提升了各校的办学品质,也为我校意义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为:

(一)优化了师资结构

突破学校限制,优化师资结构。由于集团内学校规模较小,各校均存在师资结构相对不均衡的问题。集团成立以来,实行了教师流动机制,集团内所有学校可以从自身出发,提出需求意向,由集团理事会统筹调配教师,异质交流,取长补短,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学校、部分学科出现的结构性缺失,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2013~2015年有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等四科课任教师实现了流动,下一步将逐渐增加流动的学科门类及教师数量,进一步促进集团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丰富了教育资源

突破学区限制,分享特色资源。集团内四所小学的发展各具特色,春芽实验学校的“书法”、南肖埠小学的“国际象棋”、茅以升实验学校的“桥文化”以及景华小学的“篆刻”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集团尝试实施覆盖区块的“大学区”招生政策,辖区内适龄儿童可以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入学。与此同时,集团还整合优化各校的特色课程,推出了“区域共享课程”,通过学生“走校”、教师“走教”等形式,让集团内各校学生可以享受任一学校的特色教育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形成了集团特色联建的集群效应。

(三)营造了研究氛围

突破教研组限制,提高师训质量。集团学校规模较小,最小的教研组只有1人,限制了校本研训活动的开展。因此,集团实行了活动联合机制,改变校本研训组织形式,提高校本研训质量,激发教师发展动力。集团以“凯旋论教”为载体,分学科各校轮流申办教研活动,增强了教研力量。譬如,景华小学举办了“凯旋论教・美术教学”研讨活动,五所学校的美术老师参加,实现了小学之间“横向”与小学中学之间“纵向”的融合,极大提高了研讨效果。茅以升实验学校举办了“凯旋论教・体育”研讨活动,集团体育教师、理事长,华东师大挂职副校长以及区教研员等参加,教研氛围非常浓厚。我校举办的“教师风采展”活动,各学科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推动了教研活动的内涵发展,切实提高了校本研训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助力――意义教育的保障

(一)高校助力,形成意义教育理念

为了切实推进学校工作,江干区教育局引进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专家力量,由基教所为集团“一中四小”各配备一名挂职业务副校长,为挂职学校课题研究、课程改革、特色总结、文化提炼以及对外交流等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挂职我校的科研副校长徐冬青教授多次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研,从课堂模式、教师发展和管理体系等方面深入剖析现状。徐教授与我校课题组教师基于学校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分析影响学校发展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聚焦学校层面的整体改革定位,进行了意义教育的顶层设计。即力求通过意义教育,探索一种既讲求实效,更追求内在价值与深层意义的课堂教学境界,使教师在聚焦日常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专业发展,让学生在日常课堂生活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业进步与主动发展。

(二)高校助力,形成意义教育文化

在华师大基教所专家指导下,我校基于学校发展的传统优势,以及后续发展所需要的核心价值理念,将“成长,在有意义的每一天!”作为全校教师和学生共享的核心价值追求,并确立“意义教学与意义学习”作为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课题开展研究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探索“意义教学的原则和策略”,在班级建设中我们探索“意义教育的原则和艺术”,着重在学业评价改进、课堂教学改进、班级管理改进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四个方面形成有效的经验。正是在区域联盟背景下,借助高校专家指导、资源分享,我校逐渐从意义教学、意义教育和意义管理机制发展到构建学校文化的意义生成办学模式。在整体推进学校质量改进的工作中,我们形成了“三用”改革思路,即用文化引领质量改进;用课题深化质量改进;用规范保证质量改进。“文化、课题、制度”三维有机综合,使得学校实现了从“外延式”质量改进向“内涵式”质量改进的转变。

三、学校互联――意义教育的深化

凯旋区域联盟创立以来,我校利用这一优质平台,进一步深化意义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我校依托华师大基教所的平台优势,参与京沪教育快线论坛、两岸四地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交流;通过凯旋教育集团内部校际交流、教研,进一步丰富我校“意义教学”实践内容。

