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7 05:16:59
导语:在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关键词:B/S;Visual Studio ;;实验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1010102
0引言
随着近年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校实验室逐渐开放,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验室教学管理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套开放型实验室管理系统,简化实验室开放管理流程、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使学生、教师和实验员都可方便、快捷地共享实验室信息资源。
笔者以VisualStudio2010为开发平台,采用B/S体系结构,以SQL Sevrer2005为数据库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了基本用户信息管理、学生实验预约流程管理、自主实验项目的提交及审核、资料上传下载等功能。
1实验室教学管理平台设计
1.1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系统可以配置实验环境、管理班级、老师、学生的基本信息可以查看学生的实验报告,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做实验,提交实验报告。
(1)学生管理模块:学生可以上传实验报告和查看相关信息。
(2)教师管理模块:上传实验要求、给予学生考试成绩、预约实验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指导。
(3)实验员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修改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审批老师上传的实验、添加老师班级以及学院名称。
实验室教学管理平台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1.2主要功能模块
(1)注册登录模块:用户经过注册便可登录该系统,但是系统管理员会根据注册用户的实际信息来判断,只有注册ID和实际ID符合,才可进入系统。
(2)学生模块:①修改信息:学生可以修改自身的资料信息;②实验模块: 学生可以下载实验要求上传实验报告,还可以查看自己实验的成绩。
(3)教师模块:①实验管理:教师可以添加相关的实验信息以及图片和视频资料,对其进行归档,并设置关键词查询和组合查询功能以供有需要的用户进行搜索。
4结语
为实现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涉及许多相关技术,本文结合SOA技术体系的优势,分析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对系统所涉及到的重点实现方式进行了研究,包括网络进度图的展示、数据库访问、信息实时刷新等,最终结合工程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出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项目施工进度管理模块、项目组合进度管理模块、项目进度资源管理模块、进度系统安全管理模块、项目进度文档管理模块,为类似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方案。系统充分利用了SOA的设计理念, 建立了一套可伸缩性高的系统开发架构,以提高进度管理的服务质量。用面向服务的思想来对系统进行建模,将对工程项目按期、高效完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马楚仪,张廷锋.基于Web的实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
\[2\]吉章伟,王福田,罗培新,等.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铁道科学, 2011, 27(6): 109112.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
0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多学科融合及交叉的新兴学科[1],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容也在不断的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又是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基础核心课程,是集成现代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各种形态,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各层次的支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内容,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运用等,为培养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打下基础。但是,多年来该课程在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
管理类本科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教材的内容抽象、深奥、复杂难懂,不知道学了后有什么用,甚至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时都不知道有什么收获。而MIS课程授课教师普遍认为,该课程涉及面宽,备课难度大,案例寻找更难,学生缺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的感性认识,即使是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MIS课程教学上也很有挫败感。
而为了能够提高MIS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期兴趣,本人与本课程组成员一起展开了一系列探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验环节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现状
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以及对本校中该课程相关师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主要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影响了MIS课程的教学效果。
1.1 基础知识欠缺影响学习效果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交叉融合了多门课程的内容,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常常需要开设一些先修课程,如“管理学”、“运筹学”、“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语言”等,以作为学习该门课程的基础。但是,在我校经管类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中,管理信息系统开设于大二上学期,而在学习该课程时某些支撑类课程如“运筹学”、“数据库”等先修课程还未开设,因此,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影响学习效果。
1.2 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畏难心理
信息管理是一门融合了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边缘性科学,本校将其设置于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而经管类专业开设于经济与管理学院,这就使得很多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的专业学习重点应该在于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学习管理信息系统不会对以后发展有太大的帮助,因此而放松了该门课程的学习,正是由于这种认识错误,才使得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缺乏学习动力。甚至很多学生会将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类课程等同起来,认为该课程重在讲解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过程,对计算机技术要求较高,而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该课程学习之前就产生了一种畏难心理,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教材内容技术性较强,不适合经管类专业
目前,国内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种类很多,但是多数教材中,讲述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开发技术的章节较多,偏重于对技术性问题的讲解,而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将来要从事的并不是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而是管理岗位的工作,将来工作后可能面临的是与系统开发中技术人员的沟通工作,表述对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等,因此,其学习目的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是不同的,在教学中应该突出管理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从而,在教材的选择上也要加以区别。
1.4 案例教学与实践环节薄弱
