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4 05:11:39
导语:在村干部学法用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农村法制建设问题主要措施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深入开展依法自治,形成自觉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使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阿城区近年来以创建“平安阿城、和谐阿城”为载体,农村法治化建设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广大农民遵法、学法、守法的意识在逐步提高。
1阿城区农村法制建设的现状
今年阿城区以创建经济发展法治环境为载体,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加大推进法律进乡村工作力度。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1.1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通过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广泛宣传普及,广大农民的法律知识不断丰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农村法制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民利得到了落实,农民渴望参政议政的意识明显提高。农村广大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逐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理顺,通过调防一体化系统工作,农村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依靠家族势力解决矛盾纠纷事件,现在基本依靠调委会,依靠法律解决矛盾,闹访、缠访个案也逐步减少。
1.2依法治村逐步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阿城区的“四民主”、“两公开”村民自治制度已基本建立。同时积极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有17个村被评为民主法治示范村,13个村申报了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并通过了验收。有效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民主选举也更加规范,全区农村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普遍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大多数村建立村民会议决策、村民会议议事制度;民主监督得到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普遍推开,建立健全村级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民主理财日”、“民主议政日”等民主监督形式有了发挥的渠道。
2阿城区当前农村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2.1乡、村两级组织对新农村法制建设的认识还有待于提高在乡、村两级组织中,对农村法制建设方面,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目前在农村中还普遍存在着注重农村经济建设,忽视农村法制建设的意识,过于注重经济建设的速度和成效,从而轻视法制建设的进程和成效。村级干部不学法、不懂法现象还比较普遍,不会依法治村、依法行政问题仍然存在。有些村干部民主法治观念淡薄,在选举中还有不按法定程序实施选举问题,村务公开、财务公开透明度不高,村民反响很大。
2.2农民的法律素质亟待提高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法律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法治农村建设的成败。由于受“重人治,轻法治”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民的法治观念还是相对淡薄。加之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某些乡村干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等不良现象,以及在农村土地纠纷处理过程中对农民权益的侵害,严重影响了法律在群众中的权威形象,使农民群众对法律失去信任感。随着基层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一部分村干部的素质、知识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法律意识淡薄,服务群众的意识差,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工作上倾向于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导致农村干群矛盾增加。
2.3农村普法宣传急需创新思路,普法手段仍需完善农村普法教育“三无”现象仍较突出,即无专职普法队伍、无专门工作手段,无专项活动经费,普法工作队伍力量弱、装备差,普法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从业的多元化,使得农村普法教育出现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安排问题。在普法过程中,方式也过于单一,局限于发一发传单,张贴几条标语口号,送几本书,农民对抽象枯燥的法律条文难以理解,影响了学法积极性,使得农村普法宣传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2.4农村法律服务不到位,法律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地位和职业活动在法律上缺乏足够的支持,基层法律服务所政事不分,缺乏自我发展的机制和活力。在职能作用和业务范围上,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律师等法律服务队伍界限不清,形成交叉和矛盾。农村基层法律服务量少质弱,缺乏稳定性,不适应农村法律服务的需要。农村经济纠纷案件告状难、打官司难、执行难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村法律服务工作人员不稳定专业性差,法律服务不规范现象也比较普遍,与新农村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3当前新农村法制建设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3.1狠抓农村普法教育,并吸收优秀法律人才到农村工作,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社会基础第一,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是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有计划地对原有农村干部进行系统的法治教育。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特别是要加强村支两委干部的法制培训工作。应充分利用党校,举办基层农村干部法制培训班,集中时间(农闲时间)对农村干部分期分批进行轮训,或结合工作实际举办相关的法制讲座。通过多种形式促使农村干部掌握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并运用法律知识指导和管理村务,推动农村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第二,要认真总结推广近几年来普法教育的成功经验,突出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劳动合同法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第三,多渠道地吸收熟悉法律、精通法律并具有现代民主法治观念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和服务。大学生尤其是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参与到农村法制建设,无疑是国家、农村以及大学生“三赢”的结果,应在农村广泛和实践。
3.2要抓好“两个规范”,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一,规范干部行为。针对少数村干部讲“人治”不讲“法治”,擅长下命令,不愿意搞服务,重政策、轻法律,说话办事随意性大等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干部行为,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加强教育引导,使村干部工作理念上由“人治”向“法治”和“德治”转变,工作方法上由命令型向服务型转变,自身素质上由“经验型”向“市场型”转变。使村级的各项工作真正实现“公开、民主、规范”。第二,规范群众行为。针对少数村民只要权利,不尽义务,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等问题着力规范村民行为。按照合法性、民主性、针对性和互约性原则,推广、借鉴一些“民主法制示范村”经验,制定《村规民约》,并进行必要的监督,促使村民能够识大体、顾大局,依法支持村支两委的合法决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一、抓机制,强化领导,形成合力
我省从完善领导机制入手,着力解决“法律六进”工作的长效性问题。
高度重视“法律六进”工作。省委领导专门听取工作汇报,就确保“法律六进”工作落到实处提出明确要求。*年,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出席全省“法律六进”启动仪式,并向机关、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的代表赠送了普法教材。*年,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柏继民出席全省“法律六进”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对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今年,省委副书记刘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柏继民,副省长郭兆信等领导同志对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作出批示,提出新的要求。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28个扩大到38个;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纳入综合治理和平安*、文明*建设百分考核内容。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成员单位职责和考评标准,将普法依法治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明确了机关工委、农业厅、民政厅、教育厅、经贸委等部门为“法律六进”工作的牵头部门,分别负责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工作。省普法办公室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每一进”的学法内容、形式和任务目标,使“法律六进”工作有了硬指标、硬抓手。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政府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法律六进”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制定实施意见,出台相关举措,做到有规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淄博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听取汇报,带队进行专题调研;各地领导亲自部署、参加“法律六进”活动,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有关部门共同抓、主管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二、抓典型,以点促面,整体推进
我省把抓典型、树亮点作为“法律六进”工作的重要举措,培养和推广了各具特色的典型,有力地推动了“法律六进”工作的开展。