(一)基于研讨平台的理论完善

在2014年第八届两岸四地国际学术会议之“教育圆桌会”上,来自香港、台湾、澳门、大陆等地区和德国等的国内外多个院校的专家、领导、校长等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我校作为本次活动的分会场,姜建平校长在会上作了《问题与路径――浅谈初中学校质量改进的思路》的报告,分享了他对学校质量改进路径的“三用”理念,获得华师大终身教授叶澜的肯定和认可。

(二)基于资源整合的校际教研

凯旋教育集团成立以来,每学期我校都与同为华师大基教所实验学校的景华中学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同时,为促进两校间的研训交流,学校借助成立凯旋教育集团的契机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指导,开展跨校的主题教研活动及“启航杯”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等活动。

(三)基于特色课程的教学模式启发

受集团内四所小学特色课程开设的“学生走校”“教师走教”模式启发,我校在中小衔接方面开展中学教师进小学“送教”和聘请部分小学教师到中学“任教”活动。为了使各小学生在进入中学后,他们的兴趣、特长能够得到持续性发展,让集团内四所小学的特色课程得以延续,我校有针对性地开设一系列特色课程供学生选择,同时聘请专业对口的教师及各小学特色课程教师给予跟进指导。

四、品牌课程――意义教育的阶段成果

基于区域联盟背景,我校从实际出发,借助“意义教育”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育理念,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课程。

(一)促成富有教育品性的德育活动系列化

基于联盟共同体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教育平台,进一步促成了富有教育品性的德育系列活动,并逐步走向德育活动课程化。结合三个年级段学生的不同特征,我们提出 “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提升”三个层次的德育目标。如:七年级新生对初中的学习和生活是既期待又焦虑,需要具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和管理的能力,需要有效地参与到系统的学习活动之中。针对新生的这些特点和成长需求,学校开设新生始业教育系列课程ABC,紧扣自我管理、人际交流沟通、有效学习、品质锻造几个维度开设活动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提升德育活动的综合育人价值。

(二)改进课程体系,开发“足文化”品牌课程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 顶岗实训 双师素质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飞速发展。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高职教育建设的重中之重。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有着特殊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而目前中国高职教师技能欠缺的现状严重影响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随着高职教师技能培养方法的不断探索,目前各个高职院校主要采取顶岗实习的培养方法来快速提高教师技能。

一、顶岗实训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职教师建设现状的要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教师是从校门走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和企业一线实践经验。不了解社会和企业的新动态、新经验。而国外好的高职教育正是在教师实践技能上着有相当高的要求。例如德国的高职教师主要由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培养,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任教,必须再经过第一次职业技术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者只能荻得实习教师身份。然后再度过两年的教学实习期,完成两年实习后再参加国家组织的第二次职业技术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正式岗位资格证书,以聘去高职任教。这样培养出的人员既有相当熟练的专业技能,又有宽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具备了相当雄厚的职业功底和很高的业务素质。此外,德国政府还制定了继续教育法规,要求在职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修。另外还有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高职教师的“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金钥匙。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践性特点的要求。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工作时间短,教学中还是以课本上的理论教学为主,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教材编写总是落后于实践,实训设备也极其落后,使学生的实践教学与社会近乎脱轨,导致学生毕业后几乎不能将几年所学用于工作当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实操能力较差。教师实践性培养成为高职办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

高职教师参与顶岗实训的过程,就是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顶岗熟悉工作流程和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并且可以利用自身理论知识的优势,展开对实训单位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决策咨询等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合理建议,切实解决企业难题;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顶岗实训中为学校物色、联系一批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将实训单位发展为院系的固定实训单位等。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校本教材的编写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顶岗实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积极性不够。