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育实践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典型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互动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过分注重于理论方法的介绍,缺乏案例的补充与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枯燥,无法与实际管理活动相结合。
2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基于以上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调整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注重其先修课程的学习,而且还要调整教学内容,加入典型案例,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1 调整教材,加入案例教学
针对教材内容技术性强,不适用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的问题,应选取恰当的教材,研制适合经管类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师不能各自为政,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讲授课程内容,而应与其他课程组成员一起展开深入讨论,学目标、教学内容、各章节要点,以及经典教学案例的选取。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引入经典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来完成案例分析,以此来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在管理信息系统开课之初,就要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主要教学内容,纠正经管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错误认识,并在讲述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的教学过程中突出管理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适当弱化信息系统开发技术难度,使学生逐步克服对该课程的畏惧心理,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2 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学习过程控制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主要采用以书面试卷为主的考核方式,这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在考试前花几天时间背背概念就可以了,而课程考试结束后就通通丢到脑后,没有什么收获。因此,经过本课程组成员讨论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30%)+实验报告成绩(30%)+书面试卷成绩(40%)构成,通过提高平时成绩比例,增加实验环节的考核成绩,加强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控制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引入了一个完整的案例贯穿始终,锻炼了学生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以及实施中用到的一些基本技能,如组织结构图、功能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E-R图等绘制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另外,为了强化学生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过程的规范化意识,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编写的格式规范完成相应实验报告内容,并撰写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与系统设计说明书,使其了解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主要文档的编写格式及主要内容。
3 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而且,其相关理论也是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只有针对不同专业特点、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MIS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要武.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与实验相关的信息、传递信息、学生协作实验、提交电子实验报告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批改学生提交的电子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成绩记录与分析、学生实验监控等。
2.实训基地建设总体构思
2.1研究模拟数字化医院的背景要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模拟实验获得的数据处理是信息处理中的一部分,应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数字化处理。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建立实验数据处理系统,使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由于一样的信息系统,特别是大、中医院的系统稳定安全性要求特别高,学生在医院实习时,很难进行模拟实训。为此,在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学校有了建立一个“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设想。
2.2模拟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目前,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事物处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现在,在各医院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的系统有:门急诊计价收费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病房医嘱处理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药品管理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我国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医院大部分的事务性管理。我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其主要模块功能有:护士工作站:完成病房管理、核对并执行医师电子医嘱等,自动打印药单,并能录入查询业务甚至包括科室护理排班等;医生工作站:能按医疗业务流程和规范实现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的开立和管理,了解患者费用情况,及时调阅医学影像结果或图像,包括检查、检验报告等;门诊医生工作站:将医师医嘱产生的相关项目自动收集到医师的所在科室,开立医嘱给患者等;住院收费:按不同的结算类型进行灵活结算,打印出院费用、实时打印业务报表等;门诊挂号收费:一人一卡制,专家门诊排班表,刷卡后自动归属费用并产生费用记录、各种日结统计等。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心 管理信息化
[作者简介]林关成(1974- ),男,陕西勉县人,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张西宁(1975- ),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李智勇(1977- ),男,陕西华县人,渭南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陕西 渭南 71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财政部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编号:TS11772)、陕西省2009年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教育技术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编号:46)、陕西省2009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传媒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编号:24)和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Moodle平台构建中小学校本教学资源库的模式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GH1243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179-02
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繁重与复杂。因此,应对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化策略。
一、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1.传统的C/S 管理模式分析。传统的C/S 管理模式是通过单机或者在局域网环境下的信息管理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曾被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中心管理工作的效率。然而,传统的C/S 管理模式需要专用平台支撑,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较差,信息流向单一,极端缺乏弹性,不能同时对数据库系统进行综合性的信息处理,严重限制了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使用起来不便。