(一)“法律进机关”突出制度化。各地围绕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任前考法、法律知识培训、普法考试考核等制度,不断加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每年多次学法。省政府把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工作规则,每年举办市厅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研讨班、县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培训班。各地建立了行政执法人员管理数据库,认真开展行政执法培训,实行以证管人,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省普法办每年组织近40万名科以上干部参加普法统一考试。省工商局明确提出,把“法制建设作为工商管理的生命线”,认真落实干部学法制度,不断强化全员普法教育,实行“一月一法、一法一考、一季一评”,对全省基层工商所长进行培训。公安系统组织开展了以“基本法律知识考试、执法办案卷宗考评、工作考查”为主要内容的“三考”工作,在全国率先推行执法资格认证升级制度,对执法民警全面建立个人执法电子档案,定期对学法用法情况进行考试考核。
(二)“法律进农村”突出阵地化。我省始终把农村普法作为“法律五进”的重点来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推广枣庄“两个一工程”经验,大力培养法律大专生村干部和家庭法律明白人,切实加强农村“四个一”阵地建设。全省7.4万多个村建立了法制宣传一条街。烟台市着力加强村民法制学校规范化建设,80%以上的村建立了法制学校,引进了电视、网络等教学形式,大力宣传与“三农”有关的法律法规。东营市在每个县城建立一个普法广场,每个乡镇建立一个法制辅导站,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法律超市。莱芜市开办农村干部法律中专班,专门培训农村“法制村干部”和“家庭明白人”。
(三)“法律进社区”突出经常化。各地围绕平安和谐社区创建,不断加强“六个一”建设,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和延伸。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把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社区矫正等职能融为一体,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青岛市大力开展“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消防”“五进社区”活动,加强普法宣传队、法律辅导员、法律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深入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加强社区居民的法制教育。
(四)“法律进学校”突出课堂化。我们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认真实施《*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把法制教育纳入课程范围。从去年开始,全省中小学全部开设《法治教育》课,真正做到了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各地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了学校、政法部门、家庭和社会四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成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宣讲团,济南、青岛、济宁、莱芜等地吸收“五老”参加,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宣讲法律知识。目前,全省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5742个,97%以上的中小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今年5月,举办了“*省首届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有17.6万名中小学生参加。
(五)“法律进企业”突出规范化。我省首次把农民工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省政府两次召开座谈会,主要领导对加强农民工学法用法、维护合法权益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单位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不断加大法制教育力度。省建设厅在一万平方米以上工程项目建设工地开办业余学校,组织农民工学法。青岛市开通了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建立农民工法制学校150所,95%以上的农民工实现了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集中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不断加强,讲座、培训、考试考核等制度逐步健全完善。胜利油田、齐鲁石化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济南铁路局、济南钢铁集团等单位针对企业领导干部、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取分类施教的方法,增强了法制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枣庄市建立了区域性的“民营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实行“联户一员,订单送法,以法兴商”的新模式,在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中开展法制教育,形成了“法律进企业”的全面覆盖。
三、抓创新,注重实效,提升水平
我们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普法为民”的工作思路,着力探索“法律六进”的新途径、新形式,在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创新理念,强化服务大局意识。我们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理念贯穿于“法律六进”工作的全过程,把发展经济、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突出宣传与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省普法办组织编写了《*省“*”普法读本》、《农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和《居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连续5年组织开展了平安*建设法制宣传月、宣传日活动,举办了“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法律知识竞赛。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物权法宣传以及和换届选举有关的法制宣传活动;开展了、房屋拆迁、商品房销售以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禁毒、知识产权保护、气象等宣传教育活动,制定了《关于注重发挥“五老”作用,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实施了“关爱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省广泛开展了奥运法制宣传活动,成功举办了“奥运法制宣传万里行”青岛站活动,为青岛奥帆赛、残奥帆赛的成功举办以及奥运火炬在我省顺利传递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近年以来,该村全体村干部把建设"平安如东,法制如东,和谐如东 "的具体精神和创建活动相给合,把创建平安家庭,作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基础工程,使"平安家庭创建"这一决策在全体村干部心中深深扎根,始终把创建工作放在主要位置,与村级经济工作同抓并举。
二、措施上狠抓落实。首先,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村委会主任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创建工作,各分工村干负责各自分工的村民小组,并根据各自分工负责的小组的具体情况拿出自己的创建方案,分期制定创建目标,并由此(制定)形成全村统一的创建实绩考核办法,纳入年终考核。对于创建活动的情况,采取每月检查交流,每季度进行评比小结,查漏补差。对于在创建活动中有特色,有新意,有创造性举措的,给予及时表扬推广,以促进全村的创建工作,要求每个村干部对于自己分工的创建工作都要建立台账。每月向村主任汇报一次,汇总到领导小组。由于制度比较严密,有力地推动了全体村干部的工作,形成了一股合力,使创建工作得以在全村顺利开展。
三、宣传上打好基础。在严密的制度的保证下,我们围绕创建工作开展了深入的宣传工作。具体地讲,宣传工作分这样几大内容:首先是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宣传法制,我们聘请了几位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组成本村的"义务调解组",当村民之间发生家庭纠纷或邻里矛盾时,请他们帮助"调解"。在调解的同时,向村民宣讲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发挥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与影响力,及时化解矛盾。在创建活动中,这个小组又成了法制宣讲小组,今年以来,他们利用放电影前,开广播会,村民会议等形式,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民法》《劳动合同法》、《职工权益法》以及交通法规为主要内容,向村民进行法制宣传,并结合本村的实际事例进行分析讲解,还对村民代表、党团员、村、组干部等不同对象进行了多场次的法律知识讲座或辅导,从而增强了村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水平,对于消除家庭暴力,化解邻里纠纷,起到很大作用。其次是通过村务公开栏和黑板报,向广大村民宣传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平安家庭"的标准以及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今年以来,共出黑板报6期。三是开辟渠道,扩大宣传效果,我村退休干部赵克勤几年前就自发无偿为相邻村民播放进步碟片,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创建活动开展以后,我们主动与他联系,充分肯定了他的利民之举后,请他在为村民播放碟片的同时,帮助宣传创建意义,并以文艺的形式大力宣传"黄、赌、毒"的危害,宣讲"四禁"工作中的新人新事。表彰孝敬老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遵纪守法、保护绿化及集体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好人好事。赵克勤老人只要接到我们的材料,都不厌其烦进行宣传,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很为村民喜闻乐见,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他的事迹还登上了《如东快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在全村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使广大村民提高了对创建平安家庭的认识,很多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旧面貌,积极投入到创建中来,为创建活动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sp;
四、特色活动结出丰硕成果。
一是狠刹赌风。本村西北部与原潮桥相邻,又是原排南与跃港两村的接壤之地,那儿赌风盛行,常发生因赌而产生夫妇反目,婆媳不和,父子成仇等家庭矛盾,并逐渐引发相互殴打等家庭暴力,我们专门请赵克勤老人到那儿播放相关教育、碟片三场,组织宣讲二次,召开村民座谈会二次,不但狠刹了赌风,而且使多数家庭变得和睦共亲,均已参加创建活动。在那儿,先后评出村、组级"平安家庭"5户。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农村;普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047-02
依法治国是中国的一项基本的治国方略,普法宣传教育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今年是中国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 “五五”普法制宣传教育的最后一年。经过长期的普法宣传教育,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显著提高。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在广大农村地区更好地、更深入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懂法律、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农村普法教育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下面针对农村普法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如何进一步搞好农村的普法教育。