教师职业被认为是高尚的、伟大的.教师也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人们心目是高大的,教师在历史舞台上始终扮演着清高、优雅的角色。所以有些教师放不下架子到车间或者一线去实习,无法跟一线的员工同甘共苦;另外教师顶岗实习需要学校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但对于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恰恰这方面是一个欠缺。因此,教师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调动,这些都影响着高职教师顶岗实习的实质性进展。

(二)企业充分配合难度高。

企业本身是以盈利为目的,教师的顶岗实习不能给其带来任何经济效益和技术指导。相反,企业还得派师傅或技术骨干无偿培养教师,一旦培养成功,教师又不可能长期为企业所用。或者认为教师不能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和技术指导,也不愿意专门对教师培训,还担心企业技术或客户泄密。其次教师由于得不到企业的支持,实习只能停留在实习单位、实习过程材料的搜集整理、实习汇报总结等表面文章上。走走、看看、转转,熟悉一下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了解一下关键性的工作步骤,以便汇报总结。教师没有实质性的进行岗位操作、体验,存在严重的走过程、搞形式。这些原因导致教师在顶岗实习单位没事可做,几乎学不到实质的内容。

(三)监督及反馈机制不完善。

在教师实践期间,学校应与企业不断交流,了解教师的实际锻炼情况及考勤情况。虽然教师在挂职锻炼前都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但学校部门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核对和监督,致使部分教师对实践工作抱有松散心理。顶岗期间,学校偶尔会电话联系企业监督一下教师在岗情况或者通过企业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的顶岗实习报告来衡量教师的顶岗质量或作为考核方式,顶岗实训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方法与对策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中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想提高顶岗实训的真实效果,离不开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和完善的顶岗锻炼运行机制。

(一)教师自我意识的提高。

高职教育需要改革,教师观念也需要更新,要懂得不进则退。顶岗教师要扑下身子虚心向工人师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学习,了解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将所学到的企业一线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同时研究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和课题。通过顶岗锻炼提升自身工作技能和科研能力,为高职教育贡献力量。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高职教育要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学校的努力。政府和学校应尽快建立高职教师培训政策和组织机构,负责教师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及培训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监督与审核,以保证实习的真实性、有效性。除政策支持外,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资金支持。政府应拨专用经费以支持教师的能力培养。另外高职院校应建立教师挂职激励机制,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下,从政策上激励系部教师积极投入到挂职锻炼中来。增加应用型教

师培训经费,提高挂职教师津贴待遇,更好的提高高职教师技能水平,满足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

(三)建立和完善顶岗实训运行机制。

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重要途径。为确保效果,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对教师顶岗过程进行监督;协调教师在顶岗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对顶岗结果进行审核,以保证顶岗的真实性、有效性。实践过程中及实践结束后,企业有关部门应对教师的实践进行认真考核,并在教师赴企业锻炼情况反馈表中签署意见和建议交予学校。学校有关部门也可以在教师锻炼期间定期或不定期派出督查小组,对教师挂职锻炼的企业进行走访,了解教师的锻炼情况,与企业进行交流。加深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了解,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校企联合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何小雄 高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1人才培养式的改革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2]何秀芬.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教育视角,2012.(1).

第8篇

关键词:高校 物流 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

随着物流业在我国的蓬勃兴起,物流教育自2002 年以来迅速升温,目前我国能够提供物流教育的高等院校有200 多所,在校接受物流教育的学生达50万多人。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特别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深化物流实践教学改革、提高物流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效果是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笔者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资助下,于2011年4-6月对河南省20所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对调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一、河南省高校物流教师的基本状况及实践能力

(一)物流教师的专业构成

河南省高校的物流教师大多由相关经济管理类专业、机械专业转行而来,毕业于物流专业的教师所占比例很小(见表1)。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为例,目前该教研室共有8名专任教师,其中1人毕业于物资管理专业,3人毕业于管理科学与工程,2人毕业于经济学专业,1人毕业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1人毕业于机械专业,没有一人毕业于物流管理专业或物流工程专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高校招聘教师一般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而物流专业在我国是一个相对新兴的专业,每年毕业的博士和硕士很少,因此很多高校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担任物流教师。