2.实验教学中心资源的共享程度分析。目前实验教学中心设备的资产管理已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但实验教学中心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还不够,仪器设备利用效率不高。小型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信息不能共享,无法及时统筹调配,导致小型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管理体制、科研水平和人才队伍等因素的影响下,无法很好地协作、服务社会,造成设备资源闲置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3.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技术人员素质分析。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太合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较少。大部分工作人员年龄老化且出现断层,缺乏必要的学习进修,很难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加之新补充到实验室岗位的具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很少,实验教学中心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人员比例更少,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中心的信息化管理。
二、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化策略探究
1.依托校园网络促进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管理。以各高校完整的校园网络体系为载体,利用ASP等开发工具构建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即B/S/D结构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内容主要包括人员和资料管理的信息化、仪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实验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管理的信息化、实验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及学生实验成绩管理的信息化五个方面。通过校园网络或者Internet网络进行综合性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的双向交互和在线查询,加快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步伐。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程度。对于小型常规仪器设备,借助网络平台,利用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及时设备的使用情况,共享信息资源,便于管理人员统筹调配,加快设备流通周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而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有偿开放服务。用户通过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预约系统对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进行网上预约。仪器管理人员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处理有关预约信息。实验室确认后会及时通知用户办理相关手续。最后,用户根据安排情况按时使用设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共享程度,方便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了解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分布、功能和使用情况,优化了各高校大型精密仪器的资源配置,实现了全校、全社会的资源共享。
3.加大实验教学中心信息技术队伍建设力度。实验教学中心要加大技术队伍的建设力度,定期组织实验技术人员短期培训和外出考察参观,每年选拔1~2名优秀实验技术人员到高水平大学实验中心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倡导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逐步形成实验技术梯次队伍;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积极申报有关项目,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有计划地改善实验技术队伍的职称和年龄结构。此外,要建立和完善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中心信息技术队伍建设。
三、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
1.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B/S/D结构的三层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应用层ASP 页面调用中间层COM组件,实现对底层数据库对象的控制和处理。依据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化策略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开放实验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及系统数据管理五个模块,见图1。系统能够满足多级用户利用浏览器通过互联网对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及开放实验等相关信息进行访问和管理。对于不同级别的用户,系统的基本模块都是相同的,只在具体处理权限上,对有关模块的功能加以适当限制。
2.管理系统模型及主要功能分析。根据系统总体功能模块框图,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对象模型,主要包括统计、评估及上报三个功能方法和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实验室基本信息及实验设备四个部分,对象之间的内部构成和外部关系如图2所示。实验教学部分主要包括下达实验教学任务、制订实验授课计划、安排实验项目、记录实验开出情况、学生实验报告评定和成绩登记归档、统计实验开出率等数据,保证实验室按照培养计划实施实验教学;开放实验部分主要包括登记开放实验项目,提供实验室开放信息、处理预约实验信息及安排回复,记录实验室开放情况并汇总上报,科学有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实验室基本信息部分主要包括实验技术人员基本资料信息、实验成果统计、人员进修学习及实验室规划与建设等管理信息资料;实验设备部分主要包括对新购置设备进行分类、编号,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标明设备的编号和分类号,登记明细账,记录设备成套信息,做到账、卡、物一致,登记维修记录表,登记设备报废情况,生成设备统计报表,提供设备查询数据等信息。
3.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具体实现。基于B/S/D结构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由数据存储层、业务操作层和客户服务层组成,其具体结构见图3。系统数据存储层以SQL Server2005作为底层数据库,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将不同实验室的数据分别存储在网络中不同的服务器上。数据采用分片存储的方式,用普通服务器集群代替高性能服务器,不但克服了大量数据集中存储集中管理的弊端,降低了硬件成本,而且可以多机协同调度,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业务操作层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实现,主要由操作类组件和数据库接口组件组成。操作类组件根据具体任务的驱动,调用相应的数据库接口,主要包括用户登录、设备管理及查询统计等组件。数据库接口组件主要完成与指定库、表间的数据交互任务,不但使系统整体结构更加清晰,也方便了组件功能的重用和组件的维护与升级;客户服务层主要为用户提供可进行操作的图形界面。系统利用ASP等语言,通过表单等对象将用户的操作意向传达给相应的处理程序,再由处理程序调用业务操作层相关组件实现对底层数据库的具体操作。
本文在分析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了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构建了基于B/S/D结构的管理信息化平台,创新了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方式,提升了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功能,对提高实验教学中心的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对于不同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系统的功能稍有差别,尚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文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资源信息化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5).
[2]喻芳,王连之,镇真柏,等.武汉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
[3]张学波.高校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5).