1.健全体制。普法教育是长期而艰巨的,没有一套完善的科学而实用的配套体制是不行的。有些农村普法体制还不完善,普法宣传教育的手段简单化,只是出一下板报、搞搞专栏、张贴一下标语而已。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要继续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组织机构,构建以县乡村三级为主干,村支部、村委会为核心,驻村干部、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为主要法制宣传员的普法宣传的骨干队伍。并把政治素质高、法律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吃苦精神好、群众观念强的的年轻人不断充实到普法队伍中来。
二是要赏罚分明。要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农村普法考核制度。每年可由普法主管部门联合综治、组织、宣传、人大、政协等部门及部分村民代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提拔任用挂钩。重奖工作努力、成效显著者。对那些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甚至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人员,绝不容情。以调动干部群众的学法积极性,使农村普法队伍由低素质向高素质转变。
对于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最好不要搞突击检查。因为你还没检查,人家就经过突击把各方面准备好了。检查人员不能只看文字性的材料,或者干脆不看这类东西。现在的哪个单位没有一套完备的文字材料?可这些东西有多少与实际工作效果是一致的?所以这种检查搞不好只能导致弄虚作假、带坏干部作风、伤害群众,结果适得其反。也不能拿同一个固定的普法宣传标准来对不同地区进行考核。要因地制宜。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人大代表、政协代表的作用,创造条件让他们平时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去了解普法的情况。要多为农民办实事,特别是帮助农民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实事,让农民切切实实感受到法律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2.加大投入。经济决定政治。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作为上层建筑的农村法制建设。有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相当多的农民还在为温饱而奔忙,许多地方的农民的政治权利仅仅限于对村委会的选举,甚至有的地方农民连这项权利都没有。加之农村村执法中的“人治”现象,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维权意识都 很淡薄;制约着农民对法律的追求。另外,有的地方很少拨付普法教育经费,导致普法宣传经费严重不足。所以,地方应将普法教育经费纳入财政计划中。并要监督此经费的使用情况,以保证农村普法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提高认识。认识不到位。首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如果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农民自觉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既遵纪守法 ,又能用运法律武器维护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合法权益,从而就能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所以加快农村普法教育,是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其次,中国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要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要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去。否则解决三农问题就是一句空话。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农民不懂法律就难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是农民参与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
但是一些乡农村普法工作人员及村干部,或认为,经过近年的普法教育,农民群众已经学了不少法律知识,因此,不必要再进行大规模、全民性的普法宣传教育了;或认为,抓经济建设是硬任务,普法是软任务,搞好搞坏无足轻重,做不做,对政绩没有什么影响;或认为,农民文化水平低、法制意识淡薄,搞好搞差一个样,只要经济抓上去了,农民不 “闹事”就行,其余是次要的;甚至有人认为,法制教育那是司法行政部门的事等等。由于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从而不重视这项工作,敷衍了事,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对农民来说,文化水平低,对比较抽象的法律条文较难理解;且日常的生产、生活和法律好像没有直接的关系,加上现实中以权代法、以势压法等违法现象的存在,他们感到学不学法律关系不大。
必须唤醒农民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法律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农村普法由被动到主动的关键。
4.排除不良意识影响。主要是人治思想和封建意识的影响。由于在现实中存在着极少数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在工作中违法行政,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犯法,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现象,使一些农民对法律权威持怀疑态度。认为,法律规定和现实之间是两码事,法治在现实中归根结底还不是人治?学法有何用?因此,当一些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遭到非法侵害,而他们又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认为学好法律还不如有一个有实权的后台。这时法律的确显得软弱无力,同时往往还会产生这是“命里注定”的“天命论”的封建思想,从而放弃对权利的追求,对普法抱着冷漠的态度,存在着回避、应付的思想,这些会严重影响农民学法的积极性。
5.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有些地方在制定普法宣传计划时,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农民的需要和本地实际情况,泛泛而谈,抽象说教,实用性不大,制约着农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农村普法教育要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农民对经济活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对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相关的专业法律知识较为关心。从帮助农民解决疑难问题入手,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根据不同时期和阶段的特点来确定学习内容,将普法宣传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农民真正学到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民法通则》、《婚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道路交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土地管理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农业法》、《劳动合同法》、《义务教育法》、《法律援助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物权法》、《土地 登记办法》等以及涉及到农村社保、医疗、保险、培训、农民工、土地承包责任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政策,使他们明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必须履行哪些基本义务,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6.注意盲区。农村普法工作面广量大。农村流动人员一直是普法的盲区。一是打工族。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出现,加之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的逐渐增强,大量农民出外打工,或者成为职业商人。二是一部分社会闲散人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辍学或者是初中毕业以后无学可上的未成年人――这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两部分人的普法教育需要城乡协同努力。在农村,可利用农闲时间或逢年过节,这些人员回家时集中进行,或者由法制宣传人员送法进家,上门服务。在城镇:在他们生产生活的地方,可以利用一些休息时间专门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并且城乡都给他们建立共同的法制学习跟踪调查信息档案,城乡之间利用各种媒体互通信息,双向监督。对农村的文盲半文盲以言传身教为主。
7.要通俗易懂。法律条文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专业化的高度概括,是比较抽象的。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难理解其内容,影响了学法的积极性。普法中要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具体化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图片、事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效果。
8.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性。由于行业分工的细化,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生活方式逐渐多元化。这就要求使农村普法工作要根据农活的缓急,灵活运用各种媒体、法制宣传栏、广播、幻灯片、影视短片事例、以案说法、旁听审判、现身说法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从而使农民学法时坐得住、听得懂、学得进、记得牢。