表1 河南省高校物流教师的专业构成

资料来源:作者调查数据。

(二)物流教师的学历及职称结构

河南省高校的物流教师大部分为硕士学历,博士学历及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见表2)。例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8名专任教师中,1人具有博士学历,4人具有硕士学历,3人为本科学历。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主要集中在中青年教师当中,中老年教师大多为本科学历。

表2 河南省高校物流教师的学历结构

资料来源:作者调查数据。

河南省高校物流教师的职称结构基本均衡,副高职称教师和中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较高(见表3)。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为例,目前8名专任教师中,1人具有教授职称,4人具有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职称,2人为讲师职称,1人为助教职称。中、高级职称教师所比例大,反映出河南省高校物流教师的整体教学、科研能力较高。

表3 河南省高校物流教师的职称结构

资料来源:作者调查数据。

(三)物流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从调查情况看,河南省各高校物流教师基本不具备实践教学所要求的实践技能或能力较差,多家院校呼吁要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一是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很少,真正来自于物流行业或岗位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从企事业单位招聘或调入的教师占物流教师总数的比例不到5%,曾经有过在企业兼职或挂职经历的教师占物流教师总数的比例不到10%,而且兼职或挂职的大部分不是物流岗位。二是持有物流执业证书的教师很少,具有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理论和实际经验的教师非常缺乏。目前河南省高校的物流教师大都是学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基本属于纯理论派,几乎没有物流实践经验。只有极少数教师持有物流师或高级物流师证书,经历过物流工程实践和技术应用锻炼。因此,河南省各高校急需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流教师队伍,以结合企业实际需要进行物流实践教学。

二、河南省高校物流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不健全,利用率低下

笔者调查发现,虽然各高校都很重视物流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方面也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的问题是,大部分高校的物流实验室仍处于建设阶段,设施设备不完善,加之难以承受设备运行、维护产生的经常性费用以及缺乏专职实验教师等原因,致使物流实验室及其设备在大部分时间成为摆设,教学利用率很低,难以满足学生掌握物流新技术、新装备的需要。例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我省最早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近年来省部共建项目在物流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了500多万元,但是由于缺乏专职的实验教师,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又没有固定出处,因此许多实验课开不起来,设施设备大量闲置。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稳定,“参观式实习”效果不佳

一是一些高校没有建立稳定的物流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分散、临时性较强,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实践教学效果较差。二是“参观式实习”效果不佳。出于减少风险的考虑,大多数企业不愿让学生参与实际物流运作或管理过程,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只能隔着玻璃或围栏远观,基本停留在“走马观花”的状态。即使部分企业同意学生近距离参观,为了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或者防止商业机密泄漏,一般也是在实际流程没有运作的情况下进行的,收效较小。

(三)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调查发现,许多高校存在物流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模式不稳定和实践课程设置混乱等现象。实践课往往依附于理论课,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由理论教师根据需要自行安排实践课时与内容,其最大弊端是实践项目和实践要求往往由理论教师确定,一些难度较大、费时费力的实践项目往往得不到落实。实践内容多以演示和理论验证为主,缺乏设计、综合应用和创新型实验。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使实践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操作技能较差,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三、改善高校物流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走出去”、“引进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物流实践教学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因此,要着力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在提高教师职称、学历层次的同时,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兼职或挂职,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服务于物流实践教学。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虚拟岗位轮换机制,定期与企业进行专业人员交流,分期分批安排物流教师去企业实训基地挂职锻炼,并及时轮岗,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保持优良的师资资源。

另一方面,可以招聘一部分有物流从业经验的兼职教师,邀请物流企业的优秀从业人员定期到学校举办座谈会、报告会等,及时传递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增强学生对物流行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认知能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健全物流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