论文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 实践教学 培养目标 改革
论文摘要: 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本文对应用性大学培养人才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培育复合型人才的观点。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信息化已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与支柱产业。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关键在人才。所以,培养和争夺一流人才已成为各国政府、学校、机关、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各大公司等重要的战略任务。
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最基本、首要的。社会的发展对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这种社会需求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挑战尤其明显。因为我们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际结果,都无法适应社会现状与发展的需求。怎样向社会输送合格、复合型的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传统教育模式是培养不出复合型人才的。所以,只有强化实践教学,才能培育出复合型人才。
一、贴近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按社会需求,财经院校学科应整合原有教学课程体系,主要是解决原有课程中理论脱离实际、条块分割的问题,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能力。对于财经院校的学生而言,只具备财经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必须有相当的管理学科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财经院校为满足市场对该方面的人才需求,制定了“培养第一线的信息管理与计算机、电子商务与网络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目标。改革方式是:
1.基础学习阶段。
基础学习阶段,学生除学习公共课之外,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统计学基础、经济学、经济预测与决策、项目管理、数据库、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等。为后续专业课打基础,强化公共课对于专业理论课和技能的直接支持,将公共课同相关专业课程具体内容进行适度整合,使学生在公共课的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够学而知其用,消除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脱节,促进各类课程的融合与渗透,使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打下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2.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巩固、运用、深化理论知识,并为上一阶段的理论学习提供多种实践。加强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增加实验报告章节。如《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管理》、《项目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等课程必须是1∶1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必须写出实验报告、项目报告和系统设计方案。
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内实验室内进行模拟实践培训,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开展产学合作,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综合素质培养。
人才作为一种资源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必然造成就业的多元化,过去那种专业对口,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计划分配制度一去不复还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都要强。要达到这个目的,综合培养是关键。实验报告、项目报告是训练学生从事商务运作、工程科技的基本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延伸,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则是综合培养的重要环节。应面向社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在优化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培养的学生向复合型方向发展,应是“应用型”人才。
二、强化品牌意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
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同时学习的内容应尽量和当前的经济建设需要紧密结合。这就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在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电子商务安全与保密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管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结构》等课时,着重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为例,我把《人事档案管理》、《学籍管理》等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让学生随着课程的进行逐步完成,这门课结束时,学生也基本完成题目。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和培养多学历、高层次、大批量人才的桥梁。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动手实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的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座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分层次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计算机网络、课件制作等,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问题的求解思路与方法,能写出《商品管理信息系统》、《学籍管理》等需求报告,会对不同品牌的ADSL进行调试与安装,并写出ADSL安装的实验报告等。对学生大二、大三、大四上五个学期实验报告、需求报告等的写作和项目报告内容阐述的训练,可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毕业论文的答辩奠定基础,同时,学生毕业后也能适应各行各业的岗位需求。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实验内容的确定,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允许实验过程的多样性,并尽量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网络实验中,教师可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组成网络实验小组,选理解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任组长。组长带组员(同学)根据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实验的任务(①网络环境组建;②Windows 2000 Server 服务器的安装;③Windows 2000 Server 服务器配置;④SMTP 邮件服务器、FTP 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Telnet 远程管理配置等等)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遇到问题,组员与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查询,直到问题解决。实验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任务、实验设备、实验步骤、难点解决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对每组的实验报告进行评析。学生通过对实验记录的整理,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可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判断事物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总结并归纳方法能力。
4.开展产学合作,创“应用型”品牌。
可采用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开展产学合作,如在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等课时,我与电视台、图书馆、电脑公司联系,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编制《贵州电视台职称管理系统》、《电脑商品信息系统》、《贵州省图书馆督导系统》,给电脑公司的客户安装ADSL。我还带学生到贵阳南明乾坤泰丰汽车修厂、乌当野鸭中学、贵州电视台、贵州省图书馆观摩和参与网络的组建与调试。
5.考试方式改革。
改革传统的期末笔试考试方式,把考试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考试采用期末笔试形式,理论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综合题的分析,教师判分。实践考核学生课题实验完成情况,学生写出实验报告,用PPT进行答辩,由学生代表、学习委员、班长、教师五人小组判分。综合分:理论考试占50%,实践考试占30%,平时作业、考勤占20%。
三、结语
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我们深深体会,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个长远的战略任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入探讨教学改革,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和交流,共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财经院校教育的新路子,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活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彬让.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90-92.
[2]陈笑筑,陈笑容,杨永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66-67.