9.要把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法治与德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究以礼立国、忠孝廉耻,由于教育水平的相对低下,三纲五常、忠孝廉耻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部分“传统道德”在农村影响还很大,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依然还是广大农民判断是非善恶的一个重要标准。农村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似乎也比法律更深入人心,对人们的言行更具约束力。所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县“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自20*年实施以来,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的部署要求,以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为中心,紧紧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理,不断加快依法治县进程,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健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党的十六大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县委、人大、县政府及时出台了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第五个五年规划和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及时调整充实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四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总结表彰会暨“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启动动员大会,对“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签订了“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了部门分工,强化了责任,把“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坚持每年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工作要点,确定每年召开一次以上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一直保持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组织领导形式,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司法局党组成员、副科级实职领导专任,从而增强了办事机构组织协调工作的权威和效率,促进了县委、县政府总揽作用的发挥。
(二)认真抓好普法依法治理的关健领域和关健环节,务求实效。
1、抓重点对象学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实现社会法治化奠定思想基础。“五五”普法期间,我县深化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制度、法律素质考查制度、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目前,县人大任命领导干部都实行了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对一般公职人员,继续推进普法合格证制度,并将此与年度考核、晋职晋级和提拔使用挂钩。三年来,全县每年统一组织近12000余名公职人员进行年度学法考试。同时,组织和推动司(执)法人员岗位学法的经常化、制度化,20*年至2009年,全县每年都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了岗位学法培训和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进行脱产培训。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我们在每年的“3.15”、“3.18”、5月综治宣传月、“6.26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持续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年来,我县共征订或免费发放《“五五”普法干部读本》、《*县“五五”普法农村干部读本》、《农民工维权手册》4万多册,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出动宣传车辆600台次,受教育群众达49万余人次。
2、坚持三项制度,切实规范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第一,坚持中心学习组学法制度,县委建立健全了县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通过拟定学习计划,采取领导班子成员专题发言、集中自主学习、开展讨论等方式,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依照中心组学法制度,坚持做到每年至少2次以上学法活动。第二,坚持法制讲座制度。坚持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讲座,并把此项工作列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五五”普法实施以来,我县邀请了重庆市委党校、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的教授专家多次到*作了《物权法》、《人大常委会监督法》、《依法行政与行业体制改革》、《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等法制讲座,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参加了法制讲座。第三,坚持学法考试考核制度。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每年由组织部、人事局、依法治县办联合组织开展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考试每年组织一次,参加考试合格,在《干部学法用法合格证》上进行注册登记,成绩进入干部档案,作为干部职务晋升和考核部门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还建立了干部任前法律培训和考核制度,凡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必须进行任前法律知识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合格者方可任用。
3、深入开展以“青少年法制巡回宣讲”为载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成长和心理特点,实施分类别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各类在校生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制主题班队会、案例剖析、法制讲座、普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吸引青少年学生主动参与普法教育活动。通过到法庭、看守所等单位观摩体验,组织犯罪犯错青少年进行现身说法,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等活动,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到青少年熟悉的社会生活中,使法制教育变成一种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20*年11月开始至2009年5月,由教育局、县法院、公安局、检察院、团县委、依法治县办联合开展的“青少年法制巡回宣讲”活动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县每年都有40000多名师生参与听讲和讨论,效果明显。20*年在加强“送法进校园”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县各中小学师生征订《青少年法制教育教学参考》3500多册,荣获遵义市教育局、司法局、综治办、市依法治市办表彰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自从二郎乡开展“三关工程”以来,切实加强了青少年法制宣传和维权工作.全县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每年必须完成2至3节法制课时,并且要求有课时安排表及教案,各个学校要制定法制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年来,共为青少年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悬挂横幅、宣传标语328条,送法进校园289次,观看法制电影15场次,受教育12万多人次。
4、加强对农民和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和农民工面临生产安全、工伤致残、超时劳动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20*年6月,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编写了《*县“五五”普法农村干部读本》5000多册发放到农村干部手中;20*年8月,由依法治县办牵头,县宣传部、县文化局、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计生局等39家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在县城五星街至新华桥设立咨询台,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发放法律知识读物、宣传资料等形式,使农民工熟悉依法维权的渠道,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适应城市和企业的各项依法管理,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保障和支持;20*年2月,县司法局、县委宣传部、县工会、县妇联、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二郎乡等六家单位在二郎乡政府开展一场题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大型法制文艺演出宣传活动;2009年1月结合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抓好法制培训,增强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为农民工依法维权奠定了基础。2009年5月结合开展法制巡回宣讲活动,组建宣讲组深入乡镇、村开展法制宣讲142次,受教育35000多人次。
5、抓重点领域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20*年以来,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开展了以依法行政为重要内容的行政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以解决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引导和推动行政执法部门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为内容的“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执法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2009年全县依法行政工作会上,县畜牧局、工商局、计生局被表彰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在各领域发挥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示范作用。
6、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抓热点问题的依法治理,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针对各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县组织开展了多个专项依法治理活动。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开展了矿山安全整治、秩序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9年4月份以来,针对“8.15”案件暴露出来的干部管理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社会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县司法局、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抓好宣传发动、督促检查等工作。一是组建宣传车,在县城和乡镇开展宣传工作。由县依法治县办公室制作宣传光碟,组建“*县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车”在县城和乡镇围绕工作动态和工作安排布置进行宣传发动,共出动宣传车86台次。二是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咨询活动。4月18日,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组织依法治县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58家235名工作人员在县城开展以法制宣传咨询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宣传手册2000多本,展出展板60多块、挂图与图片达400多张,受教育人数达8000多人次。三是精心安排、指导抓好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发动工作。各单位书写、制作悬挂永久性标语70多条,制作宣传专栏15块。四是由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牵头在县城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创办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栏,并定期公布综合整治工作动态。五是在县城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上张贴车身标语200多条,增强宣传效果。六是在县城主要位置制作大型宣传标语牌5块400多平方米,在乡镇公路沿线制作大型宣传标语牌11块100多平方米,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7、办好“红城法治”栏目,扩大法制宣传效果。自20*年自办法治栏目“红城法治”开播以来,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制作播出22期节目。尤其是2009年在未安排专项经费情况下,还制作播出6期,受到群众欢迎,效果明显。