各高校应结合理论及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物流实验室建设。可以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先建设核心部分,再依次建设其它部分。物流实验室要能够模拟和演示物流流程,使学生了解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要保障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经费,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物流实验室要对学生全天候开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和机会。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可以为企业和学校提供双向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培养订单式物流人才,企业可以将高校作为骨干培养、员工培训和科研开发的依托,实现双赢。

(三)深化科研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引导学生参加物流项目

实践教学可以借助教师的科研平台,让学生参与到导师的实际科研工作中来。可以对物流专业学生实行导师制,让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物流课题和项目,由导师带着学生到企业里共同实践,这样既实现了科研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又培养了物流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研究能力。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其教师主持的河南电力物资公司应急仓库项目、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物流园区项目、河南物资集团物流发展战略规划项目中,学生参与了前期调研、数据统计、可研报告编写、规划设计方案制定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四)完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课程

各高校应根据招生规模和学生培养目标,不断完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系统,包括课程总体结构、课程类型和内容等诸多要素。在制订物流实践教学计划时,应将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按照一定的能力层次,合理安排到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创新制作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形成科学、规范、全面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另外,为了保证物流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实践教学体系按预定方式运行,各高校还需要建立一套公正、实效的监控和评价体系。形成定期由学生自评、企业指导老师评价、学校指导老师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鲍玉鑫,刘家枢.物流管理教师实践能力与实践教学情况调查――以辽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0(1)

[2]甘红云.关于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7)

[3]黎冰,武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物流技术,2010(1)

[4]梁子婧.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外教育研究,2009(12)

[5]王永刚.面向企业的物流规划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与教学方法[J].魅力中国,2010(7)

1本文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施途径改革方案;项目批准号:ZHJY09-01-25)。

第9篇

彭局长:自2006年1月我市成立“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克拉玛依项目组”以来,全市26所学校,257个教学班,10311名学生,416名学校主管语文教学的领导和教师参加了该项课题的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与课改,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水平,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三年来,学生习作共投稿8133篇,被《作文个性化平台》等全国性刊物刊发的有183篇;教师论文共516篇,被《作文个性化课题通讯》等全国性刊物刊发的有26篇;另有几十篇论文、课例、教学设计被总课题组分别评为一、二、三等奖。课题评价组对我市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市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项目组被授予2007~2008年度“科研先进集体奖”,我个人也被授予“教育科研管理特别荣誉奖”。

克拉玛依市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很好。在拥有高水平教育硬件装备的条件下,如何提高软件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下一阶段我市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这次克拉玛依市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与课改成果在全国同类地区名列前茅。我希望子课题项目在第一阶段科研和课改成果的基础上,将下阶段的“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发展到全市的初中、高中,形成一条龙的科研体系和课程改革,在扎根中华民族语文教育沃土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论,认真转变我们的教育观、教师观、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为探索和创造出适合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新范式而不懈努力!

记者:克拉玛依市自1997年通过自治区“两基”验收以来,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巩固提高“两基”方面,克拉玛依市将进行怎样的安排和部署呢?

彭局长:2009年下半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是对自治区“两基”工作的一次整体验收和全面评估,也是对全疆各地教育工作的一次考验,更是我们加大教育工作力度,关注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个重大契机。

首先,明确“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动员大会的目的。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的意见》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增强积极推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和国家教育督导团对我市“两基”工作的检查、验收。

其次,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我市“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两基”业务档案建设、经费统计的梳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各区、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加强协作,精心安排部署,明确职责、目标、任务和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记者:和谐家庭是教育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8年,您们启动了“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该工程的实施情况?