课程设计,质量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设计,共7周;工程训练,包含金工实习、数控倍训、电子工艺实习、电气控制大型试珑等环节,共4周;专业认知实习,共1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环节等,共2月。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在办学投入、实窥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限制下,工业工程专业实五夫教学环节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实五夫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实验室利用率低,缺乏形式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方式;实验多为验证性、演示性为主,缺乏系列化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实五夫教学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督;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相互较为独立,缺乏层次性与有效衔接。根据上述问题,如何在现有的实践条件基础上,理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
二、之江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1、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学院“倍养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既倍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IE理论和意识的训}练;又突出现代IE中信息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倍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优化、评价和创新的能力。要理顺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系统化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考虑到之江学院的办学条件限制,即尽可能不添置实验设备的条件下,理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与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开设分层次、多模块、分段式相互衔接、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技能训练与课程实验相结合、创新实窥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开放性综合创新实窥项目,川衔接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完成将工业工程专业的各个知识点的融合贯通、系统化应用。该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四大模块:基础实践模块、强化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以及创新实践模块。其中,创新实践模式是基础实五夫模块、强化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之间的联系纽带,将实践教学各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下的各实践模块下,根据所学知识点,选择相应的创新实践模块,加强工业工程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
2、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模块的开设
在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实五夫条件,开设形式多样、个性化强的创新实践模块。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工业工程专业实验设备,开设开放性综合实验。结合已有的人因工程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对教学、食堂、图书馆、宿舍等场所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人因工程知识,完成综合设计。已开设基于人因工程的教室设计、校园环境的噪声分析、基于人因工程的数控加工中心的分析与改善、基于人因工程的食堂布局的设计、基于人因工程的大学生宿舍盟洗室的设计、基于人因工程的超市收银台设计等开放性实验项目;根据现代生产与物流实验室的特点,开设了微型小汽车等生产线的综合设计,并用ED软件进行仿真与优化;结合现有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利用物流仿真软件ED开发了基于ED的食堂排队系统优化、基于ED的超市排队系统设计等,结合供应涟管理软件开发了工厂供应涟管理综合分析、连锁超市配送路线优化、啤酒游戏等综合性实验项目。
在保证正常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可在实验中心网贞的实验预约系统上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成员,完成实验内容,提交实验报告。另一方面,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向学生进行全方位开放。课外科技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柔性化”创新实窥项目,学生通过实验预约系统提出预约实验室开放的申请,获审核后即可在约定的时间与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内容,提交实验报告。通过多层次、形式多样、个性化强的创新实践模块,实现了工业工程各实践模块的无缝衔接,丰富与充实了学生工业工程知识面,同时充分倍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强化了学生工业工程专业的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
3、实践教学考核的建立健全
为了有效实时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避免学生的走马观灯现象,摒弃传统、单一的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实践模块,采取不同的考核内容与方法。基础实践模块重点考核过程的操作能力和总结报告的准确性;强化实践模块重点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的方案设计以及实验报告的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实践模块,尤其是各类实习环节,重点考察学生发现问题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模块则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自主设计实验方法、组织实验过程、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报告等能力。“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的实施,不仅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了有效监督,同时提高了学生在实践过程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三、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 专业建设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我们确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建设方针,形成了以“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为特色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计算机信管专业要在此目标的指导下,制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体现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培养计划。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重视从宏观上对信息管理科学进行理论描述,更重视微观上的应用研究,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需要所必备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操作能力。
二、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从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上看,现有的课程体系只是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堆集,而没有达到融合的地步,而且计算机技术内容也十分陈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边缘性、综合性强的学科专业,如果不从根本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很可能会在市场经济无情的竞争中失败,被淘汰。众所周知,在企业和业务部门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搞信息技术的不太懂业务,而搞业务的又不太懂技术。所以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时,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往往沟通困难,在对同一问题的描述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效率不高,系统目标难以尽如人意。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就是要充当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维护过程中起到组织、协调、沟通等核心作用。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在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上予以保证。