(三)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和措施,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1、强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机制。一是每年根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和内容,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并对考核结果作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评先的主要依据;二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作为“一票否决”考核内容;三是建立依法治理专项考核奖惩制度。每年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建检查对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创新宣传方式,增强普法活力。一是形成合力。以专题法制宣传活动为契机,整合党政机关、企事业、人民团体、学校等单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普法合力;二是专家讲座、邀请省外法学专家教授为科级干部作法制讲座;三是集中培训。坚持把法制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四是组织法制文艺演出,二郎乡、仙源镇等组织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发挥了潜移默化教育的效果;五是法法专题栏目“红城法治”深入群众,效果良好。六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八进”活动。
3、加强督促检查。一是每年组建专门工作检查组开展经常性的督查和年度工作考核检查活动。由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人组建专门的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检查组,开展专项检查、中期检查和年度工作考核检查。三年来,检查组先后到全县24个乡镇和100多家单位检查调研,对普法依法治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由县政府法制办建立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质量案件评查制度,强化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
通过以上工作的扎实开展,20*年、20*年我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连续两年年终目标考核获全市一类县位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三年来,我县“五五”普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保障措施不够有力,考评机制有待健全。一是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大普法”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小马拉大车”的局面还没有完全突破。二是县级财政体制问题,依法治县办要求落实的按普法对象人均每年0.5元的普法经费一直未落实到位。不少部门和单位存在普法工作人员缺、设施差、经费少的问题,少数乡镇还没有将普法经费按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有的乡镇普法依法治理人员不能做到专职专用。三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单独纳入县委、县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体系。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健康开展和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2、思想认识有偏差,传统观念亟待更新。有的领导同志认为经过二十多年的普法教育,人民群众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法制知识,普法工作可搞可不搞。少数领导干部和部分执法人员认为普法的对象主要是老百姓,通过普法教育让他们遵纪守法就行。少数公职人员带头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不高。有的单位没有摆正经济建设和普法工作的关系,把普法工作看成是可做可不做的“软任务”、“软指标”。
3、重点对象学法有待加强,死角盲点仍然存在。一是少数行政执法人员秉公执法的观念淡薄,导致这两年行政诉讼案件的败诉率呈上升趋势。二是受现有体制的制约,少数学校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导致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道德教育。三是有的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法制教育,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导致劳资纠纷不断上升。四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对他们的法制教育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大量矛盾纠纷隐患呈上升势头。
4、普法教育轻重失衡,学法用法结合不紧。一是重义务灌输,轻权利宣传。在普法教育的内容设定上,注重和强调义务性、禁止性、制裁性法律规范的灌输和教育,忽略了权利性、许可性、保护性法律规范的宣传。二是重计划安排,轻落实检查。有的部门和单位存在有计划安排,无检查落实的问题,对工作不到位的单位缺乏有力的制约措施。三是重宣传形式,轻实际运用。少数部门和单位法制宣传教育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仍然存在,运用法律手段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四是有特色的普法“品牌”和“亮点”还不多。
三、下步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把法律宣传教育纳入各部门各行业工作之中,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要进一步充实调整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2、突出法制宣传,加强阵地建设,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和方法。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宣传栏等多种载体加强法制宣传,迅速形成“大普法”格局和学法对象主动学法用法的浓原氛围。县司法局要结合*实际制定可行的运作方案,负责办好“红城法治”栏目,确保每月播出2期自办节目,把“红城法治”栏目办成*“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的品牌;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编写农村常用法律知识案例手册;《今日*》要开设“普法依法治理专栏”;各镇乡、各单位要建立专门的法制宣传栏,永久性法制宣传栏规格为150厘米*500厘米,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并每月更新法制宣传内容;县依法治县办公室配合县城管局要在县城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统一制作永久性依法治县工作宣传专栏;各乡镇要在县城出入口和镇乡公路沿线明显的地方制作大型法制宣传标语牌,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宣传内容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内容,为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3、突出“法律八进”,丰富形式,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细化“法律八进”活动的内容、牵头单位和协助单位。“法律八进”活动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县委组织部、县人劳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人武部、各镇乡党委政府协助配合完成。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活动,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县文联等相关单位配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送法制文艺下乡活动,将文艺演出和法律知识融为一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法律八进”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制定任务分解督查考核方案,并加强检查考核,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
4、突出创建示范,典型推动,全面提升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实效和水平。由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单位、镇乡、企业、学校、村分类创建普法依法治理示范点,作为推进“法治*”创建的标准,加快各行业普法依法治理进程。2009年在全县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8个,普法依法治理示范镇乡3个,依法治校示范点4个,依法治企示范点1个,市级“民主法治村”5个,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负责抓好落实和督查验收。
一、强化基础性工作
1、按照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按照《乡关于在全乡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及年、年、年度工作开展情况,乡制定了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为使计划落到实处,乡政府明确了普法成员单位的相应职责。全乡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职能部门配合,办公室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机构的完善为全面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培训普法骨干,落实普法经费。年,我乡共举办2期骨干培训班,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创造了条件。乡政府在财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将普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我们先后征订了《新法学习读本》99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生产法》105本,这些书籍全部发放到个人。
3、成立乡法制讲师团。今年月份,利用新学生入学之机,乡政府抽调5名人员组成了乡法制宣讲团,宣讲团由乡宣传、司法、学校、派出所组成,确保了向广大群众进行立体化、全方位地宣传法律。法制宣讲团自成立后,先后走进机关、学校开展法制讲座4次,受教育人数1600余人。
4、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动普法工作上新台阶