彭局长: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主要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方面,关注民生,提高认识。市教育局特邀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家庭教育网和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首席专家顾晓鸣为近千名教师、家长作了题为《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讲座。引导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家庭教育现代化纳入教育现代化整体布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加快构建家庭教育体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实现我市教育优质、均衡、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全面推进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来自各区教育局的主管领导,各中小学的校长书记、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各幼儿园园长,试点社区及学校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共300余人分别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培训。

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成立后,各区教育部门将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办公室,各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将成立研究指导站,配备多名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指导师。通过讲座、家长理论知识培训、团体训练、个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处理家庭教育矛盾的能力,解决学生、家长在实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各学校、社区的家庭教育研究指导站内,将成立“家长俱乐部”、“学生俱乐部”,并通过网络建立家长群、学生群等,方便家长、指导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探讨。我市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记者: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今天,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不是很乐观,您觉得如何才能促进克拉玛依市教育的公平?

彭局长: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并且积极组织带领各族教职工开展了大量工作。

第一,关注弱势群体,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制定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办法。各级各类学校努力挖掘教育资源,最终将近1万名农民工子女全部安排入学,而且使农民工子女与克拉玛依市市民子女享受同等教育。

第二,把隶属克拉玛依市农牧区的学生安排到市区学校就读,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和加强少数民族儿童学前教育,市政府于2008年初出台了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实行入园费用全免或减半的优惠政策。从2004年起,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作出决定:把该区的中学生全部安排到市区和白碱滩区有关学校寄宿就读。2007年9月10日,又把距市区70公里的小拐乡的61名农牧民子女安排到市第二小学寄宿就读。并划拨专款给予补贴。

第三,开办区内初中班。2004年8月,克拉玛依市开办了区内初中班。到2008年8月底,先后在和田、博州等边远农牧区招录了5批小学毕业生,并安排在市三中和十中就读。为此,市政府先后投入了1亿多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区内初中班的学生将达到2250名。

第四,坚持实施扶贫助学工程,为贫困生铺平求学之路。2008年,克拉玛依市首次对考入国家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进行学费全额救助。各中小学校还经常组织教职工开展为贫困学生“献爱心,送

温暖”的活动。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市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470名教职工,两次捐款总额达13.31万元。市慈善总会从2000年起就开展了“慈善助学”工作,仅2007年就发放助学金152万元,救助贫困生706人次。

第五。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2008年6月17日下午,新西兰Rotorura国际语言学校校长克里斯・莱克女士一行来我市交流、参观与考察。双方就今后互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和学习以及组织克拉玛依市优秀中学生赴新西兰参加寒暑期夏令营活动等教育合作达成多个意向。克拉玛依市的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

记者: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请问您们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

彭局长:2008年以来,市教育局将“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列入“关注民生年”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邀请内地专家、名师前来现场讲学、授课和外派教师进行培训、研修等方式,持续开展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同时,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拓展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管理,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截至7月中旬,各级各类培训共计3695人次,包括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等多项内容。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在前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得培训井然有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第一,骨干教师培训。4~6月,组织38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去上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培训;7月10~19日,聘请全国知名专家6人,在市教育局报告厅开展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10天的首期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结业培训。

第二,骨干班主任培训。1月21~25日,选派2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哈语言骨干班主任的培训;5月19~30日,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2008年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7月6~10日,外聘南京5名专家在我市第六中学报告厅完成了374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中小学德育干部及骨干班主任培训。

第三,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3~4月,组织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34人去南京挂职培训,其中中学校长15人,小学校长19人(其中少数民族8人)。

第四,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2月份,选派6名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参加了2008年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春季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班:3~6月,组织10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双语”教师教材教法培训,组织1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第三期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专业知能提高培训;7月10~14日,聘请自治区教科所三位专家,在我市第二中学举办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双语教师和学校领导参加的汉文化知识拓展培训。

第五,教育信息技术培训。4~6月,组织举办了200人参加的为期2个月的首期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并完成了一期25人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

第六,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6月24日~7月29日,组织全市普通高中民汉教师800余名进行了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同步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各学科为期3天的高中新课程远程集中培训f汉、维、哈三种语言同步授课1和教育部为期10天的汉语言网络互动式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