三、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目前,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来自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如计算数学等专业),他们不乏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所缺乏的是管理知识以及如何把计算机与管理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之有别于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因此,大部分教师在从事计算机技术课程教学时,往往就事论事,没能把计算机同管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师资培养是当务之急。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师资的特点,我们认为,应该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之路。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提高学历的培训并优化其知识结构,每年派遣1-2名教师赴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进修,鼓励教师自我提高;另一方面,引进学历高、知识结构合理的中青年教师,充实专业教学队伍。
四、坚持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结合
(1)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在进行计算机信管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搞好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来引领研究方向,带出一支学术梯队,使其能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推动专业建设。参考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信息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情况,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具体情况,我校确定以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作为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
(2)以科研支撑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除了来自于社会要求的压力外,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激情,这是无形的压力和榜样。因此,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地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去教育学生和诱导学生,使之热爱创新,养成创新的习惯和自觉意识。要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作为人师表的典范。
(3)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充分体现个性、进一步提升能力的渠道。专业建设中需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做到“教、学、做”相结合,让学生投身到实验室和实习场地,以做为主,边做边学;在校外,实现产教结合,让他们到实习基地,参与生产,动手操作。通过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系统的、真实的、扎实的专业技能训练,使他们建立起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安全生产、团结协作等现代企业意识,具备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成为深受社会欢迎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五、突出基础理论和基本功训练,突出实践技能训练
(1)加强基础课程,突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将管理学、财务管理、V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课作为整个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制订科学规范的教学大纲,做到学大纲、材、统一试卷。
(2)既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具有必要的知识结构外,还必须深入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实现。计算机信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也要十分重视实践环节。专业教育在深化理论教育的同时,结合高职高专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每门课程都要编写实验指导书,制订实验计划,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
(3)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突出其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在教学理念上,强调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并加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二是在考试方法上,许多课程采用笔试、上机考试、写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考试巩固学得的知识;所有考试课程,都要建立试题库,做到教考分离。三是设置选修课。由于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专业,因此开设的选修课就起到了完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生活和工作的积极作用。四是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要求教师编写相应课程的CAI课件,包括助教型多媒体课件、习题练习和测试等,作为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五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入先进的原版教材,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4)突出毕业设计与实际课题的结合,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应用型学科的特点,加强对立题的审核工作,强调毕业设计要联系实际,要求教师注意选择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指导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85
应用型大学是一种实践性、技术型、职业专门化的高等教育类型,它不仅仅是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而存在,它肩负着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应用人才的使命,在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道路,是实现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建立合作内容全方位、合作环节全过程、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层次高水平的紧密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让校企双方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收益、共同发展的合作格局,已成为当前应用型大学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最有效的方式。
目前应用型高校由于双师型教师的不足导致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使学生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因此应用型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校企合作共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提升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会计信息系统》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管学院会计专业必修课程,已有十多年的开课历程,在课程实践环节与用友公司一直合作,以用友的ERPU8作为实验系统,并配有一套实验教程,但是实践环节的要求也仅仅是操作应用,而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更是与管理信息系统雷同,课程设计缺乏特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提升不显著。2015年学校为了深化校企合作,推出100门校企合作课程项目,为《会计信息系统》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1《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设置背景、开设原则和管理流程
1.1《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设置背景
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校企合作是以课程合作为中心展开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为了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从2015开始拟在三年内建设100门校企合作课程和校企合作实验项目。《会计信息系统》是首批的校企合作课程。在学校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中对所建的校企合作课程是这样界定的,指由企业兼职教师、学校教师共同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或相关课程组成的课程群(不含毕业设计和各类实习)。课程内容要求应与行业或企业的实际相对接,围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课程内容设计,要及时更新和增加行业或企业的新知识、新标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流程等。
1.2校企课程开设原则