今年,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干部学法放在重要位置,健全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干学法讲座和学法用法情况考核制度,保证干部学法落到实处。今年中心组举办2次法制讲座,重点学习了《公务员依法行政法律知识读本》、《宪法》、《行政法》、《物权法》等内容。利用“周一利会”对全乡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6次。10月22日,组织全乡共161人干部职工、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竞赛,月10日,组织全乡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共8名参加了全市《宪法》知识考试。
结合“法律进乡村”和“送法下乡”活动,乡政府研究制定了《在全乡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案》,确定了、它吉克、老茶己邑慈碑、4个村作为法制宣传试点村,通过试点取得的经验向全乡推开。利用每逢街天设立法律咨询台,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内容涉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劳动合同法》、《烟草专卖法》等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反宣传。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今年2月份,我们利用农民工回家过年之际,与乡文化服务中心联系,在村开展了“文化下乡”、“法制下乡”活动,把群众需要的法律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进行宣传,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提高村干部的法律素质,今年3月25日,我们对村“两委”进行了一天的法律知识培训。到目前为此,我们共开展大型法制宣传21次,受教育群众4068余人(次),散发宣传资料8120余份,悬挂横幅60条,出黑板报88期。
紫金要脱贫奔康,全面建设小康,农村基层干部任重道远。县委举办这次培训班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培训,进一步激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率领农民致富奔康。下面,我就这次培训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使命。充分认识举办培训班的重要意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村级组织来贯彻落实。村干部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今年5月,我县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村级换届选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树立了紫金村级换届的良好形象,这是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镇村干部遵守纪律,通力合作的结果。在这次换届当选的村干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当选的干部,对农村基层工作不大熟悉。因此,举办培训班很有必要,能够提升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增强广大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加强村干部培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无论是致富奔康,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级党委、政府很大程度只是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真正要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还是要靠广大基层干部。因此,在座各位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策水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如果村干部不加强学习,落后于一般群众,就会失去威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就起不到火车头的带动作用。今年,中央提出要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村干部们要充分掌握、深刻理解、大力宣传,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2、加强村干部培训,是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问题说小一点,是村里的自身建设和发展问题,说大一点,是党的执政基础问题。作为村干部,虽然位不高权不重,但岗位非常重要。如何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如何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解决好自身建设和发展问题,解决好执政基础问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搞好村里的各项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村干部不断去思考、去研究、去解决,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借鉴成功的经验,组织带领广大群众艰苦奋斗,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加强村干部培训,是提高村干部素质,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村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宣传者和直接实施者,是带领农村党员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开展。比如,国庆期间,我县某镇曾发生村民拦截企业大货柜车索要过路费的事件。村民认为,大货柜车经过的乡道地段原属其所有,在被征用时,补偿费用过低,因此,要求路过的企业老板必须缴费通行。事发后,相关部门赶赴现场处理。但直至当日下午四点,历时六个多小时,事情仍未妥善处理。主要原因就是干部处理问题的水平不高,不仅不能及时采取措施阻止村民的无理行为,还认同村民“要求村支书作担保,补给征地费用”的无理要求。这一事件充分说明,干部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和谐社会的建设,直接影响紫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基层村干部政策水平、能力素质不提高,那么好事会变坏事,小事会变大事,甚至可能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诱发。
二、明确任务,掌握标准,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发展能力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时间密集,大家要边学边思考,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能力,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具体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1、要提高理解和执行政策的水平。党的政策能否在农村基层得到真正落实,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的全局和成败。衡量一个农村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其是否熟悉党的农村政策,是否严格按政策办事,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农村干部要通过培训学习,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比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就要认真学习研究,弄懂弄通政策精神实质。在执行政策上,村干部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坚持原则。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不分亲疏,不搞内外有别,更不能因人而异。二是严守纪律。要严于律己,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决不允许各行其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要以身作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想到自己是村干部,大大小小都是官,不要损害自己的威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坏自在人心,村干部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要身体力行,为群众做出表率,带头完成各项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带头作用,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要增强发展富民的本领。发展是第一要务。在百姓中树立威信,离不开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离不开发展。村干部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中心任务,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一方面要挖掘优势,科学谋划发展思路,选准切合村情的项目,带领群众致富。上周四,我到洋头村考察,六年前我也曾去过该村。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村里的发展陷入困境。后来经过调查分析,相关领导认为,当地气候、土壤适合种植茶叶,且当地百姓有种植茶叶的习惯,于是把茶叶种植定为该村的发展项目。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通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该村相当部分村民年纯收入已达到16000元。实践证明,选准适合本村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道路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要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农村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抓好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社会治安和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工作。今年是我县计划生育上二类的关键一年,村干部要紧紧围绕年终报表做好各项迎检工作,查漏补缺,确保经得起检查。一旦发现瞒报谎报,从严处分。此外,殡葬改革也不能放松。要崇尚科学,破除陋习,净化村风民风,营造农村良好发展的环境。
3、要提高雏护稳定的能力。稳定是第一责任。当前,总体来说,紫金社会是和谐稳定的。但由于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利益分配、干部作风等引发的矛盾比较突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依然繁重。因此,村干部要始终高度重视农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工作,缓解紧张关系,消除对立情绪,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好,把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农村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维护稳定,村干部是关键。村干部要敢于面对问题和矛盾,发生纠纷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好说服、劝阻工作。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增强法制意识,加强群众法制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防止矛盾激化,筑牢第一道防线。
4、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落实第一责任,实现第一要务,关键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求真务实,就是要说实话、办实事、老老实实做人做事。农村基层干部只有讲真话、讲实话,才会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带领群众一道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要带着问题与党员群众共同研究本地的资源状况和优势所在,寻找符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谋求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要带着感情到群众中去,真诚地了解农民群众的困难、愿望、意见和要求,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要根据群众的要求,解决本地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办好事实事,为群众办的事越多,群众就越拥护。
5、要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村干部要自觉摆正个人与集体,与农民群众,与上级党委、政府的关系,树立全局意识和为人民谋利益的观念。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做到处事公平、公正。关键要做到三点:一是大小开支一律通报;二是及时公开村务;三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解答百姓疑问。总之一句话,村干部要自爱、自警、自省,不谋私利,不贪不占,干净干事。只有一身正气,才能树立威信;只有行为端正,才能有好的形象;只有多为群众造福,才能受到群众的拥护。
三、端正态度。严明纪律,确保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大家要充分认识到这次培训班对自己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要以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这次学习培训。
l、要端正学习态度。客观上讲,大家工作很辛苦,工作压力也不小,学习时间相对较少,接受新知识的机会不多。能够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下,让大家“充电”,体现了组织对大家的关心。这次学习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内容很丰富、很实用,针对性比较强。大家一定要倍加珍惜,静下心来,端正态度,刻苦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2、要坚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的优良学风。平时大家都在自己的小范围内工作、学习,很难坐下来理清思路、认宾思考,所以视野不开阔,观念更新慢。这次培训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彼此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大家要紧密联系所在村和本人的思想工作实际,开动脑筋,刻苦钻研,深八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对策措施,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要严守培训纪律。做官要先学做人,学做人要先懂规矩。到了培训班,你们就是学员,要尊重老师,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虚心求教。以前的干部培训,出现过个别学员上课迟到、打瞌睡,课后找酒喝的现象,这是要不得的,也是不允许的。各位学员一定要自觉服从教学安排,严格遵守培训班的学习、作息、生活等各项规章制度。培训期间,无特殊情况不要请假,要排除干扰,抛弃杂念,一心一意搞好学习。
依法治村工作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关系到农村社会的持久稳定,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200*年里,街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两委会,统一思想,加深了对开展依法治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狠抓落实,借“十六大”东风,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全面贯彻省、县社会治安工作会议精神,使我镇在今年不仅巩固了依法治村试点成果,并推进了依法治村进程。
首先回顾往昔,200*年我镇作为县依法治村工作的试点乡镇,在县委、县府的重视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年是我镇落实实施县委、县府部署的“三年依法治村”工作中的第二年,总结去年的经验,我镇在今年进一步铺开了依法治村“战场”,继续“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工作思路,做到“横纵结合”,彻底深化依治法村成果。首先在横向上,重新调整了镇、办事处、村的三级依法治村领导小组,重新选择确定了3类依法治村对象;对合溪姚、道蓬岩两村作为一类对象,由镇依法治村领导小组直接实施,对其余2类、3类对象分别由办事处和驻村干部负责组织实施,形成新的3级依法治村领导小组网络。其次在纵向上,细化依法治村领导机构,下设综合治理组、基层组织建设组、宣传教育组、清理违章建房组、处理违反计划生育组、依法打击组等6小组,做到具体分工,各司其职,统一部署,综合验收。总结今年依法治村工作,具体可以概括为:“加强二项建设,深化四个活动”: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维护农村稳定的前沿阵地。镇党委政府围绕“抓固本强基,促富民强村”这一主题,抓住今年村级合并、换届选举这一契机,集中培训了178名党员发展对象,并组织培训2次,考试1试,重新更新充实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领导班子和配套组织建设,理顺了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改进了村干部作风,提高了他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村级自治组织在农村前沿阵地上保一方平安的先锋作用。镇政法办在村级合并、换届选举的同时,就以文件形式下发了调整村级标准化调解委员会的通知,在建立合并换届后村委新班子的第一时间,将村级标准化调解组织健全起来,不仅一定程度上消灭了村级合并、换届选举后存在的不安定隐患,更为合并后新行政村的依法治村工作打下了很好的伏笔。目前,街头镇45个合并后行政村村级调解委员会名单已全面上报镇政法办,政法办登记造册,并准备马上组织对调委会成员进行一次培训,真正让他们在农村第一道战线上学法、懂法、用法。
2、加强基层综治机制建设,使之有效运转。
今年工作中,镇政法办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点完善落实了二项制度。一是完善了社会治安综合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社会治安治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村,量化指标、平时检查,定期考核,年终进行考核,开展轰轰烈烈的评选“文明治安”村的活动,并落实了驻村干部、办事处主任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对其所驻村、分管片因干部本人存在主观原因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坚决严肃追究干部责任。二是落实了民间纠纷调处分级负责、归口管理、限期办结责任制度。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针对农村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通过建立履盖全镇的民间纠纷信息员和定期排查活动,及时掌握各种不安定隐患,今年共排查纠纷13起,调处12起,成功率达97%。截止10月,今年我镇的民间纠纷调解率达到95%以上,调结率达到90%以上,由镇政法办直接受理来信来访案件28起,共调处18起,受理率100%,成功率100%,其余10起来信来访案件已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可以说,今年我镇全面落实了民间纠纷调处分处负责。归口管理、限期办结制度。
3、深化文明安全创建活动,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水平。时值今年村级合并、换届选择之际,街头镇党委政府意识到这是深化农村安全文明活动的好时机,坚定不移地开展农村安全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对新合并的行政村,加大工作力度,达到由乱到治。继续开展评“文明户”、“结友谊村”,修“友谊路”等活动,不断丰富创建内容,不断扩大创建履盖面,在质量上更是精益求精。
4、深化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群众向法制观念
以农村党员干部、青少年为重点对象,以淡化宗族观念,增强法制意识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如普法材料发放(共张贴标语100余条,发放宣传单2000多份),村民大会法制讲座(举办各类讲座7次),以及农村喜闻乐见的团体活动(如老协活动)等,对村干部及青少年进行了法制教育(受教育人次达8750人次),重点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处罚法、调解业务知识(针对村干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针对青少年),并为街中、街小聘请了派出所民警为法制副校长,大大激发了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热情,增强了群众法制意识。
5、深化严打整治活动。
今年,我镇加强重点治理,有针对性地集中整治村级合并、换届选举中治安混乱,案件高发的重点村,针对群众关注的治安热点问题,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击了挑起村际及宗族械斗事端的骨干分子及“黄赌毒”现象。通过各工作小组,查处违反计划生育5起、违规建房7起,对3个村的村级财务混乱等问题进行了整治,规范了村民行为,更为村级合并、换届选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6、深化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活动,集中整治“脏、乱、差”现象。我县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一直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绊脚石,也是农村不稳定因素的一个极大隐患,街头镇党委政府意识到这一点,结合我镇农村的实际情况,在今年的村级合并工作中,对完成合并较早,集体经济较发达的村率先整治村容、村貌,包括屋前、屋后、溪岩、道路的净化、绿化及一批机耕路的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推动了农村现代化的建设。
通过一年的工作,我们体会最深的有四点: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是前提
要把依法治村工作当作是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当成是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首先是要理清思路制订方案。要在精心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方能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展,避免思路混乱、四处乱撞的现象;其次是领导要身先士卒,带头参与依法治村工作。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第二方面有利于营出依法治村的强烈氛围,第三方面是有利于及时准确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把握关键;其次是要建立健全工作小组,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建立起多层次网络组织,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广泛宣传,深入教育是基础
依法治村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量大面广,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光靠工作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类此,要坚持宣传工作走在先,宣传工作贯穿始终,边宣边治,宣治结合。要通过深入教育,使群众真正明白治理只是手段,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确保农村的繁荣稳定才是最终目的,形成广大群众自觉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社会风气,才能确保农村的长治久安。