我校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中对校企课程开设要求遵循以下原则:坚持“按需设课,纳入计划”的原则。依据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确定校企合作课程,确定教学内容与课时,要将校企合作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编写教学大纲、教案和讲义。坚持“择优聘用,确保质量”的原则。每门校企合作课程都要配备一名学校专任教师作为该课程共同负责人,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和制定课程大纲,共同开展教材和指导书的建设工作,共同建立课程试题库,全程参与授课与辅导。企业人员参与授课时数原则上不少于总课时的1/3;上课地点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相关企业。每门课程都应结合课程实际,制定相应的课程考核标准及评价方法,由校企教师共同对课程实施过程考核与评价。
1.3校企合作课程管理流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课程采用申报-开设-酬金发放三个阶段。申报开设的校企合作课程要求是专业计划内的,企业兼职教师的聘请需要严格认证,企业兼职教师的时费根据申请纳入学校预算。开设过程校内教师全程参与辅导。课程结束后,校内教师需对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过程材料(教案、讲义、学生问卷调查表、课程视频等)进行整理存档,并报教务处备案。同时二级学院填报校企合作课程酬金申请表,经教务处审核后到人事处办理企业兼职教师的课时费用手续。校企合作课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由人事处根据校企合作课程管理流程核定使用。
2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和考核体系设计
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第一步就是与企业会计信息化专家共同探讨会计信息化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明确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其次共同研究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体系,进度安排,企业和学校的教学任务分配;最后是课程考核体系的设计。
2.1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目标定位
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使得会计理论和实务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推动了会计模式的不断创新,会计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应用中最具价值的信息系统之一。认识、了解、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已成为现代会计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已成为会计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会计专业理论、方法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该课程的知识内容涉及到企业管理、会计学、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个学科方面知识并且要加以综合,既有理论又包含实践技术,是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服务高端技术产业需求的技术应用人才。应用型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目标定位既不同于高职的以掌握会计信息系统操作技能培养为主,也不同于研究型高校的以会计信息化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而是侧重于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目的是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参加工作。基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企业对高级会计信息化应用人才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与思考会计问题;应用信息技术去丰富与发展会计理论及其应用方法;能在网络化环境下,使会计的核算与管理职能得以实现和完成;能够正确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效率与效果及安全控制体系。
2.2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课程目标定位,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教学与实验内容及学时如表1所示。
上面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方案中,总课程为48学时,理论课时为30学时,实验课程为18学时,企业专家授课学时为10-16学时。课程中设计了两个实验项目即ERP沙盘经营模拟和ERP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第一个ERP沙盘经营模拟实验设计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组成多个经营性企业小组,以对抗形式,完成企业经营。各小组成员以实际经营管理人员的角色参与一家制造业的经营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企业经营过程,了解企业的交易循环,感受到企业经营过程中信息流、资金流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第二个ERP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实验设计目的是学生了解ERP系统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模拟操作应用,掌握ERP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应用形式。
2.3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信息系统是我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原理、工作原理、开发原理,还要求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的能力。依据课程目标确定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即熟悉典型集成化管理软件ERP系统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应用,能够根据企业实际设计应用方案。本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
课内实验在上述已介绍过。案例分析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内容安排具有企业实施经验的企业专家来介绍,以提高教学效果。企业调查设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一家具体的经营性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调查,了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业务构成和技术架构,培养学生的文档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后续课程设计打下基础。课程设计是理论课程结束后的一个独立实践环节,一般设计一周时间。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前期ERP沙盘模拟的数据资料,设计一个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并用ERP软件实现。
2.4课程考核体系设计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经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决定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相比原来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课程学习目标。具体考核方案如下。
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各部分成绩占比如表2所示。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20%)和课后作业(20%),实验成绩包括上机操作(10%)和实验报告(1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各项成绩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根据评定标准打分,然后综合评定。
3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践与效果
我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与企业的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验室项目合作,与用友公司共建了ERP实验中心,开设了会计信息系统ERP应用实验项目;第二阶段是合作开展ERP软件应用认证,将ERP软件的应用与认证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结合;第三阶段是与企业专家共同授课,引入企业的案例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课程项目形式引入企业专家进入课堂,不仅使企业专家的授课时间、授课费用得到了保障,学校教师的听课学习与协作交流的时间、费用也有了保障,大大提高了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企业实践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通过与上海企通软件公司专家的合作授课两个学期以来,课程多项指标,如学生评教分数、课程成绩、职业资格证通过率等都取得了较大改善。
参考文献
[1]黄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索[J].池州学院学报,2013,(4).
[2]倪庆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本科的跨界策略与途径[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5).
[3]韩卫宏.紧密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2,(2).
[4]黄青.应用型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经贸实践,2015,(7).
【 关键词 】 J2EE;MVC;面向对象;用例图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J2EE
Wu Ji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ngxiNanchang 330013)
【 Abstract 】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aily work of laboratory managers,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designed and realized. The system is implemented by applying MVC framework based on J2EE, and designed by using object-oriented methods, and describes the main cla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mproves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enables the laboratory resources and equipment can be fully utilized.
【 Keywords 】 J2EE;MVC; object-oriented; use case
1 引言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现代教育对学生操作动手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强,我校开设实验课教学的课程越来越多,这给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加重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负担。为了解决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繁重问题,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发一个基于Web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校校园网建设的成熟,为运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平台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通过对本校实验室的管理业务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基于J2EE平台的MVC模式设计实现了一个实用型实验室管理系统。本文应用面向对象方法和统一建模语言进行系统设计,按照J2EE三层框架结构分别描述了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的实现过程。
2 系统框架
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基于J2EE的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的架构。它是一个软件设计模式,将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使一个应用程序被分成三个核心部件――模型层、视图层、控制层。传统的设计模式是将数据库查询语句与表示层的代码混在一起,开发人员有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才能完成,对代码的维护和重用具有很大的难度。通过使用MVC架构,可以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使应用程序的扩展和维护更方便。
视图(View)表示用户看到的并与之进行交互的界面。传统的Web应用程序的视图都是由HTML元素组成的,本系统中使用HTML标签语言来展示页面,使用Velocity模板语言来引用由Java代码定义的对象。当Velocity应用于Web开发时,界面设计人员可以和java程序开发人员同步开发一个遵循MVC架构的Web站点。在视图中不会处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只是将页面提交的数据和用户的请求进行封装通过控制器传递模型处理,而Action执行之后的返回数据则组装成Vo在页面显示。
模型(Model)是应用程序的核心功能,封装了与应用程序业务逻辑相关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方法。模型不依赖视图与控制器,而视图和控制器都依赖于模型,当模型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模型会通知视图进行刷新,模型接受视图请求的数据,并返回最终的处理结果。
控制器(Controller)是接受用户的输入或对用户的请求作出反应,它创建并设置模型。控制器将客户端的请求进行封装成模型,然后决定调用哪个模型去处理请求,当请求处理完成后,再决定由哪个视图来显示返回的数据。
模型、视图、控制器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用例分析
按照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对系统进行用例分析,具体就是使用用例图建模。用例图用于表现活动者、用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例表现一个系统或者一个子系统或者一个类向外部的交互者显露的功能。根据实验管理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可得到本系统的用例图,如图2所示。
模型中的活动者代表外部与系统交互的单元,包括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系统用例框图是对系统需求的最直观描述,表达了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包括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实验室管理子系统、成绩管理子系统和查询管理子系统,图2只包含了最基本的用例模型,是系统的最高层的抽象。
3.2 系统类图
根据用例分析结果及模块实际功能需求,对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所需要的类进行了设计,如图3所示描述了系统中的主要类及其之间的关系。
图中学生、教师、实验室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都是用户类的继承类,继承了用户类的属性和方法,又添加了新的属性如角色。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室这两个类之间定义了一个二元关联,而且是带属性和操作的关联,此关联类为实验室课表,表示实验室管理员可以管理这个实验室的课表,实验室和课表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即一个实验室只有一个课表,而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室课表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实验室管理员可以管理多个实验室课表。
实验室管理员与实验室公告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管理员可以管理多个实验室公告,而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设备之间有三种关系,一种是实验室管理员直接管理实验设备的添加、删除、修改,第二种是通过关联类实验设备异动实现管理员与实验设备之间的关联,第三种通过关联类实验设备维修实现管理员与实验设备之间的关联。
教师和学生之间本是一个多对多的关联,通过实验报告类将这个多对多的关系转换为两个一对多的关系,一个教师可以对多个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一个学生也可以提交多个教师教授的实验课的实验报告。
3.3 系统实现
基于Webwork的MVC模式中表示层采用Velocity和Html进行显示。通过Spring对Velocity的融合,不同的用户进入系统可以拥有不同的个性界面,而控制层的业务代码本身却不需要进行变化。MVC的控制层只需要把Vo传递给视图层。在视图层使用标准的Html语言进行展示,把获取到Vo对象通过使用Velocity呈现给用户,页面的美观与否取决于美工的设计。
Velocity的使用可以使页面的设计与数据的展示分隔开,降低了系统开发的耦合,美工负责页面设计,程序开发员保证控制层传递给页面正确的数据,各行其事互不相干。
Html语言显示页面元素,Velocity显示业务层返回的数据,如在页面显示登录用户信息可用如下代码:
登录用户:$loginBean.userName
LoginBean表示Vo,userName是Vo的属性即用户名,Vo的值由业务层获取,$loginBean.userName有两种含义,它可以表示:查找hashtable对象LoginBean中以userName为关键字的值;也可以表示调用LoginBean对象的getUserName ()方法。当页面被请求时,Velocity将确定以上两种方式选用一种,然后返回适当的值。
当页面提交时调用Action,如登录时调用checkLogin.action。在控制层Webwork通过控制器接收用户请求后,读取配置文件xwork.xml找到对应的Action类,如果登录成功重定向到showInfoPublic.action,登录失败在继续返回到登录页面loginUser.htm,否则如果错误或者未发现该Action,则扭转到error.htm页面。
userService
/infoPublish/showInfoPublic.action
/user/loginUser.htm
模型即Action类,具体完成某个业务,贯穿于各个层次之间。
业务逻辑层是整个应用的核心,接收表现层的用户请求,并通过持久层完成数据的存取操作。
当用户访问指定的URL时,Webwork会根据配置文件找相应的Action类进行处理。所有的业务都继承Service层,在业务上面切出Service层可以给系统更大的解耦,在Service层里面抽象出了各个业务操作,在这个接口里面并没有写任何的实现,真正的实现通过Spring的外部容器的注入,将Service注入(IOC)成真正的业务实现类。
要存取数据,应先调用Service层接口。数据层使用Hibernate持久化对象,数据库中的每个数据表都对应一个持久化的对象,该对应操作由hbm.xml配置文件来完成,业务层就是通过这个对象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4 结束语
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例,介绍了其采用的开发框架、设计方法以及实现过程进行了描述。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实验室管理的无纸化和信息化,将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更好地利用了实验室的资源和设备,降低了实验室的运行成本,确保实验课程顺利地完成。
参考文献
[1] 丘凯伦.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华南理工大学[D],2009,11.
[2] 刘晓华著.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徐锋,陈暄等编著.UML面向对象建模基础[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