三、抓住主线,树好型是关键
依法治村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工作中实行一把抓,面面俱到,这样势必一方面容易分散有限的工作力量,打不开局面,另一方面无法突出重点,难以疏到立秆见影的效果。因此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一是要抓住主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农村的整治要以打黑除恶为主线,纠纷积案突出的要以纠纷排摸调处为主线,加大力度,打开整个局面。各地要灵活方法,不搞一刀切,死搬硬套。二是要树好典型,要结合本地实际,找准重点村,对那些社会治安混乱、纠纷突出的村要重点突破,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效,形成一定的声势和社会影响力,并以此为型,加以宣传和推广,带动其它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把握正确方向,力求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有新作为
1、贯穿主线,以十七大精神统领“五五”普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精神,准确把握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根本要求,突出抓好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建设。
2、服务发展,强化创业创新相关法律的宣传。充分发挥法律的指引、预测、评价等作用,引导和激励全市人民大胆创业、依法创业。大力宣传宏观调控、节能减排、资源环保、知识产权、安全生产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成长,为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围绕民生,强化依法维权意识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力宣传征地拆迁、教育医疗、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公民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利、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深化“法律六进”,力求在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上有新成效
4、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着力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由组织、宣传等部门牵头,健全完善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扩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前考试范围;由市直工委、人事、司法等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公务员法律知识轮训和十佳“学法用法公务员”、十佳“学法用法示范机关”评选活动;由市普法办牵头,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分级考试(考核)。发挥各级政府法律顾问团作用,努力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能力,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水平。
5、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着力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由教育部门牵头,认真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由政法委、团市委、公安、教育等部门牵头,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规范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工作运行机制,开展优秀法制副校长评选,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实施“青少年法制德育导师工程”,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
6、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着力增强诚信守法经营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委《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由经委、国资委、总工会、工商、劳动等部门牵头,逐步在规模企业建立职工法制学校,组织编写企业职工法制教育读本,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市场经济法律专题研讨班,大力开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新颁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深入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帮助农民工提高运用法律依法维权的能力。
7、深化“法律进乡村”活动,着力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民主自治能力。认真落实中央有关部委《关于加强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由农办等部门牵头,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落实农村法律知识普及项目。结合村级换届选举,以村“两委”干部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村普法骨干“131”培育工程。积极开展法制宣传资料进农户、法制信息进农家、法制文艺进农村、法律服务近农民活动,广泛宣传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8、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着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由民政、司法等部门牵头,依托街道和社区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充实壮大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八个一”活动,加强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的有机结合,为建设和谐社区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9、深化“法律进单位”活动,着力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交通、城建、工商、卫生、文化、行政执法等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公示牌、宣传册、触摸屏、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性公益法制宣传,在广场、公园、市场、车站、医院及文娱场所等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设立法制宣传栏、张帖挂图、发放资料、播放广告,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各类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社团组织要积极开展对所属人员、从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三、创新方法手段,力求在拓展阵地、丰富载体上有新亮点
10、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主导作用。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单位要进一步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传媒的优势,继续办好“法与生活”、《法治周刊》等法制栏目,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扩大栏目影响。加强**普法网建设,积极参与“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借助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平安信息视频联播网、公交车载电视、手机短信、城市大屏幕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1、巩固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各级党校主体班次、各部门组织的培训要确保落实法制教育内容。加强乡镇(街道)学法阵地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法制宣传“四有”阵地建设,力争年底全市行政村法制宣传栏拥有率达80%。加强普法广场和法制公园建设,争取建立6个省级法制教育示范基地。
12、精心组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认真组织“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浙江法治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重要节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专项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国土资源法律知识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人文奥运·法治同行”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13、争创地方法律文化建设特色。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文化研究相结合,深入挖掘利用沈家本法律文化资源,开展沈家本法律文化创新意义课题研究。加快《沈家本全集》整理出版和沈家本纪念馆建设,加快推进我市中国法律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
四、坚持普治并举,力求在学用结合、整体推进上有新提高
14、提质扩面,加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力度。制定出台进一步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完善创建内容,健全考评标准,强化动态管理,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创建主体意识,实现创建工作由重面到重质的转变,不断提高创建水平,确保全市“民主法治村(社区)”达标率提高5%以上。
15、探索规律,扎实推进地方和行业依法治理。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以平安创建和法治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平安**”和法治建设工作先进县区创建活动。加强企业、学校、中介机构、社会团体等基层单位的依法治理,积极探索依法治理的有效途径、内在特点和发展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培育典型,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五、切实加强领导,力求在整合资源、健全机制上有新进展
16、健全领导体制,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市普法与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工作制度》,健全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年度检查考评机制,及时组织“五五”普法中期评估督导,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五五”普法规划落实情况专题视察。各县区、各部门要及时充实调整普法领导机构,确保普法工作组织、人员、经费等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市普治办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等职责,当好参谋助手,强化督促检查,确保“五五”普法规划顺利推进。